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11-21 16:24:54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第1篇

本文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家饮料行业巨头与日俱增的广告促销战为切入点和研究对象,引入博弈论方法,分析在单期博弈、两期博弈以及无限期博弈下,两巨头广告促销的最优时机选择问题,得出“交替广告促销”可实现双赢的结论。

【关键词】

广告促销;寡头垄断;经济效应;博弈论;广告时机选择

0 引言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饮料行业巨头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龙虎之争愈演愈烈,两厂商的全球广告预算近几年均达近200亿人民币,奇高无比的广告投入让对手望其兴叹,为何两大厂商不惜重金砸向广告促销?易远宏(2002)指出可口广告中心永远是可口,而百事处处把消费者摆在中心。杨丽(2006)将博弈论的方法引入两家厂商的广告促销竞争研究中,为研究广告策略提供了新思路。已有论文多数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核心是广告内容,没有深入研究广告在完成信息传递后如何作用于市场和消费者,缺乏从经济视角分析。鉴于此,本文引入博弈论方法,从微观视角具体探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家饮料行业巨头与日俱增的广告促销战,为当今双寡头垄断市场的广告促销大战在时机选择上提供建议与指导。

1 广告促销博弈模型

假设1:可乐市场上的消费者分为4类:厌恶可乐的消费者(消费者A),无饮用经历的消费者(消费者B),饮用可口可乐消费者(消费者C),饮用百事可乐消费者(消费者D),且四种消费者人数之比为1:1:1:1,无中间消费者

假设2:假设价格不变,两厂商只通过扩大消费者数量来扩大收益。四类消费者为两厂商贡献的收益都为2

假设3:厌恶可乐消费者都不消费,无饮用经历的消费者会消费

假设4:只有两家厂商,若一家厂商投入广告,另一家厂商不投入广告,那么投入广告的厂商将完全抢过钟情于对手的消费者;若两厂商都投入广告,则认为广告效应相同,即平分无饮用经历消费者市场,收益各为1

假设5:厂商投入的广告将完全覆盖市场。

1.1 单期博弈

情形一:争对手原有市场。若只有一个厂商投入广告,则覆盖全部市场的广告成本为1;若两厂商同时投入广告,由于还要相互争夺对方消费者,各厂商需在投入1的基础上提高广告投入力度,则假设覆盖全部市场的广告成本为2。如果只有可口可乐公司投入广告,广告成本为1,则其可获得消费者B、消费者C、消费者D市场,P表示进行广告促销,N表示不进行广告促销。博弈模型见下表情形一。这是一个囚徒困境,无论百事如何选择,可口都会选择促销。这样百事也就只能选择促销来应对。当然,这样的选择对两家公司来说并不是最优的。

情形二:不争对方原有市场。若只有一个厂商投入广告,则覆盖全部市场的广告成本为1;若两厂商同时投入广告,由于不需要争夺对方消费者,则假设覆盖全部市场的广告成本为依旧为1。博弈结果见下表情形二。(P,P)依然为纳什均衡点,但总收益变动大于情形一中均衡点。因此,在单期博弈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如果能达成默契,不相互争夺对方市场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但不争夺对方市场是很难实现的,由于可口和百事的可乐基本上是同质商品,在没有完全细分市场,无法完全实现不相互竞争的“和平共处”局面,这种串通活动可能会把寡头垄断变成完全垄断市场。

1.2 重复博弈

将单期博弈的收益变动数值对应相加,可得到两期博弈收益变动值。同单期博弈相同,我们也按照是否争夺对方市场分别进行分析。

对于两期博弈,无论采用纯博弈还是混合博弈,可口和百事都选择PP是纳什均衡点。但也有一种双赢的结果,当两家交替促销时,双方都能收益 1。在多轮促销期的重复中,显然双方谁也不愿一直亏损下去,因此很容易地就转而选择“交替投入广告”这种双赢的结果,这种默契在可口和百事的长期博弈中是可能的。由于百事和可口至少在争夺消费者B是竞争的,这种半串谋并未完全把寡头垄断市场变成完全垄断。但交替投入广告模式的确可以使双方受益最大化。

2 结论

单期广告促销博弈,可口与百事两公司在不抢占对方市场下都采用广告促销是最优的。无限期重复博弈,可口与百事两公司再用交替进行广告促销是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9

[2]谢羽.企业竞争的博弈思考[J].上海商业,2001,(10)

[3]杨丽.《市场扩张与广告博弈——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进入农村市场》.商业现代化第487期,2006年12月

[4]张祖恩.《基于IFE矩阵的CPM分析——透析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态势》.现代商贸工业.第20卷第2期,2008年2月

[5]左颖.《浅谈企业广告促销策划技巧问题》.商业现代化,2007年7月刊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第2篇

【关键词】消费语境 理论中心 实践边界 广告策划

网络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网络消费具有自身的特点。网络消费不仅消费产品种类繁多,而且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是千差万别,消费者需求更加多样化与个性化,“网络消费建构了个人世界,个体的高度自由使网络空间充满了无数的‘声音’”,消费行为也更难以识别。基于以上网络消费的特点,加之网络环境本身的特殊性,网络消费具有这样的基本语境:一是消费者要求更为和谐的消费环境,崇尚绿色消费、品质消费,消费行为更为自觉,消费需求更加细化,消费知识更为全面;二是作为产品提供者的市场主体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生产企业要不断研究消费者,生产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切实做好营销推广工作;三是作为促进消费辅助生产企业进行网络产品营销的广告公司需要根据网络消费特点、消费环境变化结合产品特点科学合理的设计线上线下广告。而广告策划作为对广告整体战略与策略的运筹规划,只有用正确的广告理论指导对应的广告策划实践才能应对网络消费的挑战。也就是只有准确界定广告策划的核心概念,遵循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运用适合的广告策划基本理论才能在当前网络消费语境下从事广告策划工作。因此要探讨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以求广告策划能按照既定的方向与目标进行。

一、关于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

“一切科学理性认识都必须借助于概念才能进行。每门科学都表现为概念系统,即由概念、概念组成的基本定律以及基本定律构成的理论所构成。”科学理论首先表现为“理性认识”,因此本文对理论中心的解读是指组成广告策划领域内的核心概念、广告策划基本原则和广告策划基本理论三个方面。

理论需要实践的呼应,理论与实践又是统一的,而以理论为中心的实践是有一定边界的,超出边界范围的实践也就超出了理论的指导范围。那么实践边界是什么?“作为一种并非本土产生的理论,我们不能用一种模式来剪裁不同制度下的治理形态,应明确认识到在理论引介与现实观照的过程中,无疑是存在一个适用范围或理论边界的。”理论边界对应的是理论的适用范围,而理论适用的客体恰恰是实践本身,因此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是指与广告策划理论适用范围相对应的广告策划理论作用的客体。“鉴于此,本文以话语分析理论背景,从话语的角度研究广告传播中的本体问题……。”广告本体是指广告活动、广告作品。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又是与广告策划相关的广告本体中的一部分。广告策划中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考察的是以广告策划过程中所依据的理论为中心与广告策划过程中的实践范围相对应的关系,一定的理论在一定的实践范围内进行应用才是合理的。

二、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

结合广告策划实践的实际,广告策划涉及的理论主要包括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营销策划、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媒体、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五个方面,每一方面都有其相对应的理论中心,由此共同构成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根据对理论中心的认识,下面将从广告策划核心概念、广告策划基本原则、广告策划基本理论三个方面对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举例并综合论述。

(一)广告策划核心概念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有内涵与外延,内涵是概念的含义,外延定义了概念的适用范围或概念包含的主要内容,广告策划中的核心概念也遵循一般概念的特征。

首先以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为例。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目的是为营销推广、广告策略、创意设计等提供数据支持,帮助策划人员梳理市场切入点,以此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方面的核心概念一方面是指组成市场主体的消费者、竞争者、产品等,另一方面是指有关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理论与框架,例如PEST矩阵分析理论。关于核心概念的内涵已经清楚明了,但核心概念的外延――适用范围,则要结合广告策划中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实质进行具体的界定。以核心概念消费者的外延为例,其适用范围主要是指消费者分析方面,主要包括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消费心理研究、消费者需求研究、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研究等方面;其次以广告创意与设计为例,广告创意与设计目的是将有关广告的策略、抽象概念等转化为具有创意性特点的艺术形象,包含创意过程与设计过程两个步骤,创意是广告创意与设计的核心内容。那么有关广告创意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呢?广告主题、创意策略、广告表现就构成了广告创意的核心概念。广告主题是为了阐述商品、品牌等基本概念而体现出的广告的中心思想,是广告传递的主要内容,广告主题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广告目标、信息个性、消费心理三个方面。广告表现则是符号及其组合表达广告主题的过程,既是是创意的过程,也是广告创意的形式,其适用范围必定与符号及其组合的选择、排列、组合相关。创意策略是相对于广告创意过程而言的,是广告创意过程中的理论、方法、技巧、模式等,主要包括创意理论、诉求策略、思维策略、创意方法、广告创意技巧或模式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广告创意策略的适用范围;最后,在广告策划的其它三个方面,也有其各自的核心概念,同样满足概念包含内涵和外延的基本特征。不同领域在核心概念内涵方面基本一致,外延方面也就是其适用范围方面,针对广告策划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或特征。

(二)理论方面广告策划基本原则

理论方面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理论的运用要契合实际,紧密联系广告策划所面对的命题。例如在进行宏观市场环境分析时,基本的分析指标主要有政治、经济、科技、社会四个方面,概括为进行PEST分析。但针对的命题不同,不同品牌或产品可能不需要进行政治分析或科技方面的分析等;二是理论的运用要突出重点,注重内在的联系。广告策划是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实践,理论的运用要以解决市场或广告问题为前提,这就要求理论运用要突出重点,注意各方面的联系。例如,在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结论部分必定与产品、竞争者、消费者之间有关联,这就要求在进行微观市场环境分析时要有所侧重,如果要分析消费者,就要确定针对命题要求,消费者分析方面的主要指标是什么,是消费者购买行为理论方面、消费心理理论方面还是其它理论方面;三是理论的运用要区分边界,不能相互混淆。以广告创意策略为例,不能混淆创意思维策略、创意理论、创意方法、诉求策略等。理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有广告创意者就将垂直思维、水平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意思维策略与定位理论、USP理论、品牌理论等广告创意理论相混淆,统称为广告创意理论,这违背了理论中心视角下理论应用要严格区分不能混淆的原则。

(三)广告策划基本理论

广告策划基本理论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与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相关的理论,主要有市场调查理论或方法、竞争者分析理论、消费者分析理论、产品分析理论、宏观市场环境分析理论,其中每一分析理论又由不同的理论点组成。例如消费者分析方面,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分析就需要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理论或模式,分析者可以运用尼科西亚模式理论等分析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第二类是与营销策略相关的理论,例如4P理论、4C理论、STP理论等;第三类是与广告创意相关的理论,主要指导广告创意的开展,为广告创意提供理论支持。例如,USP理论、品牌形象理论、定位理论、品牌个性理论、ROI理论等;第四类是与广告媒体策略相关的理论,主要解决广告媒体的选择、广告媒体组合、广告媒体排期的问题。例如广告媒体排期中的持续式排期、高到达率式排期、波浪式排期、脉冲式排期理论等。第五类是与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相关的理论。例如关于广告效果评估的DAGMAR理论、ARF理论,关于广告预算的定率计算法、销售单位法、销售收益递减法、竞争对抗法、计量设定法等广告预算方法。

三、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

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着重探讨在以广告策划理论为中心的指导下广告策划实践范围与理论指导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主要表现为广告策划实践过程中的框架结构。在广告策划理论的指导下,广告策划实践过程表现出一定的框架结构特点,广告策划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都有其基本框架结构组织广告策划实践。这些框架结构规定了广告策划的实践范围,像一条条边界线一样约束着广告策划实践的开展,保证广告策划在理论的指导下在自身的领域内开展工作。

在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方面,由消费者分析、竞争者分析、产品分析共同构成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的基本框架,广告策划实践的开展在这一步骤就是要约束在以上基本框架之下,从而限定了广告策划实践的边界;在营销策略提案方面,框架结构表现在营销策划的开展必须在一定的营销组合策略理论下进行,由此构成了广告策划这一过程的基本框架结构,那就是营销组合策略模型与营销推广;在广告创意与设计方面,一方面是对广告创意的解析产生的广告创意的框架结构,另一方面是广告策划过程中的广告创意与设计的步骤中的框架结构。广告创意应有广告主题、广告表现、广告创意策略基本框架构成,其中广告创意策略又包括创意理论、诉求策略、思维策略、创意方法、创意技巧或模式。广告创意与设计的过程就是要完成创意概述、广告设计与制作、创意说明三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广告创意与设计过程的框架结构。其中进行创意概述是要阐述广告创意的目的、重点、主要的策略等,广告设计与制作主要包括广告语、广告作品两个方面,创意说明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广告作品进一步指明其广告主题、广告表现、广告策略是什么;广告媒体方面的框架结构主要是广告媒体评估、广告媒体选择、广告媒体组合、广告媒体排期四个方面。首先要结合广告策划案的要求依据广告媒体目标及广告媒体的特点对广告媒体进行综合评估,其次依据评估结果进行广告媒体选择,然后依据不同的媒体组合策略进行广告媒体组合,最后按照脉冲排期、高到达率排期等排期方式对广告媒体进行排期。以上共同构成了广告媒体方面的基本框架结构。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方面应该将预算与评估分开探讨。首先是广告预算方面,主要有广告预算依据、广告预算方法、具体广告预算构成。其次是广告效果评估方面,广告效果评估包含广告经济效果评估、广告社会效果评估、广告传播效果评估三个方面,根据广告的具体目标不同,应选择广告效果的某一方面展开针对性的评估,例如选择广告经济效果作为主要的评估方向。广告效果评估最终由广告效果评估依据、广告效果评估方法、广告效果评估结论组成,也就是广告效果评估的框架结构。

四、结论

探讨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最终要解决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理论是严谨的,理论又是科学的,理论一定有自己的核心内容。而实践不是孤立的,实践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日臻完美,离开理论指导的实践无法开展,理论的核心性特点又决定了实践又是有边界的的。要保持广告策划的实质不变,就需要坚持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的统一。本文主要从核心概念、广告策划的基本原则、广告策划的基本理论三个角度梳理了广告策划的理论中心问题,从市场调查与环境分析、营销策略提案、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媒体、广告预算与效果评估五个方面阐述了广告策划的实践边界。结合网络消费的广阔语境,同时受多方面限制,本研究也力求精准,但也或有得失,希望承担抛砖引玉的职责,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借鉴,深入关注广告中理论中心与实践边界方面的命题。

参考文献:

[1]蒋建国.论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2,(12).

[2]魏屹东.科学理论中心概念变化的语境分析[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4).

[3]聂平平.公共治理:背景、理念及其理论边界[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10).

[4]杨先顺, 谷虹.广告话语分析:一种广告本体研究理论[J].暨南大学学报,2007,(5).

[5]田晖.消费经济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6]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第3篇

一、认知学习理论

消费者的学习过程并非都是重复试误的过程,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习活动要借助于消费者的问题解决、思维顿悟等心理活动。这种以消费者心理活动为基础的学习活动理论被称为认知学习理论。与市场营销有关的认知学习理论包括信息加工理论和消费者卷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消费者的学习过程不仅与其认知能力有关,而且也与所要加工的信息复杂程度有关。消费者的信息加工能力越强,所获得的产品信息就越多。消费者卷入理论是从大脑半球单侧化理论发展而来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对媒体、消费者及产品的卷入理论。国外最早对卷入进行研究的是Krugman的媒体卷入研究,发现杂志广告的卷入程度高于电视广告的卷入程度,但是对于低卷入产品,两者卷入程度差异不大。本文基于认知学习理论对目前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以准确地了解消费者心理,将广告心理学成功的运用到市场营销之中,发现消费者心理黑箱,促成购买行为,并形成品牌忠诚。

二、国外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

有研究表明,在同一类型的广告中,消费者最终选择购买的产品的广告与没有购买的产品的广告注视时间差异显著,即注视时间越长,购买的可能性就越大。

1.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

PRS的研究显示,有将近13%的杂志广告因为凌乱而被忽视,并且广告的名称有43%的情况下被忽略。但该情况在公共候车亭广告中没有出现过,YoungandElliottC.(1999)运用眼动跟踪的方法对公共候车亭中的广告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广告能够被候车者阅读,并对品牌进行有效记忆。而且在晚上有灯光的情况下也能接收到广告信息。[1]这一结果与品牌的知名度也有很大关联。实验研究发现,消费者对成熟品牌的回忆率较高,与新品牌比较这种优势便不复存在,甚至有更低的回忆率,此时新品牌的再认成绩较好(GeweiYeandW.FredvanRaaij,1997)。[2]注意分配的变化也会影响广告回忆率,同时广告可以沿路径影响受众的记忆,受众对网页中间的广告注意力不大,前端和后端的广告则引起较多的注意(Jyun-ChengWangandRong-FuhDay,2007)。[3]因此,网页广告的定价,应两端位置价格高于中间位置。图案、文字和广告页的大小对消费者视觉的吸引程度是不同的。有研究表明注视图案所用的时间比观看文字所用的时间长。但在同一广告中,很多受众没有注视到广告中的文字和较远位置的图片,位置影响着广告注视与广告品牌记忆效果。Wedelandpieters研究发现,对杂志来说,如果左侧页面是文字,则消费者对置于右侧页面的广告记忆效果更好一些;相反,如果左侧是同类产品的广告,右侧广告的效果却很差。对插页式广告来说,广告页大小对消费者的影响小于广告位置,小的广告放置于关键位置比大的广告置于次要位置的效果要好(KlaassenandAbbey,2007)。[4]因此广告设计应该注意文字的醒目度以及图片的位置,这样才能达到好的记忆效果,将广告置于观测者可视范围对广告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广告代言人对消费者具有一定影响,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提高其对产品的识别和记忆。代言人将广告要表达的诉求和意义赋予了产品,而且男性对女性演员所代言的产品并不感兴趣,女性对男性代言的产品的兴趣也比较低(KolbeandMueling,1995)。[5]因此,企业在选择代言人之前要明确产品的受众,选择与受众同性别的代言人才能够增强广告效果并提高受众对广告的记忆。由以上研究可以推断,在广告设计时,加入图片对广告的宣传效果会有积极的影响。而且适当的重复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还没有对具体应该重复多少次,什么时间重复进行深入研究。

2.卷入度方面的研究

国外最早的关于卷入度的研究是Krugman的媒体卷入度研究,后来又出现了产品卷入、个人卷入等研究方向。Krugman研究了杂志和电视两种媒体的卷入度,发现高卷入度的产品对杂志广告的效果更好,而低卷入度的产品在这两种媒体的卷入度方面差异较小。这样的结果,可能是由于杂志对阅读的要求较高,消费者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卷入程度受有意识阅读的影响。个人卷入度和产品卷入度的相应提高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广告信息的加工的深度(MerikleandJoordens,1997)。[6]由此可以推断,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共同影响消费者对理性诉求的信息加工效果。Vaughn(1980,1986)构建了FCB网格模型,指出消费者能够从高产品卷入的商品中觉察到更高的风险,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减少感知到的风险。而对低卷入的商品则不敏感,只需了解少量信息便可做出购买决策。[7]因此,对于高卷入的商品,企业应该多采取理性诉求的方式,而对于低卷入的商品,则多采用感性诉求。PettyandCacioppo提出了ELM模型,该模型指出了消费者处理信息的两种路径:中枢路径和周边路径。消费者对信息的处理动机大采用中枢路径进行处理;动机小采用周边路径处理。该模型没有确切的实例,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实用性不高。

3.小结

国外对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不仅集中在对位置和大小方面还涉及了图片的内容,尤其是人物的性别等方面,比国内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卷入方面的研究比较系统,提出了对应的理论模型,但是这些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忽视了受众的自身的状态对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过于抽象,没有实证研究,只靠经验研究得出结论。

三、国内企业广告眼动研究现状

利用眼动仪对广告效果进行测评,可以观测到广告的关键信息和消费者的注视重心是否一致,让企业了解广告的成败,及时对广告进行调整,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广告效果。我国的第一台眼动测量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中科院上海研究所的张名魁和孙复川研制的,随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了头盔式眼动仪。尽管我国在研制眼动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国内高校更多的是购置国外的眼动仪进行科学研究。

1.信息加工方面的研究

消费者的信息加工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记忆过程。信息要经过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若被消费者意识到,就会进入短时记忆,然后经过编码就转为长时记忆。[8]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回视等能够反映记忆效果。消费者在注视不同类型广告时会有眼动差异,更容易接受图片信息而不是文字信息,注视时间和浏览顺序也影响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记忆强度,而且注视时间对记忆强度的影响最大。丁锦红等采用眼动实验研究了消费者对平面广告中图形与文本加工的差异,发现消费者对图形的注视时间大于文本,而且文本的位置及评价水平会改变瞳孔大小。严艳梅等将广告分为四个象限,发现对第二象限的注视时间最多,对第四象限的注视时间最少,因此把广告的重要信息放在第二象限时的广告效果应该是最佳的。广告中适当的文字有助于广告内容的记忆,受众对英文的注视时间要长一些。这说明,消费者对文字的识别有一个编码的过程,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编码的时间要长,注视时间就会加长。人们浏览不同形式、不同位置的网页广告时的主观记忆成绩与眼动指标具有一致性。消费者更多注意网页的上部和中部,对这两个区域的记忆效果要好;彩色的广告比黑白的广告记忆效果好。然而,姚海娟等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平面手机广告中品牌位置和背景类型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现:受众将更多的注意放在广告页面的左半部分,且对这部分的记忆效果较好;对人物背景的喜好更强烈,其次是风景、广告词;当背景为人物和风景时,对手机背景的注意比品牌多,但对左边品牌的注意依旧比右边多。对广告信息的加工存在性别和品牌的差异。代言人和受众同性别的情况下,对品牌的自动化加工水平更高一些,异性的情况下,加工水平则较低(林树,2005)。[9]陈宁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品牌加工,发现成熟品牌和新品牌在控制型加工效果上的差异不明显。

2.卷入度方面的研究

国内在卷入度方面的研究较少。陈宁(2002)在对广告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在低卷入学习状态下,重复可以提高广告的自发性加工和控制性加工。所以,重复对广告的有效性有积极影响,但是目前没有学者对重复的力度进行研究。他还指出高卷入引起的是控制性加工,高认知不仅有控制性加工,也有自发性加工;低认知状态下,控制性加工较少,自发性加工做主导;卷入水平高对品牌评价有积极的影响。[10]周象贤实验发现,对于高潜在价值的商品,理性诉求方式比较适宜,并且当受众处于集中注意状态时才更为有效。不管是高卷入还是低卷入状态下,情感诉求中采用名人都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周象贤,金志成(2009)考察了卷入对广告理性诉求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告理性诉求方式可能主要适宜于宣传产品卷入度高的商品,且只有个人卷入度高时才更为有效。[11]3.小结国内对商业广告的眼动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告的图片、文字的大小位置等方面,探寻最佳的广告大小和布局,使广告更具说服力,改变消费者的思想观念,并形成品牌意识。在卷入方面,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信息加工的卷入研究深度不够,也没有对卷入的综合性的研究,因此,这一领域还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四、国内外眼动研究不足及展望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广告 贵族化 消费主义 4C理论

一、表现与再现――案例解析房地产广告贵族化倾向

笔者在收集整理近期的部分房地产广告楼书中发现,虽然经济危机带来了一定的经济低迷,那种大肆炫富的房地产广告之风有所收敛,但依然还有不少房地产广告继续将炫富进行到底。本文选取了“现代・森林小镇”和“名门华府”作为个案来解析经济危机过后房地产广告是如何通过身份预设的概念继续展现其贵族化倾向的。

(一)广告文案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说过“广告是词语的生涯”,广告效果的50%―75%来自广告的语言部分,而这些语言的全部就构成了广告文案[1]。在“现代・森林小镇”这一楼盘的广告文案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任何明显的炫富字眼,但其隐含的意义对消费者的崇富心理产生了诱导作用。比如“中国光谷・首席CGO社区”里的“首席”,在介绍户型时使用的词语“典藏版大户尊享,阔绰三房”里“尊享”、“阔绰”的使用。而在名门华府的广告中,直接就写上了“完现上层人居梦想”。这些词语的使用虽然没有以前炫富广告来直接,但其对消费者消费心理的炫富影响如出一辙。

(二)广告诉求方式

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说服消费者,最终使得消费者采取购买行为。其中最核心的办法就是寻找到适合的诉求方式,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现代・森林小镇”的楼盘中就通过对国外楼盘概念的引进来隐性诉求与预设消费者的富贵身份。在该楼盘中卖出了“美国伍特兰德・中国蓝本”的概念,而“美国伍特兰德”的核心思想就是有品质的生活,是一种财富生活的体现,所以,这一概念隐喻地勾起消费者的富贵梦。用新的概念说服与告知消费者同样的理念,拥有这里的住宅,你将拥有财智人生。

(三)概念的隐性炒作

不是经济危机来临,人们对富贵与高尚生活的向往就会降低,但经济的疲软必然会影响人们的感性与理性决策。而有些房地产商在广告上偷换概念继续进行贵族化倾向营销,试图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现代・森林小镇”就是一个典型。该楼盘自行推出了CGO智慧运营官的概念,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高贵,将该楼盘所在地“光谷”与美国的“硅谷”进行对比,在文案中形容“硅谷”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现在全世界都知道,在硅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都是平常的事,即使亿万富翁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智慧硅谷”因此而名。而这段话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在借喻,借美国“硅谷”智慧之名扬中国“光谷”之名,而目的还是在向消费者筑一个富贵之梦,而这个富贵之梦和以前房地产广告所筑的富贵之梦不同的是,它告诉你财富是靠知识获得的,而住在这里你就是与知识与智慧为伍,那么尊贵也就自然天成,富贵将不会是梦。

二、误导与断裂――房地产广告贵族化倾向的社会影响与效果

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认为:“广告的目的就是销售,否则便不是做广告。”房地产广告的贵族化倾向利用媒介的强大影响力充分的重构了社会价值体系,倡导品位消费,利用贵族化的豪宅广告传达这样一种成功人生的意义:“豪宅”才是通往高品位、高质量的幸福人生的选择。而在经济疲软之时,还有很多房地产广告依然选择这一方式,并且给社会带来了颇多的影响。

(一)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的幻想与神话

广告带给消费者的影响用巴特理论可以很好地剖析,即广告总想把商品和个人的价值、情感等等联系在一起。[2]根据巴特的神话理论,广告所表达的图片或者文字符号,属于所指,但其所想要表达的目的并非在此,而是更深层次的内涵。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消费文化。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则不断地通过“扩大”和“扭曲再现”的方式来培养一种有利于商品的新的主观消费文化,通过所指不断地冲击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在消费者头脑中构建一种新的广告中的神话与幻想。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中,价格不菲的家居代表的是富贵,周围皇家园林般的居住环境证明的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圈层,而这些全部的意义就是成功和尊贵的符号,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实际上这些意义并不源自商品,而是通过广告将这种贵族神话,富贵的想象“移情”到商品之上,重新赋于了物品以新的意义,从而重新培养有意愿购房者的消费意识。但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下,这样的广告教化与宣传与人们实际的购买习惯与能力有着比较大的差异,不健康地影响了消费社会的消费心理。

并且,通过李普曼“拟态环境”的观点,我们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带给消费社会的神话与幻想。李普曼认为,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有选择地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人们在自己头脑中描绘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3]房地产广告由于其产品的特性,利用传播媒介进行“象征性现实”的传播时,即在“拟态环境”中塑造一种贵族的假想,当这些富贵图景将社会中的小部分贵族阶层当作普遍现象来宣传时,在消费者不可能通过自身了解“客观现实”,而只能通过媒介创造的“拟态环境”看到所谓的真实时,这种富贵的神话,这些“拟态环境”中贵族大多数的幻象,变成消费者的“主观现实”,激起消费者的虚荣心,也容易造成了消费者的心理失衡。

(二)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对部分社会阶层的分离与隐性歧视

当广告和符号意义发生亲密关系的时候,最直接带动的就是虚假消费给消费者所带来的。同样是住房,你是否购买带有富贵、奢华、尊贵这些意义的“豪宅”的消费者和你是否仅仅为满足有一屋可以居住的消费者,在贵族化倾向的广告中被硬生生的划分成了两个阶级。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阶层的划分,一个人的阶层是根据其收入水平、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受教育的程度来划分的,但在现在贵族化的房地产广告中,各类“豪宅”虽被贴上各类名目的标签来标榜贵族的意义,而在经济危机之中,却利用了知识与智慧的价值通过广告将社会人为地分隔,将经济歧视演变成为受教育水平与拥有的知识的歧视。

三、从认知到认同――特殊时期房地产广告去贵族化路径分析

(一)用4C理论分析房地产广告应如何在销售和消费者间寻找平衡

广告最根本作用就是销售,但广告作为一种从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形态,它亦有着双重属性,所以在作用于销售的同时,也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前提就是要以消费者为基准,即以社会大众作为营销的决策变量,而不是重新塑造并不能适应社会现实的夸张的消费主义。

1、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和欲望为先

4C理论的第一个C,即(consumer want and need)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只有真正了解和体会到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才能在营销中获得真正的成功。首先,要了解各个阶层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各个层次的需求,做不同层次不同宏观环境的策略定位,而不是大而化之以一种宣传策略面对所有的消费群体。同时,在我国,目前大多数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还是以舒适、经济为主,这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当然也有部分人有对豪宅的需求,但不是社会主力,所以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

2、考虑消费者成本

4C理论里的第二个C是cost,即消费者满足欲求需付出的成本,包括货币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损失、心情和结果。所以,正确的房地产营销方法就是根据大多数消费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消费者可以为此付出的货币成本,考虑消费者可以在购房和日后装修中投入的时间成本,以及在选择某楼盘,而没有选择其它楼盘而间接造成的机会损失,以及支付该住宅费用后可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还有购买了该楼盘后发现所得和广告中所指的生活愿景的差距大小造成的心理落差,以及消费者购买了该楼盘后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等等,而不是用贵族化的幻象去刺激消费者,让消费者不顾一切地购买该楼盘,只为开发商眼前利益的急功近利的销售方式。

3、给消费者提供便利

4C理论中的第三个C是convenience,即产品为消费者所能提供的方便。由于多数消费者没有购买经验,对于如何才能挑选到适合自己的家才是消费者所关心的,所以房地产广告应该给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选房信息,多介绍住宅的信息,不是在广告中堆砌的华丽辞藻,渲染富贵梦想。应该聘请专业的购房导购员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情况给以具体的买房意见,尽可能地给消费者提供买房的方便,而不是花巨额的广告费来制造没有实际效用的虚幻广告。

4、多与顾客沟通

4C理论中的第4个C是communication,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消费者需要了解房子的实际情况,房地产商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房子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将广告做在富贵身份的预设之中。只有了解消费者真正的需要,并在可能情况下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特别是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之下,加强与客户的沟通而获知消费者真正的需求才是房地产营销的重要手段与策略。

(二)消费社会应正确引导消费者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消费革命,以西方学术界对消费社会的界定来看,中国可以说己经全面进入了消费社会,有的学者称之为“第二次解放”,这并不为过。[6]但目前大量夸张的贵族化房地产广告只会助长享受主义、物欲主义之风,目前中国社会的消费水平无法达到广告中所宣传的那样贵族化生活。并且现在中国的经济大环境正面临着挑战,而这样的贵族化广告刺激只会造成消费者价值观的迷茫,形成消费能力与消费意念的严重脱节。另外,广告在忙着创造其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其社会责任,要在广告中正确地引导利益观、道德观、履行其社会责任和社会影响的职责,使房地产广告理性、健康、和谐的发展。■

注释

[1]陈培爱.《广告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第九版:P163

[2] 蔡骐刘维红.论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与消费主义的共谋.今传媒2005(2)P12

[3]成.《消费者行为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P203

[4] 吕松洁.中国房地产广告的现存问题及社会责任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P21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第5篇

关键词:互文性 广告语 广告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29

1 引言

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现今已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其对翻译又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文本不仅打上了前文本的烙印,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以前的文本引发、点化而演变来的。谢天振指出:在翻译中,互文性尤为重要,它是我们要让译作忠实原作、保持原文的风格、再现原作艺术魅力的重要条件(谢天振,2000:174)。

2 广告语与互文性

“广告”一词最早源于拉丁语,其意指“引起注意”。广告意即广而告之,其目的是给目标对象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激起他们对所广告产品的购买欲望。广告语言类型多样、丰富多彩。吸引消费者并能使其产生既熟悉又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广告语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因此,广告语言常常引经据典或引用诗歌等,从而广告语言与多个文学作品形成了互文关系。广告的特点体现了广告必须具备:推销能力即广告要具备把产品的显著优势展现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一看到该产品的广告就会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的能力;注意能力即广告必须吸引消费者眼球,能引起消费者注意;联想能力即当消费者一看到广告语,便能结合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识进行联想,从而产生购买欲望。综观形形的广告语,在其创作过程中,最常用的互文手法有三种即引用(citations and quotations),即在广告语中直接引用前文本;典故(allusion),即在广告文本中使用出自圣经,历史故事,神话,童话,民间传说,宗教故事及经典作品等之中的原型;仿拟(parody),即在广告语言中故意模仿现成的语言形式(如人们所熟悉的谚语,俗语,成语,名诗,名歌,名句等等)从而形成新的词语句篇的一种修辞手段(朱静,2007:131)。

3 互文性理论在广告语翻译中的应用

在广告语的翻译中,达到译文的“等值”并不是首要的,而“等效”才是最关键的,广告语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功能对等基础上的等效原则。在广告语翻译实践中,译者在实现从读者到作者的转变过程中,翻译的跨文化互文性是译者所要考虑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充分考虑到广告语翻译的互文性因素,译者才能成功地对广告语进行“再创作”。最终实现吸引消费者、激起其购买欲的目的。

例1:Apple/Macintosh:kids can’t wait.(苹果公司:不尝不知道,苹果真奇妙。)

这是苹果公司的产品宣传广告,在翻译时,译者没有直译,而是采用套译的方法与仿拟的互文手法将其翻译为“不尝不知道,苹果真奇妙。”其原型是我们汉语里的俗语“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突出体现了苹果电脑易于使用的特性,而且译文两部分对仗工整,极其押韵,让消费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快就能将其记住。

例2:Only your time is more precious than this watch.(手表诚可贵,时间价更高。)这是一则手表推销的广告语,原文作者牢牢抓住消费者珍惜时间的心理,含蓄地表现了广告语的主题。然而,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套用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样的译文不仅在形式上对仗工整,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比直译为“唯有你的时间比这只表更珍贵”这样的句子更加地引人注目,更具吸引力。

总之,不管译者采用何种方式翻译广告语,其最终目标只有一个:语言做到新、奇、美。但是,广告语的翻译要求译者要别出心裁,不能一味的引用、仿拟,只有这样,广告语才能与时俱进。

4 互文性理论对于广告传播的重大意义

广告是以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目标的,所以消费者是广告传播的核心。在广告语创作或翻译中恰当运用互文理论将会为广告传播带来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于广告传播极具重大意义。这个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4.1 提升广告的美学价值,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广告是讲求美的艺术形式,出类拔萃的广告无不富含美的要素。美的广告都很易为消费者所接受,在广告创作或翻译中恰当运用互文手法正是把语言文化中的美发掘出来并展示给消费者的特殊方式。因此,恰当地运用互文手法是提升广告美学价值的有效途径,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例:Good to the last drop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向消费者描绘了那清香四溢、美味可口的麦氏咖啡,饮后将会让消费者回味无穷的美好意境。

4.2 增添广告的情感因素,拨动消费者的情感弦

在吸引消费者并激起其购买欲望这个目标下,仅仅只是向消费者提供关于产品优势的信息,这对于广告传播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广告对于消费者来说,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只有让消费者与广告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才更有可能被激起,广告的传播才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如:Ludanlan cosmetics―Love me tender,love me true (绿丹兰----爱您一辈子)这是绿丹兰系列化妆品的广告语,其温情脉脉、爱意浓浓,让人心里暖暖的,割舍不下。消费者一看到这样的广告语,其与该产品的距离在情感上就立马被拉近了。

5 结语

广告语的翻译不应局限于字面意思的翻译,在翻译广告语的过程中,互文手法是让广告语极具推销功能、注意功能、联想功能及记忆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巧妙运用互文手法进行广告语翻译成为了广大广告翻译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罗选民.互文性与翻译[D].岭南大学,2006.

[2]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第6篇

电视广告的特点

电视广告是企业宣传产品、服务、文化以及概念的主要途径,是广告的主要形式之一。其运用语言、声音、动画等综合的手段向观众传递相关信息,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媒体特点

声音语言和图像语言是电视广告的主要传播通道,其主要的特点是声像并茂,这也使得电视广告成为大众媒体中独具优势的媒体,电视广告最大的优点在于直接信息与间接信息的双重输出。

2.传播特点

电视是我国最庞大的大众媒体,是一种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播出。观众在收看电视广告时,中途中断就不能够接受到全部的信息。这与传统纸质媒体以及互联网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这种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的收看效果。

3.内容制作特点

电视广告具有视觉冲击和反复播放的特征,这也决定了电视广告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视广告的发展。电视广告播放的时间限制使得在制作中,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电视广告的商业目的。

对消费文化的影响

以电视广告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是消费文化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的时代,大众媒体已经成为引领社会消费的主要力量。一方面,电视广告对于丰富消费文化的内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电视广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正确消费价值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电视广告的商业特性使得电视广告的内容可能出现虚假信息,对消费者的正确选择产生负面的影响。

1.对物质层面的影响

电视广告能够影响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选择。电视广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众多的消费信息,通过精心的制作为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企业文化以及品牌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时间。

从积极的意义来讲,电视广告促进了市场信息的快速传播和信息交流,推动了潜在消费市场的开发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电视广告可能会给消费者传递误导信息,为消费文化注入各种不健康以及不理性的信息,这就会对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消费行为的养成产生负面的影响。

电视广告在为消费者提供商品信息、企业文化和品牌信息的同时,也传递了科技、就业等关系到民生发展的各种信息。消费者通过各种电视广告信息选择对个人最为合适的商品和品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中物质层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是正效的,能够提高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理性认知,养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提高消费者的文化品位。

2.对观念层面的影响

从本质来讲,电视广告传递的商品信息和品牌信息不仅是电视广告信息的表面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潜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准则等观念层面的信息。电视广告通过各种消费信息的传递和价值观念的传播,来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同时也能够促进消费者文明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的养成,影响整个消费群体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对消费价值观的影响。电视广告的外在刺激因素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影响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一般来讲,电视广告制作方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迎合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偏好,但这并不会掩盖电视广告的引导作用。电视广告通过激发潜在消费对象的消费行为,将潜在消费转变为实际消费,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和消费欲望,影响消费群体的消费价值观念。

其次,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在消费文化中,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其很容易受到电视广告的影响。电视广告通过“鲜活”的形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广大消费者的心理戒备,通过宣传企业所倡导的消费观念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电视广告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者心理的麻痹和虚幻,进而实现深度刺激消费者心理的目的,进一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第三,对消费方式的影响。电视广告制作者根据一定的消费知识制作具有指导性的电视广告,向消费者传递科学、合理的消费信息,引导消费者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与积累的比例,逐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消费者通过合理的消费选择,避免“高消费”导致的资源浪费。因此,电视广告可以对消费方式产生正面的影响。

当然,电视广告也可能通过宣传,诱导人们无休止地追求电视广告所传播的消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和强化消费者的虚荣心,产生奢侈消费行为,导致在消费方面盲目跟风。

总之,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大众生活质量的提升;后者会导致虚幻消费和盲目消费,对消费文化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在电视广告中,要积极发挥电视广告对消费文化的正效影响,避免电视广告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电视广告制作者在电视广告的制作过程中,实事求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以及产品的真实特点,传播有利于健康消费文化发展的信息,营造良好的文化空间。

参考文献:

①杨靖靖:《对事件媒体“借势”:中国体育用品电视广告创意内容策划的分类与效果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②廖云:《试论广告的品牌策略――耐克广告给我们的启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③李文诠:《广告创意的灵魂是先进文化》[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广告与消费者论文第7篇

关键词:接受美学;广告翻译;消费者

1.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广告已渗透人们的生活中,并且成为商品和服务促销的重要途径,广告翻译也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种种差异,广告翻译成为一项十分复杂而且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传统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广告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产品的宣传吸引消费者,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运用接受理论讨论广告翻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广告翻译就显得极为重要。

2. 翻译理论与广告翻译

我国对广告语言的翻译研究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正式开始的,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和进步,国内学者逐渐把翻译理论中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探讨广告翻译的标准和原则。在众多的翻译理论成果中,学者们根据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的“功能对等论”对广告翻译的语义对等、语用对等和社会文化对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即广告翻译应该传达原文的精神,能产生相应的效果,并能根据文化的差异在进行文化转换时解决形式和内容的冲突。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的文本范畴理论认为广告翻译属于号召型文本,文本类型不同,所应用的翻译标准也会不同,即在广告翻译中,要以目的语消费者为对象进行二次创作。德国功能学派的“目的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即在广告翻译中应该突出消费者的地位和情感需求,达到促销目的。

3. 接受美学与广告翻译

接受美学(Reception Aesthetics)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由德国学者提出的,该理论一经创建,就在欧洲和美国文学界引起了热烈讨论。有五位学者为这一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人物为尧斯和伊瑟尔。现象学是伊瑟尔理论的基础,而尧斯深受一位德国哲学家阐释学的影响,因此,接受美学理论受现象学和阐释学的影响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接受美学认为美学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读者对作品的接受、反应、阅读过程和读者的审美经验以及接受效果在文学的社会功能中的作用等方面,通过问与答和进行解释的方法,去研究创作与接受和作者、作品、读者之间的动态交往过程,要求把文学史从实证主义的死胡同中引出来,把审美经验放在历史及社会的条件下去考查。因此广告翻译最终应该以消费者的直觉和感觉经验将接受美学与广告翻译进行衔接。即需要把接受者作为主体,融会消费者的审美主体的经验、情感和艺术趣味的审美对象;把握读者的能动性,与读者的期待视野相融合;注重读者的接受性,避免读者对外来文化的误读,最终实现广告翻译的信息、文化、审美以及商业价值。

4.接受美学在广告翻译中的体现和应用

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广告翻译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考虑消费者的期待视野,尊重各区域读者独特的文化。主要体现在能唤起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采取实际行动,并最终改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偏见,从而接受该产品。在接受美学理论下,广告翻译应该更加关注消费者的角色,唤起潜在消费者的好奇心,并激励消费者做出“是”或至少“我可能会很快就需要它”的购买决定。如果潜在客户有意于该产品或其服务意识,广告客户可以进一步吸引他们的兴趣,并通过突出它的特点和利益,激励他们的愿望。通过放大的形象给消费者以刺激,并留给他们期望的空间:这将是满意的产品或服务。所有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采取实际行动,并最终改变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偏见并产生购买意愿。广告翻译通常以“您”的态度为中心,这可能比用第三人称指称效果更好,它可以建立一种亲密、信任和信心的关系。所有的广告翻译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接受美学的指导下,在市场上获得利润的。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广告翻译语言有三个特点。

(1)广告翻译语言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要。接受美学在广告翻译中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满足目的语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在广告翻译时借助意译、增译和省译,运用优美的语言,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不仅使消费者满足物质需求,同时更使消费者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达到精神上的愉悦目的,迎合其文化品位。比如,Mercedes-Benz是享誉世界的德国汽车品牌,在我国也是一个家喻户晓的高端汽车名族,上至社会高端精英人士,下至国内普通消费者,都对Mercedes-Benz青睐有加。Mercedes-Benz的翻译为“奔驰”,就是很巧妙地汲取成语 “奔腾不息,驰骋万里”的精妙寓意,使中国消费者对该品牌汽车产生性能很好的无限遐想,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2)广告翻译语言关注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广告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源语言与目的语文化交流的过程。在广告翻译中,一方面,要尽量保留源语言中广告信息和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信息,尽可能保存源语文本的意义和风格,特别是原始的修辞手法和局部的审美情趣;另一方面,要对广告翻译中存在文化差异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变通,避免翻译时因产生意思上的冲突而引起目的语消费者的不良联想。曾宪梓先生在1970年亲自设计了GOLDLION商标,包括商标金狮图案、英牌名GOLDLION 和中文牌名“金狮”,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狮在中国是百兽之王,具有王者的风采,“金狮”是吉祥喜庆的象征,预示着能给人带来幸福。但是在粤语中“金狮”是“今输”的谐音,为避免消费者犯忌讳,他便把英文GOLDLION翻译为“金利来”。中文牌名的改动,既保留了原来“金狮”的王者之气,又含有金利滚滚而来的好兆头。

(3)广告翻译语言注重消费者的语言美感。“四言”和“八字”是在中国很受欢迎的行文审美习惯,这样的广告词并置、重叠或平行时,音调铿锵有力,读起来朗朗上口,充分体现广告语言的形美、音美、意美特征。例如,麦斯威尔公司的咖啡广告是“Good to the last drop”(好到最后一滴),中文翻译却是“滴滴香浓,意犹未尽”。这八字翻译从视觉、嗅觉、味觉再到感觉四个感官的转化,不仅体现了麦斯威尔公司咖啡的诱人品质,更可以诱使消费者浮想联翩,想到享受咖啡过程的美妙。

5.结语

在广告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在原始作品和目的语消费者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接受美学理论下的广告翻译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期待视野、个性化需求、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由于广告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存在巨大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差异,因此,广告翻译应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 不仅要尽量保留源语言中的广告信息和内容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信息,尽可能保存源语文本的意义和风格,特别是原始的修辞手法和局部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在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时,译者需要采取适当的变通,灵活巧妙地处理语言差异和文化冲突,以满足消费者的期待视野、情感需求和文化心理,从而增强广告效果,更好地实现广告的促销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