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绿色农业现代化(合集7篇)

时间:2024-03-30 10:24:39
绿色农业现代化

绿色农业现代化第1篇

编者按:2015年3月24日,在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绿色化”发展新观念。这一观念是在党的十提出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基础上提出的,它把“新四化”科学地拓展为“新五化”,这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尤其是农业发展方向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日前,本刊访研团就贯彻落实“绿色化”发展观,大力发展绿色肥料走访了北京谷田兴盛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岳景田。

绿色发展把新型肥料行业推入了现代农业的春天

本刊访研团:2015年3月24日,在政治局会议上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绿色化”发展新观念。请您谈谈绿色发展观对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以及对“绿色化”发展新观念的理解。

岳景田:提出的“绿色化”发展新观念,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是对现代农业建设理论的又一创新。这一观念的提出使生态文明建设有了理论上的“抓手”,也有了实践的路径。

在经济领域,“绿色化”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有着“经济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希望带动“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绿色化”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绿色化”还是一种“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价值取向。

也就是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发展方式的“绿色化”,而且要“推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加快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也就是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进发。

正如所言:“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新型肥料行业的企业,深感身上的担子重大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绿色发展春天的温暖。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的讲话精神,肩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我国绿色化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本刊访研团:请您谈谈绿色发展对新型肥料行业的推动作用是什么?

岳景田:“绿色化”理论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历史性和革命性推动作用,更把新型肥料行业推入了现代农业的春天,为其健康、可持续发展铺设了一条快车道。

“绿色化”要求积极发展新型肥料等新型农业投入品,要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施肥。要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指出,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肥料迎来了巨大的商机和难得的发展机遇。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了多项利好新型肥料发展的政策和规划,我国新型肥料示范推广也在提速,新型肥料产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据《报告》统计,“2014年,国内新型肥料生产企业达到6600多家,其中中小企业占95%以上,新型肥料品种达到5000多个,新型肥料的产量为3500~3700万吨之间,应用面积达9亿亩左右。整个新型肥料产业以年平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实现生产总值近900亿元,利润达到近120亿元。”

2014年,我国新型肥料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正在不断推动肥料产业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常态。我国在缓控释肥、商品有机肥、水溶肥、微生物肥和功能性肥料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企业和高校主要围绕测缓释控肥、稳定性肥、水溶肥、灌溉肥、硝基肥、腐植酸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土壤调理剂等多种新型肥料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方面的创新进行了研究。

随着媒体的大力宣传和企业的宣讲,新型肥料产业因其“生态、环保、绿色、安全”的发展理念而深入人心,很多传统化学肥料企业以新型肥料作为企业的转型契机,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消费者层面,农民散户和一些种植大户、合作社、农场主等开始接受新型肥料,新型肥料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肥料施用总量最高的国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0%。仅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吉林五省总用量就达1500万吨,约占全国的43%左右。

政策、投资和技术的快速推进也让新型肥料产业在2014年亮点频现。如增值肥料产能飞速提升、尿素硝铵溶液正式在中国落地、水溶性肥料产量及应用快速增长、硝基复合肥料迅猛发展,缓控/长效肥料稳步增长等。

2014年新型肥料产业呈现出:产业分布呈现集群化、新型营销模式频现、新型肥料渠道供给能力日益强化,市场渠道结构升级,销售渠道缩短,电商渠道启动等。2014年我国实现新型肥料产业投资约130亿元,同比增长近29%。

坚持走“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刊访研团:有资料显示您自2000年进入肥料行业之初,到今天为止,一直坚持走“绿色化”发展的道路,您可算作是这条路上的一头躬耕不辍的“拓荒牛”。另据相关权威资料显示,在我国传统肥料向新型肥料转型过程中,很多行业内企业死在了“拓荒”的路上,在这条路上走完全程者寥寥无几。请谈谈是什么信念支撑您,在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挺过来的?

岳景田:在这条“绿色化”发展的道路,正如您刚才所说,搞微生物肥料的企业,倒闭了一批,而我有幸成为一个幸存者,主要应该感谢农科院的专家们。

对我而言,“绿色”理念的形成也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因为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当我看到周围的土地和水源被污染了、大桃没有以前那么甜了、蔬菜粮食污染越来越严重了,心里总觉得这是欠子孙后代的账;国家对使用传统化肥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重视,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方兴未艾,也使我看到了希望所在;我耳濡目染专家学者为发展绿色农业,不辞辛苦地拼搏精神,不知不觉地受到了影响。当然,我绝对是一个“绿粉”,对走绿色发展之路不但充满了信心,而且永不会回头。

本刊访研团:我很想再听一听您在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过程中,曾怎样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合力打造你们的“绿色王国”的。

岳景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们的指引下,从公司创建一开始的产品定位就是“微生物肥料”。因为当时国人安全意识薄弱,对新型安全肥料认识不足,加之新型肥料对植物的作用又缺乏显性效果,所以,市场表现很差怎么办?是等着天上掉“馅饼”或把企业的资源耗尽“灯干油枯”等死?还是奋力拼搏、创新求存?于是,我们组织企业中高层及技术人员,一起讨论对策。我们的最终决策是:要利用专家资源和企业的生产经验,在对市场进行科学调研及参考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已生产的微生物肥料进行有针对性地配方改进。

2002在李源芳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实践,新型配方终于研制成功,并于2010年向国家专利局申报了专利,2014年拿到“腐殖酸缓控式肥料”发明专利证书。

新型配方是在原配方的基础上+腐殖酸(5%)+氮磷钾(30%)而成。实践证明,新配方氮磷钾含量30%,有机质20%(每克含2000万微生物菌),这样的肥料,在田间表现的效果非常突出。按此配方生产的“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使仅添加了30%氮磷钾的肥料的肥力就可与氮磷钾含量40%~45%的化肥相媲美。

2002年在吉林省扶余县科技局下属企业,使用了“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花生专用肥”,对花生的营养供给及土壤的改良都具有良好的显性作用,因市场认可度高,市场表现好,因而打开了扶余以及松源地区的销售局面。

2003年建三江农场在其水稻田中大面积试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水稻专用肥”,获得了很大成功。建三江管理局牡丹江农场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每亩增产效益190元。

2004年吉林省吉西地区盐碱地施用“生物有机无机缓/控式长效肥”(公司已申请了专利),增产效果非常突出;白城地区使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水稻专用肥”,稻谷出米率达70%以上,产品售价比一般产品多卖0.1元。

2009年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葡萄之乡使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瓜果专用肥”,生产的葡萄产品具有外观好、果穗大、产量高的特点。

2009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的制定“GB18877-2009?GB?18877-2009?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会议,公司受农科院张树清博士(与会者)请托为会议做了6个煤样(腐殖酸标准)化验报告。

本刊访研团:能否谈一谈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是根据什么科学原理研制的?它对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是怎样的过程?

岳景田: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是根据根际土壤微生态学原理和植物营养生理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观念研制而成的,它是有机、无机和微生物优势集于一体的新型复合肥料。

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三大部分组成,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土壤矿物质是植物无机营养的主要来源;有机质是土壤供肥、保肥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和防止土壤板结的必要成份;微生物是土壤中活的有机体,是转化土壤肥力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质。土壤微生物直接参与对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释放、氮素固定等土壤肥力形成和发育过程。因此,向土壤中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能够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特别是农作物根际土壤微生态区系的微生物活性对植物根部营养更为重要。在根际施用此类肥料,即可增加根层土壤中有益菌类的数量和活性,可供有益菌类生长繁殖。这就是施用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的科学原理。

此类肥料中的微生物在其发酵和土壤内的生命活动工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细胞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在与植物根系接触后,会刺激作物生长,调节作物新陈代谢,达到增产的目的。同时形成优势菌群,抑制或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机会,有的还具有抵抗病原菌的作用,起到了减轻作物病害的功效。

它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量的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养分全面。其中的有机质通过微生物活动后,可不断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因而肥效持久。丰富的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团粒结构,从而使土壤疏松,减少土壤板结,有利于保水、保肥、通气和促进根系发展,促进土壤肥力的良性循环,为农作物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是保证绿色食品丰收名副其实的环保型肥料。

本刊访研团:此类复合肥料主要用于什么作物?它的增产效果如何?

岳景田:推广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增产、增收技术,是国家20项农业重点推广技术之一。因此类肥料含腐植酸,非常适用于蔬菜、瓜果类经济作物,可使其增产10%左右;且具有较好的抗旱作用,重点推广应用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适宜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及各种经济作物;根瘤菌肥料类主要用于拌种,适宜于花生、大豆等豆科作物,一般增产10%;固氮、解磷、解钾细菌肥料类主要通过拌种施用,应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和部分经济作物,可增产5%~8%。

我国新型肥料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刊访研团:请您谈一谈我国新型复合肥料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

岳景田:“目前国内新型肥料生产企业已占肥料生产企业总数的1/4。产品向着高效、增值、多功能、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我国拥有18亿亩耕地,年需化肥约1.4亿万吨,而我国年产化肥不足1亿吨,尤其是优质化肥主要依赖进口。这就给其他新型肥料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另据调查,我国化肥的利用率只有30%~40%,其余部分被土壤固定,或淋溶造成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专家们迫切呼吁减少化肥使用量,多使用新型生物肥、有机肥。广大农民也迫切需要一种安全的新型肥料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型复合肥料已占到化肥总用量的40%以上。在我国,若生物肥能占到化肥使用量的10%,其市场容量将达到1400万吨。现在我国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产量不足2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中国新型肥料行业发展报告(2014年)》指出: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肥料迎来了巨大的商机和难得的发展机遇。2014年,国家有关部门针对新型肥料了多项利好的政策和规划,从而使我国新型肥料示范推广提速。节约化肥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走绿色化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当前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许多国家都将发展此类新型肥料作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的重要方法,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对此类肥料的兴趣越来越浓,我国的该类肥料正面临着走出国门的机遇。

此类新型复合肥料发展的潜力巨大。仅我国东北、华北地区拥有耕地就占全国的50%,其中粮食作物占80%,经济作物20%,如果每年不同作物平均施肥量按50公斤/亩计算,总需求量可达4500万吨左右。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亩施肥价与化肥相当,如外销价格还要高于国内。

此类新型复合肥料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我对此非常有信心。近年来,由于此类肥料相对于化肥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人们开始重视此类肥料的生产和使用。目前我国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

发展新型复合肥料的多种突出优势

本刊访研团:能否结合您公司的多年研究成果,谈谈发展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相对于传统肥料都有哪些突出的优势?

岳景田:发展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相对于传统肥料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是一种含有有益微生物的活性肥料,不仅为作物提供氮源,还能提供磷、钾和多种微量元素,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调节作物生长发育过程,增强抗御不良环境的能力。从全国不同地区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类肥料能够适用各种作物且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如玉米可增产20%以上,小麦、水稻增产15%以上;果树、蔬菜、油料作物增产效果则更为明显。它既有速效又具有长效,既能全面满足农林作物的营养需要,又兼有保水、保肥、缓释、改良土壤、生物活化和生物防治等作用。特别是施用于常年使用化肥的农田,对消除土壤板结,恢复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促进作物早熟,增强作物抗病性等方面都是化肥和其他肥料无法比拟的。如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垦局实验:施用化肥和其他肥料的水稻,由于受稻瘟病的侵害,严重减产,而施用此肥料的水稻没受到任何影响,且大大提高了产量。施用此肥料,水稻不生稻瘟病,这也说明了此肥料营养全面;如北京市平谷区桃树由于长年施用化肥患上了流黄褐色胶水的一种桃树茎杆溃疡病。经施用此肥料后,不但治好了病树,而且当年还结了果;再如北京丰台农场种植的黄瓜,施用化肥的普遍染上了霜霉病,使大量的黄瓜烂掉,而施用此肥料的黄瓜,不但没有任何影响,而且还大大提高了产量。

使用高效生物有机系列肥料,能解决由于单一施用化肥所造成的农作物养分失调、土壤板结及退化等问题,尤为重要的是解决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的问题;使用此类肥料,作物长势壮、预防病虫害能力增强,产量提高;此肥料是一种无毒、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肥料,而且资源广泛,主要原料可就地取材,可实现变废为宝的良性循环。它将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刊访研团:您能不能谈一谈此类复合肥料的产品特点和研发状况?

岳景田:一方面,目前我国每年有超过50亿吨的有机废弃物不能很好利用,环境与生态压力很大。所以,依靠技术加强新型肥料的研发与推广,可使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是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肥料利用率、减低环境风险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高产优质农产品和安全健康食品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迫切需求。?

国务院推广“生态农业”文件指出:“开发绿色食品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食品工业发展,增进人体健康,增加产品出口创汇都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借助高科技手段,寻求新的肥源,其中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是研究的焦点。随着微生物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农业科学家普遍认为肥料要向安全、高效、复合的方面发展,即应寻求一种新型生物肥,不仅将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合使用,而且要将无机肥、微生物肥和有机肥结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以建立良性农田生态循环体系和作物营养综合体系,充分利用土壤潜力,达到使作物安全、增产增收的最佳效果。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一种新型的微生物多元素肥料,从肥料供给作物的营养元素上分析,它既能供给作物氮、磷、钾主要元素,又能供给钙、镁、硫、硼、锰、锌、钼、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同时提供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所以又称之为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从其供肥时间上来分析,由于该肥料富含腐植酸物质,一般作物只需施用一次即可满足作物营养的需要,故又称之为长效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料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因其具有诸多的优势,且生产简单,成本低廉,所以,此肥料是走绿色化发展之路的必然抉择。

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抉择

本刊访研团:您的企业是靠什么经营理念发展并获得成功的?

岳景田:企业经营成功的原因:从科学发展观方面而言,是选对了方向,走对了路。坚持走“绿色化”可持续发展之路是生产新型肥料企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从科学管理方面而言至少有七大因素:

一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能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比如公司的“用户需求就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就能体现良好的经营哲学,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风气,这种风气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支柱;二是企业活力与企业家精神。企业活力的源泉能支撑企业致力于企业健康的发展。比如:公司在建立初期产销不对路,几乎把企业逼到了绝境。我们不但没有退缩,而是采取“开拓创新”的战略,积极研究开发新的、产销对路的新型肥料配方,在困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体现企业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是信息的获取能力与选择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选择能力强的企业,能比其它企业更早地预见未来,从而迅速且超前地采取对策。如与项目投资相关的信息:需求、原材料供应、技术水平、价格、成本、盈利、市场份额,这些相关信息的获取以及选择能力对企业的决策至关重要。再如公司与农科院以及相关院校建立协作关系,资源共享,产学研相结合,能掌握最及时的市场信息及肥料发展的先进动态,始终把握市场动向,调整营销方向;四是技术开发方向和能力。企业的项目研发方向决定企业的命运。如公司在选择开发项目标准时:应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同时还要考虑与公司原有技术是否具有共同性、市场承载能力、市场占有率、价格成本利润水平、成功概率、投资回收期、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化”及企业的发展方向等技术开发能力决定企业未来成长能力。如请农科院以及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一起参与公司制定新项目研发标准,对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提高企业的增长能力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五是营销能力。营销战略是企业重要战略,营销管理渗透于企业销全过程。营销管理过程包括: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选择目标市场、市场定位、市场细分、制定营销组合策略、制定营销计划、营销创新等。营销管理最本质的内容是发现需求并设法满足需求,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展工作。如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长期有一支农化服务队:春天坐在老百姓的炕头上“讲种子、讲肥料、讲土壤、讲植保,进行科普宣传,深入到用户田间地头指导其施肥以及后期管理工作;在山西营销模式中,采取冬季派科技人员深入到农户的大棚,把北京先进的蔬菜种植、管理经验复制到每个农户大棚中,助其致富;农化服务队常年服务于全国各地,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环境以及不同种植品种,采用不同的方法授课、指导,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均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六是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日本有一名言“事业即人”,日本的松下电器公司甚至提出了“生产产品之前先造就人才”的经营理念。在人才开发方面,公司录用人才把人的品质放在第一位,录用那些符合本企业文化传统和经营理念的优秀人才。此外注重选拔那些具有统率能力、协调能力,富有热情、性格随和的人才。如在调动人才积极性,采用各尽所长的人事制度和实力主义的提拔制度,在接受学习机会、个人发展机会、薪金待遇、评优评奖、劳动分配等各方面,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人事环境。如技术骨干人员享受优先安排考察学习机会、加薪10%~15%待遇以及优先安排培训、年假待遇等。从而公司既培养了一批批符合企业发展人才,更重要的是又留住了人才,使公司具有一支既年轻、懂专业,又具有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七是对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企业密切关注经营环境及客观要求的变化,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应对之策,提高应变能力。如公司在第一次危机后,成功开发出新产品和改良产品,建立战略性的计划体系,因此能很及时地制定出适应危机的对策。?

本刊访研团:最后请您谈谈公司的下一步规划。

岳景田:企业发展战略关系着企业进退存亡。2016年公司发展规划主要是围绕软、硬两方面展开的。?

软的方面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公司从企业文化、创新策略、管理策略、营销战略四个方面展开。如“以人为本、刻苦耐劳、不断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为客户生产安全、高效、放心的产品”的经营理念等。

硬的方面就是把发展目标的落地实施。2016年发展目标主要是围绕“客户要求做什么?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当做什么?”来制定公司的具体发展目标:

一、市场开发方面

1.公司在巩固发展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江苏、山东、河北和河南等市场的同时,2016年对新疆棉花、全国葡萄以及全国重点水果种植基地重点市场的开发。

2.公司将在吉林省松原市投资5000万元,建立一个年产能力40万吨新型生物肥料分厂;再与外资合作分别在内蒙、河南、湖南建立三个年产能力40万吨新型生物肥料分厂。四个分厂建成达产后,公司将进入集团式管理模式。

3.?2016年计划向越南、柬埔寨供肥量预计在1.5万吨左右(2015年这两国开始使用公司的微生物有机无机复合―水稻专用肥,进行水稻种植实验)。公司还将以这两国为实验基地,逐步以泰国(曾少量使用过公司产品且认可度较高)为重点向东盟市场推进。

二、创新营销模式

继续巩固发展从“厂方供应安全肥料生产种植基地产品区域市场(城市)包购农产品餐桌安全模式”。此模式在吉林省松原市―北京间已发展多年,效果非常好。2016年,公司将进一步与相关国家(越南、柬埔寨)和国内部分地区合作,对此模式进行推广。

三、新产品研发

重点开发微生物有机无机各种专用肥:

1.微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葡萄专用肥以及柑橘、苹果、大桃等专用肥。

绿色农业现代化第2篇

问:在当前我国依然粗放的农业发展方式下,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旱作节水农业、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资源过度消耗,投入品大量增加,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明显,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区域耕地质量退化问题依然突出。东北黑土区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变差;南方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超标,治理难度大;西北旱作农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还不高。二是草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全国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原面积仍占1/3以上;部分地区乱开乱垦、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现象屡有发生;草原旱灾、鼠虫害和毒害草灾害频发。三是外来入侵生物蔓延的态势依然存在。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的严峻态势。四是渔业物种资源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受拦河筑坝、围湖造田、交通航运和海洋海岸工程等社会经济活动影响,重要水生生物产卵场、索D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被不同程度污染和破坏,鱼类栖息地持续丧失,天然渔业资源量锐减,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五是农业面源污染依然突出。化肥农药兽药等投入品不合理使用、畜禽粪污随意处置、秸秆田间焚烧等现象仍然存在,农膜回收利用率依然不高。六是农业湿地侵占破坏问题依然严重。重要水域农业湿地被破坏、被开发问题仍然存在,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生态系统质量及稳定性下降。

因此,“十三五”期间要通过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夯实农业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问:当前,农产品连年丰收、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规划》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绿色化发展定下了哪些具体目标?

答: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规划》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年努力,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生态功能得到改善恢复,农业绿色化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资源过度开发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力争耕地重度污染面积不扩大,土壤清洁率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超过0.55,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农膜回收率达到80%,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

二是重点区域环境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东北黑土退化区、南方重金属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西南石漠化区、草原生态治理区治理技术体系和推进机制基本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全面推进,主要农产品产地实现农产品安全达标生产。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干旱区农业结构适应性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农业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基本控制草原退化沙化和渔业水域资源荒漠化趋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及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重大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得到有效遏制。

四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机制基本建立。基本构建科学的考评机制、合理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的投入交易机制、法制化的监督问效机制。

问:《规划》的核心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答:《规划》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即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高效节水农业模式、强化退化草原治理修复、养护渔业资源环境、加强外来生物入侵防控、实施农业湿地保护修复等。划定了7个重点区域,即东北黑土区、南方耕地污染区、京津冀地下水超采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旱作农业区、西南石漠化区、草原生态治理区。明确了10个重点工程,即东北黑土地保护工程、南方污染耕地修复治理工程、京津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西北地区旱作节水农业工程、草原生态保护工程、渔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工程、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工程、外来入侵生物综合防控工程、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农业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等。

问:《规划》作为加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引领,其实施将产生怎样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绿色农业现代化第3篇

把握绿色自然资源优势 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依兰县自然资源禀赋独特,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交通环境优良,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上,具有显著特点和较大的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依兰县生态环境极佳,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均满足绿色食品作物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是部级生态示范县、国家首批绿色能源示范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土地资源优势:人均耕地面积13亩,远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大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处于世界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是一片天然的沃土,也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最佳之地。水资源优势:县域内松花江东西横贯依兰全境,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三大水系流经。松木河、勃力河、中心河等18条小河、112条小溪纵横交错,117处泡泽、28处涌泉星罗棋布。多年平均地表水年径流量9.43亿立米,地下水可开采量3.1亿立米,江河过境客水量323.1亿立米,是水资源最富集的县份。产品质量优势:依兰县地处高寒高纬度地区,开发时间较晚,森林、草场、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具备开发有机和绿色食品得天独厚的条件,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面积位居哈尔滨市首位。产业基础优势:通过近几年的发展,依兰县大部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逐步壮大,已成为依兰县及哈尔滨市的龙头企业,有的已成为省市著名及驰名商标。并形成了以水稻、玉米、杂粮为主的粮食系列开发产业,以肉、蛋、乳为主的畜禽产品开发产业,以红菇娘、葡萄、甜瓜为主的经济作物产业,以蔬菜、北药、林果开发产业,以山野菜、木耳、蘑菇为主体的山产品产业等五大产业集群。

发展绿色产业基地规模 提高绿色食品产量

截至目前,依兰县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认证面积发展到309.78万亩次,其中绿色产地认证37.55万亩,有机产地认证5573亩,无公害面积269.7万亩;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50万亩;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的产地认证总数34个,其中有机3个,绿色12个,无公害19个;产品认证总数77个,其中有机产品5个,绿色产品25个,无公害产品47个。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面积位居哈尔滨市首位。

引进绿色食品生产企业 保证绿色食品质量

依兰县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2家,其中,大米加工企业7家;饮品企业2家;小杂粮企业1家;浆果生产企业1家;大豆生产企业1家。在以上企业生产加工下,依兰县全年生产绿色农产品7.95万吨,总产值达4.45亿元。目前,依兰县绿色食品产业已初具规模,并逐步形成了产地产品优势。全县稻米年总加工量在20-30万吨。

完善绿色食品发展对策 打造现代化绿色农业大县

下一步,依兰县将不断完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对策,扩大基地面积,全力推进原料基地建设。抓好农产品绿色生产基地建设,扩大基地规模,完善利益连结机制,坚持基地、龙头企业一体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定单利益联结形式,实现双赢,甚至多赢。以创建部级原料基地为重点,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操作技术规程组织生产,推进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有效满足龙头企业加工原料需求。目前,依兰县正在积极申报100万亩绿色源料(玉米)生产基地;发展有机绿色水稻基地70万亩。

同时,高度重视市场营销,推进绿色食品的流通现代化,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超市销售,积极引导每个绿色食品企业都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改变销售上的“散兵游勇”和“游击战术”,提高绿色食品的流通效率。组织和帮助企业在营销上提供信息和展示的平台,全力推进市场网络建设,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食品配送中心,发展能够提供安全、多样、优质的特色食品专营店或专柜,不断扩大绿色(有机)食品市场份额。

绿色农业现代化第4篇

为深入贯彻“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满足市民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长春市经过认真调研和反复论证,提出了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的战略构想。经过不懈努力,在2016年9月2日召开的第十七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对长春市的申请给予了批复,下发了《关于支持吉林省长春市开展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创建工作的函》,并授予长春市“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牌匾。

一、强化领导,科学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为统筹推进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 2016年9月5日,长春市委办公厅形成了“长春市绿色有机示范市创建方案”和成立了由长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提出举全市之力共创共建。并根据年初制定的2016年推进绿色水稻原料生产基地建设30万亩,绿色果蔬生产基地17.22万亩,绿色鲜食玉米生产基地2.8万亩,绿色杂粮生产基地1.6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0个的任务目标,长春市农委与各县(市、区)农业局签订了《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属地监管任务,并列入了长春市政府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

二、政策引领,示范引导创建工作快速推进

为加快推进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发展,实现把长春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农产品基地的战略目标,长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长春市“三品一标”农产品奖补实施办法(暂行)》。市财政拿出专项引导资金,用于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进“三品一标”发展,打造长春农产品特色品牌,同时加强了示范推进工作。一方面加强技术指导,长春市农委重新修订了14种蔬菜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编印成《长春市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补充汇编》,免费下发到菜农手中。通过送科技下乡、农业培训等活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户进行技术指导,以点带面引导农民严格按照“蔬菜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另一方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2016年,榆树市被列入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项目,九台区和德惠市被列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项目,目前正按照示范县要求开展工作。

三、重视监管,全面推动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全面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优质放心农资供应。2016年年初以来,长春市共出动执法车辆258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9520人次,检查农资企业及经营业户12963户次,整顿城乡农资市场1206个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2起。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净化了农资市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抽检力度,加强了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监测工作,确保上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2016年国家和省对长春市各进行的3次例行监测情况看,平均合格率达到98.5%。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启动了秸秆禁烧、综合利用计划,防治农田大气环境污染,城乡生产生活垃圾统一处理,“两减一增”绿色防控体系建设,黑土地保护计划,水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条件。

四、广泛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绿色农业现代化第5篇

一、推进农业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信息引导,可以促进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竞争力的增强,促进农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信息化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的绿色通道的重大举措。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消除城乡之间信息战略和利用的差别,促进农村市场开拓和城乡协调发展。借助于网络技术可以建立城乡之间的信息传递互动、交换的平等关系,提升农村发展的速度,缩短城乡间的差距;借助通讯技术,可以使城乡居民直接分享各种技术知识与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享受现代社会文明的成果,推动科技、文化、社会事业发展。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农业信息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适应信息工作为“三农”服务的总体要求,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在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主要表现在:

1.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龙头,延伸到省地县乡的信息服务网络初具规模。以此为基础,正在逐步健全完善农产品检测预警、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三个应用系统,进一步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2.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多条信息采集和传输渠道基本形成,加快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基本实现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处理。相继建立了生产、市场、进出口等50多个数据库,信息资源涵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方面,能够客观反映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为信息服务提供了资源保障。

3.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得到了加强,决策支持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已在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农机等领域形成近40个比较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并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

三、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

目前农业信息化工作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分散、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了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提高的需要,适应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需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

1.大力推进“金农”工程建设。建设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延伸到县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支持农业科学化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及其他行之有效模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开发建设农产品流通信息系统,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业企业信息化步伐,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3.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对涉农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建立涉农信息共享机制。

4.开发建立各类农业生产管理和职能化支持系统,提升农业整体生产水平。

5.建立完善农业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完善各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乡镇信息服务站),培训农业信息化队伍,完善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体系。

四、农业信息化的措施

农村社会信息资源的生产,不仅是农业信息化的要求,同时也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结果。农业信息化的目的就是要把农村社会卷入到现代信息社会之中,使农民能够享受信息生产、传播与消费等方面的方便与快捷,同时也促进社会各群体之间的交流,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其自身具有其独特的生产生活特点,也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认同和行为规范,因此农村信息资源的产生还可以提高农村社会的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农村信息资源的生产也要激励农民参与,使信息化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切实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和支持。对农业信息化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应当予以充分重视,抓住机遇,政策支持,推动发展。

2.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各级各类农业的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和完善各类信息应用系统,优化升级必需的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都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要贯彻国家、地方、用户、市场等多渠道投资的方针,就要大力增加对信息化的投入。

3.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服务方式创新。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发展电子信息网络的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话、电视普及率高的优势,推广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建设农业110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大力推广“三电合一”的信息服务模式,提高信息服务入户率。

4.加快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农业信息化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技和经济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必须加速培养适应农业信息化各方面需要的多层次的专业人才。特别是要对新一代农村青年进行科技、信息意识和基本知识培训,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与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职业教育、科学普及等工作结合起来。

5.以启动实施“金农”工程为契机,健全完善农产品预警、市场监管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三个应用系统。

绿色农业现代化第6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农业现代化;绿色食品产业

[DOI]10.13939/ki.zgsc.2017.09.074

绿色食品属于一种新兴产业,其主要是对无污染的有机原料进行加工,并经专门机构授权以作贸易的食品产业。[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我国在第一产业生产水平快速提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影响下,食物原料受农药、激素、化肥等产生的安全问题也逐渐开始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由于我国为世界农业大国,因而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经济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开始转变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绿色食品理念的提出促进了绿色食品产业形成,并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影响下,也同样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这就要求绿色食品产业应重视把握机遇,紧跟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实现产业的长远发展。

1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首次生产,其不仅对我国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形成了正面的影响作用,还由此为第一产业指出了良好的未来发展方向。而在其产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产品供应、产业规模、资源分布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成熟中。在21世纪初,绿色食品不仅已发展至农产业供应已不再短缺,甚至还逐渐将发展格局扩展至国际市场中,彻底改变了农业资源仅于我国内部自我平衡的局面。[2]这意味着,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格局已不应局限于产业内发展,而要将其结合我国农业经济来重新定位发展高度,确保可通过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化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产量规模已颇具规模,相关产业、产品的数量以及产品总量在逐年增加,一些地方特色的产品也逐渐开始打入市场,并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切实地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其次,在严格的绿色食品标准建立后,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生产、销售、售后等产品质量控制也开始具备了规范性、科学性、系统性。再次,在市场秩序的要求下,绿色食品产业也获得了完成的认证制度,保障了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最后,我国针对绿色食品产业还推行了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由此对其产业的规范发展发挥了良好的约束性。

2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供求矛盾、农村劳动力增加、农产品市场价格不稳定等因素影响,农业增产不增效,增收速度缓慢等问题发生现象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可见会造成一定的阻碍。[3]而绿色食品对于这一现象可起显著的改善作用,这主要与其农产品高质量,产品结构完善有关。在此认知基础上,国家与相关政府也开始调整与转变农业与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结构,根据市场消费需求,提倡农业发展重心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质量效益为优化农业经济的主要方向。而绿色食品作为对食品安全、营养、优质提出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便意味着需提升农产品质量,而这与农业经济调整后的发展战略具备高度的一致性,说明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对于农业增效与增收能起直接的促进作用,由此也可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良好的解决策略。而现阶段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仍未实现完善的产业化,这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形成c经营。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的龙头企业缺乏强大的实力,也未建立良好的品牌影响力,未能充分掌握并发挥自身的产品特色与市场优势。而在市场竞争中,产品质量与品牌影响力才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这也说明了我国绿色食品产业仍缺乏强而有力的发展力量,农业产业化也无从谈起。因此,这要求农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应重视投入绿色食品的开发、生产、推广、营销中,以此不仅可丰富企业经济结构,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品牌影响力,还可由其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对农业产业化起显著的推动作用。

3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由于绿色食品实际上是指安全、健康的食品原料或加工产品,而其生产与加工都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这就对相关产品生态环境与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态农业作为一种结合了现代化技术与传统农业有效经验的高效农业,其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绿色食品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实施生态农业过程中,首先,要求对当下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护,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滥用、破坏自然资源。其次,需重视改善已遭破坏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可采取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再次,还需严格控制工业废物的排放,包括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气体污染物等,确保降低对环境、土壤的污染,并需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以减轻对相关农业区域的污染。以此不仅可减轻环境污染程度,对生态环境起良好的保护与改善作用,还可确保在此过程中提升绿色食品生产的安全性,优化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并在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因而可见我国农业现代化对于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同样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4 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前景

在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已然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而在食品供应需求中,绿色食品也成为了人们高度认可的产品,这就意味着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具备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此认知基础上,一些农业经济为主的区域已然开始将农业经济发展重心放在推动绿色食品发展上,例如黑龙江地区,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已将“农业强省”作为未来发展方向,而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便是实现此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战略。[4]而在市场中,多数食品企业也开始认识到产品质量认证的重要性,并开始重视对企业自身产品作质量改善,确保能争取相应的产品质量认证,以此提升企业产品竞争优势,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消费者方面,人们在健康生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并希望权威机构能够公正、严格、客观地对产品质量进行评判、监管,以确保能够真正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由于企业、消费者等方面对于食品质量高要求的影响下,绿色食品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已然获得了甚为良好的发展前景。

5 结 论

总之,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已逐渐朝向标准化、产业化的方向在快速发展中,而绿色食品产业的良好发展对于中国农业现代化存在着较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其可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加快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合理利用土地、控制环境污染、防治农用化学物质滥用等因素都可为绿色食品产业创造更为良好的发展条件,因而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还需对相关因素作严格把控。而绿色食品产业在未来还应积极树立产品名牌效应,优化产品质量,以此才可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为自身产业发展争取更优前景。

参考文献:

[1]黄漫宇,彭虎锋.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4(23):4745-4753.

[2]宋国宇,尚旭东,李立辉.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发展趋势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3(6).

绿色农业现代化第7篇

【关键词】中国农业;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绿色食品产业化是一项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以技术和标准为依托,以市场和政策为导向,以管理和服务为保障,以市场拉动,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全民共享为发展策略,形成了一个将农工商、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安全食品生产体系。绿色食品产业化在促进农业产业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增强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食品安全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将起着重要作用。

1。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绿色食品的发展与其刚起步时有了很大的不同,至少发生了两方面的重大转变。一是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了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从以国内市场和资源自我平衡为主,到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根本性转变。这两大转变说明,不能再就绿色食品抓绿色食品了,而应当站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要以绿色食品的产业化来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水平继续提升;产品结构逐步优化。(1)产品总量初具规模,截至2008年底,全国绿色食品企业共有6176家,产品17512个。绿色食品在总量稳步扩大的同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初级产品比重降至37。2%,加工产品已占62。8%,地方名特优产品日益增多,园艺、畜牧、水产等有出口竞争优势的产品比重逐步提高。(2)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按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路线,参照发达国家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我国建立起了科学、严格、系统的绿色食品标准体系,整体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3)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绿色食品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实行产品认证与证明商标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制度。

按照国家认证认可的基本要求,结合农产品认证的特点,绿色食品建立了体系完整、程序规范的认证制度,保证了认证的有效性。

(4)监管制度全面推行。为了保证获证产品质量,规范企业使用标志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绿色食品现已建立并推行了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产品公告4项基本监管制度。

2。绿色食品产业重要理论基础之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原理生态农业的建设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技术基础。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质如下:首先是保护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其次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第三是通过科学规划,增加植被面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第四防治工业“三废”的污染,控制和减轻农用化学物质的污染。生态农业建设不但为发展绿色食品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而且,也为发展绿色食品提供了技术基础[5]。发展绿色食品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基地和质量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这些技术操作规程,是对绿色食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式质量控制。

确定绿色食品的这些标准规程和措施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工业“三废”,生活“三废”和化肥、农药等污染。推广绿色食品的技术操作规程,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防治和减轻环境污染。发展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标准规程、标准和技术措施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本质特征是一致的。

发展绿色食品与生态农业建设是辩证统一的。因此,推广应用绿色食品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和技术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必由之路绿色食品产业。

绿色食品产业化是解决农村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出现了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增收缓慢等一系列问题。为此,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重大部署,调整的中心内容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农产品品质,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绿色食品是安全、优质的食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新时期解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迫切需要。

绿色食品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总体上还比较低,龙头企业的实力还不强,规模效益还不高,品牌还不响,许多在国内外知名的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及时转化为市场优势。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产品质量和品牌的竞争。绿色食品标志是优质安全的象征。因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实现农业的精品名牌战略。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产品,没有产品,农业产业化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名牌产品,农业产业化就不能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开发绿色食品,有利于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名牌效应,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4。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的未来发展。

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由于发展绿色食品意义重大,前景广阔,许多地方已开始从“战略制高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度来部署绿色食品的发展。如黑龙江省把建设绿色食品基地作为由“农业大省”转变为农业强省的战略举措;内蒙古自治区发挥自身生态环境优势,高度重视绿色食品开发工作。从微观角度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食品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证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以增加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筹码;广大消费者则希望权威机构对产品质量进行客观、公正地评判,以监督企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承诺,因此,绿色食品产业将在我国农业发展历程中显现出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勇,梁文举。关于建设绿色食品科技示范园区的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