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思想政治的目标(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16:07:14
思想政治的目标

思想政治的目标第1篇

关键词 教育目标 完整人格 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32

Abstract Proper educational goals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 of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he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into the stage of popular education, the goals of the colle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was not accompanied by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make improvement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low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reflect the goals of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s defect, lack of humane care, education law is weakened, the system logic is not strong, and many other problems. And from the individual level, the social level, the political level to proceed to rebuild the basic objectives, the main objectives and ultimate goal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Hopes to it can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goa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bjective anthropology; law education

教学实效性偏低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无论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课堂纪律涣散、低头族越来越多等现象。为此学者们进行了许多尝试和努力,如研究教学对象、改进教学方法等。笔者认为导致教学实效性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而是教学目标发展的滞后造成的。教育目标的正确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未能适时随着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变化而发展所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重新审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并加以完善和发展。

1 反思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义

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后,高等教育的教育环境、教育规模、教育对象等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应当正视这些变化,进行反思和完善,才能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具有的时代性特征。例如,在精英教育阶段,能够成为大学生的是社会中的少数人,并且这些人在上大学之前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格,普遍有着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交往能力,进入大学之后对其进行以政治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符合当时的客观情况的。但在大众教育阶段,特别是面对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成长起来的八零后、九零后,这些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大学中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做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形成完整的自我人格和社会人格,在此基础之上才是培养他们的政治思想。因此,传统的以强调政治性为首要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就应当进行反思和完善。

反思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现实意义在于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正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是教育成功的前提,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是教育成功的条件。教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制约。假如教育目标和内容是科学的正确的,那么,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越完善有效,教育越成功。假如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荒谬的,那么,教育的原则和方法越完善有效,教育越失败。”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发展会促进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发展完善,进而推动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改变以往刻板、枯燥的印象,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形成完整人格、培养自身政治素养和政治理想,真正使高校思政课成为学生真正喜爱并终身受用的课程。

2 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教育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它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应当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依法治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中国的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到了大众教育阶段,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却依然沿用改革开放初期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先的教育目标,这必然会产生理论与现实之间的不适应。

2.1 突出政治思想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首要目标一直被认为是“政治思想”的教育。学界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性”。②在这样的本质观下,思想政治教育被定义为是“对社会成员进行系统的政治价值和政治规范教育的社会活动,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教育以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巩固社会成员政治认同的重要途径。”③这样的观点在建国初期或者说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的阶段,确实是存在其合理性的,它符合培养“又红又专、先红后专”的大学精英的教育目标,有益于无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和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将政治教育作为第一目标,忽视人文关怀,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要求,亦不符合九零后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九零后大学生处于多元化的社会成长环境,他们接触到比以往大学生更加丰富的信息,更善于思考和怀疑。对九零后大学生直接进行政治思想的灌输和说教,难免引起他们的抵触心理。并且,在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以后设想把全体大学生都培养成马克思主义者是不现实的,这种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教育目标很可能造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失效。

2.2 突出道德行为养成,忽视法治思想培育

既有的教育目标更加侧重道德教育,而忽视法治教育。以“基础课”为例,“05方案”实施以后,于道德育教育和法制(法治)教育的关系问题就一直受到关注和讨论。从教材编排情况来看,道德教育被置于法制(法治)教育之前,并且所占教材和课时比重也要高于法制(法治)教育。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情况更加严重。部分教师在讲授中压缩法治教育课时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人生价值、爱国主义等成为课堂讲授的重点部分。2013年基础课教材改版后,虽然法治教育部分从体系上和内容上有所改进,但法治教育的比重依然处于被压缩的状况。法治教育的这种尴尬现状及其产生的不利后果对于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首先,在精神领域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中,个人层面的道德修为由于不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很难真正发挥规范个人的社会行为的作用。而法律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拥有在一定范围内适用的普遍性和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可以切实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解决我国发展中带来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多元化所带来的副作用。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建立并完善了市场经济体系,而市场经济遵循的是“陌生人规则”,依靠的是法律来规范每一个社会参者的行为,规则意识应当是每一个成熟、理性的社会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李天一”案、“药家鑫”案所折射出的,恰恰都是未成年人对于“规则意识”的缺失。再次,我国已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而国家和社会的法治化最终依靠的是社会成员法治素养的提高。高校法治教育是非法学专业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唯一且正规的渠道,它肩负着向当大学生传授正确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任务。

2.3 具体教育目标分散,逻辑体系性不强

很多学者都认识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的问题,认为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但这些研究所主张的“层次性”大多是指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分层。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出发,因材施教、因人利导,分层次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分层次进行教育的原则。”④这与本文所称“目标体系”有根本上的区别。本文所指的教育目标体系,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身入手,而非以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为依据对教育目标进行层次性划分。从个人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着手,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为基础,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目标和终极目标。希望通过教育目标的合理体系化重构,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3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完善与体系性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需要变革和发展,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是由学者或先知任意描绘的”,它必须以社会、文化、时代、身心等实际情况为依据。依据教育规律和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规律,笔者提出从个人、社会、政治三个层面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个人层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目的是培养人格完整的“人”,这是高校思想教育教育的基本目标;社会层面,以法治意识为核心,培养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社会人”,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政治层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为核心,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

个人层面:具有完全人格的“完整人”基本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社会层面:具有法治意识的“社会人”主要目标。

国家层面:具有政治认同的“政治人”终极目标。

3.1 基本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认为“以人为本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本质要求……一切思想政治教育都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价值。”⑤但学者们对于“人”的具体内涵却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从政治教育的前提下来探讨人的内涵,如培养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有的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为基础探讨人的内涵。⑥吉林大学陈秉公教授提出的“主体人类学”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主体人类学”以马克思人学理论为理论依据,构建了更为全面、完整的人的概念,为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学提供了新的关于“人”的前提假设和逻辑起点。⑦根据“主体人类学”理论,全面发展的人也被称为“完整人”,它从人的生命本体、人格的结构与选择、类群的结构与选择等方面深层次的论证了人的本质。它弱化了政治教育的目的,而是从人类学或更为普遍意义上解释人的本质。笔者认为,把受教对象首先教育成为普遍意义上的全面发展的 “完整人”,应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标,也是第一目标。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想把所有受教者都培养成马克思主义者是不现实的,想让所有受教者接受并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不可能的,这是所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教育者必须承认并正视的问题。如果不能把所有教育对象都培养成马克思主义者,至少应当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具有完全人格的“完整人”,从教育目标体系角度来看,基本目标的实现也是实现终极目标的基础,任何马克思主义者都首先应当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3.2 主要目标:培养社会合格公民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综合体现,成为全面发展的“完整人”的目的是要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的当代大学生亦是如此,他们终将要走出家庭、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在实现了个人层次的基础教育目标之后,我们的教育对象初步具备了进入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它仍然需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社会的必要规则,需要具备基本的规则意识:社会公德和法治意识以及其他社会行为规范。经过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范围变得愈加广泛,中国已经逐渐从“熟人社会”步入到了“陌生人社会”,而陌生人社会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等行为规范作为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遵守的是法律,而不再是人情或其他。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法治国家建设根本上是每一名社会成员法治素质的提高。社会成员应当在法律和其他行为规范的引导下行为,否则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例如目前我国出现的官员法治意识淡薄,权力寻租现象、腐败现象、滥用权力现象的频繁出现,这其实都与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和社会法治教育不足造成的。⑧因此,要想在未来发展中从根本上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实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顺利的交往,就必须保证社会参与者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德和法治意识。特别是法治意识,由于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国家强制力保证法律的实施,更是建设法治国家对于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非法学专业学生接受法治教育的唯一渠道,肩负着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素质的重要责任,因此法治教育必须由目前的次要目标上升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3.3 终极目标:培养马克思主义接班人

基础目标和主要目标的实现,是终极目标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因为马克思主义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完全人格的人和具有法治意识的社会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目标是培养有着较高政治认同和政治素养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虽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政治思想教育已经不适宜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目标,但它却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终极目标,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中国才摆脱了列强和侵略者的抢掠和屠杀,实现了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是每一名中国人的历史责任,完成这一任务的前提需要无产阶级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稳定,这都需要社会成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同和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认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在大学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使命。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政治思想教育的目标地位不能动摇,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要在实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标和主要目标的基础上,普遍培养、重点选拔学习好、品行好、觉悟高的优秀学生,作为重点对象培养素质过硬、理论过硬、觉悟过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注释

①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240.

② 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2002(5):21.

③ 方旭光.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J].思想理论教育,2006(1):7.

④ 张轩.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层次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41.

⑤ 骆郁廷,王若飞.也谈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648.

⑥ 张立.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6):93.

思想政治的目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33-02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在预期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效果。根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性与服务性统一的体现。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述评

目前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界定。目前,学界的主要分歧在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目的关系界定上。张耀灿等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目的等同;孙其昂先生将目标与目的进行了区分,他划分出价值追求的目的和预期结果的目标,直接和内在的意愿目的和行动的目标,存在规范的目的和实现规范的目标,以及可以重叠的目的与目标。[1]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学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目标指向时间长短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标和培养目标;根据范围大小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目标和微观目标;根据目标的重要性不同,分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体现了其具体内容的不同,张耀灿等人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陈万柏先生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3]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学者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新时期,我们更应依据对象差异,探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从而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上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研究表明,学界普遍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研究的重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探索和研究也在逐步发展成熟,这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但同时更应该看到,目前的研究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其一,基本概念界定不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研究的基本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例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分类及其与任务、目的的关系,学界仍有分歧。其二,研究表层化、宏观化,缺少深入分析和挖掘。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途径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论述,实现途径也较为空洞,缺乏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解读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目标,也称基础目标,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传播的思想、观念如果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思想政治思想目标实现了。同时,这一阶段的另一个目标是调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积极性,积极参与其他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投身于经济建设工作中,为经济发展做贡献;政治生活中的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主参与的权利,为政府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并做好监督工作;在文化工作中积极传播健康向上的文化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是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该有不同内容的素质目标。未成年主体,根据他们的生理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确定为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生主体在知识结构、社会角色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的素质目标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政治思想素质,这是大学生人格健全与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更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普通公民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导向,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具体来讲,就是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做到诚信、友善。

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围绕“人―人”关系展开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承担者,在实践活动中处于指导、支配地位,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这是基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进行选择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价值

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社会关系,在此背景下诞生的“社会需要论”范式强调宏观层面上的社会联系,忽视微观层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由“社会需要论”到“宏观社会需要与微观个人需求的统一论”范式的转变,这种变化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考虑得更多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心理需求,紧贴个人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兼顾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因此,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目标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更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目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的研究大都是表层化、宏观化的,缺少深入分析和挖掘。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迫在眉睫,首先要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目标。目标体系的系统建设有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目标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规律理论、主客体理论、内容理论等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础理论。目标理论这一系统子要素的内容影响着其他理论要素的发展。

3.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发挥其激励作用。激励理论普遍运用于企业管理中,但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励理论中的目标层次理论帮助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不同层次的目标又反过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实现目标而奋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设置应该是可行的,当人们觉得目标对自己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实现,人们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奋斗,去尽力实现这个目标。

4.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制定并接受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从多角度、深层次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避免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认识不清而导致盲目行动。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确立层次性目标之后,受教育者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反馈等有了更为客观的评价要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层次性目标的确立及最终实现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原理[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5:156.

[2]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

[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7.

Hierarchy of the Goa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ubj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U Xin-rong,ZHU Zhi-mei

(School of Marxism,Hohai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1100,China)

思想政治的目标第3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直接贯穿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是一种必要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有助于这一教育管理工作的实现,同时它也有助于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与创新。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忽视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发展需求,使得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和创造性意识受到了忽视和抑制。其原因主要的因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都是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立志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然而却使得每个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差异性受到了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层次性和渐进性不足。很多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时,混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高等学府育人目标的概念,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比较空泛,针对性不强。现在仍然有很多高校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时,表现出一种量化管理的模式,过于在乎形式主义,使得目标管理体系呆板僵硬。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体制分析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采用了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那就是目标管理体制。它具有传统教育管理方案不具备的优势,因而使得它能够被使用于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中。然而,并非每一件事情都是完美无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同样也存在着缺点,我们只有对其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研究,才能避免其中的缺点利用其优点收获实效。

(一)目标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目标管理的设置时,学校往往会制定过高的要求,这脱离了学生承受的实际情况,无形中造成了学生的压力,学生为了达到学校制定的目标,不得不采取一切能够完成目标的方法,其中可能还会包括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方法。相反,如果学校制定的目标过低,学生会觉得达到目标过于简单,从而会散失学习的热情和斗志。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在目标上具体化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环境的变化因素过多过快从而使得各种组织活动都变得不确定。这样便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目标管理的实施,使得人力和物理遭到了浪费,相应的成本也会增加[1]。

(二)目标体系缺乏灵活性

目标管理是指以整体目标为基础,然后将总体目标逐个分成各个小目标,之后分阶段分时间逐个突破小目标,直达将大目标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整体目标一般来说不会受到外界的改变,学校的学习计划和管理计划必须按照管理目标体系来完成。但是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计划容易受到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必须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系的灵活性。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优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去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德育性的教育工作,它主要是培养出高素质高思想的大学人才。大学生只有在思想和道德上有所建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好可以促进人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充分的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大学生完成目标管理要求的积极性。目标管理的最大优势便是能够组织成员控制好自己的成就,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目标的执行等工作中,在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让他们拥有一种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程序分析

(一)制定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体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制定管理目标体系,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工作。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标时,首先要把握住整体局势,规划整体目标,然后以总目标为中心制定各个分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各种不同的小目标,这样形成一种由小目标来实现大目标的体系[2]。

(二)高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体系的实施

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后,便是开展对目标体系的实施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工作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在于目标的实施情况。目标的实施工作主要是进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实施时对子自己的控制工作和实施之后监督与检查工作。只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实施放在首要位置,才能使得总体目标得以完成。当然,目标管理在实施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每一个学生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增强自我控制意识,这样才能让目标实施工作顺利的进行。

(三)制定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体系的评价与考核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中的最后一个步骤便是对目标管理体系的评价与考核,这一时间主要做的事情便是分析总结前面各个步骤的管理成果,对前面各项管理工作进行评价,从而来增强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四、结束语

对于高等教育学府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是一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管理制度,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互相融合,具有极强的整体性,由小目标来实现大目标的体系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希望,各大高校都能够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管理的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与高效。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的目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化行为外化 自由全面发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2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对象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通过转变其思想,来改变其思想行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最基本的要求,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发展的目标,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因此,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义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根基性的地位,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如何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其它要素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畴的延展与纵深。“要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人们就必须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搞清教育过程中实际上追求的目标或目标是什么”[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但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地位的确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因此,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发展的必要保证。

(二)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计划、有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约束、指导。只有明确了“应该去做些什么”、“要去做些什么”,才能为“如何去做”指明方向。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无所适从,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陷入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就必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旦确立,就必然会蕴含一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需求的契合程度,将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它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内在地规定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三)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向,而且还支配和调节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结果上。因此,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成效以及成效的大小,其根本依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正确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极大的提高人们行为的自觉性,可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发展,进行有序的设计,实施科学的操作计划。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切切实实的健康发展,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思想内化行为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级目标

思想内化实质上是教育对象将外在的社会思想、原则、规范等转化为自身意识,并作为行为的准则与依据的过程。教育对象只有自愿认同接受教育内容,并且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评判选择、消化、吸收、继而真正纳入自己的意识体系后,才可能在思想的指导下发生动作行为,为行为外化提供依据支撑。思想内化的成果集中表现在教育对象在观念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意识。

“道德不是他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在他们生存于朝气的情感波澜中,生存于创造和行动之中的时候才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2] 行为外化就是教育对象将在内化阶段形成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行为外化的成果就是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要我这么做”转变为“我要怎么做或者已经这么做”。

思想内化与行为外化是辨证统一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思想内化是行为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思想内化阶段通过行为外化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接受思想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行为外化中有思想内化,在行为外化阶段利用思想内化取得的思想来引领指导行为实践活动的方向,并巩固和强化思想内化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通过思想内化-行为外化-思想内化的循环发展,最终培养教育对象具备健全的人格,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教育对象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期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和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通过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力、解放人的思想、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素质,从而提升人的存在、完善人的本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其出发点是人,最终归宿点也是人,其促进人对本质的占有、促进人之发展,促进人之解放,即为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人的发展的远期阶段,它是人的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必然引向的结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和旨归。

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所需要、由人所创生、为人所推动,其本身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必然要逐步走向自由自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促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其价值理想和终极皈依。把追求“现实的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自由个性”、对全面的人的引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是“恢复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本来面目”[3]。它通过疏导的方法、激励的方法、自我教育等方法促进思想、观念、思维、精神等的解放,并促进人的解放,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拓展可能性空间,全面地展开人的内在丰富性,全面地解放人,“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4],也就是使人摆脱自然束缚,摆脱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束缚,摆脱旧传统、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自由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方向以及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根据;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其有效渠道。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仅仅具有终极关怀意蕴的理想目标,而同时是一个逐步实现的现实发展过程,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是终极化的精神皈依与具体化的现实标准的统一。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然是一个可以逐步实现但也只能无穷地趋于完美的过程。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远期目标

任何社会发展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和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满足一定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仅要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最基本的是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最基本的体现为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一定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服务,最终是为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都要受到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而思想意识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那么要促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就必须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识,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协调的思想意识,针对性的发挥思想意识的反作用力。只有先进思想意识为人所学习、掌握与运用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在于扫除障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良好氛围、促使先进思想意识为人民所掌握,并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全面、辩证、客观和科学地看待社会的问题,分析社会形势,促使人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起到导向和调节作用。“经济发展需要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否则经济建设搞不好。经济工作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中都要有政治。”[4]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认识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使人投入到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中去,最终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马克思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具有坚定的思想信念,掌握先进的思想文化,完成先进思想理论的准备,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达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初级目标是中期和远期目标的根本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准备。只有在初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期目标是初级目标的延伸,同时也是实现远期目标的基础,是连接初级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纽带和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远期目标对初级目标和中期目标的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集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最高的目标。

总之,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初级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把握目标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先近后远,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实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凝练理论,用理论推动实践,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思想内化行为外化;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

注释

1 (美)奥兹门.克莱威尔著,石中英 邓敏娜等译:教育的哲学基础6(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6

2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6

3 李瑞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N].光明日报,2006-10-16-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43.

5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18-119

参考文献:

[1] 王礼,湛陈杰,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6-36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5-178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95

[4] 胡万霞,王洁,刘格.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化与外化[J].教育与职业,2013,(14):52-53

[5] 程婧.思想政治工作内化外化规律探析[J].党政干部论坛,2002,(12):12-16

[6] 张耀灿,曹清燕.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定位―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J].江汉论坛,2008,(01):35-38

[7] 杨生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其实现[J].江汉论坛,2006,(11):115-118

[8] 郎晓东.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的终极坐标[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5-36

思想政治的目标第5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道德规范

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间的层次性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间意义上的层次划分方法是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最常见的一种方法。这种划分标准又称为发展阶段意义上的,即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阶段意义上的远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近期目标。这样划分的层次也称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结构。

1、近期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较短时间内能够实现或正在实现的目标,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目标

它能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用性,因为近期目标反映的是现实社会的需要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近期目标要求人们立足于现实,从现在做起,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做起,及时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一步步向近期目标迈进。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内容和方法)、环体都有其自身的近期目标,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近期目标,客体的近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近期目标,环体的近期目标,这种划分方法有一定的重复性,因此一般认为近期目标有社会(团体或群体)的近期目标和个体(受教育者)的近期目标。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是正确处理目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理顺党群关系,让老百姓心里明白党的改革开放目的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比如:农民工问题,不应该让农民工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一些难点问题就是重点问题,只有正确地去处理,才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扫除障碍。个体的近期目标主要是指对受教育者而言,就是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解决他们思想上的困惑和难题。比如:网恋问题,做人与成才问题,各大院校生就业问题等。只有科学的认识这些问题,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才能消解受教育者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困惑,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2、中期目标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或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中期目标具有过渡性,处于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中间阶段,它反映的是中期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期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期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是到 21 世纪中叶,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个体思想政治教育中期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中期目标是近期目标的延伸。是较高层次的目标,它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3、远期目标是一种高层次目标,它高于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具有超前性和导向性,是经过连续不断地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远期目标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意义。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促使人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目的、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养成勇于献身的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不屈不挠的品格,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出应有的贡献。个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因为它牵涉到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以及人的理想信念的树立等深层次的东西。社会的高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二者密不可分。可以说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级关怀,远期目标对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

4、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是基础,中期目标是纽带和桥梁、远期目标是根本。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是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开始阶段的目标。只有在近期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没有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就无从谈起。在实现近期目标的过程中,切忌注意避免短期行为,如果一味的急功近利,就会浪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样,近期目标就会成为形式主义的泡沫,那么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实现就成为空谈。思想政治教育中期目标是连接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纽带和桥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中期目标是近期目标的延伸,同时是远期目标实现的基础,具有过渡性。没有中期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就无法实现远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远期目标对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具有指导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的、最高的目标。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的。远期目标集中体现了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又对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具有制约作用。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也是辩证统一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意义上的层次性

目标根据目标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1、理想信念教育

这是指“通过教育和实践不断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现阶段,就是要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28]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理想就是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就是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持”。[29]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的情况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也比以往困难更大,但难点就是重点,实现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也比以前任何时候显得更为重要。

2、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30]爱国主义的内容要根据具体历史条件来确定,在我国的现阶段,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爱国主义教育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即“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它还包括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我们只有把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

3、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的组成部分,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中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基本规范并不是最低规范的意思,而是全体公民共同遵守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要求,因此基本道德规范也是根本的道德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在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过程中,起始点是道德知识的认知,落脚点是个体相应道德素质的形成,基本道德知识的学习和相应道德素质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道德知识的认知和掌握对个体基本道德素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层次性的探究减少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春逸. 关注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5(09)

思想政治的目标第6篇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美国教育家戴尔・卡耐尔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成功的因素,学识和专业技术只占15%,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占85%。”这就证明,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转变旧观念,树立思想政治课三维意识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采用“三维目标”进行教学,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以学生为本”,教师、教材、多媒体等都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资源。要有针对性地结合教材、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思想政治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会让学生对思想政治产生兴趣,而且还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教学的意义,让学生很乐意地去接受思想政治学习,加深对思想政治学习的理解和实践。“三维目标”能有利地转变旧观念,对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门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创新新形势,搞活思想政治三维课堂

在高中思想政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三维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能放手的就放手,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因地制宜地来实行教学。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前,我们应该备好教材,要把握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性,重点解读,让学生对教材知识能全部理解和掌握。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增加难点或者减少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法,这样才能稳步推进,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最后,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情感教学融入教学,使学生内心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实现“三维目标”。

三、鱼水交融,整合政治三维目标

采取三维目标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能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比如说,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出发,对这个问题由问出到学生的回答这一系列过程的衔接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让他们集中精力把这个问题学习透彻,也能加深他们的记忆,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开展。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利用三维目标,设置必要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方法,实现三维目标最终的效果。

加强学生教育是当今我国教育的目的,也是我国教育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措施。高中思想政治三维目标的实现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也是一个高中学生能否走进大学,实现大学梦必修的一门课程。我建议,增加思想政治三维目标建设,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走进生活的时代,培养出新时代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贵权.走进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师必读[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8.

思想政治的目标第7篇

一、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的理念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管理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实行目标管理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系统的最终成果可通过量化目标预先表示出来,制定出可考核的量化目标。二是目标具有进取性、可行性,责任可分解落实到人。三是可运用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和作用。

目标管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运用,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标项目化,通过分解落实、评价考核、奖惩措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单位中心整体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体系设计

按照目标体系设计的要求,实践中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管理体系:一是确定目标管理的范围,包括党建工作、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等方面。二是要确定目标管理的内容,一方面是要确定一定时期内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另一方面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规范。三是要明确评价考核方式方法,包括检查、考核、奖惩等方面。采取量化考核、分指标考核、综合性考核、对比评价、整体评价等多种有效形式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四是目标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目标完成评价结果应直接与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挂钩,以形成推动工作的动力,确保目标管理体系运用在公司形成良性循环。

三、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组织作用,发挥工团群众组织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公司各项中心任务,是当前各企业单位工作中面临的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科学地把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与公司发展目标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工团群众组织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公司各项中心任务。

1.目标管理与公司实际相结合,总“两张皮”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的目的,是要推动公司整体目标实现。脱离公司中心任务而设置的目标,将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施展作用的舞台和土壤,从而失去生命力,产生政工与行政工作脱节现象,形成“两张皮”。因此,在设立目标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去满足这些新要求,推动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2.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忌“空口号”

目标管理等同于指标管理,如果管理者在下达了指标后就什么都不管,没有相应的制度和行为来约束,将会造成思想政治工作“虚”化。要取得实效,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支持,否则目标就是“空口号”。

3.定量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忌“随意性”

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设置要尽可能实行量化,进行数量化考核,这样有利于落实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任务,克服效果评价标准的不确定,尽量减少“随意性”。

4.定期检查考核评价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忌“走过场”

检查考核评价是使政工目标管理落实到实处的重要手段。对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党建工作、党风廉政等工作要与各自的岗位绩效考核相结合,进行阶段考核。把定期检查考核评价与动态管理相结合,这也是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手段,是落实目标管理的关键措施。

5.严格规范奖惩制度,兑现承诺,忌“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