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合集7篇)

时间:2023-12-07 15:38:11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第1篇

一、“体悟”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体悟”教学的内涵

体悟教学包括两方面:“体”和“悟”。体,有亲身实践或经历(某事)、体察、体会、体验的意思。体,强调践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受。悟,既可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的动态过程,又可指通过亲身实践悟得的静态结果。体悟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的认识理解活动,是思维、情感和行动三者的有机结合,它既是个体理性认识的方式,又是情感发展的方式,更是实践、行动的方式。因此,体悟既指一种行为过程,又指一种认识结果;既是道德学习的根本方式,又是道德学习的总体成果。

2.“体悟”教学的特点

(1)非理性思维。体悟强调的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是主客观的合一,是内化到人言行举止中的德性。体悟式教学的成功靠的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感情对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任何殚思竭虑的理性分析都不可能收到最佳效果。

(2)不可重复性。由客观知识或理性的情感体系向德性的过渡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的过程,它超越了逻辑思维的框架,往往是在某种特定情境、偶然因素的触发之下出现的跳跃式的升华过程。因此,它的过程与科学认知相反,具有不可重复性。

(3)开放性。体悟不一定在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当量的积累达到成熟之后,引发质变的情境或因素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甚至日常生活或社会中习以为常的事件也可能成为触发点。

(4)主动性。体悟之所以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是因为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出现了学习行为的自我反思。其动力源来自某种感召:兴趣驱动、外在感召(如学习榜样)、学习主体的社会价值选择。

(5)实践性。体悟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不仅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更多的是知识、技能与人生理念的结合。体悟教学关注学习的意义:为何要学习这种知识?这是一种整体的学习,知识、技能成长的同时是文化生命的成长,是人生的成长。

(6)个体性。体悟教学强调学习的个体性,规范与标准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重点围绕学习个体的人生成长展开。体悟式学习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习惯与适应,而且在自由自主的创造中实现内与外的沟通与平衡。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体悟”教学法应该是一次不错的尝试。经由体悟得来的道德知识最具生命力,对行为的影响力最深刻和持久。

二、“体悟”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实施策略

1.体悟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

(1)体悟教学法在操作上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的体悟教学课后的体悟性作业

(2)以上三阶段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九个操作步骤: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引导目标和内容提供信息、点拨指导、启发讲解学生研究、体验、感悟、领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成功巩固与应用反思与小结体悟性作业

2.“体悟”教学法在教学各阶段的实施技术

基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体现的德育功能,运用体悟教学立足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终身发展,在教学各阶段都要运用各种技术深化学生的体验,促发学生的感悟,促成学生德性的生长。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体悟教学注重学生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要为之创造条件。课前,可以通过几个具有实际研究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或独自探究,或合作发现,对学生的智慧提出挑战,引发探索行为。例如,在讲授“感受道德之美”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社会上、学校里“美”与“丑”的不同现象,或用相机记录,或用文字叙述,用心发现“美”。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更多样化,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现象自身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客观事实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不同人物的见解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旧知识的局限性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学生典型的普遍错误创设问题情境,这些技术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通过老师的激情渲染与描绘,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用多媒体将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其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指导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与人物相融合,思考各种道德问题。

(2)留出空白,引发学生思考。

“留空白”技术在文学作品、艺术雕塑、服装设计等方面运用得比较广泛,体悟教学中需要留出让学生领悟、感悟的时间,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好,会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思考、想象、猜测和创造。当然留空白与讲解启发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讲解启发得好,留空白时,学生才能研究明白,才能取得成功;只有留空白,才能使讲解和启发收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效果。“留白”要遍布课堂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如导入新课时、讲授重难点时、内容延伸时等不同阶段,使课堂教学更有节奏和旋律,师生双边活动此起彼伏、波澜壮阔。

(3)平等对话,组织学生讨论。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第2篇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认为,只要他们从事一定工作就能遵守职业道德,在校学习期间可以不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我们以为,学生将来能否遵守职业道德取决于他们的道德自觉性,有一定的道德自觉性,将来才能遵守相应的职业道德。中职学生在道德认识上普遍存在外在化倾向,他们认为道德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人的,因此接受道德教育的自觉性不强,对道德教育的抵触情绪较大。受此倾向的影响,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较低。所以,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自觉性,提高其道德觉悟。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要着力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是一个人生命运动的内在规定性,伴随生命运动始终,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人的,而是人生命运动的必然要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遵守各种道德,同时要认识到,一个人从事一定工作的过程是其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其生命存在的方式之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事该工作的人生命运动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尊重职业就是尊重自己生命的存在,因此要像尊重生命一样尊重职业。只有确立了这种观念,将来才有可能遵守职业道德。中职学生的理论水平有限,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定位于常识层次,换句话说就是不是给他们灌输理论,而是教会他们自己悟出道理,通过“悟”达到提高其职业道德觉悟的目的。

2引导中职学生悟出职业道德真谛的途径

2.1课程开悟

职业道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依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因此,要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增加教学课时,真正夯实学生的职业道德基础。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推行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其职业道德情感;推行情景教学,通过职业环境模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推行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场景设置、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悟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实践体悟

经常组织开展参观访问、义务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让中职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谛,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重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道德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行为选择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最终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观念。特别是在顶岗实习阶段,要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明确分工和职责,让每位学生在实习中都能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2.3阅读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职业道德的真谛。现在市面上励志类的书籍特别多,有很多故事既简短又意味深长,很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阅读励志类文章,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同时还经常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感悟,共同成长。

2.4反思省悟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对他人职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从事此工作时会怎么做。通过反思,使学生不断内化职业道德,提高道德品质。

2.5惩戒顿悟

抓住关键时间,找准关节点,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这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成长中,往往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会影响甚至改变其一生。对于学生成长中关键时刻的一次批评或一次惩罚会矫正其人生坐标。所以,抓住这些关键时间、关节点对中职生进行惩戒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有的人不主张进行惩戒,实际上只要把握好度,惩戒会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

2.6环境引悟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要根据学校历史与定位,突出特色,加强基础性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发展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2.7心理导悟

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寓德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众多学校德育成功的经验之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益途径来对待,把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统一于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2.8榜样领悟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第3篇

在探寻中引领自主感悟

运用电教媒体,引导感悟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的巨大动力。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思维是通过声音、色彩等具体形象来感知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每课的感悟点,充分运用投影、录像、录音乃至电脑等直观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而且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进入角色,产生情感体验,领悟道德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教学《诚信真可贵》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曾子杀猪》的影像短片,观后让学生辩论:曾子该不该真杀猪?正方与反方展开激烈的讨论争辩。在充分辩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感悟曾子的可敬、诚信的可贵。然后,教师将话题引入我们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随机出示平时生活情景画面的课件,让学生自己评判画面中主人公行为的对错,并讲出理由,再由画面上的人物联系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谈谈感受,这样,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深刻地领悟到:与人交往时,都希望对方是一个讲信用的人。诚信是一个人最可贵的财富等,使这些优秀品质、道德观点植根于学生心田,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

精心设计提问,引导感悟 精妙的提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做到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都能为完成道德认知目标,落实道德行为起到积极的作用。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同时,要注意提问方式的灵活性,如揭示课题可采用故事引发式提问,学文明理可采用逐层分析式提问,深化导行可采用激发辨认式提问等。

借助榜样感染,引导感悟 通过榜样可以把抽象的道德观点具体化、人格化,使学生在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现实性的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榜样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道德行为具有促进和导向作用。可用课文中的榜样人物,生活中的榜样,引导学生去分析,透析榜样的内心情感世界,以榜样的高尚情感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领悟道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比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运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现出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名人勤奋好学的镜头,如《华罗庚阁楼著书》《匡衡凿壁借光》《高士其身残志坚》《宋濂冒雪访师》等故事,再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使榜样形象更加鲜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感、可知、可为。学生在主动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熏陶,积极性很高,纷纷表示要向伟人学习,像他那样从小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

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主感悟

在游戏活动中感悟 游戏是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针对孩子们不爱惜学习用品,老师可设计一个小品,请几个小朋友分别当“橡皮”“铅笔”“尺子”“文具盒”“书包”,由他们向全班小朋友控诉小主人不爱惜学习用品的行为。接着请学生们想想自己平时有没有小品中的那位“小主人”的坏习惯呢?然后请大家畅谈认识,从而使学生悟出要“爱惜学习用品”这一道理。教完《上超市》一课后,组织学生开展“超市”游戏 ,分别扮演“收银员”“送货员”“值班经理”和“顾客”等角色,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不同角色有不同社会规则,认识人与人、人与物以及钱与物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高涨。

在操作实践中感悟 人类一切真知始于客体的实践操作活动中。如教学《我也会当家》一课时,让学生学着当一天的家,从制订“当家计划”开始,再进行一天的体验生活。进行这一活动后,有的学生认为:当了一天的家,才知道妈妈、爸爸平时真不容易。当家费心费力,从早要忙到晚,真辛苦!看来,当家可真不简单啊!学生真正明白了勤俭持家是一门大学问,我们要关心家庭生活,学会勤俭节约。

在竞赛活动中感悟 教学中,适时适当地组织开展擂台赛、辩论会、格言答辩以及评选故事大王、金点子博士等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竞赛活动中实现自主感悟。如教学《寻访大师的童年》一课时,开展“大师的童年”故事会,课前先让学生搜集有关钱学森、爱因斯坦、霍金、爱迪生、李时珍、林巧稚等名人的童年故事,上课时请他们上台讲给大家听,评出故事大王。再根据故事开展讨论:大师生来就是天才吗?在这样热烈的气氛中学生明白:原来大师也并非生来就是天才,他们和我们一样。但他们从小好奇、好问、好探索!

结束语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第4篇

关键词: 体悟教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 课程实施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作为一门道德教育课程,其困境在于如何让学生将道德之知转化为道德之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力求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采用各种教学形式力求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但是学生能否在这些形式中真正获得内部体验,能否对所教内容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是很多教学者忽视的问题。“体悟”教学的提出,让教学者重新认真审视这个重要的问题。与其他教学方式有所不同,体悟作为传统的东方思维方式,在我国很早就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

一、“体悟”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体悟”教学的内涵

体悟教学包括两方面:“体”和“悟”。体,有亲身实践或经历(某事)、体察、体会、体验的意思。体,强调践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感受。悟,既可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的动态过程,又可指通过亲身实践悟得的静态结果。体悟是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的认识理解活动,是思维、情感和行动三者的有机结合,它既是个体理性认识的方式,又是情感发展的方式,更是实践、行动的方式。因此,体悟既指一种行为过程,又指一种认识结果;既是道德学习的根本方式,又是道德学习的总体成果。

2.“体悟”教学的特点

(1)非理性思维。体悟强调的是对知识的一种升华,是主客观的合一,是内化到人言行举止中的德性。体悟式教学的成功靠的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感情对感情的激发,智慧对智慧的启迪,任何殚思竭虑的理性分析都不可能收到最佳效果。

(2)不可重复性。由客观知识或理性的情感体系向德性的过渡不是简单的量的积累的过程,它超越了逻辑思维的框架,往往是在某种特定情境、偶然因素的触发之下出现的跳跃式的升华过程。因此,它的过程与科学认知相反,具有不可重复性。

(3)开放性。体悟不一定在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当量的积累达到成熟之后,引发质变的情境或因素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甚至日常生活或社会中习以为常的事件也可能成为触发点。

(4)主动性。体悟之所以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是因为学习主体在学习中出现了学习行为的自我反思。其动力源来自某种感召:兴趣驱动、外在感召(如学习榜样)、学习主体的社会价值选择。

(5)实践性。体悟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不仅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更多的是知识、技能与人生理念的结合。体悟教学关注学习的意义:为何要学习这种知识?这是一种整体的学习,知识、技能成长的同时是文化生命的成长,是人生的成长。

(6)个体性。体悟教学强调学习的个体性,规范与标准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重点围绕学习个体的人生成长展开。体悟式学习不仅是对外部环境的习惯与适应,而且在自由自主的创造中实现内与外的沟通与平衡。

通过上述分析,结合《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的性质特点,在教学中采用“体悟”教学法应该是一次不错的尝试。经由体悟得来的道德知识最具生命力,对行为的影响力最深刻和持久。

二、“体悟”教学在《职业道德与法律》中的实施策略

1.体悟教学法的一般操作程序

(1)体悟教学法在操作上可以分为三大阶段:

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的体悟教学课后的体悟性作业

(2)以上三阶段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九个操作步骤: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引导目标和内容提供信息、点拨指导、启发讲解学生研究、体验、感悟、领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成功巩固与应用反思与小结体悟性作业

2.“体悟”教学法在教学各阶段的实施技术

基于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体现的德育功能,运用体悟教学立足学生个性的发展,引导学生终身发展,在教学各阶段都要运用各种技术深化学生的体验,促发学生的感悟,促成学生德性的生长。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体悟教学注重学生体验和感悟,在教学中要为之创造条件。课前,可以通过几个具有实际研究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或独自探究,或合作发现,对学生的智慧提出挑战,引发探索行为。例如,在讲授“感受道德之美”一课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社会上、学校里“美”与“丑”的不同现象,或用相机记录,或用文字叙述,用心发现“美”。在课堂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更多样化,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现象自身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客观事实与学生原有知识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不同人物的见解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旧知识的局限性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利用学生典型的普遍错误创设问题情境,这些技术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如通过老师的激情渲染与描绘,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用多媒体将声、像、动画等多种手段结合起来,营造特定的氛围,使其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指导学生扮演特定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与人物相融合,思考各种道德问题。

(2)留出空白,引发学生思考。

“留空白”技术在文学作品、艺术雕塑、服装设计等方面运用得比较广泛,体悟教学中需要留出让学生领悟、感悟的时间,在教学中如果运用得好,会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自己思考、想象、猜测和创造。当然留空白与讲解启发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讲解启发得好,留空白时,学生才能研究明白,才能取得成功;只有留空白,才能使讲解和启发收到“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效果。“留白”要遍布课堂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如导入新课时、讲授重难点时、内容延伸时等不同阶段,使课堂教学更有节奏和旋律,师生双边活动此起彼伏、波澜壮阔。

(3)平等对话,组织学生讨论。

后现代哲学代表人物罗蒂认为,绝对真理是遥不可及的,最重要的是“将对话进行下去”。不同的人,不同的观察角度,对同一问题的解释不相同,关键是“沟通”和“对话”。体悟教学要求教师以平等的身份,以教材中的问题或与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为话题,组织学生并与学生一起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交流讨论过程中还要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如果学生心理存在担心和疑虑,就难以将想法说出来。特别遇到道德两难问题,社会上有争议的话题时,教师要消除成见,尊重学生的所有意见,通过不断提问和质疑,将对话引向深处。

体悟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教学思想,首先意味着教学不仅是实现既定的明确目标,内化成人世界赋予的定论,还是主体建构认识对象个体意义的过程,是生成、提高学生持续发展素质的过程。其次意味着学生的发展是主体生命意义的不断扩充,它充盈着自主、探索、建构、生成、创新等词汇蕴含的生命活力与发展态势。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体悟教学着眼于促发学生的体悟学习,并以学生体悟学习的状况衡量教师教学手段的合理性,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授课艺术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于《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而言,体悟教学也是行之有效的。通过体悟,没有的道德知识产生出来,已有的道德知识得到确证,正确的道德认识施之行为,错误的道德认识得以放弃,体悟的过程正是一个“变人之知为己之知,变表之知为里之知”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张华龙.体悟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刘惊铎.道德体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庄平.“体悟―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特征[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第5篇

一、设置多种情境,激感体验

1.进行“角色”模拟,获得换位式的体验感悟。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采取角色体验方式,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价值观,从而指导学生的行为。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我与父母交朋友》时,如何让学生体验父母的劳苦,体验生活的艰苦是孝敬父母的情感基础。于是我将每一位学生推到生活的最前沿,让他们在每个学期中去当一天家。一位同学将他一天的工作经历记了下来:早上我为全家准备早点,然后带着钱去菜市场去买菜,在反复的迟疑之后,我终于买下了平时挂在嘴上的“吃腻了”的那几个菜,当我在家里坐定准备喝口水时,发现该做午饭的时间已将近,我赶紧择菜以致差点将手指头剁掉。做好饭,我想跷起二郎腿看看电视,无意中看到还一大堆脏衣服。我有些泄气,想到还有一部武打电影未看,但也只能咬咬牙,干完这一切再说。终于晾完最后一件衣服,我如释重负,还好,离吃午饭尚有一些时间,正想忙中偷闲,忽然惊醒:晚上吃什么呢?我看着那只空空的方便袋有些发愣……中午父母用赞许的笑容品尝我做的“佳肴”,这时我才发现每道菜都没有先前可口。这是学生当一天家的经历。他干了一天父母每天都在重复的烦琐的劳动,当他回到校园时,他感到静静地听课是那样的幸福;当他在饭桌前坐下时,他感到每一只碗里都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母亲说,今天没啥好吃的,他回以真诚的一笑,毫无怨言。因为他实实在在体验过,体验过这期间的不易。“经历了才会感动,行动了就会有收工收获”。

2.创设特色的情境,获得置身其中的体验感悟。

教者通过设置特定的情景,使学生置身其中,让学生激起的情绪成为需要的推动。如在讲授九年级“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时设置了这样一个背景材料:吴小玉是一名初中生,她很想打工挣钱多买些书。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利用暑假到一家公司打工,负责向市民发送公司产品的宣传画。一次,她不慎丢了四百多张宣传画。按照公司规定,她要照价赔偿。要不要向公司汇报?她陷入了矛盾之中。

(1)小玉为什么矛盾?

(2)假设你是小玉,你该怎么做?为什么?

(3)在生活和学习中,你是如何对待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你那样处理会产生什么结果?

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产生认知,道德情感的冲突,通过体验、讨论、感悟,完成个人价值由“顺从”到“认同”到“内化”的过程。

二、定向实践,在直接探究中进行体验感悟

思品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实践体验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社会调查、辩论、竞赛、采访等,这些形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合作精神得到加强,道德品质得到内化。如在者在教和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让学生去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状况如何?又怎样去解决?带着这样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村庄、河流、农贸市场去调查、访问、收集材料。在汇报会上,许多学生感慨万分,他们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里的环境问题依然很严重,仅乡里每天的垃圾就拖了20多板车到填埋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全部都排到龙河,使龙河变成又黑又臭的“龙须沟”。同学们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写成的调查报告《杨税务乡环境状况调查》已送往有关部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加深了对环保知识的认识。

三、自主教育,在以知促行中进行体验教育

教师要注意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外的生活表现,适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教育的专题汇报、研讨等到活动,帮助学生交流经验,体验千姿百态的社会生活,感悟做人之德,借此实现学生的课内外自主教育,形成“以知促行”的体验感悟。

如在教七年级《为坚强喝彩》的内容时,我多次运用报告展现情境的方法,让学生选出本班内一两个榜样同学,然后由这些同学作个人经历或事迹报告,报告的内容诸如“妈妈患病以后”“胳膊虽然骨折了,但学习不能落下”“挺起胸膛走路,相信自己能行”等,这些都是学生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的,因而很具有说服力。听完报告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讨论:你和该同学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你打算怎样缩短这些差距?结合教材内容采用记者现场采访、举办自主教育论坛等多种形式,加快学生主体性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的双向转化过程,促进了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的和谐统一和情感体验的理性升华,使学生感悟到了做人的道德之美及正确的价值取向对家庭、社会和时代的重要意义。

四、多元评价,在激励反省中进行体验感悟

多元评价是指从多种角度对学生的多维表现进行评价的策略与方法,具有反馈、导向和激励的综合功能。初中生的认知感悟和情感体验正在不断发展、变化,他们需要并且必须经常借助于外部评价媒介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才能从多维角度体验道德的丰富内涵,感悟自身价值的得失。在思品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采用“多元化激励评价”的策略,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进行了以激励为主的综合评价,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激励他们追求新目标的愿望。

1.在对自身“多元表现”评价进行的反省中,获得“自我认同”的体验感悟。即对学生在不同时空、不同场合表现出来的能反映自身道德的综合道德进行评价,促使学生获得自身认识并进行自我矫正的体验感悟,如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场合参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自控能力、合作能力、行为习惯等“多元”素质进行评价,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全面联系性的“静态”整体评价和纵向的对比变化的“动态”发展评价,使学生体验感悟到自身进步与差距,进而被“自身认同”的自尊心理所驱动,并努力改进道德行为和习惯。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第6篇

培养中职学生的道德自觉性,要着力引导学生认识到道德是一个人生命运动的内在规定性,伴随生命运动始终,不是外部力量强加于人的,而是人生命运动的必然要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遵守各种道德,同时要认识到,一个人从事一定工作的过程是其生命运动的过程,是其生命存在的方式之一,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事该工作的人生命运动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外在的约束,尊重职业就是尊重自己生命的存在,因此要像尊重生命一样尊重职业。只有确立了这种观念,将来才有可能遵守职业道德。中职学生的理论水平有限,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定位于常识层次,换句话说就是不是给他们灌输理论,而是教会他们自己悟出道理,通过“悟”达到提高其职业道德觉悟的目的。

2引导中职学生悟出职业道德真谛的途径

2.1课程开悟

职业道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依托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系统讲授,让学生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因此,要专门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增加教学课时,真正夯实学生的职业道德基础。同时,要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例如推行案例教学,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培养其职业道德情感;推行情景教学,通过职业环境模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营造准职业教育氛围,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推行角色扮演教学,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场景设置、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感悟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实践体悟

经常组织开展参观访问、义务服务、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有组织、有计划地让中职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谛,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重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道德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行为选择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最终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观念。特别是在顶岗实习阶段,要切实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团结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办法和措施,明确分工和职责,让每位学生在实习中都能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熏陶。

2.3阅读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来感悟职业道德的真谛。现在市面上励志类的书籍特别多,有很多故事既简短又意味深长,很适合中职学生阅读。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阅读励志类文章,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中陶冶情操,同时还经常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感悟,共同成长。

2.4反思省悟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方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思考自己对他人职业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在从事此工作时会怎么做。通过反思,使学生不断内化职业道德,提高道德品质。

2.5惩戒顿悟

抓住关键时间,找准关节点,进行必要的惩戒教育,这是培养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成长中,往往一些很小的事情也会影响甚至改变其一生。对于学生成长中关键时刻的一次批评或一次惩罚会矫正其人生坐标。所以,抓住这些关键时间、关节点对中职生进行惩戒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有的人不主张进行惩戒,实际上只要把握好度,惩戒会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

2.6环境引悟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要根据学校历史与定位,突出特色,加强基础性建设,优化校园环境,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发展积极健康、催人奋进的校园文化。

2.7心理导悟

心理咨询与指导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寓德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是众多学校德育成功的经验之一。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有益途径来对待,把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统一于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

2.8榜样领悟

学习道德经的感悟第7篇

学科渗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重视学科渗透的研究,让教师走出去吸收新知识,学习新经验,才能大大提高各学科教师的渗透水平。

1 移情感悟原则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体验原则,离开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将苍白无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移情感悟,对教学内容的移情感悟,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移情感悟;而学生则是情感活动的主体,其移情感悟主要表现为对教师的移情感悟,对学习内容的移情感悟。对学习活动的移情感悟,对人生美好前景的移情感悟。

2 科学化、系列化原则

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德育内容只能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的教材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及要求亦不同。

3 不断深入的原则

教材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是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赏析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旬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认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包罗万象。

4 客观性原则

道德规范存在于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戒律、艺术作品等形式中,语文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这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即德性。

二、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英国哲学家赖尔认为:“美德不能单纯通过口授和训练的方式来救。确实,单纯的口授方式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纯自然的知识,通过反复训练也可以使学生习得一些技能。但单纯的用口授或训练的方式是不可能过到学生道德精神的升华之目的的。”

1 挖掘渗透法

教师需要对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进行挖掘,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渗透,让学生入境、生情、悟道,从中既学到了文化知识,又受到品德的熏陶和感染、得到思想上的教诲,可谓一举两得。

2 扩展渗透法

扩展能广泛读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使得学生能从疑问转化为知识,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离不开拓展联想。

3 情感渗透法

在语文教学德育渗透中,教师运用情感性教学手段,渲染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气氛,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达成德育目标的方法。

4 架桥铺路渗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