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启蒙教育的作用(合集7篇)

时间:2023-11-07 10:00:58
启蒙教育的作用

启蒙教育的作用第1篇

[关键词]启蒙教学;少儿舞蹈;作用

少儿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启蒙教育的形式受到人们的青睐。少儿舞蹈用简单的动作、语言、表演配上音乐,表达了儿童的心理、情感和乐趣。少儿舞蹈的启蒙教学在少儿舞蹈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少儿舞蹈的特点

少儿舞蹈是针对儿童的,含意简单明了,动作难度低,以便于容易被孩子理解、接受,喜爱并模仿。如果说其他舞蹈表现的主要是美,那么少儿舞蹈则是在儿童载歌载舞的过程中体现儿童的活泼可爱、充满童趣。少儿舞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舞蹈动作要简单明了,便于孩子能够看懂并模仿,如果过于复杂,孩子看不懂难以模仿,就会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少儿舞蹈具有直观性、模仿性、童趣性。直观性是指舞蹈动作具体形象,便于儿童理解,因为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思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直观明了的动作适合他们看懂和模仿。模仿性是指儿童通过再现示范舞蹈动作进行学习,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生活中喜欢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模仿是儿童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模仿的事物要相对简单,才易于儿童模仿。童趣性是指舞蹈一方面要体现儿童的活泼可爱、天真纯洁,舞蹈动作中的爬、趴、滚、打等动作都体现了儿童的这种特点,另一方面舞蹈动作要设计的有趣,能够引起儿童的模仿欲望。

二、启蒙教学在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启蒙教学为少儿舞蹈教育提供了生理基础

启蒙教学为儿童舞蹈教育提供了生理基础是指舞蹈启蒙教学提高了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丰富,开发了儿童的脑力。舞蹈启蒙教学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并塑造了良好的形体。

少儿舞蹈具有模仿性的特点,儿童学习舞蹈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少儿舞蹈的启蒙教学时会让学生观察舞蹈动作,并要求学生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好听的音乐和歌声,并与歌声音乐配合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把美丽多彩的舞台背景,甚至奇幻莫测的舞台特效及鲜艳的服装道具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舞蹈上自然就会不自觉的观察舞蹈动作,观察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儿童一遍一遍的观察,舞蹈动作也在儿童的头脑中一遍一遍的回放,让学生不断尝试回忆这些舞蹈动作,儿童通过不断回忆这些舞蹈动作并且开始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的模仿不断做出指导、纠正,直到儿童能够准确记忆并模仿出动作并对舞蹈动作熟练,便达到了学习舞蹈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强化,此外,通过这些能力的相应提高,儿童的脑力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孩子在观察模仿舞蹈动作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些想法和问题能促进孩子自主探索创新,优美的音乐、多样的动作、生动夸张的表演不仅利于儿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丰富了儿童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少儿舞蹈的动作适合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动作复杂程度适于孩子学习,动作强度也在孩子身体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对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等有相应的锻炼,促进儿童肌肉和骨骼的发育,而且还会使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具有科学性。因此儿童学习少儿舞蹈生动活泼的动作不仅会给他们带来乐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由于儿童进行舞蹈练习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这样就会增强儿童的消化能力和食欲,营养的丰富摄取会提高儿童的体质。另外有的孩子具有双腿不直、身体歪斜等形体毛病,这一阶段儿童的骨骼具有可塑性,专业的舞蹈动作完全可以矫正儿童形体上的缺陷,让孩子的形体趋于完美。

(二)启蒙教学为少儿继续学习舞蹈奠定了基础

儿童人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在一朝一夕间开始形成了。孩子所处的周围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讲述了环境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儿童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需要和老师、其他孩子一起练习、相互交流和合作,这不仅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交往,尊重他人,还会加强孩子的集体主义意识。此外,少儿舞蹈往往都具有故事性,儿童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也受到这些故事的影响,形成了诚实守信、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等优秀的品质,在舞蹈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最后,舞蹈的学习对儿童来说是艰苦的,舞蹈的基本功会大大消耗儿童的体力,长时间的训练也会让儿童感到无聊,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好舞蹈,这会磨练儿童的意志,让他们学会吃苦,养成不服输、不放弃的坚韧品质。

少儿舞蹈的学习也为孩子以后继续学习舞蹈奠定了基础。少儿舞蹈使学生训练并掌握了一些舞蹈技巧和一些舞蹈的基本功,这为孩子以后学习各种类型的舞蹈奠定了基础。很多舞蹈班指导孩子练习开软、组合、拿顶、过前桥等可以扩展儿童舞蹈的表现力和技巧,培养儿童的软开度、控制、弹跳、旋转、平衡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地面、把杆等手段来锻炼。此外,舞蹈启蒙教学中基本功和技巧的训练可以挖掘学生在舞蹈方面的潜力,让儿童尽早的发掘自身的舞蹈天赋,这样也可以提高孩子日后的舞蹈水平。这些训练对儿童来说是枯燥无聊而又艰苦的,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让学生意识到并发掘出自己的舞蹈天赋,对自己学习舞蹈有充分的信心,从而使自己舞蹈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单纯的教授儿童舞蹈动作,让儿童不断模仿练习,这样会磨灭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对舞蹈学习失去信心。

良好的品质,坚韧的意志及过硬的基本功都为儿童以后学习舞蹈奠定了基础。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审美能力,使自身在舞蹈的学习方面更具有灵性和创造性,这对舞蹈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启蒙教学方式要得当

我们方才已经分析了儿童舞蹈启蒙教学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可见启蒙教学对少儿舞蹈教育有着重大意义,但是如果启蒙教学不够科学的话,会使儿童对舞蹈的学习走向歧路并且难以纠正。错误的启蒙教育形成错误的动力定型,不仅会使儿童过去几年的辛苦付出没有取得好的回报而且纠正这种错误会比当时的学习付出好几倍的精力。此外,不科学的舞蹈启蒙教学,还会使儿童失去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很多孩子在少儿时期学习过舞蹈,但是因为教师教学方式的不合理,很多孩子对舞蹈的兴趣被磨灭,长大之后不再继续学习舞蹈。还有很多孩子在学习舞蹈的r候教师没有发掘出孩子在舞蹈方面的潜力,孩子的舞蹈水平得不到提高,对学习舞蹈丧失信心,舞蹈天赋被埋没,长此以往在以后的舞蹈学习中可能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少儿舞蹈的启蒙不是简单地基本功的训练,而是要有一个完整丰富的教育系统,要全面提高儿童的素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等,也要努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儿童充分发掘自己的舞蹈天赋,使舞蹈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舞蹈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启蒙教学对舞蹈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启蒙教学为少儿舞蹈教育提供了生理基础,舞蹈启蒙教学提高了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同时也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开发了儿童的脑力。舞蹈启蒙教学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并塑造了良好的形体。启蒙教学为少儿继续学习舞蹈奠定了基础,儿童学习舞蹈可以培养良好的人格,磨练意志,可以学习舞蹈的基本功和基本技巧。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儿童以后学习舞蹈所不可或缺的,只有具备这些因素,儿童的舞蹈水平才可能得到提升。因此,我们要重视舞蹈启蒙的教学,合理科学的舞蹈启蒙才能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和对舞蹈的兴趣,发掘孩子在舞蹈方面的潜力,使孩子对舞蹈学习充满信心,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参考文献:

〔1〕缪红玉.咿呀学舞少儿舞蹈的启蒙教育[J].尚舞,2014(03):P82-89;

〔2〕黄芳.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探究幼儿舞蹈教学[J].知识窗(教师版),2015(04):P82;

启蒙教育的作用第2篇

一、少儿舞蹈的特点

少儿舞蹈是针对儿童的,含意简单明了,动作难度低,以便于容易被孩子理解、接受,喜爱并模仿。如果说其他舞蹈表现的主要是美,那么少儿舞蹈则是在儿童载歌载舞的过程中体现儿童的活泼可爱、充满童趣。少儿舞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舞蹈动作要简单明了,便于孩子能够看懂并模仿,如果过于复杂,孩子看不懂难以模仿,就会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少儿舞蹈具有直观性、模仿性、童趣性。直观性是指舞蹈动作具体形象,便于儿童理解,因为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思维具有形象性和具体性,直观明了的动作适合他们看懂和模仿。模仿性是指儿童通过再现示范舞蹈动作进行学习,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生活中喜欢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模仿是儿童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模仿的事物要相对简单,才易于儿童模仿。童趣性是指舞蹈一方面要体现儿童的活泼可爱、天真纯洁,舞蹈动作中的爬、趴、滚、打等动作都体现了儿童的这种特点,另一方面舞蹈动作要设计的有趣,能够引起儿童的模仿欲望。

二、启蒙教学在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

(一)启蒙教学为少儿舞蹈教育提供了生理基础

启蒙教学为儿童舞蹈教育提供了生理基础是指舞蹈启蒙教学提高了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丰富,开发了儿童的脑力。舞蹈启蒙教学帮助孩子增强体质并塑造了良好的形体。

少儿舞蹈具有模仿性的特点,儿童学习舞蹈主要是通过模仿的方式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对儿童进行少儿舞蹈的启蒙教学时会让学生观察舞蹈动作,并要求学生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好听的音乐和歌声,并与歌声音乐配合简单优美的舞蹈动作,把美丽多彩的舞台背景,甚至奇幻莫测的舞台特效及鲜艳的服装道具等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舞蹈上自然就会不自觉的观察舞蹈动作,观察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儿童一遍一遍的观察,舞蹈动作也在儿童的头脑中一遍一遍的回放,让学生不断尝试回忆这些舞蹈动作,儿童通过不断回忆这些舞蹈动作并且开始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的模仿不断做出指导、纠正,直到儿童能够准确记忆并模仿出动作并对舞蹈动作熟练,便达到了学习舞蹈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和记忆力都得到了锻炼和强化,此外,通过这些能力的相应提高,儿童的脑力得到了大大的发展。孩子在观察模仿舞蹈动作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和问题,这些想法和问题能促进孩子自主探索创新,优美的音乐、多样的动作、生动夸张的表演不仅利于儿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丰富了儿童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少儿舞蹈的动作适合儿童所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动作复杂程度适于孩子学习,动作强度也在孩子身体承受的范围之内,并对儿童的骨骼和肌肉等有相应的锻炼,促进儿童肌肉和骨骼的发育,而且还会使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强,具有科学性。因此儿童学习少儿舞蹈生动活泼的动作不仅会给他们带来乐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体力,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由于儿童进行舞蹈练习时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这样就会增强儿童的消化能力和食欲,营养的丰富摄取会提高儿童的体质。另外有的孩子具有双腿不直、身体歪斜等形体毛病,这一阶段儿童的骨骼具有可塑性,专业的舞蹈动作完全可以矫正儿童形体上的缺陷,让孩子的形体趋于完美。

(二)启蒙教学为少儿继续学习舞蹈奠定了基础

儿童人格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儿童时期就在一朝一夕间开始形成了。孩子所处的周围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讲述了环境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儿童在学习舞蹈的时候,需要和老师、其他孩子一起练习、相互交流和合作,这不仅教导孩子如何与他人交往,尊重他人,还会加强孩子的集体主义意识。此外,少儿舞蹈往往都具有故事性,儿童在学习舞蹈的时候也受到这些故事的影响,形成了诚实守信、勤劳善良、热爱生活等优秀的品质,在舞蹈学习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最后,舞蹈的学习对儿童来说是艰苦的,舞蹈的基本功会大大消耗儿童的体力,长时间的训练也会让儿童感到无聊,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学好舞蹈,这会磨练儿童的意志,让他们学会吃苦,养成不服输、不放弃的坚韧品质。

少儿舞蹈的学习也为孩子以后继续学习舞蹈奠定了基础。少儿舞蹈使学生训练并掌握了一些舞蹈技巧和一些舞蹈的基本功,这为孩子以后学习各种类型的舞蹈奠定了基础。很多舞蹈班指导孩子练习开软、组合、拿顶、过前桥等可以扩展儿童舞蹈的表现力和技巧,培养儿童的软开度、控制、弹跳、旋转、平衡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通过地面、把杆等手段来锻炼。此外,舞蹈启蒙教学中基本功和技巧的训练可以挖掘学生在舞蹈方面的潜力,让儿童尽早的发掘自身的舞蹈天赋,这样也可以提高孩子日后的舞蹈水平。这些训练对儿童来说是枯燥无聊而又艰苦的,但是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让学生意识到并发掘出自己的舞蹈天赋,对自己学习舞蹈有充分的信心,从而使自己舞蹈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单纯的教授儿童舞蹈动作,让儿童不断模仿练习,这样会磨灭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对舞蹈学习失去信心。

良好的品质,坚韧的意志及过硬的基本功都为儿童以后学习舞蹈奠定了基础。儿童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也会提高审美能力,使自身在舞蹈的学习方面更具有灵性和创造性,这对舞蹈的学习也有重要的意义。

三、启蒙教学方式要得当

启蒙教育的作用第3篇

一、国学教育在学前教学启蒙中的作用

在幼儿园学前教学活动创设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在活动中会组织大量的问题活动,所以,为展现学前启蒙教学的价值性,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完善中可以构建问题活动,并通过传统国学内容的结合,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逐渐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在国学教育内容创设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领读、幼儿跟读等形式,进行读书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幼儿阅读中,应该注重不同幼儿性格的差异性,结合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国学教学内容的融入,展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整体价值。例如,在国学启蒙教育背景下,为了丰富幼儿的探究意识,可以通过展板、LED显示屏、文化书屋等资源的利用,为幼儿播放传统文化,使幼儿更全面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学前启蒙教育的价值性。而且,在幼儿园启蒙教育中,家庭环境的营造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儿教师可以多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幼儿进行国学故事的讲解,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有效支持。

二、游戏活动在学前教育启蒙中的作用

通过对幼儿园活动的分析发现,幼儿活动主要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所开展的游戏活动,幼儿通过活动的参与,可以激发自身的主动性,并在娱乐探究的同时提高对活动项目的认知,满足学前启蒙教育的基本需求。幼儿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活动探究方法,充分展现其内容对幼儿启蒙的价值性。在幼儿园游戏活动创设中,其核心目的并不是游戏,而是在幼儿游戏参与的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并强调探索欲望,形成观察事物的能力,从而为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活动创设中,为了充分展现启蒙教育的价值性,应该做到:第一,构建趣味性的游戏活动;第二,幼儿活动需要具有社会性的价值。例如,在幼儿园拼图活动构建中,通?^活动可以提高幼儿智力、探究能力以及眼力,实现对幼儿的启蒙教育,所以幼儿教师在幼儿拼图活动创设中,可以引导幼儿辨别图形的特点及颜色,通过对比分析再最终拼好图形。所以,在这种能力培养的活动背景下,可为幼儿创设活动探究情景,并针对游戏的特点,进行活动的引导,有效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并为幼儿启蒙教育提供保障。同时,在幼儿园游戏活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作为活动的引导者,积极引导幼儿进行问题的探究。在一些探究性的游戏活动构建中,可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进行理解,并认识到活动中多样化的游戏情景,丰富幼儿的情感认知,实现幼儿启蒙教育的核心价值。

三、活动主题在幼儿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启蒙教育的作用第4篇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家长

幼儿的德育就是其受周围环境影响的教育。所谓环境就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长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因素。人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的生长。一个婴儿来到这个关系组成的复杂的社会体系中,他要经受各种考验才能够长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所以,幼儿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决定了他要成长成什么样的人。

一、德育教育要从小抓起

有的家长还没有对德育教育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所以忽略了这方面的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太过随意,没有做好一个文明的榜样作用。其实,孩子小的时候学习的东西都是在父母那儿模仿过来的,可以想象这回给孩子带来多大不利的影响。有的家长交给孩子一些错误的理念思想,比如:他打了你就要打回来,他踢了你一脚你就要反咬他一口等,这样的歪曲德育教育导致的结果将是孩子从小就好强,天不怕地不怕,吃不得一点亏,喜欢斤斤计较??如果任由其发展,听之任之,孩子可能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为了让孩子能够长大成才,大人要慎重看待孩子的启蒙德育教育,从小就要给孩子一个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美化孩子的周围空间。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就是人一生在家庭环境中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活的基本场所,人在那里接受了最初的启蒙和最长时期的教育影响。家庭教育给予人最初的感染和长时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其他类型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也现代人现代教育中的最重要环节,没有一个害的开始,怎么会有后面美好的人生呢?人一生的成长具有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也是最初父母给予的教育,从父母的言行举止中学习到的经验。可见,现代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不可缺少。

(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1、家长,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

启蒙老师是指人的第一个老师。在一般人心里,它所指的是实实在在有教师身份的人,所以大家都会把他和幼儿园老师或者教师联系在一起。其实,真正给予孩子最初的引导,进行人生最初教育的人,并不是教师,而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家庭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素质的提高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孩子们用询问的眼光注视世界,认识着世界的时候,在他们的眼中最期盼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做好表率,孩子们尽力的模仿着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良好言行总是带动着孩子们的指向,孩子的家长,虽然个性会有不同,但处于“家长”这样的一种身份,就注定了是孩子身边最亲近、最直接、最全面的教师。

2、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

健康的体魄,是孩子智育、德育和美育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伙食营养协调,进餐的环境轻松、和谐,让孩子每餐吃好、吃饱、吃的愉快。这样,吃下去的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另一方面,要加强孩子的锻炼,要多带孩子去室外锻炼锻炼。对孩子来说,在体育锻炼中的获得,不单是一种体力、体魄,还是一种深层次的“学习”体验,是孩子生活中不能缺少的重要内容。

3、提倡民主教育

出色的孩子拥有健康的性格,这都是培养出来的。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民主的氛围。家庭的民主是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尊重,是家庭民主的生命所在。平等并不是说孩子可以完全拥有自己事情的处理权,而是强调孩子在家庭中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尊重是把别人当作平等的人来看待。尊重他人的想法,认真聆听他的心声。

4、塑造良好的品德

(1)、文明礼貌、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团结友爱,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在社会生活中一定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对任何人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要让他们知道,这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须要做到的。

(2)、培养诚实、正直的美德。诚实、正直,是做人的基本态度。要从小教育孩子不撒谎,踏踏实实做人,以诚实、正直的态度面对每一件事。培养孩子做正直的人,还要在家庭里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从家庭生活中培养正直的做人态度和品质。

(3)、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应是一代新人的基本素质。家长应该从小就教育孩子,听长辈的话;和长辈说话要和气、礼貌;努力学习;在学校要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热爱劳动。

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榜样示范

(一)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自己德行如何,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品行。一个老是对亲人、同事、朋友说谎的父亲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要老实,不说谎”是绝不会取得相应的教育效果的。因为他自己的行为就会带动孩子的一些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启蒙学校,要让孩子品行端庄,父母要做出榜样,以身作则。

(二)寓教育于故事游戏中

儿童心理,具有容易接受暗示和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特征。儿童对道德的认识也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由零碎到系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意形象性、榜样性、渐进性和针对性,而游戏、故事是儿童最容易接受的形式。

(三)教导结合,启发思考,培养孩子言行一致

教导结合,即正面教育和引导行动相结合,使孩子切实达到言行一致。有些家长,虽然也给孩子讲故事,但往往不考虑孩子能否辨别其中的是非、恶善,不明确怎样引导,能够让孩子从中学到一些什么,而是听其自然。这样即使是有教育意义的文艺材料,也往往达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现在家家有电视,家长常管不住孩子看电视,这就更需要家长的引导教育。如果不加分析,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

(四)不断提高家长自身素质。

启蒙教育的作用第5篇

关键词:三百千;儿童启蒙教育;识字;文化;思想;作用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8-0000-02

三百千”即是我们俗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它们在中国的流传和应用有一千年多之久,是古代儿童蒙学教育的重要读本。启蒙是一个人学习的开端,对今后的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在现代,“三百千”也被广泛运用与儿童的启蒙教育中,并在许多不同的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 “三百千”内容简介

1.《三字经》,它最初的版本的成书时间是在南宋末年,作者为王应麟。《三字经》历经很多次修订,最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它以明朝赵南星本为底本,总共修改,调整共计49句。《三字经》全文共一千多字(历史上有很多不同版本,字数从1120字到1722字不等),其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天文、地理、教育、历史、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

2.《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其内容都是基本上无实际意义的姓氏。

3.《千字文》是这三部著作中成书最早的,编写于南朝梁武帝时期,作者为周兴嗣。在编写体例上四字成句,并且押韵,一共250句,内容上涉及广泛,言简意赅,琅琅上口。

二. “三百千”在识字教育上的价值

关于“三百千”的用字问题,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没有确切的数字。但是,大体上《三字经》用字在1200字左右,字种在550个左右(据笔者统计2008修订版《三字经》(见于《共产党人》(2008.11))收字1188字,出现556个不同的字。)。《百家姓》历经各朝修改和编订,字数有极大的不同,就各家统计而言,大约都在550字左右,字种500个左右(据笔者统计通用版《百家姓》(见于百度百科)用字量为568个,出现497个不同的字。)。《千字文》的用字问题相比之下就比较清楚,字数一共为1000字(繁体版共1000个不同的字,简体版为994个)。是梁武帝命周兴嗣从王羲之的书法之中选1000个不同的字并编写成文。从整体上看,“三百千”总字数在2750个左右,字种在1400个左右。

对于儿童的识字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授,课后抄写,教师听写”的机械三部曲的基础上应采用更为灵活的方法。广泛的阅读便是提高儿童识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若儿童能在启蒙阶段反复诵读“三百千”,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机械性的抄写与听写,就能基本识得1400左右个字,为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有一部分字反复多次出现,说明那些是极为常见的字,这使儿童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反复见之,反复巩固,加深印象。

众所周知,汉字包括音、形、义三部分。就儿童认识的顺序性来看,儿童启蒙识字教学的重点应放在音、形上。“三百千”总字量大,满足儿童启蒙识字“形”的需要。使用注音版“三百千”让儿童反复诵读,能使他们不断练习汉字的正确读音。对于“三百千”中每个字确切的字义不能强求。在启蒙阶段,儿童能掌握“三百千”的大体意思即可。

纵观中国启蒙识字教学的发展和变革,识字教学并不能单单依靠一种方法,一部教材。“三百千”作为流传甚广的古代优秀启蒙识字教材,在现代的教育中也要以科学的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为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科学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三. “三百千”在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上的价值

(一)《三字经》

从《三字经》的内容看,它基本分为六个部分。

1.“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意”部分,讲的内容是对儿童及时进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地开展教育的方法。其中举了孟母三迁和窦禹钧教育儿子的例子,共84个字。

2.从“为人子,方少时”到守孝弟,次见闻”部分,讲的是礼仪与孝道。列举了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的故事,共42个字。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十二支,子至亥”部分,讲的是计数、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四民、四声、四宝、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十干、十二支,共240个字。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部分,讲述的是古代中国重要的典籍著作,包括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等。此外还介绍了儿童阅读这些书籍的先后顺序,共204个字。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部分,讲的是古代三皇到近代辛亥革命封建帝制近五千年的朝代和皇帝更替,高度浓缩了中国的历史,共311个字。

6.从“屈原赋,本风人”到“凡学者,宜兼通”部分,讲的是古代有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屈原,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共24个字。

7.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部分,讲述的内容是儿童学习要勤奋、刻苦,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其中举了很多的例子,有:孔子、赵普、温舒、公孙弘、孙敬、苏秦、车胤等,共282个字。

启蒙教育的作用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儿歌;启蒙作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68-01

学习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并且会随着生理和智力方面的发育而不断增强。从教育角度来看,不同时期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智力启发和知识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所以我国在各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智力发育特点所准备的教学内容也截然不同。在我国,对于启蒙教育阶段来说,所面对的群体基本上是属于六周岁以下的幼儿,从智力方面来说,还不具备接受专业行知识的能力,所以在启蒙教育阶段,大多注重行为习惯、情感教育以及智力启迪等人类本身思维和性格塑造方面的教育。

儿歌就是启蒙教育过程中最好的载体,在我看来,儿歌句子短小、押韵,富有节奏,并且能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儿歌通常会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获得欢乐,以及得到文学方面的陶冶。那么,在下文中,我们就从学前教育的角度入手来具体谈谈,儿歌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1.利用儿歌进行情感启迪

幼儿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正处在智力和思维的混沌阶段,在思维和习惯方面都是按照直觉来进行的。因此儿歌在编写过程中都会考虑到趣味性和情感性,从而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并且感受到和自己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有关。

首先,儿歌可以给学生以心灵上的愉悦感。儿歌具有旋律性强、节奏明快等特点。例如"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首儿歌单从语言这一基础方面来看就容易朗朗上口,幼儿在读或唱的过程中,会因为这一特点而产生趣味,进而得到心灵上的愉悦感。并且儿童更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所以在班级教学过程中,只要一个人读,全体学生都会受到影响而跟着读,通过个人愉悦情绪带动整个集体氛围的愉悦,在反馈到个人身上就容易形成愉悦的翻倍效果。

其次,儿歌能够启迪幼儿的情感。为了便于幼儿理解,儿歌在编写过程中一般都会采用最为简单的词语,并且在情感体现方面简单明了,和儿童的日常生活和习惯息息相关,这样儿童在听儿歌的过程中更容易得到情感方面的共鸣。例如"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我请妈妈快坐下。"这首儿歌用简单的语言,体现儿童等妈妈下班的情感,让儿童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回想起自己等妈妈的经历,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学会体谅妈妈工作的辛苦。

2.利用儿歌进行智力教育

教育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授知识和启迪智力,儿歌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进行儿童智力方面的教育。教育过程中所选择的儿歌大部分都包含一定的知识,所以,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会不觉得达到智力方面的启发。

首先,儿歌可以帮助儿童认识社会。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社会阅历的缺失,所以对社会行为规范或者是某些具体事物的了解不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儿歌的直观性描述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的多层次性。例如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这首儿歌直观性的描述出了小白兔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儿童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出小白兔的外形甚至是吃青菜萝卜的样子,从而帮助儿童在脑海中加深对于白兔这一种动物的印象。另外,儿歌中还有各种介绍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通过这些不仅可以扩大儿童的社会视野,更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从而达到认识社会、自然的目的。

其次,儿歌可以锻炼儿童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人类在社会生存过程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记忆能力启发的黄金时期正是儿童时期。儿歌朗朗上口的形式更利于儿童记忆能力的开发,"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这种类型的儿歌,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简单运算和思维快速反应能力。另外,在学前教育时期,尤其是遇见感兴趣的儿歌,很多学生能够进行几十首甚至是上百首儿歌的记忆,这些都可以无形中提高儿童的"脑容量",锻炼儿童的记忆能力,为以后正式进入专业性教育阶段做好思维方面的准备。

3.利用儿歌进行表达能力训练

除了身体具有特殊缺陷的人,语言是人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情感交流最基本的工具,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就可以通过儿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儿歌可以帮助幼儿矫正发音。儿童在成长尤其是语言学习阶段,容易出现发音错误的情况,一方面这是由于学习对象所决定,另一方面也可能幼儿本身语言习惯方面的影响。比如s和sh的发音分不清楚,n和l发音混淆,不论是哪一方面都会影响到幼儿未来进一步语言的学习。通过儿歌可以帮助幼儿一步步改正错误的发音形式。例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对于s和sh发音分不清的幼儿来说就是最好的一首矫正性儿歌。

其次,通过儿歌还可以提高幼儿清晰表达自身想法的能力。儿歌的通俗性和口语化,便于幼儿朗读,而在朗读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对一些词语记忆深刻,这样在以后的说话和交流过程中可以起到借鉴的意义,继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4.利用儿歌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

儿童的成长就像是小树苗的养育,不仅要长得粗壮,更要长得笔直。所以在利用儿歌进行启蒙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做好知识传输工作之外,还要做好行为习惯的塑造,这样才能培养出智力发育良好,行为习惯优良的未来社会建设者。

启蒙教育的作用第7篇

关键词:启蒙教育;实验教学;探究创新

所谓启蒙教育是在一些不知道新理论的人特别是儿童,不具备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时,只能简单使他们记住结果而应用科学知识,这种忽略证明过程的教育方法叫启蒙教育。如今的启蒙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儿童。初三的化学,对于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的青少年来说同样也是他们的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化学,似乎比较陌生,其钟爱程度也大不如已学习八年的语文、数学。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爱上这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中化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改已把教学目标定义为: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探究能力,从实践中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在启蒙阶段,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实验还能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一、实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对如今的90后,他们在家里不是公主就是少爷,家务活已由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全权包办,当然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是这却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动手能力下降。也正因此,新课改已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写入了三维目标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实验绝对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接触许多实验器材以及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如加热、量取、过滤、蒸发等等。在一个个完整的实验中,如,粗盐的纯度测定、仪器的链接、装置的搭建、加热、过滤等。一个简单的实验便将基本操作加以整合,在这些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悄然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实验教学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本的最初,不管是什么教材其作用都是绪言,主要介绍化学的重要作用,理论性较强,常常让学生感觉枯燥。如若处理不当会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学实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一开始就介绍一些化学小魔术,常用的有“魔棒点灯”“无中生有”“水中起火”等等,这些是学生在以前的任何学科中很难遇见的,增加这些趣味性的小实验,便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著名教育专家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我们何不借助实验来让学生深深地爱上这门学科并自主学习呢?

三、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欲望

今天的实验课堂已不再拘泥于照搬课本,更多的则是以探究为主的师生互动相结合的课堂,那么这样的课堂绝离不开实验。探究实验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不仅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化,还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同时又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最能激发学生欲望的活动。比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我们完全不一定非采用课本中所给提供的装置,只要根据实验的原理:利用消耗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压强减少,观察进入水的体积或者密闭容器的体积减小量,均可以测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样一来教学形式从最初的“填鸭式”转为探究式,最重要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究欲望,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本,我们要对课本提出的实验方案发起挑战,在探究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情绪高昂,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获得了科学知识,增强了探究能力。试想没有实验哪来的挑战,有的只是课本的照搬照抄,实验教学激起了他们创新的思维和探究的欲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并将实验加以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的技能,还培养了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学习的负担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亲眼所见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比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化学反应。但初次记忆,都感觉比较困难,于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本着创新的原则将课本实验加以改进。在试管口看见有小水珠,由此得出生成了水,石灰水变浑浊由此知道生成了二氧化碳,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知道氨气的生成。通过实验学生不仅提升了创新的能力,还为知识点的记忆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这样也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还有就是些常见仪器的介绍,图片、视频远远没有让学生自己手拿实实在在的仪器所具有直观性、具体性。在介绍一些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时,倘若配合一些具体的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记忆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的记忆更加深刻、长久,自然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就减轻了。

他们的求知路还很长,但能不能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执著,更坚定,启蒙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能运用好实验教学,初三的化学启蒙教育定会锦上添花,最终能为我国化学事业多做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志群.关于目前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与探讨.化学教育,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