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园区规划理念(合集7篇)

时间:2023-10-26 11:26:41
园区规划理念

园区规划理念第1篇

关键词:规划理念;功能布局;工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开发区工业园区功能和布局现状

1.1 工业园区规模逐渐扩大,项目布局呈现集中趋势

在区域总体规划布局思想的指导下,发展和建设工业园区的步伐逐渐加快,在扩大经济发展规模和提升发展水平方面效果显著。随着工业园区经济的飞速发展,部分原有的工业园区布局规划已经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工业园区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企业的业务能力和发展前景,必须重新适时调整规划工业园区的功能与布局。

1.2 在规划布局方面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偏低

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工业园区建设是发挥投资的规模效应、吸引厂商集聚效应的有效途径,不仅是带动本地经济和辐射周边经济的增长极,也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支撑。因此,理论上要求工业园区引进的项目具有较高产业关联度、体现未来产业发展进程、处于产业寿命的发展成长阶段的产业特征。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工业园区由于建区条件和基础不同,发展的规模、水平极不平衡。相当一些园区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主要以电子、仪表、机械、轻工、针织服装为主,项目的整体规模、水平、档次还不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延型经济增长,集约开发和经营的空间还很大。整体产业结构层次、技术水平偏低,并且不同程度地存在产业结构雷同、层次低下、项目规模偏小、污染严重等普遍问题。

1.3 园区征地拆迁和市场发展滞后

大多数工业园区的发展分为区级城镇、村庄和城镇,各层级单位单纯追求经济效率,在做法方面通常表现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直接开发利用的快速回报。同时为了快速回报的需要,拆迁地点通常集中于投资和的建设的地上部分,这就造成回避了地下管线和环保、环卫设施建设的全面布局,造成土地拆迁和开发滞后,严重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建设水平,交通、环境卫生和其他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工业园区开发建设进程。当问题严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势必会给解决已经建设完成部分的工业园区内的问题带来巨大的成本。

2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1 现有规划编制理念的落后

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依托一定规模的产业,这是一个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然而,相同数量的产业规模布局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要想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工业强国,必须充分考虑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实行“自上而下”的指导和控制机制,避免出现无序建设的情况。整个地区的发展总体平衡,必须通过区域规划这根杠杆,使得工业开发园区早日通过优惠政策促进长期高速发展,通过经济和市场规律使得高新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

经济开发区区域总体规划的编制过程,是不断发展的概念规划和城市建设的具体需求相结合的产物。目前规划编制理念表现为:从开始在城区设置,并设立合并到相应的乡镇工业区;发展相对集中和重点地区作为整个宏观发展的角度;然而先进的规划编制理念建议进一步扩大发展区级工业区,特别是区级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可见,结合发展的实际,工业园区需要一个合理的发展趋势的预测,同时规划理念需要不断更新。

2.2 对现行管理体制的反思

省内有些经济开发区,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源,各级政府实行“三个管理”行政体制,下放管理权限,有效地激发了社会活力,但也付出了一定的社会和资源代价。表现在:乡镇工业区没有统一的规划,区级城市工业园区的初始投资非常简单;通常都是从他们自己的观点自身利益考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从来没有将自己村庄和城镇引进的项目“漏”到其他乡镇或市级工业区,村庄陆续开始搞“一村一点”的自我发展,通过发展第二产业继续壮大自己的实力。由于乡镇村工业项目的起点较低,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污染。

开发区的规划和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相对较广。由于大多数的地理区域加大开发力度,近年来对郊区规划和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更大的挑战。发展是压倒一切的任务,在任何情况下必须坚持以经济发展为重中之重。因此,当地的规划和管理工作者在面对具体的建设项目审批时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往往别无选择地追求当地经济的短期效益,造成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宏观和长远利益的部分损失。

3 我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理念与功能布局变革思路

3.1 明确工业园区的生产格局、产业结构及功能分区

工业园区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其产业定位,发挥特色优势,要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入驻。相互关联的企业机构和地理位置相对集中是形成产业集聚的重要前提。工业园区除积极引导外资企业进入外,还应向区域内企业广开大门,应用激励政策,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积极申报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策划储备一批好的项目,争取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工业园区。

3.2 做好初步研究工作,规划出发展重点

良好的规划指导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工业园区的规划,不仅对区域发展方向和宏观经济总量的预测以及功能区的定位有良好指导作用,而且可以提高系统和设施的利用效率。工业园区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园区内各地块的开发控制情况和控制元件;而且也要考虑到总系统配置的发展,特别是要考虑到工业园区和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正确把握内部和外部的交通流和信息流的关系,整体协调在该地区的环境持续和均衡。通过市场调研,对园区的发展、整体成本估计和投入产出预算精确无误,同时把握潜在的市场群体,构建健康发展的配套运行机制。

3.3 保障农民基本利益

多次规划使得发展工业园区的用地规模逐步扩大,这就难免涉及到大量集体所属的非建设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如何解决其中农民的居住和生存问题。从推进工业园区良性开发、有序发展的角度考虑,一旦规划工业园区涉及农村居民点,均应该在正式开发前将农民妥善动迁。但是,目前我省有些工业园区在开发中对农民动迁问题考虑滞后,这一方面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开发进程;另一方面也会对农民基本利益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因此,应努力尝试在推进区域工业园区建设的进程中促进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工业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及居民点建设相结合,将工业园区建设与解决农民就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峥,徐军,朱丽芳. 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创新——以青浦工业园区实践为例[J]. 上海城市规划. 2011(6): 123-127.

[2] 李向北,贺德坤,康伟. 系统思想在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重庆石柱县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 企业技术开发. 2009(12): 12-13.

[3] 吴大江,张宏. 绿色信息产业园规划探索——以成都南区通信枢纽规划为例[J]. 华中建筑. 2010(3): 35-38.

[4] 罗蓉. 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与研究——浅谈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J]. 工业建筑. 2009(3): 9-10.

[5] 王燕燕,王浩,谷康,等. 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浅析——以淮安工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 福建林业科技. 2011(2): 122-125.

[6] 杨斌,刘峥嵘,单丹,等. 《城乡规划法》指导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为例[J]. 城市规划. 2010(3): 89-92.

园区规划理念第2篇

【关键词】产城融合;业园区;总体规划

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推动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工业园区是现代城市特别是我国西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城市、园区的不断快速在增长而产生的产业、用地、功能、空间布局等方面的矛盾也越来越多,探讨产城融合理念下的工业园区规划对于分析、解决上述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1 产城融合理念的起源

伴随我国工业园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产城融合理念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才逐渐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球资本进入中国,工业园区这一产业发展形式才在中国不断发展,特别是1990年以来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建设开发区,同时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所以,城市的框架不断被拉大、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开发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主要是功能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与区域发展脱节、就业人群与消费结构不相匹配等(刘瑾,耿谦,等,2012)。

2 产城融合理念的内涵

产城融合理念是在工业园区和城市相对分离的状态下产生的发展思路。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张道刚,2011)。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对于产城融合内涵的理解主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以人为本、功能融合和结构协调。

2.1以人为本

产城融合的本质是从功能主义导向向人本主义导向的一种回归。从开发区发展历程的梳理及每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来看,产城融合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反映到空间上的一种表征,是资本积累到一定阶段寻求新的空间生产的必然产物,也是资本进入第三重循环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素质的必然要求(殷洁,罗小龙,2012)

2.2功能融合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以及环境资源问题的出现,我国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种倒逼机制。同时,全球工业发展历程表明,在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制造业是产业主体;在工业发展达到规模效应之后,制造业服务化将成为推动产业持续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也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融合互动的“发展必然”。

2.3结构协调

产城融合发展就其核心来看,是促进居住和就业的融合,即居住人群和就业人群结构的匹配。产业结构决定城市的就业结构,而就业结构是否与城市的居住供给状况相吻合,城市的居住人群又是否与当地的就业需求相匹配,是是否形成产城融合发展的关键。

3 产城融合理念在规划中的应用

3.1项目背景

西安西户科技创新园位于陕西省关中地区中部、西安市西南方向、户县县城东南侧,园区西侧紧邻户县新区,东侧毗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区,用地规模为24.55平方公里。

3.2规划设计特色

3.2.1产业的区域协调融合

从区域产业格局协同角度出发,重点处理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沣京工业园、余下工业园的区域协同关系,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为原则,与周边园区形成互补产业链,新增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优化区域产业格局,助力城市新区建设。西安西户科技创新园紧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区,考虑到西安西户科技创新园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关系应以“借其影响、避其锋芒”为出发点。一方面,应充分依托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承接融合其知识科技溢出。另一方面,应在产业方向选择上与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区形成错位互补。

3.2.2空间的产业融合单元

结合户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园区自身用地发展条件,按照“生产集聚、产城融合、土地集约”的原则,构建“一街区、三轴带、五片区”的产业空间格局。“一街区”即:吕公路科技主题街,“三轴”带即:沿沣京大道、东城路和纬六号路分布的三条商业服务带,“五片”区即:五大专业化工业集聚区,分别为电子信息板块、生物技术板块、智能制造板块、整合提升板块以及现代物流板块,各板块内部形成产业融合的空间单元。

3.2.3园区与城区功能融合

规划形成“两带三核、五轴七区”的规划结构,“两带”为结合西汉高速形成的横向生态廊道和结合潭峪河形成的纵向生态廊道。“三核”是指在东城路与吕公路、经七号路与沣京大道以及经七号路与纬六号路交叉口形成的园区一级公共中心。“五轴”是指以吕公路为骨架形成的园区科技研发轴,沿沣京大道和纬六号路形成的城市公共服务轴,沿东城路形成公共生活轴,沿经七号路形成园区工业发展轴。“七区”是指居住片区、教育科研片区、产业研发片区、工业发展片区、城市综合服务片区、物流仓储片区和生态绿化片区。新规划的工业用地与现状工业有机衔接,并与县城居住片区、西成高铁户县东站、各层级商业公共中心及绿地中心紧密联系,形成相互融合的布局关系。

3.2.4园区与周边环境融合

结合潭峪河、西汉高速、西成高铁两侧绿地及园区主要道路防护绿地构建绿地系统,保证使生产片区与生活片区之间适当隔离,减少相互之间的影响,同时提升工业园区的景观及生态环境质量。规划增加潭峪河两侧的公园绿地,提升沿河两侧的景观品质,在潭峪河两侧适当的区域布置片状公共绿地,形成景观节点,通过绿地将园区与周边环境进一步融合,提高园区的滨水特色。

3.2.5服务设施的融合布置

以公共设施融合建设为先导,构筑现代化并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公共活动中心,发挥公共中心对周围用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园区和城区建设与发展。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布局考虑居民的各种需要,方便居民日常生活,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全面提升生活品质。同时,实现公共设施分级网络化配置,强化基层网点建设,完善社区公共服务功能,营造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4 结语

面对不断增长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工业园区是城市间用地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快速城镇化阶段,工业园区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给城市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因此,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在工业园区与城市协调发展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产城融合理念下,结合西安西户科技创新园总体规划对工业园区从产业的区域协调融合、空间的产业融合单元、园区与城区功能融合、园区与周边环境融合、服务设施的融合布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能够对产城融合理念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激发更多的规划师来深入研究和探索在产城融合理念下的工业园区规划。

参考文献:

[1]王鲁民,陈 静.城市营建与社会整合.规划师,2005(11):86-88

[2]许文来,张建强,刘 菁.青白江区生态工业建设规划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7(1):33-37

园区规划理念第3篇

关键词:绿色城市设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功能布局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指的是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把产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放在首位考虑,将可拆除性、可回收性、可重复利用性等要素融入到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其达到在满足环境要求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产品应有的基本功能、使用寿命、经济性和质量等的目的。进而可以引申出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因为侧重点的不同而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总结看来绿色城市设计理论可以这样理解,以一般性城市设计理论为基础,把处理人工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关系做为核心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的城市设计思想与方法。

实现绿色设计这一目标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1、做到二次利用,也就是说要求产品及其零部件和附件外包装能够被反复利用,这一点对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建模上提出了要求,要使零部件的结构尽可能的简单化和标准化,这样一来既减少了用料,节约了资源,缩减了成本;而且由于是标准化的零件,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进一步缩减了成本。在城市工业园区的规划中所使用的材料,制造商应该做到尽量延长产品的使用期,而不是非常快地更新换代。2、使材料能够循环回收,即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原本的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其中再循环有两种情况,一是原级再循环,即废品被循环用来产生同种类型的新产品;另一种是次级再循环,即将废物资源转化为其他产品的原料。在城市规划中要大力提倡这两种循环,减少城市垃圾和污染,循环利用资源和节省自然资源,向绿色设计靠拢。3、节约资源,要求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或消费目的,进而从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是绿色设计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

以上三种原则都是着重注意了产品对环境的影响,那么该如何在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实施运用这一绿色设计理念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绿色设计理念的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根据现代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的一般经验,从企业性质上看,园区企业逐渐从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转变;从形态和结构上看,工业园区从小规模单一的生产型生产基地向大型的集生产、生活和服务务为一体的综合体演变。也就是说我们逐渐与世界接轨,与时俱进了,但如果真正的要做到与世界同步的话,我们还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绿色设计理念在城市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我们首先确定了现代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1、以科技为先导,利用高科技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环境保护奠定物质基础。2、以服务为纽带,使其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建设,人民的生活。3、以环境为基础,在发展的同时贯彻绿色设计理念,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4、创造工业区中的社区感,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环境,让人员工有家的感觉。5、形成综合化的城市功能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脚步。

1、合适的选取城市工业园区的用地。城市大环境的设计原则中对城市工业园区的选址与布局是进行了其具体的规划设计的。可以说工业园区选址的好坏关系到城市各部分用地的协调和城市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维护,所以要慎重。绿色设计理念在这里的体现就是城市工业园区的布局应当综合考虑城市风向与风速、气候、土壤、与商业区和生活区的距离和位置。具体来说就是在工业园区用地布局时要考虑大气输送、盛行风向等自然通风条件,来减少由于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而产生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工业垃圾污染。考虑到我国部分地区冬季或夏季不同盛行风向这一重要因素,对于存在大气污染的工业园区,应当将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地带;对于存在水污染的工业园区,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对于存在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业园区,其布局应当远离商业区、生活区和农田。

2、在建设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应当时刻记住“生态保持与恢复”这一理念。城市工业园区的生态基础设施依赖城市的自然系统,不仅包括了城市的绿地系统,还包括了提供新鲜空气、食物、康体娱乐 安全以及审美与教育等生态服务的城市绿地、林业及农业系统。所以绿色设计理念的注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对平衡城市的生态系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而言工业园区用地选址位于郊区,即利用的是未开发或较少开发的土地,其规划注重了对城市密集区的干扰和污染,却忽略了对用地本身及周围生态基础设施的保护,没有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一点。所以绿色设计理念要强调对工业园区周边的生态保持与恢复设计,从下几点去实施,首先是整合园区的人造景观系统,建立连接生态基础设施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的缓冲地带。可在园区内建立绿色防护带,作为城市用地的补充,起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也可对部分工业污染物进行治理与回收,建立生态公园供人们休闲娱乐,创造良好的工业园区生态文化氛围。其次是在规划时要尽量避免对用地及周围良好的自然地貌与水文环境的破坏,业园区由于建设厂房和铺设道路的需要会对周边用地、河流进行破坏,所以在规划前应该客观评价用地及周边的生态设施现状,依据相关指标提出相应的保护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规划设计,并且在工业园区投入运营后要拿出一部分固定资金对进行土地和河流进行定期保护,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复到原来的生态系统。

3、绿色设计理念强调要对工业园区的工业“三废” 进行妥善的处理。首先要严格控制工业园区各企业排放的废气量和污水量,把污染消灭在源头;还要大力对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把植物修复与景观设计有机的结合;并且还可以采用现代技术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即运用水生动植物与细菌对污水进行处理,把污水中的有机成分转化成有机肥料,应用在农业中,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一举两得。

园区规划理念第4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 居住区规划; 设计理念; 运用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生态环境日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这门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风景园林师从过去的配角“做填空”,到现在进入各个设计领域,甚至主导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在不知不觉中,很多的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的领域,如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中,得到外延和内涵的延伸拓展,学科的交叉渗透演变日趋明显,理念的互为借鉴、相互变通、灵活运用更是常见。因此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在不同领域的拓展运用可以说古已有之,无论是园林设计理念,或者反应园林设计理念的常用园林规划手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方面,都可以相互借鉴,有所启发,形成思想上碰撞的火花,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1 园林“三脉”理论的广泛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中有“三脉”的理论,即山水脉、绿脉、文脉:山水脉是地形和大环境的设计,犹如人的骨骼;绿脉是地表生态与植物的覆盖,犹如人的肌肤;而文脉则是园林所需体现的精神和内涵,如同人的灵魂。三者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谐一体的关系。

1.1 山水脉

堆山理水是中国园林的传统技法之一,有“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之说。而圆明园更是平地造园的典范,在大空间范围内进行了山水地形改造,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在现今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山水地形改造的手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建筑基底的挖土、人工湖的挖方,在北部堆山,不仅仅在场地内达成了土方的平衡,降低了工程造价,同时创造了一个山环水抱、景观优美的空间,阻挡北方城市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形成了局部优良小气候,且利于雨水的收集循环使用。

1.2 绿脉

通常意义上,绿脉的设计在园林中指的是植物配置、种植设计。在大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脉”的意义则更加重要,尤其体现在绿色生态廊道的设置。居住区的规划设计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过去强调功能忽视绿化,甚至没有绿化,在北方的二三线城市,至今很多新建设的小区绿化仍然相当匮乏;随后开发商开始做一些景观“填空”,居住区内绿意开始蔓延;现今,生态人居变为一个“卖点”,“园林景观大宅”等字眼在都市广告牌上频频闪现,尤其一些高档楼盘,在规划之始,便有意识的保留生态廊道、开辟生态廊道,以利于生态小气候的形成,切实做到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1.3 文脉

文脉所体现的某种人文精神和内涵,在园林设计中是至关重要的,造园必先立意,成为一条重要法则。园林中的文脉体现,和“意境”紧密相关,而意境的创造方法,张家骥老师用恽寿平(1633~1690)在《南田论画》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这些经验与方法,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如能得到运用,再结合建筑元素、色彩、空间,中国传统文脉的塑造将不再是难题,而变得精彩,毋需再照搬“西班牙风情”、“巴厘岛风情”。居住区规划的文脉塑造,较为精彩的案例便是万科第五园,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久违的人文意境。

2 因地制宜的新解

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园地惟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高阜可培,低方宜挖”等等,无不是此之意。这些理念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自然可用,但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始,因地制宜更是重要的规划指导思想。有些规划的新理念,如“反规划”理念:先保护住不该建设的地块,再规划建设用地,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好做什么,其实根本思想也就是“因地制宜”。

我们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因地制宜”一般体现在2个重要方面:首先对用地条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建设用地、景观用地、需要保护的用地,做到心中有数, “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布局;其次对于可建设用地(这也是规划中最重点的部分),根据其用地价值,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因地制宜”,用地价值高的土地,布置高尚住宅,销售价格也高,或者用地价值高的地块,布置高层,让更多的居住者所使用,销售总价值也高,从而通过“因地制宜”,谋求土地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3 巧于因借的拓展

《园冶·兴造论》中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园林设计中的借景手法,丰富多样,远借、近借、互相借资,不仅扩展了园林空间,在更深的层次还考虑了包涵时空融合、变动不居的动态概念。

现今的投资开发项目中,很多属于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不仅仅有居住区,还常常包括有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商业街、公园等等。在这些综合项目中,“巧于因借”、“互为借资”成为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我们在某项目的综合项目规划中,规划内容就包括有居住区、五星级酒店、高尔夫球场,用地本身大部分是坡地形,周边是青山碧水。规划中“互为借资”成为多方共赢的钥匙:居住区外借青山碧水,内借高尔夫球场景观,分享酒店商业街服务配套;五星级酒店临主要交通干道,借外部交通之便利,借高尔夫球场之客源,借居住区之人气;高尔夫球场借周边优良山水环境,借用地本身形成山地高尔夫特色,共享酒店服务配套。整个规划因“借”而达成资源整合配置的最优。

4 以曲为美

中国造园中另一个重要的思想方法是“曲”,曲则境浅意深,曲则视觉莫穷,《园冶》中论及“曲”处颇多:“郊野择地,依乎平岗曲坞,叠陇乔林”;“约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曲折有情,疏源正可”等等。园林种植中如植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中国人写文章同样如此,“文似看山不喜平”、“文以曲为美”;经卷中也曾云“曲成万物而不遗”。

由此可知,中国人对“曲”似乎情有独钟,说话有时候都不“直来直往”,而需体味“弦外之音”。规划设计层面,古时村镇选址,讲究山环水抱、藏风聚气,显见一“曲”字;有些户型整体呈“S”曲线走向,通风条件好,望气进宅,缓行慢聚。可以说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无论是整体布局、建筑布局、道路线形、甚至户型的设计,都有非常多的“曲”之案例,更不说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了。在生态新城的规划设计中,突破传统的道路规则布局方式,采用曲线张力的布局形式,创造建筑更多理想朝向的机会,有利于建筑抗风,整体景观自然更加优良。

5 结语

中国的造园艺术,可谓博大精深,非常多的造园重要思想在其它领域都可以拿来应用。在西方国家,就连城市规划这门学科也是在1907年从哈佛的景观建筑学中分离出去的,由此可知,西方的景观设计理论也必然在城市规划学科中有所继承和发扬。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造园有“法”,而无“成法”,而园林设计理念运用于其它领域,要灵活变通,求新求变、符合实际情况,切不可“拿来主义”。

参考文献

园区规划理念第5篇

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农业园区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要根据出现的问题,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实际的运行情况来促进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基于互动理念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仅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园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农业园区在建设中的不足

1、没有创新理念

不同的农业园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建设农业园区必须要根据农业园区所在的地域特点、自然资源等进行建设,这样建设的农业园区才能够吸引人。但是中国在建设在农业园区时,很多农业园区建设的没有特点,都是照搬别人成功的发展模式进行建设,没有自己的创新理念,导致很多农业园区都发展不下去。

2、规划不合理

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合理规划才能够促进农业园区健康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需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科学地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业园区健康持续的运行。但是现在我国还没有比较专业的园区规划理论,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不高,没有结合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导致在农业园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3、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农业园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看中了经济效益,没有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现代农业园区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加上有没有很好地进行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低,许多农业园区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重视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阻碍了现代生态园林的发展。

二、互动理念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的相关策略

1、规划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制定相关的规划发展时,指定的内容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在实际操作中完成预期的目标。在进行农业园区规划之前,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的农业园区进行调研,根据建设和发展的情况,结合建设地区的生态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内容,能够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最大程度地减少建设成本,这样才能够加快对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生态环境非常重要,在建设任何事物时,都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在现代农业园区的规划上一定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对农业园区的相关设计上,巧妙地结合自然景观对园区进行设计,不破坏农业园区中原有的生态结构。现代农业园区要以保护环境为核心,在农业生产中尽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园区领导人要增加对园区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要提高园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可以开展座谈会、交流会以及其他相关的活动来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还要学习保护环境的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3、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

现在农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效的管理经验。现代农业园区要加大对园区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员工对新技术、新品种等认识。员工要不断学习,时刻关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农业园区要加强员工任职的审核力度,任职之前要经过考核,考核通过者才可以任职,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农业园区的专业知识水平。现在农业园区在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要加大自身的科研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规划创意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对某市现代农业园区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农业现状、生态景观、主导产业等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农耕文化,突出特色,培育亮点,以满足生产、科技、休闲、体验等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着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进行规划创意提炼。

1、案例一:某现代生态农业园

园区概况:规划面积67.0hm 2,有观赏鱼养殖面积17.0hm 2。园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良好,为冲积土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并已初步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及机耕、电力、道路网络。

理念创意:以“全力打造具有特色的中国镇”为理念,以“特色产业+观赏”为主题,充分挖掘石本镇传统的观赏鱼养殖业的优势,走“品牌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把观赏鱼养殖业发展成为本镇产业发展中独树一帜的标志性品牌。规划原则:市场导向、科技创新原则;规模适合、特色鲜明原则;依托企业、协调发展原则;生态良好、可持续发展原则;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发展思路:按照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意见》(东府办[2006]24号)的精神发展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一条主线、两大任务、三创战略、四个工程、五个成果”的基本构思,结合基地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充分利用基地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进行优良品种的筛选、培育、养殖和示范推广,大力发展观赏鱼的生态养殖;同时,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休闲科普和观光旅游。

功能布局:按照“产业特色化、功能生态化、设施现代化”建设标准,根据基地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设施完善配套,分期稳步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六大功能分区,包括:研发试验区0.3hm 2、种苗孵化培育区9.0 hm 2、养殖示范区36.7 hm 2、包装配送区0.7 hm 2、休闲观赏区7.0hm 2和综合服务区1.7hm 2。

2、案例二:某现代农业示范园

园区概况:面积为92.5 hm 2,属基本农田保护区。目前园区内水田面积71.0 hm 2,进行蔬菜、水果等种植、生产、销售,但多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差,农产品特色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对环境影响也较大。鱼塘21.3 hm 2,主要进行四大家鱼的饲养,效益较低。园区交通便利,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排灌系统及机耕、电力、道路网络。自然条件良好,为冲积土平原,土壤肥沃,土质良好,水资源丰富。园区的大气、土壤、水源及农产品的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已达到无公害生产质量标准,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理念创意:以”特色、生态、科技”为主题,全力打造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新平台和承接农业新技术及新经营理念的载体;以产业为基础,发展优质高效种养项目和休闲农业,并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本农业现代化进程。

规划原则:科技创新原则;多功能结合,各有侧重原则;依托企业原则;突出重点,兼顾全面原则;前瞻性与可操作性兼顾原则。

发展思路:园区重点发展优质花卉、蔬菜、水产养殖;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发展新品种选育引种、种苗繁育,先进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等;以现代化、标准化生产为基础,示范、带动本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科普和观光旅游。在农业生产手段上,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在全市农业生产起到引导作用,推进本农机化的发展。

功能布局:在功能布局上打造“一中心五区”,即:现代农业科技研发中心3.0 hm 2,综合服务区2.0 hm 2,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区45.3 hm 2,优质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区324.0hm 2,高档花卉种植示范区14.7 hm 2,预留区3.5 hm 2。

结束语

现代农业园区制定的规划内容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并且始终要以保护环境核心,实现现代农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百克.吉林省现代农业园项目的规划及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胡小荡.湿地生态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4.

园区规划理念第6篇

【关键词】: 循环经济理论; 生态工业园区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meaning and the principles, focusing on the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in which the Eco-Industrial Park Planning Practice. The planning of the eco-industrial park, the layout, plann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imed at promoting eco-industrial park.Key words: The cycle of economic theory; Eco-Industrial Park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增长方式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如何保持经济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相互协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发展理论重大突破,循环经济理论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的许多弊端,要求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认识上的依据和方法论的指导。

1.循环经济理念及产生的背景

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达到了空前水平,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波尔丁对传统工业经济“资源——产品——排放”的“开环”范式提出了批评。几乎同时,美国生物学家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一书,对“杀虫剂”等化学农药破坏食物链和生物链的恶果进行了。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倡导“零增长”。1992年联合国世界首脑环发大会发表《里约宣言》和《21实际议程》,可持续发展观深入人心。

在上述背景下,循环经济理念应运而生。其理论基础是工业生态学。生态工业是按生态规律和生态经济原理组织的循环网络型工业,既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又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与和谐的生态功能。运用工业生态学规律指导经济活动的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质、能源不断循环使用基础上与环境友好的新型范式。它融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于一体,把经济活动重组为“资源利用——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封闭流程和“底开采、高利用、底排放”的循环模式,强调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共生,并非属于经济学范畴,而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包括大中小三个层面,即企业、区域和社会。

2.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2.1基本内涵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率。

2.2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其运行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基本原则。

“减量化”原则是指在生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物排放、污染物的产生,采用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生产者应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群体应优先选择包装简易、结实耐用的产品。

“再利用”原则是只产品多次使用后修复,翻新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成为垃圾,从而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要求消费群体改变产品使用方式,有效延长产品的寿命和产品的服务效能。

“再循环”原则是指使废气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变费为宝,化害为利。通过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和再利用,促进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小排放。

3。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中的应用

在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从规划内容、规划布局到规划方法,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立足于规划和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

3.1规划内容要全面

生态工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建立工业系统"食物链网",即工业链网。在工业园区采用废物交换、清洁生产等手段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人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使园区内企业之间形成物质、能量、信息的共生关联,从而提高物质、能量、信息的利用程度和生态效率,提高园区产业关联度,形成产业间的横向耦合、纵向闭合的共生关系。

3.1.1.生态工业链构建。主要包括:上游—中游—下游网络体系;三产与消费链网;园区减量化、循环化、资源化双向流程;企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集成;企业工艺技术链、清洁生产链、产品链、经营管理链和时空发展链等流程构架。

3.1.2.工业结构生态化设计。主要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资源生产”、“加工生产”、“还原生产”等内容。

3.1.3.园区空间结构与总体设计。主要包括:资源再生园、产品再生园、废物再生园、科技创业园和管理服务园等。

3.2规划布局要合理

合理布局产业,促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调共进。

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要注意产业在分布空间上的合理布局,适当聚集,以充分利用城市市政工程和各种公共基础设施。产业的适当聚集必然要比在布局上相互隔离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产业的适当聚集也要遵循生态经济的原则。如果聚集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会影响产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甚至降低效益。

3.3规划方法要科学

科学的规划方法,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中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作好“集成”的文章。

3.3.1、物质集成

物质集成主要是确定成员间上下游关系,同时还需要根据物质供需方的要求,运用过程集成技术,对物质流动的方向、数量和质量进行调整,完成工业生态网的构建。对资源尽可能考虑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物质资源的消耗。物质集成可从三个层次来体现生态工业的思想。

3.3.2、能源集成

有效的能源利用是削减费用和减轻环境负担的主要战略。因此,在生态工业园规划和建设中,要求能源使用实现效率最大化和利用最优化。根据能量品位逐级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园区内根据不同行业、产品、工艺的质量需求,规划和设计能源梯级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产业链中得到充分利用。此外,根据园区的地理优势,引进和使用清洁能源。

3.3.3 、技术集成

在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从产品设计开始,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原则,依据生态设计的理念,引进和改进现有企业的生产工艺、高新技术、园区内废物使用和交换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以满足生态工业的要求,建立最小化消耗资源,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术系统。

3.3.4、信息集成

生态工业园建设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园区内各成员之间有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集成,须以了解彼此供求信息为前提。同时生态工业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这些信息包括园区有害及无害废物的组成、废物的流向和废物的去向信息,相关生态链上产业(包括其辐射产业)的生产信息、市场发展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相关工业生态其他领域的信息等。

4、结束语

生态工业园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共享和,这种信息的收集和共享以彼此的物质和资源循环为目的。

循环经济理论,在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循环经济理论将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园区规划理念第7篇

【关键词】工业园;规划设计;生态环境

前言

绿色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方式的转变,取得了辉煌成就。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方针,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在全国率先探索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2010年,为了提升工业设计研发水平,推进集团发展战略,天泽环境科学有限公司在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投资“苏州天泽环境科学有限公司建造自用厂房”项目,并委托我院进行设计。

1 项目背景分析

项目基地位于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占地面积约19025m2,南临唯新路,东临科峰路,交通便利。用地性质为工业用地,总建筑面积37670m2,容积率1.85。由1#生产厂房,2#生产厂房,3#办公及研发生产楼组成。一期包括1#生产厂房,2#生产厂房,连廊,水电房。3#生产厂房,办公研发楼,和地下车库作为二期建设。按照生产性质属于丁类厂房,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湖泊众多,水网密布,青剑湖、阳澄湖、娄江河等水体造就了园区独一的亲水环境。地质属冲积湖平原区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质区,表层土层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园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历史上从无地震、台风和其它重大自然灾害的记载。整个园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建设。

2 规划生态设计

2.1 指导思想

为了有利于城市与工业园区的和谐发展,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设计旨基于以下指导思想而展开:1)努力尝试通过建筑的精心设计实现使用过程中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达到绿色建筑2星级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2)通过设计使该创新基地具有合理方便的使用功能,并形成良好的形体视觉效果。3)通过设计使本创新基地具有鲜明的个性,造型新颖,打破生产厂房类建筑传统的呆板、单调的形体特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4)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远瞻未来,高起点、高标准。在注重超前性与长效性的同时,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力求具有可操作性与应变性。

基地本着生态低碳理念,积极打造低排放建筑,采用屋顶绿化、智能化电力系统、改进外墙保温系统、雨水收集、呼吸幕墙,外遮阳系统,不仅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也为本创新基地迈向绿色低碳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2.2 规划结构

整个地块由一条环形道路分成东、西两部分,西侧为1#生产厂房,2#生产厂房,通过连廊连接成一体,中间有7m宽道路与东侧办公研发区分开,东侧为3#生产厂房和办公研发楼,设有采光内庭院,设有地下车库。一期,二期之间用大型中心生态景观绿地隔开,做到动静分区明确。

基地用围墙与外界完全分隔,结合围墙进行绿化。

园区布置室外集中汽车停车区,地下车库等设施,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

2.3 道路交通规划

基地将主入口设置在唯新路,东侧设置物流出入口,使整个货运流线在基地的东北侧部分就顺畅地完成了原料的运达和成品的输出,与办公及生活流线互不冲突,极大地提高了环境和品质,自然地达到了人车分流。从总体布局上充分体现了的设计和使用的逻辑性和合理性,达到了生态科技城以及业主对于该项目绿色生态的建设要求。

2.4 绿化景观规划

尽可能保留利用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山水资源创造生态型山水园区风貌特征,确立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绿地与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绿化空间的建设与其周边地段建筑空间相协调,与周边地段的开发效益相结合。

园内的翡翠湖生态湿地公园,通过引进湿地植物、两栖和底栖类动物,改变硬质驳岸现状等手段,形成了适于湿地动植物栖息生长的共生环境,利于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公园里的照明采用太阳能和LED光源,湖水中的涌泉装置是以太阳能驱动的;作为该区域的“绿肺”和雨水汇集地,湿地公园还具有调节区域生态、蓄水及调温的功能。

2.5 环境保护规划

为实现园区的生态建设,本次规划特对环境保护作了特别要求。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方面:1)保护植被:在保护现有树木植被的同时,大力种植树木,建设生态公园、组团绿地和绿化带,加强道路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2)排水系统:建立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3)垃圾的回收处理:建立垃圾转运站,合理布置垃圾收集点,强化定时清运制度。4)大气保护措施:推广清洁无污染能源,远期普及管道天然气;在进入发展区的干路上建立机动车冲洗站,并由环卫部门组织洒水车,依据实际情况对路面进行洒水,减少车辆扬尘污染。

3 生态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