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2-12 15:43:14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第1篇

1.现场教学

即指那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受教育者现场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形式。如在党性教育中组织学员到革命旧居、遗址、博物馆实地参观,通过现场讲授、现场讲解、现场观看视频、现场互动等形式,让学员近距离地触摸一段历史,感悟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在警示教育中,组织学员到监狱参观、听犯人的忏悔、对比犯人的前后生活,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与课堂教学形式相比,现场教学具有情境性、鲜活性、直观性、真实性等特点,易调动学员的情绪、引起学员共鸣,启发学员思考。

2.体验式教学

即指那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通过营造事件发生和情境,再现事件原貌或虚构可能发生的事件,让学员在事件中扮演相关的角色,从中得到体验、感悟、锻炼和启发。如,模拟一次红军战斗、红军生活的一个片断、模拟一次公共危机处理、模拟一次媒体应对,等等。与其它教学形式相比,在体验式教学中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更高,能达到在做中学、在做中悟、在做中思的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

3.社会实践教学

即指那些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员到农村、企业、街道、学校、医院、敬老院等基层地方进行调研,让学员了解社会、了解民生、了解百姓的所想所盼所苦,融洽党群干群关系,提高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入户调查、“三进三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自助式调查。社会实践教学不仅使学员看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且通过与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加深领导干部对基层情况的全面了解,提高调查研究的水平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感情,弘扬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优良作风。

4.拓展训练

这一教学方式从它诞生到现在,风靡全球并逐渐进入干部教育领域。近年来,一些培训机构将红色元素融入拓展培训中,把革命传统教育内容与现代拓展训练结合起来,开发具有独特“红色”风格的拓展培训课程。这一教学形式集思想性、教育性、挑战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有利于磨炼学员意志、培养学员团队意识、激发学员潜能、开阔学员思维。

二、运动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1.教学空间的开放性

大多数运动式教学是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进行,即通常意义的教室以外进行。开放的教学环境不仅使教学选择和变化的可能性较大,而且容易使人的思维变得更为活跃,更容易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同的场面和情景,容易使不同的人可以产生不同的想法,即使同一个人也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也容易使教学受到干扰。就大多数教学场地而言,它们都不是专门的教学场所或者说专门为教学服务的,因而教学时容易受到现场环境、空间、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如游客过多带来的嘈杂、极端天气对教学效果及行程的影响、教学场地的狭小与造成学员间的拥挤。同时,活动空间的开放性也导致学员的自由度大,学员的思想不容易集中,这就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教学内容的直接性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的载体是书本、文字、音像等媒介。但运动式教学的内容载体却是具体的实物、场景、人物,如遗址、遗物、村容、村貌、具体人物与事件等。有些教学还没开始,但学员一到教学现场,就可能知晓整个教学过程,因为教学内容已经直观、整体、鲜活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与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由教师逐步引出、逐步递进的序列化呈现方式不同。同时,运动式教学的主题也不像课堂教学那样明确、集中,如组织学员体验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有的学员可能感悟出当年的艰苦奋斗精神、有的可能感悟出官兵一致的民主、有的可能感悟出理想信念的力量。因而运动式教学需要从多种多样的信息量中择取、凝练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主题。

3.教学过程的动态性

动态性是运动式教学中最外显最根本的特点,这一特点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而且体现在身体活动、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等诸多活动中。教学过程中,学员思维活动、教学内容随教学场地的变动而变化,如果说课堂是“坐着学”,那么运动式教学就是“站着学”“走着学”,在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更能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更容易激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

4.教学现场的情境性

无论是何种形式的运动式教学,几乎都强调教学环境的情景性。这些情景性,有些是老师事先布置好的,有些是在老师的组织下,由学员参加、互动共同营造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局限。教学环境的情景性,在一定程度上将呆板的教学内容“活化”、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了。

5.知识构建的体验性

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运动式教学中学员知识的取得不是靠“灌输”,而是通过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从真实的教学情境获取的,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建构自己的知识、发展自己能力、产生自己的情感倾向的,从而达到情意过程与认知过程的高度统一。

三、建立健全与运动式教学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形式

中国井冈山学院(以下简称中井院)自创办以来,根据中央赋予的功能定位和办学要求,依托井冈山及其周边地区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和优势,围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这一培训主题,加强教学方式改革创新,探索出了有自身特色的现场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形式,并在教学管理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与这些教学形式相适应、符合学院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高效、平稳运行。

1.流程管理

即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现场教学、专题教学、体验式教学、案例教学、学员论坛等不同教学形式的模式进行固化,形成模块,然后根据不同班次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及学制的长短,确定不同的教学线路,并对所有的教学活动和工作环节进行细化和时间量化,精确到分钟,以图表的形式将每期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精细化的流程管理,使教学调度有章可循,保证了教学运转流畅,井然有序。

2.预案管理

一是为加强运行中的应变性和机动性,针对运动教学式干扰多变化大的特点,中井院建立和完善了突发事件协调处理机制,明确了在外带班组织员的临时处置职责。二是教学管理部门在做好每个班次日常教学安排的同时,还需要将每个培训环节可能出现的突变因素尽量考虑周全,如天气和交通的突变、学员身体不适、游客过多,等等,并提出相关的工作预案,使带班人员在落实教学流程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惊。三是教学管理部门密切关注影响教学正常运行的各种因素,遇有情况,及时做好教学变更。

3.协商管理

随着培训规模的扩大,特别是井冈山红色培训规模的日益扩大,运动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也越多。如外出实践教学食宿的不确定性、旧居旧址容量的动态性。针对这些问题,中井院教学管理部门与一些教学场所建立了与相关部门事先告知与协调机制,如前往原中央苏区兴国教学,一旦遇住宿有困难,则当地党委会提前通知,建议更改教学安排。教学中如有临时变更,教务部门会与学院相关的职能部门商量,尽量使各班次的教学安排既服从于学院教学的总体安排,又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使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班次多、资源紧的情况下,教学调度员与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教学用车、教室安排、学员住宿、教师安排、教学点和教学线路等资源紧张的困难。

4.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培训工作的生命线。为此,中井院自成立之日起,就强抓教学质量监控,将质量管理贯穿于培训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经过近十年的摸索,现已基本形成了以教学评估为主体的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教学督导评估。即为每个培训班次安排一名教学督导评估员,由教学督导员负责对所督导的班次进行质量监督检查,组织学员对教学质量、教学组织、后勤保障进行评价。二是教学日志,由组织员如实记录教学计划内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各环节的落实、执行情况、教师授课情况、遇到困难或存在的问题。培训结束后,形成培训小结交给院领导。三是召开学员座谈会,院领导和学院各部门领导直接听取学员关于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听课评估,规定了学院领导、工作人员及教学人员每学期需要听课的次数,并且要求听课人对所听课程作出评估结果和提出意见建议,学期结束后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梳理相关意见建议。五是教学巡检。由院领导牵头组织一个教学检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六是教学分析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教学分析会,由院领导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组织员、联络员、教学督导评估员在会上作中心发言,着重查找、分析、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5.准军事化管理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第2篇

关键词:改革开放;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历程;展望

作者简介:叶忠海(1939-),男,浙江镇海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3-0040-04

一、发展历程及阶段

纵观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历程,经历了恢复发展快速推进大发展的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

(一)第一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1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的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其揭开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面对现代化建设的新任务,党的干部教育培训成为当务之急。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再一次重新学习。1980年,中共中央批转了中央组织部和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干部培训工作的报告》,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央组织部又印发了《全国干部培训规划要点》。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一场全党学习和教育热潮迅速展开,干部教育培训在经历“”破坏后得出了恢复发展。据统计,1980-1984年间,全国有720万名干部参加了各种类型的培训。

1.各级党校、干校得到了恢复和新建。“”后,首先中共中央党校复校。然后,中共中央作出了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印发了《关于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于是,党校、干校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80年底,全国共恢复和新建各级党校、干校5800多所,党的十二大召开前后达到8800多所,为轮训干部创造了条件。

2.基本形成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基于上述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基本形成以党校、干校为主渠道,以高等学校、电视大学、函授夜大为辅助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

3.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重点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为主。这既是当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从当时全党干部文化程度的实际出发的。据1981年底统计,全党干部中有40%以上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有三分之二没有受过中专以上专业训练。

4.加大了中青年干部培训力度。在该阶段后期,1989年的发生后,再加上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需新老交替,中央深感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1年,中央作出了“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该决定要求: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青年干部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理论教育;要有计划地组织交流和轮岗,让青年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经受锻炼和考验。

(二)第二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快速推进阶段(1992-2001年)

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及在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号召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进入新阶段――快速推进阶段。

1.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重点转移。该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有:一是邓小平理论。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全党干部开展了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二是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三是全党干部开展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广大干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通知》、《关于组织广大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通知》。

2.初步形成“一个重点”、“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新体系。所谓“一个重点”,即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1996-2000年底,全国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加脱产进修的有466.2万人次。所谓“三位一体”,即“脱产进修”、“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共同构成干部学习系统。据统计,1996-2000年底,全国有3700万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脱产学习培训,约占全国干部总数的90%。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做到了“三结合”: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学习与解决本地本部门改革建设中重要问题相结合、学习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干部在职自学,逐步成为干部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读书报告会,学习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了干部学习风气的形成。

3.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快。在此期间,中央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干部教育培训一系列重要文件。除上述提及的文件外,还有《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等。在此同时,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等。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为新形势下着力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有力地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得以落实。

4.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干部教育培训迅速推展。党的十五大后,根据“九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国家公务员培训日趋多样化:全面实行了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推行了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积极开展了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等。在此期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以专题研究班形式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迅速发展。中央先后举办省部级干部金融、财税、国际形势与WTO等专题研究班28期,参加学习的省部级干部1700人次;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举办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170多期,培训9800人次。这些专题研究班提高了领导干部驾驭金融危机和应对入世挑战能力。

(三)第三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以下简称“两大”战略任务),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到大发展时期。

1.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有力推动着全党干部理论学习。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要求,中央政治局带头学习,新一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参加了中央举办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专题研讨班。2000多名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十六大精神、宪法及有关法律、政协章程的集中学习。领导们率先学习,为全党干部示范了榜样,全党出现了理论学习的新高潮。这是该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一大特点。

2.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形成新格局。为了满足干部教育培训“两大”的战略任务的要求,中央抓紧建设浦东、井岗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并于2005年3月建成并开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这三所干部学院一起,共同构筑起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新格局,使部级干部培训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

3.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取得重大进展。为了实施完成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两大”战略任务,该阶段干部培训自身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下简称“三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仅体现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建设五年规划(2003-2007年)》、中央中央的《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系列重要文件先后上,更主要反映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公布。关于公务员的培训问题,在该法的第10章第60、61、62条作了专门规定。然后,2006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布了“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公务员培训条款,是公务员培训实践经验的结晶,又反映了新形势下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系统总结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和特点,又提出了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规章。

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条例》的试行,不仅标志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三化”达到新高度,而且将进一步有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三化”。

二、基本经验

回顾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可归纳为如下的基本经验。

(一)必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各级党政干部,他们的政治方向和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与国家民族兴亡的生死攸关的大事,因而干部教育培训,首先要解决政治方向问题。对此,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始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之中,特别在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得到健康而快速发展。

(二)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在服务工作大局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

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史实表明,无论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党的十四大至十五大期间,还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干部教育培训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先后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干部教育培训得到了快速发展。可见,干部教育培训,一刻也不能脱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紧密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为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干部保证及智力支持,其才有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三)必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坚持在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

干部教育培训的价值取向,应为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服务。所谓高素质,一是体现在所培养的干部,应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忠诚马克思主义、忠诚党的事业,因而干部教育培训应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必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干训的中心内容,武装受训干部,并融化于干部脑海之中;二是体现在所培养的干部,应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健康素质,因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是多方面的,除政治理论外,还相应的是以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上述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体系。培训实践也证明,这样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体系,既符合党对干部的要求,又符合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推进着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培养,从而也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四)必须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

尽管在教育层面上干部教育培训与普通教育具有共性之处,然而基于干部教育培训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因而其又有着显著的系列差异。据此,干部教育培训需不断地探索自身的规律性和特点,不断地加以改革创新。发展史实告诉我们,只有探索、把握和尊重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才是干部教育培训持续发展之路。譬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差别化,必然要求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从而使干部教育培训在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过程中发展自己。又如,干部教育培训应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因而应坚持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重点的转化,在转化中达到干部教育培训自身的发展。

三、未来的展望

“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通过贯彻落实《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试行《条例》,进而实现党和国家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两大”战略目标,从中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大发展。在此过程中,有如下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关注和新的发展。

(一)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干部学员的主体性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也不例外。更何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干部教育培训是培养各类领导管理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以人为本更应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准则。具体而言,今后干部教育培训将强化以干部学员为本,在教育培训中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性。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将充分反映学员主体的学习需求,按需施教。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设计,既要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符合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也要符合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将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设计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将充分发挥干部学员的主体性作用。这就要求干部学员由“教育客体”转化为“学习主体”,让他们作为主体参与教育培训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等,充分发挥干部学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让干部学员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评价。今后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的评价,既要听领导的意见,又要听专家的意见,更要听干部学员的意见。将以干部学员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作为衡量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的基本依据。

(二)进一步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

人类文明史表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这对于人类社会中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也不例外。更何况,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发展,全球化趋势正在全方位深入发展;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面对这样的国内外背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研究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动态平衡。为此,中央提出以增强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要求。就创新培训内容而言,譬如说,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又提出党管人才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人才理论武装全党干部。可以预见,人才学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特别将会成为组织人事和教育培训干部的必修课。就理论创新而言,基于干部教育培训对象,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属性、心理成熟水平、认知心理特点及学习心理意向等方面特殊性,应研究、探索和实践干部教育培训特殊的培训理论模型。可以预见,这种具有特殊性格的培训理论模型,应是一种以干部学员为中心的理论模型,是一种与干部学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境紧密相结合的理论模型,也是一种积极让学员参与教学并成为教学主体的理论模型。概言之,这种培训的理论模型,应是“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工作和生活为中心”,并以“事业和干部共同发展”为取向。

(三)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的理念,不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正如前述,未来的干部教育培训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使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得以持续而科学发展。为此,干训工作必将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理念。

干部教育培训要科学发展,必须要把握和尊重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培训规律。为此,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研究必将得到加强。可以预见,综合运用教育学、成人教育学、人才学、管理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本理论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和方法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将是其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

不仅如此,干部教育培训要科学发展,还需在掌握规律和特点基础上,实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条例》的问世,一则,反映了干部教育培训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到了科学总结和升华,是“三化”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二则,它的试行将有力地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三化”。可以预见,随着《条例》被广泛而深入的实施,一方面未来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三化”将提升到一个新水准;另一方面,在此实施过程中,《条例》本身也将得到充实和完善,由试行的《条例》发展到法规性的《条例》。

(四)进一步强化“多资合力”的理念,逐步形成体现中国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

诸多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矛盾:培训需求多样化与培训供给相对单一之间的矛盾,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日益清醒地认识到,就体制内现有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来看,仅依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培训机构,要完成中央提出的干部教育培训的“两大”战略任务,其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利用和发挥体制外的部门行业培训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乃至境外培训机构等干部教育培训资源,“多资合力”共同承担干部教育培训的伟业。一方面,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为主体,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需要培育和规范干部教育培训市场,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各类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竞争,承担一部分干部教育培训任务,发挥其在学科、师资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有益补充。在此同时,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与社会培训机构可增进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利于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活力,促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和管理创新。可以预见,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市场将会逐步开放,并得以培育和规范,一个由干训主管部门指导、公开平等,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市场机制将会形成,并越来越发挥市场配置优化的干部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2]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中共中央.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第3篇

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创建和起步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66年)新中国的成立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巨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发展,对中国教育干部培训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该时期的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主要特点有:一是政治理论培训是重点,主要是加强教育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思想的学习,坚定教育干部的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二是结合各区域教育系统的工作实际,增强教育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技能,使其成为教育事业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对教育干部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调要塑造良好的教育干部形象。其中,1955年创办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是中国教育系统独立设置的教育干部培训院校,在中国教育干部培训工作中肩负着特殊使命。1960年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建立最早的电视大学)创建,为该时期的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断和过渡期(1966年到1978年)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中断。“”结束后,由“两个凡是”而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一讨论也给中国教育干部培训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恢复调整做好了过渡准备。该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这对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性价值。恢复调整和革新起飞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这一时期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改革开放特点鲜明,中国的教育开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扩大与外国教育行业领域进行交流合作,引进外国远程教育资源,包括著作文献、技术手段和人才资源,扩大远程培训的国际视野,2001年11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渐渐与国际接轨,不断走向国际化;二是开始探索远程培训本土化策略,一些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了远程网络教育论坛和研讨会,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域实际的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并加强远程培训的人才培养,1979年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在全国范围开展远程教育奠定了基础;三是政府在政策上加大支持,积极为远程培训发展提供政策法律保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1993年国务院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1999年国务院批转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为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提供了思路,描绘了蓝图。稳健发展期(2002年至今)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为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组织开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实践路径。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一是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规划,部级培训机构的出现为开展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持和路径选择;二是学习型社会理念促进了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日益深化和整体落地,促进教育干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三是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展和深化,为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发展增添了新的经验和带来了有益借鉴,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应用也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为新世纪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提供了理论支撑,促进了其稳健发展。

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取得了长足发展,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关联性日益紧密。为了更全面详细地了解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发展的现状,笔者试从令人振奋的成绩与不可忽视的问题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阐述。随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日益深入,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在政策法律、组织营运、技术支持和实效评价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党和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突出强调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例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对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关于积极开展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教人司[2008]168号)文件指出,发挥部级培训机构在教育干部培训领域的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不断创新远程网络培训的模式与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开展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政策依据。从相关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规模持续扩大,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干部培训体系。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培训的前沿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作为中国教育干部培训重要基地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培训目标上,更加强调对教育干部领导智慧的启迪和领导能力的培养,并开始关注对教育干部领导行为的训练;在课程板块设计上,更加注重精细化、系统化;在教员的遴选上,更加强调根据教学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物色最佳人选。并积极推进培训教学的改革创新,教学管理不断完善,通过网络化的学习手段,采取班级化管理方式,分散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开展培训,结合教育干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开发适合网络学习的课程资源,供参加培训的教育干部学习,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不断提升远程网络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国远程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和实践应用不断推进,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和中国教师研修网等远程网络培训机构的作用得到了彰显,通过委托规范化高质量的远程网络培训机构承担部级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有关任务,切实发挥好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构建教育系统干部远程培训网络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据了解,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展全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现代网络技术和培训课程资源条件已经具备并日趋成熟,这为大规模开展全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先进的远程培训平台已经有机地融合了课程学习、学业辅导、教学教务管理、论坛博客、远程在线视频课堂等系统功能,同时开通网络视频教室以供参加培训的教育干部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研讨,全面详细的信息资料可供教育干部进行便捷浏览和学习,通过远程培训的辅导互动与监控,使远程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最大技术保证。质量是教育干部培训的永恒主题,更是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生命线。服务于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相关组织机构应全面落实以教育干部为本的理念,努力办好让教育干部满意的培训,只有这样,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据相关资料显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担负着对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综合37个培训项目的评估结果,学员对教学组织管理的总体满意度为96.8%,对班主任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8.8%,对分班班主任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几近100%。从国际方面来看,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际教育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方面来看,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在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明显增多。面对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也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p#分页标题#e#

一般而言,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党政教育部门干部、高校领导干部、普通中小学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等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由于参加培训的教育干部存在明显的层次性,所以其需要的层次性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一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时间一般为短期培训、时间短、需要多。如何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最大满足不同层次教育干部的层次性需要,发挥远程培训应有的效果,让教育干部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值得深思。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开展与实现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关于积极开展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教人司[2008]168号)指出,委托远程网络培训机构承担部级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有关任务,切实发挥好教育干部远程网络培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构建教育系统干部远程培训网络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现有的资料,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可以进行部级培训的机构明显存在着短板,比如培训机构的队伍规范化建设缓慢、培训机构的认证与评估的科学性不足、培训机构缺乏系统先进又富有特色的培训文化、培训机构的市场秩序不规范以及竞争力较低等。这些短板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培训机构的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对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发展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需要对其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以实现科学和谐发展。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有规律可循的,现实是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规律研究明显滞后,这已经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郭丽娟认为:“教育干部的培训是一门科学,应遵循教育管理规律、成人学习规律、市场需求规律和干部成长规律,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教育干部学习成长规律、专业化提升规律、全面发展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各级教育部门以及相关研究人员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综上所述,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教育干部,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是一项持续发展的大事业,各级教育工作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依旧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方设法解决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增强预判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为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新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发展的若干建议

通过对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现状的简要概述,可以得知,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是一个以远程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结合政策法律、组织营运、技术支持和实效评价等诸因素的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更需要做好计划科学、执行有力、检验高效等深入细致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发展,结合相关研究,笔者对此提出了若干建议。理论是行动的向导。远程培训离不开远程教育理论的支撑,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发展与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一定意义上讲,远程教育理论是远程培训的理论基础,远程培训实践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随着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逐渐加强和完善,部级远程培训机构将成为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的关键载体和主力平台,积极吸收和借鉴远程教育的发展成果,尤其是要加强教育干部远程培训规律的研究,并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这对于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发展不仅是必要的更是重要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这为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郑树山认为:“在教育干部培训中构建和加强培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至关重要。”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组织机构也应积极努力构建富于自身特色的远程培训文化(培训机构在其发展历程中积淀下来的由特定群体所共享的精神价值及其物质载体),这样在对教育干部开展远程培训服务的过程中,才能够彰显培训文化的魅力和传递人文关怀。“管理和教育培训也是文化”,“增强对管理和培训方面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并努力培养教育干部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助益很大。李树认为:“在培训国际化趋势背景下,注重培训的国际化,是中国的培训院校在人才培养创新方面可供抉择的新举措。”培训的国际化要求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必须要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要有改革创新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的人才观念和成熟的培训体系,这一方面需要做的工作是很多的,其中探索和研究中国教育干部远程培训参与国际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策略步骤等问题也成为相关研究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新命题。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1949年至1966年;上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D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11-0012-0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上海,百废待兴,作为一个特大型城市,党要领导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特别需要一支坚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基于此,1949年至1966年,中共上海市委根据中共中央总体部署,结合解放初期上海建设的实际形势,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系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对党员干部进行以政策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文化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为顺利完成解放初期上海的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了思想上、政治上的保证,也为今天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借鉴。

一、1949年至1966年上海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践

(一)政策教育

这主要是指解放初期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接管上海的政策教育。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党中央高度重视上海的接管,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就对各方面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和部署。

1949年5月初,5000名接管干部相继抵达江苏丹阳。在华东局的组织下,他们认真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有关城市工作的指示,学习华东局关于接管江南城市指示以及接管沈阳、天津、北平等城市的经验,按照入城纪律报告的要求,进行入城纪律演习。入城政策和纪律教育,使党员干部为接管上海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1949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成立。自7月开始,在为期一年的时间内,上海市委党校分三期对原地下党支部委员以上的骨干和接管上海的党员干部进行轮训,学习形势、任务、政策以及党的建设等问题,前后训练党员两千多人。这些党员受训后,大部分成为各单位骨干及提拔干部的后备力量。这一时期,各区区委也分别举办夜党校轮训干部,全市8000余名党员,有90%经过各级党校学习,提高了思想觉悟和理论政策水平。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解放初期华东局和上海市委开展的政策教育,使党员干部弄通了如何运用政策,锻炼了党性,增强了执政能力,最终粉碎了敌对势力“共产党治理不了上海”,“共产党在上海,维持不了三个月”的谣言。

(二)思想理论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党中央始终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指出:加强理论教育是为了克服党内在学习问题上存在着忽视理论的经验主义的危险倾向;理论学习应当循序渐进,分学习政治常识、理论常识,以及马恩列斯的理论著作和的理论著作三个层级;解决理论教员问题是主要关键;提高党的理论水平的主要责任是在党的高级干部身上,这些精神成为这一时期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的主旨。

根据中央精神,上海对理论学习提出具体办法和严格要求。按照干部的文化程度和理论基础,编为高级组、中级组和初级组。高级组一般是有独立研究能力的老干部,着重理论的提高,以自修为主,有计划地学习规定的理论书籍,如《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联共(布)党史》、斯大林《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社会发展史》等。中级组的文化程度相当于高小毕业、缺乏初步的理论基础,着重学习政策与补上理论书籍,采取自修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初级组往往是新干部和留用人员,着重思想改造与政策教育,采取逐章逐节讲解的方式。为保证质量,对学习的组织领导、时间、检查与考试等都做出规定。

1953年,全国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在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同时,中央号召全党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和经济建设著作,上海党内形成系统学习理论的热潮。每周有两个半天为全市各级干部的理论学习日,初级组开始学习经济建设常识读本。1955年,进一步规定原来的高级组学哲学,中级组学政治经济学,初级组学《社会科学基本知识讲座》。1956年,实行时事形势报告员制度,针对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策和国际形势问题,由市委领导和相关领域专家作讲演,得到党员干部的欢迎。与此同时,市委要求“把干部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调出来学习经济建设理论,打开眼界,克服盲目性,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上海市委党校从第6期训练班开始,组织学员系统学习理论,向正规党校过渡。从1953年6月至1957年6月,市委党校举办五期培训班,每期学制6至8个月,对全市正副科长级党员干部2524人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理论教育。

在对理论学习的总体部署中,上海市委重点抓了两方面工作。一是组织高级干部学习理论。到1952年12月,全市有近400名高级干部参加理论学习。从1955年8月开始,分期开办局级以上干部自修班,使这些高级党员干部轮流离开工作岗位2至3个月,集中起来自修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培养骨干教员。如,1956年市委宣传部举办的业余政治学校师资训练班。1959年2月,原市委初级党校和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合并而成新的市委党校成立。之后,进一步推进了培训教员的力度,通过举办7期培训班,培训理论教员和宣传干部500多人。此外,市委党校还以讲座形式,对全市机关、工厂3400多名干部和理论宣传干部进行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辅导。

党的以后,党的干部政策从原来大批迅速地提升干部职务转变为“稳定干部职务、提高干部能力”,通过轮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领导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这一时期,由于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过于强调阶级斗争和发展速度,经济建设领域出现严重的失误和曲折,为帮助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党性,中央做出《关于轮训干部的决定》。提出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轮训,着重解决党的建设和党的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上海贯彻的整体情况是:高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举办的轮训班;各个基层单位采取业余时间集中上党课的办法,每两至三周上课一次,(按支部)分散讨论;采取举办训练班和讲座、备课等形式培训支部教员。

到1963年4月,在列入轮训干部规划的49468人中,有90.8%参加了轮训。在此期间,根据中央重新教育党员的精神,1962年对没有列入干部轮训范围的党员,进行了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的教育,先是分批进行短期脱产训练,然后转入经常的党课教育,全市有近26万党员参加了训练,占应训党员总数的95.7%。通过大规模的轮训和训练,一般的党员干部懂得了一些党的基本知识和道理,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一定提高。高级干部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和思想问题。

(三)文化教育

针对建国初期干部文化知识水平偏低的情况,上海各级党组织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干部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要求“凡在机关工作的人员,其文化程度在高小毕业以下者,均以学习文化为主。”“所有干部都须学习业务”。主要学习语文、算术两门课,程度低的参加扫盲班,能够识文断字的参加机关业余文化学校,高小毕业满足一定条件的由组织选送进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干部文化教育工作的指示》后,市政府文化委员会设立干部文化教育处。市委党校开设工农干部文化班,分初中班和高小班,招收市、区党政机关文化程度初小以下、科级以上党员干部。

1956年秋季,上海成立了干部文化学校,分批吸收有培养前途的工农干部和科级以上干部,通过一年或一年半的学习,使其学历水平达到初中毕业。1960年初,根据市委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制造高精密尖产品的基地之一和科技研究中心之一、要在8年内培养70万科技干部的指示精神,上海进一步加大职工业余教育的力度。同时,更加重视有生产实践经验干部的培训,通过吸收他们参加半工半读班、业余中专以及职工业余学校中的技术班和中专班等途径,提高干部指导生产的能力。1960年4月,上海成立业余大学,采取半工半读方式,吸收5年以上工龄、初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以下具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的干部入学,目标是把他们培养成为掌握现代科技的管理干部。此外,市委党校还专门开办科技干部轮训班。

通过大量的有计划的学习培训,全市干部的文化程度得到普遍提高,到1964年在初中以下的比例下降到37%。

二、经验与启示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仅是一项教育工作,也是一项政治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上海在干部教育培训领域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上海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框架,有效提高了解放初期党员干部的理论、文化和业务水平。这不仅为上海建设提供了队伍保障,也对今天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带来了启示。

(一)坚持政治性是根本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姓“党”,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学历教育和各类培训的根本特点。由此出发,一要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充分把握中心工作重点环节的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力和执行力。上海解放前后的政策教育,就是对干部进上海的一次充分“预习”,使干部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为顺利完成接管和解放初期的各项工作打下重要基础。刘晓(时任市委第二书记兼党校校长)对党校培训与上海中心工作的关系作了这样的概括:“从党校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到上海工作发展的过程。如第1期主要是学习政策,做好接管工作;第2期主要是学习群众工作政策,做好群众工作;第3期主要是为了提高基层组织,加强支部工作;第4期的前半期是镇压反革命政策的学习和实际斗争,后半期学习整党,准备出去作为整党骨干;以上这样一个过程很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全上海,将群众组织起来了。”二要注重理论教育。建国初期的理论教育和政治教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来使党员干部能够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待事物,克服经验主义倾向,提高政治觉悟和思想能力;二来使党员干部提高共产主义觉悟,增强党的观念,学会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来进行工作。理论教育要与实际相结合,解决思想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切忌形式主义。当时理论学习的气氛很浓,探讨理论的气氛也很浓,比如在市委党校某期轮训班中,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就“辛辛苦苦埋头苦干是否算树立了不断革命思想?”“为什么对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肯定它,又要否定它?”等问题展开专题辩论。凡是专题辩论开展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就比较显著。

(二)分层分类实施是抓手

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在坚持政治性的同时,也要遵循教育培训的一般规律,遵循干部的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干部的个人需求和自主选择。所谓分层,就是要根据党员干部不同的能力水平,确定适合的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既不能失之无味,也不能拔苗助长。所谓分类,就是要处理好党员干部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关系,全面提高干部素质。建国初分小组培训党员干部的方法,就是根据干部的文化水平、理论水平和理论需要、以及学习条件进行的分类组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按需施教的教育培训观念。改革开放以后,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学历壁垒已渐渐消失,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时代,综合统筹和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凸显,对干部教育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结合个人层面、组织层面、社会层面的需求,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干部教育培训方案,既发挥组织的引导性、教育性,又体现个人的自主性、选择性。

(三)培养骨干教员是关键

合格的教育者是培养好被教育者的前提。上海这17年中,骨干教员除一般意义上的党校教师外,还有各委办局的专职理论教员、高校政治教师等。市委党校多次举办专题培训班,培训宣传教育的干部,在整风、整党之前,都举办了培养骨干的专门培训班。针对建国初期缺少教员的突出问题,还要求部分高级组的干部担当下级组员的教员。当前,有些干部教育培训缺乏有效性,根本问题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队伍建设没有跟上。一方面不仅是党校,各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确有条件的都可以纳入骨干教员培养的规划中,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师资库;另一方面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本身也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应重视加强对这部分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1949年-1965年)[Z].

[2]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党建文献选编(1949-1976)[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3]中共上海党志编纂委员会.中共上海党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第5篇

发展历程及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基本形成以党校、干校为主渠道,以高等学校、电视大学、函授夜大为辅助渠道的干部教育培训格局。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重点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专业能力为主。这既是当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从当时全党干部文化程度的实际出发的。据1981年底统计,全党干部中有40%以上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有三分之二没有受过中专以上专业训练。加大了中青年干部培训力度。在该阶段后期,1989年的发生后,再加上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需新老交替,中央深感加强对年轻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991年,中央作出了“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该决定要求:要联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联系青年干部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思想理论教育;要有计划地组织交流和轮岗,让青年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践,经受锻炼和考验。第二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快速推进阶段(1992-2001年)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及在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号召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我国干部教育培训进入新阶段———快速推进阶段。

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重点转移。该阶段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有:一是邓小平理论。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全党干部开展了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二是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三是全党干部开展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科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培训。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广大干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的通知》、《关于组织广大干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通知》。初步形成“一个重点”、“三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的新体系。所谓“一个重点”,即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1996-2000年底,全国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加脱产进修的有466.2万人次。所谓“三位一体”,即“脱产进修”、“中心组学习”、“在职自学”共同构成干部学习系统。据统计,1996-2000年底,全国有3700万干部参加多种形式的脱产学习培训,约占全国干部总数的90%。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走上了规范化道路,做到了“三结合”:学习与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相结合、学习与解决本地本部门改革建设中重要问题相结合、学习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相结合。干部在职自学,逐步成为干部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读书报告会,学习交流会等活动,促进了干部学习风气的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的步伐加快。在此期间,中央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干部教育培训一系列重要文件。除上述提及的文件外,还有《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199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关于面向21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等。在此同时,中央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建立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意见》等。这些文件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为新形势下着力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有力地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得以落实。

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干部教育培训迅速推展。党的十五大后,根据“九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国家公务员培训日趋多样化:全面实行了新录用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推行了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积极开展了公务员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等。在此期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深入,以专题研究班形式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迅速发展。中央先后举办省部级干部金融、财税、国际形势与WTO等专题研究班28期,参加学习的省部级干部1700人次;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举办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170多期,培训9800人次。这些专题研究班提高了领导干部驾驭金融危机和应对入世挑战能力。第三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大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提出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以下简称“两大”战略任务),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进入到大发展时期。领导带头,率先垂范,有力推动着全党干部理论学习。按照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要求,中央政治局带头学习,新一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参加了中央举办的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专题研讨班。2000多名新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参加了十六大精神、宪法及有关法律、政协章程的集中学习。领导们率先学习,为全党干部示范了榜样,全党出现了理论学习的新高潮。这是该阶段干部教育培训的一大特点。

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形成新格局。为了满足干部教育培训“两大”的战略任务的要求,中央抓紧建设浦东、井岗山、延安三所干部学院,并于2005年3月建成并开办。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与这三所干部学院一起,共同构筑起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的新格局,使部级干部培训基地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取得重大进展。为了实施完成中央关于干部教育培训“两大”战略任务,该阶段干部培训自身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以下简称“三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仅体现在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党校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建设五年规划(2003-2007年)》、中央中央的《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系列重要文件先后上,更主要反映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5年4月27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5号公布。关于公务员的培训问题,在该法的第10章第60、61、62条作了专门规定。然后,2006年1月21日中共中央又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布了“关于印发《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公务员培训条款,是公务员培训实践经验的结晶,又反映了新形势下公务员培训工作的基本要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系统总结了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历史经验,反映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和特点,又提出了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基本规章。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以及《条例》的试行,不仅标志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三化”达到新高度,而且将进一步有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三化”。#p#分页标题#e#

基本经验

回顾我国干部教育培训的发展历程,可归纳为如下的基本经验。必须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在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这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尤为重要。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各级党政干部,他们的政治方向和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与国家民族兴亡的生死攸关的大事,因而干部教育培训,首先要解决政治方向问题。对此,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始终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之中,特别在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方面,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得到健康而快速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在服务工作大局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发展的史实表明,无论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党的十四大至十五大期间,还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干部教育培训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先后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在服务中干部教育培训得到了快速发展。可见,干部教育培训,一刻也不能脱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紧密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为实现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提供政治思想保证,干部保证及智力支持,其才有生命力和发展动力。

必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内容,坚持在完善课程内容体系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干部教育培训的价值取向,应为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服务。所谓高素质,一是体现在所培养的干部,应坚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忠诚马克思主义、忠诚党的事业,因而干部教育培训应以政治理论培训为重点,必须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干训的中心内容,武装受训干部,并融化于干部脑海之中;二是体现在所培养的干部,应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健康素质,因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是多方面的,除政治理论外,还相应的是以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为基本内容。上述两方面共同构成了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体系。培训实践也证明,这样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内容体系,既符合党对干部的要求,又符合干部自身发展的需要,有效地推进着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培养,从而也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不断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规律和特点,坚持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尽管在教育层面上干部教育培训与普通教育具有共性之处,然而基于干部教育培训对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因而其又有着显著的系列差异。据此,干部教育培训需不断地探索自身的规律性和特点,不断地加以改革创新。发展史实告诉我们,只有探索、把握和尊重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才是干部教育培训持续发展之路。譬如,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干部教育培训需求的差别化,必然要求培训内容多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从而使干部教育培训在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过程中发展自己。又如,干部教育培训应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因而应坚持基本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重点的转化,在转化中达到干部教育培训自身的发展。

未来的展望

“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通过贯彻落实《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试行《条例》,进而实现党和国家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两大”战略目标,从中我国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大发展。在此过程中,有如下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关注和新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干部学员的主体性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也不例外。更何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干部教育培训是培养各类领导管理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以人为本更应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准则。具体而言,今后干部教育培训将强化以干部学员为本,在教育培训中充分体现学员的主体性。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将充分反映学员主体的学习需求,按需施教。这就要求,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设计,既要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符合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也要符合干部个性化、差异化的培训需求。将在两者结合上下功夫设计干部教育培训的课程内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将充分发挥干部学员的主体性作用。这就要求干部学员由“教育客体”转化为“学习主体”,让他们作为主体参与教育培训活动的设计、组织、实施、监督等,充分发挥干部学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让干部学员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干部教育培训的评价。

今后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的评价,既要听领导的意见,又要听专家的意见,更要听干部学员的意见。将以干部学员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满意度作为衡量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成效的基本依据。进一步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不断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改革创新人类文明史表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这对于人类社会中的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也不例外。更何况,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发展,全球化趋势正在全方位深入发展;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变革。面对这样的国内外背景,我国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研究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保持动态平衡。为此,中央提出以增强执政意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要求。就创新培训内容而言,譬如说,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并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央又提出党管人才原则。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人才理论武装全党干部。可以预见,人才学将成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特别将会成为组织人事和教育培训干部的必修课。就理论创新而言,基于干部教育培训对象,在社会角色和社会属性、心理成熟水平、认知心理特点及学习心理意向等方面特殊性,应研究、探索和实践干部教育培训特殊的培训理论模型。可以预见,这种具有特殊性格的培训理论模型,应是一种以干部学员为中心的理论模型,是一种与干部学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境紧密相结合的理论模型,也是一种积极让学员参与教学并成为教学主体的理论模型。概言之,这种培训的理论模型,应是“以学员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和“以工作和生活为中心”,并以“事业和干部共同发展”为取向。#p#分页标题#e#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干部培训

 

干部素质的高低是决定高校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高校改革发展的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务,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一流干部队伍,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高校干部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新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多数干部都面临着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问题。如何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履行新职责,开创新局面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通过对他们进行系统地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水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特别是刚上任的干部,教育培训可以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干部培训,帮助他们寻找差距,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力争在新岗位上做出新业绩。

(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是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建设和谐校园需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不断调动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民主办学,依法办学,各位师生员工要顾全大局,坦诚相待,增进感情,使学校逐步形成“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广大师生和谐相处”的和谐氛围。要构建和谐校园不仅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管理干部队伍。因此,我们必须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周到服务,以及高效率的工作,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龙源期刊。高等学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要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对干部进行经常性地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素养和能力,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懂教育、善管理的高水平干部队伍,让他们真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解决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调,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分组讨论、个人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形式比较单调,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外干部培训,由于受条件制约,培训途径单一老化,内容设置单一,适用性和创新性不够,不能够用所学理论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适应时展要求,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不严,考核不够全面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试制度难以严格执行,造成部分干部对培训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有的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在混时间,这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另外,教育培训结束时,大多数是以提交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作为培训考核的唯一依据或主要依据,没有形成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难以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测评,这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培训质量。

(三)高校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规划不够系统

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部分高校对此认识不足,只注重扩张办学规模,增强经济效益,而对事关学校发展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投入经费少,培训资源不足,缺乏整体筹划,难以满足广大干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

(四)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学矛盾突出,效果不够明显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从规模、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高校干部作为高校的一支中坚力量,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任务,部分干部因为工作忙,任务重,所以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接受培训。另外,部分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是实的,学习培训是虚的,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当工作和学习培训发生冲突时,干部们往往都是以工作为先,对培训处于应付的状态,难以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应注重“五个结合”

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高校干部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干部培训,概括起来,本人认为应注重以下“五个结合”。

一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力求实效。政治上的可靠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一方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必须把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通过落实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营造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让高校干部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理论水平,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的理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我们的干部必须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创新工作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要注重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形式多样。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应多样化,要考虑到学校和干部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干部的业余时间来教育培训,解决好“工学”矛盾,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干部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集中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充满活力的培训班,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使教育培训真正达到学则有用,学则能用的目的。当然,利用课堂授课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干部课后自学的时间是无限的龙源期刊。一方面可以结合培训摘要求他们自主学习,并定期撰写读书报告和心得体会,努力让广大干部精通本行业务;另一方面,广大干部可以围绕学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硬的工作本领。

三要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统筹规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定期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特色做法,亲身体验他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邀请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让干部及时、准确、深刻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干部培训,高等教育的趋势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开阔干部的思路。

四要注重“传统教育手段”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方法灵活。充分利用先进资源是时代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既可以采取“课堂授课”、“专题研讨”、“观看教学影视片”、“撰写心得体会”等传统的教育手段,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提问、网上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等现代教学方法,拓宽培训空间。正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网举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一样,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广大干部在线学习,充分发挥干部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五要注重“菜单式”与“订单式”相结合,按需施教。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要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制订长期的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干部的教育培训方向,本着“求新、求深、管用”的原则,精心设计“菜单式”培训的内容。“菜单式”教育培训也要丰富学习方式,如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举办演讲等途径来吸引干部,从而充分发挥“菜单式”培训的优势特点,实现其功能的最优化。另外,干部教育培训也要针对干部的需求,在广泛征求干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订单式”课程培训方案。学校要在整合优质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学科、人才和平台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举措[N].人民日报,2006.3.30(1)

[2]秦著好,王晖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6(5)

[3]李福星,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培训,促进高校全面发展[J].中国轻工教育,2007(专刊)

[4]赵苏杨,沈鲜,把握需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干部培训工作[J].调查研究,2004,(9)

干部培训教学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干部培训

 

干部素质的高低是决定高校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而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基础性工作。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围绕高校改革发展的全局工作和中心任务,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一流干部队伍,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的必要性

(一)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提高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高校干部队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新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多数干部都面临着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问题。如何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履行新职责,开创新局面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因此,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通过对他们进行系统地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他们的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水平,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要求,特别是刚上任的干部,教育培训可以起到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干部培训,帮助他们寻找差距,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力争在新岗位上做出新业绩。

(二)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校园是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建设和谐校园需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不断调动和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民主办学,依法办学,各位师生员工要顾全大局,坦诚相待,增进感情,使学校逐步形成“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广大师生和谐相处”的和谐氛围。要构建和谐校园不仅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一支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管理干部队伍。因此,我们必须改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周到服务,以及高效率的工作,为建设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当前,我国正在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高等教育事业迅猛发展龙源期刊。高等学校作为汇聚人才的高地和培养人才的基地,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要完成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关键在于领导班子,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对干部进行经常性地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干部队伍的素养和能力,打造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懂教育、善管理的高水平干部队伍,让他们真正掌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积极解决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单调,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目前,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一般采取集中培训、分组讨论、个人撰写论文和心得体会等方式进行。形式比较单调,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另外干部培训,由于受条件制约,培训途径单一老化,内容设置单一,适用性和创新性不够,不能够用所学理论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难以适应时展要求,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二)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不严,考核不够全面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尚不完善,培训管理的力度不够,强调自觉遵守纪律的多,监督检查的少,有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试制度难以严格执行,造成部分干部对培训学习的态度不端正,有的甚至认为是浪费时间,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在混时间,这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另外,教育培训结束时,大多数是以提交论文或学习心得体会作为培训考核的唯一依据或主要依据,没有形成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难以对培训效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测评,这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育培训质量。

(三)高校对干部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规划不够系统

干部队伍建设是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部分高校对此认识不足,只注重扩张办学规模,增强经济效益,而对事关学校发展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投入经费少,培训资源不足,缺乏整体筹划,难以满足广大干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的迫切需求。

(四)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学矛盾突出,效果不够明显

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从规模、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高校干部作为高校的一支中坚力量,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任务,部分干部因为工作忙,任务重,所以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接受培训。另外,部分干部认为业务工作是实的,学习培训是虚的,对教育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当工作和学习培训发生冲突时,干部们往往都是以工作为先,对培训处于应付的状态,难以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三、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应注重“五个结合”

创新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是新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高校干部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干部培训,概括起来,本人认为应注重以下“五个结合”。

一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力求实效。政治上的可靠来源于理论上的成熟。一方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们必须把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组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通过落实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营造重视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风气,让高校干部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提升理论水平,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论的理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要联系实际,学用结合。我们的干部必须在具体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创新工作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二要注重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形式多样。高校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应多样化,要考虑到学校和干部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干部的业余时间来教育培训,解决好“工学”矛盾,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根据干部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点,集中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充满活力的培训班,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使教育培训真正达到学则有用,学则能用的目的。当然,利用课堂授课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时间毕竟有限,而干部课后自学的时间是无限的龙源期刊。一方面可以结合培训摘要求他们自主学习,并定期撰写读书报告和心得体会,努力让广大干部精通本行业务;另一方面,广大干部可以围绕学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和讨论,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硬的工作本领。

三要注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统筹规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定期组织干部外出学习,考察交流,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特色做法,亲身体验他们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邀请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让干部及时、准确、深刻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干部培训,高等教育的趋势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开阔干部的思路。

四要注重“传统教育手段”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方法灵活。充分利用先进资源是时代的要求。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既可以采取“课堂授课”、“专题研讨”、“观看教学影视片”、“撰写心得体会”等传统的教育手段,也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网络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提问、网上在线学习、在线交流等现代教学方法,拓宽培训空间。正如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网举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一样,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广大干部在线学习,充分发挥干部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增强培训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五要注重“菜单式”与“订单式”相结合,按需施教。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要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制订长期的教育培训规划,明确干部的教育培训方向,本着“求新、求深、管用”的原则,精心设计“菜单式”培训的内容。“菜单式”教育培训也要丰富学习方式,如通过专题讲座、分组讨论、举办演讲等途径来吸引干部,从而充分发挥“菜单式”培训的优势特点,实现其功能的最优化。另外,干部教育培训也要针对干部的需求,在广泛征求干部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订“订单式”课程培训方案。学校要在整合优质师资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的学科、人才和平台等优势,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干部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参考文献:

[1]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大举措[N].人民日报,2006.3.30(1)

[2]秦著好,王晖加强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6(5)

[3]李福星,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培训,促进高校全面发展[J].中国轻工教育,2007(专刊)

[4]赵苏杨,沈鲜,把握需求,加强和改进高校干部培训工作[J].调查研究,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