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绿化建设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1-29 05:13:58
绿化建设论文

绿化建设论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文化;生态校园:教育

一、高校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我们要走的应该是一条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它表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生态文明。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人才聚集的高地,具有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很多高校为绿色文化建设作了很大贡献。今后,高等教育必须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突出科技攻关的主攻方向,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多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奉献科技成果,全面加强社会服务,更好地承担起科技创新重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发挥大学的文化引领作用,努力建设绿色校园文化,示范和带动全社会实践生态文明。大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多重职能。坚持独立的大学精神,发挥大学文化的引领作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至关重要。在绿色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大学必须在校园文化别注重绿色教育氛围的营造,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建设节约型校园,倡导绿色管理、绿色学习、绿色活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地融入大学文化建设中,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大学文化,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科学氛围。要通过大学的文化传播和带动作用,以绿色生态环保宣讲实践活动为载体,引领社会公众更好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模式能够深入到社会大众心中,切实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奥运会将给世人留下绿色奥运的丰富遗产。高校应充分汲取绿色奥运理念的营养,充分挖掘和利用绿色奥运的宝贵财富,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绿色意识的高水平建设人才,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高质量科技成果,为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提供高质量的社会服务。

二、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中,创造出丰富的人类文明模式,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作为人类的3种文明形式,是人类现代化的主要内涵。随着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不断增加,自然资源的不断使用,人类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重新审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式便应运而生了。它使人类生活进人全新的文明时代,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生态文明是21世纪的主要文明形式之一。生态文明的提出,不仅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革命,而且展示了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这种文明观摈弃了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立足点,不再从人类自身的狭隘利益来看待自然界,而是以更高的境界和更广阔的视野把人类和环境、和社会发展融合一起。这就从一个新的角度把人类的精神世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极大地丰富了高校德育的内容。与此同时,这种崭新的社会文明观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目标是提高新一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从而为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国家的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打下扎实的基础。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绿色文化建设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要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更新传统的教育理念

主要是更新工业文明观的教育理念,确立生态文明观的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教育受到工业文明观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受到工业文明生产力观的影响。工业文明观影响下的教育尤其重视人的身外自然的改造,不重视甚至忽视人的自身自然的发展,片面地把人作为一种劳动力资源加以开发,从而导致人们自身的“生态危机”,学生负担过重。健康受到影响,心理承受力差,精神受到损伤,造成畸形发展等等。所谓“绿色教育”,就是全方位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教育,即将这种教育渗入到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综合性教学和实践环节中,使其成为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培养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绿色教育”。是适应时展趋势、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以人为本,育人优先,结合学校传统特色,推进校园绿色文化建设

具体要实现“六个绿化”,即绿化教育教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绿化日常管理,绿化教学过程,绿化校园生态环境,绿化师生日常行为方式,绿化学校对社区社会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对创绿的领导,制订创绿计划,从校园科技活动、课堂渗透、班级文化、宿舍文化的建设着手,探索创绿途径,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

(三)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地分析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实现过程

在学校教育中,把学生的全面发展视为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如果从生态文明观看,人的全面发展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三是人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人们要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和自然建立一种平等伙伴关系,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建立在可靠良好的基础上。同时,人要全面发展还离不开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人与外部环境和谐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人们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能力。人们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能力,以及善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最重要的是人的创造性能力,绿色文化正是以提高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来实施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所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是大学绿色校园文化的主调:和平、发展与健康教育是大学绿色教育的主题:学生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提高是绿色文化教学的基础性目标。

(四)校园绿色文化建设要培育校园的绿色精神

绿色精神是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生态文明哲学观、价值观、伦理观的综合体现。绿色对于人类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它象征着生机、青春、活

力和向上的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绿色精神,就是使他们树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觉按自然生态系统规律办事;强化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树立竞争意识及和谐宽容的精神:树立时间效益的观念和默默奉献的精神。因此,绿色精神教育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途径探讨

(一)积极开展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活动

绿色文化建设不仅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的体现。对大学生进行绿色文化教育,要积极开展校园绿色文化建设活动。如组织相关教师、环保部门领导及专家,为学生开设与绿色文化有关的讲座,使学生系统地接受绿色文化教育理论:成立环保或绿色志愿者协会,开展绿色校园宣传活动和多种形式的护绿清污志愿活动;利用植树节、地球目、世界环境日等纪念日,组织师生开展种植班级树、毕业树等活动。

(二)构建绿色教育体系

要发展绿色科技。使科技这把双刃剑向着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利于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体协调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要实施绿色管理,运用生态链原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进教育手段,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既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要建设绿色校园景观,组织绿色行动,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实践。既提高师生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为友的自觉性,又强化师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也夯实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基础。

(三)注重自然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应从净化、绿化、美化、生态化校园环境着手注重自然环境建设,依据地形、地貌,融高校自身传统特色和先进的现代建筑设计理念来创造适应新世纪发展的现代校园新形象,在满足教学、生活需要之外,始终以创新和校园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集森林化、花园式、充满现代气息为一体的生态型校园。

(四)改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

高校必须担负起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人才的责任,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战略。教育部门应该颁布和实施环境教育制度,要求大学必须把绿色教育课程设置为非环境专业的必修公共课程。对绿色教育课程体系也应改革,对所有专业都应该开设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跨系、跨专业的选修课,尤其是师范院校,更要开设与专业相结合的选修课,使将来从事各种教学工作的教师具备一定的环境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另外在其他专业的课程中都应渗透绿色意识,内容既要普及环保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环保伦理、环境素养。教学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尽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创造性,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注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生态文明。正确理解生态文明观,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某种意义上看。实践比书本知识更能启迪人的心灵,更能培养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情感。更有助于人们树立生态文明的信念。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和学科特点,创建和巩固生态教育基地,切实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弘扬绿色精神,启迪心灵智慧。

参考文献:

1、田晓丽,高春艳,倡导绿色文化。实现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2007

2、曹迎,论高校学生生态文明教育[J],绿色中国,2006(21)

3、吕新,绿色奥运理念指导下的高校环境教育探讨[J]宜春学院学报,2008(2)

4、陈惠英,生态型校园的规划设计探析[J],建筑设计管,2007(2)

绿化建设论文第2篇

关键字:常绿树哈尔滨植物应用

哈尔滨是一座景色秀丽、别具风韵的东北城市,由于地理条件所致,城市绿地中常绿树种较少。为了使哈尔滨市冬季亦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增加常绿树种及绿化栽植树的数量显得尤为重要。但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对东北地区常绿树木的应用现状还缺少系统的研究调查。因此本论文从哈尔滨市自然条件出发,选择一批能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城市面貌,并能满足各种功能需要的常绿树木,并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来充分发挥和利用哈尔滨市常绿树木的优化配置,提高园林绿地的观赏效果和使用价值,使哈尔滨市的常绿树木真正发挥其在绿地中的生态、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多种效益。希望本论文的完成,能为哈尔滨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实现有所贡献,同时也相信哈尔滨市的常绿树木以其苍劲的雄魂、常青的风格、抗逆的气质在未来的绿化建设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1、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在哈尔滨市区,对公共绿地形式分别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包括街道绿地、休闲绿地、等。地点的选择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常绿树的名称、数量、所占比例等,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在调查过程中,注意绿化树种不同层次、不同的季相变化,掌握调查地绿化树种的配置方式,常绿树种在整个绿地景观效果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并用数码相机进行实地拍摄。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街道绿化调查

近年来,哈尔滨市的街区绿化打破了原有的模式,随着道路的拓宽,分车道的增加,街道的绿化呈现出多种绿化形式。哈尔滨市的多条主要干道,都摒弃了单一的绿化模式,而是采用了落叶树与常绿树结合,乔、灌木与绿篱的层次搭配。常绿树种在街区的绿化的调查结果如表4-1:

表2-1街区绿化中常绿树的调查结果(棵)

调查地点

和兴路分车带绿化

和平路分车带绿化

和兴路街头绿地(动力区政府门前)

文昌街街头绿地(省图书馆路段)

红皮云杉

223

3

5

黑皮油松

7

4

樟子松

96

丹东桧

339

4

14

常绿树总数

562

96

14

23

落叶树总数

1817

196

91

42

常绿树比例%

23.6

32.8

13.3

35.3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到常绿树在街区绿化中的比例约为26.25%,主要是红皮云杉和丹东桧,在数种的选择上显得单一,未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

2.1.1街道绿化造景特点

和兴路在九九年改造后,变为四板五带式街道,成为哈市的一级街道,快车道的分车带内主要以丹东桧为主要绿化树种,其平均高度为2.5m。丹东桧采用分段栽植的形式,每隔约30—40米,便有5—7棵丹东桧栽于分车带内,株距大约为1.5米,同时分车带四周以80cm高的榆树篱围合。在街道两侧的分车带内,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绿化形式既可体现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同时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分车带内的云杉球栽种于垂枝榆、丁香树下,形式灵活,富于变化。

和平路也是近几年哈尔滨市重点改造街道之一,是三板四带式街道。以樟子松为主要绿化树种,并辅以高约2.8米剪形榆树球、丁香等进行间种配置,水腊矮篱约40cm进行绿化带四周绿化。将樟子松作为分车带内的绿化树种在哈市街道绿化中应用较少,但所形成的景观效果却颇为壮观。特别是哈尔滨市较有名的亚麻厂、量具刃具厂等一些历史悠久的工厂都位于和平路上,这样的配置更能衬托出这条街道的历史文化气息。

作为街头绿地的一种形式,动力区政府门前的两块绿地,在配合改善交通环境的同时,其中的一块建成用来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小广场形式,其四周的绿化只是简单的小旱垂柳和水腊篱的结合,小广场的西侧背景为动力区人民政府办公楼,若是在此能栽植一些常绿树,会更加符合周围的环境氛围,突出建筑物的性质特点。另一块绿化区距区政府大楼较远处,该绿地的设计更适合附近居民进行休闲娱乐,绿地的树种以常绿树、小乔木为主,乔灌结合。配置形式主要以常绿树为中心树种,四周是剪形的水腊篱或水腊球,并配置一些京桃、垂枝榆,白桦等小乔木,灌木层主要为榆叶梅、丁香等。春季开花的树木,次第开放,与常绿树构成一幅美景;夏季草坪以常绿树为中心,进而点缀一些草花,更显出常绿树的高大魁梧;秋季的白桦与常绿树更映射出绿地的别具风韵;冬季傲然挺立的常青树,不惧严寒为城市添绿。但在调查中,绿地中唯一的大树为近12米高的黑皮油松,栽植于绿地边缘或树池内,并未能起到在炎热夏季为人们提供绿荫的作用。

常绿树在文昌街的绿化中主要应用于街旁绿地,且较有特色。在宣化街图书馆路段圆锥形的丹东桧与高低错落的水腊球围合成一个小空间,小空间内设置一些石凳供路人休息。在另一块绿地上,丹东桧和修剪成不同形态的榆树球作为背景,再配以组成波浪形绿带、高约30cm的水腊篱,整个绿地无论在层次还是颜色的搭配上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2休闲绿地调查

休闲绿地被誉为城市的会客厅,在代表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精神面貌的同时,也起到了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休闲绿地应尽量实行“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原则,在哈尔滨市调查的几处休闲绿地得到的数据情况如下:

表2-2公共绿地中常绿树的调查结果(棵)

调查地点

金桂园景观广场

道里文化广场

斯大林公园

红皮云杉

8

189

黑皮油松

5

34

桧柏

25

26

25

樟子松

108

红松

8

14

杜松

28

铺地柏

15

常绿树总数

61

26

398

落叶树总数

171

170

421

常绿树比例%

26.29

13.26

48.6

从表中可以得出哈市休闲绿地中的常绿树平均比例为29.4%,树种的选择也相对较丰富,其中桧柏、红皮云杉、黑皮油松、杜松等在绿地中都有很好的应用,但休闲绿地中也缺乏体形高大、树龄较大的树种,以用来配景和夏季遮荫。

2.2.1休闲绿地造景特点

金桂园景观广场的绿化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尤以常绿树的应用独具特色。以龙塔为背景的一块约320㎡的绿地,三株桧柏以三角植的方式作为绿地主景,背景为白桦、山里红、梓树等秋季颇具特色的乔木,春季开花的连翘、丁香等灌木穿插在乔木间,常绿树的前方有修剪成球或波浪状的水腊装点,草坪上装点着彩叶草,鸢尾等花卉,整块绿地的配植都围绕着“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原则。几棵形状规整的桧柏栽植于剪成不同形状,不同高度的榆树和水腊树之间,再配植几棵小乔木,显得若隐若现,在白草和大叶红的色彩搭配下,整个绿地被衬托的高雅,精致。在绿地的一处出入口,两棵姿态优美的红松在置石和草花的装点下显得更加婀娜多姿。广场中的常绿树下群植一些不同时节开花的花灌木,同时选种一些耐荫的花卉,例如玉簪、日本凤仙等,使整个绿地树种高低错落,色彩丰富。

哈尔滨市道里文化广场的绿化树种主要有桧柏、红皮云杉、京桃、丁香、水腊等。广场的布局成对称式,利用绿地将广场分为主要空间与次要空间,中间的空间较大,设有音乐喷泉,可用于商业活动和大型的文娱活动。广场正入口右侧的次要空间,一块刻有“李兆麟烈士牺牲地”的石碑已经体现了此空间的绿化主题,石碑四周栽植着云杉球,两侧的绿地边缘各列植5棵圆柏,圆柏高约为3.5m,株距约为4.5m,这种配植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圆柏后侧为两排成行栽植的丁香,高约1.2m,最后一排为密植的京桃,将此空间围合的相对私密,同时圆柏的深绿色与丁香、京桃的叶色差异,增添了绿地的色彩变化,进一步突出了此处空间的静谧、庄重。整个广场大的背景绿化也是以圆柏为主,密植的京桃位于绿地的最,形成广场与道路分隔的屏障,圆柏位于高度分别为0.7m和1m的圆柏篱中间,绿地的最前方是品字形栽植的两排水腊球,黄色的花带穿插其中。整个绿地的常绿树起到绿化的骨架支撑作用,承上启下,同时乔灌结合,层次丰富,色彩和谐与周围的建筑群景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2.3公共绿地存在的问题

⑴公共绿地中常绿树普遍有病害,叶色发黄变枯,严重影响了造景效果;常绿树缺乏管理养护,有些地段出现了绿化断带,导致街道绿地景观不连贯。

⑵公共绿地中的常绿树木应更充分的利用树木本身的特性,修剪成绿篱、模纹图案等,增加更多形式的绿化效果,同时也是为我市的冬季储备绿色。

⑶哈尔滨市街道却缺乏常绿树的装点;旧城区不少街道,路面太狭窄,基本看不到常绿树的踪影,使冬季的街道景观难觅绿色。

3、结论和建议

3.1常绿树木选择及设计应用上的一点建议

[1]以乡土常绿树种为骨架,适地适树

[2]利用常绿树木不同的造景特点,使其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

[3]在突出主要常绿树木的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突出城市特点

[4]常绿树的经济适用与美观相结合

[5]在实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结合配置原则同时,掌握常绿树的合适比例

3.2常绿树在考虑植物习性及养护管理方面的建议

[1]在植物设计初期充分考虑植物生长特性

[2]加强常绿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提倡科学的养护方法

[3]大力普及园林生态知识,做到全民绿化

通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我们得出了有关哈尔滨城市公共绿化建设中常绿树的应用的一些情况,不难发现使用常绿树来增加北方城市景观的方法已经被广泛的采纳。在哈尔滨合理正确的应用常绿树来丰富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有重要意义的。相信随着城市化进展的脚步不断加快,通过一系列切实的努力,北方城市一定会有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

2.卓丽环.城市园林绿化植物应用指南(北方本).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3.何小弟.园林树种选择与应用实例.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绿化建设论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绿色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人很形象地把企业的经营与企业文化比喻成一个太极图,太极的阳面是企业经营,它是昭示在公众面前的一切企业经营行为;太极的阴面,是不易被直接马上看出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是一个负阴抱阳、阴阳结合的有机整体。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可以在企业文化方面找到原因,同样,企业文化的好坏也一定会反映在企业的经营结果上。企业文化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对企业行为的更深一步认识,绿色文化已成了企业文化的制高点,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它充满着生机和力量,代表着无公害、健康与环保。在五行学说中,绿色是木的一种象征,在传统文化中,绿色是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关注生态环境的组织常用绿色做代表色,如绿色和平组织等等。由绿色组织发展的绿色风暴、绿色革命的突出表现是:否定人的物化,批判工业主义,质疑技术进步;深绿派推动绿党参政,反核反战,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绿色革命掀起了一股股绿色浪潮,从绿色食品到绿色饮食、绿色居家、绿色心情、绿色生活、绿色企业、绿色城市及绿色文明,等等。绿色,已具有任何实体所无法表征的广泛而丰富的内涵,代表个体健全的生命,表征包含社会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象征人类和谐家园。

绿色文化,至少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绿色环境、绿色经济和绿色文化。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绿色文化尊崇绿色含义,强调以人为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三种关系的展开就是人的实践、生活创造和文化积淀。在一个企业中,也同样具有这三层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就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生产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和谐与否,是企业成败关键;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产品是否对路,是否受到消费者的接纳,是否在社会中有知名度,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而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即企业生产是否尊重环境,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企业的绿色文化就是企业用绿色的理念、方法和措施,在解决这些关系上的文化积淀。可以看出,绿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因为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让企业可持续地、永久地葆有青春和健康地发展,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都离不开资源与环境,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非生产型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资源和环境产生联系。比如新世纪引领经济飞速发展的电子、通讯等企业,其使用的原材料及制造和消费中所涉及的能源,也无一不与资源发生联系。也正因为人类的企业经营活动与资源及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企业行为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大气变暖,气候异常,水源和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多种物质资源的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不用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连人类的生存也成问题。

人们也许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较量的基础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新世纪企业绿色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有人曾形象地把企业比喻为一台追求利润的机器,这个比喻虽不恰当,但综观企业自诞生以来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兴衰、成败毫无例外地与利润相连。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及相关制度、法律的落后,随着企业自身的数量和创造经济总量的与日俱增以及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也与日俱增。以我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企业增长和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一千多万家工业企业的产出以15%的速度增长。但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其中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触目惊心。据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做的一项关于中国环境质量的调查报告显示:(1)主要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水平高出who(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标准2~5倍;(2)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是美国的5倍,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一倍;(3)每年由于环境污染,178000人过早死亡;(4)由于空气污染损失740万个工作年;(5)在135条监测的城市河流中,其中52条水质严重超标;(6)数千万人口的安全饮水受到威胁;(7)南部和西南部高硫煤地区,10%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8)一些工业城市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大大超过标准,比对正常智力发展造成危险的水平高80%;(9)水污染严重,只有约7%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10)由于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美元。面对这一现实,人们不得不对企业行为进行反思,并开始注意以各种方式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行为。故此,绿色文化在企业中悄然兴起。不管绿色文化被企业主动接受也好,被动接受也好,总之,绿色文化的市场越来越大,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绿色文化中寻求新的出路。在绿色浪潮的席卷下,那些忽视绿色文化的企业消灭了。前不久,我国的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湖的2000多家有氮、磷排放的企业被强行关闭。这些绿色文化缺失的企业遭此命运,我们不禁想起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水俣病”事件: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周围越来越多的渔民患了同样的症状:手脚麻木、头疼、耳鸣、视力减退、听力困难、言语表达不清、动作迟缓、失去味觉嗅觉、健忘等等,这就是1956年被确认的水俣病。在确认之前,人们还以为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它像一个可怕的魔鬼,在折磨当地的人们,直到病因查明,原来是tisso株式社从1932年以来,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企业利润,用水银作为催化剂制造醋酸和乙醛,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甲基汞未经任何处理,随废水源源不断排到海湾,随着鱼、贝被食用进入人体,为人体吸收后而破坏了人的神经系统。

著名的兰德公司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常青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的内容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之中,人的价值、共同价值、社会价值都可以从绿色文化中得到体现。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在我国成都投资建厂,不仅要解决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理,还要请专业机构采集地下水样、土样、大气和噪声的数据样本,以为了保证日后有数据证明英特尔是干净的,同时还考虑到厂区600亩土地上空的小鸟的去处。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发展中的绿色文化建设,把企业行为贯穿在“绿色”之中,形成了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产品等许多新理念、新举措。比如绿色生产中的绿色资源、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绿色经营中的绿色标准、绿色市场、绿色价格、绿色销售等;绿色产品中的绿色住宅、绿色家具、绿色汽车、绿色旅游、绿色家电;等等。

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来自大自然对企业的绿色需求。这就要求企业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时刻考虑环境对企业行为的承载力。就世界而言,整个20世纪是企业的时代,我国搭上了20世纪末班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时代。而企业制造产品或进行经营,都是消耗资源的过程。自然界中不仅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量超出其再生能力,也会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对资源的索取甚至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据有关估算,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0%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对资源的掠夺式地开采和利用导致人类提前进入资源短缺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中,伴随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是深重的资源短缺和浪费带来的困扰。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消耗了国内资源。我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到80%。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工业的持续增长。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直接产生于企业,也应从企业自身去解决。尽管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企业的行为,但是,企业自身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节约资源、关爱环境、拯救地球。某些有识之士指出,拯救环境,先拯救企业。拯救企业,建设绿色文化是一个最好的途径,我们要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出发,让绿色文化在每一个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在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中,在处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应持的态度是对资源和环境的珍惜与关爱,要坚持“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原则,还要坚持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人际公正、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公正以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公正。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我们解决企业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总和。企业绿色文化在生态文化的引导下,塑造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要增强企业绿色文化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在绿色文化建设中,要坚决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保护认证标准;同时,要实施绿色战略,树立企业绿色核心价值理念,增强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新形象。

绿化建设论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绿色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人很形象地把企业的经营与企业文化比喻成一个太极图,太极的阳面是企业经营,它是昭示在公众面前的一切企业经营行为;太极的阴面,是不易被直接马上看出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是一个负阴抱阳、阴阳结合的有机整体。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可以在企业文化方面找到原因,同样,企业文化的好坏也一定会反映在企业的经营结果上。企业文化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对企业行为的更深一步认识,绿色文化已成了企业文化的制高点,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它充满着生机和力量,代表着无公害、健康与环保。在五行学说中,绿色是木的一种象征,在传统文化中,绿色是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关注生态环境的组织常用绿色做代表色,如绿色和平组织等等。由绿色组织发展的绿色风暴、绿色革命的突出表现是:否定人的物化,批判工业主义,质疑技术进步;深绿派推动绿党参政,反核反战,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绿色革命掀起了一股股绿色浪潮,从绿色食品到绿色饮食、绿色居家、绿色心情、绿色生活、绿色企业、绿色城市及绿色文明,等等。绿色,已具有任何实体所无法表征的广泛而丰富的内涵,代表个体健全的生命,表征包含社会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象征人类和谐家园。

绿色文化,至少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绿色环境、绿色经济和绿色文化。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绿色文化尊崇绿色含义,强调以人为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三种关系的展开就是人的实践、生活创造和文化积淀。在一个企业中,也同样具有这三层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就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生产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和谐与否,是企业成败关键;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产品是否对路,是否受到消费者的接纳,是否在社会中有知名度,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而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即企业生产是否尊重环境,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企业的绿色文化就是企业用绿色的理念、方法和措施,在解决这些关系上的文化积淀。可以看出,绿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因为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让企业可持续地、永久地葆有青春和健康地发展,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都离不开资源与环境,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非生产型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资源和环境产生联系。比如新世纪引领经济飞速发展的电子、通讯等企业,其使用的原材料及制造和消费中所涉及的能源,也无一不与资源发生联系。也正因为人类的企业经营活动与资源及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企业行为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大气变暖,气候异常,水源和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多种物质资源的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不用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连人类的生存也成问题。

人们也许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较量的基础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新世纪企业绿色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有人曾形象地把企业比喻为一台追求利润的机器,这个比喻虽不恰当,但综观企业自诞生以来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兴衰、成败毫无例外地与利润相连。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及相关制度、法律的落后,随着企业自身的数量和创造经济总量的与日俱增以及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也与日俱增。以我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企业增长和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一千多万家工业企业的产出以15%的速度增长。但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其中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触目惊心。据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做的一项关于中国环境质量的调查报告显示:(1)主要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水平高出WHO(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标准2~5倍;(2)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是美国的5倍,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一倍;(3)每年由于环境污染,178000人过早死亡;(4)由于空气污染损失740万个工作年;(5)在135条监测的城市河流中,其中52条水质严重超标;(6)数千万人口的安全饮水受到威胁;(7)南部和西南部高硫煤地区,10%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8)一些工业城市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大大超过标准,比对正常智力发展造成危险的水平高80%;(9)水污染严重,只有约7%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10)由于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美元。面对这一现实,人们不得不对企业行为进行反思,并开始注意以各种方式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行为。故此,绿色文化在企业中悄然兴起。不管绿色文化被企业主动接受也好,被动接受也好,总之,绿色文化的市场越来越大,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绿色文化中寻求新的出路。在绿色浪潮的席卷下,那些忽视绿色文化的企业消灭了。前不久,我国的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湖的2000多家有氮、磷排放的企业被强行关闭。这些绿色文化缺失的企业遭此命运,我们不禁想起上世纪世界公害事件之一的“水俣病”事件: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周围越来越多的渔民患了同样的症状:手脚麻木、头疼、耳鸣、视力减退、听力困难、言语表达不清、动作迟缓、失去味觉嗅觉、健忘等等,这就是1956年被确认的水俣病。在确认之前,人们还以为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它像一个可怕的魔鬼,在折磨当地的人们,直到病因查明,原来是TISSO株式社从1932年以来,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企业利润,用水银作为催化剂制造醋酸和乙醛,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甲基汞未经任何处理,随废水源源不断排到海湾,随着鱼、贝被食用进入人体,为人体吸收后而破坏了人的神经系统。

著名的兰德公司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常青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的内容就是:人的价值高

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之中,人的价值、共同价值、社会价值都可以从绿色文化中得到体现。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在我国成都投资建厂,不仅要解决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理,还要请专业机构采集地下水样、土样、大气和噪声的数据样本,以为了保证日后有数据证明英特尔是干净的,同时还考虑到厂区600亩土地上空的小鸟的去处。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发展中的绿色文化建设,把企业行为贯穿在“绿色”之中,形成了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产品等许多新理念、新举措。比如绿色生产中的绿色资源、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绿色经营中的绿色标准、绿色市场、绿色价格、绿色销售等;绿色产品中的绿色住宅、绿色家具、绿色汽车、绿色旅游、绿色家电;等等。

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来自大自然对企业的绿色需求。这就要求企业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时刻考虑环境对企业行为的承载力。就世界而言,整个20世纪是企业的时代,我国搭上了20世纪末班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时代。而企业制造产品或进行经营,都是消耗资源的过程。自然界中不仅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量超出其再生能力,也会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对资源的索取甚至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据有关估算,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0%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对资源的掠夺式地开采和利用导致人类提前进入资源短缺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中,伴随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是深重的资源短缺和浪费带来的困扰。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消耗了国内资源。我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到80%。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工业的持续增长。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直接产生于企业,也应从企业自身去解决。尽管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企业的行为,但是,企业自身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节约资源、关爱环境、拯救地球。某些有识之士指出,拯救环境,先拯救企业。拯救企业,建设绿色文化是一个最好的途径,我们要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出发,让绿色文化在每一个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在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中,在处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应持的态度是对资源和环境的珍惜与关爱,要坚持“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原则,还要坚持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人际公正、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公正以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公正。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我们解决企业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总和。企业绿色文化在生态文化的引导下,塑造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要增强企业绿色文化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在绿色文化建设中,要坚决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保护认证标准;同时,要实施绿色战略,树立企业绿色核心价值理念,增强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新形象。

绿化建设论文第5篇

[关键词]绿色;绿色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人很形象地把企业的经营与企业文化比喻成一个太极图,太极的阳面是企业经营,它是昭示在公众面前的一切企业经营行为;太极的阴面,是不易被直接马上看出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是一个负阴抱阳、阴阳结合的有机整体。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可以在企业文化方面找到原因,同样,企业文化的好坏也一定会反映在企业的经营结果上。企业文化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对企业行为的更深一步认识,绿色文化已成了企业文化的制高点,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它充满着生机和力量,代表着无公害、健康与环保。在五行学说中,绿色是木的一种象征,在传统文化中,绿色是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关注生态环境的组织常用绿色做代表色,如绿色和平组织等等。由绿色组织发展的绿色风暴、绿色革命的突出表现是:否定人的物化,批判工业主义,质疑技术进步;深绿派推动绿党参政,反核反战,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绿色革命掀起了一股股绿色浪潮,从绿色食品到绿色饮食、绿色居家、绿色心情、绿色生活、绿色企业、绿色城市及绿色文明,等等。绿色,已具有任何实体所无法表征的广泛而丰富的内涵,代表个体健全的生命,表征包含社会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象征人类和谐家园。

绿色文化,至少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绿色环境、绿色经济和绿色文化。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绿色文化尊崇绿色含义,强调以人为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三种关系的展开就是人的实践、生活创造和文化积淀。在一个企业中,也同样具有这三层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就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生产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和谐与否,是企业成败关键;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产品是否对路,是否受到消费者的接纳,是否在社会中有知名度,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而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即企业生产是否尊重环境,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企业的绿色文化就是企业用绿色的理念、方法和措施,在解决这些关系上的文化积淀。可以看出,绿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因为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让企业可持续地、永久地葆有青春和健康地发展,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都离不开资源与环境,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非生产型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资源和环境产生联系。比如新世纪引领经济飞速发展的电子、通讯等企业,其使用的原材料及制造和消费中所涉及的能源,也无一不与资源发生联系。也正因为人类的企业经营活动与资源及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企业行为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大气变暖,气候异常,水源和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多种物质资源的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不用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连人类的生存也成问题。

人们也许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较量的基础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新世纪企业绿色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有人曾形象地把企业比喻为一台追求利润的机器,这个比喻虽不恰当,但综观企业自诞生以来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兴衰、成败毫无例外地与利润相连。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及相关制度、法律的落后,随着企业自身的数量和创造经济总量的与日俱增以及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也与日俱增。以我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企业增长和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一千多万家工业企业的产出以15%的速度增长。但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其中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触目惊心。据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做的一项关于中国环境质量的调查报告显示:(1)主要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水平高出WHO(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标准2~5倍;(2)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是美国的5倍,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一倍;(3)每年由于环境污染,178000人过早死亡;(4)由于空气污染损失740万个工作年;(5)在135条监测的城市河流中,其中52条水质严重超标;(6)数千万人口的安全饮水受到威胁;(7)南部和西南部高硫煤地区,10%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8)一些工业城市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大大超过标准,比对正常智力发展造成危险的水平高80%;(9)水污染严重,只有约7%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10)由于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美元。面对这一现实,人们不得不对企业行为进行反思,并开始注意以各种方式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行为。故此,绿色文化在企业中悄然兴起。不管绿色文化被企业主动接受也好,被动接受也好,总之,绿色文化的市场越来越大,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绿色文化中寻求新的出路。在绿色浪潮的席卷下,那些忽视绿色文化的企业消灭了。前不久,我国的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湖的2000多家有氮、磷排放的企业被强行关闭。这些绿色文化缺失的企业遭此命运,我们不禁想起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水俣病”事件: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周围越来越多的渔民患了同样的症状:手脚麻木、头疼、耳鸣、视力减退、听力困难、言语表达不清、动作迟缓、失去味觉嗅觉、健忘等等,这就是1956年被确认的水俣病。在确认之前,人们还以为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它像一个可怕的魔鬼,在折磨当地的人们,直到病因查明,原来是TISSO株式社从1932年以来,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企业利润,用水银作为催化剂制造醋酸和乙醛,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甲基汞未经任何处理,随废水源源不断排到海湾,随着鱼、贝被食用进入人体,为人体吸收后而破坏了人的神经系统。

著名的兰德公司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常青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的内容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之中,人的价值、共同价值、社会价值都可以从绿色文化中得到体现。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在我国成都投资建厂,不仅要解决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理,还要请专业机构采集地下水样、土样、大气和噪声的数据样本,以为了保证日后有数据证明英特尔是干净的,同时还考虑到厂区600亩土地上空的小鸟的去处。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发展中的绿色文化建设,把企业行为贯穿在“绿色”之中,形成了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产品等许多新理念、新举措。比如绿色生产中的绿色资源、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绿色经营中的绿色标准、绿色市场、绿色价格、绿色销售等;绿色产品中的绿色住宅、绿色家具、绿色汽车、绿色旅游、绿色家电;等等。

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来自大自然对企业的绿色需求。这就要求企业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时刻考虑环境对企业行为的承载力。就世界而言,整个20世纪是企业的时代,我国搭上了20世纪末班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时代。而企业制造产品或进行经营,都是消耗资源的过程。自然界中不仅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量超出其再生能力,也会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对资源的索取甚至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据有关估算,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0%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对资源的掠夺式地开采和利用导致人类提前进入资源短缺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中,伴随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是深重的资源短缺和浪费带来的困扰。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消耗了国内资源。我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到80%。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工业的持续增长。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直接产生于企业,也应从企业自身去解决。尽管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企业的行为,但是,企业自身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节约资源、关爱环境、拯救地球。某些有识之士指出,拯救环境,先拯救企业。拯救企业,建设绿色文化是一个最好的途径,我们要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出发,让绿色文化在每一个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在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中,在处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应持的态度是对资源和环境的珍惜与关爱,要坚持“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原则,还要坚持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人际公正、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公正以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公正。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我们解决企业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总和。企业绿色文化在生态文化的引导下,塑造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要增强企业绿色文化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在绿色文化建设中,要坚决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保护认证标准;同时,要实施绿色战略,树立企业绿色核心价值理念,增强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新形象。

绿化建设论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绿色文化;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人很形象地把企业的经营与企业文化比喻成一个太极图,太极的阳面是企业经营,它是昭示在公众面前的一切企业经营行为;太极的阴面,是不易被直接马上看出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是一个负阴抱阳、阴阳结合的有机整体。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可以在企业文化方面找到原因,同样,企业文化的好坏也一定会反映在企业的经营结果上。企业文化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及人们对企业行为的更深一步认识,绿色文化已成了企业文化的制高点,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绿色,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它充满着生机和力量,代表着无公害、健康与环保。在五行学说中,绿色是木的一种象征,在传统文化中,绿色是有生命的含义,也是春季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关注生态环境的组织常用绿色做代表色,如绿色和平组织等等。由绿色组织发展的绿色风暴、绿色革命的突出表现是:否定人的物化,批判工业主义,质疑技术进步;深绿派推动绿党参政,反核反战,呼吁建立国际新秩序。绿色革命掀起了一股股绿色浪潮,从绿色食品到绿色饮食、绿色居家、绿色心情、绿色生活、绿色企业、绿色城市及绿色文明,等等。绿色,已具有任何实体所无法表征的广泛而丰富的内涵,代表个体健全的生命,表征包含社会在内的地球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象征人类和谐家园。

绿色文化,至少包含有三个层次的内容,即绿色环境、绿色经济和绿色文化。绿色文化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特征,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共进。

绿色文化尊崇绿色含义,强调以人为本,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也是建立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三种关系的展开就是人的实践、生活创造和文化积淀。在一个企业中,也同样具有这三层关系,企业与人的关系就是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生产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和谐与否,是企业成败关键;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上,产品是否对路,是否受到消费者的接纳,是否在社会中有知名度,是企业的立足之本;而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即企业生产是否尊重环境,是否合理利用资源,是否与自然和谐相处,则是企业的发展之本。企业的绿色文化就是企业用绿色的理念、方法和措施,在解决这些关系上的文化积淀。可以看出,绿色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因为要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让企业可持续地、永久地葆有青春和健康地发展,是每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我们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都离不开资源与环境,无论是生产型企业或非生产型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资源和环境产生联系。比如新世纪引领经济飞速发展的电子、通讯等企业,其使用的原材料及制造和消费中所涉及的能源,也无一不与资源发生联系。也正因为人类的企业经营活动与资源及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特别是近百年来的企业行为对资源及环境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大气变暖,气候异常,水源和大气污染,土地荒漠化,多种物质资源的短缺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不用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连人类的生存也成问题。

人们也许会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较量的基础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和完善的经营管理理念及制度。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这个国家的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个企业的文化。建设新世纪企业绿色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有人曾形象地把企业比喻为一台追求利润的机器,这个比喻虽不恰当,但综观企业自诞生以来的历史,人们不难发现,企业的兴衰、成败毫无例外地与利润相连。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及相关制度、法律的落后,随着企业自身的数量和创造经济总量的与日俱增以及自然资源的消耗,自然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也与日俱增。以我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企业增长和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一千多万家工业企业的产出以15%的速度增长。但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其中工业化造成的环境污染最为触目惊心。据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做的一项关于中国环境质量的调查报告显示:(1)主要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水平高出WHO(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标准2~5倍;(2)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是美国的5倍,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一倍;(3)每年由于环境污染,178000人过早死亡;(4)由于空气污染损失740万个工作年;(5)在135条监测的城市河流中,其中52条水质严重超标;(6)数千万人口的安全饮水受到威胁;(7)南部和西南部高硫煤地区,10%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8)一些工业城市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大大超过标准,比对正常智力发展造成危险的水平高80%;(9)水污染严重,只有约7%的城市污水得到处理;(10)由于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40亿美元。面对这一现实,人们不得不对企业行为进行反思,并开始注意以各种方式约束企业对环境的破坏、对资源的浪费行为。故此,绿色文化在企业中悄然兴起。不管绿色文化被企业主动接受也好,被动接受也好,总之,绿色文化的市场越来越大,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开始在绿色文化中寻求新的出路。在绿色浪潮的席卷下,那些忽视绿色文化的企业消灭了。前不久,我国的太湖水污染事件发生后,环湖的2000多家有氮、磷排放的企业被强行关闭。这些绿色文化缺失的企业遭此命运,我们不禁想起上世纪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水俣病”事件:自20世纪50年代起,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周围越来越多的渔民患了同样的症状:手脚麻木、头疼、耳鸣、视力减退、听力困难、言语表达不清、动作迟缓、失去味觉嗅觉、健忘等等,这就是1956年被确认的水俣病。在确认之前,人们还以为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它像一个可怕的魔鬼,在折磨当地的人们,直到病因查明,原来是TISSO株式社从1932年以来,为了追求尽可能多的企业利润,用水银作为催化剂制造醋酸和乙醛,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甲基汞未经任何处理,随废水源源不断排到海湾,随着鱼、贝被食用进入人体,为人体吸收后而破坏了人的神经系统。

著名的兰德公司跟踪世界500家大公司,发现百年常青企业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树立了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具体的内容就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客户价值和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生产价值和利润价值。这之中,人的价值、共同价值、社会价值都可以从绿色文化中得到体现。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在我国成都投资建厂,不仅要解决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理,还要请专业机构采集地下水样、土样、大气和噪声的数据样本,以为了保证日后有数据证明英特尔是干净的,同时还考虑到厂区600亩土地上空的小鸟的去处。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企业发展中的绿色文化建设,把企业行为贯穿在“绿色”之中,形成了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产品等许多新理念、新举措。比如绿色生产中的绿色资源、绿色工艺、绿色技术等;绿色经营中的绿色标准、绿色市场、绿色价格、绿色销售等;绿色产品中的绿色住宅、绿色家具、绿色汽车、绿色旅游、绿色家电;等等。

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来自大自然对企业的绿色需求。这就要求企业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时刻考虑环境对企业行为的承载力。就世界而言,整个20世纪是企业的时代,我国搭上了20世纪末班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时代。而企业制造产品或进行经营,都是消耗资源的过程。自然界中不仅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使用量超出其再生能力,也会转化为不可再生资源。企业在市场规律的推动下,对资源的索取甚至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据有关估算,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0%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对资源的掠夺式地开采和利用导致人类提前进入资源短缺时代。在我国改革开放近30年中,伴随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是深重的资源短缺和浪费带来的困扰。从1990年到2001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10种有色金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消耗了国内资源。我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到80%。我国的国内资源已难以支撑工业的持续增长。与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资源相对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更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直接产生于企业,也应从企业自身去解决。尽管市场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企业的行为,但是,企业自身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节约资源、关爱环境、拯救地球。某些有识之士指出,拯救环境,先拯救企业。拯救企业,建设绿色文化是一个最好的途径,我们要从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出发,让绿色文化在每一个企业生根、开花、结果。

在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中,在处理资源与环境的关系时,我们应持的态度是对资源和环境的珍惜与关爱,要坚持“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原则,还要坚持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人际公正、国与国关系层面的国际公正以及人与物关系层面的种际公正。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我们解决企业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总和。企业绿色文化在生态文化的引导下,塑造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要增强企业绿色文化的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在绿色文化建设中,要坚决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保护认证标准;同时,要实施绿色战略,树立企业绿色核心价值理念,增强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企业的绿色环保新形象。

绿化建设论文第7篇

1.1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可以造就人、培养人、改造人,它具有独特的教化力、感染力和约束力。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得身处其中的师生在这种绿色文化环境下熏陶、影响、教育,自觉地参与到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环境素养。绿色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在这些方面均涉及环境教育各个方面,通过物质文化中校园环境绿化、绿色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其次,制度文化的绿色大学、美丽校园建设各项制度,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制度的约束力和动力。行为文化的建设更能直观的为师生营造一个示范和表率作用,直接受到教化。因此,形式各异的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校园里充满了浓厚的教育气息。

1.2丰富多彩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提供了环境教育实践的平台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举办的“美丽中国,美丽师院”艺术作品展。生物系承办的主题为“美丽湖南,让鸟儿自由飞翔”的衡阳市第32届“爱鸟周”活动。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环保教育工作室在酃湖水上公园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节约保护水资源,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型签名活动,以及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大学生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室组织开展的第21届“世界水日”活动。新闻系提升学生的文明修养,提高宿舍文化的品位,营造温馨舒适的寝室环境的“寝室文化节”。化学与材料科学系在西校区千禧楼举行以“环保”、“创新”为主题的环保服装设计大赛,参赛选手以旧报纸、塑料袋、旧衣服等废弃物为原材料设计、制作成衣服。“美丽名片”美丽宿舍、美丽教室、美丽使者的评选活动让校园充满美丽,还有微电影等形式展示绿色校园文化。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参与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发挥各专业的特色,将环境教育融入其中。

1.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

课堂环境教育包括通识性环境教育的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往往是侧重于某一方面,而不能系统全面的涉及到环境教育的各个方面,致使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往往处于一个片面的局面。如文科类专业侧重于环境伦理、环境法规、环境管理和环境学概论,而理科类侧重于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保护,艺术类的侧重于环境艺术、环境审美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就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开展涉及到环境理论、技术、审美等方面的主题活动,强调人地关系,将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围绕某一主题而开展活动,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同时充分调动了广大学生,使学生能全面的去认识环保。也让学生体会到环境问题并不是那样的枯燥和遥远,也并不是不可控的,只要人们认真对待,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一切皆在掌握之中。环境教育内容广泛,表现的形式多样,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丰富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环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下的环境教育目标泛化性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推动环境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这种课堂外的教育方式不像课堂教学,有着明确获得学分的学习目标,而呈现目标的多样化,在这种状态下,对环境知识的获取、环境意识的培养以及环境行为的实施取决于自己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由于学习者对环境重要性的认知差异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务必导致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差异,因此,学习效果是否良好取决于学生的态度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开展能否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环保知识,能否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这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去教化学生在短期内不能呈现明显的效果,调查发现经过2年绿色大学建设,开展了系列的绿色校园文化活动,但是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境行为没有明显提高,只有环境意识略有提升。但由于其学习的自由度大,没有压力,不是为学分而去学习,通过主动的学习会更加轻松愉悦,并且这种泛目标教育方式具有长效性。

2.2校园文化中的“绿色”建设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师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是以面向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低碳生活为基本行为准则,从而营造出绿色、低碳、环保的校园氛围的建设[3]。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崇尚绿色,将绿色贯穿在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不单是强化校园的绿化建设,更重要的是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植入到每个人的大脑之中,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价值观、绿色消费观以及行为上践行绿色环保。例如食堂开展“光盘”行动,节庆日推行的“电子”贺卡,工作中无纸办公等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媒体宣传、景观构建、艺术活动、科技创新等方式向学生传递了绿色理念,因此绿色始终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4],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2.3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环境教育提供了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传统课堂环境教育形式相对而言比较单一,而绿色校园文化建设为环境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借助媒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资料、网络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手机等多种渠道;可以利用校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资源进行生态知识的普及;还可以借助各种文艺活动、画展等开展参与式课外活动;还可以开展绿化校园、美化宿舍、教室等场所体验式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让学生不受时空限制进行环境教育。例如2012年12月推出大型环保公益活动———“水果贺卡,传递绿色祝福”活动以及在2013年6月举行的“衡阳师范学院环境保护教育暨环保先锋队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中开展的“十件环保大事”、“十佳环保宿舍”、“十佳环保先进个人”、“十佳环保论文”、“十佳校园美景、“十佳环保天使”活动,这些活动是绿色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环境教育是对课堂环境教育的整合、补充以及延续。

三、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背景下开展环境教育的几点建议

3.1坚持以综合通识性课程为主,发挥校园景观文化辅助教育功能

虽然绿色校园文化能够以不同形式和载体为环境教育提供了素材,但是有些环境知识却隐含在校园文化之中,只有那些用心体验和观察的才能发现和感悟,这种隐性教育课堂产生的教育效果具有局部性。充分反映了校园文化仅能作为创设环境教育的学习氛围和潜移默化场景,是课堂环境教育的补充。为了提高整个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大学生通识性环境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不能放弃,课外环境教育不能替代课堂环境教育。必须坚持开设跨学科综合性的通识性课程[5],让每个学生都接受全面系统的环境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培养,打好了基础,教会学生如何去挖掘信息,自主学习、自由探究,更能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才能推动环境教育。

3.2建立以奖惩结合的行为文化,推动绿色环境行为养成

环境行为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掌握了环境知识就能实现的,它是行为人环境素养和环境意识的综合体现,同时外部的环境状态也是影响环境行为实施的重要因素。经常发现学生不把牛奶瓶、果皮、纸屑主动扔进垃圾桶,而残留在课桌里。尽管学校三令五申禁止在教室内吃早点,但是仍然有偷食者,严重影响教室环境卫生。因此,建立《班级环境行为评价准则》,开展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的评比活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并建立自激、自律、自警制度。开展“美丽校园、美丽宿舍”评比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来展现对环境美的追求,并付诸实际行动。同时对严重影响环境的行为给予惩罚,建立惩罚机制。学生的行为文化建设是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大学生消费行为、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文化建设,通过广泛的宣传,树立典型,弘扬先进的行为文化,特别是发挥各专业特色,展现专业魅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绿色环境行为的养成。

3.3积极开展环保义工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环境社会责任感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严重的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开展环保义工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以及环境治理所付出的代价。先从简单的垃圾清理开始,逐步深入到社区、企业、农村等地方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调查环境污染的危害和治理环境的艰巨性与长期性,使他们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义不容辞;另一方面,开展环保宣教活动,向校园、社区、村庄的公民进行净化生活环境的环保活动,同时开展垃圾分类以示范宣传为主导,以参与互动为倡导,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提升公民的主观性和参与性。在绿色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扩大参与人群,甚至可以采取人人参与一项或多项义工活动,如体验式的收集垃圾、清洁卫生,宣教式的社区活动,探究式的环境调查以及环境治理研究实践。这样,让环境问题不再远离自己,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3.4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其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