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测试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5-12 04:49:21
测试技术论文

测试技术论文第1篇

GPS-RTK定位技术制动距离测试方法是一项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测试技术,其误差由测试信号相位的差分处理和制动动作的自动捕捉等方面进行控制,基本不受人为因素影响。但其基准站的设置位置有一定要求,通常要设置于测试区域的最高点及测试场地的中心位置,要求视野开阔、周围无高大的障碍物,远离电磁信号和大面积水面,测试天气晴朗、风速较低,否则会影响试验结果。这种测试技术适合专门的测试机构和强制认证单位,适用于批量重复性的制动距离测试,整个系统的使用成本较高、前期投入比较大,且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进行数据分析。雷达测速法是通过间接测试移动车辆的车速,由车速对时间积分计算制动距离。雷达测速法的核心部件为雷达测速传感器,运用多普勒频移原理工作,将一个小功率微波发射到地面并反射回来,发射信号和反射信号的频率因为多普勒频移原理而发生变化。发射信号和反射信号频率的差异与车辆行进速度成正比。雷达测速传感器测试的准确度与其安装方式和位置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每种型号的雷达测速传感器都有明确的安装推荐方式,只有满足相关要求其精确度才能得到保证。一般雷达测速传感器有2个重要的安装要求:(1)安装角度。与地面所呈的角度关系到微波反射和接收问题,直接与灵敏度相关,一般推荐的安装角度为45°,首选朝后安装,也可朝前进方向安装。(2)安装高度。一般民用测速雷达传感器要求高于地面或地面物体30~100cm,推荐高度为60cm。使用中既要考虑安装角度和高度,也要考虑机器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一般针对测试机器设计专用的传感器安装座。正确安装的雷达测速传感器在工作时会输出一个规则的脉冲信号,其频率与车速成比例,通过数据采集仪器采集频率,处理后乘以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可得到车速,见图3。测试制动距离时,将制动信号、发动机信号等一起接入数据采集仪器,设备自动捕捉制动信号,把这个时刻作为制动的起始时刻,仪器自动把车速信号对时间进行积分处理,直到车速降到零为止,就可以得到制动距离。利用雷达测速原理间接测量制动距离的方法精度不及GPS-RTK技术,但总体使用成本大大降低,如传感器安装适当,地面起伏不大,无大面积反光面,测试误差是在可控范围内。如果仪器自身对时刻捕捉有误,误差将增大,这时需要进行人工数据处理,将测试数据导出,用第三方软件对数据进行积分处理。该方法适合测试次数不多的单机试验。由于是通过速度间接计算距离,而往往机器的制动不是一个等减速过程,用积分方法求出距离本身是存在一定误差的,加上传感器本身的误差,则制动距离的误差将因累计作用而变得更大。

2电液式测试方法

由于受成本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电子类制动距离测试方法可求而不可得,因而长期使用一种自行设计的电液测试装置进行制动距离的测试工作,其主要结构见图4。这套测试系统利用各种废旧油缸和电磁阀等,廉价而且实用。测试装置主要由控制系统和喷洒执行装置组成。控制系统包括踏板位置开关(用于激发制动开始信号)、延时继电器(带延时功能,接收制动信号几十ms后自动关闭)、开关电磁阀(用于控制喷洒装置的启闭);喷洒执行装置包括冲压油源(一般接机器补油系统)、油缸(内带活塞,其上部为冲压腔,下部为喷射液填充腔)、喷嘴(通过电磁阀与油缸相通)。试验时,将该套测试装置用安装座安装在测试机器的后方,保持喷嘴与地面有一定距离,一般在30cm左右,将充压油源与油缸连接,再将位置开关安装在制动踏板下方,然后将延时继电器放置于驾驶室或操纵台上,并连接位置开关、延时继电器以及电磁阀。试验开始时,驾驶员只需观察机器仪表上的行驶速度,然后踩下制动踏板进行制动距离测试。在踩下踏板时位置开关产生制动信号,延时继电器将电磁阀打开,喷洒装置将喷洒液通过喷嘴喷洒在地面上留下圆形印迹,此位置即为制动起始位置,待机器制动后,测量喷洒装置喷嘴与地面圆形印迹的水平距离,即为测试的制动距离。通过多次试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只要保证位置开关安装合适,触发制动信号正常,多次测量的误差均在可控范围内,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单机研发性试验测试,无需专业测试人员操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3总结

测试技术论文第2篇

测试工程师也可采用以下这种方案:从德克萨斯的办公室上互联网打开Web页自制一个用于记录结果的表格点击指定的空白区域此时,位于井边的仪器自动执行适当的测试并在表格上显示文本或图形数据,同样,这种方式也可在无人情况下完成设备校准、故障清除等远程服务。

模式变迁

根据测试方法,测试结构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线形分布式结构远程分布式结构在线形分布式结构体系中,所有的测试工具和测试仪器——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器、数据统计进程控制硬件和软件等——都顺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上。远程分布式结构则假设仪器和控制机之间的地理距离在同一端,有关它们的进程控制则在另一端进行。这种方式包括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这种测试体系成为可能。目前,局域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远程仪器I/O标准也接收了TCP/IP协议,数据库服务器已经可以升级为远程数据服务器。这些都使各种类型的通讯成为可能。不管在一座楼内还是地球的两端,测试工程师们现在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协调生产进程。已经有一些标准协议和产品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提供了基本构架。很多开发环境也允许开发无缝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然而,虽然像MicrosoftVisualBasic这类开发环境提供了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功能,但它们缺乏测试方面所需的一些特殊要求.惠普公司开发的可视化工程环境(简称HPVEE)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等一些图形化的编程环境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些工具,测试工程师在构筑测试解决方案时只需知道域名或IP地址。再通过Netware或其它的互联网浏览器连接远程端点,简化用于两地通讯所需的软件设计工作量。

图形化编程

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知道关键字并遵循复杂的语法规则才能产生出成百上千行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出现语法问题以及逻辑错误。相比之下,图形编程工具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初始条件运行结束后,环境会自动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结果。而用传统的编程方法实现一些特定的工作如创建图形显示方式、支持鼠标和键盘控制、选择输入输出显示特性、增加程序的保密性等,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种更加直观的方法可以降低80%以上的编程时间,更重要的是测试工程师认为图形技术更加方便有趣,从而鼓励他们在更多的场合应用这些工具。另外,此软件还支持众多厂家生产的仪器驱动器,包括遵循VXI即插即用标准的所有仪器模块。它还用直接I/O方式控制如下类型的仪器:GPIBRS-232VXI基于局域网GPIO利用HPVEE、PC和工作站还可直接控制VXI的背板总线。

对用户的透明度

远程分布式结构体系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应归功于它大大降低了用户和他访问的信息以及信息本身之间存在的臣离所引起的问题。简单地说,不管测试仪器在同一个房间.在其它建筑物内,在另一个州或在地球的另一端.软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假设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监测站需要控制位于一个卫星上的仪器。操作者必须知道卫星运动的方式以及需要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每个操作者必须知道监测链上前一位操作者所做的工作。

惠普公司通过利用VXI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它使操作者之间、操作者和卫星之间密切配合,代替了以往那种操作权转移方式。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危险环境中进行的测量过程,比如炼钢厂或其它充满高温或腐蚀性空气的环境,不适合工作人员在同一所房间内监测和控制仪器。另外一个应用是从一个大的测试单元检查测试参数.比如一架天线或飞机的翅膀.这些都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多个VXI机箱来执行所需的测试,而网络技术则允许在一个中心控制点来处理所有仪器。还有一个就是仪器共享问题。假设一个工作组中有若干个科学家.他们都需要用到位于指定地点的一个价格昂贵的仪器集。VX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他们可以在各自的实验室使用这些仪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过程:生产者将生产线上所有的测试点连接到指定服务器上,这台服务器上有一个Oracle数据库和所有结点需要的测试程序。这样,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在扫描粘贴在传送带设备单元上的条形码并传送给服务器后,由它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案并通知相应的测试设备,并决定所要测量的部件和参数。操作者只需将设备单元安装到固定的机架上,按下按钮即可,测试结果会自动返回给服务器。

远程诊断

测试工程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排除远在12000英里以外的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降低维修费用。例如,我们在服务器上设置了设备诊断、校准和自检专家库,为位于吉隆坡的测试点分配一个IP地址,这样,远在美国圣大菲的测试工程师就可以通过测试点提供的信息来运行设备的诊断和校准程序,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用软件才能进行。

在不远的将来,服务器将支持在一个测试点上运行多种传输协议。通过膝上型电脑,测试人员可以浏览各个测试点信息,并在相应测试设备上运行诊断系统。“热链接”(超级链接)技术允许访问驻留在第三方系统上的校正系统,测试点可直接下载而不需测试人员身临其境。

扩展仪器功能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Web页,一个拥有自己的http服务器和html页的仪器,将仪器的IP地址通过“热链接”技术同Web页连接起来。用鼠标点击热点“校准”就可以访问到校准Web页,它包含仪器的标准规范和校准程序。如果需要寻求仪器生产厂家的支持,第三方的超级链接可直接连接到提供此项服务的主页上。它可以自动将我们使用的软件或硬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如果仪器在其内部有一个http服务器和Web页,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用户的操作也相应被简化。仪器的Web页应包含其基本的使用说明文档,同时为了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客户,这种在线帮助系统甚至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校准功能。当然,它还应支持硬拷贝和打印功能。在这种结构中,仪器就不需要连接到GPIB总线或VXI机架上,而只需象协调其动作的PC一样,连接到局域网上即可。

创建一个解决方案

回过头我们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有关卫星的那个例子。惠普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叠架式仪器。它采用一个支持VXI组织TCP/INST协议的局域网/GPIB总线转换器,即HPE2050来实现以上测试过程,这种系统通过HPE2050连接到局城网上,然后用GPIB母线和仪器连成一体。再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驻留有测试仪器控制程序的测试点工作站组建一个测试广域网,实现远程分布式测试。

基于VXI的解决方案是把HPE2050转换器连接到0槽控制器上,或把内嵌式控制器配置为一个支持TCP/INST协议的服务器,这样控制器通过端口就可以和局域网连接起来。TCP/INST协议是HP实验室的研究员在标准RPC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局域网传输协议。随后,VXI组织将其接纳并作为分布式VISA的基础。采用此协议的HPVISA可通过HPE2050访问仪器或运行在服务器上并具有VXI、串口、GPIO接口的控制器,而所有这些只需知道HPE2050或控制器所属的域名或IP地址。

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组建分布式测试体系的可能性已经存在,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还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完美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上数据的传输率低且不受控制,其结果是从远地通过不同路径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数据包不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指定地点。这个瓶颈通常来自一些特殊的局域网,尤其是小公司组建的局域网。另外,在数据包横跨美国大陆时,一些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会导致70%左右的内容丢失,其结果使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缓慢。另外,工业标准变动过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分布式测试程序的正常运行。因为在一个分布式解决方案中包含计算机间的通讯进程,所以应用程序内存驻留数据在网上传输和在另一个计算机进程的内存中等待所需要的时间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传输率不仅和机器本身的速度有关,也和局域网上所运行的协议有关。例如,理论上,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但如果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实际上它只能达到1Mbps甚至更低,远远低于一些数据采集方案的要求。

在一些数传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考虑采用无钱解决方案,使远程地点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话线才能通讯,从而降低费用。它只需要以下这些设备,如一台PC、所需的仪器系统、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组建一个完整的、自包容的且价格低廉的监测站,使分布式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体系

目前的分布式系统——包括远程主机和远程进程仍然采用一种主从式结构,它极大地限制了软件对另一端的控制能力。对于测试过程和测试参数的监测,必须在智能化前端机进行的系统,这种结构由于互联网的低数传速率和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其无法得到应用。

增加前端机测试软件的功能,减少测试仪器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量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案要求仪器在不需要远程服务器干涉的情况下,本身就具有独立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比如,每台仪器拥有一个JAVA虚拟机,可以通过当前的Web协议下载JAVA进程。

测试技术论文第3篇

手机测试

挑战:

中国的手机市场发展迅猛,世界各大手机厂商竞相争夺手机用户。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手机的功能日趋丰富,比如摄像头、MP3、FM调频收音机等等。同时,手机通讯协议也层出不穷,GSM、CDMA、GPRS、CDMA2000、EDGE、WCDMA等等。为了应对产品的不断变化,工程师面临着提高效率并缩短产品市场化时间的挑战,他们需要一个灵活而强大的通用测试平台。我们先来看一个通用测试平台针对手机通讯协议的变化而表现出来的优势。大家知道,2G的协议比如GSM和CDMA都已被成功地运用于市场了,而3G的协议比如WCDMA,CDMA2000等等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从2G到3G的转变中,面临客户群、设备置换、技术的成熟度风险等等问题。运营商希望能够进行平滑的过渡,在不丢失已有手机用户的情况下,首先升级交换网络部分,这使得用户可以使用过渡期的2.5G产品,然后等时机成熟时再升级无线网络部分达到3G的标准。2G的测试仪器已经比较成熟,3G的测试产品正在加紧开发,2.5G的专用测试设备却由于传统仪器制造商考虑到研发成本和市场前景的问题而匮乏。

一家著名的手机制造商制造了支持EDGE(EnhancedDataratesforGSMEvolution)协议的2.5G手机产品,需要针对这一产品的测试方案。EDGE是一个专业协议,由于它的出现时间比较短,了解它的人也比较少,要在短期内构建一个EDGE测试系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在市场上与同行竞争,需要在一个月内能够使用这套测试设备。

应用方案:

利用TestStand模块化,兼容性强,可自定义的特点,根据生产测试的需要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并结合LabVIEW,GPIB卡,以及相应的测试仪器,创建百分之百符合自己需要的CDMA基站测试系统。

使用的产品:

硬件上整个系统包含了一个PXI机箱,其中有:

NIPXI-8186

2.2GHzIntel奔腾4处理器的嵌入式PC,预装WindowsXP操作系统

NIPXI-5660

2.7GHzRF信号分析仪,9kHz到2.7GHz,20MHz实时带宽,80dB真实动态范围

NIPXI-5670

RF信号源,250kHz到2.7GHz,16位,100MS/s任意波形发生,22MHz实时带宽

NIPXI-5122

14位数字化仪,100MS/s实时采样,2GS/s随机间隔采样,100MHz带宽

NIPXI-4070

6位半数字万用表,6ppm精度

其中,NIPXI-5660被用作矢量信号分析仪,NIPXI-5670被用作射频信号源,NIPXI-5122被用作示波器,NIPXI-4070被用作数字万用表。

软件上使用了LabVIEW图像化开发环境和NI-DAQmx驱动程序。

测试技术论文第4篇

1 关于计算机软件测试的介绍

1.1 软件测试的概念

软件测试是指在软件运行之前,对软件的产品介绍和代码进行审核,从而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软件测试不仅代表软件系统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同时还表示软件能够完成预定功能的程度,这两部分对于软件测试都有重要的意义。

1.2 软件测试的特点

1.2.1软件测试的动态性

软件测试是在规定输入值的情况下运行的,是一种动态的检测软件的运行状态的过程。

1.2.2软件测试的有限性

在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过程中,测试的次数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测试下去,同时,整个测试过程还要具有可管理性,即在测试时需要平衡测试需求与测试资源之间的关系。

1.2.3软件测试的预测性

进行软件测试之前,应该判断测试的结果是否妥当,常常采用预示程序来预测运行的可能结果,但预测程序也是软件测试技术的一大难点。

2 软件测试技术的过程分析

2.1软件测试的方案

在进行软件测试之前,都需要制定一个合适有效的软件测试方案,以确定软件测试的目的和过程,为软件测试的完成提供一个清晰有效的目标。

2.2 软件测试的开发设计

软件测试设计就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进行的软件质量测试工作,在测试时需要提供规范的应用说明、程序设计情况,同时,软件测试设计在软件测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测试设计的基本步骤为:首先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设计分析样式,然后讨论测试结果,并做成有效的测试方案,最后确定每一项测试任务都完成了,从而保障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2.3 软件测试的准备

在测试方案开始前,需要先进行测试准备,列举测试方案中所需要的重点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有测试数据集、驱动程序和实际执行测试所需的软件等,同时需要为整个测试过程寻找合适的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2.4 软件测试的实施

参照之前设计的软件测试方案,利用测试用例对软件测试的项目进行全面有效的测试,并将测试情况与实际运行情况对比起来研究,从而判断测试是否成功,并进行下一步测试工序。在测试的过程中对软件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进行有效的修改,修改之后再按照之前的测试步骤重新进行测试,观察问题是否会再次出现,从而确保软件的质量。同时,应制定合适的测试计划,定期将软件运行测试,以保障之前测试的问题不会在出现。每完成一个测试部分,比较整个运行结果与测试方案的不同之处,并针对不同之处进行有效的调整。

2.5 软件测试的报告

将软件测试阶段得到的运行结果拿来观察和处理,观察测试观点是否完整,确认方法是否有效,并依次评定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测试用例和软件质量等级,并进行测试报告总结。

3 软件工程中存在的测试问题

软件工程出现后,软件的运行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软件测试技术也开始慢慢发展,但在软件工程中常常出现一些测试问题,导致软件的质量受到影响。下面笔者就软件工程中常见的测试问题进行阐述。

(1)目前很多软件开发公司没有比较正规的软件开发手段,没有产品说明书,因此,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需要先利用试探性测试技术。而利用试探性测试技术需要先了解软件的特性,并对软件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记录,全面描述软件的功能特点,然后应用常用的几种软件测试技术来找出软件的质量问题。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错误、非法的没有利用价值的数据容易被作为输入数据,这样测试软件的输出结果存在较大问题,对于软件测试的进行有较大的影响。

(2)在进行软件测试时,首先要对软件的逻辑流程进行了解,描述软件的详细状态,但在一些规模很大、结构复杂的软件测试中,了解软件的运行情况是很困难的,这时,就需要降低软件测试的状态以及数量。但是在测试中,必须对每种状态都进行测试,但在实际测试中往往忽略这一问题,这将会大大影响到软件测试的效果,并产生一定的后果。

4 计算机软件测试的常用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对于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关系到计算机软件的运行质量,同时,还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软件测试主要有两种手段,即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下文笔者将对此进行阐述。

4.1 白盒测试

白盒测试即逻辑驱动测试或结构测试,该方法是对系统的内部构造进行测试,检测整个应用软件内部是否正常运行的手段,在测试中,把待测系统当作一开放的盒子,通过对系统的内部程序结构进行测试来检测它的逻辑路径,从而根据在不同区域的检测信息来测试软件的实际运行情况是否与预期结果相同。目前,采用白盒测试技术常用的方法有:基本路径测试法、逻辑覆盖法、静态结构分析法和代码检查法等。与其他的软件测试技术相比,白盒测试技术需要充分了解到系统的内部构造,以便对系统的全部逻辑路径进行检测。在应用这种测试技术时,首先要检查系统的内部构造,并从整个应用的逻辑来

统计检测数据。另外,白盒测试技术对于软件测试人员快速发现软件运行异常情况,提高软件的运行效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2 黑盒测试

黑盒测试即功能测试,该方法是对软件产品的功能进行测试,从而观察软件能否正常运行的手段,在测试中,把测试系统看成封闭的黑盒子,不需要考虑整个软件系统的内部特征,只需要依靠传输数据来得出检测结果。黑盒测试主要对软件的界面和功能进行测试,仅仅只需要考虑系统的外部结构,从而达到有效进行软件测试的目的。同时,黑盒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功能,常常用于检测这样几种错误:运行界面、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数据库的访问情况、软件性能和功能等错误。在黑盒测试之前,需要采取合适有效的测试方案,以保障软件测试有计划的进行。相比其他的软件测试技术,黑盒测试操作方便,设计代码也很简单,能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并实现软件的功能。

测试技术论文第5篇

测试工程师也可采用以下这种方案:从德克萨斯的办公室上互联网打开Web页自制一个用于记录结果的表格点击指定的空白区域此时,位于井边的仪器自动执行适当的测试并在表格上显示文本或图形数据,同样,这种方式也可在无人情况下完成设备校准、故障清除等远程服务。

模式变迁

根据测试方法,测试结构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线形分布式结构远程分布式结构在线形分布式结构体系中,所有的测试工具和测试仪器——服务器、数据库管理器、数据统计进程控制硬件和软件等——都顺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上。远程分布式结构则假设仪器和控制机之间的地理距离在同一端,有关它们的进程控制则在另一端进行。这种方式包括远程监测和远程控制。

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建立这种测试体系成为可能。目前,局域网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远程仪器I/O标准也接收了TCP/IP协议,数据库服务器已经可以升级为远程数据服务器。这些都使各种类型的通讯成为可能。不管在一座楼内还是地球的两端,测试工程师们现在都可以利用它们来协调生产进程。已经有一些标准协议和产品如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提供了基本构架。很多开发环境也允许开发无缝的分布式应用程序。然而,虽然像MicrosoftVisualBasic这类开发环境提供了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功能,但它们缺乏测试方面所需的一些特殊要求.惠普公司开发的可视化工程环境(简称HPVEE)和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开发的LabView等一些图形化的编程环境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这些工具,测试工程师在构筑测试解决方案时只需知道域名或IP地址。再通过Netware或其它的互联网浏览器连接远程端点,简化用于两地通讯所需的软件设计工作量。

图形化编程

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需要知道关键字并遵循复杂的语法规则才能产生出成百上千行代码——这些代码很容易出现语法问题以及逻辑错误。相比之下,图形编程工具有效地利用了当今图形用户接口的点击特性。编写程序只包含以下的一些简单步骤:用鼠标选择仪器函数作为对象描述测试步骤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初始条件运行结束后,环境会自动以图形方式显示测量结果。而用传统的编程方法实现一些特定的工作如创建图形显示方式、支持鼠标和键盘控制、选择输入输出显示特性、增加程序的保密性等,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

这种更加直观的方法可以降低80%以上的编程时间,更重要的是测试工程师认为图形技术更加方便有趣,从而鼓励他们在更多的场合应用这些工具。另外,此软件还支持众多厂家生产的仪器驱动器,包括遵循VXI即插即用标准的所有仪器模块。它还用直接I/O方式控制如下类型的仪器:GPIBRS-232VXI基于局域网GPIO利用HPVEE、PC和工作站还可直接控制VXI的背板总线。

对用户的透明度

远程分布式结构体系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的原因应归功于它大大降低了用户和他访问的信息以及信息本身之间存在的臣离所引起的问题。简单地说,不管测试仪器在同一个房间.在其它建筑物内,在另一个州或在地球的另一端.软件的操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假设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监测站需要控制位于一个卫星上的仪器。操作者必须知道卫星运动的方式以及需要实时监测的功能。因此,每个操作者必须知道监测链上前一位操作者所做的工作。

惠普公司通过利用VXI技术设计了一种灵活的解决方案,它使操作者之间、操作者和卫星之间密切配合,代替了以往那种操作权转移方式。这种技术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危险环境中进行的测量过程,比如炼钢厂或其它充满高温或腐蚀性空气的环境,不适合工作人员在同一所房间内监测和控制仪器。另外一个应用是从一个大的测试单元检查测试参数.比如一架天线或飞机的翅膀.这些都需要在不同地点设置多个VXI机箱来执行所需的测试,而网络技术则允许在一个中心控制点来处理所有仪器。还有一个就是仪器共享问题。假设一个工作组中有若干个科学家.他们都需要用到位于指定地点的一个价格昂贵的仪器集。VXI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使得他们可以在各自的实验室使用这些仪器。

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过程:生产者将生产线上所有的测试点连接到指定服务器上,这台服务器上有一个Oracle数据库和所有结点需要的测试程序。这样,生产线上的操作者在扫描粘贴在传送带设备单元上的条形码并传送给服务器后,由它来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案并通知相应的测试设备,并决定所要测量的部件和参数。操作者只需将设备单元安装到固定的机架上,按下按钮即可,测试结果会自动返回给服务器。

远程诊断

测试工程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排除远在12000英里以外的设备故障,从而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并降低维修费用。例如,我们在服务器上设置了设备诊断、校准和自检专家库,为位于吉隆坡的测试点分配一个IP地址,这样,远在美国圣大菲的测试工程师就可以通过测试点提供的信息来运行设备的诊断和校准程序,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用软件才能进行。

在不远的将来,服务器将支持在一个测试点上运行多种传输协议。通过膝上型电脑,测试人员可以浏览各个测试点信息,并在相应测试设备上运行诊断系统。“热链接”(超级链接)技术允许访问驻留在第三方系统上的校正系统,测试点可直接下载而不需测试人员身临其境。展仪器功能

假设我们拥有一个Web页,一个拥有自己的http服务器和html页的仪器,将仪器的IP地址通过“热链接”技术同Web页连接起来。用鼠标点击热点“校准”就可以访问到校准Web页,它包含仪器的标准规范和校准程序。如果需要寻求仪器生产厂家的支持,第三方的超级链接可直接连接到提供此项服务的主页上。它可以自动将我们使用的软件或硬件升级到最新版本。

如果仪器在其内部有一个http服务器和Web页,那么就很容易得到厂家的技术支持,用户的操作也相应被简化。仪器的Web页应包含其基本的使用说明文档,同时为了帮助那些身体残疾的客户,这种在线帮助系统甚至还可以使用视频或音频校准功能。当然,它还应支持硬拷贝和打印功能。在这种结构中,仪器就不需要连接到GPIB总线或VXI机架上,而只需象协调其动作的PC一样,连接到局域网上即可。

创建一个解决方案

回过头我们再看一下上面提到的有关卫星的那个例子。惠普公司最初的解决方案是利用叠架式仪器。它采用一个支持VXI组织TCP/INST协议的局域网/GPIB总线转换器,即HPE2050来实现以上测试过程,这种系统通过HPE2050连接到局城网上,然后用GPIB母线和仪器连成一体。再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驻留有测试仪器控制程序的测试点工作站组建一个测试广域网,实现远程分布式测试。

基于VXI的解决方案是把HPE2050转换器连接到0槽控制器上,或把内嵌式控制器配置为一个支持TCP/INST协议的服务器,这样控制器通过端口就可以和局域网连接起来。TCP/INST协议是HP实验室的研究员在标准RPC机制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种局域网传输协议。随后,VXI组织将其接纳并作为分布式VISA的基础。采用此协议的HPVISA可通过HPE2050访问仪器或运行在服务器上并具有VXI、串口、GPIO接口的控制器,而所有这些只需知道HPE2050或控制器所属的域名或IP地址。

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组建分布式测试体系的可能性已经存在,特别是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它还达不到我们理想中的完美程度。这主要是因为互联网上数据的传输率低且不受控制,其结果是从远地通过不同路径在电话线上传输的数据包不会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指定地点。这个瓶颈通常来自一些特殊的局域网,尤其是小公司组建的局域网。另外,在数据包横跨美国大陆时,一些不可靠的传输协议会导致70%左右的内容丢失,其结果使数据的传输变得更加缓慢。另外,工业标准变动过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分布式测试程序的正常运行。因为在一个分布式解决方案中包含计算机间的通讯进程,所以应用程序内存驻留数据在网上传输和在另一个计算机进程的内存中等待所需要的时间都会影响到测试结果。传输率不仅和机器本身的速度有关,也和局域网上所运行的协议有关。例如,理论上,以太网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0Mbps,但如果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实际上它只能达到1Mbps甚至更低,远远低于一些数据采集方案的要求。

在一些数传速率要求不高的场合,可以考虑采用无钱解决方案,使远程地点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话线才能通讯,从而降低费用。它只需要以下这些设备,如一台PC、所需的仪器系统、移动电话调制解调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就可以组建一个完整的、自包容的且价格低廉的监测站,使分布式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化体系

目前的分布式系统——包括远程主机和远程进程仍然采用一种主从式结构,它极大地限制了软件对另一端的控制能力。对于测试过程和测试参数的监测,必须在智能化前端机进行的系统,这种结构由于互联网的低数传速率和不可控制等因素的存在,使其无法得到应用。

增加前端机测试软件的功能,减少测试仪器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量也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案要求仪器在不需要远程服务器干涉的情况下,本身就具有独立采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比如,每台仪器拥有一个JAVA虚拟机,可以通过当前的Web协议下载JAVA进程。

测试技术论文第6篇

要进行石油地质分析测试离不开专业的分析测试设备。现今,应用于油气资源勘测实验室分析所使用的仪器设备主要分为3个主要的方面:

(1)通过对气相、液相色谱、红外等光谱进行分析的光谱分析设备。

(2)通过对生物、实体、偏光等进行观察所使用的显微镜观察仪器。

(3)通过对样本进行同位素质谱分析、电镜扫描等的大型分析仪器

以上这些分析仪器通过对勘探开采出的油气样本进行物理、化学性质的分析,可以对油气资源的性质以及是否含有油气资源等的分析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分析仪器更是向着自动化方向快速发展。

2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所使用的技术

在石油地质分析中所使用的技术主要分为有机地化方面和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的分析技术,其中在有机地化方面所使用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岩石超临界提取技术、烃源岩模拟实验技术、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技术、有机同位素分析技术等,通过以上这些分析技术可以有效的对样本中有机质的烃含量及形成烃的能力等进行分析。沉积及储盖层方面的分析技术主要有:储层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成岩作用于模拟实验技术、油藏地球化学及油藏注入史研究等,以上这些技术通过对油气资源的存储环境以及岩石的地质分析从而得出油气资源存储的重要信息。

3新的石油地质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应用

3.1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

通过对勘探样本进行同位素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沉积有机质母质的类型,从而对油气源的分析对比有着重要意义。在原先的分析中,由于受到时代和技术的限制,造成分析只能局限于烃类及碳类物质的某一方面,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油气运移过程中的物质分异及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可以使得单体烃同位素的分析得到更为广发的应用,同使用此种技术可以极大的提升在油气资源的划分、油气源对比工作中的精度。而通过使用新技术可以对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特征进行热解模拟实验从而模拟油气资源在地下的存储情况。

3.2轻烃分析测试技术

轻烃分析主要是指对于天然气、原油等的轻烃分析,对于轻烃的成因和开采得益于轻烃测试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今对于轻烃的分析技术已经较为完善,现今已经形成了油—气—源岩三位一体的对比分类研究能力。其中对于天然气轻烃的指纹分析可以有效的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分析,通过对天然气干气使用低温或吸附的方法来得出轻烃,通过对轻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较普通的天然气烃更为全面的数据。而对于原油的轻烃指纹分析则主要是通过对原油轻烃的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而可以对烃类的运移进行研究和对油层的连通性进行对比分析。在以上这些分析技术成功完成了对天然气和石油的轻烃分析以后,在完成对于岩石的轻烃分析则可以实现油、气和岩石三者同位一体的分类,从而实现对于原油和天然气的运移分析以及对于原油油源的分析追踪。现今,我国自主研发的使用特殊的有机溶剂来对岩石中的轻烃进行分离提取可以有效的满足实验室对于烃类物质的分析需要。

3.3对油气资源中的含氮、氧化合物进行分析测试的技术

对于勘探样本中的烷基苯酚以及含氮的化合物进行分布以及所具有的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有效的得出油气运移以及油气资源的聚集和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含氮类的有机化合物是原油以及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类的化合物,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由于其在原油中的含量较低,因此在对其进行分离时的难度较大,现今,通过不懈的研究发展出了一种新的通过对色谱和质谱进行过对比分析从而对含氮化合物的成分进行分析,现今使用此种方法已经能够完成对40多种含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3.4对于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流体

包裹体热力学研究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其是最近20年中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对岩石以及矿物中的流体介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烃类物质的运移方向以及存储位置等,为石油的勘探带来方便。

4结语

测试技术论文第7篇

(1)课程本身的实践性与传统理论授课的矛盾

目前对软件测试技术的教学活动大多数院校采用的是理论讲解为主,而且理论也仅仅是一些测试理论,例如测试用例设计理论,测试过程理论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引入简单案例,但是只是截取案例中的一小部分。整体上不系统,而且案例引入的过程中要持续不断地讲解需求,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及负担。后续没有实际的项目支撑进行测试执行环节,学生对测试活动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理论抽象阶段,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过度环节,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2)测试执行环节缺乏连续性

没有实际的测试项目进行测试执行阶段的支撑,学生的测试理论与测试执行缺乏连续性。

(3)适当地引入测试管理工具

缺乏真实项目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环境不完备,大多数院校也会在测试活动中引入测试管理工具,但是由于没有被测试系统。单纯是对测试管理工具的讲解,没有实际地对测试管理的操作,很难收到好的效果。

(4)校企合作困难重重

高校已经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也在不断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例如校企合作,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校企合作困难重重。现阶段,校企合作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企业向学校派遣工程师进行讲学,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方面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很难要求企业投入多余的精力为学校输送合格的访问工程师,而且即使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讲课效果也不甚理想。综上所述,高校在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实践环节的欠缺导致高校传统的对测试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了很大的偏差,因此需要对软件测试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完备的项目化实训过程,同时建设完备的教学环境、并结合软件企业的测试流程,让学生在项目化测试过程中学习知识的同时,体会企业的真实测试流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基于企业测试流软件测试课程改革

(1)引入企业真实的测试流程

针对软件测试技术在校企合作中的困难,在软件测试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入真实企业的软件测试流程,完成真实系统的一整套测试流程。

(2)引入学生的真实项目案例

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过难过易都不合适。过难的情况下,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理解系统,这样会在整个过程中占用过多的学时;过于简单又不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拟采用学生自己开发的真实项目案例。学校对自己开发的项目会比较了解,不需要重新学校需求,也不需要熟悉系统,这样可以省去很多重复性劳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打造测试管理服务器

测试管理工具是测试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工具。因此本教改拟架设测试管理工具,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测试管理工具的使用。

(4)自动化测试工具实践

自动化测试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测试效率,同时完全实现自动化也是大多数软件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因此自动化测试技术也是测试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本教改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QuickTestPro-fessional用于教学。同时引入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基于企业的测试流程,整个项目的从理解需求、测试需求以及管理需求开始,制定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以及执行手工测试和自动化测试,最终提交缺陷报告,软件测试管理服务器参与全程的测试管理。针对每一过程都有测试输出。

(5)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师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