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12-29 10:37:41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第1篇

柔道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犹如技术和战术的关系一样,好的身体素质能给运动员更强大的信心和训练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决断力、好胜心和自制力,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可以推动身体素质的进一步发展。运动员只有具备了来那个号的身体素质、扎实的基本功,并且配上灵活多变的战术,才能在竞技对抗中占据优势,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因此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应该和身体素质训练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应该是构成整个运动员系统训练的一部分之一,综上所述,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可或缺。

2、柔道运动员存在的不良心理

2.1、恐惧心理

恐惧心理是运动员的不良心理之一,柔道运动员也不例外。但是对于柔道这个高强度的对抗竞技比赛来说,运动员的恐惧往往是来自自身的,是担心自己的对手过于强势或者担心自己水平过低,从而不能赢得胜利,这是对强大对手的恐惧和对自身不足的恐惧,这样心理会直接导致运动员缺乏信心,发挥失常,在柔道比赛中患得患失,甚至不战先败,影响运动目标的达成和成绩的取得。

2.2、急于求成

很多柔道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旦取得优势就会产生快速解决战斗的想法,乘胜追击,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当运动员出现这种心理的时候,就会失去理智,不能冷静地分析,对自我行为的掌控力就会下降,变得迟钝、短见,从而会露出不该有的破绽,被对手抓住机会反打一套,导致优势的丧失。

2.3、消极懈怠

消极懈怠是运动员的大忌,当运动员出现消极懈怠心理的时候,就会在日常训练中减少训练强度,没有给训练以足够的重视,甚至停止训练等。在进行比赛的时候校际比赛会产生临阵退缩、不战先败的想法。这种心理较多地出现在战败或伤病刚恢复的运动员身上,不理想的身体素质带来了诸多心理疾病,这样就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素质的恢复。

3、柔道运动员积极心理训练方法

3.1、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是指柔道运动员通过想象来进行训练,能够强化战术训练。例如,在训练之前,运动员对战术要领进行想象,从而激活大脑皮层中的战术痕迹,运动员训练中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训练动作。运动员的自我暗示也是意念训练的一种方法。运动员比赛前,通过意念训练,既可以加深动作要领,还能够自我鼓励,树立信心。

3.2、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运动员训练中,通过有效刺激物来引导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较好的完成训练和比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3.3、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根据未来比赛的条件来设置训练内容。通过模拟训练法来对柔道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战术技能训练,实现战术与心理的共同进步。而模拟未来比赛情况的训练方式,能够帮助柔道运动员在类似于比赛的训练中锻炼,在未来比赛中更快、更好的适应比赛条件,更好地掌控比赛情绪。

4、提高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4.1、重视柔道运动员心理素质选材

正如前文谈到的,柔道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选拔柔道运动员的时候不仅要选身体素质过硬的人员,更要注重选拔上来的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且在身体素质相近的时候要更加注重心理素质,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柔道运动员就会在比赛中冷静表现,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4.2、积极引导运动员树立正确训练动机

运动员的动机往往是他完成训练和致胜比赛的关键因素,因此注重引到运动员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的有效方式。教练在训练过程中应该注意有针对性地激发运动员参赛的训练冬季,譬如为国争光、证明自己、参与竞争等精神,要帮助运动员建立起自己的使命感、荣耀感和责任感,要让运动员了解柔道运动的本质,消除对于比赛的畏惧心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柔道训练和比赛中,不畏强手,勇于拼搏的心理素质,启发诱导热爱柔道项目,立志献身柔道事业的决心、信心和勇气,牢固树立起高层次训练动机,才能训练出高级体育人才。

4.3、在比赛前的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

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教练把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融入到日常训练当中,日积月累,才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譬如平时经常举行模拟比赛,严格按照正式比赛制度进行预热等,都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正式比赛的环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教练员设置柔道运动员基础训练时,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能、形态以及战术的特点等设计训练,形成独特的训练风格。而独特的风格能够发掘运动员的长处和潜能,成为比赛制胜的武器。

4.4、结合实战进行心理训练

根据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经验和不同素质的运动员相互对抗的时候,对心理训练的侧重点不应该一成不变,而是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变,譬如在面对气场较强的对手的时候,很多选手都会不自觉地被对方的气势所摄,使自己的水平难以得到正常的发挥,这时就应该深呼吸,默念放松来使自己调整到更好的状态。

4.5、加强运动员比赛后的训练

比赛对柔道运动员心理的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很多柔道运动员都会在赛后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时赛后的心理训练任务就是消除那种不公平的比赛心理状态,化消极为积极,教练员需要针对不同柔道运动员的心理进行不同的恢复方案,譬如观察运动员的训练表现,通过聊天谈心等方式摸清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运动员提高对自我的认识,放平心态,回到训练当中。

4.6、培养冷静应对各种突变情况的能力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第2篇

一、自主训练法

自主训练法,也叫主动参与训练法,就是参训军人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战斗情境和自身的心理变化特点,主动调节和控制生理变化,保持心理的稳定性。这种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军人自我教育的训练方法,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采用主动参与法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放松训练。受训者通过有意识地放松自己来调整心理的紧张状态,以保持身心的协调和心理的平衡。人在感到紧张、焦虑、恐惧的时候,生理上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皮肤电阻因汗腺分泌而下降等。当人体全身处于放松状态的时候,心跳、呼吸和皮肤电阻等生理活动表现出与情绪紧张状态相反的变化。因此,人体的肌肉放松状态与人的情绪紧张状态是互相排斥的,当一种状态存在时,另一种状态就不能够同时存在,或被消减了。人们可以利用肌肉的放松状态来对抗情绪的紧张状态,通过一定的自我训练,如体操、俯卧撑、适当跑跳等,学会在短时间内放松全身所有的肌肉群,以此来缓解肌肉紧张程度,把注意力从那些危险或觉得危险的事情上转移到完成现实任务上来,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慌。

二是主动积极地暗示。受训者用语言或者某种特定的动作姿势来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通过讲出特意选择的语句来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不紧张”、“我很镇定”等,回忆自己的最佳表现,引发自豪感,激发自信心。

三是挑战自我。设置一定的危险场景,让受训练人员独立做出判断和采取行动。敢于挑战自我的军人,往往能够在战斗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能够对意外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缺乏挑战精神的军人,往往过高地估计困难或危险,不愿意或不敢采取行动。在挑战自我训练中,对危险情境的设置要准确,能反映未来战争可能遇到的情况,而且要坚持把培养受训人员的果敢精神和思维能力作为训练重点,训练他们不蛮干,不碰运气,而是学会分析当前危险和困难,敢于行动。通过这种训练,增强受训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付危险的能力。

二、搭载训练法

搭载训练法就是把心理素质教育训练有机地渗透到其他训练中去,使战术技能训练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形成一个整体过程,以全面改善军人的心理状态。

一是要借助思想教育工作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通过灌输对国家的忠诚思想,使受训人员明确开展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的目的,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共鸣,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提高主动参与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的积极性,形成勇敢无畏的精神和饱满的战斗热情。

二是借助战术技术训练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一方面,战术技术训练是军人掌握各种战斗技能的训练,本身就包含着心理因素的参与。因此,在训练中既要培养受训人员的技能更要注意培养受训人员的心理品质,使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符合实战要求的战术技术训练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的良好方法。为了能够在战术训练中体现出心理素质教育训练的内容,要注重选择符合实战的环境,设置难度较大的训练想定,选择有实力的假想敌,以增大受训人员的心理负担,增强他们的知情观念和心理对抗意识。

三是借助演习进行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外军普遍重视演习对官兵的心理影响。俄军认为,演习是提高军队素养以及各级指挥员和司令部进行战役、战术训练的最高和最有效的形式。日本军队每年举行的各军事演习、三军联合演习和日美联合演习已经成为例行演习。西欧国家的军队把演习看成是“军事训练的真正学校”,认为演习对军人的军事、政治、教育、心理、体力等方面的训练,都是一次大检查,能够提高军人的超常技能。如英国、意大利的军队平均每个旅每年都要参加一次诸兵种的合成训练,通过演习提高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野战生存训练法

野战生存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军人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生理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军人在艰难险恶的困境中磨练意志、增强心理耐力。世界各国军队都比较重视对军人进行野战生存训练。

美军为了锻炼军人的野战生存能力,往往在部队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让官兵少带或不带食物和水进人热带原始森林,并要求在战术背景下按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目标。在途中,官兵只能采食野果、捕食蛇兽充饥,采掘植物根茎吮汁解渴,而且途中还要对付预先设伏的假想敌的袭击,难度相当大。这种艰苦复杂的环境,有效地锻炼了官兵的野战生存能力。据报道,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因训练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因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还要多。

法国空军十分重视体能训练和野外生存等挑战性比较强的活动,其训练方式主要有航海训练,攀登悬崖,穿越沙漠、森林,山路行军和跳伞训练。法国空军学校会把每期学员带到比利牛斯山脉中进行为期一周的生存训练,有时邀请陆军配合设置“敌占区”飞让学员跳伞到地形气候条件恶劣的山区,要求他们在72小时内逃出“敌占区”,与此同时,陆军则训练部队的搜索能力。这种训练的对抗性、实战性非常强,:使学员的逃生技能和身心素质都得到、提高;同时又避免了知识灌输的简单枯燥,增加学员训练的积极性,训练的效果十分明显。

四、实兵对抗训练法

实兵对抗演练是个体在应激情境中提高心理耐受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对官兵心理机能施加影响的特殊训练,在和平时期组织部队进行近似实战的实兵对抗演习,是提高军人心理适应性的最佳途径。在实兵对抗演练中,通过创设的仿真战场环境和战斗情节,锤炼官兵勇敢、机智、果断、顽强等作战心理品质;通过现地想定作业和情况处置,引导官兵准确判断敌情、合理制订作战方案、灵活运用战法,从而提高作战能力。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正在全面推广基地化训练方法,即建立专门的部队训练中心,采取模拟训练与近似实战的实兵对抗演习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轮训部队,使部队的适应性训练更加接近于实战。美军通过多年的努力建设,现已拥有一个包括近百个各种训练基地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的部队训练中心体系,其训练范围也从单兵发展到分队、部队、兵团战术和战役层次,每年可轮训两万人。实战证明,训练与实战的逼真程度越高,军人对实战的心理准备和适应性就越强。

五、战场模拟训练法

战场模拟训练,就是有针对性地设置近似实战战场的环境和条件,模拟实战景象和情境,使官兵体验到一定强度战斗因素的心理刺激,从而提高心理活动水平,增强对战斗情境的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自控能力。通过创设情境,营造积极活跃的训练氛围,激发军人训练的欲望与兴趣。真实的战场情境可以引导军人带着“任务”进人实战状态,使训练更加直观形象,能有效激发军人的训练热情。

模拟高技术战场可能出现的声音和光,对增强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敌方高技术武器产生的奇怪声音和光,能够破坏官兵的心理状态,是军人在战斗中产生恐俱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要在心理素质教育训练中,研制和运用新设备,模拟战场上的各种声音和光,培养官兵对声音和光的适应能力。

一是模拟巨声和怪声。如飞机、坦克、火炮等武器,在使用时会有震耳欲聋的声音,爆炸声、轰鸣声和呼啸声,都会对军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几使其感到压抑和恐惧,尤其是带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爆炸声、刺耳的怪声、神秘幽灵般的微声,会使军人大脑思维失去平衡,产生心理变异、行为失常等症状,导致斗志瓦解,丧失战斗勇气。所以,要模拟这些可怕的声音,让军人提前适应这些异常声响。

二是模拟光。通过视觉实施心理战,也可以摧垮人的精神防线。在夜暗情况下,突如其来的强光及部分武器发射、爆炸时产生的强光都可能造成官兵心理恐惧,而且敌人可能利用技术手段制造奇光异彩,以增强战场的神秘气氛,造成官兵紧张恐慌的心理。例如激光眩目武韶是一种低能戳发射器,可以对人的心理起到干扰、压制和遏制作用,严重的会造成官兵失明和心理失常反应;高亮度弧光武器能够发出五颜六色、扑朔迷离的强烈闪光,使人眼花缭乱、视线模糊、被动挨打,造成心理失衡。模拟声音和光的心理素质教育训练可以减轻军人对异常声音和光线的恐惧感,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此外,还可通过模拟形状、气味(如毒气或让人厌恶的气味)等,营造逼真的战场环境,提高军人的心理适应能力。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第3篇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3-000-01

摘 要 提高青少年篮球队员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和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水平。在实施心理训练时应重视运动员生理和心理负荷的同步提高。技、战术训练要注意队员赛场上的心理变化规律。本文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心理训练进行研究,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手段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篮球运动 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一、前言

在紧张激烈的篮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战术运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篮球运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激烈性、连续作战性等特点,运动员不仅要大量地消耗体能,而且要承受心理上的沉重压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情绪波动大,抗干扰能力差,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导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目的是培养其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因此,注意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加强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对象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稳定的情绪:在训练和比赛时,要有稳定的情绪,不能急躁或者消极;

(二)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突发情况;

(三)良好的动机:要热爱篮球这项运动,认真完成训练任务,不能消极怠工;

(四)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出现机会要果断出手。

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表现

(一)比赛中运动员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技术变形、动作迟缓,从而造成失误;

(二)在比分落后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造成失误;

(三)在队友之间配合失误时,相互指责、埋怨,相互之间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四)情绪波动大、不能以稳定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比赛;

(五)比赛时过分地考虑比赛结果,想赢怕输,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六)在比赛中未能正常发挥水平,赛后又不能及时总结,从而在心理上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更影响下面比赛的发挥。

五、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由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技术的获得,比赛的发挥,都是在心理调节下实现的身心结合活动,所以,对心理的训练也就和对技术、战术、身体训练一样重要。

(一)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的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里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以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里状态。

教练员可以有意思地把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到无刺激事物上,是运动员的心理高度放松,比如说意一些平时有趣的事情,比赛中的一些滑稽镜头。运动员也可以运用诱导训练法,比如不去想比赛的氛围,回忆训练中的基础动作,技战术的运用等,使自己放松下来。

(二)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

教练员可以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进行模拟性的比赛,让运动员学会适应比赛的环境、调节临场状态,也可以设置一些突发情况,以免运动员对这些突发情况束手无策。模拟训练法可以让运动员反复体验类似比赛的情景,就能大大降低正式比赛的刺激强度,从而使运动员容易在赛前出现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培养自信心的意志训练

意志是必胜的信念(自信心)和内在的稳定(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必胜的信念是起主导作用的,否则其它内容无从谈起,并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

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对运动员的进步给以及时的鼓励,以激励运动员;可以采取一对一、三对三等消极防守的形式,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四)克服困难的意志训练

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顽强性的外在表现。

教练员在训练中可由以制造多种困难的复杂局面,设置各种障碍,增加各种精神压力,加大各种难度的练习等等,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

(五)心理减压训练发

教练员要冷静的分析本阶段双方实力的对比,对比赛的结果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教练员不应该给运动员过高的心理压力,运动员也不要对自己施加太多的心理负担,对比赛的结果期望值越大越容易紧张,就越发挥不正常,所以降低对比赛的期望值是预防紧张情绪产生的重要环节。

六、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同性格的青少年对各种技术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不同,对教练员的动作示范和战术意图理解不同,教练员在教学中应有耐心,对个别运动员还要开“小灶”。

(二)队员有新生和老生,技、战术水平不同,在训练和比赛中,外向型老队员容易出现埋怨,责怪新队员的现象,而外向型新队员则表现出对抗情绪,内向抑郁质型新队员经常拘谨,影响训练和比赛效果。在进行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强调群体内的心理相容性和内聚力,使群体内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关系融洽。

七、结论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心理高速发展的阶段,教练员在关注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展。制定专门的心理训练计划,培养运动员从事篮球运动所需的兴趣、意志、性格、自信等心理品质,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来锻炼运动员自我调节临场状态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使运动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桂凤.现代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M].2003.6.

[2] 孙明志.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第4篇

摘 要 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网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一起构成了现代网球运动的完整体系。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由于身心还不十分成熟,再加上缺少这方面的训练,在陌生的环境和对手面前经常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技战术水平。我们应该根据运动员不同的心理特征设置不同的训练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看比赛法,数理统计法对部分省市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进行了跟踪研究,得出的结论有:1.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遵循一般技能学习的规律,必须长期地、系统地进行。2.青少年运动员主要采用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进行心理技能训练,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要同训练者的专项训练相结合并设法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技能训练效果。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球运动员 心理训练

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心理现象

(一)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目前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参与各项训练的总体特点是被动参与多,主动参与少。在被动参与中,外在因素控制下的被动参与多于自控下的被动参与。运动员的积极主动参与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主动消极参与和自控下的被动参与随年龄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外在因素控制的被动参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低龄运动员的主动参与水平和外在因素控制下的被动参与比例是最高的。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是在家长和教练共同努力下开始网球训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的自信心不足和成就动机水平的降低,又导致了主动参与比例下降。

(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情绪控制能力不足

从情绪体验上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情感很丰富,比赛易兴奋,易于冲动,常常因长一分、赢一局、赢一盘(场)比赛而表现很大的情绪波动,从而造成有些运动员在比赛中善于打“顺风球”,不会打“逆风球”。这不仅与青少年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抑制力薄弱有关,也与教练员在平时比赛和训练中对心理素质训练重视不够有关。有些教练员往往凭经验和习惯,就事论事地进行临时性的简单处理,很少透过现象去分析那些致使青少年运动员发挥失常的本质原因,不知道此种情况是由于缺乏自我抑制和心理调控的能力导致的后果。

(三)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存在“吃软怕硬”的心理

从意志品质方面来看,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存在着心理调适能力差。比如,遇到运动水平明显好于自己的对手时易产生明显的畏惧心理,发挥不了自己的应有技战术水平;在遇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对手时则表现出过度紧张和拘谨,在比分接近时出现盲目急躁,不知所措,往往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影响自己的运动成绩;在遇到实力明显强于对手水平时,又易盲目兴奋,出现大的情绪波动,注意力不能集中,表现不出应有的运动水平。这种“吃软怕硬”的现象实质上是缺乏有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应变能力不足

从运动思维方面来看,当今的青少年网球运动员掌握的技术都较为规范,比赛中较能熟练地应用几种常规战术,在打法上呈现出普遍化、常规化。但在结合自己特点的个性化动作技术和有创意的打法上明显训练不足,也就是说很多青少年网球运动员的应变能力普通比较差。

二、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

(一)意念训练法

意念训练法是指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它对技战术训练作用显著,如在练习之前通过对战术要领方法的想象,在大脑皮层中留下技术“痕迹”,然后在练习中把这些痕迹激活,可使动作完成得更加正确、顺利。还有在训练之后,对刚刚完成的练习进行技术“回忆”,使正确动作在脑海中更加巩固。假如动作中出现错误,在回忆中伴随着对错误动作的“纠正”,与正确技术进行对比,可以使其得到“克服”,避免下次练习再次出现。此种方法同样可以训练运动员注意力素质和心理唤醒能力,运动员可采用闭目练习,最好在一个舒适的地方坐着或躺着进行,这样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为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诱导的途径是多样的。诱导者发出语音信号,或者通过做示范、展示图片、放录像和电视,由运动员的听觉器官或视觉器官接受信息,并按照预定要求去实施。在使用诱导训练法时要注意所采用的诱导手段应是运动员感兴趣的,能引起运动员注意力转移的。我们可以用此种方法训练运动员的表象素质,促进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利用正确的动作表象采取合理的动作技术,发挥最佳的技战术水平。

(三)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在模拟训练中,组织训练的主体,要通过所制造的模拟条件对训练的客体实施心理训练和控制。模拟训练内容包括很多,如对竞赛组成因素的模拟训练;对包括比赛环境在内的环境条件适应性的模拟训练;适应比赛对手特点的模拟训练;适应时差的模拟训练等。在进行模拟训练时,要对比赛的对手、环境、条件等各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激烈的网球比赛每个动作都是非常短暂的,在有限的时间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合理的动作就需要采用模拟的训练来提高青少年的注意素质和放松素质,让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肌肉记忆,以便在高水平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三、结论与建议

(一)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心理调节能力的训练遵循一般技能学习的规律,必须长期地、系统地进行。在平时的训练中,不能忽视心理技能的训练。

(二)青少年运动员和职业运动员的心理特征不同,比赛的影响因素也不同,故所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也不同。青少年主要采用意念训练法,诱导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职业运动员主要采用目标设置法,自我调节法,注意力集中训练法以及生物反馈调节法。进行心理技能训练要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要有计划地进行并长期坚持,要争取训练者积极主动的配合,要同训练者的专项训练相结合并设法用量化指标评定心理技能训练效果。只有这样,心理技能训练才有可能产生实效。对容易引起紧张的心理因素要与日常训练同步进行。通过训练使运动员临场时能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训练使要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把心理训练、身体、技、战术训练与实际比赛相结合,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使心理、身体、技、战术得到全面发展,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二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

[2] 卢文孝.探析心理训练在网球比赛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1(17).

[3] 王冠东.心理训练对网球运动的影响[J].山西体育科技.2008(Z1).

[4] 牛寒松.心理训练因素对网球运动员预判能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信息.2010(13).

[5] 黄振海.浅谈网球运动员心理训练[J].华章.2010(30).

[6] 乔宁.网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四要素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第5篇

摘 要 提高青少年篮球队员心理素质,可以促进和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的水平。在实施心理训练时应重视运动员生理和心理负荷的同步提高。技、战术训练要注意队员赛场上的心理变化规律。本文通过阅读有关资料和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心理训练进行研究,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手段及训练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青少年运动员 篮球运动 心理素质 训练方法

一、前言

在紧张激烈的篮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以及战术运用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篮球运动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激烈性、连续作战性等特点,运动员不仅要大量地消耗体能,而且要承受心理上的沉重压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情绪波动大,抗干扰能力差,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导致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目的是培养其适应篮球项目要求的各种心理品质,克服运动员和运动队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同时,通过心理训练进一步磨练运动员的意志、陶冶性格、提高战斗力、改进运动队内部的相互关系,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因此,注意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准备,并进行加强心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对象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

三、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一)稳定的情绪:在训练和比赛时,要有稳定的情绪,不能急躁或者消极;

(二)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突况;

(三)良好的动机:要热爱篮球这项运动,认真完成训练任务,不能消极怠工;

(四)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出现机会要果断出手。

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表现

(一)比赛中运动员精神过度紧张,导致技术变形、动作迟缓,从而造成失误;

(二)在比分落后时心浮气躁、急于求成造成失误;

(三)在队友之间配合失误时,相互指责、埋怨,相互之间产生不信任的心理;

(四)情绪波动大、不能以稳定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比赛;

(五)比赛时过分地考虑比赛结果,想赢怕输,从而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

(六)在比赛中未能正常发挥水平,赛后又不能及时总结,从而在心理上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更影响下面比赛的发挥。

五、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由于青少年篮球运动技术的获得,比赛的发挥,都是在心理调节下实现的身心结合活动,所以,对心理的训练也就和对技术、战术、身体训练一样重要。

(一)诱导训练法

诱导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采用有效的刺激物把运动员的心里状态引导到某一个事物或方向上去的训练方法,可以顺利完成训练与比赛任务建立良好的心里状态。

教练员可以有意思地把运动员的注意力转移到无刺激事物上,是运动员的心理高度放松,比如说意一些平时有趣的事情,比赛中的一些滑稽镜头。运动员也可以运用诱导训练法,比如不去想比赛的氛围,回忆训练中的基础动作,技战术的运用等,使自己放松下来。

(二)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是指模拟设置未来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条件进行的训练。

教练员可以在平时训练过程中进行模拟性的比赛,让运动员学会适应比赛的环境、调节临场状态,也可以设置一些突况,以免运动员对这些突况束手无策。模拟训练法可以让运动员反复体验类似比赛的情景,就能大大降低正式比赛的刺激强度,从而使运动员容易在赛前出现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培养自信心的意志训练

意志是必胜的信念(自信心)和内在的稳定(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必胜的信念是起主导作用的,否则其它内容无从谈起,并会导致消极因素的产生。

教练员在训练中,要对运动员的进步给以及时的鼓励,以激励运动员;可以采取一对一、三对三等消极防守的形式,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

(四)克服困难的意志训练

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顽强性的外在表现。

教练员在训练中可由以制造多种困难的复杂局面,设置各种障碍,增加各种精神压力,加大各种难度的练习等等,培养运动员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

(五)心理减压训练发

教练员要冷静的分析本阶段双方实力的对比,对比赛的结果不能有过高的要求,教练员不应该给运动员过高的心理压力,运动员也不要对自己施加太多的心理负担,对比赛的结果期望值越大越容易紧张,就越发挥不正常,所以降低对比赛的期望值是预防紧张情绪产生的重要环节。

六、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不同性格的青少年对各种技术的兴趣和接受能力不同,对教练员的动作示范和战术意图理解不同,教练员在教学中应有耐心,对个别运动员还要开“小灶”。

(二)队员有新生和老生,技、战术水平不同,在训练和比赛中,外向型老队员容易出现埋怨,责怪新队员的现象,而外向型新队员则表现出对抗情绪,内向抑郁质型新队员经常拘谨,影响训练和比赛效果。在进行训练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强调群体内的心理相容性和内聚力,使群体内成员之间心理相容,关系融洽。

七、结论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正处于身体、心理高速发展的阶段,教练员在关注运动员身体训练的同时,也要关注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发展。制定专门的心理训练计划,培养运动员从事篮球运动所需的兴趣、意志、性格、自信等心理品质,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来锻炼运动员自我调节临场状态和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使运动员能更好的发挥自身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桂凤.现代教学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M].2003.6.

[2] 孙明志.现代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2.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第6篇

1 在射击运动中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

不管是在何种类型的比赛中,激烈和紧张的气氛都会出现,就算不存在观众和喧闹声,有着十分平静的射击赛场,运动员们还是会表现出一定的紧张状态。射击比赛持续时间久,会将充足的时间留给运动员去思考,所以,很难对思维进行控制。在开始射击比赛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个运动员是看不见对手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对手对自我都能够进行认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战胜自我为射击比赛的真正较量。在比赛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每个人在参加比赛中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动力是压力的产物,压力适当的出现,能够振奋起运动员的精神,集中运动员们的注意力,和平时进行比较,动作会更加连贯,使运动员将更好的成绩创造出来。但是,在运动员心理负荷之上出现了这种压力,就会不断的麻木运动员的思想,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反应迟钝,肌肉发颤,控制困难,兴奋过度,进而对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射击比赛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后天的练习将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起来,对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不但是令他们在比赛中将高水平发挥出来,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对于渗透到具体练习中的心理素质进行合理的应用,进而能够将青少年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有效的提升上来,提升他们的适应力和耐受性,为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首先,增强了自我意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不断增强了自我意识,独立倾向非常明显,非常重视自我的表现,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乐于接受赞美,开始抵触他人的批评,因此,在增强了自我意识同时,强大的心理抵抗能力也是不能缺少的。一旦没有正确引导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导致他们抗压能力降低。

其次,丰富多变的情感。随着青少年生理不断变化,从不成熟过渡到成熟,因此,在此阶段中,他们会时常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在酝酿和爆发情感上都非常强烈,多种情绪并存的情况会时常发生,并且一种极端情绪往另一种极端情绪蔓延非常迅速,在此阶段中,他们非常容易发脾气和暴躁。

再次,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他们在此阶段中,记忆能力非常强,好奇于一些新鲜的事物,经常会将一个陌生的问题搞明白。其次,通过成长和不断的学习,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视野的不断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开始能够用实然和应然区分对事情的判断,明显提升了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最后,控制应激能力不强。应激往往会引起许多负面因素,应激心理往往表现为紧张,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出现紧张状态多是因为在比赛时有强大的刺激影响到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应激心理状态就会出现,适当的应激能让身体将更多的能量释放出来,进而对机体目前的需求进行应对。体现在:提升了反应速度,头脑清醒,动作灵敏等。紧张过度,能够令射击运动员控制过程失掉平衡,大脑过度兴奋,进而思维效能就会降低下来,阻碍正常的分析,出现消极思维。

3 具体的训练方法

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为一项艰苦细致且潜移默化的工作,在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时间交往的过程中,凭借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会对运动员们带来巨大的帮助。并且相关的理论实践证明:学习动作技能,需要对心理机能进行训练,需要进行控制应激训练。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训练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3.1 放松练习

在重大的比赛前或比赛中,运动员一般都会非常紧张或者兴奋,放松训练就是通过相应的语言来暗示自我,进而来有效的放松神经和肌肉,方法为:身体在射击前可以躺着、坐着或者站立,保证身体舒服,将双眼合并,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提醒自己是非常安静的。对四肢散发的温暖感觉和沉重感进行体会,对心率进行调节,对心跳用语言暗示:有力、平稳。使自己能够入静,是放松练习需要达到的目的,对于紧张状态和不安反应有效的去对抗,将干扰排除,向着最佳状态调整肌肉力量。

3.2 表象练习

此项训练中,让青少年对技术要领、正确的肌肉感觉和动作形象进行回想,在表象中能够重新出现技术动作,便于按照表象动作将技术动作完成。在射击训练和教学中,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少消耗和同样时间中利用表象训练将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提升上来,完成射击,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基础是扎实的技术训练,一旦技术基础不够,这种训练也是毫无意义,因此,要有效的结合技术训练和表象训练,才能够将最为理想的效果获取出来。

3.3 注意力集中训练

在相应的时间内,对某一固定的目标进行关注即为射击运动员注意力集中训练,向着一个和谐、稳定的射击环境中将自己代入进去,不受噪声、人员和气候等不良因素影响。在射击时,规定他们具备高度集中和稳定的注意力,越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自身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就越能够摆脱,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技能动作。在日常训练中,对正确动作的完成作为运动员注意力的主要集中点,便于将完整动作的质量提升上来。比赛开始后按照规定,运动员的注意力范围要适当拓展,进而对四周环境和射击规则能够有效的去适应。

3.4 认知练习

为了消除射击运动员意识中的消极因素,认知训练是将射击运动员的认知能力、自信心提升上来的一种方法。在比赛中运动员之所以会紧张是由于消极因素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训练:将消极思维阻断,在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执行一些消极思维时,对思维刹车,将意识中的消极因素阻断,提醒自我“马上停车”,对于这些不要去想;其次,解释要合理,例如,一些射击运动在比赛中会想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对我的成绩可能会带来影响,我和他人都会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最为合理的解释,将一些科学的思维互动开展起来,对于运动情绪能够有效的去控制,并且将他们的真实水平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

心理素质训练的方法第7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射击运动;心理素质;心理训练

射击运动是一项以“稳”和“准”取胜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对于其它的体育运动项目而言,运动员动作和心理的稳定性是其最大的特点,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在很多世界级别的比赛中,有相当多的优秀射击运动员都是凭借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射成功,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但是同时也有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却因为临场心理状态的失衡,造成比赛发挥失常,以至于影响了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青少年射击田径运动员正值青春发育期,拥有独特心理、生理特征,为更好的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实施心理训练已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 在射击运动中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

不管是在何种类型的比赛中,激烈和紧张的气氛都会出现,就算不存在观众和喧闹声,有着十分平静的射击赛场,运动员们还是会表现出一定的紧张状态。射击比赛持续时间久,会将充足的时间留给运动员去思考,所以,很难对思维进行控制。在开始射击比赛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个运动员是看不见对手的,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对手对自我都能够进行认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和战胜自我为射击比赛的真正较量。在比赛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压力,每个人在参加比赛中都会有这样的反应,动力是压力的产物,压力适当的出现,能够振奋起运动员的精神,集中运动员们的注意力,和平时进行比较,动作会更加连贯,使运动员将更好的成绩创造出来。但是,在运动员心理负荷之上出现了这种压力,就会不断的麻木运动员的思想,注意力难以集中,造成反应迟钝,肌肉发颤,控制困难,兴奋过度,进而对运动员的正常发挥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射击比赛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利用后天的练习将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起来,对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不但是令他们在比赛中将高水平发挥出来,并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策略,对于渗透到具体练习中的心理素质进行合理的应用,进而能够将青少年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有效的提升上来,提升他们的适应力和耐受性,为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青少年心理特征分析

首先,增强了自我意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不断增强了自我意识,独立倾向非常明显,非常重视自我的表现,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乐于接受赞美,开始抵触他人的批评,因此,在增强了自我意识同时,强大的心理抵抗能力也是不能缺少的。一旦没有正确引导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导致他们抗压能力降低。

其次,丰富多变的情感。随着青少年生理不断变化,从不成熟过渡到成熟,因此,在此阶段中,他们会时常表现出激动的情绪,在酝酿和爆感上都非常强烈,多种情绪并存的情况会时常发生,并且一种极端情绪往另一种极端情绪蔓延非常迅速,在此阶段中,他们非常容易发脾气和暴躁。

再次,较强的求知欲,不断提升思维能力。他们在此阶段中,记忆能力非常强,好奇于一些新鲜的事物,经常会将一个陌生的问题搞明白。其次,通过成长和不断的学习,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视野的不断拓展,在很大程度上会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开始能够用实然和应然区分对事情的判断,明显提升了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

最后,控制应激能力不强。应激往往会引起许多负面因素,应激心理往往表现为紧张,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出现紧张状态多是因为在比赛时有强大的刺激影响到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负担,进而应激心理状态就会出现,适当的应激能让身体将更多的能量释放出来,进而对机体目前的需求进行应对。体现在:提升了反应速度,头脑清醒,动作灵敏等。紧张过度,能够令射击运动员控制过程失掉平衡,大脑过度兴奋,进而思维效能就会降低下来,阻碍正常的分析,出现消极思维。

3 具体的训练方法

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为一项艰苦细致且潜移默化的工作,在运动员和教练员长时间交往的过程中,凭借合理的心理训练方法会对运动员们带来巨大的帮助。并且相关的理论实践证明:学习动作技能,需要对心理机能进行训练,需要进行控制应激训练。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对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进行训练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3.1 放松练习

在重大的比赛前或比赛中,运动员一般都会非常紧张或者兴奋,放松训练就是通过相应的语言来暗示自我,进而来有效的放松神经和肌肉,方法为:身体在射击前可以躺着、坐着或者站立,保证身体舒服,将双眼合并,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提醒自己是非常安静的。对四肢散发的温暖感觉和沉重感进行体会,对心率进行调节,对心跳用语言暗示:有力、平稳。使自己能够入静,是放松练习需要达到的目的,对于紧张状态和不安反应有效的去对抗,将干扰排除,向着最佳状态调整肌肉力量。

3.2 表象练习

此项训练中,让青少年对技术要领、正确的肌肉感觉和动作形象进行回想,在表象中能够重新出现技术动作,便于按照表象动作将技术动作完成。在射击训练和教学中,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少消耗和同样时间中利用表象训练将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提升上来,完成射击,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基础是扎实的技术训练,一旦技术基础不够,这种训练也是毫无意义,因此,要有效的结合技术训练和表象训练,才能够将最为理想的效果获取出来。

3.3 注意力集中训练

在相应的时间内,对某一固定的目标进行关注即为射击运动员注意力集中训练,向着一个和谐、稳定的射击环境中将自己代入进去,不受噪声、人员和气候等不良因素影响。在射击时,规定他们具备高度集中和稳定的注意力,越能够集中注意力,对于自身的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就越能够摆脱,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技能动作。在日常训练中,对正确动作的完成作为运动员注意力的主要集中点,便于将完整动作的质量提升上来。比赛开始后按照规定,运动员的注意力范围要适当拓展,进而对四周环境和射击规则能够有效的去适应。

3.4 认知练习

为了消除射击运动员意识中的消极因素,认知训练是将射击运动员的认知能力、自信心提升上来的一种方法。在比赛中运动员之所以会紧张是由于消极因素在思维活动中的作用。可以这样训练:将消极思维阻断,在他们感觉到自己在执行一些消极思维时,对思维刹车,将意识中的消极因素阻断,提醒自我“马上停车”,对于这些不要去想;其次,解释要合理,例如,一些射击运动在比赛中会想每个人都在关注自己,对我的成绩可能会带来影响,我和他人都会受到影响这是一种最为合理的解释,将一些科学的思维互动开展起来,对于运动情绪能够有效的去控制,并且将他们的真实水平能够有效的发挥出来。

4 结语

总之,心理素质对于射击运动员具有重要性,青少年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具有必要性。对于优秀的射击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获得理想的运动成绩的重要保障。因此,教练员应该重视心理训练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从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训练计划,因材施教,及时的进行干预和引导,提高、控制运动员适宜的心理活动水平,以确保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稳步提升,使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以适应田径训练比赛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