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合集7篇)

时间:2024-03-21 14:56:30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第1篇

关键词:电影广告 消费心理 电影广告优点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快幕布背后的魔力。

电影中的广告电影中的夹带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为主。

一、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 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 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 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其它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第2篇

关键词:电影广告 消费心理 电影广告优点

电影,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大众文化艺术,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反映着复杂多样的人类社会生活和内心世界,观众从电影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几个漂亮的明星,而且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位,它能成为最直观、最广阔同时最细致的信息载体。通过最形象的最生动的方式切入到普通人的生活,而这种功能往往超出了电影的范畴,实际上也就成为产品最有效的广告宣传,基于此电影与广告界结下了不解之缘。近来,中国电影业在国际电影商业运作模式的影响下也开始学着利用电影这快幕布背后的魔力。

电影中的广告电影中的夹带广告按其表现的方式来说,一般分为显性和隐性广告两类。

显性广告主要以电影中的贴片广告为主,而隐性广告则以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为主。

一、贴片广告电影的贴片广告就是广告的运营商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放映方合作,在每部电影放映前播放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 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 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 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其它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从众心理 引导策略

1 前言

从众也叫“随大流”,是个人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一般来讲,从众心理带给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重要机构,对于学生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同时,在加强对学生的从众心理引导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的责任也更大。

2 高职院校学生的从众心理的影响分析

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学里通常会有一些学生,不但学习上表现出色,并且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依旧延续了在学校的优秀表现。这样的人对于在校生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同样的教育经历和差不多的年龄,对于学生产生的激励作用是很大的。学生争相向其学习其实也是从众心理的一种表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即促进学生的进步。

第二,由于大学对于学生的约束没有中学那样严格,再加上很多学生自制力差,所以,大学最常见的就是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求及格,这个时候,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其他同学就产生了一定的压力,促使他们提高成绩,这也是从众行为的表现之一。

第三,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很多来自不同的地方,兴趣爱好也都各不相同。由于学生日常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互相之间很容易相互影响,明显的表现就是经常相处的人爱好变得逐渐统一,并且这种影响还将逐渐扩展至更大范围,这就是爱好方面的从众表现。

消极影响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

第一,逃课。大学里面旷课是比较常见的行为,很多学校的管理并不严格,导致学生觉得迟到、旷课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迟到、早退就成了家常便饭,学生的出勤情况非常差,有时候甚至是几个学生集体旷课。学生逃课也是从众行为的具体表现之一,对于学生学习和学校管理都非常不利。

第二,大学还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作弊。很多学生为了考试及格,采取各种方式作弊,这在大学里并不是个例。并且很多学生个人诚信习惯非常不好,甚至在毕业之后伪造证件或者是制作假简历,严重损害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形象。针对学生的诚信问题,某大学特意进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近六成的学生觉得作弊是迫于无奈的从众行为,为了及格,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

第三,大学很多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很多学生看到别人谈恋爱,自己就也想找一个女(男)朋友,特别是一个宿舍的学生,一般来说,只要有一个有对象,剩下的就会陆续效仿。除了恋爱,还有就是消费攀比,很多学生为了在同学面前有面子,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非要买一些奢侈品“充门面”,学生基本没有经济来源,所以这些只会增加家庭负担。这些现象都是从众心理的具体体现,攀比心理也属于从众心理的一种,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不良的校园风气,例如拜金主义盛行,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3 学生从众心理的形成原因

首先,个人因素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其实并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活没有计划,基本上就是混日子,因此,当有一些新奇的东西出现时,很容易跟风模仿;还有的学生虚荣心特别强,极其渴望别人的关注和赞美,因此,为了和别人拥有更多的话题,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事物,以便获得更大的发言权;有的学生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对于世界缺乏全面的了解却又急于证明自己,有的人甚至会选择模仿影视剧中人物,如用拳头解决问题之类的,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

其次,外部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习场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中父母灌输什么样的理念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每一步都要按照家长的计划走,孩子本身没有主见或者自我意识薄弱,大学里很容易跟风;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对于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如果社会推崇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自私自利形成社会风气,那么盲目从众就可能造成学生的心理扭曲;学校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的产生与学校的校园文化风气是分不开的。

4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从众心理加强引导的建议

4.1采取措施提升从众心理的积极作用

对于老师来讲,对学生的从众心理进行积极正面引导,有利于促进班级建设。高职院校的老师要重视集体力量的运用,发挥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班级风气的改善。引导可以采用树立榜样的办法,对学生形成正面的激励,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向优秀者学习,克服自身的惰性;教师要注意顺应学生的从众心理,可以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减小从众心理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教师要注意加强班级的纪律管理,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对于逃课和作弊现象要加大惩处力度,避免其他学生效仿。

4.2及时关注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变化

大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比较频繁的,为了避免从众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教师要合理利用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与学生多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从众心理产生的积极影响,诸如增强学生的创优意识等,教师要注意及时做好引导,使其影响更多学生;对于不良的社会风气带来的歪曲理论,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认清现实,使学生能够做出基本的是非判断和取舍,帮助学生完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知道哪些是错误的、不该推崇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自身观点必须客观公正,看待问题不能带有个人情绪或者有色眼镜,避免学生产生极端思想和偏激行为,毕竟从众并不是全都不好的,事事都特立独行也不一定就是正确的。

4.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心理

学生的心理状态存在很大差异性,因此,心理引导也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所以要引导学生的从众心理,就必须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就某一个热点问题举行专题讲座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事件背后的原委始末,科学地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针对学生的从众心理,学校可以举行一些相关的辩论比赛,正方和反方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对于事件的真实面貌会有一个全面的还原,帮助学生做出科学的判断,同时由于辩论比赛的可看性更强,学生的印象也会比较深刻,接受度会比较高。

5 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从众心理有许多种表现形式,对学生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极大,所以,学校和老师必须对此做出反应,寻求积极的引导策略。通过提升从众心理的积极影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办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从众心理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促进学生养成独立的人格,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石建梅.正视大学生从众心理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176-177.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第4篇

客户的品牌广告以及企业广告和电影片尾出现的鸣谢单位,赞助单位的帖片广告。它是电影广告最明显最外在的形式,属于电影中的“硬广告”。尽管这种广告形式常常在播放前引起大量观众的唏嘘声,但是调查显示它的传达效果较电视广告有更深刻的观众记忆度,因此此时的广告就能很好的利用观众这一心态从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从冯小刚的《没完没了》的首开电影贴片广告的先河,继而《大腕》、《英雄》、《手机》等影片都夹带着众多的贴片广告。

二、植入式广告对于电影而言,它身着大众文化的隐身服,跳脱了传统的广告直白诉求模式,以更加隐蔽、积极、动人的形态潜入了观众的视野。因为影视中的人物形象、服装、道具乃至影视的名字,都可以转化成商品的品牌,给制片商带来巨大的利润。至此,植入式广告正在悄然升起。所谓的“直入式广告是一种异业结合模式,即将某品牌商品或服务融入媒体之中,成为媒体的一部分,与媒体一起推销给消费者”。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在影片中刻意地插入商家的商品,可以是静态的摆设,可以是画面的背景,也可以是演员使用的道具。它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令观众在不经意间构建起对商品的潜意识知觉。由于观众对广告天生有抵触心理,把商品融入剧情的做法往往比直接诉求的结果更好。总之,它是以一种隐性化、人性化的方式将广告融入电影的剧情当中,让观众在无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品牌印象。起先电影的帖片广告是作为独立于电影之外的元素出现的,它带有明显的广告宣传意识,然而植入式广告将产品的宣传内化到影片之中,成为影片的内容,让影片的魅力带动产品的宣传、推广,真正做到互为融合、互为促进。如《第一次亲密接触》中的卖当劳、《天下无贼》中刘德华和刘若英用的NOKAI手机、《落叶归根》中宋丹丹说的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广告都在潜移默化中让电影传递着品牌的精神,而且很合理、很自然。这就是电影中植入式广告的魅力。

这种广告形式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一)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暴光率高,以娱乐的表现形式使受众接受,极大地增强了观众对广告产品的记忆,从而加强与巩固神经联系的痕迹。电影中的广告元素的出现不受时间的限制,而取决于故事情节的发展本身,从而可以使产品在电影中随剧情的发展反复出现,这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观众是以一种寻求快乐寻求释放的心态去看电影,这样观众从心理上就没有对外界的防御,这是夹杂在电影影片中的广告会毫无声息地到达观众,而且这种把广告和故事情节相连接起来的广告其观众记忆度也极高。

(二)这样的广告形式很容易让消费者改变态度,使其对影片中的商品产生积极的态度。

首先,观众自身就不自然地充当参照群体的作用。电影能带给受众一种不同于报纸、电视、广播的享受。而且电影具有的一种集群效应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电影深受公众的喜爱那么这种人际关系中的舆论传播就是一种独具渗透力的广告形式。这对消费者心里的影响作用无疑是最有力的,它甚至可以在最短时间发挥最大的作用。

其次,电影中尤其是大片中往往都有几个名人扮演着主要角色,而将广告产品与名人结合一来为商家节约了请名人做广告的巨大成本,二来也使得这些名人不自然地充当了消费者意见领袖的作用。对于电影作为传播娱乐的载体而言,产品、品牌和广告都会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影片中各种元素留给受众深刻的印象,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电影中的广告元素通常以实物道具的间接形式呈现,不像其它传媒广告那样直接,所以广告信息悄悄进入消费者的记忆大脑,而且这种进入方式是以娱乐形式,也让消费者以一种娱乐的心态去接受,从而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广告效果。

(三)到达率高。电影中的广告到达率高“电影受众也称‘暗夜的人’,黑暗的环境把电影的交流系统与周围日常空间隔离的同时,也把受众同他所体验的现实隔离开来,使其全身心投入电影的世界”。在电影受众暂时处于催眠的状态下进行广告宣传,受众接受信息度一般较高,同时较电视广告而言,影院的观众直接地暴露于广告的轰炸,无从躲闪,它的到达率几乎为100%。

(四)广告影响广泛、持久、深层,而且重复率极高。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形态,电影的生命力强,它不但在影院放映,还可以在电视录像带、VCD中播出,不但播放一次,而且可以播放无数次,好的经典影片甚至影响几十年。让产品插入电影之中,让电影情节成为其广告内容,明星就是一种最佳的广告形象和意见领袖。这种天然的示范作用不经意便俘虏了观众、消费者。同时电影媒体可以影响电视广告很难到达的人群青年一代。他们崇尚的是快速的消费,电影媒体的特性迎合了青年一代的潜在心理,也因此更好地掌握拥有了这一巨大市场。另外电影中的广告成本较低“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票房达到5000万美元,电影中的广告就等于达到大约1370万的电影院观众面前,而据电影工业统计,一部有5000万美元票房的电影就可以卖出20万合录像带。不止如此,一部卖座巨片的录像带一星期至少出租五次,这样一个产品的镜头会因此在增加2500-3000万个让观众留下印象的机会”。如果再加上有线或无线电视的播出,广告主所付出的平均单位成本可以降到非常低。

综上所述,电影广告借助自身独特的优点确能将广告有效得深入到观众的心理,在各类广告铺天盖地的今天,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促销手段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不管它以何种形式都意味着人们对这块幕布背后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陈默,《影视文化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172

[2]宋家玲,《影视艺术比较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257

[3]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M].中国广播出版社著,366

[4]严学军,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广告策划与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3-104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众心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392-02

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从众心理现象,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作用,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良性有序地向前发展。

一、大学生从众心理的基本表现

大学生在受到外界群体压力下会出现从众心理,并通过行为方式具体地表现出来。

学习从众。学习从众就是大学生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出现的学习跟随的一种状态,这是大学生从众心理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表现。由于与身边的同学、舍友日益相处一起,他们之间必然相互仿效,互相学习,同时,大学生也会向高年级的学长、老乡们学习取经,效仿他们学习的成功经验时,从而出现学习从众的现象。

入党从众。进入到大学阶段后,在大学学习期间,许多青年学生在校友、老乡、同学、舍友等的影响下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出现了入党从众现象。

公益从众。公益活动能够净化人的思想、升华人的心灵,在公益活动日益增多、形式日益多样的当今时代,大学生也积极参加到各种公益活动中来,公益从众现象在大学校园表现得异常普遍。

恋爱从众。大学生正处于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精力充沛,喜欢吸引异性的注意,有着恋爱的冲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今大学校园恋爱现象日益普遍,在大学生中,恋爱从众的现象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上网从众。在大学,部分大学生由于自制能力较差,自觉性不强,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上网从众已日益成为大学生沉迷网游的一个重要因素。

逃课从众。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当今大学校园里学生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旷课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经常三三两两集体逃课,形成一种不良的学习之风,导致逃课从众现象在大学校园里日益普遍。

作弊从众。社会上不诚信的不良习气也影响到了大学校园,使得大学生中也部分地出现了考试缺乏诚信的显现,在考场上各种作弊方式和作弊手段花样繁多,层出不穷,导致大学校园出现作弊从众这样的歪风邪气和消极现象。

二、大学生从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利弊分析

从众现象可以说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能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也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负面的作用。

(一)积极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分析

一方面,从众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在班级同学、宿舍舍友、学长、老乡等的积极影响下,大学生经过长期的熏陶和耳濡目染,在集体的生活学习中培养起对班级对母校的深厚感情,在这样一种积极心理和其他多方面正面因素的影响系,能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形成和确立起集体主义的精神。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在公益从众等积极从众行为的影响下,在其他正面因素的作用下,学生的个体心理与群体的积极行为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大学生会共同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通过这样的从众行为,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帮助大学生形成和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

另一方面,从众心理也能够帮助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校园,大学生难免受到校园环境和周围人群的影响,在诸如学习从众、入党从众、公益从众等积极从众行为的影响下,大学生往往能够自觉地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入党从众能帮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史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帮助大学生确立起正确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起人生理想的灯塔;择业从众也有可能帮助大学生找到了一条实现人生价值的现实道路,实现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个人价值;公益从众能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助人为乐的利他主义精神,对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要帮助。

(二)消极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分析

第一,消极的从众心理会导致学生个人主义思想的滋长。在群体逃课从众、上网从众等消极从众行为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正处在迅速的成长阶段,个性张扬,自我不断彰显,如果受到这些不良从众行为的影响,极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的产生和蔓延。

第二,消极的从众心理会助长学生享乐主义思想的泛滥。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消费文化、娱乐文化街头盛行,对于青春年少追求享乐的大学生来说,如果受到消费从众、娱乐从众等从众心理的作用和影响,追流行、赶时髦、讲排场、比阔气的不正之风就容易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起来,从而使大学生形成“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等错误的人生态度,使享乐主义的消极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学生中泛滥开来。

第三,消极的从众心理容易诱发学生宗派主义思想的蔓延。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社会中,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容易趋于一致,如果不积极加以引导,就容易诱发大学生宗派主义思想的产生并导致这种错误思想的蔓延。尤其是同宿舍的舍友之间、老乡之间,由于朝夕相处或地缘关系,加上年轻人的血气方刚,一旦在这类人群中出现如逃课从众、消费从众、上网从众等消极从众行为,就更容易导致在这类群体中形成小团体、小宗派,诱发宗派主义思想的产生与蔓延。

第四,消极的从众心理容易造成学生理想信念的褪缺。比如恋爱从众、上网从众、逃课从众等消极从众行为一旦产生,学生的学习精力就容易被分散,长此以往沉迷其中更容易造成学生理想信念的褪缺。作弊从众、赌博从众等消极从众行为则不仅使学生学业荒废理想褪缺,甚至有可能使大学生最终丧失诚信,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利用从众心理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从众心理会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消极的从众心理则会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积极的从众心理,消解消极的从众心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首先,学校应大力发展优秀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熏陶。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场所,学生的行为活动主要在这个空间和环境中展开。既然处于迅速成长时期的大学生思想开放,模仿性强,学校就可以利用大学生积极的从众心理,通过建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群体文化,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向上的学习、科技和文体活动,创建一个充满学术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尚的人生情怀,使大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其次,学校应加强大学生班级和宿舍管理,营造奋发进取的班级和宿舍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校园是大学生活动的整体环境,而班级则是学生学习的基本组成单位,宿舍则是学生生活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场所。因此,在高校必须努力加强班级和宿舍管理工作,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班级和宿舍文化,帮助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大学生班级管理工作,激发起大学生学习从众、入党从众、公益从众等积极的从众行为,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营造一种优良的宿舍文化以使大学生在这样一个主要的生活场所中培养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态度。

再次,要做好学生中的“传”“帮”“带”工作,在大学生身边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以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我们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新生在进入到象牙塔这样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之后,为了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积极模仿,要么向高年级的学长们学习取经,要么向自己的老乡请教大学学习生活的诀窍,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就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好“传”“帮”“带”的工作,给大学生上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堂课。一方面请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学生干部给他们传经送宝,传授他们在大学自主自觉地学习方法和经验,帮助新生迅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和规律;另一方面,也要帮助新生做好心理调适,消除他们在陌生环境中的学习生活压力,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最后,要充分发挥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激发大学生积极从众行为的产生,消解消极从众行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校园,既有学生会、合唱团、轮滑社、文学社等正式组织,也有老乡会、驴友会等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群体,由于受到相关规章制度的约束,能够有效地形成对于大学生积极的从众心理,如参加合唱团的学生通过在周末到孤儿院、敬老院的义演,能培养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人生价值观。而通过非正式群体,如老乡会在择业方面积极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回到家乡就业,为家乡人民贡献自己所学,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珂.论大学生网民的从众心理[J].中国青年研究,2007,(4).

[2]李君亮.从众心理: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点[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3).

[3]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88,504.

[4]李君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J].高教研究通讯,2008,(1).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第6篇

[关键词]从众行为 管理 工作

中图分类号:T5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89-01

一、努力构建积极向上的群体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我们常会看到这些现象:一个工作和学习得过且过的人,如果在积极上进的环境中,会适应环境变化,改掉不良习惯;而一群工作拖沓、怨天忧地的人,会带动和影响身边的人一起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之中。这就是典型的从众行为。

1.从众的行为影响。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和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一般说来,群体成员的行为通常具有跟从群体的倾向。有一个著名的试验能说明从众行为的影响力。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经做过多次实验,每次都邀请1 名志愿者与自己的5名助手一起,在志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件事情进行判断。在明明是正确的答案面前,助手故意说出了同一个错误答案,最后志愿者也迷惑了。结果显示,平均有33%的人做出的判断是从众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不到1%。这意味着如果试图影响他人,可以利用从众心理来施加影响。

2.良好的从众行为需要良好的环境。综观一个业绩优良的单位,工作氛围永远是积极向上。因此,利用从众行为让“正气”树起来,凝聚人心向前进,显得尤为必要。首先,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个企业的核心,领导干部要学为人师、行为人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这是单位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其次,中层干部要善思善为。中层干部作为政策的上传、下达和直接执行者,要加强个人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为人诚实、公道正派。最后,要积极带动职工中的“愿做者、能干者”,找准从众效应的突破口,以点带面。

二、正确选择“从众目标”

1.不良的从众目标会造成灾难。2014年4月15日发生在韩国的“世越号”船难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在危急时刻,船员未能引导人们疏散,老师也没能组织学生积极自救,而是听从广播不要到处走动,错失时机,导致灾难进一步恶化,到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这种从众行为,是错误的选择了从众目标,导致大灾难的发生。如果在事故刚开始的时候,船员能够正确引导,老师和学生能够积极自救,也许会挽救大部分的生命。

2.从众行为的目标选择。在群体中,当个人的行为、态度和意见与别人一致时,会产生“大家都这样,我这样没有错”的安全感。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在日常管理中,要选择态度端正、工作积极的人作为首要从众引导对象,积极发扬“正能量”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培养“带动者”,带动“消极者”。

3.用好工作中蕴含的“撬杠”。调动工作积极性,要先调动工作计划性。工作积极性是愿意做某些工作,工作划性是准备做哪些工作。只有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例如,记工作日志是一件非常繁琐的事情,但可以培养工作的计划性。一部分同事都在认真写工作日志,提高了工作效率,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工作业绩,其他人会不会有所触动?即使存在不写日志的员工,但由此带来的不安全感和压力一定是存在的,早晚也会被“撬动”,跟随大部分人的脚步前进。

4.抓住关健节点,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个体加入群体是希望得到归属感。所以,人们希望被群体接受而不是被排斥,从众是摆脱压力的解决方法。“坚持大多数人利益”的原则,就是使不守规矩的人产生一种压力。当不守规则的人涉及到合作时,只要想继续在团队中生存,都不得不“随大流”。这是良性的“随大流”。为防止出现“负从众效应”,要抓住在团队中最有影响力的员工,放置在关健节点上,掌握整个工序,带动整个团队,形成良好风气。

三、积极引导“负从众行为”

要形成健康向上、开拓进取的氛围,使员工产生一种不向上都不行的压力,这样产生的从众心理是积极的,压力越大,从众心理越强。但是,总有一些员工是特立独行的,这就需要加以引导。

1.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要把一个长期的、战略性的目标,层层分解为群体成员具体可行的,并且能够明确认识的目标单元。每位员工对单位目标的完成都能得到认可和肯定,那么就会乐意从众,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对于执行者来讲, “精心落实”与“马虎了事”,“心中有数”与“虚无度日”,这是负责与“浮漂”之间差别,直接会反映到工作质量上。所谓汗水和成绩,是成正比的。

2.树立模范作为个人从众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要用权威的言行影响员工的从众行为,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员工的思想。人喜欢向高处走,也会经常向比自己能力强的人看齐。要把握在群体中能力强,发挥正能量的员工,对他们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必要时给予嘉奖,暗示组织就需要这样的人,对从众的方向进行把控。在帮助落后进步时,可以把个人安排到优秀的群体中,个人会主动向大众靠拢,要求进步。再对这种良加以强化,逐步培养出更多为组织目标服务的成员。

从众心理带来的影响有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 从众心理 消费

一、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的特点及表现

从众行为,心理学术语。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谈及从众心理,生活中随处可见。每一个人都有过这种心理,只不过许多人不自留意。 从众心理实质上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受某个群体的影响,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现象。在工作中很可能会遇到意见不一致的事情,本来你有自己的态度、想法,但这种想法和大多数同事不相一致的时候,你的心理也许会有左右为难、举棋不定的矛盾,迫于多数人“无形的意见压力”,最终放弃了自己的意见。 从众心理主要表现为理想上从众、行为上从众。前一种从众指多数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看,怎么说;后一种从众指多数人怎么做、做什么,自己也跟着怎么做,做什么。

二、影响从众消费的因素

从众消费的影响因素包括:

1.社会因素 我们都处在这个社会中,所以一般行为包括从众消费行为都与社会因素脱离不开。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受特定的价值观、消费观的影响。不可否认,从众消费也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所以社会因素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2.商品因素 商品因素包括商品的外观、重量、质量、包装、商标、使用特点、使用说明等。它们直接作用于消费者的感观,它们的好坏是消费者对它判断的依据。紧接着,消费者会把自己的观点转嫁给身边的人。渐渐,队伍壮大,会形成这种商品共同认知的群体,随之而来的就是从众消费。

3.购物环境因素 购物环境主要是指门面装潢、店堂布局等。每个消费者都有适合自己消费的消费环境,市场小店自然不能和高档商场相比。此时消费者对另一种消费阶层的追求便易形成 从众消费。这里的从众消费类似攀比消费。

4.商品价格因素 商品的价格是消费者消费时最敏感也最直接的因素,也是影响从众消费的一个最普 遍的因素。

5.消费自控能力不强。由于受各种媒体宣传炒作或是受周围环境影响以及身边同学诱导等而产生消费欲望,加上自控能力不强,极易产生随机冲动消费。

三、大学新生从众消费行为的现实危害

从众消费行为是被动的接受过程,在群体压力面前,从众者往往有无奈、被动等消极心理体验,从众消费行为对大学新生而言是弊大于利。

1.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对于大多数大学新生而言,其上学费用已经是家庭一笔不小的开销,甚至有的家长不惜贷款或借钱来供学生。当学生出现从众消费行为时,很多开支就变成了“计划外”,必然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家长为此常常是苦不堪言。

2.增加学生精神压力。由于刚走进大学校门,消费环境发生了变化,购买欲也随之增强。除了学习和生活必需品以外,他们会有很多消费奢求,由于缺乏消费理性的消费冲动,极易导致过度消费,带来经济上不必要的浪费,使部分学生成为“月光一族”,囊中羞涩的窘境带来的是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

3.导致诚信行为缺失。从众消费带来过度消费或透支消费,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编造谎言向家长伸手,向周围同学和好朋友张口。把钱借来后,又很难按时偿还,直接影响了同学关系。学生中因债务关系发生矛盾甚至打仗斗殴的事情也是不乏其见的。更有甚者有极个别学生采取欺骗、偷窃、诈骗等违纪违法手段,想方设法弄钱满足自己的不正当消费。从众消费所带来的诚信行为的缺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四、大学生从众消费行为的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种与消费相关的信息充斥市场,大学新生消费者很难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必须加强教育与管理。

1.加强消费理念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喜欢追求“新、奇、美、特”。很多消费品往往在大学新生中一出现就迅速流行开来,如配备手机、电脑、买高档化妆品和名牌服装等,他们在消费时却很少顾及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消费的必要性。必须通过采取日常教育管理、举办专题讲座、进行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使其掌握大学消费规律和特点,明确科学消费内涵和意义,培养理性消费意识和习惯,树立科学消费行为和时尚,营造文明消费环境和舆论。对经济宽裕的学生,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费计划,对其日常消费行为进行适当监督,避免其盲目引领时尚消费和过度消费。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要帮助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教会如何把钱用在刀刃上。特别是对那些家庭条件一般且易产生非理性从众消费行为的学生要格外关注,采取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提前进行干预,防止因从众消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精神负担。总之,加强消费理念教育和引导,必须作为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课。

2.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和舆论。日益丰富的消费市场、日益复杂的消费环境、日益多元化消费观等诸多因素,无时无刻不在充斥着大学校园,影响着莘莘学子,给他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带来了冲击,而往往是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学生高消费的心理基础。因此,社会要多创造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经济使用的消费商品与服务项目,使大学生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有更多选择的余地,提供更加经济合理的消费平台。学校要努力在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环境营造上做文章,通过倡导消费文明,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提高消费文化、教育含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选择消费行为。从更深的意义上讲,通过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行为习惯,用小环境来影响大环境,可以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总之,营造校园良好的消费环境和舆论,已是社会赋予高校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优发表网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