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12-04 10:01:33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第1篇

【关键词】农作物;产量;措施;整地

0.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农业也是保证我国人民生存的重要基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是根本无法离开农业生产的。作为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山东省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济宁市是山东省重要的作物产区,其在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强化济宁市的农业管理,重视对该地区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并完善其生产技术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就对济宁市的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进行论述,并以此来提出提高其产量技术的措施。

1.济宁市农作物栽培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济宁市作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济宁市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这里可以种植多种重要的农作物,像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大豆等,都在我国作物生产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不仅如此,济宁市非常重视农作物栽培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济宁市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增大,单产也越来越高,其综合生产能力是山东省当之无愧的第一,为山东省农业发展乃至我国农业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济宁市及其周边地区更加重视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其在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中非常注重科学管理,以此来带来单产面积提升的目标,同时还十分重视挖掘农作物的高产潜能,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不仅如此,济宁市还非常重视对农作物的优质以及高效生产技术领域的开发。与此同时,济宁市还积极调整区域的耕作制度,这使得济宁市的农业生产更加专业化、科学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效益。虽然济宁市的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农业的发展。比如科技成果利用率不高,不能将其有效地服务于农业生产中去。此外还存在着种子选择不当,对病虫害防治不到位以及施肥不科学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进一步完善农作物栽培管理措施,科学栽种对于提高农作物生产产量以及促进济宁市地区农业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2.提升农作物产量的措施分析

想要提升农作物产量就需要全面管理农作物生产过程。具体说来,提升农作物产量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2.1重视种子选择环节

种子的质量对农作物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选择优质的种子是非常关键的。另外,在播种后对秧苗进行移栽时也会出现种苗发病的问题,这有非常容易引起病害发生,影响作物生长。为此,可以采取相应的化学措施或者物理措施来对种子或者秧苗进行必要的处理,以此来有效防止病害的出现。然而,有些种子却是不能被处理的,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建立无病种苗田,选择一个隔离区域或者无病区域来进行播种,将那些没有病害的植株选出来,将其种子保留,这样也能够有效防治病害。

2.2规范整地措施

整地措施对于农作物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整地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在进行播种之前可以进行必要的整地措施,保证田地更为平整,同时使土壤更加的细碎,让土壤的上层保持一定的虚松性,下层则更加厚实,这样就能够有效保证种子萌发,也使播种时种子的深浅度更为一致,进而保证出苗更为整齐和均匀。从长远来看,经过整地,田地的土壤环境更为适宜作物的生长,从而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

值得注意的是,济宁市存在着很多的低湿地,这时候如果进行播种的话就需要做畦或做垄,然后通过设置沟壑来进行排水灌溉,并改善低湿地的通气性。通过垄作,能够很好地保证田地的温度,为作物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如果耕地存在坡度的话,可以采取等高耕作、沟垄种植的方法来栽培作物,这样能够很好地避免肥料的流失并能够有效聚拢雨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进而为提高作物产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3重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病虫害威胁,这些病害给作物的生长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烦,如何有效解决病虫害问题是作物生产的重要问题。以济宁市水稻生产存在的一些病害防治进行分析,其最常见的病害为纹枯病和稻瘟病。

2.3.1纹枯病

纹枯病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当病丛率在分蘖期至拔节期为15%时,可选用如下药剂防治:(1)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3000g/hm2;(2)用20%的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200~1800g/hm2,或者可以采用5%的井冈霉素水剂4500mL/hm2 ;(3)可以使用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200~1500g/hm2;(4)可以使用20%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0~1125g/hm2;(5)利用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300mL/hm2;(6)利用30%的爱苗(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25~300mL/hm2。上述药剂需要按1hm用药量来进行计算,对水量最好不少于450kg/hm2,要做到搅拌均匀后喷雾。此外,喷雾时田间最好为浅水层,要将药喷到水稻茎秆基部,连续防治2~3次,以提高药效。

2.3.2稻瘟病

稻瘟病的水稻生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当其在破口期前7~10d,可选用如下药剂防治:(1)通过利用10%的闻曲令(井冈·腊芽菌)悬浮剂1500mL/hm2;(2)采用16%的井·酮·三环唑(金谷丰)可湿性粉剂1875g/hm2进行防治;(3)用20%的井·烯·三环唑可湿性粉剂l800g/hm2。值得注意到是,一定要均匀喷雾,要每间隔7d后再用药1次,这样的话就可以有效防治稻瘟病了。

2.4重视对水肥环节的管理

在施肥过程中,应根据田间测土情况,采取氮、磷、钾配合使用的措施,从而降低作物的病害。如在小麦种植过程中,增加铵态氮肥的施用量,可以降低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增加硝态氮肥的施用量,反而使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率提高。对小麦锈病,在生产中,增加磷肥的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增加钾肥的用量。小麦对胡麻斑病的抗性得到加强。针对水稻的氮肥施用,为防止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的加重发生,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但氮肥施用量又不宜太少,以免加重稻胡麻斑病的发生。在肥料施用的时期和方法方面,如基肥过多且不腐熟,或基肥不足而追施过晚,都会造成后期氮肥过多而加重稻瘟病的发生。田间水分对作物病虫害发生影响明显,如麦、稻田出现缺水时,田间叶斑病、胡麻斑病不断加重。

3.结论

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对我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作为山东地区乃至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济宁市农业发展对于带动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有效提高该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成为了济宁市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从上文所述中可知,农作物产量除了以上几点外,还要注意对农田的水分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此外还要注意对田地的杂草进行预防。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河南省2010年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7):10-11.

[2]哈斯木·吐尔地,吐逊汗·巴拉提.冬小麦安全越冬的田间管理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02(S1):32.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第2篇

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很多科技方面的进步与发展,在农业方面也引进了许多的先进技术。现阶段我国人口急剧增加,粮食产量问题是我们的民生问题。而科学合理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能为农作物产量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进而为民生的发展提供保障。因而对于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管理进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关键词:

农作物;栽培技术;完善措施

现阶段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但是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完善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

1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基本原则

1.1将农作物的自然条件与生理特点作为基础

事实上,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技术,在栽培技术实施之前,首先要考虑此农作物的自身生理特点,然后考虑光合作用及外界自然环境,要以农作物的高产量为目标,确定相应的栽培技术。

1.2要将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作为前进方向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加注重自身的保健,崇尚健康饮食,绿色食品逐渐提上了议题。因此绿色农作物的栽种也成为了主要的生产目标,绿色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更是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自然资源,体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不断优化的栽培技术过程中,使农作物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要以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为方向,不断探究和实践[1]。

1.3科学化和正规化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模式

近些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发展非常快速,但也显露出其弊端,各项管理制度不完善、不科学、不正规。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不合理,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科学的、正规的管理对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是关键。我国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是对于西方一些发达的国家来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要勇敢地走出去,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技术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管理体系与栽种技术,使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更加地向科学化、正规化方向发展[2]。

2农作物种植材料的选择

万物发展不离其根本,有了先进的栽培技术、完善的管理体系,但是如果没有好的栽种材料,那么一切都是空谈,所以,农作物栽培材料的选择是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2.1农作物种子的选择

品种优良且健康的种子,对于植物后期的生长有着关键的作用,所以合理的选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合理的选种过程,那么种子中携带的各种病毒、菌类会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在农作物播种前期,种子的选种工作是必须被重视的,要经过重重的检查,利用物理选择法或者化学处理法进行选择淘汰,最后找出优良健康的品种。选择完后再进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处理,最大可能地保障种子的健康,给后期农作物的生长奠定基础。

2.2播种场地的选择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地质环境,土壤环境也不同,而同一区域、不同地方的土壤组成也有差异,因此播种地区的合理选择对植物的生长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播种时,要对栽种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进行详细的调查,选择好合适的地区进行播种。例如有的农作物喜阴,就尽量找阳光照射较少的地区;有些农作物喜水,就找土壤潮湿的地区播种。总之,保证农作物良好生长的播种环境是必不可少的[3]。

2.3合理的农作物保存

不同的农作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征,对于环境的要求也就不同,因此对于农作物合理的保存是非常关键的。怕潮湿的,就一定注意干燥保存;怕光照的,就一定要在阴凉处保存;容易发生病虫害的,就一定要真空保存;注意防治虫害,否则会将虫害细菌带到来年的生长中去。因此一定要注意将农作物的保存工作做好。

3优化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措施

3.1引进植物激素,促进植物健康

在实际栽培过程中,有时没有先进的栽培技术及种子检查技术,对于农作物的健康和产量无法保证,而植物激素的使用可以优化植物的健康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随着近些年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改革,植物激素的用处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植物长势及新品种果实的培养都有优化作业,给农作物栽种技术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

3.2利用生物科技对农作物灾害进行防治

自然灾害为农作物带来了致命的打击,为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工作增加了困难。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大大预防了农作病虫害的发生,改良了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3.3加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管理

对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日常管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合理的施肥、浇灌、光照等,充分考虑农作物健康成长的必备因素并加以管理,科学合理的人工给农作物提供养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结语

总之,科学性、规范性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对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产量提高都是有积极影响的,一定要加大农作物栽培技术管理的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齐云松 魏林云 欧阳建宁 汪木火 熊水 单位:南昌市新建区溪霞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厚田乡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 南昌市新建区石埠镇经管站 南昌市新建区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吴国强.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创新与发展思路探讨[J].种子科技,2016(10):45,47.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第3篇

[关键词] 农作物 栽培技术 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20-01

在农作物栽培期间,相关栽培人员必须要注意各类关键要素,保证可以科学、合理的选择栽培时间,并且利用良好的栽培方式执行工作,进而发挥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条件的分析,提出几点栽培技术使用建议,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1 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条件分析

江西上饶横峰县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蕴含丰富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上饶横峰县的气候较为温和,并且雨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江西上饶横峰县的土壤中含有较高的钾元素,磷元素的含量处于中上等,并且有机质含量较少,大多数土壤都呈现酸性,经过测试之后发现,江西上饶横峰县土壤酸碱度为5。由此可见,江西上饶横峰县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都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与生长,可以综合利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工作,在提高江西上饶横峰县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发挥着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

2 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素分析

在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可以发挥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提高农作物栽培经济效益。具体应用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首先,合理选择播种时间的意义。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具有较为良好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农作物按时出苗,还能促进农作物苗期生长效率的提升,在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如果农作物播种时间过早,就会因为气候等原因出现延迟苗期与出苗补齐的现象,无法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甚至会感染上病虫害。由此可见,农作物种植时间的选择对于农作物生长而言产生直接影响,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农作物播种时间的选择策略。在选择农作物种植时间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将播种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早春播种,其二为晚春播种。对于江西上饶横峰县地区的农作物种植而言,种子可以耐低温,因此,可以选择在早春进行播种,或是在土壤解冻的时候就可以播种。在夏季播种的时候,相关播种人员必须要赶紧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夏季播种时间,保证可以为秋季播种提供充足时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在秋季播种的时候,相关播种人员必须要合理的选择播种时间,主要因为如果播种太早,就会导致农作物苗株过大,无法安全过冬,如果播种太晚,就会导致农作物的苗较小,不能积累足够的越冬养分,难以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因此,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农作物的种植时间,使其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 苗株距离的控制措施

合理控制农作物种植距离。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种植距离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因为农作物的种植距离直接决定农作物是否得到足够的肥力供应与光合作用,是否能够良好的通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在对农作物植株进行控制的时候,要科学、合理的考虑灌溉条件、播种密度与品种特性。在寒冷的季节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增强农作物的保温效果,保证可以提高植株距离控制效率。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中,相关种植人员就要降低农作物种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通风性,并且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需求[1]。

2.3 农作物田间管理措施

在对农作物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管理需求创新田间管理方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就是在农作物栽培期间,必须要重视农作物中耕除草工作,保证可以调节土壤水分与养分,并且做好灭草工作,避免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相互争夺养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中耕除草的技术性,不可以一味的使用农药消灭杂草,而是要利用先进的、绿色化的灭草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与质量,增强农作物产量,为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其次,制定完善的施肥管理制度。在对农作物栽培施肥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重视施肥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可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对土壤进行分析,在检测土壤之后,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制定施肥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合理的选择氮肥、磷肥与钾肥,这样,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利用农家肥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合理的对农家肥进行配比,在满足农作物养分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语

在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栽培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发挥各类栽培技术的作用与优势,不断提升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同时,相关种植人员还要阶段性的学习新兴农作物种植技术,并且树立正确的农作物栽培观念,优化农作物栽培体系,使得农作物栽培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促进当地农作物种植竞争能力加强。

参考文献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第4篇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一、无公害农作物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

1.定义

无公害农作物:农作物的品种、生产环境、生产条件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管理的标准、规范,而且在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整个过程都是经过专业部门的质检、许可,有无公害食品标识的产品。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使用农用化学物质进行管控,使用有机肥,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的栽培种植技术。

2.无公害农作物的常识及误解

(1)无公害无污染的农作物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某种物质达到一定量才会有害,所以农作物是否无公害也是相对的,是不是无公害农作物还要经过专门机构认证。也就是说,农作物有害的含量在国家规定的标准控制范围内就算是属于无公害农作物。(2)封闭的深山中天然野生的农作物,如野菜、野果等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无公害农作物。(3)有些地区由于土壤、空气、河流中本身就含有天然的有害物,所以并不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出来的农作物就一定是无公害农作物。(4)并不是无污染的偏远山区才能从事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种植,其实在环境污染物不超过标准规定的城市也可以进行无公害农作物的生产种植。

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需注意的方面

在实施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农作物栽培环境及土壤管控方面,要提供安全稳定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农作物品种选择方面,要选取生命力旺盛的优良品种,其抗病性要强,比如优质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肥料使用方面,要根据土壤的需求对施肥量与肥料种类进行调整,主要是施用有机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是以预防为主,采用人工捕捉与各类动植物食物链的生物防治相结合,如放入天敌进行捕食控制。

三、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1.栽培环境方面

在对栽培环境整治的时候,有关部门必须减少、甚至是禁止有严重污染的工厂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区域排放废气和垃圾,从而在源头上就杜绝了污染。选择良好的环境产地是进行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种植的前提。在选取栽培场地时要全面检查周围的环境状况,要选择污染较小甚至是无污染的地区,以此同时还要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尽可能的保证农作物的无污染、无公害栽培。

2.土壤耕作方面

在耕作时要考虑到农作物种类与当地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耕作方法。在对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土壤层耕作时,最好是以轻壤为主,保持30 cm左右的熟土层厚度及3%以上的腐殖质成分含量就可以了。

3.品种选取方面

由于在实施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时,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这就要求农作物品种抗病性要强,农作物本身存在一定的抗病性,易生长。在无公害农作物品种选取时,需要根据当地农作物种植的土壤层和当地气候特点来选择满足高抗病、高抗灾的品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农作物的抗病性,达到无公害的要求。最后,在种植前应对选取的的农作物品种进行浸种、消毒处理。

4.施肥和追肥方面

农作物所用的化肥品种和施肥量必须严格管理。所用化肥主要是以有机肥为主,再加上适当的矿物质化学化肥作为辅施肥。用氮肥施肥时基础肥料一般是以70%的氮素肥、矿质磷肥等有机肥为主,而追肥时又把氮素肥调整为30%的量,追肥时还可以添加60%氮素化肥,这样效果更好。农作物要采收的前期,尽量不进行追肥作业。

5.病虫害防治方面

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也是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进行防治时应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采用人工捕捉与各类动植物食物链的生物防治相结合,如放入天敌进行捕食控制。在栽种培育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特别是禁用各类剧毒或高残留性的农药。要减少农药对田间土壤的影响,合理使用农药,预防病虫害的疾病衍生。杜绝发现病虫害都往田里加入大量农药的情况发生,这样会造成土壤的酸化和水分流失,而土壤的破败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日益严重。长此以往下来就会形成农户对不健康的农作物喷施农药,虽然农药杀死很多虫菌但也导致了土壤的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恶性循环。

6.田间管理方面

(1)实施育苗作业时积极引用国内外合理配制营养土、地膜覆盖、消毒床土配制的新技术,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性。(2)采取机械播种时要调试好农机设备,保证下籽的均匀。一般每亩播种的种子量大概是450~500g,再掺和一些细沙(4倍种子量左右)进行混合播种。播种的行距在25~30cm,播种的深度约为2cm,播种后再用轻型农机具踩压。(3)在农作物生长期间,做好中耕、松土、除草、间苗、定苗、补苗、摘叶等的处理工作,使农作物稳定、健康生长。(4)为了减少病株的病原体对农作物的有害影响,在农作物收获时需要将田间的病株加以收集,运用深根技术将病株深翻进田间泥土内并充分做好腐熟的再次利用。

7.科研力度方面

需要加大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科研力度和新技术支持,降低农业化肥的使用次数,不断筛选优质的品种,保障农作物种植环境健康安全,从而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其次,加强土壤改良技术的研发,在无公害农作物施肥中,可以根据不同品种施肥的肥料情况进行实验,进而转变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四、结语

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是为了适应生态绿色、产品绿色的农业生产需求的必然趋势。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在农作物栽培生产中,可有效的提升农作物的品种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有利于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在做好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同时还要加强栽培技术的科研研究,这对提高农作物质量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曹永新.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5,08:136.

[2]谢会群,胡勇义.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6(11).

[3]张锡玲,吕优永.浅谈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19) :83-83.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第5篇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205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在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以填饱肚子为农作物选择标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重视身体健康,在选择食物时,更是以安全无污染为首要标准,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出现,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与农业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农作物无公害技术栽培原则

1.1统一完善、系统化原则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生产,主要是全程监督管理生产到市场流通的整个过程,因此,要将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各个相关环节纳为控制管理范围内,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尽可能做到生产有章、产品有识、认证有序、市场有监,有记录,从根本上保障此技术的生产品质。

1.2生产技术严格化原则

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技术的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其环境品质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只有采用科学严谨的生产技术,才能确保农产品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比较多,且不同产品其生产标准与全^程操作规程也是不同的。一般,外部三废环境污染及内部生产环境等问题对产品品质影响最大,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严格依照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确保生产的严谨与科学性。

1.3循序渐进的生产原则

农产品种类比较多,因而无公害农产品栽培范围广,但并非所有农产品都适宜无公害栽培,且并非所有农产品可开发为无公害农产品。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地区规划、种植制度及农业特色等,循序渐进的实施无公害栽培,切忌以偏概全。市场无公害农产品需求是有阶段性的,必须要依据市场需求确定无公害栽培技术。目前,无公害农作物市场正处于发展壮大时期,因此,必须要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开展无公害栽培技术。此外,无公害栽培技术具有一定的渐进性,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会影响到部分无公害技术,质量不达标,因此使得无公害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渐进性。

2无公害栽培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2.1农药残留量高

农作物在栽培与生长阶段,病虫害在所难免,为了防治出现的病虫害,必然要使用农药。同时由于农作物栽培者的盲目跟风,使得农药用量增加,从而导致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甚至富含有毒物质,这样使得农作物营养价值遭到破坏,不利于食用者身体健康。

2.2土地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工业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作物栽培地周边工厂与房屋日益增多,工厂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排放不可避免,房屋居民每日产生大量生活垃圾并随意丢弃。一定程度上严重污染到农作物栽培地环境。在受污染土地上种植农作物,使得农作物内部结构遭到破坏,人类食用此类农产品就会危及到自身身体健康,与无公害农作物栽培目标不相符,不利于生态平衡发展。

2.3栽培者盲目施肥

农作物种植中,施肥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生长营养物质,实现增产增收目标。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中,必须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严格掌控氮肥量,增施磷肥与钾肥。但在实际施肥环节中,很多农民没有掌握科学施肥技术,施肥理念比较落后,片面的认为只要氮肥量充足,农作物产量就会提高,因而不断增施氮肥,使得土壤出现严重的板结现象,削弱了土壤生产能力;而继续增施氮肥,形成恶性循环,长期以往严重破坏了农田的整体生态环境。

3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加强措施

3.1实施规范化管理

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要注意不同栽培方式,做到事无巨细,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要确保管理的系统与规范化,以此有效预防农作物问题,提高农作物成活率与生产质量。一般这种系统、规范化的管理,能够确保品种、技术指导及质量监测标准的统一性,从而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发展奠定良好几乎成。

3.2加强田间管理

由于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比较严格,一旦出现问题,其补救措施比较有限,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任何环节都不能忽视,确保万无一失。同时,对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要尽可能做到细致管理,实际管理不能只以农作物品种选择及化肥使用方面,田间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农作物生长环境出现问题,就会引起病变。由于田间病株残体病原体量比较大,会直接威胁到存活或下季栽种农作物生长。为了应对此问题,就要将这些病原体消除干净。比如,在作物收获后,将含有病原体的病株残体经过完全腐熟后在进行二次施用,或采用深耕技术,将残留病株深翻至泥土中,但此方法并非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对田问卫生加强管理,才能有效降低农作物发病机率,取得良好效果。

3.3加强水肥管理

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水肥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如果不重视水肥管理,就会直接污染到农作物生长环境。众所周知,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水资源必不可少,但其也为无公害栽培技术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一问题。此外,肥料管理日益复杂。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国,要严格把控施肥量,尽可能选用有机肥代替一般肥料。但如果农作物出现病变,就会使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要选用生态环保的补救方式,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

3.4科学治理与预防病虫害

在农作物生长中,病虫害现象比较常见,因而病虫危害防治对于无公害栽培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此环节中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两者相互结合,因此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必要严格管理农作物,尽可能避免使用农药,如果出现病虫,可利用寄生性捕食天敌动物的手段,以免盲目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及高残留农药。在必须要使用农药情况下,一般要以可溶解性农药为主,以防污染农作物生长土壤环境,且要严格控制农药用量,确保农产品不会出现农药残留。

3.5有效预防重金属污染土地

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过程中,土壤是重要条件,且做好重金属土壤污染预防工作,非常关键。在农作物栽培中,栽培者要提前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经常翻垦土壤,尽最大可能手机土壤所含重金属,同时全面预防外在环境对土壤的污染。

3.6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

在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农作物品种的优质与否也是不容忽视的,优质农作物品种,能够有效提升农作物病虫抵御能力,确保农作物高产,有效降低农业化肥使用量及次数,确保作物有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要根据当地所处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合理选择优质农作物品种,同时根据品种特性与土壤条件不同,优化栽培方案。在此基础上,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从根本上实现天然无公害农作物产品。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第6篇

一、前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资源紧缺与环境恶化等矛盾将日益突出。[1]而解决我国十多亿人口优质农产品的安全供给问题,将始终是我国国计民生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是农业战线科技工作者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不足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我国作物学当前面临的形势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探索通过栽培管理、生长调控、优化决策、栽培管理等途径,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及其可持续性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科学。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保障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2]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十分重视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其中 2012 年明确提出将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的第一要务,并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为建设重点来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生产与科技工作。可以说,作物栽培科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正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中坚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作物栽培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气候环境的不断变化,作物栽培学如何与时俱进地抓住时机、乘势而上,努力开辟中国特色作物栽培科学现代化的广阔道路,奋力开创作物栽培科学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障粮食安全的崭新局面,为提高我国作物生产水平而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此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当前作物栽培学存在作物生产增收增效困难以及栽培出的成果产出无法适应农业生产的需求两个大的难题。增收增效的难度提高,自重就要加强要就的工作,目的在于为了推进生产的发展需要提供更多的先进技术。同时借鉴其他国家的研究经验,例如日本等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等经验都可以成为我国借鉴的目标。在最近几年,我国不少新的作物品种都被培育出来,许多作物的性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便是作物本身的产量潜力没有得到突破,无法维持高产的状态。因此可以说我国的作物栽培学仍然存在极大当前潜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果要让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提高,思想开阔开放,培养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潜质就需要在科研计划以及课题的设置上重视栽培,不要把栽培单纯的定义为育种学科,同时不要束缚工作者的思想,要保证其全方位多面发展。

三、新时期我国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

为适应 21 世纪作物生产的新形势,满足国家农产品持续增长和环境改善的需求,作物栽培学科要勇挑重担,拓展研究范围,强化研究深度,提高成果水平。其中需重点研究的方向与内容有以下方面。

(一)作物超高产栽培

实践表明,作物超高产的研究与应用,在提高大面积作物生产水平和提高单产方面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推进作物生产现代化和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粮食总产八连增,离不开作物超高产的示范推广,我国未来作物的持续增产将更大程度上依靠作物超高产栽培技术的进步与引领。同时,低产变中产需要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动,中产变高产需要超高产栽培技术的引领,高产变更高产则也需要超高产栽培的突破与直接应用。当前,不仅要加强超高产种质资源、自然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综合协调创新与再创新外,还要重点加强机械化与轻简化栽培方式的超高产栽培研究与应用。

(二)作物信息数字化栽培

运用农业信息技术,可以对复杂的作物栽培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建立动态的模拟模型和管理决策系统,实现作物生产管理的定量决策,从而促进作物栽培的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使传统作物栽培学转变为作物智能栽培学。作物智能栽培学研究内容涉及面很广,主要包括作物生产数据库及信息系统、作物生长预测和监测系统、作物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作物空间信息系统(3S技术等)、精确农业支持系统、作物智能教学和苗情诊断系统、虚拟作物以及网络服务系统等。在这方面,我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吸收国外先进思想与技术,走自己的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智能栽培学。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控制

农产品安全生产,不仅包括农产品数量安全,还涵盖农产品质量安全。要重点研究作物安全、清洁生产的障碍因子及成因,不同作物类型对重金属、农药、有机污染物等典型污染物的响应,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属分布、富集、规避的规律和分子机理,主要污染物影响农产品安全性的机制及其修复理论与机制,有害物质替代、阻抗和消减理论和技术途径,作物安全清洁生产的典型和区域模式等。

(四)作物栽培生理基础

作物栽培学基础研究是作物栽培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作物栽培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起着引领和支撑作用。目前,虽然对作物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的叶龄模式、作物产量形成的光合性能机制、作物“源、库、流”关系、作物群体质量形成生理诊断指标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但要充分认识其机理,阐明作物栽培学的一些重大生理环境问题,如“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栽培生理基础”、“禾谷类作物强、弱势粒灌浆差异机理”、“作物对生理逆境( 如干旱、矿质营养胁迫等) 响应及其栽培调控途径”等,还需加强学科内、学科间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齐心协力促进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同时,利用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从激素、酶学、分子等微观角度开展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形成及其生理生化机制的功能研究。

参考文献

[1]凌启鸿,张洪程.作物栽培学的创新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2,23(4):66-69.

[2]霍中洋,张洪程,吴等.新时期中国作物栽培学发展研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6):17959-17961.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

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第7篇

[关键词]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粮食安全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求各级部门必须重视农业发展,应致力于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

1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农业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使得提升农作物栽培技术成为农业研究工作的重点。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必须不断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的有效发展。例如,农作物高产的有效栽培技术主要是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或者是针对中低产地区实行的综合增产技术等一系列栽培技术。其中,标准化栽培技术要求对农作物的播种、幼苗移栽等进行专业的统计,确保栽培成活率。另外,还可以借助配方施肥来提高施肥水平,确保施肥的精准性,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此外,为有效培育农作物,提高农作物栽培技术水平,还可以采取农用塑料覆盖或者温室栽培等措施,保证农作物栽培技术得以提高。例如,在农作物栽培初期,为保证农作物的成活率,可以用农用塑料薄膜对农作物进行覆盖或者是在玻璃温室内栽培,保证农作物所需的热量。

2实现农作物高产的有效性措施

2.1注重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1],要求相关单位必须注重农作物的新品种培育,致力于提高农作物产量。例如,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改良,全面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防御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农作物高产。此外,最重要的是针对我国农作物栽培环境进行改善,这主要是因为农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不同,因此并不是每个区域都能适应农作物的生长。例如,在光照不足的地区,可以通过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水平,使得农作物在该区域可以正常生长,改变原有的区域限制问题,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2提高农作物管理方式的规范化

农作物高产的另一要点在于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管理[2]。这主要是因为,科学的管理方式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强有力保证。只有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有效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达到农作物高产的目标。因此,要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管理,使管理方式不断规范化,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最终实现农作物高产。首先,加强对相关农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因为良好的生长环境是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必备条件,人员技能和素养的提高可以保证作物生长环境规范化。其次,种植作业科学化也是农作物高产的重要保证。例如,可以采取作物种植区域化和轮作的种植模式保持土壤肥力,同时要采用科学化、机械化种植方式,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基础。此外,专业管理、科学培育也对农作物高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根据农作物的生长习性,保证施肥适时适量,温度湿度随作物生长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正确防治病虫害。对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多方寻求帮助,如查询资料、向专业人员进行咨询等,采取科学的措施解决问题,充分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生长。

3结语

农业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但是,目前我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农作物高产常见栽培技术方面还存在不足,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注重培育新品种,注重栽培质量,实施标准化栽培、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保证栽培技术得以提高,促进我国农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董雪凌.农作物栽培技术与高产途径的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