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7-15 17:23:29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第1篇

【关键词】消费语境 理论中心 实践边界 广告策划

网络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网络消费具有自身的特点。网络消费不仅消费产品种类繁多,而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是千差万别,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网络消费建构了个人世界,个体的高度自由使网络空间充满了无数的‘声音’”,消费行为也更难以识别。基于以上网络消费的特点,加之网络环境本身的特殊性,网络消费具有这样的基本语境:一是消费者要求更为和谐的消费环境,崇尚绿色消费、品质消费,消费行为更为自觉,消费需求更加细化,消费知识更为全面;二是作为产品提供者的市场主体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生产企业要不断研究消费者,生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切实做好营销推广工作;三是作为促进消费辅助生产企业进行网络产品营销的广告公司需要根据网络消费特点、消费环境变化结合产品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线上线下广告。而广告策划作为对广告整体战略与策略的运筹规划,只有用正确的广告理论指导对应的广告策划实践才能应对网络消费的挑战。也就是只有准确界定广告策划的核心概念,遵循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运用适合的广告策划基本理论才能在当前网络消费语境下从事广告策划工作。因此要探讨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以求广告策划能按照既定的方向与目标进行。

一、关于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

“一切科学理性认识都必须借助于概念才能进行。每门科学都表现为概念系统,即由概念、概念组成的基本定律以及基本定律构成的理论所构成。”科学理论首先表现为“理性认识”,因此本文对理论中心的解读是指组成广告策划领域内的核心概念、广告策划基本原则和广告策划基本理论三个方面。

理论需要实践的呼应,理论与实践又是统一的,而以理论为中心的实践是有一定边界的,超出边界范围的实践也就超出了理论的指导范围。那么实践边界是什么?“作为一种并非本土产生的理论,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剪裁不同制度下的治理形态,应明确认识到在理论引介与现实观照的过程中,无疑是存在一个适用范围或理论边界的。”理论边界对应的是理论的适用范围,而理论适用的客体恰恰是实践本身,因此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是指与广告策划理论适用范围相对应的广告策划理论作用的客体。“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广告本体是指广告活动、广告作品。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又是与广告策划相关的广告本体中的一部分。广告策划中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考察的是以广告策划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为中心与广告策划过程中的实践范围相对应的关系,一定的理论在一定的实践范围内进行应用才是合理的。

二、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

结合广告策划实践的实际,广告策划涉及的理论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媒体、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有其相对应的理论中心,由此共同构成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根据对理论中心的认识,下面将从广告策划核心概念、广告策划基本原则、广告策划基本理论三个方面对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举例并综合论述。

(一)广告策划核心概念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有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概念的含义,外延定义了概念的适用范围或概念包含的主要内容,广告策划中的核心概念也遵循一般概念的特征。

首先以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为例。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目的是为营销推广、广告策略、创意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持,帮助策划人员梳理市场切入点,以此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方面的核心概念一方面是指组成市场主体的消费者、竞争者、产品等,另一方面是指有关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理论与框架,例如PEST矩阵分析理论。关于核心概念的内涵已经清楚明了,但核心概念的外延――适用范围,则要结合广告策划中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实质进行具体的界定。以核心概念消费者的外延为例,其适用范围主要是指消费者分析方面,主要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研究等方面;其次以广告创意与设计为例,广告创意与设计目的是将有关广告的策略、抽象概念等转化为具有创意性特点的艺术形象,包含创意过程与设计过程两个步骤,创意是广告创意与设计的核心内容。那么有关广告创意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呢?广告主题、创意策略、广告表现就构成了广告创意的核心概念。广告主题是为了阐述商品、品牌等基本概念而体现出的广告的中心思想,是广告传递的主要内容,广告主题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广告目标、信息个性、消费心理三个方面。广告表现则是符号及其组合表达广告主题的过程,既是是创意的过程,也是广告创意的形式,其适用范围必定与符号及其组合的选择、排列、组合相关。创意策略是相对于广告创意过程而言的,是广告创意过程中的理论、方法、技巧、模式等,主要包括创意理论、诉求策略、思维策略、创意方法、广告创意技巧或模式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广告创意策略的适用范围;最后,在广告策划的其它三个方面,也有其各自的核心概念,同样满足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的基本特征。不同领域在核心概念内涵方面基本一致,外延方面也就是其适用范围方面,针对广告策划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或特征。

(二)理论方面广告策划基本原则

理论方面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理论的运用要契合实际,紧密联系广告策划所面对的命题。例如在进行宏观市场环境分析时,基本的分析指标主要有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四个方面,概括为进行PEST分析。但针对的命题不同,不同品牌或产品可能不需要进行政治分析或科技方面的分析等;二是理论的运用要突出重点,注重内在的联系。广告策划是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实践,理论的运用要以解决市场或广告问题为前提,这就要求理论运用要突出重点,注意各方面的联系。例如,在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结论部分必定与产品、竞争者、消费者之间有关联,这就要求在进行微观市场环境分析时要有所侧重,如果要分析消费者,就要确定针对命题要求,消费者分析方面的主要指标是什么,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方面、消费心理理论方面还是其它理论方面;三是理论的运用要区分边界,不能相互混淆。以广告创意策略为例,不能混淆创意思维策略、创意理论、创意方法、诉求策略等。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广告创意者就将垂直思维、水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意思维策略与定位理论、USP理论、品牌理论等广告创意理论相混淆,统称为广告创意理论,这违背了理论中心视角下理论应用要严格区分不能混淆的原则。

(三)广告策划基本理论

广告策划基本理论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与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相关的理论,主要有市场调查理论或方法、竞争者分析理论、消费者分析理论、产品分析理论、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理论,其中每一分析理论又由不同的理论点组成。例如消费者分析方面,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分析就需要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理论或模式,分析者可以运用尼科西亚模式理论等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第二类是与营销策略相关的理论,例如4P理论、4C理论、STP理论等;第三类是与广告创意相关的理论,主要指导广告创意的开展,为广告创意提供理论支持。例如,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品牌个性理论、ROI理论等;第四类是与广告媒体策略相关的理论,主要解决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媒体组合、广告媒体排期的问题。例如广告媒体排期中的持续式排期、高到达率式排期、波浪式排期、脉冲式排期理论等。第五类是与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相关的理论。例如关于广告效果评估的DAGMAR理论、ARF理论,关于广告预算的定率计算法、销售单位法、销售收益递减法、竞争对抗法、计量设定法等广告预算方法。

三、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

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着重探讨在以广告策划理论为中心的指导下广告策划实践范围与理论指导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主要表现为广告策划实践过程中的框架结构。在广告策划理论的指导下,广告策划实践过程表现出一定的框架结构特点,广告策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有其基本框架结构组织广告策划实践。这些框架结构规定了广告策划的实践范围,像一条条边界线一样约束着广告策划实践的开展,保证广告策划在理论的指导下在自身的领域内开展工作。

在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方面,由消费者分析、竞争者分析、产品分析共同构成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基本框架,广告策划实践的开展在这一步骤就是要约束在以上基本框架之下,从而限定了广告策划实践的边界;在营销策略提案方面,框架结构表现在营销策划的开展必须在一定的营销组合策略理论下进行,由此构成了广告策划这一过程的基本框架结构,那就是营销组合策略模型与营销推广;在广告创意与设计方面,一方面是对广告创意的解析产生的广告创意的框架结构,另一方面是广告策划过程中的广告创意与设计的步骤中的框架结构。广告创意应有广告主题、广告表现、广告创意策略基本框架构成,其中广告创意策略又包括创意理论、诉求策略、思维策略、创意方法、创意技巧或模式。广告创意与设计的过程就是要完成创意概述、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意说明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广告创意与设计过程的框架结构。其中进行创意概述是要阐述广告创意的目的、重点、主要的策略等,广告设计与制作主要包括广告语、广告作品两个方面,创意说明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广告作品进一步指明其广告主题、广告表现、广告策略是什么;广告媒体方面的框架结构主要是广告媒体评估、广告媒体选择、广告媒体组合、广告媒体排期四个方面。首先要结合广告策划案的要求依据广告媒体目标及广告媒体的特点对广告媒体进行综合评估,其次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广告媒体选择,然后依据不同的媒体组合策略进行广告媒体组合,最后按照脉冲排期、高到达率排期等排期方式对广告媒体进行排期。以上共同构成了广告媒体方面的基本框架结构。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方面应该将预算与评估分开探讨。首先是广告预算方面,主要有广告预算依据、广告预算方法、具体广告预算构成。其次是广告效果评估方面,广告效果评估包含广告经济效果评估、广告社会效果评估、广告传播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根据广告的具体目标不同,应选择广告效果的某一方面展开针对性的评估,例如选择广告经济效果作为主要的评估方向。广告效果评估最终由广告效果评估依据、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广告效果评估结论组成,也就是广告效果评估的框架结构。

四、结论

探讨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最终要解决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理论是严谨的,理论又是科学的,理论一定有自己的核心内容。而实践不是孤立的,实践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日臻完美,离开理论指导的实践无法开展,理论的核心性特点又决定了实践又是有边界的的。要保持广告策划的实质不变,就需要坚持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的统一。本文主要从核心概念、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广告策划的基本理论三个角度梳理了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问题,从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媒体、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五个方面阐述了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结合网络消费的广阔语境,同时受多方面限制,本研究也力求精准,但也或有得失,希望承担抛砖引玉的职责,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深入关注广告中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方面的命题。

参考文献:

[1]蒋建国.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

[2]魏屹东.科学理论中心概念变化的语境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4).

[3]聂平平.公共治理:背景、理念及其理论边界[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4]杨先顺, 谷虹.广告话语分析:一种广告本体研究理论[J].暨南大学学报,2007,(5).

[5]田晖.消费经济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6]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第2篇

本文以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主要从两方面探讨了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设置安排合理恰当的实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探索自主学习的梯度式教学安排,从而使得学生通过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消费广告心理学实验实践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学在中国逐渐得到重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逐渐设立心理学专业。但是,我国设立心理学专业的高校绝大部分为师范类院校,教学方法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操作课程内容很少或甚至没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就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实践重于理论的基础选修课程之一,其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就是希望学生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消费现象和行为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开设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环节的高校并不多,相应的教材也缺乏,这些均无法满足本专业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的需要。伴随着社会需求由理论研究转向实际应用,为了使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大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本文以课程教学实践为基础,主要谈谈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二、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1.设置安排合理恰当的实验教学内容消费与广告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消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广告心理是消费心理中的重要内容。具体点说,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研究市场营销活动中,商品销售对象消费者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因此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从应用角度提供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洞悉与理解,这里消费者行为着重研究个体、群体和组织为满足其需要而如何选择、获取、使用、处置产品、服务、体验和想法,以及由此对消费者和社会产生的影响。目前课程安排大致包括三个模块,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导论(导言、研究方法、市场细分)、影响消费决策的个体因素(知觉、学习记忆、需要动机、态度、自我概念等)、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等)。本课程从这三大模块出发,整合原有的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课程相关实验环节,来探讨如何合理设置安排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实践,新增市场调查、平面广告综合分析及设计、品牌故事案例分析等三项综合性实验。以市场调查的教学内容为例。导论部分为学生学习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通过导论部分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的学习内容和框架安排、定量和定性的消费心理学研究方法以及产品的市场细分和策略。所以这一部分的课程如果能配套安排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课程新增市场调查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背景举例:大学生相关电子通讯数码产品使用现状调研。问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如何在案例中应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要求学生2人一组思考研究方案,课外实践实施市场调查,完成市场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和问卷编制的技巧,掌握了市场调查的技能。2.探索自主学习的梯度式教学安排目前消费与广告心理学课程安排大多集中于让学生习得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大多数课程要求的效果都停留在行为复杂性较低的层次,如识记、理解上,做的好一些的会管理到应用层面。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教育科研机构有这样的发现:许多学生无法脱离教师独立思考,或者是无法超越书本上的内容。因此可以这样说,大多数学校的教育方式都没有让学生学会对自身的学习有清醒的意识,没有学会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也没有学会从书本所呈现的内容中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分析出意义。基于这样的前提,探索自主学习的梯度式实验教学内容就变得尤为重要,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可以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渐进的梯度实验教学可以增强互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这里自主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它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进入学习过程,取得行为复杂层次更高的成果。这种学习方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内容进行推理、解决问题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具备这样几种特别的教学功能:实验项目进程安排提供关于何时以及如何使用学习的心理策略的信息;对于如何使用这些策略思考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出清楚的说明;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的内容,而应该对其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并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先前理解对其进行重新组织;通过实验、报告、答辩以及讨论,使学生的思维模式不断复杂化,从而将学习的责任转到学习者一方,使学生成为一个主动者,通过课内外实验操作技能的多方面训练提高学习能力。以平面广告综合分析及设计为例。影响消费决策的个体因素复杂繁多,而广告心理是消费心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产品策略的重要体现,由此课程新增平面广告分析和设计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背景举例:综合分析某品牌某产品某主题的平面广告1幅。要求学生首先熟悉了解该品牌及其产品,然后对某主题的平面广告进行综合分析,如创意理论依据、创意方法、广告主题、广告标题、文案、图片、色彩、色彩、版面布置与编排、文案创意、视觉元素的传达等。以上海大众新polo汽车广告为例(主题:人性化动态尖端科技-德系精湛工艺)。对Polo产品及其广告进行分析。Who-弄清楚Polo是什么东西,它的成长环境等等,它的形象、气质、定位是什么,在消费者中的印象怎样;What-在广告中说了些什么;Whom-弄清楚说给谁听;Which-用什么方式或者通过什么渠道(which channel)传播给受众;What effect-广告目的,促进销售、传播观念、提高企业形象还是都有。这一过程中,通过平面广告的学习,掌握平面广告的创意规律,影响消费决策的个体因素,整体提高平面广告综合分析能力。三、思考和小结结合教学实践,本课程的教学按照以上思路基本达到培养面向应用型的心理学人才目的。然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如市场调查课外实践环节的把控,平面广告的选取,品牌案例故事的选择等。总之,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提出了相对适合心理学专业的《消费与广告心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手册,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大纲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相信一定会探索和构建出适合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涂勇.浅谈高校“消费心理学:实验课程建设[J].高校科研,2004,(16):9.

[2]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 Anation at risk: The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3.

[3]Rallis, S., Rossman, G, Phlegar, J., &Abeille, A. Dynamic teachers: leadersof change. ThousandOaks, CA:CorwinPress. 1995.本文系浙江理工大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课程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430031381210。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马斯洛需求理论 中小企业 引导消费 广告策略

二十世纪初,生产力不发达,商品不丰富,市场供不应求,市场营销理论和实践处于消费者引导阶段,即厂商全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年代。二十世纪下半叶后,生产力不断提高,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供过于求,市场竞争白热化,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也向着一个全新的时代――引导消费的时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了引导消费的时代。

引导消费,指的是厂商通过改变消费观念等手段来引导消费,创造需求,抢占先机,以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文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从引导消费的角度研究中小企业的广告策略,以解决长期影响和困扰中小企业广告创作的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广告创作忽视市场发展规律、脱离企业具体情况并在市场和企业的两岸之间忽略自身特点和优势,使广告无法脱颖而出引人注目的问题;二是改变中小企业广告文案创作上无视消费者需求、不顾广告受众接受特点的自我宣传型广告内容和语言风格;三是引导企业结合广告创作需要,以市场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深层次探索和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广告创作科学方法;四是引导中小企业转变观念、提高对广告创作和传播的认识,把市场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和广告传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长期投资、并把广告传播与企业形象塑造整合起来的广告传播系统工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简述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就此意义而言,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

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更加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都有关系。

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本观点

第一,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依次递升,但这样的次序又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第二,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第三,五种需要可以分为高低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

第四,马斯洛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而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人们的需要层次会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引导消费的应用价值

(一)市场营销理念和消费观念发展变化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的形成和变革是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观念的演变经历三个时代:第一是理性消费时代,由于生活水平低,消费者注重产品本身的质量、物美价廉和经久耐用。因为产品供不应求,所以市场营销观念仍处在“以企业为中心”的阶段。第二是感觉消费时代,消费者开始注意产品内在质量,并对创新的产品表现出较大的兴趣,“重品牌,重式样,重使用”,成为人们消费观念的主要特征。但是企业对消费者内心更为深层的需求还不够重视,市场营销观念还处在“以企业为中心”阶段。第三是感性消费时代,人们日益重视心灵的充实,对商品的要求,已经不再是质量、价格,也不再是品牌方面,而是商品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魅力,在购买和消费过程中是否能够为其带来心灵上的满足。因此,“满意”与“不满意”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标准。市场营销进入“需求导向”阶段,形成了一种“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不难看出,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引发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市场营销进入“需求导向”阶段,促使企业“以消费者(顾客)为中心”的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促进了人们对消费者消费特点、消费观念变化与发展规律的深入探索和研究,消费观念演变经历的理性消费时代、感觉消费时代和感性消费时代三个时代的划分,正是这种探索和研究的成果。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当今时代,消费者需求结构,由理性、实用的物质性需求为主发展到重视精神性需求为主。研究成果,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其基本观点。可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市场营销、对广告传播中的消费观念研究和消费引导具有应用价值。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引导消费的应用价值分析

首先,马斯洛关于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以及高级需要的比例,随着生产水平的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这一观点,和市场营销学关于消费观念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对研究和利用我国市场消费需求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人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已经得到满足;目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们接受教育的程度不断提高,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消费需求上的表现是从原来的物质性需求转变为更多地关注精神价值、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需求。

其次,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马斯洛这一观点和广告定位高度一致,因而对广告中引导消费有指导作用。

1969年,美国广告大师艾・里斯和杰・屈特正式提出广告定位理论,他们指出:“在定位时代,去发明或发现了不起的事物并不够,甚至不需要,然而,你一定要把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作为首要之图”。广告定位理论认为,在商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从商品的物质性方面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已经愈加困难,应该在保证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之下,主要从消费者的心智上做文章,以商品的新意义、新价值诱导消费者心理定势,重塑消费者消费心理,树立新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引导市场消费的变化或发展趋向。

虽然广告定位理论主要研究的是消费需求,但从人类需求研究方面去考察,它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人类需求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物质向精神方面发展;另外,广告定位理论的“把进入潜在顾客的心智作为首要之图”和准备把握消费者迫切需求的观点,也和马斯洛“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的高级需要”、“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等观点一致。可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引导消费策略研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价值,它启发人们通过强化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并转移到消费需求上,改变消费方式,调整消费结构,催生新的消费观念,创造新的需求。

再次,五种需要从低到高,依次递升,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但这样的次序又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有例外情况。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这一观点,对现阶段的市场营销和消费引导,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指导价值。一般情况下消费需求也是由低向高层次发展的,依据“衣、食、住、行”消费层次依次提高,先是满足衣、食等生理需求,然后考虑住房等安全保障,再到由车代步等和尊重与自我实现有关的高层次需求。这是从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角度考虑的结果。但由于经济条件、文化水平、教育背景、思想观念以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现代人往往打乱这种消费的层级次序,比如城市人把住房放到压倒一切的需求层次,而城市年轻人则宁可节衣缩食,租住房子也要贷款买车。这一社会现实和消费需求,恰好证明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层级需求)次序又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也有例外情况”观点的科学性与正确性,证明了该理论对市场营销中消费的引导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中小企业广告策略

广告策略,指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广告目标,而采取的广告计划,它是广告的方针、对策、手段和谋略等的组合。

广告策略的内涵,实际就是一种谋略过程。它的内涵包括:广告目标是什么,是提高商品、品牌或企业知名度为主还是以促销为主;广告诉求重点是什么,是做形象广告还是做商品推销广告,是重在品牌形象还是企业形象,重在商品信息传播还是提倡新生活方式激发新的需求等;在广告表现手法方面,是在广告中表现正面竞争还是侧面竞争,是直言表露还是曲折表现等。此外还有广告媒体选择和组合等的谋略。

广告策略的内涵广泛,涉及面广,本文主要从引导消费方面论述中小企业的广告策略。引导消费的目标及主要内容是:引导消费、改变消费观念,创造需求,抢占先机,以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消费”的核心内容:一是生产销售创新产品,以商品创新引导消费;二是积极改变消费者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按厂商新的消费主张、消费方式进行消费;三是研究潜在需求,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将潜在的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其中第二、第三点应该是中小企业研究的重点。消费需求是人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揭示的规律。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文化素质及品位以及消费观念的不断变化,中小企业在制订广告策略时需要抓住引导消费这一关键点,注意实施四个转变:

一是从消费需求结构上,由物质性引导为主逐渐发展为普遍重视精神性引导;二是从消费需求存在形态上,由原来的现实需求引导为主变为现实与潜在需求兼备,更加重视潜在需求引导;三是从商品或服务内涵角度来看,引导的重点由商业信息传播转移到文化引导;四是基于诉求方式的选择和传播效果的考量,由说理性、实用性引导转变为侧重审美性、抒情性引导。

(一)观念引导策略

营销界一个关于向和尚推销梳子的营销故事,反映了业界共同认可的观念,即成功引导或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可以促进营销的极大成功。故事大意是:甲、乙丙、丁四个推销员,甲、乙、丙分别以梳头、止痒活血、给香客梳理乱发为由引导和尚购买,结果推销成绩分别是零把、10把和100把;而推销员丁则表达推销诉求如下:梳子很便宜,若在梳子的正面写上庙名,反面写上“积善梳”,再加上方丈亲笔署名,这样梳子就变成了珍贵的礼品了,香客来了送一把,庙里香火定会永续繁荣,此诉求的结果是推销了1000把。丁的成功之处归于他认真研究顾客需求,归功于他在研究、服务和引导消费者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更在于他跳出物质需求层面从精神层面研究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广布善梳、香火繁荣,是和尚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烧香拜佛、收藏积善梳、多做善事也是善男信女的价值追求。事实上,下同样功夫并获得同样丰厚回报的商业典例比比皆是。

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已经从单纯的物质性需求转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而且不管是何种阶层的人,对成就感、优越感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更高需求和渴望已经是一个普遍的现实,这一现实正符合马斯洛指出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规律。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消费心理理论指导下,对不同消费阶层进行分析发现,消费者需求的心理表现大致可以分为几大类型:求实心理、求名心理、求新心理和求美心理等,这些需求心理也包含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中,同时各阶层消费者都具有,只是不同阶段需求的侧重点不同,中小企业只有在充分研究市场、商品和消费者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做好市场定位、广告定位,创造需求,才能引导消费、改变消费观念,抢占先机,以差异化策略增强市场竞争力。

1.抓住求名心理,运用比附定位等手段,满足以追求名牌产品、名特产品、高档商品等为主要倾向的购买心理和带有显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心理需要。所谓比附定位,即借用其他已经存在的知名度、美誉度都较高的品牌来说明本商品的广告定位方法,它属于实施借力出力、借名出名的广告策略。例如,美国“约翰逊”黑人化妆品的广告文案。该广告文案提供给受众的重要信息是:“佛雷”化妆品无疑是好的,但配合“约翰逊”的粉质霜使用更是锦上添花。事实证明,这一广告大获成功,其成功在于成功运用了比附定位的广告策略,成功的前提是它经过科学而周密的市场调查分析,并得出市场调查的结论:

一是在同类产品市场中,“佛雷”公司实力最强;二是“佛雷”产品品牌最大,声誉最好;三是自身的广告产品未有名气,品牌尚未建立,企业实力微弱;四是“佛雷”等同类企业及其产品的营销策略、市场策略、广告策略等方面,各有其成败得失,应以此为鉴构想“约翰逊”的相关策略。

“约翰逊”以调查研究结论为基础制定广告策略,其思想内涵大致为:“约翰逊”公司与“佛雷”公司存在竞争关系,但由于实力弱小,竞争方式需要避免正面冲突;行动策略是借“佛雷”品牌的声誉提高自身品牌的名气,推出品牌。既定的目标和策略,转而成为打出重要影响的广告文案。

2.抓住求新心理,运用是非定位,通过标新立异或创新消费观念,引领时尚。是非定位从观念上人为地把商品市场加以区分,把本商品归到另外一类。如七喜饮料就号称“非可乐”饮料,人为把饮料分为可乐和非可乐两大类,争先开创了非可乐类饮料的营销理念。创新消费观念,引领时尚潮流,争做行业先锋。二十世纪“贷款买房”消费观念,就强力启动了我国亿万居民的潜在需求;地处城市边缘山间岭上的房地产,却以富人居的定位以及宁静幽远、天人合一的诉求,赢得富足阶层的青睐,以新的居住观念开拓富足阶层这一庞大市场。求新心理,是以追求商品的时尚、新颖为主的购买心理,这种消费者以经济条件较好、购买力较强的年轻人居多。成功针对富有阶层以及购买力旺盛的年轻一族的广告策略,对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壮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3.进行对象定位,运用人文关怀,激感需求。对象定位实际上是市场细分策略在广告中的具体应用,它以商品的使用者来进行定位,把商品定位在最有利的市场位置上和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发购买欲。如洗衣机广告“威力洗衣机,献给妈妈的爱”、美容保健品“红常青羊胎素”广告:“为女人除不平”。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感情需要虽然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但我国业已进入感性消费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灵的充实,广告是否具有激活心灵的功能,以及消费者在购买和消费广告商品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心灵和情感上的满足至关重要,在广告的消费引导中,感情引导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威力洗衣机和“红常青羊胎素”就是“对象定位,人文关怀”广告策略成功的典例,它们或以孝敬母亲纯真情感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或以关爱女性的真情表白传达企业深沉人文关怀和先进理念,从而赢得女性市场。

(二)文化引导策略

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观照下的当代消费需求,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消费已经从原来的物质性需求为主变为以精神和文化消费为主,即使是以满足人们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日用商品,人们也日益重视商品蕴藏的文化内涵,更无需谈奢侈品了。所以,通过文化引导,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强化人们的消费欲望、消费信心和消费忠诚是具有科学依据的,也是可行的。

文化引导策略,是赋予商品或服务以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味,使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意识从生理需求层面上升华到精神享受的层次上,致使消费者获取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法国人推销香水时并不仅仅介绍产品的成分和功效,而是运用文化引导策略提出富含哲理意味的口号:“我们不卖香水,我们卖文化”。

1.以科学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引导消费。这一策略,主要是通过知识普及、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式以提供科学、安全的消费方式,增强消费安全感和对商品的信任感,培养新的消费观,它本质上是广告传播行为,却避免了广告的俗套,还凸显了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中小企业通常依靠创新立足和发展,例如创新商品,即依靠科技创造出具有特性的商品,发现市场空白,亦或创新消费观念等,而这些信息的传达和新消费观的培养,仅依靠媒体宣传是不够的。开展消费教育,不做硬广告,不卖产品,而是专注于消费者思想的启蒙教育。强生中国公司,鉴于我国婴幼儿护理知识落后之现实,特成立“健康教育部”,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与医院和学校等权威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婴幼儿护理知识在我国大陆的普及,从而使定位于“世界婴儿护理专家”的强生婴儿护理用品系列独占大部分市场。

2.以民族文化、亚文化等增强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在美国,万宝路广告以美国西部牛仔充满野性、刚毅和粗犷的大丈夫气概作为广告形象征服了全美,使得万宝路产品非常畅销。显而易见,美国西部牛仔文化满足了美国人某种欲望和心理需求。但这一广告设计不被香港人认可,因为广告中牛仔在香港人看来完全是一个失败者的形象,给人以“衰”的感觉。后来,广告把牛仔的形象调整为英武俊秀、穿着整齐的牧场主,坐私人飞机视察牧场,高朋满座分享万宝路和名酒。结果大受欢迎,销路直升。因为该广告设计符合香港人理想中的生活图景和方式。

民族风情、宗教文化、节日文化等都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得当,可以强力吸引消费者,促使其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从而实现喜好的转移。新疆伊力特酒广告词以狩猎、猎枪、骏骑、美酒,尽显男人气概和英雄本色,烙印新疆鲜明的人文地理色彩,受众欣然接受而且广为传播。

和民族文化相比,亚文化在引导消费上更有优势,在广告策划中也倍受青睐。亚文化,指的是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规范理念和价值观念体系。它能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左右人的思维、行为,它拥有特殊的精神调剂作用和团结凝聚作用。亚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地理亚文化、性别亚文化、年龄亚文化、经济亚文化等。其中年龄亚文化最值得中小企业研究和运用。青年人是所有消费者中最活跃的群体,思想开放,追求自由,个性独立,富有理想。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他们最重视情感、讲究尊重和自尊,最迫切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无论商品或是服务消费,只要包涵上述的精神内涵和广告诉求,就会强力吸引青年消费者,中小企业应该在此方面加以重视。中国移动通讯推出的客户服务品牌“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除资费灵活之外,主要还是以“时尚、好玩、探索”以及追求个性自由为品牌特性吸引了年青人,满足他们个性、自我、率真乃至叛逆的年龄和性格特点。

(三)文艺引导策略

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广告过分的功利和浓烈的商业味道日益麻木甚至厌烦,寻找美、发现美和欣赏美,已经成为人们的审美追求。台湾《突破》杂志有文章指出,美国近年来的广告,由商业艺术逐渐偏向美学艺术,出色的创意日益增多。其实,包括中国大陆,广告创作都注意到了文学、戏剧、小品等艺术类型及其艺术手段的运用,具有审美价值的广告日益增多。

有人在论述文学与广告间关系时指出(大意):文学是精神生活的代表,虽然文学是虚构出来的另一个世界,但是这个虚构的世界对我们产生的吸引力往往比现实世界更大,它会让我们觉得“生活在别处”。既然文学有如此魅力,那么广告就应该充分利用文学艺术创造“另一个世界”的强大功能,描绘一个虚构的美好社会;文学艺术及其美学光芒促使消费者通过内在行为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谁都可以有这样需求和权利。文学理论揭示的这一规律,也正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的:尊重和自我实现是一个更高层级的需求,要通过个体的内在行为来满足而非外在的条件。

文学艺术,让广告在提供商品消费的同时激发消费者另一种生活的想象,令人心情愉悦,而这种愉悦的心理往往反过来促使消费者对商品品牌产生向往和好感。因此,调动文学创作手法,在广告中创作诱人的文学形象,对引导消费的作用理应重视。本文列举一些成功案例,以求借鉴。

1.运用诗歌的创作手法,以美妙的意境向广告受众描绘美好的生活情境、情趣或方式,或以特有的节奏、音韵让广告受众感受文学艺术之美,实现由广告到广告商品或服务的美感转移以及品牌美誉和好感的形成。在妙用诗歌意境方面,关于左岸咖啡的广告诗词比较成功,广告通过意境创造,把咖啡文化富有情调的生活方式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左岸咖啡馆雨天篇:“我喜欢雨天/雨天没有人/整个巴黎都是我的/这是五月的下雨天/我在左岸咖啡馆”。诗歌中的咖啡馆、雨天、巴黎街市构成的意境,对不同的受众,所引发的联想和想象都可能不同,但激发出来对闲适浪漫生活方式的体验冲动应该是相同的。

2.引用诗句,巧妙传达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缩短与消费者的情感距离,提高企业和品牌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如某房地产的广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引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诗句表达对平民百姓的深情厚意,也表现了诗人宽阔仁慈的胸襟,历来为人们称道。房地产企业深知诗文的魅力和广泛影响,更理解消费者的需求,用诗句展现企业的理念,获得广告受众和消费者的青睐。这也展现了该企业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冷暖的发展理念,在接受先进文化的同时接受了企业和品牌,接受了企业提出的消费观念和主张,从而达到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

此外,以散文的情理结合、物我统一、情感真挚、感受独到等艺术魅力,向广告受众展现先进而深远的思想,让受众领会深刻的道理,并自愿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以戏剧、小品等艺术形式的诙谐、滑稽、幽默、风趣等特点令受众在接受商业信息的同时精神怡悦,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

结论

消费观念不是短时期内形成的,需要中小企业对广告长期投资;消费观念的形成,也不等同于消费者对具体的企业及其品牌业已认可,企业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把创新的消费观念和本企业联系起来,让广告受众接受、认可并最后成为本企业文化的赞赏者、传播者,成为本企业及其品牌系列商品的忠诚消费者。因此中小企业在广告策略中,还应着重抓如下几方面工作:

策略必须有具体的广告策划书加以体现,以备长期执行;策略应该和企业文化、品牌形象、商品性等紧密联系,使广告达到为企业及其品牌创造“一种形象和一个声音”的传播目标;要有集中的相对固定的广告主题及适应不同阶段不同传播媒介和传播活动的广告词或文案;要注意创作主旨明确、新颖诱人、方便传播传颂和高频率反复传播的广告口号或标语;善于借助公益活动、新闻传播等方式提高社会效益、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广告策略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邬晓光,张晓.广告文案写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接受美学;广告翻译;消费者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广告已渗透人们的生活中,并且成为商品和服务促销的重要途径,广告翻译也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种种差异,广告翻译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而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广告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产品的宣传吸引消费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运用接受理论讨论广告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广告翻译就显得极为重要。

2. 翻译理论与广告翻译

我国对广告语言的翻译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开始的,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学者逐渐把翻译理论中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探讨广告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在众多的翻译理论成果中,学者们根据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对广告翻译的语义对等、语用对等和社会文化对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即广告翻译应该传达原文的精神,能产生相应的效果,并能根据文化的差异在进行文化转换时解决形式和内容的冲突。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认为广告翻译属于号召型文本,文本类型不同,所应用的翻译标准也会不同,即在广告翻译中,要以目的语消费者为对象进行二次创作。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即在广告翻译中应该突出消费者的地位和情感需求,达到促销目的。

3. 接受美学与广告翻译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由德国学者提出的,该理论一经创建,就在欧洲和美国文学界引起了热烈讨论。有五位学者为这一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人物为尧斯和伊瑟尔。现象学是伊瑟尔理论的基础,而尧斯深受一位德国哲学家阐释学的影响,因此,接受美学理论受现象学和阐释学的影响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接受美学认为美学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要求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死胡同中引出来,把审美经验放在历史及社会的条件下去考查。因此广告翻译最终应该以消费者的直觉和感觉经验将接受美学与广告翻译进行衔接。即需要把接受者作为主体,融会消费者的审美主体的经验、情感和艺术趣味的审美对象;把握读者的能动性,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融合;注重读者的接受性,避免读者对外来文化的误读,最终实现广告翻译的信息、文化、审美以及商业价值。

4.接受美学在广告翻译中的体现和应用

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广告翻译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考虑消费者的期待视野,尊重各区域读者独特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能唤起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采取实际行动,并最终改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偏见,从而接受该产品。在接受美学理论下,广告翻译应该更加关注消费者的角色,唤起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并激励消费者做出“是”或至少“我可能会很快就需要它”的购买决定。如果潜在客户有意于该产品或其服务意识,广告客户可以进一步吸引他们的兴趣,并通过突出它的特点和利益,激励他们的愿望。通过放大的形象给消费者以刺激,并留给他们期望的空间:这将是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所有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采取实际行动,并最终改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偏见并产生购买意愿。广告翻译通常以“您”的态度为中心,这可能比用第三人称指称效果更好,它可以建立一种亲密、信任和信心的关系。所有的广告翻译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接受美学的指导下,在市场上获得利润的。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广告翻译语言有三个特点。

(1)广告翻译语言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接受美学在广告翻译中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满足目的语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在广告翻译时借助意译、增译和省译,运用优美的语言,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不仅使消费者满足物质需求,同时更使消费者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达到精神上的愉悦目的,迎合其文化品位。比如,Mercedes-Benz是享誉世界的德国汽车品牌,在我国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高端汽车名族,上至社会高端精英人士,下至国内普通消费者,都对Mercedes-Benz青睐有加。Mercedes-Benz的翻译为“奔驰”,就是很巧妙地汲取成语 “奔腾不息,驰骋万里”的精妙寓意,使中国消费者对该品牌汽车产生性能很好的无限遐想,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2)广告翻译语言关注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广告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源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广告翻译中,一方面,要尽量保留源语言中广告信息和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信息,尽可能保存源语文本的意义和风格,特别是原始的修辞手法和局部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要对广告翻译中存在文化差异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变通,避免翻译时因产生意思上的冲突而引起目的语消费者的不良联想。曾宪梓先生在1970年亲自设计了GOLDLION商标,包括商标金狮图案、英牌名GOLDLION 和中文牌名“金狮”,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狮在中国是百兽之王,具有王者的风采,“金狮”是吉祥喜庆的象征,预示着能给人带来幸福。但是在粤语中“金狮”是“今输”的谐音,为避免消费者犯忌讳,他便把英文GOLDLION翻译为“金利来”。中文牌名的改动,既保留了原来“金狮”的王者之气,又含有金利滚滚而来的好兆头。

(3)广告翻译语言注重消费者的语言美感。“四言”和“八字”是在中国很受欢迎的行文审美习惯,这样的广告词并置、重叠或平行时,音调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广告语言的形美、音美、意美特征。例如,麦斯威尔公司的咖啡广告是“Good to the last drop”(好到最后一滴),中文翻译却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八字翻译从视觉、嗅觉、味觉再到感觉四个感官的转化,不仅体现了麦斯威尔公司咖啡的诱人品质,更可以诱使消费者浮想联翩,想到享受咖啡过程的美妙。

5.结语

在广告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在原始作品和目的语消费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广告翻译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期待视野、个性化需求、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由于广告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存在巨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差异,因此,广告翻译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不仅要尽量保留源语言中的广告信息和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信息,尽可能保存源语文本的意义和风格,特别是原始的修辞手法和局部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时,译者需要采取适当的变通,灵活巧妙地处理语言差异和文化冲突,以满足消费者的期待视野、情感需求和文化心理,从而增强广告效果,更好地实现广告的促销功能。

参考文献: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第5篇

电视广告的特点

电视广告是企业宣传产品、服务、文化以及概念的主要途径,是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运用语言、声音、动画等综合的手段向观众传递相关信息,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特点

声音语言和图像语言是电视广告的主要传播通道,其主要的特点是声像并茂,这也使得电视广告成为大众媒体中独具优势的媒体,电视广告最大的优点在于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的双重输出。

2.传播特点

电视是我国最庞大的大众媒体,是一种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播出。观众在收看电视广告时,中途中断就不能够接受到全部的信息。这与传统纸质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的收看效果。

3.内容制作特点

电视广告具有视觉冲击和反复播放的特征,这也决定了电视广告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视广告的发展。电视广告播放的时间限制使得在制作中,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电视广告的商业目的。

对消费文化的影响

以电视广告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是消费文化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体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消费的主要力量。一方面,电视广告对于丰富消费文化的内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广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正确消费价值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电视广告的商业特性使得电视广告的内容可能出现虚假信息,对消费者的正确选择产生负面的影响。

1.对物质层面的影响

电视广告能够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众多的消费信息,通过精心的制作为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时间。

从积极的意义来讲,电视广告促进了市场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推动了潜在消费市场的开发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电视广告可能会给消费者传递误导信息,为消费文化注入各种不健康以及不理性的信息,这就会对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养成产生负面的影响。

电视广告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企业文化和品牌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了科技、就业等关系到民生发展的各种信息。消费者通过各种电视广告信息选择对个人最为合适的商品和品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中物质层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是正效的,能够提高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认知,养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提高消费者的文化品位。

2.对观念层面的影响

从本质来讲,电视广告传递的商品信息和品牌信息不仅是电视广告信息的表面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准则等观念层面的信息。电视广告通过各种消费信息的传递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来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同时也能够促进消费者文明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养成,影响整个消费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对消费价值观的影响。电视广告的外在刺激因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一般来讲,电视广告制作方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迎合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偏好,但这并不会掩盖电视广告的引导作用。电视广告通过激发潜在消费对象的消费行为,将潜在消费转变为实际消费,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和消费欲望,影响消费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念。

其次,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在消费文化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其很容易受到电视广告的影响。电视广告通过“鲜活”的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广大消费者的心理戒备,通过宣传企业所倡导的消费观念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电视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者心理的麻痹和虚幻,进而实现深度刺激消费者心理的目的,进一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第三,对消费方式的影响。电视广告制作者根据一定的消费知识制作具有指导性的电视广告,向消费者传递科学、合理的消费信息,引导消费者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与积累的比例,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消费者通过合理的消费选择,避免“高消费”导致的资源浪费。因此,电视广告可以对消费方式产生正面的影响。

当然,电视广告也可能通过宣传,诱导人们无休止地追求电视广告所传播的消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和强化消费者的虚荣心,产生奢侈消费行为,导致在消费方面盲目跟风。

总之,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后者会导致虚幻消费和盲目消费,对消费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电视广告中,要积极发挥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正效影响,避免电视广告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电视广告制作者在电视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实事求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产品的真实特点,传播有利于健康消费文化发展的信息,营造良好的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①杨靖靖:《对事件媒体“借势”:中国体育用品电视广告创意内容策划的分类与效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②廖云:《试论广告的品牌策略――耐克广告给我们的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③李文诠:《广告创意的灵魂是先进文化》[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第6篇

一、认知学习理论

消费者的学习过程并非都是重复试误的过程,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习活动要借助于消费者的问题解决、思维顿悟等心理活动。这种以消费者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活动理论被称为认知学习理论。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信息加工理论和消费者卷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学习过程不仅与其认知能力有关,而且也与所要加工的信息复杂程度有关。消费者的信息加工能力越强,所获得的产品信息就越多。消费者卷入理论是从大脑半球单侧化理论发展而来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对媒体、消费者及产品的卷入理论。国外最早对卷入进行研究的是Krugman的媒体卷入研究,发现杂志广告的卷入程度高于电视广告的卷入程度,但是对于低卷入产品,两者卷入程度差异不大。本文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对目前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心理,将广告心理学成功的运用到市场营销之中,发现消费者心理黑箱,促成购买行为,并形成品牌忠诚。

二、国外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

有研究表明,在同一类型的广告中,消费者最终选择购买的产品的广告与没有购买的产品的广告注视时间差异显著,即注视时间越长,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

1.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

PRS的研究显示,有将近13%的杂志广告因为凌乱而被忽视,并且广告的名称有43%的情况下被忽略。但该情况在公共候车亭广告中没有出现过,YoungandElliottC.(1999)运用眼动跟踪的方法对公共候车亭中的广告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广告能够被候车者阅读,并对品牌进行有效记忆。而且在晚上有灯光的情况下也能接收到广告信息。[1]这一结果与品牌的知名度也有很大关联。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成熟品牌的回忆率较高,与新品牌比较这种优势便不复存在,甚至有更低的回忆率,此时新品牌的再认成绩较好(GeweiYeandW.FredvanRaaij,1997)。[2]注意分配的变化也会影响广告回忆率,同时广告可以沿路径影响受众的记忆,受众对网页中间的广告注意力不大,前端和后端的广告则引起较多的注意(Jyun-ChengWangandRong-FuhDay,2007)。[3]因此,网页广告的定价,应两端位置价格高于中间位置。图案、文字和广告页的大小对消费者视觉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注视图案所用的时间比观看文字所用的时间长。但在同一广告中,很多受众没有注视到广告中的文字和较远位置的图片,位置影响着广告注视与广告品牌记忆效果。Wedelandpieters研究发现,对杂志来说,如果左侧页面是文字,则消费者对置于右侧页面的广告记忆效果更好一些;相反,如果左侧是同类产品的广告,右侧广告的效果却很差。对插页式广告来说,广告页大小对消费者的影响小于广告位置,小的广告放置于关键位置比大的广告置于次要位置的效果要好(KlaassenandAbbey,2007)。[4]因此广告设计应该注意文字的醒目度以及图片的位置,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记忆效果,将广告置于观测者可视范围对广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告代言人对消费者具有一定影响,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提高其对产品的识别和记忆。代言人将广告要表达的诉求和意义赋予了产品,而且男性对女性演员所代言的产品并不感兴趣,女性对男性代言的产品的兴趣也比较低(KolbeandMueling,1995)。[5]因此,企业在选择代言人之前要明确产品的受众,选择与受众同性别的代言人才能够增强广告效果并提高受众对广告的记忆。由以上研究可以推断,在广告设计时,加入图片对广告的宣传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而且适当的重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具体应该重复多少次,什么时间重复进行深入研究。

2.卷入度方面的研究

国外最早的关于卷入度的研究是Krugman的媒体卷入度研究,后来又出现了产品卷入、个人卷入等研究方向。Krugman研究了杂志和电视两种媒体的卷入度,发现高卷入度的产品对杂志广告的效果更好,而低卷入度的产品在这两种媒体的卷入度方面差异较小。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杂志对阅读的要求较高,消费者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卷入程度受有意识阅读的影响。个人卷入度和产品卷入度的相应提高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加工的深度(MerikleandJoordens,1997)。[6]由此可以推断,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共同影响消费者对理性诉求的信息加工效果。Vaughn(1980,1986)构建了FCB网格模型,指出消费者能够从高产品卷入的商品中觉察到更高的风险,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减少感知到的风险。而对低卷入的商品则不敏感,只需了解少量信息便可做出购买决策。[7]因此,对于高卷入的商品,企业应该多采取理性诉求的方式,而对于低卷入的商品,则多采用感性诉求。PettyandCacioppo提出了ELM模型,该模型指出了消费者处理信息的两种路径:中枢路径和周边路径。消费者对信息的处理动机大采用中枢路径进行处理;动机小采用周边路径处理。该模型没有确切的实例,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实用性不高。

3.小结

国外对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不仅集中在对位置和大小方面还涉及了图片的内容,尤其是人物的性别等方面,比国内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卷入方面的研究比较系统,提出了对应的理论模型,但是这些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忽视了受众的自身的状态对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过于抽象,没有实证研究,只靠经验研究得出结论。

三、国内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

利用眼动仪对广告效果进行测评,可以观测到广告的关键信息和消费者的注视重心是否一致,让企业了解广告的成败,及时对广告进行调整,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广告效果。我国的第一台眼动测量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的张名魁和孙复川研制的,随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了头盔式眼动仪。尽管我国在研制眼动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更多的是购置国外的眼动仪进行科学研究。

1.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

消费者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记忆过程。信息要经过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若被消费者意识到,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然后经过编码就转为长时记忆。[8]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回视等能够反映记忆效果。消费者在注视不同类型广告时会有眼动差异,更容易接受图片信息而不是文字信息,注视时间和浏览顺序也影响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记忆强度,而且注视时间对记忆强度的影响最大。丁锦红等采用眼动实验研究了消费者对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的差异,发现消费者对图形的注视时间大于文本,而且文本的位置及评价水平会改变瞳孔大小。严艳梅等将广告分为四个象限,发现对第二象限的注视时间最多,对第四象限的注视时间最少,因此把广告的重要信息放在第二象限时的广告效果应该是最佳的。广告中适当的文字有助于广告内容的记忆,受众对英文的注视时间要长一些。这说明,消费者对文字的识别有一个编码的过程,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编码的时间要长,注视时间就会加长。人们浏览不同形式、不同位置的网页广告时的主观记忆成绩与眼动指标具有一致性。消费者更多注意网页的上部和中部,对这两个区域的记忆效果要好;彩色的广告比黑白的广告记忆效果好。然而,姚海娟等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平面手机广告中品牌位置和背景类型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现:受众将更多的注意放在广告页面的左半部分,且对这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好;对人物背景的喜好更强烈,其次是风景、广告词;当背景为人物和风景时,对手机背景的注意比品牌多,但对左边品牌的注意依旧比右边多。对广告信息的加工存在性别和品牌的差异。代言人和受众同性别的情况下,对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更高一些,异性的情况下,加工水平则较低(林树,2005)。[9]陈宁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品牌加工,发现成熟品牌和新品牌在控制型加工效果上的差异不明显。

2.卷入度方面的研究

国内在卷入度方面的研究较少。陈宁(2002)在对广告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在低卷入学习状态下,重复可以提高广告的自发性加工和控制性加工。所以,重复对广告的有效性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没有学者对重复的力度进行研究。他还指出高卷入引起的是控制性加工,高认知不仅有控制性加工,也有自发性加工;低认知状态下,控制性加工较少,自发性加工做主导;卷入水平高对品牌评价有积极的影响。[10]周象贤实验发现,对于高潜在价值的商品,理性诉求方式比较适宜,并且当受众处于集中注意状态时才更为有效。不管是高卷入还是低卷入状态下,情感诉求中采用名人都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周象贤,金志成(2009)考察了卷入对广告理性诉求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告理性诉求方式可能主要适宜于宣传产品卷入度高的商品,且只有个人卷入度高时才更为有效。[11]3.小结国内对商业广告的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的图片、文字的大小位置等方面,探寻最佳的广告大小和布局,使广告更具说服力,改变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并形成品牌意识。在卷入方面,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信息加工的卷入研究深度不够,也没有对卷入的综合性的研究,因此,这一领域还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四、国内外眼动研究不足及展望

广告消费心理学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整合营销 广告策划 企业竞争 品牌竞争

一、引言

整合营销的本质是销售人员与顾客“一对一”地沟通,刺激顾客的购买欲,让顾客成为忠诚顾客。整合营销的主旨是影响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其制订的方案必须以消费者和潜在的消费者为中心,贯彻“由内到外”的指导原则。我们从广告心理学角度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它与以往广告策划的本质差异。

二、广告策划的依据

(一)广告策划要以消费者为基础

企业实行品牌战略,就要实行广告策划,广告策划建立在消费者基础上,广告策划的人员首先要分析不同客户类型,调查研究不同客户的需求,以及他们的购买原因,然后调查产品是否适合消费者的需求,并且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寻找产品的价值,同时不断进行市场考察,挖掘潜在的消费者,与潜在的消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产品品牌的网络构成,进而了解本企业产品的竞争对手有哪些优势,以及这些优势为什么吸引消费者,最后,创造性地提出有利于本品牌发展的战略,以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战略。

广告传播要根据现代心理学理论,有关研究认为,消费者对广告信息的加工有两层含义,一是了解,理解产品的信息,并加以选择、加工、存储;二是衡量,其中包括消费者已有的信息,并且加以记忆。这两层含义充分反映了消费者对信息的主动认知,在这里,消费者的认知更多的是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结合。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依据是自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纯粹理性的思考或者认真比较的结果,并不是事实的认知。

(二)广告策略与执行的协调是广告策划成功的保证

成功的广告决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广告策略,就是消费者想要听到的东西;二是广告执行,就是怎么才能让客户听到想要的东西。广告策划就是将广告策略有效地表现出来的行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心理日渐成熟,以往的广告策略是单向的传播,即使用同一种策划面对所有人,只会造成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模糊不清。如今,整合营销传播主张采用一种全新视角,即“一果多式”的形式。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消费者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消费者的看法,即了解消费者对本产品或者其他同类产品的看法。只有深入消费者群体,了解消费者购买的原因,才能想出好的广告创意,制作出消费者希望看到的广告。

(三)消费者的“真实反应”是广告策划的评估

以前企业进行广告策划的理论多来源于心理学,即行为主义观点,实行广告的观念就是将广告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联系在一起。现在,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心理学认为广告起着影响和改变消费者对于品牌态度的作用。在广告营销下,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都会发生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产品品牌的态度会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周围消费者。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效果的评估应该注重消费对品牌的态度为企业进行广告策划提供的现实指导。

整合营销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态度与其购买行为是相辅相成的,广告评估观点认为消费者品牌网络的改变可以对从广告的到购买行为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者真实的心理变化特点,这比行为主义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广告评估更具有现实意义。广告策划人一定要了解潜在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或者态度变化,这样才可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这样产生的广告策划对消费者来说才有针对性,在增强广告效果的同时提高产品销量。

整合营销传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认为终点和起点是相同的,这种评估是产品广告策划修正的依据。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循环系统,我们可以不断了解消费者的心理,一个终点是下一次循环的起点,而每一次循环都不是重复的,都是一次质的提升过程。

三、结语

在整合营销传播中,必须制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现代企业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应围绕消费者展开,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以消费者和消费者的需求为中心,把广告作为企业产品和消费者的纽带,使企业或者企业的品牌在消费者的心里占据一定的地位。这样就可以为企业或者企业产品树立独特形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家永.广告心理研究的新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J].心理学动态,2001,9(1):66-70.

[2]姬晓惠.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7,(5):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