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4-09 09:30:35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第1篇

论文论文关键词:中国 东盟 纺织品服装 国际竞争力 论文论文摘要:文章用国际竞争力的两个主要测量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反映中国与东盟在纺织品服装业上的国际竞力。研究表明中国虽然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东盟五国中的印尼和泰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开展协议分工,在产业内部侧重发展不同的产品,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合作代替竞争。 一、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一)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比较 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与东盟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国家,目前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双方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520.61亿美元,占世界服装出口的28.1%,东盟国家中只有缅甸和印尼跻身世界服装出口前十位,这两个国家的比例分别是2.0%和2.2%。2011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18.6亿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额的24%,排名全球 第二,增幅最大;东盟国家中服装出口位居前十位的只有印尼,列全球第九位。在2011年全球纺织品出口排名中,中国列第二位,出口334.3亿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额的17.2%;泰国列第三位,增幅21%。而2011年东盟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占整个东盟出口比例只达到1.0%。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分别达到了1150亿美元、1440亿美元和1712亿美元。在这三年中,东盟国家中印尼的纺织服装产品发展非常迅速,2005年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86.1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印尼仅纺织品出口额就达到了100.03亿美元。这些数据说明,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相比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和东盟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约为10%,而在欧盟市场中国接近5%,东盟则超过5%,但所占份额不大,相差较小。这说明中国同东盟国家产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存在着竞争,原因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是以发展中、低档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为主,而且出口的市场基本上都是欧美等国家,但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这种竞争状况会日益加剧。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仍然低于10%,东盟出口到Et本的纺织品和服装的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均超过50%,其份额差不多是中国在日本市场份额的6到8倍,这说明东盟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中国。 二、中国与碰鼬铲际静力匕较 在测度某国产品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方面,通常使用的指标包括以下三种: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出口业绩相对指数(IREP)。本文用前两个贸易指数来分析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比较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TradeSpecilaCoemcient),也称贸易专业化系(指的是经这里的radeSpecializationCo—e伍cient,TSC),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大。即TC指数=(出口一进口),(出口+) i;其中,Ve代表某类产品的出口值;vi代表某类产品的进口值。通常,TC~>O.8,则该产品具有很强竞争力;若0.5≤T0.C5,则0具8有强竞争力;若一0.5≤Tc<0,则该0<~产T品C具<.,则该产品具有较强竞争力;若<有一般竞争力;若一0.8<TC<0.5则具有较低竞争力;TC≤一0.8,则只有很低的竞争力。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在双边贸易上1993年的TC=一0.8 3,几乎没有竞争性,1995年到2001年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一0.74、一0.55、一0.43和一0.53,虽然贸易竞争指数有所上升,但基本上仍然小于一0.5,说明双方具有较低的贸易竞争力,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上基本上属于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但随着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的结构调整及升级,中国与东盟的这种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开始出现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由表l可以看出在2000—2003年间中国在纺织品上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0.5之间,说明中国在大部分中间产品纺织品上具有强竞争力;而在服装产品上TC指数一直大于0.9,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在服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几乎到了只出口不进口,即实现了完全的出口专业化。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比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该产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其公式为:RCA=。其中,xe为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x为一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We为该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认为,若RCA≥2.5,则具有强的竞争力;若1.25~<RCA<2.5,则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若0.8≤RCA<1.25,则具有一般的竞争力;若RCA<0.8,则具有弱的竞争力。 由表2的数据可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RCA指数在1980年到2000年间均超过了4,说明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竞争力特别强,与东盟五国相比,纺织服装行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原因是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国又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市场推广技术以及极为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而东盟五国除印尼外,其他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产品的比较优势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根据比较优势强弱排名依次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而且泰国的RCA指数20年来一直在2.5以上,印尼在1990年后其RCA指数也超过了2.5,这说明在老东盟五国中,泰国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近几年泰国服装业发展相当快,已经向时装方向发展;而印尼近几年纺织品服装产业成长也相当快,已经成为中国的又一个竞争者。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世界主要的纺织品服装的消费领域美国和欧盟市场上,中国和东盟的纺织品服装产品均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双方均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与东盟国家相比其竞争力的优势更加明显,原因是中国在技术、规模效益上有较强优势。 而中国与东盟相比,虽然东盟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都低于中国,但随着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在第三方市场上与中国已经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双方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TC指数上有一定差距,但均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东盟国家的RCA指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则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受着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压力。 鉴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发展对各自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两国对第三方市场出口结构的相近性,双方在对外贸易中应加强协调合作,避免双方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竞争,减少贸易摩擦,对促进双方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双方在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和加工上均是以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并且是世界中低档纺织品服装制成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双方的要素禀赋、产业层次、出口市场的相似性加剧了贸易关系的竞争性。因此,中国与东盟应根据小岛清教授的理论开展协议分工,在产业内部侧重发展不同的产品,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合作代替竞争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第2篇

论文关键字:纺织品贸易 自由化 回顾与前瞻 服装贸易 法律 20世纪60年代 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国家 国际 纺织产业 一、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的回顾 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行业逐渐显示出比较优势。为了保护本国纺织产业.特别是为了避免纺织产业工人大量失业而引发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以美国为首的一批两方国家以可能会引起“市场扰乱”为理由.开始对纺织品进口实施限制。导致世界纺织品贸易长期游离于GATI"之外。从20世纪60年代的GATI"狄龙回合起。纺织品贸易逐渐由双边调节向多边安排的方向发展。在乌拉圭回合《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生效之前,有关纺织品与服装贸易的多边法律安排先后经历了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国际棉纺织品贸易跃期安排和多种纤维协定3个主要发展阶段。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一方面规定发达国家进口国应取消对来自于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棉纺织品实行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规定低收入国家必须控制其出口。即出口幅度应控制在1961年6月30日前的最高水平上。如果出口国或地区不按要求控制其出口。一旦进口国因此而受到市场扰~b(Marketdisruption)。进口国有权采取单方面的进口限制措施。而限制措施下的进口量应不低于前12个月的进口平均水平。此外,所有参与制定《国际棉纺织品贸易短期安排》的缔约方组成了棉纺织品委员会.负责在该短期安排期满后谈判棉纺织品贸易的长期安排。 《国际棉纺织品贸易长期安排》无论在适用期限、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还是在调整范围方面都比上述短期安排有所进步:在适用期限上。长期安排的有效期为5年,1967年期满后又被延长,一直到1973年结束;在受约束的缔约方数量上,受长期安排约束的缔约方几乎扩大到所有纺织品贸易国;在调整范围上,长期安排不仅涵盖所有的棉纺织品。而且涵盖含棉50%以上的纺织品和服装。《国际棉纺织品留易长期安排》第一次尝试将纺织品与服装问题纳入GATI"体制之中。但在使纺织品与服装“回归”多边贸易体制方面,长期安排的作用相当有限。由于它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长期安排在实践中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一个《多种纤维安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口方实施限制的范围由上述短期安排和长期安排中的棉纺织品和含棉50%的纺织品扩大到所有的棉、毛及合成纤维纺织品和服装;进口方应保证进口配额年增长率不低于6%;设立纺织品监督机构(TextilessurveillanceBody。FSB)。负贵对协议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解决有关争端等。 第二个《多种纤维安排》在第一个协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即“合理背离条款”(ReasonabledepartureClause).其含义是:进口国在与出口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免除多种纤维安排有关条款的适用和约束。特别是有关配额和出口增长率的适用。例如可以实施比多种纤维安排所规定的更为严格的进口限制措施。这一条款为进口国背离《多种纤维安排》的义务打开了方便之门。 第三个《多种纤维安排》取消了“合理背离条款”,但保留了前述几项协议的限制内容。它还增加了一个“反急增条款”(Anti一surgeClause)。这是。。项特殊情况下的保护措施.即使正在增加的产品的进口量并未超过进出口双方原先达成的配额范围,也允许进口方对在一定期间内急剧增加的进口实施限制措施。 第四个《多种纤维安排》是最后一个多种纤维安排。原定的有效期为1986年8月1日到1991年12月31日.后因乌拉圭回合迟迟未能结束而延长至1994年12月31日。虽然该协定提出了最终使纺织品贸易回归GATY的目标.但是却比前几个协定更有限制性:首先.协定不仅继续沿用“反急增条款”.而且又恢复了曾在第3个协定中被取消的“合理背离条款”;其次,产品限制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原来棉、毛、人造纤维产品基础上又增加了所有植物纤维、混纺纤维和丝混产品;再次,发达国家的单方面限制权力扩大,进口国在实施了不超过12个月的单边限制后.无须经双边同意,就可以单方面决定延长限制1年;最后,进口方应承诺放弃未用足的配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乌拉圭回合前纺织品贸易的多边安排得出如下基本认识:纺织品产业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优势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它们逐渐失去这一产业的传统优势 后.就不断寻求国际法律规则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并不遗余力地使它们的各种限制措施披上合法的外衣。上述短期安排、长期安排以及多种纤维安排就是在GArI’r的主持下.为纺织品与服装领域进行限制“合法化”进行谈判并达成的一系列“成果”。其核心内容是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而这种限制措施从根本上讲是与GATr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虽然这些协议对于维护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正常秩序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进口国的限制措施越来越严厉.加之各种双边协议的侵蚀。纺织品出口的增长率在不断下降。可以说,乌拉圭回合前的上述多边安排并不足以保障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二、《纺织品服装协议》下的纺织品服装自由贸易法律的回顾 1986年9月.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始。在确定本次多边贸易谈判的议程时,美国等缔约方为了换取发展中国家对《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支持,同意将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规则之外的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纳入多边规范和监督的轨道。在乌拉圭回合中,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立场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才最终得以制定,并成为《建立WTO协定》附件一A的一部分。《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国在乌拉圭回合中取得的最主要的成果之一。从根本上改变了管辖纺织品与服装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贸易体制。其以市场为基础的自由贸易取代了以配额为基础的管理贸易。使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逐步纳入到世界贸易组织之中,进而为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由序言、9个条文和1个附件组成。其宗旨是促进“将纺织品与服装领域逐步纳入1994年GATI’”。 协议的内容涉及一般规则;纳入进程;反规避条款;过渡性保障机制;管理机构;争端解决:适用产品范围等。 纺织品协议的目标是在10年过渡期内将国际纺织品贸易回归到关贸总协定内,回归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取消现有歧视性国别纺织品进口配额进度上。然而。纺织品协议回归过程从1995年起步时就遇到了重大困难。比如:4个发达进口国美国、欧盟,加拿大和挪威通报的第一阶段回归纺织品货单中,除加拿大包括了受限制的劳保手套外,其他3个进口方没有回归任何受限制的纺织品。另外,他们回归货单中纺织品的进口数量刚刚达到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标准。但是,其中有些税目下的进口数量同他们在谈判中提供的统计有比较大的差异。而且还包括一部分有“ex”的税号。 在纺织品协议回归关贸总协定进程中。主要发达国家前3个阶段回归纺织品的进口量只达到了纺织品协议所规定的最低百分比要求。它们千方百计拖延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和自由化,将绝大部分受限制的纺织品特别是一些最敏感的纺织品和服装留在2005年1月1日回归。从而.过度保护了其国内纺织业的利益,阻碍了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增加了其他成员方国内相关纺织业调整的难度,损害了其他成员方.特别是发展中成员方的贸易利益。 三、《纺织品服装协议》失效后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法律的前瞻 随着《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失效,纺织品服装贸易终于全部回归到wTO框架。然而.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的道路依然不平坦。 (一)高关税的保护致使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落后于其它非农产品贸易法律自由化 纺织品进口配额和高关税壁垒是发达国家保护国内纺织工业的两大政策支柱。但在乌拉圭多边贸易谈判结束后。纺织品进口歧视性限制体系去势已定,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重心自然就转移到如何利用高关税保护国内纺织工业。发达国家的高关税只是针对纺织品、服装、鞋类和皮革制品等少数几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发达国家对纺织品进口实行的关税税率要比对其他工业产品的税率高得多,一般都高出一倍以上。此外,在对同行业各类纺织品中.发达国家视加工程度和(或)原材料不同实行差别进口关税,加工深度越大,关税越高。故在未来的多边自由化法律谈判中,各成员方有必要加强削减关税、开放市场等方面的立法 (二)美、欧对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对纺织品贸易法律自由化发展的负面影响 美、欧通过单边优惠方案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来扩张地区贸易势力范围.客观上给多边谈判削减市场准入障碍制造了困难。眼前的利益动摇了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争取全球贸易法律自由化的信心,对多哈多边谈判削减高关税壁垒提出新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在世贸组织纺织品协议l0年过渡期后进一步争取贸易自由化和改善公平市场竞争条 件的最主要挑战。 (三)滥用WTO法中的贸易保护立法,继续阻碍纺织品和服装贸易自由化 从WTO建立以来的实践来看,纺织品和服装在完全纳入GATI~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贸易保护法律措施的滥用。在其他贸易限制手段和方法都逐渐不适用或被取消后.检验标准、绿色壁垒等新的非关税壁垒将会更多地在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出现。因此.乌拉圭回合促进了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自由化.但自由化了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并非一帆风顺。就中国而言,在中国加入WTO的有关法律文件中,规定了针对中国纺织品与服装产品的特殊保障措施条款,而在有关成员对中国相关产品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的国内立法和实践中。存在若干对中国不公正的做法。所以拆除这些妨碍纺织品服装贸易自由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促进纺织品服装贸易法律自由化发展,仍是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第3篇

Abstract: International trade courses are practical and operational courses. Therefore, based o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to apply case teaching to carefully select typical and true to life cases in teaching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help students to develop analysis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case which can reproduce the whole international trade is used to integrat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all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specially to carry on the analysis for clothing design student,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s and thei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their knowledge.

关键词: 服装国际贸易;服装设计专业;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际运用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garment trading;fashion design;case teaching;curriculum design;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4-0267-02

0 引言

“最好的教学,就是要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之间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以此习惯这两点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关系。”这是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先生曾经说的名言。因此对于服装设计、服装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来讲,国际商贸不是他们的主要课程,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与专业无关而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尤其是相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讲,服装国际商贸理论性更强,而案例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时候能够结合实践问题,更好的掌握知识,以此为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便捷道路。

1 服装国际商贸课程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重

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我国服装产业在对外贸易中跟是占据了重要地位。绝大多数的服装公司、外贸公司在从事国际贸易过程中,更需要那些既懂得服装专业知识、又有外贸知识的业务员、跟单员、验货员。因此,服装专业的学生学好服装国际商贸,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途径和职业发展途径。

2 案例教学法及在服装国际商贸教学中的现状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案例为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采取最佳方式进行问题的分析做出最终决策。通过个人进行分析后,确定问题发生的原因以此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我国逐渐应用于教育学界是在20世纪70年代,最先主要是在法学、工商管理类等学科,而后在服装国际商贸课程教学中应用,因为处于刚起步阶段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①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没有安排国际贸易实习环节。国际贸易实用性强,在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授课方式,但是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这门课不是主课,没有安排实习环节和课时,因此不能将其列入教改计划中,因此需要完善教改手段。②案例使用无计划,随意性大。在进行服装国际商贸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某一原理的时候,就会随堂讲授一些案例供学生理解。③案例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很多教师由于课时有限的原因,在课堂授课的时候就会将案例集相对的解决方法共同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很少为学生提供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④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案例都限于片面解释相关的理论和原理,不重视案例的实际应用,因此这与专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⑤案例库源不足,质量欠佳。教材中使用的还是多年前的案例,资料陈旧,观念落后,脱离实际。⑥教师本身实践经验不足、过时,无法与时俱进。作为讲授实践性很强的服装国际商贸这门课程,对教室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笔者曾经从事过对外贸易,但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国际贸易当中的新情况、新的贸易方式、交货方式、付款方式不断涌现,而作为教师只困守于校园之内课堂之上,无法真正感受新的国际贸易贸易节奏,这也是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理论不能与实践相结合。

3 案例教学课程设计流程的优化

综上所述,由于目前服装国际贸易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一定的不足,因此制约着教学效果的良好发挥,而优化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

3.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围绕专业教学目标,需要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以此确定本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熟练开展外贸业务和办理业务手续。

3.2 确定课程教学重点 服装国际商贸应用性较强,学生在学校学习完相关的课程后,知识从理论层面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并不能得到实际锻炼。因此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操作能力。

3.3 编写授课计划 进行编写授课计划时,要围绕教学为重点,在相应的章节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环节。在进行案例教学法实施时,教师可能会面临时间紧迫的问题,因此就需要针对每个案例来确定合理和详细的授课计划,从而有效地控制讨论时间。

3.4 案例准备 案例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必须提供足够的讯息,这样才进行案例搜集和编写的时候,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和反思,这样才能产生新思考和概念。

很多国际贸易的案例应用都是从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来的,这样信息就显得陈旧,与现行的法律法规管理有很多不相符之处,不利于学生进行问题的解决。因此,为了拓宽案例搜集的渠道,就需要从近期的报纸期刊以及新闻广播等渠道获得,这样得到的信息学生也会相对感兴趣。当然教师在进行案例编写的时候,也需要以重视学生教材内容的学习为主,这样才能适当引导学生案例讨论中探索、发现,并能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例中去。

4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主要是以学生自评为主,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项评价指标,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的。我们只有将案例教学应用到授课中,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参与,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追求个人自我成长以及如何改进自身的弱点,能够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的优劣。

参考文献:

[1]张欣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03).

[2]马秀丽.案例在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8).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文章用国际竞争力的两个主要测量指标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来反映中国与东盟在纺织品服装业上的国际竞力。研究表明中国虽然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东盟五国中的印尼和泰国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因此,中国与东盟应开展协议分工,在产业内部侧重发展不同的产品,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合作代替竞争。

一、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分析

(一)中国与主要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况比较

纺织品和服装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均占重要地位,是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与东盟均属于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的国家,目前基本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双方在纺织品服装的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2003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520.61亿美元,占世界服装出口的28.1%,东盟国家中只有缅甸和印尼跻身世界服装出口前十位,这两个国家的比例分别是2.0%和2.2%。2004年中国服装出口额为618.6亿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额的24%,排名全球

第二,增幅最大;东盟国家中服装出口位居前十位的只有印尼,列全球第九位。在2004年全球纺织品出口排名中,中国列第二位,出口334.3亿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额的17.2%;泰国列第三位,增幅21%。而2004年东盟纺织品服装产品出口占整个东盟出口比例只达到1.0%。2005年到2007年这三年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分别达到了1150亿美元、1440亿美元和1712亿美元。在这三年中,东盟国家中印尼的纺织服装产品发展非常迅速,2005年印尼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86.1亿美元,而到了2007年印尼仅纺织品出口额就达到了100.03亿美元。这些数据说明,在纺织品服装出口排名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相比仍然占有绝对优势。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结构分析

中国和东盟的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市场和日本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期间中国和东盟的纺织服装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份额约为10%,而在欧盟市场中国接近5%,东盟则超过5%,但所占份额不大,相差较小。这说明中国同东盟国家产品在美国和欧盟市场存在着竞争,原因是中国和东盟国家都是以发展中、低档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为主,而且出口的市场基本上都是欧美等国家,但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2005年全球纺织品服装配额的取消,这种竞争状况会日益加剧。而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仍然低于10%,东盟出口到Et本的纺织品和服装的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均超过50%,其份额差不多是中国在日本市场份额的6到8倍,这说明东盟纺织品和服装产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中国。

二、中国与碰鼬铲际静力匕较

在测度某国产品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方面,通常使用的指标包括以下三种:贸易竞争力指数(TC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和出口业绩相对指数(IREP)。本文用前两个贸易指数来分析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TC)比较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指数(TradeSpecilaCoemcient),也称贸易专业化系(指的是经这里的radeSpecializationCo—e伍cient,TSC),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系数越大表明优大。即TC指数=(出口一进口),(出口+) i;其中,Ve代表某类产品的出口值;vi代表某类产品的进口值。通常,TC~>O.8,则该产品具有很强竞争力;若0.5≤T0.C5,则0具8有强竞争力;若一0.5≤Tc

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在双边贸易上1993年的TC=一0.83,几乎没有竞争性,1995年到2001年双边纺织品服装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为一0.74、一0.55、一0.43和一0.53,虽然贸易竞争指数有所上升,但基本上仍然小于一0.5,说明双方具有较低的贸易竞争力,在纺织品和服装产业上基本上属于完全的专业化分工。但随着东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的结构调整及升级,中国与东盟的这种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开始出现水平型产业内贸易。

由表l可以看出在2000—2003年间中国在纺织品上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在0—0.5之间,说明中国在大部分中间产品纺织品上具有强竞争力;而在服装产品上TC指数一直大于0.9,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在服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几乎到了只出口不进口,即实现了完全的出口专业化。

(二)中国与东盟纺织品服装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比较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一国总出口中某类产品所占份额相对于该产品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其公式为:RCA=。其中,xe为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额;x为一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We为该类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w为所有产品的世界出口总额。一般认为,若RCA≥2.5,则具有强的竞争力;若1.25~

由表2的数据可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RCA指数在1980年到2000年间均超过了4,说明中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竞争力特别强,与东盟五国相比,纺织服装行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原因是纺织服装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国又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市场推广技术以及极为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而东盟五国除印尼外,其他国家的纺织品服装产品的比较优势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并且根据比较优势强弱排名依次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而且泰国的RCA指数20年来一直在2.5以上,印尼在1990年后其RCA指数也超过了2.5,这说明在老东盟五国中,泰国是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近几年泰国服装业发展相当快,已经向时装方向发展;而印尼近几年纺织品服装产业成长也相当快,已经成为中国的又一个竞争者。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世界主要的纺织品服装的消费领域美国和欧盟市场上,中国和东盟的纺织品服装产品均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双方均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中国纺织品和服装产品与东盟国家相比其竞争力的优势更加明显,原因是中国在技术、规模效益上有较强优势。

而中国与东盟相比,虽然东盟大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水平都低于中国,但随着东盟国家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在第三方市场上与中国已经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关系。双方在纺织品服装产品的TC指数上有一定差距,但均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而东盟国家的RCA指数呈现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则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在纺织品服装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正在受着来自东盟国家的竞争压力。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第5篇

【关键词】 配额制度 纺织品贸易 贸易摩擦 对策措施

Abstract : Firs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cancellation of Quota system, the amount of Textile trade has greatly increased. Textile industry gets much better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ere lie problems in many areas such as poor sufficienc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nvironment, de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s themselves and suffering frequent Trade friction, etc.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lose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extile industry of China 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atterns. As well as, this paper tries to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platform to study textile trade in China by absorbing the mainstream view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 textile in theoretical field. The primary coverage of this paper i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textile of China,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m. While describ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extile of China from product life cycle model, make a 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status quo, point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pported with interrelated data and theories. The prominent problem in textile trade is Trade friction. At the end, make targeted suggestions from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and enterprises three ways. As the time of 21 century goes by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of China is strengthening.

Keywords : Quota system,Textile trade, trade friction,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1. 中国纺织品贸易现状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中国以其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呈现出不可比拟的成本优势,正日益成为一个纺织大国。根据中国海关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贸易顺差每年都在200亿美元以上,2004年达到了782亿美元,超过该年度全国贸易顺差总额320亿美元的总值(如图1)。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 制成品为主。 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15国、美国、口本、香港和俄罗斯市场,2007年对这五大市场出口991.35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57.9%,集中对美欧市场的大量出口,容易与美欧引起贸易摩擦,过分依赖少数几个出口市场,容易形成买方垄断,一旦发生贸易冲突,其谈判筹码和周旋余地不足。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纺织产品的出口就有了所谓“挤占了他人的市场份额”的大量反倾销等各种障碍。而低价销售是我国遭遇反倾销的直接原因。根据出口扩张性增长理论,如果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处于不断增长中,那么我国生产纺织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能力会提高更快。纺织品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有次出现的经济增长我们称之为“出口扩张型增长”。而我国是个纺织品出口大国,其出口能力的提高和出口量的增加会造成国际纺织品市场供给的增加。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增加会造成纺织品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

在图2中,新的纺织品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比原来的(TOT)斜率要小。大国的消费只能沿着新的国际相对价格曲线(TOT’)作选择,在均衡点C2'上,社会的经济福利水平(U2')虽然高于增长前的U1,但比贸易条件不变下的U2要低。贸易条件的恶化对于出口国经济福利水平也是具有负面影响。

2. 中国纺织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2.1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国际营销能力低

纺织服装行业将向高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功能差异化、安全环保型方向发展,而一些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污染高和威胁人体健康的大路货产品将被逐步淘汰。我国在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方面,与国外企业差距很大。我国企业普遍追求短期效益,从事大量的来料、来样加工和贴牌生产,或简单模仿、复制国外产品,导致纺织服装产业长期处十粗放经营状态,出口贸易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中低档产品的出口数量大,利润微薄,研发能力弱。另外,我国企业开发国外市场的能力不强,营销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出口企业都主要依赖国外的中间商出口,未真正融入纺织服装的国际营销链。在国际纺织服装产业链中,中国制造商只获取了l0%的利润,90%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中间商、批发零售商赚取。中低档、无特色、无品牌的纺织服装大量出口,并在短期内快速激增,将引起进口国的抵制和其他出口竞争国的恐慌,从而导致与进口国及其他出口国的贸易摩擦。

2.2容易产生贸易摩擦

虽然2005年1月1日,废止了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但美欧又对中国出口纺织品进行设限,贸易摩擦不断出现,2005年中外纺织贸易摩擦事件有许多。究其原因,主要有3种:一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由于美国已逐渐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绝对优势,无力维持它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2008年以来经济萧条,各国开始想要振兴本国经济,而在国际贸易中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国内产业;二是贸易本身包含着经济性因素和政治性因素,政治家一方面要为谋求本国利益长袖善舞,另一方面要赢得竞选的胜利,也必须屈从于某些特殊经济集团;三是我国的纺织产品市场过剩,纺织企业非合作博弈。中国出口纺织品相似程度高,替代性强,供给缺乏弹性,企业为了获取订单竞相压价,给当地纺织企业以反倾销的口舌。同时,出口纺织品技术含量低、质量不高,也多受到国外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限制。我国目前已批准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只有8621项,采标率不足44%。可见,我国在技术标准、质量控制、检验及检疫和认证等方面的落后,也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屡屡得手的原因之一。纺织品出口企业战略不清晰,缺乏行业合作。

3. 对策

3.1纺织品贸易协会方面

改善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针对中国纺织品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促使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因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使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根本上遏制低价出口的恶性竞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

建立纺织业检测机制。针对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我国纺织商会及行业协会应积极采取措施,面对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产业政策、反倾销政策等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带来的种种不利,逐步建立起纺织服装的监测系统,对一些重点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价格、出口国别和地区及时,帮助我国纺织企业正确认识市场前景,确定发展方向。

制定纺织品进出口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以后,国家采取行政手段限制和规范企业贸易行为越来越少,纺织商会要根据国际纺织品市场需求情况和外贸敏感度对纺织服装行业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环保、劳动保障等情况,在商务部支持下,联合有关部门和专家制定国际上认可的行业标准,规范企业行为,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2纺织品贸易企业方面

目前,中国对外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出口量大而利润薄、产品结构不合理,易引起贸易摩擦。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应加大引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力度,更新、改造技术装备,为技术创新、产品创特色奠定基础。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特色产品开发,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和质量,拓展产品的多样化功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口益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并尽量拉长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力和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及完整的产业配套能力,尽量加大加工程度高的服装和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减少纺织原料、坯布、普通面料等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研发能力。最后大力开发功能型、环保型产品出口。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要在抗静电防辐射、防火阻燃、抗菌防霉、抗紫外线、环保无污染等产品的开发上着力,扩大功能型、环保型的出口,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层次的激烈竞争。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合力“走出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和劳动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我国的纺织原材料成本、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也在较快地上涨,低附加值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明显下降。加之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威胁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提升,也都会给我国纺织服装的出口带来较大影响。我国要以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为龙头,联合各类优势企业组成“联合舰队”配套“走出去”。组建跨国企业集团到更有资源、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投资兴办产业、营销链配套企业,提高海外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经营能力和配套能力,从而减少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三是立足长远利益,理性、依法经营。一些企业以自身的短期利益为重,缺乏长远观念和全局观念,不自觉执行环保法和劳动保护法,以牺牲公共环境安全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为代价,靠以量取胜在国际市场上低价销售产品,甚至发现有国外贸易摩擦的苗头后,仍然突击大量低价出口,导致大量贸易摩擦的发生,最终受损的是所有出口企业。正常的出口秩序既要有政府的监管、行业组织的协调,最终要靠所有出口企业的自觉行动。因此,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企业要牢固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依法经营,共同维护正常的出口秩序。要学习和掌握WTO规则,在进口国对我国纺织服装非法设限时能运用WTO规则积极参与应诉,维护我国产业的合法权益。

3.3政府和社会的应对之策

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还将面临各种贸易摩擦和新的挑战,政府在宏观调控和发展战略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政府做好相应服务工作。积极引导纺织业抓紧提高纺织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促进产品结构升级,堵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并加强对纺织企业遵守国家劳动、环保和安全生产等有关法规的监督管理;认真审核纺织服装业经营出口贸易的必要条件、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提高纺织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营对外贸易的技术业务水平;完善与纺织品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应加快修订一个与市场化进程同步发展、为政府加快向行业商协会放权,使后者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有法可依的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引导产业集群的改进。纺织产业集群在给地区经济带来效益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是集群内部纺织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二是集群内部产品同质化、产业差异化程度低等现象严重。而建立在产品同质化上的价格战,很容易脱离良性发展的轨道,而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之中。因此,综观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一个“柠檬市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是无法避免和解决的。要纠正导致市场失灵或低效率的单个企业或个人的欺诈行为,提高其预期风险成本,就必须有效制造和传播“正确的市场信息”;利用纺织业在全国乃至亚洲的龙头地位,制定纺织业的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若纺织业在市场能达到占近1/ 3的份额,则即充分为纺织业集群制定整个纺织行业的各种生产标准和市场规范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整个产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可有效地避免“柠檬市场”的产生。

总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共同遵守和运用WTO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预防和应对中美纺织服装特保摩擦。

总结

我国一直是世界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加入WTO以来,纺织服装出口的快速增长暴露出一些问题,产品附加值低、与其他国家的纺织服装贸易摩擦不断等。从国际贸易原理的分析来看,盲目扩大出口量会使国际纺织品价格降低,进而使贸易条件恶化,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福利水平,建议引导出口企业改善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从中美纺织服装特保贸易摩擦的应对策略来看,鉴于目前生产、出口企业众多,完全依靠企业的自律行为难见成效。因此,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行业组织的协调作用不可忽视,要加强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正确引导与协调。同时要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着力推进市场多元化。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协调一直,主动预防和应对纺织服装遭遇的贸易摩擦。

本文仅就中国纺织品贸易的一些现在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关中国纺织服装贸易方面仍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李小红,史小芳.后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

[3] 孙际文.2007年纺织品贸易环境国际新特点及外贸政策新变化[J].纺织导报,2007,(03).

[4] 陈林,秦向东.欧盟东扩对我国纺织业的潜在影响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1):47-52.

[5] 赵坊芳.中国纺织服装业应对后配额时代贸易摩擦[J]. 国际贸易,2005(11):20.

[6] Matthew Meonkey.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新贸易摩擦 [J].纺织信息周刊, 2005 (1) : 11.

[7] 何莉娟.后额时代的我国纺织品贸易[J].市场经纬,2006,(6)21-24.

[8] 王亚飞,郑明慧.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J].当代经济管理,2008(4):25-28.

[9] 潘惠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6 ,(1):38-40.

[10] 黎友隆.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面临的形势及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文荟,2006, (4):89-91.

[11] 高伟凯.后配额时期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态势分析[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4):63-68.

[12] Rainer M. Ierwangen, GATT VI and the

Protectionist Bias in Anti-dumping Laws,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 1990.

[13] 金旭:共享中国纺织业优势[J].中国经贸,2007.(120).

[14] 郭燕:纺织服装走出去战略[J].科学决策,2002.(11) .

[15] 张哲,刘建华.中国经济崛起和中美经贸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006,(11).

[16] 李秋珍.美国对我国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的微宏观效应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3):46-51.

[17] 廖屹甍.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政治起因与相应对策[J].经界, 2006, (6) 33-36.

[18] 张晓君,管燕.欧美对华启动纺织品“特保”程序的背景分析及我国对策.甘肃社会科学,2006,(1).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第6篇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最后分析了我国纺织品服装的优劣势以及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依存度 贸易壁垒

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品服装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1/4,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但是近些年居高不下的出口依存度和层出不穷的“反倾销”、“特保”、“绿色壁垒”、“社会道德准则”等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 ,让人不得不为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发展担忧。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怎样,又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研究来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现状

纺织品服装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比较明显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积累资金、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提高城镇化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我国纺织行业贸易顺差1292亿美元,占贸易总顺差的71%。2007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累计17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9%,占贸易总顺差的六成左右。

然而,一连串乐观的数字却掩盖不了我国纺织业处在国际纺织供应链底端的事实。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一直以贴牌加工为主,而贴牌加工企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中所获得的利润大约只占产品全部市场利润的10%,无论是在产品技术创新,还是在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都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纺织工业中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的不足以及一些国家采用“反倾销”、“特保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贸易手段使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国际环境不断恶化等等,这些都是造成我们长期被动的原因。目前我国主要的竞争对手来自于印度、韩国、泰国、巴基斯坦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是我国纺织业目前面临局势的真实写照。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trade dependence,FTD)又叫对外贸易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的指标,一般以该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占该国同时期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比重越大,说明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反之则小。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商品总额(EX+IM)/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贸易流向的不同可将FTD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export dependence,ED)和进口贸易依存度(import dependence, ID),分别是出口贸易总值和进口贸易总值与当年GDP的比值。

对外贸易依存度可用来说明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说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增大;反之,则说明对外贸易的促进作用减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研究得出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其国民经济规模的大小成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钱纳里和赛尔昆的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会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具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另外,一国的经济贸易政策也影响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当一国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大。而对于采取内需拉动型经济政策的国家,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

(二) 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

1.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这里我们把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in Textile and Garment on Foreign Trade)定义为一国一定时期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纺织品服装生产总值的比重。

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EDT+IDT)/GDPT

式中:EDT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IDT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纺织品服装进口总额,GDPT表示一定时期一国的纺织品服装国内生产总值。

2.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情况。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变化(见图1)。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根据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情况,可大致将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0-199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飞速发展阶段。1986年纺织品成为国内第一大宗出口产品,此后连续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并在1994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从1980年的8.97%增长到1994年的62.9%。

第二阶段为1995-2004年,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在波折中发展的阶段。1995年以后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速相对减缓,但增速依然很大,在199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76.2%的最高峰。1998年受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出口出现大幅滑坡,之后的出口贸易依存度则是起伏跌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部分纺织品配额的取消,都为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增添了很多活力。

第三阶段为2005-2007,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平稳前进的阶段。伴随着人民币升值、能源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我国目前的劳动成本已超过许多东南亚国家,这对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服装业来说影响较大,但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优势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行业发展态势为出口趋于平稳,产业结构逐步调整。这一阶段的出口依存度有下降的趋势,但依然维持在50%以上,其中纺织品贸易依存度在30%左右,服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则依然高达70%以上。

影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

影响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讨论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一)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GDPT)

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双方面的。一方面,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与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成反比。在进出口总值一定的情况下,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越高,则纺织品服装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小。另一方面,纺织品服装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纺织品服装的生产能力,因为进出口总额的增加总是以纺织工业总产值的提升为基础的。

(二)汇率波动

近几年来人民币升值给外贸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样的美金收购价格,人民币的升值直接导致出口利润的下滑,对于本来利润就很微薄的纺织品服装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1994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十分迅速,较1993年增加60%,其中汇率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1994年1月1日,汇率体制重大改革,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样的进出口额,人民币升值,汇率下降,美元折算成人民币后的数值下降,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低。

(三)国家政策

每一次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都势必对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造成影响。1994年我国政府引入了增值税制度,调整后的平均退税率是19.63%,因此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中国的出口增长突飞猛进,增长率分别为32%和23%。而出口退税的下调会为纺织品服装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根据2006年的数据,出口退税下调1个百分点,行业利润会下降4.6%。2008年至今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先后四次调高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其目的也是为了刺激纺织产业的出口。因此国家政策向哪个方向倾斜,势必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和发展思路,进而对进出口和国内生产造成影响。

(四)国内环境

国内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对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劳动力资源优势一直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发展的优势所在,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成本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纺织服装业的科技水平一方面影响了纺织工业总产值,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发展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长期贴牌加工,技术含量过低,缺少自己的国际品牌。

(五)贸易环境

从图1(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依存度)显示1998年是个非常明显的转折点。这其中固然有1998年出口退税下降的影响,但是1997年的亚洲经济危机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2002年部分纺织品配额取消,图1显示2002年出口依存度较2001年有明显的上升。无论是我国加入WTO还是后配额时代的到来,都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面临着新的贸易环境。

我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的战略选择

面对“无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必须认真分析,采取正确的竞争战略,全面提升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首先,要调整出口战略。着眼于以从质取胜,强化品牌优势,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工夫。其次,要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面对以反倾销为主要形式的贸易争端,我国有关贸易管理机构和中介组织要建立纺织服装贸易预警机制,防范于未然。第三,要加强对话协商机制,开展与国外产业及企业的对话。通过政府或相关协会的积极组织,使国内企业与国外随时进行沟通,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化解可能出现的矛盾。第四,要调整营销战略。我国纺织服装业要抓住配额取消的有利时机,调整营销战略,建立自身的销售网络,建立我国品牌的营销网络。

同时,纺织服装企业还应该实施精细化管理。战略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服装业利润空间缩小。纺织服装行业进入了微利时代,微利时代纺织服装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精细化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要求我国纺织服装业逐渐将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提升到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张,郑桂环,谢雯.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与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

2.许黎明.我国贸易依存度实际水平测算及国际比较.华东经济管理,2006

3.吴先智.对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分析.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

4.李质仙,张伟文.人民币升值对纺织行业影响的定量研究.纺织信息周刊,2004

服装国际贸易论文第7篇

【关键词】配额制度;纺织品贸易;贸易摩擦;竞争秩序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秩序现状

(一)纺织品服装进出口额、进出口量

1994年至2012年,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一直是纺织品服装,也是我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商品,多年来外汇收入的大部分来源是纺织品服装。在产品结构上,由于以往的贸易限制集中于服装等制成品,取消配额后,服装及纺织制成品进口增长快于纺织原料,制成品在全部进口中所占比重进一步上升。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总值趋势为逐年上涨,2002至2012这十年间走势相对平稳;自2009年开始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增速,年均增长率接近20%以上。

由表1可见,主要有三个原因导致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快速增长:第一,配额释放效应。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成员方一直有意拖延ATC一体化进程,把一些最敏感的涉嫌配额流到过渡期最后。因此,配额取消后中国对外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了“井喷”。第二,配额投机因素。中国纺织配额的价格一直较高,一些从事纺织品服装贸易的进出口商给予配额利润的诱惑。第三,国际贸易政策不断调整。一开始我国对出口纺织品服装贸易采取征收较低关税的措施,而后又提高关税,最后被迫取消。贸易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得进口商和出口商提早出货、抢运出口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地区结构

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15国、美国、日本、香港和俄罗斯市场,2012年对这五大市场出口985.39亿美元,占出口总金额的60.9%,而集中对美欧市场的大量出口纺织品服装,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加之我国对非法出口的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大量非法贸易现象频发,既影响了我国的贸易统计,又会导致进口国的抵制。

(三)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方式

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方式在90年代时期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隔壁江山。随着中国服装纺织产品工艺方面技术的提升,世界上先进的无梭化纺织机器的普及,有能力生产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面料,且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在贸易方式上也越来越多的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在纺织服装贸易方式中所占比例越来越低。以2012年的数据来看,一般贸易所完成的出口金额在所有贸易方式所完成的贸易金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70%,而出口金额在整个总额中占到85.20%。同时,加工贸易所完成的出口金额仅占出口金额不到25%的份额。

(四)产品结构进口以纺织品为主,而出口则以纺织品服装为主

进口结构以化纤制品、纺织制成品为主。与美国总体进口结构相比,进口中国纺织产品具有服装和棉制品比重小、制成品比重大的特点。与进口结构相比,出口结构以服装制品、面料为主。超过60%的出口额由出口服装成衣创下,其中,超过五成的出口额由针织服装和梭织服装完成。

(五)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摩擦不断

我国加入WTO以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全球纺织业原有市场和利益格局,因此对于我国服装纺织产品出口的顺差设置了许多出口障碍。

二、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秩序的因素分析

(一)新产品研发能力弱,国际营销能力低

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将向高科技、高文化、功能多样化、安全方向发展,而逐步淘汰那些高污染低俗的产品。即使我国纺织品服装行业的技术取得了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产品设计与品牌建设方面,中国企业的差距更大。与此同时,大部分企业一味追求效益,大量贴牌和模仿国外产品,致使服装纺织产业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出口贸易结构失衡。大量低档无特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导致他国纺织品服装贸易逆差,引起贸易摩擦。

(二)成本在出口价格中占比高,利润率低

目前,我国服装纺织行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我国恰好有丰富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最有优势。但劳动生产率低的主要表现是销售收入与销售成本相差不大,也就是产品的附加值低。由于纺织品服装附加值较低,人民币升值使企业的出口成本增加,进一步使得贸易条件恶化,更是削减了企业的出口利润。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也会对服装纺织品出口企业的利润的波动产生影响。

(三)容易产生贸易摩擦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被废止,贸易摩擦仍然不断出现,主要是美欧等国家对中国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国际贸易中政治起到主要作用。第二、全球贸易的保护主义盛行。第三、我国的服装纺织产品市场过剩,服装纺织企业非合作博弈。

(四)长期与市场脱节

由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以加工贸易为主,并不直接与终端市场接触。长期以来,都是由国外客户做产业链的营销部分,掌握着市场以及产品行销的关键。我国很多服装纺织企业也因此成为了这些国外商家的廉价加工地,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而并不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判断,更不能在市场变动时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提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一)纺织品贸易协会方面

1. 改善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秩序,加强行业自律

针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容易产生贸易摩擦,规范出口经营秩序,促使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避免因国内外市场的大幅波动而使国家和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从根本上遏制低价出口的恶性竞争行为,减少贸易摩擦。

2. 强化服务职能,推进与国外同行的合作交流

关于国际纺织方面,为企业提供好的公共信息服务,以便于企业加强对国际纺织品动态的了解,积极转变企业出口战略。由于企业自身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商会要针对国际市场业务的要求,积极向企业提供完善的有利信息,建立良好的材料供应循环体系,保持企业长远利润。

(二)纺织品服装贸易企业方面

1. 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综上,对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问题的分析和贸易摩擦现象的频发,我国政府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出台有力措施,具体如下:

第一,树立创新理念,改善模仿、单调的出口体系。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应为产品创新打下坚实基础,着重改善技术设备,加大培养专业技术高的人才。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带动产品持续发展,提高产品出口水平,拓展产品多样化、特色化的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第二,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着眼可持续发展。我国出口企业要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尽量多出口附加值高、加工程度高的服装纺织品,减少粗加工、附加值小的产品,这样不仅会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也会给企业带来长久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出口企业要着眼于自主创新,出口有特色、多样化的产品,大力推进自主品牌的出口,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档次低的现象,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贸易摩擦。第三,提高产品的环保效益。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效益,个性化、健康的消费理念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人们购买欲望更加倾向于功能型、环保型的产品。因此,企业应以此为切入点,使用环保和对人们身体无害的材质进行纺织品服装的生产,大力开发环保产品,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 加强企业联合,提高自身能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服装纺织业的各种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出口成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使得我国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并且,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力的提高和区域经济联盟的威胁,使我国服装纺织产品出口受到很大影响。

3. 完善政策体系,理性合法经营

我国的一些企业缺乏法律理念,只顾眼前利益,这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贸易摩擦现象的主要原因。出口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只顾眼前利益,想尽办法逃避法律和政策的制裁,缺乏理性合法经营理念,以较低价格在国际市场中取胜,以致出现贸易摩擦的势头仍然大量出口,最后不仅给出口企业带来严重损失,贸易摩擦现象也频频发生。这种行为是不能在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出现的,政府加强监管和行业组织的协调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更要靠企业自身的自觉行动,树立长远发展的观念,理性合法经营,深入了解WTO规则,减少贸易摩擦,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三)政府和社会的应对之策

我国面临纺织品服装出口的这些问题和挑战,政府应第一时间出善出口应对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促进产业升级,树立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安全生产、环保生产,并且,加强法律建设,监督企业生产,对出口条件加以限制,防止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第二,加强企业人员职业能力,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完善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认证体系。

总之,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要统筹规划、多方配合、协调一致,共同遵守和运用WTO规则,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主动预防和应对纺织品服装的贸易摩擦。

参考文献:

[1] 张蕴岭.世界市场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外部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