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染病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9-16 22:00:02
传染病教学论文

传染病教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PBL;传染病护理学

随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暴发流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的出现,传染病防治工作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护理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我们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法,即:理论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改善这种学习及教学现状,笔者开展了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教学的研究,以探索其具体应用及观察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我校2015级大专护理专业学生29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A班共148人为实验组,B班共145人为对照组。1.2方法:2组学生使用相同的教材,由同一位教师任教。在入校分班时已将其基础成绩分成若干个分数段,由电脑随机抽取,故排除了基础成绩的影响。2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即:讲授法+多媒体教学,通过理论考试,比较2种教学法的效果。实验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采用PBL教学法: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教学效果评价:2个班级的学生在理论考试时,使用统一命题的试卷,统一考试时间,统一阅卷,统计2个班级的得分作对比分析。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考试成绩对比见表1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2]。3.2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PBL教学法应用于传染病护理学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综合素质人才。但该教学方法需花费较多的时间,故在学习任务较紧张的专科教学中只能选择性地使用。本研究显示在传染病护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大英 郑晓妮 单位: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参考文献:

[1]郭大英.急救护理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J],2013(19):230-230.

传染病教学论文第2篇

医学首先是一门自然科学,同时兼具人文科学属性的,其与人文关系密不可分。医学教学不但强调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临床技能的培养,还应注重医学人文的教育。对传染病学的教学更为特殊。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存在文理分家的专业和课程设置,这样的专业课程划分人文割裂了人文学科的价值性与科学性,片面强调价值性,因此在医学院校这种重专业、轻人文的教学思想比较突出,因此医学生整体人文素质差强人意[1-2]。而医学院校人文课程的教学一直以封闭的课堂讲授为基本的教学形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忽略人文与医学实践的联系。相比较我国医疗体制的变化和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现状,学习的效果欠佳[3]。

二、制定明确的医学人文教育目标

目前研究认为,医学人文教育目标可归纳为:注重德育,规范医学生的道德行为,获取人文知识,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人文关怀精神、协作精神、创新能力,更主要是关注患者的生命价值、医疗权利和健康利益、人格尊严,认识医学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逐步树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4-6]。因此,国内传染病学专家将传染病学人文教学目标归纳为: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理念,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同时,还要培养医学生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对传染病事业要有不怕牺牲和敬业奉献的精神,完善自我防护措施的同时,不怕危险,敢于迎难而上[7]。

三、加强传染病教学的人文教育

传染病因为具有传染性,与其他疾病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主要在于其患者除了忍受疾病所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担他人对传染病的歧视。尽管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较为常见,但大多数患者会受到社会、单位以及周围人群的歧视,在上学、就业及婚恋过程中遭遇不公正的待遇,迫使其不得不隐瞒病情。因此,传染病患者特别需要社会的人文关怀,这就要求从事传染病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特别需要加强人文关怀,缓解患者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勇敢面对疾病与社会。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敬业奉献精神,勇于承担责任,服务社会,不怕危险;以及相应的沟通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在讲授流感时,结合疫情发生时,社会的恐慌以及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使学生认识到传染病与普通人的生命健康、社会安全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关注传染病,关注社会、国家的安全,全人类的健康。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法制教育,培养法制观念,教育学生学法、懂法、守法,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同时正确履行法律义务。在医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诊断了法定传染病,及时按照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向卫生防疫部门上报疫情,履行一个公民,更是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应尽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四、加强人文教育的措施

教师的言传身教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开展医学人文教育,首先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意医学教师的师德、医德相结合。现有的医学院校任课教师多数是在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的下培养出来的,人文素质参差不齐,也应通过多种形式的人文教育培训班或讲座提高其人文素养,把人文精神体现在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当中。医学生的人文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讲授知识的层面,加上医学生本身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该课程,人文教育难以达到效果。如果能在实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人文教育融入医学教学当中,活泼生动的教学模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使得刚进入临床的医学生容易产生恐惧,同时,传染病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更需要他人的同情和理解,临床带教老师对患者而言是治病救人的医生,对医学生而言则是教书育人的老师。通过现场教学,使得医患有效沟通,一方面增加患者及其家属信任度,另一方面使医学生体会患者的身心疾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的医学人文关怀,受到的影响才是深远的[8]。

传染病教学论文第3篇

1.1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我国的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患者对于医疗的需求也从简单的治病转变到生理心理的治疗、追求平等的医患关系。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医学院校不仅要重视对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更要重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目前,在我国医学教育中,已经开设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卫生法学等人文教育科目,但应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不失时机地进行更有成效的人文教育。

1.2医学职业精神的要求

医学职业的服务对象是人,其目的除了祛除病人身体的不适以外,还要通过关注其心理、社会的致病因素来进行综合调治。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对人的全面关怀是医学的目的,关爱生命、敬畏生命是医学的终极目的。因此,对于医学生,不仅要求其在医学专业学科范围内求真、求实,还要求其在医学人文学科范围内求真、求善。只注重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科学知识的补充,这样培养出来的医学生是无法满足现代医学职业要求的。

1.3改善医患关系的需要

传统医学教育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治疗与控制,这种以“疾病为中心,见病不见人”的医疗趋向,必然会导致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减少,造成医患关系疏远甚至冲突[4]。患者患病后,承受着生理、心理的痛苦和压力,对疾病治愈充满期望,渴望得到关心、关怀与尊重。医务人员面对患者时,必须具有同情、关心、帮助病人,尊重个人权利和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医务人员不单要运用医学科学知识和方法对患者进行救治,更需要医学人文的关怀,使患者身体康复,实现心理慰藉,进而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关注疾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这就要求医学生除了具有精湛的医术外,还应具备厚实的人文素质、关注人类价值与精神的能力和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的能力[5]。

1.4传染病学科的特点

传染病学作为医学生必修的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有着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首先,传染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易引起公众对传染病的恐惧,以及对病患的歧视和疏远,这往往会使传染病患者因自卑和恐慌而产生各种心理压力。虽然传染病的防治法早已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病人,但这种歧视在社会上仍然普遍存在。例如:我国明令禁止用人单位在就业体检时检测乙肝项目,但不少企业无视相关规定,在录用员工时以各种理由不接纳乙肝病毒携带者。不管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是艾滋病病人,都不得不隐瞒自身状况,否则连他们的家人都无法正常地生活。因此,传染病患者特别需要来自医疗人员以及社会的人文关怀和理解。另外,传染病具有一定的流行性,包括新发传染病的涌现和经典传染病的回溯。近些年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经典传染病如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大多数寄生虫病等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有些经典传染病如结核病,发病率持续不下,甚至某些地区呈上升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多重耐药结核菌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艾滋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疯牛病、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也在不断涌现。随着国际间交流、交往的大量增加,传染病通过各种途径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流行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也在不断增加。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不但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医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树立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有以上因素可知,在传染病学教学中,将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培养相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传染病教学融合人文教育的举措

2.1优化课程设置,发挥课堂教学主导作用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患沟通学等。这些课程内容的学习,可以让医学生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性,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在进行感染病专业课教学时,适当融入一些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等相关人文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主动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在临床专业技能训练课时,在临床实践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可以将人文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个人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在传染病学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相辅相成,不但使枯燥的传染病学专业知识生动、鲜活起来,又使学生学习到相关的人文知识,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

2.2加强人文师资建设,发挥教师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展人文教育,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医学院校开展“以人为本”教育工作,必须同开展全面的师德、医德教育,提高医学教师的师德、医德意识相结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医德规范,让教师有章可循,自觉遵守。现有的医学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是在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出来,其本身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可以适当举办一些针对医学专业课教师的人文教育培训班或讲座。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专业课教师认识到: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仅是人文课的任务,而是全部的医学教育课程的共同责任,要把人文精神体现在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当中。

2.3挖掘传染病教学中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加强学生人文、法治教育

传染病学是医学临床专业课程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资源,在完成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例如,在讲授SARS时,可以适当结合作者所在医院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涌现出的一批以感染科护士长朱伟平等医务人员为代表的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为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在讲授埃博拉病毒时,可以结合近期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国向西非四国派出多只国际医疗援助团队参与指导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和救治工作,作者所在医院作为第一批医疗队,全院医务人员踊跃报名,自愿参加援助,这不但体现了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展现出医务人员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法制观念,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以及正确履行法律义务。在讲到传染病防治章节中传染病的报告时,结合我国2003年发生的非典流行,国家在防治非典中,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严格执法,严肃查处在非典防治中严重违反国家法规,或因工作失误、失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教育学生作为医生,在传染病的报告中,是法定传染病报告人,若在诊疗病人的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这不仅是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更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法律责任。

2.4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传染病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传染病学;临床教学;管理;医患关系

Considerationongoingoutof“clinicaleducationforinfectiousdiseases”hardship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sesthepresentconditionofclinicaleducationproblemsandcausesforinfectiousdiseases,andalsoresearcheshowtopractice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ineducationalhospitalandlooksforeffectivepathwaytogooutoftheclinicaleducationproblem.

【Keywords】infectiousdiseases;clinicalteachingandstudying;management;relationshipsbetweendoctorandpatient

临床医学的教学是每一名医学生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的必经之路。社会的需求,人们的期盼,无不成为每一名医学生的动力。虽然经过不断努力,传染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程度有所下降,但新的传染病如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结核病等仍然时刻威胁人类健康。医学生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基础。但近年来,传染病学临床教学却面临诸多困境,本文就目前的教学困境及成因做一分析,并探讨解决困境的对策。

1传染病临床教学的困境与成因

当今社会文化、经济、医学迅猛发展,人们需要医术精湛、知识渊博的医生能为其解除病痛。临床教学的任务明显增加,相比较其他学科,传染病的临床教学却面临诸多困境。(1)病种单一,住院患者减少,门诊及住院以肝炎患者为主。由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卫生知识普及,预防接种全面覆盖,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药物尤其抗生素化学药物的种类丰富,传染病的总体发病水平明显下降,疾病谱较以前发生很大变化。过去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感染性腹泻、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逐渐减少;有些病如黑热病、疟疾等更为少见。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猩红热等也较少见。目前主要传染病为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核病的感染水平有上升趋势。但随着我国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率提高,临床用血的严格管理,戊型肝炎疫苗研制成功,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在逐渐下降。另外,抗乙肝病毒核苷类药物的研制及应用使更多的乙肝患者不需住院,只要门诊定期就医即可。此外,“非典”后,出于防控传染病的目的,国家要求各县以上医院必须有传染科和地区必须建传染病院的对策也方便了患者,分流了病人,也是大的教学医院的传染科门诊量和住院人数下降、病种单一的原因之一。所以有的传染科医生甚至工作5年都没有接诊过伤寒、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患者,医学生接诊其他病种更少,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无法体会,非常不利于临床教学。(2)学生实践机会少。由于招生数量的扩大,每年有大专、专升本及本科五、七年制的见习和实习;而临床教学安排的相对固定,传染病发病明显的季节性又使很多学生错过认识疾病的机会,见到的病种少而单一。加之一些医患纠纷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使有一部分患者对医院医学生的见实习很不配合,甚至强烈排斥。如果患者被两个见实习学生具体实践之后,第三个人上手则是很难的了。更令人瞠目的是个别患者对见实习学生的观摩学习,动辄以侵犯隐私权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由此导致了许多纠缠不清的医患纠纷,带教老师不敢放手让学生接诊、处置病人,致使临床实践中很多手段都受到了限制,医学生遭遇到临床技术学习的困境。(3)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因为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缺乏认识,害怕到传染科见实习,即使在科里见实习也不敢带听诊器、笔、笔记本,不敢接触患者。为数不少的实习生迫于毕业分配的压力而把实习的时间用于准备考研究生,甚至不惜托人说情要求不进科实习;甚至违反劳动纪律干脆不上班。(4)老师带教的意识、作用降低。由于大量招聘住院医生,其本身的教学观念薄弱,临床经验不足,有的甚至缺乏正规培训。大学附属医院的高年资医生又要忙于科研、基金、论文,本身放松了临床的重视,即使查房也不能很好的示范查体、问病史以及结合患者实际讲解临床思维、处置,而往往高谈阔论分子、基因,学生如坠云里,不利于实习生临床技能、思维的培养。

传染病教学论文第5篇

1.1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伴随社会发展和疫苗的普遍接种,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染病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山东省近年来的疾病谱演变及滨州医学院教学大纲安排,教研室只对原有授课内容重新进行了调整,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剔除已经得到良好控制的疾病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等;重点是经典的和多发、新发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将结核病、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编入教材。根据传染病的特点,按照疾病之间的共性特征整合教学内容,组织编写教材,尽可能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典型性,注重分析疾病的临床诊疗思路的培养。以典型临床表现为线索进行专题教学,结合案例,将疾病教学串联起来,既不破坏疾病特点的独立性,又增强了不同疾病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例如将发热作为重要专题,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传染病列为一个专题,其中包括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流感等,同时鉴别诊断内容涵盖呼吸内科(肺炎、肺结核)、儿科(手足口病、脑炎)等相关疾病,另外还有肝病专题,包括病毒性肝炎,将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等纳入鉴别诊断中。从多角度、多系统、多学科讨论临床表现、诊疗方法和预防策略。根据教材内容及当年传染病流行情况,通过讨论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及时插入到教学内容中,如2003年的SARS,2009年的手足口病及甲型H1N1流感。可以做到授课内容新颖多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学生应对突发、新发传染病的能力。传统课程中症状教学与疾病教学相对独立,在疾病教学过程中不同疾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特别是不同学科的疾病。临床思维过程是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开始,随后展开临床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再通过进一步检查逐步排除某些疾病。将传染病学科置于感染性疾病的大背景下,符合医学发展与疾病变迁的需要。

1.2加强交叉学科融合

从传染病教学相关学科方面看,传染病相关疾病涉及到肿瘤科、妇科、内科、介入、放疗科及外科等,这些病人的数量要超过大部分传染病医院住院人数的1/3,甚至1/2。传染病学与相关临床课程(儿科学、皮肤性病学、呼吸内科及消化内科)内容的优化整合不仅能够系统地讲授感染性疾病的系统知识及各类新成果、新发传染病,避免交叉学科之间讲授内容的重复。如麻疹,在儿科及皮肤科都有内容,但临床实际中儿科和皮肤科门诊均有患者,而更多患者入住感染性疾病科。努力将各个相关学科优化整合,加强学科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突出感染性疾病特色,使学生对相关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明晰的、逻辑的认识。将临床具有感染性的疾病有机联系起来进行专题讲座式教学,同时结合传染病学的特点,将案例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临床诊疗思维教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学生在思维模式上转换到以症状鉴别为主线的医生角色中来,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合医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1.3推进考试命题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

传染病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传染病学;见习教学;模式

Think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ternship Teaching in New Times

CHENG Ling, HUANG Fu-li, ZOU Yong-sheng, ZHONG Li

(Luzhou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Hospital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Luzhou Sichuan, 646000, China)

Abstract:Lemology is a synthetic science with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health care to cultivate physician.Internship teaching of infectious disease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furthermore,it is useful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hat they have learnt.Therefore,the modes of clinical teaching should be improved with the discipline's development.This paper think of the present features of lemolog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nternship teaching and the internship teaching mode.

Key words:Sci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ternship teaching; Mode

见习教学是在临床课程实施过程中为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为主要目的的临床观察和初步操作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传染病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是培养医学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传染病见习教学是传染病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疾病特征的能力,对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新时期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学见习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1新时期传染病学学科特点

传染病有特异病原体,具有传染性及流行病学特征[1]。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国家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等密切相关[2]。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使许多经典传染病病例数急剧下降,并将逐年减少,如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麻疹、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等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其中脊髓灰质炎已接近被消灭;自然条件的变化、社会进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使一些新发传染病应运而生,如新发传染病艾滋病(AIDS)、疯牛病等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并使某些旧传染病死灰复燃,曾经有效控制的梅毒、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疟疾等再度泛滥,使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的损失[3-6]。新时期传染病特点致使我们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此外,由于现代交通的便捷亦非常有利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快速传播。

目前,新时期我国传染病格局的特点是:①传染病总体发病率明显降低,经典传染病呈显著减少趋势;②部分传染病发生“回潮”,包括结核病(tuberculosis,TB)、伤寒、脊髓灰质炎等;③性传播疾病(sex transmitted disease,STD)呈增加趋势;④发现较多新传染病,如AIDS、军团病及莱姆病等;⑤由于儿童疫苗预防接种的普及,部分传染病如麻疹等发病年龄上移[7-9]。因此需根据新时期传染病的特点,重新认识传染病防治的具有重要意义。

2传染病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与实践脱节 由于许多传染病存在季节性和地区性等不同,如疯牛病、埃博拉出血热等疾病在我国尚未发现病例,而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疾病在我国时有发生,一些经典的传染病以及地方疫源性疾病正在逐渐减少,部分疾病已属罕见[5],可用于临床教学的典型病例越来越少,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临床见习中未必能见到相应的患者。因此导致传染病教学存在不少内容属"纸上谈兵",在教学见习和实习期间能为学生提供的常见病例,除肝炎、结核、AIDS、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少数几种外,几乎见不到其他经典病种,致使有病难寻,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及主动性。

2.2学生重视不够 传染病区别于其他疾病的重要特征是具有传染性。传染病患者有传染性,见习或实习时通常数个或更多的学生同时进入病房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学生们对相关的消毒隔离措施掌握不熟练,担心有被传染的风险,从而使学生对传染性疾病有了根深蒂固的恐惧感,不愿意参加此专业的见习或实习,更不愿主动选择该专业作为今后的奋斗目标,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传染病学习缺乏兴趣及重视。

2.3见习教学师资力量年轻化 由于传染病疾病谱的变迁,目前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的新一批教员真正诊治过的传染病病种受到限制,目前或今后亦不可能通过实践来积累临床经验,导致临床经验的相对不足;且传染病知识的日新月异,现有教科书甚至有关参考书籍很难全面反映传染病发展的实际情况等,亦是目前传染病见习教学面临的严峻问题。

3传染病见习教学思考

3.1改变观念,提高重视 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也不会从事传染病方面的工作,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传染病的学习缺乏兴趣,不够重视。因此需改变观念,改变对传染病的认识。感染病在临床各科室中均常见且是一棘手的问题,"传染病"是"感染病"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中强调"感染病"但不排斥"经典传染病",包括传染性疾病在内的各种感染病,其共同特点是有明确的病原体和许多相似的临床表现。把握感染的某些共性特征和某些感染病的特殊问题,就可以在临床工作中融会贯通。应当从学生今后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大胆地把"传染病学"和"感染病学"相互融合,使传染病学的教学更符合实际需要。

3.2优化见习内容 见习内容要求紧贴传染病见纲要求,力求尽可能包含全部大课内容,突出现阶段重点病种。①对一些经典传染病和多发传染病重点讲授,比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②淡化那些少见传染病,采用自学或集体讨论的方式,给学生一些基本概念及印象。③对新发传染病,将有关权威杂志的研究进展通过多媒体形式展示给学生。④对临床少见的症状和体征以多媒体课件来补充等,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制作内容完整,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使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理论学说变得较为形象生动。

3.3探索见习教学模式 见习应贴近临床。临床上患者多以不同的症状就医,因此见习可根据患者不同症状如发热、出疹、腹泻等为主线讲解感染病学的临床表现,采用串联的方式讲授,便于理解及更贴近于临床。同时在见习过程中复习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如诊断中的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以及鉴别诊断中的内、外、妇、儿科等内容。

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医师角色,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综合分析的能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及理解。教师从病房中选择典型、有代表性、知识面覆盖在教材内容内的病例,提出所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学生仔细阅读案例及要讨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医学基础知识及查找的相关资料,在见习后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推理,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诊断依据,并依据诊断的结论进行防治,让学生以医师的角色参与全过程。

见习教学需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由于教师的年轻化,对缺乏病例的经典或新发传染病临床经验不足,见习教师及学生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查找相关传染病文献,并以文献为导向,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交流、讨论等。在教给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追踪学科前沿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临床学习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使教师亦得到相应的提高。

面对新时期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学见习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需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对疾病的认知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在经过临床见习后,既加深了对传染病学理论的理解,又初步具备了运用理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兰娟,任红.传染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孙丽华,张韬.浅谈新时期传染病教学的问题及措施[J].新疆医学,2011,41:138-140.

[3]张世斌,郭新会,梁连春,等.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模式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211-213.

[4]戴虹,范晶华,李鲜丽,等.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J].综合医学,2012,8:374.

[5]杨江华,杨进孙,侯为顺.传染病学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3):438.

[6]杨海红,曾文铤,朱科伦,等.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改革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60-161.

[7]郭俊卿,杨越楠.传染病学见习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6):78-79.

传染病教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传染病 传染病教学 教学改革

传染病学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在人类长期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中,传染病的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传染病科都处于病员不足、人才匮乏、学科萎缩、发展受限的尴尬局面,传染病的教学也随之进入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别是在高职高专职业学校存在诸多问题,而现实是高职高专职业学校中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走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基层。因此在高职高专学校搞好传染病教学对今后各地的基层传染病防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高职高专学校中的传染病教学现状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的建议。

1

传染病教学面临的困境

1.1疾病谱发生改变,经典传染病的病例数急剧减少 近年来,在我国已被基本消灭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些经疫苗控制的传染病也有局部爆发;难治性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急增,再度威胁人类健康;而其他传染病也时有流行。随着自然生态、社会环境的日趋恶化,促使病原微生物由动物向人类转移,加之部分病毒变异,导致新的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由于疾病谱的迅速变化,我们的教学医院无法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病例。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成为典型的“纸上谈兵”。

1.2 教材内容滞后,教师及学生无所适从 一方面经典传染病发病率急剧减少加之政府投资不足,研究人员对这些疾病的研究兴趣减弱,病原学、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与其他疾病相比显得落后;另一方面新出现的传染病在不断增加,但成熟的理论欠缺。鉴于疾病谱的变化和传染病学的迅速发展,我们迫切需要一本既简明扼要地介绍定性定论的理论内容,又兼顾当前发展动态的教科书,而不再是互相抄袭、低水平重复。

1.3 师资匮乏,青年教师缺乏经验 高职高专学校多数没有设立专门的传染病教研室,传染病学教师多数并入内科或预防医学教研室,从此可以看到传染病学师资力量的不足。众所周知医学是实践经验性很强的科学,名医、名师都是在长期的医疗和教学实践中产生的。目前从事教学的部分为多年工作的老教师,专业知识相对陈旧,而新一代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真正诊治过传染病的为数不多,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1.4 教学手段落后 各高职高专学校限于发展情况,教学手段不一,多数学校仍然沿用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而对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临床实践的传染病教学要求,这是不够的。纵观目前使用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时下流行的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比较合适,但是它需要一定的硬件支持。另外,教师队伍带教水平较大,对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掌握程度不一,这就需要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学习。

2 传染病教学改革势不可挡

2.1观念的改革 尽快统一学术观念,逐步过渡到感染病学教学模式。另外,使学生们掌握传染病的共同规律,从学生今后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加大传染病学总论知识和感染性疾病的讲授力度是很必要的。

2.2 教材和课程设置的改革 各校应针对各专业选用适当的教材,课程设置也应作出调整,应根据传染病格局变化调整授课内容,目前少见的传染病可不讲或少讲。由于传染病的季节性、地方性的特点,可根据当地传染病的流行状况,进行合理取舍。某些经典传染病尽管已经少见或罕见,但由于传染病的特殊性,我们还不能不在教学中介绍,这些我们则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补偿。由于新的传染病的陆续出现,作为传染病学的教师,应凭着专业的敏感性,迅速地及时地在教学上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信息。

2.3 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当时当地的传染病发病特点,教师需要在课余多到医院见习。作为临床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扎实、渊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动向,才能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讲课技巧和授课效率外,还要认真教会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用自己的言行和规范的医疗操作及行为来影响学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得到正规的培训。学校也必须重视传染病学教师的学习进修和参加适当的会议等。

2.4 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现代医学教育的手段如投影、视频图像、CAI、互联网等,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这些教学手段在传染病教学中更有特殊的意义。

总之,只要我们敢于改变观念,改革传染病教学模式,丰富传染病科的内涵,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就一定可以克服重重困难提高传染病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