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合集7篇)

时间:2023-10-07 15:44:46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第1篇

【关键词】成本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工时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

成本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为生产产品所支出的生产费用,它是企业销售产品的补偿尺度,成本的准确与否,关系到产品售价的定价机制,关系到产品利润及利润率的计算。因此,作为会计工作地重要部分,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成本核算呢?成本核算是指设置产品明细账,归集成本费用,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过程。成本核算一般是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及结果进行的事后反映。企业通过成本核算,能够分析成本计划执行情况,促使企业降低费用,也有助于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在此,本文拟对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谈一点粗浅之间,以期企业管理人员和广大会计工作者引起重视。

一、成本核算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

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是指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对基本资料搜集、加工所进行的各种活动。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全的定额成本资料

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中,健全的定额成本资料包括: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准确的工时定额、材料物资和动力费用的消耗定额等,以便加强定额管理;严谨的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和完善的内部结算制度以及记录工作业务量活动的台账。

(二)标准的计量器具

计量器具是指企业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资。计量器具广泛应用于企业生产。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中,标准的计量器具包括:记录电费耗用情况的电表、记录水费耗用情况的水表、质量过硬的机器设备活动记录仪器等。检测材料、物资和产品收发的度量衡器、卷尺等等。归纳起来,按结构特点分类,标准的计量器具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量具。即企业用固定形式复测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如量块、砝码、标准电池、标准电阻、竹木直尺、线纹米尺等;二是计量仪器仪表。即企业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电流表等;三是计量装置。即企业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合,如里程计价表检定装置、高频微波功率计校准装置等。

(三)熟悉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人员

熟悉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人员是成本核算活动的基础。成本核算员、车间统计员等基层管理人员一定在生产现场,熟悉现场生产工艺过程,做好产品费用、产品数量、生产工时、劳务数量等的核算工作。实行成本计算活动的企业在成本计算时,一定选好熟悉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核算人员。如果不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不熟悉产品材料消耗定额,企业成本计算往往纸上谈兵。

二、当前,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当前,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成本核算资料不健全,倒挤成本法等等。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算资料不健全,随意性大

企业成本核算一定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一些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成本基础工作不扎实,会计核算资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生产人员、统计人员、成本核算员在产品产量、材料收发、物资出入库、工时统计等各方面存在随意性,致使企业成本核算资料不完整、甚至出现错误、前后矛盾之处。

(二)成本核算器具不标准,料工费计量走过场

企业成本核算工具器具是计量材料物资、动力费用、工资费用、折旧费用等各要素费用的衡器。不能使用计量衡器,或使用成本核算计量衡器具不标准,企业的料工费计量就会走过场,就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为此,一些企业为了回避这些问题,只能选择某一分配标准分配成本费用。如,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耗费的共同费用,应选用适当的标准进行分配,合理地计入按成本计算对象开设的成本计算单中。但有些小型生产企业不管分配什么费用,一律用工人工资作为标准,而实际上这些共同费用并不都与工人工资有关。

(三)成本核算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无法合理使用成本计算方法

企业成本核算人员不了解生产过程,不知道企业产品生产步骤,无法合理分配生产费用,合理使用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尤其是一些小企业,聘请记账人员或记账公司人员核算成本。他们不可能深入企业车间,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过程,更不熟悉产品各步骤料工费的发生起止时间,期末材料、在产品等的实际数量,完全靠车间,甚至厂部有关人员提供资料,估算企业产品成本。这样,由于成本核算人员的工作不到位,不熟悉生产工艺过程,从而不可能合理计算产品成本。加之,很多企业会计人员存在年龄老化问题,她们有资历有经验也熟练业务,但是知识和理念可能会跟不上时代,新的会计准则和成本核算制度也许不清楚,至今沿用过去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由于方法的不对称,成本核算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同时,对于较年轻的会计人员,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经验,不能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如果没人指导会造成成本核算数据不真实。

三、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从人、事和物抓起

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分工协作

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应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物资的管理与清查盘点制度、内部价格制度及内部稽核制度。例如,计划(经营)统计部门核算职责是,编制预算及内部结算单价,按成本核算对象确认当期已完产品(或劳务)的实物量和未完程度情况,编制产品计算清单,及时与各生产单位进行结算。劳动工资部门核算职责是,制定项目用工记录、统计制度,收集班组用工日报表,建立产品(或劳务)用工台账,编制职工考勤统计表、单位工程用工统计表。物资管理部门核算职责是,搞好计划采购,建立材料采购比价制度,按经济批量采购,降低存货总成本;建立健全材料收、发、领、退制度,做好修旧利废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的调度平衡和检修维护,提高设备完好率和利用率,提供机物料运输记录和分配资料。财务部门核算职责是,全面组织成本核算,掌握成本开支范围,参与制定内部承包方案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开展成本预测,进行成本分析。

(二)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定额制度,培养成本核算人员

为了做好成本审核、控制活动,正确计算产品成本,企业应培养自己的成本核算人员,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定额制度。具体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主要有:

1.建立健全产品消耗定额。企业产品的消耗定额是企业编制成本定额计划、分析和考核企业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各项耗费的标准。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生产实际情况,结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先进而又可行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工时,包括机器台时等各项消耗定额,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耗费,降低成本。

2.建立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企业为了做好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工作,必须对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和结存进行计量,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尤其对于那些月末没有使用完毕的材料物资,应及时办理假退料手续,以确保材料成本费用的真实性。

3.做好原始记录,保证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为了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领用材料、工时、运输消耗、产品质检和动力的耗费,在产品和半成品的内部转移,以及产品的验收结果等,均要求成本核算员做好真实、完整的记录,确保成本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原始记录不实不完整,就不可能准确反映人工、材料等工程成本费用。

4.制定厂内计划价格,加强内部经济核算。在计划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中,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便于分析和考核内部各单位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还应对材料、半成品和厂内各车间相互提供的劳务(如运输、修理等)制定厂内计划价格,作为内部结算和考虑的依据。厂内计划价格应该在年初制定,并尽可能接近实际,且相对稳定,年度内一般不作变更。

同时,企业还应该根据本单位情况制定培训、培养成本核算员的工作。成本核算人员应从本单位生产车间培养,找到那些在车间工作一段时间,了解产品(或劳务)生产过程,责任心强,学习能力较强的人员,抓好成本核算培训工作,为企业培养自己的成本核算人员。车间成本核算人员像产品一样属于自己的员工,不了解其他单位车间核算情况,不用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安心本单位车间工作,不担心跳槽,且能够为企业自己使用。企业切忌使用兼职会计人员或记账机构进行成本核算工作。一是,他们功利性较强,随时有跳槽或撂挑子的可能;二是,成本核算资料属于企业的秘密,不得为外人所知,不宜让企业以外的单位或个人熟悉;三是,他们不熟悉企业生产过程,核算成本工作对于他们而言较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4.

[3]郭继宏.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科目设置存在的问题(J).财会月刊,2007(7):55.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第2篇

    数据精细程度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是按照会计制度设定的明细科目核算到会计主体;而成本会计核算要按照最末级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摊,核算出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并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基础核算出每个病人的成本和每个病种的成本。涉及部门不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而成本会计核算涉及医院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如对于人员经费,要求按成本核算单元和工作岗位进行归集与分摊;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要按照经费来源、成本单元、管理目录等进行精细化核算;对于药品成本,要按进价(个别计价)核算到单个品种规格及批次;对于材料物资,要核算二级库房的真实消耗;对于水、电、气等可计量的公用开支,要按相关计量信息核算各单元的成本;对于内部服务,要建立相关的台账,为间接成本分摊打下基础。信息支撑要求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医院经济活动过程中以货币计量的汇总式金额数据;而成本会计核算则要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和核算流程,通过医院HIS、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处理,需要完善、统一、可靠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撑。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均属于医院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业务范畴。虽然两者核算流程与路径不同,但基础信息同宗同源,在同比口径下数据产出结果应具有一致性(见图1)。这给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体系的并轨创造了条件。

    2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并轨作业

    成本核算与管理新政出台之前,医院一般是在会计核算以外单独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产生用于内部考核的科室损益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提供财务信息。这种成本核算模式不能从全成本角度揭示科室的真实损益,不能为诊次、床日、出院病人、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成本及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精细数据,不能建立财务会计报表与成本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时,数据的重复采集,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产生了两类核算结果的差异。因此,必须建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核算的并轨作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一般采用两种并轨模式:一种以记账凭证为核算起点,另一种以原始凭证为核算起点。

    2.1以记账凭证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流程

    即所有收入、支出数据按会计科目和成本核算单元先行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会计核算系统”),由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转入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归集处理。这一流程模式从统计学角度解决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但在实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以会计核算系统作为科室支出数据的采集工具,大大增加了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分项数据量,使会计档案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会计人员以汇总方式采集录入科室支出数据后,难以进行追溯调整。以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作为支出的最末级项目单元,无法应对今后会计制度的变化。该模式只采集科室的支出汇总数据,无法核算动态变化的人力成本,不能给其他对象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该模式在核算区间、核算内容、责任对象等方面都采取抽象汇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核算流程过于简化,难以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不能为医院基础工作的提升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支持。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第3篇

数据精细程度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是按照会计制度设定的明细科目核算到会计主体;而成本会计核算要按照最末级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摊,核算出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并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基础核算出每个病人的成本和每个病种的成本。涉及部门不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而成本会计核算涉及医院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如对于人员经费,要求按成本核算单元和工作岗位进行归集与分摊;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要按照经费来源、成本单元、管理目录等进行精细化核算;对于药品成本,要按进价(个别计价)核算到单个品种规格及批次;对于材料物资,要核算二级库房的真实消耗;对于水、电、气等可计量的公用开支,要按相关计量信息核算各单元的成本;对于内部服务,要建立相关的台账,为间接成本分摊打下基础。信息支撑要求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医院经济活动过程中以货币计量的汇总式金额数据;而成本会计核算则要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和核算流程,通过医院HIS、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处理,需要完善、统一、可靠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撑。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均属于医院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业务范畴。虽然两者核算流程与路径不同,但基础信息同宗同源,在同比口径下数据产出结果应具有一致性(见图1)。这给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体系的并轨创造了条件。

2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并轨作业

成本核算与管理新政出台之前,医院一般是在会计核算以外单独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产生用于内部考核的科室损益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提供财务信息。这种成本核算模式不能从全成本角度揭示科室的真实损益,不能为诊次、床日、出院病人、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成本及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精细数据,不能建立财务会计报表与成本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时,数据的重复采集,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产生了两类核算结果的差异。因此,必须建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核算的并轨作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一般采用两种并轨模式:一种以记账凭证为核算起点,另一种以原始凭证为核算起点。

2.1以记账凭证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流程

即所有收入、支出数据按会计科目和成本核算单元先行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会计核算系统”),由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转入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归集处理。这一流程模式从统计学角度解决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但在实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以会计核算系统作为科室支出数据的采集工具,大大增加了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分项数据量,使会计档案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会计人员以汇总方式采集录入科室支出数据后,难以进行追溯调整。以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作为支出的最末级项目单元,无法应对今后会计制度的变化。该模式只采集科室的支出汇总数据,无法核算动态变化的人力成本,不能给其他对象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该模式在核算区间、核算内容、责任对象等方面都采取抽象汇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核算流程过于简化,难以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不能为医院基础工作的提升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支持。

2.2以原始凭证为起点的并轨作业模式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第4篇

数据精细程度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是按照会计制度设定的明细科目核算到会计主体;而成本会计核算要按照最末级成本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和分摊,核算出科室成本、诊次成本、床日成本和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并以医疗服务项目成本为基础核算出每个病人的成本和每个病种的成本。涉及部门不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而成本会计核算涉及医院所有部门和所有环节,如对于人员经费,要求按成本核算单元和工作岗位进行归集与分摊;对于固定资产折旧,要按照经费来源、成本单元、管理目录等进行精细化核算;对于药品成本,要按进价(个别计价)核算到单个品种规格及批次;对于材料物资,要核算二级库房的真实消耗;对于水、电、气等可计量的公用开支,要按相关计量信息核算各单元的成本;对于内部服务,要建立相关的台账,为间接成本分摊打下基础。信息支撑要求不同。财务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原始凭证是医院经济活动过程中以货币计量的汇总式金额数据;而成本会计核算则要根据不同的成本对象和核算流程,通过医院HIS、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并处理,需要完善、统一、可靠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撑。由此可见,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均属于医院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业务范畴。虽然两者核算流程与路径不同,但基础信息同宗同源,在同比口径下数据产出结果应具有一致性(见图1)。这给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体系的并轨创造了条件。

2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并轨作业

成本核算与管理新政出台之前,医院一般是在会计核算以外单独开展科室成本核算,产生用于内部考核的科室损益报表,为科室绩效考核提供财务信息。这种成本核算模式不能从全成本角度揭示科室的真实损益,不能为诊次、床日、出院病人、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成本及全面预算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精细数据,不能建立财务会计报表与成本会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同时,数据的重复采集,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产生了两类核算结果的差异。因此,必须建立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核算的并轨作业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一般采用两种并轨模式:一种以记账凭证为核算起点,另一种以原始凭证为核算起点。

2.1以记账凭证为基础的并轨作业流程

即所有收入、支出数据按会计科目和成本核算单元先行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会计核算系统”),由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转入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以下简称“成本核算系统”)进行归集处理。这一流程模式从统计学角度解决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的一致性问题,但在实务中存在以下问题:以会计核算系统作为科室支出数据的采集工具,大大增加了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的分项数据量,使会计档案数量呈几何级增长。会计人员以汇总方式采集录入科室支出数据后,难以进行追溯调整。以现行医院会计制度规定的明细科目作为支出的最末级项目单元,无法应对今后会计制度的变化。该模式只采集科室的支出汇总数据,无法核算动态变化的人力成本,不能给其他对象的成本核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该模式在核算区间、核算内容、责任对象等方面都采取抽象汇总的方式进行数据处理,核算流程过于简化,难以建立医院内部控制机制,不能为医院基础工作的提升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支持。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第5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基础;全方位宣传;沟通;培训;监督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2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全面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前提和根本,也是企业管理尤其是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否完善、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多年来电力系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相对国民经济其他行业应该说财务会计管理基础基本功较为扎实,内部管理制度比较健全。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员思想认识的差异,在企业的个别环节、单位和部门,其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就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些思考与体会,供大家探讨。

一、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改善经营管理,确保企业内部经济秩序正常运行的需要

生成并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提供及时完整的会计报告,是会计核算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会计行为。而会计行为的规范和会计核算的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好坏,对内影响了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影响了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和决策,影响了会计资料在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对外侵犯了投资者及时了解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影响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保证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确保企业内部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2.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规范会计工作秩序的需要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为保证的。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的投资者开始关注企业的会计报告,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集团公司也开展了管理基础年活动和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章制度,而企业本身为了自身维系生存和面对扩充发展、同业竞争的现实,也在客观上要求必须规范会计工作秩序,这一切都离不开良好和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3.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素质的需要

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人员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得不到显著提升,其收集、处理、提供和利用会计信息就失去了可靠性,会计核算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通过强化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可以使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提高职业判断水平,提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理解水平,提高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二、当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

受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及电力生产特性的影响,电力生产是以生产管理为核心,经营管理处于薄弱环节。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办理业务时效性较差

会计核算是时效性很强的工作,《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明确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推后”,企业的各项交易事项能否及时确认,收支能否及时计入当期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处理各项业务时,还存在着办理业务不及时,向会计机构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不完整,或是业务处理结束后长期不报账,或者是月末集中处理的现象,导致会计人员不能保证有效的时间进行审核,会计核算差错率升高,企业经营成果失真。

2.原始资料提供不完整

会计核算原始资料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最基本数据,要求它反映、记录、附带的应该是企业所有经济事项客观真实的反映与呈现。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来自于各个部门和环节,它的完整与真实程度决定了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目前我们还存在着有关部门向会计部门提供核算基础资料缺乏完整性,有的同一数据,不同来源出现差异,这样的事情在日常业务处理的过程中时有发生,有些数据相关性出现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3.资产管理不到位

资产是企业经营的物质基础,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但是由于电力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思想重视程度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技改工程完工时不能正确确认资产价值,有些对技改工程拆除或更换的资产不作减值处理,导致资产虚增,计入成本的折旧失真;存货管理存在入、出库手续不能及时办理,期末库存物资盘点结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期末二级库的盘存物资不办理退库手续;无形资产的摊销在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有差异时不能及时调整,使企业面临税收风险等等,都导致企业成本核算失实,经营成果失真,会计信息失真。

4.内部部门之间沟通不到位

任何经济业务的结果无论是哪个部门承办最终都要反映在财会部门,都要体现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或流出。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任何业务(事件)的完成都不可能由一个部门去操作,都是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才能圆满完成的。但是,在我们有些部门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办理业务时全局观念不强,在处理业务上和相关职能部门事先缺乏沟通,往往业务办理完结时才发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是原始资料不齐全,或是取得的票据不合规,甚至还出现对方单位主体资格存在问题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基础不牢,会计核算工作被动的局面。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表面上看是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了不良影响,但是实质上是给整个企业管理都带来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一是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真实经营成果。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扎实,所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不及时、不完整,导致会计核算结果失真,经营成果不能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二是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不规范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纠正,使得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习以为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企业其他方面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对企业的社会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对外合作力度的加大,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在对外合作时,很难想象一个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混乱的企业能在合作中得到对方的认可。

三、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会计基础工作涉及到企业所有生产和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会计基础工作是否扎实,是否规范,不仅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对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思想认识不到位

会计基础工作是针对一个会计核算主体而言,遍布于企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绝不仅仅是针对会计业务承办单位而言。由于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再加上多年来传统观念的惯性,一提起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人们往往认为那是会计部门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或者是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是相当普遍的,甚至于我们有些高层管理人员也有这种认识。因此,认为会计基础核算工作抓不抓意义不大,不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更谈不上提供大力支持与帮助,为加强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创造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从而使得会计核算许多方面内部协调不到位,基础数据提供不及时、不完整,业务处理涉及到与地方各级财税部门的财经法规的具体要求不符,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2.规章制度执行没有完全到位

目前企业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可以说是基本涵盖了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到位。制度中规定的,或是由于认识上的惯性,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或是由于在执行过程中碍于情面,遇到不符合制度的业务也不愿意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也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

3.人员素质还待提高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有的经营管理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但是本位主义思想严重,缺乏大局意识和集体观念,处理业务只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执行制度,降低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不规范;另一方面,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忽视学习新业务知识和相关法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不断推出新的政策和法规,我们有些业务人员缺乏学习自觉性,业务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对新的业务不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对政策法规变化而引起的业务处理相应的变化毫不知晓,导致出现违规违纪事项。

四、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的建议

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水平,对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那么对一个企业来说,如何才来提高自身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1.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

《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首先是单位领导要重视,按章办事,严格监督管理。因此,要向单位负责人和企业领导班子宣传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和应承担的义务、责任,让其掌握了解国家财经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他们的遵章守纪意识,使他们不但自己学法、懂法,还要支持会计人员守法、执法。提高企业领导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认识,把重视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放到和安全生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把在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发生的失误等同于生产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来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水平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做好全方位宣传工作,使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使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普遍提高认识,使每一个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不仅仅是会计部门的事情,而是和每一个经济活动的环节都息息相关的。同时要提高广大业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对发现不符合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要求的业务除及时纠正外,还要针对具体业务进行宣传和讲解,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3.加强资产管理,为规范会计核算奠定基础

资产管理是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中基础的基础,因此,要搞好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必须要搞好资产管理工作。要明确和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根据各类资产性质不同,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对固定资产,要充分发挥二、三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特别是直接责任人,要做到资产原值清、资产位置清、资产状态清、资产使用时间清。及时处置已经报废或发生非常损失的资产,对技改工程在完工后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准确确认技改后的资产价值,确保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

对流动资产中的存货管理,要做到采购“质优价廉”,结算及时准确,消耗及时出库,出库发旧存新,库存无人为责任损失。其次在资金管理上,对预付货款确保安全无恙、及时结算。

4.做好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管理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也是当前普遍倡导的以人为本理念的直接体现,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高低优劣就取决于企业整个经营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所以抓好经营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素质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有效解决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薄弱的根本所在。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要通过强化培训工作,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使他们在处理经济业务时能够游刃有余。二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无论大小都涉及到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应做到依法经营、以德理财,即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能够自觉接受职业纪律和法规制度的约束。丧失了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就无从谈起。因此很有必要同时对经营管理人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辅之以各项内控督察手段,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切实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5.充分发挥信息管理现代化作用

目前,计算机的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电算化已经使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随着MIS系统的普遍应用,为我们提高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再一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处理信息高速准确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建立数据共享关系,对能够实现数据自动传递的会计基础信息,在确保安全、及时、完整、准确的前提下,一律实行通过计算机传递,同时要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对需要纸质资料的,一定要及时传递,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和完善会计核算基础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沟通,牢固树立“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工作理念,树立全局观念,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全面夯实会计核算基础,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付出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企业会计准则.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第6篇

关键词:基础工作;问题;途径

0前言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根本。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包括针对企业现状建立建立适合本企业经济活动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工作。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使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可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各单位发展而言,会计基础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制约了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

1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会计基础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实现。第一,过于强调和依赖电算化的资料,有些单位财务负责人错误的认为现在电算化普及程度高,工作大部分都是计算机完成,对电算化的账页、报表、凭证等保存好就行了,没有必要对纸制的资料进行有效保存,还可以节约不少的办公费用。有的企业会计报表不打印装订,甚至连基本的账页也不打印装订。由于过于强调和依赖电算化的功能,忽略了纸制会计资料存档。第二,会计核算不规范,人为随意性较大。有的企业会计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借记“成本费用”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材料采购未验收入库借记“成本费用”,贷记“预付账款”等等,随意使用会计科目,使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真实反映经济业务实质。第三,基础工作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有些企业会计账簿打印不统一,根据自身对规章、制度的理解,自行其是的打印会计账簿;有些单位账簿装订格式不统一,五花八门,且不能及时打印装订,使会计档案无法及时归档。这些基础工作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有些单位不分票据类型,一律加盖附加印章或注销,凭证装订的格式、厚度、大小等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第四,规章制度不规范。一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资产物资管理制度不规范,未建立健全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有的企业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有的企业法人名章和财务专用章由一人保管;有些企业会计、出纳都是直系亲属,掌管企业的经济命脉;这些行为严重干扰了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第五,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近几年来,国家的会计规章、制度等变化较大;财务队伍不断扩大,新增人员较多,这些新分配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理论知识水平很高,但缺乏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企业的规章制度、核算流程、业务流程以及ERP变化后的财务变化等等,还需一段时间进行学习和深入了解,短期内让他们既要承担会计岗位工作又要懂得会计电算化技术、功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此外,还有个别会计人员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认真执行制度,不按规定去做,工作贪图简单,降低工作标准,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第六,会计环境有待加强。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重视,将会计人员频繁换岗又未按规定办理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不考虑会计记录的连续性,故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使得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降低。同级相关部门在工作上不能协调配合,造成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前整后乱。另外,行业中没有统一的规范化标准,造成各单位各行其是,不能有效的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化工作。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只有会计工作实现规范化,才能为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真是的会计数据。因此必须积极探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是会计基础工作实现规范化。第一,利用多种方式提高会计的综合素质,首先是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品质。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道德素质,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那么就会按单位负责人的意愿去做,就很难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其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是提高会计专业技术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本保障,进行经常性的内部和外部的学术交流,并使学习、交流、考核制度化,逐步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保证会计人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他们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第二,建立科学的账务核算体系和管理体系。科学核算主体并规定设置账户、登记账薄、结账、对账、交接等,建立合理的内部业务流程。在合理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建立管理信息提供人和内部控制责任人制度,把业务内容、有关信息内容、相关内部控制责任落实到人。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核算体系、信息提供体系、和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第三,形成有效的会计人员及会计体系考核办法。把业务内容、有关信息内容、相关内部控制责任落实到人,就可以对会计人员进行这三方面的考核。前两项主要考核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效率,后一项主要考核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只有有效的考核才是不断的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保障,才能为会计基础规范储备好人力资源,建立起全面的会计人员考核档案,为晋升考评奖罚提供依据。建立起科学的核算体系、信息提供体系、和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中建立系统及系统关键点考评责任人制度。总体系统由财务主管设计,上级主管考评,各系统由财务主管考评,各系统内部运行由系统负责人考评,关键点由财务主管和系统负责相关人联合考评。主要就系统运行的业务合理性、信息准确及时性、业务和制度的可控性和贯彻性、系统执行相关部门的效率等进行考核,主要目的是保障核算体系、信息提供体系本身的科学有效,和有关法律规章的贯彻执行,解决因系统本身的问题而造成的会计基础规范的问题。最后在建立起会计人员考核档案和会计系统考评办法的基础上,合理结合奖罚晋升办法有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系统的科学有效,为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打好基础。第四,努力改善内部环境同时协调外部环境的改变。内部环境影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领导的重视和认识,其次是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会计系统建设的水平,最后是相关经济行为人和部门的经济意识、法律意识、规章制度的认识水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面对内部和外部环境,并成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难点。但从实践的情况看,在处理好会计队伍和会计系统建设的同时,要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责任、目地、方法、条件与主管及主要领导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在主管及主要领导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做好部门及相关经济行为人的解释和教育工作。并对遗留及新旧接替衔接的问题处理好。做好了上述工作,改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内部环境也就不是难事了。

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和基础第7篇

一、会计工作中资产核算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应用不够恰当

从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核算基础的情况来看,其基本是采用实际支出为衡量标准,然后进行实际费用的支出以及收入的记录,这种方式最适合在事业单位中使用,人们称其为收付现制,而对于经营性的收入以及之处业务,通常会适用责任发生制度,这个制度可以说针对收付现制而言的,是一种以权利和责任为标准的收入记录方式。这两种核算基础的收益处理结果不尽相同,前者没有按照会计期间所取得的收入与取得该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成本相匹配,没有将会计期间、会计主体所获得的净损益进行正确的计算,因此,无法将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真实完整的反映出来。

2.会计账目不清楚导致核算不准确

由于很多企业都是从小做大的,其建立初期规模没有那么大,财务管理上也松懈,账目不明确,清晰,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原有的财务形式已经养成习惯,并不及时将财务进行改革,使得原有的模式无法改变,就导致在核算中存在许多的账目问题,其中总账与明细账务对应不上是最常见的问题。这样一来,会计核算工作也就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会计在企业中不单只是记账管理,也应该起到监督作用,作为会计在工作中能只是停留在记账核算等工作上,还要完善其职责,监督资金核算程序是否规范,以及监督对账和盘点库存等工作。财务部门很少能够及时同仓库部门进行有效衔接,不按时对账,这样也就使得财务账务不及时准确。长期下去,会被一些人员利用空隙牟利。如果核算一旦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与记账管理上的不足有关系。

二、 加强会计核算措施

1.政府要完善会计管理制度,根据如今现状制定合理相关的会计法律约束,从根本上改变会计人员素质,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法规也可以给企业发展提供有效动力。制定信息共享平台,对共享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核查。强化政府外部监督职责是加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基本,各个财务部门要履行其管理职责,加强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检查和管理,一但发现问题应当严厉处罚,同时进行相关法律教育也是必要的,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法律教育。适当的结合当地情况制定会计基础工作的奖励制度,在进行审计的时候也要把企业纳入服务范围

2.会计核算基础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基础分为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又称实收实付制,权责发生制又叫应收应付制,以应收应付作计算收入,费用的依据,会计主体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事项选取恰当的会计核算基础,一经选定则不能随意变更。我认为既然部分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可以考虑将会计核算基础改为”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特殊业务调整为收付实行制,并只在附注中披露。”观点有三个:首先,要提高事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会计信息还将就开放性,收入与支出要协调发展,资产负债以及资金流动情况都要如实反映,其次就是权责发生制可以有效保障成果核算以及经济评价的准确性,要能够更加科学的反映出单位的各种服务以及产品的效果情况,并能够进行合理对比,保障财务工作的准确性。最后,就是权责发生制度与风险提示有着密切联系,需要能够保障单位资产负债情况披露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企业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作为会计人员也要从自身做起,要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这通过不断的培养其责任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其次,会计本身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要熟悉基础工作流程,同时要积极的参与相关部门的培训,提高自身会计业务的同时也要提高管理监督职能,增强法律意识并能够用法律知识维护国家利益。同时,随着时代变化,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必须要提高,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日常会计核算等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