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合集7篇)

时间:2023-11-08 10:12:23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第1篇

关键词: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锻炼;物理治疗;护理干预

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趋于老化及衰竭,一旦存在某种基础疾病,或受到意外伤害,被迫长期卧床休息。长期卧床使肺呼吸功能受到抑制,辅助呼吸的肌肉发生松弛,咳嗽及咳痰能力均下降,极易发生肺部感染,痰阻可导致患者窒息死亡,严重危险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增多,如何预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医学界讨论的焦点。我院对59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9例老年患者均因年老体弱,病情较重而长期卧床。男性35例,女性24例,年龄64~87岁,平均(76.3±0.24)岁。卧床时间2个月~10年,平均(3.59±0.78)年。病种类型有脑梗死23例,脑出血、颅内血肿13例,颅脑损伤8例,腰椎骨折5例,髋骨骨折4例,股骨骨折6例。

1.2护理干预措施

1.2.1常规护理 ①一般护理: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需要特别注意做好大小便失禁患者的清洁护理,避免空气污染。在患者病情及温度许可的情况下,可采取自然通风。注意患者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湿度50%~60%,用紫外线消毒1次/w,1 h/次。②口腔护理: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减弱,唾液腺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下降,容易发生口臭及口腔炎,影响患者食欲及消化。为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老人做口腔护理,2次/d。

1.2.2锻炼呼吸功能 ①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和有效的咳嗽,以锻炼呼吸功能。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与床沿或曲膝,上身微向前倾,双手抓床沿或抱膝,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屏气3 s,随后做爆破性咳嗽,以利痰的咳出;或深吸气后憋气3 s,缩拢嘴唇缓缓呼出,及缩唇呼吸锻炼,以锻炼肺功 能[1]。②吞咽康复训练:对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者,应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预防误吸有积极作用。可采取咽部冷刺激与吞咽训练,加强口腔肌群的运动训练,注意选择食物形态,应根据患者吞咽程度选取。

1.2.3物理治疗 ①定时翻身拍背: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反射弱,排痰无力,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1次/2~4 h。翻身时注意动作轻柔,协调一致,避免推、拉擦伤患者局部皮肤。②引流:引流是依据重力作用,使痰液下流入大气道排出。引流不仅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减少了深部感染率,引流有时比应用抗生素重要,同时还可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将患者床尾摇高30°~40°,使患者头低足高位,配合胸背叩击,使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液松动脱落流出。注意双侧卧位变换,以利双侧痰液引出。③雾化吸入:长期卧床患者痰液黏稠不易咳出,雾化药液随呼吸运动直接输送到支气管及肺泡,药物在局部气道黏膜起到湿化、消炎、解痉的作用,可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使粘稠痰液变稀、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时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化痰药物及抗支气管痉挛药,雾化1~2次/d,15~20 min/次。④机械吸痰:通过吸引器将气道分泌物移除,并刺激咳嗽。适用于无力咳出痰液,意识不清及咳嗽与吞咽障碍者。⑤膨肺:膨肺提供给患者高于基线值的潮气量,一般大于呼吸机提供的50%。深而慢的最大吸气后,屏气,然后呼气。此法可促进肺泡分泌物的清理[2]。目前,膨肺无法确定最佳气道内压力值,特别是针对肺不张的恢复方面,从而制约了膨肺的实施。

1.2.4氧气吸入 老年患者肺储备功能低下,循环血流缓慢.血氧含量低于年轻人,而充足的氧气能提高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微循环灌注,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功能;吸氧可增加肺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

1.2.5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及相关防治知识,居家期间,减少空气中不良气体的刺激,戒除烟酒,保持心情平和,心态放松;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为主,保证营养的摄入,以增强抵抗力。告之患者及家属不适随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观察59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咳嗽、咳痰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以P

2结果

随访1年,入选的59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中,无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

3讨论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因呼吸功能减弱、活动减少,易并发肺部感染。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部分患者营养差,长期卧床身体虚弱致肺活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粘稠附着与呼吸道,使痰液不易清理,久之气道受阻,局部炎症反应,引发肺部感染。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有效控制感染是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关键。

本院在护理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时,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及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注重口腔护理;指导患者做腹式呼吸,锻炼患者肺功能及吞咽功能;并提供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包括翻身拍背、引流、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及膨肺等治疗;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居家期间给予健康教育及指导,有效地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本研究中,入选的59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中,无肺部感染情况的发生。由此可见,对老年采取卧床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的临床护理意义。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第2篇

【关键词】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052-01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正常人体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活动中或多或少都保持着一定的运动量,长期持续的制动及卧床是非生理性的,必然会对全身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的生理效应,引起不同程度的功能衰退及病态反应。康复医学特别是骨科康复的重要任务正是补充必要的运动刺激,防治长期制动和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也是提倡康复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住院患者长期制动及卧床除对前述的运动系统、器官的局部影响外,还会对全身其他各系统、器官造成不良影响。

1 骨科卧床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1.1 心血管系统的改变。

1.1.1 心功能减退:长期卧床可使静态心率增高,心脏每搏量,每分钟输出量减少,左心室功能减退。有报道称,完全卧床休息时,心率每2d增加l/min,而且心脏对容量负荷的反应也变差。

1.1.2 血容量改变:持续卧床时循环血容量减少。长期卧床休息,可在30d内引起血容量进行性减少,其程度以第6天为最显著。有报道,卧床4d血浆容积减少12%,也有报道,卧床7~l0d后循环血量减少700~800ml[1]。

1.1.3 直立性低血压:正常人由卧位坐起或站起,通过活跃的交感神经反射使血浆内肾上腺素水平迅速增高,下肢血管及肠系膜血管收缩,使体内血液立即重新分布,从而维持血压以保证较高位置的脏器如脑、心脏等的血液灌流。如果正常人完全卧床3周后(有严重疾病、损伤者及年老体弱者则在数天后),此种适应能力就完全丧失,在由卧位坐起或站起时,体内血液不能即时产生重新分布,出现血压下降,心、脑等组织出现供血不足,发生眩晕、心慌甚至晕厥、跌倒等,称为直立性低血压[2]。因此,对这种患者,在恢复活动的早期如离床活动时应注意缓慢坐起,加强保护,防止跌伤。

1.1.4 深静脉血栓形成:由于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浆容量减少,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加之缺乏运动,静脉血流速度缓慢甚至淤滞,易致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尤为常见。

1.2 呼吸系统改变:长期卧床使呼吸变得浅、快,潮气量降低,肺活量及功能性残气量减少15%~30%,同时,还使膈肌活动范围下降,呼吸动度减弱,肺的廓清能力大大降低,呼吸道分泌物坠积于下呼吸道不易排出,使坠积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增加,尤其对老年患者及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者的威胁将更大[3]。

1.3 泌尿系统的改变:泌尿系统的感染及结石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的问题。长期卧床的不利于膀胱的排空,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过长,易于尿液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长期卧床还会使骨质吸收活跃,引起高尿钙症,加上尿磷增加,尿液滞留等因素,使泌尿系统结石易于形成,而结石刺激损伤膀胱黏膜又有利于细菌的过度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两者互为促成因素,使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形成的发生率更高。

1.4 消化系统的改变:长期的卧床及缺乏运动会使食欲减退,摄食减少,并使消化道黏膜及腺体萎缩,肠道吸收功能减退,易导致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此茆,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肠道蠕动减慢,造成腹胀不适、便秘,甚至粪石嵌顿,增加肠道内毒素的吸收,恶化机体内环境,对体质衰弱者甚至还可能出现肠道内细菌移位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

1.5 代谢的改变持续:制动和卧床会出现负氮平衡。卧床不动的患者每天损失约2g氮,卧床5~6d,氮的流失量增加,2周时达到高峰[4]。此外,尿钙流失增加并出现负钙平衡,平均每周损失钙量约为1.5g,以第4、5周损失钙量最为明显。

1.6 神经系统及精神心理的改变:长期卧床会引起幻觉和定向障碍等神经系统功能的改变。严格卧床休息数天后,可有注意力、空间和时间定向力等方面的明显改变。此外,还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不安、激惹易怒等精神情绪方面的改变。

2 骨科卧床患者护理方法

因各种原因需长期卧床的病人,护士应积极努力帮助病人,预防因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减少伤、病、残者的社会功能障碍,维持伤、病、残者的身心健康,努力使卧床病人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2.1 晨、晚间护理。

2.2.1 晨间护理:可促使病人血液循环和保持口腔卫生,使病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能通过观察疾病的进展情况,为诊断、治疗和制定护理计划提供依据。晨间护理的内容包括:口腔、脸、手、足、皮肤、床单位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男病人剃须)和按摩受压处。

2.2.2 晚问护理:可使病人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在晚饭后为病人作一次晚间护理。其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病人擦背或臀部、用热水泡脚;女病人冲洗会阴、剪指(趾)甲、整理床铺,注意保暖。

2.2 床上擦浴:为身体虚弱、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擦浴,使病人保持身体清洁舒适,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排泄功能,同时也可借此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上有无皮肤破损等。擦浴前先调节好室温防止病人着凉,助病人小便;将大毛巾铺在病人颈下,遮住枕头和被头,把小毛巾折成三层缠在护理者手上浸蘸热水,按需要用肥皂,为病人洗脸和颈部。洗眼时由内眦向外眦,鼻孔亦要洗干净;清洗颈部时注意脖子皮肤皱褶处和耳后,用稍湿的毛巾擦去皂沫,再用拧干的热毛巾擦洗干净。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可自行淋浴或盆浴,水温以41~43℃为宜,关照病人浴室门不要栓上,照顾者应随时关心病人,并给予必要的帮助,防止病人因体弱而发生意外。

2.3 口腔护理:卧床病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功能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人性、坠积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病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病人食欲,因此,对不能自理的病人,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以防并发症。

2.4 皮肤护埋: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定时翻身和有具体的翻身计划,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计划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付以表格让执行者记录,以保证计划的实施。夜间翻身可根据照顾者睡眠习惯,安排翻身时间,如照顾者11点睡觉,可在睡前给病人翻身,晨2点前家中谁起夜,由起夜者再为病人翻身一次,5点前给病人翻身一次至天亮。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病人饮温开水1~2口,后行翻身。每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褥疮。

2.5 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家庭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同时要分析病人的年龄、病情、大小便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病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

2.6 并发症的护理:褥疮预防护理: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和舒适度,适当变动间歇解除身体压迫;防止患者身体的摩擦和剪切力,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经常按摩患者受压部位,改善血液循环;不让出现受压反应性充血的皮肤再次受压,以酒精湿敷。

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保暖并注意口腔清洁,进行深呼吸运动训练,鼓励病人适当咳嗽清痰,每日2次超声雾化吸入,有呼吸障碍的患者可采取吸痰护理。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注意尿道口的清洁和消毒,如留置导尿管注意选择适当的规格,并定期检验尿常规,必要时行无菌操作下的膀胱冲洗,排尿困难的患者进行反射排尿训练,注意变换,行被动锻炼或能力以内的主动锻炼。

3 结束语

护理的对象是病、伤、残者及慢性病和老年病造成的功能障碍,康复的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要灵活运用康复护理技术,精心的护理,耐心的引导、鼓励、帮助、监督和指导病、伤、残者,详细制定并执行护理计划。只有将骨科卧床患者的护理工作做好,才能够为预防伤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恢复病、伤、残者的身体功能,使其早日重返家庭、回归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新.卧床4周以上骨科患者长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7):214~215

[2] 胡银华.护理干预对骨科卧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医药版,2008,(11):54~56

[3] 梁颖华.老年骨科卧床患者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7):104~106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第3篇

2005年1~12月,我科共收治长期卧床患者350例,脑出血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192例,女158例,年龄45~86岁,卧床时间3~135天,平均23天。

护理

评估:①患者的评估:询问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它是导致坠积性肺炎的重要原因。本组患者昏迷有149例,最长卧床时间135天。循环系统的评估重点在于了解发病前有无心脏方面的疾病,有无肺瘀血,本组病例发病前有心脏病史者79例。特别是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注意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X线检查的结果,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有无长期吸烟史,有无呼吸功能方面的检查与测定。本组患者发病前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52例。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该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②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根据本科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力和工作等特点,合理选择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及时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③可利用护理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注意评估本科室具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护理诊断: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诊断侧重于患者的意识、行为、认知、心理等方面。与坠积性肺炎有关的护理诊断为:①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②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低下有关。③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此外还有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护理措施: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评估时易发生坠积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护理时将这部分人群作为重点观察护理对象。因此,我们应予患者加强翻身、叩背、雾化、咳痰。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乎呼吸系统的屏蔽功能被破坏,容易导致细菌的侵入和呼吸系统干燥,可增加或加重坠积性肺炎。因此,我们重视了保持气道的温湿化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根据双肺听诊来确定吸痰的时机,防止痰痂的形成引起呼吸困难,应1~2小时从气管内滴入湿化液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痰液的吸出。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②: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患者躯体移动障碍,长期卧床应尽量协助翻身活动,鼓励其进行深呼吸训练,2次/天,5~10分钟/次,尽量取半卧位,无论患者有无痰液,每天早上晨间护理时鼓励患者进行2~3次的有效咳嗽,以使肺部充分膨胀,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能下床活动尽量协助下床活动。③口咽部的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开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2~3次/天,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的运动将食物运送以利吞咽。④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患者护理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评价:通过1年的实践证明,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对预防坠积性肺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患者及家属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翻身、叩背、咳嗽在预防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使我科在护理部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中获得好成绩。

讨论

护理程序在长期卧床患者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临床应用中,不仅要求科室护理人员具有牢固的专科护理理论、技能,还要求有系统化整体护理理论和具体的实施经验。

将护理计划表格化,简化护理记录,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指导并协助患者翻身、叩背、咳嗽,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增加医患双方的了解和信任,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给予处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标准护理计划是针对相同疾病的患者提出存在的护理诊断、预防目标,基本的护理措施和评价标准所制定的最基本的计划,虽然患者的疾病诊断都相同或类似,但不同的个体其病理、生理、心理是不完全相同的。我们在制定护理计划时,注意了个体的差异,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更改护理计划,使护理计划能切实地针对每一个患者,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我们鼓励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评判性思维的作用,灵活制订个体化的护理计划。总之,通过将护理程序应用于长期卧床患者的临床护理,大大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患者无1例坠积性肺炎发生。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第4篇

目的观察氧动式雾化吸入法对预防因各种原因引起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有效率。结论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氧动式雾化吸入法更易耐受,且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概率低。

各种疾病引起因长期卧床患者,四肢肌力减弱,不能自主翻身,胸廓活动度小,双肺野后部易蓄积分泌物,加重肺底部分泌物蓄积;呼吸道清除功能减弱,咳嗽、喷嚏反射等保护性反射功能减弱,病人不能将痰液及分泌物有效排除,易患坠积性肺炎【1】,为了提高长期卧床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治疗效果,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非常重要,雾化吸入是预防坠积性肺炎的重要方法,对长期卧床患者无不耐受反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患者42例,多种外伤引起截断42例,小面积脑出血42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未发生肺部感染,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所致偏瘫,不能自主更换卧位,所有病人住院时间平均15天,给予氧动式雾化吸入,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均为0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卧床患者的常规治疗,预防呼吸系统感染均不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每两小时更换卧位、翻身、叩背一次,或者给予减压垫,氧动式雾化吸入组患者给予沐舒坦30mg雾化吸入,每日两次,告知患者尽量排除痰液,同时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定期检查血常规及胸片的改变情况。

1.2.1 氧动式雾化吸入 一次性氧气雾化器前端是口含嘴,相连接的是雾化雾化器主体,尾部是氧气连接装置的连接管。氧气雾化吸入法师将沐舒坦30mg加入氧气雾化器中,尾端的吸氧管道连接氧气装置,然后将干燥的湿化瓶连接于氧气装置上,拧紧各部分的接口,接口处不可有漏气,调节氧流量为6―8升,将口含嘴置于病人口中,指导病人用嘴慢慢吸气,用鼻慢慢呼气。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给予雾化治疗15天内,观察病人神志、情绪及不良反应。观察有无坠积性肺炎。

2.结果

所有患者均无坠积性肺炎及褥疮的发生,对治疗都能积极配合及接受,使所有治疗都能顺利完成,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值得临床借鉴。

3.讨论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呼吸道清除无效,不能自主改变,胸廓活动度小,呼吸道分泌物多,肺纤毛运动少,咳嗽反射减弱【2】,患者机体抵抗力下降,持续卧床,吞咽障碍,极易导致呼吸道不畅,从而引起坠积性肺炎。因此,控制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坠积性肺炎发生的目的。

雾化吸入法是治疗和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氧动式雾化吸入法是应用一次性氧气雾化吸入器,一人一用,无需多次消毒,只需加入治疗所用的药物,操作简单,产生的雾粒微小,雾量均匀,药液产生的雾量随着高流量的氧气直达细小支气管,使药物直达病灶。氧动式雾化吸入法吸入过程中,只加入治疗用药,不加入生理盐水等任何水分,从根本上节约了药物;加上雾粒微小,使用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氧动式雾化吸入法将药物微小颗粒化之后均匀地送到气道粘膜,治疗呼吸道感染,操作简单,节省药物,吸入的雾量均匀无刺激,对患者无不良反应,能够防止脑梗死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由此说明脑梗死卧床患者使用氧动式雾化吸入法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第5篇

【关键词】老年卧床;医院内感染;护理对策

综合干部病房老年患者病程长,意识不清或痴呆,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肢体瘫痪免疫力下降,长期留置胃管、尿管、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内置管.易并发医院感染,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283例老年卧床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老年卧床患者283例,发生医院感染43例,其中脑出血8例,脑梗塞26例,严重糖尿病5例,心力衰竭4例男性39例,女性4例,平均75岁,住院时间90~730d。

1.2 方法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人负责查阅病历,记录患者发生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和抗生素使用情况。

1.3 诊断标准 以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 283例老年卧床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

2.2 感染部位 以下呼吸感染最多,其次为泌尿道和上呼吸道感染.

2.3 抗生素使用情况 所有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其中一联抗生素31%。二联抗生素59%,三联抗生素10%。

3讨论

3.1 老年卧床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

3.1.1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老年卧床患者由于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翻身不及时,容易患呼吸道感染和坠积性肺炎。

3.1.2 吞咽困难脑卒中脑出血,脑痴呆,由于病变部位易引起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引起吸人性肺炎,部分患者留置胃管后出现了误吸,引起肺部感染。

3.1.3 侵人性操作呼吸机使用及留置尿管,留置胃管、中心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易损伤呼吸道、泌尿道粘膜、食管、皮肤而发生感染。

3.1.4 病区环境老年病人病情较重,陪探人员较多。活动空间受限,交叉感染机会增加。

3.1.5 年龄及住院期间据文献报道70岁以上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平均医院感染,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机会就越多[3]。本院老年卧床患者的发生院内感染年龄大于73岁,易发生医院感染。

3.1.6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所致的二重感染也是原因之一。

3.2 护理对策

3.2.1 加强基础护理老年患者年老、体弱,意识障碍,长期卧床以及大小便失禁,应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平整,定时翻身,防止压疮,采用湿式扫床法整理床单元,避免尘土飞扬,减少空气中细菌密度,也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3.2.2 口腔及呼吸道管理对吞咽反射障碍,呕吐物、分泌物不易排出者,应及时清除口腔、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及痰液,协助患者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坠入呼吸道造成吸人性肺炎,痰液粘稠时应给予雾化吸人后将痰液吸取干净。负压吸引器管道 呼吸机定期消毒更换,雾化吸人器管道一次性使用,护理人员使用一次性手套操作,以避免引起交叉感染,口腔护理2~3次/d。

3.2.3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低脂肪、低糖、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以防便秘。对不能进食者,应留置胃管,要妥善固定。严格要求进食,有文献报道,床头≥30°角的平卧位是减少反流的最佳”,上鼻胃管深度为病人耳垂-鼻翼-剑突加上硅胶管最末长度约8cm, 一般为55~70cm目的使胃管位于喷门以下鼻饲前一定要回抽残留胃液,如果残留量超过50ml需延缓鼻饲,如果残留量超过150ml,证明胃动力差,强进鼻饲易引起呕吐,导致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应禁食。鼻饲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用鼻饲泵持续泵入时以80~lO0ml/h为宜。鼻饲后一定取坐位1小时以上.且不宜翻身。

3.2.4 老年患者因反应能力差。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血白细胞也可不升高,或仅表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最后依胸部X线片及深部痰培养始能诊断。因此,护士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形体、情绪及食欲变化,及时发现感染迹象,报告医师处理。

3.2.5 加强侵入性操作的护理对于留置尿管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严格无菌操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及尿道,每日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及会,每日更换尿袋1次,尿袋应放在低于床面10cm处。每日可用氯化钠注射液250ml冲洗膀胱1次,尽可能缩短留置尿管时间,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3.2.6 加强病房管理病房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用含氯消毒剂拖拖洗地面,每日2次,每个月紫外线消毒房间一次,定期监测病室空气培养结果。加强床边隔离,有耐药菌株的病人使用专用垃圾袋和桶,注意手卫生。应单独房间,或集中管理,做好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工作,规定探视时间,适当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人员流动,必要时请探视者戴口罩。

3.2.7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学习 因护理人员与患者密切接触,各种消毒及隔离工作均由护理人员完成,应加强护理人员对预防医院感染的认识,重视消毒隔离制度,认真落实病区控制感染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增强控制感染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护理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自觉性,防止交叉感染。同时护理人员应掌握各种抗生素的用药知识,认真观察疗效,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效地控制或减少医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王江桥,李玉娟,壬箭,等.2 406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3,2(1):33-35.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第6篇

【关键词】口腔护理 吸入性肺炎 长期卧床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0-02

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多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在临床上肺部感染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据有关研究表明80%的患者是由于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大多来自口腔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进食、饮水少,唾液分泌减少,再加上他们不能主动的进行自我口腔清洁,这些都为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常引起口腔的局部炎症、溃疡等并发症,还可引起口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导致全身的严重感染[1]。因此长期卧床患者应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本研究通过对4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别进行口腔护理及非口腔护理的对照比较来观察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来了解口腔护理能否预防此类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内科长期卧床患者4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41~87岁,平均(70.5±12.6)岁。所选患者已排除肺部感染及正在使用抗生素者,其中28例为脑血管疾病所致长期卧床, 13例为胸椎疾病所致长期卧床, 7例为车祸所致长期卧床,均对家属做口腔护理宣教。将这4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口腔护理组,另一组为非口腔护理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

1.2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对卧床者有假牙应先取下。口腔护理时,均将病床摇至半卧位,能自理者应嘱其自行刷牙、漱口,护士给予协助。完全不能自理者,可根据病情或口腔涂片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漱口液,然后用消毒镊子夹紧棉球或纱布球,由外至内擦净牙齿各面、舌及口腔黏膜,擦试时注意每次只能使用1个棉球。擦洗完毕,清点棉球数,整理用物。做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棉球不可过湿。避免吸入呼吸道。口腔有溃疡时,可涂以l%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对镶假牙者,应取下假牙用冷水冲洗刷净,放入清水中保存,禁用热水,以防假牙龟裂或变形。两组均观察半年,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病例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α=0.05。

2 结果

见表l。口腔护理组25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非口腔护理组23例发生肺部感染l6例。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P

表1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口腔由颊、硬腭、软腭及舌等组成。口腔内覆盖着由鳞状上皮组织构成的黏膜,并有牙齿及唾液腺等组织。因此,口腔具有辅助说话、咀嚼食物,水解淀粉及分泌唾液等重要功能。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口腔内常有大量的细菌。身体健康时机体抵抗力强、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加之经常饮水、进食、刷牙、漱口等,可对细菌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而不致引起口腔感染[2]。长期卧床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减少,再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内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易引起口腔炎、舌炎等口腔疾病,并且口腔内的病原菌常在患者深睡中随着唾液,痰液,食物残渣一起吸入气管,而引起隐匿性吸入性肺炎。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状况不理想的老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Yoneyama报道做好口腔护理可以降低老年人肺炎发生的危险性。Scannapieco认为包括牙周疾病在内的口腔疾病和多种呼吸道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一些证据表明口腔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口腔内经常存在着多种细菌,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吸入呼吸道系统,进而引发肺炎。因此,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很有必要。我们常规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部分患者及家属不能完全理解其重要性而拒绝。观察发现,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因此,口腔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童雅培等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黏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患者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黏膜的变化[3]。钟建玲[4]等都也论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目前口腔护理的方法及所口腔护理液越来越多,现代口腔护理推广的个体化原则针对不同病种选择不同的护理液及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口腔护理应该作为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规护理,尤其应该在三餐后进行,三餐后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把患者口腔内遗留的食物残渣及时清理,避免其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从而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专业的口腔护理效果较好,我们研究中的口腔护理不仅包括专业的口腔护理还包括家属自发的为患者清洁口腔,结果发现两者结合效果更好。因此,我们不仅应该让我们的护理人员意识到重要性,还应该在患者及家属中宣教,让他们也意识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常规口腔护理可以作为临床上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措施。但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不能仅靠口腔护理,还需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综合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食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返流误吸。总而言之,有效地综合护理,才能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这些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全凤英,谭群英.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52-653.

[2] 李华,杜俊兰.口腔护理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研,2009,23(1B):104-105.

[3]白碧荣,黄萍.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护[J]士进修杂志,2003,18(I):8―9.

[4]钟建玲.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25(5):139~140.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第7篇

【关键词】 口琴疗法;护理干预;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预防

长期卧床易患坠积性肺炎,这与肺运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随重力流向肺底所致。根据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产生的原因,实行针对性预防,获得良好效果。现将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呼吸训练新方法的临床研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在骨科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预防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卧床时间最长90 d,最短31 d,平均60.5 d。预防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22~78岁,平均50岁;其中骨盆骨折41例,颈髓损伤2例,股骨骨折3例,脊柱侧弯3例,腰椎骨折1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23~90岁,平均56.5岁;寰枢椎脱位40例,脊柱肿瘤2例,胸椎管狭窄5例,骶骨肿瘤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住院期间对照组常规实施卧床患者基础护理干预,预防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呼吸训练新方法。①口琴疗法:指导患者根据特定的训练方法通过吹口琴进行规律而有效的呼吸训练。既:买一把重音口琴,先按照上面得说明书,把中音部分的1、2、3、4、5、6、7、吹出来,1、3、5、是吹气,其他音是吸气。到能把这几个中音倒顺都能吹稳之后,再开始向低音合高音部分一个个扩展,同时,开始学习吹简单的曲子,如《东方红》之类的。这样坚持每天练习三次,每次10 min,循序渐进,可让患者自选曲目,这样既能增加呼吸训练的主观能动性,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进行有效的呼吸运动,从而起到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作用;②主要护理干预: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每2~3 h翻身1次,每日拍背3~4次。翻身时避免推、拉,防止皮肤擦伤,必要时在骨隆突处垫气圈或棉圈。通过翻身改变患者,因重力作用发生改变,促使分泌物移动,使通气/灌注改善,增加氧运输。拍背的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成杯状,手腕微屈呈150°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3~5 min。通过拍背,使支气管、细支气管内痰液因振动而产生咳嗽反射,同时鼓励患者进行咳嗽及深呼吸,痰液由小气管到大气管,痰液随即咳出;③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采用超声雾化器化痰;④清洁空气:患者长期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一般每天自然通风2~3次,每次20~30 min。每天用1∶20084消毒液擦地两次,每日用1∶20084消毒液擦拭桌子,一桌一抹布。冬天限制人员出入。晨间护理时必须湿式扫床;⑤保暖:给卧床患者采用一次性护理垫、翻身、拍背,进行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因此,应注意保暖,病室温度保持在20℃~24℃。

1.3 观察方法 诊断坠积性肺炎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胸片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预防组发生坠积性肺炎2例,发生率为4%(2/50);对照组发生9例,发生率为18%(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

3 讨论

坠积性肺炎,是一种多病因如中风、骨折、脑损伤等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1],具有对常用抗菌素不敏感,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肺活动受限,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2]。而针对这些易发因素或病理生理改变,予以呼吸训练新方法既口琴疗法同时采用翻身拍背、湿化气道、清洁空气等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稳定患者情绪,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36]。本组结果显示:预防组患者50例仅有2例发生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4%,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 考 文 献

[1] 邵学芳.肺部叩打疗法的改进.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238.

[2] 程云.老年护理学.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244.

[3] 陈苗英.术后并发肺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55.

[4] 王宏.长期卧床老年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干预.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