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2-02-16 20:32:19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第1篇

一、重要意义

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省《实施意见》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基层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技术技能,促进技术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满足群众计划生育生殖保健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和优质服务水平,促进以人为本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重要载体。科技大练兵活动对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综合素质,构建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以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坚持立足本职岗位,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技能,造就一支高素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工作原则: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应遵循“全员参与、立足本岗、因人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

1、全员参与:每一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都代表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形象,都承担着为群众服务的重要职责,都需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更新科学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因此,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必须组织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员参与,确保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整体水平。

2、立足本岗:每一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都要立足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认真学习钻研本岗位所需要的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按照岗位要求,学习知识、操练技能。

3、因人制宜: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指导技术服务人员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个人学习计划,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因人制宜,人人受益,切实提高理论水平和履行本岗位职责的能力。

4、讲求实效:科技大练兵重在实效。各县市区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统一部署,组织好科技大练兵活动。要结合当地实际,注重技术服务队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不能搞花架子,不能走过场,切忌形式主义。

三、目标要求及主要内容

(一)目标要求

1、促进技术人员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全面提高技术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服务能力。

2、造就一批具有先进服务理念、精湛服务技术、良好服务态度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标兵,培养一批计划生育技术学科带头人。

3、营造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内部学理论、练技能的良好学术氛围,促使在职学习、培训、继续教育的长效运行机制进一步形成,促进技术服务队伍健康发展。

4、促进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进一步依法执业、规范执业,树立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环境优美的机构形象,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成为育龄群众之家。

(二)主要内容

1、计划生育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2、计划生育手术常规操作技能。

3、避孕方法知情选择,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咨询指导。

4、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5、查环查孕及B超操作技能。

6、生殖道检查操作技能。

7、基本检验知识与操作技能。

8、医疗文书书写及档案管理规范。

9、避孕药具知识及储存、管理、发放、随访。

10、护理知识及技能。

11、服务机构管理及依法执业知识。

(三)参加人员范围

市、县、乡三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技术服务人员,包括临床医疗、护理、检验、药剂、影像、心电等技术服务人员。

四、活动形式

以自学为主,辅以培训、观摩教学、讲座、专题研讨、进修、理论测试和技术竞赛等形式。

(一)开展全员自学。科技大练兵活动以自学为基础,自学要贯穿于整个活动期间。全体技术人员要根据各自岗位职责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确保完成学习任务。

(二)组织培训、进修。各县市区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三千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和省、市“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教育培训工作规划要求,积极参加各类计划生育技术业务培训班、继续教育、专业临床进修等。县级人口计生局年初要制定培训、进修年度计划,每年要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至少培训1次,所有参与培训的技术服务人员要有学习笔记。

(三)现场观摩和讲座教学。各县市区可安排适当的模拟教学,邀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模拟操作,现场指导。也可邀请有关专家作学术讲座,进行知识更新教育。每年每名技术服务人员至少参加一次市或县人口计生局组织的专题讲座或观摩教学。

(四)学习交流与专题研讨。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完善学习制度,开展学习交流和专题研讨活动,交流总结实践经验和工作体会,强化训练效果。

(五)测试和竞赛。各县市区在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基础上,每年至少对所有技术服务人员进行一次测试和岗位知识技能竞赛,省、市人口计生委每两年举办一次。测试和岗位竞赛均应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每次每名技术服务人员的测试成绩和竞赛成绩均要妥善存档。通过测试和岗位竞赛,全面检验科技大练兵成果。

五、进度安排

科技大练兵活动总体安排为三个阶段。时间安排为20*年~2010年。

(一)启动阶段(20*年1月~5月)。

1-5月,市人口计生委制定下发《长治市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市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会议,进行动员、培训和部署。

6月15日前,县级人口计生局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当地实际,确定科技大练兵重点任务,分级制定科技大练兵活动具体方案。

6月底前,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学习相关文件、资料,制定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参加科技大练兵活动计划,组织订购相关学习资料及训练模型模具。

(二)实施阶段(20*年7月~2009年9月)。

各单位和个人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完成《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以及计划生育基础理论等十一项内容的学习,开展全员培训,完成进修计划。

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好“四项学习、三次测试和二次竞赛”。各县市区每次集中培训、测试或竞赛,都应事先向市人口计生委科技科报告,市人口计生委将派人参加和具体指导,并将各单位组织活动情况作为最后总结评比的依据。

1、四项学习:全体技术人员要完成“个人自学、单位集中学习、县统一培训进修学习、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四种学习。

个人自学:技术人员根据本岗位职责和个人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好学习时间,确保完成学习任务。每人每周学习时间不少于4学时,并要有相关笔记记录。

单位集中学习:各单位要组织完善每周学习制度,每周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学时。要将工作和学习合理安排好,学习尽量不占用工作时间,不影响日常工作。

县统一培训进修学习:县市区人口计生局每年要组织一次集中培训学习。培训学习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注重效果,确保质量。培训和测试可以结合进行。

网上继续教育学习:全体技术人员,参加相关计划生育继续教育网上学习,完成包括科技大练兵主要内容以及相关专题的网上学习,全面提升基层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

2、三次测试:各县市区要完成对辖区全体技术人员的三次测试。测试包括理论和技能测试,注重技能测试。测试以提升技术人员学理论和练技能为目的,测试过程中不得收取任何费用。

(1)第一次测试:

时间:20*年8月底前,县人口计生局组织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第一次全员培训和测试。

内容:《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管理规范》等为主要内容。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

(2)第二次测试:

时间:2009年5月底前,县人口计生局组织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全员第二次测试。

内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基础理论等11项主要内容。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

(3)第三次测试:

时间:2010年5月底前,县人口计生局组织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第三次全员测试。

内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基础理论等11项主要内容,或各自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容。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

3、两次竞赛:

(1)第一次竞赛:

时间:20*年8月底前,县市区人口计生局组织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全员技能竞赛。

内容:计划生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知识竞赛、模拟操作和现场操作等形式。

组织:县级人口计生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服务站和县级服务站各科室分别选派代表队参加。

(2)第二次竞赛:

时间:2009年5月底前,县市区人口计生局组织辖区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进行第二次全员技能竞赛。

内容:计划生育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取知识竞赛、模拟操作和现场操作等形式。

组织: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各乡镇服务站和县级服务站各科室分别选派代表队参加。

市人口计生委于2009年7月底前组织全市科技练兵技能竞赛。市竞赛总分前五名的单位,给予“科技大练兵先进集体”奖和相应物质奖;各单项总分前三名的个人,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标兵”称号和相应物质奖。在此基础上推荐参加全省竞赛的代表队及个人。在省竞赛中获得奖励的,给予记功和相应奖励。

每年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要将本年度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总结及下年度活动计划于12月20日前报送市人口计生委科技科。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0年1~9月)

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对科技大练兵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县市区人口计生局应每年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市人口计生委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总结表彰会,对评出的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先进单位和岗位竞赛优胜者进行表彰。向省人口计生委报送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总结。组织代表队参加全省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竞赛。

六、分工与要求

(一)市人口计生委:

1、制定全市科技大练兵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2、指导各县市区制定方案,确定科技大练兵的各阶段任务和要求;

3、组织开展各项学习、培训、进修活动,组织现场观摩,提升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4、组织市级科技大练兵竞赛,选派县级代表队参加全省的科技大练兵竞赛。

5、按照国家“三千人才工程”方案,继续做好20*-2010年度的人才工程培训进修。

6、加强对县市区科技大练兵工作指导,及时搞好工作总结与表彰。

(二)县级人口计生局

1、制定本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各项学习、培训、进修活动,组织现场观摩,提升技术人员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3、组织全员培训,组织做好三次科技大练兵测试。

4、组织县级科技大练兵竞赛,选派县级代表队参加全市的科技大练兵竞赛。

5、加强对县、乡服务站科技大练兵的检查指导,及时搞好总结表彰。

(三)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1、制定本单位的科技大练兵具体实施方案;

2、完善技术人员“每两周一次集中学习、每月一次病案讨论、每季一次专题讲座”的学习制度,并做好记录;

3、协助计生局搞好对乡镇技术人员的培训及学习指导,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参加测试。

4、协助计生局以县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省、市科技练兵竞赛。

(四)技术人员:

1、平均每人每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和训练时间不少于4个学时,要有学习和训练笔记。

2、每年参加完成一次测试和竞赛并有相关记录。

3、2006至2010年,医技人员至少参加一期3个月以上的临床进修。

七、效果评估

(一)评估办法。通过测试、竞赛、督导、专题调研等形式,市、县人口计生委(局)要经常对各级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情况进行督导和评估,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动态评估综合评价结果。

(二)评估内容

1、对技术服务人员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2、对技术服务人员基本技能进行考核。

3、对技术服务机构及其人员参加活动情况进行抽查:查看学习、训练记录和笔记,查看个人测试档案。要求技术服务人员学习、训练、培训等计划完成率及测试参与率均为100%。

(三)评估结果的使用。

评估结果为四个等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

1、开展大练兵活动评定结论为优秀的县市区、单位,可优先推荐为国家、省级先进或示范单位。评定结论为良好的单位,可优先推荐为市先进或示范单位。评定结论为不合格的地区、单位,两年内不得参加系统内的创优、评先。

2、个人在大练兵活动中的测试、竞赛成绩与评先选优、岗位资格认定和技术职务晋升相结合。在测试和竞赛中成绩优异、表现突出者,在核发《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合格证》时可予免试,在职称评定时享有优先申报权,在技术职务聘任时优先考虑。年度内接受测试或抽检不合格者,不得参与本年度选先评优,对测试不合格者应限期补考,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上岗资格。

八、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加强对全市科技大练兵工作的领导,市人口计生委成立科技大练兵领导组。组长由人口计生委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技的副主任、分管人事的副主任、纪检组长担任。领导组成员有科技科、办公室、监察室、科研所、药具站的负责人。大练兵办公室设在科技科,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各级人口计生部门都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和理解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主管科室组织实施,为科技大练兵活动提供切实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各县市区人口计生局要抓紧时间组织制订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各级学习、测试和岗位竞赛的实施办法,为技术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在活动方案中要建立明确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测试和岗位竞赛成绩可作为技术服务人员继续教育、晋升职称和落实奖惩的重要依据;测试不合格者应限期补考,补考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上岗资格;对测试和竞赛成绩优异者应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树为技术标兵,带动广大计划生育科技人员共同提高。要充分发挥市计划生育科研所、药具站和县服务站业务骨干的技术指导作用。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第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校企合作;软件测试

DOIDOI:10.11907/rjdk.16232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2-0197-03

0 引言

随着软件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软件产品质量,软件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途径也因此受到行业领域的关注与重视,软件测试岗位的就业前景也变得越来越好。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持久深入的校企合作已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要素之一。

《软件测试基础》课程大多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专业中开设,但是普遍存在着课程内容更新慢,教学方法、手段陈旧,课程评价考核单一的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效果不佳。该课程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软件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院与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等从事软件测试的IT企业紧密合作,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和改革,培养了一大批软件测试人才,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

课程组成员结合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际软件测试资质认证(ISTQB)的考试大纲,以及行业、企业对软件测试员的人才需求,与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本课程的目标为:使学生了解软件测试的发展前景,掌握测试的基础知识,了解测试用例的概念、意义;能够搭建测试环境,掌握常用的黑盒、白盒用例设计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手动功能测试并撰写测试报告与缺陷报告;了解常用的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理解测试工具的原理,了解测试管理的概念与流程等。

本课程以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与高职学生的特点,将测试基础知识、相关技术方法、测试管理贯穿在整个测试流程中,从而构建测试各阶段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在课程中以“虚拟公司”作为组织形式,在运作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教育行为导向和职业性原则。行为导向,即创造师生互动的仿真情境,使学生通过自主协作式学习方式,反复操练,从而形成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方式和职业能力。职业性原则,即要求实训目标和就业目标高度一致[2]。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平台,通过具体工程项目及案例素材,使用测试管理工具从测试需求建起,测试模块划分、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执行、缺陷管理,加强学生对测试管理工具的使用。

2 以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学习情境创设

《软件测试基础》课程最好在第三学期开设,因为这时学生对软件行业已有一定了解,并已具备初步的编程经验,课程共计64学时。依据软件测试的工作过程可以将课程划分为6个学习情境,共15个工作任务,具体如表 1所示。

学习情境1中主要让学生认识缺陷并知道缺陷产生的原因,掌握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分类和原则,熟悉V模型、W模型、H模型等软件测试的常见模型;熟练掌握软件质量模型的分类和各个评价指标,并明确软件质量与软件测试之间的关系;会查询互联网中的招聘信息,分析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职责及发展路径,并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情境2中让学生能够明确软件测试的依据,并阅读需求规格说明书,理解测试需求的概念,会对测试需求进行挖掘;能够理解测试计划的重要性,知道测试计划的一般组成要素。

学习情境3中让学生能够理解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的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够灵活地运用黑盒测试的常用方法,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决策表、因果图、场景法、正交表等来设计测试用例;能够灵活地运用白盒测试的常用方法,如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等设计测试用例。

学习情境4中让学生学会测试环境的搭建,如在虚拟机中部署PHP、JSP、.NET等应用程序;理解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的概念及基本流程,熟悉集成测试的策略,能够使用JUnit 等工具来开展单元测试;能够掌握缺陷的概念,会正确记录缺陷,掌握缺陷报告的基本格式与内容。

学习情境5中要让学生理解测试总结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了解测试总结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学习情境6中能让学生掌握手动测试与自动化测试的区别,了解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等工具的原理,初步掌握脚本的录制和参数的设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 “互联网+教育”方式的课程改革深化

3.1 利用雨课堂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合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由传统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转变,打破以往学生学习时空的限制,按需学习,让教育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共享。由于本课程概念较多,课程学习后还需通过工信部的考证,线上教学教师通过清华大学研制的雨课堂平台将PPT课件、微课、测试等资料上传至云空间,并推送到学生的移动终端上,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复习工作,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均被自动完整采集,有助于量化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并把握学生学习轨迹[3];传统的线下面授,则重点解决学生的疑难困惑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第3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软件测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115-02

一、引言

为了培养一批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2010年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强调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1,2]。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对工程实践要求很高,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很强。软件测试不仅贯穿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覆盖软件各种应用领域,而且在软件开发的系统工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软件测试阶段所占的工作量约为软件工程总工作量的45%,所占的资金量约为总资金量的15%。在一些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中,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比例通常为1∶1,微软公司甚至达到了1∶2。

然而,当前我国软件测试行业面临着测试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原因在于软件测试应聘者缺乏系统化的软件测试培养,软件测试的实践能力不高。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要求,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卓越”培养标准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具备从事计算机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基础知识的专业标准。二是具有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中“软件评测师”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掌握ISTQB国际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的知识体系结构的行业标准[3]。

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缺少具体测试案例

课程中包含了许多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模型、技术和规范,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软件开发与测试的实际经验,由于没有具体的测试案例贯穿整个测试过程,因而软件测试课程难于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二)任课教师缺乏软件测试的实践经验,软件测试实践环节内容单调

软件测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任课教师没有接触实际的大中型软件开发项目,软件测试的实践经验很有限,很难透彻的讲解软件测试技术如何具体的运用。而许多高校的软件测试实践课往往停留在几种基本的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技术上[4],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得不到极大的提高。

(三)对软件测试工具缺乏系统的学习与实践

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手工测试已经不能满足软件开发的需要。近年来,软件测试行业出现了许多软件测试工具,例如QTP、AutoRunner、Junit、LoadRunner、TestDirector、Parasoft C++ Test、Rational PureCoverage等,这些工具在软件测试行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高校软件测试实验条件相对还比较匮乏,导致学生无法学习和使用这些软件,毕业之后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适应软件测试岗位的要求。

(四)不熟悉软件测试国家标准,不能书写规范的软件测试文档

软件测试依据的国家技术标准规范主要有8个,分别是:《信息技术软件包质量要求和测试》(GB/T17544-1998)、《软件质量模型与度量》(GB/T 16260-2006)、《软件工程产品评价》(GB/T 18905-2002)、《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GB/T9386-2008)、《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指南》(GB/T 25000.1-2010)、《应用软件产品测试规范》(CSTCJSBZ02)、《软件产品测试评分标准》(CSTCJSBZ0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这些标准,学生对这些标准也不熟悉,因此在软件测试实践中不能按照标准的要求实施测试,也不能书写出符合规范的软件测试文档,使得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软件企业的需要。

三、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软件测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内容、测试案例和测试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形成了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以测试理论―测试技术―测试过程―测试工具为主线重新组织教学内容,设定后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在软件测试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全程使用测试案例,让学生能将学到的测试理论与具体的测试实践结合起来,更加牢固地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测试案例包括面向对象的NextDate问题、三角形类型问题、工资支付系统、自动柜员机问题、简化的录像机系统等测试案例。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还对相关测试工具进行介绍和演示,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中学生要用到这些测试工具。

为了提高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软件测试课程还增加了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以5~7人为一组,完成基于B/S的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针对该系统按照软件测试国家标准编写软件测试的相关文档,并利用测试工具完成系统的各项测试。此外,还邀请国内知名软件测试公司的工程师进行专题讲座,并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软件公司进行软件测试实习。

通过一系列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软件测试实践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软件测试的理论和技术,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们还开发了基于“卓越计划”的软件测试课程网络资源平台。该平台的内容包括7大模块即:软件测试课程知识体系模块、软件测试工具模块、软件测试实训案例分析模块、职业资格考试信息模块、软件测试试题库模块、在线测试模块、答疑与讨论模块。通过该平台的运行,增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软件测试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开展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以来,近三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软件测试的人数分别为8人、27人和39人。从企业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能熟练运用软件测试技术和工具完成软件测试任务,并能正确书写软件测试的相关文档。

四、结语

软件测试是软件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针对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软件测试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课程内容、教学实验、课程实践以及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着手,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设置了教学内容,并把测试案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陈翔,鞠小林.卓越计划驱动下的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3):14-17,21.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第4篇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教学模式;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52-02

0 引言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软件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软件开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软件测试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成效直接决定了软件产品的质量。软件测试行业日趋规模化和规范化,用人单位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因此,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成为众多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新热点[1]。然而,很多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不能满足市场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学生只是学会了书本上条条框框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中遇到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软件时,仍然不懂活学活用。因此软件测试课程也应与时俱进,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和教学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1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的现状

1.1 软件测试课程简介

软件测试是一门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开发与测试、软件测试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软件测试课程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基础上,熟悉软件测试岗位的工作职责,了解软件测试的方法、原则、规范和管理,掌握软件测试工作流程、测试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软件测试教学存在的问题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模式是指:软件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它是一个完整的功能体系,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计划、进度的制定,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和实施,课程考核的方法和手段等等[2]。本部分将对传统教学模式包含的各部分进行讨论,分析目前该课程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1.2.1 教学计划及进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计算机相关专业都是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软件测试课程。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黑盒/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技术和测试自动化工具的使用。由于该课程学习过程过于短促,加上学习内容拘泥于书本化,所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的印象如过眼云烟,没有留下多少记忆。即使是学习特别用心的学生,所学到的也仅是书面的内容,掌握的也只有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极度缺乏实践环节的经验,当进入企业后,仍然无法圆满完成一个软件项目测试的实际工作。

1.2.2 教学方法及手段

目前高校开设的软件测试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与其他课程一样,即课堂讲授和实验室实践相结合。这种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首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完全属于一种被动式的学习,学习效果不好;再有,实验室实践环节只是设计简单案例的测试用例,与公司/企业需要测试的大型软件相差甚远,在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和测试文档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2,4]。

1.2.3 考核的方法及手段

传统的软件测试课程的考核方法及手段仍然是采用试卷命题闭卷考核的方式。而软件测试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这种考核方法只能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不能考核出学生对软件测试技术掌握的情况。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远远比一次考试的最终结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真正的水平,所以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也不能由最后一次的笔试结果来决定。

2 软件测试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企业对软件测试人员技能的实际要求,我们对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方式的实施及考核方式进行了调整。

2.1 教学计划调整

教学计划一改以往一学期学完软件测试所有内容的传统做法,分阶段完成对该课程的教学。这样一方面使学生以循序渐进地过程学习该课程,印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学习的内容除了书本上的基础理论之外,还包括了丰富的实践内容。

在学生学习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后,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开设软件测试概论这门课,让学生对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知识有一定的理解;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通过抛锚式教学法开设综合测试课程,让学生掌握有关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学年开设一门完全是以实训为主的课程,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环境平台下的测试方法,并根据对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分析,自动生成测试用例,这将是软件测试的一种趋势。

第四学年让学生到跟我院合作的企业去实习,真正掌握软件测试的实践技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真正需求。

2.2 教学方式采用“抛锚式”教学法

传统的做法是介绍软件测试的理论,以简单的案例进行说明。由于内容本身抽象,缺乏足够的实践,使得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且不会活学活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习内容的变化,我们采用了案例抛锚和项目抛锚两种教学方法。

第一,采用案例抛锚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教学计划的第一阶段,即软件测试概论和综合测试阶段。选择好的案例对帮助学生理解软件测试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案例的难易程度,将案例和软件测试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把案例分成基础案例和综合案例两种[3]。例如在学习《软件测试概论》中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技术时,应尽量选择简单的基础案例,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测试的方法上而不是案例本身上,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测试技术的原理。在学习综合测试的时候,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些比较复杂的综合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解决较为复杂的测试问题。通过团队进行的整个测试过程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综合案例测试的工作流程、实施细节及注意事项,又可以促进学生沟通与协作的能力。在综合测试的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应用到各种自动化测试工具, 包括WinRunner功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性能测试工具、TestDirector测试管理工具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真正的测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采用项目抛锚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主要应用在教学计划的第二阶段,即在软件测试实训过程中使用。在学生掌握了软件测试的相关测试技术之后,需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环境下的软件测试中。因此,该阶段的学习内容主要以对项目的测试为主,选择的项目必须有不同的软件和硬件要求以及特定的配置环境,这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实际测试工作的流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所学的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测试技术综合应用的能力。针对每个具体的项目,按照软件测试的三个主要阶段(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获取、测试有效性度量),充分将软件测试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对不同环境下项目的测试,找出软件测试技术各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达到软件测试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2.3 校企合作

为避免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应使学生尽可能早地了解市场的行情,以掌握市场所需要的各项测试技能。因此,非常有必要让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合作的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第一,请企业的专家给教师、学生进行技术讲座或市场信息的宣传,让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需要掌握哪些技能[3],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与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合作。争取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企业软件测试实习并获得就业指导。

第三,与企业合作进行外包测试。

2.4 课程考核方式

考核分数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成绩占50%。而期末考核由试卷命题闭卷考核的方式改为独立完成一个实际软件项目的综合测试,以此更能考核学生对软件测试的综合能力。

3 结束语

本文对“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调整教学计划并采用“抛锚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多层次、应用型、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为目标,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一致。

参考文献:

[1] 周元哲.“软件测试”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22:16-17

[2] 聂静,吴琳.探索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2.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第5篇

一、形成性测试的概念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业成绩、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作出的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过程性、全面性的学生学习生活的评价,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学生是评价的重要参与者。而形成性测试实际是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测试部分,它是在测试过程、测试结果中体现形成性评价特点的测试,其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诊断学生的知识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师生的共同参与。

二、形成性测试的特点

1.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

在形成性测试的全过程,均需学生积极参与。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性测试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侧重,不能一概而论,以防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科学对待测试结果。

形成性测试强调诊断、激励功能,对测试结果要辩证地看待,尽量做到去分数效应化。

3.师生协商测试范围。

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业素质差异较大,教师在测试时不能生搬硬套教材、大纲,对学生统一要求,因为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厌倦心理,所以划定测试的范围应有学生参与,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建议,教师将测试的范围按难易程度分级,与学生共同确定自身的等级,这样测试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学业水平相适宜,使测试的诊断效能最大化。

4.计划性的诊断、反馈功能。

任何教学测试均有诊断与反馈功能,而形成性测试的计划性更明确,师生对其计划性更明了。形成性测试有明确的目的性,其诊断功能也更精确地反映学生的知识缺失或存在缺陷。对于形成性测试所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教师应反馈给相应的学生,并督促其改正,同时学生也应该自我反思,并逆反馈给教师,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实际上是形成性测试多重主体参与的结果。

三、形成性测试的方法

1.制订形成性测试的计划、标准。

(1)个体化测试计划。

制订计划时,尽量与学生协同制订。由于高中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加之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于形式多样的形成性测试适应性不尽相同,所以完全做到个体化可能难以实现,但可以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各自特点,有侧重地制订相对科学的形成性测试计划。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调整、修改,尽量满足师生的需要。

(2)测试标准的制订。

形成性测试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书面形式的,也有口语形式的,不仅有单纯知识点考查的题目,也有开放性发散性思维考查的题目。评判的主体不仅有教师、学生自身,也有同桌同伴。由于各人主观性的差异,可能导致评判产生误差,所以应尽可能制订明确的、量化的标准,以便于实际操作。

(3)建立测试档案。

形成性测试的激励作用来源于学生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自身所取得的成绩,所以建立客观、详尽的测试档案势在必行。其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在基本符合教师规定格式的前提下,体现各自的特色。当然,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测试的诊断功能与学生的反思同样十分重要,必须条理清晰地写明,还最好附有复习计划,这样一份测试档案对于学生的学业提高应该十分有效。

2.形成性测试的形式(以课堂测试为例)。

(1)测试课。

常规的测试课一般包含周测、单元测试、月考、期中测试等。而形成性测试在教师命题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体现考查知识的目的性、计划性。更为不同的是评判过程,它不是为了选拔学生,而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了什么,缺了什么。为了发现教师教学方法是否需要改进,教师在阅卷时,不应过度关注分数,在发还试卷的同时应该附有已掌握与需掌握的知识列表。评卷后当天建议学生记入测试档案中,第二天将反思交给教师,有不懂的知识向教师请教,避免出现知识盲点。

(2)非测试课。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一体化改革目标教学环节设计方案学习情境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1.1课程性质

《混合料试验》是土木工程路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目标是在掌握混合料试验检测的基础上,力求科学地反映当前试验检测新工艺、新技术,力求运用国家行业现行试验规程,通过模拟、类比、仿真等项目教学,融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学为一体,加强对试验检测原理的探讨,培养学生进行土木工程路桥专业试验检测的能力,以及运用国家现行技术规范、规程、标准的能力,提高学生根据试验检测结果评价混合料质量和工程质量的能力,促进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提供将来从事路桥工程试验检测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2设计思路

一体化改革《混合料试验》课程主要内容的选择突出实用性和先进性,以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公路施工与养护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以最新的试验规程及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为指导,系统地讲解各种试验原理、操作过程、适用范围、材料选择、材料组成等。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材料,掌握常规试验的检测结果注意事项。

本次改革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突出在实际情境中学生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这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变,要有力地推动这一转变,需要以项目为载体来组织课程内容。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该课程最终确定了四大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沥青混合料试验、基层稳定材料试验和砂浆试验)共十九个任务,每个项目列举一个典型的工程实例作为项目教学的载体,按照试验的原理、目的、操作步骤、结果的整理和分析的顺序进行课程内容安排。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现场试验、观看影像资料、观看多媒体课件、操作训练、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借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理解试验的形成原理,掌握试验的操作技能,能承担公路工程一线试验检测任务,合理评价公路工程质量,同时培养过学生高尚的职业素养,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1知识目标

能描述公路工程混合料试验与检测的概念、原理

能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及调整

能描述公路工程试验及现场检测的操作步骤

能描述试验检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2.2技能目标

能按照试验检测目的正确取样

能按规程操作试验与检测仪器

能计算、处理试验检测数据并评定出试验检测结果

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试验检测习惯

养成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适应野外的试验检测工作

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耗材、协作配合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3课程具体任务内容

《混合料试验》课程任务名称

4以一体化教学活动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的课程策划方案为例

4.1学习情境

某钢筋混凝土桥预制T形梁需要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的水泥混凝土,为保证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及硬化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质、耐久性,需要对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水泥、粗集料、细集料、水)进行合理的配比设计并对其技术性质进行检测。现场技术负责人下达任务,由试验员在规定时间内,按照既定计划和《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以及《实验室安全制度》分工合作、讨论实施完成,并按项目要求进行试验,试验完毕后,查阅《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结果评定,交由技术负责人验收。共40课时。

4.2学习内容

(1)水泥混凝土的概念、技术性质、工程意义等;

(2)水泥混凝土对各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3)水泥混凝土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4)基准配合比的调整;

(5)确定试验室配合比及工地配合比;

(6)水泥混凝土试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7)水泥混凝土试验的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并得出试验结论。

4.3策划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教学环节设计方案结构图如下

策划环节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教学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独立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该项目教学环节设计结构图如下。

4.4以学生学习项目水泥混凝土试验第一个教学环节设计方案策划流程图如下

明确学习任务――水泥混凝土实训室安全制度学习――明确水泥混凝土的概念及组成材料――独立查阅水泥混凝土的工程意义、技术性质及相应的评定试验――小组对水泥混凝土优缺点进行分析――独立查阅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明确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独立查阅水泥混凝土设计基本流程、试验规程――小组汇总自学内容列出拟实施计划――各小组展示编制的合理方案

该流程图的设计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能有效支持学生活动的开展。

4.5依次按照设计方案结构图实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行动导向和做中学等先进教学理念的方法,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测试实习工作计划第7篇

作为在测试与评估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Thomson Prometric(普尔文)认为:一个有效的企业计划会始终将知识评估作为员工培训和员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好的评估和测试系统能够完善企业的学习计划并有助于发掘员工的潜力及企业的潜力。而企业员工的测评和评估则是人事管理的一项专门技术,它是借助于心、管理学、行为和机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的一种综合选才的体系,它能对人的知识水平、智力、特殊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的素质进行综合测评,为现代企业进行人才选拔和安置、个人选择职业提供重要。在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人员测评和评估已被广泛于挑选从学徒工到总经理的各级工作人员,成为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选拔工具和技术手段。

测评与评估对企业的重要性

随着人才市场的迅速膨胀及企业预算减少且工作量增加,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积极效应。企业在发展中,员工和企业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利害关系,员工应该对企业发生的变化很快做出反应,而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将有助于他们更好的适应新工作环境,提供员工的适应能力。员工培训可以为企业组织内成员创造持续学习的机会,营造员工与企业的共同理念,提高组织的绩效,达到组织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从长远看来,学习计划会使企业的招新及裁减人员的费用减少,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企业经营体系和经营过程的学习计划会给企业带来更多客源,也会促使企业运转得更加有效。另外,企业为员工培训机会不仅能够更、可靠地获得人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培养员工对企业产生持久的归属感及对企业的忠诚,从而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之一。,国际上企业都十分重视培训工作。国际大企业家的培训总预算一般占上一年总销售额的1%—3%,最高的达7%。

《首席学习官》(Chief Learning Officer)商业智能委员会(Business Intelligence Board)所做的证明,企业有必要致力于劳动力资源的长期发展,并提出了三条有利于学习和企业成功的广为适用的真理:第一,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它为员工发展而做的投入。第二,必须经常评估并更新学习计划以确定它们是否与企业现状相符。第三,企业需要明确衡量出学习计划的效果。

全球著名的测试与评估机构Thomson Prometric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Thomson Prometric 的总裁及首席执行官迈克尔?布兰尼克(Michael Brannick)认为,可靠的知识评估会让企业家的员工看到学习计划的效果,从而保证企业家的进步并让企业家认识到为未来的成功所需做的努力。事实上,有了相关而有效的评估和测试系统,员工在技能上的差距会减小,从而使企业能顺利实施其战略方针。一旦学习投资有了成效,知识差距上的优势就成为企业家重要的资产。在获取这一资产的过程,企业家也就扩展并保护了最终效益。这样,在市场占有率和收入增加的同时,运营费用将会减少。

Thomson Prometric作为全球认证领域的领先者,多年在评估认证领域的发展,使其在世界的6大洲141个国家建立认证, 可用25种不同语言提供2,400多种考试,涉及IT领域证书认证、学业考试(GRE、GMAT、TOEFL)职业证书考试及不同行业的测评、评估。另外,Thomson Prometric公司在推动测评与评估行业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对企业测评和评估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Thomson Prometric认为,在企业内部不断推行测评与评估,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及人力资源TCO的有效降低。

员工在测评与评估中成长

企业在过程中,所采取的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知道公司是因为对他们足够重视,故而为他们进行智力投资,并且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最初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他们。而测评与评估就有助于将企业的最终目标更加明确,也可以通过简单易行的三步骤确定员工的水平。第一步,用员工能力水平的评估和测试结果确定学习计划的。第二步,列出学习建议,然后通过学习提高相应的技能水平。第三步,测试、衡量学习过程是否有效。

根据上面的三步骤,企业管理者已经非常清楚对项目领导人的能力要求。企业管理者还知道,这一项目如果成功,会有高品质产品投放市场,从而为企业带来收入——因此项目领导人的能力与企业管理者的收入增长直接挂钩。首先,企业管理者开始评估Mary的知识水平,获知她的能力水平。她在营业本领、创造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应变能力方面表现不错,但在人员管理方面得分较低,而这种能力对一个想领导整个技术工程的人来说又是必须具备的。

这一评估过程对这一员工提出了具体而中肯的期望。由于她缺乏所需要的人员管理能力,因此很明显她还不能担任她想要的领导人一职。这一点企业家要坦诚的告诉Mary,这样会使她以积极的态度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然后坦诚地就其学习结果做一沟通,这样会增加其对领导的尊重和信任。正是这种合作会帮助企业家和Mary共同制定出她所需要的管理培训。

一位受益于评估的专业人士说,“我认为企业管理者的想法是,现在的我是值得信赖的,并且我能胜任我的工作。两年的时间里,企业管理者的说法由‘我们不会让你接触这一系统’转变为‘现在你可以决定你想任用谁’。 有了这些培训和认证,在一位高级工程师离职后,我就被安排到了那个职位。”

测评和评估决定企业发展

测评与评估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测评与评估,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良好的培训评估体系是在工作、岗位说明、绩效标准和管理以及培训要素之间的流程管理,这种流程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培训不断提高业绩,并在提高业绩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绩效标准,进而使企业培训进入良性循环,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