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合集7篇)

时间:2023-10-20 09:55:58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1篇

【关键词】骨科;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是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配合康复治疗对康复对象实施的一般和专门技术。2009年,我院康复护理人员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积极摸索了一些对创伤骨科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共36例,年龄在18~46岁之间,平均31.4±5.*7岁。其中,男27例,女9例。根据手术部位划分,单上肢12例,单下肢18例,双肢4例,脊柱2例。从手术时间看,急诊手术11例,择期手术25例。

1.2 康复护理

1.2.1 护理理念 医护人员需要坚持以下正确的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理念,即①术后及早进行康复;②思想教育与功能锻炼一体化,进行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和职业的多方护理;③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考虑患者的性格、经历、经济及受伤情况等作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1.2.2 护理评估 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损伤情况、心理情况等全方位的护理评估。①身体状况: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正常、重要脏器功能是否完好、身体活动障碍程度等;②损伤情况:损伤的部位、程度和处理方法、固定部位、牢固程度、有无开放伤口等;③心理状况:患者有无悲观、焦虑、抑郁、惊恐、失望、自卑、痛苦心理,对功能锻炼是否积极,以及家属支持程度等。

1.2.3 护理措施 ①病室护理:创造利于患者治疗和康复的良好的病室环境,室温应保持在20℃~26℃,以全身加温为主;相对湿度控制在50%~60%;患者均在空调房内,房内安放温湿度计,护理人员每天定时进行查房,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利用紫外线对病室空气进行每日一次的消毒。不适的温、湿度和空气中含有烟草里的尼古丁,均可导致患指微血管痉挛,血循障碍[1];②心理护理:

骨折术后恢复所需时间长,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绝对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在术后早期表现出明显的恐惧、焦虑、烦躁易怒情绪,术后中后期表现出多疑不安,有些患者对治疗丧失信心,也有些过早锻炼不仅打击了患者的自信心也对病情造成了影响。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患者,讲解正确的功能锻炼时间和方法,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其信心,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逐渐实现功能的恢复;③分阶段护理:

早期(术后1~2周):要求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适应床上大小便,严禁大幅度的翻身、坐起和下床活动。患肢一般用小枕或其他物品垫起放在略高于心脏的位置并制动。同时针对血肿进行按摩、消肿措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萎缩。同时,对患者进行患肢除固定部位外的其他部位进行肌肉收缩锻炼。饮食方面以活血祛瘀为原则,食物以清淡为主,忌食酸辣、燥热、油腻之物,切不可过早食用肥腻滋补之品。中期(术后2~3周):针对骨折处可能的纤维粘连,着重进行患肢骨折的远近关节、自身力量进行锻炼,是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饮食以和气补血为原则,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适当补充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晚期(术后6~8周):逐渐进行以关节为主的全身运动,这一阶段是功能锻炼和肢体恢复的关键阶段,需要患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锻炼,以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饮食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为主,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1.3 评价指标 对患者在吃饭、穿衣、洗澡、入厕等方面进行评价。上述四项活动全部自理者为生活自理;一项或多项需要部分帮助者为生活部分自理;一项或多项需要全部帮助者为生活不能自理。

2 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40.6±4.1 d,知晓康复知识的患者32例,知晓率为88.9%。总体护理效果较好,患者日常生活完全自理的19人(52.8%),部分自理的16人(44.4%),不能自理的1人(2.8%)。36例中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其中1例发生关节挛缩,2例肌肉萎缩,1例关节畸形。

3 讨论

骨科患者术后进行积极地康复护理对于患者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患者术后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损伤情况、心理情况等全方位护理评估,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结合早期康复、全方位护理和个性化护理的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含病室护理、心理护理和分阶段护理的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后,患者对康复知识的知晓率较高,护理效果较好,并发症较少。说明康复护理对骨科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有积极的效果。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2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 骨科术后 康复锻炼 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66-02

骨科护理当中,康复锻炼在恢复身体原有功能,大幅度降低致残率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康复锻炼的护理应由主治医师和护士共同完成,一般根据患者的情况,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为了不造成伤害,切忌动作粗暴。

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2月,观察了骨科术后患者64例。其中,按骨折部分来说,上肢骨折术后20例,下肢骨折术后44例;按年龄来计算,60岁以上50例,60岁以下14例。所有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

2 康复锻炼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2.1 康复锻炼的方法。康复锻炼是指患者通过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来维持肌肉和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循环等,进而恢复骨骼功能,将致残率降到最低。其中主动运动靠肌肉主动收缩来完成,被动运动则是在外力帮助下进行关节运动,而肌肉不作主动收缩。一般情况下,骨折后的康复锻炼更注重使用复位固定术的治疗方法,忽视康复锻炼,这会使本可以恢复的功能丧失,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伤残,造成的伤害程度比原发性损伤更甚,因此,康复锻炼必须要依据科学进行。

2.2 康复锻炼的临床意义。

第一,康复锻炼可以消除水肿。外伤手术的创伤愈合期为4-6周,在这期间手术部位会有一定程度的水肿状况,尤其是伤肢肢端会更加明显。因此在这期间一定要注意指导患者将患肢抬高有利于血液的静脉回流,减轻甚至消除水肿。

第二,康复锻炼可以减少肌肉萎缩的症状。骨科术后进行主动或者被动运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对患肢进行锻炼少肌肉萎缩,保证患者的健康。

第三,康复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僵硬、粘连。骨折患者由于手术原因,肌肉不能自如活动,因此静脉和淋巴会瘀滞导致水肿的发生,最后会出现滑膜粘连的情况。所以在术后医生和护士可以指导患者做些主动运动。如果是上肢骨折可做些握拳运动;下肢骨折可做股四头肌的长收缩联系,因为主动运动有牵拉作用,通过温和的主动运动可以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从而减轻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僵硬和粘连。

第四,康复锻炼有利于促进骨骼愈合。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肌肉会加速代谢从而产生乳酸。乳酸则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循环血量,加速新生血管的成长,促进骨痂生成,加速骨骼的愈合。

3 康复锻炼的几种方法

3.1 疼痛心理护理。在进行锻炼之前,我们要让患者明白关节僵硬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关节长期固定而出现的挛缩现象,也就是关节周围的肌肉短缩以及关节囊里的空间紧缩。除此之外,关节内还会出现由于脂肪组织增生导致的关节占位,堵塞骨膜上的通道,关节的软骨会被该软组织的过度增生覆盖,并且融为一体。在压力作用下,在关节表面互相接触的位置会出现纤维化和退行性变,更有甚者会发生纤维粘连造成的骨性愈合,丧失运动功能。

3.2 骨折早期的康复锻炼。患者伤后的1-2周,是康复锻炼的早期,这时的骨折肢体局部反应相对较大,肿胀和疼痛状况明显,还未形成骨痂。手术后骨折断端虽然已经被固定,却并不稳固。所以,在此阶段的锻炼主要以不活动关节为前提,主要是进行主动收缩和舒展肌肉。

(1)上肢肌肉的锻炼方法是握拳运动,患者用力握拳,充分伸直手指,并进行反复和交替训练,从而增强双手握力。

(2)下肢肌肉的锻炼方法则是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该练习不仅可以增强臀大肌、小腿三头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力量,同时用力做踝关节的伸屈和背伸足趾的运动,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肌肉萎缩的发生,关节僵硬的情况也在一定范围内得到控制。

(3)被动活动,例如进行一些向心性按摩,可以达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的效果。

(4)肌腱用力踩床,用双肘和头部将全身支起,尽量使背部和臀部腾空,五点受力,即五点支撑法。该方法不仅能锻炼腰背肌,还能避免压疮。

3.3 骨折中期的康复锻炼。手术后的3-6周是康复锻炼的中期阶段,这段时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感减少,初步形成骨痂,骨折断端也已初步连接。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逐步扩大肢体活动的力度和范围,但是还必须有所限制,避免由于活动范围的突然加大而导致的骨折错位。在这个阶段,有三步可以帮助患肢下地:第一步,用健肢和双拐组成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来进行地面活动,需注意的是患肢并不负重。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下,可以让患肢的脚尖轻微点地,适当负重。第三步,在进行了以上两步之后,让患肢全脚着地,与健肢一起负担全身重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进行,切不可一蹴而就,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训练时的不良反应,同时可以逐渐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4 骨折后期的康复锻炼。骨折手术后的6-8周是康复锻炼的后期,这个时期骨骼已经基本愈合,关节活动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时的康复锻炼强调的已不仅仅是局部的锻炼,同时也会进行全面的关节和肌肉锻炼。

3.5 注意事项。康复锻炼一定要确保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坚持主动运动,适当添加一些被动运动。首先,康复锻炼以恢复肢体生理机能为目标,以上肢为例,恢复手的功能是恢复上肢活动的关键,同理,下肢则是以增强步行能力和负重为主。其次,在进行康复锻炼时,既要稳,又要慢,不要急于实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此外,康复锻炼也应有度,避免让患者感到劳累,更不能引起疼痛,如果运动过量则会出现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水肿。

4 结论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经过1―8周的康复锻炼,完全无肢体障碍59例,轻度障碍5例,康复率达92.2%,根据随访1-2年的情况,患者康复状况良好。

参考文献

[1] 刘琼芳.康复锻炼在骨科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5)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3篇

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1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和预防使用镇痛药。

结果: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2.1)d,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为(3.3±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出院患者对疼痛治疗及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率达96.52%,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50.55%,前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p

结论:通过对192例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可见采取有效的综合镇痛的护理方式,可达到及时有效镇痛的目的,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镇痛护理 骨科 康复影响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09-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医疗护理人员对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已经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1]。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对于这种主观的感受进行定量分析是临床工作必须进行的。我院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91例患者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及镇痛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明显增加,改善了医患及护患的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2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182例,男109例,女73例,年龄13~83岁,平均年龄为(32.3±15.7)岁。上肢骨折72例,下肢骨折24例,其他1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疼痛评估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是使用一条游动标尺,正面是无刻度10cm长的滑道,“0”端和“10”端之间一个可以滑动的标定物,“0”分表示没有疼痛感,“10”分表示患者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背面有“0~10”的刻度。临床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其使用原理,患者在理解的情况下根据疼痛的强度滑动标定物至相应的位置,疼痛测量尺的背面是有具体的刻度,根据标定物的位置可以直接读出疼痛程度指数。疼痛分数转换0为无痛;5疼痛加剧,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伴心率快,出汗、难以忍受;10为剧痛难以忍受。取每天中疼痛的最高分记录,然后取观察5d的平均值比较。

1.3 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分级标准。Ⅰ级(缓解):疼痛程度可以承受,不影响睡眠与正常工作;Ⅱ级(部分缓解):疼痛明显,睡眠受干扰,患者需要使用一般性止痛药与安眠药等类药物;Ⅲ级(无效):疼痛程度强烈,患者承受,严重影响睡眠与正常工作,需要麻醉性药物减轻症状。

1.4 镇痛药物治疗方法。术后第一日观察术中麻药消失情况,根据疼痛评估3~4分即可使用镇痛药,较大手术和复发性损伤者,镇痛使用杜冷丁,对于手术较大及多发损伤的患者,镇痛药物可使用杜冷丁肌注,根据疼痛的程度,一般1~2次/天,50~100mg/次,疼痛时间较长者可使用3d;如手术较简单、损伤小或耐受能力较强的患者,可给予曲马多肌注或者口服,1~2次/天,50~100mg/次。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情进行用药。

1.5 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及镇痛药物。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5.1 心理护理。由于骨科患者受到严重创伤影响,非常关心自己未来的生活质量,因而常常表现紧张、焦虑、恐惧情绪等,所以,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医护人员要用自然、婉转、友好的语言耐心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谈话内容,介绍将提供的帮助,加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亲切感,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5.2 生活护理。时刻关注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帮助其选择舒适的,按摩受压部位使肌肉放松,减小张力,提高疼痛阈值。告诉患者早期排尿,避免尿潴留和并发症产生。保持病房清洁、舒适、安静,减少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刺激。播放音乐、广播等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转移注意力[3]。

1.5.3 疼痛知识教育。通过医疗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疼痛知识,医护人员采用宣传教育的方式改善疼痛护理质量。通过宣教疼痛的册子制作,册子内容主要涉及疼痛评估方法、疼痛和止痛认识、术后康复护理措施和注意事项、止痛的方法和止痛的重要性等,将册子发放至患者及家属,其发给患者和家属[4]。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认为P

2 结果

通过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1.3±2.1)d,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项评价指标比较

组别例数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患者调查满意度

疼痛缓解情况

缓解部分缓解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9111.3±2.13.3±0.996.52%73180100.00%

对照组9114.2±2.97.1±2.765.47%32144550.55%

PP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4篇

【关键词】 术后镇痛;护理干预;康复影响

疼痛是医务人员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临床上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WHO提出,疼痛是继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第五生命体征[1],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生理、手术成功以及康复等一系列问题。我院骨科的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极为重视,并做了专题研究,在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和术后预防用药,止痛效果明显,患者和家属满意,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116例,男65例,女51例,年龄1~89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均有外伤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和预防使用镇痛药。

(1)护理干预方法:①收集患者的全面资料进行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干预措施并实施。②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很好的沟通,争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尊重患者的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诉,同情患者的痛苦等,告知可以利用“宣泄”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④做好术前和术后的宣教工作,告知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镇痛两类)。非药物方法常用的有针灸和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听音乐,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忘记疼痛的存在。药物镇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镇痛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有一定的认识,告诉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用药对症治疗,其副作用对人体损害小于疼痛的影响,消除患者对使用镇痛药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对镇痛药成瘾的错误理解[2],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⑤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不是待到疼痛难以耐受时再给药[3]。⑥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先在床上,后适时下床活动,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镇痛方法:术后第一日观察术中麻药消失情况,根据疼痛评估3~4分即可使用镇痛药,较大手术和复发性损伤者,镇痛使用杜冷丁,视疼痛程度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最长使用时间为3天。耐受能力强,手术简单损伤小的用曲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或口服,儿童用量也按公斤体重计算。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情进行用药。

3.疼痛评估标准 疼痛评估[4]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在尺的两端标有0~10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让患者在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现时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根据患者标出尺的刻度位置,找出相应的分值评出疼痛分数。疼痛分数转换0为无痛;

4.自定疼痛缓解分级标准 缓解: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部分缓解:疼痛明显,但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无效: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 果

1.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3%,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688,P

2.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11.3±3.9)天,干预组平均住院(9.2±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2,P

3.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医院行风办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回答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36例,不满意22例,满意度为62.1%;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5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2%。两组比较,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3.915,P

讨 论

患者术后疼痛刺激可通过脊髓介质,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疼痛还可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另外疼痛对患者家属亦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我科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疼痛护理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患者能主动参与疼痛管理,自觉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经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和预防性用药及定时用药的方法,结果干预组取得了显著疗效,疼痛缓解有效率达100%,比对照组高出39.7%;同时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出36.1%;平均住院天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减少2.1天。结果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动,加快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使患者真正受益,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通过对116例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可见采取有效的综合镇痛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使更多手术患者能在安全、无痛、舒适中度过围手术期,早日康复,我们应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项目来抓,不断提高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章龙,于布为.外科术后镇痛[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9):592-594.

[2]李美杏.骨折病人院内急诊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08,30(3):449-450.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5篇

方法 选择骨科手术后患者116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8例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和预防使用镇痛药。结果 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P

【关键词】 术后镇痛;护理干预;康复影响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3-0323-03 中图分类号:R 687.30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3.042

疼痛是医务人员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临床上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WHO提出,疼痛是继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第五生命体征[1],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生理、手术成功以及康复等一系列问题。我院骨科的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极为重视,并做了专题研究,在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和术后预防用药,止痛效果明显,患者和家属满意,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116例,男65例,女51例,年龄1~89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均有外伤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和预防使用镇痛药。

(1)护理干预方法:①收集患者的全面资料进行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干预措施并实施。②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很好的沟通,争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尊重患者的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诉,同情患者的痛苦等,告知可以利用“宣泄”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④做好术前和术后的宣教工作,告知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镇痛两类)。非药物方法常用的有针灸和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听音乐,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忘记疼痛的存在。药物镇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镇痛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有一定的认识,告诉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用药对症治疗,其副作用对人体损害小于疼痛的影响,消除患者对使用镇痛药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对镇痛药成瘾的错误理解[2],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⑤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不是待到疼痛难以耐受时再给药[3]。⑥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先在床上,后适时下床活动,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镇痛方法:术后第一日观察术中麻药消失情况,根据疼痛评估3~4分即可使用镇痛药,较大手术和复发性损伤者,镇痛使用杜冷丁,视疼痛程度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最长使用时间为3天。耐受能力强,手术简单损伤小的用曲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或口服,儿童用量也按公斤体重计算。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情进行用药。

3.疼痛评估标准 疼痛评估[4]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在尺的两端标有0~10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让患者在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现时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根据患者标出尺的刻度位置,找出相应的分值评出疼痛分数。疼痛分数转换0为无痛;

4.自定疼痛缓解分级标准 缓解: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部分缓解:疼痛明显,但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无效: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结果

1.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3%,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688,P

2.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11.3±3.9)天,干预组平均住院(9.2±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2,P

3.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医院行风办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回答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36例,不满意22例,满意度为62.1%;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5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2%。两组比较,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3.915,P

讨论

患者术后疼痛刺激可通过脊髓介质,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疼痛还可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另外疼痛对患者家属亦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我科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疼痛护理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患者能主动参与疼痛管理,自觉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经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和预防性用药及定时用药的方法,结果干预组取得了显著疗效,疼痛缓解有效率达100%,比对照组高出39.7%;同时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出36.1%;平均住院天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减少2.1天。结果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动,加快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使患者真正受益,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通过对116例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可见采取有效的综合镇痛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使更多手术患者能在安全、无痛、舒适中度过围手术期,早日康复,我们应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项目来抓,不断提高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章龙,于布为.外科术后镇痛[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9):592-594.

[2]李美杏.骨折病人院内急诊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08,30(3):449-450.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6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锻炼;骨科;临床

骨科患者病情常常较重,其术后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而康复锻炼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够降低致残率[1]。由于许多患者及其家属对康复锻炼的认知不到位,不当的康复锻炼能够造成伤口裂伤等意外,从而降低手术及预后效果不佳。另外,患者常对骨折的认知及治疗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患者至关重要。笔者特选取42例骨折而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取得了较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1例骨折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所有患者意识清晰,均可独立思考与正确表达主观认知,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式把81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为24~84岁,平均年龄为(35.45±13.16)岁;术后住院为8~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4±9.75)d;患者的手术类型:椎间盘突出术1例,胫腓骨骨折21例,股骨骨折术19例。实验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5~82岁,平均年龄为(35.26±14.87)岁;术后住院为9~29d,平均术后住院为(14.58±9.89)d;患者的手术类型:胫腓骨骨折20例,股骨骨折术2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 术前护理人员应用向患者讲解手术原理、流程及安全性等相关知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骨折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误区者,应向患者介绍骨折病症的一些相关知识,以便纠正患者在病症上的错误认知,对针对性不同骨折病症患者的实施个性化护理,给予其鼓励与支持,以便消除或降低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

1.2.2康复锻炼 骨折后2w内患者的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功能锻炼应与患肢肌主动舒缩为主,帮助患者做患肢肌部按摩,以便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骨折2w以上,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尽早进行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活动,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当患者骨折已愈合并去除外固定后,应鼓励患者逐渐进行离床活动,增强关节活动范围,锻炼肌力,对于肢体部分肿胀者或关节僵硬者更应增强锻炼,使之消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4个月后的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康复效果根据SF-36健康调查量表评定,主要分躯体健康评分(PHS)、精神健康评分(M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2,3]。

1.5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临床资料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计量并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HS、MHS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学意义(P

3 讨论

骨科患者的病情一般都比较复杂,而手术后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间,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影响极大[4]。

康复锻炼护理由主治医生与相应的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骨折及其恢复状况,一般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相应的康复锻炼指导及护理。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的活动强度与范围应随着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缓慢增加,以防肌萎缩与关节僵硬,保障骨折处的血液循环。

本文研究显示,两组干预后的PHS、MH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加,但实验组在PHS、MHS评分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艳.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3-124.

[2]董玉会.评估系统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2014,36(8):1231-1234.

骨科术后康复护理第7篇

【关键词】  术后镇痛;护理干预;康复影响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镇痛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手术后患者116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8例进行对比观察。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和预防使用镇痛药。结果 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3%(p<0.01);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骨科术后患者加强镇痛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提早下床活动,加快伤口愈合,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同时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改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  术后镇痛;护理干预;康复影响

疼痛是医务人员研究的一个永恒的课题,在临床上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who提出,疼痛是继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第五生命体征[1],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生理、手术成功以及康复等一系列问题。我院骨科的医务人员对术后镇痛极为重视,并做了专题研究,在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和术后预防用药,止痛效果明显,患者和家属满意,同时减少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折术后患者116例,男65例,女51例,年龄1~89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均有外伤史。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和预防使用镇痛药。

(1)护理干预方法:①收集患者的全面资料进行评估,制定适合患者的干预措施并实施。②做好心理护理,与患者很好的沟通,争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③尊重患者的人格,相信患者的主诉,同情患者的痛苦等,告知可以利用“宣泄”这一手段来减轻疼痛。④做好术前和术后的宣教工作,告知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和药物镇痛两类)。非药物方法常用的有针灸和视觉分散法,如看电视、听音乐,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慢节律呼吸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忘记疼痛的存在。药物镇痛是最有效的方法,向患者详细讲解镇痛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机理和不良反应,使患者对药物有一定的认识,告诉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环节,用药对症治疗,其副作用对人体损害小于疼痛的影响,消除患者对使用镇痛药的恐惧心理,特别是对镇痛药成瘾的错误理解[2],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⑤采取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不是待到疼痛难以耐受时再给药[3]。⑥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先在床上,后适时下床活动,注意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镇痛方法:术后第一日观察术中麻药消失情况,根据疼痛评估3~4分即可使用镇痛药,较大手术和复发性损伤者,镇痛使用杜冷丁,视疼痛程度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最长使用时间为3天。耐受能力强,手术简单损伤小的用曲马多每天1~2次,每次50~100 mg,肌注或口服,儿童用量也按公斤体重计算。同时结合临床观察病情进行用药。

3.疼痛评估标准 疼痛评估[4]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在尺的两端标有0~10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使用时先向患者解释:0代表无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让患者在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现时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根据患者标出尺的刻度位置,找出相应的分值评出疼痛分数。疼痛分数转换0为无痛;<3微痛;3~4为明显痛,影响患者的情绪睡眠,但能忍受;≥5疼痛加剧,影响患者情绪和睡眠,伴心率快,出汗、难以忍受;10为剧痛难以忍受。小儿用0~10儿童wongban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法作为评分工具,结合自制的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卡,观察患者表情或询问患儿那个面部表情代表现时的疼痛,在相应的图上画“√”表示。患者入睡记“0”分。护士自己正确掌握并教会患者使用,同时结合实际,患者在静止时和一般活动时,如咳嗽、呼吸、翻身、起床、行走等重度活动时出现的疼痛分级,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进行准确评估。面部表情疼痛评分卡见表1。表1 wongban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

4.自定疼痛缓解分级标准 缓解: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部分缓解:疼痛明显,但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无效: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干扰,可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统计学处理 两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 果

1.两组疼痛缓解情况比较 对照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60.3%,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干预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8.688,p<0.01)。见表2。表2 两组对疼痛缓解的情况比较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两组住院天数比较 对照组平均住院(11.3±3.9)天,干预组平均住院(9.2±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2,p<0.01)。

3.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经医院行风办问卷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回答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36例,不满意22例,满意度为62.1%;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57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8.2%。两组比较,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3.915,p<0.01)。

讨 论

患者术后疼痛刺激可通过脊髓介质,交感神经反射引起肌肉、血管收缩致切口呈缺血状态,影响切口愈合;疼痛还可导致机体免疫球蛋白下降,降低机体免疫力,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另外疼痛对患者家属亦造成不良心理刺激。我科运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减轻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起到了积极作用,使疼痛护理更具计划性、目的性和有效性,患者能主动参与疼痛管理,自觉掌握缓解疼痛的方法,经过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和预防性用药及定时用药的方法,结果干预组取得了显著疗效,疼痛缓解有效率达100%,比对照组高出39.7%;同时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出36.1%;平均住院天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减少2.1天。结果表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了术后疼痛,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提早下床活动,加快伤口愈合,预防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同时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医疗费用和医疗风险,使患者真正受益,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院的满意度。

通过对116例骨科手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可见采取有效的综合镇痛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康复有较大影响,且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使更多手术患者能在安全、无痛、舒适中度过围手术期,早日康复,我们应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项目来抓,不断提高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

   [1]彭章龙,于布为.外科术后镇痛[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9):592-594.

[2]李美杏.骨折病人院内急诊的护理体会[j].广西医学,2008,30(3):449-450.

[3]赵晓敏.术后疼痛的护理[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