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合集7篇)

时间:2022-05-04 19:30:55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第1篇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16号)的要求,本市于年设立了56个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在各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的努力下,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大部分实验街镇都成立了社区教育委员会,组建了一支社区教育队伍,投入一定社区教育经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中开展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及实验项目名单的通知》(沪教委职成〔〕33号)所设立的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各区县一般可按照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数的30%进行推荐,最多不超过2个。

二、评选程序

由街道(乡镇)提出申请,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提出推荐意见后报市教委。我委将组织专家对上报材料进行评审,并在网上进行公示。在推荐、评估、评审、公示的基础上,经我委批准后公布。

三、评选条件

近三年来,市社区教育实验街道(乡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均可申报:

1.对社区教育实验工作指导思想明确,有明确具体的实验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有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基本形成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社区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年定期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检查。

2.形成街镇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居民区教学点组成的社区教育培训实体网络。社区学校(成人学校)使用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居民区教学点做到全覆盖。

3.能充分利用社区内各类机构、团体、单位的资源为社区教育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含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民办学校)及文化、体育、科技等场所、设施面向社区开放。

4.街镇社区学校(成人学校)和各教学点都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有较好的培训效果。

5.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社区居民的教育培训需求得到基本满足,社区内各类人群的总体培训率达到70%,并且逐年稳步增长。

6.积极开展各种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形成一定工作与创建制度,区域内参与创建工作的单位达到比例较高。积极组织与参加各类学习活动,形成一定的特色和品牌。

7.按照有关规定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超过所在区县街道(乡镇)的平均水平,落实到位,努力做到逐年有所增长,并建立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机制。有一支人员相对稳定、专兼职相结合,能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人员队伍和师资队伍,有一支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8.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取得一定突破与成果并形成特色。重视开展社区教育的探索与研究,积极参与市、区有关课题的研究。

9.社区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提升了街道(乡镇)市民文明程度,促进了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报送材料

1.报送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对每个推荐社区教育示范街镇的推荐意见。

2.报送所推荐的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年的工作总结及其相关材料。

3.《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申报表》(见附件二)。

以上申报材料书面一式两份,同时报送电子版本。

五、报送时间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第2篇

关键词:镇(乡)成人学校;特点与功能;发展趋势

一、镇(乡)成人学校的时代意义

(一)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首先提出;得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首肯。之后,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制订法规,倡导推行终身教育理念。在中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第一次正式明确“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并列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行动目标。终身教育不仅仅是指每个个体在他的一生当中都要接受教育,而且是指全社会的所有人都要终生学习。世界各国之所以接受并倡导终身教育理念,是与世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分不开来的教育。

(二)知识经济时代与终身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特征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知识的范围迅速扩大,种类成倍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不再是目光所及的范围,而是整个地球,甚至包含着宇宙空间的一切领域。因此,联合国对现代文盲赋予了新的含义:不识字;不会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包括文字、图表符号;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人们形象的称之为科盲或信息盲。即不懂得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就是“文盲”。新的科学进展和信息爆炸使得终生不间断学习成为必须。对于常人即使终身不间断学习也很难把握新的知识和信息的万一。

(三)教育功能的拓展与终身教育体系

一般说来,中国的教育体系是由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构成的。

于是一些人把成人教育视为普通教育的补充与延伸。也有人把成人教育视同职业教育。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下,甚至有人主张成人教育产业化。它们至少可以说明,镇(乡)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主导环节。

镇(乡)成人教育是属于社区教育的范畴。社区教育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人德威(deway,1915年)使用,他提出学校是社会基础的思想。一些学者在美国进行了实验。这一实验内容庞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特殊教育。包括成立低成就教学班、成立天才儿童教学班,以及对残疾儿童实施的特殊教育。

二是辅助或补充教育。包括为青年、成年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机会、推行职业合作教育,辅导部分学生在上课的同时,给予每周15小时的就业训练,并安排其毕业后的工作。与各大学合作,开办给予学分的夜间大专补习教育等。

三是自我完善教育。包括推行社区辅导计划,征募热心的义务工作人员、学校与地方的卫生机构合作,推行社区保健活动、训练各种运动技能,推行社区体育活动,每年举办社区运动会、推行社区福利活动,注意社区环境的美化和公害污染的预防等。

这一实验把学校与社区协调起来,学校成为社区的资源,被社区所用,为社区服务。最初在欧美流行起来,并逐渐被各国所接受,成为一种现代教育形式。

毫无疑问,这种教育形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理念,更加关注人本身完善以及与环境的和谐,使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扩大。

二、镇(乡)成人学校的功能特点

(一)国内外关于社区教育的几种见解

马丁(J.Martin,1987)认为,社区教育主要针对社区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使他们认识自己,改善他们的政治地位;哈格雷斯(d.hargreaves,1985)则主要从社会角度看待社区教育。他认为:社区教育有利于创造教育公平,促进地方政府与志愿者之间的和谐,使人们更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生活,鼓励社区获得教育资源,使教育成为民主和社会和谐的促进剂;弗莱彻(C.F.Fletcher)则从教育本身来看待社区教育。他认为:社区教育就是教育领域内的社区参与、是把教育中心纳入为社会生活的主动服务中、社区教育就是把中、小学和高等学校转变为适合一切年龄人的教育中心和娱乐中心的过程。

可见,由于对社区教育看待角度不同,人们对社区教育的含义的理解是不同的。

在中国,人们主要从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的角度看待社区教育,有两个不同的角度。

王文轩、陈格从多角度看待成人学校。认为:镇(乡)成人学校有如下特点:它集教育培训、生产示范、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于一体,以投入少,效益高、直接有效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镇(乡)成人学校处在县、镇(乡)、村三级成人学校网络中的居中位置,起着上挂、横联、下辐射的桥梁作用;镇(乡)成人学校在“科教兴农”、“农科教结合”、“普职成统筹”等农村教育改革中发挥基地作用;镇(乡)成人学校既可以办学历教育,又可以办各种短期培训,层次多样,形式灵活,最贴近实际。

曾法松、王朝利则从成人学校本身体现的特点来看待成人学校。认为镇(乡)成人学校有如下特点:在教育内容上,体现了文化教育为基础,以技术教育为重点的综合性教育特点;在办学形式上,体现了因地制宜,按需施教的特点;在办学规格和时间上体现了以短为主,长短结合的灵活性特点;在办学性质上,体现了横向联系,联合办学的特点;在管理体制上,体现了教育部门宏观指导,镇(乡)政府具体领导,部门协作、统筹规划等特点。

(二)镇(乡)成人学校的功能

镇(乡)成人学校无疑是一个地域-社区概念。因为镇(乡)本身就是一个地域概念。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本社区居民。其布局、组织、协调以本地行政辖区为基本范畴。当然,镇(乡)政府并不是唯一主体,社区以及社区成员也是镇(乡)成人学校的主体。其多主体性还包括镇(乡)成人学校服务与被服务对象的多主体性,镇(乡)成人学校协调的多主体性;因为服务对象的多主体性,使得镇(乡)成人学校的目标也是多样的。至少包括社会目的,要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员;社区目的,实现社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居民目的,满足社区居民自我完善的需要。因而,镇(乡)成人学校具有多功能性。镇(乡)成人学校服务于社区内部的各个群体。凡能够满足各个群体的活动都可以是成人学校的功能。例如,王文轩、陈格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镇(乡)成人学校具有如下功能:扫盲功能、培训功能、学历教育功能、科技推广功能、辐射功能和自学考试功能。外国的一些专家认为社区教育有6个功能:社区公共资源利用功能、无差别服务功能、反映服务对象需求功能、多种教育计划功能、组织协调功能、经费筹集功能。

综合各方意见,镇(乡)成人学校具有如下功能:第一是自我完善功能。社区和居民都需要自我完善。社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自我完善;第二是技能提高功能。为职业服务的技能在社区教育过程中得到提升;第三是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功能,―是通过提高人本身的素质来改善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第四是净化社区环境功能―主要是通过教育改善人文社会环境;第五是社区资源利用功能。社区教育大多利用公共设施和资源,主要是借助社区学院和各类培训机构,来实施计划。实际上目前的中国镇(乡)成人学校,教学基础设施都是由镇(乡)政府提供的。而教员主要是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一些成人学校还具有经费筹集、自我完善造血功能。

经费来源是判断镇(乡)成人学校性质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主要是私人捐助和政府资助。多数是私人捐助为主而政府资助为辅。这保证了社区教育的社区自我组织特征。在中国,由于正在由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型过程中,目前政府仍然在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私人捐助很少,政府拨款成为镇(乡)成人学校生存的基础。也许,正因为如此,目前镇(乡)成人学校还不太可能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组织教育体系。

三、国内学术界对于社区教育性质的看法

(一)社区教育的性质

一种观点认为,社区教育是一种教育体制。是一定地域内,政府统筹、社会参与,促进教育与社会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的教育体制。包括教育与社会两个方面。另一种相近的看法认为,社区教育是一个大的教育概念。它包括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动力机制、教育体制和社区教育的本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并认为社区教育是实现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的途径。

(二)镇(乡)成教在教育分类系统中的位置

目前,中国对于教育的分类有4种方式。

1、按受教育者的年龄阶段划分。有人把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于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学校教育。

2、按地域空间划分。有人把教育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于是认为社区教育属于社会教育;是校外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

3、按规范性程度划分。有人把教育分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把社区教育划分为非正规教育。

4、按教育系统划分。把教育分为学校教育系统、行业(企业)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社区教育属于社会教育系统。

基本结论是,无论怎样分类,镇(乡)成人教育既不属于传统的教育系列,又不属于狭义的社会范畴,而是教育与社会结合的范畴。

国家教委把镇(乡)成人学校的任务确定为“镇(乡)成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农民开展广泛的适用技术,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基层干部技术人员等进行岗位培训。”镇(乡)成人教育的性质界定为“镇(乡)成人学校是中国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镇(乡)政府举办和管理的以文化技术教育为主的综合体、多功能的农村成人教育基地。”

四、镇(乡)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成人教育在中国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扩展到县、镇(乡)、村各个层面。宁波市现有3个部级社区教育实验区、5个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城区100%的街道、社区都已经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社区教育已经走进城市、走进乡村、走进山区。成人教育成为覆盖城乡,形成全新教育体系;经费筹集趋向多元化,但经费支持主要依靠政府。虽然有的镇(乡)成人学校也开展一些婴幼儿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老年教育,但短期的技能培训仍是镇(乡)成人学校的主要业务。目前,镇(乡)成人学校的管理人员都是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以宁波象山县为例,镇(乡)一级的成人学校管理人员,是以镇(乡)为单位设置的,是镇(乡)政府的在编人员,实行所谓“编制在校,工作在镇,管理在县”管理体制;通过政府组织的检查评比强化了政府作用。为了促进各个镇(乡)成人学校开展工作,各级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都会进行各类评比和检查。国教委颁布了“示范镇(乡)化技术学校规程”,浙江省教委要对镇(乡)化技术学校进行等级评估,通常制定教育强县标准,各市、县又制定教育强镇标准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年审达标工程,还需要检查、评比。镇(乡)成人学校都是检查、评比的对象之一。这些检查、评比既关系到各地的荣誉,还关系到经费的拨付。结果是镇(乡)成人学校的日常活动也纳入到镇(乡)政府的计划之中。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仍然会继续,直到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进入到小政府大社会的阶段,真正的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才能够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厉以贤.社区教育理念[J].教育研究,1999(3).

2、王文轩,陈格.谈谈镇(乡)成人学校的几个功能[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3、曾法松,王朝利.镇(乡)化技术学校的办学特点[M].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第3篇

一、我国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

虽然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对于农民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发展时间还不够长,也没有一套成熟的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方案,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证。所以,我国的各级领导对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各级领导在我国城乡建设时,对于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投入的人财物力就相应不足。这就使得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

2.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是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执行者,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乡镇社区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好坏。然而,由于城乡建设时,领导对于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对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的投入力度不足,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教师的待遇较差,因此,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所聘请到的老师大多都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在教育方法和经验上都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最终使得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发展缓慢。

3.农民对农村乡镇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农民的思想文化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我国农民大多时间都在忙于劳作,每天休息的时间不是很多,因此,要想让农民在休息时间用心去学习,很多农民不是很乐意。所以,农民在参加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时,很多时候很难静下心来学习,一般只是对一些新鲜的奇闻异事感兴趣,只是把它们作为打发休息时间的笑料而已。另一方面,农民的工作一般需要的文化知识水平都不高,因此,他们认为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对自己没有多大用处,认为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也是可有可无的。农民有着这样的意识也是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

二、解决我国农村乡镇社区教育问题的相应措施

1.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制度

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是未知的,因此,学习应该是无止境的。所以,为了保证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制度来保证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了制度保障,农村管理者才会更加重视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才会投入足够的人财物力,保证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有完善的教学实施及优秀的教师作为保障。

2.我们需要建立一支强大的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教师队伍

优秀的教师是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师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乡镇社区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农村乡镇社区需要提高教师的待遇,从而招揽一些优秀的教师,让他们利用专业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变动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吸引农民的注意,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此外,对于农村乡镇社区在职的教师,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让他们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以便能够在今后的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3.农民应该加强对农村乡镇社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正所谓,内因是事物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动力。而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就是农民学习和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民只有进一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农村乡镇社区教育中;农民只有充分认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现代社会的致富更离不开现代科学知识;农民只有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学习中,才能摆脱老师唱独角戏的情况;农民主动积极地配合老师教学,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农村乡镇社区教育工作才能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第4篇

众所周知,一定的人力资源是社区教育事业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而社区教育所依赖的人力资源.主要由专职教师、兼职教师和志愿者三支队伍组成。其中,属于骨干力量的应当是专职教师队伍。桐乡市的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几乎都是由现成的成教干部兼任(转任1的,他们有的担任乡镇社区学校校长或副校长(校长由乡镇党政分管领导兼任).有的担任社区学校教务主任他们不仅要从事全民终身学习的教学辅导工作.而且还协助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承担本乡镇社区教育的策划、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等各项管理工作从实际运行看.他们兼有教学师资与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没有这支专职教师队伍.再好的主意也无法付诸实施.正如所说.决定战斗力的诸因素中.人是第一重要的。这支专职教师队伍的骨干角色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的具体策划者.因为乡镇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均由乡镇党政分管领导担任正副组长.且没有实体性的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全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的情况调研、网络完善、规划布局、政策出台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势必落在社区教育专职教师身上二是乡镇社区教育项目的主要组织者.因为乡镇社区教育项目推进中.从项目的调研酝酿到确立申报.从项目方案的详细策划到部署实施.从项目过程的自查自控到考核评价.从项目生源的发动组织到管理服务.从项目经费的争取筹措到开支结算.从项目结束后的台账整理到到经验提升.专职教师都必须亲力亲为.全程操作。三是乡镇社区教育资源的基本协调者.乡镇社区教育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公益事业.光靠乡镇社区学校一家资源是无法完成的.需要专职教师去沟通协调、整合共享好本辖区内外的各类社会资源四是乡镇社区教育业务的重要指导者.因为专职教师不仅要懂管理.也要懂业务.为辖区各有关方面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提供业务指导五是乡镇社区教育服务的稳定提供者.因为乡镇专职教师还必须利用自己的教师身份主动为社区教育培训项目系统授课、开专题讲座、提供一线学习的支持服务等。

2桐乡市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实践现状

乡镇社区教育需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然而.从笔者近期所作的专题调研看.状况极不乐观,离可持续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教育事业的要求相差甚远

2.1数量不足

按浙江省政府“浙政办发[2004]22号文件”规定.街道f乡镇)社区学校专职教师编制应以辖区总人口万分之二的比例配备。然而,桐乡市目前的实际配置数量几乎没有一个乡镇是符合规定的。全市专职教师数与常住总人口数之比只有O.24:10000,与总人口数之比只有0.17:10000。即便按照嘉兴市人民政府“嘉政发(2008)72号”文件的“乡镇至少配备不少于2名社区教育工作专职人员”之规定,应不少于24人.但实际到岗却只有不到9人。

2.2正业不务

大多数专职教师的人员编制寄靠在乡镇机关或中小学内,甚至连办公地点都在乡镇机关或小学内.所以.绝大多数乡镇的所谓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其日常工作并非是社区教育,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非本职岗位工作上,有的甚至身兼数职,杂务繁忙.精力分散.社区教育工作往往排不上号,导致社区教育不能正常开展.连专职教师本人也调侃自己整天忙而“不务正业”。

2.3结构不佳

一是年龄结构老化.目前参与社区教育的上专职教师教师.往往是由于年龄健康等原因照顾到成校(社区学校)的.他们对推进面广量大的社区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素质结构单一.大多数来自小学教师,学历不高,有的竟然从没干过教育工作,更缺乏社区工作经历和管理工作阅历:三是性别结构不合理.90%以上皆为男性。

2.4素质不高

一是整体文化层次不高.16人均为全日制中专及以下毕业:二是社会管理素质不高.95%以上的人员均没有从事社会管理经历或社会管理经历不长,即使有的多年从事成人教育.但几乎没有真正独立组织过社会性培训活动:三是社区教育业务素质不高.多数人至今对社区教育的意义认识不深.目标界定不清.内容把握不准.方式运用不懂:四是在职继续教育又跟不上,绝大多数人从事现岗位以来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业务培训.也没有撰写过业务工作论文:五是对目前从事的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更提不出多少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事业的思路建议。

2.5待遇不高

一是虽然大多担任社区学校校长.但没有一人享受着校长待遇,有的连原有的中小学教师待遇都不到:二是待遇标准五花八门,有参照乡镇中小学教师的.有参照乡镇聘事业中层干部的,有参照镇聘事业编制人员的:三是待遇不清.一般由所在乡镇党政领导到年终f临时拍定:四是虽属事业编制专业技术人员,但职称晋升没人关注,从而影响其待遇逐年提高.仅有的3名副高职务者也是从事其他工作时就评聘上了的。

2.6动力不强

多年来.由于各种较为复杂的原因,县市和乡镇领导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欠帐很多。2007年开始启动社区教育工作后,各乡镇领导对社区教育有所重视,组建了班子,出台了文件,但尚处于表面应付,对推进本区域社区教育仍缺乏清晰的思路和强有力的人力保障、财力保障.这无疑给专职教师带来消极影响。特别是各乡镇对专职教师的日常工作缺乏应有的管理监督、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再加部分专职教师缺乏一定的进取意识和自律精神,造成了这支队伍整体上工作动力不强.有些甚至无所作为,得过且过。

3加强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要推动乡镇社区教育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早在2004年,教育部职成教司16号文件《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

3.1转变观念.重视队伍

观念引领行为。打造一支量足质优、结构合理、拥有发展潜能的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是推进基层社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各级领导一定要转变观念,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并形成主要领导顾问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要象抓普通学校校长队伍譬设一样抓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与此同时,队伍建设问题上,各级领导务必破除三种错误观念:一是社区教育务虚不务实,设置和增加专职教师没必要:二是社区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专职教师可有可无;三是社区教育是草根教育.专职教师素质无所谓。

3.2招聘人才.充实队伍

建立并保持一支适量的专职教师队伍.是推进社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条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因素,人员配制可以分步走.专职教师不足.尚可通过招聘兼职教师和志愿者来弥补,但专职教师却无论如何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前在无法及时落实上级关于每万常住人口配备1名专职教师之规定的情况下,每乡镇至少应尽快配齐2至3名全职管理干部.让其专职从事社区教育的日常管理、协调、统筹等具体工作可以从乡镇各部门分流干部或本地中小学富余教师中抽调较为得力人员充实队伍,甚至还可从大学毕业生和社区教育志愿者中公开竞聘,哪怕给个镇聘编制也行。

3.3全员培训.改善队伍

社区教育是一项全新事业.不管是从原先成人教育中转入的,还是新充实进来的.都要加强对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全员培训,改善队伍素质.促使其尽快增强意识,熟悉业务,提高能力。而全员培训的重点主要有:一是工作责任意识培训,引导其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在构建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当前国内外社区教育发展动态.明确社区学校所担负的教育责任,增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应有的角色意识。二是信息素养能力培训,提高其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使之能根据所获信息确定社区教育的推进方向。三是实践创新能力培训促使其不仅成为上传下达的“传声筒”和照章行事的办事员.而且更成为在领会、理解上级意图基础上结合本社区具体情况大胆探索基层社区教育新天地的创新员四是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培训.推动其根据社区教育组织管理的开放性、复杂性和繁重性等特点,组织开展目标多元化、内容多多样化、形式多变化的社区教育活动实现这些培i)i旧标,落实这些培训内容,一是适当安排外出进修,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研修班、业务研讨年会等等:二是充分利用县域社区学院的院本培训.积极开展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短期集中培训,包括基本理论、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工作方法技能以及敬业思想、职业道德、管理科学、科研能力、健康心理等在内的综合素质培训;三是邀请社区教育专家来当地讲学授课或以师徒结对方式。进行个案指导活动:四是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参观考察社区教育先进县市及其乡镇.开阔眼界,借鉴经验;五是结合日常工作广泛开展在岗实践培训,利用社区教育实验区的实验课题.进行理论学习与行动实验.提高实战综合能力。

3.4提高待遇.稳定队伍

为确保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相关部门必须制定相关政策.为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在职务、职称、工资和进修等方面享受相应的同等待遇提供政策支撑。当前,重点落实三方面待遇:一是乡镇社区学校的校长(专职管理干部)待遇,包括政治学习、职务津贴、通讯补贴等:二是让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纳入教育管理系列的职称评聘对象范围.为其正常晋升开辟嘿色通道”;三是根据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基层性、管理性等特性.抓紧统一全市各乡镇社区教育专职教师的奖金基数.坚决改变目前奖金待遇上的整体偏低、标准不一、无人过问等不正常状况。

3.5考核奖励.激励队伍

人是有一定的惰性的.只有当工作得到一定的考核和相应奖励,才能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虽然规模不大.但由于其在基层社区教育工作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和所扮演的骨干角色.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直接关乎基层社区教育事业的推进状态。因此.考核奖励不仅必要,而且要讲究科学。考核上做到四个相结合:日常考核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考核乡镇与考核个人相结合.考核客观现成与考核主观努力相结合。奖励上做到四个相结合:日常奖励与阶段奖励相结合,单项奖励与综合奖励相结合.奖励集体与奖励个人相结合.奖励成果与奖励勤奋相结合。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第5篇

关键词:农村;农民;城镇化建设;社区教育

本文系教育部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教职成司函[2013]191号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5日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而社区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一种寓教育于服务、管理、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大教育,在满足市民最基本的学习需要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十报告中并多次提及城镇化,并将其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城镇化建设从内容上讲,主要包含了三种形式的转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和农业产业化。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实现农民市民化,而阻碍和制约农民市民化的这一进程的就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因此,农村社区教育成了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关键。本文以江阴市为例,通过对江阴市社区教育学校的走访、调查,探析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问题。

一、江阴市社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阴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社区教育的发展既取得了很大发展,也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如何融入新生活?融入城镇化的农民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怎样提高?农民市民化后的富裕劳动力怎样解决就业?江阴人把目光投向了教育,在农村社区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形成了以17所乡镇(街道)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主阵地的农村社区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江阴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持、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江阴市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机遇的挑战,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实践。

(一)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现状

1、建制情况。江阴市是一个县级市,共有14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依托14个乡镇(街道)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实施“成教、党校、社区教育中心”三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模式,由江阴市教育局和所属乡镇双重领导和管辖。

2、人员配置情况。目前,江阴市社区居民有1,911,538人,居委会(村)总数315个,家庭总数470,433个。14个乡镇(街道)的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178人,社区支愿者有30,278人。在人员编制需求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3、基础设施情况。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多数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依托成人教育中心拥有较好的办学硬件设施,能够满足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需求,开展当地产业特色教育活动。

(二)乡镇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社区教育认识有偏见。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乡镇社区教育是个无所不包的大拼盘,只要隶属在社区内的什么都可以纳入,社区教育工作者整天就干着婆婆婆妈妈的工作,无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另一方面缺乏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的理解,实际上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社区教育的工作非常繁重,不仅承担着当地居民的文化提升、技能培训,还承担着政策法制宣传与文化娱乐的熏陶等任务;从教育形式上不仅有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教育内容上有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闲暇文化生活教育。由于以上原因,形成了社会对社区教育的认识的模糊、肤浅甚至偏见。

2、社区居民认知度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起步晚,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知度低,很大一部分人不能从国家长远利益的视角来认识社区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不到社区教育是构建优质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农村(包括江阴市农村),农民对社区教育的意识受传统农村、农业概念的影响,认识不到社区教育对促进全民素质、推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部分领导还存在“小教育”的概念,只注重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因此社区中大量有益的社会教育活动经常被忽视,甚至遭到排斥。此外,由于农民经常生活在相对稳定、封闭保守的文化氛围中,习惯在缺少竞争的乡镇经济模式下劳作,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并不十分强烈,还没有形成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社区教育,对社区教育毫无概念。所以要提高领导和所有社区成员的认知度,才能促进农村乡镇社区教育的发展。

3、社区教育制度机制尚不健全。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支撑。由于江阴市社区教育特别是乡镇社区教育发展历史短,成长任务重,处于探索和积累经验阶段,相关的具体政策、配套设施和实施细则还不够完善,在法律法规层面还缺少设计和安排,使社区教育还停留在一般工作层面,没有真正形成制度保障的工作格局。

4、社区教育资源缺乏和利用不合理。首先,由于社区教育运行体系不够完备,例如体制的不完善、运行机制的不流畅,造成了社区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没有完全实现资源的重组和整合,资源体系和普通教育相比显得比较松散;其次,师资力量不足是乡镇社区教育资源中最大的问题,专职教师少,文化程度偏低,总体学历不高,没有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很多教育形式都没有很好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更为缓慢,这种现状严重地制约着拓展乡镇社区教育的内涵和提高服务质量。

5、管理水平差,工作效率低。各乡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基本都是各乡镇成教中心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基本来自于当地中小学的文化教师或管理者,在中小学工作基本上有10年左右时间,在工作风格和思维模式上大多有了一定的定势,当再来接触新生事物―社区教育的时候,他们往往仍以固有的模式思考和办事,从而导致工作效率的低下。而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教育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身兼多职,既要做成教工作,又要做党校方面的工作,还要做好社区教育工作,并且必须具有专业的技能和管理能力。一个社区教育项目不仅需要做好计划、申报、宣传、发动,还要做好组织、实施,最后完成总结、评估。这些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角色虽已转变,但思想、工作模式没有很快适应,特别是在目前新的绩效机制下出现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

二、江阴市乡镇社区教育发展对策

目前,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乡镇社区教育发展的研究总体上还比较薄弱,虽然有一些社区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社区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但对社区教育理念不明确、发展定位模糊、发展模式不适应时展需求等问题是严重影响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针对社区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应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推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为城镇化建设做出贡献。

(一)强化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政策设计和宏观调控的渠道,指导和支持社区教育发展。农村社区教育是一项涉及全体社区人员的系统工程,要实施农村社区教育,思想认识是个重要问题,各地党委和政府须充分认识社区教育在推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将社区教育纳入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使之与城镇化建设一起步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建立市(县)统筹,各部门分工负责,逐步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多种教育形式,相互融通、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社区教育的整体效益。

(二)社区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相融合,使成人教育成为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中坚力量。社区教育和成人教育相融合的设想是:在各乡镇社区设立一个社区教育管理机构,一方面了解收集社区成员的学习需求信息,并及时向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发送社区成员学习需求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一切所需的学习机会,构建一个“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和谐社会宏伟目标作出贡献。而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则按照社区教育服务管理机构提供的学员学习需求信息,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为社区成员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社区成员则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教学班、培训班进行学习。

(三)建立健全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的经费保障体系。乡镇社区教育开展工作离不开经费的保障,因此,应提高认识,切实建立各乡镇社区教育事业经费保障体系。政策层面应进一步改变观念,纠正重基础教育轻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倾向,按照标准按时投入经费,按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财政发展情况适当逐步提高社区教育经费比例。

(四)发挥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推进数字化学习平台。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互联网、电视、广播等传播媒体也纷纷产生,现今信息技术已融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技术在社区的发展和普及以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发展,为终身教育体制下的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和和支持,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资源。针对教育资源不均、社区教育信息化投资渠道单一、各地方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和相关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缺乏规范性,培训内容和方式较单一。为尽快摆脱信息贫穷状态,就要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中的优势,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利用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通过网络来选课、学习和反馈意见,解决学习中碰到的疑难问题,提升社区居民的自身素质。

(五)推进社区教育广泛开展,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内涵建设。我们江阴市在2010年就成为全国68个社区教育示范区之一,并顺利通过了评估验收。在此基础上,我们江阴市必须要在城镇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内涵建设,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文明素养等综合素质,将纯上课的“教学者”转变为能主动出击、积极宣传、拓展项目、精心组织的“管理者”。对社区教育工作者实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考评结果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绩效挂钩,不断提高农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特色发展,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建立和谐、文明、先进的新型社区服务,为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各类社区群体服务。

(六)加大社区教育和国际交流合作。江阴市经济名列全国百强县前茅,与其他西部县级市相比,经济实力还是占了一定优势。所以要把江阴市社区教育发展率先纳入国际化范畴,促进江阴市社区教育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的社区教育先进理念,结合我们江阴市的实际,构建成具有江阴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争取在全国起好表率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乃林.终身教育理念观照下的社区教育[J].成人教育,2008.

[2]姜华.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职业与教育,2006.9.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第6篇

 

一、目前状况

 

此次我们对我市12个县区的56所乡镇、街道办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研的学校占到全市218所乡镇成人学校的四分之一,其中具有部级科技教育示范校1所(新野县王庄镇成人学校),具有原省教委和省教育厅组织验收并命名的省级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 27 所,我局验收通过达到市级一、二类标准的乡镇成人学校23所,三类乡镇成人学校5所;此外,还深入到部分村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一校两牌:村小学、村成人学校)和农村社区教育场所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我市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现状用20个字概括为:机构还在、阵地尚存、人员未散、经费无保、工作有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大方面:

 

1.办学条件状况

 

办学条件是各类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经过调研后汇总归纳,我市的农村成人教育和成人学校目前状况如下:

 

①机构编制:绝大部分县区的乡镇成人学校机构仍然保留,大部分县区乡镇中心校仍然确定1名成人教育辅导站站长(或中心校副主任)具体负责全乡镇的成人教育工作,乡镇成人学校都能按照省定标准配备专职、兼职教师,3万人口以上乡镇配备3—5名教师,3万人口以下配备2—3名教师;村级成人学校仍然是一校两牌,一长管两校,村小学确定1名兼职成人教师。西峡、淅川、南召原有的成人中专学校整合附设在县职业中专。

 

②学校阵地:大部分乡镇成人学校阵地仍然存在,并具有“三独标准”,即独立法人地位,独立建制,独立校园。但与乡镇中心校合署办公、部分校舍挪作他用或流失现象存在。学校的教学设施、图书资料、试验设备等虽然陈旧,但有所保存,原有的试验实习基地除少部分学校真正发挥作用,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外,大部分出租、出让,变相流失。

 

③师资队伍:每所乡镇成人学校现有教师,最少1—2名,最多7—8名,大部分学校配备在3名左右。但成教专职教师数量少,兼职(教育内部)教师数量多,文化型教师多,“双师型”教师少,教师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均出现老化状态,整个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缺乏生机和活力。

 

④办学经费:我们调研的所有乡镇成人学校均缺乏必需的办学经费,县区政府均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按县域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成人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不少学校负债办班,负债培训。也有少部分学校通过兴办经济实体、盘活学校的实验实习基地,与当地支柱产业直接对接,增加收入,弥补经费不足问题,增加自身“造血”功能。

 

2.工作成绩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县区的成人教育工作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困难中谋发展,能够克服重重困难,知难而上,想尽办法,千方百计地结合本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特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回乡知青培训、农村社区教育等,不少乡镇成人学校成为当地规模化产业发展的龙头老大和领头羊,在当地的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镇平县杨营镇成人学校,立足本镇实际,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培训和新型农村社区教育,其先进办学培训经验被收录到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编纂的《全国农村成人学校助推新农村建设案例录》,该校被北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试验校”。方城县整合各部门各种培训资源和培训经费,利用县机电信息职业中专的校舍师资、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有利教学条件,积极承担“阳光”“雨露”“劳动力转移”等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共培训农机手、汽车维修工、农村气象员、农业技术员和进城务工人员4000余人次。镇平县各级成人学校紧密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支柱特色产业、区域规模效应等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充分利用该县石佛寺镇的玉雕基地、涅阳办的花革基地、贾宋镇万亩苗木基地、侯集镇万亩金鱼养殖基地、晁陂镇百亩杏梨鲜桃基地、二龙、高丘千亩香菇木耳栽培基地的先进技术、人才和市场信息,典型引路,现身说法,培训、示范带动辐射了广大农户,培训的规模和效益大幅提高,由于办学成绩突出,该县石佛寺镇成人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2013年“河南省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宛城区利用市第四职专与雨润集团合资,建设万头种猪示范养殖场,走“学校+公司+农户”之路,技术培训辐射带动了大批农村养殖户,致富了一方群众。新野县在科技示范实验项目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试验示范——率先致富——科技培训——项目辐射——造福乡里”的适合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路子。西峡县重阳乡、双龙镇成人学校,内乡县夏馆镇成人学校、南召县四棵树乡成人学校,利用山区资源及气候优势发展食用菌,实行校厂合一,从菌种制作、菌材加工、栽种、上门技术服务到加工销售,提供全方位、一条龙服务,为食用菌种植户解决技术难题和后顾之忧,辐射带动了大批食用菌种植户,增加了他们的收入,由此,西峡县双龙镇成人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2013 年“河南省示范性乡镇成人学校”。宛城区茶庵乡、南召县云阳镇等成人学校开办“成教便民服务部”,为群众提供货真价实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并提供技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推广了先进生产技术,得到群众称赞。内乡、淅川、社旗、卧龙等县区的农村成人教育,都能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富”字抓落实,采用长班与短班相结合、农闲与农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法,对农民进行了农作物种植和病害防治、果树的病虫害防治、食用菌的栽培、缝纫、食品加工、电脑电器维修、电焊等技术培训,以及法律常识、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知识培训,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我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总体上看,我市的农村成人教育能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 积极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充分利用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骨干作用,联合和利用多部门多种办学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多内容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新型农民培养培训和移民培训、社区教育等,采取“农科教结合、科技实验示范推广”“上挂横联下辐射”“学校+基地(公司)+农户”等先进教学经验和培训模式,使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到农村实用技术、现代农业知识、法律常识、 文明礼仪、卫生及心理健康、进城务工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成为“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面貌一新的新型农民和城镇文明居民。同时县区职成教部门和职业、成人学校充分利用师资、阵地、教学设施等优势,主动配合农业、科技、人社、扶贫、移民等部门,积极承担“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技能就业计划” “残疾人员就业培训”“南水北调移民培训计划”等培训项目,提升培训的质量和水平,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困难、问题及原因

 

1.政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统筹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不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受到严重的削弱,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相关职能部门缺乏有效合作机制,成人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2.成人教育专项经费没有得到落实。根据调研情况看,全市绝大部分成人学校没有专项经费,办学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实验仪器、教学设施等陈旧老化,正常培训工作难以开展。

 

3.组织机构不够健全、部分县区乡镇成人学校教师编制落实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成人学校没有专职教师编制,有的虽有但专职不专,被随意抽调借用。

 

4.乡镇成人学校长期得不到巩固和加强,办学培训条件得不到改善,一部分成人学校的校舍被挤占、挪用,原有的实验实习基地变相流失。部分乡镇成人学校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生存和发展十分困难。

 

5.成人学校教师补进机制不够健全,没有长效补进措施,乡镇成人学校教师普遍存在年龄过大、知识老化,专业技术课教师严重缺乏,“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难以适应培训工作的需要。

 

6.培训工作难度较大,目前由于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对象多是留守的农村妇女、老人,培训工作难以组织,加之培训内容缺乏吸引力,组织培训工作难度大,培训效果不佳。

 

形成上述困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认为,从大的方面看,近些年来,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均衡现象,形成了厚此薄彼,重基教、职教轻成教,成人教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在目前整个教育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中,基础教育上水平,职业教育大发展,其他教育同步发展的时候,成人教育工作步履停滞,过去那种轰轰烈烈扫除青壮年文盲运动和国家、省政府进行的无盲地市、无盲县的验收活动,“双基”验收和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开展、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科教兴宛,成教兴农,县、乡、村成人教育牢固的培训网络,成人教育快速健康的发展局面不复存在,成人教育工作者普遍感觉到无所适从。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的小农经济模式逐渐被淘汰,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新生代农民纷纷走出农村进城务工,教育培训对象——青壮年农民大幅减少,留守的老人、妇女文化程度较低和思想传统保守,又难以接受教育培训,乡、村成人学校面临无学员可教的尴尬局面,再加上成人学校条件差、教学设备老化、教师水平低、培训内容陈旧,缺乏办学吸引力;成人学员等靠要思想存在,不会合理处理学习和劳动收入关系,普遍怕学习培训耽误了劳动生产和收入,“要我参加学习培训,先拿误工钱来”,学习积极性不高。政府各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整合培训资源,协作起来形成合力,各自为战,力量分散,涉农培训资源没有得到共享和合理使用,工作中缺乏沟通配合。

 

但是,由于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工作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的小康社会建设尤为重要,培养“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新型农民和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者,是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应尽职责,更是我们成人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责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一如既往,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热情,继续努力奋斗。

 

三、几点建议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职成教育工作,切实落实国家规定的县域常住人口人均1元的成人教育专项经费,加大投入,政策措施到位,落实各级成人学校机构编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县域成人教育资源,形成政府统筹领导,多部门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农村成人教育新局面。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关心支持成人教育事业,加强对乡镇成人学校教育管理,“三教”统筹,优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保证成人教育培训经费到位。

 

3.各级成人学校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增强造血功能,摆脱目前困境,实现良性发展,要紧密结合当地支柱产业和“三农”需求,联合乡镇“七所八站”,改变传统培训模式,采取灵活培训形式,利用实验实习基地引进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农民增收致富、“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

 

正如去年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第五次理事会上指出的,继续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中国教育梦,我们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环境和条件,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总之,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们深深地感到,只要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我市的成人教育工作一定能走出低谷,重铸辉煌,为南阳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乡镇社区教育工作经验第7篇

一、完善组织,实现多种资源整合

目前,虽然各级部门开始重视广大群众的终身教育问题,然而若要切实开展,则面临着不少障碍。首先,群众缺乏终身学习意识。一方面,乡镇居民甚至部分干部没有全面认识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另一方面,乡镇各组织没有大力支持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因而群众参与度低,这就影响了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的构建。其次,由于乡镇地区发展水平不高,广大居民思想滞后,这就影响了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阻碍了社区终身学习中心的建设。最后,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往往按照自身角度组织工作,显得混乱。因此,若要有效构建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则需要强化社区教育中心领导,完善组织,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社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等多种资源,拟订工作方案,分工合作,协调指导社区教育日常事务。

如江苏省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以政府、党委领导挂帅,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宣传、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构成,在社区教育中心建立管理机构,由社区教育中心主任或乡镇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构建社区教育管理网络,整合社区教育阵地,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定期举行工作例会、汇报会等会议,或者利用广播站、乡镇电视台等开办专栏,或者利用街头橱窗、发传单等,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形成新的学习理念,广泛而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教育管理运行体制与机制中,也得到了社区其他组织的有力支持,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二、强化师资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品位

构建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需要强化师资建设,培养优秀教师人才。一方面,要保证师资数量,构建社区教育人才资源库,登记注册志愿人员、讲师团以及社区教育工作者,有效管理人才。一般而言,每个乡镇均要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人员进行社区教育工作;而每个社区居委会则需要安排1名兼职社区教育与管理的干部。另一方面,注重教师培训。如举行社区教育工作培训,或邀请有关教育专家进行专场讲座,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等。

另外,还需要与时俱进,以促进社区教育品位与质量的提升。①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改善职业教育。②以成人教育为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技能与岗位培训;联合敬老院,举办老年人生活文化教育活动;联合镇劳动部门,给弱势群体、岗失业人员等提供免费教育培训。③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如以镇为重点,建立“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促进办学层次的提高。④创新课题研究。结合社区教育实际工作,注重实验研究,围绕某问题,组织有关课题研究。

三、注重政策保障,改善社区办学条件

首先,各部门与单位领导需要提高认识,明白构建乡镇社区终身教育中心的重要性。然后处于政府的统筹规划与领导下,根据资源共享以及互惠互利原则,有序开放教育设施,发挥企业单位、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发展。而后合理规划,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与体制。由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各社区教育中心,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到工作目标中,科学合理地规划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并构建教育评估督查、目标责任考核、议事办公等规章制度,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另外,保障教育经费,提高办学条件。各地应按照有关建设要求,构建社会筹措补充、乡镇财政配套等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社区教育经费,解决投入问题。如江苏省灌南县教育局依照长茂镇社区教育发展方向,考虑了当地学校布局调整情况,给予两千余万元的投资,使得一批批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顺利建成,于是长茂镇社区教育办学条件更上一个层次,这对社区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