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实务重点(合集7篇)

时间:2023-10-13 09:42:23
会计实务重点

会计实务重点第1篇

第十章 负 债

本章内容相对简单,考生应注意与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收入等内容结合比照学习。本章多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出现,也可能在职工薪酬和应付债券内容中涉及计算题。

重要考点1:应付职工薪酬中的特殊内容

1.非货币性职工薪酬,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为生产产品服务计入的薪酬“生产成本”科目、车间管理人员薪酬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人员薪酬计入“管理费用”科目、专设销售结构人员薪酬计入“销售费用”科目、工程人员薪酬计入“在建工程”科目、研发人员薪酬计入“研发支出”科目),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并同时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2.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且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这两项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辞退工作满足辞退福利确认条件、实质性辞退工作在1年内完成、但付款时间超过1年的辞退福利,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折现率,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

3.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在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但授予后立即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以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2)通常在授予日不能行权,完成等待期内的服务或达到规定业绩条件以后才可行权的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按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3)在可行权日之后,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当期公允价值的变动金额,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重要考点2:应付债券

1.与持有至到期投资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结合学习应付债券中的一般公司债券。注意发行债券时确定利息调整数;资产负债表日按面值乘以票面利率计算应付(计)利息,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计算利息费用,两者差额确定为摊销的利息调整。

2.可转换债券的特殊处理思路

(1)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发行价格进行分拆,分为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其中按照票面利率和面值计算每期利息、债券的面值,按照不附转换权的债券利率来折现,折现后的价值即为负债的公允价值,即负债成份。再按照发行价格减去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得出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

(2)在未行使转换权利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与一般公司债券处理相同。

(3)可转换债券转股时,结清应付债券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账面余额,转入股本和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其中股本只反映股票面值,剩余部分均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本章内容与原债务重组准则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考生应予以特别注意。本章内容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出现,有时也会与其他有关章节如存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等相结合在计算分析题甚至综合题出现。在学习时应分别从债权人角度和债务人角度来具体分析。

重要考点1:关于债务重组债务人会计处理,考生应首先把握债务人在债务重组中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计入资本公积这一总体原则。即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现金价值或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或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或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重组利得。然后根据不同债务重组形式分别掌握债务人的特殊处理要求。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产转让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重要考点2:关于债务重组债权人会计处理,考生只需要把握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的损失确认为重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并以公允价值确定相关资产的入账价值。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由于2006年新会计准则在原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亏损合同和重组业务,本章内容也随之变化。主要考查对或有事项的判断,但未决诉讼等内容比较容易与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相结合出主观题。

重要考点1: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及计量

1.预计负债的确认要同时满足3个条件:现时义务;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3个条件有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则不能确认为预计负债,而应作为或有负债。在确认预计负债时,应借:“营业外支出(罚款等)” 、“管理费用(诉讼费等)”、“销售费用(保修费等)”;贷:“预计负债” 。

2.预计负债的计量应以最佳估计数的确定为标准,不考虑预期可获得补偿。具体来说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则最佳估计数应当按照该范围内的中间值,即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定;所需支出不存在一个连续范围,或者虽然存在一个连续范围但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按照各种可能结果及相关概率计算确定期望值。企业清偿预计负债所需支出全部或部分预期由第三方补偿的,补偿金额只有在基本确定能够收到时才能作为资产单独确认,不调整预计负债金额。确认的补偿金额不应超过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

重要考点2: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规定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此时,企业通常不需要确认预计负债。

第十三章 收 入

虽然本章内容单独在考试中出现分值并不是很大,但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内容比较容易和会计差错更正、利润表、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结合考查,以计算题和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重要考点1:在把握商品销售收入确认、计量一般原则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售后回购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的会计处理。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是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重要条件,考生应重点理解虽然通常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随之转移,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并交付实物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随之转移,也不能确认收入。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是销售商品收入确认的另一重要条件,考生应重点理解如果商品售出后,企业仍保留与该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仍可以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则说明此项销售商品交易没有完成,销售不能成立,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售后回购就是典型例子。

3.通常情况下,企业应按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是,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通常分期超过3年的认为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为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考生要注意与固定资产对应学习。

4.考生要注意区分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的处理。商业折扣不影响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直接根据发票价格计量收入;有现金折扣的情况下,收入确认时不考虑现金折扣,按合同总价款全额计量收入,当现金折扣以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财务费用;销售折让发生时,应直接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退回发生时,也应直接冲减退回当期销售商品收入,但需要注意的是,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一般而言,售后回购交易属于融资交易,企业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企业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销售的商品按售价确认收入,回购的商品作为购进商品处理。

6.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企业根据以往经验能够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并确认与退货相关的负债的,通常应在发出商品时全额确认收入,当期末将估计可能退回的部分冲减收入,待退货期满时再根据实际退货情况进一步进行调整;企业不能合理估计退货可能性的,通常应在售出商品退货期满时再确认收入。

重要考点2: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劳务收入确认、计量处理可按下图思路分析处理:

在劳务收入的确认、计量中考生应重点掌握完工百分比法,其中完工进度应按下列处理方法确定。

重要考点3:建造合同收入及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应比照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处理,并熟悉“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工程结算”等账户核算内容。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本章内容与原借款费用准则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区分为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和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问题,考生应给予特别注意。其中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既可能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又可能是主观题的一部分,但一般会围绕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重要考点1: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及处理原则。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包括3个时点的确定,即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时点的确定、暂停资本化时点的确定和终止资本化时点的确定。

重要考点2: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考生要注意区分借款属于专门借款还是属于一般借款,分别采用下列不同处理方法进行处理:

凡是以前曾经学习过旧借款费用准则的考生注意,现在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与原会计准则专门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计算方法完全相同,可以比照学习。

第十五章 所得税

本章内容是中级会计考试的重点章节,客观题主要集中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和计算上,计算分析题主要针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交税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等问题。本章甚至于还很可能作为综合题的一个组成部分,与资产、收入、或有事项、借款费用、会计政策变更、差错更正等问题结合。考生应重点掌握。

重要考点1:明确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总体思路,确定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的基本程序:第1步:按税法要求计算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确定当期所得税费用,这一内容与考生以前所学完全相同;第2步是所得税会计中的核心内容,确认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比较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确定产生暂时性差异,判断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进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3步: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的差额,确定当期发生额,即递延所得税,最后倒挤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重要考点2: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1.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比较,由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在资产确认、计量上存在众多差异,考生应特别注意各资产减值准备问题、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价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计价问题、无形资产确认计量问题等确定暂时性差异。

重要考点3: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例如筹建期间的开办费)

2.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够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减少未来期间的应交所得税,在会计处理上,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处理相同,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实务重点第2篇

本章内容是全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历年考试中常见考点,常与其他章节结合出现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考生应予以特别关注。

重要考点1: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1.明确哪些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哪些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特别是注意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严格加以区分,这一判断并不一定仅限于作为客观题,这也可能成为主观题的一个基础,因为,会计政策变更一般采用追溯调整法,而会计估计变更则是采用未来适用法。

2.企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如果法规有相关规定,应按规定执行。例如首次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时,应按第38号准则的相关规定处理,考生明确长期股权投资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要求。

3.一般情况下,会计政策变更的考核通常以追溯调整法,考生必须特别予以注意。在追溯调整法处理步骤中第一步计算累积影响数是最重要的内容,不仅明确计算税前的差异的方法,即根据旧政策对损益影响与新政策对损益影响,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而且还应与所得税内容密切联系,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计算对所得税的影响,最终计算出各期税后的差异,加总确定累积影响数。在此基础上进行会计处理;并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收入、所得税等内容结合出现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

重要考点2:前期差错更正

这一内容考生务必特别注意,在考试中非常容易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它可以与前面几乎所有章节及其下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内容结合。对于前期差错更正题目,考生不必急于处理,首先应考虑题目所给内容错误所在,如果仍难以确定,甚至于可以先考虑正确的处理方法,与题目所给的处理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即为差错,涉及损益的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进行追溯重述,即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考生可以按下列4个步骤进行处理:首先将该差错事项按照当期事项进行处理。然后将涉及损益类账户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替代,特别注意是否对所得税有影响,书上例题对所得税没有影响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处理,考试中并不一定如此;在此基础上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归集的金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并补提或冲销盈余公积。但考生要注意,在多项前期差错更正的情况下,一般难以保证每一项更正的正确性,因此,后面的结转及盈余公积的调整不应耽搁过多时间,一般难以得分。

第十七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本章属于全书的重点和难点,考试易于出计算题和综合题,一般所占分数比较多。本章内容容易与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更正、收入、所得税等有关章节内容密切结合,对考生综合运用各章内容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因此,考生应引起充分注意,尤其是应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重要考点1: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内容及调整时应注意的问题。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即如果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确认预计负债,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结果与原预计不相吻合,应将其差额,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报告年度的营业外支出和其他应付款,并将预计负债转入其他应付款,考生应特别注意,此时是否转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尚未确认预计负债,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报告年度的营业外支出,确认其他应付款。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主要内容考生要注意与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减值问题密切联系,一般情况下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税法是不认可的,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也应注意题目中是否对应收账款允许抵扣比例进行了特殊规定。

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以资产负债表日后退货为代表,考生要注意区分退货发生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还是之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涉及报告年度所属期间的销售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

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考生要注意区分这一事项是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资产负债表日后时期)发现的,还是非日后时期发现的,一般考试中容易涉及前者,这种舞弊或差错应当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调整报告年度的年度财务报告或中期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数字,虽然与第十六章会计差错处理表面一样,但考生要注意两者调整会计报表不同。

重要考点2: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判别哪些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因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如果事项重大应在附注中加以披露。

第十八章外币折算

本章内容相对简单,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小,但外币交易的日常处理与资产负债表日和结算日的账务处理应引起考生注意。

重要考点1:外币交易日的账务处理,不论业务内容如何,关键问题均是按外币交易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但考生要注意下列两个问题:第一,外币的买卖业务,除了按即期汇率将外币折算成记账本位币,还应理解买入外币时,支付记账本位币应按银行卖出价,两者之间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相反卖出外币时,收到记账本位币应按银行买入价。 第二,接受外币资本的投资,将接受的外币投资资产与实收资本折算成记账本位币,所使用的汇率均为交易日的即期汇率,借贷双方不产生差额,这与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同。

重要考点2: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外币折算。考生要注意将外币账户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分别把握。对于货币性项目,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外币现金等,在资产负债表日及结算日,应以当日即期汇率折算外币货币性项目,该项目因当日即期汇率不同于初始入账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而产生的汇率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对于非货币性项目,如外币计价的股票投资、存货等,不再区分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的变化,还是汇率的变化,对于以外币计价的存货计提跌价准备时、外币计价的股票投资公允价值变动时,不需再区分各自变化的影响,统一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即可。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

本章内容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考生应做好出现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的充分准备。但本章各节内容也不是同样都重要。一般重要程度可按下列顺序排列:合并财务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关联方、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分部报告。合并财务报表和利润表比较容易出现主观题,而后面的内容比较容易出现客观题。

重要考点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的调整与抵销。

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对各子公司进行分类,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两类,考生尤其要注意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在对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时,应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等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应有的金额。

2.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在工作底稿中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这一步骤要求考生不仅要熟悉成本法、权益法的核算要求,而且还应找出两者的差异进行调整。

3.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最重要的就是编制合并抵销分录。考生不必按教材中不同财务报表项目思路学习抵销分录,可以按下列五个方面学习,其中既要考虑本期情况,而且还应考虑以前期对本期影响问题,做连续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母公司形成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接受投资,形成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这些都是内部交易产生的,母公司没有对集团公司以外进行投资,子公司没有接受集团公司以外的投资,所以,应做下列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但是,这个借贷方经常不相等,是由于合并成本与占被合并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可能不相等所导致的,那么就形成了商誉。

(2)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净利润的抵销 其实质即为借记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收益、少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即少数股东损益;贷记子公司的净利润,按我们熟悉的“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的公式,可以调整反映为“净利润=期末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因此抵销分录可以反映为:

借:投资收益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未分配利润――年末

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3)债权与债务的抵销

简单地说就是借记“债务”,贷记“债权”;只不过债务、债权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但是考生要注意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随着内部应收账款的抵销,与此相联系也须将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予以抵销,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尤其是在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处理,由于是以前年度的资产减值损失,本年抵销时应利用利润分配替代。

(4)收入、成本与存货中未实现利润的抵销

考生要注意区分本期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是否受以前期的影响,如果没有影响,只考虑本期抵销,就考虑下列3种情况即可:

如果有以前期未售出对本期的影响时,应按下列3个方面分析抵销:

①假设上期未售出的存货本期全部售出,抵销原未实现的毛利部分: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营业成本

②假设本期从集团公司内部购入存货全部对外销售了,抵销毛利部分:

借:营业收入

贷:营业成本

③期末未售出部分的未实现毛利进行抵销:

借:营业成本

贷:存货

(5)收入、成本与固定资产的抵销。本部分内容虽然也比较重要,但考生没有必要一一学习,将上述(3)、(4)的原理加以运用即可。

重要考点2:掌握利润表的结构与填列方法。由于新会计准则利润表结构发生了本质变化,考生要注意营业利润的计算过程,并将其与资产减值、收入确认、会计差错更正、所得税等问题密切联系,以应对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另外考生还应熟练计算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会调整计算出稀释每股收益。

重要考点3:掌握现金流量表重要项目计算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实质上是收付实现制,考生应能理解如何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表中的收入、费用调节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尤其是能熟练计算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项目金额。理解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等项目都包括哪些内容,不包括哪些内容。理解如何将企业净利润调整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该部分内容更易于出现客观题。

重要考点4:关联方关系的确定及其披露。

第二十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本章属于非重点章节,考试的题型多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等客观题,考生应以净资产为核心,将净资产中的基金问题与资产、负债问题联系在一起学习;将净资产中的结余问题与收入、支出问题联系在一起学习。另外理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可。

会计实务重点第3篇

六、第四章业绩评价重点内容解析

(一)标准成本法公式

预算总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计划差异+直接材料价格运营差异)+(直接材料数量计划差异+直接材料数量运营差异)

(二)财务指标公式

1.偿债能力指标

衡量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现金持有÷流动负债

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动负债

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

权益系数=总资产÷所有者权益

长期资本负债率=非流动负债÷长期资本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

现金流量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流÷利息

现金流量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流÷负债。

2.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应收款均值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均值

存货周转天数=360÷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销售成本÷应付款均值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周转率

现金转换天数=应收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均值

非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非流动资产均值

营运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营运资本均值

营运资本=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

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总资产净利率=净利润÷总资产

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净资产

经营资产净利率=净利润÷经营资产

4.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市场指标

每股收益=净利润÷普通股股数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

市净率=股价÷每股净资产

股利保障倍数=每股收益÷每股股利

股利支付率=股利÷每股收益

5.风险指标

经营杠杆=EBIT变动率÷收入变动率

财务杠杆=EPS变动率÷EBIT变动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

6.经营增长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增加的总资产÷上年总资产

利润增长率=增加的利润÷上年利润

销售收入增长率=增加的收入÷上年收入

(三)价值评价指标公式

投资报酬率=■

=■

剩余收益=息税前利润-投资占用资本的成本

=息税前利润-投资占用的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经济增加值=会计利润±利润调整-(占用资本±资本调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权益的价值=公司的价值-负债的价值

=■■+终止价值的现值-负债价值

=■■+■-负债价值

注:这里的自由现金流是指属于股权产生的现金流。

(四)基于平衡的业绩评价方法公式

市场份额=■×100%

客户保有率=

■×100%

客户获得率=■×100%

某客户利润率=■×100%

生命周期效率=■

=■

员工流失率=■

×100%

七、第五章企业内部控制重点内容解析

(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

1.企业根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分析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2.企业根据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结果,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和路线图。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与核心指标

内部控制评价包括以下内容: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要素。

全面评价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是内部控制评价建立的核心指标体系。

(三)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应当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的步骤如图5。

(四)常见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情形(如表24)

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即:上述缺陷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性;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即:上述缺陷不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五)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表25)

财务报表错报的重要程度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第一,该缺陷是否具备合理可能性,使得不能及时防止、发现并纠正因内部控制导致的财务报表错报。

第二,该缺陷可能导致错报金额的大小。

(六)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包括七种方法,一般了解。

(七)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包括六步骤,一般了解。

八、第六章企业成本管理重点内容解析(图6)

九、第七章企业并购重点内容解析

(一)企业并购分类

1.按照并购后双方法人地位的变化情况划分(表26)。

2.并购双方行业相关性划分(表27)。

3.按照被购企业意愿划分(表28)。

4.按照并购的形式划分(表29)。

5.按照并购支付的方式划分(表30)。

(二)并购流程

1.制定并购战略规划。

2.选择并购对象。

3.制定并购方案。

4.提交并购报告。

5.开展资产评估。

6.谈判签约。

7.办理股(产)权转让。

8.支付对价。

9.并购整合。

十、第八章金融工具会计重点内容解析

(一)金融资产的分类(表31)

(二)股权激励方式

1.股票期权(表32)。

2.限制性股票(表33)。

3.股票增值权(表34)。

4.虚拟股票(表35)。

5.业绩股票(表36)。

(三)实施股权激励的条件(表37)

十一、第九章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重点内容解析

(一)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表38)

(二)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表39)

十二、第十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处理与内部控制重点内容解析

分散采购与集中采购(表40)

无论集中采购还是分散采购,作为政府采购的两种执行模式,两者互有优势,相互补充。但同作为一种政府采购行为,采购人或其委托的采购机构都必须遵循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公平竞争、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按照《政府采购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组织实施采购活动,并自觉接受同级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M].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2015.

[2]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A].2013.

会计实务重点第4篇

第一章总论

本章一般所占分值较小,通常在2分左右,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客观题出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了解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会计计量;理解财务报告。

重要考点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

1.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既包括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纵向可比;也包括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具有可比性的横向可比。考生要注意现在我们讲的可比性与会计准则的可比性不同。

2.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也应确认为企业固定资产;售后回购虽然开具了销售发票但也不确认收入;母子公司构成的集团公司虽然不一定是一个法律主体,但属于经济意义的会计主体,也应编制合并报表等。

3.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来判断其重要性。

4.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不确定)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考生要注意新会计准则中要求的谨慎性应表现为适度谨慎,不应该过度谨慎,因此,应特别注意在此观念的改变下,有许多原确认资本公积的内容改为确认收益。

重要考点2: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经营成果(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要素。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例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单选)

A.已签订合同约定在一年后购买某商品

B.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D.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存货

【答案】C

【解析】A不属于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B 和D都不属于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考生要注意与预计负债联系在一起学习。

3.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考生应特别注意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区分。

4.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除所有者投入资本之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考生要注意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要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区分。

例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收入的有

()。(多选)

A.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

B.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C.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D.债务重组的收益

【答案】BCD

【解析】选项A属于其他业务收入;选项B属于非日常经济业务产生的营业外收入,不属于收入;选项C应调整资本公积;选项D应计入营业外收入。这种考题一般均与后面其他章节内容联系,考生通常应掌握全书内容时方可作答。

5.费用与收入内容学习方法相同。

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重要考点3: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是不同会计计量属性,虽然企业日常核算中常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但其不是惟一的。考生要注意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其他计量属性的使用,尤其是现值、公允价值的应用问题与其他章节联系学习。

第二章存货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一般所占分值也较小,主要以单选、多选、判断题等客观题出现,但也可以作为基础知识在计算题、综合题中出现。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理解存货发出的计价;重点掌握存货的期末计量。

重要考点1:存货的初始计量。不同渠道取得存货入账价值的确定有所不同,考生要注意商品流通企业购入存货采购费用的处理;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时,应区分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用于连续生产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科目的借方,企业收回加工后的材料直接用于销售的情况下,消费税应计入“委托加工物资”科目的借方。

2007年考试判断题: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答案】√

【解析】商品流通企业购货费用不再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007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万元。

A.144

B.144.68

C.160

D.160.68

【答案】A

【解析】由于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继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所以消费税不计入收回的委托加工物资成本。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应是140+4=144(万元)。

重要考点2: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考生要注意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尤其是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1.持有产成品、商品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其中估计售价的确定如有合同规定,售价为合同价;没有合同,售价为市场价;如果一部分签订合同,一部分没有签订合同,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合同价;没有签订合同的,售价为市场价。

2.持有用于出售的材料可变现净值=市场价格-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3.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原材料。为生产产品而持有的材料是否计提准备,应该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结合起来。即由于价格下跌,材料的成本比售价高,是否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看用材料生产出的产品。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的成本高于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期末材料计价时就不能用材料的成本,而要用材料的可变现净值。材料的可变现净值=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进一步加工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

重要考点3: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1.存货跌价准备通常应当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当其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06年考试单项选择题: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自制半成品成本为35万元,预计加工完成该产品尚需发生加工费用11万元,预计产成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50万元,销售费用为6万元。假定该库存自制半成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5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自制半成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万元。

A.2B.4 C.9D.15

【答案】A

【解析】由于以自制半成品为原料的产品成本已高于其可变现净值,因此可以断定自制半成品已减值。自制半成品的可变现净值=50-11-6=33(万元),自制半成品的成本为35万元,所以自制半成品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35-33)。

2. 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存货可变现净值回升时,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但应以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为限转回。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3.存货跌价准备的结转

企业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如果其中有部分存货已经销售,则企业在结转销售成本时,应同时结转对其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结转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第三章固定资产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内容变化不是很大,但仍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章。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较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尤其是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应区分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应予以资本化还是予以费用化;固定资产处置考生应注意为长期股权投资、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奠定基础。

重要考点1: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超过正常信用期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以分期付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长期应付款以分期付款额进行计量,两者之差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其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未确认融资费用

贷:长期应付款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毁损,应该按下列原则处理:

3.工程试运行中所获得的收入、支出并不确认收入、成本,而是在建工程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而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在建工程成本。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与超过信用期分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处理思路相同。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开始日的公允价值的较低者作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以最低租赁付款额确定长期应付款,两者之间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按一定摊销率进行摊销,摊销率按下列顺序依次选择:租赁方内含利率、合同约定利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财务费用。

5.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的,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

重要考点2: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考生应熟练快速采用加速折旧方法,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所得税问题奠定基础。

2.考生应理解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何时予以资本化,何时予以费用化。特别注意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支出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而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处理。

3.自有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装修费用比照自有处理,但要注意折旧年限还应考虑剩余租赁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不再确认固定资产成本,而是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重要考点3:固定资产处置(固定资产清理)

1.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或毁损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来核算。需要将与固定资产相关的科目,转入固定资产清理账户核算。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应交税费

2.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贷方反映清理的收入(包括残料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借:银行存款

相关资产账户

应付账款

长期股权投资

贷:固定资产清理

借贷比较后,得出清理净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借:营业外支出

贷:固定资产清理

第四章无形资产

由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无形资产内容变化较大,因此考试中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其往往容易与其他章节内容联系,作为计算题甚至于综合题的基础部分,但单独出现主观题的可能性很小。考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商誉不再确认为无形资产;应重点掌握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是否予以资本化问题;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应比较学习使用寿命确定的无形资产摊销问题;重点注意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不再摊销,而于期末进行减值测试,确定是否计提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1:研究与开发支出的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

1.由于研究阶段并不是很可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因此研究阶段支出全部予以费用化,即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具体而言在研究阶段发生的有关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

2.在研究成果后进入开发阶段,仍然存在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开发阶段满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具体而言同时满足技术上具有可行性,有使用或出售的意图,能够证明无形资产具有有用性,有足够的技术、财务和其他资源支持,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5个条件,即应予以资本化。具体而言在开发阶段需要费用化的支出,计入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期末转入当期管理费用;但开发阶段予以资本化的支出,先计入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开发成功后,将其发生的实际成本转入无形资产。

重要考点2:按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是否可以估计划分

会计实务重点第5篇

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在考试中可能出现在单选题、多选题中,在计算分析题中也有可能出现。

重要考点1: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是否属于投资性房地产,并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区分。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自用建筑物(属于固定资产)和自用土地使用权(属于无形资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2.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销售的或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属于存货),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重要考点2: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有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但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1.在成本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期末计提减值准备的规定一样进行处理,不必特别掌握。

2.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摊销。企业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当投资性房地产被处置,或者永久退出使用且预计不能从其处置中取得经济利益时,应当终止确认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将处置收入扣除其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将实际收到的处置收入计入其他业务收入,所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并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其他业务收入。考生应特别注意掌握。

3.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通过利润分配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重要考点3:房地产的转换。

1.成本模式下不论是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还是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均按对应账户结转,结转过程中不产生损益。

2.公允价值模式下的转换应注意区分转换方向。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自用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转换日的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待该项投资性房地产处置时,将因转换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转入当期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第六章金融资产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虽然与以前所学的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有相同的内容,但其确认的种类与计量方法有很大的区别,考生应引起充分注意。2007年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考查,2008年可能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应当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分为以下几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上述分类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重要考点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1.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考生要注意这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均不相同;支付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分别应计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也不计入金融资产成本,这一点与其他3类金融资产处理相同。

2.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投资性房地产结合学习。

重要考点3: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取得时注意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考生应特别注意资产负债表日这一时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处理和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1.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注意按实际支付的款项扣除债券面值和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倒挤差额确定利息调整数。

2.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应明确计算思路。首先按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确定应收利息;再按期初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确定投资收益,最后挤出本期摊销的利息调整数。其中考生应特别注意熟练掌握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的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3.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转出,按重分类日公允价值转入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在借方,也可能在贷方。等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的时候再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科目中。

重要考点4:贷款和应收款项只需注意以摊余成本来计量即可。

重要考点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考生要注意区分是属于股票投资还是属于债券投资。对于股票投资应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比较学习;对于债券投资应与持有至到期投资比较学习。

1.股票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应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置时将该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资本公积科目累计发生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考生要注意将该部分内容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对比学习。

2.债券投资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论在取得时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均可以比照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进行学习。

重要考点6: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和处理。

1.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所以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2.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待其价值回升时可以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问题属于较为复杂内容,考生要注意在掌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在持有期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正常的波动,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资本公积即可。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幅的、持续性的下跌时,则应判断是否需要提减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冲减资产减值损失。但是,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

本章内容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属于非常重要的一章,特别容易与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结合出主观题,尤其是以综合题方式出现。考生应特别注意: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成本法的应用范围发生了重大变化。

重要考点1:初始计量按合并时和非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进行划分,甚至于再将合并时产生长期股权投资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两种情况,分别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初始计量这一新内容貌似复杂,但其实还只是两种情况:一是按账面价值,二是按公允价值。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的份额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投出的资产价值与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来调整,不足部分调整留存收益。与投资相关的直接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

2.除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入账价值均按公允价值。但仍应注意下列问题:

(1)以不同资产对外进行投资会因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不同产生不同的损益,以固定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营业外收入;以商品进行投资,产生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以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产生损益确认投资收益。

(2)与投资相关的税费,一般而言税费应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但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手续费、佣金等应自权益性证券的溢价发行收入中扣除,溢价收入不足的,应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重要考点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考生要注意区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并熟练把握投资时、被投资方宣告净利润时、被投资方宣告分配股利时、被投资方发生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企业的会计处理。两种方法的比较见表1。

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本章内容虽与原会计准则比较有很大变化,也相对比较重要,但内容比较简单,本章知识点多以客观题形式考查,但也可以与其他章节结合出现主观题。

重要考点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界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少量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即,以补价除以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较高方的交换资产公允价值之和,若比例小于25%,则认定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若比例高于25%(含25%),则认定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

重要考点2: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确定换入非货币性资产的入账价值有两种处理模式:一种是公允价值模式,另一种是账面价值模式。

1.模式的选择。当同时符合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出资产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两个条件时,应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来处理。其他情况,应采用账面价值模式来处理。考生要注意理解商业实质的判断。

2.在账面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不产生损益。

3.在公允价值模式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的确定的基础。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则也可以直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期损益会因换出资产不同也会不同,如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当期损益为营业外收支,如换出资产为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当期损益为投资收益,如换出资产为库存商品当期损益为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如换出资产为原材料当期损益为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补价,收到补价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减补价。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发生的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应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相关税费。

6.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涉及存货的,换出方作为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换入方作为采购,计算进项税额。在上述计价基础上加销项税额或减进项税额。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多项资产时,先确定换入的多项资产的入账价值总额,再按比例确定每一项资产入账价值。计算比例时,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公允价值计算;如果在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时,采用账面价值模式的思路来处理,比例也按账面价值计算。

第九章资产减值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新增内容,2007年考试中出了一道综合题,2008年考试中出客观题的可能性较大。

重要考点1:期末必须进行减值测试的资产包括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这两类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都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除此外的其他资产都应在存在减值迹象时进行减值测试。

重要考点2: 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以确定的可收回金额和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较,若可收回金额低于原账面价值,则差额为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适用《资产减值》准则的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准备后,即使价值回升,也不得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重要考点3: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这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考生应重点掌握。

1.资产组的确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资产组应当由创造现金流入的相关资产组成。资产组的认定,应当以资产组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是否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的现金流入为依据。因此,资产组能否独立产生现金流入是认定资产组的最关键因素。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会计实务重点第6篇

一、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按照流动性,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现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1。

【案例分析1】说明不同企业流动性特点

基本情况: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066)主营汽车制造,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67.97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46.28亿元,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68.09%;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0002)主营房地产开发,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流动资产为2055.21亿元,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95.31%。

分析:宇通客车生产汽车需要厂房、生产线等固定资产,因此,非流动资产比重为31.91%,流动资产比重为68.09%,这种资源配置符合汽车制造业的特点。万科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除总部办公大楼、小汽车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外,几乎不需要其他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比例只有4.69%,可以把主要资金投入到土地储备和商品房开发(注意:用于开发商品房的土地属于存货)。

二、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

按照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是否固定,资产可以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现将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2。

【案例分析2】说明不同企业货币性资产特点

基本情况: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Z000858)是著名的高档酒生产企业,产品销量好,利润率高,业绩很好。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总资产为286.74亿元,其中货币性资产为165.05亿元,货币性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56.73%。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货币性资产为543.49亿元,货币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25.20%。

分析:五粮液公司货币性资产占56.73%,主要是因为货币资金为141.3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9.29%。众所周知,当企业把资金存入银行,存款利率约3%左右,报酬是非常低的,可见,五粮液公司的货币性资产所占比重过大,不符合最优财务战略。

万科公司在房地产开发中需要巨额现金用于支付土地出让金和工程款,货币性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占25.20%是比较适宜的,正好满足了经营的需要,又不至于把大量资金存入银行造成浪费。

三、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是由于金融工具派生的资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金融工具的定义是:“一项金融工具是使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资产,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形成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任何合约”。合约一方拥有的合同权利就形成了金融资产,负有的合同义务就形成了金融负债。比如发行债券一方负有到期归还本息的义务,就形成了金融负债(应付债券),购买债券一方拥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权利,就形成了金融资产。现将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3。

【案例分析3】说明不同企业金融资产特点

基本情况:营口港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0317)主营港口装卸、仓储、服务、船舶物资供应,2011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13.32亿元,其中金融资产为13.54亿元(包括货币资金2.88亿元、应收票据2.64亿元、应收账款3.14亿元、其他应收款0.12亿元、长期股权投资4.76亿元),金融资产占总资产11.95%。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SH601939)是金融业巨头之一,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108103.17亿元,其中金融资产为106739.91亿元,金融资产占总资产98.74%。

分析:营口港务公司提供装卸、仓储等劳务服务,主要资产为固定资产(码头、仓库),金融资产比例仅为11.95%,比例不高,与其从事的业务相适应。而建设银行为金融企业,从事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占总资产98.74%,其余少量资产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业务特征非常显著。

四、经营性资产与闲置性资产

按照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资产可以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闲置性资产。现将经营性资产和闲置性资产的定义、内容和特征归纳如表4。

【案例分析4】说明闲置性资产

基本情况:万科公司2010年12月31日总资产为2156.38亿元,其中闲置性资产为5.34亿元,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4.05亿元、投资性房地产1.29亿元,闲置性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为0.25%。

分析:万科公司是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专注于房地产开发,闲置性资产非常少,业绩很好。

五、资产的其他分类

会计实务重点第7篇

其一,非常重要。指新增的内容和近几年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所得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财务报告”。其二,重要。指今年的新准则对实务有一定影响的新增业务,也是近年计算题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入”。其三,比较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包括“存货”、“负债”、“或有事项”、“借款费用”、“外币折算”。其四,不重要。主要出客观题,分值不多,包括“总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于“非常重要”和“重要”的章节需特别注意今年教材的新变化,以及往年的主要考点,做到熟练掌握计算和账务处理。以下对主要经济业务重点内容进行分析。

二、中级会计实务各章重点内容

第二章 存货

会计期末存货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这里所指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要点一: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计算。(1)产成品、商品和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等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2)用于生产的材料、在产品或自制半成品等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材料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3)如按定单生产,则应按协议价而非估计售价确定可变现净值。

要点二: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方法。(1)出售产品有合同: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产品合同价格作为估计售价;持有存货量>合同订购量,合同价格和一般销售价格(超过部分)作为估计售价。需分两部分计算可变现净值,然后与成本比较。出售产品无合同按其销售价格作为估计售价。(2)继续加工或生产耗用材料,如生产的产成品可变现净值>成本,无论材料可变现净值成本,材料均按成本计量;如产成品可变现净值

要点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企业应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比较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计算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再与已提数进行比较,若应提数大于已提数,应予补提。企业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当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转回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第三章 固定资产

本章涉及实际利率问题应重点掌握,另外重点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问题。

要点一: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注意待摊支出的分配方法。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

要点三: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人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第四章 无形资产

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有关条件的,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也应重点掌握。

第五章 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主要包括: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和已出租的建筑物。下列各项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自用房地产,即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要点一:企业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模式计量。在成本模式下,应按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有关规定,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计提折旧或摊销;存在减值迹象的,还应按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企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性房地产取得的租金收入,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模式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将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至期初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要点二: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1)在成本模式下,应当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2)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应按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所有者权益。处置该项投资性房地产时,原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部分应转入处置当期损益(其他业务收入)。

第六章 金融资产

要点一: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1)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并计人当期损益(投资收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3)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差额计人损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4)贷款和应收款项:初始计量――公允价值+交易费用;后续计量――摊余成本,差额计入损益。计提减值准备,可转回。

要点二:主要会计科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

变动;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委托贷款――本金、利息调整、已减值;委托贷款损失准备。

要点三:主要账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七章 长期股权投资

要点一: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2)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初始投资成本为所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调整为权益法。

要点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付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人合并当期损益;合并中的相关费用计入合并成本;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不编制合并报表。(2)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支付现金、发行权益性证券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重组付出的资产的公允价值等计入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差额不调整投资成本;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调整投资成本;直接相关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发行证券手续费冲溢价收入;后续计量采用权益法;不编制合并报表。

要点三:主要会计科目。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明细科目。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特别需要注意属于什么情况下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重点掌握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要点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不确认损益。

要点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人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照换人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的。(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3)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九章 资产减值

要点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只要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其中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再估计另一项金额。

要点二: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计算公式如下: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

要点三:主要计算。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资产组减值测试;总部资产减值测试;商誉减值测试。

要点四:主要账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损余物资跌价准备”、“抵债资产跌价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款损失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

第十章 负债

要点一:职工薪酬包括的内容: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下称“辞退福利”);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企业以商业保险形式提供给职工的各种保险待遇、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以权益工具结算的股份支付也属于职工薪酬。

要点二:计量货币性职工薪酬时,国家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计量非货币性职工薪酬时,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要点三:辞退福利的确认和计量。辞退福利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要点四: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授予日一般不进行会计处理;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费用,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计算截止当期累计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作为当期应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在可行权日之后,企业不再调整等待期内确认的成本费用,应付职工薪酬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要点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账务处理有所变化(摊余成本计量)。其他负债重点掌握“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第十一章 债务重组

要点一:以现金清偿债务。债权人:收到现金原债权账面价值,差额冲减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应全额冲减)。债务人:支付现金

务账面价值,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

要点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公允价值即受让非现金资产入账价值,受让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

要点三:以债务转资本清偿债务。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税费)即股权投资成本,股权公允价值股权公允价值,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股权公允价值>股权份额(股份面值),差额记入资本公积(溢价);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差作为资产转让损益记营业外收支。

要点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债权人:新债权公允价值原债权账面价值的差额,贷“资产减值损失”。债务人:新债务公允价值

要点五: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重组会计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二章 或有事项

要点: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问题;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亏损合同;重组业务。

第十三章 收入

要点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有五条,结合教材例题掌握收入的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要点二: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要点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代销商品;预收款销售商品;售后回购;售后租回;房地产销售;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重点掌握;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

要点四: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特殊劳务交易的确认:安装费、宣传媒介的收费、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包括在商品售价内的服务费、艺术表演、招待宴会和其他特殊活动的收费、申请入会费和会员费、特许权费、定期收费。这部分经常出选择题或判断题,也可含在综合题里,特别注意每种收入的确认时点。

要点五: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要点六: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计量。合同收入的构成、合同成本的构成,合同收入、合同成本的计量,要特别注意收入、毛利、成本确认的顺序。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

要点:借款费用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范围;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的确定:开始资本化时点、暂停资本化时间、停止资本化时间;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重点掌握教材的计算公式,借款辅助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第十五章 所得税

要点一:重要概念――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

要点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要点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基本核算程序:(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3)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暂时性差异;(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要点四:主要会计科目。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费用;应交税费;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减值损失;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要点一:会计政策变更处理方法。(1)法规要求按相关规定办法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3)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要点二: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要点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对于不重要的前期差错,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更正。

第十七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主要概念: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非调整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要点一:调整事项:日前存在,日后发生,做相关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调报表,不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会计处理如下:(1)涉及损益的事项,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核算完毕,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不涉及损益和利润分配的事项,直接调整相关科目。(3)账务处理完毕后,必须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资产负债表日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数据;当期编制的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提供比较会计报表的,还应调整相关会计报表的上年数;调整会计报表附注有关项目的数据。考生在复习时,需特别注意:调整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是调整当年的会计报表,还是调整上年的会计报表,或者不调整会计报表。还需注意有关所得税的调整问题。调整事项举例:(1)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2)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3)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或以前期间所售商品的退回,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前,应调整报告年度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并相应调整报告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报告年度应缴的所得税。发生于报告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之后,应调整报告年度会计报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税法规定在此期间的销售退回所涉及的应缴所得税,应作为本年度的纳税调整事项。(4)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要点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日前不存在,日后发生不做调整账务处理,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不调报表,需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第十七章 财务报告

要点一:资产负债表重点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总账科目的余

额填列;根据几个总账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的余额分析计算填列;根据总账科目与其备抵科目抵销后的净额填列。

要点二:利润表的编制。(1)报表中各项目主要根据各损益类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2)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企业应当按照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除以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3)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按下列公式计算: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

要点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现金流量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具体构成内容经常出客观题。填列现金流量表采用分析填列法,所需要的资料:年度资产负债表;年度利润表;有关明细账及补充资料。

要点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该表是新准则规定编报的一张新表。(1)“上年年末余额”项目,反映企业上年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库存股、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年末余额。(2)“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项目,分别反映企业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的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金额和采用追溯重述法处理的会计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3)“本年增减变动额”项目,包括“净利润”项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项目、“利润分配”项目、“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项目。

第十八章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

要点一: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应编制的调整分录:借记“长期股权投资(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贷记“投资收益”。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上述相反的分录:借记“投资收益(当期收到子公司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按母公司应享有或应承担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

要点二:主要经济业务的抵销处理(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的有关抵销分录)。(1)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抵销处理。其一,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如为全资子公司,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如为非全资子公司,当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作为商誉处理,应按其差额,借记“商誉”项目;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小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时,其差额在企业合并当期应作为利润表中的损益项目,合并以后期间应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分录如下:借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营业外收入”。其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的抵销处理。如为全资子公司,则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本年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2)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收账款”;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或相反)”。如存在投资收益,则借记“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贷记“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借记“应付债券”、“投资收益(差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差额)”。内部投资收益利息收入和利息费用抵销的会计分录为:借记“投资收益”,贷记“财务费用”。(3)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其会计分录为: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连续编制分录如下: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上期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收入(本期销售企业内部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借记“营业成本(购买企业期末内部购入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贷记“存货”。(4)固定资产原价和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内部固定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固定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固定资产原价(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当期多计提的折旧费用)”,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的会计分录: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固定资产――原价(期初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提折旧)”,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本期多提折旧)”,贷记“管理费用”。内部无形资产交易抵销处理:借记“营业收入(销售企业无形资产交易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营业成本(销售成本)”、“无形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当期多摊销的无形资产)”,贷记“管理费用”。以后会计期间会计处理:借记“未分配利润――年初”,贷记“无形资产――原价(期初无形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摊销费用)”,贷记“未分配利润――年初”;借记“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本期多摊销的费用)”,贷记“管理费用”。

要点三:合并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抵销项目。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主要的现金往来包括以下内容:(1)其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2)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3)其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4)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5)其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等。

要点四: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享有的份额相互抵销。(2)母公司对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持有对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应当抵销,如子公司为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包括转作股本的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如子公司为非全资子公司,借记“投资收益”、“少数股东损益”、“未分配利润一年初”,贷记“利润分配一提取盈余公积”、“应付股利”、“未分配利润一年末”。

第十九章 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包括八个方面: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包括31项);分部报告。该部分增加了许多例题,特别注意报告分部和地区分部的确定;关联方披露。该部分应掌握关联方关系的判断,新准则对此进行了修订。在第十九章“财务报告”后面的思考题中专门列举了合并范围的确定、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编制的练习题,说明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该部分内容可以出客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