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学专业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5-18 13:07:55
金融学专业论文

金融学专业论文第1篇

对于整个英语课程的学习,一般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完成基础英语课程,而在大三再开始学习专业英语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寄希望予学生可以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中学好单词和语法,再应用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把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相结合,学科间相互渗透。下面从各个方面阐述金融类专业英语与其他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1.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基础英语教学已然成为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基础英语的全国四、六级统考是目前所有大学课程中唯一一门全国统考课程,并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社会和用人单位已经根深蒂固得将其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尺度,大多数高校也将其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使得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将精力倾注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上。再者,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无论在考研、考博还是各类出国考试中,基础英语课的地位都不容小觑。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标准决定了基础英语的地位。基础英语课重视训练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不可否认,经过基础英语的学习,学生将会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无疑会让学生在金融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专业英语实际上是基础英语在专业学科中的延生,没有专业英语的应用,基础英语也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习。所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2.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金融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用母语学好金融专业课是每个学生的本职工作。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还要懂得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学习好金融专业英语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国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类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专业的兴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金融类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同时用英语和中文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是教学工具,但并不是教学目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英语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强调专业英语词汇,而着重在于训练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金融双语课之前,专业英语课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金融专业英语中熟练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才有可能在金融双语课中取得好成绩。

二、金融类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

金融类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难点,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语基础课,一味的强调听、说、读、写的纯语言训练。也不同于金融专业课,仅用母语去学习专业。专业英语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1.专业性强金融类

专业英语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英文课程,课程假定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了金融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学习者对于母语类专业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授学习者用第二语言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对于本来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增大。

2.与全球经济金融联系紧密

学生学习金融类专业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时事经济金融动态,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使用专业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熟练英文专业写作。

三、关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金融类专业英语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升学、择业、就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决定了学生在金融专业方面以后的发展前景和专业高度。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问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当,是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笔者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金融类专业英语师资投入的金融类专业

英语教学对于老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老师既要懂金融专业,又要熟练掌握英语。高校可以考虑多引进专业型复合教师人才,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现有的专业课老师深造英语课程,采取奖励制度,提高教师个人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例如,学校可以把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到1.5个工作量。

2.金融类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教材

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由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尚属于探索阶段,优良的国内专业教材尚较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广大高校可以大胆启用国外原版教材、刊物、报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学习西方人的语言。由于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课和英语的基础,所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实际应用问题。

3.教学形式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

金融学专业论文第2篇

要突出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需要有完善的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作为保障。高职院校要努力根据学生的专业需要,根据金融业发展的情况,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有效进行金融专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能够包括这些内容,基础实训课程、专业实训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要通过依次递进的顺序安排好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要通过合理安排基础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点钞技术、计算技术、反假币技术等基本技能,通过基础实训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要合理安排专业实训课程,通过专业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掌握银行基础业务、国际结算等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安排好基础实训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的基础上,才能安排设置综合实训课程,使学生通过综合实训课程的的学习能够进行诸如商业银行业务实习,保险业务实习、证券投资实习等活动,通过综合实训课程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丰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

在金融专业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教学中收益,就需要积极丰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能够充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能够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理解相关理论,在理论学习中不断实践,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在金融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情境练习法等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要,不断丰富实践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金融专业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兴趣,促进金融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比如,在教学金融工具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直观演示法,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将有关银行汇票、支票等金融工具的图像文件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并结合图像进行解说,这对于提高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再比如,在教学如何点钞、捆钞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将相关操作是想用视频的方式使学生有所了解,在为学生提供一些材料,使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能够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再比如,在教学关于保险推销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保险公司业务员和顾客,学生之间互相演练保险推销活动,通过这种情景活动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情景练习中,了解保险推销的心理,掌握保险推销的方法和策略,熟悉相关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建设完备的金融模拟实验室

在很多情况下,金融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都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因此,学校需要投入资金建立完善的金融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实践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完成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操作。这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巩固金融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也是高职院校深化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建设完善的金融模拟实验室需要学校能够配置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相关的金融专业应用软件,以保证能够对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进行高度仿真模拟教学。只有建立完备的金融模拟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实践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能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四、加大金融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校外实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真是接触工作环境,能够在实习中真切地体验金融行业的各种业务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习中不断应用所学的金融理论知识,不断面对实习中在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这对于增强学生对实际金融业务和工作流程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加大金融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找关系,联系一些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登记等金融机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另外,学校也可以与一些金融机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学提供长期稳定的实习机会,为学生有效实习有效就业创造条件。

金融学专业论文第3篇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金融数据的能力,结合金融学科的特点,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可以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由于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是进行金融定量分析的前提,因此这一目标强调建立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坚实基础,是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基本目标。第二,培养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分析能力。由于金融学科特别是现代公司金融领域有大量数据体现为横截面数据;同时,横截面数据也是本科生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的主要教学载体,因此,这一目标是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主要目标。第三,培养学生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能力。金融的资产定价和风险管理领域有大量数据体现为时间序列数据;但由于本科生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少设计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教学,因此,这一目标是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补充目标。

2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三个培养目标决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以及分析金融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设计,具体地,教学内容可以相应地设计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由于收集、描述和展示数据属于统计学的描述统计范畴,因而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统计学的教学来实现,在教学中,以应用为导向,向学生介绍如何通过数据库获取金融数据、如何通过表格、图形和统计量来描述和展示数据;在教学别注意数据库(比如国泰安)和统计软件(比如SPSS)的运用,通过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扎实的数据分析基础,掌握常用数据库和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第二,通过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横截面数据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统计学课程使学生掌握横截面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例如区间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量经济学课程加深这些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拓展对于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的假设、操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理解。通过这两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能力。第三,通过增加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或设立专门选修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金融时间序列数据的能力。由于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涉及的实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内容较少,而这一部分内容在金融实践中又较为重要,因此可在传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介绍,比如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模型构建等内容,或是将这些内容通过独立设置的选修课进行介绍,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完善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

3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的实施: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知名度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设立3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统计学必修课、计量经济学必修课以及金融计量学选修课。三门课程横跨从大二下学期到大三下学期的三个学期,三门课程均以提高学生定量分析能力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并在教学中注重运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专业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对研究独立学院金融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具有借鉴意义。就教学内容而言,三门课程由同一老师授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教学风格的贯彻,教学内容注重原理解释与软件操作,淡化数学推导与证明。具体地,统计学课程侧重于建立学生定量分析的基本技能,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的图表展示与概括性度量、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基于SPSS软件,通过软件运用的教学与练习培养学生收集、描述和展示金融数据的能力,建立学生对金融横截面数据的分析能力基础。在统计学课程结束之后即进入计量经济学课程学习,教学内容从回归分析的假设展开,主要包括回归分析估计量的统计理论、回归可能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及各类线性和非线性回归的操作;课程为三学分课程,每周两学时理论课结合两学时上机实验课,课程教学在SPSS软件的基础上引入更适合进行回归分析的EVIEWS软件,加强培养学生的金融横截面数据分析能力,并为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在计量经济学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可以选修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内容侧重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主要包括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协整性分析以及金融时间序列模型构建;课程为两学分课程,通过EVIEW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模块的教学与实践培养学生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分析能力。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金融学专业通过以上三门课程的结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能力,掌握SPSS和EVIEWS软件的使用,为毕业论文和之后从事的金融工作打下基础。

4结论

金融学专业论文第4篇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国际上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基础。大部分的研究分别从需求、供给以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NiallO,Higgins,2002)。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都存在问题。就数量而言,工作岗位的增长速度与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不一致,当缓慢的工作岗位增长速度无法吸纳快速增加的大学毕业生时,就产生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工作岗位的供应也会受宏观经济起伏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就业调节器”。就就业结构而言,经济社会上既大量存在着大学毕业生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达不到要求而无法从事的职业。从供给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核心在于就业能力的不足。对具体的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取决于他们配置和使用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雇主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Hillage,J.&Pollard,E.1998)。从供求匹配角度看,就业服务是关键。国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的角度是有关在校大学生收入预期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有Betts(1995),Dominitz和Manski(1996)。他们的研究方法各异,研究的侧重点也不同,但都获得了一致的研究结论:高校学生通常会高估自己的预期收入,也就是会表现过度自信。国内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学的文献一般是研究大学扩招后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问题,国家、高校与学生如何调整相互的关系、角色。陈岩松(2004)通过向毕业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分析。杨伟国(2004)从基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分析大学生就业出现的供求困境:大学生的就业困难与不愿到艰苦地区就业的矛盾。认为国家应通过提供外部激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到艰苦地区就业。社会学的文献一般更注重从学生的个人属性上来探讨对就业各方面的影响,如就业期望、就业途径等,相关的文献有潘锦堂(2001),瞿振元等(2001)。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曾湘泉(2004)运用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大学生就业发生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赖德胜(2001)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特定制度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他们则是绝对不足。宋福进(2002)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指出替代程度与价格弹性不同是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三个层次就业率不同的原因。此外,也是学者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李颖等(2005)从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工作兴趣相适度等多个方面比较了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分析得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会影响就业质量的结论。总结上述的研究发现,国内外现有的研究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及解决上,还较少关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更鲜有从学生所学专业的角度来研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拟研究金融专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率,就业质量以及学生的特征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

我们以广西南宁某高职院校2013届67名高职金融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毕业生的籍贯,从事的工作,所在单位(或公司)的性质、规模,第一份工作及获得的途径,当前工作及获得的途径,当前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收入状况,在校期间是是否职业教育担任过班干部或学生会干部或是否参与过社团活动等内容。截止至2013年11月底,回收有效问卷52份,问卷回收率为77.6%。我们把学生的就业质量按收入、职业的稳定程度、职业类型进行分组,把学生在校期间的总成绩作为学生学业表现的衡量变量,采取对比研究的方式研究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

3研究过程

3.1就业分布状况2013年,金融专业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包括专升本)为96%,比全国高职院校毕业半年后的89.6%(2011年数据)高出6.5个百分点,主要流向是民营企业,其次是银行类及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进入到金融机构的学生比例占到22%,,超过70%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无关,远高于全国高职院校40%(2011年数据)的比例。对样本学生半年的就业经历进一步的考察,从事过或正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人数有28人,占比58.3%,部分从事过本专业工作然后放弃的主要以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贵金属投资公司的理财产品销售代表为主。放弃的原因在于工作业绩的压力大,收入没有保证。从毕业生的收入水平来看,毕业半年后的毕业生月收入水平集中于1000~2000,2000~3000的水平,收入水平与行业有关,同时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本次调查样本学生集中于广西地区就业。而收入水平处于月收入3000~4000及4000以上的样本学生从事的行业有银行行类金融机构、房地产。校园招聘是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的主要来源,原因在于校园招聘是绝大部分学生第一次参加招聘会。毕业半年后所从事工作主要来源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及参加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占比较低。在与社会磨合初次就业的过程中,校园招聘会提供的职位还满足不了毕业生的心理预期,亲戚朋友的介绍及直接参加社会招聘更能促进毕业生与就业职位的匹配。

3.2就业质量及影响因素为了考察就业质量与学生特征的关系,我们把已就业学生按收入、职业的稳定程度、职业类型进行分组,收入位于区间3000~4000,4000以上及就业于银行类金融机构、国有制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公务员及国有企业的定为高质量组,其他的定为一般质量组,同时把自主创业的独立出来。并考察他们的成绩、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及就业所在地等学生特征。成绩按学生在校区间的总成绩来排序,把排在前十位的定为优良,排后十位的定为差。参加社团活动的实践用是否担任过班干部、学院的学生会干部或社团活动来衡量。如表6所示。通过对比就业高质量组及一般质量组的情况可以看到,学业成绩、是否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及亲戚朋友的帮忙对毕业半年后的高职金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而考察就业所在地、入学所在地与毕业生的籍贯的关系,因有部分学生籍贯、大学所在地及就业所在地是重合的,重新整理数据可以发现一般质量组学生有60%放弃回到籍贯所在地工作,90%是选择在入学所在地南宁工作;高质量就业组的学生中,超过90%是选择在籍贯所在地工作,80%的学生籍贯与大学所在地不同,选择回到原籍工作成为高质量就业组学生与低质量就业组相区别的显著性因素,这是因为大学所在地南宁是广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就业的竞争激烈,高职生的竞争力不强。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广西某一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①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金融专业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就业与社会的需求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表现在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当然这其中部分原因也包括:a多数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招聘条件设置上把高职类学生排除在门外。b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所提供业务类岗位工作业绩压力大,与资本市场周期性密切相关,留不住资源匮乏的毕业生。

②学生的就业质量与学业表现、参加社团活动的积极性及是否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关系并不明显,而回到原籍工作的学生反比留在大城市就业的学生能获得较高质量的工作。因此,鼓励学生回原籍就业是提高就业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金融学专业论文第5篇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势所必然。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要逐步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等新开放模式,实现金融服务业的高水平对外开放。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的挂牌成立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加快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但是,上海与纽约、伦敦等西方金融中心难以抗衡,与亚洲的香港、新加坡和东京相比也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继续培育金融市场要素、完善配套制度环境建设与培养战略性金融人才,上海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如果金融人才具备用第二语言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就能够快速获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待同样知识的不同理念,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接受信息,获得英美等先进国家金融学科和实践方面的前沿知识。由此可见,金融业的开放对金融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其掌握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掌握对外沟通交流的能力。金融专业英语作为金融专业的专门用途语言对学生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要求我们对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中,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的能力,主要通过阅读专业相关的英文文献或资料掌握专业有关的词汇,因为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在专业词汇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如position在基础英语中是“地位”的意思,而在金融专业英语中是“头寸”的意思;future在基础英语中是“未来”的意思,而在金融专业英语中是“期货”的意思;interest在基础英语中是“兴趣”的意思,而在金融专业英语中是“利息”的意思;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要求学生阅读和翻译专业相关的资料是学习专业英语最基本的能力,也是其他能力拓展的基础。但在当今金融市场日益开放的环境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更重要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金融专业英语语言沟通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处理与金融有关业务的综合能力,因此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应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专业英语方面的听、说能力,以及处理相关业务(如金融往来函电和报文)的写作能力。

2提升学生金融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关专业文献中涉及的词汇、语法进行讲解,侧重于学生专业英语阅读翻译和翻译能力的培养,较少涉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学生只是被动地学,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只能培养“哑巴”英语人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很难用英语进行灵活地沟通交流,不能适应适应开放金融环境对金融人才的能力的需求。为适应新环境对金融人才英语综合能力的要求,文中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金融专业英语课程的改革。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保持与基础英语的延续性,适当增加金融专业英语的课时。目前很多高校的基础英语学习在大一、大二就完成,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才开设金融专业英语课程,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脱节。此外,金融专业英语的课时相对较少,一般为40学时左右,这使教师不得不花大部分的时间在专业词汇、语法的讲解上,较少有时间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写能力。因此,建议在基础英语学习完成后,就开始金融专业英语的学习,可以在大三至大四上学期各学期都开设金融专业英语课程,当然各学期学习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是不同的,大三上学期可以进行基础词汇的学习和阅读的训练,大三下学期可以进行听说的训练,大四上学期主要进行金融业务相关实践和综合能力训练。其次,应加强金融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目前各高校在专业英语的师资配置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目前各高校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基础教学英语教师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学,这些教师英语基础较好,口语交流能力也较强,但缺乏金融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在讲解时不能深入,也难以对学科的前沿知识进行介绍;另一类是由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专业课老师担任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这些教师对金融专业的基本理论、前沿知识掌握的较好,但是口语交流能力相对较弱,不利于学生专业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从事专业英语的教师进行培训。如果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主要是基础英语教师,则应专门对其进行金融专业知识的培训,鼓励基础英语教师到金融机构学习实践。如果金融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主要由金融专业相关老师担任,则应对其进行口语能力的培训,为其出国交流提供机会,提高其沟通交流的能力。最后,在教学方法上,应改变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提高其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目前,大部分学生在金融专业英语“读”和“译”方面存在的障碍较少,学生所欠缺的主要是“听”“说”“写”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学完金融专业英语的词汇和语法,具备基本的阅读和翻译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在后续的专业英语学习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听、说和写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在对英语专业知识进行传授的同时更注重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听、说、读、写的情境训练来培养学生金融专业英语的综合能力。情境教学法中,每堂课由教师设计金融专业英语的某个主题,要求学生对相关的主题的内容课前准备,在课堂上围绕主题用英语口语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或者要求学生针对某个主题进行场景模拟,如可以用英语模拟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操作、保险从业人员如何向客户推销产品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高美(2009年)通过对南湖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的情境教学实验表明情境教学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更大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

3结语

金融学专业论文第6篇

1.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基础英语教学已然成为当今高校教育体系中最重要和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课,由于基础英语的全国四、六级统考是目前所有大学课程中唯一一门全国统考课程,并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社会和用人单位已经根深蒂固得将其作为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尺度,大多数高校也将其与毕业证、学位证挂钩,使得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将精力倾注在基础英语的学习上。再者,对于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无论在考研、考博还是各类出国考试中,基础英语课的地位都不容小觑。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和考核标准决定了基础英语的地位。基础英语课重视训练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训练,不可否认,经过基础英语的学习,学生将会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无疑会让学生在金融专业英语的学习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专业英语实际上是基础英语在专业学科中的延生,没有专业英语的应用,基础英语也仅仅只是一门单纯的语言学习。所以在整个教学体系中,专业英语和基础英语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2.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金融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而言,用母语学好金融专业课是每个学生的本职工作。金融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学生不仅熟练掌握英语,还要懂得英语在专业课中的应用。学习好金融专业英语帮助学生高效阅读国外金融期刊,掌握金融类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对金融专业的兴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3.金融专业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之间的关系金融类双语教学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同时用英语和中文讲授金融专业知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是教学工具,但并不是教学目的。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案中假定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英语词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再强调专业英语词汇,而着重在于训练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学习金融双语课之前,专业英语课的设立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在金融专业英语中熟练掌握英语专业词汇,才有可能在金融双语课中取得好成绩。

二、金融类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

金融类专业英语作为一门课程,有它自身的特色和难点,它既不同于普通的英语基础课,一味的强调听、说、读、写的纯语言训练。也不同于金融专业课,仅用母语去学习专业。专业英语在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上有自己的独特性。

1.专业性强金融类专业英语涉及到的内容广泛,专业性强,它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英文课程,课程假定学习者已经熟练掌握了金融学科的各个知识点。在学习者对于母语类专业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授学习者用第二语言重新学习专业知识。这样一来,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或者对于本来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的学生来说,学习专业英语的难度增大。

2.与全球经济金融联系紧密学生学习金融类专业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时事经济金融动态,因此,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老师不仅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会使用专业英语,能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和熟练英文专业写作。

三、关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金融类专业英语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在升学、择业、就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某些方面,决定了学生在金融专业方面以后的发展前景和专业高度。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制度问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学校、老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专业英语教材的匮乏,教学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失当,是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几个主要问题,笔者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金融类专业英语师资投入的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对于老师素质要求极高,要求老师既要懂金融专业,又要熟练掌握英语。高校可以考虑多引进专业型复合教师人才,壮大学校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现有的专业课老师深造英语课程,采取奖励制度,提高教师个人对于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投入。例如,学校可以把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到1.5个工作量。

2.金融类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教材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和教学结果。由于我国金融类专业英语课程尚属于探索阶段,优良的国内专业教材尚较为匮乏。在这样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广大高校可以大胆启用国外原版教材、刊物、报章等材料,用西方人的方式学习西方人的语言。由于学习专业英语的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课和英语的基础,所以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直接使用原版材料,帮助学生学习处理实际应用问题。

3.教学形式的改革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主讲的单向模式,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在金融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在课堂上形成老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的双向教学模式。比如,鼓励学生当堂翻译中英文金融专业文献,要求学习以个人或学习小组的方式搜集资料,在课堂上用英文演讲金融专业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一改往日只听课做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训练专业英语技能,再由老师及时点评,这一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有积极的作用。

金融学专业论文第7篇

很显然,学习金融数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将其理论知识应用到金融业界。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试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这一目标是一致的。为此,我院顺势而为,根据自身特点,开设应用数学(金融数学方向)专业,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具体来讲我院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方向)是有着以下两大集中优势的:一为就业方面的优势。大家知道,我国基层金融经济工作部门大多数均存在着数量化的水平比较低、决策欠缺科学性等现实状况,基层金融经济类的工作部门比较缺乏金融经济专业人才,为此这方面的人才仍然是市场上紧缺的,学生的就业形势可以被看好。这样一来就为譬如我校这样的地方院校培养面向基层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人才,提供了机会——设置及发展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专业方向)。二为学科本身带来的优势。我校即以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高等学府闻名,在老牌的汽车专业上有着绝对的学科基础与地区优势。然而金融数学专业作为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除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之外,又包含着很多的数理统计知识。纵观十多年来我国金融数学专业开办的历史来看,大学数的情况下对学生在数理统计知识方面的学习培训比较少,进而导致学生在这方面的基础也就比较薄弱些。而现实是大量的金融经济问题均会使用到数学工具,故而学生在《金融工程学》、《金融数学》等课程的研究学习中会感觉到比较吃力。因此在数学系开设金融数学专业方向是个明智之举,可以充分突出数学的夯实基础作用,也可做好数学与金融经济学、数学与汽车金融等的融合,专业特色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

(二)我校金融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内容

为了更好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金融数学方向课程设置强调注重能力的培养:在基础课程及实践课程设置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总目标,把培养能顺利就业的学生作为办学宗旨,在增加实践课课时的基础上,适度的减少理论课的课时,通过具体的金融问题的解决,加强对学生应用数学建模这种工具来解决实际金融经济问题能力的培养,着力打造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应用能力的金融数学专业人才。1、具体来说,依据所开课程的类型及专业培养要求,我们将所有的课程分类为以下三大板块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其中这里的公共基础课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学科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微分方程》等数学专业基础课程;值得一提的是《数理统计》,由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亦在金融领域有着较广的应用。在后续的专业课程设置中仍有其延伸,如《金融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软件应用》。与此同时,我们亦安排了较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这里包括上机、课程设计、在金融机构实习等),故而减少了学生在相对较抽象的纯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增强了所学知识体系的应用性。而这里的专业课课程则具体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学》《投资学原理》《计量经济学》等课程,与此同时我们还考虑到金融数学专业本身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学习和应用,要求学生至少掌握1~2门实用的统计学软件。在开设课程方面,增加了《数学实验》这门课程,具体向学生讲授数学软件MATLAB,安排的学时为32学时。这里的课程《利息理论》《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金融数学》都相应的安排有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目的就在于更注重训练学生数理金融领域的应用能力。为了将课程设置的更为合理,我们整个团队亦采用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如研讨班、课题我讨论小组、知名教授讲座等)为整个专业的开办做足了预演工作。2、另一方面,我们考虑到选修课的安排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故而在制定教学计划之前我们作了详细且具体的规划,并进行调研,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宝贵教学经验,并具体结合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考研意向、毕业去向等。依据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培养的方针,将专业(选修)课程大多安排在第五—七学期,分批次的来安排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对于在第一—四学期学习中拥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课功底、且有着考研意向的同学,除了安排学习《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学概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保险精算》等金融类课程外,又增加了数学类《数学分析选讲》《高等代数选讲》等课程;而对于那些对实践性环节感兴趣、愿意参加各类具体的课程实践等活动的同学,我们除了安排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如《证券投资分析》等外,还联系十堰金融机构,初步设想采用“2+1+1”模式,即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程2年、专业课程1年,金融机构实习1年,真正做到校企联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有市场需求的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3、我校培养方案特别注重教学实践这一环节,经过长时间前期的调研与准备,在课程课时的安排、专业课程种类的选择、实践环节学时的安排等方面均做了诸多的论证与考量。(1)切实从培养专业学生的角度考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考虑到金融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要,尽最大的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将一些最常用的思想方法,如图表法、数学建模思想以及一系列的金融经济变量的理论及运用的方法都教给学生。并设置诸多相关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解决模拟的或真正的金融机构出现的一些问题当中来,以此来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课程设置着重落脚于实践,开设与市场完全对口的课程内容,相应增大课时量,增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使学生明白真正的市场所需。另外开设的课程也具有一定的引导性作用,鼓励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到社会上金融机构的资格认证考试当中去。比如我们专门开设的《保险精算》《利息理论》等选修课程,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参加保险精算师资格认证考试;开设的《金融学概论》《证券投资学》等课程则有利于学生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开设的《汽车金融》课程则更是结合我校老牌汽车专业名校的优势,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我校汽车专业丰富的资源,参与选修学习一些汽车学院、管理学院的专业课程,甚至辅修双学位,以有利于学生在将来就业时从事汽车金融方面的工作。事实上,早在2004年,我校就已开办过汽车金融服务专科(高职)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都从事汽车金融服务行业的工作。总之,我们在课程设置上秉承以应用为目的,建模为关键,学生参与实践为形式的这三大方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金融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金融业界对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