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情景喜剧(合集7篇)

时间:2022-03-10 04:23:18

情景喜剧第1篇

这部“令人流口水”的纪录片却使我想起同样“味道好极了”的《我爱我家》。如果从1992年11月5日英达与王朔的彻夜长谈——首度讨论这部情景喜剧的创作意向、敲定这种舶来品汉语名算起,sitcom(情景喜剧英文简称)中国化已近20年。然而,让我等饕餮得肚歪的它,如今却鲜有“渴口”的,饥一顿饱一顿的“情景”时有发生,似乎已在“舌尖下”了。

1982年,来自美国的《火星叔叔马丁》被一些地方台引进播出。那时,很多国人并不知有“情景喜剧”这么个东西,乃至对剧中不时发出的笑声感到莫名其妙。直到10年后,另一部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才真正“落了地”,谁也不再追究那些时不时的笑声来自何方。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美国学戏剧的英达如邂逅终身伴侣那样遇到了sitcom,立刻信誓旦旦:一定把她“娶”进中国。

1994年,我们终于看到了自己的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与《成长的烦恼》相同,它也是以家庭为背景展开情节的,移植的是国外模式,表现的则是中国式的幽默与开心。

虽是“第一步(部)”,《我爱我家》却是后来中国大多数情景喜剧难以超越的“高峰”。且不提表演的精彩到位(哪怕只露一面的姜文仅有的一个表情、赵忠祥短暂的“一嗓子”),总编剧(片中字幕打的是“文学师”)梁左绝对功不可没。

平日见人总带三分笑的梁左乐活其中。其经典台词“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抓坏人,那坏人得多大岁数呀!”就是来自其大杂院生活。可这些“基本点”却是日后诸多情景喜剧和电视剧常常丢失的。尤其是,身为剧作者的梁左如同他平时说话那样,字斟句酌,很在意在乎对象的反应,因而在观众中的“笑采”极佳。

尽管每集结尾定下了“我的家庭真可爱”的温暖温馨的总调子,但《我爱我家》对于时弊的抨击却也“软”(幽默)中带硬,非常契合社会心理。英达还想过发挥电视优势,把各种社会现象与鲜活桥段及时甚至“同步”装进情景喜剧里,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真正实现。

尤为可惜的是,梁左英年早逝(走时还不到44岁),毫无疑问,这对于英达乃至情景喜剧都是悲剧。好在英达化悲痛为了力量。

记得十多年前我在机房编辑有关《铁达尼号》的电视节目时,英达恰巧正在旁边制作情景喜剧,卡梅隆的主题歌把他吸引了过来,还顺嘴哼唱起来。闲谈中,他很自豪已在美国看了两遍,我以为他有了拍电影巨制的念头,后来发现,他对情景喜剧始终不离不弃——MyHeart Will Go On(我心依旧),其英氏制作基地里张贴过的一幅画更直白:画中英达挥动巨手,上写标语:“将情景喜剧进行到底!”

可是,自《我爱我家》以来,一些掏钱的老板形成共识,实则误区——拍情景喜剧省钱!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情景喜剧每集投资不会超过5万元人民币,后来高了点,但一般也就10万元左右。有人看报道“《老友记》制作成本一集曾超过800万美元”,其第一反应“不是写错了,就是美国人疯了!”

事实上,美国舍得把钱花在“梁左”身上。曾令《老友记》收视率首次达到美国第一,并摘得了“艾美奖”的导演罗杰在北京证实,这出长寿情景剧共有14位编剧和200个制作人员。“因为有14个人,所以总会有好主意,能够确保讨论出一个有趣的剧本。”

罗杰他们一周拍一集,每集半个小时,“周一到周三基本都是上午开会讨论剧本和拍摄计划,下午演员排练,晚上编剧再根据排练效果修改剧本,到了周四,演员上妆彩排,摄像机试拍。”

罗杰已记不清自己到过中国多少回(至少超过50次),可每当他细细讲完拍摄过程之后,许多中国同行均会报以诡异一笑。在他们眼里,这种拍摄方式在中国根本行不通——怎么可能不用大明星,怎么可能一周只拍一集,怎么能花得了那么多钱?

还有,当年每周五,《老友记》都会邀请300名观众现场参与正式拍摄。编剧也要在场,如果观众不笑,他们就会知道自己的笑料不管用,会停下来马上修改。

而低成本制作对于中国情景喜剧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正是现场观众的缺失和“罐装笑声”的盛行,后者后来很普遍:录些假笑充数,后期再插入这些生硬、单薄,毫无生气生趣的所谓“笑声”。

情景喜剧第2篇

然而直到今天,在中国大部分电视连续剧里能够找到真正意义上称为喜剧的作品仍然屈指可数;反观电视系列剧中的情景剧却清一色为喜剧,也因如此,大众往往会把情景剧等同于情景喜剧来说。

对于中国电视剧众多类型我不禁要问,为什么偏偏会由短小精悍的情景剧来承担喜剧功能呢?所以,我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为情景喜剧正名,“正名”如此重要,那么,“正名”究竟应该“正”什么?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正名分;二、正责任。

回顾经典,《我爱我家》诞生于90年代初,通过描写一个北京的六口之家以及他们的邻里、亲朋各色人等构成的社会横断面,展示了一幅改革大潮中大千世界绚丽斑斓的生活画卷。①有人说,英达从一开始,就将情景喜剧创作到了顶峰。这之后,情景喜剧一部接一部的诞生,可惜的是尽然没有一部作品能够与《我爱我家》的艺术水准或者观众口碑相抗衡,情景喜剧的发展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那段时间,人们开始思考情景喜剧的前途。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那些年创作出的作品,在惊叹时光飞逝的同时,我们从那些作品里看到了中国人民对待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这就是情景剧的魅力,因为情景剧最为贴近生活,一般表现的都是家庭生活或者是工作环境下的情景,这些场景下发生的事虽然琐碎,但比较贴近大部分观众的生活。②情景剧的话题,一定是与大众的生活相关的,也是大众关心和关注的。③它们为坐在家里的观众打开一扇窗子,让他们看到(不必去真的“窥视”)发生在别人家里的故事;它们又给观众挂上一面大镜子,与其说在演戏,不如说在演绎百姓自己的生活,记录下百姓生活中的点滴。

随着《武林外传》的走红让情景喜剧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甚至有说法认为,《武林外传》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情景喜剧的春天已经到来。看似这种言论过于乐观,但我们必须承认,情景喜剧并不是电视剧大餐中的一道配菜,它是观众收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角色。《武林外传》的火不是偶然,它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

首先,这与时代潮流紧密相关,社会进入到一个娱乐的时代,于是,幽默、解嘲、无厘头越来越多的加进生活言语交谈中,人们喜欢将欢笑和社会热点结合在一起,寓教于乐成为生活的主调;其次,创作者的用心让观众品尝到了情景剧的又一魅力――喜剧性的新口味:颠覆传统。80集的《武林外传》看似轻松幽默,但是它也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反对暴力和打杀,它将真相一一戳破。传说中的盖世英雄往往都只是传说;许多名震江湖的侠客及其武功,常常是凭空杜撰的;一些约定俗成的江湖道理,其实是陈词滥调,是一种不讲道理的道理亦或是说教。

《武林外传》的语言幽默体现在对白的“大杂烩”的特色上,剧中有各地方言大杂烩,有中英文的杂烩,另外还有语言表现形式的杂烩:有时用文字游戏,有时用广告语,有时用诗歌,有时用名言警句。

或悲或喜。《武林外传》笑的背后能够让观众产生更多的反思。除了讲“侠文化”以外,还讲了友爱、亲情、不要计较小节、反对迷信、反对、提倡宽容等人生道理。

无“喜”不成剧,可以说,《武林外传》既有传承经典,又有突破创新;既求喜感,又不乏温情,是一部面貌一新的情景剧。④在此之后,还有《家有儿女》和最新推出的《爱情公寓》等代表作品问世,也都颇受好评。

虽然看似中国情景喜剧总体发展处于徘徊状态,一直未能满足观众的欣赏期待,但情景喜剧的生存境地也并非令人失望。在上述现状下,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似乎已初见端倪。创作者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摸索出一些规律:一集通常在25分钟左右,相当于普通电视剧一半的长度,可以分为上下两集来讲一个故事。情景剧具有观众笑声的外部特征外,还有系列剧的剧集相对独立性和对生活的实录性,多以室内场景为主。话题内容紧贴流行,具备社会讽刺的功能。情景喜剧看似搞笑幽默,但在艺术创作上却是相当认真严谨的。它用娱乐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压,尽管你不能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这正是喜剧的艺术,在于通过令人捧腹的情节和个性鲜活的人物,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美的熏陶。⑤这便是情景喜剧的魅力所在,它的名分就在于此。

那为什么在中国大部分电视连续剧里可以称为喜剧的作品又少的可怜呢?我们可以发现,通常连续剧都要打上悲情的旗号,好像不让观众落几滴泪就不能打动人心,跟优秀作品沾不上边。所以,自然而然的电视连续剧的创作多带有悲剧意识,总以煽情、坎坷,赚够观众的眼泪为宗旨。恰恰让观众捧腹大笑,轻松娱乐的情景喜剧却被常常冠以依靠低俗的笑料和包袱来取悦观众的罪名,有越做越烂的趋势,几乎跟粗糙、廉价画上了等号。电视剧艺术的喜剧功能全权交由情景剧来完成,却有着出力不讨好的下场,这种局面归根结底看来,或许还是跟中国老百姓的收视心理有关。在我们国家,可能“哭”比“笑”更受欢迎。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情景喜剧为我们带来的欢笑。情景喜剧应该有一种审美的功能和责任在其中,而这种审美的效应和风趣的幽默效果恰是来自于质朴的平民生活中,而不是编导们在家借助想象凭空杜撰的。

正因为连续剧的“悲”,给情景剧的“喜”留出了空间。我们可以继续向美国成熟的创作经验学习跟借鉴,同时创造性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滑稽与幽默等手段,再加上扎实的剧本笑料、优秀演员夸张到位的表演、精良的制作,相信一定会有经久不衰的作品问世。

虽有人说:尽管情景喜剧的拍摄技术日臻完善,情节、笑料、表演也更加成熟、更符合大众的口味,但它的本质始终没有改变。说到底,情景喜剧就是一个30分钟的表演,演员们在人们熟悉的情境中娱乐观众。并且情景喜剧的发展目前仍是障碍重重:连续剧依旧坐拥王牌老大的地位,日剧、韩剧、泰剧、美剧大受欢迎,何来情景喜剧的容身之所?我想,在整个电视剧发展史中,他们小看了情景喜剧的实力,因为它本是舶来品,生命力顽强着呢,情景喜剧的前景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注释:

①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6318.htm相关评论

②《国产情景喜剧地域化问题研究》,西北大学硕士学问

论文,马珂

③互动百科省略/

wiki/%E6%83%85%E6%99%AF%E5%89%A7情景剧特点

④《中国电视剧名句鉴赏辞典》,第456页。

⑤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4315084.htm

情景喜剧第3篇

情景喜剧发源于美利坚,也繁盛于斯,而繁盛之势必有良性运行的机制来推动,以此为镜,国产情景喜剧的尴尬处境大概可以略窥一二。

国产“情景”之一:编剧慌,编剧荒

美剧制作以编剧为中心,美国编剧无论在创作还是制作上都颇具话语权,而剧集盈利后,编剧自然有权分享成果。大概在中国业界,这些说法也已成为常识。以国内观众最为熟悉的《六人行》(Friends,1994—2004)为例,该剧开播十季,编剧团队常年保持在十二人甚至更多,虽然期间人员有所变动,但是作为《六人行》创始编剧,也是剧集制作人的大卫·克雷恩和玛塔·考夫曼一直掌控着整套剧集的创作和运营。

而在国产情景喜剧的历史中,因袭同类模式的成功剧集只有《我爱我家》这部开山之作。文学策划王朔、总编剧兼文学师梁左、导演英达,这个主创团队本身就是一代经典。梁左领衔的超过十人的编剧团队,既确立《我爱我家》喜剧风格上的统一,又能保证在120集的高强度创作中,一直都有新鲜的故事创意。2001年,梁左去世之后,“英氏喜剧”的巅峰也停留在梁左最后的编剧作品《闲人马大姐》这里。虽然,英达也将“马大姐系列”延续了10年,共拍摄了445集,可是,剧集的影响却日渐式微。其中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过,编剧团队缺少梁左这样的灵魂人物确是关键原因。

2006年,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走红,却是宁财神和尚敬这个组合单打独斗的结果。现在看来,《武林外传》只是昙花一现,完全依靠主创的个人能力,而未有成熟制作体制的介入。

宁财神这样的成功编剧纷纷淡出,又鲜有稳定的年轻创作团体接棒,原因何在?这跟国产情景喜剧一直以来的缺乏较高投资有直接关系。近两年,国产电视剧的制作成本不断攀升的确是事实,单集的平均投入达到200万人民币的项目也屡见不鲜。但是,目前的国内投资人和制作公司只会把这样额度的投资放在热门题材和大卡司的传统连续剧上。而情景喜剧在大家眼里依旧是低成本、棚内拍摄、小品式的单元剧,制作成本上不来,好编剧自然难请。2004年,英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他只能付给编剧1万/集的稿酬,在当时的电视圈里,这样的稿酬也是挺低的水准。没有成熟的编剧带队,新人编剧组成的团队的成长性不强,也不够稳定,稍微有些名气也转行去写连续剧了。

情景喜剧在业界得不到认同的另一个标志就是,中国境内的各大电视艺术奖至今未有单独的喜剧类剧集奖项,而在美国电视界最高奖——艾美奖的评选中,喜剧类剧集和剧情类剧集、迷你剧、真人秀等有同等的待遇。

无名无利的创作,即便再有热情,也难免有耗尽的一天。情景喜剧进入中国20年后,坚持创作的依旧是英达、英壮、林丛、臧里、臧希、尚敬等等这些《我爱我家》的主创们。

国产“情景”之二:演员们,各自成名各自飞

从《六人行》的第九季开始,六位主演的薪酬已达100万美元/集,而与如此高的片酬相匹配的,是《六人行》第十季大结局首播的广告费用,美国本土的价格是30秒200万美元,共有5200多万观众收看最终集。十年时间,《六人行》有九季进入AC尼尔森收视率排行榜前五名(注:1994年的首播季收视率排第九名),这也足够让大卫·休谟、詹妮弗·安妮斯顿等人从籍籍无名的龙套演员成长为闪耀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明星。在《六人行》这部剧集成为品牌的同时,六位主演也是这个品牌的一部分。谁能想象,最终季的时候,大家期待已久的罗斯(大卫·休谟饰演)和瑞秋(詹妮弗·安妮斯顿饰演)纠缠十年的感情结局,换了其他演员来演会是怎样的灾难?

情景喜剧不需要大卡司,除了成本原因,知名演员的固化形象也容易影响一部新剧集风格的确立。因此,寻找一些潜力新人,让他们和剧集共同成长,彼此绑定,最后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而在国内,最接近这种模式的剧集就是《武林外传》,姚晨、闫妮、沙溢等几位主演皆因这部情景喜剧的巨大成功,逐渐成为影视圈的一线演员。《武林外传》最终未有续集,姚晨、闫妮等人在演了几部不温不火的情景喜剧之后,终于转型。除了演员个人选择之外,国产情景喜剧的边缘化和品牌成长性的缺失,无法匹配演员的发展曲线,好演员的离开也在情理之中。

《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等剧集的主演们,许多新人演员因为剧集品牌的不稳定或者创作力的缺失,而未有太大发展。宋丹丹在《家有儿女》之后,就再未参演过情景喜剧,就是因为许多剧集投资太少,不敢请她这样的喜剧明星。而《爱情公寓》系列在向诸多美国情景喜剧“致敬”的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七人组”,陈赫、孙艺洲、金世佳等出身上戏的新人,确实逐渐带动了粉丝群体的形成。

国产“情景”之三:黄金档的梦魇

在美国的各大电视网,情景喜剧进入黄金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今该类剧集还能在竞争激烈的黄金时段占到1/3强的播出比例。而在黄金档播什么类型的电视剧或节目,同黄金档观众的构成有着直接关系。1947年,美国第一部情景喜剧《马丽·凯与约翰尼》登陆电视开始,直至新世纪,情景喜剧从未缺席过各个时代美国观众的电视荧幕。六十多年来,美国的电视网培育出了几代熟悉并热爱情景喜剧的观众群体。

而中国观众接触到情景喜剧,还是1990年代初,真正愿意消费情景喜剧的观众群体基本就是70后和80后年轻人。而情景喜剧的基本要素,如固定人物,固定场景(主要以室内为主),叙事具有循环性(即场景和人物在故事结束时返回最初的状态)等等,都打破了国内老一代观众对传统电视剧的美学期待。当年,《我爱我家》首播时,也曾被几家南方省市电视台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这些年,国产情景喜剧一直被放在次黄金时段,或者是下午5点半到7点间的“伴餐时段”。而处在这样档期的剧集卖不上好价钱,少有大广告商关注,影视公司自然下不了决心去大力投入情景剧的制作。

2012年,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随着互联网和各类移动终端的冲击,北京地区的电视开机率仅在30%,而电视观众群的结构也开始“老龄化”,收看电视的主流群体基本是50后和60后的消费者。对于他们来说,情景喜剧远没有传统电视剧吸引力大。《爱情公寓3》在安徽卫视的黄金档播出了十三天,其他的电视台依旧不敢买,对方觉得放在黄金档还是不保险。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各大卫视台经过多年特色运营,已经逐渐培育出各自的观众群,例如湖南台就一直在塑造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这种趋势可能带来黄金档的分化,情景喜剧也许有机会找到自己的黄金档。

国产“情景”之四:播出平台的困局与破局

《武林外传》的编剧宁财神谈到国产情景喜剧的创作,曾经表达过以下的观点:一部制作精良的,成长性强的情景喜剧需要一个好的制作平台,而在他看来,这个平台应该由电视台来搭建,有稳定的资金投入,良好的运营,以及培育剧集和观众群的耐心。导演尚敬接受本刊记者的访问时说,“就我对情景喜剧的规律性了解,在任何国家,大多数剧集首播不会有太高的收视率,因为是系列剧,主要是靠口碑啊,有很好的社会效应,二轮播映之后,才会形成持续热播的状态。”

但是,目前国内的卫视台依旧花大价钱争抢为数不多的高质量的连续剧,乱战的结果就是,一个时间段内,几大卫视台同时放一部“大剧”,同质化的无序竞争特别严重。

《爱情公寓》系列也是在网络平台上聚集了人气之后,才得到电视台的注意,不过上电视台的过程中也遭遇过一些尴尬,《爱情公寓2》在东方卫视首播,一个下午就播了6集,三天半就播完了20集,完全依照传统电视剧的放映模式。而由爱奇艺推出的科幻情景喜剧《奇异家庭》,虽然在网站上线播出前就已售出了电视播放权,但是剧集质量实在有点儿“”。

如今的电视台播出平台不给力,优酷土豆爱奇艺等等视频网站却是个值得期待的新平台。情景喜剧基本上是30分钟的单元剧,非常符合网络视频观看习惯,对社会和文化热点都有实时的反应,天生具备跟观众高互动性的渠道,而根据观众的反馈及时调整创作也是美式情景喜剧成功的重要原因,此外,网络视频平台的观众群也恰恰是熟悉美剧,热爱流行文化的20岁至35岁的年轻人。

情景喜剧第4篇

关键词:情景喜剧 《武林外传》 剧本 创新

情景喜剧起源与美国,早期可分为广播情景喜剧和电视情景喜剧两种,电视情景喜剧是模仿广播情景喜剧的产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情景喜剧已经成了情景喜剧的代名词。1992年,英达经过五年时间精心制作的《我爱我家》搬上电视荧屏代表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情景喜剧的诞生,从此中国的电视观众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情景喜剧也开始了它在中国本土化的成长历程。如今电视情景喜剧已经成了当今电视屏幕不可或缺的电视节目类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视情景喜剧虽然诞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但是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处于市场的边缘状态,收视率欠佳。总体来说,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的制作和播出制度仍然有待完善,剧本的质量有待提高。

1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现状

1.1制作成本低,剧本质量差目前,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的制作规模简单、投资较少,质量也普遍偏低。因为情景喜剧的录制大都是在摄影棚里,场景简单,外景不多,所以情景喜剧更被人误解为是所有电视剧中投入最低的一种。“中国情景喜剧之父”英达就曾说“:情景喜剧的预算资金非常少。”尤其是给编剧的钱,最多也只有1万元1集。然而,情景喜剧想要成功必须需要一个精彩的剧本,以美国的《老友记》为例,一集的制作成本就高达数千万美元,付给编剧的片酬也已达每集百万之巨,从《老友记》得到的高收益(大结局的售价就高达30秒200万美元)来看,这是完全值得的。2006年的《武林外传》就因为剧本的质量高才得到观众的喜爱。由于成本低、剧本质量差,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市场效益欠佳,仅能勉强收回成本。另外,由于大量缺少文化积淀的业余挤进情景喜剧创作领域,导致情景喜剧的剧本质量普遍比较低劣。

1.2选材单一,情节雷同

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大部分是展现都市世俗生活,选择题材比较单一,表现儿童生活的只有《家有儿女》,表现农民生活的迄今没有。而且内容基本上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度,表达的内涵保守而肤浅,缺乏对许多社会深层性问题的探讨。故事情节雷同,表演形式固定,场景毫无新意,演员表演重复,观众早已失去新鲜感,生活沉重的中国老百姓难以从这些情景喜剧中寻找到心灵的蔚藉。而美国的情景喜剧选材十分广泛,战争、死亡、犯罪、失业等问题经常出现在各类情景喜剧中,进而折射出社会的千姿百态、生活的形形色色、社会的光怪陆离。

情景喜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表达了观众的价值观、态度、倾向、担心与希望,应该针砭时弊、披露社会矛盾,而不是局限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1.3方言的应用

近年来,情景喜剧中演员大多使用方言。方言的使用是为了突出地方特征,反应地域特色,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贴近观众,进而取得区域性的收视成功,然而却难以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不过,也有的情景喜剧突破了这一限制,比如《武林外传》。该剧汇集了陕西话、东北话、福建话和天津话,诸多方言并没有妨碍其在全国的推广,反而成了该剧的一大特色。但是笔者认为《武林外传》的成功只是一个特例。一般来说,方言的使用隔离了的外地观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存在地域性的差异,很难使方言情景喜剧取得全国性的成功。

2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特点

2.1大家庭场景在大家的印象中,三代同堂才是最典型的平民生活。对于编剧而言,大家庭中的人物多,故事多,可供作者创作更多的情节。因而导致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大都是以大家庭为背景,比如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我爱我家》就是如此。受其影响,此后拍摄的情景喜剧都摆脱不了“大家庭”。如《都市男女》,故事中的人物白天一起工作,晚上还住在同一公寓里。还有《东北一家人》、甚至《家有儿女》都摆脱不了这个阴影。这种家庭情节是电视情景喜剧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剧情发展的需要。

2.2温馨的基调

室内情景喜剧的矛盾一是来自与角色之间,再就是来自于以客串或虚拟形象出现的人物。主要角色之间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通常他们的冲突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另一类矛盾主要是激发内部矛盾,最后内部成员的智慧和团结战胜了外部因素,致使矛盾仍然能以妥善的方式解决。“杯中风暴”是室内情景剧矛盾设置的典型模式。

2.3逃避现实

情景喜剧完全走娱乐路线,它无法解决太过尖锐的矛盾,即使是针砭时弊,也是采取一种点到为止的方式。

3从《武林外传》看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创新《武林外传》是我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探索,它采用的新的叙事结构,新的表现手法,更开放的表演状态,它的成功来源于全体创作人员共同探索的情景喜剧的创新之路。《武林外传》的主创者把它定义为“写给70年代生人”的东西,观众必须了解流行文化。如果没有一些流行的电影、电视、港台文化、流行歌曲的背景知识,是不会对《武林外传》的台词有反应的。“70后”很容易辨认这些东西,因为它来自你所经历的流行文化的整个过程。以借古寓今的手法用古典的形式包装今天的情感,是这部情景喜剧的创新之举。虽然在形式上比较大胆,表演上过于夸张,但是它在内容和道德规范上却保持着传统特色。它颠覆了我们对于江湖和武侠的认识,重新构建了一个由众多平民人物组成的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江湖。自从《我爱我家》之后,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已经陷于模式化的弊端而难于突破。而《武林外传》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价值倾向与表现手法上,它更加倾向于表现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和美好感情。它以古代生活配以现代喜剧的形式来表现小人物的江湖生活与梦想,虽然剧中演员都是古装造型,但是他们所说的台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语言、网络词汇,让观众耳目一新。在这之前,我们对“侠”的理解一直都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为一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则是直接泄了这些大人物的“底”:传说中的盗圣白展堂胆小如鼠,毫无威震江湖的高手风范;为了还赌债,岳盟主在比武时故意作弊输给还是孩子的莫小贝。生活中那些能把握自己命运并善待他人的小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

情景喜剧第5篇

关键词:情景喜剧 《武林外传》 剧本 创新

情景喜剧起源与美国,早期可分为广播情景喜剧和电视情景喜剧两种,电视情景喜剧是模仿广播情景喜剧的产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情景喜剧已经成了情景喜剧的代名词。1992年,英达经过五年时间精心制作的《我爱我家》搬上电视荧屏代表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情景喜剧的诞生,从此中国的电视观众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情景喜剧也开始了它在中国本土化的成长历程。如今电视情景喜剧已经成了当今电视屏幕不可或缺的电视节目类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视情景喜剧虽然诞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但是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处于市场的边缘状态,收视率欠佳。总体来说,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的制作和播出制度仍然有待完善,剧本的质量有待提高。

1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现状

1.1制作成本低,剧本质量差目前,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的制作规模简单、投资较少,质量也普遍偏低。因为情景喜剧的录制大都是在摄影棚里,场景简单,外景不多,所以情景喜剧更被人误解为是所有电视剧中投入最低的一种。“中国情景喜剧之父”英达就曾说“:情景喜剧的预算资金非常少。”尤其是给编剧的钱,最多也只有1万元1集。然而,情景喜剧想要成功必须需要一个精彩的剧本,以美国的《老友记》为例,一集的制作成本就高达数千万美元,付给编剧的片酬也已达每集百万之巨,从《老友记》得到的高收益(大结局的售价就高达30秒200万美元)来看,这是完全值得的。2006年的《武林外传》就因为剧本的质量高才得到观众的喜爱。由于成本低、剧本质量差,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市场效益欠佳,仅能勉强收回成本。另外,由于大量缺少文化积淀的业余挤进情景喜剧创作领域,导致情景喜剧的剧本质量普遍比较低劣。

1.2选材单一,情节雷同

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大部分是展现都市世俗生活,选择题材比较单一,表现儿童生活的只有《家有儿女》,表现农民生活的迄今没有。而且内容基本上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度,表达的内涵保守而肤浅,缺乏对许多社会深层性问题的探讨。故事情节雷同,表演形式固定,场景毫无新意,演员表演重复,观众早已失去新鲜感,生活沉重的中国老百姓难以从这些情景喜剧中寻找到心灵的蔚藉。而美国的情景喜剧选材十分广泛,战争、死亡、犯罪、失业等问题经常出现在各类情景喜剧中,进而折射出社会的千姿百态、生活的形形色色、社会的光怪陆离。

情景喜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表达了观众的价值观、态度、倾向、担心与希望,应该针砭时弊、披露社会矛盾,而不是局限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1.3方言的应用

近年来,情景喜剧中演员大多使用方言。方言的使用是为了突出地方特征,反应地域特色,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贴近观众,进而取得区域性的收视成功,然而却难以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不过,也有的情景喜剧突破了这一限制,比如《武林外传》。该剧汇集了陕西话、东北话、福建话和天津话,诸多方言并没有妨碍其在全国的推广,反而成了该剧的一大特色。但是笔者认为《武林外传》的成功只是一个特例。一般来说,方言的使用隔离了的外地观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存在地域性的差异,很难使方言情景喜剧取得全国性的成功。

2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特点

2.1大家庭场景在大家的印象中,三代同堂才是最典型的平民生活。对于编剧而言,大家庭中的人物多,故事多,可供作者创作更多的情节。因而导致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大都是以大家庭为背景,比如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我爱我家》就是如此。受其影响,此后拍摄的情景喜剧都摆脱不了“大家庭”。如《都市男女》,故事中的人物白天一起工作,晚上还住在同一公寓里。还有《东北一家人》、甚至《家有儿女》都摆脱不了这个阴影。这种家庭情节是电视情景喜剧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剧情发展的需要。

2.2温馨的基调

室内情景喜剧的矛盾一是来自与角色之间,再就是来自于以客串或虚拟形象出现的人物。主要角色之间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通常他们的冲突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另一类矛盾主要是激发内部矛盾,最后内部成员的智慧和团结战胜了外部因素,致使矛盾仍然能以妥善的方式解决。“杯中风暴”是室内情景剧矛盾设置的典型模式。

2.3逃避现实

情景喜剧完全走娱乐路线,它无法解决太过尖锐的矛盾,即使是针砭时弊,也是采取一种点到为止的方式。

3从《武林外传》看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创新《武林外传》是我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探索,它采用的新的叙事结构,新的表现手法,更开放的表演状态,它的成功来源于全体创作人员共同探索的情景喜剧的创新之路。《武林外传》的主创者把它定义为“写给70年代生人”的东西,观众必须了解流行文化。如果没有一些流行的电影、电视、港台文化、流行歌曲的背景知识,是不会对《武林外传》的台词有反应的。“70后”很容易辨认这些东西,因为它来自你所经历的流行文化的整个过程。以借古寓今的手法用古典的形式包装今天的情感,是这部情景喜剧的创新之举。虽然在形式上比较大胆,表演上过于夸张,但是它在内容和道德规范上却保持着传统特色。它颠覆了我们对于江湖和武侠的认识,重新构建了一个由众多平民人物组成的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江湖。自从《我爱我家》之后,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已经陷于模式化的弊端而难于突破。而《武林外传》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价值倾向与表现手法上,它更加倾向于表现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和美好感情。它以古代生活配以现代喜剧的形式来表现小人物的江湖生活与梦想,虽然剧中演员都是古装造型,但是他们所说的台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语言、网络词汇,让观众耳目一新。在这之前,我们对“侠”的理解一直都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为一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则是直接泄了这些大人物的“底”:传说中的盗圣白展堂胆小如鼠,毫无威震江湖的高手风范;为了还赌债,岳盟主在比武时故意作弊输给还是孩子的莫小贝。生活中那些能把握自己命运并善待他人的小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

情景喜剧第6篇

情景喜剧起源与美国,早期可分为广播情景喜剧和电视情景喜剧两种,电视情景喜剧是模仿广播情景喜剧的产物,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情景喜剧已经成了情景喜剧的代名词。1992年,英达经过五年时间精心制作的《我爱我家》搬上电视荧屏代表着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情景喜剧的诞生,从此中国的电视观众看到了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情景喜剧也开始了它在中国本土化的成长历程。如今电视情景喜剧已经成了当今电视屏幕不可或缺的电视节目类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视情景喜剧虽然诞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但是这种艺术形式仍然处于市场的边缘状态,收视率欠佳。总体来说,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的制作和播出制度仍然有待完善,剧本的质量有待提高。

1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现状

1.1制作成本低,剧本质量差目前,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的制作规模简单、投资较少,质量也普遍偏低。因为情景喜剧的录制大都是在摄影棚里,场景简单,外景不多,所以情景喜剧更被人误解为是所有电视剧中投入最低的一种。“中国情景喜剧之父”英达就曾说“:情景喜剧的预算资金非常少。”尤其是给编剧的钱,最多也只有1万元1集。然而,情景喜剧想要成功必须需要一个精彩的剧本,以美国的《老友记》为例,一集的制作成本就高达数千万美元,付给编剧的片酬也已达每集百万之巨,从《老友记》得到的高收益(大结局的售价就高达3秒2万美元)来看,这是完全值得的。26年的《武林外传》就因为剧本的质量高才得到观众的喜爱。由于成本低、剧本质量差,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质量始终得不到提高,市场效益欠佳,仅能勉强收回成本。另外,由于大量缺少文化积淀的业余挤进情景喜剧创作领域,导致情景喜剧的剧本质量普遍比较低劣。

1.2选材单一,情节雷同

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大部分是展现都市世俗生活,选择题材比较单一,表现儿童生活的只有《家有儿女》,表现农民生活的迄今没有。而且内容基本上流于表面而缺乏深度,表达的内涵保守而肤浅,缺乏对许多社会深层性问题的探讨。故事情节雷同,表演形式固定,场景毫无新意,演员表演重复,观众早已失去新鲜感,生活沉重的中国老百姓难以从这些情景喜剧中寻找到心灵的蔚藉。而美国的情景喜剧选材十分广泛,战争、死亡、犯罪、失业等问题经常出现在各类情景喜剧中,进而折射出社会的千姿百态、生活的形形、社会的光怪陆离。

情景喜剧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表达了观众的价值观、态度、倾向、担心与希望,应该针砭时弊、披露社会矛盾,而不是局限于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

1.3方言的应用

近年来,情景喜剧中演员大多使用方言。方言的使用是为了突出地方特征,反应地域特色,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贴近观众,进而取得区域性的收视成功,然而却难以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不过,也有的情景喜剧突破了这一限制,比如《武林外传》。该剧汇集了陕西话、东北话、福建话和天津话,诸多方言并没有妨碍其在全国的推广,反而成了该剧的一大特色。但是笔者认为《武林外传》的成功只是一个特例。一般来说,方言的使用隔离了的外地观众。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存在地域性的差异,很难使方言情景喜剧取得全国性的成功。

2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特点

2.1大家庭场景在大家的印象中,三代同堂才是最典型的平民生活。对于编剧而言,大家庭中的人物多,故事多,可供作者创作更多的情节。因而导致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大都是以大家庭为背景,比如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我爱我家》就是如此。受其影响,此后拍摄的情景喜剧都摆脱不了“大家庭”。如《都市男女》,故事中的人物白天一起工作,晚上还住在同一公寓里。还有《东北一家人》、甚至《家有儿女》都摆脱不了这个阴影。这种家庭情节是电视情景喜剧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剧情发展的需要。

2.2温馨的基调

室内情景喜剧的矛盾一是来自与角色之间,再就是来自于以客串或虚拟形象出现的人物。主要角色之间没有绝对的利益冲突,通常他们的冲突都能得到圆满的解决。另一类矛盾主要是激发内部矛盾,最后内部成员的智慧和团结战胜了外部因素,致使矛盾仍然能以妥善的方式解决。“杯中风暴”是室内情景剧矛盾设置的典型模式。

2.3逃避现实

情景喜剧完全走娱乐路线,它无法解决太过尖锐的矛盾,即使是针砭时弊,也是采取一种点到为止的方式。

3从《武林外传》看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创新《武林外传》是我国电视情景喜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探索,它采用的新的叙事结构,新的表现手法,更开放的表演状态,它的成功来源于全体创作人员共同探索的情景喜剧的创新之路。《武林外传》的主创者把它定义为“写给7年代生人”的东西,观众必须了解流行文化。如果没有一些流行的电影、电视、港台文化、流行歌曲的背景知识,是不会对《武林外传》的台词有反应的。“7后”很容易辨认这些东西,因为它来自你所经历的流行文化的整个过程。以借古寓今的手法用古典的形式包装今天的情感,是这部情景喜剧的创新之举。虽然在形式上比较大胆,表演上过于夸张,但是它在内容和道德规范上却保持着传统特色。它颠覆了我们对于江湖和武侠的认识,重新构建了一个由众多平民人物组成的充满人性和温情的江湖。自从《我爱我家》之后,我国的电视情景喜剧已经陷于模式化的弊端而难于突破。而《武林外传》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在价值倾向与表现手法上,它更加倾向于表现普通民众的价值观念和美好感情。它以古代生活配以现代喜剧的形式来表现小人物的江湖生活与梦想,虽然剧中演员都是古装造型,但是他们所说的台词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流行语言、网络词汇,让观众耳目一新。在这之前,我们对“侠”的理解一直都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为一部情景喜剧《,武林外传》则是直接泄了这些大人物的“底”:传说中的盗圣白展堂胆小如鼠,毫无威震江湖的高手风范;为了还赌债,岳盟主在比武时故意作弊输给还是孩子的莫小贝。生活中那些能把握自己命运并善待他人的小人物才是真正的英雄。

情景喜剧第7篇

1、情景喜剧出现在中国荧屏的初期

在我国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这部开山之作之前,曾有几部情景喜剧被引进到中国荧幕,广东电视台在1982年引进一部《马丁叔叔》的美国情景喜剧,在1983年,同样是广东电视台,其一档综艺节目《万紫千红》将一部系列漫画《乐叔与虾仔》拍摄成为一部同名短片在节目中播出,这档节目正是受《马丁叔叔》的启发而制作的。后来广东电视台还制作了系列短剧《万花筒》,以室内景拍摄为主,加入少量的外景,在当时一度使收视率猛增。再后来,不少电视台效仿广东电视台,纷纷去取经学习,在当时新成立的广州电视台拍摄了《顺意坊》、《陈医生诊所》等系列短剧,但是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个电视台只是在形式上借鉴了《马丁叔叔》,并没有将情景喜剧的概念带给中国观众,再者,后期没有更好的创作等种种原因,这段时期的短剧在这一年退出了荧幕。虽然没有给多数中国观众留下印象,但是却能看出情景喜剧的确曾经试图要在中国荧幕上发展。

2、情景喜剧在中国的立足初期

1992年中国荧屏引入美国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使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电视情景喜剧,通过一个美国家庭在生活中的点滴反应了父母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给国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之后从美国回归的英达与著名作家梁左、王朔等,共同策划了中国首部大型情景喜剧――《我爱我家》。1993年《我爱我家》上映初期,收视率低,并且口碑不尽人意,公共舆论对于这部情景喜剧的评价特别低,甚至于在1994年,由《成都晚报》举办的一次群众评选最差电视剧的节目活动中,《我爱我家》也位列其中。在日后的发展中,这部并不看好的情景喜剧却越来越受欢迎,1994年《我爱我家》后80集的续集开播,轰动了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导演英达被称为中国情景喜剧之父。《我爱我家》是中国情景喜剧的诞生之作,也是到现在为止的一部经典影视作品。之后更多优秀的电视情景喜剧跃然屏上,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情景喜剧这一外来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开始在中国扎根并且蓬勃发展起来。

3、情景喜剧在中国荧屏发展时期

《我爱我家》的成功,对我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不仅成立和培养了一组优秀的情景喜剧演员,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情景喜剧的演绎模式。趁着《我爱我家》播出的高峰时期,在1995年“英氏影视艺术公司”的成立,相继推出了不少优秀作品,1997年《候车大厅》、《新七十二家房客》上映,1998年拍摄《中国餐馆》,还有《闲人马大家》、《东北一家人》等优秀情景喜剧作品,其中《闲人马大姐》在2002年的飞天奖中荣获“系列剧奖”的殊荣,这些优秀作品的呈现,更加促进了中国电视情景喜剧正在走向正规化与专业化。

这其中,1997年的《新七十二家房客》是英达导演第一部描写南方人生活状态的情景喜剧,是以描写一所上海老石门房子中的住户中发生的故事。这部作品总的来说不算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身该剧的导演以及编剧都是北方人,对于上海观众欣赏作品的观点和立场了解的并不十分清楚。况且,拍摄地点是在北京,对于当时上海百姓的生活状态认识不是十分深刻,而南北方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很显然的,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作品中,导演英达试图将上海派的文化元素加入到情景喜剧当中,使中国情景喜剧的表现方式更加丰富,而这次尝试对于情景喜剧的发展来说是极有意义的。

1998年《中国餐馆》的拍摄,展现的是中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这部作品是导演英达根据自己早年在美国留学时期生活和学习的经历拍摄而成。这部作品描写的是一群中国人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开餐馆的故事,在故事中展现的一幕幕幽默滑稽的故事,让观众记忆深刻。并且导演英达也对此部作品给予了一个肯定的评价:“超出了《我爱我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部优秀的情景喜剧作品,自从上映以来,收视率就一直居高不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中国餐馆》给予了很好的评价。

1998年的7月一部《老娘舅》的情景喜剧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播出,这次预示着中国的南方城市开始加入到电视情景喜剧的大潮中来,这是一部正宗的上海制作的情景喜剧,揭开了上海电视情景喜剧的第一页篇章。《老娘舅》展示了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幽默机智、风趣可爱的老上海,展现了上海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在《老娘舅》播出一年后,正式改名为《老娘舅》(家庭篇),主要演绎的是邻里之间、夫妻之间、婆媳之间的琐事细节,通过描写老娘舅一家人对于各种事情的处理,展示出生活中美好与幸福。《老娘舅》堪称为“海派”情景喜剧的经典之作。

4、中国情景喜剧的成熟期

1999年《闲人马大姐》的播出,成为了中国情景喜剧走向成熟时期的一个标志,首先它塑造了马大姐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另外,2002年飞天奖中“系列剧奖”的获得,使《闲人马大姐》成为第一部获得政府颁奖的情景喜剧作品。

2004年,由林丛执导演拍摄的一部儿童题材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在全国的电视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述的是两个离异的家庭再结合之后,父母与孩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家有儿女》被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并且多次获奖,第26届电视剧飞天奖中荣获少儿电视剧一等奖,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在第7届金鹰节中获得最佳少儿电视剧奖。

2006年,一部低成本高水平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上映,这部作品自开播之后,收视率一路飙升,自此,这部情景喜剧便红透了全国。演员们的心态轻松、活泼,不仅是年轻人喜欢,很多知识分子以及海归派都对该剧赞赏有加。2006年3月,中国电视节目榜在《新周刊》揭晓,《武林外传》获得十大创新电视人奖,2007年获得第三届电视风云榜风云大奖。

之后,众多优秀的情景喜剧作品相继上映,《美女不坏》、《小房东》、、《办公室》、《旅奥一家人》、《巴哥外传》、《奥运在我家》、《万家轶事》、《海马歌舞厅》等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2012年8月19日,《北京日报》文化版头版标题,“国产情景喜剧迎来春天?”,文别指出:“都市情景喜剧《爱情公寓3》成为荧屏黑马,在安徽卫视收视率一直稳居黄金档榜首;不久前,由爱奇艺推出的科幻情景喜剧《奇异家庭》,上线之前便已成功售给电视台,缔造视频网站电视剧反销电视台的一大案例。”中国电视情景喜剧跻身于荧屏,并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多次获得高收视率,为广大观众所喜爱,说明中国电视情景喜剧已经越来越走向成熟。

二、中国情景喜剧的艺术特征

1、强调积极向上、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涵

每一部国产情景喜剧作品,都表现了当时社会风貌的新变化和新现象。例如《奥运在我家》,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来临,使得在北京城中一个小区的居民因感受奥运精神,因而在2008年有着美好的期盼与向往。《奥运在我家》反映在08奥运背景下,以北京为主的当代中国都市人受奥运精神的感召,积极乐观,进取向上,创造美好生活,创建和谐社会的精神风貌,真实展现他们不畏各种困难和挫折,乐观豁达,满怀热情,追求理想的现实生活。

2、相声语言与地方语言的运用

国产情景喜剧在语言风格上个人认为是一种优势,以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小品模式的表演,博得观众的笑声与认可。自《我爱我家》播出,之后上映的情景喜剧作品基本上都受《我爱我家》的影响,因为编剧梁左本身就擅长并且偏好于相声语言的运用,当然这点在情景喜剧上来说是非常有利的。相声语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拥有非常丰厚的语言资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的语言艺术精妙无穷,地方语言在情景喜剧中的运用尤其的出彩。例如在《老娘舅》中:“阿庆啊,伐桂侬是伐是阿拉额女婿,恩妈总归是侬额恩妈。”《武林外传》中,佟湘玉的经典台词:“额滴个神啊!”。有些经典广告语言和流行语言的运用也非常精彩,《武林外传》中郭芙蓉的口头禅:“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拉近了与中国年轻一代观众的距离。在这部作品中,还有广告、歌曲、戏曲、新闻等等多种元素,创造出一部别具特色的中国式情景喜剧。

3、地域性特征明显

中国式的情景喜剧地域化非常的明显,总的来说分为六个不同的派别,分别是京派、海派、粤派、关东派、长安派。京派代表主要是以英达的作品为主,英达的作品语言风格幽默,情节中演绎的故事主要是围绕生活中琐碎事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带给观众欢乐。主要代表作就是《我爱我家》与《闲人马大姐》,展示北京城市人的风貌。北京城是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的融合地,在作品中呈现出的北京都市人的优越感正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时不时的关心着国家大事,即便是退休了的傅老与马大姐,对于身边的发生琐事也都觉得事事都关己。海派的情景喜剧作品主要是以上海市位背景,通过演绎平凡市民的普通生活,折射出上海人民的生活现状与精神风貌,《老娘舅》就是海派的典型代表作品。上海市一直以来就是中国比较发达的一个城市,上海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具有多元性与开放性的特点。《老娘舅》中方言的运用也成功地呈现了上海人的优越感与排他的特性。海派情景喜剧除了语言的幽默以外,更加偏重夸张的表演。反映广东地域文化的情景喜剧属于粤派,代表作品有《外来媳妇本地郎》,该剧充满现代大都市生活气息和浓厚的广州地域特色,人物个性鲜明,语言风趣幽默,情节曲折动人,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关东派的代表作品是《东北一家人》,这部作品展现了浓郁的东北气息,其浓重的东北口音展现了东北人大气、善良、豪爽的特性。长安派情景喜剧以陕西方言为语言形式,展示了西北地区长安的历史风貌与变迁,长安人民的生活态度。

三、中外情景喜剧的对比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中国的情景喜剧最初完全是参照国外情景喜剧的模式而来,在某些方面有着共通的特性,然而,情景喜剧发展至今,国产情景喜剧与外国的情景喜剧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我们拿美国情景喜剧来作个对比。

首先在故事情景安排上,中国情景喜剧每个故事中有一个线索,根据这条线索来讲述一个故事发生、经过与结束。这样的情节安排比较容易控制故事发生的节奏,而且适应中国观众的接受能力与接受习惯。而美国情景喜剧在故事中,会有多个线索,在故事中每个角色都对故事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角色,每个人物都有故事发生,而每个角色身上发生的故事又是紧密相连的,整集的叙事相对来说更加精彩,更加有看头。美国一部情节喜剧《爱你到死》就是围绕着两个故事情节展开叙事的。

其次在面向的社会层次上有所不同,中国情景喜剧作品主要是平民化的,面向大众的,是老百姓接受并认可的。而西方的情景喜剧,主要展现的是家庭条件优越,生活富裕的中产阶级。美国情景喜剧《我爱露西》、《成长的烦恼》等,也折射出了美国多数家庭的生活现状与精神风貌。

再者,在语言风格上中国情景喜剧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就是方言的运用,文化与审美的不同决定了这一特性。美国情景喜剧偏重于语言幽默感,充分了运用了美国语言的鲜活特点,对于这方面要求高质量和精彩的幽默效果。另外,美国情景喜剧作品在肢体语言的运用上比较夸张和开放,比如的动作在我国情景喜剧作品中就不会出现。

结语

我国情景喜剧有着很多优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多样的语言形式,具有中国特色的制作方式,优秀的创作团队。但是在创作与发展的过程,需要经历很多尝试与历练,在借鉴与总结的同时,还要保证创作与拍摄的质量,不管在制作方面还是在内容上都需要有进一步的突破,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心理需求,并且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中国电视情景喜剧的发展,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周燕.试论中国情景喜剧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D].上海大学,2008-05-01

[2]韩亚栋.国产情景喜剧迎来春天?[N].北京日报,2012-08-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