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水利工程建设探析3篇

时间:2023-02-28 10:35:55
水利工程建设探析3篇

水利工程建设探析1

水利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属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设定财务部门的重要因素。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突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在发展过程中面临风险的概率,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重点防范人为风险。按照内部控制要素分类,人力资源政策属于影响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所以强调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加强员工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企业应当致力于吸引、发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配合企业实行战略目标。如果企业员工存在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问题,很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因此,企业应当充分凸显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加强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避免可能存在的人为风险。

一、专业能力

1.人才培养方面。由于水利工程项目流动性强,单项工程项目多、施工地点分散、工期短,财务人员对施工中所需材料的用途、消耗量、配备的机械合理性、人员使用方面缺少动态资料。为此必须按照项目规模配备相应的财务人员深入施工一线,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核算。对具有一定规模且时间周期长的施工项目,安排业务水平高、职业修养高的人才担任项目财务负责人,同时配备新入职财务人员,协助参与管理,通过建立师徒关系,形成“传帮带”模式。让其通过施工现场掌握施工项目的各种材料、设备用途及消耗量的计算方法,对施工流程有一定的认识,为成本对比分析核算积累工作经验。

2.机制激励制度方面。为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能力,必须建立激励学习机制,鼓励财务人员参加财务专业类会计职称考试的同时,积极参加本企业水利工程行业的建造师类学习培训。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理论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将财务知识与水利施工专业的业务知识有机融合,提高财务人员与工程项目建设人员的沟通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将财务内部控制的知识在业务部门普及,帮助业务部门建立全员财务内部控制思维,提高业务部门进行成本数据对比分析的能力,借助财务指标及业务数据分析,共同挖掘项目成本集约化资源,将财务内部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二、职业素养

1.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组织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会计职业道德,增强财务人员法律意识以及工作责任心,构建财务人员职业素养知识水平的思想意识,在工作过程中有效避免可能存在的人为风险。

2.制度。建立完善的定期轮岗机制,一方面通过轮岗制度拓宽财务人员知识面,熟悉各岗位业务知识,有利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另一方面防止因部分财务人员离职影响财务工作正常开展。加强信息基础建设搭建信息平台,全员参与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将财务内部控制触角向各职能部门端延伸。实行以财务为中心,各职能部门融入一体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对于推动水利工程建设系统信息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综合信息化中心,以财务信息系统的网络相关硬件基础设施、各部门网络软硬件环境建设为纽带,实行财务与各部门的业务资源、数据的集中共享,按照各部门的职能分工,进行职责权限的划分,依托平台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行信息数据的跨部门动态更新和实时共享,真正地实行了企业从全局出发,发挥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作用。通过在其他部门搭建子系统建立了以局域网为中心的信息安全中心数据库。在办理业务时,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地将有关信息流、资金流向储存在中心数据库。通过对中心数据库实时传输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财务部门能够及时将分析的财务数据传到中心数据库。通过对中心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能够为决策方案风险提供安全保障,有效地解决财务内部控制人为影响因素。加强发票管理发票票面数据和状态信息是企业最重要的涉税信息,建立发票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财务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作用体现在通过采集发票数据信息,借助于网络数字平台可以对供应商、员工报销行为、企业税负情况、税务风险等进行实时、动态及精细化分析。

一、供应商分析

通过发票票面信息对供应商按照其供应的产品单价、折扣优惠力度以及付款方式、开具发票种类进行分类汇集,筛选出报价比较合理的优质供应商,为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供依据,同时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公司各职能部门的推行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员工发票报销分析

财务部门通过收取员工的发票,可以从票面信息中直观地采集各项费用的支出结构。一方面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费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数据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对发票报销流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检验,对异常发票进行实时跟踪监控,能够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漏洞,为全面探索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实战经验。

三、企业税负、税务风险分析

企业税负主要在开具的发票销售收入与收取的发票成本费用支出上,通过对比两者差额,可得知企业交易行为的全面涉税数据(销项税额、进项税额、无抵扣额、所得税额)。一方面,定期对企业税务发票纳税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分析和联动分析,建立风险控制点,进行税务风险实时监控,筛选出异常、敏感的信息,挖掘涉税信息,降低税务违规风险。另一方面,必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发票票面数据分析企业税负实际情况,并进行总体纳税筹划和决策,助力于企业提升财务成本内部控制和企业的经营效益能力。

四、发票信息平台建设

搭建发票信息平台管理发票,使企业各部门通过平台获取发票中有价值的信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实行单位发票数字化工程,对企业的纸质文档实行统一录入,有效地提升了发票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与此同时,还要建设发票信息库,运用发票信息系统快捷地进行信息检索,以提高发票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发票信息系统地有效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改变发票利用理念,建立发票数据库管理平台,为财务内部控制实行奠定基础。改进分析方法在进行财务分析的过程中,通常对过去发生的业务指标进行分析,找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额数据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衡量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管理质量。一直以来,企业往往注重施工成本的控制,忽略自有资金成本的支出。比如说,水利工程合同项目的工程投标报价中标后,需要支付各种保证金(约定履约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工程保险费用及完成合同工程施工需要的支付材料、机械及人工费用,累积的资金占用额很大,筹资所占费用较高,而工程款结算收款周期较长。所以要改变过去的财务成本核算分析方法,将财务筹资所需要的费用按照资金货币市场化率融入项目成本中,再进行成本效益对比分析。换句话说,为了提升企业收益,必须强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改进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构建科学有效的分析体系,从而确保财务分析质量。为此,应当密切关注水利工程企业的筹资结构以及收益率回报情况,在开展流动性管理的同时,应当合理配备资源,缓解财务压力控制风险。

一、分析指标内容外延

分析指标内容外延是指改变过去的财务成本分析方法,将工程项目成本项目中筹措的资金时间价值融入施工成本中,并进行收支成本对比,从而真正体现水利工程企业实际经营效益变化。例如,围绕工程项目投标前进行工程现场勘查,将投标过程中发生的经营费用、中标后发生的各项保证金、保险费及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的资金的筹资费用及利息费用作为施工成本,并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
二、分析指标预估分析指标预估指在水利工程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价值的实现不仅仅依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也十分重要。例如,施工项目完工后,在工程项目运行管理以及结算审计监管的过程中,由于工程质量缺陷

问题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工程项目发生额外的支出,使企业财务指标发生了变化,需要综合考虑内部以及外部因素,结合水利工程企业历史数据展开纵向以及横向分析,预估极可能发生的费用,做好财务分析工作,并且完善与之相对应的财务分析体系,同时提高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构建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体系。把握风险重点加强内部控制是为了防范控制风险,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不是对立的,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建立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一定要预测公司可能发生的风险,并结合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特点以及公司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构建全方位的风险预警指标分析体系,扩大风险覆盖率等。水利工程施工企业的风险主要为施工安全风险和资金运营管理风险。一方面,施工安全风险存在不可预测安全要素,为了防范风险因素,只有增强企业识别潜在事件、分析风险及应对的能力,降低意外的发生和由此带来的各种损失。例如,公司中标进场前采取风险转移方法,全员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特殊工种意外伤害险等。另一方面,资金运营管理风险也是目前施工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国家财政资金紧张,许多社会资本参加水利建设项目投资,部分项目工程由于先期投资比较大,容易出现延缓资金,影响施工单位流动资金的正常使用,出现资金链断供现象。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在满足合同及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经建设单位同意将部分项目分包给有资质的单位,资金周转风险转嫁给分包单位承担,分散了项目建设的运营资金风险。加强税务筹划加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避免存在信息差,通过建立密切的沟通渠道,从而降低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例如,在开展税务筹划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设定专员及时向税务机关了解政策条件变化,并且做好报备工作。在税务筹划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政策及时向机关进行咨询。根据税务部门讲解,有针对性地调整税务筹划方案,提高纳税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不断积累经验,及时化解税企关系风险。

一方面,企业在税务筹划的过程中,除了化解税企关系风险,同时也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防范税务筹划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操作风险。将风险防范机制与内部控制融为一体,内部控制推进的过程中应明确税务筹划的风险要点,及时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将财务运营与税务筹划进行整合,提高税务筹划实战成果,使税务筹划工作始终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协调。另一方面,对企业的税务筹划与财务内部控制活动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避免发生违反税务法规现象。重视原始票据的完整性以及真实性,一旦出现违反税务风险因素,可以及时进行处置,总结经验教训,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出现类似事件。在税务筹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对可获得的收益展开绩效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凸显出税务筹划工作对于企业的重要性。通过突出效益,找出税务筹划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风险防范方向以及改进策略提供指导。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指导政策都是不能够触碰的底线,因此,企业在开展税务筹划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了解国家政策变化,严格遵守税收法律。企业人员在得知政策以及法律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第一时间反馈给财务人员,并对这些政策展开深入地研究以及解读,同时对这些政策与以往颁布的政策进行比较,找到变化之处,深入分析有可能对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带来的影响,并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进行合理地统筹以及调整。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使用价值,同时也是各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财务工作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水利工程企业一定要突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并且根据水利工程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作者:谭成宇 单位:东台市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水利工程建设探析2

水利工程建设具有施工周期较长及工艺技术复杂等特点,这就需要工作中加大水利工程质量及信息化管理,在根本上对水利工程各项工序的施工质量加以维护,确保施工工作的安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中,内部安全监督及质量工作仍存在一定问题,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所以,需要在安全监督及信息化管理两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稳步提升水利工程整体建设水平。

1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概述

水利工程管理属于多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管理工作,管理贯穿于整个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这一特点决定了工程信息化管理涉及较多信息,工作量巨大。纵观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人力、物力、财力输出较大,同时在技术、安全、质量等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精力,再加上施工建设过程中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要实现高质量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而引入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确保各个环节的管理高效性,从编制到审批全过程都处于可掌控状态,使水利工程各组织相互配合,有效推动工程施工建设有序进行。因此当务之急便是思考如何做好此项工作,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成效,即为信息化管理重要内容。

2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及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

2.1水利工程建设特点

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性与系统性较差,对项目施工过程及各种问题需要从综合角度思考。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其原因是因地形参差不齐所带来的影响,自然条件制约严重。因此,施工建设技术需要确保专业性,根据不同地形特点及时选择合理性较强的应对措施,以此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而一旦水利工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2.2水利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重要性

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主要是对水资源进行合理调控,更好地为社会群众服务,属于一项利民工程,而加强建设信息化管理,则是为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促使群众日常生活能够在优质水利工程影响下充分保证农田灌溉,并大幅减少洪涝性灾害发生。此外,随着水利建设市场的有序推进,施工控制环节所涉及管控内容较为复杂,因此要对水利工程建设各项流程全面分析,以此确保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能够达到保障施工进度、打好施工基础、掌控施工安全等。

3影响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

3.1技术应用意识不强

现代水利工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实现信息化技术管理,可在落实过程中还沿用老旧粗犷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问题依旧较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企业发展成效。究其原因,与企业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不强存在直接联系,由于思想层面认知度不够,导致在实际开展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并未真正意义上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导致管理工作多数局限在表面,并未深入到实际问题深处彻底解决优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工程管理作用的发挥。

3.2技术应用带有局限性从当前多数水利工程企业应用信息化情况看,实践应用程度明显不足,诸多信息资源未能充分交流、整合、利用,缺乏深层次研究。不少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使用的技术存有诸多漏洞、误差,而相关软件开发人员由于不了解水利工程项目实际情况,所以开发的软件与水利工程管理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误差,导致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很难真正利用技术发挥管理优势。现有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过于老旧,缺乏创新,尤其是在操作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提升空间。

4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支撑策略

4.1GIS应用与效率

近年来,GIS在工程建设与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利用该系统可以为项目提供信息,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性。GIS在工程制图方面的运用,能够迅速、高效地对资料进行计量,为编制项目计划提供全面、全面的资料,推动水利建设的健康发展。

4.2网络技术收集与处理

实现水利工程管理和信息化需要网络技术支持,结合信息管理需求,需要开发系统结构,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处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发展。随着TCP/IP技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不断更新和技术上突破,通过对远程监控、远程监控、远程监控、远程监控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使计算机网络数据传送速率大大加快,基础建设能够为今后建设项目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与保证。从信息技术分析,信息收集、分析和传播是信息的3个方面。信息的处理尤其是信息收集方面,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和遥感技术,收集包括地质和水文环境等相关的信息,从而为后期建设提供支撑。通过对资料分析,能够得出符合水利水电施工管理需求的高品质工程资料及施工进度资料,采用网络技术及与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数据交互,能够充分发挥数据作用。

4.3中间元素操作系统技术

中间元素是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软件,作为信息系统操作系统的一部分,中间技术是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从信息系统管理功能、水利建设等方面来看,中间技术可以应用于复杂的水利工程项目,由于施工管理系统和中间组件技术的有效集成,可以有效地利用水务技术信息的细节,建立数据库和集成平台,有效地利用各种数据和运行控制系统。

4.4卫星定位技术应用

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卫星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定位能力。由于发展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准确地判别区域的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活动,对水利建设发展起到十分重大的作用。自然灾害发生时,利用互联网、通讯等手段,可以判断出具体方位,并与指挥部取得联络,利用广播、电视进行实时天灾情报,以便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监控和防范,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

5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实践对策

5.1职能部门实施有序化管理

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各工作部门实施有序化管理,有助于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企业可以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内容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促使各个部门可以有效进行信息交流。此外,作为企业信息技术人员,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需求,而后运用现代前沿科学技术,以信息化管理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强化对各类信息化软件的运用。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应当充分发挥出数据监测、信息处理、软件运用等优势,提升工程建设信息化程度。

5.2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与系统

实施水利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中,涵盖现场管理、项目远程监控、项目多方合作等环节,为保证企业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企业需要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全面整合工程各类数据,比如编码机构、材料等,提升信息利用效率。信息化平台构建需要企业从使用需求出发,合理选用相应软件。由于不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要求不同,为切实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可与软件公司建立合作,有针对性的设计功能,从而更好的满足管理需求。目前许多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办公应用OA系统、计算机技术,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成效。为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应当建立数据中心,实现各类信息互通互联,管理人员可全面对建设进度、资金、质量、安全等方面实施管理。除此之外,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软件应当包含人员、材料、机械设备、资源等生产要素,信息化管理平台对生产要素实时监控,为管理制定计划、方案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利用项目管理软件,记录管理、建设日常工作任务,从而使水利工程项目台账更加清晰准确。

5.3建立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

人才是水利工程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部分,只有组建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才能促使管理工作有效发挥作用。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当从人员选聘环节入手,要求人员具备基本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和能力,同时还要保证人员具备一定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实践工作中对系统设计、建设提出有参考性的意见,在录用环节提高人员信息化认知。在建成信息管理系统后,企业还要加强对现有管理人员培训,注重强化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借此提高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

5.4完善信息化管理内容

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水利项目实际进行调整,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招标管理、生产管理、资金税务管理等环节。例如,在经营管理环节,管理人员应当利用信息化系统设置信息管理对各个环节内容,将日常信息及时录入到程序中,随时通过计算机按照月、季、年等时间节点,直观了解企业经营状况。除此外,在合同管理中,管理人员应当利用较为完善的审批流程,促使各类合同,比如施工合同、采购合同等得到有效管理。管理人员可通过信息化系统,根据实际查询、管理合同具体的执行情况,全面掌握项目相关信息。

5.5强化水利工程项目后期跟踪评价

在现代水利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中,为了更好体现出项目评价的关键作用,必须要在工程项目竣工过后对整体效果进行更加细致、全面评价,保证工程性能可以更好得到呈现。同时,还要针对具体投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评估。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对整体工程项目竣工后的实际情况展开项目评价,明确具体效果是否能够实现,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对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更好收集评价,确保价方式以及管理方式最大程度上体现出项目的整体性能以及效果。

作者:李玮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政府

水利工程建设探析3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高速、便捷等特点和优势。信息时代,加快水利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水利财务管理的不足,大大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提升水利企业的综合效益。由刘春艳、郭涛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水利工程与财务管理》一书,通过知识理论和经典案例的结合,对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论述。全书分为六章,以水利项目经济分析为前提,依次阐述了水利项目成本控制、改革方向和趋势,监督职责、管理机制,以及水利工程的费用组成、水价格核算、招标与投标、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内容。既讲述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又选取了大量的典型案例进行对照分析,深入探讨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工作程序及方法,对推进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阅该书,结合水利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可以发现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一些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深化,相关经费投入有待增加。大数据时代,水利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首先需要财务管理人员转变工作理念,但是部分财务管理工作者受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影响较深,对财务工作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较为片面。另外,部分水利企业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资金投入较少,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等未得到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效率难以提高。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欠缺。基础设施是保证水利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条件。然而,部分水利企业未能处理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减少成本投入或节省资金,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企业所使用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系统无法与信息时代的财务管理机制或系统接轨,降低了工作效率。三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如今部分水利企业仍采用过时的管理制度,未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进,导致当前财务管理工作未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水利企业信息化建设应该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以企业需求为核心,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强化水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应急能力,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进而实现水利企业管理体系的科学化。针对上述问题,水利企业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首先,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为促进水利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开发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对于财务核算工作,构建信息化系统管理系统,将财务审核、报销申请及银行资金变动等相关核算工作融为一体,形成系统的闭环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对于报表和财务分析工作,则应将其与核算数据对接,同时合理运用数据库技术等使各项数据有效联通,持续优化内置数据分析功能,实现数据信息的自动保存、提取、分析处理。此外,水利企业还应重视信息统一、功能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为进一步开发财务系统功能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财务管理监督工作提供支持。

其次,建立高效的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科学可靠的财务管理平台是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因此,水利企业要从软件系统、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一方面,企业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信息化平台建设。现代信息技术如云计算、数据库、数据分析技术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水利企业可以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财务管理平台。在完成平台基础建设后,水利企业应对财务软件和系统功能进行科学规划和升级,完善信息化平台的服务水平和功能。此外,水利企业需对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的数据收集制定统一标准,进而对财务工作进行有效管控,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后,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整体设计。基于信息时代背景,水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统筹规划和设计,将企业经营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将财务信息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企业决策提供详细的财务数据信息。另外,水利工程建设涉及众多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实施,因此,水利企业要引进现代化管理工具,建立财务数据平台,为企业其他部门提供调查研究数据,畅通各部门数据信息的传递与衔接,做好各部门数据的转换,将企业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对各个生产环节或流程的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避免资源浪费,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作者:崔静 单位:东营市水务局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