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业经济态势(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09:42:27
工业经济态势

工业经济态势第1篇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特点

1、生产规模稳步扩大 。 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253 亿元,同比净增 514.3 亿元,规模接近 2006 年全年,完成全年计划目标进度的 22% 以上。月均增加值 751 亿元,比 2011 年月均值高出 171.4 亿元,其中 3 月当月完成增加值 852.2 亿元,仅次于 2011 年 12 月。实现工业产值 6970 亿元,增长 28.3% ,规模居全国第十位,位次同比前进一位。

2、 轻工业增长快于重工业 。 一季度,轻工业完成增加值758.8 亿元,增长 22.8% ,快于重工业增速 8 个百分点。食品、纺织、医药产业保持 25% 左右快速增长,带动消费品工业增长24.1% ;重工业完成增加值 1494.3 亿元,增长 14.8% ,增速同比放缓 6 个百分点。装备制造、原材料工业增速分别放缓至 10.6% 、20.6% 。

3、企业效益状况好于全国。 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6567 亿元,增长 21.6% ,高于全国 7.5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262.4 亿元,下降 0.9% ,降幅低于全国 0.4 个百分点;税金 351.5 亿元,增长15.8% ,高于全国 3.7 个百分点。

4、工业投资增长提速 。 一季度,全省完成工业投资 1133.3亿元,增长 62.5% ,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32.3 个百分点,所占比重提高到 47.1%。其中,技改投资 340.5 亿元,增长 35.6% ;制造业投资 989.8 亿元,增长 66.1% ;汽车、石油加工、食品制造、医药、金属制品等行业成倍增长。2012 年 50 个新增产值过 10 亿元增长点,总体进展良好,前期投产和扩规项目达到 37 个,13个正在建设中。

5、煤电要素保障有力。 一季度,全省累计发电 446.3 亿千瓦时,增长 4.9% ,其中火电 249.2 亿千瓦时,增长 8.3% ;全社会累计用电 365.6 亿千瓦时,增长 7.4% ,其中三产和居民用电分别增长 17.8% 、23.5% ,工业用电增长 1.79% 。轻重工业用电分别增长8.8% 、0.7% ,其中钢铁行业用电下降 22.6% ,影响全省工业用电增幅 4.3 个百分点。全省调运电煤 960 万吨,其中“海进江”电煤232 万吨,超过 2011 年全年调运量的 60%。全省电煤库存保持在较高水平,可供应正常耗量 20 天以上。

二、重点行业运行情况

1、原材料工业。 石化行业平稳增长。受益春耕备肥和国家淡季储备,农化工企业开工率较高,带动行业生产平稳增长。全省化肥、烧碱产量增长 33.3% 、7% ,原油加工量增长 11.3% ,全行业完成增加值 234.1 亿元,增长 17.3% ,其中化工行业增长22.3%。实现营业收入 781.9 亿元,增长 13.1% ;因炼油企业亏损加剧,行业利润下降 41.7%。钢铁行业经营困难。受房地产调控等因素影响,下游产业需求不足,加之铁矿石维持高位、废钢等原料成本上涨,主要钢企产能发挥不足,中小钢厂基本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行业完成增加值 179.5 亿元,增长 14.8% ;营业收入仅增长 5.3% ,利润、税金分别下降 63.1% 、39.5% 。建材行业较快增长。3 月底鄂东水泥(强度等级 32.5)价格280 元 / 吨,较年初下滑 40 元 / 吨,省内水泥企业开始限产保价,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但在玻璃、陶瓷等子行业带动下仍保持高速增长,平板玻璃、瓷砖产量均增长 40% 以上。全行业完成增加值 119.9 亿元,增长 27% ;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增长 13.5% 、43.7% 。

2、消费品工业。 食品行业高位运行。多数产品和重点企业产销两旺,植物油、精制茶、水产品等产量成倍增长,饲料、速冻米面食品、罐头、软饮料等产量增幅超过 40% 。行业完成增加值283.6 亿元,增长 28% ;实现营业收入 889.3 亿元,增长 44.8% ;利润、税金分别增长 42.5% 、34.6% 。纺织行业增势强劲。棉花价格走势趋稳,2012 年稳定在 2万元 / 吨左右,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解,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发展加快。行业完成增加值 138 亿元,增长 26.9% ,同比加快11.6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 36.3% ,利润、税金分别增长31.2% 、42.7% 。医药行业增长加快。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处方类用药、生物医药、中成药市场需求稳中有升,化学药品、中成药产量分别增长 72.4%、29.1% 。行业完成增加值 45.3 亿元,增长24.9% ,同比加快 14.5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增长 36.5% 、16.4% 。

3、装备制造业。 整体发展势头明显趋缓,汽车、船舶等周期性行业景气度下降,电子制造业等外向型行业出口艰难,电气机械等行业增长乏力,装备制造业在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后,进入平稳增长时期。汽车行业环比回升。全省汽车产量 40.5 万辆,同比下降8% ,其中 3 月当月产量 17.01 万辆,环比增长 38.7%。分车型看,轿车产量增长 5.7% ;客车、载货车产量下降 3.8% 、15% 。行业完成增加值 294.3 亿元,增长 6.3% ,增幅环比回升 3.5 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 833.8 亿元,增长 0.1% ;利润 79.1 亿元,下降22.5% ;税金 44 亿元,增长 1.5%。机械行业增势趋缓。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家电企业减产,行业由前几年持续高位增长转向平稳增长。完成增加值 214.7 亿元,增长 11.3% ,同比回落 17.8 个百分点。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 21.3%、18.1% ;电气机械制造业增速由同期的 27.5% 回落至 5.6% ,冰箱产量下降 30.6% ,洗衣机、空调产量仅增长 2.3%、5.5%。全行业实现收入 490.8 亿元,增长 19.1% ;利润 22.6 亿元,增长 15.2% ;税金 12.6 亿元,增长 17.3%。电子设备制造业减速。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出口市场下滑,加之原材料、用工、汇率等成本上升,电子制造环节利润微薄,行业增速放缓。计算机整机、显示器产量下降 20% 以上。行业完成增加值 70.4 亿元,增长 13.7% ,同比回落 7 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增长 9.8% ,利润下降 76.3% ,税金增长 28.2%。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2012 年一季度,湖北省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主要表现为:工业增速高位回调。一季度进一步回落至 17.3% ,其中 3 月当月增长 16.9% ,创 2009 年 6 月以来最低。工业用电持续下行。工业用电自 2011 年 7 月以来增速连续 8 个月增长放缓,一季度仅增长 1.79% 。主要行业分化明显。汽车产业低速增长,钢铁行业增速同比下滑 8.3 个百分点,电气机械、电子设备行业仅增长 5.6% 、13.7% ,食品、建材等行业增速有所放缓。

2、市场需求动力不足。 投资、消费、出口对工业增长拉动力减弱,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要矛盾:周期性产业需求乏力。全省交通运输业投资下降 14.5% ,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2.8% ,与房地产、基础设施关联度较高的钢铁、水泥行业产品库存均上升 20% 以上。出口市场疲软。全省进出口总额大幅放缓,工业出货值增长 21.2% ,同比回落 13.3 个百分点。前期消费热点降温。随着刺激政策退出和消费需求提前释放,汽车、家电产销均出现多年来少有的下降局面。一季度,全省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同比分别回落 8.8、10.9 个百分点,工业品产销率同比下滑 0.6 个百分点。

3、企业效益快速下滑 。 随着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企业原材料、用工、融资等成本持续上涨,生产成本进入上升通道。一季度,全省工业品购进价上涨 2.7% ,高于出厂价涨幅 0.8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分别增长 42.3% 、27.8% ;工业用电成本增加 12 亿元。主营业务成本增长 21.8%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长 25% 、21.8% 。工业利润自 2009 年 10 月以来首次下降,企业亏损面达 14.4% ,同比提高 1.4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上升 95.1%。工业营业利润率下滑至 3.99% ,同比下降近 1 个百分点。

4、生产要素依然偏紧 。 货币调控政策仍然偏紧,融资难正在由小微企业向大中型企业蔓延,特别是由于企业效益下滑,银行惜贷情绪弥漫,成为影响部分重点企业和在建项目产能发挥的突出制约因素。产品库存和应收账款增加较快,回款难度加大且承兑汇票积压,加剧了企业资金紧张;煤电供应趋紧,受陇海线、西康线维修的影响,电煤调运仍处在紧平衡状态;用工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纺织服装、电子、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工资水平与沿海急剧缩小,但用工缺口仍然较大。

四、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一季度,湖北工业经济总体稳健、稳中趋缓,如何看待近期出现的回调和发展趋向,需要从工业发展的周期、阶段、质量、活力等层面,以更宽视角和更高层次探寻经济运行内在规律,把握经济运行走势。

1、经济波动的周期性。 经济波动和周期性调整是市场经济的一种自然状态,有利于消化经济中的深层次矛盾,经济在经历快速发展阶段后,通常会进入一个调整期。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国内经济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金融危机刺激政策延长了我国经济增长周期,也使经济结构调整更为迫切。然而,在宏观经济调整减速的大环境下,湖北省难以“独善其身”,增速回调是正常的经济现象,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所致。二季度这种调整的态势有可能延续强化,需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变化,敏锐把握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努力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势头。

2、区域发展的阶段性 。 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格局已由“东高西低”向“西高东低”转变,中西部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尤其是“中部板块”发展势头强劲,跃居全国四大板块第二。从湖北省二产大于一产、三产,工业占比在 40% 以上等系列指标来看,湖北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既具有中期加速和高加工度化等典型特征,又具有结构纠偏补课的特点。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轻重均衡化发展不是中期的特点,重化比重上升才是中期的典型特征;还有新型化、信息化复合的特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智能化发展,三力共同作用,赋予了其新的内涵。随着宏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和经济动力机制转换,以及“中三角”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我国经济格局由东向西梯度转移进程加快,东部减速转型、中西部加速追赶的趋势还将延续,“中部板块”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这为湖北省工业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良好机遇。

工业经济态势第2篇

 

一、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主要特点来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潜力

 

(一)经济总量稳中有升

 

近几年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一览表单位(亿元)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年报36.1841.940.22844.6548.8950.8961

 

半年报16.3516.8415.3119.43420.13320.201818.1134

 

表上说明,五年来规模以下工业生产仍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73.2361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达155.17亿元,在全市排名第一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9.36%,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1.5%,根据抽样调查,工业产品销售良好,销售率逐月上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比增长,亏损额大幅下降。

 

(二)主导行业后劲十足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9.89亿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11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一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同比下降两个百分点。其中玻璃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5.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同比增长2.8%,通用设备制造业规模以下工业采矿业同比增长9.6%,由于受大环境影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采矿业全部停产,非金属制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影响了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增长。

 

二、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工业企业有转型升级的必要

 

2015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42亿元,去年同期完成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第二季度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达18.1134亿元,去年同期20.2018亿元,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引起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

 

(一)融资问题依然突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产品市场不够大等因素影响,难以得到金融信贷支持。而民间融资又利息高、风险大,企业难以承受。

 

(二)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和个体工业规模较小,经济实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多是产产停停,形势变化较快。

 

(三)生产设备陈旧老化,产品档次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不高,粗加工产品、一般产品、低附加值产品较多,市场竞争力弱。

 

(四)企业人员素质低,管理不规范。长期以来,尤其是私营个体工业,以家族式管理、手工作坊式生产经营为主,疏于成本、营销和资产等方面的管理,信息闭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五)开工不足。今年以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设备利用率都在70—80%间徘徊,另外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矛盾明显,半年以来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相反人均应付薪酬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

 

(六)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2013年以来,沙河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企业高新技术工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75.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1.5%,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7家,产值达6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7.1%,玻璃深加工企业大部分规模较小,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玻璃行业更是工艺粗糙,技术落后。面对这些问题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三、适应新常态,力促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2015年已经进入“下半程”。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大局,为“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开局奠定好基础,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而规模以下工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

 

半年来,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对生产持观望态度,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进一步牢固。因此政府和企业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会大有作为。以下谈几点建议。

 

(一)创新融资方式,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针对规模以下工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协调金融部门建立一套完善的运作机制,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又缺少资金的小企业。金融部门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新的信誉评价标准和风险评估标准;担保机构要加大担保融资力度,降低担保费率,扶助中小企业渡难关;创新融资模式,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多方合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同时政府要逐步将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覆盖面扩大,进一步充实工业发展基金,全面提升小企业融资环境。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投资补贴、加速折旧、税收减免、提供长期政府贷款和优惠利率等措施,倾斜扶持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主动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强主导产业的分行业规划和指导,推动工业产品结构由初级为主向中高端和高附加值为主转变,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主导型转变,并发展节能工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不断转换升级。

 

(三)依靠技术创新,推动高新产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保障,规模以下工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产品创新。要积极引导企业重视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加大技术改造的投入。

 

(四)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培训力度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人员素质整体低下是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自身应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一要创造条件,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工资福利、社会保障、居住环境、子女就学等方面提供同城待遇。二是政府有关部门也应创新培训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全市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为企业提供各类急需人才。三是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加强创新改革,创建良好发展新环境

 

加快规模以下工业扩大规模、上档升级,逐步合并小企业,加快入统规模以上工业的步伐,另外发展非农行业的为农业服务的新兴产业,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不断发展新境界。

 

(六)开拓新市场,发展新行业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性发展,我们可以借京津冀一体化模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工业业务拓展策略,挖掘市场先机,发展新产业。如手工织布作坊业,多数是散户自产自用型,急需集中整合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改进生产设备,提高水平“走出去”;我们可以利用山区绿色资源,兴修水利,搞好生态旅游业;以项目促发展,加快紧固件产业升级,推动紧固件产业单纯依靠规模发展向高精尖研发展转变。总之,新常态、新趋势、新思维,认识把握引领新常态,是当今一个时期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长动力转换,力促企业转型升级是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必然趋势。

 

工业经济态势第3篇

工业经济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运行,国家在对于工业经济运行也愈加重视,那么如何更好地更为理性的认识当前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其呈现出的特点及其未来的发展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以便有的放矢,更好地实现工业经济想要达到的目标。

1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1 两个实现

第一个是本年年初已经确定的工业经济增加值幅度规模达到了预定目标,并且是上限标准。就如黑龙江省而言,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幅达到了16。2%,总增加值也达到了2874.9 亿元,是近几年来的最增长幅度,也将使得历年来连续超过15%的记录得以保持。如果扣除一些影响因素的约束,增长幅度甚至达到了19.4%。工业经济发挥的主导作用和稳定局面,使得GDP 的稳定更加得以保证,规模经济对全省的贡献率也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

第二个是实现了地方工业的亏损额不超过上一年的预期目标。近年来,黑龙江省的亏损企业及其亏损额已经下降了近4%, 亏损面也由原来的20.7%下降了1.7 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7 个行业减亏额度已经达到了2000 多万,总计近7 亿元。可以说是工业经济实现的效果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1.2 四个提升

第一个是生产更为集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已经由408 户增至450 户,增加值近2600 亿元,占据了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9%,每户平均的规模已经达到5.6 亿元,是近年来的最高规模。另外,就企业规模来讲,产值在10 亿元以上已经达到61 户,同比增长11 户,按地域来看,各区域均有增加,各类型企业也有提升,比如中直企业、地方企业,国有企业以及股份制、外资企业等。

第二个是经济的开放程度增加。出口交货值已经较去年增长了48.9%,达到158.2 亿元。其中,包括天然气、石油、黑金属冶炼、专用设备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在内的12 个行业平均增幅已达50%以上,占出口总额近1/3.伴随着产品面向外部的趋势,高新技术及新产品的研发带来的收益也有所增加,实现了新产品的产值达到316.6 亿元,同比增长了6.6%。高新技术产业增值也达到了9.7%的水平。

第三个是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作人员平均创造工业产值达到了增幅20.6 万元的水平,同比增长10.9%,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包括地方工业人均7.6万元,增长了20.9%,大型企业增长了4.5 万元,占了77%;全部的从业员工达到了138万人,包括了地方企业员工的102.8万人,占据了74.5%的比例。工业经济带来的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已经从持续下滑的态势转为提升。

第四个是制造业所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有显著提升。制造业实现的增加值达到898.7 亿元的水平,同比增长了22.4%,净增加值达到了155 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也达到了31.3%,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了到2.4%。就不同行业来看,增加值过10 亿元的包括6 个行业,对制造业的发展贡献率达到了70.9%的水平。

1.3 四个比较满意

第一个是各地区的增长速度比较满意。黑龙江省全省总计达11个地区增长幅度超过全省的平均水平,其中包括齐齐哈尔在内的五个地区增幅超过了20%。股份制企业的增长也十分可观,达到了2352 亿元,占据了81.9%的比重;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的企业增加值也达到了2365 亿元,比重达到82.4%。非公有制企业、轻工业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呈现发展态势。

第二个是订单数量及产品质量比较满意。据调查研究表明,重点企业的生产任务比较繁重,订单数量较多,包括蒙牛乳业、大众肉联在内的59 家企业增幅已经达到20%。全省总计达246 中工业产品增长订单数的企业就达到了168 种,比重达到68.3%,产量提高的幅度达到20%的有85 种,重点考核的工业产品数量产品产量继续保持提高,比重达到85.7%。

第三个是预期收益完成比较满意。整体的经济效益已经有所回转,规模以上利税同比增长2.4%,创历史新高,利润额也较往年有所提升。地方工业的经济效益呈现大幅度提升的趋势,实现了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水平,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的幅度,综合效益指数达到了142,同比增长了14.3%。

第四个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比较满意。首先是对外贸易的需求状况形势比较客观,使得工业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的结构发挥了潜在优势;其次受工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增加,同比增长了29.3%,增幅增长了4.3%;最后是价格走势比较平稳,工业产品的价格指数呈现出价格出厂价格明显高于买入价格,尤其表现在生活资料的价格和耐用品的价格,企业的盈利空间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2 企业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一个拉大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幅度较全国水平的提高有所拉大。近几年来,工业经济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与全国水平,但是差距一直呈现出缩小的形势,由1.4%到1.2%,有了质的飞跃。

2.2 三个过快

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包括工资增长速度过于迅速。这三项支出都高于行业的增加值的平均涨幅。费用支出过快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总资产的贡献率已经有所下降,成本费套用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2.3 两个有所忽视

一是因为市场增加了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但忽视了结构调整应该具有的主动性和紧急性,应该做的是理性地看待长远的架构性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是因为由于利润空间的扩大和国有企业关于战略性的调整使得企业的工作基础被忽视,行业管理功能下降,宏观调控不能发挥根本作用,企业无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3工业经济发展态势的展望

工业经济处于一个极其复杂而由多变的环境之中,充满机遇的同时也有很多的挑战。世界经济连续保持繁荣状态,面临的是巨大的调整压力,比如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不规则的波动,国家虽然一直竭力保持和调控以防经济出现过热状态,避免通货膨胀,并且把尽快解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控制两个过高作为工作的中心。当然,也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比如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的不断加快,提供了给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粮食的综合产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投资规模也是日益扩大,对外战略的升级等诸多因素都为经济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有效基础。全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重工业产品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产业结构面临着许多的发展机会。资源的不断减缺,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也成为一个契机。国家的明确发展方针也是提出务实以及以人为本的概念,也为工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创造了充分有力的条件。综合以上考量,未来的工业经济发展将会呈现出一个稳中求进的发展格局,全国的发展速度不断缩小,经济效益保持在平稳状态。

宏观调控的战略和目标安排应该把工业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发展速度、架构调整、消耗资源、提升效益作为考虑重点,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调整服务方式,努力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4 小结

工业经济仍然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既要充分考虑工业经济发展现存的特点,努力改进不足,充分发挥长处,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现状,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深化改革进程,不断提升工业发展的效益,改善工业经济发展格局,从而更好地在世界范围内提高竞争力,可持续的发展工业经济。

参考文献:

[1]王健.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特点、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1):12-14.

[2]孔凡涛. 工信部、中国社科院联合《2010 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报告》[J].中国经贸导刊, 2011,(5):12-13.

[3] 吴鑫. 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下行压力仍存—2013年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J].中国经贸导刊,2013,(33):7-8.

作者简介:王玉华(1962-),女,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人,专科。研究方向:工业经济管理。

工业经济态势第4篇

工业生产基本正常。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和12月份分别回落0.1个和0.4个百分点。增速减缓主要是去年基数相对较高且有闰年因素影响,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企稳态势。分行业看,烟草、煤炭、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电力、医药八个行业增速同比分别回落8.3个、5.7个、5.3个、5.1个、3.4个、3.3个、1.7个和0.3个百分点,冶金、装备和电子三个行业分别回升2.7个、1个和2.9个百分点。

企业效益状况有所改善。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7092亿元,同比增加1039亿元,增长17.2%(去年同期为下降5.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5%回升到5.18%。利润增速快速回升,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原材料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从分行业情况看,在41个大类行业中,电力拉动工业利润增长4.6个百分点,石油加工拉动2.6个百分点,钢铁拉动2.3个百分点,电子拉动1.8个百分点,汽车拉动1.7个百分点,烟草拉动1个百分点,六个行业合计拉动14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有所恢复。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出货值同比增长7.8%,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四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减缓3.2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前两个月,外贸出口同比增长23.6%,截止到3月20日海关统计出口同比增长19.4%。轻工、纺织和电子行业完成出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0.1%、7%和11.3%,增速同比分别加快6.5个、5.4个和3.1个百分点。海关统计的1—2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31.9%,家具、灯具、箱包、和鞋类等出口额增幅在50%至110%倍,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20.1%。

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截止2012年底,光缆线路长度达到1481万公里,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2.7亿个,光纤入户网络覆盖家庭9473万户,3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县城以及大部分乡镇。2月末,2M以上宽带用户占宽带总用户的95%,4M以上占68.3%。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型业态增势迅猛,物联网应用用户累计已达到2415万户。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前两个月,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3万亿,同比增长45%。

信息消费拉动作用增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电信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8%;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989万户,其中新增3G电话用户2711万户(新增规模比去年同期扩大75%),截止2月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1.3亿户,其中3G电话用户达到2.6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372万户,累计规模达到1.79亿户;IPTV和手机电视用户新增151万户和600万户,累计达到2326万户和5157万户,IPTV和手机电视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8%和48.9%。在现代信息消费拉动下,智能终端设备和软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前两个月,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基站设备、集成电路、彩色电视机、手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1%、27.2%、33.1%、17%和35.1%,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4%。初步测算,今年前两个月,信息消费规模将达到3600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拉动相关制造业增长10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今年前两个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比2011年全年回落9.8个百分点。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四个行业投资增速同比分别回落23.8个、39.8个、37.8个和13.2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111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同比回落6.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505亿元,同比增长21.5%。

综合看,工业、通信业运行基本平稳。从工业经济运行的角度看,由于前两个月工业总量在全年所占的比重较低,再加上一些非经济因素干扰,部分数据存在失真情况,一些关联指标相互冲突,仅根据两个月数据还难以十分准确地预判下一步特别是全年走势。总之,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仍具备保持企稳回升的有利条件。预计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增长10.5%左右,电信业务收入增长9.5%左右,软件收入增长25%。

二、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影响当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主要表现在市场需求回升依然乏力,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企业经营困难的状况尚未有明显改观。

(一)需求不振制约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消费增势显著放缓,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2.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10.4%,明显低于去年6月以来12%以上的实际增长速度。钢材、铝、铜等产品价格先扬后抑,部分产品社会库存处于高位。投资增速回落,今年前两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仅增长10.1%,增速比去年全年回落18.5个百分点。受产能过剩和企业利润下滑等因素的影响,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企业投资意愿不足。从规划司提供的数据看,今年前两个月,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到位资金同比仅增长10%,其中占比高达82.6%的企业自筹资金同比增长12.6%,增速同比回落14.3个百分点。受需求不振影响,部分投资类产品产量下降明显。今年前两个月,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2.2%和17.8%,起重机下降0.5%,数控金属成型机床下降14.6%,铁路机车下降44.9%。另外,大宗原材料进口量明显下降,进口铁矿砂、原油、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未锻造铝及铝材同比分别下降1.5%、2.4%、27.8%和47.5%,说明国内需求尚未真正回暖。

(二)产能过剩问题制约工业运行质量的提升

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规模经济行业尤为突出。目前,我国炼钢能力已达10亿吨左右,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46%,产能利用率仅有72%;水泥产能接近30亿吨,超过2015年25亿吨的需求预期目标。平板玻璃产能10.5亿重量箱,产量约占全球产量50%,产能利用率仅为68%,在建产能还有3亿重量箱。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频发,部分产品价格持续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在总量过剩的同时,部分高端产品却不能满足国内需求,还需进口解决。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兼并重组面临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有待加大。

(三)企业生产经营虽有改善但尚未摆脱困境

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7.2%,但利润的高增长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影响(去年同期负增长5.2%),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与2011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也就增长11.1%,两年年平均增幅只有5.4%,拉动利润快速回升的主要集中在去年同期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几个行业,同时,利润率仍然偏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仍高达20.7%,比去年同期扩大0.7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尽管3月份制造业经理人指数(PMI)回升到50.9%,连续6个月处在50%的荣枯线上方,但总体上处在接近50%的区间内波动,回升乏力,前景并不明朗。规模以下企业相对更加困难,3月份小企业制造业经理人指数分别为49.3%,自去年4月以来连续12个月运行在50%的荣枯线下方,小企业订单指数为49.9%,也低于整体52.3%的水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招工难、用工贵,土地指标紧张、投资项目难以落地,生产综合成本上涨压力大、税费负担重等问题,在我们的调研中企业反映依然强烈。

三、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提效益”,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加快推进工业优化升级

一是持之以恒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改进资金使用方式,突出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大对工业强基、公共服务平台、质量品牌、新兴产业培育、高端装备提升、装备信息化等转型升级关键环节的支持。二是着力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出台综合治理细则,严把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五个行业新上项目审批闸门,着力强化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的引导、约束作用。三是集中力量实施工业强基工程。组织联合攻关,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和产品缺失问题。目前,已梳理出需要重点发展的80种关键基础材料、185项核心基础零部件、105项先进基础工艺和63项产业技术基础,并提出了重点行业“四基”发展方向和实施路线图。四是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建立企业层面绿色低碳发展的约束激励机制。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能耗限额、节水、节地、节材等标准的约束和指导作用。积极推广工业生产过程使用锅炉除尘、油烟机过滤等除尘设备,加大PM2.5治理力度。五是研究制定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今后将定期公布分地区评估结果,帮助各地找出差距、探索路径,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六是大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着力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加强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及一大批国内著名品牌,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技术装备。继续实施“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飞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一批技术瓶颈。集中支持3000米以内深海探采工程装备、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与加工装备、高精重型数控工作母机和特种加工机床、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提升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武器装备保障供给能力,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二是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落实普惠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加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企业技术中心、重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产学研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设立一批国家及部重点实验室。三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完善部省互动合作机制,加强部省在重点方向、项目、产品上的有效对接;着力突破航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高性能集成电路、OLED新型显示等重大共性技术领域,加快培育相关市场,推动产业链各环节联动发展,形成研发、制造、应用和产业上、中、下游良性互动。

(三)积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认真落实党的十提出“四化同步”战略部署提出的新要求,坚持基础先行、产业支撑、应用导向、安全为要,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化进程。一是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实现TD-LTE在国内市场占据三分之二的战略目标,推进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二是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重点支持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新型显示、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应用电子和工业软件。加快培育信息消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是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加强典型应用试点示范,加快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制造服务化。支持互联网企业、面向制造的服务企业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

工业经济态势第5篇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经历了雨雪冰冻灾害、原材料涨价、汶川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去年1~12月我国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61.72万台,同比减少了2.4%;其中数控机床完成12.22万台,同比下降3.3%,同时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有所变化,近年来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始终是连年上升,但去年1~11月出现了占比下降,由上年同期的20%下降到19.8%,下降了0.2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2008年下半年机床市场需求逐步放缓,机床企业储备的订单数量下降,2009年的订单一般维持在6个月左右。在世界机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机床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

一、行业总体生产、销售情况

(一)国内外经济环境

2008年是我国经济极不平凡的一年,外部环境持续恶化,国内需求也出现“拐点性变化”,再加上重大自然灾害的连续发生,导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显著调整,由上半年的增长13%调整到仅增长9%。其中第四季度调整猛烈,仅增长6.8%。从总体来看,2008年国民经济总体呈现增长较快、投资和消费加快、进出口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季度看,去年一季度增长10.6%,二季度增长10.1%,三季度增长9.0%,四季度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2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增速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城镇投资分别增长21.3%、33.5%和26.7%。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城乡消费旺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4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增速比上年加快4.8个百分点。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进口11331 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进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增长4.3%。

2009年伊始,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加深和蔓延,针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央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启动了新一轮扩大内需政策,以防止经济出现过度下滑。继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1300亿元新一轮中央投资计划。

(二)行业发展继续保持高位,但增速进一步趋缓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经历了雨雪冰冻灾害、原材料涨价、汶川地震及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和考验,行业增速明显放缓。目前机床行业的4000多家企业,大概分三类,好的也是少数,在带动整个行业进步,往前发展,他们去年任务不但没下降,而且2009年的任务也接得差不多了;还有一部分企业很难经营下去,这样的企业也不多;大多数企业正在挣扎,千方百计度过难关,向专、精、特转变,寻找新的发展出路。

2008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增速明显低于上年,具体经济指标如下:去年1~11月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770 亿元,同比增长26.2%,低于上年同期11.74 个百分点;完成利润160.91 亿元,同比增长13.58%。

(三)不同行业概况

从上述统计的五个行业看,2008年1~11月我国机床下属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切削工具制造业、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其他专用设备制造业五个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均有所下滑,其中,其他非金属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下滑最为突出。

2008年四季度,金属加工机械销售速度骤减,去年前11个月,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销售收入从8月份的30.51%降到26.25%,利润从30.24%跌到17.06%。由于原材料上涨、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综合影响,金切机床与2007年同期相比,在产品产量(1~11月)增加0.2%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增加18.32%,截至2008年11月,金切机床行业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2008年前11个月,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下属的各个子行业中,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业、金属成形机械制造业、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逐季下滑,与机床工具行业总体走势相同。与上年同期相比,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中所属的子行业中,销售收入增速均低于上年同期,其中,金属切割及焊接设备制造业和机床附件制造业下滑幅度较大,增速低于上年同期10个百分点以上。

二、重点产品进出口情况

据海关总署统计,中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显示,去年1~11月,中国金属加工机床累计进口82927台,同比下降13.2%;累计进口金额达696,251.1万美元,同比增长9.9%。 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世界机床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机床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机床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2008年1~11月金属加工机床出口数量587.91万台,出口金额19.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15%。其中数控机床出口累计6.4亿元,同比增长44.4%。位于世界机床企业前十名之内的沈阳机床集团和大连机床集团,机床出口均超过1亿美元。沈阳机床集团出口1.8亿美元,其中数控机床出口占60%;大连机床集团出口1.32亿美元,数控机床成为其出口的主流产品。数控机床出口增长旺盛,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出口单价分别平均增长48.0%和64.3%。可见,调整机床出口产品结构成效显著。 出口的重点产品中,2008年1~11月,数控卧式车床出口数量为0.82万台,增长32.55%,出口金额1.66亿美元,同比增长24.56%;用激光、其他光或光子束处理材料的加工机床出口0.88万台,同比增长31.43%,出口金额0.97亿美元,同比增长60.39%;锯床或切断机出口94.7万台,同比减少61.51%,出口金额0.86亿美元,同比减少45.83%。

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家如韩国及拉丁美洲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造成当地市场投资突然冷却,固定资产投资大大削弱。我国机床工具产品在欧洲以及南美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有的甚至涨价幅度高达80%,用户不得不延缓付款或取消合同。有些企业为减少出口机床在国内的库存,要求国外商大量提货。事实上,这些机床在国外商处大量积压,商在巨大资金压力下,新签合同以及按期付款均出现困难。据调查,有些企业在2008年9月以后的出口合同额同比下降了30%,发货和回款受到较大影响。由于资金回笼不足,新签订合同不足,现在很多传统出口产品都在减产,加上资金流不畅,企业的利润受到很大影响。此外,国内前期原材料上涨也对出口产生了影响。原材料2008年上半年上涨幅度较大,下半年涨幅趋缓并有所回落,制造成本上升,这对行业的出口利润打击甚重。

三、总体产品供给情况

2008年1~12月,我国共生产金属切削机床61.72万台,同比减少了2.4%;其中数控机床完成12.22万台,同比下降3.3%,同时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有所变化。近年来数控机床占金切机床的比重始终是连年上升,但去年1~11月出现了占比下降,由上年同期的20%下降到19.8%,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国内汽车、造船、发电等用户行业需求放缓,大规模技改计划暂停。江浙及沿海地区外向型加工企业受外来订单减少影响,机床采购意愿降低,企业纷纷减产。同时,受2009年即将推出增值税转型政策影响,部分用户压缩了采购计划,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机床采购需求下降。2008年经济波动影响和偏紧的货币政策,使许多用户企业为了保证必要的现金流,主动削减投资计划。从数据上看,2008年下半年机床市场需求逐步放缓,机床企业储备的订单数量下降,2009年的订单一般维持在6个月左右。

去年6月份以来机床工具行业增速呈现出逐步下滑的趋势。从产品来看,主要产品数控机床产量增速自年初开始就不断大幅下滑。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给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根据协会对重点联系企业的调查显示,产成品库存自年初以来就一直高于往年,截止到2008年11月,累计产成品库存达86亿元,同比增加22.5%。工业产品销售率95.5%,同比降低1.7%,库存产品主要集中在低档的中小机床、通用产品。工业产品销售率出现下降,说明产品库存压力开始显现。

四、行业热点

(一)221亿机床重大专项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指南”将在2月中旬,这意味着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当中最后实施的一个专项即将启动。

据介绍:机床重大专项总投资达221亿元,所有项目采用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定向,比如8万吨水压机,仅一重、二重能做,没有招标的意义;第二种是议标,这种形式适用于那些只有三五家具备生产能力的产品,比如25 米数控立车,国内也就是武重、齐一等几家能够生产;第三种是招标。只有少数项目采用前两种形式,大多数项目采用招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是中国确定的2006~2020年期间十六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专项的目标是:重点开发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制造等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满足国内主要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该专项规划将重点解决我国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的配套体系尚未形成,功能部件发展滞后,产品自动化水平低,可靠性、精度保持性差。“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的实施,对于提升中国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带动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和相关产业发展,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 按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主要产品的自主开发能力,总体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部分产品国际领先;建立起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队伍。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左右立足国内。根据调研四大领域用户的反映,重大专项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中,主机重点开发高速精密复合数控金切机床(18种)、重型数控金切机床(7种)、数控特种加工机床(4种)、大型数控成形冲压设备(11种),这些基本涵盖了四大用户未来10~15年发展对高档数控机床的品种需求,是四大领域急需的数控设备。这些产品属于难以从国外进口或者国外不向我国出口的产品。重点任务所列项目, 能够基本满足四大领域发展需求,总体情况如下:

专项重点任务所列重型数控金切机床7项,包括重型立卧车床、龙门、铣床、落地镗床、轧辊磨床类,可以满足船舶、发电设备和大型飞机对超重型和重型零件的复杂、高效、复合加工的需求。 专项重点任务所列数控机床车床类和加工中心类项目7项,包括高速精密车床、加工中心、复合机床类,能够满足航空航天、船舶、发电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对高速、精密、复合加工的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数控磨床类项目9项,包括各种数控磨床,可以满足航空、船舶、发电设备和汽车制造等行业对高速、精密、复合磨削加工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齿轮加工项目两项,其中大型滚齿机和磨齿机可以满足大型矿山设备、大型船用变速箱和风电设备等大型、精密齿轮加工要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电加工机床项目两项,包括数控线切割和成形机床,能够满足航空、模具、家电等行业对特殊加工的需求。专项重点任务所列大型数控成形设备项目11 项,能够满足汽车、船舶、发电、家电等行业对金属成型加工的需求。参与机床重大专项调研的专家认为,随着四大行业的发展,除专项所列重点任务项目外,还需要一大批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数控机床和专用机床,如大飞机制造所需的各种数控专用设备、大型汽轮机和发电机转子加工所需的“数控叶根槽铣床”和“数控转子槽铣床”、风电设备加工所需的“数控成型铣齿机”和“数控成型磨齿机”、大型核电压力容器加工所需的“超重型深空钻床”、汽车发动机关键件连杆加工的涨断机床以及高效、自动化的柔性生产线等,建议专项的实施推行滚动计划,适时补充四大行业急需的数控重大装备项目。专项目标:80%立足国内。参与调研的四大服务领域的用户专家和重点机床企业制造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还处在大量进口阶段。2007年,国产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48%, 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国货所占百分比只有个位数。该专项确立的目标是,到2020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和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80%以上立足国内。这个目标是高标准的,但通过各级政府政策支持和各方面的努力,应该能够实现。专项所确定的目标科学、任务明确,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有关要求;专项重点任务项目所列技术指标体现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结合,技术参数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国际领先。专项实施完成后, 能够大大推动我国机床工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专家着重指出:进口的高档机床,精度可以保持一二十年不变,可靠性好,很少出现问题。我国机床的技术指标如精度、速度等技术参数不是主要问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根本差距在于机床的精度保持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研制出技术参数与国际水平一致的国产数控机床,但是表现机床内在水平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提高机床精度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需要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发手段和制造技术装备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取得成效。数控机床稳定性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机床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最高境界,是我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最主要目标。据此,重大专项在确定重点任务项目时, 不但要达到技术参数指标,同时要强调机床的内在质量即稳定性和可靠性,把加强机床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放在重要位置,是十分必要的。

(二)机床影响因素分析

2008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特别是美国爆发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机械行业包括机床行业普遍出现库存增加、增速下滑的状况,行业面临压力。其实,相对于机床行业前几年30%~40%的增长,现在的情况反而是正常的。仅有增长的额度是不够的,还需要分析增长的结构以及增长的拉动因素,究竟是依靠规模还是依靠质量,这一点对判定是否健康的增长也很重要。

机床行业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大领域。首先,原材料供应如钢铁等,还有间接设备对机床成本的影响。机床的成本40%来自原材料,钢铁的价格从年初的上涨到最近的走低,对机床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其二,机械设备行业对机床行业的影响。最近除了工程机械行业以外,其他机械行业的增长回落都很快,机床行业需要随时关注这些客户行业的动向。其三,出口对机床行业的影响。总的来说机床行业出口额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不大,出口并非行业最重要的拉动因素,但整个国家出口规模的下降会对机床行业产生间接的、较大的影响。去年以来,江浙一带模具行业下滑较大,这对机床行业将会产生直接影响。机床行业应对当前形势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开始,我国机床行业经过近10 年的行业复苏、振兴,已使产品、人才、技术在世界上逐渐得到认同。即使这次遭遇下滑,由于有实力作保障,也不会像上个世纪那样使全行业陷入困境。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机床企业的机制发生变化。东北地区的机床企业生产能力强、发展快、历史悠久,国企转制为股份制的企业较多;西北地区以国有控股企业为主;江浙以民营企业为主。体制的改变,为机床企业增强了活力和应变能力。其三,现在国家对装备制造行业十分重视,在政策方面对机床行业特别是数控机床行业有倾斜,包括2009年即将实行的增值税转型都将对机床行业产生利好。

虽然目前总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机床行业却是“忧中有喜,喜中有忧”。既有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改进,也有有利因素,给予我们希望和前景。机床行业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机床内部结构调整缓慢,一些高端产品仍然只有部分企业具备生产能力;2008年以来机床进口(额)继续增加,去年前11个月机床进口总量为69.6亿元,而2007年全年机床进口才70亿元;关键功能部件依赖进口,比如直线电机、刀库等国内没有研发、生产能力;一些企业规划缺乏长远考虑,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考虑不够。现在行业偏冷,正是强化交货期、服务、价格等的时候;产品标准检测技术落后,可靠性的检测方法与国外还有差异;经营理念有待加强。要转向为客户提供成套、可靠的加工解决方案。在目前形势下, 国内机床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外商竞争对手。

另一方面,当前的经济形势对机床行业也有一些有利影响。普通产品的需求萎缩,使那些生产量大面广的机床生产企业面临困局,从而为行业重组形成机会。优胜劣汰之下,行业将更加趋于成熟,这也是一个“挤水”的过程。另外,形势的紧张也将迫使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压缩普通产品的产量,提高产品的数控化率,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以前在生产任务紧张时无暇顾及,现在正是调整的良好时机。

(三)市场结构变化

2008年机床工具行业市场结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地区市场需求呈不均衡态势。二是各行业发展对机床需求呈现出新格局。三是竞争实力的变化为同业整合带来了机遇。

工业经济态势第6篇

1―8月,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9662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加快1.6个百分点;出货值为12062亿元,同比增长19.3%,增幅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7.47%,同比提高0.43个百分点。

纺织、石化、烟草行业增速加快

纺织行业在出口拉动下,生产增速不断加快。8月份,不变价产值增速达到18.1%,为今年以来最快的增长水平。1―8月,纺织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615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

石化行业(含化工)近两个月生产回升较快,7、8两个月不变价产值增速分别达到15.6%和17.5%,其中化工行业增幅分别高达18.1%和18.3%。1―8月,石化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6591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同比加快3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不变价产值4680亿元,同比增长15.9%,增速同比加快5.2个百分点。

烟草行业7、8两个月份不变价产值分别增长8%和9%,表现出乎稳增长态势。1―8月,烟草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722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

冶金、有色、轻工、电力等行业止跌回升

冶金、轻工两个行业不变价产值增幅在连续两个月回落后,8月份有所回升,增速分别达到22.6%和16.3%,比7月份分别回升3.4个和2.2个百分点。钢和成品钢材产量继续快速增长,8月份增幅分别达到25.4%和22.1%。

1―8月,冶金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3640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同比加快0.9个百分点;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16亿吨和1.24亿吨,增幅分别为22.2%和19.6%。轻工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3546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同比加快2.3个百分点。

有色、电力行业不变价产值增幅在上个月回落的基础上,8月份分别达到15%和14%,分别比7月份加快1.2个和1.3个百分点。1―8月,有色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698亿元,

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减缓2.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26万吨,同比增长12.3%。电力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562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全国发电量103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火电增长10.8%,水电增长3.9%,核电增长23.9%。

煤炭、机械、医药等行业增速有所回落

煤炭行业8月份不变价产值增长21.3%,比上月减缓2个百分点。1―8月,煤炭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691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同比加快9.8个百分点;全国原煤产量8.19亿吨,同比增长25.5%。

机械行业8月份不变价产值增长26.8%,比上月减缓2.5个百分点。1―8月,机械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12134亿元,同比增长22.7%,增速同比加快6个百分点。

医药行业8月份不变价产值增长19.7%,比上月减缓2.5个百分点。1―8月,医药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020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同比加快2.6个百分点。

电子、建材行业增速处于持续回落状态

电子行业(含通讯设备制造)不变价产值增速已连续4个月处于回落状态,其中8月份回落到16.6%, 比7月份减缓3.8个百分点。主要是通信设备制造业受邮电通信设备投资下降的影响,生产处于大幅度萎缩状态,8月份当月不变价产值同比下降25.2%。1―8月,电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9495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同比减缓2.6个百分点。

建材行业不变价产值增速连续2个月回落,其中8月份增长14.9%,比7月份减缓1.3个百分点(7月份比6月份也减缓1.3个百分点。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增幅都比上月有所回落,当月增幅分别为14%和12%月份分别回落1.2个和1.4个百分点。

1―8月,建材行业完成不变价产值2933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水泥产量43909万吨,增长12.9%;平板玻璃产量14460万重量箱,增10.6%。

重点行业出口情况

在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中,以轻工、电子、纺织、机械四个行业所占比重最大。1―8月,这四个行业出货值占全部工业出货值的比重达到83.6%,其中轻工行业占27.2%,电子行业占26.4%,纺织行业占17.3%,机械行业占12.7%。

轻工行业出货值增幅在6、7两个月出现回落后,8月份有所回升,达到18.1%。1―8月,轻工行业完成出货值3281亿元,同比增长16.7%。

电子行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8月份出货值增长48.1%。1―8月,电子行业完成出货值3180亿元,同比增长41.3%。

纺织行业出口增长基本稳定,8月份出货值增幅为15.4%,比上月有所降低。1―8月,纺织行业完成出货值2088亿元,同比增长11.-3%。

机械行业出口有所加快,4、5、6、7四个月出货值增幅基本稳定19%左右,8月份增长22.2%。1―8月,机械行业完成出货值1526亿元, 同比增长17.1%。

工业经济态势第7篇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同比回落1.5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1月、2月份工业增加值环比分别增长0.6%和0.79%。工业增速同比和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主要是受去年前两个月基数相对较高影响,整体运行仍属平稳。

轻工业增速同比回落幅度快于重工业。1—2月,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同比减缓3.6个百分点,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别回落0.1个和0.2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同比减缓0.7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生产仍在低位运行,机械产品出口负增长。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货值同比增长7.8%,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3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减缓3.2个百分点,低于工业销售产值增速5.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轻工、纺织行业出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0.1%和7%,增幅比去年12月份加快2个和2.7个百分点。机械行业出货值同比由去年12月份增长2.6%转为下降0.5%,通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出货值同比分别下降0.4%和16.7%。电子行业出货值同比增长11.3%,增速同比加快3.1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四季度、12月份分别回落7.9个和7.3个百分点。

另据海关统计,1—2月,外贸进出口总额6093亿美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同比加快6.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67亿美元,增长23.6%;进口2826亿美元,增长5%;贸易顺差442亿美元(去年同期贸易逆差47.8亿美元)。

东部地区工业经济运行趋稳态势进一步巩固,中西部地区生产增速明显放缓。在去年同期较低基数基础上,1—2月,东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增速同比加快2.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工业增速分别为10.2%和9.4%,同比减缓7.4个和7.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6个和3.3个百分点。工业大省中,江苏、辽宁工业增速均为11.5%,山东、广东分别增长11.4%和8.3%,增速同比有不同程度加快;河南增长11.5%,同比回落6.1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1—2月,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增速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2.9个百分点;工业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9.6%,比去年全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8524亿元,增长17%,增速同比回落7.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5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增长13.2%,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1.4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9.2%,加快6.4个百分点。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是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四个行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6%、19%、8.4%和15.1%,增速比去年全年减缓12个、26.6个、24.4个和15.6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生产的平稳增长。据统计局数据测算,前两个月工业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2.1%。

产销率同比提高。1—2月,全国工业品产销率为97.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8.8%和97.5%,同比提高0.9个和0.4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厂价格降幅继续收窄。1—2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去年同期为增长0.4 %),降幅比去年12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7%。1—2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9%(去年同期为增长1.5%),其中黑色、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分别下降5.9%和2%;燃料、动力类下降2.7%。

二、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一)原材料工业

原材料工业生产增速波动下行,其中建材、有色金属行业回落速度较快。1—2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减缓1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回落0.8个百分点。

冶金:1—2月,冶金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加快2.7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12月份分别回落1.6个和0.8个百分点。粗钢产量1.25亿吨,同比增长10.6%,日均产量212.6万吨,创日均产量新高,比去年日均产量(196万吨)高16.6万吨。

钢材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进口量下降。1—2月,出口钢材916万吨,同比增长28.7%,增速同比加快1.3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份回落1.7个百分点;同期,进口钢材200万吨,同比下降6.3%,降幅同比收窄13.1个百分点,较去年12月份收窄6.3个百分点;钢材、钢坯进出口折合粗钢净出口752万吨,同比增长43.8%。1—2月,钢材出口均价860美元/吨,每吨较去年12月份下跌7.6美元;进口均价1196美元/吨,每吨下跌46.4美元。

铁矿石进口量下降,进口价格上涨。1—2月,进口铁矿砂1.2亿吨,同比由上年12月份增长10.9%转为下降1.5%。1—2月,进口均价124.8美元/吨,每吨较上年12月份上涨10.8美元。2月份铁矿石价格继续小幅上涨。2月末,国产铁精矿价格为987元/吨,比1月末上涨4.4%;进口铁矿石(粉矿)到岸价为151美元/吨,比1月末上涨10.7美元/吨,已连续3个月上涨。

钢材价格稳中见涨。受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主要用钢行业拉动,1—2月,钢材价格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回升走势,呈现波动上行态势。据钢铁协会统计,2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109.99点,比年初回升4.68点。其中长材价格连续2个月回升,2月末达到112.02点,比年初回升5.32点;板材价格连续5个月回升,2月末达到110.62点,比年初回升4.88点。2月末,高线(6.5mm)价格为3846元/吨,比年初上涨119元/吨;中厚板(6mm)价格为4454元/吨,比年初上涨159元/吨。

钢材社会库存连续2个月回升。据钢铁协会统计,2月末,全国26个主要钢材市场五种钢材社会库存量为1877万吨,比去年末上升689万吨,同比下降0.9%。

有色:1—2月,有色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减缓0.2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加快1.1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622万吨,同比增长13.5%;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增长11.9%和15%。

铜材进口价涨量跌,铝材进口量价均跌。 1—2月,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64.9万吨,同比下降27.8%(去年同期为增长49.8%);进口均价8291美元/吨,每吨较上年12月份上涨51.3美元。进口未锻造铝及铝材11.5万吨,同比下降47.5%(去年同期为增长39.3%);进口均价4800美元/吨,每吨较上年12月份下跌126美元。进口氧化铝84万吨,同比增长16.2%;进口均价355美元/吨,每吨较上年12月份下跌9.2美元。

主要有色金属价格震荡上行。2月末,上海长江市场铜月度均价为58084元/吨,比去年12月份上涨1071元/吨;铅月度均价为14896元/吨,比去年12月份上涨1071元/吨;铝月度均价为14710元/吨,比去年12月份下跌352元/吨。

建材:1—2月,建材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7%,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12月份分别加快0.9个和1.1个百分点。水泥产量2.4亿吨,同比增长10.9%;平板玻璃产量1.3亿重量箱,同比增长10.1%。

水泥、平板玻璃价格继续下行。据建材工业联合会统计,2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月均出厂价335元/吨,比1月份和去年12月份分别下跌4.23元/吨和7元/吨。平板玻璃月均出厂价60.91元/重量箱,比1月份和去年12月份分别下跌0.18元/重量箱和0.61元/重量箱。2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同比增长1.2%(去年12月末为下降11.6%);平板玻璃库存下降5.1%(去年12月末为增长4%)。

化工:1—2月,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减缓0.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乙烯增长2.3%,增速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烧碱产量增长7.9%,增速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纯碱产量增长2.2%,增速同比回落8.2个百分点。

化肥产量继续保持增长。1—2月,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产量1143万吨,同比增长6.6%,增速同比回落13.3个百分点,其中氮肥产量808万吨,增长5.2%。

主要化工产品价格比去年末小幅上涨。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2月份,硫酸月均价为360元/吨,比去年末下跌50元/吨;尿素月均价为2190元/吨,上涨230元/吨;天然橡胶月均价25100元/吨,上涨2040元/吨;丙烯月均价10400元/吨,上涨200元/吨,同比增长6.1%。

(二)装备工业

装备工业生产略有恢复,但出口再现负增长。1—2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同比加快1个百分点,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别加快1.4个和1.6个百分点,呈现回升迹象,但仍低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出口未见起色,同时由于装备制造业长周期生产特点,前两个月情况还不足以说明趋势。1—2月,装备制造业出货值同比下降0.5%(去年同期为增长9.1%),降幅比去年四季度扩大0.2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汽车、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2%和17.5%,增速同比加快5.3个和8.8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加快4.6个和4.9个百分点。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2%,船舶行业增加值同比由去年12月份增长5.6%转为下降4.2%。

农用机械生产升降互现,整体呈下降趋势。1—2月,饲料生产专用设备产量同比增长2.4倍,大型拖拉机产量下降24.9%,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增长5.9%和15.3%,收获机械增长30.4%,农产品初加工机械产量下降22.6%。

受投资增速放缓影响,部分投资类产品产量下降明显。1—2月,起重机产量同比由去年12月份增长33.5%转为下降0.5%、混凝土机械产量增长5.7%,增速同比减缓36.9个百分点;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2.2%和17.8%,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下降14.6%;铁路机车下降44.9%。

汽车产销开局平稳。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2月,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31万辆和339万辆,同比增长14.1%和14.7%,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去年同期同比分别下降4.93%和5.96%)。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73万辆和284万辆,增长17.8%和19.5%;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下降0.5%和5%。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有所提高。1—2月,销售中国品牌乘用车123万辆,同比增长20.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2%,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轿车销量增长占比增加。1—2月,销售1.6升及以下轿车146万辆,同比增长25.7%,高于轿车整体增速6.5个百分点;占轿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5.2%,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汽车出口势头良好。1—2月,出口汽车14.1万辆,同比增长19.1%;其中出口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为8.8万辆和5.3万辆,同比增长29.6%和4.9%。

除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同比小幅增长外,造船其他主要指标未有好转。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6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0.9%,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6.5%;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9%,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77.6%。截至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062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4%,比去年底手持订单下降0.6%,其中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5.5%。

(三)消费品工业

消费品工业运行生产增速同比出现较大幅度回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1—2月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12月份分别回落0.1个和0.3个百分点。出货值同比增长8.8%,同比加快5.2个百分点,增速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别加快1.8个和1.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回升态势。

轻工:受食品等行业增速回落影响,整个轻工行业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1—2月,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增速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别提高0.2个和0.6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0.5个百分点。轻工出货值同比增长10.1%,增速同比提高6.5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加快2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增速同比大幅回落。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增速同比回落7.8个百分点;食品制造行业、饮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2%和10.6%,同比回落5.6个和6个百分点。前两个月,整个食品工业增加值占轻工行业比重为49.2%,其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对整个轻工行业增长贡献率降低10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食品行业对轻工行业增长贡献率为49.4%,去年同期为59.4%)。

大部分家电产品产量保持增长。1—2月,15种主要家电产品中有12种产量同比保持增长,其中5种产品产量增速超过20%。列入节能家电补贴政策的产品中,空调产量下降3.7%;家用电热水器增长1.7%;洗衣机产量增长6.9%;电冰箱增长7.6%。

纸浆进口量价齐跌。1—2月,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同比由去年12月份同比增长8.5%转为下降2.1%。另据海关统计,1—2月,进口纸浆245万吨,同比下降10%(上年12月份同比增长0.7%);进口均价667美元/吨,每吨较上年12月份下跌33.7美元。

轻工产品出口增长较快。据海关统计,1—2月,家具、塑料产品和箱包出口额分别为88.1亿美元、49亿美元和44.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2%、57.4%和74.7%;灯具和鞋类出口额分别为32.9亿美元和88.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倍和49%。

纺织:生产增速回落。1—2月,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回落3.3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减缓0.3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纱、布产量分别增长11.3%和8.4%;服装增长26.3%。

出口有所恢复。1—2月,纺织行业完成出货值同比增长7%,增速同比加快5.4个百分点,比去年三、四季度分别加快5.6个和0.8个百分点。另据海关统计,1—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412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纺织品出口额为15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去年同期为下降2.6%);服装出口额为26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去年同期为下降2.5%)。

棉花价格小幅上涨。2月末,国内棉花价格指数(328级)价格为19325元/吨,比1月末和去年12月末分别上涨54元和124元;钱清市场纯棉纱价格为25955元/吨,比1月末和去年12月末分别上涨121元和213元;涤纶短纤价格为11450元/吨,比1月末下跌160元,但仍高于去年12月末;涤纶长丝(DTY)价格分别为13000元/吨,比去年12月末上涨150元。

医药:1—2月,医药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同比减缓0.3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加快1.8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同比增长12.4%,中成药产量增长11.6%。

烟草:1—2月,烟草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同比减缓8.3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减缓10.5个百分点。

(四)电子制造业

电子制造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1—2月,电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同比加快2.9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比12月份减缓1.5个百分点。出货值增长11.3%,增速同比加快3.1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减缓7.9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中,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同比增长7.3%,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7.3%;手机增长35.1%;彩电产量增长6.8%,其中液晶电视机增长1.7%。

计算机制造行业市场基本平稳。1—2月,计算机制造行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2.9%,增速同比加快0.5个百分点;出货值增长10.8%,加快0.4个百分点。

(五)能源保障

煤炭: 进口大幅增加。1—2月,进口煤炭5385万吨,同比增长34.3%,其中2月份进口2330万吨,增长13.4%。库存处于高位。据煤炭工业协会统计,2月末,煤炭企业库存为8000万吨,环比增加300万吨,同比增长21.2%;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230万吨,同比增长11%,存煤可用25天。主要港口存煤4717万吨,环比增长7.5%,同比增长9.3%。价格保持低位稳定。截止3月11日,秦皇岛5500大卡优混煤平仓价为620元/吨,同比下跌145元/吨,比年初下跌5元。

电力: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75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比去年12月份减缓4.2个百分点。工业用电保持低速增长。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快报统计,1—2月工业用电量为54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用电量增长14%(去年同期为下降3.9%);重工业用电量增长2%,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

石油:1—2月,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1%(去年同期为下降1.1%);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3%,增速同比回落1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增长14.4%,柴油下降0.5%。据海关统计,进口原油4593万吨,同比下降2.4%;进口均价为798美元/吨,同比下降1.7%,但比去年12月份上涨10.5美元/吨。

国际油价先涨后跌。2月份布伦特原油月度均价达到116.3美元/桶,比1月份和去年12月份分别上涨3.3美元/桶和6.9美元/桶。近期原油价格下跌,截止3月15日,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为113.5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