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合集7篇)

时间:2023-07-21 16:50:31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第1篇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技术农作物病虫害

目前,我国已经是现代化农业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直接与经济挂钩,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也会直接影响我国食品和粮食的安全。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提高,这使得市场对农作物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不仅追求高产,而且还要高质量,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也成为了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1.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民只注重也只依赖化学防治,而且在进行化学防治的过程中,有些农民会出现错选药剂,没有及时用药防治,在用药时把握不准剂量,更或者是不能正确用药的现象,这些不当的防治手段不仅使防治效果得不到好的保证还会导致农作物被污染,产生危害。农民对农业、物理、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不能完全接受,认识不到位,有些农民甚至对一些先进的防治技术都不了解,更别说病虫害发生是有规律的,农民防治时只能简单地进行局部防治,这样的防治效果不高而且不彻底。

2.市场对农药管理欠妥

农药对于农作物而言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好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农作物发生重大的病虫灾害都需要农药来控制,农药可谓是农作物产量的基本保障,但是,农药本身就是有毒物质,所以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农作物产生危害,更可能污染环境。目前,我国的农药市场还存在这些弊端:一是农药经营户自身对农药认识不足,法制意识浅薄;二是农药的质量不高;三是市场上还有国家严禁使用的和限制使用的农药还在销售。

3.技术服务落后

在一些小的乡镇,政府对其提供的技术人员较少,服务手段比较滞后,农民有什么问题或者想法根本得不到满足,就算有些地方有技术人员,可是技术人员的素质也不高,技术水平也有待提高,同样不能满足农民对技术服务的需求。

这些问题中,提升防治手段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重中之重。一个先进的、有效的防治手段是防治工作的灵魂,而无公害防治技术就是这个灵魂,它是集化学、农业、物理和生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防治技术。

二、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化学方面

正确使用化学农药,严格规范化学防治措施,是无公害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所在。在防治过程中,首先,我们要严格遵守国家的规章制度,不使用国家的禁药和谨慎使用国家的限药;同时要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期,这样就可避免多次用药或者是用药过量;对同一农作物不能同时使用多种化学药剂,应该交替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延缓农作物上病虫的抗药性;最后,农作物发生病虫害时,完全不使用农药的可能性不大,也不是很现实,可是我们要尽可能的选用一些无毒的或者是毒性较弱的抗生素、杀虫剂等,尽量将化学农药带来的反面效果降到最低。

2.农业方面

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之前,我们应该要选用一些品质优良的而且能够抵抗当地病虫的品种,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对农作物的危害,同时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环境的污染,这是最经济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种防治手段。一块土地不适宜一直只种一种农作物,应该实行轮作制,这样就会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对栽种农作物的土地要适时地施用有机肥,补充养分;对于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也要进行合理的浇灌等措施,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农作物的发展情况,须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源。

3.物理方面

病虫和农作物对温湿度、光照等的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其特性进行防治。对于那些适应低温的病虫,我们可以用温水浸泡种植一段时间或者利用大棚,将温度调高,保持大棚关闭;又或者对于那些还未成形或未分散的病虫可以进行人工捕捉,再将其消灭。

4.生物方面

生物技术能够促进农药的改革,是研究开发新型农药的重要保障。生物技术就是利用对病原菌有抗体作用的蛋白加工成杀虫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能够抑制防治病虫的药物。使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而言无毒无害,对环境也没有污染,而且病虫不易产生抗药性。

当然,除了无公害防治技术外,还有一些管理上的措施,比如:

4.1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完善技术服务,扩大农民服务范围,形成技术服务网;

4.2加强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宣传,提高农民的防治能力,使得防治效果得到保证;

4.3对技术人员和农民要定期地进行培训,让其能够最快地了解最新的农作物病虫害的信息以及防治措施。

三、总结

农作物是农民的根本,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水平。所以本文立意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从农民防治意识不强,防治措施落后、市场对农药管理欠妥和技术服务落后等原因分析研究发现,这些是目前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中,防治手段落后是最重要的,也是对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要使用无公害防治技术,从化学、农业、物理、生物四个方面阐述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第2篇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原理;防治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可以提高农业的生产率,还能够提高我国整体的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的病虫害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广大农民和各个地区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都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问题,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来减少甚至杜绝这一问题的发生。对于农作物来说,通过采取防治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损失。

1病虫害的防治原理

在农业生产中,造成农作物病虫害问题接连不断发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作物中出现了害虫、微生物等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必须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才能生存。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多种有害生物之间会出现一个生物群落,而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就是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在这样的环境下,有害生物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每个有害生物都扮演了不同角色。但是它们的存活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会受到其它物种的威胁。每个物种之间都不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它们会有依赖或制约的关系,任何一个物种的变化都会对其它物种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样一来,农作物种害虫的数量和种类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或增长、或减少。

然而在实际的农作物栽培中,要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看作是一个整体。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只是单单对某一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或者仅仅使用一种防治方法,去对所有的农作物中的害虫进行防治和处理,是远远不够的,也无法达到最终的目的。比如,在有些地区,使用一些化学药物来消灭害虫,尽管这种做法可以在短时间里消灭一部分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但是长时间使用化学药物也会对农作物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影响其生长速度或使农作物不再是绿色健康果蔬。因此,在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一定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综合使用各种防治技术,把病虫害的数量控制在最少范围内,以减小对农作物的损害程度。

2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在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必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任何单一的防治方法都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防治时,要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技术,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提高防治技术和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防治水平得以提升,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达到最小。

2.1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就是借助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进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它又可以称作生物新陈代谢的防治剂。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然后综合使用各种基因产品,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以达到防治目的。在整个自然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敌,而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有害生物和它的天敌是并存的。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可以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1.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在农业病虫害的治理过程中,要对生态系统中病虫害的天敌加以保护,利用它们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力度。在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前期防治时,可以使用药性较强的化学药剂,这是为了从根源上杀死有害生物。在农作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就要改变策略和施药手段,对一些仍然有病虫害威胁的局部地方施药,不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实施隐蔽施药。

2.1.2加强使用各种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对农作物危害较小的农药,要加强生物农药的使用力度,同时也可以使用各种微生物和有益生物的新陈代谢来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种方式由于比较科学,所以也在日渐普及。在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通过使用生物农药,例如阿维菌素、BT农药等,也使病虫害的防治水平得以提高。农民通过养殖青蛙、专吃害虫的小鸟,或者在稻田中养鸭来治虫,也能够减少病虫害对农业的危害。

2.2采用化学防治技术

通过使用化学农药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是一种有效措施。化学农药见效较快、成本不高,而且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方式一直是病虫害防治中最常使用的方法。但是,这种化学防治技术也存在着缺陷,因此,农民在使用化学防治技术防治时,也有几个要注意地问题:

2.2.1提前检测预报。在实施这项化学防治技术以前,有关人员一定要细致地检查农田,对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病虫害的防治成果更为显著。此外,除了要对农作物发生的趋势进行相应的预报外,还要加强对预报网络建设的健全,使预报的条件和手段得以改善。

2.2.2科学选择农药。科学选用农药也是一项提高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的重要也是关键措施。如今市场上销售的农药种类很多,对农民的选择也起到了一定迷惑作用,因此,农民在选择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如果选用不当,不仅起不到防治作用,甚至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相反,如果选用农药得当,则会很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在当前,并没有哪一种农药可以杀死所有的害虫,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慎重,根据害虫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合适的农药,不能盲目选择。

2.2.3合理使用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能将不同的化学药物混合使用,同时注意使用最新的农药品种,不同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农药对农作物的防治效果。

2.3使用物理机械防治

所谓的物理机械防止技术就是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工具等来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如力学、光学等都可以帮助农作物防治。利用这项技术进行农业生产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利用物理器械捕杀各种害虫,如可以在田间使用粘虫板或者粘虫网。(2)利用害虫喜欢聚集的特点,把病害虫积聚到一起诱杀。(3)使用障碍隔离法。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在病虫害习惯活动的区域设置一些障碍物,阻止病虫害生物蔓延危害瓜果,可以在瓜果上套塑料袋或者在蔬菜基地设置防虫网,这些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病虫害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田地管理,经常对土地进行除草、施肥或翻耕,这些措施都可以降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几率。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第3篇

[关键词] 建议 病虫害防治技术 农作物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106-01

引言

对于农作物而言,病虫害无疑是一场灾难。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仅有利于农作物自身的生长和农产品产量的提高,而且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多种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引进和应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生产和农产品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1]。由此可见,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建议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1.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指的是一种以积极作用的生物或者其代谢产物为“防治剂”来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的技术[2]。生态系统中,必然存在着每种有害生物的天敌,这是保证该生态系统平衡的必然要求。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应该做好积极作用生物的保护工作,从而保证其对病虫害的防治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农药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应尽可能地以生物农药替代传统农药,不仅会降低农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负面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对积极作用生物的保护。

1.2 化学防治技术

一直以来,农药是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病虫害防治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手段,其最大的优势在见效快。化学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预测预算,在该技术应用之前,应该对农田和农作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充分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整体状况,从而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依据。(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都处在探索、实践阶段,因此,所施农药的选择应该对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比如病虫害的种类、特点、程度等。(3)增强农药使用的合理性,农药的使用尽可能地做到现用现配,并且注意不同农药不要交叉混合使用。(4)注意所用农药的定期更换,从而确保病虫害预防效果的提升。

1.3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指的是一种利用物理机械工具和设备等来实现病虫害防治目标的技术。现阶段,常用的物理机械防治技术有放射物理技术、械光学物理技术等,该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实际农业生产中,最常用的物理机械工具有粘虫板、粘虫网等;(2)利用诱杀法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利用害虫具有趋性的特点,将害虫诱集起来再进行大批捕杀。(3)阻隔防治法, 是一种在农作物上安设部分障碍物,从而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果树上应用的较多,比如梨树上的胶袋、苹果树上的塑料袋等

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建议

2.1 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样,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要想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应该注重先进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比如说,引进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监测技术或仪器,对病虫害的生长繁殖周期进行监控,从而确定最佳的防止时机,必然可以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2.2 组织培训,增强农民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

目前,喷洒农药仍然是我国绝大多数农民进行病虫害防治的首选手段,并且农药种类的选择以及药剂浓度的配置也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确定,致使病虫害防治效果差、效率低,无法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为此,我国相关农业单位或部门可以通过口述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法定期地对农民进行培训。通过组织专业知识培训,使农民的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从而保证了病虫害防治效率的有效提高。

2.3 规范农药市场

当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农药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导致现阶段农药市场上的农药种类繁多,质量和价格参差不齐,致使农民也不知道选用何种农药,也不清楚所购置农药的功能和效果,更多情况下对农药的使用是盲目的。如此一来,不仅对病虫害防治的效果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会直接损害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应该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对农药市场进行约束和管制,并严格控制农药的流通渠道,确保农民农药使用的正确性,增强农民病虫害防治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病虫害防治是农作物种植中的重要一环。目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有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技术和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三种。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通过注重采用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组织培训、增强农民病虫害科学防治意识,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必然会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农民粮食的丰收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第4篇

    在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进程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既能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同时,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政府要引导各方主体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拓科技创新之路,改变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企业多以低价优势作为竞争条件的状况,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先进的研发能力占领全球市场的做法,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等相关经营主体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资金支撑。着力加强人才培养,为我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2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作为技术研发的全新方向

    顺应品质化、标准化、品牌化、精致化的绿色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功能,把生物、物理、机械防治领域技术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重要专利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把具有发展前景的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作为重点领域,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对相关领域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生物、物理、机械防治技术的扩张趋势,强化研发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应用性,提升技术研发的集成创新水平,并对技术成果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巩固技术竞争力。

    3把企业作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

    按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决定作用的战略思路,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积极引导资金、人才、平台、政策等相关创新要素向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强化企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性,制定和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和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制度,推进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引导企业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专利领域的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企业作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与专利申请的核心主体地位的全面形成。

    4把配套的政策支持作为病虫害防治专利发展的环境条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特别是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专利申请具有前期投入较大、变现周期较长、准公共物品属性等典型特征,迫切需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扶持力度。把创造良好的配套政策、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等制度环境条件作为推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和专利申请的重要条件保障。从发挥政府政策导向的作用出发,把专利资助、补贴、税收、立项、贷款等配套扶持政策和产业政策、用地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等配套保障政策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发提供政策支撑和激励保障。本文来自于《浙江农业科学》杂志。浙江农业科学杂志简介详见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第5篇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必须要加强对农作物生产技术的研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而带动我国经济整体的发展。

1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存在的不足之处

1.1缺乏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农户在栽培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由于其本身专业素质比较差,所以在防治病虫害方面所了解和掌握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另外,农户在种植农作物的同时还抱有一定的侥幸心态,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严重缺乏重视,通常情况下只有当问题出现以后,才会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除此之外,农户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防治方式和手段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缺乏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要的治理手段。

1.2不合理的使用农药

从事农业种植和生产的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受教育水平不高,不能充分了解和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因此也很难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防治手段,通常情况下是根据长期的种植经验来进行判断,对于农药的使用也较为随意。农户认为农作物只要出现了不正常的发育,就是由病虫害导致的,所以进行了一系列不合理的农药施放,不但不能对症下药,还会对农作物本身带来严重的伤害。

2农作物科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的相关对策

2.1加强对种植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整体的素质能力

为了进一步实现农作物的科学种植,首先需要从种植人员入手,加强对种植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在对种植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将部分种植人员分配在一个团队当中,使他们能有机会一起学习、交流和研究,这样也能大大地节省培训资源。另外,还可以聘请相关的种植专家,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农作物种植技术,为农作物增产做出贡献。

2.2加强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

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所能采用的防治手段多种多样,其中生物防治手段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一个防治方式。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手段的运用,要求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一是利用天敌昆虫的保护作用,二是施放生物农药,三是转基因技术抗虫抗病等。病虫害生物防治属于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由于其发展的时间晚,容易被外在因素所影响,但其所能发挥的效果比较好,时间比较长,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不会给农作物的产品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3结语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第6篇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病虫害频发的国家。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不断加快以及农作物种植方式及其技术的改变,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为确保国内粮食产量的相对平衡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平稳上升,在进行农作物种植时,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病虫害预测体系、制定了较为标准的预测方法等,但仍需要进一步的防治,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对农作物进行种植,提前避开重茬以及硬茬的位置,缩小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当病虫害已经发生时,农民则可以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除害。在农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2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

田间管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对农作物生长的各个环节进行适当的改进,创造一个适合作物生长但不适合病虫害生存的环境。这主要包括:

(1)加强耕地间的管理工作,如及时的清除田间的枯枝败叶以及杂草等,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一个卫生的环境;

(2)对农作物进行有效地灌溉以及施肥,增强农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如在相对干旱的秋季,勤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有效降低螨类虫害以及蚜虫等的存活率,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促进作物的生长;

(3)实施合理的农作物耕作制度,如进行水旱轮作方式的种植,这种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寡食性以及单食性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有效恶化了病虫害的生存环境,且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3 物理方式的防治

物理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众多的物理因素对影响农作物种植以及生长的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如人工捕杀病虫害、晒种、药物浸种、毒饵诱杀病虫害、烧土消毒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侵害等。相对而言这种防治病虫害的方式简单易行,绝大多数的农作物都可以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且不用担心会对农作物本身造成伤害。

4 植物检疫

对植物进行检疫是众多防治病虫害方法中一种相对特殊的手段。随着农作物种植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作物品种的不断更新,病虫害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异,其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对农作物的危害性也在逐渐的加重。因此,为确保农作物的安全,国家规定要对农作物进行整套程序的检疫。需要进行检疫防治的病虫害一般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作物的危害性大,给人们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日常的防治工作对其无效,主要是通过人进行传播。随着国与国之间进出口物品流通的加快,对农作物进行植物检疫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有效预防境外病害侵袭我国农作物的有力手段之一。

5 化学方式的防治

化学方式的病虫害防治是现今农业种植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它具有适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等特点。但是,由于病虫害的种类繁多且数量相对庞大,在用化学药物对其进行防治时,很容易出现人、畜中毒的现象,且会影响土壤的质量并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当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时,病虫害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异,对药物产生抗性,造成更大的病虫侵害。因此,在进行这一方法的应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并结合作物生长特点以及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防治,也可选用抗虫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一方式的长远应用。

6 生物方式的防治

生物方式的防治主要是借助干扰激素抑或病虫害的天敌对病虫害进行处理的方法。主要有:

(1)借助昆虫不育的原理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在作物上涂抹BT乳剂,可以有效预防食叶性病虫的的侵害;

(2)借助昆虫激素诱杀病虫害,如昆虫的性外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繁殖并能将其诱杀,又如昆虫的保幼激素可以有效干扰病虫害的生长,从而将其扼杀于摇篮中;

(3)借助脊椎小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鸟类以及青蛙等捕食病虫害;

(4)借助益虫或其它的节肢动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赤小蜂、七星瓢虫以及草蛉等;

(5)借助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借助病菌、细菌以及真菌等诱发病虫害感染疾病,从而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这种生物方式的病虫害防治,对人、畜以及作物都不具有危害性,且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能够起到较为长久的效果,但适用范围相对较窄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

7 结语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确保作物生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如农业方式的防治、物理方式的防治、生物方式的防治、化学方式的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这些方式都将有助于病虫害数量的减少以及农作物产量的增收,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挑选出较为优质的作物品种,从而为今后的农作物种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红,李前海.浅谈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大科技,2012(14)

[2]杨普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环境和社会成本[J].中国植保导刊,2012(23)

[3]李永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第7篇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1-0287-01

农作物种植过程是一个繁琐的培育过程。目前,全国一些地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做得不全面、到位,尤其一些地区因病虫害的突然爆发且未得到及时控制,给一些粮食种植户带来了重大经济损失。为确保粮食产量不受损失及提高农民种粮收入,必须运用科学的农作物种植技术,采取合理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文章也将对此两方面展开分析。

1 农作物种植技术分析

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合理与否、病虫害防治工作是否有效实施直接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及最终产量,做好选种、播种前的种子病虫害处理工作十分必要,这能有效保证农作物健康生长的安全性。

1.1 播种前的准备

第一,做好选种工作。种子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发芽率,选择品质好的种子,不仅能保证种子发芽率,也会对后期种子的茁壮成长十分有利[1]。因此,选种就应该舍弃秕粒、破损粒、虫蛀粒、病粒和出芽粒等,以保证种子的品相与发芽率。另外,针对不同农作物品种在选种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品种作物在种子大小、种子表皮颜色、粒型的选择上也是不同的。

第二,做好土壤准备工作。种子对土壤的要求基本为湿润、透气、松软及足够的营养成分,这对保证种子的发芽率极为重要。因此,在播种前,应先确定土地是否需要浇灌,之后进行深耕细作、平整土地及去除杂草害,避免杂草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针对播种前土地的除草,一般采用拉索及氟乐灵(浓度48%)等除草剂。

1.2 对种子的处理

对种子的处理可以简单理解为种子进行药物“包衣”工作,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环节。如对玉米、小麦、花生和棉花等作物的拌种,主要采用特定浓度的化学药物进行拌种,也就是上面说的“包衣”,如对玉米病虫害防治时,拌种采用一定浓度的灵丹粉、辛硫、多菌灵加克菌丹或福美双等来拌种,借此提高防治根腐病及地老虎、蛴螬、根蛆对种子的破坏,增强苗期的病虫害防御能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种子在“包衣”工作完毕后,不能在太阳底下曝晒,而是要将种子放在通风阴凉处晾干,以保证实际拌种预防病虫害的效果。另外,可以使用根瘤菌进行拌种,但需注意的是,用此方法处理种子,就无需使用杀虫、杀菌剂。

此外,在苗后期成长以至成熟过程中,农作物常见病虫害如小麦、水稻的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麦蚜和麦红蜘蛛;同时,棉铃虫、棉蚜、玉米螟和蝗虫等对农作物的危害也极为厉害,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作物大面积减产,给农民粮食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2 病虫害防治技术

2.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根据农作物的种植环境、农作物自身生长的特点以及病虫害的特点,在农作物种植之前以及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不定期的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如对种子进行提前的药物浸泡以及对田地进行提前的种植清理等,以此确保种植环境的卫生,预防虫害的滋生。与此同时,在每年的秋天定时的对耕地进行翻新,不仅可以有效增强耕地的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的活性,还可以加快落叶枯枝在土壤中的腐烂速度,有效降低病虫害的成活率,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对农作物进行种植,提前避开重茬以及硬茬的位置,缩小病虫害的生存空间,做到提前预防。当病虫害已经发生时,农民则可以通过喷洒农药进行除害。在r药的使用上,要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要求、注意事项、病虫害特点、农作物特点以及土壤性质等进行喷洒,在确保农作物安全的情况下,有效杀死病虫害。

2.2 田间管理的防治

田间管理,顾名思义为对耕地、水利、施肥和耕作制度等方面进行管理或改进,创造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对耕地进行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治杂草与农作物争土壤养分;对农作物进行及时灌溉、施肥,防治因干旱造成螨类、蚜虫类病虫害情况发生,提高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实行轮作耕种制度,以预防单食性、寡食性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2.3 物理防治

对农作物病虫害实行物理防治的方式,主要是运用众多的物理手段对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进行防治处理,简单地可分为人工捕杀害虫、诱杀病虫害、对种子进行药物处理、覆盖银灰色地膜来避免蚜虫类侵害。物理防治方式的运用简单易行,且多数农作物都可以运用此方法,且不会对作物本身形成伤害。

2.4 植物检疫

相比物理方式防治,植物检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方式。近年来,农作物品种、种植方式、药物使用计量的增加等因素使病虫害发生变异,且数量不断增加,一次性大规模爆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对作物的危害越来越深。为确保粮食作物种植安全,国家应对各类农作物建立整套检疫程序,避免因日常防治无效而使农作物造成危害及损失。

2.5 化学防治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中,运用化学药物防治方式在目前农业种植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它具有见效快、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但在实际运用中,化学药物也会造成人、畜因为误食而中毒,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污染,对土壤质量形成损害,且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某一种药物长期使用时,会使病虫害产生变异,形成抗药性,造成更大规模的病虫害。因此,在选用化学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时,应结合作物自身的生长特点、病虫害发生规律来进行预防。农业部门及专家也应加速农作物品种更新等科研项目开发,对农作物品种进行更新换代,增强作物的抗虫性、抗病性,避免化学方式的弊端。

2.6 生物防治

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即借助病虫害的天敌、干扰激素等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处理的方式。借助病虫害的天敌、益虫进行病虫害治理,如可以借助七星瓢虫、草蛉、赤小蜂、鸟类和青蛙等益虫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还可利用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如借助真菌、细菌和病菌等来诱发病虫害感染致命疾病,降低病虫害的存活率;还可以借助昆虫激素干扰病虫害繁育及诱杀病虫害。生物防治方式的运用不会对作物自身、人、畜等形成伤害,有利于环境保护,且能使病虫害治理效果保持较长时间。但此种方法适用范围较窄,且短期内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

3 结语

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确保作物生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种植生产中,及时进行耕地卫生的处理、适当选用抗病性的作物品种以及对作物实行一系列的防治工作,如农业方式的防治、物理方式的防治、生物方式的防治、化学方式的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这些方式都将有助于病虫害数量的减少以及农作物产量的增收,并能从一定程度上挑选出较为优质的作物品种,从而为今后的农作物种植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永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2]杜增杰.浅谈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2(17)

[3]郭德洋.浅谈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