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技能训练(合集7篇)

时间:2022-07-12 07:58:17
技能训练

技能训练第1篇

        以上列举的三条均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出数学训练与提高数学技能之间的关系,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必要途径.中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合理安排训练,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 合理安排训练的“量”与“度”

        如何训练,已经成为新课改后教师们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数学教育研究人员普遍的看法是大量强化训练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技能训练的“量”与“度”,这是中学教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数学知识浩如烟海,数学题目不计其数,仅仅以为多做题就可以提高能力,这种做法必将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中.也不能不作题或作题太少,而是数学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选遍适量例题,再按训练要求分成几套题.尽量用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能一题向多题发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里数学教师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对数学教师的一种新要求,对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有很大帮助. 

         

        其次,技能学习要经理由“会”到“熟”的过程,期间要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更加有效,教师必须对需要形成的技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第三,及时矫正错误,注意总结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数学技能中所含的系列操作具有相对稳定的顺序,如果一种操作出现错误并一直错下去,那么就会影响后续的操作.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辨析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总之要与学生一起,认真总结练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掌握数学技能.

        三、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般说来,数学思想指在具体的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观念与意向,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具有普遍意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放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对主体的思想策略水平有较大影响.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创造机会给予学生这种感悟,却值得商榷.这种高层次的认知策略与操作阶段的学习完全不同,不能仅凭一两节课或几个例题的讲解就能使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也不能依靠生硬的说教或学生大题量的训练.实践表明,不少学生尽管知道“特殊化法”、“平移法”、“化归法”等名词,尽管会用这些方法解一些题,但并不理解其实质.事实上,数学思想的形成必须在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体验、感悟、提炼等理性思考,是长期的.且根据个性差异,思维观念可能会不同.因此数学中渗透数学方法不能直接灌输,而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数学内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进行,以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 在训练中引导学生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复杂,每一个知识点如“网的结点”,与横向、纵向都紧密相连.学生只有掌握纵向“衔接”的技能,才能解决“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同时,联系横向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在解决数学中“得心应手”地运行.

技能训练第2篇

以上列举的三条均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出数学训练与提高数学技能之间的关系,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必要途径.中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合理安排训练,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 合理安排训练的“量”与“度”

如何训练,已经成为新课改后教师们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数学教育研究人员普遍的看法是大量强化训练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技能训练的“量”与“度”,这是中学教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数学知识浩如烟海,数学题目不计其数,仅仅以为多做题就可以提高能力,这种做法必将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中.也不能不作题或作题太少,而是数学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选遍适量例题,再按训练要求分成几套题.尽量用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能一题向多题发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里数学教师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对数学教师的一种新要求,对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有很大帮助.

其次,技能学习要经理由“会”到“熟”的过程,期间要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更加有效,教师必须对需要形成的技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第三,及时矫正错误,注意总结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数学技能中所含的系列操作具有相对稳定的顺序,如果一种操作出现错误并一直错下去,那么就会影响后续的操作.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辨析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总之要与学生一起,认真总结练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掌握数学技能.

三、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般说来,数学思想指在具体的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观念与意向,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具有普遍意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放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对主体的思想策略水平有较大影响.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创造机会给予学生这种感悟,却值得商榷.这种高层次的认知策略与操作阶段的学习完全不同,不能仅凭一两节课或几个例题的讲解就能使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也不能依靠生硬的说教或学生大题量的训练.实践表明,不少学生尽管知道“特殊化法”、“平移法”、“化归法”等名词,尽管会用这些方法解一些题,但并不理解其实质.事实上,数学思想的形成必须在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体验、感悟、提炼等理性思考,是长期的.且根据个性差异,思维观念可能会不同.因此数学中渗透数学方法不能直接灌输,而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数学内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进行,以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 在训练中引导学生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复杂,每一个知识点如“网的结点”,与横向、纵向都紧密相连.学生只有掌握纵向“衔接”的技能,才能解决“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同时,联系横向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在解决数学中“得心应手”地运行.

技能训练第3篇

关 键 词:歌唱心理 歌唱训练 歌唱技能

歌唱教学的任务是教授学生掌握必要的歌唱技能,提高演唱技术和表达作品内容的能力。因此,研究和掌握歌唱技能形成的心理规律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是人们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心智活动的能力。歌唱训练是一种竞技训练,正如舞蹈训练和体操训练一样,需要人体中参与歌唱的各器官的协调配合。歌唱是以人体自身为“乐器”,通过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调节和控制歌唱发声的生理机制的一种活动。因此,领会有关的歌唱理论知识是歌唱技能形成的前提,反复地练习与实践是歌唱技能形成的条件。在此过程中,心理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意识对于发声器官的操作和控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时,歌唱技能才最后形成。

一、歌唱技能的传授方式

歌唱训练中,掌握歌唱发声要领首先是从建立听觉印象和动作表象开始的。学生通过了解发声过程,以及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和听教师的演唱示范,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歌唱器官的动作表象和听觉印象,然后进行模仿性的发声练习。当然,在发声器官的内在运动状态尚未准确和协调、内在动作的概念还不够明晰时,学生还不能发出和谐、优美的声音。

这时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示范后应让学生及时进行模仿练习,时间过长就会失去表象的明晰性。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校正来自听觉、视觉、自身感受与所要求的声音效果不相吻合之处,分辨正确动作表象产生的良好的声音效果,以及由错觉导致的不良声音效果。

为了使听觉印象增加动觉成分,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歌唱器官的内在动作要领,动作在时间、空间、力量方面的特点,动作给内在感觉带来的刺激强度的大小,以及这些动作要领可能产生的声音听觉效果等。正确的歌唱训练的实践证明,随着教师反复讲解分析和学生反复练习,学生的歌唱器官动作表象能在准确性、持久性和歌唱机能的反应力等方面发生逐渐的变化,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好听,演唱作品的能力得到逐步加强。随着训练的深化,学生对歌唱器官的内在动作的感悟性逐渐增加,操控动作的准确性也逐渐增加,声音稳定性不断加强。

但是歌唱训练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了解歌唱的内在动作表象和声音的听觉印象上,而是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歌唱概念。因为概念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局部动作的具体特点或外部表现形式,而是完成动作所必需遵循的规律。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歌唱器官的各种运动状态与所产生的声音听觉印象进行综合分析,不断深化对歌唱规律的理性思维。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并阶段性地保存声音录音或演唱录像,定期对保存的声音录音或演唱录像进行比较,以便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

为了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声音概念,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时应注意下列各点。

1.歌唱训练是启发式的感觉教学,应该在歌唱器官内在运动状态所产生的听觉印象的联觉反应的基础上进行。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别什么是由正确的内在动作产生的正确的声音特征,什么是由错误的内在动作产生的错误的声音特征。

2.教师示范时,应有意识地突出动作要点,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示范动作的主要特点上,不要一开始就过多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具体细节,否则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掩盖当前示范动作的要点。

3.采用整体示范和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整体歌唱状态的过程中,对歌唱器官运动的关键细节也能清晰把握。

4.教师要选择恰当、明确的词语来表达示范动作的特点和声音的听觉印象,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专门术语,这样能帮助他们有意识地准确控制动作,使练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5.引导学生用语言评价别人或自己的声音是否符合歌唱概念的要求,建立积极的反馈效应,深化正确的歌唱概念。 转贴于

二、歌唱技能的获得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优良的歌唱技能必须通过刻苦的练习才能获得。例如:歌唱的呼吸虽然是以安静呼吸和语言呼吸为基础,但它又与一般呼吸状态不同。在吸气时,歌唱呼吸要求更多的吸气肌参加作用,使胸廓的上、中、下肋明显扩张,保证气息吸得深;呼气时,它要求在吸气和呼气两大肌肉相对抗的情况下稳健完成,这种呼吸状态必须通过经常练习才能获得。练习的效率是受许多因素和条件制约的,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避免不利条件,对提高练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练习应注意下列条件。

1.明确练习的要求,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选择不同的练习曲目。

2.练习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人的声带由黏膜、韧带和肌肉组成,构造十分精细。在训练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或过度使用嗓音,都会导致嗓音疲劳,甚至发生嗓音病变。因此,练习一定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正确掌握练习速度和保证练习质量,提高练习的准确性。练习时间要分配适当,一般来讲,分散的练习比集中练习优越,每次练习的时间不要过长,否则会引起疲劳,降低学习兴趣。

3.要使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这对技能的形成有重要的反馈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进步和退步常无规律,时而上升,时而下降,有时还会停滞不前,这就是常说的训练成绩的起伏现象。这种现象与训练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的正负机制相关。当教师的指令和教学目的一致,而学生的正反馈机制又在积极发挥作用时,学生的进步自然就快。但有时,尽管教学指令正确,学生却无积极反应,则是学生的负反馈机制起了作用,因为负反馈机制会干扰学生对发声系统的正确操控。因此,让学生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能够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使正确的方法得到巩固。

4.训练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停顿,甚至退步的现象,即一般所称的高原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学生在改变旧有的歌唱习惯、接受新的歌唱方法训练时,打破了旧有的歌唱器官内部运动的平衡状态,而这时新的平衡状态尚未形成。也可能是由于学生练习的兴趣降低,情绪低落或不良的身体状态等因素造成的。要改变高原现象,必须提高对歌唱器官的操控技能,优化对声音的自我听觉印象,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

本文对歌唱技能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是希望建立一套科学的技能训练方法,更好地完成艺术性歌唱。当然,歌唱技能的训练绝不能脱离歌唱实践本身,因为一切技能训练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艺术表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技能训练第4篇

以上列举的三条均直接或间接地映射出数学训练与提高数学技能之间的关系,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必要途径.中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合理安排训练,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 合理安排训练的“量”与“度”

如何训练,已经成为新课改后教师们需要考虑的新问题.数学教育研究人员普遍的看法是大量强化训练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技能训练的“量”与“度”,这是中学教师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数学知识浩如烟海,数学题目不计其数,仅仅以为多做题就可以提高能力,这种做法必将把学生淹没在题海中.也不能不作题或作题太少,而是数学教师应多对学生进行解题训练,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选遍适量例题,再按训练要求分成几套题.尽量用一题多解的数学题,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能一题向多题发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这里数学教师起到关键性作用,这也是对数学教师的一种新要求,对提高数学教师的素质有很大帮助.

其次,技能学习要经理由“会”到“熟”的过程,期间要经过有计划有目的的练习.为了使学生的练习更加有效,教师必须对需要形成的技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第三,及时矫正错误,注意总结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数学技能中所含的系列操作具有相对稳定的顺序,如果一种操作出现错误并一直错下去,那么就会影响后续的操作.因此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辨析学生的错误,并及时纠正.总之要与学生一起,认真总结练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帮助学生迅速正确地掌握数学技能.

三、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般说来,数学思想指在具体的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观念与意向,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具有普遍意义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放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对主体的思想策略水平有较大影响.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何创造机会给予学生这种感悟,却值得商榷.这种高层次的认知策略与操作阶段的学习完全不同,不能仅凭一两节课或几个例题的讲解就能使使学生完全接受和掌握,也不能依靠生硬的说教或学生大题量的训练.实践表明,不少学生尽管知道“特殊化法”、“平移法”、“化归法”等名词,尽管会用这些方法解一些题,但并不理解其实质.事实上,数学思想的形成必须在自己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体验、感悟、提炼等理性思考,是长期的.且根据个性差异,思维观念可能会不同.因此数学中渗透数学方法不能直接灌输,而应当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数学内容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进行,以便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四、 在训练中引导学生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紧密、复杂,每一个知识点如“网的结点”,与横向、纵向都紧密相连.学生只有掌握纵向“衔接”的技能,才能解决“环环相扣”的数学问题;同时,联系横向所学的数学知识,才能在解决数学中“得心应手”地运行.

技能训练第5篇

关键词:舞蹈训练;技术技巧;训练方法;艺术形式

舞蹈是一种能够给人们带来美感的艺术,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训练则是舞蹈的发展与传承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无数舞者走向艺术巅峰过程中不可越过的过程。舞蹈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训练模式与训练方法已经相当完善,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比,现代的舞蹈方法中融入了更多的生物学、神经学、心理学的知识,变得更加系统,更具有针对性,而且配合现代训练设备,可以很好的完成舞蹈技术技巧中所有的训练项目。

一、舞蹈技术动作能力训练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对舞蹈技术所需要的肌肉能力进行训练。其实舞蹈也算是运动的一种,是一种需要多肌肉群和对关节公共参与的全身性运动,舞蹈技术能力是舞者进入高端层次的标志之一。这一训练环节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解析主要肌肉的力源点,然后是单项能力提高训练,最后会说肌肉力量不同质地的训练。例如舞蹈中非常常见的翻身、旋转等动作,其发力点是在人体的中心位置,也是就盆骨、腰椎和髋关节为主题,包括这些部位上附着的腹部、骨盆部肌肉群、北部、其他肌肉。在舞蹈学上,这被成为核心能力,主要指附着在核心区域的所有肌肉群及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所产生的控制能力。与四肢上的肌肉不同,躯干肌肉并不能够直接完成人体动作,但是其收缩也能够为人体运动提供力量来源,还可以为四肢肌肉的收缩建立支点,协调不同部位肌肉之间的关系加快力量的传递速度。核心能力作为舞蹈动作的中间环节,在整个运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本上所有的优秀舞者都能够很好的控制核心能力,使得自身的稳定性、平衡能力还有速度都高于普通人。在舞蹈训练中,训练核心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腹背肌、吸腿团身跳、侧腰肌等等。在训练中,可以使用动滑轮系统等体育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仪器进行辅助,从而提高训练质量。

力量质地训练,其训练总之来源于舞蹈技术技巧本身的力量质感。例如旋转动作,其力量质感为内部紧固、外部流动,呈陀螺式做平圆运动。根据这一特点,单一的辅助训练要求进行提升。例如可以对地面单一起落腹肌动作进行调整:保持起落都在中间状态,也就是胡搜起至45度,保持上身敞平,落至45度,身体不和底板紧贴,通过对这个动作的反复练习,可以调整身体的外部整合力,内部松弛自由转换的力量质感。再比如背肌,当身体起至45度的时候,可以进行左右横拧外抛训练,从而使背肌在半空中的转换能力加强,为复杂的舞蹈动作打下基础。还可进行含身连续滚地动作训练,体会卷轴画式的连续内卷力量,为旋转的持续动力做好充分准备。这一环节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核心能力在技术技巧中的控制和运用,为舞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舞蹈技术单一完形阶段

在此阶段,主要是对舞蹈中的各项技术技巧动作样式进行推进,关键是学会练习的方法。此此阶段的训练中,应当从把规格、精致度、美观和动力导向等方面入手,不应该太多的追求训练的速度和数量。教学正应当避免“快点”“使劲”等一些对于动作表层现象的提升,要加深更深层的感觉提示,在技术技巧的起势训练上多下功夫。在舞蹈训练中,对于起势的训练不仅是体现在技巧动作中之前,还是技巧开始的信号。例如在旋转动作中,就应当引导学习者身体在一开始就形成下搅上钻的强大的扭转力,然后再带动整个身体进行惯性旋转,而不是仅仅摆出能够呈现出技巧动作的造型。在舞蹈的训练中,起势是关键,预备动作一笔带过就可以了。

另外,在舞蹈训练中还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一些技巧动作还没有开始,舞者的重心已经不稳,技巧本身的质量和表现力受到影响,这种情况是隆重感现象和习惯导致的。在完形训练阶段,教学者应当舞者让舞蹈技巧灵活的出现,在舞蹈中自然。灵活的完成动作的转换,将技术的美观发挥到极致。

三、舞蹈技术技巧综合运用阶段

这一阶段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将舞蹈技巧技术与舞蹈意境融合在一起,将所有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都综合起来。从内容的角度上讲,这是一种动作现象和形式的体现,从方法的角度上将,这需要要进行气息和力量流动的转换训练、阻力训练和技巧性格刻画训练。

对于气息的训练和力量控制的驯良就是将训练者的身体从内到外完全调动起来,通过气息的流动与转换将所有的动作与技巧完美的结合起来,保证美感。在大量的动作连接中避免技术技巧成为流动的照片,要力求静止中内在流动。阻力的训练是一种发掘舞者自身潜能的极限训练,在阻力训练之中,并不要求动作的形态和规格,只强调力量的连贯性和扩张性,以此提高学习者身体肌肉能力的拓展与整合。通过阻力训练,使学生的技术技巧能力得到加强。

不过,虽然能力训练在整个舞蹈训练中非常重要,还是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的。在实际的训练中,需要特别强调身体所有部位的协调,避免出现明明具有很好的技术技巧,但是没有美感存在的现象出现。另外,在舞蹈训练中还有些学院会出现舞蹈中断的情况,造成这种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学习者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还有就是没有深入到艺术的氛围之中细细体会,没有感受到艺术的情感和生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舞蹈训练中加入技术技巧形象刻画的环节,引导学生深入艺术之中,深入的体会艺术的情感,再通过技术技巧表达出来,从而提升舞蹈表现力。拥有高超技术技巧的人不一定是一名优秀的舞者,但是一名舞者必须具有高超的技术技巧,并且能够实现艺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这无论是在中国古典舞、芭蕾舞还是民间舞中,都是不可必备的因素。技术技巧是舞蹈训练中必要内容,在舞蹈艺术中合理运用技术技巧能够给艺术增添生机,两者相辅相成。

结束语:

成为一名合格的舞者、艺术家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舞蹈的训练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在舞蹈教学中,教学这应当结合现代先进的理论知识,制定柱适宜的训练方法,为我国的舞蹈行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作者单位: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艺萌.舞蹈教学中平衡能力的科学训练[J].科技信息,2008,16(28):88——92.

[2]杨鸥.论舞蹈训练学的理论与体系[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32(01):132——135.

[3]冯百跃.舞蹈训练科学与科学训练的认识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18(04):73——75.

[4]赵志伟.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在舞蹈基础训练中的运用——以腰功的训练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20(08):25——28.

技能训练第6篇

关键词: 《刺法灸法学》课 教学体会 临床实践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以各种针灸技术的操作方法、临床应用及作用原理为主要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针灸技术和操作技能,熟悉和了解古今各种针灸技术方法的作用原理和临床应用情况。《刺法灸法学》是针灸理论和针灸临床之间的桥梁,下面我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实践体会,表述如下,以与同道共勉。

1.建立坚实的基础,熟悉并掌握《经络腧穴学》和《解剖学》基本知识

腧穴是临床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针灸临床是以不同刺法灸法刺激经络腧穴,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针刺感应,即得气,是针刺操作的基本要求,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前提;若想获得针灸感应,就必须取穴准确,故正确取定腧穴是针灸施术的基础。不同的针灸方法可影响腧穴的主治功用,针灸处方也以穴法和刺灸法为主要内容。而且,教材中专门从头面颈项、胸腹、背腰骶和上肢、下肢各个部位腧穴解剖出发,说明其针刺操作的基本临床规律。另外,腧穴针刺的准确与否,与体表解剖标志、局部肌肉骨骼等的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必须熟悉体表解剖标志及穴位局部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等的解剖。腧穴部位虽然有固定的部位,但是因人的高矮胖瘦、的变化而变化。在临床实践中要不断复习并加强《经络腧穴学》和《解剖学》知识的学习,仔细体会并积累经验,方可做到腧穴定位准确,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准确,提高临床疗效,同时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在针刺技能训练和实践中,要验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基础理论,促进临床技能和疗效的提高。

2.熟练基本技法,教师现场演示结合多媒体教学动态演示

毫针的基本操作是针灸医生最基本的要求,且是一个长期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在针灸教学中,初学者重在练习。《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要求操作者意至指竖,腕臂弛紧有度自如,意聚指端,针下气至,以达到治疗有效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现场在模特身上于不同部位操作,并配合多媒体反复演示,使学生掌握针刺所在腧穴的位置、针刺的角度、深度、方向,针刺的手法及操作技巧、规程,并在实验课中相互操作,仔细体会,及时点评指正。针刺操作技能的熟练,单单依靠实验课上的学习练习是不够的,技能的熟练和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故督促学生在课下于纸板、纸垫等不同的模板上操作练习,并于同学相互在身体上操作以体会提高。临床见习中,观察常见疾病,如各类痛证的针刺选穴处方及针刺方法等,使其认识针刺方法操作的重要性,提高兴趣。

3.得气与守神,重在亲身体验

刺法灸法的操作强调得气与守神。中医学认为,神是精、气、血所生成的人的精神活动和正气盛衰的总体表现。《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金针梅花诗钞》说:“用针者人也。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充,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倍也。”故针刺治神,不仅贯穿于整个针刺过程,而且要求医生与患者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最佳效果。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气至是决定针刺效果的关键。气至,即针刺感应,求针刺之后患者腧穴部位之酸麻胀重痒、冷热感、吹风感等感觉,医生手下之重浊黏滞,如鱼吞饵。临床针刺腧穴之得气感,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若要深刻理解就必须亲身体会针刺与被针刺。得气与否,得气感的强弱,除与取穴准确与否、被刺者自身状况有关外,与操作者的操作技术高低也密切相关,若求良好得气,就必须技术操作熟练。在《刺法灸法》教学中,学生必须实践操作,勤加练习,才能体会所谓循经感传,通经过关,直达病所。

4.特殊针法,认真观察,勇于尝试

针灸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针灸工具在不断改进和发展创新,涌现出多种针刺方法和工具,如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针、火针、芒针、电针、激光针、腹针、浮针等。对于临床应用较广的方法,需要重点阐明,如电针的操作及应用。对于复杂和操作要求比较高的方法,不便在学生身上演示,比如芒针、火针等的操作,以多媒体教学演示,以让学生有正确深刻的认识。另外,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的仪器和方法及临床应用,让学生自习并查阅资料,写文献综述和报告,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学生对现代刺法灸法有更加翔实的认识。

技能训练第7篇

回顾世赛:“第三天”现象出现 团队合作不良成最大风险

《职业》:在备战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过程中,您曾对参赛选手进行了心理培训,这个培训主要从哪些方面来提升选手的心理素质?

徐大真:通过对第42届世赛选手的心理问卷调查和部分专家教练的座谈会调查,我们发现,我国选手在备赛时主要有以下几项心理困扰。一是因参加大赛经验较少,对对手缺乏了解,导致心理准备不足,动机与自信心不高;二是因对自我情绪与压力管理不当,导致赛前焦虑症;三是长期单调训练导致赛前倦怠综合征;四是因消极思维习惯,导致失败自证预言假设。

基于此,我们世赛中国研究中心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关键点是多级目标训练、增大价值训练、积极暗示与自我对话技术、放松训练技术。我们认为,心理训练应长期化、专业化,才能让选手形成相应的心理技能,以应对赛场上复杂多变的应激刺激。

《职业》:通过对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观察,您在选手心理方面有哪些新的发现?

徐大真:我们发现,我国选手的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竞赛经验不足、压力过大、心理资源消耗过度,频频出现“第三天现象”。所谓第三天现象是指选手在竞赛的前两天(前期)进展很顺利,而第三天(后期)出现竞赛失利的现象,其表象原因为:或因操作意外失误所致,或因出现身体不适所致,或因裁判不公、赛场气氛不良所致,但其深层原因可能是心理资源消耗过度。

我们的心理资源和身体资源一样是有限的,世界技能大赛具有赛程长、选手智力活动参与度高、赛场情况复杂的特点。在赛场上,世赛选手比其他任何竞技比赛的选手所消耗的身心资源都更多,因此,根据赛事进程合理分配心理资源尤为重要。本届大赛中,我国选手出现“第三天现象”,说明我国选手对心理技能的训练不足、竞赛时心理资源分配不当,组织层面缺乏临场心理保障,选手出现心理问题后只能听之任之。

《职业》:从这届世界技能大赛看,您觉得我国选手在心理素质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原因是什么?

徐大真:我国选手还普遍欠缺的是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赛前的心理测试时就发现了这一问题,结合世赛总结大会上专家和教练一致反映“选手在最后阶段谁的话都不听了”的现象,我们认为这是我国选手最大的心理风险因素。

任何竞技比赛都是团队合作活动,只有良好的团队才有获胜的可能。不良的团队表现为信任度低,依赖度高,甚至会导致选手因过度自信而操作不当的结果。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参加大赛的经验不足,对一些世赛规则和竞争对手缺乏了解,专家或教练在给选手做指导时出现不一致或拿不准现象,导致选手迷茫、怀疑,选手与教练、专家之间进而出现低信任感和高依赖感的矛盾心理。二是专家、教练与选手之间的合作心理技能训练不足。解决之道也有两个,一是开展赛前团队合作心理训练,以竞赛项目组为训练单位,培养竞赛项目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能力;二是积累大赛经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集训基地的竞赛培训水平。

技能竞赛新趋势: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的二八原则

《职业》:您怎么看待心理因素在技能竞赛中的作用?

徐大真:在高水平比赛中,竞技者之间的较量实际上是心理素质、心理技能的较量。美国心理学家格鲁波(1984)的研究表明,低、中水平竞技选手心理因素对技能的影响占20%,生物力学因素占80%;而高水平竞技选手心理因素对技能的影响占80%,生物力学因素占20%。心理技能训练是现代技能训练发展的必然

趋势。

《职业》:要在技能竞赛中有良好表现,技能选手应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又该如何培养和练就?

徐大真:赛前,选手的最佳心理状态应该是镇静的、有战斗性的、有信心的,相信自己的技术和能力,情绪状态应表现为神经过程兴奋性水平适中,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取胜志向、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任何竞技选手的成功(或失败)都是身体与心智能力的综合表现,对参赛选手的心理训练应常规化与个性化结合。如,一般心理技能训练必须要长期化、专门化和科学化,才能形成选手稳固的良好心理素质;冲刺阶段的心理技能训练必须具有因应性和强化性,才能使选手在竞赛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如此,高水平心理技能还可以扩展到选手生活的其他方面,成为其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选手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发展,提高其生活质量。

《职业》:在日常的技能学习与提升的过程中,心理因素会起到什么

作用?

徐大真:在技能提升的过程中,心理辅导有利于提高学习者技能的学习速度和操作的准确性。心理训练可以使技能学习者具备精确的肌肉运动感觉和各种专门化的知觉,提高其控制各种动作和空间定向的能力,还使得其头脑中的技能表象清晰、完善,能快速、准确地记忆动作,并能根据临场情况的变化随机应变地改变活动方式,提升其技能动作的精确度和熟练度。

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学习技艺的过程,我曾经做过动作记忆的研究,动作学习与记忆的特点与其学习内容的性质有关,也就是说,技艺学习是程序性知识,单靠语言传递十分困难,必须在实操中学习,而且其学习过程易出现“高原现象”,学习者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职业》: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于技术工人的成长,您有什么建议?

徐大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于技术工人的成长,我想提的建议是,取得职业生涯成功关键有四步。

第一步,自我认识。通过心理测验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职业价值观等,将胜任力优势与职业活动进行最优化匹配。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结构与特长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在适合自己的单位和岗位上工作,其能力、潜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努力最容易得到回报,成功、成才的可能性也就最大。

第二步,自我规划。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规划。目标要分层级,如,1年的近期目标,这类目标是可以看到的;10年的长期目标,这类目标是你努力向往的。

第三步,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目标的实施过程,自我学习、提升技能,不断完善目标。

第四步,自我实现,获得职业生涯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