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1 09:57:49

序论:在您撰写学前科学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学前科学教育论文

第1篇

有人可能会问:“什么是教育科学,教学科学的研究方向又是什么?”教育科学其实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它包括属于基础学科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教育史,属于基本学科的教育原理、德育原理、教学原理、教育管理学原理。而现代教育科学所研究的方向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对于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大家已经熟知它的发展历程,但是对于学前教育中如何贯彻教育科学,如何进行教育的测量和评价科学研究,其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群体的风格不尽相同,所以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这都有待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调整。

1.提前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对象是婴幼儿,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是理解能力较低,行为控制力不强,好奇心极强,因此,必须重视教学内容的制定。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安全性。其中,生动性和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状态;教育性则是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目的,“寓教于乐”是学前教育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另外,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习者都是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低龄儿童,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在制定学习内容时,要考虑教学活动的安全隐患,切实保护好学习者的人身安全。

2.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在根据既定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观察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变化、兴趣变化,并据此调整学习内容的顺序和教学方式,让学习者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另外,还要着重利用学习者的好奇心理吸引注意力,这样可以带动学习气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注重成果反馈,总结经验。学前教育的成果往往没有系统考试类的衡量标准,所以需要细心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和各项能力的提升程度来确定教学方式是否有效。并通过变换教学方式来对比学习成果的优劣,总结教学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率,让学习者在学前教育中打下良好的基础,丰富知识储备,加强性格塑造力,让学前儿童的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二、借鉴国外成功的学前教育经验

纵观国外教育科学研究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各国的发展动向,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科学研究表明,幼教理论和方法的发展是推动幼教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教育从经验型转向科学型的必经之路,因此,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苏联于1960年建立了学前教育科研所,内设早期幼儿教育、学前儿童教育、实验教学法、年龄心理学、生理学、美育、体育等实验室,研究所把全国学前教育问题的一切科研工作都统一起来加以分析和评价。国外的教育科学水平发展比较早,这种类似的教育科学实验在国外不胜枚举,而在国内却屈指可数,那如何借鉴国外的教育科学经验来丰富我国学前教育教学方式呢?笔者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

1.借鉴与修改

在观察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模式后再加以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它有哪些缺点和优点,然后进行改造再利用。这种做法的根据是:每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分国家的,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经验当然可以拿来运用到我国的学前教育中,但前提是不能照搬照抄,要灵活地改良和修正,并在方法运用中反复总结经验,让国外的先进学前教育经验落地本土,并发挥它的优势。

2.创新改革

在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同时加以改造和创新,结合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性地改造,以达到先进水平甚至实现超越。但是创新模式实现起来很难,不仅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特性,还要能够找到彼此结合的创新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强洞察力,要能够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找到学前教育的新思路。

三、我国学前教育的教育科学未来发展趋势

第2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自于普通初级中学,学生使用的是材,教师按照材实施教学。中考模式决定了初级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边沿地位。对刚进入学前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结论是对生物学科喜欢的人数仅占5%,对微博、微信、游戏的喜欢程度远远超过对文化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数学学科很重要,但没有一个学生认为生物学科重要。光合作用是生物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知识点,小学、初中都要涉及到,但到了高中入学,一个班41个学生,没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回答出光合作用的过程。试想,如果这种程度去面对对世界充满新奇、喜欢花花草草、满头脑都是“为什么”的幼儿,将会是一个多么可怕的结果。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倍感肩之沉重。

二、在生物学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数要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培养成合格人才,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

1.在教学中注重将知识点与“现象”相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内容是按生物的分类系统进行编排的。我们教师在教学备课时,不能就课本讲知识,应当对与知识点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了解,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把生物学原理和生物现象结合,让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解释现象,揭开奥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传授“种子的类型”这一章节,就可以引入“转基因大豆”这个社会话题,通过认识了解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对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社会事物进行科学判断。2014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肆虐,老师有针对性地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的生物学解释,更能让学生对社会实际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传授了专业知识,也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

2.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植物分类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我们不妨让学生走入校园、走进植物园,让学生在现实中认识和辨别植物,为他们以后成为幼儿教师帮助幼儿认识身边的植物打下基础。校园的美化、校园植物角的建立、校园植物的分类挂牌,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直接参与;人们比较普遍的把“二球悬铃木”称之为“法国梧桐”,我们要在实践中把这种错误称谓纠正过来。通过对“植物光合作用”的进一步认识,用科学的原理认真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学习了植物学后,让学生做“如何添置植物美化幼儿园环境”这个作业时,引导学生从植物的各个器官的特点分析选出适合幼儿环境的植物,使学生在有趣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中去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不是枯燥的原理、无趣的结构。生物学知识包围在我们周边与我们息息相关,还有好多生命现象需要我们去解释,还有很多生命奥秘需要我们去揭开。

3.教师需要给学生要补充新知识。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丰富知识面。生物学知识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是接触最密切的,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相信教师们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都不缺乏。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新事物不断涌现:克隆、艾滋病、转基因、SARS病毒、埃博拉病毒、无眼蜗牛、生物战争、生态学等。这需要生物学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教学对教师的需要。

第3篇

而在实际教育中,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练好专业技能就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而文化课程的好坏对其影响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科学类课程,学生普遍在初中的基础就不好,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所以,随着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科学师资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反思。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另一方面对这门学科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生最初不能很好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教务科老师请教,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点,使我茅塞顿开,职业教育有别于普教的应试模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文化课程,同样要从技能教育入手,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他们的所学能有效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比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为什么吃鸡蛋有营养等等这样的生活常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用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去解释,既不能太抽象难懂又得让小朋友弄明白。所以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尽量避开生涩的方程式及元素符号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多以实验,实例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使他们更容易于接受和掌握,使其能够学以致用,用科学知识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问,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某幼儿园园长在谈到对新毕业幼师的印象时给我感触颇深,她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专业技能好。但欠缺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文化底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单单从文学修养一个角度来判断,而是对于一个人全方面的衡量:习惯养成,知识广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无时无刻都与自然打交道,观察,体验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见到的一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百宝箱”,打开来应有尽有,能够帮他们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苦恼。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对诸多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否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能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难问题。如幼儿在玩耍和游戏中,常会提出一些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在一次语言教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幼儿问:“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妈妈长的不一样?”“青蛙在春天时产卵,卵又会长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大后又变成了小青蛙了吗?”所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幼儿教师是必备的。同时幼师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幼儿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常常给幼儿讲一些寓言故事,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月亮里为什么有兔子和仙女?等等,看起来,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但有时却对幼儿智力发展产生负作用,以寓言故事为例:很早以前,有一位又饿又可怜的乞丐倒在路边,兔子什么也拿不出来就对乞丐说:“请你把我烧一烧吃了吧!”说罢,就自己跳到了火堆里去了。那位乞丐在“啊”的一刹那间,就变成了神仙,他抱起兔子跑到月亮上去了,从那以后月亮上就有了兔子。在登月活动已经实现的今天,还继续给幼儿讲这种故事显然是不科学的。要给幼儿讲清楚这是寓言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月亮是围绕地球转的球体,上面有丰富的矿藏,科学家正在努力把月球变成人类生活的空间站,最后可以启发幼儿:等你学到本领后,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看看是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第4篇

(一)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符合时展要求

当前科学的研究已经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并且学科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密切起来,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促进性也凸现出来,涌现了一大批交叉学科。声乐学科也不例外,大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我们需要从更全面的角度去研究声乐的学习。在交叉学科背景下,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渗透到声乐学科本身,通过适应性的改造、融合,对声乐本体研究形成必要的补充,指向声乐学科发展的多维角度及历史形态。声乐科学体系就是在整合声乐要素的同时,充分发挥交叉学科渗透的优势,优化声乐教学结构,使声乐教学得到最大优势的发展。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就是在这样背景下,逐步梳理呈现出来

(二)当代声乐科学体系逻辑严密、结构性强

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通过其特定的划分依据及存在形式,将其内部表现为本体内部交叉学科和本体形态交叉学科,在本体内部交叉学科中,又分为支柱学科、基础学科、辅助学科、传播学科。在纵向构展的同时,又从横向方面探索了声乐学科发展的表现形态,即声乐学习过程研究。在声乐科学体系外部又与其他学科进行交融,形成本体客体交叉学科。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表现出了严密的逻辑性和结构性,为声乐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特殊性

(一)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瓶颈

在教学中,声乐课堂教学与活动指导课堂教学相割裂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也正是声乐教师和活动指导教师的学缘学科教学背景的局限性,决定了在课堂上的教学导向性和分化性。在声乐课堂上,声乐教师按照声乐类学生教学方法进行声乐学习,而在活动指导课的艺术领域,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类幼儿园课堂教学指导学习,学生声乐课上学习的专业声乐方法和歌曲,运用不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活动指导中,声乐课堂教学与活动指导两门课程呈现并行状态,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实践性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因此,学前教学声乐课堂模式改革也就势在必行,让声乐课堂教学和活动指导两门课程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

(二)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特殊性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声乐课堂上学习声乐技巧,在活动指导上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音乐课教学。两者并不矛盾,但是缺乏相互的指导和交融。而今,声乐的学科教学应该具有其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认清这个特殊性,对于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模式的探索是至关重要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声乐教学,但又不应当承担为活动指导范畴教学,而应该体现为让学生在职前进入角色中,学到能够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学习。这种能转化为教学资源的职前角色进入式学习,学既是学,又是学教,还要结合表演,结合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学习。不仅要注重声乐技巧学习,还要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构建学生的双重身份,即,又是学生,又是教师,通过角色的转换参与到声乐课堂学习中来。学前教育声乐课堂的特殊性,就是要让声乐教学符合学前教育发展,融入学前教育观念,突出学前教育特点,激发学生职业角色进入,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专业基础和职业基础。

三、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一)构建有职业实践特色的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模式——职前角色进入式学习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与学前声乐课堂要求的不相适应性,告诉我们,传统背景下的声乐技能性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中教师的职业需求,如何让声乐课堂的学习变得有效、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在活动指导课中技能性的发挥,是值得我们探索和深思的问题。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对于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在声乐课堂中越是能更好的以学前教育实践为主,越是以学生的职业就业特色为主,学生的职业角色转换就来的越快,角色进入就会越深入,学生在实习、见习乃至今后的工作中,越是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职业专长,而不至于觉得束手无策。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职业角色进入提出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除了传统的声乐技能性学习,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性,进行幼儿歌曲表演唱、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范唱等等教学,一方面,在教学中,贯穿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让这些专业知识与实际教学相联系起来,另一方面,给孩子们随时提供职业就业的模拟环境,从不知不觉中,对孩子们进行职业训练,以适应未来的职场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以声乐心理学为依托的声乐课堂模式

在教学中,除了需要在学前教育声乐学科教学中体现学前教育的特性,在课堂中将学前教育艺术课程中的规范和要求贯穿始终,还应发挥当代声乐科学体系理论本体内部交叉学科中支柱学科的作用。在支柱学科中,我们往往比较重视声乐技巧学和声乐生理学的教学,常常忽略了声乐心理教学,而声乐心理的作用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在声乐教学中,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学前性”的声乐学习,进行职业角色转换,另一方面,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应该运用声乐心理学的知识来辅助声乐技巧的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但绝大多数研究者的研究还仅仅限于演唱紧张情绪的处理,而这仅仅上声乐心理中情绪部分一小的研究方面。教师应以正常的教学心理策略分析为导向,从学生声乐学习的感觉、知觉、表象、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等方面全方位的引导学生自主式的声乐心理训练,引领学前教学声乐课堂的发展。声乐心理学还有众多的领域等待研究者们去研究和运用。总的来说,传统的声乐学科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就业所需。当前,我们应以学前教育学生的就业导向为目的,处理好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堂教、学、用三者的关系,促进声乐学科课堂模式的改革。

第5篇

1.1学习领域的构建学习领域是用于各类职业学校的教学行动领域。它是在教学论的要求下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重新的分析和归纳,是行动领域的教学归纳。作为“幼儿教师”岗位群,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后,整合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可以包括:第一,基本素养学习领域。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掌握作为职场一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第二,幼儿教师基本素养学习领域。学习掌握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础技能和方法。第三,专业核心学习领域。学习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组织方法。第四,专门化方向学习领域。根据今后岗位的方向不同学习各岗位的专业技能。第五,拓展学习领域。在学生能力特征的基础上拓展专业技能,提升能力范围,创造个性化的发展空间。以上这些对应学习领域,需围绕工作任务,以“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等操作技能学习为主,以“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掌握为辅。

1.2学习情境的实施学习情境即教学项目,是本职业工作的各个具体工作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变换,应由本专业的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实训教师协作进行。具体的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对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进行分析。第二,深入岗位收集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第三,将收集到的岗位工作任务进行转换,成为适合进行教学的学习情境。第四,确定各个学习情境的目标、任务及内容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五,为每个学习情境的开展做到软硬件的条件准备。第六,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1.3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是课程开展情况的主要检验手段。由过程性的、活动式的评价组成的评价体系才是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在整个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随时贯穿着评价,既有工作环节设计、进行情况的过程性评价,也有工作完成的终结性评价;既有学生的自评、互评的学习性评价,也有教师的指导性评价。

2学习情境开发的实例解析

学习情境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接近于工作实际的工作环境。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是将具体的工作过程搬到课堂,而应是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种结合,因此在开境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一线的工作任务与过程,也要结合教学论的思想,使课程内容凌驾于工作内容之上。以下我们以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游戏》作为实例分析学习情境的开发。

2.1学习情境的设计传统的学科课程是以知识内容的循序渐进为体系展开教学,注重于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则从工作内容出发建立学习情境,重视知识、技能的应用与操作。以下以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幼儿游戏》为例,分析学习情境的设计,见表1。《幼儿游戏》中《建构游戏的设计与组织》这一学习情境构建与设计思路,见表2。幼儿游戏共设计6个学习情境,各个学习情境对应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其中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对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化加工。

2.2学习情境实施的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收集资料、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作为学习的基本流程来进行学习情境的学习,完成工作任务。针对不同的学习情境,交互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采用分组进行,强调合作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与人沟通、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以“幼儿建构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的学习情境为例具体学习情境实施设计,见表3。

2.3考核与评价的设计第一,以多形式评价为基础。活动过程的评价尝试采取自评、组评和师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第二,以多元性评价为参考。在评价中注重能过提问、讨论、成果分析、测验等等多元性评价来综合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以综合性评价为依据。考核中注重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中表现出来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各项综合职业素养的评价。

3课程开发的成效阐析

3.1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往往是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对中职学生进行教师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则可以在实践教学活动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在仿真的实训教学活动中督促学生履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职责。同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能更好地规范学生职业行为。

3.2以工作任务为依托,让学生在工作任务中实现“理实一体化”在传统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为主要学习模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在实际的工作中则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下,教师将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任务引入课堂,学生学习内容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转化而来。在各种工作场景或工作活动中,学生运用知识来完成幼儿园各项工作,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在《幼儿游戏》这一课程的学习结束后,学生能完整地设计各类游戏活动,对游戏活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能进行简单地处理,职业岗位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从而缩短了学生从课堂到岗位之间过渡期。

3.3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在传统教学的模式影响下,教师更多的扮演着“讲解者”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则更多地饰演“倾听者”的角色,学习过程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工作过程系统的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各小组成员协作完成“工作”,并用自评、互评、课内评、课外评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这样的课程体系增强了学生课堂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在“工作”中献计献策,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4结束语

第6篇

课程设置离不开社会大背景,课程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在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关系上,即课程开设与否要考虑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强调专业性和职业性,为就业准备。学前教育专业应与时俱进,简单、机械地套用高等师范院校现行课程只会固步自封。因此,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决定》为学前课程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明确了改革思路。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只有熟知幼儿教师能力要求,全面、深入掌握用人单位需求,并将其准确反映在课程体系中,将课程体系与从业要求对接、培养标准与专业认证对接,才能培养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过硬、满足岗位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二、改进已有课程设置

1.充实通识课内容因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包含语言、科学、社会等领域,再加上幼儿想象力丰富,对诸多现象充满好奇,所以通识课应加入有关人文、科学、自然等课程,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充其知识面,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为个人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幼儿教师要具备与幼儿沟通的能力,了解幼儿身心特点,能深入浅出地讲授知识,因此,还应在通识课中加入相关教育课程,但内容要浅显而广泛。

2.调整专业课程通过增加课时,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学科专业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学习。针对学科专业课程,可将一些基础课改为选修课,合并较为相近的理论课,从而减少学时、学分;就技能课程而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与艺术系学生不同,在掌握相关技能的基础上应以实用性、工具性为主,加强对儿童歌曲伴奏、儿童操的编排等艺术类课程及幼儿园环境设计、玩具制作、简笔画等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实用美术课。此外,为体现办学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率,结合地域资源,学校还可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蒙台梭利课程、剪纸、泥塑等。

3.加大实践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少有机会接触社会、了解未来就职岗位,对于如何与他人交往多半来自于已有经验,如何与幼儿做到有效沟通更是纸上谈兵。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社会能力及工作能力,需要不断增加实践课种类,逐渐丰富实践课内容,适当延长实践课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具体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与人协作。

三、增开其他课程门类

1.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无论从事哪项职业,从业人员都应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认证,幼儿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不例外。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于2015年正式拉开序幕,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领取教师资格证的惯例将被打破。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考试内容和难度都会有所变化,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也不再被区别对待。只有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取得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资格。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关注这一变化,适时调整。

2.专业方向课程幼儿园分工的不断细化和专业化与目前高校采取笼统而又全面的专业培养体系不同步,高校希望把学生培养成既能胜任幼儿园教学、保育、科研等工作的教师,又能承担学前教育行政管理任务的人才,培养内容大而全,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学校可倚重艺术特长生、营养师、双语教师、幼儿园管理、高级家教等不同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以突出学生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

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类课程新教师招聘时,在诸多标准中道德修养被排在前三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的出发点因人而异,对幼儿及幼教职业的态度千差万别。开设师德方面的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并深深喜欢上幼儿教师这份职业。这样,未来才会安于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投入幼教事业。

4.0~3岁早教类课程我国社会发展迅猛,人们的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年轻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纷纷选择早教机构帮助孩子开发智力,因而我国早教事业发展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托幼一体化促使幼儿园招收低龄幼儿入园或开办周末亲子班以满足社会需求。这就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能安排幼儿与父母共同活动,又要善于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育儿行为,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开始0~3岁早教类课程。

四、结语

第7篇

(一)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体系在实际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不论是教学内,还是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钢琴课程的学习和设置都是由任课教师或某系自行决定的,具有很强的随意性,此外,钢琴的教材使用也不统一,很难与实际的教学需求相适应,自然就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前专业的学生水平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识技术也有强有弱,对于今后的教育工作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二)钢琴教学缺乏针对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是为幼儿教育服务和工作的,不是专业的钢琴表演者,所以对钢琴技术的要求也没有专业水平要求高,只是在掌握基本弹奏方法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演唱、编曲等能力即可,要求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大部分是把专业水准的钢琴教学方式拿来教学,学生学习时无法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对于在今后幼儿教学中的应用钢琴技术也有一定的制约。

(三)钢琴教学时间短,实际操作时间少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扩大自己的招生人数和范围,录取人员的素质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钢琴基础来说,层次更是参差不齐,有些能生硬的弹奏一两曲,有些甚至连钢琴都没有接触过,学生基本都是零起点,这就需要教师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比较多,而钢琴课并不是每天都有,课程时间也很短,实际操作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对于零起点的学生来讲是面临着很大的难题。需要引起业内的广泛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内容及方法的目标选项

要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技艺取得突出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具备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科特点等方面的分析,明确钢琴教学的目标,认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面临的工作环境以人群,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演奏、编曲、演唱等技能为主,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一)教学内容设置符合专业特点钢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应包括基本的乐理知识,简单的钢琴演奏方法和技巧,熟知当前幼儿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以及音乐曲目,并注重弹唱、即兴演奏、编曲等技能的提高。对于起点低的学生,以讲解基本的乐理知识为主。然后教会学生基本的钢琴演奏的指法、姿势等,学习连音、非连音、跳音等演奏方法,选用音乐节奏强的曲目进行练习,通过这些曲目的练习明确钢琴弹奏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此外,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视谱演奏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乐曲选择上要少而精,由易到难,由浅到深,逐渐掌握和提高钢琴技巧。可以选用当前幼儿学习使用的教材,从中挑选音乐曲目进行练习,熟悉幼儿教材,掌握更多风格和特点的幼儿曲目。即兴演奏、弹唱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也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幼儿歌曲数量比较少,歌曲描写的内容与当今幼儿生活的环境也不相符,因此就需要幼师进行歌曲的编写和创作。

(二)教学方法要丰富多样首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好帮差的方式,让接受能力强,音乐学习能力高,技巧掌握好的学生帮扶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通过组成帮扶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于提高学习质量也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强化学习效果。由于钢琴课时少,课上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小,老师在课堂上示范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课下很容易忘记,这时就可以利用电话、电脑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用电话把教师课堂上演奏的曲目、指法等进行录像,通过电脑下载需要练习的曲目,然后对录制的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和模仿,及时记录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沟通,逐渐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

(三)带领学生走出琴房,增强实践能力,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很多学生在演奏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而且闭门造车式练习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为学生建立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直观感受和学习,还可以作为模拟教师进行实习,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成为一名称职的幼师做好准备。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