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能源服务前景(合集7篇)

时间:2023-12-20 11:41:43
能源服务前景

能源服务前景第1篇

[关键词]用户情景敏感 数字信息服务 概念模型

[分类号]G250.76

信息超载的加剧和用户信息需求多元化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信息服务领域个性化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用户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作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一种,已不再是只考虑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而是根据用户接受服务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信息自适应地提供用户所需的服务。这里的“情景”,源于英文con―text,是用于描述人、地点、设备等物理实体及软件、网络等虚拟实体状态,代表或影响用户信息行为和信息决策的任何信息。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情景应用已经逐渐成为非常热门的研究内容,移动通讯(情景感知)、知识管理(情景化注意)、数字学习(用户注意力)等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利用情景信息改善其提供的服务;而在专门提供信息服务的图书情报领域,相关研究和实践还非常少,只有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其集成期刊平台和数字参考咨询乃至整个图书馆对外服务网站中利用用户IP地址所代表的位置信息提供情景敏感的信息服务。深入研究用户情景敏感的数字信息服务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 数字信息服务中用户信息行为分析

1.1 信息服务中用户信息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中的情景源于用户信息行为。对情景的分析,首先需考虑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信息行为影响因素也便是情景的主要组成要素。关于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国内外都有较多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巢乃鹏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包括Wilson、胡昌平等在内主要研究者的观点。纵观各家观点,笔者认为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因素主要源于两方面:

1.1.1 用户的主体因素 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主体因素主要包括用户个体特征(用户性别、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兴趣、偏好、习惯等)、用户心理因素(用户信息需求及其强度、个人动机等)、用户情感因素(用户的喜怒哀乐等)、用户认知因素(用户对于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的熟悉程度、使用经验等)和用户任务因素(用户工作任务、计划和行程安排等)。

1.1.2用户之外的因素影响用户信息行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天气、温度、湿度、光线、噪音情况、软硬件设备及人与资源等)、时空因素(用户接受信息服务的时间和位置因素等)、社会因素(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用户与相关组织之间的各类关系以及可能会影响用户的社会热点等)、信息服务本身因素(服务和资源利用的经济成本、资源服务获取利用的难易程度(地理位置远近、语言熟悉程度、系统复杂程度)、资源服务获取和利用及时程度、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程度等)。用户总是喜欢在自己最省力的情况下及时准确获得和利用相关的资源和服务。

1.2 信息服务中用户信息行为的倾向依据

用户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是基于用户特定情景提供的自适应服务,而情景源于用户信息行为,因此在思考自适应相关服务及其算法时,首先需思考用户特定情景下的行为倾向。

1.2.1 兴趣相对稳定在各类型信息服务中,由兴趣引发的信息行为占到了非常大的比重,这种兴趣包括学术兴趣、娱乐兴趣、生活兴趣等,这些兴趣引发了用户各种相关行为并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对用户起指导作用,用户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看得多一些,反之亦然。目前很多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都构建用户兴趣模型,根据用户兴趣过滤无关资源和服务,推荐符合用户兴趣的资源和服务。这皆基于一种假设:用户兴趣相对稳定。虽然从长远来看,用户兴趣会随时间推移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时刻都在变化。用户兴趣可以分为长期兴趣和短期兴趣,但不管是哪种兴趣在一定时间内都是相对稳定的。

1.2.2 习惯相对稳定习惯是人们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培养行为习惯,如每天休息和起床时间、运动形式和时间、选择的就餐地点等。用户的信息行为和信息活动同样也存在着类似的习惯,如固定使用某几个中外文数据库。在有多个信息服务或者信息源可以选择的时候,用户不得不从中做出选择,寻找合适的服务路径。一般来说,用户经过多次实践后都会形成自己的习惯。习惯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用户习惯在用户的各类信息活动往往可透露出用户下一步的倾向。

1.2.3 偏好优先在各类信息活动中,存在很多用户偏好现象。如用户查询音乐资源时对搜索引擎的偏爱,对于查询结果总喜欢按照被引用次数的多寡进行排序,总喜欢构建检索式执行检索,总喜欢将服务界面颜色设为浅绿色,选择文件格式时总是喜欢PDF等。用户偏好在用户兴趣和习惯之外特别昭示了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选择,可能与兴趣和习惯无关。

1.2.4 关注热点内容热点内容包括社会热点、娱乐热点、研究热点、领域热点等。除个别用户外,大多数用户对于各类型的热点内容都会给予特别关注。每逢重大热点(如“512”特大地震)出现,各大搜索引擎的相关搜索会迅猛增加。一些词由于热点出现而被赋予了特别含义,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还专门推出各个领域热点搜索排行榜,充分说明了用户对热点内容的特别关注。这一点在学术领域也表现得特别明显,如对高引用率科研成果、有争议研究成果、未来趋势分析的关注等。热点内容的优先排序和推荐可以提高服务效果。

1.2.5 行为参数的可参照性用户在利用信息资源和接受信息服务过程中,通过其信息行为和相关参数与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进行交互,用户端输入系统的参数包括检索数据库名称、检索方式、检索关键词等,系统端返回参数则包括返回记录数,记录结果集列表等。系统端返回参数集合是用户下一步信息行为的参考值。如查询某个数据库返回零结果,用户下一步需要变换检索词、扩检或者更换数据库。系统端返回的参数可以推测出用户下一步信息行为的倾向,而用户端输入系统的参数则可以作为情景自适应服务推荐服务和资源的依据,这就是用户行为参数的可参照性。

2 信息服务过程中主要情景分析

用户情景敏感服务自适应服务的依据是用户当时当地的情景,但并不是用户涉及或参与的所有情景都需要关注和提供自适应服务或推荐服务。过多的情景计算会影响用户接受信息服务的效率,过多自适应服务可能会使用户偏离原来非常明确的需求目标和行为计划,过多的推荐服务则会给用户带来选择的负担和干扰引起用户的反感。因此,情景敏感自适应服务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选择的依据是用户对自适应服务的真实需求。笔者认为,信息服务中在如下4大类主

要情景下用户确实有情景敏感服务的需求:

2.1 资源过载情景

这类情景典型特征就是用户行为参数返回结果过多,用户需要非常多的精力进行资源选择。如在搜索引擎或者数据库查询中获得了成千上万条记录,用户没有能力一一进行鉴别和选择。此时如果根据用户兴趣、任务、领域等信息对检索结果进行过滤,使得检索结果集大幅度减小,或者利用用户兴趣、偏好、关注热点等,按照重要程度或者对用户帮助程度对资源进行重新排序,这对于用户来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还有一类资源“过载”: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众多服务和资源中,有一部分资源囿于管理权限等方面原因,当前用户并不能利用,这部分资源混淆在全部资源中,用户行为参数返回结果数量虽然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但用户必须在经过尝试后才能获知这些资源无法利用,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此时,可根据最初用户身份的识别,只提供用户可用资源或者将可用和不可用资源合并分组和分别显示。

2.2 资源不足情景

资源不足情景与资源过载情景相反,用户信息行为参数返回结果过少,甚至为零。资源不足有两类情况:①信息服务机构有相关资源,但用户由于查询关键词、检索式、检索范围等方面的原因获得的资源非常少。此时,可根据用户兴趣、研究领域、检索词等向用户推荐检索词或者采用其他方式帮助用户调整检索策略进行扩检;②服务机构的资源不足造成用户查询结果过少。此时,如果可以推荐其他可能对用户有帮助的信息,可大大提高用户对服务机构的满意度。如提供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链接,提供其他网络书店的查询结果链接或其他可能提供服务机构的链接供用户选择使用。

2.3 软硬件及个性需求不适应的情景

此类情景中,用户由于自身软硬件设备与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服务所适用的操作系统、浏览器、网络设备等软硬件设备不同,无法正常或者方便使用相关服务。传统信息服务中,用户遇此情景只能自己先行调整软硬件设备后再利用该服务。个性需求不适应则包括颜色设置、分辨率、栏目设置等与用户需求的不适应。此时,信息服务机构可根据用户群大小和主要情况设计多种模板和方案,提供不同的服务界面、颜色设置和服务接入方式,在用户访问服务时检测用户软硬件情况并自适应调整。

2.4 服务迷失和服务困惑情景

服务迷失情景产生的原因是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类型多样的服务,但没有必要的服务导航或者用户不熟悉,用户迷失在众多服务之中。其典型特征就是用户频繁穿梭于服务之中,尝试相关服务却没有获得满意结果。此时,信息服务机构需根据用户每次服务返回的参数推测用户下一步要要做的事情,提供自动导航服务或者帮助帮用户找到所需服务。用户服务困惑情景是用户知道自己所处的服务位置和所需服务,但不知如何实现,其典型特征是用户在某个服务中不断尝试或查询相关“帮助”。在此情景下,信息服务机构可根据用户特定情景提供情景敏感帮助。

3 用户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又叫信息模型,是对真实世界中问题域内事务的描述。用户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的概念模型通过对真实世界中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过程本质的抽象,形成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的全局意识,不仅可以增强用户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研究的系统性和指导性,以便于对相关问题更加深入的研究,也可以指导相关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模拟和分析系统各流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降低应用系统开发的难度。杨润、姜丽芬等曾分别对移动通讯领域的情景感知服务进行概念建模,但不管是前者提出的7层框架还是后者提出的3层框架都是从系统设计角度进行讨论,还不完全是现实世界的抽象。笔者从服务实现的三个阶段(情景获取、情景处理和情景应用)对用户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进行分析,得出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3.1 原始情景的获取

笔者将情景所包含的要素概括为6W2R(When、Who、What、hoW、Where、Why、Relation、Rule)8类因素。但此8类信息却不是同级别信息,一类是基本情景要素,可从设备和信息中直接获得,如when中的机器时间,what中的温度、湿度等对象;一类是复合情景要素,只能通过推理获得或由若干情景要素组成,如why中的用户习惯、兴趣等。原始情景获取阶段获取的一般只是一些基本情景要素,获取来源是基本的传感器、软硬件设备,获取过程可能在客户端完成,也可能在服务器端实现。此阶段也可能获取到用户设定的兴趣、习惯和偏好这样的复合情景。物理世界的情景主要依靠各类传感器(如温度计、湿度计、GPS定位设备、速度设备)获得,虚拟世界的情景主要依靠各类日志挖掘(如IP地址、硬件信息、检索行为、关键词)。除各类服务器日志、数据库查询日志外,国外也有系列工具来实现记录用户客户端行为的日志工具,如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UserObservationHub项目java开源情景获取中间件logging Framework、新加坡Hui Lei等人设计的情景服务中间件、Firefox的插件Slogger、Atten―tion Toolkit等,其中logging Framework记录内容最全面,包括用户Windows桌面操作、用户Outlook和Thun―derbord邮件客户端操作以及Firefox浏览器操作等。

3.2 情景转化

原始情景捕获阶段捕获的情景一般都是较粗糙的情景信息,由于情景信息来源的异构性,数据资源格式可能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数据鱼目混珠,还无法直接应用于具体服务。情景转化过程实际就是情景由原始粗糙情景信息转化为可供应用的高级情景的过程,其中包括情景数据清洗、情景要素推理、情景融合和情景建模。清洗主要是将原始情景信息中那些模糊的、不准确的、不稳定,甚至包含矛盾和错误的信息过滤掉。情景聚合将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经过清洗以后的情景要素按一定标准总结归纳,使这些情景要素可同时从不同角度描述用户当时当地的具体情景。情景要素推理不同于后面情景服务的推理,是根据已有基本情景和相关知识库经统计分析得出复合情景。情景建模是按照一定方法将捕获的经过清洗、聚合和推理的情景进行描述,形成情景记录,以便于整体把握某一情景和情景存储、传递和服务。

3.3 情景存储

情景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止状态,捕获的情景信息需存储后才能为相关应用服务。情景存储关系到如何查询和管理情景。好的存储方式将会带来查询和管理的便利,反之亦然。存储的困难多来源于情景自身多样性、动态性和分布性以及情景应用的多样性。因此,情景存储首先要考虑何时存储的问题,是在情景获取时就直接考虑按照一定标准将所有来源情景统一存储,还是将各来源情景先分别存储再按照一定标准统一存储,再或是先分别存储需要时分别抽取情景后直

接应用。接下来,需考虑存储格式、存储体系结构(集中存储还是分布式存储)、存储方式(文本格式存储还是数据库存储)、存储有效性(查询、存储的性能问题和感知应用访问情景的方便程度等)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把握用户特定情景下用户行动规律,应该保留一定情景服务历史库,记录用户情景行为;还需考虑历史记录的空间占用问题,采用一定的淘汰和更新机制进行空间管理。

3.4 情景应用程序

情景经捕获、处理和存储后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各类应用程序提供相关应用解决资源过载、资源不足等情景问题。此处应用程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情景捕获、处理、存储和应用程序提供的程序开发接口;另一部分是利用用户情景进行自适应服务的智能执行程序。应用程序接口应提供情景注册、订阅、退订、查询、管理以及情景信息导人功能等,为智能执行程序的开发者充分利用前期成果提供帮助。智能执行程序的作用是根据捕获当时当地的基本情景,充分利用用户兴趣、偏好和习惯复合情景,并结合各类主题知识库(包括资源描述数据、服务描述数据、机构权限数据、虚拟地址与实体映射表等)在资源与服务的候选集中选择用户最需要的资源和服务提供给用户或向用户推荐,并根据用户的反应记录将成功推荐的资源和服务添加到用户情景服务历史库中,以便于将来更好地利用。

3.5 情景信息携带与传递

在数字信息服务具体实践中,用户一般不会只利用资源服务集合中的一种资源和服务,而且需要利用的资源和服务之间一般存在着某种关联,如前驱后继关系、可选关系。根据行为参数可参照性,前一个资源和服务的情景信息往往是后一个资源和服务开始的前提,或为后一个要选择的资源服务提供依据。故需将情景信息在不同资源和服务中保存下来。鉴于情景的动态性和连贯性,并不需要在每个情景下都将所需的全部情景重新获取一遍,而是根据情景要素的稳定程度,保留稳定性比较强的要素,随时获取稳定性差的要素。因此,一部分情景要素信息需要在用户接受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一直携带,这就需要解决情景信息携带与传递的问题。情景信息携带与传递可利用美国NI―SO的Z39.88标准(情景敏感服务的OpenURL框架)实现。

3.6 用户情景的隐私保护

用户情景敏感服务获取、处理和存储了大量的用户个人兴趣、习惯信息,如果泄露可能会对用户造成非常多的不便。因此,用户情景隐私保护问题应该贯穿于用户情景敏感服务始终。在图1概念模型中,笔者在用户情景记录存储和用户情景服务历史库两个位置特别强调了用户隐私保护,因为这两个阶段数据比较集中,应该受到特别的保护。在当前情景应用的研究和实践中,主要有两种用户情景隐私保护的基本方法:①如果不需要完全识别用户个体,应尽可能避免获取和存储可识别个体的信息;②如果需要识别用户个体,那么用户必须对获取和使用的情景实施控制。

参考文献:

[1]李书宁,用户情景敏感数字信息服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

[2]周宁丽,张志雄,初景利,用户需求嵌接、流程驱动、情景敏感型9―9网络参考咨询服务,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100―103.

[3]吴振新,张志雄,张晓林,等,用户驱动的国家科学图书馆网站建设,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8(3):1―6.

[4]巢乃鹏,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种信息查询的研究范式,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5]宋丽哲,牛振东,宋瀚涛,等,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用户模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1):58―62.

[6]马海兵,肖辉,李荣陆,等,基于《中图图书馆分类法》的用户兴趣建模方法,图书情报工作,2007,51(8):65―68,115.

能源服务前景第2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许多旅游景区都在积极进行组织结构及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努力朝着柔性化、扁平化、虚拟化的方向发展,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也随之兴起。目前,提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的业务量与人力资源外包服务额都在稳步地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现状分析

据2004年我国人力资源外包现状调查指出:71.3%的企业还没有使用过人力资源外包服务;9.8%的企业表示正准备使用人力资源外包;另外14.1%的企业正在使用人力资源外包,还有4.8%的企业已经放弃使用外包。为此,我们也可从中发现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严峻形势。

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优势

多数旅游景区选择外包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节约成本。人力资源活动历来被作为重大的成本中心,通过外包可以精简景区内部人力资源职能人员,虽然需要支付一定费用,但是其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而成本也比雇佣或利用大批的人力资源职能人员去做这些工作所花费的要低。

三、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外包风险

(一)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外包服务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在专业技能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因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在我国毕竟是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特别是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与国外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旅游景区自身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旅游景区的规模还比较小,在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的日常管理上,还处于比较简单的管理状态,需要处理的日常事务也相对较少。从旅游景区规模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每个旅游景区的员工数目都相对较少,投入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也比较小。

(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风险

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风险,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旅游景区自身能力的约束

由于旅游景区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在旅游景区的外包活动中往往会面临能力不足、监督失控的风险,因而造成一些外包项目的失败。

(2)外包成本的错误估计

降低成本是业务外包最原始的动机,利用服务商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效应确实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对成本进行准确的预测。

(3)外包服务商的选择失当

旅游景区在进行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服务商的选择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旅游景区对外包业务理解、掌握能力出现偏差。从而导致旅游景区选择服务商时出现偏差,进而无法实现外包的既定目标。

(4)与旅游景区内部员工缺乏有效的沟通

由于将人力资源外包管理,会有一部分员工被服务商所雇佣。而且,还有一部分员工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面临被解雇。所以,会导致员工产生抵触情绪以及工作积极性下降等反应。

四、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风险的规避,应当对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地考虑,权衡利弊。认真思考其业务活动的变化,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明确外包的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确定旅游景区哪些人力资源管理内容适合外包,这是进行成功外包的前提。将非事务性工作如员工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福利发放等工作可以考虑进行外包。另外,在进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工作之前,旅游景区还应该明确考虑所要取得的短期及长期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旅游景区才有清晰的发展方向。

(2)进行外包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般情况下,旅游景区只是简单地计算现有旅游景区人员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成本,然后再与外包的成本进行比较。但是,这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旅游景区还应该考虑其它的一些问题。比如,旅游景区现有员工的未来能力、员工及管理人员对外包完成此工作的满意度等等。

(3)选择合格的外包服务商

选择正确的外包服务商是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成功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进行旅游景区人力资源资源外包管理之前,应当对旅游景区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的服务理念、人力资源专业技能、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考察。

(4)签订完善的合同

外包合同的作用在于约束合作双方的行为,签订一份完善的合同对双方的利益都是一个保证。在合同条款中,应该对双方的责任、义务、权利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5)与旅游景区员工进行有效沟通

由于将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必然有一部分员工被外包服务商所雇佣,还有一部分也可能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而被解雇。因此,在做出外包决定时应该与这些利益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给予这些人员相应的补偿,以避免给旅游景区的日常运行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五、结论

能源服务前景第3篇

[关键词]情景感知 图书馆服务 自适应服务 个性化服务

[分类号]G250.7

引言

关于个性化信息服务(PIS)的研究一直是备受图书馆领域关注的课题。但随着个性化服务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当前图书馆在实现个性化服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①当前多数PIS系统使用繁琐或系统复杂,不能自动地隐式获取用户需求;②获取的用户个性化需求准确性和可靠性不高;③自适应性不强,提供的服务不能适应用户信息需求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④缺乏探测性,用户的信息需求有时不是非常有目的性,需要根据对用户已有需求的了解推断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信息,而当前的PIS系统和方法在这方面没有考虑或者考虑很少。

与此同时,对情景和情景感知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取得不少成功的应用案例,于是基于情景感知的自适应服务应运而生。情景(context),也称情境、上下文,是指用于刻画一个实体所处状态的任何信息,包括每个实体的位置、时间、活动和偏好等。这里,实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个对象,也包括用户和应用软件本身。利用情景向用户提供适合当前情形的相关信息或服务就是情景感知(context-aware)服务。它通过自动感知用户当前所处的情景信息(如人物、地点、时间和任务等)自动获取和发现用户需求,实现信息服务与用户的自适应,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协助信息服务系统提高性能和质量的重要支持手段和方法。因此,个性化服务中开始探究引入情景和情景感知的方法。如Kwon等创建的NAMA原型系统通过用户情景、用户描述等信息来发现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为电子商务购买者推荐个性化信息。Kim等提出的新型个性化推荐系统通过获取用户的位置、时间、身份、需求类型等情景信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广告服务。Mylonas等分析了用户的历史情景和当前情景的表示,并对不确定环境下的模糊情景(如用户注意力和愿望等)展开了研究,认为情景是提升个性化信息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图书馆作为一个以服务用户为宗旨的知识信息中心,也应该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环境的变化,创新个性化服务方式,以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

2图书馆中基于情景感知的自适应个性化服务的产生动因分析

泛在计算和移动网络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用户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用户需求不断趋于动态化、多元化、高效化,同时,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商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寻求新的服务方式,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因此,将情景感知引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是多种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外推力――移动技术推动与泛在环境的挑战

从传统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图书馆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泛在计算”(也称普适计算、无处不在的计算)的概念被提出。普适计算的应用、泛在环境的建立,更是对图书馆的型态、资源与服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泛在环境下,随着无线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移动终端设备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用户活动及其所处情景的捕获、分析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图书馆营造普适计算环境,将信息服务融入用户当前的任务情景,通过“感知”用户的具体行为识别用户的实时需求,并据此提供自适应的动态服务提供了发展契机。因此,移动技术的发展与泛在环境的到来,是图书馆关注、获取情景信息并探讨实现情景感知自适应服务的重要推动力。

2.2 内驱力――图书馆应对危机、获得自身持续发展的出路

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和提供服务的重要机构,曾经在传统的信息交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资源的主流化,随着信息资源中心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非图书馆化以及以用户和信息生产者驱动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市场新格局的出现,图书馆作为曾经的信息服务中心的地位正在被边缘化。OCLC最新的《图书馆认知2010》显示,已经没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人口(2005年的调查结果为1%)。这反映了图书馆面临的危机。而情景感知自适应服务就是充分利用情景感知计算的技术优势,通过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时间、标识和活动等当前情景信息,并结合用户的历史情景,自适应地调整信息服务,贯彻“用户在什么位置,服务就延伸到什么位置”,是图书馆应对危机、获得自身发-展的重要出路。

2.3 引导力――用户信息需求动态化、情景敏感化

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但是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复杂的、多维的、动态的、易变的,尤其是在当前的移动和泛在环境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表现出极强的情景敏感性。这种需求特点的变化对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着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变革方向。图书馆传统的依靠用户模型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式已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因为用户的信息需求不仅与用户的身份、兴趣、偏好等有关,而且依赖于时间、地点、用户任务以及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历史等情景信息,后者甚至是决定用户所需信息的关键因素。因此,基于情景感知提供自适应的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满足用户动态多变信息需求的重要举措。

3图书馆情景感知自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定位7实现模式

3.1 情景感知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契舍性分析

情景感知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理念,它通过将情景信息引入推荐系统中,以进一步提高个性化服务的精确度和用户满意度,兼具“普适计算”和“个性化”两种优势。情景感知计算作为普适计算的核心领域之一,能够利用人机交互或传感器提供给计算设备关于用户与设备环境等方面的情景信息,并让计算设备给出相应的反应,从而支持用户随时随地、透明地获取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因而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普适计算所体现的普适服务“无所不在”的时空特性、“自然透明”的人机交互模式以及“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与图书馆的用户服务理论也是不谋而合的。

另外,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复杂、异构、变化甚至冲突,使得用户所处的具体环境和状态不同,面临的任务不同,其需求也将会不同。即使在同样的情况下,由于用户知识积累与偏好的不同,其所需的信息与服务也不尽相同。因此,将情景感知引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情景感知与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具有天然的契合性。

3.2图书馆情景感知自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情景感知”自被提出之后,不同的研究者就给予其不同的定义。Dey等认为如果一个系统利用情景向

用户提供与用户任务相关的信息或者服务,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情景感知系统,提供的服务就是情景感知服务。万亚红等认为情景感知是指系统利用情景信息,智能判断用户行为及目的并主动提供相关信息或服务,人性化调整人与情景交互的方式和内容。

笔者以为,图书馆情景感知自适应个性化服务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图书馆的信息空间与用户的物理空间相融合,将图书馆服务嵌入到用户的活动任务过程中,通过系统自动感知实时情景,智能判断用户活动行为及目的,并自适应地调整系统的服务行为,以便满足用户动态需求的新型服务模式。情景感知服务的目的是通过利用人机交互或传感器提供给计算设备的各种情景信息,构筑自动适应用户及其任务需求的服务体系,使图书馆服务充分融入并逐步成为用户信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种服务具有环境导向性、情景适应性、智能性、主动性等特征。

3.3 图书馆情景感知自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实现模式

3.3.1 图书馆开展情景感知自适应个性化服务涉及的问题 图书馆情景感知服务的开展依赖于情景感知技术,情景感知技术涉及情景要素的界定、情景信息的获取、情景过滤与推理、情景建模、情景管理与利用等多个方面,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是实现情景感知服务的关键。在针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应用中,需要关注的情景要素包括用户情景与资源或者服务情景。用户情景包括用户的身份、偏好、需求历史、当前的任务与活动、周围的环境状态等信息。资源情景包括图书馆资源的类型、用途与所属学科、被用户利用的情景以及用户使用之后的反馈和评价等信息。服务情景包括服务的特性、功能、质量、服务状态等信息。情景信息可以通过感知器捕获、从已有的信息中抽取、由用户直接设定等多种方式获得。在情景感知服务的应用领域,其主要获取方式包括显式获取、隐式获取和推理获取。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的情景信息一般是一些原始、模糊、不精确、不稳定甚至是冲突、不一致的数据,因此需要进行清洗、过滤、推断、解释和融合,以得到各种应用所需的高层情景。

3.3.2 图书馆情景感知自适应个性化服务的应用模式 由于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目前情景感知服务系统还不能捕获各种完整而又准确的全部情景信息,完全智能化服务的实现还比较困难。因此,在当前图书馆中,基于情景感知的自适应个性化服务主要有以下三种实现模式:

・情景感知检索服务。在信息搜索活动中,无论是用户的信息需求,还是用户所需的各种信息,都是处于各自的情景之下的,因此有效地利用情景信息提高检索性能,开展基于情景感知的信息检索与信息抽取研究已经成为信息领域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新课题。ACM SIGIR和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等组织早在2004年7月的国际会议IRiX(Information Interaction inContext)上就开始讨论如何利用情景信息帮助信息检索。情景信息可以帮助确定查询关键词的意义,可以用来进行查询扩展以及过滤初始的查询结果。在当前的图书馆信息检索服务中,情景信息主要用于对初始的检索结果进行重新排序与过滤,其基本的服务过程

情景感知检索服务综合考虑了用户的查询情景、查询任务、查询条件、用户偏好以及所需信息的情景等因素,使得用户能够获得“动态”的查询结果,即检索系统能够根据具体的检索情景和应用环境,能动地、自适应地输出用户真正需要的结果,从而有效地提高个性化检索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情景化的检索也被认为是信息检索领域中一个长期的挑战。

・情景感知推荐服务。基于情景感知的推荐服务和推荐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在国外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得到了深入的开展。ACM推荐系统年会(ACM Conference on Recommender Systems)从2009年开始举办情景感知推荐系统专题研讨会CARS,到目前已经举行了三届,对情景感知推荐系统领域中的情景建模技术、情景依赖推荐数据集、识别相关情景数据的算法、融入情景信息的推荐算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2011年2月在美国举办的情景感知检索与推荐专题会(Workshop 0n Context-aware Retrieval andRecommendation,CaRR)重点关注情景感知建模、聚类、检索、推荐、协同过滤等主题。继2010年情景感知的电影推荐(CAMRa2010)年会成功举办之后,CAM―Ra2011将与推荐系统年会(RecSys2011)一起举办,对基于情景感知的电影推荐课题中的挑战进行深入探讨。情景信息在提升图书馆个性化推荐质量方面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有的个性化推荐主要考虑用户和资源或服务两个方面的因素,而基于情景感知的个性化推荐不仅考虑“用户一项目”二元关系,而且融人用户的需求情景和资源或服务情景,进行多维度的推荐,生成精确度更高的推荐服务。其基本的服务过程

在基于情景感知的图书馆推荐服务中,既通过比较资源或服务情景与用户情景的相似度进行内容匹配,向用户推荐最适合其情景的资源或服务,同时又能够根据用户在特定情景下的行为和需求进行用户聚类,从而可以组成用户社区,实现协作推荐。当然,情景化推荐中涉及到情景信息的有效获取与计算、用户情景化需求的精确提取、情景感知推荐算法以及隐私与安全等问题,因此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

・情景感知咨询服务。为用户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之一。然而传统的咨询服务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缺少对提供咨询答案的权威性与可靠性的检查;二是在用户与咨询人员交互过程中未考虑情景因素,导致对不同用户提出的同样问题给予统一的答案。基于情景感知的问答咨询服务则综合考虑了用户、问题所属领域、回答者、相关答案等情景因素,根据用户提出问题时所处的位置、提问的原因、与问题相关的隐含因素、用户特点、用户先前咨询过的问题、交互历史等情景信息,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答案。将情景信息融入咨询服务过程,在目前国内外的咨询服务实践中已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互联网公共图书馆(IPL)提出一个多学科研究计划来探索问答服务(Q―A)中情景的影响,通过在数字问答服务中充分挖掘情景因素的作用,并致力于开发一个情景敏感的网上参考服务,以帮助用户在一个数字图书馆中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从而提供高效的咨询服务。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在国内外图书馆界首次开展9―9实时咨询服务,利用页面共览、嵌接和情景敏感等先进技术,将咨询服务全程地嵌入用户环境和流程中,实现向不同IP的读者推荐相应的学科馆员或本地咨询馆员,从而提升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些实践活动为在图书馆中广泛开展基于情景感知的咨询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借鉴。4结语

移动、泛在环境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变革,图书馆将不再是被动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而是主动感知用户场景的变化并进行信息交互,提供智能化的自适应服务。这种新型的服务不仅拓展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新模式,丰富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理论体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改善用户体验,提升图书馆在迅速变化的信息环境下应对危机与挑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以预见,以用户为中心,具备丰富的泛在智能环境和情景感知能力,能为用户提供迅速、快捷、高效的信息资源,提供面向用户最佳个性化体验的情景感知服务将是未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能源服务前景第4篇

关键词:云制造;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

引言

云制造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一种衍生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当前的服务生产制造行业当中。数控加工是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将其和云制造结合在一起,既能实现数控加工技术的信息化,又不脱离数控加工的实际生产,使得数控加工服务能够在现实的基础上,得以稳步发展。此外,以云制造为基础的数控设备,可结合多项数控生产经验、模具模型等资源,从根本上提升数控加工服务水平。与此同时,为了完善云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服务的发展,必须对其关键技术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探析。

1云制造的概念以及云服务关键问题

1)云制造的概念。云制造是现代信息网络化制造的一种新形态,它与传统的网络制造模式存在很大的区别,具有应用技术上的先进性、数据处理的快速性以及资源覆盖的广泛性等等[1]。当前的云制造集合了云计算、服务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使得云制造的架构更加灵活多变,资源归纳性也更加丰富多样。云技术指导下的数控加工服务,可以对当前数控加工服务企业进行整合,来满足不同数控加工企业的个性化制造服务需求[2]。2)云制造服务化的关键问题。当前的云制造是指制造资源与制造能力为一体的云服务过程。在云制造的环境驱使下,数控加工资源显现出其独有的分散性、异构性以及自治性的特点,它能够处理一些共性问题,比如当前数控加工服务资源感知、虚拟接入以及数控加工服务封装等等。具体到当前的数控加工服务,一般涉及到数控机床的实际加工、数据编程、数据工艺设计以及仿真校验等一系列的工作。由此可见,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处理除了要考虑云制造共性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数控加工服务领域的相关需求[2]。然而,要组建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需要有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的双重配合,比如数控机床为代表的数控加工硬件资源:数控车床、数控磨床、数控铣床以及数控加工中心等等。这些数控加工的硬件设备资源虽属于同种性质,但是在控制方式以及实际的编程操作中却存在较大的区别。

2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的原理和关键技术问题

2.1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的原理

数控加工是借助数据机床对零件进行制造加工。在当前的数控加工市场中,数控加工制造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这是云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服务行业的一大弊端。正是这个弊端,使得数控加工服务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当前数控加工服务市场环境下,数控加工资源的拥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并没有存在多大的关联,使得云制造下数控加工服务本身的运营方面,就存在较大的缺陷[3]。云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服务是指将主要的数控加工服务资源直接连入云制造系统当中,形成特殊的运行机制。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数控加工资源的拥有者以及使用者可直接使用云制造服务。云制造数控加工资源的主体由云制造经营人员、数控加工服务资源的拥有者以及使用者三方面组成。其中云制造经营人员可以为数控加工资源的使用者、拥有者提供所需的服务平台,而数控加工资源的拥有者可以借助云服务平台,开展各项数控加工服务,而数控加工资源的使用者,只需要对自身所需的数控加工服务提供相应费用即可。

2.2云制造数控加工服务的关键技术问题

从数控加工领域来看,数控加工服务技术应用存在多处漏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其数控加工服务技术自身的目标难度较大。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涉及多项技术应用,包括数控加工服务化封装、虚拟接入、数控编程、工艺设计和仿真校验。但是在当前的数控加工服务领域中,要满足数控加工服务现代化的需求,对云服务平台的要求标准也非常严格,它既需要其覆盖范围广、内容延伸性强,还需要其具有明显的识别度,这也是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处理的重要细节,也是云制造背景下,数控服务受阻的常见技术漏洞。

3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平台组成

3.1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平台的功能结构

云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服务平台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基础数据层、应用管理层和应用集成层。这3个层次在数控加工服务平台中担负着不同的功能作用。其中应用管理层主要是复杂的系统、云服务以及数控加工管理工作,它可以将其集成到更大的云制造范畴当中[4-5]。基础的数据层,顾名思义是在云服务平台下对数控加工进行各项数据处理,它包括数控加工机床、数据加工工艺技术等特性数据的集成处理工作。应用集成层则是对云制造下数据接口服务平台以及数控加工服务集成的各项应用工具进行处理。云制造背景下数控加工服务的整体功能框架如图1。

3.2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系统的运行原理

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指令是从运转流程开始,再根据用户指令进行分析,最后在平台管辖范围内,进行资源匹配。借助用户需求分析,找出对应的数控加工服务资源,并且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挑选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加工方案。此外,从数控加工服务系统的实用角度看,数控加工服务平台建成后,应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应用技术,进行对应的服务系统的操作。

3.3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的应用方式

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任务承包、制造能力以及资源租赁3种形式[6]。任务承包是指将数控加工服务平台的资源进行承包,在承包的过程中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平台只起到中间人以及监督人的职责;资源租赁是指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资源的拥有者将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资源的使用者进行租赁,当然,数控加工服务资源的使用者必须明确,其任务完成后必须将资源全数归还给数控加工服务的拥有者;制造能力是指数控加工服务资源的拥有者为使用者提供一定的资源支持,帮助完成数控加工任务。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运行流程见图2。

4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模型构建

为贴合云制造环境下的数控加工服务,可以先建立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模型,通过对模型构建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云制造的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图3是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建模的知识框架图。借助该模型知识组成图标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前数控加工服务人员对云制造下数控加工服务工作的认知[7]。另外,从这个模型知识框架图中可以看出当前数控加工服务行业的发展。从客观角度上讲,云制造背景下的数控加工服务模型的构建的最终目的是让数控加工服务平台的操作人员,对数控加工服务所需用的各项关键技术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并通过自身对数控加工服务关键技术的认知,进行云制造下数控加工服务平台的有效化操作,这样更方便数控加工服务人员对用户需求的把控以及解决方案的制定更具有可靠性。

5结语

能源服务前景第5篇

一、旅游服务供应链特征及形成动因综述

(一)旅游服务供应链概念

服务旅游供应链是由欧美国家提出来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定义,但是不论何种定义都不可以避免要包括旅游供应商、旅行社、旅游商和客户这四个基本要素。有人把旅游服务供应链定义为旅游产品由旅游产品供应商(一般指旅行社、景区管理机构等)出售给消费者的过程所涉及的一系列链条就是旅游服务供应链。还有人提出了更加综合的旅游服务供应链模式,这个比较复杂,涵盖点较多,包括旅游服务集成商、旅游服务提供商和游客等几个要素,但是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提供商和集成商包括旅游中介、旅游运输、旅游目的地、住宿等。还有人从资源最佳组合的角度来定义旅游服务供应链概念,以环境友好型为发展目标,从旅游服务项目的定位、整合、开发、成型到最后将服务出售给消费者的整个旅游服务过程。综合国内外各种观点,本文认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概念为旅游服务过程中包含的一切直接和间接服务都是属于旅游服务供应链范畴。

(二)基于旅游服务供应链基本特征

以提高节点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旅游服务供应链包括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产品流和游客流等各个过程,但都必须达到资源有效的整合,以节约成本,增加收益。旅游服务必须由多个企业共同协作才能提供完整的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的游客需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旅游服务又有着自身特殊的特性,这个特征是基于旅游服务供应链的整体配合和系统化而产生的。

(三)基于旅游服务供应链形成动因探究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之余,人有休息、休闲的需求,这也就是旅游服务产生的驱动性根源原因。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第一步是设置目标,从识别目标背后的驱动因素入手来认真分析旅游者的旅游服务需求并基于此设计目标。为了达到对构建新的旅游服务供应链模式提供指导的作用,必须先能够发现形成动因才能发现传统旅游服务供应链模式的不足,即识别旅游服务供应链背后的专业驱动要素。一般来说旅游服务供应链的专业驱动因素的基准都是旅游消费者对旅游服务提供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实现旅游服务供应链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响应速度,降低沟通成本来提升产品服务层次,最终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旅行社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中是主体地位。相比较国外旅行社,我国旅行社大都是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小企业,连同一个供应链上的住宿企业、餐饮企业、交通企业的规模都远远达不到。因而说,旅行社作为旅游服务供应链的驱动因素之一,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不可避免的是我国现有旅游供应体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作为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必须大力发展旅行社的主体地位,不断升级供应链层次。景区是旅游服务供应链中另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景区的运作要坚持绿色原则,并始终贯穿在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休闲等整个旅游服务供应链中。景区相关机构要能加强监管和正确引导,促使游客具备绿色观念环保意识,减少对景区资源的破坏。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作为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的旅游产业,不依赖物流的特性使其在电子商务上得到了良好的发挥和利用。在信息时代下,旅游服务供应链应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加快改造,基于这个平台的业务发展成为旅游业的新生力量,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多样化,促进了旅游资源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以景区为核心的旅游服务供应链

(一)供应链运作机构

现阶段,我国景点管理机构及管理主要方式有企业化治理和非企业化治理两种方式。企业化治理以市场为方向,非企业化治理主要以维护景点为基本目标,无论是何种方式都必须实现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景区景点开发上,地方政府要与文物局、旅游局、环境局,以及旅游开发方面的专家等联合起来建立景区开发决策委员会,根据景区开发需要、游客需求以及景点保护需要有序开放景点,考虑到景区资源的公共性,可在适当时候以适当方式举行市民听证会进行博思广议,加强决策的合理性。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景区景点开发,就是要让景区资源规划要遵循先保护、再开发的原则,把旅游资源的开发放到保护的范畴中进行,让旅游资源永远为游客服务下去。

(二)供应链景区景点开发

景区景点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合理规划。首先从绿色旅游的角度来说,建景区就是要建立环保景区。在景区道路交通设计时,要采用自行车等对环境污染小的交通工具,当然所有的一切都要在不破坏景区的整体美感的前提下。景区建筑要考虑到与环境的协同性,建筑材料要选择环保节能的。其他配套设施比如污水处理系统、洁水供应系统、卫生间等要按照环境布局来完成。其次要合理引导游客进行文明旅游,诸如必不可少的游客中心、标牌系统等协设施要齐全,合理的在景区内设置标示牌,重点是保护环境的卫生宣传和文明礼仪宣传引导。

最后是景区内配套设施要绿色环保。配套设施如饭店等的基础设施设计时必须要注意与景区的整体协调,以节能环保型为主。作为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饭店大量耗费自然资源,排放废弃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极其恶劣。因此要合理处理好饭店的布局、设计和垃圾处理。

(三)供应链运作机制

供应链的运作机制有合作机制、自律机制和决策机制等。

合作机制是指景区和旅行社协调确保该供应链的顺利运行,双方必须加强合作沟通,保护好景区资源配置最优。旅行社实施绿色营销时,要积极开展对游客的绿色卫生宣传,并针对绿色旅游的行为规范、垃圾处理要求等做出明确的指导。激励机制是指在供应链管理中,建立、健全业绩评价和激励机制,以达到目标要求的目的。在绿色旅游供应链中,景区必须放弃一定眼前利益,严格执行运载力控制。决策机制是指要妥善处理景区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尤其是景区市场营销收益分配问题。景区和旅行社要合理协同,把景区的保护放在第一位。如果利益分配不均,会导致景区或者旅行社单方面过度开发景区景点,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没有良好的保护,造成公众财产的损失。

三、以旅行社为主体的旅游服务供应链

(一)供应链中旅行社定位

研究旅游服务供应链,就必须对现有旅游供应链模式中旅行社的实际作用和潜在重要作用作一个客观的评价。毫无疑问,旅行社在旅游供应链中是主体地位之一,但是旅行社的竞争力优势却需要加强。当前我国旅游层次化越来越高,群众的自由行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在新情况下打造旅行社核心供应链中的地位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二)旅游供应链核心企业分析

传统观点认为核心企业要拥有信息交换中心、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资金的结算中心和统筹规划的协调中心。这意味着供应链的要变成一个信息中心、中转中心和处理中心,这个强大的后台没有信息化技术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技术,完善企业管理,增加企业在核心问题上的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旅行社才能继续维持在供应链运作中承担核心企业的角色,成为供应链运作和管理中的主导。

(三)供应链核心企业打造

鉴于旅游产品综合性的特点,旅游服务供应链涉及到众多行业和企业,在这种情况下,旅行社必须发挥优势,积极和游客接触,完善核心地位的打造。

打造核心供应链包括制订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标准,严格执行、考核标准执行情况,最后依据结果选择合作伙伴。打造旅行服务供应链的目的就是要让旅行社、供应商、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多方受益。因此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依靠旅行社为主体的核心旅游服务供应链模式。

四、旅游服务供应链演变之电子商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平台的作用在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传统的景区核心旅游服务供应链模式或者旅行社旅游服务供应链模式都难以继续满足游客的需求了。综合旅游行业的特点和目前国内旅游服务供应链发展现状,究竟是哪一类企业成长为核心企业,归根结底是由其掌控的资源决定的。电子商务出现后,旅游服务供应链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原有的模式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旅行社在供应链上具有的特殊职能,在旅游信息汇集、客流调度等方面具有其他主体所不具备的优势,维持好这些优势能继续稳固旅行社在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地位。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很可能是新的旅游服务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旅游电商能够免费、便捷的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大量旅游信息和虚拟旅游产品,促进旅游消费的多样化,促进旅游资源整合和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从外部因素分析是因为自助游的大量增加,让基于“完美体验”和“个性审美需求”的散客自助游成为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内部因素分析是因为网络作为一个独特的资源整合者,信息量的丰富化、价格和服务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最重要的是,网络销售能很好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能源服务前景第6篇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研究

中图分类号: J2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在风景名胜区进行旅游配套设施规划,要根据风景名胜特点、地质特点、风景特点、历史背景等因素进行考量。在设计方案上要严谨、细致,要以尊重自然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综合考虑、全盘分析。应重点分析

二、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对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意义。

1、旅游服务设施的分类

从目前旅游服务的发展来看,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是指游客中心、旅游服务站、度假村、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是和旅游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其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饮、娱乐、信息咨询等几个方面。

2、旅游配套设施规划包括的内容。旅游配套设施是风景区的组成部分。旅游配套设置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娱乐环境设施、餐饮环境设施。交通运输是旅游业不可缺少的基础。景区交通道路,一般由政府进行建造。景区内部的交通,多数由景区的经营者进行完成。交通发达的旅游景区可以充分吸引游客,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标志。住宿设施是旅游业的必要基础。良好的住宿环境,可以解除旅游的后顾之忧。宾馆建设可以分为不同等级进行规划,在旅游季节性的指引下,调整经营方式和价格。娱乐环境设施是旅游业重要的资本。游客进行旅游活动,就是为了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打造优质的娱乐环境设施,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优越的娱乐空间。在娱乐设施中,建立多种休闲设施,提倡健康的娱乐消费,对娱乐活动给予安全保障是非常重要旅游业务。同样,餐饮作为旅游业的重磅炸弹对旅游业经济效益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餐饮代表着一个风景地区的风俗,这种风俗独具特色,对餐饮设施进行整体规划是保证旅游业长久发展的重点。

3、旅游服务设施对于风景区的意义

目前来看,旅游服务设施对风景区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可以提供完善的游览品质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要想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旅游区就要有完善的配套服务作为支撑,只有不断的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才能保证游览品质得到持续提升。

(2)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提升景区知名度

从目前旅游景点的竞争来看,除了硬件设施之外,旅游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也是决定旅游景区能否在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所以,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能够直接提升景区的知名度。

(3)保护景区资源和长远发展

虽然旅游资源多数都属于自然资源,但是如果不进行合理的保护,景区资源将会发生萎缩甚至减少,不利于景区的长远发展。为此,只有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才能达到保护景区资源和长远发展的目的。

4、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可以保证风景名胜区长远发展。风景名胜区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是因为蕴含了丰富的韵味。名胜古迹、名山大川,不仅风景宜人,而且具有历史渊源。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古迹经常会有被损害的痕迹,古代建筑经历了风霜侵蚀,必然不能时刻保持光鲜亮丽。我们在进行古迹维护的同时,要积极注意周围环境的维护。建立周围环境的保护机制,根据风景名胜的地址,划定区域进行一定限制。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中,环境建设是规划的核心。我国名胜古迹的数量众多,建立相关保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对风景名胜地区进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就是从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上分别进行保护。二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实现风景名胜区的长期发展战略。

5、区分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规划是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的重要任务。风景名胜区就是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区,属于风景资源的范畴。风景名胜区是珍贵的风景资源,是资源集中的地区。在风景名胜区旅游者可以进行游览和欣赏,或者进行科学文化创作。风景名胜区包含了很多珍贵的自然资源,是古老资源的遗留,具有历史参考价值。而旅游区是指旅游景点设施和建设。旅游区是经过大量的人工开发,是进行游乐活动的场地。在配套设施建立过程中,正确区分二者的关系,对配套服务设施进行正确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三、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原则、规范和特征。

1、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原则

(1)依据国家政策法规,保护资源的原则

在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中,应对所有资源进行合理保护,保证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保证旅游景区能够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2)服务便捷的原则

在旅游景区的旅游线路设定中,应将旅游服务和线路制定结合在一起,应积极优化旅游线路,制定具体的服务措施,保证服务的便捷性。

(3)依据当地特色,突出特色

在目前的旅游区建设中,应根据当地特色,制定特殊旅游线路,保证对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旅游景区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4)层级性配套原则

在目前旅游区的建设中,应采取层级性配套的原则,应建立分层服务体系,保证服务的完善性和高效性。

(5)均衡性

从目前旅游区的发展来看,只有保证发展的均衡性才能提高整个景区的发展质量,使景区旅游取得积极成果。

2、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原则。对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一定要遵循国家的建设原则。要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确立建设方案,对名胜区历史资料进行研读,分析其中的旅游优势。在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风景名胜自身的特点。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景区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建立一种循序渐进的开发策略。有些风景名胜与配套设施之间会发生某种矛盾,在处理矛盾时候,要坚持以风景名胜不变的原则。例如风景名胜的地区较大,地形较复杂,我们在进行规划的时候,不能破坏植被种类,不能改变道路趋向,要不建立旅游服务设施放在利益范围之外考虑。事实上,还原风景名胜区才是建设风景名胜区的宗旨。

3、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规范。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要遵循国家标准。我国建设部针对风景名胜区规划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这个规划是具有强制性特点的。规范就是为建设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供政策依据。规范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资料进行评估,以土地资源、游览工程、景观建设、结构调整、目标设定为规划成果。同时,出台了《旅游规划通则》,通则是建立旅游区重要的规范。旅游规划通则从技术层面剖析了旅游设施建设的过程,从方法论上总结了经验和教训。是一部完整的旅游配套设施规范。

4、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配套设施规划的特征。风景名胜资源是历史给予我们财富,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集合了环境与人文的概念,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心灵沟通与精神共鸣。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服务,要集合政策与旅游方式的变化。随着旅游者层次的多样化,风景名胜的规划和建设风格要跟随进行变化。

结论

对于风景名胜景区的建设和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尊重风景名胜区的原貌,一方面要进行创新性设计,把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中外著名的经典景区。旅游配套设置对风景名胜区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能单纯为了实现市场经济效益打破生态平衡。旅游配套设施规划的重点就是形成景区与服务的对立统一。

能源服务前景第7篇

Abstract: Personalized servi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s in digital library, the adaptive personalized service of digital library is very good to solv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roblem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gital library us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daptive personalized service demand of digital library, second, designs the framework based on the adaptive context-aware personalized service, it can be according to user's situation, push the needed resources for the users rapidly and accurately,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several key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adaptive personalized services.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情景感知

Key words: digital library;personalized service;situational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24-02

0 引言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方式,它能帮助用户以最少的努力获得尽可能好的服务。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始于My library的实施。美国华盛顿大学、北卡州立大学、南加州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等是最早建立My Library的高校。早期的个性化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基于个人用户需求的完整工具集合来获取图书馆中的资源,具有信息检索和内容个性化相关的个性化机制,其过程是基于用户驱动的[1]。

随着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当前已有的方法存在着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获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差、信息匹配过程的自适应性不够等问题[2]。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具有情景敏感性,因为用户的情景是动态变化的,用户的兴趣也有可能会发生漂移,自适应系统可以感知用户的这些变化,根据用户的情境实现资源推送服务,从而很好地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数字图书馆自适应个性化服务是以读者的个性化特征为起点,能够基于读者的情境、资源使用行为以及习惯等,为读者提供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服务,它既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又能缩小资源提供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差距[3-5]。

1 数字图书馆自适应个性化服务需求分析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和个性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来看,数字图书馆中个性化服务应该满足4个方面的需求:

①能够感知用户基本信息和需求情景。在泛在信息环境下,用户的情景信息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系统要能够感知用户的情景,才能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需求。②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匹配其所需的资源。要实现用户个性化需求与信息资源的高效匹配,需要计算用户个性对资源偏好程度,使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③生成资源推送列表。使用户在适合的时间和地点获得正确的服务。④评价与反馈机制。系统应能够提供评价与反馈机制,根据用户的反馈与评价可以不断地调整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更精确的资源推送服务。

2 自适应个性化服务框架设计

通过对数字图书馆中自适应个性化服务需求分析,我们接下来构建基于情景感知的自适应个性化服务框架,如图1所示。

在该框架中,用户的物理环境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获取,同时可以利用本体等技术对用户进行建模,从用户的情景信息我们可以推理出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再经过推荐模块,利用给定的推荐算法就可以从数字资源库中提取资源列表向用户推送,最后,用户还可以通过对推荐结果的评价与反馈更新用户个性化需求,从而可以调整推荐列表,更精确化地满足用户需求。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还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的问题[4]:情景要素的确定、情景信息的获取、情景信息预处理、情景建模、个性化推荐等。

2.1 情景要素的确定 在自适应个性化服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用户的个性,即需要确定关键情景要素,哪些情景信息反映了用户的个性,现有的普遍做法是通过实证研究来确定或者依赖领域专家来确定。

2.2 情景信息的获取 确定了需要获取哪些关键情景以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如何获取的问题,情景信息的获取方式大致分为三类:①显示获取。通过物理设备如传感器可以显示获取一些情景信息,如温度,光线等。②隐式获取。有些情景信息可以通过用户的历史行为等活动记录来获取,如用户的知识水平、背景等。③推理获取。采用贝叶斯网络、决策树等技术可以预测用户的一些偏好等信息。

2.3 情景信息预处理 原始数据是粗糙的,需要进行预处理,才能加以利用。情景信息预处理主要包括:①数据清洗。需要处理缺失值、光滑噪声并识别离群点,纠正数据中的不一致。②数据集成。不同的数据来源要统一存放和处理。③数据变化。④数据规约。

2.4 情景建模 对用户的情景需要进行建模,以便系统进行使用。流行的情景建模技术主要有:①键-值对模型。如时间信息,Time:9:00-10:00。该模型简单易于管理。②标记模型。利用标记语言形成带有属性值的层次情景结构。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③面向对象模型。利用继承、封装等特性对情景进行建模。④逻辑模型。用一节逻辑表达情景,利用产生式规则,可以对情景进行推理。⑤本体建模。利用可以表达语义的本体对情景进行建模,具有很强的推理能力,但本体的构建工作量比较大,同时需要领域专家的支持。

2.5 个性化推荐 流行的推荐算法主要有:①协同过滤算法。根据相似用户的评分来进行推荐。②基于内容的推荐。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资源的性质进行相匹配的推荐。③混合推荐。采用前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推荐,可以取长补短。在数字图书馆自适应服务中实现资源推荐时还需要综合考虑用户所处的情境。

3 结语

自适应个性化服务是图书馆研究中的新方向,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随时随地推荐合适的资源给用户,能够很好地克服信息过载问题,可以从海量资源中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通过确定自适应个性化服务需求,构建了自适应个性化服务框架,并讨论了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为思,张前磊.自适应个性化数字图书馆用户建模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8,38(2):75-78.

[2]潘旭伟,李泽彪,祝锡永等.自适应个性化信息服务:基于情境感知和本体的方法[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11:41-48.

[3]梁晓华,王景安.服务创新保障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可持续发展[J].现代情报,2010,30(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