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园区规划设计(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5:58
园区规划设计

园区规划设计第1篇

关键词:现代工业园;发展趋势;用地控制;规划设计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合理规划现代工业园分区,提高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

用地控制是开展现代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合理的规划用地,才能保证整个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现代工业园区用地控制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用地划分。用地划分是对工业园区建筑用地边界和面积的确定,也是完成用地控制工作的基础。在工业园区规划中,生活服务区的建筑布局相对自由,只需要满足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即可;在工业建筑用地规划中,由于部分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导致在规划工业用地过程中和实际建设中存在差异,降低投资方的经济效益。

在工业厂房设计过程中,要根据投资规模和配套产业的不同,合理规划建筑厂房的面积和形状,在具体规划过程中,可以依据工业园区的主导产业与其他各类产业的分布为依据,整体规划工业用地。长安汽车集团在修建空港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在修建厂房过程中,一期修建的三栋建筑的基底面积都超过两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同样如此,在完工之后,整个工业园建筑厂房面积超过40ha,对整个工业用地的划分也随之增多。在用地控制工作中,如果没有大量的原料和产品流通,也可以采用多层厂房形式,优化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很多工业园中有一部分工业用地是用做修建标准厂房的,通常情况下,只有资金相对不足、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才会进行标准厂房设置工作,保证厂房能满足本企业的交通要求和厂区容量要求[1]。

要完善现代工业园区交通控制。所谓交通控制是指对园区内部停车场数量和道路密度的控制。工业用地是工业园区的主体,交通面积相对较小,但随着交通工具不断发展,道路等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在通常情况下,工业园区道路面积所占的比重应该在15%左右,道路的密度应该控制在5-7km/km2之间,主干道的间距在800-1100m之间,支路间距一般不超过450m。工业园区道路控制要遵循园区的实际情况,满足工业园区的具体要求,达到实用性和节约性这两个目的。

二、现代工业园区规划的具体要求

在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要明确不同工业园区的不同要求,通过对具体情况的分析保证规划工作的准确性。但在规划工作中存在很多共性,这是规划人员要注意的问题。

(一)规划布局尊重自然环境

工业园区建设不可避免的会与各种自然环境相接触,尊重自然是现代工业园区规划中重要前提。在工业园区规划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采取土地填平方式,要注意保护当地环境的自然性,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海南国际科技园就很好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规划之初,规划人员仔细的探查了当地的地理环境之后,提出了“依坡就势”的建筑原则。岗地位于用地的中心地带,用于修建管理和服务中心;用地西侧和南侧土地较平坦,用于厂房建设用地;东侧为洼地,在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原始植被,并建设了休闲公园;园区东南角是坡地,用于修建住房。整个规划建设没有对当地环境造成过多影响,同样使该园区实现“生产、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二)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实际要求

道路规划建设要符合工业园区的实际要求,避免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在规划工业园区道路过程中,要以工业园区实际生产能力和人员流动能力等因素为参考,保证道路承载能力符合园区要求,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园区工作[3]。若道路规划与园区实际不符,会造成以下问题:首先,若道路面积规划过大,不仅会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会造成大量资金的投入;其次。若道路面积规划不足,会影响工业园区正常运转能力,直接影响到园区企业经济效益。

例如厦门明达塑胶工业园是当地大型工业园,在工业园中,很多厂房的面积都达到数万平方米,货运车辆很多,在道路规划工作中就应符合工业生产的特点,增加了道路密度,保证了整个工业园的运行。又如重庆某工业园区中规划有足够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表面上保证了园区中员工交通通行,但对于该工业园而言,这种规划是不合理的。因为在重庆这样一个山地地区,通常情况下园区员工在上下班期间都乘坐通勤车,对非机动车道路的需求很小,因此在规划中可以适当拓宽机动车道,减少非机动车道所占面积。

(三)合理规划基础设施

在现代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整体规划和配套设置规划。整体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道路系统规划、绿地景观规划等;另一方面就是配套设施规划。配套设施规划包括园区给排水规划、电力规划、通信规划、燃气规划等方面。园区的基础设施规划要遵循“依赖性就近原则”,应该将园区内有重点需求的企业布置在提供原料供给的最优位置,减少原料供给速度和难度[4]。在规划园区基础设施过程中,也可以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例如,在贴近城市的一侧可以修建排水设施,依靠城市排水设施减少工程量。在园区规划规划中,要建立独立的信息处理系统,方便工业园区实施自我管理。

三、结束语

现代工业园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当地经济活力,但对规划师而言,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规划师在规划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工业园建设与当地自然风貌的关系,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和自然效益,又要减少工业生产对现代城市生活的影响。在现代条件下开展工业园区规划工作的重点就是应用实际,通过对实际资料的分析和整理,提升整个规划方案的科学性,保证在工业园区建设过程中做到合理利用资源、高效分配资源。

参考文献:

[1]陈清明,徐建刚,陈启宁.现代城市规划中的用地功能组织分析-以苏州工业园为例[J].城市规划,2010(11):96-97

[2]李守旭.“现代・人文・科技”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工业园区规划设计[J].建筑研究,2012(10):223-225

园区规划设计第2篇

【关键词】碳中和;生态绿地;产业园

1何谓“碳中和”与“碳中和产业园”

1.1何谓“碳中和”

2020年,中国承诺将采取有效措施和政策,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1]。国内许多学者研究碳中和也给出一些结论,邓旭[2]表示“将全球的温升稳定在一个给定的水平,即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的汇之间达到平衡,谓之中和”;刘磊[3]明确说碳中和的实质是应对和解决工业化过渡排放的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气候变化问题,其核心是关注产业园区的“节碳”和“耗碳”的中和;陈秋平[4]根据以上学者的观点,总结出实现碳中和的方向:①力争减低人为造成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②对产业园区无法减低的碳排放量,通过研发建筑新技术等科学手段进行排除。

1.2碳中和产业园

在“碳中和”愿景下,建设“碳中和”产业园区将会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因此,设计师要统筹考虑从规划阶段为园区整体设计实现“碳中和”,同时兼顾绿色生态与和谐发展的规划理念。从设计阶段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光伏发电、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推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快速发展。本文所指碳中和产业园区是在继承传统产业园布局规整、功能复合、空间灵活、生态环境多样化的基础上,园区企业或者个人在一定时间段控制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节碳”和“耗碳”的中和,达到相对的“零排放”。

2碳中和目标下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的提出

碳中和目标下产业园作为物质上的空间场所,承载着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如何在不影响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碳排放量,成为建设低碳城市和低碳经济的重要环节,将引领未来园区建设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碳中和产业园应遵循四个主要策略(见图1)。①产业园区的总体布局和功能方面,强调“围”合式的方式,土地利用科学规划,综合考虑交通、服务、生产、居住和边界等要素,提倡资源共享,优化产品结构,打造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的碳中和产业园。②产业园区的交通体系方面,以“自成网格、人车分流、相互协调”为基本理念,设计适宜步行和人行的街巷空间强化绿色步行系统,完善机动车行车路径,在步行可达范围内设置高品质公共生态空间,打造有趣、有留的步行系统。③产业园区的生态环境方面,提升绿地中乔木的比例,获取最大固碳效益;选择本地植物,降低绿地维护碳排放量;鼓励采取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措施,丰富绿植形式,提升场地绿植的固碳效益;降低场地热岛强度,利用水系优化场地空间布局,形成有效的通风廊道,改善通风效果,降低建筑空调能耗。④产业园的建筑新技术方面,加强建筑技术的创新研究,如装配式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等,着手提升绿色建筑的标准,有效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3碳中和目标下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策略的应用

本项目用地西邻芜湖高铁站,东侧与神山公园相望,为城市的门户所在,基地毗邻城市主干道弋江北路以及三条站前路,西侧与轨道2号线及高铁站地下通道相连,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见图2)。总用地面积约241亩,拟打造以视觉科技为主导产业的新型园区,以前沿科技引领行业发展,为芜湖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新高地和互联网科技枢纽。

3.1总图布局

整体规划采用围合式布局(见图3),设置南北两侧为生活和办公两个庭院,将集中公共绿地采用建筑组团串联起来。建筑呈院落式布局,多层建筑布置在基地西侧,与芜湖站广场形成开阔空间,扩大视线范围;高层建筑布置在弋江北路,六栋高层办公建筑形成序列而不统一的形态,以便科学留白增绿,保证城市有序发展。沿中央主轴线规划公共服务核心区,连接高铁站广场,将这个“公共服务区域”设计成人员活动量最大的绿色出行区域,通过低碳式出行满足园区多路径交通方式。同时,通过对建筑群朝向的精心布置,园区取得了良好的被动节能效果,能有效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节省园区能耗。

3.2交通体系

以TOD发展模式为导向,芜湖产业园致力于推动交通系统与土地开发协调发展,打造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多模式的慢行系统,以高铁站为重点的智能交通系统,与轨道交通站点和公交站点形成无缝衔接,满足园区市民的交通出行(见图4)。同时结合神山公园和赭山公园的生态绿地,系统配置休闲健康设施、公共设施、景观节点等,展现出绿色慢行的休闲生态系统,为周边市民呈现更加绿色舒适的休闲慢道空间场所。

3.3生态绿地

生态绿地是芜湖产业园碳中和建设中重要的生态空间和碳汇空间,它对加强城市通风、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生物多样性有显著的作用,还能多方面提升产业园的碳汇能力和生态价值功能。芜湖产业园以公共生活区、科研办公区和公共服务区三者为“版块”(见图5);以中央绿轴为“廊道”;以北侧生活庭院、南侧办公庭院、中央下沉庭院和园区口袋公园为“基质”,联合神山公园和赭山公园,建立多源公园绿地体系,呈集合而又分散的形式,依托这一生态碳汇网络,形成绿核、绿廊和园区口袋公园三级体系,全面提高园区高质量公共空间品质,优化景观系统的生态效益。

3.4建筑技术

产业园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必然离不开“绿色建筑+新型技术体系及产品”,本文重点探讨一下光伏玻璃在产业园区中的运用。光伏玻璃运用在建筑立面上具有美观、透光、节能发电的优点,同时后期运营比其他能源更具优势。芜湖产业园公共核心区域的建筑屋顶空间(见图6)受太阳辐射的外表面安装光伏玻璃共2.5万m2,通过这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形式,公共核心服务区域每平方米能够提供50W~60W的电量。根据《中国各地区全年太阳日照时间表》中安徽省全年日照时数为1400h~2200h,运用太阳能薄膜发电系统,每年能发电286万kW·h,占本园区全年耗电量的10%。这种玻璃体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大规模园区发展光电的时间、空间资源不足问题。

4结语

园区规划设计第3篇

游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立地条件所谓合理利用立地条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自然。起伏多变的地形比平整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与温馨,更富有诗情画意。

科学选择园林植物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住宅小区的植物种植结构。设计施工中应根据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坚持以人为本人们进入游园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游园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布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不同需求。在小区入口,甚至是住宅入口,都要进行布景、绿化,使人们尽量接触到更多的绿色,观赏到更丰富的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

注重创新游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游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创新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设计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灵活运用,能够将时代气息和游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

游园的规划布局位置选择游园应建设在方便四周居民的位置。一般说来,在规模较小的社区中,游园应设在社区一侧,沿街布置。这种布置形式是将绿化空间从社区引向“外向”空间,与城市街道绿化相连。其优点是:既能为小区居民服务,也可向小区外市民开放,利用率较高;由于其位置沿街,不仅为居民游憩所用,还能丰富街道的景观;沿街布置绿地,亦可分隔居住建筑与城市道路,阻滞尘埃,降低噪音,防风,调节温度、湿度等,有利于社区小气候的改善。而另一种设计形式则是将游园布置在社区中心,使其成为“内向”绿化空间。其优点是游园至社区各个方向的服务距离均匀,便于居民使用;小游园居于社区中心,在建筑群环抱之中,形成的空间环境比较安静,较少受到外界人流、交通的影响,能增强居民的领域感和安全感;游园绿化空间与四面的建筑群产生明显的-“虚”与“实”,“软”与“硬”的对比,使社区空间有疏有密,层次丰富而富有变化。

平面布置规则式规则式即几何图式,园路、广场、水体等依照一定的几何图案进行布置,有明显的主轴线,给人以整洁、明快的感觉。

自由式自由式布局灵活,能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山丘、坡地、池塘等,迂回曲折的道路穿插其间,给人以自由活泼,富于自然气息之感。自由式布局能充分运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手法于社区绿地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混合式混合式为规则式及自由式相结合的布置,既有自由式的灵活布局,又有规则式的整洁,与四周建筑、广场协调一致。

面积规划游园的大小应适宜适度,如面积太小,则与宅旁绿地相差无几,不便于设置活动场地;反之,如集中太大面积,不分设小块绿地,则会使绿地分布不均,给居民带来不便。因此应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我国居住小区规模一般以一万人左右为宜,小区公共绿地面积平均每个居民12平方米,则游园面积约为0.5-lha左右为宜,即游园面积为社区公共绿地总面积一半左右,另一半可以分散安排为住宅组团绿地。另外,在游园的利用率上,其服务半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服务半径一般以200-300米为宜,最多不超过500米,使居民步行5-8分钟即可到达。游园还应尽可能地和小区公共活动或商业服务中心结合起来布置,使居民的游憩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游园以其能方便到达而吸引居民前往。 转贴于

游园的具体设计园路的设计园路的交通性与游览性园路不同于一般纯交通性道路,其交通功能从属于游览功能,对于交通的要求一般不以捷径为准则。一般主路比次路和小径的交通性强。

园路的主次性与引导性园路系统必须主次分明,引导性强,不致使游人感到辨别困难,甚至迷失方向。园路的引导性来源于自然或人工的安排或某种形式的暗示一一如缓冲物、屏障以及空间外形的变化等。

园内的主路不仅要在宽度和路面铺装上有别于次路,而且要在景观的组织上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游人在行进中能从不同地点、不同方向欣赏到造型别致的建筑、水花四溅的喷泉、五彩缤纷的花坛、茂密苍郁的树木。

园路的布局地形地貌往往决定了园路系统的形式。狭长的绿化用地,主要活动设施和景点沿带状分布,和它们相连的主要园路必呈带状形式。有山有水的绿地,其主要活动设施往往沿湖和环山布置,主路则多为环状。从游览的角度而言,路网的安排应尽可能呈环状,以避免出现“死胡同”或走回头路。方格状路网会使园路过分长直、景观单调,设计中应予避免。

园路的线型园路担负着连接各个景点的任务,连接方式应是能调动人的视觉情绪波动的一条美丽的曲线。一般园路线型多自由流畅,迂回曲折,这一方面是由于地形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功能和艺术的要求,自由的线型,使园路在平面上有曲折,竖向上有起伏,游人的视线随路蜿蜒起伏,或左或右,或俯或仰,饱览不断变化的景观。曲折的园路亦可扩大景象空间,使空间层次丰富,形成时开时闭,或敞或聚,辗转多变,含蓄多情的景观空间。当然,设计中也必须防止矫揉造作,“三步一弯,五步一转”会使人感到杂乱、琐碎,迷失方向。

园区规划设计第4篇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作为居住小区的设计者,担当的社会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已变得多元化;一方面应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使规划好的小区成为自然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另一方面应对业主开发商负责,使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回报;同时还应对小区的实际最终使用者——居住者负责,以满足各方而需求。因此,在兼顾环境、业主及居住三者的关系利益,并在其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创作出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不容推辞。本本在高家花园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对整个小区设计新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它涉及到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作为居住小区的设计者,担当的社会角色和肩负的责任已变得多元化;一方面应对环境负责,对社会负责,使规划好的小区成为自然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另一方面应对业主开发商负责,使之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回报;同时还应对小区的实际最终使用者——居住者负责,以满足各方而需求。因此,在兼顾环境、业主及居住三者的关系利益,并在其间寻找最佳平衡点,创作出高品质的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是时代赋予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不容推辞。

本着更新观念、拓展思路的指导思想,我在高家花园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对整个小区设计新思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1、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经过若干年的探讨和发展,生态居住区正在成为 21世纪人类居住环境改善与发展的方向,世界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国家都在探索适宜本国和本民族特点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居住环境,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且较适宜人们居住的地区人口密度很大,绝大部分城市和居住区都超出了自然系统原有的人居承载能力,根据我国的实际,如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的恢复自然系统的生态功能,在现有的条件下使人们居住的健康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趋于合理,这是我国下阶段城镇居住区建设发展的总趋势。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裸露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2、小区规划应重视环境与其相结合

 高家花园住宅小区位于延安城区南部,计划规划十幢28层楼,超市,幼儿园,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在总体方案中引入新的设计观念,打破常规的规划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1注意环境资源规划

环境资源主要是绿地、花木、水景等自然和人工景观。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创造美好温馨的居住环境,而且也可满足居住者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关键在于根据地形在整体布局和环境布置中着意营造,可以前后错迭、高低错落、因地借势、就其自然,其布置灵活多样。这种居住小区空间环境丰富,通风、视野、朝向均较好,而且还有一个可用来着意刻化的大空间,有利于对其配景予以创造。因此在规划设计上让每户都能平等享受资源,都能获得等价值回报。规划时把环境资源必要“分散”,分散到每幢住宅前,每个院落,甚至每户窗前。避免了因资源“集中”而形成仅供一部分人享受的格局出现。

2.2景观轴线布置

居住小区园林化与中国传统园林有着本质的区别,居住区园林中住宅建筑是主要载体,是建立在多层、高层楼房丛中的园林。它必需充分因地制宜,解决好人流车流的关系,文体活动场所及公共建筑的配置、动态及高空观赏的效果等诸多因素。在进行小区园林化景观设计还引入一些城市设计手法,将一条明确的景观轴线布置景点,构成小区景点的要素,以入口广场、喷水池、绿地植物、雕塑、廊景框、水景、甚至一些公共建筑小品等。这根轴线序列展开,各种类型绿化空间变化丰富、有张有弛、视景效果通而不透,并特别重视了建筑组群的时空形态。总之这根轴线贯穿小区的始终,并通过它把整个小区的景观绿化连成一体,相互渗透,从而形成小区点、线、而结合起来的完整的绿化景观环境体系,表达出不同的景园主题和风格意境,同时突出居住小区的个性风采。

 2.3住宅的本体与环境

空间的视觉形式、容量与尺度是依靠形式来限定。形式要素在塑造了建筑的同时,也围合塑造了空间的形象,环境设计也是建筑设计的延伸。住宅设计应创造适合居住的人性化空间,并符合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拥有清新悦目的视觉效果,庭园环境与住宅本体之间联系最紧密,在平面上是对建筑首层的延伸和空间上对每扇窗口与阳台的渗透。设计上考虑通过一个过渡:

住宅底层与室外空间设计的连续性,商品住宅底层贴近地面、易受干扰,在销售时往往不如其它楼层好卖,我们把底层部分架空,作为居民娱乐与交谈的场所。绿化山庭院延伸到架空层里而,形成了流动的空间,入口大门对于贯通的视线没有太多的遮挡,小区的园林看上去是连贯一体的。

    利用“景窗”扩宽视野:窗是住户与外界交流的媒介,也是构成立体效果的主要构件。窗的设计是小区的特色,一是开窗面积大,除去了结构柱梁占用的墙而外,尽可能在横向和竖向加大玻璃的面积,使室内外融合起来。二是卧室的窗全部低开,窗台离地面0.6M,窗高1.8M,外面窗台铺设一花池,用不锈钢花饰围起,当繁花开满窗户的时候,这景窗便是主人从窗内看到的第一道风景了。庭院景观环境通过景窗流入住宅,住宅亦与环境融为一体了。

3、居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

为满足居民邻里交往的需求,许多小区合理布置空间场地,妥善处理好车流和人流、停车与休闲的关系,保证人的安全和居住区安宁。交往的空间场地不设置过多台阶和错层,特别是满足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室外活动需求。小区在注重绿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其休闲功能,比如设置足够的居民休闲场地及儿童游戏场地、居民健身场地、活动草坪、林间步道、滨河步道等,便于居民使用,发挥绿化的休闲健身等功能。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公共空间即居住小区的公共干道和集中的绿地或游园,供居民共同使用。在公共空间的规划上应与文化建筑、水面、曲桥、草坪、树木、雕塑小品或城市公园、河流水系等结合在一起考虑,营造出一种舒适、幽雅的空间氛围。半公共空间,是指其公共性具有一定的限度的空间,作为居住组团内的半公共空间是供居民共同使用的,它是居民增加相互接触、熟悉、交流的地方,是邻里交往、游乐、休息的主要场所,也是防灾避难的疏散的有效空间,以及通过较完整的绿地和开阔的视野作为居民接近自然的场所。在这部分的空间规划上应注重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并保证其交通畅通、功能齐全。半私用空间是住宅楼幢之间的院落空间,是居民就近休息、活动和健身的场地,在设计上应注重其设施的多样化和完备性,把它规划成小区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居民活动空间。私用空间即住宅底层庭院、楼层阳台与室外露台。底层庭院的设置使居民可以自由种植,增加组团内的景观,又使居民有安全感。楼层上阳台可以眺望、休息、种植花卉,营造垂直绿化的景色。

4、居住区的安全性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有效防范行为,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人口、明确划分空间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防卫能力。一是在小区和组团的人口处设置明显标志,使住宅小区具有较强的领域性和归属性。二是注重院落空间的强化,使居民之间既有充分了解和相互熟悉的机会,又可以使住户视线能够触及到住宅人口,便于对陌生人进行观察、监视。三是注重小区交通网络的合理组织。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在小区级道路的规划上尽量作曲形设计,限制车辆穿行的速度,达到安全与降低噪音的目的。同时,规划时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人口,一般设置两个即可,以便有效控制外来行人任意穿行,从而起到安全防卫的作用。

小区的安防系统共有四层:第一层:在小区的四周围墙设置有周界报警系统,周界摄像机和周界灯光联动控制箱。通过红外对射探测器的报警和灯光、摄像机的联动来实现整个小区周界的安全防范。第二层:在小区的主要出人口、主要通道设置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以实现对出入小区的人员和车辆的有效管理。第三层:在小区内的部分区域和重要部位设有巡更系统,在保安巡逻的同时也可加强对保安人员的管理。第四层: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门户入口与住户室内设可视对讲系统,以实现对出入人流及访客的管理。通过这四方面的安防体系实现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目的,形成高家花园小区内完善的安防保护体系。

5、小区的交通环境设计

随着私人购买机动车辆数量剧增,如何解决居住小区内机动车的行驶与停放己成为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小区园林环境设计所追求安全、宁静、自然、充满现代生活气急的目标中,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机动车在小区内乱行乱放,再好的居住环境也无法为居民享用,“人车分流”是解决小区交通问题的最好方法。设计时采用“车在周边走,人在中间行”的分流方式,居民在中心绿地,院落绿地中体憩活动,或在幼儿园等公共建筑间的穿行也完全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居民一个安全宁静的空间。临时停车则以沿周边环路停放解决,夜间停车则利用住宅底层部分停放,设专人保管,考虑用地紧张,初步设计时曾设想在主入口设地下停车场,后认为底层留出空间可满足停放,扩大设计时就取消了。

6、小区的环境设计要同时得到业主的认可

在总体布局中,景观好的位置,如靠近公共绿化地或有重要景点的景观区,包括好朝向在内,布置高档次、而积大、功能较齐全的住宅,满足其对高质量环境的追求,这样可大大提高档次的价值,形成小区售价最高的区域。

端单元或转角单元要布置好,使其在临景观区的一而有窗可直接取景观赏;同时通过单元错落,层数上向景观区迭落等手法,尽可能多的住户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而提高住宅档次。

在远离中心景观区,或朝向不好住宅群,适当拉大建筑之间的距离,加大院落空间的尺度,如设凸窗,转角窗,落地窗,观景阳台等。从而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小区住宅的容积率。

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高家花园以提高居住空间和居住环境质素、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做好了居住及环境规划设计,正确处理业主、住户、环境二者关系作了一些探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期望居住环境的优美,喜欢回到大自然,寻求安全与舒适的居住空间。作为多元化的建筑师史要负起社会贡任,拓展新思路,创作出史多功能齐全、自然环境优雅的居住小区。

 

参考文献

[1]2000年住宅设计经典.建筑艺术设计室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2]设计资料集.郑署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园区规划设计第5篇

关键词:产业园区,规划理念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最基本动力,在当今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受到土地、水、能源、矿产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具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工业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调整服务业结构已成关键。目前来讲,人们最关注的是如何规划现代产业园区。

1.基地区位

“天地经纬”项目基地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位于南通市崇川经济开发区五一路99号,距市中心约5.1公里。基地呈矩形地块,位于国债技改项目前期工程,目前已建成厂区的西侧。基地西临五一路,南临中新路,北缘濒临濠河支流。

2.基地现状

基地位于五一路、中新路两条较主要城市支路的交叉口处,交通便利,周边的城市生活区氛围已趋于成熟。项目应在西、南两侧提供良好的城市景观界面。

规划地块平整,生态条件佳;北边濠河支流水系目前将启动河道市政整改工程,这样基地北侧界面将具有滨河、亲水的难得优势。

3.历史文脉与产业背景

3.1南通是百年前著名的土布之乡

3.2南通市我国近代民族纺织产业肇源、发展的重要基地

1895年,南通先贤张謇先生投身实业,在通州唐闸陶朱坝兴建纺织工厂,据《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取厂名为“大生纱厂”。经过艰苦创业,大生纱厂最终于1899年开车纺纱并获成功;此后,张謇又先后于1904年在崇明外沙(今启东县境)筹建大生二厂;于1914年在海门筹建大生三厂;于1920年在南通城南筹建大生八厂。

从1899年至1923年短短20余年间,大生纱厂发展到拥有4座纺织厂、纱锭16万余枚、布机1300余台的大型纺织集团,开中国近代纺织产业的先河。

3.3南通现代纺织、服装产业兼具实力和潜力

南通既是全国纺织工业大市,也是国内服装产业基地之一。2007年,南通纺织、服装业占全省比重分别为18.9%、17.3%,均为全省第二;“无论是行业总量还是投入总量,纺织服装业的经济总量一直遥遥领先”。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公布的2007-2008年度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竞争力500强中,南通市16个企业名列其中,占全国的1/30,南通实际具备500强条件的企业远大于此数,市场竞争能力较强,产业链完整。

基于以上历史文脉和现实产业背景,本项目力图借助工程建设的契机,拟建“天地经纬” 纺织产业园区,旨在建立一个南通纺织产业生产、科研、展示、办公综合基地,南通纺织品牌的孵化基地;园区环境优美、雅致,与都市空间开放融合,负载南通纺织业历史文脉与文化内涵,在时代背景下将产业形态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4.新概念产业园区相关案例借鉴

4.1 上海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原来是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旧址,东、南、西、北四栋建筑围成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廊道盘旋。近年通过改造建成都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继承了原有的结构体系和空间关系,提品、展示、交易平台以及时尚表演、休闲游憩场所,成为上海品牌产品、创意产业与外界互动的活跃地带。

园区建设强调将历史遗留建筑融入现代时尚,与虹口区北外滩呼应互动,成为鲜明的区域文化地标。

4.2 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

广州TIT创意园目前已经成为涵盖华南地区,辅射东南亚的集服装设计、研发、与展示的服装产业资源整合平台。以广州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与服装文化底蕴为背景,成为主题突出、品味独特的南中国现代纺织服装时尚业的高端服务名片。

TIT创意园依托旧区改造建设而成,环境中随机融入雕塑、园林等艺术元素,营造充满灵感、富有情节的景观环境,吸引公众参与。

园区融合同一主题下的多元功能,包括:办公科研、设计研发、流行趋势、新品展销、作品秀场、品牌推介、时尚休闲等。

近年来,一类新概念的综合产业园区项目方兴未艾,具有良好的产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其特征可简略概括如下:

(1)功能集成

园区非单一功能,往往集研发、生产、经营、展示、销售、交流、培训多种功能于一体;同时可提供相关产品、信息与创意的交流、供需平台。

(2)文化融合

将文化的思虑渗透于规划设计思维的始终,建设一个意境别致的艺术性园区环境;衡量其成功的标志往往需附有鲜明的人文气质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3)社会开放

在以产业功能为主基础上,兼具会展、贸易以及演艺、餐饮、休闲、娱乐等拓展功能。同步培育产业形态、商业形态、文化形态乃至旅游休闲形态,塑造城市版图中富有特殊质感、特别吸引力的风尚地标版块。

(4)生态环保

无论是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等硬件还是信息、管理等软件,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均尽力实现资源共享。园区生态环境优美,体现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环保理念。

打造科技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平台――借助“天地经纬”项目开发、建设,进一步发挥企业工艺技术上的先发优势,打造长三角地区棉纺织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和总部经济平台。

提供企业向综合型企业转型的空间支持平台――以“天地经纬”园区为空间载体,实现由单一生产型企业向生产、科研、服务综合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以棉纺为核心,纵向连接纤维原料、纺纱、织造、家纺、服装等行业企业,横向连接信息、科研、物流等社会分工,形成小生产、大贸易的全新经营格局,

建设具有南通纺织文化特质的人文景观园区――以“天地经纬”命名,以南通固有的建筑语言突显独特形象,塑造富有体验感、情景感的园区环境意境,将产业园区建成现代企业与都市社会融合、相生的开放领域,参与到“南通近代第一城”形象工程中。

借鉴上海1933老场坊、 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等项目的经典怀旧特色,本项目通过建筑和景观环境塑造,对张謇时代南通的一段历史流金岁月予以礼敬,因借怀旧情调取得浓郁人文气息和经典时尚品味。

5.项目功能的构成

5.1科技研发

(1)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

与国家纺织总会和东华大学、南通大学等合作开展对纺织生产技术、各类纤维混纺配比、纺织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的研究;

(2)应用试验

提供新产品打样服务,承接新研发纱线产品的小试、中试和批量生产,促进新产品的产业化;

(3)大师工作室

引进国际先进的产品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提升本地产品的设计水平;

(4)大学生创业基地

为大学生开发的产品提供试制平台。

5.2生产基地

(1)生产车间

智能化的家纺、服装车间;

(2)检修车间

与家纺、服装车间配套的检修场所;

(3)综合办公

运用资源计划管理(ERP)、制造执行管理(MES)等系统,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纺织资源调配,对生产实施可视化管理;

(4)一体化营销网络

借助独有区位优势和信息化、工业化融合趋势,以纺织基地为依托,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放式销售、采购平台;展示纺织、服装等成品的全流程样品,供客户直观了解纺织服装业的最新成果,引导和消费市场。

5.2生产配套

国际国内著名纺织、家纺、服装品牌的专营店;高档服装、个性服装定制;国际贸易。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产业园区的规划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助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重点叙述了南通“天地经纬”项目的设计策略和理念,主要从人文历史及产业构成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通过对项目的回顾及研究,能为我国现代化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也希望为研究本课题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园区规划设计第6篇

小区内布置了四栋塔式住宅,分别为一梯八户、一梯十户及一梯十二户,住宅建筑面积11.68万平方米。住宅平面设计中户户朝阳,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短捷顺畅。大量运用了观景阳台,落地观景窗及转角窗,以获得最佳的视野。每户主要房间均设计了空调室外机的摆放位置,以避免用户入住后因悬挂空调室外机而造成对立面的破坏。

住宅层高2.8m,室内外高差1.2m,另设2.2m高设备层,地下一、二、三层部分房间用于物业管理用房、设备用房及人防,其余部分为车库。

小区5#楼东侧沿主要街道布置了两层商业裙房,建筑面积2 250m2,立面与整个小区风格相协调。

外面透视

小区规划红线范围内地下设三层汽车库,建筑面积约28 000m2,可停放849辆车,属特大型车库。车库共设三个双车道出入口,每一出入口处设一管理用房。

小区内交通由连接四栋塔楼的道路及消防环路构成。道路两边为绿化。地下车库的顶部覆土

0.5m~0.8m,可种植草皮及灌木,并在适当区域内增加覆土厚度,以满足种植小型乔木及灌木的要求。地下车库通风口及人防出口配合绿地小品设计,点缀于绿地之间, 可起到丰富小区绿化景观的效果。

为使小区建筑群起到该地区地标作用,设计时注意整体造型及细部处理,并采用鲜艳的对比色,充分体现其自身个性,并与怡海花园风格有一定的协调和延续。

(第八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选送项目)

作者单位: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原北京市房屋建筑设计院)

收稿日期:2002年1月

图注:

(图1)1梯12户平面 (图2)1梯10户平面

(图3)1梯8户平面

(图5)总平面

园区规划设计第7篇

一、气候要素

(一)气候的自然和社会特征

1、自然特征,首先表现在同一地区气候的变化性。不同年,不同季节,同一景观有差异。其次,不同区域的气候表现出显著的差异,影响到不同区域的景观特征。

2、社会特征,气候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心理状态,良好的气候条件会提供给人舒适的心情,恶劣的气候环境也会影响人的生理和情绪。

(二)基于气候条件的景观规划设计指导原则

规划设计一个景观,除了视觉审美之外,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而采用有益的微气候学原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

(三)气候与景观规划设计

(1)温带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规划设计要点:

1、充分利用四季分明的特点规划景观,创造春花,秋实,夏雨,冬雪的季节特征和多样性景观,场地,道路,设施规划设计既能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和气候,还能阻挡冬季寒冷,夏季通风。

2、保护自然植被和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景观和人为景观保持一致。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保持最大的生态价值。

4、在开放空间种植并建设公园绿地,加强小区绿化

5、所有景观功能和维护要考虑四季多变和社区人口的需要。

(2)寒带气候设计要点

1、尽量限制规划区尺寸,尽可能减少户外交通时间和提高设施的利用率。

2、选择背风,向阳的谷地和阳坡,避免在风力强劲的高台和山谷建设。

3、交通道路,尽可能利用日光。

4、采用太阳能,增加通道,入口,注意保暖,抗风,防冻。

二、地形地段要素

地形因素对气候、植被、交通等影响很大,景观设计所面临的自然地形是复杂多的,充分挖掘利用地形优势,通过改造,遮蔽,借景等手法,规划设计最适合的空间结构。地形结构主要分为:1、平坦地貌,植被景观单一、视觉比较枯燥,主要应该营造多样性景观,通过竖向垂直的构筑物形成和水平走向的对比,增加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通过植物增加围合感和安定感 ,防止视觉疲乏。

2、凸形地貌,例如山顶,在设计时,注意从四周向高处看时,地形的起伏和构筑物的构图与关系,形成有特色的区域地标。

三、植物设计要素

植物是决定景观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植物的非视觉功能与生态功能,如改善气候,净化空气,保护物种等功能,成为景观构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通过植物修剪造形可以强化景观线条要素和空间界定,可以装饰美化空间。植物在景观的主要功能有:1、建筑功能2、环境保护功能3、美学功能

四、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作用首先是为了提高地面的使用时间和效果,防止地面损坏,避免地面积雪积雨验证走,还能增加地面的荷载。其次,通过铺装布局和路面铺装的图案,可以给人以方向感,引导他们到达目的地,还具有美学上的作用。

铺装的设计要点:通过质地、色彩等变化暗示流线方向感,引导人们到达目的地,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流线的比例和韵律。材料的质感的变化也会让人领略到一种韵律和节奏,而不至于游 人感到乏味。比如在尺度较大的空地上采用单调的水泥铺地,在其中或者道路旁采用卵石铺地或者砖铺地,可以丰富层次。

常用的材料:沥青路面,混凝土铺装,卵石嵌砌路面,预制砌块,石材铺装,砖砌铺装。

五、水环境与水体设计

在景观设计中要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除此之外,也应该关注水体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水景的设计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难点和亮点,分为止水和动水两种。应注意以下两点:1、确立水景的功能:是观赏水景还是为水生植物和动物提供的生存环境,注意水深和水质。2、水景设计要与排水相结合,既有利于水净化也要保持一定的水位。3、水景植物配合合理,水面植物的栽植不要过密和拥挤,留出足够的空间。4、在寒冷的北方,要考虑冬季时水结冰以后的处理,防止水管冻裂。5、对池塘 ,湖泊注意堤岸的生态功能,湖中小桥注意安全。

6、做好水景照明。

六、地面构筑物的设计

(一)台阶和坡道,台阶和坡道中园区景观中使用很多,为人行步道准备,台阶在实际设计中,台阶的踏步高度和宽度要灵活掌握,避免在交通量大的场所造成拥挤。在休闲地缓坡上,踏面可以增大,以免造成危险。坡道是供行人在地面高差不同的平面上行走的第二种方式,坡道对行人行走的限制要少一些,行人可以自由自在在坡道上行走,不必受踏步的限制。设计中要注意无障碍设计,全方位考虑残疾人通道,包括盲道设计。步行坡道坡度为1:12较为适宜,并且当坡道长度超过10米时最好增加休息平台。

(二)公共设施及公共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