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三农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9:25
三农工作总结

三农工作总结第1篇

一、认真开展宣传调研工作,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我局“三送”队多次与村委会,认真倾听农户诉求,进行全方位了解民情民意,同时又宣传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如低保政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以及农村养老保险等政策。本人也深入所联系群众家中,为他们讲解相关政策,解决他们的疑惑,让群众及时充分了解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积极完善工作,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

为实现“三送”工作全覆盖常态化,我局“三送”工作队结合袁屋村所联系群众实际,积极联系农户,联系村干部一起到每户农户家发放了连心册、门前钉上了连心牌,形成了干群连心“网络化”;同时随时记录联系户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

三、尽力化解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年来,我局“三送”工作队积极调解各种矛盾纠纷,排除不稳定因素,促进袁屋村的社会稳定。作为“三送”干部,时常接触农户,自然会调处邻里纠纷,促进邻里和谐。如村民间由于土地使用权问题产生了矛盾,经过我上门了解情况以后进行了调处,提出了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双方都比较满意。与此同时,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对群众反映的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本人坚持“能够当场解决的,尽力帮助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原则,从而真正做到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极力引导农民树立信心

三农工作总结第2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工作机构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等局班子领导为常务副组长,相关股室人员为成员的“三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项目推进中心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事务工作。

二、主动协调配合,做好服务

积极配合开展“三农”工作,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全力做好涉农项目审批(备案、核准)等服务保障工作,加强项目跟踪服务,用项目带动投资、推动发展,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县农用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项目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加快2020年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人居环境提升等项目实施。做好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加大农业项目前期工作的审批协调力度,争取尽快落地和开工建设。

三、加大宣传力度,助推各项工作开展

通过多次召开党组会、职工会进行新村建设工作政策的学习,积极宣传、贯彻、执行相关政策。通过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加深对三农工作、农民增收工作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9个1”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他们发扬主人翁精神,积极主动参与,为我县三农工作、农民增收工作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经济稳定发展事业献计献策,不遗余力。

三农工作总结第3篇

做好农村的发展规划任务,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新农村建设,今天小编搜集整理了做好三农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做好三农工作总结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历来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主要问题,持续保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十五”期间阜宁县的三农工作势头良好,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业增效成果显著,农村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门调研,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十五期间三农工作的主要成效

1、农民增收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_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50元,比九五期末增长965元,年递增5.29%。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性扶持。自_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中央、省、市、县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来扶持农业、反哺农民,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农民负担逐年减轻,农民承担的费用及劳务由_年的1.95亿元(人平240元)减少到_年0.42亿元(人平56元)。累计发放三项补贴5101万元,其中种粮补贴4021万元、良种补贴700万元、农机补贴380万元。二是种植业增势明显。_年种植业产值8.42亿元(_年不变价),比_年增13%。三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收入增长较快。“十五”期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初步建立、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职业中介服务成效显著。新增劳务输出48031人次,新增劳务收入约1.09亿元。至十五期末全县已转移农村劳动力20.17万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12.11亿元。四是林牧渔业量效双增。全县_年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5亿元,农民来自林牧渔业的人均收入达1200元。

2、农业增效成果显著。首先,农业经济持续增长。_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总产近71万吨,比_年增18.3%,单产440公斤,比_年增3.8%;棉花栽植面积近8万亩,单产皮棉82公斤,比_年增15.5%;油料播种面积19万亩,总产近3.3万吨;疏菜特经复种面积发展到35万亩,是_年的1.5倍。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在粮食结构调整上扩大了小麦、水稻的种植面积,缩小了小杂粮的面积,优质高产小麦、水稻的品种应用比例达86%,_年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业生产的区域特色逐步形。全县形成了河南片优质粮油生产,城郊及沿线棚室蔬菜生产,沿河、沿荡水面立体种养,阜益沿线加工蔬菜,渠北旱粮及优质果品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域。农作物品种利用不断更新。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由“九五”期末的95%上升到目前的99%。科教兴农步伐加快,新型实用技术得到普及。水稻、三麦、棉花、油菜、玉米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年平均应用面积在100万亩以上,水稻育秧实现了旱育化,棉花生产做到双膜育苗、覆盖栽培;保护地栽培在多种作物上得到应用,累计推广面积近45万亩次;秸草还田和平衡配套施肥年推广面积均达80万亩次;全县病虫草综合防治率达95%以上,为九五期末的1.32倍,三麦、水稻后期病虫及棉花棉铃虫统防统绐率达90%。农业示范工程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先后建立了县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村级农业科技示范方,累计建设面积超过12万亩。其次,林牧渔业有了长足发展。林业生产上的防护林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生态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林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林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资源总量不断扩张;林权制度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全县现有成片林35.2万亩、四旁树木5000多万株、活立木蓄积量131.5万立方米、林木覆盖率16.6%、农田林网控制面积110万亩、建成绿色通道252.6公里,“十五”期间先后被确定为省级杨树产业基地县、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试点县和生态防护林工程项目县。_-_年连续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绿化先进县,_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光荣称号。畜牧业上的优势生猪、家禽稳定发展。生猪年饲养量达240万头、年出栏商品猪150万头、苗猪饲养量达220万头、家禽饲养量达3600万只。羊、兔、鹅为主的食草家禽养殖有了明显增加,畜禽生产规模化、区域特点明显,生猪规模养殖达30%,家禽达70%,全县形成了四大产业带即:沿渠苗猪产业带、河南商品猪产业带、沿射阳河家禽产业带、沿荡水禽产业带。良种畜禽全面普及。全县良种二元母猪、三元商品猪比例逐年增高,达55%。良种蛋鸡、肉鸡、草鸡比例达85%。渔业上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十五”期末全县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5.4万亩,_年可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万吨以上,可实现渔业产值9.2亿元,林牧渔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林牧渔业占农业的比重不断增加,达62.5%;林牧渔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品牌林牧渔业发展势头较好。“十五”期间全县有9个产品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产品、三个获省产品、7个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产品、16个无公害基地。休闲林牧渔业初露头角,林牧渔业外向化程度不断提高。羊寨的桃花园、公兴的垂钓中心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林牧渔业产品的年出口创汇达_多万美元。第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全县形成了由众多龙头牵引的蔬菜产业化、稻米产业化、棉花产业化三条产业链。全县拥有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加工企业70家、年经营额超千万元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22家、年实现经(运)销额超10万元的农民经纪运销人1.52万人。12个农产品获省市名优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4个、获得国家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31个、绿色食品1个。第四,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明显。“十五”期间全县先后实施并完成农业综合开发第五期、第六期土地治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3个和世行二期项目,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6.23万亩,完成投资1.12亿元,通过农业资源开发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田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了项目区种植水平。第

五、水利工作得到强化。以防洪保安为主,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十五”期间,全县共做土方5600万方、疏浚大中沟渠4132条、加修圩堤840公里、新建改造闸站桥梁1137座,凿井24眼,增加供水人口25万人,发展防渗渠道132公里。第六,农业机械程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大中型拖拉机由九五期末的397台猛增至865台、联合收割机由450台增至920台、农田排灌动力机械由9622台增至15179台,特别是插秧机在县内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在全县迅速推广251台。

3、农村社会大局基本稳定。为了保持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着重做好农民负担的监控、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维护、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的管理等工作。严格控制和减轻农民负担。坚决执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预决算制度。对涉农税收、价格和收费实行“公示制”,对经营收费和服务性收费进行专项治理,对涉及农民负担方面的群众信访和举报做到及时接待、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对农民负担方面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实行微机化管理,定期开展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坚决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集中进行了土地承包法实施前的培训和宣传贯彻,全县共培训760多人次,印发宣传材料5600份,对土地二轮承包工作进行了后续完善,累计补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9万份,累计签订土地承包合同209652份。基本做到“三到户”即:“田块分配到户、土地承包合同签订到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对土地流转行为进行规范,接待并处理土地承包方面的矛盾纠纷209人次。健全并完善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相应的工作班子特别是村级的二组一会(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民代表会议)初步建立并正常开展工作,村务财务按季进行理财公开,重大的村务、财务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及时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化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全县普遍实行村账镇,按季进行结账记账,定期进行财务审计,村级三项资金由县统一进行预算审批、集中统一审核拨付,村级债务化解取得初步成效,净化解村级债务6000万元。

二、当前三农工作面监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农民增收面临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一是落后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要,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风险;二是错位的农村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需要,限制了农民增收的空间;三是低下的农业科技水平不能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延缓了农民增收的速度。农业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民增收的速度。农业科研体制的不畅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农业科技发展的不足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四是扭曲的农村方针政策不能适应日益深化的农村改革需要,影响了农民增收的环境。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的增收,都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外部政策环境,而目前的政策环境却存在各种缺陷与不足。宏观政策的偏差使农民增收面临不利的政策环境。由重工轻农宏观政策导向的惯性作用而导致的农业资源流失及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因素。国民收入再分配存在明显非农偏好。尽管国家对农业投入的绝对额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远远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无论是财政支农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农业基建投资占基建投资的比重,还是农业投资比重都呈下降趋势。部分微观政策不到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优质优价的政策因多种原因未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存在限收拒收,压级压价和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进入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收取高额城市增容费的歧视性户籍政策等使农民进入城市的难度加大,使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步履维艰,形成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就业结构。五是萎缩的农外就业途径不能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需要,限制了农民增收的渠道。六是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制约了农民增收的潜力。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然而,我县农业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却难以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薄弱的农业基础设施使农民增收的基础不牢。由于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一些基本农田保护不力,土地肥力递减,效率低下;多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闲置浪费,甚至破坏严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公路发展滞后,交通不便,流通受阻;邮政通讯网络不健全,信息闭塞,交通不畅;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低下。

2、农业增效后劲不足。农业生产上主要存在市场化生产不足,农业增产与增效矛盾突出。大宗农产品市场总量饱和,积压卖难;同时优质农产品明显市场供给不足。农业增产不增效、增量不增收现象比较普遍。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报酬率偏低。现有农机具结构不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机具技术档次低、农机服务产业化程度低、农机服务体系因设施、手段不健全面服务功能差。林牧渔业增效潜力不大。全县森林资源总量较少、林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树种单

一、木材加工业发展滞后,大径材加工规模偏小、加工层次低、附加值不高。畜牧良种率不高、集约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差,水产上的苗种质量不高、养殖基地不配套塘口老化、水产产业链不够完整,畜牧水产的检测、检疫体系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不快且组织化程度偏低。现有龙头企业偏少、偏小,龙头企业与农户及农产品基地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产销关系不稳定;农业生产的产业特色不明显,基地建设滞后;各类农民经纪人和合作经济组织作用不突出,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偏低。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区不够集中连片,不能发挥规模效益;存在重建轻管现象;项目投入不足,招引“三资”办法不多。

3、农村社会不稳定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农民负担方面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的收取使用同政策规定出入较大,资金大部分被镇级占用,卡外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服务性收费不够规范且随意性较大,因收取税费组织小分队到农户家中扒粮抬物在少数地方仍然存在。农村土地承包方面侵害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少数村组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迟迟落实不到位,随意调整或收回农户承包地、强迫农民流转土地、随意违法截留土地流转收益、不尊重农民意愿违法强行征占用农户承包地在少数村组仍有发生。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少数村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组织的建立不够民主、村务财务公开的时间不够及时、内容不够真实全面详细、重大村务财务事项的民主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尚未落实到位。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和适用,现有的制度没有完全执行到位,部分村组的财务结报和核算不够及时规范,村级收支普遍存在缺口,村级债务负担较重,个别村组干部存在着贪污、侵占、挪用、挥霍集体财物问题。

三、“十一五”期间三农工作的目标定位及主要推进措施

1、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民增收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全县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促进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三农工作的ZUI终目标,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三者之间,农民增收是中心,农业增效是实现农民增收的经济基础,农村稳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和保障。“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的目标定位应考虑到我县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县份、农业大县的实际情况。将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率确定在4%至6%之间为宜。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强烈推进。一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因地制宜地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市场规律的研究,以市场为导向。把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值作为发展特色产业的重要取向;把劳动密集型与科技密集型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带动地方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更要依靠科技,打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占领技术的制高点,提高产品附加值;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避免产业雷同现象的发生。县镇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辐射面广、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能及时根据市场状况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龙头企业。提倡和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保护价格收购,按农户出售产品数量返还部分利润等方式,与农民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按照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原则,选择主攻方向,培育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建设农副产品的原料生产基地,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格局,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奠定基础。三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主动适应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新趋向,把鼓励自主创业和实现充分就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民非农化进程。狠抓劳务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进程。健全市场导向的流动就业机制,通过强化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四是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政府和有关方面应当提高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扎扎实实按农民需求解决农民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以及气候等方面的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经营。积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广大农民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自我服务能力。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切实体现对农业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特别是要严格按照《农业法》的有关规定,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多行业、多环节促进农业增效。农业生产上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种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途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全面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农业科技化进程。着力构建五大农业技术体系:“良种繁育供技术体系,省工、节本、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技术体系,设施农业栽培技术体系,农业防灾抗灾技术体系。二是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扩大绿肥使用,增施有机肥,控制化肥的使用,提高耕地的质量。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尽快形成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标准体系,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进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重点抓好标准化粮田建设、外向型农业建设、升级农业技术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建设。建设稻麦两熟标准粮田4万亩,秸草还田、有机肥施用和平衡施肥技术在全县160万亩粮田推广。建成外向型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左右,出口创汇农产品比重达20%以上。每年引进新品种30个以上,推广10个以上,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两次;积极推广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种植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业质量控制与标准化生产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技术;大力推广设施农业配套技术,积极开发应用农业高新技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林牧渔方面着力抓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生猪、家禽、意杨、水产打造四个“十亿元”产业,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根本任务。“十一五”期间计划争取各类开发项目投资1.4亿元,改造中低产田27.5万亩,新增灌溉面积5.6万亩,新增排涝面积7.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新增农田林网防护面积4.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780万公斤。农业机械方面围绕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机械化产业化为目标,加快农机装备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推动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和技术升级,加大新式农机具推广力度,重点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化工程、三麦精少量播种工程、特种经济作物生产和多种经营机械化工程、农产品低温烘干、保鲜、深加工机械化工程。

3、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农民负担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制度建设,切实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资金的收取使用,强化对违规违纪行为的督办查处,有效防止农民负担反弹,逐步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方面县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促裁机构,及时搞好土地承包矛盾的处理工作;提高结办纠纷的执法手段,提高结办率,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进一步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力度,使之达到家喻户晓。切实加强土地承包的微机化管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方面进一步强化制度组织建设,定期规范地进行村务财务公开,组织群众对村级重大村务财务事项及时进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定期组织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检查和督查,不断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水平。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方面按照财政部新颁发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切实规范村账镇的运作程序。定期进行财务审计和农村财务管理薄弱村清理整顿,及时对财务信访问题进行调查处理。按照“制止新债、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村级债务化解。

做好三农工作总结2

按照市政府研究室的通知要求,近日,我镇对“三农”工作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镇基本情况和农村现状

_镇共有35个村民委员会,40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13669户,农业人口51981人,农村劳动力26708个,全镇耕地面积76941.03亩,其中旱田11995亩,水田64946.03亩。目前,我镇通过农业招商引资,已形成大湖养蟹,堤塘养鱼,网箱养鳝,池塘养鳖的水产模式和林地养鸡的种养格局。并且积极倡导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增值,引进了深圳望家欢蔬菜配送公司投资400万元开发九真水生蔬菜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完成土地征用规划,进入实施阶段。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镇农村虽然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尤其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条件改善不明显。

由于种.种原因,对农村的社会服务设施,环境改善,农村公共设施的投入较少,造成对农业的投入与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不协调。加上我镇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普通存在水利工程和设施老化,险危工程增加,导致水源浪费和供水不足,致使一些良田好地成了“望天收”。渠道、池塘淤积严重,灌溉能力大幅下降,农村基本没有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制约了农业生产较快发展。

二是农民综合素质较低,创收渠道窄,收入增长缓慢。

我镇总人口72655人中,近70%是农村人口。同时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低,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择业面窄,大多数农民只能守着几分田土过着温饱的日子。在技能素养方面,一技之长的人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只能卖苦力打粗工,没有多余的资金去投资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如果广大农民的收入没有突破,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就不可能有大的改观。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

农业技术、农田水利、金融服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公共安全、乡村规划,这些都是与广大农民群众密切相关,关注程度的大事。根据调查,我镇农民ZUI需要解决的是:医疗卫生、子女上学和增加收入,可见,农民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我镇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虽然目前加大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设,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公共卫生医疗水平低下的状况没有改变。

四是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

农村稳定和谐面临压力,部分基层组织运转面临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在广大群众中的威信。

三、解决途径和发展方向

1、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我镇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水产畜牧养殖,突破性发展农产品工业,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壮大现有的九真超市、文鹤米业、天宇服装城、水生蔬菜深加工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

2、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使农民群众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的进程中,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创造主体。不断拓宽农民增收门路,提高农民收入。只有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不断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才能保证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外出劳动力牵线搭桥,避免盲目外出,无功而返。保护外出民工利益,他们付出劳动,就应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加大对外出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就业门路,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经营,为农民进城经商提供保障,引导农民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3、全面落实农村政策。

严格兑现粮食直补,全部取消农业税,减轻了农民负担。不断强化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切实保护失地农民利益。提高农业抵御风险能力,积极推进农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4、切实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加强对换届后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大力实施“村村通”油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文明生态村创建和经济薄弱村帮扶等工程,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实行严格的农村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分解到人,加强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5、增加投资。

主要用于农村的道路,安全饮水、沼气、用电、通讯、广播电视,对农村厕所、厨房、圈舍,中小学校舍和卫生所进行改造,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校舍环境条件改善的投资力度,在短时间内清除村级小学的安全隐患,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安全、明亮的教室,逐步改善村级教师待遇和生活环境,留住教师,保证农村教育正常运转。还要建设必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和垃圾处理设施。

做好三农工作总结3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__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现将2020年“三农”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__乡幅员面积39平方公里,位于县城北部,辖十个行政村85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989户,总人口10671人。辖区内地形以小丘为主,气候温和宜人,平均气温在15℃以上,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植被葱郁,草木覆盖面积广。__乡是纯农业乡,系县水稻主产区,有"小乌克兰"、"天全米仓"之称,水稻珍品"香谷米"相传为古代贡品。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等,主要畜产品有生猪、长毛兔、羊、家禽等。逢农历二、五、八赶集。

2020年年底全乡人均纯收入11553元,截至2020年10月底全乡人均纯收入约为12645元,预计12月底全乡人均收入能达到12651元,增加额1098元,增幅9.5%。

二、产业发展规划及目前现状

(一)产业发展规划

按照“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坚持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文化兴乡”的道路,围绕“一带两翼”产业布局,着力做大规模主导产业,“一带”即天老路农旅融合产业带,重点发展山药、金银花、七彩林、藤椒等产业;“两翼”即云顶、岩峰茶产业示范片,岩峰在管护好现有茶苗,云顶茶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大田、桐林发展。

(二)发展现状

1、传统产业持续巩固。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持续健康发展,油菜等粮油作物增产增收;生猪、长毛兔、禽类等传统畜禽养殖较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

2、主导产业不断壮大。李家村、程家村、永兴村建成三个山药种植示范基地,引导大户流转土地,完成山药种植面积达570余亩,其中永兴村300亩;溪口村、大田村、张家村、石桥村、永兴村等村打造林竹种植示范片,种植、管护笋用竹1083亩;建立云顶村、岩峰村两个茶叶产业基地,规划种植面积3000余亩,完成种植面积达2200亩茶叶

3、小微产业竞相发展。以桐林为核心基地的羊肚菌产业不断壮大,乡域内种植面积达523亩,成功举办羊肚菌采摘节。在李家村、石桥村种植藤椒250余亩。在大田村、程家村、永兴村栽种金银花近300亩。今年在岩峰村新发展羊肚菌350亩,正在建设之中。

三、农业基础不断夯实

整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涉农“一事一议”、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革命老区建设、土地整理等项目11个,总投资1600余万元,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永兴村、桐林村道路建设3条5公里,新建桐林村便桥1座,启动桐林村安全饮水工程。

四、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通过流转土地、盘活国有、集体资产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零突破,4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26.5

五、住户抽样调查工作有序进行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报表工作,每月按时上报红军村10户记账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台账。定期进行记账户培训,提高记账质量,做到日清月结、不重不漏,严格按照“六有六无”标准记账。今年记账工作电子化,我乡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截至11月电子记账户已达到80%。

六、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打造情况

__乡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以产业为基础、以民居为关键、以生态为依托、以乡风为灵魂、以富民为根本,实施“11332”战略,对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红军村进行整村打造,弘扬红军精神、传承农耕文明、发扬山歌文化,彰显本地特色,稳步推进红色旅游与农旅融合发展,建设功能设施完善、生态环境友好、运行管理通畅的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努力建成具有特色的“五美乡村”。

1、聚焦一个主题基地建设,凸显田园综合体核心要素。红军村拥有人文、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我们在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周围方圆1公里范围内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通过实施红军村改造一期工程,修复了红军总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文物,修建了荷塘、改造了红军广场、新建了练兵场等。通过整体风貌塑造和基础设施完善,使红军村教育基地向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教育等多功能教育基地延伸。近来,已接待各类考察学习、参观旅游、开展主题活动等团队120余场次。

2、聚焦一条环线建设,拓展田园综合体纵深载荷。以红色教育基地为中心,修建集观光步游、便利产业发展的环形道路4.6公里。现观光旅游环形道路正在进行道路黑化,适当位置设置观景平台,一览或拍摄__梯田、云中红军村、特色规模产业等美景,为整村推进创造条件。红军村二期工程已启动,将对环线内180余户房屋及庭院进行个性化改造,使民居具有本地特色,并将红军村按照4A级景区标准进行打造。同时,大力改善了村内道路、饮水、电力等基础设施,配置和建设旅游接待要素,新建了1个旅游接待点、1家特色民宿、1家星级农家乐、4家红军食堂、多个土特产购物点等,真正让游客吃得好、耍得好、愿再来。

3、聚焦三大产业发展,增强田园综合体经济收益。坚持“有机、绿色、优质”的产业发展定位,通过召开院坝会、组织外出参观、大户示范带动等方式,转变群众传统观念,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到示范基地务工、土地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山药、七彩林、油茶等特色产业,不断延伸和拓宽增收渠道,带动群众致富奔康。目前,已建立370亩山药、100余亩油茶苗圃种植基地各1个,正在建设800亩七彩林种植基地。

4、聚焦三大特色文化弘扬,提升田园综合体底蕴内涵。红军村是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地方,漫长的岁月和长期的发展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化、山歌文化、红色文化,我们将十八道水农民艺术团挂牌在红军村,吸纳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人才,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

5、聚焦两大机制模式完善,保障田园综合体健康运行。以“绿美__”为切入点,实施“143”即:“组建1个机构、健全4支队伍、构建3大机制”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坚持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制度机制,完善村规民约,倡导婚丧嫁娶文明新风,不断强化自治管理;结合“七五”普法教育,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在红军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引入“法治教育长廊”,不断强化法治教育;同时,通过农民夜校,增设德孝课堂,以文化传承__道德,通过评选“敬老孝老好人”“最美家庭”等活动,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七、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组织各村经常性对辖区内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对养殖户面源污染处理的宣传,采取强硬措施关闭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内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对全乡适度规模及以上养殖场进行了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3、全面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巡查、宣传和处罚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采取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措施,采用科学施肥、施药等措施,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全面推进河长制,细化工作举措,加强了河道管护治理。

5、加强场镇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店铺店招行为。营造了良好的农村生活环境,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八、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群众普遍关心的发展难等道路配套基础设施仍然滞后,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不高,主导产业规模不大,示范带动效应还不够明显,农民增收乏力。

三是无专业营销推广人员,销售信息不畅等现象。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时,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品牌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九、工作打算

明年我乡将以“”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1、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步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确保按时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2、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3、加快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依托农业项目资金完善农村农业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4、强化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组织领导,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小额贷款等措施,确实做到精准帮扶、精准脱贫。

5、抓好农业技术推广,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栽培,无公害蔬菜及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农业新技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增产钱增收。

6、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等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7、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倡导绿色发展,营造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三农工作总结第4篇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06年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成立了镇集体资产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由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07年初,我镇成立了以纪委为主体的镇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我镇用两年(2007至2008年)的时间,按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26种,总结材料8份,典型材料5份,整编资料5册4卷。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监管办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盘点后,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惠农资金清查登记表》、《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对资源性资产特别是林业资源,按林改面积为基数,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并备份合同向监管中心备案,对一些面积,数量有疑义的资源、产权,进行实地丈量、核实、界定。

(三)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摸清家底后,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由“中心”指导村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两年共盘点处置195万元的不实资产。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处理意见,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予以公示,无异议之后,填写集体资产处置审批表,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只有经过这些程序,才能进行资产处置,处置结果张榜公布,并将处置结果报镇监管办备案,会计服务中心调帐、销帐。

(四)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镇集体资产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监管办存档一份,切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并建立经济合同管理台帐。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50份,标的额50多万元,真正做到村级资金来源清楚,依据清晰。

(五)、精心组织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2008年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抽调财经所骨干组成审计小组,对各行政村的“三资”管理状况进行了审计,清理审计资产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锁定村级债务193万元,审计中查出违规违纪资金550笔,25万元。根据审计结果,对个别村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农民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比审计前下降了55%。

二是规范运作

1.精心布置,成立机构,取消帐户,统一报帐

成立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其人员从财经所抽调责任心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二十六个帐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村帐托管委托书”、“村帐托管协议”、“村级帐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2.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收支平衡

根据核算中心的工程程序,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中心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心资金出纳岗位责任制》、《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各村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解入中心帐户,不得挪用、坐支。小额支出由报帐员按报销程序以备用金直接支付,再由报帐员到中心报帐,经中心会计审核后由中心出纳付款。各村的大项支出,经单位申请,领导审批后采取转帐的形式或由报帐员向中心预借一定的款项,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结帐。一是支出入账严格把关。“中心”对于财务票据入账要做到“五不入账”:即没有经手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并签署意见的不入账,未经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的不入账,应当经过村两委研究而没有研究的不入账,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大额度资金开支不入账。“中心”要对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进行核实把关,并将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备份留存,连同支出票据一起入账。二是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农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中心”。监管办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往来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入账。“中心”要加强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的动态监管,审查公开竞价、招投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结果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入账时,应当留存会议记录和相关合同等资料备案。四是定期公开“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至少每季度汇总一次行政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向群众公布。村民有权到“中心“查询本村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不得拒绝。五是动态监管,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应至少对所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一、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干群基础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党委、政府把此次“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二、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开展“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前,我们从全镇抽出40多名群众代表,和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利用两天时间,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借鉴“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试点乡镇经验,制定出《××镇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六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2、调查摸底;3、集中整改;4、规范管理;5、总结经验;6、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顺利推进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我们依托财政所,成立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财政所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投资2万多元对办公场地进行重新装修;办公室进行了粉刷,并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成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高的委托务中心办公场所。

为顺利完成“三资”清理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1、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摸底方案;2、成立财务审计小组,按照“纪委监督、三资办牵头、‘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4、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设立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员,负责村级“三资”委托服务工作。

四、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弥补“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漏洞

各村“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了评比验收,召开

“三资”工作专题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村机动地、闲置坑塘、荒地的清理统计工作中,只依据原来的统计数据,未重新统计,导致出现遗漏现象;部分村在对“三资”统计情况公示时未公示明细,群众产生疑虑;部分村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违反规定,参与群众代表未达到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限定各村在两天内完成整改。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成果

为使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开花结果”,我们加强了对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帐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同时,制定了《××镇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三资”委托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农工作总结第5篇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主要业务目标全面完成

1、农机总动力。全省农机总动力完成693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加38万千瓦,增长6%。

2、完成机耕面积242万亩,机械、半机械脱粒214万吨,机械排灌面积305万亩,分别为年计划的101%、1*****%、1*****%。

3、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1.5万人次,为计划的56%。

4、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今年全省共发生农用车、拖拉机事故81次、事故死亡115人,事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3次/万台、16.1人/万台,比控制数低18.7次/万台5.9人/万台。

5、20个农机化综合示范基地建设全面展开,正按照实施方案如期实施。

6、农业部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和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已实施完成,准备进行项目验收。

7、机械化秸秆还田示范区建设项目分别在绥阳、铜仁、大方县组织了实施。

(二)实施“兴机富民”行动计划

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我省拟定了“兴机富民”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农机工作实际,制定了开发带动、项目拉动、示范推动三项子计划。各地农机部门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搞好组织协调、技术培训、咨询指导,组织农机投入春耕、三秋生产和抗灾救灾工作,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为农业丰收、农民致富发挥了积极作用。

1、抓好春耕、三秋农机工作,促进“兴机富民”

今年的春耕、三秋工作开始前,我局就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春耕、三秋中的作用,集中人力、物力支援春耕和三秋生产。做到三个早,工作早安排、任务早落实、人员技术早到位。各地农机部门积极组织机耕专业队、抗旱专业队为群众开展服务,特别为无机户、无耕牛户搞好抢水打田、提灌排涝、机收机脱。

通过召开现场会、送科技下乡活动,宣传、示范、推广农业机械。5月21日,我局在绥阳县组织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现场会,在500多亩田块上重点演示、示范了耕作、秸秆还田、提灌机具200多台,有近千人参观,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州、黔西南州、遵义市和铜仁地区等农机部门也组织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现场会,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欢迎和赞誉。德江县的工作引起县委、县政府重视,由县财政补助10.5万元,新购微耕机20台。乌当区朱昌镇党委书记张恩权在镇里举办的机耕现场会上,看到凯马微耕机深受农民欢迎,当即表示支持朱昌农机服务中心购买5台凯马机,每台镇政府补贴500元。平坝县农机服务中心组织16台大中型拖拉机为农户机耕,并按每亩机耕25元补贴机手,共补贴1.5万元。另补贴乡镇站1.29万元购耕地机5台,支援三秋生产。9月25日在黔西县召开的农机秋收秋耕现场会、演示了机收机脱、秸秆还田、机烘、机耕机耙、起垄、开沟、铺膜、喷雾、提灌等农机化作业,参加观摩的与会代表和群众达2000余人,展现了农业机械运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优势作用,显示了农业机械的威力。

为探索西南山区跨区机收水稻的路子,我省组织了六盘水市、惠水县、黔西县农机局的五台洋马牌人民号联合收割机赴广西自治区防域港市、东兴市、钦州市和合蒲县开展跨区机收早稻服务作业。量虽不多,但在各级领导的重视,精心组织和机收服务人员的辛勤工作下,以高质量、高效率的机收作业,赢得了农民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评价。起到了推广示范和宣传机械化收割的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为西南山区跨区机收积累了经验。

今年5月我省遭受洪涝灾害,农机部门投入救灾农业机械3.6万台(套),其中:提灌机械1.9万台、耕作机械0.6万台(套)、农用运输车1.1万台;农机救灾人员2.5万多人;抢险拉运土石方4万多立方,拉运救灾物资20万吨。8月中旬以来,我省又连续低温,致使水稻孕穗受阻,抽穗不饱满,各地水稻作物不同程度减产。各级农机部门力争大季损失小季补,积极深入农村,以“三秋”生产为重点,搞好各项服务,地方干部称赞农机部门是“农业生产的保护神”。

全省投入春耕、三秋生产的各类农机具达41万台,组织机耕专业队320个,抗旱专业队275个,组织技术人员下乡11093人次,检修各类农机具7万台次,有力地保证了春耕、三秋工作有序开展和顺利完成。

2、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促兴机

今年我省实施的农业部项目有“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技术示范”和“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我省重点抓了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检查和人员培训,在实施“粮食产地烘干机械化技术示范”中,针对项目管理、机具安装和使用、调试、维修举办了三次培训班,培训了500人,项目区推广使用粮食烘干机械28台,其中循环烘干机17台、平床式烘干机10台、柜式机1台。“水稻收获及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项目推广各类农机具3525台(套),其中新增机具708台(套),新增机具中耕作械机145台(套)、收割机械138台(套)、脱粒机械205台、稻秆还田机械220台(件),培训人员3310人。

另外,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结合我省农机化发展情况和区域发展特点,从2001年起,实施农机化综合示范项目,项目区设在全省9个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土地集中连片,资源和经济优势突出,农机拥有量和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农民科技兴农意识强的乡镇实施,力争通过五年时间,使项目区主要粮食品种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建立了20个农机化综合示范区。到目前为止,省级财政投入示范区200万元。项目实施一年多来,各项目区的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综合水平普遍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初步显现。值得一提的是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农机综合示范项目得到区委、区政府和乡党委、乡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结合该乡无公害果蔬菜基地建设,并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捆帮开发,建成了培训教室和加工车间;修建机耕道9公里;培训农机人员1*****7人;建立农机合作服务队2个,共有队员125人,拥有耕作机械27台,排灌机械12台,农用运输机械85台和农机维修点一个;推广各类农机具219台套和营养制钵器8套,化肥深施器25套,割禾器12把。解决了示范区3525亩蔬菜地、4000亩果园的机耕作业及运输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永乐乡蔬菜、水果销售,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都匀市在示范项目实施中,把农业优质米基地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偿资金捆绑使用,建成了160平方米电气控育秧温室一座,实现了资金的合理配置。

3、大力开展机械化秸秆还田工作

为落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和莫时仁副省长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全省积极推行秸秆还田机具,据我省土肥部门提供的资料,湿油菜秆含氮量为0.88%,含磷量为0.35%,含钾量为0.85%,中上等田每亩还田油菜秸秆2000kg,据测算,可增加土地有机质约600kg,减少的化肥施用量,相当于少投入120元,若全省800万亩油菜田都实现秸秆还田,即可节省投入9亿多元,如果玉米、水稻、小麦秸秆能得到充分利用、几项相加可节省数10亿元,这是“兴机富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局积极向省计委争取资金,投入50万元实施秸秆还田机械化项目,项目设在遵义地区、毕节地区和铜仁地区,根据各地作物不同遵义地区重点抓油菜秸秆还田、毕节地区重点抓玉米秸秆还田。除此之外在实施农机化综合示范县项目中,通过各种现场会,把机械化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力争通过3至5年的不懈努力,实现秸秆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三)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今年是“农机质量安全年”,为加强我省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推动农机质量安全水平提高,我省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农机市场打假工作

按照《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通知》精神,在*****省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与农业厅、公安厅等五厅、局、社联合印发了《深入开展农业生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至各地(州、市)、县农机部门,成立了由刘伦才局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印发各地农机局。对全省农机打假工作作了统一部署。

打假活动中,首先抓好宣传和培训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印发培训资料、办培训班和到乡镇巡回宣传的形式等进一步宣传普及《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强化了农机管理者、经营者、生产者、服务者和广大用户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

打假过程中,坚持依法打假、重点整治。各地农机部门深入一线以销售点、维修点、农机生产企业为切入点,摸底调查,及时发现掌握有关线索,重点查处假冒农业机械推广许可证、合格证、冒用他人厂名、厂址、质量标志等违法行为及安全性能差的劣质产品。主要品种是植保机械、脱粒机械、铡草机、农用运输车、变型拖拉机、农机零配件及维修市场。农机、工商、公安、技术监督部门统一行动,农机鉴定部门依法进行科学鉴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出动打假16578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8186份,受理投诉3325起,出动宣传车1*****辆,查处非法经营点87个、维修点37个,生产点11个。

2、抓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

围绕省政府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的落实,进一步加大农机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一是将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将任务落实到乡镇,责任到机手。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活动。开展“黑车非驾”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农业部《关于印发“清理‘黑车非驾’安全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我省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根据本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整治“黑车非驾”争取就地查处,就地教育处理的共3条7款具体指导意见。并根据活动要求拟定了13项量化考核指标,以检查、考核各地、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据统计,“黑车非驾”治理活动期间,全省共组织安全大检查4次,出动监理人员27345人次,检查农机75144台次。经“黑车非驾”整治,全省已有9115台无牌拖拉机、农用车经检验合格入户,核发了牌证,还有1924台正在办理牌证手续之中,占摸底“黑车”数的64%;全省强制报废、解体拖拉机、农用车763台,占摸底数的4%;下达机车报废通知单3972份,占摸底数的23%;全省已有8913名“非驾”人员经培训,考试合格核发了驾驶证,占摸底数的75%。由于这次安全大检查和专项治理的声势大,力度强,部分无牌车主和无证驾驶人员主动到农机监理部门进行培训、考试,办理机车入户。为做好“黑车非驾”专项工作,各地农机部门工作人员放弃了许多双休日、节假日,活动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在7月15日的省府信息32期上,常务副省长王正福同志批示“农机部门开展清理‘黑车非驾’安全整治活动力度较大,取得了一定成效,希望继续努力。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阻止无牌证的农用车上路运输,严禁农用车载客,争取更好成绩。”组织20*****年“全国安全生产月”专项活动。根据中央和省文件的精神,我省及时下发文件,对6月1日至6月30日的“安全月”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地农机部门重点下乡镇、场坝开展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在“安全月”期间,全省农机系统共制作宣传展板40余块,安全宣传资料66000余份,横幅布标590余条,电视、录像宣传40余次,安全宣传专栏140余期,宣传标语3000余条,出动安全宣传车400余台次。三是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参与公安厅等四厅局制定下发了《*****省关于加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的意见》,同时结合农机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与省经贸委、省公安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农用运输车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黔农机监联[20*****]116号),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各地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黔东南州政府发出《关于加强农用车拖拉机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提出搞好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任务措施,四是为提高基层农机人员行政执法水平,使乡镇农机管理人员在开展拖拉机、农用车安全检查中,具有行政执法资格和行政执法证件,为农机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全省加强了对农机执法人员的培训。全省培训农机监理执法人员2222人,培训考验员620人、事故处理员660人,进行监理业务人员的培训人员有1310人。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

(五)今年工作的主要特点

1、以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各级农机部门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出发,立足农机,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实实在在地为广大农民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和发展了农机在农业生产的作用。工作中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并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各类农机具投入春耕、三秋和抗灾救灾工作中,开展机耕、机灌、排涝、抢险救灾,确保了春耕、三秋生产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了农机在抗灾救灾工作中的作用。

2、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农机工作的重视,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进取意识。在今年2月召开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同志和副省长莫时仁同志在讲话中都对我省农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副书记要求农机部门认真实施好“兴机富民”计划,办好20个农机综合示范基地,把农机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巩固提高一批较成熟的农机技术基础上,搞好新机具、新技术的开发、引进、示范,充分发挥在农业生产中作用。莫时仁副省长希望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抓好对少牛地区和缺牛户的服务,为加快秸秆氨化和还田做好服务。6月份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农机局《关于加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意见》,对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措施作了明确。省委、省政府对农机工作的重视,使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工作作风不断转变,工作热情高涨,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3、项目工作的深入开展,增强了各地县农机部门的项目意识。由于农机化综合示范基地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许多县农机部门纷纷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农机工作积极争取各类农机项目,镇远县建农机批发市场、雷山县的水果种植园、乌当区的农机蔬菜批发市场等项目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必将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4、农机质量安全工作的加强,净化了市场,强化了农机安全生产意识。由于各级农机部门增强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全省打假工作进一步发展,安全检查工作由于成绩显著,受到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表扬。

二、20*****年工作要点

20*****年我省农机工作将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目标要求,围绕农业生产开展农机化工作,进一步提升和发挥农机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作用。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大力推进我省农机化事业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农业部农机化司的工作部署,切实搞好农机管理和服务,努力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在实践中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统揽农机化工作全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农机化;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农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为农机工作的切入点;坚持树立“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理念,抢抓机遇,打好翻身仗;坚持按照“机械功能多样化、技术推广系列化、投入方式多元化、作业服务专业化”的格局。

(三)主要业务指标:农机总动力达到760万千瓦,完成机耕面积260万亩,机械、半机械脱粒量250万吨,培训各类农机人员12万人次,农机事故次数万台事故率30次/万台。万台事故死亡率20人/万台。

(四)工作主要重点:20*****年,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地进行,全省农机工作要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并继续以实现“三个转变”,推进“四个调整”,建设“五大体系”的工作思路发展农机化,重点要做好“五项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要加强思想建设,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保持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提高统揽全局,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使领导干部转变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农机观念转变到服务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新理念上,实现农机化事业跨越式发展。二是要加强组织建设,搞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班子团结,发挥整体合力。三要加强作风建设,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四要加强业务建设,注重干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加强各级农机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农机管理干部自身素质。五是抓好农机户、农机手的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机具,提高科学种田水平,增加收入。

2、继续抓好“兴机富民”

为了充分发挥农机装备优势,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突出区域特色,振兴农机事业,增加农民收入。继续组织开展好“兴机富民”行动计划,促进我省各项农机工作的开展。一是从全省农机工作实际出发,以我省“兴机富民”行动计划的开发带动计划、项目拉动计划和示范推动计划三项子计划为主线,抓好项目的研制、实施管理工作,多方面争取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通过农机适用技术的研制、开发和示范推广,充分发挥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巩固和加强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力量地位,二是通过搞好农机“春耕”、“三秋”及抗灾救灾工作促进兴机,为全省粮食丰收作贡献。

3、进一步抓好农机质量与安全生产工作。农机质量安全是农机化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关系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机购置者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继续抓好农机质量安全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打假”工作,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继续重点打击假冒农机“推广许可证”和农机销售市场、维修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主要农机产品及零配件,整顿农机销售市场和维修市场秩序,使农民放心购买、使用农机产品。二是加强农机监理工作。要加强对拖拉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在农机安全技术检验、驾驶员考核和核发牌证上,从严管理,严格把好关口。各级农机部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继续抓好“黑车非驾”整治活动和安全生产大检查,抓事故源头,查隐患、纠违章、压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结合新形势发展,整顿农机监理队伍,搞好执法培训,搞好“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三农工作总结第6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zyf0753”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三农”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师市农业农村局在师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新疆中央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党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上迈出更大步伐,确保完成师市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师市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一、牢固树立政府服务理念,全面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坚持“稳粮、优棉、强果、兴畜”稳步发展

(一)各团场冬麦种植计划2.81万亩,超过兵团下达的2.7万亩约束性目标任务,完成“稳粮”战略目标。落实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资金586万元,11月底前全部发放到位。

(二)加强棉花统筹指导,全面抓好棉花高质量发展,促进“优棉”工作落地见效,今年棉花播种面积239万亩,皮棉总产41万吨,同比增长12.7%。召开5次棉花田管现场推进会,5期棉花品种布局指导意见和专家组工作信息专报,12期病虫害监测预报,为全师棉花高效管理打好坚实基础。推广“干播湿出”“膜下蓄墒脱盐”节水种植技术16万亩,亩节水200方,节省投入150元左右。安排10个免打顶试验对照点进行对照试验。

(三)多措并举,优化林果种植结构,打好“强果”基础。一是制定《第一师阿拉尔市红枣提质增效奖补办法》(师市农发〔2020〕22号),补面积10631.35亩,建设高标准红枣园3个,面积233.91亩,拨付奖补资金990万元。二是新建苹果、香梨等2.47万亩,积极争取兵团南疆林果业奖补资金1754.1万元补贴新建标准化果园8770.5亩,奖补资金于12月10日打卡到户。三是积极引进海升、四良等农业龙头企业,推广标准化果园建设和管理技术,提高发展质量和产品竞争力,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利益联接机制,提升林果种植经营效益。

(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推动“百亿元”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像抓粮食生产一样抓生猪养殖的指示精神,着力打造师市生猪百亿元生猪产业,全年新建、改扩建猪场10个,正在建设8个,已投入资金0.96亿元。二是加强对外招商。积极联系中矿、天康等全国生猪养殖大型龙头企业到师市洽谈合作。三是坚持新冠疫情防控和畜牧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积极配合企业做好车辆通行证办理工作,做好畜牧业生产饲料、药品供给,生猪屠宰及畜产品供应。四是抓好畜禽粪污无害化利用工作,师市67个规模化养殖场完成畜禽粪污处理设备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综合配套率91.7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55%。

(五)抓好水产渔政工作。一是做好水产新品种推广。引进抗病草鱼和长丰鲢等优良品种860万尾。二是申报标准化池塘改造项目2个,改造鱼池163亩。申请补贴资金40万元,增殖放流补助资金31.5万元,目前项目已全部完成。三是联合渔政执法监察支队开展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和食品安全检查,协同兵团农业农村局开展师市重点养殖单位渔业安全生产检查及渔业船舶检验1次。

二、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干净整齐的人居环境

(一)稳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上新台阶。一是攻坚克难、扎实推进连队清洁行动。师市农业农村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大型检查8次,下发整改通知书66份,通报4次。印发20份文件,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二是召开4次大型师市级现场会;部门会议6次;团镇互相观摩学习85次;团镇党委现场现场会60次。三是切实打造“王牌连队”提升示范工程。制定并印发《关于开展2020年“王牌连队”提升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四是做好宣传,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清洁行动。开展进连入户宣传教育1217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9575份,张贴宣传标语3188条,发动职工群众投工投劳77049人次。五是强化调度机制,严格落实“半月一调度,一月一总结”的会议精神。于每月15日及30日对师市人居环境整治情况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在做到数据清、情况明的同时督促各单位工作的推进。

(二)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一是开展了2020 年新型经营主体认定工作。实现认定家庭农场67家;师市级农工合作社示范社17家,兵团级4家,部级2家。二是积极争取兵团项目资金。申报2020年民生实事师团农工合作社项目资金9个项目,其中:红枣初深加工项目5个、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3个、品牌建设项目1个,涉及资金43万元。争取兵团农工专业合作社发展奖补资金90万元,已推荐40家合作社。三是加强培训指导,印发了《第一师阿拉尔市关于进一步大力促进农工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组织参加兵团各类培训450余人。

(三)大力推进美丽团镇建设,为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一是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打造宜居、宜游的美丽团镇。组织推荐师市2020年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精品景点路线2个。二是努力建设乡村品牌,实现团镇产业升级。对师市“一团一品”工作进行了摸排汇总,组织编写了师市“一团一品”宣传材料。

(四)加快推动品牌建设步伐,助推经济稳步发展。按照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品牌建设工作安排,对师市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进行征集。筛选出3个企业品牌和1个产品品牌进行申报。

三、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等重点工作

(一)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和验收工作。实施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28.67万亩,总投资42032万元,项目涉及9个团场11个项目,年底前完成全部验收工作。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总面积24.3万亩,总投资39312.62万元,项目涉及9个团场共10个项目。目前,完成总任务的85%。

(二)贯彻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要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严格按照《兵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任务分工方案》要求,加大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2%,肥料、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5%以上,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二是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将土壤养分动态监测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开展定点土壤养分动态监测。三是专家组技术人员下团、进连、到地头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共专家指导意见6期,开展服务活动90场次,服务职工群众4000人。

(三)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完成67个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备配套设施建设,综合配套率91.78%,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55%。其中,大型规模场全部完成畜禽粪污处理设备配套设施;专业畜禽粪污处理机构一家,畜禽粪污利用率99.95%,完成年初师市党委定下的重点工作任务指标。

(四)做好集体所有制连队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拟定了“师市集体所有制连队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及职责分工”和《师市集体所有制连队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征求相关单位意见建议并修改后,提交师市党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带会议审议通过后将印发各相关部门和单位。

四、做好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一)扎实开展农产品安全监测工作。师市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全年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事件。承接并完成兵团南疆片一师、二师、三师和十四师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样品的例行4个季度检(监)测工作。全年完成监测采样及检测样品总数1327个样品,检测农药残留指标66项。开展师市大宗果品检(监)测工作,完成红枣、苹果、核桃、香梨、吊干杏等样品的采集及制备样品2663批次。

(二)做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共推广应用34.2万亩(含有机食品红枣0.31万亩);推广有机水产品面积20万亩、完成部级绿色食品原料(红枣)生产基地创建6万亩。开展“二品一标”申报认证和生产管理,并获得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并有效使用证书的单位5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单位3家。

五、抓好师市现代农业体系建设,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大力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

(一)认真做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一是进做好农机管理服务工作,全年举办拖拉机、采棉机驾驶员考证培训班12期共1200余人。二是积极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6500万元补贴资金于9月底前打卡到户。共补贴各类农机具2445台套,受益职工群众1800余人,农机固定资产实现新增2.8亿余元。

(二)抓好棉花机械化采收和跨区作业工作。棉花机采210万亩、机采面积比例达到97%以上。共投入600余台采棉机,收费价格控制在120-140元/亩左右。积极鼓励师市农机合作社和机务职工参加跨区作业,全年共完成犁、耙、播、采收等跨区作业160余万亩次,全年下发跨区作业证496张。

六、扎实开展农业行政执法工作

(一)做好农田残膜污染行政执法工作。春耕期间,组织执法人员对全师各团镇(乡)残膜回收工作进行执法检查,期间共发通报一期,开具行政处罚书32份,并处罚金共计52000元缴师市财政专户,执法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极大促进了职工群众生态发展意识。

(二)做好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师市党委农办成立三个工作组,对农资农药生产销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共查处农业违法案件37起,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22份,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29份,检查农资经营主体368家次,查处种子案件12起,涉案棉花种子15吨,打击非法经营农药案件2起,查处假农药179箱,切实维护职工群众利益。

(三)农机安全生产成效显著。一是组织人员开展拖拉机年度检审验工作,共检验各类型拖拉机5500余台,参检率达93%。二是同各团场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在春耕春播、安全生产月、“三秋”期间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各类拖拉机3600台,纠正各类违章1800余台次,处罚金额12000余元,并全部上缴国库。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七、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一)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一是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排查工作。半累计排查禽类养殖场9.35个次,累计排查禽类8826.53万羽,未发现异常情况。二是开展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紧急免疫,共监测病原学样品480份,均为阴性;监测血清学样品358份,免疫抗体合格率均在90%以上,抗体合格率不达标的养殖场开展补免工作。三是继续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排查养殖场户5.31万户,普查生猪4221万头,屠宰场819家,普查生猪5.61万头,无害化处理场点690个。监测屠宰场样品4.67万份,均为阴性。做好外调生猪非洲猪瘟病原学监测工作,累计监测病原学样品7200份,生猪7.2万头,均为阴性。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督查工作,累计开展督查5轮,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

(二)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一是抓好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实施强制免疫及补免工作,全师共防疫各类牲畜437.89万头(次)。二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和检查工作。对各单位春秋季动物疫病防疫抽样检查,共采集血样3890份。三是对师市辖区个团场春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并反馈检发现的问题,并督促各单位进行整改。四是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对师市禽类养殖场兽药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累计检查禽类养殖场6个。

八、扎实开展人影气象和农业防灾减灾工作

(一)加强人影工作统筹管理。一是做好雷达监测作业指挥运行保障。对师域64个固定点及流动点进行标校和检修,邀请厂家对师雷达和团小雷达进行标校和检修,确保雷达全年正常运行。二是做好人雨弹、火箭弹等人影物资储备;开展高炮、火箭发射装置年检,确保作业安全;协调师市公安机关,办理《民用爆炸物品运输许可证》和相关手续,保证了人影弹药运输安全有序顺利开展。本年新购炮弹入库2025.55万元,出库2025.94万元。

(二) 科学指挥、精准作业、应防尽防。一是圆满完成了雷达监测防雹作业指挥任务。全年指挥作业184次,消耗高炮弹30691发,火箭弹4327枚。二是及时气象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共气象预报300余条、短临预报34期、高温橙色预警2次、高温黄色预警1次、冰雹黄色预警14次。

九、坚定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维护职工群众利益

组织人员全面摸排师市辖区各养殖场、温室大棚、农资门店和农业龙头企业生产、销售、运输、储运、补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协调各职能部门全力保障辖区单位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安全。春耕春播、夏季田管和秋季水果销售工作顺利进行。召开5次春季农业生产研判会,2次秋季农产品销售研判会。为农资经销商、果品采购客商等办理各类通行证800余张,全师10万吨早熟苹果、香梨、杏李、西梅、西瓜等果品在20多天里销售一空,获得了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

十、存在问题

一是师市推荐的优质品种职工种植比例不高,导致师市棉花品质下降。二是目前全师团场从事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合计30人,比改革前减少了70%,动物防疫工作压力很大。三是连队基础配套设施薄弱,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连队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危房拆除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十一、下步打算

(一)贯彻落实好兵团“稳粮、优棉、强果、兴畜”工作要求。一是加大棉花优质品种推广种植面积,进一步提升师市棉花品质,做好粮棉作物的生育期栽培技术指导。二是探索发展“职工+合作社+企业”定制化订单生产模式,增加职工收入。三是试验示范高产高效塑形整枝免打顶、无人机喷施脱叶等新技术,降低劳动成本,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四是加强惠农补贴政策宣传力度。支持种植青贮饲料、苜蓿和优势特色农作物等耕地的保护,积极鼓励和引导职工群众进行结构调整,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农业生态资源保护,自觉提升耕地地力。五是进一步规范果树主干型栽培技术,抓好典型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六是全力打造樱桃产业基地。积极申报项目、国债,争取项目资金,促进万樱桃项目尽早落地。七是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将免疫主体责任落实到养殖户,加强养殖场户防疫措施落实监管。八是加强与大型企业沟通联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入大型龙头企业在师市发展生猪产业,同时督促师市新建、改扩建项目尽早完工,达产达效,全力推进百亿生猪产业发展进程。九是加强渔业管理规划,做好渔业增殖放流,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

三农工作总结第7篇

一、项目建设再增后劲。由外商张林先生投资5000万元,在市经济开发区南区华友标准厂房内创办的市林诺工贸有限公司防火门生产项目作为2014年农业招商项目建设已顺利投产,该项目固定资产投入5000万元,2014年元月份正式投产,经营范围是A类防火门、木质防火门生产、加工、销售。预计年生产防火门50万套,产值3000万元,年利润500万元,市场前景广阔。

二、基地建设再建新功。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建设体系要求,重点建成了镇千亩双季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是以种粮大户范长青、付义勇为平台在远景、富强村建成了千亩高产优质双季水稻示范基地;二是巩固和扩大了由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艳秀承建的城西“菜篮子”工程千亩蔬菜基地建设范围今年又新建了百亩大棚核心区并通过市农业局验收合格;三是发展壮大了红光村3万羽乳鸽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合作社运作办法,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土地流转再传捷报。我镇从2005年开始历时近九年时间,探索出一条解决土地撂荒的有效途径,即将农民抛荒和闲置的土地向种植大户和种田能手转移,这样既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老百姓又得到了实惠。截止到今年12月31日,全镇共流转土地面积11826.03亩,比上一年新增700余亩。其中耕地9659.03亩,占全镇总耕地面积23608.52亩的40.9%,林地2167亩,占全镇林地面积12万亩的1.8%。

四、品牌创建再创新绩。重点是培育辉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幕埠山”商标品牌的提升工作。碧野与华宝裕农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申报的大米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志都得到江西省农业厅和农业部的认定,并颁发了证书。

五、合作组织再生新丁。2014年,全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分别是:市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市羲达机械防治专业合作社和市碧野粮油专业合作社。新增家庭农场9家,分别是:市利丰牲猪养殖家庭农场、市浩园养殖家庭农场,市新祥养殖家庭农场,市镇老明养殖场,市景宏养殖家庭农场,市盛宏养殖家庭农场,市兴牧家庭农场,市圣华畜禽养殖家庭农场,市清新养殖场。

六、新农村建设再上台阶。2014年,我镇共建设了远景村山里卢、(17)组,先锋村江家垅(5组),嵋光村嵋光6组,繁荣村湾,村高家山和富强村老屋雷7个新农村建设点,涉及6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301户,1266人。从效果上看,全年村点建设的整体成效和建设水平都要好于往年,群众反响良好。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改水301户,改厕301户,清淤沟渠达4.2公里,拆除空心房265户,面积31800平方米,改房301户。乡镇建立了垃圾填埋场1个,购置了垃圾运转车7台,建成焚烧炉7座,聘请了专职保洁员7名,配齐了环卫清扫工具,制定了保洁员工作职责、集镇卫生管理制度、店面门前三包等管理机制。全镇农民自筹资金达到180万元,其中省级点自筹资金130万元,省级自建点自筹资金50万元。各村创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室,赤岗高家山在用地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万余元建设了一处占地近300平方米的群众健身文化活动广场,购置了篮球架、10套健身器材,该广场的建成为社区居民乃至镇区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地,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七、信息化工作再举新措。2014年,我镇新建了三农网络电子显示屏2个,面积达10多个平方米;新建高音喇叭13个,覆盖全镇13个行政村。目前全镇共有农村信息化中心站1个,信息化工作点共计10个,其中合作社2个,2013年建设点3个,2012建设点5个。各点工作开展正常,制度健全,信息及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产品销售、技术服务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