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工作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1-02 23:31:00
教育工作总结

教育工作总结第1篇

一、基本情况

我镇有学前班17个,学前儿童900多人。有小学15所,在校小学生55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8%。小学专任教师205人,其中大专学历97人,中专学历98人,高中学历8人,学历达标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95.12%,大专学历达标占小学专任教师总数47.32%。我镇教师中获小学高级职称资格44人,初级教师职称资格142人。秋季初中招生,塔头中学395人,塔头第二中学372人,棉湖中学素质教育实验班17人。

二、措施与成绩

(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搞好党风、行风建设。

1.认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各单位健全政治学习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形势、时事教育,学习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和要求,做到更新教育理念。2004年,各校都十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力度,从而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一年来,我镇小学系统还继续建立健全了党支部组织,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小学深刻领悟《广东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学习资料》的要求,认真学习镇教育组制订的《塔头镇文教总支廉政建设暂行办法》,并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和督促班子成员认真抓好了职责范围的反腐败倡廉工作。一年来,我镇各学校无论是干部,还是广大教职工均无违法违纪事件发生。在文教党组织方面,今年新转正党员3名,预备党员11名。至现在,全镇小学教育战线在职共有党员77名,占小教队伍的38%。今年“七一”有4位教师获得“塔头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推行了校务公开。在教育经费这一摊,我们认真学习教育“一费制”收费政策,遵照揭西价[2004]8号文与揭市[2004]25号文的精神执行教育收费,坚持实行收费“五公示”、财务收支二条线等制度,做到依法依规收费。此外,我们还加大对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完善收支、批条手续,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教学中去。还做好校务公开工作,集思广益,力使校务透明化。

3、治理乱收费。一年来我镇学校均未出现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乱收费行为,也未出现乱办班、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违规行为。

4、积极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坚持两手抓,既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环境育人是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镇约占30%以上学校在绿化、美化校园上狠下功夫,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整洁,布局典雅清新。2004年我镇有塔头小学、山寮小学两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单位。一年来,镇教育组按照《揭西县塔头镇小学系

统二四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的要求,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做好学法学习及考试工作。上半年县府、教育局、人事局组成的检查小组深入到我镇做教育调研,为我镇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教育组、学校还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好事实事。一是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和评优工作。今年共表彰镇级先进教师43人,县级先进4人。二是依据政策及时为教职工办理工资晋升手续,确保教师工资准时、足额兑现。三是做好解决在岗、离退休教师的医药费,春节、教师节的尉问金等方面的工作。四是认真作好教师的资格认定、普通话培训等工作。

(二)、巩固和发展基础教育成果,提升教育事业发展水平。

1、切实抓好春秋两季组织入学和防流控辍工作,确保“普九”各率达标。全镇小教系统上下一致,把春秋两季的组织入学工作当作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卓有成效地实施《揭西县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的暂行办法》,能够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对入学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化解,经努力全年义务生的入学率均达到99.7%以上,符合上级的要求。学校在做好扶贫助学工作方面,做得比较扎实,能够妥善做好特困家庭子女免收书杂费的评审发放工作,能够把做好免收书杂费与做好中小学防流控辍、加强教育专项经费管理、规范中小学收费管理和完善扶贫助学工作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免收书杂费工作的实效性。上半年有1012名农村特困家庭子女免收对象获得资助款,其中小学698人,中学314人;下半年又有1001名免收对象获得资助款,其中小学693人,中学308人;全年共发放免收款378060元,解决了大部分贫困生入学难的问题。

2、抓住中小学布局调整机遇、实现破旧学校改造新建。今年,镇教育组争取教育局、镇党政、县政府以及村委的重视,通过“省老促会”和社会热心人士、海外侨胞的共同资助,全年共争取资金308万元,完善了潭溪小学的布局调整建设和龙光小学、阔园小学的校舍改造工程。目前潭新小学通过多方努力筹措了一笔资金,学校改造正在进行中。

3、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提高保教质量。鼓励学前教师努力学习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实施学前素质教育,促进幼教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4、加强学校体、卫、安全教育工作。

⑴、加强对中小学安全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及时制订《塔头镇学校安全工作制度》。上半年在揭西县“安全生产月”期间,全镇各小学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主题校会、主题班会,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安全素质。一年来,镇教育组立足镇情结合上级的督办任务多次组织全镇各小学进行校舍、学前班校舍的安全自查行动,下半年还重点对储美小学、阔园小学、塔头小学进行督查。教育组、学校针对隐患问题实行有效整顿、整改。

⑵、认真落实学校安全领导责任制和安全保卫责任制,及时排除了影响学校师生安全的隐患,推动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开展,加大了校园周边治安秩序的专项治理。一年来,聘请司法所同志到学校开设法制课,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教育,增强了在校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了学生的法制教育。

⑶、加强师生的食物卫生和身体健康的教育,以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流行。学校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有计划地做好学生卫生防疫工作。

⑷、认真完成了各级党政教育局督办督查任务,做好了学校安全、卫生教育宣传及教育信息工作。

⑸、一方面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组织开展体育教研活动,推动体育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学校促进“三操两活动”的正常开展,上半年大丰小学参加全县中小学广播体操的抽查评比活动,获得全县第三名。下半年还积极参加全县第十七届学生田径运动会。

(三)、加强后勤管理,改善办学条件。

1、节约资金,为学校充实一批教具、学生常规设备。

2、加强财务管理行为,对学校财会人员实行业务培训。

3、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的检查监督工作,坚决杜绝学校教育经费的挪用、挤占等,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4、实现中心小学的信息建设,配置了“60+2”的计算机,突破小学信息教学的空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1、大力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今年9月,我们组织了全镇的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全县的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教学管理水平,帮助学校的领导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工作方式。为了作好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推荐172位教师参加课标新教材学科培训学习,保证了课改教材的教学。今年,我们共选派四十多位教学骨干参加市、县各学科的培训。还组织三十多位教师到外镇观摩优质课,取经学习。此外还有,上半年邀请教研室的庄石来同志到我镇主讲英语专题讲座,为英语教师拓宽了学习界面。下半年教研室同志还深入到塔头小学等学校进行现场的听课、评课活动。

2、为帮助第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教材,领会新教材的编排意图,引领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由镇教育组业务专干吴乐伟同志开设《一年级语文教材分析》、《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的讲座,通过教材分析,为第一线教师理清思路,树立整体教材观,把握重点、难点,渗透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案例帮助,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下半年,镇教育组还针对代课教师教学经验欠缺,教学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开设了专题讲座,以提高代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保证了教学质量。

3、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一是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报读华南师范大学大专、大本远程教育或参加其他各类培训、自学考试、电大函授,以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二是抓好在职初级、中级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工作。今年下半年全镇有37位小学高级教师、120位小学初级教师参加全县第二轮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使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素质及胜任岗位工作能力。

(五)、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突出德育的实效。

1、各学校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基础上,突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理想教育和诚信教育,把它纳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切实加强对中小学生日常规范的养成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充分利用出黑板报和专栏,举办图片展览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下半年组织参加全县少年“百事新星”歌唱大赛。今年还邀请司法机关同志到学校作专题讲座,累计达30场次,加强了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全镇一年来没有出现学生违规、违法现象。

3、为了配合“四五普法”工作的开展,我们要求各小学分别成立领导机构,责任落实到人。各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开展以法制、法纪、交通安全和拒绝“黄、赌、毒”及“”等为内容的教育,把“普法”教育具体化、生活化。

(六)、加强日常教学的管理、指导,搞好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认真贯彻落实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为使学校教学工作有序、健康地开展,全镇15所小学能够按照市、县的课程要求,开足课程,开足课时。并在学期伊始前遵循课程的编排原则,编订好功课表,供正式上课时使用,保证日常教学尽快步入快车道。此项工作做得较好的有塔头小学、新园小学、旧住小学等十三所学校,合格率约占总体85%以上。学校认真贯彻教育组的课程要求,基本上对思品课、音乐课、自然课、社会课、英语课等的学科实行教学规范管理,总体杜绝了学校盲目,随意增、减学科、教时的现象。

2、规范对教学用书的管理和督查。教育组严格执行上级的红头文件的要求,在《省教学定用书目录》范围内征订;坚决反对滥订、滥购教学辅助资料和乱补课行为,切实把“减负”和“增效”落到实处。

3、重视教学原则,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教学质量入手,遵循教育规律,大抓学生质量关。教育组严格执行教研室下发的《中心小学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合格率的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目前学校各个年级、各学科的考试合格率对照上级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合格率约75%以上。

4、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普及普通话和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习惯、规范写汉字的教育。我们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到现在约有90%以上的教师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已逐渐形成校园的语言。学生的坐姿、执笔方法、规范写字效果明显,总体合格率达到85%以上。

5、积极实施《揭阳市中小学听课、评课制度》的要求,镇教育组业务专干及教育组的其他同志经常深入到课堂,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并通过听课做到认真笔录、评议、交流、小结,以获取第一手教学信息,帮助基层改进教学工作,进而掀起了全镇的听课、评课的新热潮。根据统计,每学期各类教学人员平均听课20节以上者约占80%。

6、重视术科教育,抓好图、音、体教学工作。为把学生培育成五育并重的人才,学校高度注重抓好术科教学质量,培养术科教学人才。另外,我们还干真抓实,不断提高学科竞赛水平。鼓励骨干教师及全体学生积极参加镇、县的学科比赛,争出成绩、出好成绩。

7、坚持不懈抓好学科教学调研、单元、期中、期末的质检工作,做好学科评价制度,质量分析和教学成绩通报,做到善于发现问题,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扬长避短。

8、狠抓教学常规检查,今年教育组开展了二次教学常规大检查,总体合格率达到95%以上。通过教学检查掌握教学情况,对纠正不规范的教学行为起到很大的作用。每学期教育组的同志多次深入到学校进行教学调研,为教师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辅导教师学习和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共同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教材教法。

9、借新一轮课改东风,通过教师学习新课标,解读新课程标准,观看课改教学实况录像,教学反思,教学讲座,公开教学听、评课……形式灵活多样,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研活动。

10、完善教研机制,实行奖励制度,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和教育科研,形成了人人关心,参与教研教改的新局势。

11、本学期中心小学与面上小学的“尝试与创新”一年级的语文与数学教学探究课和说课活动,展现了我镇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新课标的把握,运用课堂教学与说课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和做法。

12、开好经验交流会,探索积累新经验。12月31日在棉湖镇实验小学召开了全县小学教研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会,更进一步促进了我镇学校教研工作和常规管理工作,素质教育得到了更大的提高。

(七)、教育教学质量回顾。

一、上半年考试

1、期中三年级数学科镇性统考,新溪小学获得第一名,潭溪小学第二名,山寮小学第三名。

2、四年级数学镇性知识比赛。新园小学吴伟杰同学获得单科第一名,阔园小学吴春豪同学获得单科第二名,龙光小学林琳同学获得单科并列第二名。

3、五年级数学“育苗杯”初赛,龙光小学林秋鹏同学获得全镇第一名,塔头小学吴少转同学获得第二名,阔园小学吴树琴同学获得第三名。

4、四年级作文比赛,储美小学邓淑芬同学获得全镇第一名,阔园小学吴晓娜、吴少娜同学分别获得第二、三名。

5、在全镇五年级习作比赛中,大丰小学的巫秋梅同学获得全镇第一名,储美小学邓丽漫同学获得第二名,锦龙小学刘海燕同学获得第三名。

6、六年级习作比赛,塔头小学邱秀珠、曾晓琴、陈丹微同学分别获得全镇第一、二、三名。

7、在全县的五年级数学“育苗杯”复赛中,有林秋鹏、吴斌涛、赵创鑫同学获得全县一等奖,有王鸿伟、陈桂林、吴春旭同学获得二等奖,有吴树琴、吴梓曼、吴国耀、李萧玲、赵浩航、吴锦涛同学获得三等奖。

8、此外,荣获全县四年作文复赛,一等奖的有塔头小学吴丽婷同学,二等奖的有王凯杰同学,三等奖的有邓淑芬、吴少娜、陈曼、林晓城、杨奕贤、吴小婉、陈婉春、吴春豪、赵俊标、吴志娜同学。

9、上半年期末全镇五年级语文、数学、英语素质教育抽考中:①、阔园小学吴树琴同学荣获总分第一名,同校的吴国耀同学荣获总分第二名,潭新小学的王鸿伟同学荣获总分第三名。②、还有塔头小学的杨秋虹同学荣获语文单科第一名,储美小学的陈铭坚同学荣获语文单科第二名,阔园小学的吴树琴、锦龙小学的刘美洁、山寮小学的郭秋霞、塔头小学的陈凤容同学荣获语文单科第三名。③、荣获数学单科第一名的有龙光小学的林秋鹏同学,二名的有塔头小学的吴小凤同学、阔园小学的吴树琴同学。④、荣获英语单科第一名的有塔头小学陈凤容同学,阔园小学的吴良燕、吴国耀同学分别获得第二、三名,大丰小学的刘伟清获得第三名。

10、今年五月份,在全省的五年级数学“育苗杯”的比赛中,有赵创鑫同学获得省一等奖,林秋鹏、吴斌涛、王鸿伟、陈桂林获得省二等奖。

二、下半年考试

1、期中五年级语文统考中,石牌小学吴魏华老师获得第一名,龙光小学刘燕玲老师获得第二名,塔头小学吴岱君老师获得第三名。

2、期中全镇五年级英语能力初赛,龙光小学的林琳同学获得第一名,新园小学曾鸿庆同学获得第二名,山寮小学李春璇同学获得第二名。镇同时表彰前18名的考生。

3、全县五年级英语能力比赛有曾焕波、吴丽婷二位同学荣获三等奖;在六年级习作比赛中有陈洁玲同学荣获一等奖,有吴国耀、吴宏宇、赵创鑫、杨秋虹、郭晓霞5位同学荣获二等奖,有陈铭坚、郭桂纯、曾少枝、王鸿伟、李肖玲、吴丹洁、吴素珍、吴小凤、吴佩君9位同学荣获三等奖。

4、本年度共有25名小学生获得全县一年级汉语拼音知识过关测试评奖表彰。一等奖有陈锐娜、赵佳丽、王维林、徐超、杨国林、刘壁鑫6名小学生;二等奖有陈晓凤、赵佳玲、郭泽鑫、陈美彤、吴炳坤、刘鑫、陈伟侨、刘卓豪、刘婷婷9名小学生;三等奖有吴伟虹、郭晓青、谢锦芝、吴智凯、吴珍珍、吴浩曼、吴贤基、徐锦彬、吴佳珍、吴史珍10名小学生。

5、期末镇性统考

①、二年级数学有塔头小学刘志宏老师荣获第一名,储美小学陈奋锐老师荣获第二名,大丰小学李春莲老师荣获第三名。

②、三年级英语有塔头小学吴静苹老师荣获第一名,塔头小学吴妙如老师荣获第二名,塔头小学吴晓纯老师荣获第三名。

③、三年级语文有塔头小学吴妙如老师荣获第一名,塔头小学吴静苹老师荣获第二名,新园小学曾蜂花老师荣获第三名。

④、四年级英语有旧住小学高佩容老师荣获第一名,大丰小学卢尚军老师荣获第二名,塔头小学林丽娜老师荣获第三名。

三、教改成绩

1、上半年曾宪英、林卫利二位教师分别参加全县小学自然、美术优质课评比各获得二、三等奖。

2、上半年曾瑞容老师《音乐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初探》参加全县中小学教学论文评比荣获三等奖。

3、下半年塔头小学的吴冬珠老师、山寮小学的黄海生老师分别参加全县的一年语文、一年数学的说课比赛均获得第二名。

4、下半年塔头小学的林丽娜老师参加全县教师普通话演讲比赛获得第三名。

……

教育工作总结第2篇

一年来,教育股全体同志齐心协力,以饱满的热情投赴工作,坚持“改革、管理、质量、特色”的基本思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年初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协助起草全县教育工作政策性文稿,为教育工作的腾飞保驾护航

1、围绕中心工作,参与起草了《定南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定南县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定南县贯彻落实〈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定南县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建立统筹城乡教育新型体系的实施细则》,起草了3个教育工作情况报告。

2、配合市人大调研起草了《定南县人民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配合县人大调研起草了《定南县学前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3、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做好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赣市教规划字〔2011〕19号),起草了《定南县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调研报告》。

4、为规范城区小学招生秩序,确保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起草了《定南县2011年秋季城区小学招生办法》。

二、以构建德育管理特色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5、加强德育队伍的培训力度。3月11日,召开了2011年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认真总结2010年工作并研究部署2011年德育工作。会议还安排了定南二中、定南三中、定南一小、定南二小作工作交流,介绍工作亮点及特色,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暑假期间,与进修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政教主任和班主任培训,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6、配合“三城同创”活动,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守秩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小市民”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积极参与“我做文明小志士”实践活动,切实影响和增强了全体市民的责任感,树立了“讲文明人人努力”的观念,有效调动了广大师生参与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

7、为深入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少代会和全国少工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有效载体,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树立工作品牌,推荐了定南县第二小学、鹅公镇中心小学参与“江西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力争通过发挥示范学校的带动作用,促进全县少先队工作规范发展。

8、围绕重大事件开展活动。一是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了“学党史、知党情、颂党恩、跟党走”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月,以推进青少年思想引导为抓手,通过开展“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永远跟党走”青春歌会、与信仰对话、党史讲座等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二是为迎接建国、建队62周年,以突出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使全县的少年儿童度过了一年快乐而健康的节日。

9、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廉政文化与学校德育相结合、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校务公开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达到了纯正校风的目的,形成了良好的廉洁自律氛围,促使广大师生树立了“崇廉憎腐”的价值观念。

10、抓生命安全教育,促进学生生命安全意识的提高。一是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他们到学校上法制课,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法制教育的实效。二是认真开展认识生命、挑战生命等主题教育,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了生命的历程,认识到母爱的伟大,达到教育的目的。三是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学校内部治安防范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禁止学生进入营业性的歌舞厅和网吧等不良场所。四是切实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在第25个国际禁毒宣传日到来之际,根据市教育局《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我们拒绝毒品’2011青少年禁毒宣传教育行动”的通知〉的通知》(赣市教基字〔2011〕42号)文件精神,在全县中小学开展了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学生不吸毒,校园无毒品”的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目标。五是强化防震减灾教育。组织开展了“5·12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各校充分利用校刊、黑板报、图片展、班队课等进行集中宣传。六是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青春健康教育进行校园”活动。针对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聘请心理专家在定中、二中开展高考心理减压系列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幼儿心理特点,有计划开展各种心理健康辅导讲座。

1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开展“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并在活动结束时开展读后感征文评比;还开展了“实践与创新”征文活动。

12、认真开展了评优表模活动。评选了省、市、县三好学生与优秀学生干部,还与团县委配合评选了市、县优秀少先队员活动和优秀辅导员,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三、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13、学生的转入、转出和休学手续的备案工作。

14、毕业证审核与验印工作。

15、开学工作的督查工作。

16、秋季教材征订工作。

教育工作总结第3篇

一、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㈠2006年,某市“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进展顺利,181某学校“寄宿制工程建设”总投资400万元,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其中:宿舍100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学生食堂100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风雨教室200万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为了较好地改善188某学校广大市生的生活学习环境,2006年,市投资40万元,建成水冲式厕所一座,建筑面积208平方米,目前已竣工投入使用。

㈡扎扎实实做好“二期义教工程”,学校“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三项工程的验收工作。2006年9月,国家专家组对某市“三项”工程建设进行了检查验收。通过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对“三项”工程建设进行了客观、真实、公正的评定。专家组对某市“三项”工程实施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某市的“三项”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标准高、设施配备高、管理水平高、精神状态好”。

二、进一步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㈠2006年3月,为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某市召开“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工作优秀、表现突出的获得某、市级先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表彰。并对今后进一步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安排部署。

㈡10月,对全市各某及学校“两基”工作进行了全面、客观、细致的检查。各单位“两基”资料的版权所有质量,基本保持了“两基”国检的质量,数据的真实性有所提高,校领导对“两基”工作的认识有了提高。

三、进一步做好各类考试工作

㈠普通高考再创佳绩。我市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6年,由于继续加大管理力度,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普通高考再创佳绩。2006年全市参考人数967人,大专上线率98.35%,本科上线率79.83%,重点率21.30%。某高级中学阮丞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取得历史性突破,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㈡中考。2006年,全市1457人报名参加考试,实际参加考试1443人。最低录取分数线379分,上线人数860人,上线率59.6%,比去年下降6.3个百分点,录取特长生48人。普通高中录取1175人,录取率为62.9%。从考试到录取,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了广大考生的利益。很好地满足了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优质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㈢成人高考。2006年成人高考招生工作于10月14~15日举行。全市有94名考生参加了考试,因前期工作准备充分,严肃了考风、考纪,成人高考招生工作有序完成。

四、教市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㈠2006年,某市从市范院校等引进本、专科生24人。6月对2005年引进的41名大学生进行了专业水平及知识技能考核。通过专家组认真、严谨、公正的考核,最终35名同志通过考核。

㈡今年4月、11月,对在职在编教市及幼儿园教市中尚未取得教市资格的人员进行了教市资格认定工作,经过严谨、科学和系统规范的测评,上半年有25人获得教市资格证。11月份的评定工作仍在进行当中。

㈢2006年8月,根据自治区、某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对全市904名专任教市进行了各学科的专业能力测试,对提高教市教育教学水平及专业水平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教育科研成效显著

㈠2006年3月16日~21日组织参加某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某二等奖1名、某三等奖4名;综合实践活动:某二等奖1名;科幻画:某一等奖1幅、二等奖3幅、三等奖5幅,某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㈡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市语文教市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于2006年4月、11月分别组织进行了全市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研讨活动、小学语文教市教学技能大赛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并参加了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

㈢组织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市教学大赛(某赛区),初中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高中组:三等奖两名。

㈣组织参加了第三届某中青年教市评优课活动,初中组:一等奖1名,三等奖1名;高中组: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六、学校体育、艺术协调发展

㈠2006年元月9日,某市第九届中小学生速滑赛在某高级中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市各学校的119名运动员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

㈡2006年1月20~22日,全国少年速滑锦标赛在辽宁省沈阳市冰上训练基地隆重举行。此次比赛,来自全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省、新疆某、北京市等省、市共21个代表队的103名运动员参加了10个项目的比赛。我市选派了3名运动水平较高,训练技术较为系统的队员组队代表某参赛。最终我市运动员取得男子集体滑项目第6名,男子个人项目全能第16名,男子个人项目3000米第9名的历史最好成绩。我市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的不畏强手、敢于争先的拼搏精神得到大会的一致好评,为某、为某市赢得了荣誉。

㈢2006年6月,某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体育节在185某成功举办。全市495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篮球两大项目的比赛。通过顽强的拼搏,共有30人次打破17项市中小学生体育节最高纪录,获得体育成绩、精神文明双丰收。

㈣由某教育局、体育局主办,石河子大学承办的“2006年某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于2006年8月3日~7日在石河子大学中区体育场举行。来自某教育系统的15支代表队共450名运动员参加了55个项目的竞赛。

此次比赛,我市经过严格选拔,选派出了33名运动员参加了27个项目的竞赛。选手们在赛场上充分发挥不畏强手、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良好体育精神。共获得10金、7银、8铜、5个第四名、10个第五名、6个第六名,以210分获某体总分第二名,再创某市体育运动新佳绩,再续某市学校竞技体育新辉煌。

㈤某市“额河杯”第十届职工篮球赛于2006年8月17日~20日,在某灯光球场隆重举行。来自全市各农牧某、厂矿及市直单位12个代表队120名队员参加了比赛。由于狠抓了赛风赛纪,注重了裁判员素质的提高,某市“额河杯”第十届职工篮球赛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及观众的一致认可。

㈥2006年11月17日~19日,某市第六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赛在某中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市1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109名运动员参加了4个组别的单打、双打及某体比赛,进一步拓宽了全市学校体育运动竞赛范围,促进了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㈦为隆重庆祝第二十二个教市节,体现市党委、市领导重视教育、支持教育、关心、爱护广版权所有大教育工作者,教市节期间,市长黄金忠、副市长吴世传参加了187某2006年教市节表彰活动,并慰问为某市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老教市、教育工作者。

㈧为配合庆祝第22个教市节,全面展示某市教育系统广大教市的整体素质,努力使中小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育具有鲜明个性的良好品质,我局于2006年9月8日~9月10日,组织举办了“某市第二届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学生军乐队比赛、市生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及学生文艺演出系列活动。各农牧某、矿学校、某中学、某高中、市幼儿园、小红花幼儿园等14个单位的教市和学生共同参加了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共选送作品613件;各农牧某、某中学及市幼儿园、小红花幼儿园等单位的300余名市生参加了学生文艺演出活动。评选出军乐队比赛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6个;市生书法、绘画、摄影类奖项274个;文艺演出一等奖3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9个、特别节目奖4个、特别单位奖2个。

七、认真做好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㈠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教育系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坚决制止各种违规乱收费行为,高度重视广大学生、家长关注的教育收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某市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实施意见》,全市教育系统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严肃纪律、从严治教,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要求,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教育系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收效显著。

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使“八荣八耻”行为意识在广大中小学教市思想深处得到重新认识和定位,为推进市德市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以开展向北京大学援疆教市孟二东学习活动为契机,在全市中小学教市中大力弘扬敬业、爱业、乐业、精业的品格精神,努力提升全市中小学教市的职业道德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㈢为了做好我市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市教育局认真制订《某市教育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各学校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确定治理的重点环节,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到位、措施到位。以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教辅采购、统一着装、基建工程、招生录取、学生个人保险、人员调整、教育收费、资金管理等环节为重点,扎实做好教育系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㈣切实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等方面入手,全面、扎实地抓好我市教育战线的治理工作,既坚持治标,又着力治本;既坚决纠正,又从严惩治,坚持惩防并举,综合治理。把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列入市教育局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

八、扎实做好教育教学检查工作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教育动态,掌握全市教育系统学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两基”工作、市资队伍建设及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情况,从2006年10月8日起至10月27日,某市教育局会同直属单位人员共13人,历时20天,对全市13所学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检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效果良好。

教育工作总结第4篇

 2006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遥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癣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部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2006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

共4页,当前第1页1 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2006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部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部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2006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拾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三篇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

共4页,当前第2页2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06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拾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拾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

共4页,当前第3页3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2006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2006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教育工作总结第5篇

    2002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部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2002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2002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部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部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2002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三篇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2002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文章來源:)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2002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教育工作总结第6篇

    XX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注重区域整体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实施水平

    继续把推进教育现代化作为全局性工作和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发展不动摇。全市所有乡镇都通过了教育基本现代化达标乡镇评估验收,并在此基础上,将建设重点由学校、乡镇层面转向市(县)、区的区域层面,加大了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力度。拟订了《常州市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实施规划》,扎实推进全市教育现代化建设。

    全面实施《常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全年新增校园网73个(全市达到151个);完成常州教育网改版工作,每月点击数超过25万,教育局机关、教研室等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常州城域教育网完成论证并启动建设,钟楼、新北、天宁区教育信息中心及学校完成虚拟主机托管;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加快,容量已达250g,25万个文件,500部视频资源;举行第三届职业学校多媒体课(学)件评选、全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设计评比、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教学成果展评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评比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召开常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会暨教育技术工作会议,对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全市近万名中小学教师通过了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全市所有乡镇中心小学高年级和农村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职业学校均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必修课程。

    加大窗口学校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学校、示范(重点)学校的建设。全市新增省级示范实验幼儿园8所(使全市达到32所)、省级实验小学13所(使全市达到46所)、省级示范初中10所(使全市达到34所)、省级重点高中4所(使全市达到23所,其中部级示范高中8所),首次评选市级模范学校34所,并向省推荐第四届模范学校17所。

    继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村配套学校常州市勤业中学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正常开学;常州外国语学校外籍专家楼、正衡初中教学办公楼、职教中心信息教育中心、少年宫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按期峻工,北郊中学初高中分离方案论证确定,此外,武进新苑高中一期工程、新区国英小学二期工程、溧阳职教中心一期工程、金坛金沙中学建设工程等稳步推进、按期完工。

    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组织教育管理干部、教师出国(境)考察、培训69人次,接待国(境)外教育团组21批、计80余人次来访;暑期组织500余名中学生参加境外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常州市一中、三中分别与韩国南杨州市、英国埃塞克斯郡开展师生友好交流;新通过聘外资格学校4所(使全市达到27所),新聘外教84名,新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个;适应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妥善安置了30余名在常外籍人士子弟就读。

    二、统筹协调各类教育,不断提高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

    强化“两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7.25%;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100%、99%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5.37%。XX年,我市高考又创佳绩:省常中张璇同学以685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高考万人进线率、市区本科上线率、平均总分等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在全省总分名列前20名的考生中,我市(含金坛、溧阳)占了1/5;本、专科总录取率为85.85%(其中,市区为90.23%,武进为89.61%,金坛为79.85%,溧阳为77.89%),比去年增长5.65%;全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03%。

    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加大职校招生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分流,继续面向苏北地区、西北安康地区招生办班,扩大了重点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全面施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扩大课程分层教学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职校生中级工达标率达99.1%,一次就业率达96.39%。1662名职校学生参加全省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1599人被录取,本科达线率、十二个专业总分、平均分、600分以上人数比例、总录取率(96.2%)、本科录取率(28.5%)等均居全省第一。

    高等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常州大学城首期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升格成立,使全市高职院达5所;在职校与大专院校联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的基础上,刘国钧职教中心、武进职高、西林职高等又经省厅批准开办特色优势专业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高校远程教育校外站点先后落户我市;常州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苏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制订《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的若干规定》,对91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规范办学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检查,对218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进行年检;全年共组织1.5万人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比去年增长14.64%,1.3万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旨在为市民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的“常州市民学习信息服务中心”完成建设,投入运行;建成8个市级(其中3个省级)“5112”教育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完成各类成人培训45.1万人次。全面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全年完成普通话培训公务员2500人、教师2300人,普通话测试公务员2400人、教师2100人,组织第五届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推普宣传电视片《龙城雅韵》获省最佳专题片第一名。 共4页,当前第1页1

    三、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

    1、加强行政推动,全面实施课改

    XX年秋季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和起始学科全面进入课程改革实验。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员大会,审批确定了首批XX余名课改实验教师,制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意见”,积极组织相关学科新大纲、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邀请近100名部级课改专家(课程标准制定者)来常讲学,课改实验教师接受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初中语文、初中数学、中小学体育等学科培训1.5万人次、通识培训3500多人次;举办暑期校科级干部培训班,对学校领导进行课改知识的全员培训,并组织“走进新课程”书面考核;组建11个新课程课题研究组,分六组对全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定期出版《常州市课程改革动态》,加大课改宣传,加强课改交流。

    2、加强教育科研,实施课题带动

    各地各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确定467项部级、省市级教科研课题的基础上,设立了325项青年教师研究课题,32个省级电教课题全部结题;面向教育系统,公开招聘兼职教研员24名,壮大了教科研队伍;确立了省常中等35所学校为首批常州市教育科研基地;组织召开了“苏锡常镇扬五市高三语文研讨会”和XX年高三各科复习教学研讨会,对高三“3+x”科目设置改革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考试中心和兄弟省市教研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召开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和初中教学工作会议,制订“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若干意见”和“课程实施评估方案”,开展“减负”检查写实性通报,加强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3、加强特色教育,促进全面发展

    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特色教育校长论坛;举行市十七届“育苗杯”田径比赛、健美操比赛、各种球类比赛、“世纪印象”常州市教育系统艺术作品展、校园整台文艺节目汇演、常州市首届青少年科技节,举办常州市中小学英语口语大赛,并在全省比赛中获一等奖2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积极组织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和“未来科学家”科技知识竞赛,分获中学团体一等奖和小学团体三等奖,组织全市18所中专、职校345名学生参加第二届职校学生“五项技能比赛”,组队参加省第二十二届珠算技术比赛并获团体二等奖,有力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参加省十五届运动会青少年部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体教结合工作已初见成效。

    4、加强正面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招生考试工作,切实转变观念,为课改提供环境保障。编制市区各小学施教区图,依法规范就近入学。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正面引导分流。着力做好三篇文章:“家门口的学校很精彩”、“择校要理智”、“高考不是独木桥”,较大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热”。在重点普高录取前,举办中职招生咨询市场,使大部分预计在普高分数线下的考生及早明确就读方向,理智地选择职业类学校。继续实施将省重点高中公办计划30%的名额分配到各初中校的做法,并在去年2所重点高中试行的基础上,扩大到全市11所省重点高中。

    5、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XX年是我局确定的“德育工作研究年”。为此,我们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调研,召开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开展“青少年文明网上行”活动、“6·26”禁毒征文比赛;组织高三毕业生“向家乡人民献爱心”义务献血活动,举办暑期优秀学生干部夏令营;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和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年会论文评比,组织高校第二次邓小平理论公开课活动;举办“喜迎十六大”少年儿童讲故事比赛。修订《常州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手册》,制订《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意见》,组织评选职校德育工作优秀论文。通过不懈努力,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德育载体日益丰富,一批德育基地相继建成并发挥积极作用,德育工作内容和形式不断得到拓展,德育工作的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6、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

    从实践“三个代表”要求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争取多方支持,关爱弱势群体。全年,市帮困助学金办公室共对2300名在常就读的特困生发放助学金250余万元;开展助残捐赠活动,组织学校及社会各界向聋哑学校捐款近20万元;设立“爱心基金”, 成立“学生法律自我援助中心”,开展志愿者结对活动;继续实施“金边工程”,对薄弱学校教师以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从教。目前,从帮困办、社会各界到各级各类学校关注弱势群体的爱心网络正在形成,扶贫济困意识正在得到强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四、创新机制,打造高素质的干部和教师队伍

    1、推进学习型系统建设共4页,当前第2页2

    成立了“学习型系统”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和推进会,强化行政推动,努力浓厚创建氛围。进一步健全各校学习制度、读书制度、培训制度等,规范干部和师生员工的学习行为,使学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定标准,使单位和个人明确目标,以评价促学习、软件换硬件、抓课题带学习、表彰先进、组织考试等方法,使学习转化为单位和个人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大力开展转岗培训,推进市民外语、计算机学习,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开展计算机上网操作培训、公民道德法制教育,每周三组织机关干部英语培训等等,教育系统掀起了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家庭,争当学习型个人的热潮。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进一步深化“让教育充满爱”主题教育,坚持“教师培训重在素质培训、教师教育重在师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教师师德规范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省“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教育,汇编印发《家访有感》优秀征文,开展“我心目中的好教师”征文比赛,举办全市青年教师师表形象大赛。庆祝第十八个教师节,深入开展“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活动,不断加深教育工作者“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学生”的美好感情,大力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继续开展“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创建活动,10个单位新列入“好班子”行列,使“好班子”达到36个(占总单位数的82%);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举办6种不同类型的培训班,300多位校级干部接受了培训;着力抓好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学习、交流、提高工作;加强对校科级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学校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直属单位近300名中层干部通过竞聘任职;实行干部考察预告制度,提高了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和考察结果的真实性;继续深化“五个一”活动,对校科级干部150余篇教科研论文进行了评比和表彰。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深化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100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参加暑期外教英语培训班,提高了英语教师的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截止年底,教师合格学历普高达89.71%,职中74.37%,初中95.58%(其中本科39.26%),小学98.86%(其中大专57.19%),幼儿园94.81%(其中大专35.48%),组织百余名优秀教师报考教育硕士;完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制订《常州市百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意见》,组织评选中小学第五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职校第二批骨干“双师型”教师,向省推荐的13位特级教师候选人,100%获得通过;全面启动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全市近1.2万名在职教师通过认定取得了教师资格;完成五大类近3000名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启动XX新进人员见习期、试用期人事制;举办常州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舞蹈比赛,常州市首届职业学校(院)专业和实训教师五大专业技术比赛,全市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特教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竞赛。我市中小学教师在各类评优课比赛、基本功竞赛、学科教学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名、二等奖1名、全省一等奖1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名,28节优质课制作成录相选送我国西北地区。

    五、转变作风,切实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能

    1、切实推进依法治教

    配合省教育厅在常召开了全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征订省编《教师“四五”普法读本》2.8万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均成立了“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制订普法规划和学法计划,组织教职工“四五”普法考试和学生征文竞赛,全面启动“四五”普法;督促学校制订和完善章程,100%的直属学校完成了学校章程的制订;开展“依法治校”工作评估,61所学校经评估确认为“常州市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认真贯彻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制订“常州市中小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试行)”,大力推进校务公开工作。

    2、加强教育检查、督导工作

    召开常州市教育督导工作会议,成立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建立督导责任区,修订学校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发挥教育督导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展中小学校综合督导评估、农村税费改革后教育经费情况调研、中小学“减负”、学校危房改造工作督查、学校校产工作检查、幼儿园改制情况调研、外来工子弟学校情况抽查、学校安全、卫生工作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民办(民营)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检查等等,保障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3、加大教育纪检监察力度

    召开全市教育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先后出台了“教育基本建设实施全过程廉政监督的意见”、“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进行图书、教材采购回扣专项清理和清房工作;开展“勤廉之风万人评”活动;成立教育局会计结算中心,加强教育审计,推行收费公示制,开展“规范中小学收费达标县(市、区)”“回头看”和收费规范学校验收,有效遏制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共4页,当前第3页3

    4、浓厚调研之风,落实行政效能监察,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XX年是中央确定的“调查研究年”、“转变作风年”,全体机关干部坚持每月深入基层调研,深入课堂、了解一线教育教学实际、倾听师生意见,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通过开设局长信箱、设立局长接待日,推行政务公开;结合开展“文明机关”创建活动,召开机关中层干部工作研讨会、非校事业单位负责人研讨会、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会议,认真学习市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通知精神,严格执行机关工作人员过错责任追究制和首问负责制,继续清理审批事项,精简会议文件,认真做好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有了改善,受到群众和基层学校的欢迎。

教育工作总结第7篇

一、基本情况 二、措施与成绩

(一)、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努力搞好党风、行风建设。

1.认真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各单位健全政治学习制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形势、时事教育,学习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和要求,做到更新教育理念。xx年,各校都十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力度,从而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在全镇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一年来,我镇小学系统还继续建立健全了党支部组织,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小学深刻领悟《广东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教育学习资料》的要求,认真学习镇教育组制订的《塔头镇文教总支廉政建设暂行办法》,并用“三个代表”的思想,指导和督促班子成员认真抓好了职责范围的反腐败倡廉工作。一年来,我镇各学校无论是干部,还是广大教职工均无违法违纪事件发生。在文教党组织方面,今年新转正党员3名,预备党员11名。至现在,全镇小学教育战线在职共有党员77名,占小教队伍的38%。今年“七一”有4位教师获得“塔头镇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推行了校务公开。在教育经费这一摊,我们认真学习教育“一费制”收费政策,遵照揭西价[xx]8号文与揭市[xx]25号文的精神执行教育收费,坚持实行收费“五公示”、财务收支二条线等制度,做到依法依规收费。此外,我们还加大对教育经费的监管力度,完善收支、批条手续,把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教学中去。还做好校务公开工作,集思广益,力使校务透明化。

3、治理乱收费。一年来我镇学校均未出现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等乱收费行为,也未出现乱办班、乱补课、乱订教辅资料等违规行为。

4、积极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我们坚持两手抓,既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又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环境育人是学校精神文明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镇约占30%以上学校在绿化、美化校园上狠下功夫,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整洁,布局典雅清新。xx年我镇有塔头小学、山寮小学两所学校分别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单位。一年来,镇教育组按照《揭西县塔头镇小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