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校企合作模式(合集7篇)

时间:2022-02-25 01:37:33
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第1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

一、从大学生就业现状谈建立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就业乃民生之本”体现了党和国家将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高度,体现了全社会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普遍关注。我国继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之后,2015年毕业生人数由2014年的727万持续增长到749万。毕业生人数的年年递增,就业之难似乎成了常态。因此高校加强校企合作,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活动,对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践教学活动是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重要形式,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实践知识、增强劳动观念,同时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实践证明,大学生通过参加校企合作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经历似职场般的快乐与失意,同时有助于丰富大学生实践阅历,增强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提升就业质量并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为毕业生搭建更为广阔的就业平台

校企合作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使企业对学校和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吸纳大批可以利用的人才。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在强化育人环节上,通过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同时,加强校企合作还可以稳定相关专业领域就业资源,增强学生在行业中的就业地位,提高学校在相关行业中的知名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国家大力支持大学生到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并建立了完善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加强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个人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克服期望过高和盲目求职的消极心态,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在企业中不断积累经验,学到真本事,让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优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能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心态,明确职业目标,设置合理的职业规划,形成更为理性的求职态度。

(四)加强校企合作,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岗位适应性

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我们发现,那些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的毕业生相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其他大学生而言,更受企业的青睐。校企合作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认知企业的用人要求,提高大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不少学生通过在企业中亲身实践,充分锻炼了自己,有的学生甚至抓住实习机遇,毕业后直接留在实习单位就业。这部分学生适应工作环境速度快,胜任工作岗位能力强,可为企业节省一定的人才培养成本。

二、以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应重视的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实习权益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政府要加大力度完善大学生就业法律保障体系

随着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上升,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有的学生在实习期间与用人单位没有讨论薪酬的余地,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权益得不到维护。针对这种现象政府要对大学生就业实习问题专门立法,明确规定保证大学生实习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应将其作为准劳动者进行特别保护,建立大学生实习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为维护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提供保障。

(二)高校作为实习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待加强大学生实习活动的过程管理

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习过程的教育指导工作,指导教师队伍要业务精,责任心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不能流于形式,要在业务上给予学生强有力的指导,确保学生实习质量。同时,高校还要建立严格的实习考评机制,不少高校都以学生在企业中实习后的文字总结材料为考核内容,这不仅不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不利于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此外,学校在与企业合作时还要不断拓宽渠道,丰富大学生实习内容,寻求校企合作新机会,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三)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一定要签订保障三方利益的实习协议,明确三方之间的责权划分

为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引导大学生在实习单位正确履行义务,保障大学生的实习权益,增进三方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学校、企业与学生之间要签订三方实习保障协议作为强制性制度,一旦在实习期间引发一些问题要依据协议执行,这不仅可以有效维护学校和学生的利益,也能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避免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四)从企业对大学生就业力方面的分析看,大学生就业态度存在着很大问题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但要顺利就业,大学生只有正视就业现状,端正就业态度,才有可能抓住就业机会。事实证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尤其是缺乏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难以受到企业的青睐。他们既有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愿望,又有不愿意到待遇低、条件差的地方就业的矛盾心理,他们缺乏从最基层、最平凡的岗位做起的心理准备,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就容易产生“高不成,低不就”现象,从而与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失之交臂。

三、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分析

(一)在培养模式上,构建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合作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要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采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环境的优势互补,让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边参与社会实践,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前适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在队伍建设上,打造一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桥梁纽带,让高校教师通过在企业学习培训或深入到企业第一线,来系统地掌握企业技术流程和实践技能,并把这些知识带入到课堂中或者可以聘请一些来自校外实习基地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教学服务,负责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这些方法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高校应定期进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人才培养方案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运行机制,同时要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建立培养学生能力目标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设置,使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不仅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切实可以提高学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能力。

(五)在制度建设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法律保障体系

首先,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政府在制订一系列校企合作法规和管理办法的同时,还应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及优惠政策,为校企合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保障。其次,学校在与企业建立就业基地合作意向时,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除了要了解合作企业的资质状况,还要考虑校企双方签署实习协议的相关事宜,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再次,虽然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但要明确企业有责任对大学生进行劳动安全教育,以防实习过程中不必要的事故、减少不必要的危害。

校企合作模式第2篇

【关键词】 合作学院式订单班 实训校区 双导师制

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服务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总结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工学结合”是一种育人模式。校企合作的基本内涵是产学合作。校企合作体现了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也是目前改革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等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是当前我国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人才对接的契合点。

一、校企合作概述

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是利益的主体。学校可以利用企业先进、完善的设施和生产环境,培养出等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可以借助学校学生自愿的优势,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学生可以在企业实习中一方面获得报酬,另一方面参与到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张平(2010)等将校企合作模式类型分为以下几类:模块型委托培养模式;校企互动模式;顶岗实习模式;订单式合作模式;教学见实模式等。邓志新(2012)把校企合作类型分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等。无论如何划分校企合作模式,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普遍存在学校的积极性高,但是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原因:一是学校谈到校企合作时,总是希望企业给予经费或者设备上的无偿支持,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不愿意做短期没有收益的事情;二是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热情,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的供求也发生变化,过去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企业的吸引力逐步下降。传统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只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校企合作方式,而且会因为人事的变动造成“只谈恋爱不结婚”的局面。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缺乏有效衔接的桥梁。

分析企业合作的热情不足的原因在于,企业的投入成本大,但是收入少。要解决企业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必须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这就要求我们在校企合作中,解决企业参与教学、教学内容更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兼职教师聘任和学生就业等问题,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减少企业的成本。

二、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式

本文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为例,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对现代金融业校企合作模式进行探讨。该院的金融专业为了适应企业对应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主要以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实践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类专业在进行校企合作的现状是在保证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军人类人才的需求,拓宽校企合作的途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行业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强化校企合作的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时候需要切合区域经济特点,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来自本地区,毕业后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金融作为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区域经济特点,而且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要借助于金融的区域化运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我们选择长江证券有限公司、宏穗投资有限公司等作为合作对象,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充分的专业人才需求调查,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产学研的合作,我们采用2.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前面两年半的时间学生在学校进行基础课及专业理论课的学习。第六个学期学生开始进行毕业顶岗实习。金融专业在实践中摸索发展,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理论教学体系、时间教学体系及素质培养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吴耀伟(2010)认为,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从学校层面上看,主要有:对校企合作办学理念认识不足;高职院校自身的优势不明显(包括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开发满足不了职业岗位需求、双师素质教师不足、实训条件和场地不足等);传统的教学管理不能适应需要等;从企业层面上看,主要有:企业缺乏成熟的合作意识;企业合作动力和能力不足等;从政府层面上看,主要有:缺乏法律支持;缺少宏观调控等。高职教学人才培养主要是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以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为手段,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了高职教学的本质。当前高职院校的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将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满足行业的需求,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正尝试建设具有专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特色的校企合作道路。

1、校企共建“合作学院”式“订单班”

校企合作还可以共建“合作学院”式“订单班”,使学校企业两者融为一体。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金融专业进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与广州宏穗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组成订单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订单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松散的管理,而是在2012年开始对订单班学生进行独立组班,企业派遣专业老师,针对企业的独特需求,进行授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考企业专家的意见,企业参与到制定一些教学的管理制度,共同构建双师教学团队,共同实施教学环节,共同实施顶岗实习,共同开发教材等,合作院校式订单班成为校企合作的稳固平台。在这个合作平台上,学院从企业聘请行业专家到学院做兼职教师,使师资队伍的实力增强,同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金融专业以技术交流为辐射点,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合作院校式的订单班的建立确保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企业可以培养自己所需的技能人才,把合作的院校当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高度重视校企合作的发展,可以客服目前校企合作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2、校企共建“实训校区”

学校引企业进校共建实习工厂、实习基地等。企业负责设备投资、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和技术指导。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安排他们在课余、课内等阶段性进行实训。依据协议,学院向企业提供学生和开展员工培训。通过共建“实训校区”,学院积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企业主动参与到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中,让企业感受到高职学生在企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目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营销专业就建立了“实训校区”,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目前金融专业建立了“金融服务中心”,现阶段“金融服务中心”只是本专业的老师在操作,下一步将要与企业共同建设,将“金融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扩大化,更加正式化,让老师、学生和企业的人员共同参与进去,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3、校企共建“双导师制”

“双导师制”指的是在实施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配备两个导师,在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过程中,两个导师各司其职: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校外导师侧重培养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能力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的训练。这种“双导师制”培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学校、企业两种教学资源和环境,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了促使“双导师制”的顺利进行,学院构建了“学生—实习单位—学校”三方的责任、义务权利相对明确的机制。

一是互惠互利激励。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作为长期的实习实训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开展工学交替、产学研究。二是学生跟踪管理。构建学院、老师、企业的三方管理机制。校内导师需要不定期到企业走访学生、探访学生的实习情况,和校外导师经常联系,了解学生在实习中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经常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组织纪律、行为表现、关心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安全问题、生活和健康状况。三是顶岗实习效果评价。学生实习效果的评价,主要以项目成果为依据,突出社会价值。主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完成业务的质量、带来的经济效益等作为评价指标。

“双导师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导师的选取。校内导师一般从专任教师中选拔,要求导师有良好的师德和责任心,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有较强的专业学习指导能力。校外导师的职责侧重于提升学生的发展空间,一般由校外实习基地所在企业中业务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业务骨干担任。学校与校外导师签订协议,规定各自的权利义务,使得“双导师制”顺利进行。“双导师制”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构建了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学生的平台,建立学生实习、就业的长效机制,达到素质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但是在探索中,我们也发现校企合作还存在相当的问题。第一,政府角色的缺位。校企合作的保障与运行机制不健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时间长短和合作的深度取决于校企之间的情感,因此合作的稳定性较差,常造成“只谈恋爱不结婚”的局面。政府虽然表示对校企合作的重视,但是并没有实质性地推动参与协调校企合作,政府在立法、财政等方面也未能给予支持和引导。第二,合作机制不规范。由于政府没有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导致校企合作缺乏监督与约束。学校与企业基于双方的利益进行合作,但是由于利益的去向和短期行为,使得校企合作难以建设长期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三,教学机制不完善。学校和企业确定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院对教学机会的限定和企业培训的灵活性两者有时难以协调,因此会采取一些变通方式,但是结果不甚理想。因此,我们希望地方政府可以在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给予直接引导,甚至是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确立专门的法规保护鼓励校企合作的开展,而学院也将继续完善教学机制,促进校企合作取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喜梅: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抚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2] 邓志新:高职校企合作研究[J].职教通讯,2012(2).

[3] 郭福春:打造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强化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11(5).

[4] 吴耀伟:高职教育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职业技术,2010(11).

校企合作模式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校企合一

高职坚持“以就业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方针,不断寻找和探索有效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就目前实践情况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主要有“订单+联合”型、“借船行海”型、“校企合一”型三种模式。

一、“订单+联合”型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办有“订单”班,并且订单班由最初的“纯就业型”,慢慢发展到“订单+联合”型。

纯就业型订单班是指用人单位提前到学校挑选学生,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组成以企业名称冠名的订单班,到学校规定的学生离校顶岗实习时间,该班学生就直接到企业进行上岗培训和就业。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并不介入学校的教学,也不参与培养方案制定。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订单企业与学校进入更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也就变成了“订单+联合”型。双方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互授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就业基地牌。合作成果是一般实行了校企“四联合”:一是校企联合,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甚至将订单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二是校企联合,共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解构原学科式课程体系,重构与岗位能力、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融合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三是校企联合,共同实施顶岗实习,就业与顶岗联动,订单学生在预分配岗位上顶岗实习,毕业生直接在该岗位方向上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管理与指导,根据校企双方考核结果,共同确定顶岗实习成绩和发放企业上岗证书;四是校企联合,搭建人才共享、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企员工互聘互兼,除顶岗实习外,企业还在学校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实训方面提供便利,共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重要的合作企业还加入学院董事会、理事会,参与学院发展和专业建设。

二、“借船行海”型校企合作模式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技能培养,所以实习实训是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可以“仿真”,但毕竟无法比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所以在尽量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寻求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借船行海”,借企业生产车间为专业课程实训场所和专业技能比赛训练场地,借企业技术人员为课程实习主讲教师和专业技能比赛指导教师。直接将相关课程的实习实训、技能比赛的学生赛前训练放在企业进行,借企业先进的实训设施和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提高实习实训质量。“借船行海”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合作成果具体体现在专业建设上。一是课程教学进企业,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一起,共同开发专业精品课程,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工作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二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平台,直接将专业实训课程放在企业进行,将校内“仿真”生产性实训和校外“全真”生产实训相结合。三是搭建技能竞赛训练平台,将学生实习中的工作任务竞赛与校内专业技能比赛、省赛国赛内容接轨,推动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改革,切实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三、“校企合一”型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一”型校企合作模式,实质指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就是企业在学校设立分公司,或在学校设培训学院,将本企业职工入职、晋升培训放在学校进行。在该模式下,校企实现“四合一”:一是企业为学生提供全真职业氛围,实现“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企业可自办培训学校,对去顶岗实习的学生先进行入职培训,践行“企中校”,并在学校开设分公司,学生实训即为生产,实现“校中企”,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以真实的身份,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培养。二是专业和企业共同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实现“教、学、做”合一。企业和学校共同编写岗前培训教材,专业教师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将入职考核融入到课程技能考核中。三是在“校企合一”条件下,最容易实施“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一。四是学生就是员工,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合一,学生实训课程即为上岗工作,有完成课程学习的任务,也需按企业工作安排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接受学校与企业的双重管理。

“校企合一”型校企合作模式,由于企业直接设在学校,建立“校中厂”、“校中校”、“厂中校”,企业在办公场所、员工聘用上受益,学校在实训设备、实训指导、教师下企业锻炼上受益,真正达到“校企互利共赢”的效果,企业从招生到就业、从课程教学到管理模式全方位参与专业建设与管理。是目前高职院校积极推崇的深层次校企合作模式,也是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人力资源管理[J].2011(4)

校企合作模式第4篇

校企合作 订单培养 嵌入式教学

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建立起了与一些企业联合办校培养学生的新模式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联合办学的新道路。它们共同制定和编写了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比较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且还分工承担教学任务。学校主要负责文化课和专业技术知识理论课的教学任务,而公司则给校内学生提供实习训练和及时就业的机会。企业和学校的主要负责人员定期召开会议,共同研究探讨教学方案,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协调和解决在合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样就使得高校的培养专业型人才的方向变得更加清晰明朗,人才培养的目标变得更加实际。这就是校企合作创新模式对学生的培养和就业的好处。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

校企合作就是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学校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主动和市场、企业接轨,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合作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校的教学理念和企业的硬件设备和实际技术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切实提高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依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办学的一种模式,也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学校运行机制;也就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学到的同在实践中学到的结合起来。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然后再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联系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

校企合作模式按照不同的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一般大致会按合作的程度、按培养人才的方式、按办学体制等可以分为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但综合起来,我认为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分为四种。

1.嵌入式教学的“案例式项目驱动”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一般是采用的嵌入式的教学研究方法,嵌入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人才培养策略以及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贯穿到高校原有的教学体制中,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同于原有的单纯的学校教育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当属案例式项目驱动教学的灵活应用。“案例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提出了一种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理念,符合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实用性和层次性,便于学生由浅到深地循序渐进地学习实用技术知识和掌握技能。

嵌入式教学的“案例式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原有的教学理念中加入了新的思想理念,其实就是让学生的理论学习与现实中的工作任务或实际问题相结合,在真实的案例中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真实的案例工作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强烈学习的兴趣,教师不断地引发和激励学生勇往直前,从而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内容,并通过此任务有更深的理解来举一反三,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在嵌入式教学方法“案例式项目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项目任务”,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更加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学生还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种不断探索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从而使他们的理解能力不断地加强,获得更大的益处。这种嵌入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企业与学校合作就是希望学校能够培养出来它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以减少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再培训的经济资源消耗,尽可能地降低了成本。上面的观点刚好与企业的教学设计理念相符合,企业的案例全部来自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利用每一个小的案例项目任务将书本中的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串连起来,使得学生不仅学到了实际应用操作方法技能,还更加深刻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

2.企业辅助式校企合作模式

企业辅助式校企合作,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只是作为学校教育中实践的补充资源,只是作为学校学生的实践基地,它在学校人才培养中处于辅助地位。企业只是参考学校要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时所需要的条件而提供生产设备,实现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时间学习机会特别是给毕业生提供实习场所的服务,这种服务有的是有偿的,有的是无偿的。在此过程中,企业并不参与制定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案,也不参与专业的建设,教学课程的研究和监督,这些工作完全由学校自主决定。学生毕业时,企业可以选择他们作为企业的员工,但是也可以不雇佣该学校的学生做为其员工。现在大多数院校都采用的这种模式。

3.联合式校企合作模式

在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合作企业以资金、场地、师资、设备等各种形式投股于学校,企业不仅只是为学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而且还要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参与教研工作的探讨研究、培养人才方案等几乎一切活动。这种校企合作类似于企业办学,企业的参与性积极性比较高。也就是说,合作企业是作为主人的身份参与学校的各项经营方案的,并且分享办学所得效益或者损失,合作企业和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要制定培养出专门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型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4.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

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跟学校协商订立协议,即学校和企业签订“订单式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协议。学校按照企业要求招收学生,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教学方案的探究,包括专业的建设、课程的研究、设备的提供等各方面为学校培养其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提供各种条件。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按照订单协议企业的需求进行培训,同时融入企业的教育理念和经营理念思想教育,培养出企业将来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员。节省了企业招收新员工时的培训费用,并且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以上四种校企合作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合作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培养人才中所占的地位、作用以及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的程度不同。对于这四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来说,学校在培养人才中所占的地位、作用以及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的程度最强的是企业辅助式校企合作,最弱的是联合式校企合作模式,合作企业在培养人才中所占的地位、作用以及在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的程度最强的是联合式校企合作模式,最弱的是企业辅助式校企合作。但是,在现实中比较实用的是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它找准了学校和企业供求的共同点,应当对此加以肯定,并加强对其的研究。

三、校企合作的意义和好处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技能基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创建一个较好的校企合作平台,能使学校更好地了解到社会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和培养人才的方案,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尽可能地缩短员工与企业的磨合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企业的更好的发展。校企合作有利于给学校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建设基地,校内的实训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条件,其建设离不开企业的支持,真正的实际性的工作校外基地是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的重要场所,有助于师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前景。校企合作共同实施培训高技能人才,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统筹企业员工培训方案,形成了符合社会企业实际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通过几年的合作,该企业高技能人才比例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摆脱经济困境。在以前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学校都奉命办学,其中所需的经济来源,设备资源都是由政府提供的。等到学生毕业了,在人才供求方面,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全部由政府包分配,学校是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并不用担心其经济资源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政策的改变,计划经济正逐步退出社会市场的舞台,而市场还未完全建立起有助于企业和学校之间有效地沟通的体系,导致了人才供应数量、人才质量、专业类型的无序状态。而造成目前不少学校专业生源不足,教学设备陈旧,办学经费短缺,毕业生就业困难,真可谓是举步维艰,濒临困境。而校企合作既有利于解决学校当前的经济困境,提供实训设备,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而且是学校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既有利于学校,又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缩短企业和员工的磨合期,降低了企业培养人才的成本和劳务成本。

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到企业的过渡期。校企合作,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到企业中亲自真正体现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再带到课堂上有目的地去学习研究,找到更好的办法。这样等到毕业工作时就可以直接上手,很快地熟练完成。

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说意义也很重要,有助于平衡生产淡旺季的用工需求,降低用工风险。一般企业中人员流动都比较频繁,有是可能会发生没有预料到的人员离职,造成企业生产不能正常运行,而又不大可能马上就能招收到合适的员工,这样就会给企业造成很严重的损失。但如果企业有后备员工的话,就不怕此事的发生了,在用工旺季就可以给在下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收益,校企合作可以互惠双赢。

校企合作还可以持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的品质质量。通过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提前培训学生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甚至可以提前灌输企业的经营理念,已达到培养企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进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高产品品质。

参考文献:

[1]杨军,王先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系统课程建设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

[2]韩志刚.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

[3]王文槿,林仙福.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务:订单式工学交替操作指南[M].海洋出版社,2010.

校企合作模式第5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43-02我国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大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当前经济的要求而促成的,很少有企业主动向学校寻求教育合作伙伴,以提升企业自身的价值,达到校企优势结合、合作双赢的目的。特别是在企业一方,多数企业忽视学校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而将学校视为企业的一个大“包袱”,对校企合作缺乏信心和经验,在校企合作中处于应付与放任状态,使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企业对学校的“协议支持”或表面的合作上,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化或是简单化。校企合作需要相应的学校与企业联合出台政策规范执行,并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然而,目前现状是政策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没保障,政府不重视,造成资金制度缺位。由于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我国的行业和企业仍处于改制和转型之中,要想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寻求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能全面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难而又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矛盾

1.追求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的是丰厚的利润,学校追求的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如何避免急功近利的人才培养观,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2.合作宗旨不一致。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都能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把调整专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来抓,属于长周期性的教育产品,需要学校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而企业的宗旨是希望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开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希望实现短周期性的低投入、大产出。因此,把短周期性的市场和长远性的教育及人才培养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职能部门的指导下,使校企合作既可以满足企业目前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空间,有效解决毕业生的社会实践及就业问题,是满足社会人才供求变化的不容忽略的环节。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选择

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主动向企业、行业寻求合作伙伴;而企业能够主动要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几乎没有,企业在学校的要求下,能够为学校提高实习的场所、短期实习时技术人员的支持。这种合作,只能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学校输入学生,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学校依赖企业提供岗位的层面上。真正的校企合作应是双方自愿、利益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从这个层次上看,现在我们的校企合作离真正的校企合作目标——实现资源共享、人员共享、互惠互利的阶段还是很遥远的。如何达到真正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合作模式的选择。

1.校办企业模式。学校利用校办产业实现校企合作,兴办企业,实施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转化。旅游专业办酒店、旅游公司,服装专业办服装厂、时装店,幼帅专业办幼儿园,汽车维修专业办汽修中心,模具专业办模具加工车间,农业专业办种植场、养殖场、食品加工厂等,这些都是根据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兴办的、与开设专业密切相关的校办企业,建立开放性的、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

2.行业办学模式。政府将原有学校划归行业管理,事实上过去的中等职业学校,大都是这种模式。如,酒店委托旅游学校培养酒店管理人员,畜牧场委托农业学校培养畜牧兽医工作者等。由行业主导学校设置专业,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解决实训和就业问题。企业本身即是实习基地,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学习,对于科学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针对性比较强的学校是最理想的合作模式。

3.合作办学模式。合作办学又分为学校主导和企业主导两种情况。企业主动寻求学校,以学校为主导,学校提供场地、科技生产技术,由专门的企业负责生产的人员管理,学生进入相应的生产岗位实习。教师既是技术人员也是实习实训教师,学生既是学生也是生产岗位工作人员,这种情况比较适合对技术含量要求高、生产量较小的行业。

学校主动寻求企业,以企业为主导,分为紧密与非紧密两种。紧密合作关系是指学校根据现阶段行业发展的需求,制订适应企业生产的教学计划,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企业按照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在一定的时间接收学生到企业中在固定岗位上进行实习实训,并且由学校派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安排时间联合为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即企业在学校的培养方案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即有培训学生上岗及传授知识的义务。同时企业也负有及时向学校提供现阶段科技发展及行业生产一线的新信息,学校有义务为企业生产提供新科技、新信息,为企业科研提供理论支持。企业在招聘岗位时要优先考虑接受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使学生毕业即上岗,达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这是较好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另一种非紧密的合作关系是指学校与几家企业只有框架合约,企业仅仅是为学校提供实习岗位,安排有限的学生上岗实习,学校不支付或是少量支付实习费用,并不主动承担或是参与企业科学技术研发的工作;企业本身不提供技术人员承担教学任务,完全由学校教师独立完成,学生毕业后重新寻找工作岗位。这种合作方式对企业生产影响较少,在企业生产量大的时候又可以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因此企业乐意合作。但是对于学校而言,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但是学生上岗的灵活性较大,因此也是现在较为通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为学生就业拓展了空间。目前国内会展产业急需人才,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为企业解决了人才急缺的问题,也为会展产业注入了新的管理理念,带来了最新技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会展专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传统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同时,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探讨更加健全合理的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赵浩兴,周文龙,冯海明,李伟民.关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战略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04)

[2]向大顺.张留铭,李鸿明,刘文丽.新形势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运作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热科学版),2008,(04).

[3]廖莉芝.田文华,温丽华,赵留福.校企深层次合作办学刍仪[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

[4]崔芳芳,刘明明,费天丽,杨光斌.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Z].2006.

[5]刘合群,廖天虎,向柳星,赵浩星.“百分百”中职教育新理念[J].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校企合作模式第6篇

一、校企合作运行模式是面向社会的,是多样化的

1.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培养国家事业继承人的过程,因此教育培养的人才就必须适合社会之需,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传统教育模式大多数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的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

2.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北美的“CBE”模式,还是德国的 “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奠定国民教育基础。

二.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1.校企股份合作模式

重新核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产,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校企双方投入资产的比例,以企业或学校为主体成立董事会,共同管理、经营学校与企业,建立校企股份合作一体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车间就是教室、师傅就是老师、实训就是生产,彻底解决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

2.企业引进学校模式

将学校引进企业后,就是依托企业、园区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或园区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实训设备项目列入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教师到企业、园区实践,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

3.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将企业引进学校后,也就是将企业的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的销售,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设备,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选派人员管理基地生产经营,指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校建立实训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生产要求,将实训课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就可以在校内实行的"理论学习"和"顶岗实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

4.校企互动模式

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企业依据自身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情况,提出人才需求规格、专业设置的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等引入教学课程内容.学校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到企业,企业全程参加人才培养过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内容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通过整合校企资源联合培养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成为熟练的技术人才。

5.产学研用一体模式

利用有条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与企业共同创立集科研、生产、应用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利用经济杠杆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师生共同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设计、改造、研发等环节,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又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用一体模式。

6.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模式

实施方式大致采取了如下两种:A、工读轮换制――把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分为两半,一半在学校上课,一半去企业劳动或接受实际培训,按学期或学季轮换;B、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进行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系统的课程,到企业去是技能提升训练。西方有些国家,如德国有的职业技术院校就是这种模式,我国一些院校也需要探索这种模式。

三、推进校企合作运行模式由经济管理部门给予政策引导,同时由行业部门协调组织

校企合作如何运行需要政府统筹协调。政府应统筹经费、统筹资源、统筹信息;协调全局和局部利益、企业和学校双方利益;规划合作方向,搭建合作平台,监督合作落实,评价合作成效;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企业、学校的责、权、利;适当政策倾斜,如减免合作企业的税收、学生带薪实习、政府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对校企共建基地进行补偿,创设良好的环境。

许多教育界人士表示,应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引导行业企业举办职业学校,在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作用。

《教育规划纲要》在谈到如何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时强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中国职业技术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表示,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探索校企结合互利双赢的切入点,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和强大动力,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校企合作模式第7篇

一、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其一,订单模式。该模式指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学校根据企业各项项目工作所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进行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订单模式当中,又有“长期订单”子模式、“中短期订单”子模式和“近期订单”子模式。其二,定向培养模式。该模式是长期订单模式的一种,该模式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由企业出资资助某固定学生完成学业,该学生毕业后到资助单位进行定向就业。该模式有“定向招生”子模式和“定向分配”子模式。其三,“实训基地培训”模式。该模式是指大专院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建设学校的实训基地,在实训过程中感受真实的企业生产与工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工作技能和专业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大专院校的实训工作实力,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意识及职业素养意识,为学生的工作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四,“校企互助培训”模式。该模式是指根据相关企业的用工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研制出教学、培训方面的要求,并且共同编制与企业工作实际相关的授课培训教材,为企业现有员工开展各种相关技能等级提升的培训工作。培训时由相关企业提供教学以及实训的地点和设备,由大专院校派出专业教师及企业派出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该项培训教学工作。

二、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

其一,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力度。主要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相关专业职务技术资格证书的考核工作,考取各类专业职务资格证书;

(2)选派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校企合作单位和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种培训交流与学术交流工作,使大专院校的教师能够了解掌握最新的行业企业发展趋势;

(3)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本专业的进修,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

(4)组织本校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技能教学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相关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使大专院校教师从单纯地传播知识,转变为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人才开发、职业训练。

其二,抽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挂职锻炼。

大专院校要坚持每年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一线顶岗工作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此外,安排其他教师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挂职,参与企业的各项实践项目工作,并且鼓励教师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课题带回到教学课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

其三,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工作室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鼓励大专院校在校内的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企业项目工作室。在该工作室中,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与企业相关专家可以合作申请各类科研课题,合作进行项目的前期调研、研究开发工作,共同促进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此外,还应当鼓励大专院校教师参与到学院投资的各种实验实训设施的建设当中来。其中,负责各类实验实训室项目建设的专业教师,必须与合作企业共同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市场,在此基础上提出实训室的建设方案并论证;共同起草实验实训室的招投标文件,共同签订合同;校企双方共同主持项目的建设、设备的安装调试与验收工作。其四,促使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参与各类教学质量工程。为尽快培养高职院校的青年教师,使新进校的青年教师适应各类岗位工作,迅速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学院应当积极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各专业的教学工作质量。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对青年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养:同行与专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现状评价;老教师研究制定各专业的培养方案并悉心指导;学院教学督导组跟踪听课;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录像;优秀的青年教师开展示范公开课;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技能培训;到企业进行挂职实习,等等。

三、区域经济环境下校企合作中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参与办学的机制分析

其一,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建立校企互惠双赢、深度合作的动力机制。一方面,高职院校应以市场为向导、树立起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意识,提高技术攻关能力,在合作过程中做到能够为员工进行培训、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能够为企业量身打造专门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资讯信息与技术服务,合作进行企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设备与技术的改造工作。此外,高职院校必须同步制定一系列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以各种项目形式来开展校企合作。

2.建立和完善校企长期合作、良性互动的内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有利于企业与学院之间就合作的各个项目来订立章程、明确相互间的职责以及相互协商和监督;二是制定校企合作项目制度,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对项目立项的扶持、安排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推进、项目结束进行绩效评估、并奖励项目成果等;三是制定并严格实施“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同时要求学院教师要严格遵循校企合作挂职锻炼各项管理规定、校企合作开发各类实验实训教材管理规定。

其二,校企合作共同拓展办学之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校企合作共同拟定双方的发展规划。需要成立由校企双方负责人、主要技术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管理办公室,共同研究校企合作相关专业在课程、师资、教材方面的建设、所涉及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双方共赢发展等重大问题。

2.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相关课程、专业的建设工作。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相关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任职要求,同时参照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编制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选好相应的教材,使得产学研紧密结合,突出学生的能力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