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6-14 10:13:49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第1篇

【关键词】 社会文化,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125-02

为了解卫校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探讨有效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运用社会文化视角的团体咨询,对卫校35名毕业班专升本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干预。

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35名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均为女性,平均年龄( 22.4±0.93)岁。

2.方法。将被试平均分成2个小组,每组由1名心理治疗师做指导者。活动主题是“青年成长支持”,分三次进行,每次两个半小时。咨询设计目的是试图用团体氛围给对象一个互相学习、观察的机会,让每个成员从中探索自我,接纳自我并发展自我。学会自己寻找自身及周围的资源,解决自己的问题。每次活动都按照统一的程序设置进行,从佛道儒等传统文化和共产主义视角,按照心理学规律提出、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

咨询前对被试进行前测,活动结束一周后再对同样的被试进行后测,通过测试结果比较和小组分享等对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1.咨询前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

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咨询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比较,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降低(见表2),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讨论

1. 卫校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原因分析。SCL-90结果显示,卫校护理专升本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与以往研究一致[1]。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特殊的人生转型期:被试毕业在即,普遍面临毕业、择业、就业、深造等问题存在诸多两难选择有关。

(2)与性别特点、群体性别单一有关:小组讨论中,凸显出组员性格内向、敏感、细腻等特点。关于异友的困惑和担心反映出五年的专业学习生活,单一的性别环境,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异往的不确定和茫然感。

(3)较低的职业评价:对护理专业不感兴趣,职业评价较低,出现情绪低落,无所适从感。

2.团体心理咨询前后比较,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降低,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均显著降低。以往研究表明,团体咨询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是一种有效的咨询形式[2]。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团体咨询法是非常必要的[3]。但以往团体咨询范式很少从从文化的角度协助当事人[4]。本次咨询更多关注社会文化因素,从个人所赖以发展的独特的生存环境和文化背景入手,带领组员从社会文化的视角理解自己、他人及其行为模式,使组员们的各种情结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修通。全体成员一致认为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得到了经验和成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生涯规划中会发生良性转变和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结论

本次团体咨询的效果提示,专升本护理专业毕业生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社会文化视角的团体心理咨询是提高卫校专升本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形式,具有高效率、易操作和可重塑群体性格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佟环宇,刘华平,郭淑丽,赵淼.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2006,12(3):224-225.

2. 樊富珉.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心理素质优化的实验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76- 83.

3. 周秋红.团体咨询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5,(1):28.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第2篇

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动荡局面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经济形势下,招聘单位的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也有所减少甚至取消。这些行业中的一些企业的员工薪资水平也受到了影响,在对就业形势十分悲观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有的同学放弃找工作,争取考研或考公务员。

二、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大学生认知偏差

有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够刻苦努力,甚至产生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兴趣减弱,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抱着“只要毕业就可以,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的态度;忽视职业规划和缺乏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了解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及国家就业政策,择业时盲目地去做,片面性倾向严重。[1]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导致许多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动力不足,逃课现象普遍;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认为,只要毕业就可以,因为能否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出现了“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认知偏差。

2.就业抑郁心理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面对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很多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都心存“毕业即失业”的焦虑,就业情绪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原本大三才开始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逐步提前到大一入学时就开始担心就业问题,这种就业焦虑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十分悲观,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有的甚至对前途充满恐惧和绝望,消极地等待就业机会自己找上门来。

3.不思进取,意志力薄弱,盲目就业

有的大学生在简历投了几百份却杳无音讯之后就心灰意冷,却从来没有认真分析求职失败的原因以及改变这种失败局面的对策。这种典型的消极悲观心理是阻碍当今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之一。

三、高校就业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

1.建立心理咨询型辅导员、班主任模式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疾病是21世纪的“世纪病”,成为学生健康的主要敌人。现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大多都是忙于日常工作和管理,同时也没有进行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时可以说是力不从心,难以有效控制。所以,呼吁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鼓励他们去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建立心理咨询型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2]

2.建立朋辈心理咨询模式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的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3]朋辈心理咨询可以接近同学之间的距离,更好使同学、朋友之间打开心扉、相互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使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改善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达到了“求助———助人———自助”的良性心理健康咨询过程。

3.建立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就业咨询教育模式

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非常紧迫,刻不容缓。我们认为目前就业工作应在高校学生工作“双轨制”(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就业心理咨询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与咨询,对学生在就业中产生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咨询与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完善的就业心理咨询模式如上图。4.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咨询队伍的培养缺乏专职的心理咨询队伍是导致高校就业心理咨询总体水平不高的一个直接原因。[4]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咨询队伍建设,抓好心理咨询专家、思想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三支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要加强对非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咨询队伍的心理咨询技术的提高,从而为学生就业及其他心理问题及时地解决。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第3篇

时至今日,大学生就业难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当前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动荡局面的出现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2008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发展也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如何能在这场就业危机中杀出重围,找到一方立足之地,成为2009年毕业生最关注的问题。在当今经济形势下,招聘单位的数量比往年有所下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计划也有所减少甚至取消。这些行业中的一些企业的员工薪资水平也受到了影响,在对就业形势十分悲观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有的同学放弃找工作,争取考研或考公务员。

二、新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

1.大学生认知偏差

有很多大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够刻苦努力,甚至产生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兴趣减弱,有些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抱着“只要毕业就可以,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的态度;忽视职业规划和缺乏人生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职业目标,缺乏职业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了解社会大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及国家就业政策,择业时盲目地去做,片面性倾向严重。[1]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部分学生无法就业,导致许多在校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心理,学习动力不足,逃课现象普遍;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认为,只要毕业就可以,因为能否就业和学习成绩没关系,出现了“学习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认知偏差。

2.就业抑郁心理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面对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冲击和压力,很多还未毕业的大学生都心存“毕业即失业”的焦虑,就业情绪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原本大三才开始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逐步提前到大一入学时就开始担心就业问题,这种就业焦虑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学习行为。部分同学对就业前景十分悲观,感到无能为力、失去自信心,有的甚至对前途充满恐惧和绝望,消极地等待就业机会自己找上门来。

3.不思进取,意志力薄弱,盲目就业

有的大学生在简历投了几百份却杳无音讯之后就心灰意冷,却从来没有认真分析求职失败的原因以及改变这种失败局面的对策。这种典型的消极悲观心理是阻碍当今大学生顺利就业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之一。

三、高校就业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

1.建立心理咨询型辅导员、班主任模式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心理疾病是21世纪的“世纪病”,成为学生健康的主要敌人。现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大多都是忙于日常工作和管理,同时也没有进行专业心理咨询技术培训,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巧掌握得不够系统和深入,对学生心理问题咨询时可以说是力不从心,难以有效控制。所以,呼吁高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定期进行心理咨询技术的培训,鼓励他们去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建立心理咨询型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2]

2.建立朋辈心理咨询模式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的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3]朋辈心理咨询可以接近同学之间的距离,更好使同学、朋友之间打开心扉、相互交流,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同时使倾听者在助人的同时,改善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达到了“求助———助人———自助”的良性心理健康咨询过程。

3.建立学校与家庭对学生就业咨询教育模式

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今天,毕业生就业工作显得非常紧迫,刻不容缓。我们认为目前就业工作应在高校学生工作“双轨制”(即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的指导下,建立完善的就业心理咨询模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与咨询,对学生在就业中产生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咨询与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成长。完善的就业心理咨询模式如上图。

4.加强学生就业心理咨询队伍的培养

缺乏专职的心理咨询队伍是导致高校就业心理咨询总体水平不高的一个直接原因。[4]高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咨询队伍建设,抓好心理咨询专家、思想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三支队伍的建设与培养,要加强对非心理咨询专业教师的培训,提高心理咨询队伍的心理咨询技术的提高,从而为学生就业及其他心理问题及时地解决。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回顾与总结了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职业咨询与辅导训练存在的困难,并基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提出通过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完善课程建设、深化专业研究、加强实训环节等工作,来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模式的对策。

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现状

1990年代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开始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一段时间里,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刺激与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当然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但学校在初级预防方面的咨询与辅导工作不理想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在辅导师资的培训方面,除初中及高中阶段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定位较为明确之外,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我国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职业指导和咨询专业”,因此目前从事职业咨询与辅导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这部分人员虽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专业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对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与现实从业人员的低素质状况的矛盾,已成为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一大桎梏。为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以上海为例,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培训辅导师资的课程外,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着力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推出了职业咨询师的培训,对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在1998年和2000年专门组织了两期由加拿大高校职业教育专家、教授主讲的培训班,并安排学员赴加拿大高校进行考察,从而提升了上海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2002年教育部在上海举办了部属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班,邀请美国高校的专家、教授讲课,推动了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2003~2004年期间,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咨询理论、测量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社会经济等多学科专家多次研讨之后,形成了职业咨询师的初、中级水平认证考试标准。然后,依据考试标准,完成了理论、实习和实训的培训课程设计。2004年9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与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联合《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暂行办法》(沪人考[2004]30号),正式启动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2005年6月,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了《关于加强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05]22号),以推进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生涯发展的转变,明确了大学生学业阶段和求职阶段的全程化、全员化的服务理念、内容与体系。随着职业咨询师培训工作的深入,2005年12月又公布了《上海市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正式建立高校职业咨询师和就业工作人员的行业组织,为行业发展和业务交流提供了平台。

从2004年10月开始举办中级职业咨询师培训班起,截至2006年6月底,共培训初、中级学员近400人。经过理论教学、专家带教实习、企业实习、香港实训及考试认证的操作模式,已有136人获中级证书,20人获初级证书。培训学员覆盖全市47所高校、中科院部分研究所以及部分人才咨询公司与企业。

二、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面对的困难

虽然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已经起步,但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各类教育人员在辅导观念上的差异、培训机构本身条件不够完备、职业咨询师的训练课程内涵不够明确以及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实习与督导制度尚未建立等,还困扰着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职业咨询专业人员以外,人们并设有充分意识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性。虽然教育部主管部门了推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文件,高校也在校内开展各类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大学生职业发展选修课新课程标准也将出台,但是学校从上到下,从行政管理人员到一般教师对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同样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反映。如McDowell (1995)在比较行政人员、咨询员及一般教师对咨询师的看法时发现,这些人士对辅导工作者担任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与学业、职业生涯辅导等辅导角色的看法都比较一致,但是教师更认为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发挥的比较多的功能是排课以及教学。[1]Huffman (1993)以263 位学生、111位家长、43位教师以及8位行政人员(总数425位)为调查对象,填答The Role of Counselor Survey (ROCS)后发现,教师与行政人员比学生和家长对咨询与辅导工作者有更好的认同;但教师还是倾向于将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视为行政人员,认为辅导人员常常把许多与行政有关的业务交给他们做。[2]另外,Schalesky (1993)的研究则比较了更多层面的人士,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咨询员培训工作者、学校董事会以及企业界人士等,对辅导人员应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仅咨询员培训工作者与咨询员本身对咨询与咨询的功能比较肯定。[3]

在职业咨询与辅导师资的培训机构方面,目前师范院校的心理系中有一部分相关课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于2004年启动了职业咨询师初、中级的培训,然而各培训单位在师资队伍建设及设备资源方面均不够完备,急需在政府或研究单位的帮助下,以足够的师资及设备资源提升辅导人员的训练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然而“如何培训”和“培训什么能力”这两大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虽然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参考了美国的课程体系,但就课程内容作细致的分析比较,还是可以发现两者较大的差异。而与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CACREP) 所规定的几个核心领域相比较,国内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课程训练还不完整,也不够扎实,因而导致所学理论或技术无法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再者,以目前的状况而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后留校的学士,仅有少数是心理或教育专业毕业的,这样的学科及学历背景对于培训一支专业的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队伍是非常不够的。

除了专业科目的训练不足之外,目前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专业教育中最大的缺失在于缺乏有系统、有制度的实习督导,咨询实习课程所接受的督导方式与内容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咨询实习课程所要求的实习活动内容与实习时数也明显不足,使得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之前无法取得必要的实务工作经验。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尚无职业咨询员培训课程的标准,缺乏客观准则作为制定咨询实习教学目标的参考。随着国内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教育训练活动日益普遍,社会对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实习与督导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与技巧两方面。在知识方面,主要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知道些什么”的问题;而技巧方面,则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Piaget、 Kohlberg、Gilligan、 Selman、Loevinger、 Hunt、 Super、Havighurst 等人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理论中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和Holland的职业类型论、Roe的需要论和Bordin的心理动力论;职业决策理论中Gelatt、Harren、Krumboltz、Kelly等人的理论。在技巧方面,则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至于如何训练,即将发展理论应用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并接受持续的有效督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有学者认为,就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综合而言,包括职业咨询理论基础、咨询与辅导实务及专业特质三方面。职业咨询理论基础涵盖咨询理论、人格发展、社会心理及个别差异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及统计研究能力也是需要具备的。在咨询与辅导实务能力方面,应包括个别咨询、个案研究、团体辅导、班级辅导、心理测验的使用、行政协调、社会资源的了解、与教师的沟通及咨询、咨询辅导方案的设计与评估等。有些学者还针对各项能力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例如个别咨询能力别强调倾听的能力,心理测验的使用特别强调测验的挑选及结果的解释。除了应具备的能力之外,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有的特质、态度与个人的咨询能力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除了专业伦理守则之外,还涉及投入工作的意愿、能面对挑战、能照顾自己的情绪、能适当的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等。而在辅导理论、实务技术与专业特质以外,一般的教育能力也相当重要,包括组织、营销、教学及熟悉法律、争取经费等方面的能力。

有学者曾提出学校辅导人员培训的课程结构,其核心领域包括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次核心领域包括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学校情境的相关课程等;在专业实习的部份,又分为实习前阶段、初期阶段实习、中期阶段实习、学校的实地实习,对各阶段的实习时数及实习内容也应有明确规定。训练课程中的实习与督导则是准咨询师成长为专业咨询师的重要环节,实习可以让准咨询师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习场所进行验证,而督导的功能则除了确保个案的利益并协助准咨询师个人及专业上的成长之外,主要是为咨询进行专业把关,确保专业质量。

四、进一步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对策

1.完善专业组织建设

在美国有45个州要求职业咨询师拥有开业资格证书,各州的资格证书培训项目都须经过“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澳大利亚职业生涯咨询业联盟(CICA)将各个行业和地区性的咨询专业组织联合在一起,制定通行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德国职业生涯咨询协会(DVB)设立了生涯咨询师注册制度,2003年有420位成员。荷兰设有职业咨询师和咨询官注册基金,并建立了职业咨询指导师协会(AVGC)。加拿大职业咨询师协会规定硕士为最低专业要求,魁北克及许多省都有自己的协会或组织。[4]我们要在学习国外专业自律组织的经验中完善已经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以及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的工作职责、范围等专业内容,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

2.保证人员素质

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对于从事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学历与专业要求。如澳大利亚要求本科后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加拿大要求本科+硕士(指导咨询);丹麦要求本科+240~360小时培训;芬兰要求咨询或心理学硕士;德国要求第一级咨询学位或学位+6周培训;爱尔兰要求学士+一年本科后咨询课程;英国要求学士+本科后培训或硕士;美国要求硕士(咨询/心理学)及以上。[5]而目前国内咨询员的培养教育主要集中于培养学士层面的咨询师,其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中小学担任辅导教师。综合国际的通行做法,我们认为辅导人员的专业教育应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要求。辅导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完整的训练课程计划是相当重要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在逐渐提升其专业性之后,终将走向专业证书制度的方向。目前,心理咨询的证书制度已经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在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之后,也完全有必要建立专业证书制度,从而使他们能为高校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3.完善课程建设

在职业指导与咨询人员训练课程的架构与内涵方面,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1993)规定训练课程包含八个核心领域,并规定了一定的实习时数。核心领域包括人类成长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助人关系、团体工作技巧、生活型态与生涯发展、评估、研究以及专业取向。而在实习经验之中,又规定至少40%以上的时间是直接与个案接触的。此外,还设置了特定的研究领域,有较多的选择弹性,包括药物滥用、婚姻咨询或跨文化的咨询工作等。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设并完善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程。

4.深化专业研究

美国的职业咨询研究和学科建设实力强、参与者相当广泛。许多一流大学设有相关专业和硕士、博士课程。英国有一些大学有本领域的研究传统,设有心理学和咨询硕士、博士课程,德比大学是英国职业咨询方面的重要研究中心。同时,英国还设有全国性组织National Institute for Career Education and Councelling,专门研究职业指导理论、需求、技术、方法和政策。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都有研究者专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这方面的课程。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UBC大学等也积极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6]鉴于国内目前此方面的专家比较少,一方面我们可以集聚从事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教育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教研室,对课程及培训模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专家之间进行小型研讨活动,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开拓对相关学科领域的认识,从而为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提供新气象,让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更具备专业能力。但从长远而言,除了继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外,增加对大学生的咨询与辅导经验以及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也十分重要,毕竟咨询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而重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我们已有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成员的力量。他们绝大部分是在高校一线从事学生就业或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经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后,基本上已经有了职业发展教育的观念和理念,这将对已有课程的完善和改进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

5.加强实训环节

在美国,多数的咨询人员培训机构均设置咨询实习训练实验室(Counselor Training Laboratories),以提供适当的咨询实习训练课程,并向附近居民提供接受咨询服务的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类机构成立的宗旨,无外乎教学训练、咨询服务及咨询研究等三方面。我们的职业咨询师培训也可视实际情况设置此类咨询训练实验室,以此三项工作为主要任务,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及服务的能力。同时接受训练的准咨询师也可以享有足够的资源,以利学习及研究工作。

注释:

[1]McDowell, D. K. (1995). Role Perception Study of School Counselors .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2]Huffman, J. L. (1993). Perceptions of the Role of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9th, Atlanta, GA, March 24-27, 1993).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咨询 专业建设 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70-02

1开设职业咨询专业的必要性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最终引发了实体经济危机,并导致全球就业萎缩,中国就业市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就业难成了他们的心头诟病。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建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服务网站。然而,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队伍不稳定是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主要因素,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职业咨询人员是各高校目前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瓶颈问题。由于职业咨询行业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这方面的从业人员一直严重不足。在就业日益市场化的今天,社会上的中介服务机构没能跟上时代的变化,数目繁多、秩序混乱,部分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打着为学生介绍工作的旗号装骗钱财。而我们的高校进行学生就业指导总体上来讲缺乏全面性、忽视学生个性,并没有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全程性的工作持续开展。因此,学校开设职业咨询专业,也能够更好的为本校全体在校师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通过这一专业的开设,同样有利于学校全体师生对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关注程度,也有利于我校其他各个专业学生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文化素质与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同时,就业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求职特征和职业特质都有很大的差别。必须在全局就业的大环境下充分考虑特殊差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开设咨询专业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顺应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顺应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2开设职业咨询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2.1有长期进行学生就业咨询的教师队伍,实践经验充足

云南民族大学始终认真遵循国家关于完善毕业生就业保障的精神,目前学校设立有专门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网站,长期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解答学生有关就业方面的难题。有些老师已经取得了职业指导师的相关资格证书,还有一些老师已经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战经验。各个院系也对学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特别针对毕业班学生,多次进行院内专题讲座提供咨询,同时,也为校内甚至校外各部门进行过相应的职业咨询专题辅导。

2.2有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目前,学校已经开设了学生就业服务网站,并且学生工作处也履行一定职责。各院系也开设了就业指导服务,特别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就业做了大量实际性工作,取得不错的效果;学校和一些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了实习基地。另外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由校长任所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任副所长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第 184 所”, 促进了民族高等教育事业融入主流,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提升了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就业率。

3发展规划

3.1办学规模

2012年开始招生,计划每年招生60名,4年后使本专业在校生达240名左右。在积累了一定的专科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办学规模。

3.2专业发展方向

在我国,目前开设职业咨询专业的院校数量很少,即便是开设了在平常教学中也多以理论为主,职业咨询技能的学习主要来源还是依靠职业咨询师的培训课程,而且职业咨询专业涉及到很多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学和管理学基础。建议引入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建设,专科生由于理论知识相对薄弱暂不纳入。云南民族大学开设职本科段职业咨询专业,除了硬性要求学生大牢理论知识基底,重点加强技能的训练,这样可以保证整个专业的有利发展。一方面要做好宣传,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立志从事本专业的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要将学生的就业做为重中之重,通过实操技能的锻炼和提高,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就业率,稳定专业的发展。

3.3师资队伍建设

(1)鼓励相关专业教师和对职业咨询感兴趣的教职员工,接受在职研究生教育,专业培训,确保职业咨询专业课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能力;

(2)鼓励相关教师接受职业咨询的技能再培训;

(3)招聘职业咨询专业的优秀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外聘职业咨询领域的专家学者,补充专业教师队伍;

(4)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讲座,扩展教师的知识面。

4教学计划

4.1培养目标

职业咨询专业的教学内容将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比例,将“实用型”、“操作型”摆在首位。对现任教师按职业教学的特点进行培养,组织进修,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同时注意更新教学方法,将“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方法引进课堂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设备,使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实训、实习环节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职业咨询工作,成为学校、企业和各社会组织中的职业咨询工作者,成为相应的专门型技能型人才,也可从事相关的心理咨询工作,通过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整套流程和方法,鼓励学生获得更高的从业资格,成为职业咨询师,加入全球职业发展专业人员的网络之中。

4.2培养要求

(1)掌握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包括心理学、管理学、职业咨询方法、原则等;

(2)要更好地掌握、运用职业咨询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方法;

(3)根据时代的发展,地域的不同,适时更新知识,并正确合理应用知识;

(4)具备及时发现、合理组织、有效解决常见的职业咨询问题的能力;

(5)具备解决社会职业、个人及个性方面、职业生涯方面以及职业咨询与辅导教育的理论;

(6)针对特定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训练。

4.3课程设置及主干课程介绍

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职业咨询专业的特点,建议开设下列课程:

参考文献:

[1]花文秀,王基林.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规范化的思考[J].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04期.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回顾与总结了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当前职业咨询与辅导训练存在的困难,并基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要求,提出通过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组织建设、保证专业人员素质、完善课程建设、深化专业研究、加强实训环节等工作,来完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模式的对策。

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现状

1990年代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建立,就业指导工作开始受到高校的重视,各高校相继成立了就业指导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工作人员。一段时间里,对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所接触的现实刺激与所面临的问题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究其原因,当然与家庭、学校、社会都有关系,但学校在初级预防方面的咨询与辅导工作不理想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在辅导师资的培训方面,除初中及高中阶段心理辅导师资的培训定位较为明确之外,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我国高校至今没有开设“职业指导和咨询专业”,因此目前从事职业咨询与辅导的人员大部分来自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这部分人员虽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专业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着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开展的成效。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对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与现实从业人员的低素质状况的矛盾,已成为高校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一大桎梏。为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

以上海为例,针对这一问题,除了各师范院校相继开设了培训辅导师资的课程外,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着力于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推出了职业咨询师的培训,对从事大学生就业工作人员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训。在1998年和2000年专门组织了两期由加拿大高校职业教育专家、教授主讲的培训班,并安排学员赴加拿大高校进行考察,从而提升了上海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2002年教育部在上海举办了部属高校就业指导培训班,邀请美国高校的专家、教授讲课,推动了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一步的发展。

2003~2004年期间,通过职业发展、教育、咨询理论、测量理论、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社会经济等多学科专家多次研讨之后,形成了职业咨询师的初、中级水平认证考试标准。然后,依据考试标准,完成了理论、实习和实训的培训课程设计。2004年9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与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联合《上海市职业咨询专业技术水平认证暂行办法》(沪人考[2004]30号),正式启动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工作。2005年6月,上海市科教党委、上海市教委了《关于加强上海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德[2005]22号),以推进上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促进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生涯发展的转变,明确了大学生学业阶段和求职阶段的全程化、全员化的服务理念、内容与体系。随着职业咨询师培训工作的深入,2005年12月又公布了《上海市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工作条例》,正式建立高校职业咨询师和就业工作人员的行业组织,为行业发展和业务交流提供了平台。

从2004年10月开始举办中级职业咨询师培训班起,截至2006年6月底,共培训初、中级学员近400人。经过理论教学、专家带教实习、企业实习、香港实训及考试认证的操作模式,已有136人获中级证书,20人获初级证书。培训学员覆盖全市47所高校、中科院部分研究所以及部分人才咨询公司与企业。

二、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面对的困难

虽然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已经起步,但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如各类教育人员在辅导观念上的差异、培训机构本身条件不够完备、职业咨询师的训练课程内涵不够明确以及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实习与督导制度尚未建立等,还困扰着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职业咨询专业人员以外,人们并设有充分意识到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专业化的重要性。虽然教育部主管部门了推进高校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文件,高校也在校内开展各类职业发展教育活动,大学生职业发展选修课新课程标准也将出台,但是学校从上到下,从行政管理人员到一般教师对职业发展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与提高。同样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中也有反映。如McDowell (1995)在比较行政人员、咨询员及一般教师对咨询师的看法时发现,这些人士对辅导工作者担任个别咨询、团体咨询与学业、职业生涯辅导等辅导角色的看法都比较一致,但是教师更认为咨询与辅导工作者发挥的比较多的功能是排课以及教学。[1]Huffman (1993)以263 位学生、111位家长、43位教师以及8位行政人员(总数425位)为调查对象,填答The Role of Counselor Survey (ROCS)后发现,教师与行政人员比学生和家长对咨询与辅导工作者有更好的认同;但教师还是倾向于将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视为行政人员,认为辅导人员常常把许多与行政有关的业务交给他们做。[2]另外,Schalesky (1993)的研究则比较了更多层面的人士,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行政人员、咨询员培训工作者、学校董事会以及企业界人士等,对辅导人员应发挥的功能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仅咨询员培训工作者与咨询员本身对咨询与咨询的功能比较肯定。[3]

在职业咨询与辅导师资的培训机构方面,目前师范院校的心理系中有一部分相关课程,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也于2004年启动了职业咨询师初、中级的培训,然而各培训单位在师资队伍建设及设备资源方面均不够完备,急需在政府或研究单位的帮助下,以足够的师资及设备资源提升辅导人员的训练效果。

目前我们已经启动了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然而“如何培训”和“培训什么能力”这两大问题还有待深入探讨。虽然我们所开设的课程参考了美国的课程体系,但就课程内容作细致的分析比较,还是可以发现两者较大的差异。而与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CACREP) 所规定的几个核心领域相比较,国内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课程训练还不完整,也不够扎实,因而导致所学理论或技术无法解释问题、解决问题。再者,以目前的状况而言,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主要来源于大学毕业后留校的学士,仅有少数是心理或教育专业毕业的,这样的学科及学历背景对于培训一支专业的职业咨询与辅导工作者队伍是非常不够的。

除了专业科目的训练不足之外,目前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专业教育中最大的缺失在于缺乏有系统、有制度的实习督导,咨询实习课程所接受的督导方式与内容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另外,咨询实习课程所要求的实习活动内容与实习时数也明显不足,使得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之前无法取得必要的实务工作经验。尤其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尚无职业咨询员培训课程的标准,缺乏客观准则作为制定咨询实习教学目标的参考。随着国内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教育训练活动日益普遍,社会对于职业咨询与辅导人才的需求愈来愈迫切,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实习与督导制度已刻不容缓。

三、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知识与技巧两方面。在知识方面,主要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知道些什么”的问题;而技巧方面,则是回答“一个咨询师应当能做些什么”的问题。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Piaget、 Kohlberg、Gilligan、 Selman、Loevinger、 Hunt、 Super、Havighurst 等人的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理论中Parsons的特质因素论和Holland的职业类型论、Roe的需要论和Bordin的心理动力论;职业决策理论中Gelatt、Harren、Krumboltz、Kelly等人的理论。在技巧方面,则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至于如何训练,即将发展理论应用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并接受持续的有效督导也是十分重要的。

转贴于

有学者认为,就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综合而言,包括职业咨询理论基础、咨询与辅导实务及专业特质三方面。职业咨询理论基础涵盖咨询理论、人格发展、社会心理及个别差异研究。也有学者认为,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及统计研究能力也是需要具备的。在咨询与辅导实务能力方面,应包括个别咨询、个案研究、团体辅导、班级辅导、心理测验的使用、行政协调、社会资源的了解、与教师的沟通及咨询、咨询辅导方案的设计与评估等。有些学者还针对各项能力作了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例如个别咨询能力中特别强调倾听的能力,心理测验的使用特别强调测验的挑选及结果的解释。除了应具备的能力之外,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应具有的特质、态度与个人的咨询能力也同样重要。在这方面,除了专业伦理守则之外,还涉及投入工作的意愿、能面对挑战、能照顾自己的情绪、能适当的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等。而在辅导理论、实务技术与专业特质以外,一般的教育能力也相当重要,包括组织、营销、教学及熟悉法律、争取经费等方面的能力。

有学者曾提出学校辅导人员培训的课程结构,其核心领域包括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次核心领域包括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学校情境的相关课程等;在专业实习的部份,又分为实习前阶段、初期阶段实习、中期阶段实习、学校的实地实习,对各阶段的实习时数及实习内容也应有明确规定。训练课程中的实习与督导则是准咨询师成长为专业咨询师的重要环节,实习可以让准咨询师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实习场所进行验证,而督导的功能则除了确保个案的利益并协助准咨询师个人及专业上的成长之外,主要是为咨询进行专业把关,确保专业质量。

四、进一步做好高校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培训工作的对策

1.完善专业组织建设

在美国有45个州要求职业咨询师拥有开业资格证书,各州的资格证书培训项目都须经过“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的认证。澳大利亚职业生涯咨询业联盟(CICA)将各个行业和地区性的咨询专业组织联合在一起,制定通行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德国职业生涯咨询协会(DVB)设立了生涯咨询师注册制度,2003年有420位成员。荷兰设有职业咨询师和咨询官注册基金,并建立了职业咨询指导师协会(AVGC)。加拿大职业咨询师协会规定硕士为最低专业要求,魁北克及许多省都有自己的协会或组织。[4]我们要在学习国外专业自律组织的经验中完善已经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以及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的工作职责、范围等专业内容,不断推进规范化建设。

2.保证人员素质

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对于从事咨询与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不同的学历与专业要求。如澳大利亚要求本科后专业教育+在职培训;加拿大要求本科+硕士(指导咨询);丹麦要求本科+240~360小时培训;芬兰要求咨询或心理学硕士;德国要求第一级咨询学位或学位+6周培训;爱尔兰要求学士+一年本科后咨询课程;英国要求学士+本科后培训或硕士;美国要求硕士(咨询/心理学)及以上。[5]而目前国内咨询员的培养教育主要集中于培养学士层面的咨询师,其主要的就业方向是在中小学担任辅导教师。综合国际的通行做法,我们认为辅导人员的专业教育应以硕士学位为基本要求。辅导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完整的训练课程计划是相当重要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养,在逐渐提升其专业性之后,终将走向专业证书制度的方向。目前,心理咨询的证书制度已经建立,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在拥有足够的专业素养之后,也完全有必要建立专业证书制度,从而使他们能为高校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咨询服务。

3.完善课程建设

在职业指导与咨询人员训练课程的架构与内涵方面,美国“咨询及相关教育课程认证委员会”(1993)规定训练课程包含八个核心领域,并规定了一定的实习时数。八大核心领域包括人类成长与发展、社会文化基础、助人关系、团体工作技巧、生活型态与生涯发展、评估、研究以及专业取向。而在实习经验之中,又规定至少40%以上的时间是直接与个案接触的。此外,还设置了特定的研究领域,有较多的选择弹性,包括药物滥用、婚姻咨询或跨文化的咨询工作等。我们应该借鉴这些比较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开设并完善有我们自己特色的课程。

4.深化专业研究

美国的职业咨询研究和学科建设实力强、参与者相当广泛。许多一流大学设有相关专业和硕士、博士课程。英国有一些大学有本领域的研究传统,设有心理学和咨询硕士、博士课程,德比大学是英国职业咨询方面的重要研究中心。同时,英国还设有全国性组织National Institute for Career Education and Councelling,专门研究职业指导理论、需求、技术、方法和政策。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都有研究者专业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这方面的课程。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UBC大学等也积极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6]鉴于国内目前此方面的专家比较少,一方面我们可以集聚从事心理学、人类成长与发展、咨询与辅导、生涯发展、测验与评估、专业定向、社会文化基础、统计与研究法、咨询以及教育等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教研室,对课程及培训模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在专家之间进行小型研讨活动,互相促进,互相启发,开拓对相关学科领域的认识,从而为职业咨询与辅导人员的培训提供新气象,让高校的职业咨询与辅导专业人员更具备专业能力。但从长远而言,除了继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之外,增加对大学生的咨询与辅导经验以及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也十分重要,毕竟咨询与现实的社会环境有着紧密而重要的关系。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我们已有的职业发展教育研究会成员的力量。他们绝大部分是在高校一线从事学生就业或辅导工作的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经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后,基本上已经有了职业发展教育的观念和理念,这将对已有课程的完善和改进产生很好的推动作用。

5.加强实训环节

在美国,多数的咨询人员培训机构均设置咨询实习训练实验室(Counselor Training Laboratories),以提供适当的咨询实习训练课程,并向附近居民提供接受咨询服务的机会。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类机构成立的宗旨,无外乎教学训练、咨询服务及咨询研究等三方面。我们的职业咨询师培训也可视实际情况设置此类咨询训练实验室,以此三项工作为主要任务,来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及服务的能力。同时接受训练的准咨询师也可以享有足够的资源,以利学习及研究工作。

注释:

[1]McDowell, D. K. (1995). Role Perception Study of School Counselors . 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2]Huffman, J. L. (1993). Perceptions of the Role of Middle School Counsel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Southeaster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9th, Atlanta, GA, March 24-27, 1993).

心理咨询毕业论文第7篇

关健词:职业生涯咨询 就业形势 课程改革

职业生涯咨询(career counseling),也译为职业咨询、生涯咨询、生涯辅导。罗伯特qCq里尔登(Robert C.Reardon)(2005)认为,所谓职业咨询(career consultation or counseling),主要指针对咨询对象(来访者、咨客)在职业选样、事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以平等交往、商讨的方式,运用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职业社会学)的理论和心理咨询的方式、方法,启发、帮助、引导咨询对象正确认识社会需求、正确认识自己、从心理和行为上更好地完成学习、工作与生活角色转变的过程。[1]著名台湾职业生涯规划大师金树人定义为:生涯咨询在于通过一对一或团体的方式,由专业生涯咨询人员协助个人克服与生命准备、生涯试探、生涯选择、生涯适应等有关的困难与问题,清除情绪与认知障碍,达成生涯、工作角色与各种生涯角色之间的融洽和谐,以增进个人的生涯发展与适应。[2]

由此,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可以引申为由高校的职业咨询辅导教师协助大学生澄清与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困惑和问题,清除情绪和认知障碍,帮助其解决与职业生涯有关的心理冲突,最终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适应能力。

我国高校职业生涯咨询工作是随着个体自我发展意识的加强和社会的发展而提上日程的。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期望越来越高,期待更好的了解自身竞争优势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与此相应,求职者和用人者都需要规范和系统的职业划分和相关职业标准,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就笔者日前整合的材料和调查结果分析,之所以要加强高校职业生涯咨询工作,主要基于如下几点考虑:

第一,高校大学生自身对职业生涯咨询工作的需求。通过相关学者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显示,高校学生迫切需要得到实践经验丰富者的指导,以提升自身能力,增长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不少学生认为高校开设职业咨询室很有必要。

如南京师范大学学者张金玲,通过选取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一年级至研究生三年级在校的400名涵盖理、文、工、医、经济和管理各类学生的抽样调查和分析,得出:1,大学生对职业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尚不熟悉,他们中间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2,大学生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渴望得到专业机构的帮助。3、大学生认为开设职业咨询室、举办讲座和开设课程能有效促进职业指导工作;绝大多数学生认为高校开设职业咨询室很有必要,而且对学生应该免费。4、绝大多数学生对咨询结果持灵活变通的态度。[3]

另有学者基于对浙江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有明确需求,愿意参加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课程,主要希望多参加“求职技巧与说话艺术”、“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大学生倾向于面对面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35.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专门的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或就业指导服务,39.8%的大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职业指导表示一般或不满意。[4]

广州的学者则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职业咨询形式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特别面对逐年增加的大学生就业大军与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简单化与单向性的职业咨询形式已受到挑战。[5]

也有学者通过调查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咨询的需求情况发现:1,高职学校大学生考虑自己的就业问题时间明显迁移,渴望学校给予指导。2,高职学生希望通过职业咨询广泛获取职业信息,进一步了解自我与社会,使自己的职业自我概念能得以准确定位。[6]但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的在思想重视、内容辅导、咨询的操作模式等方面,都不尽人意。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高校学生已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就业的压力等不同因素,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渴望得到专业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可是相比于大学生对职业生涯咨询的需求而言,高校的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做的还是不足,甚至有的根本不重视。

第二,高校大学生严峻就业形势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有五大嬗变:供求关系由供不应求演变为供求失衡,人才筛选标准由惟“学历论”向“能力论”演化,就业歧视呈上升趋势,专业冷热不均,就业取向由一元转变为多元。[7]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8]2014年,大学毕业生727万,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9]在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在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就业难”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学生就业状况如何,已成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一项能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的有效措施,大学生职业指导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如沪教委学(2007)106号文件指出各高校要按照“全程化、全员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所有高校从2008年起须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或必选课。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要充实职业发展教育教师和咨询室、完善职业测评、职业咨询等必要工具、场所的基础性建设。[10]《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11号中指出,要“建立就业咨询室”,“逐步形成以就业指导课程为基础,以个性化职业咨询和辅导为辅助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总之,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一样,是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产生的。以上海这个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为例。根据2008年对上海市60所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看,高校通过职业咨询专业认证人员达500人,[11]大部分高校依托就业指导中心、院系安排开展了职业咨询工作,并提供咨询预约服务。但目前状况来看,我们想达到职业生涯咨询科学化,专业化,全面化,普遍化,尚需要努力做到:职业咨询日常化,完善指导教师队伍,完善机构建设等方面的配套工作。[12]

第三,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要求。

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提出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纲与教学计划,并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文件中要求“学生要按照课程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要求教学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高校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团体咨询和个人咨询服务,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分析与职业探索,训练其不断提升职业决策能力,从而让职业生涯咨询作为一种有高度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方式发挥作用。

但目前来看,我国大学教育中,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内涵理解仍有偏差,使得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存在缺乏教育性和人文性、指导思想欠成熟、目标模糊性、内容的功利性色彩很浓、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13]职业生涯咨询工作的进展,有益于加强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促进其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的发展。

第四,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的现实需求。职业生涯咨询在我国起步较晚,主要源于人才测评运动。而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走出传统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市场化下的“双向选择”模式之后逐步展开的。发展到现在,职业生涯咨询已成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生涯咨询工作虽然不是万能的、一劳永逸的,但是有效的职业生涯咨询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其职业自我概念,明确职业方向,能够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降低求职成本,缩短择业时间。

但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职业咨询工作在咨询内容,咨询形式,咨询师队伍等方面还面临极大挑战。[14]在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内容方面,学校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和其对职业咨询的不同需求,分阶段设置不同的咨询内容;要根据咨询对象的不同,考虑分类设置咨询内容,加强针对特殊群体尤其是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咨询服务。在咨询模式方面,高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相结合,同时也打造职业咨询网络服务平台,扩大服务范围。在职业咨询队伍建设方面,高校职业咨询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所必需的知识与技术,而且需要通过自学、交流、培训、实践等多种方式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成长,确保咨询的服务质量。

总之,从对学生内部自身需求,外部客观就业环境的严峻挑战,以及职业生涯课程改革和职业生涯咨询本身发展需要等四个方面来观,加强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力度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方翰青,谭明.我国职业咨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7.

[3]张金玲.关于高校学生对职业咨询态度与需求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4]姜明伦,李战国,颜小芳,莫佳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教探索.2015.(2).

[5][14]李燕冰.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咨询的对策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6]方翰青.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咨询需求的调查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7]李光红,亓晓庆:嬗变、现状与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跟踪调研(1982―2012年) [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8]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5).

[9]瞿振元,罗维东,荆德刚,薛庆国,文东茅.把握形势 精准定位 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4.(7).

[10]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08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年12月18日.

[11]夏人青,陆文龙,樊军.2008年上海市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总报告[R].上海:2008.上海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创业状况调查课题组.2008:6.

[12]孙佳峰,王林跃,郑学健.高校职业咨询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