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摄影心得体会(合集7篇)

时间:2022-12-29 22:34:35
摄影心得体会

摄影心得体会第1篇

我于9月2日参加了管理处党办室组织的摄影培训学习,为了提高大家的摄影水平,杨科长特地请来了省厅有名的摄影师李英军老师为这次的培训老师。这次学习让我受益非浅,基本了解了摄影的历史来源,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和基本常识、以及在今后摄影中需要注意的小的细节。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并让我意识到要想拍出好相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提高自己摄影能力,当然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学好摄影的要点之一。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深的体会到了摄影带给我的乐趣。

以下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理论结合实践

学摄影是一门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上午老师讲了摄影的种类,对焦的方式,摄影画面的对比,清晰图像的自动获取,各种镜头的运用,曝光控制等许多理论知识。,通过上午老师对摄影知识的一些理论讲解之后,下午便对上午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

二、多拍多看

下午带我们去西柏坡纪念馆、水库周边等地实践学习。让我了解到光与影的合作,光圈与速度的配合,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同一个画面用不同的拍摄方法及角度,可以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要多拍多看,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李老师告诉我们:"训练拍摄的时候尽量不要吝啬相机的快门,我们要多进行一些旁拍,抓取一些精彩的瞬间,往往效果会令你意想不到,平时要多去记录一些生活中无意间遇到的美好的画面"。摄影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很多精彩的画面都是从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我们平时尽量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多去分析、总结其作品的独特之处,从中获取一些启发。

其实不光是摄影,对待我们工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样,只有多做多总结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注重细节

摄影心得体会第2篇

手机摄影培训心得体会

短短的两个月的网上培训即将结束,我受益匪浅。回顾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观看了视频教学,积极与其他学员在线讨论,认真完成作业,这些都使我增加了不少经验和有价值的的知识。在这里,我简要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平时我只是拿着手机拍拍,只是单纯的把美景拍下,也不懂什么技术,参加了数码摄影艺术这门课程,才发现原来摄影是如此的神秘,别人用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确实不一样。既然参加了,就要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同一个场景,运用不同的快门,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真是神奇啊!让我越发喜欢摄影了。在经过几次的外拍实践中,才发现摄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想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还是要多实践,多与他人交流取经。我还学到了想要要拍出好照片,光的作用就可大了,运用不同的光圈拍出自己想要的美景。我觉得自己现在拍出来的只能算是照片,还不能称为作品,因为摄影不仅表达的是你所看到的景色,更是当时的一种心境,让看到的人能引起共鸣,而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摄影心得体会第3篇

摄影剪辑实训心得体会

在实训过程中,有苦有甜。甜的是又认识了很多朋友,经过进一步探讨,聊天,从中了解了很多有关摄影方面的知识,这些都是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也对今后玩摄影这一专业有了很大的帮助。苦的是每天都在不停地徒步中,面对的并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曲折的山区甚至山脚、山腰、山顶。我们在15天的实践学习中,曾获得的心得总是少不了一个字“累”。不过累中总是有一份甘甜存在。

还记得第一天我们从学校兴奋而又期待的坐上去往安阳林州实训大巴车,一路歌唱,对大山生活以及风景颇有期待,实习报告《摄影写生实训报告》。在路上我们不停地狂谈着林州的神奇之处,也聆听着老师曾经的经历、经验。听起来都是那么的美。

当车接近林州山景时,我们彻底惊讶了,或许我们没有见过真正的大山美景,或许我们见过的只是不堪雄伟的山景。我们不敢再妄谈,而是一声声中吐露出惊讶的赞美之语。有的伙伴儿却已经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沉入拍摄大山美景之中。一次次的逼近,一步步的深入,我们终归在惊讶的话语中到达了目的地。

我们卸下了自己携带大山生活所需的包袱,走进山中农家小院,对小院住处多了好多的疑问以及顾虑,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华丽弹簧,而是简陋又简洁的山中素雅间。

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天堂,并不是玩耍的地方,对我们现在的身份来讲,这次实训就是地狱之中的折磨,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有准备的前提之下体会度过近半月的林中写生,其实我们将会在这些天中,爱上这个地狱之窟,第一次接受这样素雅的大自然生活,其实颇有一般享受在其中。第一天待定生活结束,紧接着就是正规步入第二天的徒步爬山中,紧张而又活跃的我们在老师的带动下,不停地拍照、玩乐,很快乐,但又很累。当我们回到住处,彻底泄气了,浑身的疼痛不得不让我们啰嗦再啰嗦。没有人能够聆听自己的废话,因为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感受,开饭时当我们摇摇晃晃拿着自己的饭碗时,我们才体会到社会的难之又难,承认生活需要付出,才能得之回报。有一名言叫做: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得彩虹?我现在想改一下:不真正进入社会,怎能了解社会呢?

实训在近半月的生活中,落下尾声。我们一个个依依不舍的眼神最终还是远离了大山,十五天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十五天,而是我们从未经历的短途艰辛实践生活。俗话说:越让我们做难以启齿的事我们记得越深刻。或许就是这样,但这并不难以启齿而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转折财富。我们从中不仅得到了锻炼,学习了我们从未学到过的一样东西---毅力、坚持。

摄影剪辑实训心得体会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摄影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摄影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摄影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摄影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摄影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摄影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摄影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摄影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尽心尽力

完成摄影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摄影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摄影心得体会第4篇

短短的两个月的摄影培训即将结束,我受益匪浅。回顾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观看了视频教学,积极与其他学员在线讨论,认真完成作业,这些都使我增加了不少经验和有价值的的知识。在这里,我简要谈谈自己的摄影培训心得体会。

摄影师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平时我只是拿着手机拍拍,只是单纯的把美景拍下,也不懂什么技术,参加了数码摄影艺术这门课程,才发现原来摄影是如此的神秘,别人用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确实不一样。既然参加了,就要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我发现原来同一个场景,运用不同的快门,拍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真是神奇啊!让我越发喜欢摄影了。在经过几次的外拍实践中,才发现摄影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要想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还是要多实践,多与他人交流取经。我还学到了想要要拍出好照片,光的作用就可大了,运用不同的光圈拍出自己想要的美景。我觉得自己现在拍出来的只能算是照片,还不能称为作品,因为摄影不仅表达的是你所看到的景色,更是当时的一种心境,让看到的人能引起共鸣,而这也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通过摄影培训,我感受到了摄影的魅力,虽然我只学习到一点皮毛,但今后还会继续学习,因为摄影是一门不错的爱好。

我觉得此次摄影培训真不错,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学习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希望以后能多开设这样的课程,给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谢谢!

摄影心得体会第5篇

我于x月x日至x月x日参加了中国石油报社的摄影培训班学习。在石油报社理论学习了5天,在xxxx采风实践学习了10天。这次学习受益非浅,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最后全体学员的作品评比中,我的作品《xxx》照片系列荣获了新闻作品奖二等奖。中国石油报社摄影部主任xxx、全国专业报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报社等有资历的摄影专家及高级记者为我们理论授课。对新闻摄影,通讯员如何抓图片新闻,数码相机的使用等内容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在数码摄影方面还是个新兵,经验不多,拍得满意点的相片往往百不得一,认真回忆体会采风实践中的过程,也还能总结出一点东西来。要想拍出更多一点好相片,这有赖于对自己所用摄影器材的熟悉和深刻了解,能做到扬其长而避其短,还需要有点摄影基础知识和美学修养,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经验的长期积累,功到自然成,所以并非唾手可得的易事。以下是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多拍精选

在学习中邵老师讲到“多拍”,从宏观上来讲就是多实践,多积累经验,从具体来说就是不妨多试试镜头,以多为胜,多中选优,或者在探索出最优方案后重新精心拍摄某一场景。光学相机摄影要用胶卷,当场没法知道拍得满意不满意,要洗出来才知道。以多为胜吧,必然要浪费大量胶卷,成本太高,所以光学摄影往往是惜“镜”如金,轻易不按一下快门的,乃至精思细量地抓住镜头拍上一张,回去冲洗后才能知道结果,如果不够满意那就难了,时过境迁想补救已来不及了,所以老摄影家常常感叹光学摄影是充满遗憾的艺术。

数码摄影则不同了,影像现时储存在机内的磁性载体上,又可以现时回放观察,不满意消去重来就是了,这就是数码摄影的一大优势。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无论是拍景还是拍物往往是先确定一个专题,围绕专题选定若干个场景,每个场景先围着它转几圈,拟出不同角度、不同光线条件(逆光、顺光、测光等)下的拍摄方案,然后就毫不吝惜地猛拍一气,有时同一角度同一方案也重复拍上好几张,然后就停下来回放,不满意的镜头当场就删,往往十去七八,只留下两三张做初选成果。然后再拍摄下一个场景,依此泡制,直至完成一个专题。在采风实践中我深有体会,拿相机拍上二三百甚至四五百个镜头也不过就留七八十张回来。存入微机硬盘,再放大回放,又删去一部分。对自己满意的照片可以通过photoshop作编辑处理,达到理想效果。

二、曝光时力求保持相机的稳定

作为新手来讲,有时相片影像模糊并不是由于对焦不准,而是因为相机把持得不稳。一般情况下,对于新手来说,当曝光速度低于1/60秒时己有可能影响成像的清晰。要保持相机稳定,一是要持机姿态和力度正确,二是要按快门键的力度适当。要练出这个基本功看来似乎很简单,却非一日之功可得。其一最简单,就是给身体或手找个依靠物;其二,把相机皮带挂在脖子上,把相机向前抻至皮带拉紧,就形成了3点支撑,持相机的稳定度就大大提高了。第三个办法就是用三脚架,最好用10秒延时拍摄。

三、扬长还要注意避短

数码相机的摄影响应比较迟钝,从按下快门到摄影启动的这段时间明显要比光学摄影长得多,所以拍摄运动中的物体时往往抓不住或抓不准镜头。最好使用相机的连拍功能来弥补其不足。

四、独特的拍摄角度与别致的构图

要求艺术贵在创新,不应体现在意境上,同时也应体现在画面的形式美上,要使作品别开生面,耳目一新,就要通过形式美的手段,不断创造新的视觉感受。

关于构图,已经有很多文章教我们如何运用黄金分割、井字格焦点等原则,就像是画国画有一条原则:注重“留白”,也就是说不要把画面填得太满。一是构图的对称性。除非是想突出表现摄影主体自身的对称性,否则应偏移一点角度拍摄,因为过于对称容易给人“死板”的感觉。二是线条过于横平竖直容易流于刻板,要学会用另一组线条如对角线,S线构图, 三角形等来打破主体线条的控制。三色彩的运用很重要,光线明暗及其对比是影响意境的很重要的因素。

五、关于会议摄影及人物摄影

会议摄影不受时间限制,可以随时拍摄,技术必须是“狠、稳、准”,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情有趣。对于人物摄影应该具备敏锐的形象观察力,善于利用摄影的视觉语言传达信息和感情,对形象的变化有细致的辨别能力,并熟练运用摄影的造型技术和技巧,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是培养形象敏感的有效步骤,也是摄影记者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安佑忠老师把他独身去非洲的照片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他拍摄的连续的图片真实的反映了当地人的文化及生活。安老师说既然拿起了相机,就要有一个摄影师的职责,摄影家不仅要具备地质家的眼睛,更要具备探险家的精神。如何去构图,如何去表达思想的创意以及如何根据周边的环境去调整自己手中的相机,使其拍出来的照片达到最佳效果,其实这是一种压力,无形当中产生的压力,而我们本身却还要抛开这种所谓的压力,去发挥想象去营造一种很轻松的意境,这是一个摄影师必须努力去做到的。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比文字记者还要辛苦,要想拍摄到好的图片新闻时刻都要冲在最前沿。其实世界上有很多美丽的东西,只要我们比平常人多用一只眼睛去观察,那只眼睛就是心灵,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人或事物,手中的相机记录的就是一个瞬间里的辉煌。在拍摄中往往会轻易的被现实中的某个细节所感染,那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多愁善感,而是因为自己头脑里始终都在追求着一种风格,哪怕这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

摄影心得体会第6篇

记录历史是摄影的“本能”,体育摄影也一度以记录历史为己任。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为摄影史开启了崭新的一页,这一理念也从根本上影响了体育摄影的发展。捕捉体育运动中稍纵即逝的瞬间,并用优美的构图呈现在底片上,成了无数体育摄影师毕生的追求,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体育摄影中最核心的经典部分。

随着摄影器材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照相机越来越智能化,如今人们用普通数码单反相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动态的体育画面。专业体育摄影在新时代面前也不可避免地寻求突破之路,艺术化、个性化的摄影表达进一步丰富了体育摄影的内涵。

在我看来,体育摄影除了动作图片之外,还应该包括体育人物现场照片、体育人物环境人像、体育人物影棚照片、体育纪实照片(借鉴纪实摄影)、体育人物大片(借鉴时尚和商业摄影)、艺术类体育摄影(借鉴艺术摄影)、创意类体育摄影。体育摄影的“拓界”刻不容缓,与其他艺术形式、摄影表现形式的借鉴、引用也应当加速进行,“融合”是下一个阶段的主旋律。

官天一的作品更像是一部简化版的中国体育史。在今天看来,许多照片拍摄起来易如反掌,然而在当年却十分不易。如今“80后”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当年一名专业体育摄影师能够在画面中拍到球、准确地对焦需要一两年的刻苦训练。在今天,这些连最廉价的数码单反相机都可以轻松解决的事情,但是在20年前可是决定一名摄影师饭碗的大问题。这些画面中耳熟能详的人物时不时地勾起我们的回忆,那些激动人心的历史画面似乎就在眼前浮现,呐喊声透过纸面依旧是那么嘹亮。从“零的突破”到世界体育强国,官天一用他的相机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巨变,见证了一个体育大国崛起,把一个个辉煌和骄傲时刻定格在无数读者的心中,久久回荡。

罗更前的作品相对于老一辈的体育摄影师而言,表现手法更加丰富,画面感更加绚丽。通过降低快门时间而产生的虚实结合的特殊效果,强化了人物的运动感和现场感。机位的选择也愈加丰富,花样游泳队的倒影若梦若幻,非常有想象力。照片的颜色运用也十分考究。作为中国实力最强大的新华社体育部的掌门人,罗更前老道的经验、纯熟的技术手法,必将在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为中国体育摄影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费茂华的作品艺术表现力丰富、形式感强烈,是体育摄影发展的一个最新动向。通过对光线、镜像、空间以及运动员局部特写等手段,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充满个性的体育摄影作品。看上去似乎很另类、很不传统,却充满意境,让人眼前一亮。费茂华的作品在荷赛中获奖,为中国的体育摄影赢得了国际声誉,也让世界对中国体育摄影的未来充满想象。

胡金喜的作品一贯以捕捉经典瞬间见长,对运动员心理的刻画也丝丝入扣,拿捏到位。优秀的体育摄影的功能和涵义绝不局限于表现竞技本身,在表现运动员在运动场上奋力拼搏的实况同时,还能突出地展现运动员的心态,从对他们成功后的喜悦、失败后的悔恨等诸多神情的刻画中,深刻揭示运动员奋斗的征途上披荆斩棘的真貌,以及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代价和尝到的苦涩酸甜。从而使观众在观赏之余受到感染和启迪,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增强奋进的信心和力量。胡金喜的作品是对体育精神的出色诠释。

Adam Pretty的作品突出表现在创造性地抓取瞬间。这些照片往往超乎想象,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超出了传统意义上体育摄影经典瞬间的范畴,尤其是他最特长的水下摄影部分。他本人也是一个极限运动的爱好者,雪山上的那张照片拍摄难度可想而知,恰到好处的人物剪影,是对构图和瞬间最好的注脚。与此同时,作者擅长用灯,而且对复杂灯光的使用也驾轻就熟,现在经常会拍很多跟运动相关的广告片。这种综合能力是国外优秀摄影师一贯拥有的良好职业素养,要知道在国内的摄影师中能拍好体育动作照片、灯光人像的人寥寥无几。Adam本人也是一个极其喜欢尝试新技术、不断挑战自己的摄影师,在数码拍摄之外,他也是一个拍摄大画幅的高手。Adam的成功跟Getty在体育摄影界的领先地位密不可分。正是因为Getty,他获得了普通摄影师无法获得的特殊机位,更加先进和复杂的摄影器材以及国内体育摄影无法望其项背的资金和人员保障。Adam的许多体育人物类摆拍都是大规模的团队制作,从前期创意、道具、器材租赁、人员协调、后期制作都有专人负责。Adam的成功是Getty这个图片库大鳄成功的缩影。

Bob Martin的作品是经典体育摄影与体育人物摄影结合的优秀代表。Bob作为全世界最负盛名体育杂志美国《Sports Illustrated》的当家摄影师,也是《SI》唯一不在美国本土常驻的摄影师。Bob拍摄过十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迄今为止获得共计53项国际大奖,三次荣膺英国年度最佳体育摄影师。仅以2005年为例,这一年他获得了23项国际大奖,其中包括WPP的年度最佳体育图片奖。Bob同样是一个多面手,不仅动作照片拍得好,体育广告摄影也一样信手拈来,他拍摄的图片被广泛使用在全球各大著名杂志上。在中国几乎所有好的体育摄影师都是为报纸或者是通讯社服务的,国内杂志体育摄影师严重缺位。众所周知,杂志对图片要求更高、投入更大,对摄影师的经验要求更多,这些都是促进体育摄影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美国体育画报杂志的诞生,以其精湛的摄影技术独领半个多世纪,深刻地改变了美国体育摄影史,我们期待在中国也会出现这样一本杰出的体育杂志,给中国的体育摄影师提供更多的创作空间和提高的机会。

Joe McNally把体育人物摄影的水准带到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巅峰。作为曾经的《生活》摄影师,McNally把他对于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对拍摄对象内心的深入洞察统统带入了他的体育人物摄影。庞大的灯光系统,苛刻到极致的细节追求,细腻的心理刻画,不计成本的拍摄计划,令他的作品几乎无法企及。我曾经看过他一张照片拍摄幕后细节,为一张照片而拍摄一个星期的反复试验,令许多国内同行感到难以置信;复杂的拍摄计划图纸,更令人觉得这是一个工程项目而不是摄影。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来自背后庞大的拍摄资金支持,得以成就了这位杰出的体育人物摄影大师。

David Burnet的作品把我们带入了虚幻的后现代艺术中。看他用大画幅拍摄出来的奥运会,总是会让我们怀疑这究竟能不能算是体育摄影,动作已经变得不重要,建筑和人物也格外抽象,人物表情更无从谈起。体育似乎变得仅仅是个拍摄的由头,在画面中已经退居末席。一种无可言表的强烈情绪扑面而来,这是摄影师刻意赋予的,至于感受了什么,就因人而异了,这恰恰也是个性化表达的一种极致。Burnet用他的行动向体育摄影发难,也在向所有的体育摄影师提出挑战,体育摄影到底是什么?

官天一简介

官天一,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1992年被授予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71年开始从事专职体育摄影记者。之后,他采访了五届奥运会、五届亚运会,以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排球锦标赛、世界篮球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羽毛球锦标赛等一系列国际级大型比赛。

许海峰在洛杉矶为中国夺得奥运史上第一枚金牌的时候,他是在场的唯一一名中国摄影记者,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拍下了许海峰夺冠和萨马兰奇向他授奖的照片。他曾获得过全国首届十佳摄影记者、全国十佳体育摄影记者、全国新闻摄影最高奖――金眼奖和中国体育摄

影最高奖――五环金像奖等奖项近200个。

罗更前简介

罗更前,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摄影部体育照片采编中心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体育摄影学会副主席。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84年开始从事体育新闻摄影。曾采访过三届夏季奥运会;两届冬季奥运会;两届足球世界杯;四届亚运会。1996年荣获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2003年被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2007年举办“更快、更高、更强”罗更前体育摄影精彩瞬间展。

费茂华简介

费茂华,1996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2003年作为新华社第一批专职驻外电视记者派驻非洲总分社(肯尼亚内罗毕)。2005年任期结束回国后,调入摄影部,2005年7月,转入体育组,开始学习体育摄影。2006和2007年分别凭借组照“燃烧2006”和“光影传奇2007”连续两年获得人民摄影报摄影比赛体育组照金奖。组照“2007运动瞬间”获第51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通称“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银奖;2008年3月,在美国新闻摄影师协会(National Press Photographers Association)举办的2008最佳新闻摄影工作评选(THE BEST IF PHOTO JOURNALISM 2008)中获得年度体育摄影师(Spirts Photojournalist of the Year)金奖。

胡金喜简介

胡金喜,北京青年报图片部主任。1991年调入北京青年报,曾参加过长江水灾、奥运会、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等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拍摄的多幅新闻摄影作品在国内的一些重大新闻摄影比赛中获奖。曾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奖――第四届、第六届金像奖、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2001年全国最佳摄影师、中国当代十大杰出体育摄影家,中国摄影家协会德艺双馨会员。

Adam Pretty简介

Adam Pretty于1997年作为新闻摄影师加入《悉尼先驱晨报》,开始其职业摄影师生涯。1998年加入Getty Images,现为亚太区首席体育摄影师。

他参与了很多重要体育赛事的拍摄,其中包括2000,2002,2004,2006奥运会,棍球世界杯,澳网公开赛,亚运会,世界滑雪锦标赛。

Adam尤其热爱水下摄影,他创造了独特的水下摄影方法,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为他获得了无数奖项。他曾分别获2002年、2004年、2006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体育类奖项,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年度国际体育比赛一等奖,及1997年国际奥组委最佳体育摄影。他曾两次荣获沃克莱新闻奖,分别为1998年的最佳新闻摄影和2003年的体育摄影。在2004年,Adam凭借雅典奥运会的作品获得沃克莱新闻奖2004年度新闻摄影奖项。2007年获得NPPA年度最佳体育摄影师。

Adam Pretty现居中国北京,准备报道2008北京奥运会。

Bob Martin简介

Bob Martin是个获奖专业户,为广告商、公司以及媒体客户拍摄动作图片、插图、编辑类图片是他的专长。在过去的20年间,Bob几乎拍摄了所有重要的体育赛事:从过去十届的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到大象马球比赛和冰上赛马都是他镜头下的猎物。相机带他去遍了世界每个角落,他的作品发表在数不清的出版物上面:其中包括《Sports Ⅲustrated》、《TIME》、《Newsweek》、《Life MagaZine》、《Stern》、《Paris Match》《Bunte》、《L′Equipe》、《The Sunday Times》和《New York Times》,这些还只是其中很少部分。Bob是土生土长的英国摄影师,目前是《Sports Ⅲustrated》在美国之外唯一的摄影师。

Bob Martin赢得过53个国内和国际奖项,3次荣膺英国最佳体育摄影师称号。仅在2005年他就获得了23个奖项,其中包括WPP年度最佳体育图片奖。

Joe McNally简介

Joe McNally同样是一位蜚声国际的摄影师,被《美国摄影杂志》评为当今最多才多艺的摄影师。同时Joe也入选了“百名对摄影最具影响力的人”。他的客户包括了《时代周刊》、《体育画报》、《国家地理》、《生活》等多本美国畅销杂志。Joe参与最大规模的项目之一就是《零地带的面容――大型宝丽莱图片集》,这个项目被认为是对“911”恐怖袭击事件从艺术角度做出的最主要和最具影响力的回应。Joe在他的专业上也获得了多个奖项,像阿尔弗雷德・艾森士塔特最佳杂志图片奖、美国年度新闻摄影奖、荷赛基金以及纽约美术指导俱乐部、图片行业地区新闻、《美国摄影杂志》、《传播艺术设计杂志》、《应用艺术杂志》和《图表设计杂志》等众多权威杂志和机构的多项荣誉。

摄影心得体会第7篇

2012年4月,湖北第二届跨国界摄影培训班在赤壁举行。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与电影系主任Andy Golding(安迪·格丁),《金融时报》图片总监Jamie Han(杰米·汉),英国自由摄影师及电影工作者Boris Austin(伯里斯·奥斯汀)前来授课。

2012年8月,经湖北传媒摄影职业培训中心精心策划、筹备,由省博物馆和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瞬间·甲子”——湖北摄影家60年优秀作品展开展,这是省博物馆首次收藏摄影家的摄影作品。

2012年8月,全省第一个以国际化新理念为主题的高端摄影俱乐部——楚天精英摄影俱乐部成立。由湖北传媒摄影职业培训中心具体运作的精英摄影俱乐部,按国际化标准的图片交易市场运行规则,对摄影人进行系统的培训、打磨和包装,成为湖北探索摄影前沿理念和进军全球图片市场的先锋。

2012年 10月,湖北省首次摄影家摄影作品拍卖活动成功举办,现场成交额达70万元,摄影作品真正如书画、美术等艺术作品一样,昂首阔步地迈入以经济价值体现艺术价值的交易市场。《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中国摄影网等媒体广为传播,此举被列为中国摄影界当年10大新闻之一。

2013年2月,湖北摄影家协会主席杨发维个人摄影作品成功登陆大不列颠,在英国伦敦展出。这是中国内陆省份首个在欧洲开办个人影展,尝试国际展览与销售同步。

2013年4月,第三届跨国界摄影培训班在随州举办,中国摄影家协会秘书长高琴专程与会,全省各地市州摄协主席及百名摄影家参加,Andy golding、旅加摄影师胡杨、著名策展人那日松等带来世界最前沿的摄影理念,讲解国外图片市场的运作与销售。

2013年5月,湖北省摄影家摄影作品春季拍卖会如期举办。从这一年开始,湖北省将每年举办春秋两季摄影作品拍卖会,推动摄影作品市场之路的常态化。

2013年8月,以楚天传媒摄影职业培训中心为基础打造的国内首家摄影技师类专业学院获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复,将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培训规模。技师学院集合摄影的优势资源,拓展并延伸摄影资源及市场,倾力建造摄影业界集教学、实训、产业、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航母集群。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摄影事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一方面,是大众对摄影文化的强烈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对摄影产生浓厚兴趣,各个阶层对摄影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摄影艺术的大众化和普及化,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和艺术修养。从现实情况看,无论是我们的摄影文化产品数量和质量,还是摄影文化的公益事业的普及推广力度,与形势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摄影艺术的频繁交流,改革传统的摄影观念,激活摄影人的思维,拓展摄影资源服务民众、服务社会的空间已是势不可挡的发展潮流。摄影不仅是摄影人的摄影,而是大众的摄影。作为一种被大众所需所享的资源,要以开放的胸襟推动摄影资源的公共化。只有资源的大众化、共享,才会有资源的扩大和边界的延伸。

摄影多元化发展主要有三个层面:

一是数字化集成。数字化集成是摄影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长期需要,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近年来的摄影转型和探索已经证实了这一点。1993年,我国最早的图片机构——黑星图片社在北京成立。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图片库(China Foto Press)、亚洲新闻图片网、人民视线、新华图片频道、中新图片频道、新经济图片在线、图片库·中国等图片网站和图片机构。这些网站和机构,成为国内图片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进入新世纪第一个10年,借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覆盖,以图片影像资源为开发源泉的专门网站暨数码图片库更是风起云涌。国家投入数十亿元依托新华社打造拥有图片数千万张级别的国家图片库,各省市则依托权威纸媒或网站打造区域性的图片库。2008年创办的视界网就是省委宣传部外宣办、湖北日报摄影部与荆楚网合作打造的中部六省首家网络数码图片库。2010年新华社湖北分社整合成立专门的图片采集部。这些项目的实施,都体现了各层次对这一方向的决心。图片库(图片机构)是促进湖北摄影发展,推动湖北摄影走上专业化、市场化的催化剂。

二是摄影资源的结构调整。这是就目前摄影资源现状的优化整合而言。湖北有深厚的摄影资源,包括人才、作品、氛围、队伍以及市场,按新形势的要求重新调整结构,优化资源,激发活力,是推进多元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俗话说专业人做专业事,通过调整资源的结构,健全完善摄影各个门类的发展体系,形成一个有利于聚集专业力量、有利于打造行业领先品牌、有利于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有利于壮大摄影队伍和发展摄影市场的大环境。摄影随时代进步,与国际接轨,迈进的步子很大,取得的成效明显。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的种种原因,摄影还没有真正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面对大海般的摄影爱好者,真正进行摄影专业创作的人还太少,在摄影界有影响、有权威的专家还是凤毛麟角,能形成称其为摄影流派的几乎是空白,业态良好、品种丰富、蓬勃发展的图片市场还只是蓝图。近一两年,我省不断有摄影人或在全国影展中摘得金奖,或在华赛(中国国际摄影比赛)屡屡得奖,甚至多个地方举办承办冠名国际的摄影比赛或展览,这些专业领域的突破正是资源结构调整的发展需求,是建构湖北摄影新体系的呼唤。

三是坚定信心闯市场。摄影师的创作价值、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最终是通过经济价值来显现,让湖北摄影为大众提供丰富的、符合需求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是多元化发展的唯一目标,而市场之路是实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的最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