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网络听课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6-04 16:34:00
网络听课总结

网络听课总结第1篇

听评课是基于对课堂的仔细观察进行的评价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流于形式。传统听评课往往是上课时听课的人很多,但课后听课人就不见踪影了,如果被迫留下来参加评课,发言的人也是寥寥无几,发言者客套几句敷衍了事,大部分人都埋着头等别人发言。这就致使教研活动虎头蛇尾,开课教师未能听取到广泛的意见,听课教师未能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进行深入的反思,组织教研活动的单位也未能留下足够的教研活动记录,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2、时间仓促。传统听评课模式一般在授课结束后及时开展,时间比较紧,评课人没有充足的时间分析推敲,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建议,授课人也不能充分吸取意见建议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3、碍于面子。由于面对面的评课模式以及参加评课人的局限性,导致一方面评课人怕说错了别人笑话,丢自己面子;一方面又怕说出了不足之处损了授课人面子。这样的束缚往往导致听评课中听不到真实的声音,从而大大降低了评课的作用。

4、开放度不足。传统的听评课往往局限于学校、学区,范围再广一点可能是地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评价,这样的局限使我们不能听取到更广泛的意见建议,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基于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做出改变。而“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网络评课充分弥补了传统评课的不足。

1、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网络听评课改变了传统的听课者带上凳子、走入课堂、正襟危坐的听课模式,给了听课者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听评课当中,也可以通过定格、回放和快进等对课程进行反复推敲,全方位解剖课堂;实现对课堂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实现充分的信息交流与共享。

2、解决了人情评课、面子评课等弊端。通过网络匿名评价等方式,充分解决了面子问题。让我们每一名评课人都能够畅所欲言,既不怕说错话,也不怕伤了人。各种思想的碰撞更能够反映出真实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避免评课中的言语霸权问题。传统的听评课中往往会因为领导、专家或骨干教师的意见、导向性的观点存在,致使许多年轻教师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发表了也很可能就被冷落忽视,导致参与评课的积极性会大打折扣,最后评课也不过是流于形式,也会造成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年轻老师,其思维跟着经验走,形成思维定势,从而丧失了自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而网络评课过程中不存在官僚氛围的职权效应,教师们完全可以毫无顾忌地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无拘无束的思维碰撞,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评课的有效性。

4、提高了听评课的开放性。通过互联网平台,极大的扩展了听评课的受众群体,使教师能够接触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精品课程。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让自己的课程得到丰富的意见与建议,充分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扩大了指导的辐射面, 使一种基于小集体的相对封闭的传统行为变为一种社会化的全面开放的行为,对于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开展网络评课势在必行,传统听评课模式的弊端也在倒逼我们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网络评课优势,提升农村教师教科研能力。

1、充分转变思想,提高认识。目前我乡青年教师的队伍逐渐扩大,35岁以下教师占据教职工总数的65%左右,初上讲台,有热情,有激情,但是缺少经验。一方面因为多数青年教师的成长缺少培养与关注,更多的是缺少氛围,缺少学习。另一方面是目前农村教师教科研水平总体不高,农村教师竞争小,大多教师安于现状,通过主动学习来提升自身教研水平的积极性不高。这就需要我们全体教职工能够充分提高认识,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提升自身教科研能力。

2、建立“互联网+”网络评课平台。积极整合学区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以及网络资源,首先建立起学区的听评课平台,把被评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学案、授课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授课人的教学反思都放到网络平台上,方便参与者的评论。另一方面,搭建学区听评课平台与互联网的连接渠道,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评课当中,邀请专家、资深教师和骨干教师参与,吸纳更专业的评论;也让我们的教师接受到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

3、积极组织教研组集体听评课。通过组织教研组听取网络上的精品课程、名校课程,广泛开展集体评课,吸取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集体研讨当中,通过对课程的理解,进行思想的碰撞,形成指导实际教学工作的经验,充分提高教学能力。

网络听课总结第2篇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4-0064-02

在英语学习中,想要发展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能流利地运用英语与英语本族语者交流,听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求教师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在听力的重要性及新形势下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的迫切要求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由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网络自主学习教学势在必行。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听力处于首要位置,它不仅是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取语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它是保证语言规范化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根据二语习得理论,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输入就不会有语言习得,由此可见听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把学习者培养成具有交际能力的语言使用者,所以听力在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初期占据着的首要地位是无法改变的。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纲中明确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要求各高校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在这个以数字化音频和多媒体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大学英语听力改革势在必行。因为网络多媒体集文本、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功能为一体,为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所以我们采用网络自主学习的策略对学生的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改革。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实验和研究中,为了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英语听力的效果,并得出结论,我们选了银川能源学院的两个本科班,进行不同方式的英语听力教学。时间为一学期。我们选择的一个班称之为实验班,在这个班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出学生一定的范围和作业内容及要求,然后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查询资料,进行视听学习等,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表述、讨论和总结。最后教师对其做出点评和总结。而另外一个班称之为对照班。在这个班的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按照课本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绝大部分要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对学生讲解听力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进行课堂的视听训练,并给出相应的练习。

我们在学期初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时先对学生进行了听力测试,确切地掌握了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之后开始进行教学实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适当的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使用相同的教材和听力测试卷。听力测试卷采用的是历年来大学英语四级听力内容。在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曾多次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调研,并于2015年5月在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抽取了三名学生进行了访谈,学生对听力教学改革反应良好。在经过了一学期的教学改革实验后,研究者对这两个班进行了结果测试――对两个班的学生再次进行最终的听力结果测试。两个班采用同一份试卷,试卷内容难易程度依然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程度为准。

本次实验我们的主要发现有:在对比教学初期,两个班的英语成绩略有差异,但成绩都不理想。在经过一学期的对比教学后,通过结果测试发现,两个班的英语听力成绩都微有变化,两个班的英语听力成绩都有所提高,但实验班的前后成绩变化略明显,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对新的教学方法反应良好。这表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改革是可以尝试的。该次教学改革的测试研究也显示了网络学学英语听力的效果是良好的。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听力最终成绩相比较对照班的成绩上升的速度要更快,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应良好,在学习过程中,实验班学生在英语听力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学习积极性,而对照班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则表现相对消极,学生认为英语听力学习比较枯燥。由此可见,大学英语听力网络改革教学是可行的。

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现行的大学英语课堂不仅仅对老师的语言讲授有要求,还要求教师有更高

水平的输出,利用多媒体,从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方面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素养。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我认为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听力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① 教师目的性要明确,要重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预测能力。 ② 采用多种方式分析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 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提高英语听力的效率,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非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并能够进行自我总结。④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筛选能力。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听力水平寻找适合自己的听力材料,选择的材料不能太难以至于自己完全听不懂,也不能太简单以至于没有提高。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工作去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现代网络中的各色听力材料,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听力学习的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无论是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方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当今这个网络的大环境下,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加入网络因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充分掌握网络资源,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同时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要在学生的听力学习中发挥讲解、指导、布置作业和总结等作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进行个体的细致的指导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和目标。学习的前提在于学习者对该学习内容的兴趣。对于英语听力的学习,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关键。本次研究重点的发现就是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兴趣,从而也显示出了明显的成绩变化。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及本论文的发表能够引起更多英语听力教学者的关注,并能够在英语听力教学中尝试网络自主教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晓红,宋飞.多媒体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10,(7):95―96.

网络听课总结第3篇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大学英语 网络多媒体分级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行动研究理念的西部高校大学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2013B127);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改项目“大学英语高级视听说拓展课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1045);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大学英语教师话语研究”(SK201211)的主要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96-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地位日益突显。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界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1]。 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理念的更新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以下突出的问题:课程设置不合理, 仍然把单纯的语言技能教学放在首位,英语课堂人数通常达到了80人以上,教学效果及质量难以达到新一轮教育部的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即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2];教学手段僵化,仍然沿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语言教学的效果,大部分高校没有全面铺开网络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模式;由于西部高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或不发达的地区,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听说能力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低。基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本研究实践探讨了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这对推动西部地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设计

1.1改革目标

本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为例。2011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在以往分级教学改革成果上,进一步展开多媒体网络分级教学改革模式,具体改革目标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完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和手段,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与质量,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和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

1.2改革内容

1.2.1实施多媒体网络分层次分课型教学模式

根据英语水平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全校大学英语课堂中提出了“读写+听说+网络”(2+1+1)三位一体的多媒体网络分层次分课型教学模式:在第一阶段开设视听说、读写译和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在第二阶段开设实用英语写作、英美文化、高级英语听力等专业课程;在第三阶段开设中西方文化比较、英美国家概况等多媒体知识拓展课程。层次分级与课程内容设置,见表1。

表1多媒体网络分层次分课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1.2.2逐渐完善网络课程的建设

自改革以来,内蒙古工业大学投入使用了交互型网络实验室中心2间,总计168座。另有数字媒体资源中心一间,语音室2间。目前大学英语课程实现了所有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多功能网络教室36学时/周,为学生提供语言能力操练的环境,自主学习人数近2600人,平均使用率达85%。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真正体验到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交互式学习”为辅的学习乐趣。

1.2.3完善第二课堂建设

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教学管理范畴,使之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增加、改善科大英语广播电台的播出栏目和播出内容。每周五晚上举办“英语角”活动, 活动主要以辩论、主题讨论、自由交流等形式展开。每学期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为学生进行每周一次的“教授助你成才”讲座。每年举行“学风杯”英语演讲比赛。每年6月份举行为期两周的校园“英语节”活动,包括英文歌曲大赛,话剧表演等,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及交流的平台。

1.2.4应用教育技术辅助教学(CALL: Computer?鄄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全面推行计算机网络英语考试和英语口语考试。教师通过计算机辅助测试(12级CAT测试)系统可以掌握学生自主学习进度。这些测试形式充分反映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对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反拨效应,突出能力测评, 适应发展的需要,使之切实向能力考试方向转变。

1.2.5实行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多样化的形成性评估手段强调统一部署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从根本上起到了对学生的督促作用,强化听说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加注重日常学习的积累及表现,也使教师拥有更多自,从而为调整教学方法及手段提供了依据[3]。具体方法为:终结性评估即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卷面题型主要参照国家四、六级考试题型,能够真实有效地检测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所取得的成绩并能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性评估即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具体分值为:口语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学生每节听说课以及口语测试的表现是口语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根据统一要求,教师批改学生书面作业每学期不得少于5次,占总评成绩的10%(翻译或作文,作文数不得少于3次);月考(卷面形式)主要测试听力或写作能力,占总评成绩的20%;读写和听说课堂表现各5分,占总评成绩的10%(依据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赋予分值);网络自主学习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以自主学习进度、完成情况、课程达标等指标评价网络自主学习成绩。

2.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2.1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

课题组倡导并努力体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网络、现代信息技术交互活动相结合的复合式教学手段,注重发挥了课堂教学重情感交流和师生互动的长处,又充分利用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优势,便于学生进行听说自主学习。

2.2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在全校教学督导专家组随机听课中,大学英语教师总体印象优;学生对大学英语任课教师评教结果优良,受到学校教务管理部门以及学校教学质量督导专家组的一致好评。课题组成立以来,有2位教师获得“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2位教师获内蒙古教育厅颁发的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1位教师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指导教师特等奖;1位教师获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技艺大赛内蒙古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位教师首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2.3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明显提高

实施教改后学生在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通过率升高。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内蒙古工业大学“学风杯”英语口语比赛以及英语节、英语角等系列活动,取得很好的成绩。教改以来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3名、一等奖13名、二等奖44名、三等奖203名。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尤其是学生的听说能力。

2.4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加强

课题组积极实践信息化教学“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核心思想。学生在网络教室学习环境下,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学习培养方法与实施措施具体表现为学生可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枯燥、被动的语言学习变得生动有趣的主动学习;网络+辅导的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通过作业检查及教学网络平台的监督体系等形式对学生学习进度情况实施监控,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及效率。

3.存在不足与建议

尽管网络自主性学习具有强大的网络平台和丰富的网络信息库资源的支持,但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主要不是取决于教育手段和教育内容,而是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的强弱及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网络自主学习应在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越性的同时,着重培养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和协调好新的“人机关系”,让物质的优越性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更好地结合,使网络自主学习真正成为网络“自足”学习。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各种网络学习策略的探讨不够成熟,也未能做到详尽的细化和具体的回归分析;其次,本研究样本偏小,学生只局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其他院校的学生并未涉及;再次,调查没有考虑诸如兴趣、焦虑等情感因素对网络学习策略的影响,也未进行测试对象年级变化的跟踪调查。建议进一步调查研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学习者的学习内驱力的强弱及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关系;

2)“人机关系”在网络自主学习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3)网络自主学习如何能够真正成为网络“自足”学习。

针对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课题组实施的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不同层次的班级选用难易不同程度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坚持输入、摄入、输出全面兼顾、平衡发展的原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读写+听说+网络”(2+1+1)的教学模式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语言输入,又合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中不可替代的组织、管理和监督等重要作用。迄今为止,教学改革覆盖面广、受益学生人数多。此教学模式可以带动西部地区更多的兄弟院校,对新形势下西部地区普通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尧学. 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 外语界, 2008,(5): 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 北京:清华出版社,2007.

网络听课总结第4篇

关键词: 网络自主学习 英语听力教学 课程质量 教学评估

1.发展网络自主英语听力课堂的目的

随着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普及,网络化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重要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之一。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负责态度的教学理念,我校英语本科专业的《英语视听》课程在巩固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特别创建了网络自主英语听力课堂。该课堂以网络多媒体应用为基础,旨在形成一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色的新型听力教学平台,进而探寻一些解决当前英语听力教学所面对的难点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作为听力教学研究发展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和探索,如何体现网络课堂的特色,进而充分发挥其效用是该课堂创建以后任课教师所面对的关键问题。笔者在考察网络自主听力课堂一系列特征的基础上,对进行网络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现的方法和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特征考察

2.1发展阶段

网络自主听力课堂可以视为听力教学的“第二课堂”,具有一般意义上课程的基本属性,从课程设置(Curriculum design)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三个阶段的划分来描述自主听力课堂的发展过程。

(1)发展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是在权衡传统课堂听力教学得与失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网络通讯与信息共享的条件,把学生在传统课堂之外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调动起来,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以期望在深度和广度上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此阶段可称之为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抽象的预期(Intended)阶段。

(2)在预期目标明确的基础上,继而是具体的实现(Implemented)阶段:教师把限于传统课堂教学时间及其他客观条件而无法充分展开的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及相关辅助文字资料的形式到网络课堂上,进而布置相关的课外听力练习内容、背景资料阅读等。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习的时间、场所及进度等,并通过在线反馈的机制使教师得以把握学习的进度和效果。

(3)经过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后,网络课堂进入了最后的成果(Attained)阶段:作为课程的设计者,教师所关心的是学生在听力技能上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进步与提高,尚且存在着哪些困难与不足,进而了解他们对于网络课堂的评价如何,是否有兴趣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等等,这些信息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优化以后的教学形式和内容。

2.2质量标准

一般说来,通过外语听力获取信息的过程受到记忆力、心理、语言和文化背景、上下文联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根据某项调查统计显示,当前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词汇量不足、语速跟不上、听力训练策略的欠缺、缺乏足够的听力资料等方面。无论是对于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这些问题都是当前传统课堂听力教学中所遇到的瓶颈所在,尤其是在当前传统听力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整体教学与学生水平差别难以兼顾的情况下。

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创建,被寄希望于寻找到一些克服上述难点问题的途径,其最终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如何,可以从课程设置的角度,通过有用性(Validity)、实际性(Practicalit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有用性可以视为与传统课堂的互为强化的效果,联系传统课堂而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实际性来自于网络课堂的内容,如网络课件的组织与安排能从最大程度上达到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有效性则体现在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方式的接受和认可,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进行了阶段划分并明确了质量衡量标准的基础上,“如何保证网络课堂达到预期的效果?”成为了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3.进行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的效用

3.1课程评估的概念

课程评估(Curriculum evaluation)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控制的基本手段,其基本概念是指对于课程的内在价值和优缺点的系统化调查与研究。“系统化”意味着评估过程须考虑到课程内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调查与研究”则是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收集与课程相关而又有效的事实依据并加以分析。

评估实际上是一个对被控对象最终输出或中间状态的信息进行采集,经过分析处理,进而反馈至控制者的过程或环节。在教学评估中,控制者的角色往往由教师充当。传统形式上的课堂教学一般遵循着“集体授课学生练习评估反馈”这样的基本教学流程,教学双方可以面对面地直接进行交流,评估的应用使得师生双方能够传达各自对于课程传授过程中的看法,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3.2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平台,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存在物理空间上的教室进行集中授课,因此教与学在空间上是分离的;此外,网络课堂内容的传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非同时发生,学生之间也可能存在着先后之分,所以教与学在时间上也是分离的。这种时空上的分离机制在给予师生双方较大的安排灵活度的同时,也对如何确保网络听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联系课程评估的基本效用,有必要将教学评估的概念引入到自主听力课堂的教学体系中来。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进行教学评估的必要性实际上源于上文中对该课堂预期阶段及其质量标准的认识,即建立起一个联系于传统课堂又相对独立的教学平台。在缺少了教学评估环节的网络自主听力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成效或反馈意见无从体现,以致于网络课堂可能演变成为教师布置练习的一个单向渠道而已;或者这些信息只有待到传统课堂上反馈至任课教师,彼时时效性已经被大大打了折扣,这些情形都有悖于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设置的初衷。

由此看来,教学评估的环节对于营造一个具有实效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的平台是不可或缺的,虽然看似较抽象,然而网络技术本身的特点已使得该机制的实现是切实可行的。

4.面向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教学评估方法及途径

4.1评估方法

当前,面向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估方法可主要划分为终结性(Summative)与形成性(Formative)两种。终结性评估通常执行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结束以后,以提供对于教学成果的最终评价,譬如是否取得预期效果、尚存哪些不足等,这些总结性结论的获得使得对课程质量的把握成为可能。由于不同的教学活动时间跨度存在差别,在某些情况下等待最终结果的出现再进行评估可能为时已晚甚至会比较困难,于是产生了形成性评估的概念。形成性评估贯穿于教学的发展过程之中,它能够提供关于教学进展的状态信息,譬如教学计划是否安排得当,学生是否跟得上进度,能否及时巩固消化学习内容等,这些同步的信息可以作为及时调整教学的依据和参考,最大可能地保证教学在预期的轨道上进行并达到满意的教学质量。作一个简单的比喻,在饭店里,顾客的品尝行为是终结性评估,而厨师的品尝则是形成性的。

对于网络自主听力课堂而言,采用何种评估方法取决于评估的目的,以及教学所处的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后,如果意图了解学生在听力方法和技能方面是否取得了预期的进步和提高,是否愿意继续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发起终结性的评估,听取学生们的最终评价。正面的评价将成为继续巩固发展网络听力课堂的实践依据;对于不足或欠缺之处,则成为未来改善的参照点。

如果对网络听力课堂的评估着眼于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及时解决,则适合采用形成性评估,即表现在评估与网络课堂发展的紧密结合。比如在创建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初始阶段,学生对于在线听力练习的内容或安排方式提出了意见,经过分析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作出调整,由此,学生通过参与形成性的评估活动作出了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判断和选择。从这个角度上看,学生在听力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模式中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培养和发挥,这也契合了发展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主旨。

4.2评估手段

虽然在网络自主听力课堂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但是在具体评估手段的选择上却往往类似甚至相通,其中主要包括:问卷调查(Survey)、数据收集(Data collection)、试验(Experiment)及访谈(Interview)等。

网络平台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评估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由传统课堂中的面对面转变成了网络课堂中的人机交互,评估的时效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自主选择听力学习资源和进度的同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子留言板系统(BBS)提问与回答、在线问卷调查等一系列基于网络的途径评估反馈各自学习的成效,参与课堂的建设和改进,进而也为自己营造了一个愈发宽松和高效的学习氛围。

5.总结与展望

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情景性、系统性、自由性及趣味性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网络自主听力学习模式成为可能,人机互动和教学互动的存在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进而促进听力水平的提高。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估机制的引入不仅能够保证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更能起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效果。

作为我校众多网络课堂之一的自主英语听力教学自实践以来,陆续了丰富的听力学习资源,不仅得到了学生的主动广泛参与,而且收到了许多关于课程内容组织和安排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反馈成为了对网络自主听力课堂教学评估理论及实践探索的原动力,在此基础上,后续的研究工作将围绕基于网络的具体评估实现手段及途径展开,也希望此项研究工作能为其他外语类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Bloom,B.S.,Hastings,J.T.,& Madaus,G.F.Handbook on Formative and Summative Evaluation of Student Learning.New York:McGraw-Hill,1971.

[2]Goodlad,J.I.,Klein,M.F.,&Tye,K.A.The domains of curriculum and their study.In J.I.Goodlad and Associates (Eds.),Curriculum Inquiry:The Study of Curriculum Practice(pp.43-76).New York:McGraw-Hill,1979.

[3]Guskey,T.R.New Perspectives on Evaluat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ashington,D.C.:ERIC,1999.

[4]Nieeven,puter Support for Curriculum Developers: A Study on the Potential of Computer Support in the Domain of Formative Curriculum Evalua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Enschede: University of Twente,1997.

[5]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New York:Newbury House/Harper Collins,1990.

[6]Zhao,Qian.Formative Evaluation of the English Writing Course a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 China.Master Thesis.Enschede:University of Twente.

[7]郭茜.利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学习者自主性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

网络听课总结第5篇

在上网浏览查寻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英语教学网站。我们可以用一种新型的手段去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制作网络课件来促进提高英语教学的效能。但是当前能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平台的网站太少,如何充分发挥本校的教育资源建立学科网站,构建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因此我在学校内网建立了“英语家园”学科网站,利用网络技术给教师、学生提供了教与学的平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英语课堂。

1. 英语课文网络课件

如高二英语保护地球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搜集大量配有英语说明的照片、英语视频素材以及配有英语解说的视频材料(影片)。按照课文内容,把这些素材整合成环境污染、动物濒临灭绝、采取措施等版块,然后制作成网络课件,上传到我们的学科网站“英语家园”,供教师与学生上网教学、自主学习和浏览。

(1) Warming Up.指导学生上英语家园,打开本课的网络课件。学生自由观看麦克尔·杰克逊的MTV《地球之歌》,并谈谈从MTV中可以了解到什么,进入本课的主题。

(2)Search for the information & Discussion.学生自主观看图片栏目里有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设置两个问题给学生思考:What kinds of problems are human beings facing? What kinds of pollution can you think of?学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然后上网查找有关这些问题的现象和原因,同时进行分组自由讨论。最后展示本组查找的结果并适当总结。

(3)Watching & Acting.学生自主观看电影《后天》的片段,并讨论破坏环境对未来人类造成的影响。然后两组同学表演小品并总结保护环境的措施。

(4) Conclusion.老师总结保护环境的措施并布置学生课后写文章。

(5)Evaluation.学生在英语家园的BBS论坛对本网络课进行评价,交流学习心得。

在这样的新型英语课堂上,实现了角色的转变:学生每人一台电脑,人手一个鼠标,个个成了负有任务的探索者,自主自控的学习者;教师真正地变成了学习的组织者(组织和制作网页课件),指导者(提出任务,提供帮助,总结检查)。在这样的新型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英语水平,自主选择内容,自定先后顺序,自控时间长短,实现个性化学习,做到人人有收获。教师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分层次教学,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 在线英语训练课程

中学生在六年的英语学习中,听力及口语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更何况科学研究早就指出,对于相同的刺激,不同的个体感受不同。因此,在传统的教室或语音室里,由教师统一放录音、统一核对答案的听力训练方法,无法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别需求。考虑到这些因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大量听力、口语训练放到网上来进行,让学生在计算机课堂或家里通过自学来达到教学目的。

以《新概念英语》为例。准备工作:把《新概念英语》的视频材料制作成网络课件,放到我们的学科网站“英语家园”上去,并作好链接。实施过程:学生上网,登陆“英语家园”的“英语在线”训练课程,打开相关课的网页,点击音频或视频链接,播放录音或录像,即可自学《新概念英语》的任何一课。

在这样的新型英语课堂上,师生的角色改变了,由在普通教室,一台录音机,教师掌控,学生“坐等听”,变成学生每人一鸡(耳机),一猫(调制解调器,指网络),一鼠(鼠标),亲自动手,在线播放声音、视频文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手看”和“动手听”。从教学角度讲,这样的听力课解决了大班听力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听力测试的情况,自主选择重听的内容,自己决定重听的遍数,解决自己的问题,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3. 网络英语阅读课程

阅读理解是高考重点,是高三总复习和高中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教师要组织学生阅读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英语文章;要组织学生精读范文,更要组织学生进行大量泛读;要提高学生阅读所必需的概括大意、认定细节、推理判断、领悟隐意等各项能力。这样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若能借助网络技术,定能更加方便有效。出于这个考虑,我也设计了这样的网络英语阅读课程。搜集在“英语阅读”栏目里的文章都是极具训练价值的经典篇目,或最新的国内外英语文章。在计算机教室里,可以由老师操控,选用典型篇目,进行简短示范性讲解。然后学生自行选择篇目,进行阅读训练或者上网搜索跟文章相关的信息,这样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家里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进行训练。网络英语阅读课程最突出的优点是:高考英语阅读教程既是一个动态的、可随时增添修改内容的阅读训练题库,又是一个开放的、学生可以自由进入、自主学习的阅读训练平台。

二、网络课程的优势

网络课程的优越性显而易见,使用者只要点击相关链接,即可进入有关页面浏览,实现网上收听收看学习,而不需下载整个课件。网络技术不但提供了新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新型新课程英语课堂的形成,还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只要我们把英语家园网站挂在外网,教师就可以在“在线课堂”和“英语社区”BBS论坛中互相交流讨论教学经验,也可以为千里的学生答疑解惑,进行交互性之外教与学,在网上收发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提供进一步的学习指导和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在线课堂”自学英语和“英语社区”BBS论坛中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网络听课总结第6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 大学英语视听说 教学改革 探索实践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与发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在不断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资金的扶持使得W校大力建设教学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五花八门的信息化教学比赛使得教师们愈来愈热衷于教育产品的购买和使用,所有这些都迫使当今职业教育越来越倾向于网络化、科技化的教学手段。对于英语教学方面,在线网络平台产品层出不穷,本文就目前本校使用3年的“朗文交互英语”在线平台系统,总结出此平台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结合,以此探索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阶段性成效,期待取得更大进步。

一、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自我意识强烈,喜欢追求新鲜事物且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很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且英语课程本来就属于语言类、理论性强一些的课程,高职高专学生入学的成绩本来就不高,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大,但是对于网络环境和新鲜事物的兴趣比较浓厚。现在大学生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多数感到枯燥,对于教师单一、古板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也比较厌倦,尤其是教师一言堂式的授课模式阻断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二、高职高专视听说课程的尴尬状态

虽说高职院校英语系开设课程往往要多注重实用性和技能型,且视听说课程更是要求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全方位技能,可是事实是,目前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优秀教材不多,配套光盘、课件、网络资源尚待进一步开发,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符合当今发展趋势的网络平台、微课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更是不多。在每年省级、部级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比赛中就不难看出,英语类得奖并不多,其中关于视听说课程教学模式获奖类作品更是少见,因此当代教师可借鉴的教学资源也很难得到。同时,视听说课程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也很高,教师需要掌握全方面的英语知识且懂得运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把知识传送给学生。

三、网络在线平台的使用以及阶段性成果

我校英语系于2014年引进《朗文交互英语》网络在线平台,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使用了《朗文交互英语1-4》级全部课程以及《商务联系》和《商务洽谈》类课程。当初学台的学生已经毕业、就业了,通过观察平台里学生的成绩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

1.网络在线平台的使用提供了一个有趣的网络环境,使学习内容生动不枯燥,听力录音配上音乐和动画画面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试题的网络化设计简单操作,网络在线测评功能和名次自动排序功能大大刺激学生刷新个人成绩的欲望,这都对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平台里“进度成绩”、“单元测验”、“自主训练”、“作业布置”和“资源”等项目的设定大大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网络操作浅显易懂并且人性化设计,便于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操作。通过3年的学习与观察,发现学生很在意平时做题的“进度成绩”与“单元测试”的排名情况,通过对比着刷新分数和教师的督促指导,通过跟踪调查发现,网络平台成绩一次次刷出高分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领导和同事们给出的评价也多半是“有上进心”且“工作认真负责”,这也许和平时的一点一滴的积累有关吧。

四、如何将网络在线平台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结合起来

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对于如何将网络在线平台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结合起来,提出如下建议:

1.将传统的课本教材与网络平台课程结合使用,但必须先整合平台教学资源,比如按照教学周和课本单元总数来划分平台教学资源单元,或是选取与课本教材相对应的单元加以应用和辅助教学。

2.如果没有适用教材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的全部教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许多平台资源既有生动活泼的教学观看资源也有大量的在线试题,因此教师可以选取优良的在线资源加以应用,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成PPT课件辅助教学。

3.视听说课程需要大量的听和说的练习,因此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平台安排布置每节课的学习任务,活动可以是多样性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云端等网络平台技术将作业上传,作业形式可以是音频或是视频等,这样既练习了英语知识又学会了互联网的相关操作,学生也感兴趣。

五、今后改进方向

在我校3年的探索时间里,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其中还有很多不足和困惑的地方,比如如何将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如何将网络化教学资源与视听说课程教材生态化整合,如何防止学生在平时的练习过程中和期末评定过程中作弊情况的发生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索。

总之,社会在发展,教育也应该随之发展和进步,目前教育产品的多样化也需要教师们擦亮眼睛,同时教育工作者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和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方可有新的突破,大家共勉!

网络听课总结第7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融合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随着当代信息科技的进步和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也在经历着以信息技术为驱动力的教学模式变革。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十分普遍和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的今天,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融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普及进程中的热点话题,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将对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毫无例外地也会对高校小语种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影响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小语种课程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广西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对小语种人才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运用现有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以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为技术手段,首先完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信息化建设,以点带面促进东盟非通用小语种各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而促进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失为一条新路。

《泰语视听说》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开设在普通高校的泰语专业的高年级。顾名思义,可知该课程是让学生通过“视”(即看)、“听”的不断训练,以达到学生能“说”和“译”之目的。故教学内容本身来自影音媒体,多为电视台和网络的节目,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看懂听懂节目内容,掌握重要知识点,能运用泰、汉双语复述、归纳大意。该课程注重学生的听、译能力,以及泰、汉双语口头、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其前续课程为泰语听力、泰语口语,该课程在泰语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核心地位的作用。

基于该课程的视听属性,与多媒体技术有着紧密的关联,授课教师有着很好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但又未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所以该课程非常适合成为信息技术与小语种类课程开展深入融合研究与实践的切入点。

通过本文,笔者将总结自己在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融合的研究与实践中的经验,为今后小语种学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二、构建信息技术教师和泰语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改革团队

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的融合建设涉及泰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学科交叉、信息技术应用等诸多问题,若单纯依靠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对薄弱的泰语专业教师,或单纯依靠缺乏泰语基础的计算机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来开展课程融合建设,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必须组建既各司其职、互相依存、又紧密配合、通力合作的强有力的双向教学团队,方能达到目标。

团队通过集体听课、集体研讨、集体理论学习、专家咨询访谈等形式进行集体研究,共同探讨《泰语视听说》课程目前的授课模式的利弊,寻找课程信息化建设切入点和实现途径。团队明确了信息技术教师组和泰语专业教师组的分工和职责:

信息技术教师组主要负责根据泰语专业教师提出的需求,依据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特别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完成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实现。具体来说,就是与泰语教师探讨新型有效的教学模式,即在课程网站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设计授课所用多媒体课件的问题,素材统一制作的技术问题等。

泰语专业教师组主要负责整理课程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收集课程所需的影音、课件、文本等资料,并对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料加以分析,研究课程授课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结出课程中哪些部分适合课堂讲授,哪些部分适合网络学习,哪些部分需要什么技术或媒体去展现等问题。

总体而言,信息技术教师组完成课程多媒体素材整理制作和课程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泰语专业教师组完成传统课程模式分析和优化课程设计的工作,我们研讨得到的实现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融合的技术路线图和流程如下图:

三、课程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课程网站的建设和课堂授课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构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我们深入总结了《泰语视听说》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网络教学和课堂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两者相互关联、紧密相扣的理念。具体做法是:泰语专业教师组提出,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中的“看”“听”设计到课程网站中,将“说”和“译”在课堂上由教师多媒体课件指导完成的想法。信息技术教师组按照泰语专业教师的需求,依据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和网络学习的客观认知规律,提出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若干主题单元,并进一步将原有的授课内容,按照知识点进行细分和碎片化设计,这样便于学生针对某个细小的知识点进行网上自学。

经过讨论,我们将课程知识以“主题单元―总课―微课”逐级缩小范围的细分方式进行划分。微课是网上课堂中最小的教学单元,每个微课仅阐述一至两个知识点,几个相关的生词或短语的内容。微课中包含“引―讲―看―听―练”五个环节,“引”是在页面上罗列微课中所要学习的生词和短语或者相关的句型;“讲”是指录制教师授课视频微课,时长约10分钟;“看”是指看视频素材片段,每个微课的视频片段均截取自总课中完整影视素材的重要内容片段;“听”是指听视频片段中泰语的讲解、对话、发音等;“练”是指看完教师授课视频微课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并观看视频素材片段后,根据视频素材片段中的内容,完成微课网上小测验,检验自学效果。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微课完成课程教师要求的“看”和“听”环节,还可以通过做网上小测验,初步检验知识点学习的效果。总课包含完整的影音素材和网上测试题,但没有教师授课视频微课。该课程教学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听懂看懂,能表达,会翻译,所以,“说”和“译”还需课堂面授,教师指点方可。若干个主题内容相近的总课的集合即为主题单元,通过多个总课的学习,能够训练学生和主题单元相关领域的听说技能和会话与翻译技能。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得到构建《泰语视听说》课程网络化、多媒体化教学情境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下:

四、整合各种媒体,构建移动学习平台

语言学习贵在多看多听多说,重在日常应用。单靠教师课堂面授和网上学习,已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大学生普遍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多媒体终端设备,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认可生活方式。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课程学习,乃至终身学习,已经是大势所趋。

信息技术教师组在课程网站的基础上,开发了手机课程站点,方便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网学习课程。建设手机学习站点的关键在于多种媒体的重新整合,将课程多媒体资源重新整合、细分、归类,制作成适合移动终端和3G网络浏览的格式。为了既适应传统互联网浏览,又适应3G网络浏览,我们不单将课程知识进行了微课化设计,还将每个教学视频微课、视频素材、图片素材进行了统一处理。由于受到目前3G网络流量的限制,我们在保证视频清晰度的前提下,将视频素材的大小限定在20M以下,图片素材限定在500K以下,所有网上在线测试题都使用Flash格式制作,很好地保证了手机在3G网络环境下浏览课程资源。学生也可以在学校内利用无线校园网将课程资源下载到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上,进行离线学习。

课程媒体资源的再整合和手机课程网站的建立,提供了“Anyone、Anytime、Anywhere、Anystyle”特点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学生随时随地的自主选择学习。

五、实践研究结论

通过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的实践探索,我们达到了以下几个目标:

1.建立了以“课堂多媒体教学―互联网自学―手机移动学习”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基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环境下的全新《泰语视听说》课程体系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

2.提高了泰语专业教学团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信息技术教师的研发能力。

3.泰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学生问卷、外教问卷、同行问卷等形式,信息技术与《泰语视听说》课程深入融合应用于教学都得到了各界的认可。泰语专业学生在迎接泰国留学生、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活动中,语言交际能力明显提高。

4.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提高。我们将项目划分为若干子项目融入计算机类课程中,通过计算机专业师生互相研讨和合作开发,完成了课程网站、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资源的整合与处理、手机网站开发等多个项目,极大的激发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

【参考文献】

[1]何克抗. 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 中国电化教育,2009(9):7-16.

[2]谢幼如.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模式研究. 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09-05-30.

[3]李克东.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 电化教育研究,2004(7):1-6 .

[4]罗奕原. 网络多媒体课件与泰国概况课教学初探.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11):212-214.

[5]章木林.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ESP+EGP混合教学模式探讨.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1):78-81.

[6]党雪妮. 广西沿海泰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钦州学院学报,2011.8(4):9-13.

[7]胡博巍. 建立《综合泰国语》课程网络教学中心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阅读,2012(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