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学风建设的思考(合集7篇)

时间:2023-10-07 15:45:10
学风建设的思考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危机;班风;学风

一、班风与学风之间的关系班风是一个班级的风气,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体现出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引领着班级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班级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风从狭义上来说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高校管理者却把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混为一谈,有些辅导员只抓学风,有些班主任只抓班风,两者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串联,因此,班风建设和学风建设总是顾此失彼。

从班级管理的效果来看,学风好班风就好吗?反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知道,班风的形成不是局限于个人的风尚,而是班级集体风貌的体现。但是,班主任的风格却对班风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像班级帆船的舵手,他掌握着全班的航向。一个沉静、善于思考、勤于学习的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肯定是踏实肯干、务实进取的,反之,一个外向、活泼、善于交际和沟通的班主任带出来的班级一定是开朗好动、班风活跃的班级。

班风好的班级学风不一定好,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寝室氛围活跃,与班主任和年轻教师常以“哥”“姐”相称。但是,大部分同学学习就是不务实、不努力;整个班级除了课外活动积极以外,没有其他的共同目标能够让班集体很好地凝聚起来。良好的班风没有化作良好的学风,没有培养起班集体学习的热情。

同样,学风好的班级班风不一定好。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班级每个同学都在闷头学习,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但是,整个班级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一点团结融洽的班集体的氛围,同学之间关系除了竞争还是竞争,寝室文化沉闷、矛盾突出。班级同学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也较高。学风好不但没有促进班风和激励同学,反而成了班级一种无形的包袱。

二、开展好班风、学风建设的关键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风气、作风的总和。对外,它是班集体的形象;对内,它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说到底,班级文化建设才是班风建设之根本。因为一个班集体只有有了整体的文化底蕴才能凝聚起班级每个成员的兴趣和积极性,为班集体的目标和个人的成长贡献力量。怎么抓班集体的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让班级每个成员树立班集体观念。通过开展优良学风班评比、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演讲比赛、合唱比赛、辩论比赛、职业技能竞赛、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等活动,让每一个班级都全员参与,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激起班级成员的班集体观念和意识。②打造强有力的班干部集体。做到班干部的选择,品行第一,组织第二。只有班干部集体地努力和带头,班集体的文化基础才会牢固,班级成员的集体观念才会长久。③发挥榜样的作用。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在班级里树立榜样和典型。善于观察和挖掘每一位同学所取得的进步,并将每一个细小进步在班级里进行宣传。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在成长中的收获和所获得的肯定,以自己身为班集体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风建设抓制度建设是根本。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建设要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以教风带学风,发挥学风建设“定海神针”作用。学风的基础是教风,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主体,对班级学风建设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一个严把出勤率、踏实备课、要求严格的老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②以考风促学风,发挥考风建设“尚方宝剑”作用。考风建设的关键是深化考试方式改革,制订科学、合理的考试管理办法,规范考试的程序。只有抓好考风建设这把“尚方宝剑”,才能有效发挥其威慑作用,促进学风的根本好转。③以课外科技为抓手,发挥第二课堂“磁铁效应”。很多班级学风不好往往是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死板、生硬,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积极性不高。独立学院要把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主要抓手,把对课堂不感兴趣的同学积极拉入到课外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第二课堂中来,有效增强课外科技竞赛的“磁铁效应”。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2篇

[关键词] 教风 学风 考风 军校建设

军校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军队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军事人才,是衡量该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该校发展的命脉之所在。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不但是决定我军指挥力量强弱的关键因素,更是打赢未来战争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军院校在教风、学风、考风方面的建设总体趋势良好,但是部分院校仍存在着教风不良、学风不正、考风不严等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以教风、学风、考风的内涵为切入点,指出当前我军部分院校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军校教风、学风、考风建设的内涵、定位及关系

1.教风建设是培养军校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教风是指教师或教师集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符合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教师对教学、治学的态度和行为习惯,教师集体的某些教学传统。好的教风一般表现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严谨、热爱学生、以身作则等,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1]P1656。教员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员均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员不但是学员学业上的导师,更是生活中的导师。因此,只有具有良好教风的教员,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素质的学员。

2.学风建设是培养军校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工作。教育大辞典对学风的概念进行了界定:(1)治学态度和方法上的特征。优良的学风包括: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充足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学习态度,如勤奋、严谨、好思、创新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理论联系实际、勇于探索进取等。教师的学风对学生良好学风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2)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列主义的态度和思想方法。[1]P1606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认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他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主张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历史及现状进行认真研究,作出合乎中国实际与需要的结论。我们这里主要探讨学校的学风。学风建设的好坏,是衡量该校的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核心工作。

3.考风建设是培养军校高素质人才的质量保证。考风是指在考试当中所形成的风气。考试是高等院校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检测教师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发现教学偏差并制定纠偏措施的主要手段。考风不正既影响了教学质量评估的可靠性,又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德,还破坏了考试成绩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严重影响了高等院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阻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2]可以说,考试是指引学员学习的“指挥棒”,是学员学习的“指南针”。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均可以从考试成绩中得到有效反映。因此,考风建设是确保军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质量保证。

二、当前军校在“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教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军校教风建设总体比较好,随着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一些传统做法已不再适应教风建设。一是教学模式老套,阻碍教风建设。应该说当前大部分军校仍然普遍采用“填鸭式”“注入式”或“权威式”等方式方法,教员主“讲”,学员主“听”的单向交流模式,阻止了学员创新思维的培养。二是部分教员缺乏职业道德,只求自我发展。由于部分学校教员的业绩考核与职称晋升,主要与科研项目、著作、论文数量、级别及其获奖情况挂钩,而对于课堂教学要求不是很高,从而导致部分教员重科研、轻教学。三是把科研能力等价于教学能力。有学者指出,教师首先应该以教书为本。教师的科研水平、综合实力,首先应集中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学生的反映上。如果一个教师成果丰硕、著作等身,就是不会讲课,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那么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研究员,但肯定不是一个好教授。[3]由以上可知,我们用人要“人尽其才”,优秀的研究员不一定是一个好教授。四是评价机制失效,降低学习标准。部分军校还设有学生网上评教的活动,而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教员的评价标准往往侧重于教员是否好说话、管理得松与严,考试是否划重点等方面。因此,部分教员对课堂上的纪律和到课率要求降低,从而产生恶性循环,规章制度对学员就失去了应有的约束作用。

2.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军校学员在学风方面,大多数都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但是,个别学员经受不住社会意识多元化的冲击,在学风方面产生懈怠。一是思想意识不正,自我放松图享乐。个别学员存在“十年寒窗苦读,一朝跃至龙门”的思想,他们既没有为实现理想而刻苦读书的动力,又失去了高中时代为了高考而奋力拼搏的精神,自我放松,贪图享乐。二是承受能力较差,学习目标丧失。军校作为一个特殊的武装集团,实施的是半封闭化管理。个别学员进入军校以后,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不能承受新兵入伍训练带来的冲击,承受能力差,调节能力差,放弃自我。三是就业压力减少,学习动力不足。个别学员认为,考上军校就等于端上“铁饭碗”,学好学坏对个人前途影响不大,毕业分配和学业没有直接挂钩,这一思想的滋生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

3.考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强制性为考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军校考风建设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重书本知识考察,轻能力考核。当前考试,仍侧重书本知识的考察,而对学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察较少,开放题型涉及面窄,对学员思想束缚较大,考试充其量是一场记忆能力大比拼,考察方式单一。二是教考没有分离,滋生投机心理。由于当前教学和考试由同一人实施,个别学员就会滋生投机心理,学习投入不足,将希望寄托于教员考前辅导、划考试范围和重点。

三、对策及办法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正学风。“为学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为人的问题。”[4]因此,正学风首先要正德风,必须加强学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道德、有理想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一是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二是开展诚信教育。诚信教育就是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风建设的基础和支撑点,实事求是,大胆开拓进取,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三是开设伦理课。教育其树立集体意识、正确的荣辱观、平等竞争观等观念,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自律能力,使其能够辨是非、明道理,促进学风建设。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制度落实下抓教风。教员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心人物,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者,如果没有了教员,就谈不上传播知识和人才培养;没有了高质量的教员,就谈不上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从严治教,教书育人,要为学员树立表率,以自己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加强教风建设,一要加强师德建设。教员要不断完善自我,做到自重、自省、白警、自励,在履行义务中培养优良教风。二要完善教学监督机制。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课后作业与辅导三个环节入手,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督。三要改革教员评价制度。针对部分教员重科研轻教学的现实情况,坚决避免以学历、职称、学术影响力为主要指标的评价导向,改进教学评价模式,将教学也纳入职称评审中,并占有―定的权重。四要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估作用。去除教学评价异化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可通过听课、评课、检查各个教学环节、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客观、真实地对教员的教学质量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促进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在齐抓共管下严考风。考试是军校根据人才培养规格,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对学员所学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衡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和评价教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方式。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实行“平时业绩”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综合量化评定模式。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定该学员各方面指标,从而避免单一的评价模式。按照排名顺序,奖励优秀,惩戒末位,激励学员自发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风、考风建设。二是实现“考”“教”分离制度。主要是指参加教学的教员不直接参与所教课程的考试命题和阅卷,只负责教学、负责学员素质及能力的培养,而学员的考核由学院教务处统一负责、统一命题、统一考核、统一阅卷,从而避免试题泄露等类似问题的出现,促进考风建设。三是由“单一考核”向“综合考核”转轨。采取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笔试可以考察学员基础知识的掌握,面试可以考察学员的应用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当然,除上述几种考试方式外,还应推出面试、小论文、课程设计、试验考核、实际操作等多种不同的考试方式,监考人员可根据所任课程的性质及特点选择相应的考试方式。考试方式多样化将成为军校考试转变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2]顾晓波.关于高校考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07,(1).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3篇

【关键词】 学风结构 原因 机制 对策

学风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结构。从其渊源来说,《说文解字》释“学”为“觉悟”,即以学校来启人觉悟的意思,换言之,学风就是启人觉悟的行为和方式。班风是学风的基本载体,班集体的风气如何、班集体的凝聚力如何,是直接关系到学风好坏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了班级建设,学风建设才能得到更快提高;舍风是学风的基点,宿舍是学生各种活动相对自由的空间,是比较直白的检验一个学校学风好坏的标准;教风也是学风,而且是学风建设的前导。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师,要使学风有根本性的好转,教师是关键,没有好的教风,学风建设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学质量就没有保证。学风的落脚点是育人之风,良好的学风可以使学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并通过每个学生的自省、慎独、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求取的行为,使我们民族精神与智慧更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一、学风的现状

第一,在课堂上,上课迟到的现象在学生中是比较多的,有个别的同学迟到似乎已经成习惯,既不窘迫,也不紧张,老师没抓住就算运气。如果抓住了,也会有好友递上请假条,谎称生病或者有事。至于课堂纪律,上课铃响了仍然闹闹嚷嚷、不关闭通讯工具、看其他无关的书籍。

第二,在课外,抄袭作业的问题也非常让人担忧,相当一部分学生有抄袭作业的经历。这些学生把太多的学习时间都花在了“花前月下”,看小说、写书信也占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使获取的知识量大打折扣,难以应付考试。

第三,近年来,有部分教师不甘现状,开始各谋“副业”,通过外出教学、做兼职等方式赚外快。上课时或照本宣科、或漫无边际地谈天论地,结果“鼓了自己的钱袋,荒了学生的课堂”;还有的教师忙于报考硕士、博士,不能完全进入工作角色,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

第四,浮躁之风有蔓延之势。大学校园的学子们只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就想“指点江上,激扬文字”;作为教师来说,因学术方向不明确,在科研文章上只求数量的完成,高质量高规格的文章比较少。

二、学风问题的原因

第一,“三观”问题在学风上的折射。表面看来,学风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上,实际上最根本的问题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的误区,也有思想认识和心态的问题,还有道德文明和心理素质问题。

第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迟到、旷课、不遵守纪律、抄袭等现象表明的是一种厌学情绪,但若进一步深究,则反映出这些同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为在上大学以前,学习目标比较单一:小学-----中学-----大学,而上了大学以后则比较茫然,不知何去何从,所以学习自然缺乏内在动力。

第三,从社会大环境来看,近视短期的利益驱动也是重要因素。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利益的“短平快”已立竿见影的侵透在象牙塔中,是造成学风浮躁的直接原因。

第四,教学观念和手段滞后于时展的形式。由于网络的大量普及,“知识爆炸”已有目共睹。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由于是网络世界的主力军,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比老师还要多。教师如果不注意收取新信息,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可能是陈旧或已经过时的,教师正在丧失“授业”的优势。

三、建立良好的学风的机制和对策

从机制来看:

第一,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仅单方面地依靠学生思想工作和教育管理是不够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和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

第二,学风建设还需要学校硬件软件环境的同步建设,需要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教风的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进、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进一步创新等等。

第三,必须建立一定的规范和机制,如校、院(系)学风建设内容与职责的基本规范,辅导员、班主任学风建设职责基本规范,党团组织和教学班级学风建设职责基本规范等。

从对策来说:

第一,健康向上的学风的形成与教师的良好教风直接密切相关。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要鼓励教师发扬高度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与学生建立相互尊重的现代师生关系,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学风建设,以良好的学风促进教风发展,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生动局面。

第二,要抓好课堂这个学风主阵地建设。不能只是传授给学生思维方法和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违纪情况,控制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在教学内容上要强调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倡适当探索,采用启发式、探讨式、参与式等新颖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统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要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各种因素。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学习的需要+学习的诱因。学习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它包括学生对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对未来的理想。学习的诱因是指要有某种能激发学习需要的因素,是学习需要从潜在的状态转为活跃状态;同时要有满足需要的条件,如一定的外部环境等。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来自个体、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要在综合分析以上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其中积极、有效的因素,以增强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驱动力,即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就是要在现有的物质条件下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外部条件,以此激发学习动机。

第四,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以学风为核心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为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它是看不见的规范,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优良学风的熏陶,使每位学生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操守,懂得承担责任,遵守纪律,从而为其一生起到导航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建设优良学风对一个学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五,形成良好的学风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学生个人全方位的一起努力:

一是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精神面貌鼓舞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与学生父母加强交流和沟通;

三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处理挫折和人际矛盾的能力;

四是建立各种富有特色的社团。

通过学生社团组织这种形式,根据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及针对学生个性、才情的差异性,构建适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培养模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个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他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实际工作。只要我们长期不懈,优良的学风就会在我们手中建成,明天的校园将会桃李芬芳。

参考文献:

[1] 张振平.浅论高校学风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5,(07).

[2] 王香.高校学风建设刍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3,(4)

[3] 安文铸.学校管理辞典[Z].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4篇

【关键词】学风 建设 士官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139-03

一 学风的内涵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博学文,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学风有广义的学风和狭义的学风之分。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含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可见,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也是一种群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其分析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而要加强学风建设,须理清这六方面的现状,并找出原因。

1.学习目标

学生学习,首当其冲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确实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需要引发动机,动机推动行为,这是学风建设的基础。而学习目标不明确是士官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很多学员在日常的学习中并没有树立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笔者对某系300名学员进行了调查,发现只有20%的学员有着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80%的学员则认为自己没有太明确的目标。试想,如果学员的学习目标不明确,那么在学习中就缺乏必要的学习动力,势必会影响学习结果。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三点:一是学员年龄相对较小,入伍入学或是父母的意愿,或是一时兴起,自己缺乏明确的目标;二是士官学员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难度加大,导致初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困难,再加上缺乏恒心、毅力,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没有目标、混日子;三是任课教员、学员队干部、学员家长对学员缺乏有效的引导。

2.学习态度

学生的学习态度主要体现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对学习目标的追求,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的浓厚程度、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学风建设的前提。军校的管理虽然也很严格,但相对部队要宽松很多,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目标,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再加上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偏差,从而无法适应士官职业教育的自主学习模式,导致学员丧失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感降低,部分学员产生了考试只求“及格万岁”的心理,甚至无故不参加考试,认为不及格也无所谓。

3.学习纪律

这是促使良好学风形成的外部因素,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始终一贯性。严明的学习纪律,有利于学生自觉维护正常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秩序,对优良学风的形成起到强有力的保证作用。严格而明确的学习纪律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而对学员的学习纪律,制度不合理、宣传不足、落实不力、持久度不够、执行过程中时紧时松、没有完全实行“奖优罚劣”,使得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到压力和动力,久而久之,个别学生也就不把这些纪律放在心上。还有一部分学员看到少数学员钻了空子,认为是得了便宜,形成了一种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其结果是,在放任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长此以往,导致所谓的学习纪律只是一纸空文,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差,从而影响学风建设,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4.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一个人学习方法得当,会少走很多弯路,容易产生较强的成就感,并易形成对学风的趋同意识。大部分士官学员都是中学毕业后入伍,然后考入军校的,而士官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中学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部分学员还未从中学时期老师授课方式中转变过来,不知该如何主动学习。这部分学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中缺乏自觉性、主动性和目的性,基础知识薄弱,随着专业知识不断加深,感觉束手无策,自己也逐渐滋生悲观失望的情绪,进而自暴自弃。另外,有的教员心态浮躁,重视科研学术、重视职称评审,对待教学态度马虎,责任心不强,对学员的学习缺乏耐心的指导、对学员错误的学习方法不进行及时更正,导致学员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学习效果越来越差。

5.学习兴趣

兴趣是对事物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识活动倾向。学生的学习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对知识的兴趣,只有在充满学习兴趣的气氛中,才能真正形成良好的学风,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相辅相成,而学员学习的专业存在和原部队实际岗位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导致学员存在一种学习无用论,辛辛苦苦学习几年,回去也用不上,不如不学、混个毕业、得过且过,毫无学习兴趣可言。有的学员队干部的管理方法教条,和学员缺乏有效而及时的沟通,导致学员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影响了学员的学习劲头、学习兴趣。有的教员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因此课堂教学气氛沉闷,造成学员学习兴趣下降。

6.学习效果

这是判断学风好坏的终极标准,也是学风内涵的最高层次要求,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连,是衡量人才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对学风的纠正和重塑起着反馈和调控的作用,因此学习效果是否真实显得尤为重要,这即是要有合理考核方法,严明公正的考核环境。目前,士官学员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甚至部分学员考试不准备,就等待下学期初补考,他们认为那样监考比较松,在补考中通过远比正式考试来得容易,甚至在学生中流传着平时期末考试通不过没什么大不了,在毕业前补考都能够通过拿到毕业证书的谣传,对学风建设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教员投学员之所好,降低对学员的要求,考前故意漏题,监考不严,放宽考试评分标准,不仅影响了对学习效果的评判,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学习风气。

三 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统一认识,高度重视,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员的事,也是教员的事、队干部的事、学校各级管理部门的事,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多种举措的落实。因此学校要把学风建设提高到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加强思想教育,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经常性重点工作来抓。让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在教学、综合演练、部队实习等各个环节培养优良学风,形成积极、主动的学风建设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每年开展“学风建设月”活动,利用士官报、板报、广播、宣传橱窗、条幅等舆论工具在全校开展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通过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召开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和学员学习经验交流会,表彰学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制定合理学习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制度

严格落实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是学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重要保证,也是学员顺利完成学业,实现其培养目标的保证。为了制定合理的学习管理制度,学校需花大力气,结合当前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学风现状的调查与研究。认真分析新时期、新环境、新条件下学风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制度需明确学员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态度的端正、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纪律的约束、学习方法的形成、学习效果的评估,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把各项学习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做到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奖罚分明、不走过场,形成学员爱学习、讲学习的良好学风。

3.深化教改、课改,重视师德师风

深化教改与课改,将教学和部队实际岗位工作结合起来,了解相关专业的部队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计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开发适合教学的校本教材,加强教员和部队技术人员的互动交流,选派教员到部队实际工作岗位代职,邀请部队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学,增强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参与性和师生的互动性,安排学员到部队进行实习,使学员明确学习的目标,拥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形成有利于知识传授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全面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重视师德师风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教员的师德师风。教员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员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这就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员必须把教学工作放在首位,端正教学态度,恪守职业道德,强调奉献精神,强化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将培养学员的优良学风看成是自己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率先垂范和言传身教,最终实现优良的师德师风来带动学风进步的目的。其次要重视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学员队干部是学员的直接管理者,也是学员生活上的导师,可以说每个学员队都有着学员队干部浓烈的印记,有什么样的队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员,因此加强学员队干部的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一支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既能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能做学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双师型”学员队干部队伍,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持久性,加强领导,精心策划,分步实施,常抓不懈,确保学风建设取得持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成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6)

[2]吴小川.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纵横,2012(6)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5篇

一、认知什么是学风

学风,教材没写,课堂不讲,看不见摸不着,却对学习进步、人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此,相关领导和专家们,也都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风建设是办学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教育之本、学习之本、成才之本、立身之本、治国之本。简言之,谁把握了学风的真谛,尊重学风,建设学风,学风就会回报你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境界、一种有创意的人生。

对此,乍听起来,或许有些空泛,但细琢磨起来,真有其内在的道理。君不见历史上那些成功人物,如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钱学森、袁隆平、比尔・盖茨、乔布斯等名人,以及中国那许多年度人物,虽然生活的时代、经历和专业方向各有所异,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高质量学风的缔造者和拥有者。人生的成就无法事先预计,而创造成就的良好学风却可以自行设计和建设。

学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今学习的责任,不仅是要搞好知识建设,重要的还在于要搞好学风建设,这是一项既关系个人发展后劲,又关系到国家发展后劲的重大建设。良好的学风建设始于今日的学子,必将对未来党风、政风、民风及社会风气的建设,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学风是什么?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和影响!《新华词典》里解释为,学风是“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习惯把对待学习的“态度”说成是学风。殊不知这“态度”和“风气”,只是学风的外在属性,学风还包含着一种更为深刻的东西――即思想方法方面的内在属性。早在时期,就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指出:“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党如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又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加强学风建设的今天,深入学习这些论断,对增强学风重要性的认识,搞好学风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理论层面上看。文章第一次对学风做了本质性的概括,把学风建设提到思想方法的高度。所指的思想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这是被实践反复证明唯一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是正确学风诞生的理论基础,是良好精神状态与品行产生的原因,是真正可堪大用的人生法宝。理论来自于实践,又必将反作用于实践,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从教育层面上看。文章第一次把学风建设问题,上升到“如何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的高度。表明马列主义的学风,不会自己形成,要靠坚持马列主义的学风教育。特别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更要解决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怎样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学子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为什么学,怎样学这样一些学风建设的重大课题。学风问题,即人的问题,即思想方法教育问题,即对人的塑造。

从实践层面上看。文章第一次把学风建设提到“工作态度”的高度,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马列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搞好学风建设也不例外,同样是干出来的。干,就是学习态度问题,思想方法问题,是能否把学风理论转变为学风现实的问题。

所强调的学风,就是把党性原则和教育方针统一起来,把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的学风。坚持这种学风,就能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如当年的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便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培养出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为共和国的诞生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再如西南联大师生,也是凭借良好的学风,克服在云南乡下办学的困难,发奋读书,立志报国,为共和国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英才。到目前为止,有三名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有二百五十多名学生,成为共和国的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今天,国家是强大了,学习条件好了,可那种为国家、民族繁荣富强而发愤学习的良好学风,不仅不应该丢弃,反而更应该发扬光大,并能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二、学风的行为特点

学风建设要靠行动去完成,有怎样的行动就有怎样的学风建设。马克思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行动由人指挥,表现的是人的意志。因此,认清学风的行动特点,把握学风的行动方向,对自觉搞好学风建设,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要把握学风的双重性。学风是由内在的思想方法和外在的行动共同组成的联合行动。思想方法是灵魂,行动是形象的再现。思想和行动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其状若“神”和“形”的关系,也似“皮”和“毛”的状态,虽有时貌合神离,终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质好,毛色才好,神采正,人格品位才会高。当然,学风的形神变化,要比皮货复杂得多,个人情况千差万别,便构成了学风的复杂性、独特性、多变性和隐蔽性。但学风形态无论怎样变化,只要把握其双重性特点,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学风建设指明正确方向。

二要把握学风的知识性。学风和知识同是学习的产物,反过来,又都是推进学习的保障。学习“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共同手段”,而动物的学习,只是为了适应环境,人的学习,则是为了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动物的学习,永远不会产生学风,而人在学习中产生的学风,又是一种推动学习的伟大力量。“本能学习的变化需要千万年的演进,人学习的变化只需要几分钟”。

学风是一门高端的知识和学问,是学习知识的知识,是创新知识的能力,是信仰与追求、激情与才思喷涌的动力。这是任何动物都无法具有的能力。知识质量的好坏,是衡量学风的一种尺度,但绝不是全部尺度,学风质量的好坏,才是决定知识质量长、宽、高的决定性因素。

三要把握学风的先行性。学风在学习中产生,而后又总是走在学习的前面,影响着下一次学习的质量。学风的这种先行性不是偶然的,而是由知识的转移性,文化的传承性,时展的牵引性所决定的。根据心理学家提出学习转移的学说认为,技术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基础性知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转移,到后来越是基础性强的知识,对人起的作用就越大。而学风这门兼具人文和科学的大学问,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则是转移性最大的一种知识,也是推动新一轮学风建设的知识。

四要把握学风的创新性。创新,是推动个人学风、班风、校风,乃及至整个社会学风发展的动力。树欲静而风不止,学风建设是随着社会需要,在创新变革中不断壮大起来的。时期,提倡新文化运动,反对八股文,就是一次关于学风创新的大变革,进而推动了一系列社会性变革。领导的运动;邓小平提出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战略;倡导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都是对学风建设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创新,是使学风建设与时俱进,保持不竭动力与活力的泉源。

五要把握学风的多样性。学风多样性,是由党的教育方针、培养规格的共性要求,与学子理想、兴趣、爱好、志向等个性选择,相互结合的结果。共性要求,为学风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社会发展空间;个性选择,为学子打通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成长道路。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学风多样性存在的条件,从个性出发做出的任何选择,学风都会支持你的行动,并在学风建设中把你送到成功的彼岸。

三、学风建设的偏见与不足

当前,对学风建设重视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譬如,在一些地方,口头讲学风建设雷声大,实际工作雨点稀者,有之;把高考视为硬道理、分数为关键,以为学风建设用处不大者,有之;认为学风建设与己无关,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者,有之;用陈旧落后的观念,去加强学风建设者,有之。认为以往没刻意的搞学风建设,也培养出不少人才者,有之。可见,轻视、漠视、忽视学风建设的错误观念,有多么严重。然而,要纠正这些认识滞后性对学风建设先行性的束缚,仅停在事物的表面,就事论事是不行的,而是必须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产生问题的根源上着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重视程度,搞好优良学风的建设。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建设出时代所需的良好学风。今天,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建设着从来没有建设过的伟业。为了更好完成这一使命,党的十七大决定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并向全党提出:“要改进学风”的要求。这是一项重大的治国方略。教育要先行,学风建设必须先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为四化培养“四有”人才的工作必须先行。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总纲领、总蓝图、总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时代在飞奔,学风建设必须要跳出 “无用论”和“无关论”的洼地,站在时代前进的高地,先行搞好学风建设,才能为时代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必须消除历史的误会,才能在继承中发展。一直以来,人们总以为,古代没有“学风建设”一词,也没有学风建设一说。这是个历史的误会。历史表明,世界任何一个有出息的民族、政党,甚至宗教,都把加强学风建设,作为培养所需人才的手段。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学风改革,培养出众多科技、文化巨匠,为资本主义发展做好了人才准备。犹太民族灾难深重,久经辗转不灭且人才辈出,也是重视学风建设的结果。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东方文化,学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孟子,在《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抓住了教育的根本,也抓住了学风建设的根本,很了不起。继而还提出了:“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养气说”,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说”,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还产生了大量成语和名言,如艰苦奋斗,戒骄戒躁,自强不息,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头悬梁锥刺股,卧薪尝胆,十年寒窗,十年磨剑等等。在古人那里,没有看到半点轻视学风建设的影子。历史走到了今天,古人的思想成为学风建设不可缺少的智慧。如若执迷于历史的误会,学风建设就会在误会中走向歧途。

三是必须紧跟世界潮流,才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国际化、综合化、信息化,教育、经济、科技一体化发展潮流当中,知识总量正以几何级数增长,时空正在计算机因特网的发展中极速缩小。面对如此情况,如何改变学习、更新学风、更新知识,是紧跟世界潮流培养一流人才的关键所在。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并在所著《第三次浪潮》中预言,由于新技术浪潮的出现,“发展中国家可以重新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它的预言仅过了30年的时间,就在中国变成了现实,我国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世界水平,GDP已从世界排名一百多位,迅速跳跃到第二的位置。可见,建设“学会如何学习”的良好学风,对我们何等重要!这是使超越变为现实的伟大力量。如果学风建设不能与时俱进,紧跟世界潮流,即便辛辛苦苦,也会是落后中的挣扎,终了,还是要遭到潮流的淘汰。

四、学风建设的方法途径

学风建设有着自己的方法和途径。如果对此一无所知,学风建设就会走弯路,理论也会失去原有之意。因此,要搞好学风建设,就必须端正方向,确定正确途径,抓住重点,才能准确有效地搞好学风建设。

一要认清学风建设的意识形态属性。学风建设是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虽不同于物质建设那样直观,但却决定着直观建设的效果;不是靠物资材料堆砌,而是用马列主义思想方法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学风建设,就是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指导,在学生心灵中进行的一场自我否定、自我完善的斗争。只有在矛盾斗争中,才能建设起优良的学风。那种企图在轻轻松松、舒舒服服中获得优良学风,是根本不现实的想法。

二要认清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涉及“教”与“学”的诸多相关因素,学生虽是其中主要一员,而仅靠学生一己之力,要完成学风建设的整体任务,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搞好学风建设,必须要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出发,使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及领导和学生,在认识上有同步提高,并使系统各相关要素协调发展,齐抓共管,才能把学风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推向前进。

三要认清学风建设是个环境建设。这个环境建设,包括外在环境建设和内在心理环境建设。环境是学习风气、学习氛围形成、流动与发散相对稳定的场所。好环境,是孕育学风能量的矿床;不良环境,是对学生心理的损伤。当然,好心境,也能把艰苦环境变为优良学风的砺石;心境不佳,好环境也会成为精神萎靡的温床。可见,境由心生,心境优劣,境界的高低,都对学风建设有着重大的影响。心境与环境,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必须按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是通过内起作用”这一法则进行。这是搞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依据。

五、学风建设要克服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链条,不断扩大以往经验和克服现存问题,是搞好学风建设的不二法门。学风已经取得许多经验。宏观上看,有领导重视,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学风建设的经验;横向上看,有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共同提高认识,全方位提高建设水平的经验;纵向上看,有“教、学、管三位一体”,严抓严管,形成良好学风习惯的经验;从环境建设上看,有从心灵出发和向心灵进发同时进行,标本兼治的经验等等,都是搞好学风建设的宝贵财富。

当前,学风建设“经验”和“问题”同时并存,各自占有地盘,如任不良学风膨胀,就会造成学风建设的失衡。对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源的开发,造成潜在的损害。因此,“彰往而察来,显微而阐幽。” 认真解决现存失衡问题,是搞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主要有:

学习动机的失衡。高中生都有自己的梦想,读书考大学,但在考大学的动机上却各有所异,这也无可厚非,但在相当多的人中,存在信仰缺失,理想定位低,利己性强的倾向,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据有关调查,学生为立志报国而读书的比例甚小,仅占学生总数的7%左右。这与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国家建设的人才要求,相距甚远,令人担忧。

学习态度的失衡。重点校学生与普高学生之间,在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方面,则呈现相反的比例态势,虽然形势正在好转,但有些仍然反差巨大。至于考试舞弊、旷课逃学上网吧,打架斗殴谈恋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学习态度失衡标志学风的失衡,久之,必然导致心灵失衡。

考风考纪的失衡。道德水准下降,诚信底线降低,投机取巧心理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地方还相当严重。据调查,考试“有过舞弊行为”和“思想上有过”者,有的竟然超过半数以上,有些人即使没舞弊,也感到“吃了亏”。如此下去,学风建设的灵魂将被掏空。

文、理知识的失衡。作为学生,过早的实行文理分家,文科考生缺乏科学头脑,理科考生缺少人文情怀,必然出现梁思成所说的“半个人”的影子。偏科的结果,不仅损失了高考分数,也丧失了人才竞争的后劲。

升学率的失衡。据统计,省级重点高中学生,高考录入国家重点大学的录取率,约占全省同批次的80%以上,而占学生总数百分之80%的普通高中,升入重点大学的只占20%。这里有师资问题、生源问题,但这本身也是学风建设的问题,而并非学生的聪明问题,是人才资源的浪费问题。

六、学风建设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学风建设的主力军是学生。学风建设的全部信息与工作,必须经过学生的思考与行动,才能逐一得到落实。可见,要搞好整体学风建设,必须从搞好学生个人的学风建设做起,只有学生个人学风建设搞好了,整体的学风建设才有希望。

学风建设,是在学习当中对人的思想和行动进行的建设,这个建设起于学习,却不止于学习,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理想情操、意志品质和自控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等综合能力的建设。综合的程度越高,学生的人格、品质、能力就越强,后劲就越足,就越能使相关的优良品质优化组合,人生价值也就能得到充分体现。要搞好个人的学风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处理需要、理想、学风建设的关系。把小我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我”之中去,才能放大学风建设者和被建设者的自我,为学风建设注入活力,增加动力。才能树雄心、立大志,高扬理想的风帆,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世界有多大,理想就有多大;理想就有多大,成就就有多大。因此,只有把理想、需要、学风建设优化组合,才能为共和国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二要正确处理学习、人生、学风建设的关系。把学习知识和人生品质建设优化组合,才能建设起自强不息的优良学风。这是对思想方法、学习作风、良好人格品质集于一身的全面建设。而仅有知识却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意志品质,学风建设也是难以完成的,即使你曾刻苦学习、成绩优良,木桶理论的短板,也会拖累你的学风建设,难以有高的水准。

不久前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1977年至2010年34年间,全国六百多名高考“状元”中,“没发现一位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状元”本来应该有更大的成就,可是没有,令人为之叹惜、费解和失望。这是个有意思的教训。如果简单归罪于“应试教育”,也有失公允,历史上有过多少人考试并非“状元”,却凭着优良的学风,创出了辉煌的业绩。爱因斯坦只是个专科生,在当专利员时,就写出了关于相对论的伟大著作;比尔・盖茨在大学二年级退学,乔布斯在大学一年级退学,都开创了震撼世界的业绩;读的是师范,却成了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本想学医治病救人,看到国人在当国人被杀头的看客而麻木不仁时,为了拯救麻木的灵魂,便拿起笔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李书福高中毕业,却成功收购了沃尔沃汽车的产权和专利,成了世界级的汽车大王。钱伟长为了国防事业,自学了二十多门专业,而且门门优秀,为国防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等等,都是学风建设者极为有益的借鉴。

三要正确处理做人、成才、学风建设的关系。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也是学风建设的要害问题。人人都有学风,建设的重点难点又不尽相同。在解决问题时,必须从个人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准位置,确定目标,制定正确措施,加以改进。学风建设是对人的建设,人是复杂的,但优良学风基本的要求,却是不变的,甚至是永恒的,是学风建设必须重点考虑的。

1.做个诚实的人。就是做实事求是的老实人。对学习对成绩对理想对他人对荣誉对困难,都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无论是读书学习做学问,还是科学研究、人际关系,只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就能帮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确定好个人的规划,脚踏实地走向胜利。只有做个诚实的人,实事求是的做事,才能在学习上既不会好高骛远,也不盲目自卑,既不会过高估计困难,也不小看自己的能力。而是会一步一个脚印,不急不躁,扎扎实实的奔向预期的目的地。

2.做有所追求的人。没有追求,就无法建设。没有追求,本身也是一种追求,而且是最没出息的追求。要搞好学风建设,必须要有追求,有追求才能有理想、有激情、有干劲、有进步,才能搞好学风建设。追求没有大小之分,追求只有是非之别。作为祖国的未来,莘莘学子就是要为追求真理而学,为追求人生价值的体现而学。有成功的追求,才有追求的成功。追求吧!等待着的必将是美好的明天。

3.做个严谨治学的人。知识、学问是立身之本,也是学风之母,但知识、智慧、学问不会自己找上你的门来,而是靠你辛勤学习的汗水浇灌,才能化为能力和力量。在这中间必须先要记住三个字,克服一个“懒”字,提倡一个“勤”字,树立一个“严”字。严字当头,严格管理,严能出勤,严能治懒,严能成才。西点军校培育出大批杰出人才,不在于那22条举世闻名的军规,而在于严格执行军规,学风建设不在于有多少条文,而在于严格执行条文。严格是人才的摇篮,严格是良好学风的源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红楼梦》・《柳絮词》里,写渺小的柳絮也懂得凭借“好风”的力量,独步青云的两句好诗!现送给拼搏中的学子,希望你们能借助良好学风的力量,大鹏展翅,鹏程万里。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6篇

1.1国内高校学风建设的经验总结多年来,清华大学形成优良的传统,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为学风。这八个字不仅刻在教室的墙上,更是融进清华人的血液和精神里,体现在他们的学习行动中。清华的学风是以严谨、勤奋著称的,而求实、创新更是清华学风的精髓。这种学风是不断提高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办学水平的硬性条件,更是清华人多年来坚持不变的精神追求。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精神,使得北京大学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蓬勃发展。多年来北大人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优良校风和学风,孜孜以求、自强不息,为民族的解放和振兴、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北大的优良传统铭记在学生心中,成为激励北大人不断奋进的永恒动力。复旦大学地处经济发达的上海,没有清华、北大那样的光彩照人,但其严谨的学习风气同样令人称道。复旦人追求“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读那些“自由而无用”的书籍,选那些“自由而无用”的哲学系、历史系、中文系的课,其严谨的学风代代传承,正如复旦的校训所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学风源远流长。据统计,近十五年来被权威的科研检索资料《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论文数均位居中国大陆高校前列,曾连续七年居于榜首。这与南大的学风密切相关。形容中国科技大学学风常用这句话:“文上北大理读清华,不怕死的去科大”。由此可以看出在中科大的学习压力很大。科大人总是以一种忧患感紧迫感面对学习,浓厚的学习氛围感染着每一名新生,由此产生的优良学风代代传承。

1.2国外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简称牛津、剑桥)分别始建于1168年和1206年,是英语国家最早的大学。牛津、剑桥的办学理念是“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建校至今涌现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及各领域的专家,其激发学生主动性的办学理念和良好的学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导师制是牛津和剑桥办学的核心环节,是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的主要方式。导师制由学生个人与导师面对面地交流,注重陶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而不注重罗列事实。导师对学生的关心无微不至,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真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哈佛大学创办于1636年,享有“先有哈佛再有美国”的美誉,先后培养了八位美国总统、四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和三十四位普利策奖得主。哈佛是怎么缔造如此的奇迹呢,这与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是哈佛的办学宗旨:“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始终追求真理是哈佛人最坚定的信念,多年来哈佛人对真理的追求从未停歇。新生入学之初就被要求严谨做学问,禁止剽窃,学术剽窃会在哈佛受到最严厉的惩戒。严谨的治学态度保证了哈佛高超的学术质量,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了沉稳厚重的学习风气。美国斯坦福大学成立于1885年,由美国铁路大王斯坦福创办。他发现许多学生毕业于名牌大学却不能很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因此他明确大学的办学宗旨是:使所学的东西都对学生的生活直接有用,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为整个人类的进步的实践活动中,发挥每个人的潜能,携手促进整个社会的安乐与幸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以致用。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斯坦福大学形成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风,引导学生学有所成,积极进取。

2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路径选择

2.1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净化风气端正态度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学风成正相关关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学风相对较好,可以说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学风建设的前提。正如有学者提出: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现学风建设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开展一系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高校的确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这迫切需要我们对学生的思想予以引领。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增强历史使命感,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把理想信念教育、责任与感恩教育等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个性特点开展有效的教育,比如新生的入学教育、高年级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等,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动力,净化学习风气。其次做好大学精神的传承。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是该校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沉淀下来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我们把她称之为大学精神。她是一所大学整体风貌、办学水平、生命力和凝聚力最直接的体现,对大学学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优良而健康的大学精神一经形成,便会在教育活动中起到激情励志、调整心态和规范行为的作用。建设优良学风不可忽视大学精神的传承,让大学精神深入每名学子的内心,并能够在学生中发扬传递,从而积淀出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培育“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兼容并包”的现代大学精神,促进优秀的校风和学风的形成。

2.2以自主学习为目标,营造氛围明确目的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应该实现五个转变:学习动机上,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习心态上,实现由“被动”到“主动”的转交;学习方法上,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交;学习形式上,实现由“跟领”到“自主”的转变;学习途径上,实现由“自学”到“互学”的转变。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建设优良学风最重要的方法。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导致一种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财富———知识和艺术技能。”积极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任务。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如果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充满吸引力,学生的兴趣便会得到普遍的提升。其次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明确目的。当前许多学生由于无法调节学习上的压力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其中的原因很多,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自我调节能力差和自我管理意识欠缺。引导学生正视自身能力,学会心理调节,学会自我管理;引导他们树立学习上的信心,重新审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培养自己顽强乐观的品质,正确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

2.3以监管手段为抓手,加强管理严肃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风建设离不开相应的监管手段和规章制度。当前高校的学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各高校应该根据新形势的发展研究新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自身监管力度,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首先完善自身管理职能。学风建设过程中,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教育部门的相关方针政策,并以此为指导完善学校的学风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积极引导学生知法守法,引导学生明确当前的政策法规和时事形势,正确理解相关学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做到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爱校守纪,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优良学风的创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制定相关的奖励和惩罚措施时,应该做到管理与教育相结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对于先进的集体和个人,应该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和奖励,带动更多的学生向先进看齐并朝更高的目标努力;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以达到以儆效尤的目的,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学风建设的思考第7篇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0—0020—01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和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如何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而达到教学目的,笔者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

从学校方面来说,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包括教师教学管理制度、学生考风考纪制度、奖学金评定和学籍管理制度等。针对目前一些学生学习自觉性差、自制能力弱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相关的制度一经建立,在执行中就应该公正、公平、公开,以警示那些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或我行我素的教师和学生,使学校的管理落到实处。学校教学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教学的计划、安排、内容、方法等诸多因素,还要从制度上去落实与管理。

二、要重建校园文化环境,突出“育人功能”

一个校园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和精神就是一种文化。校园内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生,塑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了一个校园的文化沉淀和底蕴。校园文化渗透在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它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导向、熏陶、约束、激励和凝聚等方面的作用,不仅对学习、生活和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一个学校前进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教风不正,教学马马虎虎,课程设置和内容陈旧枯燥,学生便很难提起兴趣学习,因此,学风问题的客观根源在于教师和管理。师德建设是教风建设和管理的核心,广大教师要树立以德育人的意识,本着“厚德、笃学”的原则,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熏陶学生,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断影响学生,使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积极探索教、学、研结合的途径,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

四、要激励学生良性竞争,树立优秀学生楷模

学生在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自我认识的培养,从思想上认清学习的动机和目的,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和环境带来的压力,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感知、想象、思考和操作,真正消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同时把学风建设与学生评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力度,在学校、年级、班级和宿舍之间开展学风建设和学习交流,树立典型和榜样,以发挥群体效应、活跃学习氛围,在学生中广泛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五、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