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危机秘史(合集7篇)

时间:2024-04-09 15:35:27
金融危机秘史

金融危机秘史第1篇

 

当今时代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特点,是为发动金融战争和掠夺财富而形成了新型高度垄断格局。由于大规模掠夺财富的新型金融战争,导致了美国联邦、地方政府和民众财富迅速流失,美国政府调节经济的各种政策工具日趋失灵,美国的贫富差距迅速恶化并濒临社会动荡的边缘。不过,今天西方金融高度垄断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只有从金融战争的角度考察,才能很好地理解这种新特点。

 

当代西方金融垄断的这种新特点可称之为“新型的金融战争垄断”,或者说是出于发动金融战争掠夺财富的需要,当代西方金融资本形成的新型特殊高度垄断格局。当年,摩根、洛克菲勒、花旗银行等几大财团曾紧密操控美国政府,但是,今天这种相互渗透和勾结又获得了令人惊讶的发展。高盛公司与美国政府的相互渗透,远远超过了传统大财团。

 

高盛一家公司的高管,几乎囊括了美国历届政府的经济要职。比如,克林顿政府的前财长罗伯特·鲁宾曾在高盛工作36 年,布什政府的前财长保尔森也曾担任高盛公司前总裁,高盛公司的前高管还担任了世界银行的高管、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主管、纽约美联储的上两位主席,高盛公司的高管们甚至还出任了欧洲各国的政府要职。高盛公司的亲信,不仅在爆发危机前曾出任希腊、意大利等国政府要职,而且 2012 年出任希腊、意大利的新总理,也都曾经为高盛公司效力,以至于欧洲媒体惊呼高盛公司已开始接管欧洲各国政府。显而易见,高盛虽然不像传统大财团那样拥有庞大资产,但是对美国政治经济的某种控制和垄断程度却远远超过了传统大财团。

 

高盛公司垄断力量不断加强的现象,虽然符合列宁论述的垄断趋势,但这种新现象并非源于社会生产的集中以及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相互融合。这是因为,高盛公司擅长在金融市场和虚拟经济领域中进行投机,不像传统的商业银行那样同工业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令人困惑的是,贪婪追逐利润的不同垄断财团之间应该有激烈的竞争,那些拥有更加庞大资产的传统垄断财团,为何会默认高盛公司的亲信担任如此多的政府要职? 难道不担心美国政府可能过于偏袒高盛而忽视其他财团的利益? 认识和理解这种不同于列宁所处时代的新型高度垄断现象,有必要从金融战争角度来考察垄断资本的新掠夺财富方式。

 

传统大财团默认高盛公司享有特殊垄断地位,是缘于发动大规模掠夺财富的金融战争的需要,只有进行金融战争才需要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指挥部,这样才能操纵金融市场的暴涨暴跌,并获取大量投机暴利,稍有信息沟通、调动力量、指挥协调的步调不一致,不同垄断财团之间稍有市场判断分歧和多空下注差异,都无法形成统一的压倒优势实力来操纵市场暴涨暴跌,非但无法分别获得超额投机暴利,反而会共同蒙受巨大的交易损失。不同的金融垄断财团,为了在掠夺财富的金融战争中获取胜利,只能将指挥权交给擅长投机的一家金融垄断企业并在相当程度上服从其领导,由其疏通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市场游戏规则,通过煽动舆论、诱发泡沫、多空交易进行分秒不差的指挥,从而赢得金融战争总体胜利,瓜分战利品。于是,形成了拥有更大资本实力的不同传统大财团,默认后起的高盛公司享有如此优越地位的新型特殊垄断格局,默认高盛公司成为操纵性的世界主宰和通吃赢家,并共同发动金融战争,以操纵各种全球化市场,尽情地大规模洗劫世界财富。

 

2010 年 5 月 6 日,道·琼斯股指经历了历史上最突然的暴跌,短短十分钟内暴跌了 700 点。

 

令人感到蹊跷的是,此时恰逢美国国会对是否拆散华尔街大银行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美国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辩论表决的背景是: 社会公众对华尔街大银行的所作所为深感愤怒,特别是高盛有预谋做空次贷有毒债券的证据曝光,国会正在就高盛是否涉嫌欺诈犯罪进行听证和辩论,社会上将高盛等“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拆散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公众还要求美联储公开其救市的暗箱操作,社会公众的愤怒可能迫使国会通过威胁高盛等华尔街大银行利益的提案。

 

西方主流媒体后来将这一完全违反常理的事件,归咎于一位低级业务员按错了键盘引发的连锁反应,但是,作为高频率交易计算机程序的专利发明人的麦克斯· 凯瑟事后明确指出: “2010 年 5月 6 日的股市暴跌,可以确切无疑地说是金融恐怖主义的行动,是高盛强盗发出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引发了市场暴跌,监管立法者本身就持有被监管银行、企业的大量股票,金融恐怖分子动用了金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利剑高悬于监管立法者的头顶,结果迫使监管立法者屈服妥协了,这是一个完全被操纵的市场,华尔街可以随心所欲决定市场的涨跌走向。”

 

①高盛操纵道·琼斯股指,需要同时做空成百上千支重要股票,倘若缺乏高盛公司作为高度统一的金融战争指挥部,几家金融垄断财团在多空下注和时机选择上进行分秒不差的配合,根本不可能将成百上千支股票在短短几分钟内打压数百点。正常的市场交易中成千上万的股票交易商心态各异,不可能协调一致在短短数分钟内采取统一的行动。这就充分显示出,美国所谓规范的股票交易市场已经部分沦为以高盛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的掌上玩物,沦为大规模洗劫各国民众财富的金融战争武器。以高盛为首的国际金融垄断资本平时对此加以掩饰,但是当其重大利益受到威胁时,就迫不得已暴露出险恶面目。

 

由于当代世界已进入金融主导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世界各国的股票、证券、期货、外汇、商品等各种市场,都已经通过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网络信息化相互密切连接起来,这意味着一旦拥有操纵市场的垄断力量,便能获取巨额利润,便能在高盛的纽约总部转瞬间发动全球范围的金融快速打击,将原本属于世界各国各个社会阶层的部分财富掠夺到自己囊中。正是这种巨大的利益驱动,使国际金融垄断财团彼此达成了默契,默认擅长投机的高盛为发动金融战争的统一指挥部,默认高盛作为操纵各种各样市场的世界主宰地位。

 

总之,当代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具有许多新特征,其中,发动大规模掠夺财富的金融战争是关键性新特征。由此,引起高盛公司享有如此特殊的垄断地位,而新型金融战争高度垄断又形成人数极少的超级富豪,将全球各国的广大民众甚至实业领域的富豪都当成了捕杀猎物,还导致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实体危机、舆论误导、政府救市等都演变为金融战争的恶果和掠夺手段,并通过全球化将掠夺触角伸向了世界所有角落。

 

二、金融危机变成华尔街垄断财团大规模掠夺财富的手段

 

同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上半叶相比,当前美国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复苏都出现了新特点,即不良的金融创新,创造出了天文数字的金融衍生品,由此引发的金融投机、蓄意欺诈和有毒资产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实体经济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可以说金融创新工具创造出了这次史无前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这次金融和经济危机具有影响美欧金融体系的巨大能量,次贷危机仅仅将这种巨大能量释放了一小部分。

 

美国国会的调查报告称,政府和美联储的救市计划规模,超过了美国建国以来参加历次战争的军费总和,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人们往往忽视这些巨大数字背后隐藏的深远意味。美国投入这种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的资金救市,这本身就说明美国经济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危险和挑战,倘若不投入这样史无前例的巨资,就会遭遇更巨大的灾难。这次史无前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并不会因为美国政府的刺激经济计划,实行以滥印发美钞的几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某些经济指标暂时好转而得到根本解决,某些经济指标的上升只是大量输血后疾病症状的暂时缓解。

 

当前美国金融和经济危机呈现的另一个新特点是,危机不再简单是无政府的市场自发力量作用的结果,而是美国金融寡头通过有意识操控政府和中央银行,影响财政、货币、市场规则、舆论导向等政策杠杆,获得了一定程度上人为操控危机进程的能力,并且已将危机作为获得巨大利益的金融战争武器,大规模掠夺社会各个阶层财富,并打击国际竞争对手,这就意味着金融财团及其在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人,其实并不想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彻底克服经济危机,而是以治理危机为借口,推行维护金融等领域垄断寡头狭隘利益的政策,向世界各国民众转嫁危机损失,并掠夺更多的全球财富和资源。

 

有人认为,当前股票、金融市场上欺诈行为泛滥不合理,但是不值得将其上升到金融战争的高度。倘若金融欺诈行为是偶然的或小范围的,甚至大范围也没有对整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这的确没有必要将其上升到金融战争的高度。但是,世人皆知金融和经济危机具有巨大的破坏威力,2008 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灾难,美国各种挽救危机计划的金额甚至超过了历次战争经费总和,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称其造成的财富损失高达数万亿美元。倘若金融危机不再像马克思所处的时代那样完全是自发市场力量的作用结果,而是被人为用来获取巨大财富并造成巨大的经济破坏,那么就有必要从金融战争角度来考察金融危机。

 

目前,美国金融垄断财团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人为操控危机的能力,能够通过借贷杠杆、金融衍生品和货币政策,蓄意制造各种经济泡沫的膨胀并控制泡沫引爆过程,暂时缓解、推迟危机并促使其合并成更大的危机,这样就能将具有巨大破坏威力的危机作为武器,有选择地定向攻击国际对手以谋求世界霸权寻租利益,掠夺各国广大民众财富,并通过各种途径转嫁危机损失。

 

从国际舆论现已披露的大量材料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酝酿和引爆过程都是美国金融垄断资本勾结政府、监管部门和美联储,经过长期精心策划安排而进行的大规模金融欺诈活动,掠夺了美国民众与欧洲、亚洲、拉美等各国的巨大财富,其所掠夺的财富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殖民战争。2003 年前后,美国为摆脱网络泡沫破裂的恶果,采取了制造新的更大泡沫来挽救旧的泡沫的办法,华尔街金融机构纷纷放弃、违背了房地产行业规范,向缺乏偿贷能力和信用记录的人发放次级贷款。美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房地产抵押贷款有着严格规范,要求购房人必须有能力支付约占房价总额 10% 的首付款,必须有稳定的收入、财产抵押和良好的信用记录,否则就会大大增加无法偿还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风险。但是,华尔街金融机构居然普遍违反长期形成的行业规范,说明当时网络泡沫的破裂对华尔街造成了巨大冲击,迫使金融资本不顾一切采取非同寻常的欺诈手段刺激经济,故意设下骗局,发放明知最终无法偿还的房地产次级贷款,还蓄意以此为基础制造千百倍的金融衍生品谋取暴利。

 

马克思曾预见到资本主义金融制度将会演变为巨大的欺诈制度③,列宁也指出金融垄断资本必然贪婪追求垄断利润和世界霸权,其重要手段就是使全世界的竞争者在金融上处于依附地位④,从事投机欺诈活动的金融天才将获得大部分利润,并且破坏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⑤,这就意味着马克思、列宁已经预见到在特定条件下,帝国主义将会采取金融欺诈作为攻击国际对手的手段。列宁在实行新经济政策而扩大对西方开放的时期,还清醒地指出西方放弃了军事干涉政策,并不意味着同西方的对抗和战争威胁消失,而是战争从军事领域转移到了经济贸易领域,这是由垄断资本和帝国主义的本性决定的。

 

列宁指出: “现在一个新的时期到来了,他们在战争中已经失败了,现在要在经济方面作战了。这一点我们完全懂得。我们从来也没有幻想我们打完仗,和平就会到来,社会主义牛犊和资本主义豺狼就要拥抱了。没有这样想。”

 

三、华尔街操纵美国政府反复救市而掠夺民众财富。

 

自从 2008 年美欧爆发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以来,人们就接连不断听到各种各样的“救市”,从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下跪乞求,到美联储不断推出一轮又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还有希腊等欧洲国家接受了一轮援救计划,随后不久又因经济形势恶化接受了新一轮的援救。当前美欧金融和债务等危机呈现的重要新特点,似乎就是无休止的救市。这种救市行动的本质和产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美欧如此频繁实施巨资救市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深入考察这些问题,便能揭开美国社会财富流失的秘密,便会发现经济全球化失控的原因在于私有制市场经济制度所决定的金融垄断寡头的贪婪本性,将酿造金融和债务等危机并要挟政府救市当成了大规模掠夺财富的武器。

 

美欧政府和中央银行注入巨资挽救金融垄断财团的各种救市计划,本质上是金融垄断财团挟持公众银行存款和养老金等财富为人质,为不断获取超额利润而进行的一种新的剥削形式的创新,是以挽救危机为借口发动的掠夺全球民众财富的新型金融战争。尽管根据美国国会 2008 年底的调查报告,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至少投入了8. 5 万亿美元救市,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参与历次战争费用的总和( 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 ,但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时经济状况反而更糟,经济增长几乎停滞而通货膨胀却日趋严重,其原因是高于历次战争经费总和的救市资金并未被真正用于挽救经济而是被用于挽救金融投机赌债、被当作金融战争的战利品落入了华尔街的腰包,难怪华尔街高管们接受政府援救后,毫不愧疚反而到海滨度假狂欢。

 

2011 年 12 月,彭博新闻社对美联储公开的2. 9 万页文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惊人地发现早在2008 年秋季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前,美联储已经开展了向华尔街银行的大规模注资救市行动。从2007 年 8 月到 2009 年 3 月,在没有美国国会立法机构知情和批准的情况下,美联储就秘密向金融体系注入共计 7. 77 万亿美元,美联储的注资行为是国会制定救市方案时需要参考的重要信息,而国会议员抱怨说他们完全被蒙在鼓里。2008 年10 月,讨论财政部的 7000 亿美元救市计划时,他们还完全不知道美联储对银行业已有大规模注资行动。

 

美联储和华尔街早就知道即将爆发金融危机,早就知道美联储的大规模注资救市毫无成效,但他们却一面向国内外投资者蓄意隐瞒这些重要信息,一面以种种借口伸手向国内外投资者要求提供援助,如游说中国购买了数千亿美元的濒临破产的两房债券,明知救市毫无成效却以种种借口要求各国政府提供援助,主要目的显然不是挽救危机而是以此为借口掠夺各国财富。从救市规模远远超过了美国参加历次战争经费的总和,便可知道这种金融战争掠夺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世界大战。一旦贪婪的金融资本尝到了甜头,就会像嗜血鲨鱼一样不松口,不会放弃这种利用挽救危机为借口,不断掠夺各国民众财富的做法,这就是为何屡次救市而危机始终挥之不去的原因。

 

美国参议院的桑德斯是个别坚持维护民众利益的政治家。2010 年 12 月,他撰写了《美联储秘密救市让人震惊掉了下巴》的文章,指出: “2009年在参议院的预算委员会听证中,我曾要求伯南克告诉美国人民究竟是哪些金融机构,获得了多少美联储的后门秘密援助,以及提供援助的具体条件是什么。当时伯南克拒绝了。一年半之后,我们终于揭开了美联储的神秘面纱……美国人民终于知晓了美联储披露的秘密救市信息,其细节令人如此震惊甚至到掉了下巴的程度,原来美国政府挽救华尔街的 7000 亿美元救市,同美联储的12 多万亿美元秘密救市相比仅仅是零头,美国所有大银行都享受到了美联储的秘密救市,而且还享受到了利率几乎为零的优惠条件,尽管美联储挥霍了如此巨额的美国纳税人金钱,但却没有要求接受援救的大银行努力重建经济并保护普通民众利益。拥有令人震惊的巨大权力的一小撮人,与美联储有着令人震惊的利益纠葛嫌疑,却得到了以纳税人金钱为代价的令人震惊的巨资援救,但与此同时普通民众的利益却被完全忽视了。”

 

美国财经记者巴利·格里在《美联储报告揭开了2008-2009 年银行大掠夺的盖子》一文中写道: “获得利益输送的银行和企业,甚至没有被美联储要求报告资金的用途去向,美联储秘密救市的目的是用公共资金,弥补美国华尔街富豪进行金融投机的亏损,并且为金融家和投机商创造条件来谋求更大的利润。美联储根据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不情愿提供的报告中,披露了美联储进行秘密交易的 2. 1 万条记录和数据,这些未经民选产生的中央银行家的行为未获国会授权和监督。这些文件披露了历史上对公共资源的最大规模掠夺,这种掠夺在共和党的布什总统任期内就开始了,而且在民主党的奥巴马总统任期间依然继续进行。组织这种对国库的掠夺的都是华尔街的长期内部人,如曾担任布什政府财政部长的高盛前总裁保尔森,以及担任奥巴马政府财政部长的美联储纽约分行的前总裁盖特纳等。”巴利·格里还指出,“美联储的文件显示,通过中央银行的秘密救市,美国私有银行、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坏账,被转移到了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但是现在为了避免美元衰落和美国政府债务违约,美国人民却被告知必须作出牺牲,这样才能减少政府财政赤字和国债。但是,由于挽救投机赌债造成了巨大财政赤字和国债包袱,这意味着民众必须作出巨大牺牲并陷入贫困,意味着工资锐减、大规模失业、削减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

 

美联储秘密救市投入资金的巨大规模,反映了金融崩溃和金融犯罪的巨大规模,现在整个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经济都建立在庞大的庞氏骗局的基础上,而这个庞氏骗局或迟或早必然陷入崩溃。

 

银行家从美联储获得极低利率的巨额贷款,然后再以三倍、四倍的利率借给政府,从中赚取了成千上百亿美元的利润,金融精英对经济体系的持续不断掠夺,表明主流媒体制造的种种舆论是谎言,如没有资金扶植就业、住宅、教育、医疗等,华尔街几乎已淹没在美联储提供的巨额资金之中。”

 

综上所述,我们只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将政治与经济结合起来的跨学科和系统思维方法,将分析金融和经济危机与不同利益集团为追求经济利益进行的博弈联系起来,就不难看透美国金融垄断财团将金融战争作为掠夺财富手段的严峻现实和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注释:

 

① Max Keiser and David DeGraw,“High FrequencyTerrorism”,May 11,2010,from

 

②[美]马特·塔比《高盛---巨大的经济泡沫制造机》,载于美国《滚石》杂志 2009 年 9 月。

 

③ 参见《资本论》第 3 卷,载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版第 46 卷第 499-500 页。

 

④ 参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8 卷第 134 页。

 

⑤ 参见《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27 卷第 242、432 页。

 

⑥ 列宁《在俄共( 布) 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演》( 1920 年 12 月 6 日) ,载于《列宁全集》第 2 版第 40卷第 73 页。

 

⑦“美联储曾瞒天过海秘密向大银行注资 7. 77 万亿美元”,参见新华网 2011 年 12 月 7 日。

金融危机秘史第2篇

2008年9月、10月,随着华尔街数家银行倒闭,金融海啸扫荡全球。欧洲、日本市场遭重创,一夜之间坠入经济萧条深渊。俄罗斯几度关闭股市。更早时候,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也已风雨飘摇。

中国无法独善其身。股市最悲惨时比2007年高点跌去74%。政府颁布了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并大幅降低存贷款利率。

其他国家的“救市”计划更直接:钱,钱,钱!美国拿出了8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没听见响儿;欧洲各国扔了2万亿欧元,市场还在跌。

“金融大鳄”索罗斯却在撩拨人们的神经,他说:“这是罕见的危机。”另一位跨国投资大师、66岁的罗杰斯说,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危机的结束了。

一片指责声中,82岁的格林斯潘被拉到美国国会听证。反复追问之下,这位前美联储主席、华尔街的“先知”,破天荒地认错了。他承认,缺乏监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确有缺陷。

不过,格老扔下一句话还是让人后背发凉。他以其特有的“模糊语言”预测:人们躲过这场“百年一遇”危机的几率小于50%。

这个冬天,世界似乎失去了方向。

华尔街喝醉了

直到华尔街杯盘狼藉,小布什总统才在2008年9月24日的电视讲话中向美国人民讲解“次贷危机”。

事实上,早在这一年7月一次私人募捐活动上,小布什总统就口无遮拦地说:“毫无疑问,华尔街是喝醉了,谁知道多久它才会醒过来,不再推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金融投资工具。”他的话被人用手机录了音,放在YouTube网站上。美国的网站到处充斥着“愤青”。他们的言论比总统激动。

一家杂志刊登了倒闭金融公司CEO带着“金降落伞”(高额离职补偿金)快乐离去的报道。有人嘲讽,“提着皮包的人,总能比持枪劫犯抢到更多的钱。”

中国学者也开始反思“华尔街资本主义”的缺陷。青年经济学家赵晓称,金融危机是对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次挑战”,美国用了40年时间,把勤劳俭朴的清教徒改造成了寅吃卯粮、不负责任的消费主义者,可是“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只对表象发泄不满,可能会忽略问题的本质。中国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乔良认为,理解2008年的金融危机,必须要把世界经济放在大历史中解读。

1971年,“美元之船”扔掉“黄金之锚”(美元与黄金脱钩),利用全球对美国国力和信用的信任,美国逐渐走上“只生产美元,而全世界生产用美元购买的产品”这条不归路。多年来,美国实体经济大规模向海外转移,产业空心化,而它的“钱生钱”游戏(金融服务业、虚拟经济)却越玩儿越离谱儿。

据统计,美国两百多年经济积累,到1990年代GDP达到7万亿美元。后来短短10几年就翻了近一倍,达13万亿美元,靠的就是金融行业的超速膨胀。进入21世纪,依托房地产市场花样翻新的金融戏法儿,华尔街制造的泡沫越吹越大。

“华尔街和华盛顿在相同方向上开动‘美元经济’列车,沿着疯狂追逐利润和国家利益的道路迅跑,连刹车都不要了。”乔良甚至认为,美国依靠美元特殊地位,完成了国际金融大分工和国际产业大分工,这就是经济学家们热衷谈论的所谓“全球化”的本质。“华尔街绑架了美国,美国绑架了全世界,这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实质。”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这位最早提出金融战争将是《超限战》重要战场的空军少将,埋头于金融史研究,“平均每天读200页资料”。本来,他计划在更大危机来临前完成新著,把美国“秘不示人的金融大战略”解剖清楚,不成想还是晚了半拍。

美国学者迈克尔•赫德森在“超级帝国主义”的系列研究中,揭示了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奇妙的回流”:外国人把商品卖给美国换回美元,再用美元去购买美国债券(国债、公司债及“两房”债券),美国可以用这笔“免费的午餐”,支付其社会福利、庞大的军费和企业对外并购资金,没有比这更诱人的生意了。

他的观点发表于上世纪70年代,从来不被美国主流学术界认同。在烽火连天的2008年,中文版《金融帝国》(译名)终于出版。赫德森在序言中说,这本书研究了“美国通过国际货币体系剥削世界的新金融特征”。

谁在危机中发财?

看透美元的把戏后,宋鸿兵(畅销书《货币战争》的作者)果断“离场”。他辞职回国了。

不过,一个疑问挥之不去:连我这样一个普通职员,都能看清楚“钱生钱”的游戏玩儿不长久,那些华尔街金融高手会傻到看不明白?格林斯潘先生真会老眼昏花、犯了糊涂?

宋鸿兵研究金融史,他提醒人们注意,躲藏在开曼群岛、泽西岛、百慕大等“离岸金融区”的隐秘账户,那才是国际金融体系的“黑洞”地带,从不受任何监管。华尔街的大型金融公司可能早就开了“后门”,在泡沫崩溃前把真金白银转移了,倒掉的银行不过是些个“空壳”。

全球经济如果是“大盘”,美国经济就像一只下跌途中的“超级龙头股”。它什么时候才真的到底?而又有多少人会死在“抄底”的路上?

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6月〜9月,美元指数一路上扬。这多少让美元的“死空头”感到失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教授认为,美国当然不会让美元即刻崩盘,那样“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在他看来,经济竞争有时是心理博弈,繁荣期看“谁比谁更好”,危机时则要赌“谁比谁更糟”。美元仍被投资者看作危机时“避险货币”,各国、各金融机构清算账目离不开它,华尔街信贷紧缩,流到世界各国的“热钱”回撤母国救急,这些因素都推动美元短期走强。

这也许就是美元的“帝王统治艺术”。繁荣时走弱,危机时走强,在一呼一吸之间,获得世界财富,同时维持着“货币帝国的疆界”。

一年来,乔良,这位《超限战》的作者也把目光聚焦在国际金融领域。他提出,这次金融危机的后果之一,就是把地球引向“货币战国时代”。“美元这个皇帝露出了败相,他勉力维持,但长期看将不可避免地走下神坛。”

刚结束的G20会议据称要建立“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从这个角度看去,则充满机锋和烟雾。“欧元是革命党,叫嚷着要彻底改革货币体系;日元有点像保皇派,力挺美元王位不倒;其他国家站在一边,察言观色、相机行事。”

王湘穗说,对中国来讲目前形势不明朗,还得“研究研究,事缓则圆”。

货币变局前景难料,未来更不确定。

黄金,秘密武器?

在宋鸿兵看来,历史上武力再强大的帝国,只要走上滥发货币道路,最终都会烟消云散。这是不可更改的规律,美国以及“美元帝国”会例外吗?

他预言:美国泡沫经济崩溃,美元丧失信用,人类最终会回到黄金这个“天然货币”身上。在金融危机肆虐之际,他给投资者的建议之一就是储备黄金――只有黄金,才能保护财富。

“人类真正放弃黄金货币,不过几十年,可使用它却几千年了。”宋鸿兵打了个比喻,人类劳动是“做蛋糕”,而货币用来“切蛋糕”,全球货币体系的功能,最根本的是财富分配。因此,1971年以来的美元泡沫经济,本身就是一场信用货币的大实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意味着“纸币的又一次失败”。

股神巴菲特,曾把金融衍生工具比作“投资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早晚有一天会把制造者本人炸飞到天上。宋鸿兵则认为,黄金是“被人刻意埋藏的秘密武器”,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掌控未来世界货币体系的主动权。

也许并不是巧合。进入新世纪,世界黄金价格从每盎司200多美元一路攀升,去年一度达到1000美元之上。而这一阶段,正是美元经济靠金融“”和对外战争勉力维系的年头。黄金莫非真有“价值发现”的本事?

过去一年,世界金价大起大落,从1000美元高点回落到700美元。这似乎并不影响国内黄金投资市场的热闹。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已开张,各黄金公司及大银行都推出了投资金条业务,购买和关注黄金的投资者也越来越多。

“不过投资者应该小心”,宋鸿兵说,黄金的定价权并不掌握在中国人手里,黄金期货市场“水很深”,很容易陷进去。他的建议是,投资实物黄金,比例控制在10%〜15%,“就当是避险保值”。

很难想象,“美元泡沫”的大力推手格林斯潘先生曾是“金本位”的鼓吹者。1966年,他在《黄金与自由经济》论文中称,一旦失去黄金的保护,大众将成为政府债券滥发的受害者。他后来显然违背了自己40岁时的立场。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蒙代尔最近说,金融危机将给“世界统一货币”的推出提供“好机会”。他认为,新货币体系应首先基于“一个国际黄金系统”,并将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人民币五大经济体的货币包含进来。

这位欧元创始人,40年来从未放弃“统一货币”的愿望。他建议中国应从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1000亿美元的黄金,这才能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

“美元已经恶疾缠身,奥巴马会要求美国人不消费,改储蓄,节衣缩食,过苦日子?美国人民不会答应。结果很可能大印纸币,稀释美元!”宋鸿兵对记者表示担忧,美国政府外汇储备有8000多吨黄金,而中国储备只有600吨。

“如果重新唤回黄金货币,以前的美元烂账就能一笔勾销。”他说,“那时候,谁手里攥着美国债券谁倒霉。”

“过冬”的学问

原本正确的行动,在错误的时间做出,就是一场灾难。在对手首先发起打击的压力下,你必须做出正确的应对。

马上回到“金本位”不现实,以中国有限的一点黄金储备,在那个体系中“吃亏更大”。乔良也不赞同有人提议的“迅速减持美元债券”,“把美元打死,自己不得好处,比它晚死一天,有什么意义?!”

中美经济依然紧密互补,中国人不管愿不愿意,都需同美元“携手往前走”。乔良对记者说:“美元现在倒掉,对我们负面影响更大。”

这就是美元体系的现实。不管你追捧它,还是批判它,都是历史产物。

金融危机的冬天,也许是挑战者积蓄力量的时刻。

货币问题专家向松祚撰文认为,被金融海啸席卷而去的不仅是“投机性金融资本主义”,和“美元霸权的光环”,关键是它打破了“迷信”――凡是美国的就是好的,就代表着人类历史和进步的方向;凡是学习,就要依照美国模式改造自己的民族和国家。

然而,即便对美元经济持犀利的批判观点,向松祚仍对记者表示,“要以务实态度对待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因为人民币还没能力挑战美元和欧元。

他对人民币的未来角色有如下建议:其一,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体融合,逐步建立“大中华货币区”;其二,制定中国金融国际化的总体战略;其三,加强同欧洲、俄罗斯、日本等大国的货币合作,共同约束美元泛滥。

“自己动手,自己调查,自己去分析,不能总指望别人开药方”。王湘穗说,在动荡的世界里,盲从和轻信是最危险的敌人。不论国家还是老百姓,都该做好“过冬的准备”,保有充沛现金,保护核心资产,别老想着“抄底”和“发财”了。

乔良认为,中国经济练“内功”要坚持两个方向:一是给企业减税,让优质企业在危机中活下去;二是给老百姓增加收入,收入不提高,何谈消费?另外,必须提升制造业水平,“不能心甘情愿地当打工仔”。

帕特诺伊在《诚信的背后――摩根士丹利圈钱游戏黑幕》的开篇写道:“在华尔街,如果有人说你是个好人,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是个笨蛋。”

这本书让乔良深受震撼。一个金融衍生产品的收益率,要由6个数学博士计算,得出4种可能结论,“中国人去购买这种东西,不被忽悠才怪!”乔良强调,有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去查清楚华尔街的“手段”。

对于这场危机,王湘穗最后的意见是:“要记住,春天还早,冬天刚开始。”

金融危机秘史第3篇

七月的北京金融街,炽热的阳光张牙舞爪地扑向写字楼的玻璃外墙,却被过渡成冰冷的模样。冷气充足的酒店会议室内,年近七旬的美国老者一边踱步,一边介绍他的最新著作――《失衡》。他就是史蒂芬・罗奇,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前摩根士丹利公司(亚洲)非执行主席兼首席经济师。

《失衡》是史蒂芬・罗奇对于中国和美国两个大国之间关系的思考,他以简洁直白的语言指出中美经济的相互依赖,并对随之而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答。书中的观点令现场观众频频颔首,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那些独到的见解来源于一段绵延了将近二十年的缘分,从1997年起至今,史蒂芬・罗奇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的成长、发展。

1997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第19年,美国“滞涨”危机过后的第19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师的史蒂芬・罗奇做出了一个预测:中国,将是亚洲金融危机中倒下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尽管在危机之初表现良好,但想要彻底逃脱灾难却是天方夜谭。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中国不但没有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还成为了减轻金融风暴给亚洲地区带来的影响的重要力量。这个发展过程中一度经济颓靡的东方大国在危机中的惊人表现点燃了史蒂芬・罗奇的好奇心,他推了推眼镜,旋即作出决定,一定要把中国经济发展的奥秘搞清楚!

从那以后的一年时间里,史蒂芬・罗奇几乎每个月都要两次飞来中国大陆,经济学者的文章、金融人士的分析、政府官员的演说以及民众的闲谈都是他了解中国的途径,飞速发展的中国让他应接不暇,这位美国经济学家将自己彻底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直到现在,史蒂芬・罗奇仍能说出他当时经常乘坐的公交车线路,那是在北京的各个区之间奔波的经历给他留下的回忆。从华盛顿到北京,从上海到纽约,三十多趟来回让他对中国有了多角度的认识,在他看来,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政治局势已经稳定,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为中国带来原始资本积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了之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病,从而将眼光投向国际市场。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有企业重建和改革有了新的动力,关税的降低更为出口提供了便利。国有企业的转型使得中国的市场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成百上千年来“闭关锁国”的泱泱大国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架身材庞大的出口机器。而这一系列的变革让史蒂芬・罗奇又做出了一个预测:未来的中国不仅仅会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领导者,而且会在几十年中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金融危机秘史第4篇

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美国次贷危机使得地球村的居民在这个冬天感觉格外“寒冷”,现在,危机的病毒已经侵入到了实体经济,并且已经开始发力,媒体每天都充斥着大量企业倒闭、员工失业的消息,以及人们对未来的忧虑。

的确如此,从去年夏天一直到现在,整个世界都屏住呼吸,看着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一天天恶化,这场罕见的金融海啸的波痕一波一波地传到全球经济的每个角落。当金融海啸登陆中国以后,我们都已感受到了它的冲击波的威力。对很多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已经被这场金融危机拉下了水,因为这个“冬天”可能是极其漫长的。

谁是这场危机的“撒旦”呢?答案现在已经很清晰了,那就是云集于华尔街的财大气粗的投行以及执掌它们的野心勃勃的投资银行家,是他们控制着世界金融的命脉,也间接地控制着普通民众的钱袋。投行中的运作究竟是怎样的?其中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这个迷茫的冬天,我们需要有人指点迷津,而威廉・科汉正是在黑夜中为我们亮起一盏灯的人,让我们翻开由美国投行从业人士威廉科汉撰写的《最后的大佬》,看作者怎样讲述投行运作的内幕,一层层撕下投行的“画皮”。

危机的真正字面含义是什么?大多数人一听到它,就会认为是危险或者糟糕的形势,但如果我们把这个词拆开,它的一半表示危险,而另一半则表示机会。正如这场危机对贝尔斯登和雷曼来说就是致命的,而对拉扎德投行来说,却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它在次贷危机中几乎毫发未损。

拉扎德投资银行是华尔街最神秘的投行,有150多年历史,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一家家族企业,也是近几十年来最好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当拉扎德的竞争对手们纷纷上市,并将业务扩展到贷款、承销及其他服务时,拉扎德却选择保持专注和神秘。它的秘密武器不是繁多的业务线或坚实的资产负债表,而是判断力、私密性及精妙的策略。拉扎德最负盛名之处就是,它向来依靠天才银行家最好的交易构想来成就自己的地位。外界对拉扎德有着诸多猜测,个中原委主要是因为这家公司在华尔街显得如此的出众。20世纪90年代末是拉扎德的艰难时期,它的业务没有得到提升,与高盛、摩根斯坦利和美林公司相比,它显得微不足道。现在这家老式企业开始逐步收复失地,它的收入在去年提升了16%,增加到了16亿美元。威廉科汉曾在拉扎德呆了6年,他将自己调查得来的内幕消息和听到的一些故事糅合在一起,详细记述了拉扎德的隐秘历史。

本书的另一个扣人心弦之处是,它深入揭示了华尔街著名银行高管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银行内部残酷的人际关系,揭开了投行交易的内幕。

长期掌权的安德,梅耶并非生来就是拉扎德人,但是他与拉扎德的创始家族一样,都有阿尔萨斯犹太血统。拉扎德的创立和发展过程显示,这种关系非常重要。19世纪,在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全球投资、昂贵的战争以及带来巨额利润的武器竞赛的驱动下,拉扎德发展成了其它公司甚至政府的顾问,其它大型竞争者只能望之兴叹。虽然拉扎德好几次都濒临破产,但是它不仅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而且还变得越发强大。

由于梅耶成功赢得了曼哈顿的犹太新贵布拉米内特的青睐,拉扎德纽约分行成丁拉扎德三家分支机构中盈利最丰厚的公司。梅耶对那些拥有良好社交关系的美女的追求也对公司有不小的帮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杰奎琳,肯尼迪。

金融危机秘史第5篇

18位成员,他们都是中央银行的行长,每隔一个月的星期日晚上7点聚集在瑞士巴塞尔市一座圆形塔楼的E会议室开会,会议持续最长不超过一个半小时。然后,所有助手离席,剩下的人到塔楼18层的餐厅共进晚宴,全球金融界最敏感的工作就是在这种秘密聚会上进行的,当然,与会的贵宾偶尔也会有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这样的人物。1930年至今,84年来始终如一,从未有任何差池。这个金融组织便是最古老的国际金融合作组织和“央行的央行”——国际清算银行(BIS),这座塔楼也就是它鲜为人知的机构总部所在地。

《巴塞尔之塔》这本书就是针对BIS这家最具神秘感的全球金融机构进行历史调查的开山之作。该书基于在瑞士、英国和美国的大量档案研究,以及对核心决策层人士,包括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先生、前英格兰银行行长默文.金爵士和BIS旧任高层官员的深度访谈,讲述了BIS从未公开的历史。

1930年,在时任英格兰银行行长和德意志帝国银行行长等的支持下,BIS成立,目的是帮助处理德国和一战中其他战败国向战胜国的赔偿事宜。经过多年的沿革,它已经变成各国中央银行的中央银行。同时,也是管理者的交流中心,帮助决策层管理商业银行、监督外汇市场和保护世界金融体系。在国际条约的保护下,BIS及其资产在法律上不受任何国家和政府的干预,权利不受任何侵犯。尽管坐落在瑞士巴塞尔,但瑞士当局对这家银行及其办公场所没有任何管辖权。虽然仅有140个客户,但BIS在2011至2012年度实现利润11.7亿美元,且不必缴税。

《巴塞尔之塔》一书将BIS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20年代酝酿创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整个二战期间,BIS都保持着运营状态,还曾为纳粹保管过从他国劫掠来的黄金,德意志帝国银行从事外汇交易,并被同盟国和轴心国当作彼此之间的秘密联络点,维持着战争期间国际金融渠道的畅通。

第二阶段是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二战催生了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设立,BIS一度处于存亡之际。最终,凯恩斯以退出布雷顿森林会议为威胁,BIS才得以保存。这一阶段BIS主要是洗涮二战的历史负累,恢复名誉,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定位:为中央银行提供资金管理、金融协调和会议场所。

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欧元诞生。1971年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BIS迎来了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期。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欧洲货币局在搬迁到德国法兰克福之前,诞生于此;全球第一家专注于银行监管的国际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总部也设在BIS;1988年,全球首个国际监管标准——第1版巴塞尔资本协议在此出台。BIS这一阶段的核心竞争力,是在欧洲一体化中表现出来的专业的国际金融协调力以及应对跨境银行危机而推进的国际监管合作,就如作者所言,“在通往欧洲统一的道路上,每一站都有BIS的身影。”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BIS从一个非常着重于欧洲事务的机构,走向全球化,美联储的正式加盟,使得BIS作为管理全球金融事务的一家特殊银行的合法性得以延续和强化,并由此开始向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拓展。

第五阶段是从2008年至今,先是竭尽全力捍卫欧元,接着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与强大的数据核心竞争力,将资本协议升级为以巴塞尔协议Ⅲ为核心的一系列国际监管标准,其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和支付结算委员会作用尽显,以引领全球的金融监管规则,引导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建。

《圣经》中的巴别通天塔之所以永远修不完,是因为上帝在观察那些修塔人时,让他们讲不同的语言,阻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导致修塔人无法相互理解,故而修塔过程只能终止,修塔人四散而去,那座通天塔只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从德国战后赔款、央行间清算、外汇储备管理到如今的货币政策协调、监管标准制定和专业金融数据集成,BIS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能甩掉历史包袱,对自身不断进行改革扬弃,把握住了适合自己的核心业务,激发内在的能量和智慧,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专”的比较优势,为自己创造出了不可替代性,其秘密恰恰在于它的沟通功能。

虽然BIS历经变故浴火重生的非凡能力,值得敬佩与学习。然而,时代的变化依然给BIS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全球范围对银行家滋生的不满情绪正在蔓延;另一方面,BIS商业化银行机构与国际组织的双重身份,加之其神秘、不透明、不对任何人负责、不受侵犯的法律特权,也日益引起全世界的不满。“人间大小事,有其潮汐;把握涨潮,则万事无阻;错过了,一生的航程,就困于浅滩与苦楚。”为此,BIS也准备再次转型为一家社会责任机构,并开始更多地强调自身的国际组织地位和对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官方网站、记者会、纪录片、微博……BIS正向公众走来。

我国于1984年与BIS建立了业务联系,其于1985年起开始向中国提供贷款,中国人民银行1986年起与BIS办理外汇与黄金业务。此后,每年都派代表团以客户身份参加该行年会。1996年9月9日,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加入BIS。2006年6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当选BIS董事,这是BIS第一次从发展中国家选举新董事,体现出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2009年,我国陆续加入BIS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全球金融体系委员会以及市场委员会,并于当年10月加入经济顾问委员会,全面、深入地参与总体金融监管改革战略的制定以及强化银行体系资本和流动性、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金融监管标准的制定与修改。

金融危机秘史第6篇

2008年11月30日中午,杭州西子湖畔,成百上千辆私家车争相涌向附近的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一场由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主办,《小康・财智》协办的“浙商携手互助,转危为机”大会在这里召开。

本来只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年会,但是在来势凶猛的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本次年会注定不同寻常。

由美国至全球,由金融至实体经济的危机来到中国时,已经演变成由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一场大考验,以民营制造业为主的浙江首当其冲。

这是一场特殊的年会,不只因为应对金融危机这个艰巨的任务,更因为年会的主题不是保守的但求自保,而是携手互助,转危为机。

对于手忙脚乱应对危机的企业来说,这个主题犹如当头棒喝一样让人猛醒:在危机面前,并不是你死我才能活,而是抱团互助才能取得最大的胜利。就像在寒冷的冬天,抱在一起才更加温暖一样。

这一主题注定了这次年会带来的不是无奈的悲壮,而是众志成城的力量和信心。因此,本次会议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会来宾包括官产学三方的代表,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

宣誓互助

《互助宣言》作为本次大会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从走进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就体会到了。大堂正中设置了一个醒目的喷绘,参会的企业家们从红地毯走来,郑重地在《互助宣言》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至此,促进会千余名浙商共同作出了一致的承诺:在当前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重要关口,大家携手互助,转危为机,戮力合作,共渡时艰。

据了解,促进会有2000多家会员企业,涉及制造、商贸、金融、物流等多个领域,且90%以上是高速成长型的民营企业,互补性很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的情况下,促进会的部分企业也难以独善其身。针对这一情况,促进会充分发挥会员经济相互知根知底,行业互补性强的优势,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表了《互助宣言》,实现会员企业之间的抱团合作,携手互助、转危为机的活动,得到了广大会员的响应。在短短一周时间内,有1200多家企业加入到这一行列。宣言同时明确了互助的6个方面,即信息互助、资金互助、技术互助、资源互助、项目互助、权益互助。

在金融危机中,大多企业将希望寄托在政策的扶持、国家的帮助上,浙商却将抗击危机视为已任。“我们不能忘记,企业才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家承担着挺过难关的历史重责。”从《互助宣言》中可以看到浙商的境界和追求,不是等、靠、要,而是面对和担当。

浙商与众不同的思路,是由浙商独特的气质决定的。“保全自身、选择逃避,不是浙商的品格”,在《互助宣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概括浙商直面困难的勇气,毕竟“浙商今日的地位就是在直面困境中闯出来的”。

因此,作为本次主办方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的黄保苗一再强调,在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家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也被写进1000多名企业家签字承诺的互助宣言里。

改革开放30年,浙商初步了解了市场经济的秉性,也积累了_定的应对经济波动乃至危机的经验。浙商们深刻意识到,市场经济就是信心经济。互助宣言强调:“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次次市场波动的洗礼,我们没有理由丧失发展的信心。彼此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打气,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互助。”

毕竟,浙商不仅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最为宝贵的浙江精神,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创业创新永远是证明浙商存在的法宝。宣言中如是倡议:此时此刻,促进会的企业家更应该加入到携手互助的行列中来:信息互助,共创商机;资源互助,取长补短;权益互助,共同支撑,资本互助,挺过难关;技术互助,创新求生……唯有携起手来,凝聚天下浙商力量,才能共渡时艰、赢得未来。多难兴邦,多难砺企。让我们携手!从“彼此安慰”到“彼此激励”,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出击”,从“直面危机”到“抢抓机遇”!

互助宣言令人血脉沸腾,纷至沓来的浙商们纷纷在宣言墙前合影,以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刻。“历史会记住我们今日的坚忍与不屈;历史会记住我们今日的果敢与豪迈;历史会记住我们今日所传递出的浙商责任、浙商行动与浙商精神!”

落实互助

作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合作企业发展促进会的年会,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对一年来工作的总结和未来一年工作的安排。黄保苗会长对这些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和总结,从黄会长的介绍中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中,促进会凝聚力大大增强,为迎战今日的金融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黄保苗介绍说,围绕中小企业需互助的突出问题,促进会已经搭建了四个服务平台。

一是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会充分发挥报纸、刊物、网站和短信平台的作用,及时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及时了解信息,走在市场前沿。近一个月来,先后各类信息2000多条。

二是项目推广平台。促进会组织会员参加各种招商会20多场,帮助企业家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目前,促进会正着手筹建中国区域经济(浙商)合作招商网,与县级以上招商局联系,进行招商项目的资源配置,使区域合作更为便捷,更为有效。

三是融资互保平台。促进会帮助会员企业实行融资互保,把需要融资的企业都联系结合起来,以互保形式向当地银行申请贷款。

四是科技交流平台。在促进会的平台上,重点推出高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吸引更多的会员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如杭州中宙光电有限公司的半导体照明技术、杭州肯莱特传动工业有限公司的传动技术、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的丝绸印花技术、浙江浦江华联集团的多晶硅研发技术等,吸引了众多转型升级企业的眼球。

作为促进会的服务中心,秘书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互助的成果,因此黄保苗还介绍了秘书处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秘书处不仅利用促进会的报纸、网站和《参考资料》这些传统的方式为会员提供各种信息及资讯,还及时将招商会、推介会的信息以短信这种便捷的方式传递到每位会员。

对于2008年促进会的工作,黄保苗认为虽然做了很多,但还有许多提升空间,这都要在新的一年里加以克服和完善。

2009年,经济局面错综复杂,今年年会的主题“全球金融危机下,浙商携手互助、转危为机”成为促进会新一年努力的目标。“围绕这一主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黄保苗介绍,“首先是建立一个比个人生命更伟

大、更持久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扎根于一套永恒的核心价值观,为利益之外的追求而生存。“促进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相知相容,互助互益,超越自我,成就梦想!”这将成为促进会此后的行动纲领,从而实现合作共赢。

黄保苗还提到今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并且向所有商业企业呼吁,向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决裂和宣战。“尽管金融危机给企业造成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越是在困难面前,我们越要讲责任、讲诚信、做责商。”黄保苗说。

推广互助

在这次各界瞩目的会议中,来自官、产、学三方的代表均做了精彩发言,对于当前企业以及个人都普遍关心的房地产问题、股市问题以及未来的宏观经济问题等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

浙江大学管理培训中心执行主任倪云虎在发言中谈到,这次金融危机,中国与美国有着根本的不同,中国有中国式的金融危机,从货币层面看,中国没有危机,但是从资金融通不畅以及交易成本极大这两个指标来看,中国存在金融危机。但是倪云虎同时乐观地认为,这场中国式的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理由有二:一是金融的融资成本已经见顶。因为大幅降息将导致国有金融体系资金成本不断降低,资金不再是问题。二是投资、消费、出口这三架马车中,投资和消费即将走出困境,因此,从大趋势上来说,此次中国式的金融危机即将过去,要珍惜手头的资产,接下来,怎么去赚钱才是个大问题。

而企业家代表则对中国的经济表示十足的信心,并看淡有一些企业受到影响的事实,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来自官方的代表则详细剖析了国家的政策,及其对各产业带来的影响。

“这是一场智慧的盛宴”,在会议结束后,一位副会长满足地表示,这次会议收获颇多。

而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贤谷也高兴地表示,这次会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会员们的积极性很高,这与前两年明显不同。也许是金融危机将大家凝聚在一起,也许是促进会的工作慢慢为会员所熟悉和接受。

事实上,促进会成立两年来已经为会员提供很多便利和实际的帮助,然而由于有些会员习惯了单打独斗,并不重视交流和沟通,以至于错失了很多利益和机会。

金融危机秘史第7篇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四月的北京正如韩愈的《晚春》所言。而诗中的珍惜光阴、不负春光之意,与金圆桌峰会“危机・治理与上市公司生命力”的主题颇为契合――危机时刻不是等待,而是把握机遇。

奔向同一个目标

4月11日,第五届金圆桌论坛在北京京广新世界酒店启幕。这一天,关心与投身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朋友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

上午9点刚过,盐湖钾肥董事长郑长山第一个报到,不苟言笑的他,朴实得让人难以把他和一家大企业的董事长联系起来。即便是后来的获奖感言,也只寥寥数语,“感谢各位,感谢评委,盐湖钾肥在资本市场上得到了各位的关注和支持!谢谢!”

紧接着来的是宝新能源的董秘熊定鑫,北京城建的董秘张财广,美的电器的证券事务代表江鹏,南京银行的董秘汤哲新,华菱钢铁的董秘汪俊,山东黄金的证券事务代表汤琦,金螳螂的证券事务代表龙娟……

招商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的陈欲晓如约而至,看到我刊记者严学锋,问候道,“哦,您采访过我们董事长,当时我在场呢。这个月开董事会,董事长实在太忙了。”

精彩演讲

4月11日下午1点30分,论坛开始。

首先致辞的是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秘书长许正中。 他说:“《董事会》杂志社选择‘危机・治理与上市公司生命力’作为会议的主题,恰逢其时,彰显了我们国家如何由追逐走向引领,特别是在企业治理方面具有领军角色的上市公司的治理,为中国探寻一条如何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走向引领国际的先进管理经验很重要。”

紧接着,我刊总编助理何玉梅博士宣读了《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报告》。报告指出,中国上市公司目前的董事会治理类型是“弱独立性―强控股股东控制性”,独立董事现有的职能发挥看上去更像“导盲犬”,侧重于决策咨询角色,而监督和维护小股东利益的“牧羊人”角色担当不足。报告建议,要改善董事会治理中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改变董事会治理类型,还有待于大股东地位和目标的改变,以及监管部门进一步提高目前的治理要求。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黄明博士做了题目为“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的发展”的精彩演讲。他一开口,洪亮的声音就响彻全场,一下抓住了听众的耳朵。他认为,“危机・治理与上市公司生命力”是一个很切合目前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发展的主题。然后,他从时间到空间,从问题到矛盾,从政策建议到解决方案,就上市公司并购、发展和演变问题为大家做了非常精彩的报告。

“世界是为高人设计的,这个讲台这么高,我在后面只能通过鲜花缝隙看大家,大家可能看不见我。”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主任白重恩的幽默,引得台下顿时笑声一片。而他对我们国家公司治理的一些变革、我国的管理人到底是官员还是经理人以及国有企业分红等问题的看法,发人深省。

论坛的最后,由有“中关村第一村民”之称的纪世瀛做《金融风暴与创新型经济》演讲。“全世界如何从恐惧中走出来,重要的是需要有大国风度,很多人是吓成这样的,这个跟有病一样。2006年我被宣布患了癌症,大夫告诉我只有8个月的生命,我问他还能不能活,他说好不了,但是我好了,今天就站在这儿演讲。”这一亲身经历,赢得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济危机也是一样,一个好的经济学家不要告诉董事长我们的经济多么可怕,你应该告诉他怎么活。我在这场危机中就看到中华民族有非常大的机遇。” 其乐观态度感染了所有与会嘉宾。

成思危言

全国人大前副委员长成思危的到来,让会场氛围达到高潮。“来参加《董事会》杂志的论坛之前,我先做了一点了解,我觉得《董事会》杂志这些年来为加强董事会公司治理建设做了不少工作。当前在我们面临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我们上市公司的质量,确实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成思危首先肯定了《董事会》杂志的做法。

谈到时下最热门的话题――金融危机,成思危预言,“按照我的估计,股市应该在明年下半年开始走出熊市。如果能够早一点当然更好,一般牛熊交替是两年左右。我们一方面要有思想准备,还要做一段艰苦的奋斗,但是另一方面要看到危机早晚会过去,牛市早晚会到来。”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成思危为现场的企业家鼓了鼓劲,“虽然在严冬时刻,但应该看到春天的气息已经越来越近了。我们要提高信心,在中央的领导下,我们要度过严冬迎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下一个春天。”

演讲中,他批评目前国内独董制度装饰性过强,无法代表公众投资者对管理层进行制衡。他将目前的独董制度概括为独董无权、熟人、一人多任三大弊端,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在互动环节,新加坡管理学院的周燕国希望成思危对整个亚洲经济的趋势也提一点研究心得。成思危回答得坦诚又谨慎,“我对亚洲经济没有特殊的研究,据了解,今年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是在1%,发展中国家大概是4.5%。现在看来,金融危机还不能说已经见底了,可能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但是从历史上看,遇到金融危机以后,采取这么大的经济刺激措施,而且各国之间还联合采取了一些行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对世界走出金融危机也抱着审慎乐观的态度。”

我刊记者胡宇飞就成思危在演讲里提到的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状况还不尽如人意这句话,询问下一步主要应在哪些方面加强?

成思危幽了一默:“当然这就是你们《董事会》的职责了!”

董秘风采

论坛上,一位穿黑色套裙、戴着金丝边眼镜、烫卷发的女士特别引人注目。此人就是南海发展的董秘金铎。

“最具创新力董秘”一奖是本届“金圆桌奖”特地为董秘们设置的奖项,以表彰那些凭借创造性智慧为董事会建设做出努力的董秘们。这些人在各种考核和公众投票中都出类拔萃,是董事会秘书这一群体中的佼佼者。

金铎是获奖董秘之一,她同时担任南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据其下属介绍,她上任后确立的“尊重投资者,服务投资者,回报投资者”的工作宗旨极好地改善了投资者关系。另外,据了解她还是广东董秘协会成员,平时积极关注董秘专业素质的整体提高,并投身于社会慈善事业。

颁奖典礼上金铎首先感谢了《董事会》杂志社设立了这样一个独特的子奖项。她说,“这个奖项和金圆桌奖是对我们公司的肯定,也是对董秘这一特殊群体作用的极大肯定。今天我们这些董秘获奖,肯定会激励更多董事会秘书投入到推动上市公司治理更加规范透明这样一个富有责任的事业中来。”

中国神华的董秘黄清坐在第一排,正襟危坐,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讲台上的颁奖典礼。听到主持人请他上台领奖时,他站起身,习惯性地弹弹西装前襟,扣上一颗扣子,不紧不慢地走上讲台。他微笑着接过奖杯后,马上站直注视着前方台下的嘉宾,其细致严谨由此可见一斑。据了解,黄清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是“从多不从少、从严不从宽”,总是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方便投资者全面深入地把握公司的实际情况。

“感谢《董事会》杂志社给我们大家这个荣誉,我们将珍惜这份荣誉,致力于公司治理建设,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福田汽车董秘龚敏说,“作为一家定位于公司治理为核心内容的财经期刊,《董事会》杂志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法人治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中远航运董秘薛俊东报到时穿着一身休闲服,状态轻松随意,还特地问工作人员要签到薄,说找找看有没有熟人。论坛开始时看他已换了一身西装,搭配着亮色领带。论坛间隙抽空跟他交流后,也没觉得他有架子,更多的还是轻松自然。谈及获奖,他豁达依然,“得了就得了,不得就不得。我不会因为得奖而认为自己多么了不起,也不会因为没得而觉得不好。”

颁奖盛典

晚上6点30分,颁奖典礼在音乐声中开始。著名主持人陈铎主持了本次颁奖典礼全过程。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跃首先致辞,“《董事会》杂志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品牌期刊,每年一届的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金圆桌奖’,促进了中国董事会健康发展,使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真正成为公司、股东价值增值的源泉。”他微笑着用富有磁性的声音接着说,“这些年来,集团一直支持着‘金圆桌奖’的举办,对指标的科学性、评选的公正性、运作的非商业性,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体现这项活动的权威性。”

接下来,《董事会》杂志总编辑佴永松快步走到台中央,向所有与会嘉宾和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他说:“本项活动备受各界关注,企业参与热情之高,公众期待之强烈,均达到了历届之最。这说明了社会各界对‘金圆桌奖’的高度认同,也让我们在深受鼓舞的同时感到责任的重大。”

本次评选,长江电力、中国平安等10家上市公司获得“最佳董事会”奖, 赣粤高速等31家单位获得“优秀董事会”奖,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等个人或单位获得单项奖。

赣粤高速的董事长黄铮发表感言时说,“我现在心情很激动,我们公司能够获得这份奖励,应该说是广大股东对我们的认可。我们也将不断地推进公司的治理水平,不辜负广大投资者对公司的期待和信任,让投资者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

中国中铁和美邦服饰获得了董事会特别贡献奖。“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也是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17家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单位。”中国中铁董秘于腾群激动地说,“我们发展到今天,得益于9名非常优秀的董事。公司董事会始终牢记使命,把公司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公司、股东、社会,为全体员工带来满意的回报。”

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此次获得“最具社会责任感董事长”奖,其领奖代表、董事会秘书唐斌也强调了公司的责任感,“兴业银行的责任是寓义于利,在提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中,履行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