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良好心态的培养(合集7篇)

时间:2024-04-11 10:28:52
良好心态的培养

良好心态的培养第1篇

一个人的心态,对他的人生成长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好的心态可以让人获得成功,更好地享受生活,提高幸福程度。但是我们的心态是不稳定的,心态有好也有坏。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心态呢?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即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导火索和间接原因,而引起“情绪和行为后果”的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所持的“观念或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直接引发的,而是由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某种信念所直接引起,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基于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说,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刺激(人、物、事)时,他们的内心深处及行为反应会有所不同。运用这一理论,高中学生在自己良好心态的培养中要做到“正视异识、做好己事”和“赏识万物、客观认己”。

1.正视异识,做好己事

正视异识,做好己事,即正确对待与自己的认知不同的人,做好自己能掌控的事情。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事情,学生们的看法却不尽相同。对此,一些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这种不同的认识。例如,学生往往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青睐,不愿意被同学看不起。但是,有的学生所采取的办法并不是通过改善自己、善待他人的方式来为自己树立良好形象,而是希望改变别人,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

“希望得到其他同学的青睐,不愿意被同学看不起”的想法是积极的、上进的,是好事。如果能够运用“黄金法则”,即“想要别人怎么样来对待自己,自己先这样对待别人”,就一定能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好的印象;如果不是想着改变自己,而是想着以改变别人的方式让自己的环境发生变化,则可能事与愿违。

所以,拥有良好心态的学生总是会做好自己的事情,比如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等。因为这些学生懂得,这些事情自己能完全把握。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应培养自己良好的心态和习惯,将自己能掌控的事情务求做好;其次,要正视不同的观点,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赏识万物,客观认识自己

赏识万物,客观认识自己,即欣赏万物,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我。

当冬天来临时,心态良好者和心态不好的人的表现截然相反。心态不良的人总是抱怨冬天的寒冷,结果只能是使他感觉到这个冬天更寒冷、更糟糕、更压抑、更难过;而心态良好者则会快乐地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冷热温湿当作自然状态,虽然无法改变它,但可以欣赏它!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这般欣赏万物的良好心态,让他们以积极的视角看待一切。

每年高一新生入学后的两个月内,我们课题组成员都会面对蜂拥而至前来咨询的新生。他们咨询的多是人际交往的困惑。他们认为周围的环境太恶劣,一点儿也不如自己理想中的好!有的大倒苦水:“新班级的老师不再关注我了。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们都主动给我辅导,上课经常向我提问。现在没有哪个老师这样在乎我了,都对我很冷淡。”有的说:“我原来的班主任经常夸奖我,经常让我负责班中事务。在现在的班级里,我什么干部都不是,看看同学样样都那么强,自己真恨不得钻到老鼠洞里去。”

良好心态的培养第2篇

“怯场”及“怯场”的原因

一些初学者在演唱时,往往紧张得不能自制,感到心跳加剧、身体僵硬、手脚发抖、动作呆板、严重时还会出现气息上浮、头脑发胀、忘记歌词、走音离调等各种不良现象,影响演唱水平的正常发挥,这就是“怯场”。 “怯场”是一种反常的心理现象,是在不良心理状态下所产生的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表现。

产生怯场有很多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初学者演唱实践少,适应不了客观的变化。初学歌唱的人平时练习,大多只在琴房里进行,面对的只有自己的辅导老师和个别要好的朋友,唱好唱坏没有太重的思想负担。而在演出或考试时,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大型演出时有成千上万双眼睛对着自己,考试时要面对主考老师那一张张冷漠而严峻的面孔。客观环境的变化会给演唱者造成很大的思想压力,以致形成心理反常,所以平时练习还唱得不错的演唱者,一遇到演出或考试就大打折扣,技能技巧得不到正常发挥。⑵、自己给自己加大思想压力。一般说来,初学演唱者难得有一次理想的表演机会,一旦遇到了这种机会,就想一炮打响,一鸣惊人。这本来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心理学者认为:无论做什么事,如果动机太弱,内驱力激发不起来,工作效率就不高;相反,如果动机太强,超过一定限度,工作效率反而越来越低。歌唱也是这样,渴望成功,渴望十全十美,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必须量力而行。如果对一次演出期望太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去过分追求,在演出过程中,便会因“生怕砸了”而心惊胆战,顾虑重重。这样,就势必欲速则不达,演唱效果适得其反,表现不出平时所具有的水平。⑶、演出者的意志、个性、气质和其心理状态有着直接联系。就常规来说,性格开朗、意志坚强、勇敢泼辣的人,演唱时心理比较松弛,能够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时甚至能够超常发挥,比平时唱的更好。但这种人往往容易骄傲,因过于自信而轻率从事,在演唱时常常由于准备不足而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演出后总以“一好遮百丑”为由,喜悦多于懊悔,所以成功和失败都只是即兴而为,很难成为以后演出的经验和教训,这种人在事业和成就上大多起伏不定。性格内向、意志虚弱。羞怯腼腆的人,演唱时心理比较紧张。演出前常因缺乏信心而想打退堂鼓,演出中常因某一失误而灰心丧气,演出后常常是懊悔多于喜悦。但实践证明:这种人由于经常能在懊悔中进行反思和总结,成功和失败都会转化为经验和教训,所以他们的艺术造诣不亚于甚至能超过前一种人。

如何克服怯场心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产生怯场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以及怯场对演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克服怯场心理,培养自己的演唱心态呢?我个人认为,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演唱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克服怯场心理的前提。

准备工作分为长期准备和即时准备。

长期准备就是要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演唱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选歌时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行,决不要演唱超出自己最佳音域的歌曲。切实做到所选歌曲无论高音低音,唱起来都能得心应口,运用自如。对演唱的歌曲要十分熟悉。从文字角度讲,不仅对歌词的任何一句都能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而且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每句歌词的深层含意;从声乐角度讲,对整个歌曲音符的高低与强弱,节奏的急剧与徐缓,情感的激越与哀婉,气势的恢宏与细微,都要烂熟于心。常言说:“艺高人胆大”。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演唱时信心百倍,稳若泰山。

即时准备是指在演唱前要和乐队多作配合练习,练习时一定要和登台演出一样严肃认真。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要反复细致地琢磨体会,力求万无一失,千万不要马虎从事。同时还要尽量在多人广众的场合进行公开排练,尽可能邀请富有经验的老师、同行和朋友观看指导,提出批评意见,便于自己改进和提高。如果条件允许,还可用录像机把每次排练的全过程都录制下来,自己一边观看一边思考,找出自己的毛病和失误。通过这样多次的练习,就可大大降低心理紧张的程度,以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去登台演出。

二、演唱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克服怯场心理的关键。

演唱过程从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但有几个重要环节常使初学者易受外因干扰而注意力分散,加剧其怯场心理的产生。1、出场之前看到别的演员或竞争对手谈笑风生,潇洒自如,便会盲目悲观,认为自己不如别人,造成注意力不能集中,恐慌情绪陡然产生。面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坚信自己既然能和他们同台演出,那么实力就跟他们不相上下,他们或许有某些长处,但自己也有自己的优势。谁强谁弱,谁好谁差,只有在演出之后才见分晓,上场之前没有根据的恐惧是不必要的。这样考虑便能使情绪尽快地稳定下来,保持心态平和,把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歌曲的情境之中。2.出场之后看到观众那数以千计的眼睛,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这种情况一露头,便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一方面在思想上要提高自己: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观众越多,机会越好,这一机会决不能轻易丢掉;另一方面在行动上虽然目视全场,但在精神上却集中心力。这样便能很快恢复正常心态,平心静气地开口歌唱。3.演唱之中,容易因个别观众的交头接耳,或舞台工作人员的随便走动而影响演唱情绪,干扰精力集中。这时应立即转移视线,与静心倾听的观众作必要的目光交流,从大多数观众的眼神中获取鼓舞的力量,阻止负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4.自己在演唱中出现意外的失误,一下子乱了方寸,不知所措。这时绝对不能过分懊悔,让失误的阴影留在心头,而应该集中思维,想歌曲的意境、体验旋律的美感,尽快地把自己从失误的阴影中解救出来。这种自我解救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失误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对自身意志的培养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磨炼。

为了较好地把握以上几个环节,有一种关系必须摆正,那就是登台演唱是为了发掘歌曲的深层内涵,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启迪和教益,而不是单纯为了表现个人的某种才能,渴望得到观众的钦佩,只有摆正这一关系,才能在演唱中摆脱自我,超越自我,卓有成效地克服因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而产生的怯场心理。

良好心态的培养第3篇

关键词:不良心理状态;培养;良好心理状态

高一是初中与高中的衔接时期,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将面对两者之间明显的差别,对新的学习要求往往会感到不适应,一旦受到挫折,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落差,影响学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掌握好高中与初中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并向学生介绍,在合理提出学习要求、检查监督的同时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状态。

一、高中学生不良心理状态分析

教师应根据情况,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识别不良状态,做出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依赖心理、浮躁心理、定势思维、自卑心理、厌学心理、封闭心理等。这些消极心理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对数学问题的归纳和讲述,有的教师习惯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使得学习中不自觉地练就出学生的懒惰行为,造成不良习惯的产生,不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造成学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学生自身方法,还有诸如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为了提高分数,有的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做题正确率,要求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时,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正视心理状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其学习的心理状态也自然趋于良好。培养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课后小结,等等。引导学生在课前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督促学生在计划实行时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生的意志。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的基础,既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要注意的是不能让预习成为形式,应注重预习质量,鼓励学生在预习中熟悉教材。在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注意听老师讲思路,自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地做笔记,不是全部抄录,而是记下关键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外,除了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外,还应常常总结、参加课外活动学习等。课外是课堂的延伸,通过阅读课外书、参加学科竞赛、组织兴趣小组等形式,将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课外中去,学生在丰富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同时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动力。

2循序渐进,遵循学生学习规律

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高一学生对于高中的学习,要处理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问题,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贪多求快,试图通过“冲刺”就达到好成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的巩固、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随时引导学生,比如在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鼓励其思考成功的原因,强化学习动力;在遇到挫折时,能学会调整学习方法、策略,学习成绩,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3寻找适合学生的最佳学习方法

在数学学习中,对学生的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要求和训练,教师要全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培养运算能力,要讲究灵活运用,一题多解,优化运算策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时要注意其高度的抽象性,要求能够使用归类,合理区分;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则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做到符号和文字之间的转化,等等。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时,也要注重因人而异,引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情况息息相关,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新知识能够较好地掌握,有利于促进心理状态的积极性的养成,而积极的心理状态也使学生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能有较强的意志力去突破,教师的两方面兼顾,对学生多引导、多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良好心态的培养第4篇

关 键 词:声乐演唱 心态 培养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主要是歌唱者用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和得体的表演,将作品的内涵恰当地诠释给听众的演出活动。而要完美地完成这一过程,歌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美学、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歌唱技巧,其歌唱心态也对演唱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众所周知,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共同参与下的多种动作组合,所有这些动作都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协调。而歌唱者的心理状态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人的神经系统。因此,声乐教师对因不良心态造成的演唱问题应做认真分析,并在教学中进行调整训练。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所导致的各种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演唱前和演唱过程中的过度紧张 

 

许多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因为面对的只有自己的声乐老师,所以歌唱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但是一到考试或参加演出,就显得异常紧张,担心忘词、跑调等等,有的甚至逃避上台演唱。 

有些学生,在台下显得相对放松,而一登上舞台就过度紧张,形体僵硬,面部表情呆滞,忘词、跑调、高音唱破、气息支撑不好,甚至晕台,导致歌唱失败。而造成以上紧张表现的具体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一)缺乏歌唱的自信。有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的声音条件不好,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对自己演唱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不自信。这些学生往往和比自己唱得好的同学比较,甚至和老师、歌唱家作比较。于是觉得技不如人,歌不如人,因此产生沮丧的心理。 

(二)歌唱基础和技能不稳固。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一门技能性的活动,要将唱歌提高到声乐表演的程度,必须要掌握比较完善的声乐技能。而这种技能,不是短时可得的,它必须要在不断地学习、训练、积累、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刻苦的训练,就无法具备良好的歌唱机能,就更谈不上声乐表演。 

(三)对音乐作品理解不深入。声乐表演的目的,是把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意境、最深的情感留给听众。因此,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要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作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挖掘作品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所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要以第一人称去唱,尽量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四)演唱前的准备不足。这主要指对作品的选择和演唱的技术处理方面的准备不足。有许多学生,在演唱中经常选择一些力不能及的作品。如有的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就唱《星光灿烂》《人们叫我咪咪》等作品。显然,这些作品超出了其歌唱的能力范围,因而导致自己的心中无数,没有把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作品选择得比较好,但没有对演唱过程进行细致的设计,因而造成歌唱中的气息不好、声音位置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就是选择的作品与自己的声音风格不相符,因而在歌唱中十分别扭,进而造成紧张的产生。 

(五)演唱后的总结不够。有许多学生,不管演唱得成功与否,都不做详细的总结,不从一次次的演唱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这样日积月累,演唱中失误不断增加,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有的学生甚至不得不放弃声乐而换专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培养一个较为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除了注重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一)强化技能的训练。纯熟的技巧是驾驭一切作品的前提。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歌唱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训练歌唱技能。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作为一个声乐作品的演唱者,必须要深入地理解作品,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美学以及音乐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解释作品。因此,声乐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外,还要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声乐课上课形式的调整。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高师音乐院系的声乐课,一直以个别课为主,特别是声乐主修生。这样,学生上课时面对的只有老师一人,而老师又是和学生非常熟悉的人,因而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存在紧张的因素。但是,如果上课时有另外一个人的话,这些学生就显得很紧张,连比较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了。因此,声乐课宜采取个别课、小组课、公开课相结合的上课形式。这样,既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歌唱的心理素质。 

(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上台演唱的机会。一般来说,上台参加演出多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紧张;相反,上台次数少的学生,每逢上台就紧张。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能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班级音乐会、声乐专场音乐会等。这样就可以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应开设表演基础课。因为这门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能力。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是音乐教师,因而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这至今仍然是多数高师音乐院系教学中的空白点。 

(六)教师的鼓励与帮助。教师应当在学生表演前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或沮丧的情绪,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 

总之,声乐教学、学习以及演唱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学习与演唱的重要因素。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在歌唱技能和歌唱心理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千万不能只注重技能而忽略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2002.7.p131—287. 

良好心态的培养第5篇

关 键 词:声乐演唱 心态 培养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主要是歌唱者用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和得体的表演,将作品的内涵恰当地诠释给听众的演出活动。而要完美地完成这一过程,歌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美学、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歌唱技巧,其歌唱心态也对演唱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众所周知,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共同参与下的多种动作组合,所有这些动作都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协调。而歌唱者的心理状态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人的神经系统。因此,声乐教师对因不良心态造成的演唱问题应做认真分析,并在教学中进行调整训练。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所导致的各种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演唱前和演唱过程中的过度紧张

许多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因为面对的只有自己的声乐老师,所以歌唱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但是一到考试或参加演出,就显得异常紧张,担心忘词、跑调等等,有的甚至逃避上台演唱。

有些学生,在台下显得相对放松,而一登上舞台就过度紧张,形体僵硬,面部表情呆滞,忘词、跑调、高音唱破、气息支撑不好,甚至晕台,导致歌唱失败。而造成以上紧张表现的具体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一)缺乏歌唱的自信。有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的声音条件不好,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对自己演唱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不自信。这些学生往往和比自己唱得好的同学比较,甚至和老师、歌唱家作比较。于是觉得技不如人,歌不如人,因此产生沮丧的心理。

(二)歌唱基础和技能不稳固。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一门技能性的活动,要将唱歌提高到声乐表演的程度,必须要掌握比较完善的声乐技能。而这种技能,不是短时可得的,它必须要在不断地学习、训练、积累、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刻苦的训练,就无法具备良好的歌唱机能,就更谈不上声乐表演。

(三)对音乐作品理解不深入。声乐表演的目的,是把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意境、最深的情感留给听众。因此,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要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作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挖掘作品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所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要以第一人称去唱,尽量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四)演唱前的准备不足。这主要指对作品的选择和演唱的技术处理方面的准备不足。有许多学生,在演唱中经常选择一些力不能及的作品。如有的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就唱《星光灿烂》《人们叫我》等作品。显然,这些作品超出了其歌唱的能力范围,因而导致自己的心中无数,没有把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作品选择得比较好,但没有对演唱过程进行细致的设计,因而造成歌唱中的气息不好、声音位置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就是选择的作品与自己的声音风格不相符,因而在歌唱中十分别扭,进而造成紧张的产生。

(五)演唱后的总结不够。有许多学生,不管演唱得成功与否,都不做详细的总结,不从一次次的演唱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这样日积月累,演唱中失误不断增加,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有的学生甚至不得不放弃声乐而换专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培养一个较为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除了注重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一)强化技能的训练。纯熟的技巧是驾驭一切作品的前提。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歌唱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训练歌唱技能。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作为一个声乐作品的演唱者,必须要深入地理解作品,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美学以及音乐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解释作品。因此,声乐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外,还要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声乐课上课形式的调整。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高师音乐院系的声乐课,一直以个别课为主,特别是声乐主修生。这样,学生上课时面对的只有老师一人,而老师又是和学生非常熟悉的人,因而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存在紧张的因素。但是,如果上课时有另外一个人的话,这些学生就显得很紧张,连比较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了。因此,声乐课宜采取个别课、小组课、公开课相结合的上课形式。这样,既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歌唱的心理素质。

(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上台演唱的机会。一般来说,上台参加演出多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紧张;相反,上台次数少的学生,每逢上台就紧张。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能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班级音乐会、声乐专场音乐会等。这样就可以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应开设表演基础课。因为这门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能力。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是音乐教师,因而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这至今仍然是多数高师音乐院系教学中的空白点。

(六)教师的鼓励与帮助。教师应当在学生表演前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或沮丧的情绪,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

总之,声乐教学、学习以及演唱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学习与演唱的重要因素。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在歌唱技能和歌唱心理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千万不能只注重技能而忽略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2002.7.p131—287.

良好心态的培养第6篇

关 键 词:声乐演唱 心态 培养

歌唱是一门表演艺术,它主要是歌唱者用优美的声音、丰富的情感和得体的表演,将作品的内涵恰当地诠释给听众的演出活动。而要完美地完成这一过程,歌唱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以及美学、文学素养和高超的歌唱技巧,其歌唱心态也对演唱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众所周知,歌唱是由人的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听觉等共同参与下的多种动作组合,所有这些动作都受人的高级神经系统控制并协调。而歌唱者的心理状态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人的神经系统。因此,声乐教师对因不良心态造成的演唱问题应做认真分析,并在教学中进行调整训练。声乐演唱中不良心态所导致的各种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演唱前和演唱过程中的过度紧张

许多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因为面对的只有自己的声乐老师,所以歌唱的整体效果还可以,但是一到考试或参加演出,就显得异常紧张,担心忘词、跑调等等,有的甚至逃避上台演唱。

有些学生,在台下显得相对放松,而一登上舞台就过度紧张,形体僵硬,面部表情呆滞,忘词、跑调、高音唱破、气息支撑不好,甚至晕台,导致歌唱失败。而造成以上紧张表现的具体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一)缺乏歌唱的自信。有一部分学生是自己的声音条件不好,但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对自己演唱的期望值过高造成了不自信。这些学生往往和比自己唱得好的同学比较,甚至和老师、歌唱家作比较。于是觉得技不如人,歌不如人,因此产生沮丧的心理。

(二)歌唱基础和技能不稳固。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一门技能性的活动,要将唱歌提高到声乐表演的程度,必须要掌握比较完善的声乐技能。而这种技能,不是短时可得的,它必须要在不断地学习、训练、积累、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起来的。如果不经过专门的刻苦的训练,就无法具备良好的歌唱机能,就更谈不上声乐表演。

(三)对音乐作品理解不深入。声乐表演的目的,是把最美的声音、最美的意境、最深的情感留给听众。因此,作为一个歌唱者,必须要对自己所演唱的作品作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挖掘作品的内涵,准确把握作品的情感所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要以第一人称去唱,尽量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

(四)演唱前的准备不足。这主要指对作品的选择和演唱的技术处理方面的准备不足。有许多学生,在演唱中经常选择一些力不能及的作品。如有的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就唱《星光灿烂》《人们叫我咪咪》等作品。显然,这些作品超出了其歌唱的能力范围,因而导致自己的心中无数,没有把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作品选择得比较好,但没有对演唱过程进行细致的设计,因而造成歌唱中的气息不好、声音位置不统一、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的现象。还有一部分,就是选择的作品与自己的声音风格不相符,因而在歌唱中十分别扭,进而造成紧张的产生。

(五)演唱后的总结不够。有许多学生,不管演唱得成功与否,都不做详细的总结,不从一次次的演唱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而这样日积月累,演唱中失误不断增加,造成的心理压力就越大,有的学生甚至不得不放弃声乐而换专业。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培养一个较为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除了注重技能的训练外,还要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

(一)强化技能的训练。纯熟的技巧是驾驭一切作品的前提。这就要求声乐教师自己要有良好的歌唱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训练歌唱技能。因为声乐学习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为作为一个声乐作品的演唱者,必须要深入地理解作品,这就要求演唱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学、美学以及音乐专业方面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分析作品、理解作品、解释作品。因此,声乐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外,还要督促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指导学生扩展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三)声乐课上课形式的调整。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高师音乐院系的声乐课,一直以个别课为主,特别是声乐主修生。这样,学生上课时面对的只有老师一人,而老师又是和学生非常熟悉的人,因而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存在紧张的因素。但是,如果上课时有另外一个人的话,这些学生就显得很紧张,连比较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了。因此,声乐课宜采取个别课、小组课、公开课相结合的上课形式。这样,既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又能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歌唱的心理素质。

(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上台演唱的机会。一般来说,上台参加演出多的学生,往往不容易紧张;相反,上台次数少的学生,每逢上台就紧张。因此,在教学的同时,要经常性地开展一些能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如班级音乐会、声乐专场音乐会等。这样就可以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应开设表演基础课。因为这门课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能力。长期以来,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认为自己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是音乐教师,因而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不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这至今仍然是多数高师音乐院系教学中的空白点。

(六)教师的鼓励与帮助。教师应当在学生表演前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克服紧张或沮丧的情绪,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心理。

总之,声乐教学、学习以及演唱是一个逐步积累和完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保证学习与演唱的重要因素。作为声乐教师,应该在歌唱技能和歌唱心理等方面来培养学生,千万不能只注重技能而忽略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2002.7.P131—287.

良好心态的培养第7篇

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研究其他学科的工具,涉及到各个领域,在现实世界和将来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初中学生学好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计算、推理、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但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各个学习阶段,由于学习心态的差异,造成数学学习成绩差距极大。成绩优秀的学生有着良好的心态,学习过程中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具有探索和钻研精神,能以接受学习为起点,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以一种消极心态对待学习,缺乏学习的兴趣,在老师的强迫下被动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付中考,高考,因而越学越枯燥,越学越缺乏兴趣。那么,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应具备什么样的学习心态,而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 在从小学到中学应做好下列心理状态的转变

1.1 改数学学习活动的畏惧心态为知难而上的心态

许许多多的学生由于数学成绩始终不突出因而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畏惧心理,认为数学难度大,自己已经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上课时害怕老师提问,不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这些紧张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放弃数学学习,在数学学习中,要激发学习兴趣,先要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在改变数学学习活动的畏惧心态的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首先应有积极的态度,要具备上进心、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而作为学习的主导者――老师,在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态时,要有耐心和恒心,能及时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帮助学生弥补过去学习中的漏洞,让学生在不断增长知识的同时,自信心也得到增强。

1.2 改依靠老师传授知识的心态为自主学习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许多同学已经习惯于所有的知识依靠老师的传授获得,缺乏主动获取知识意识.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活动应是师生交流、互动、合作、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老师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索,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则会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

在这一心态的转变过程中,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要象帮助孩子学习走路一样,先扶着走,再牵着走,最后放开手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索,最终实现学习目标,达到学习效果。

1.3 改变数学学习中任何学习任务都独立完成的心态

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但新课标要求对于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在探索,交流,讨论等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古语云:“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说明合作的重要性。在学习中既要独立,也要合作,注重从各个渠道获取知识。

在这一心态的转变过程中,老师要关注探索、交流、讨论活动中,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那些不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学生,要及时予以指导,聆听他们的见解,必要时与他们共同探索、交流、讨论,锻炼他们的胆量与勇气,并对他们的见解予以客观的评价,对于这些学生的一点进步,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在体验成功的愉悦中学会合作。

1.4 改变只重视成绩(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的心态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就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在老师和学生自己的面前,虽然老师对于成绩会客观公正对待,但几乎所有学生注重考试成绩胜于注重学习过程,很少去思考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思想不集中,并没有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却期望获得比别人优异的成绩,这无疑是想不劳而获,这种心态,不加以改变,只能徒增学生的烦恼,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在帮助学生转变这一心态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予以评价。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能够不回避遇到的困难,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考过程的意识等。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及时与学生沟通,让学生也具备关注自己学习过程的意识。

2 在作好转变心态的同时,注意培养以下良好心态

2.1 培养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的心态

轻松心态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才能形成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通道畅通无阻,思维也变得迅速敏捷,这样可以加快知识的接收、储存、加工、组合、提取过程,知识迅速得到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学习数学,只有具备了轻松心态才不会让学习成为自己的负担。才会兴趣百倍地随同老师,同学开展数学学习活动。

由于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从而由于兴趣的缺乏而产生沉重心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使课堂轻松、活跃,并充满民主氛围,同时作到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语言风趣幽默,简明扼要,具有感染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久而久之也会把数学学习看作一种比较轻松的事情。

2.2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态

愉悦心态是保证学好数学的必备心态。人在愉悦心态下,具有了主动积极学习的倾向性,愉快心态是学习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催化剂,在愉悦心态的支配下,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参加数学活动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时思维活跃,并可以在学习中获取乐趣,在快乐中学习。愉悦心态应由老师和学生共同培养,老师应加强知识实用性的教学。

2.3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心态

严谨心态是保证学习效果的有力助手。严谨感是指追求知识的一种科学态度,他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做到有理有据,一丝不苟,推理严密。在数学学习中,严谨的学习心态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必备心态,严谨表现在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理解,公式法则的推导过程及正确应用,接替过程的思路清晰,因果分明,表达条理性强,不能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外,重视解决问题后的回顾思考与总结。

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严谨心态方面,教师承担的责任重大。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包括课堂上的听讲的专注程度、思考问题的条理性与逻辑性、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作业完成的及时、独立与准确性、课后复习的及时与否、作业与试卷中的错误能否及时改正并反思等。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与督促下,学生一定会逐步养成严谨的学习心态。

2.4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心态

成功心态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必备心态。成功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及时肯定自己的成绩,从成功中获取巨大的学习动力,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在不断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培养这一心态时,教师可以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尝试让学生去完成,学生只要有一点突破,教师都应予以赞赏和鼓励,这样学生就可以品尝到成功的乐趣,在成就感的支配下获得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