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合集7篇)

时间:2023-09-27 16:09:13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史料解读能力;培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且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都清楚明白史料的现实意义,然而从整体角度分析,初中生对史料的把握能力不足,对相关知识点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史料题丢分现象严重。另外,中考现已经发生变革,史料题目也不再仅仅局限在材料题之中,在选择题中同样占据了重要的比例,所以积极提高初中生史料解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阶段初中生史料解读存在的问题

从全局出发分析,初中史料解读是提高学生历史水平的主要因素与载体,然而由于受到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生史料解读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史料运用不足

根据笔者的调查与分析,现阶段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对史料并不重视,在日常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为主,大多数时间是让学生背诵知识点。因为学生见得少、读得少,所以对史料阅读理解能力不足。其中在教材中,材料只是让学生自己看看,历史教师并没有依据教学大纲引导学生加强应用,无法补充材料。除此之外,在日常教学中,历史教师会不断提快教学进度,对史料解读有所忽略,或者因为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便无法与史料信息相互挂钩,无法对其内容加以理解,导致看不懂材料。

(二)答题存在问题

其一是答题不规范。有接近80%的初中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会文不对题,思维不清楚,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有的学生答题比较笼统,分不清重点与难点,无法紧扣得分点。还有部分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比较繁琐,不够精炼,出现答案重复现象。当前在中考阅卷时要求比往年要严格,很多学生经常写一大堆,但是却得不到分,导致对材料阅读题丧失兴趣。其二是答题缺乏方法,一般情况下,一些学生在看到材料的时候并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且大多数初中生看不懂史料,对题目的要求把握不准确,这样一来会影响答题的质量。还有一点是有的初中生并不会捕捉史料信息,无法根据已知信息解读史料,甚至包括史料的出处、史料应用的时间、史料所对应的历史特征等,都不甚了解,无法实现历史知识的迁移。

(三)初中生对史料解析题存在畏难情绪

有非常多的初中生只喜欢做选择题,碰到材料题比较惧怕,其中在学习文言史料的时候,很多学生更是表现出惧怕的心理,并不看材料便胡y答题,导致答案不对,无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还有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直接放弃材料题,历史科目成绩比较低。

二、提高初中生史料解读能力的策略

(一)历史课堂中加强对材料的应用

毋庸置疑,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师已经明白材料的重要意义,且历史考试中也不再以死记硬背的题目为主,在新时期为从根本上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史料。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因为每一个学生差异不同,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在重点以及难点教学中,可以在教学的帮助下让学生进行归纳与整理,得出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二)帮助学生规范答题

现阶段在初中历史材料题答题中,大多数学生答题不规范,在此发展背景下需要历史教师指导学生规范答题。首先,历史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答题规范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答题规范程度与分数之间的关联性,要在语言表达上具有逻辑性,争取每一道题都条理清晰,字迹工整。其次,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比如课堂测试或者普通模拟考试,可以增添卷面分以及答题规范分,提高学生的答题兴趣,保证在日后答题中能够做到规范与认真。再次,要教给学生解题方法。众所周知,正确的解题方法至关重要,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历史成绩,在提高学生解题方法的时候,需要告诉学生通过材料能看到什么,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另外还需要告诉学生材料题中的问题属于哪一种类型,可以根据材料内容回答吗?另外还需要根据材料所给予的已知条件回答问题,在答题的时候将学习到以及掌握到的知识点融入其中,要保证回答的问题能够与史料相结合,还可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要联系自身,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阅读材料的时候找出关键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提高史料解读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因为有的初中生对史料解读有所畏惧,导致史料解读能力呈现出不容乐观的现象,在此发展背景下,最为主要的便是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首先要从平时做起,要将学生紧张的情绪改善,要告诉学生材料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仔细阅读是非常简单的,尽可能通过多种方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另外,历史教师还需要通过储备史料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的史料阅读题,难易分明,指导学生反复阅读,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渐提高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还有一点是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给予表扬,让学生积累自信心,不断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与自信心。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第2篇

【关键词】中考历史 解题效果 试题特点

在新课改大背景中,中考依然以卷面考试的形式出现,因此中考历史复习的重中之重便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明明已经在课堂上将知识讲得一清二楚了,为何学生一考起来还是一塌糊涂?实际上,知识的讲授和书面的考试,既相互关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考历史复习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系统方法。

一、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从初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打好学生的基础,而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新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形成一种整体观感,对历史有着一种宏观的感知;第二,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目,毕竟中考的历史题目往往是建立在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心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精华式的概括,从而为初中历史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之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例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也可以增进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题过程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如时间线索法、比较法、相似归纳法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感知如何进行归纳。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上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频繁性的实践中真正增强自身的总结能力,并且将这种知识归纳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九年级的学生才能具备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种习题中应对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技巧

中考的历史题目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核,其中还包括着各式各样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历史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的客观题,二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观题。在历史客观题方面,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排除能力。在历史材料题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寻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在确定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初中历史的答题技巧。在处理历史选择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将两个不符合的答案进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两个答案中权衡哪个更加接近题意。也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联系法,即根据题干在选项中选择最具有联系的答案。在处理历史材料题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训练学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细阅读并且认真理解完题目后再阅读原材料;第二,划出材料关键句,圈出问题关键词;第三,根据问题找出答案所在的区域;第四,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条列点进行作答。这种“四步走”的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真枪实弹”中让学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战演练的结果,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技巧。

三、增强答题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提高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还应重视另一点,那就是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度并不是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质的好坏有时也能左右着学生的答题成果。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历史题目往往是以综合型的形式出现,题目也具有新颖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时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题目,从而在丧失自信心的情况下发挥失常。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和练习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题的思维逻辑,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2.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历史题目往往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细节,倘若不细心审题,随时可能做出错误的答案,这些因细心而失分的情况经常在历史考试中出现。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处理易错题时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关键性的细节,或者将那些易错的细节进行整理分发给学生,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

四、结语

总之,在中考历史的复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细节上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题目的技巧,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解题心理素质。只有这三者并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题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历史课堂 问题教学 有效开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49

1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既可以利用一种需要学生进行解释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处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就会对那些需要进行阐释的现象产生质疑,在脑海中就会浮现很多的历史问题。例如,当初中历史教师在讲解“鸦片战争”这一节的内容时,为了给学生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中国在受到鸦片战争影响之后,社会出现了哪些变化,然后请学生在教材中找出哪些内容属于鸦片战争的内容以及哪些是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内容。此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出现类似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由此,教师就成功创设了一种问题情境。另外,借助展示模型、实物以及图片等直观性比较强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也可以创设出有效的问题情境。例如,历史教师在讲述有关原始人的教材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出原始人的头像模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原始人和现代人的重要区别。

2 设置问题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设置历史问题。如何有效地设置问题对问题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历史问题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问题源于初中历史教材,属于教学中的基本内容;第二类问题是和初中历史教材有联系并且具有较高的思考价值。历史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经过精心地选择,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置第二类问题时,要注意将学生的思维扩展到历史教材的外延,使教材之外的知识能够很好地巩固和补充课堂上学习的历史知识。教师重视提问第二类问题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另外,教师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到课堂之外,也可以促使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问问题时,必须要在教材内容的重难点的基础上提问,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更具有针对性。历史教师只有根据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课堂问题教学活动;教师只有在历史教材内容重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才更容易达到初中历史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必须要找准历史教材的关键点,并在内容关键点的基础上设置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引导学生思想的目标,不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水平。

教师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问题具有启发性就是说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必须要经过认真地思考才能找出问题的答案。历史教师善于提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思考教师提问的问题时,感觉到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又是自己思考之后才能解决的,自然就会生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找出问题的答案,反之则会丧失学习兴趣,不愿意配合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因为问题有没有启发性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设置历史问题时,必须要避免出现“卢沟桥事变的具体时间是什么?”等没有启发性的问题,如果教师提问这类问题的次数多了,就容易使学生对这类问题产生反感。教师提问这样的问题,对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

3 反馈学生回答的策略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学会如何提问问题,还要掌握一些反馈学生回答的策略。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够完整的,学生对于历史问题的回答不是特别正确,也就是和正确答案有些偏离,还需要历史教师进行有效地指导才能够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当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教师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历史教师总是急不可耐地抢在学生之间说出问题的答案,没有照顾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相比,教师拥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识,即使教师将问题回答得再好,也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要重视呈现给一种思考问题的过程,而不仅是得到历史问题的正确答案。

初中历史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更深层的问题,这样做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学生进行进一步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进行思考。原因是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建立在学生正确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更深刻的思维感受;②教师对学生进行再次提问,可以使学生对思维过程的印象更加深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③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基础之上,向学生提出更深层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广阔;④初中历史教师对学生进一步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缜密和流畅。教师在提问题时,还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把提问变成惩罚学生的手段。教师借用提问惩罚学生的重要表现是:对于那些没有能回答出来教师提的问题或者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就会对其进行讽刺、挖苦以及批评等,这样的惩罚方式是极其错误的。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提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而不是让教师利用它对学生进行惩罚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正确地运用课堂问题教学法。

4 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时,除了要认真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之外,还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且,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还要做好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工作,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守幸.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8).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 问题式教学法 运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主题的作用性。问题式的教学方法也是研究型的教学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的不同,问题式教学法是由教学老师通过对问题的情景创设和问题的设定,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问题是教学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影响。以下是对初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历史教学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另外,教学老师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应该对课程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历史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只有启发了学生了问题的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问答,问题式教育是所有科目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育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引导,从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掌握问题式教育的模式。教师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法运用的时要注意学生平时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设定才可对学生进行提问,经过设定的历史问题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把问题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例子相结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熟悉感,对问题不再存在陌生感,使平时不爱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当中,此外,历史教学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怎样对问题进行设计。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单一的提出问题,应该加入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历史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思考,并向老师反问。因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幼小,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用太过于严肃的语气向学生提问,而是应该采用较为亲切的语气向学生提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回答、大胆反问,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由较浅的问题慢慢将问题进行深入,而问题的答案不能只设定成一个标准的答案,因历史属于文科,所以会存在很多不同答案的描述方式,从而同一个问题就拥有了多种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要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原意接近即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使学生对历史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怎样对问题进行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而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师是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辅助语言的分析,教师对问题进行辅导语言的分析之后,会对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15至20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思考时间当中会自己把学过的知识主动进行回忆然后与问题相互结合,从而对问题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探究。

怎样对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完成思考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3至5人的一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问题答案的讨论和分析,而教师在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的时候可以在一旁进行适当的点拨,让讨论小组充满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没有拘束性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观点,并发挥出每个学生自身的才智以及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

(四)怎样对问题进行解释。对于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首先由各个小组选出发言代表,然后再由各讨论小组的发言人和历史教师进行对问题分析、探讨和总结,最后得出问题的标准答案。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的发言代表一定要积极主动发言,当小组发言代表发完言之后,历史教师不管答案对与否都应该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发言人和发言人所在谈论小组语言的鼓励,如果给了学生负面的评价就会减少学生以后在问题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主动性。当各小组的发言代表发完言之后,教师应再次给予各讨论小组语言和掌声鼓励,最后再给出正确并完整的答案。

(五)怎样创设学习情景。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教育关节就是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创设包括了4部分:①情景创设所需的问题分类,②对情景问题的创设设计问题,③对情景问题的分析,④情景问题的组成和探究。另外,初中历史课堂情景创设的引导需要辅助语言、图片、模型,情景,情景创设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大胆的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再通过问题的假设对问题进行认知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模式,问题式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问题式教育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育法的时候要注意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堂中要把学生作为主导,对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问题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不能有打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语言并和学生融为一体,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特长发挥加以重视,教师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真正发挥出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J]

[2]韩丽华.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研究[D]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第5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学方法 创新途径

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要求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思考,而不能和过去一样直接将问题的答案和结论告诉学生,在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新课改之后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按照这一标准来制定的。例如《洋务运动》一课,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够直接把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告诉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他们结合洋务运动之前的社会情况以及洋务运动之后的改变去讨论洋务运动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和学生共同分析史实,通过综合比较得出最终结论。如此一来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例子还有很多,教师应该善于把握这些教学案例,努力培养学生理解历史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翁,中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处于非常特殊的时期,因此具有非常强的创造能力。但是历史知识本身来说是死的、静止的,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历史知识“活”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适当的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把枯燥死板的历史知识变得充满趣味,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去理解历史、感受历史,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历史学系兴趣。教师利用这些方法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入,同时也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学生都非常愿意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来开展历史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自身优势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历史课堂,例如,将历史教材中的内容故事化,让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充满想象和活力。如在教授《南京大屠杀》这一课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电影,还可以在网上搜集与此相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能够回到那个战争年代去亲身感受,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创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

过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如果抛出一个问题,有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怕回答错误而引起老师的指责,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心理处于紧张的状态,不利于他们放开思维,而长期下去很多学生就会害怕去思考问题,对历史的学习激情也会逐渐降低。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就应该积极的创新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方式,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让过去那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不复存在。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喜欢抢答题和抽签题这两种回答问题的方式。抢答题式的提问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可以主动的去回答,教师提出相对基础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主动的来抢答,这时如果答错不会受到惩罚,但如果一直没有学生抢答,那么这一问题就会指定某一学生作答,这时如果答错会给予小小的惩罚;而抽签式提问方法主要是教师事先准备几个问题,然后通过抽取学生学号来确定答题学生,然后这名学生再随机抽取要回答的问题。这两种提问方式都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过去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能够积极的抢答,提高了课堂提问的效率。

四、布置开放性较强的历史作业

众所周知,课后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巩固今日所学内容。但是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都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学生叫苦不迭,作业的功能也难见成效。因此必须要对过去的机械式作业布置方法进行创新,教师应该更多的注重作业的质量,布置一些开放性探索性较强的课后习题。尽量将课余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增加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例如,教师在教授了《辛亥革命》的课程之后,可以这样来布置课后作业:首先是要求学生去调查自己生活的地区有哪些地方或者景观是以“中山”来命名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命名,你是否去过这些地方?其次是假设你是辛亥革命纪念碑的设计者,请你为辛亥革命写一段简短的碑文,200个字到300个字之间,要体现出革命党人不怕牺牲、不屈不挠,为封建专制作出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最后是要结合本堂课学习到的知识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小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观看一场与辛亥革命有关的电影。教师通过布置一些相对开放的作业,不仅能够改变学生过去那种对课后作业厌恶的情感,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才能够让初中历史课堂散发出其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爱上历史这门课程,从而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的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第6篇

一、初中历史课堂提问需要注意的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只有注意这些原则,才能在课堂提问中更加的有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一个需要注意的原则就是激励性原则。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强,所以需要教师给与激励和鼓励,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学习动力。初中生普遍年龄比较小,因此还不能够在自主的动力下进行学习,所以需要有一些激励措施来激励他们进行学习。历史知识比较繁多,因此需要记忆的东西非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年限以及各种事件的历史意义等,都是比较繁琐的,对于初中生来说,需要在课堂的提问环节加入一些激励措施,这样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地回答问题并且集中精力投入到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来。第二个原则是兴趣性原则。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学习,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是不能很好的投入到学习中的,对于初中生更是如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提问环节充分的激发出学生的兴趣。

二、初中历史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问题

1.问题刻板,不能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要求学生学习更加的灵活多变,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在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很好的针对课程的特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地问题,提出的问题通常都是非常刻板的,不能激起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所以往往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好。

2.课堂上教师不能让学生互动起来,只是机械的提问和回答

现在的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和学生互动起来,在提问问题时也只是机械的提问,然后点名让同学回答问题,等同学回答完以后,教师往往是将正确答案再说一遍,然后进行下一个问题的问答,这种陈旧的问答方式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将历史知识都记住,只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将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那么学生就不会积极地互动,这样就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1.针对课堂问题多下功夫,研究有兴趣的提问方式

在现在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方式必须要做出一定的改革,不能使用陈旧的方式来进行课堂的提问。历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科目,但是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知识是非常复杂的,并且初中学生需要大量记忆历史知识,包括各种历史事件,因此学习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导致在课堂上容易因为疲劳而不能很好的集中精神听课。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老师提出问题没有吸引力,学生就可能更容易出现溜号现象。

2.在课堂提问环节给学生创造一些互动机会,让学生去讨论,然后分组回答问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果想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就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一些互动的机会,在提问题的同时给与学生一些提示,然后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出答案,再由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活泼的环境下学习,能够相互协作,增强学生的互动精神和能力。

总之,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学生的问题提问方式,并且创新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马守彩.谈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策略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3).

[2]吴栋业.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3).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第7篇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21-01

问题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知识的过程。在发现探索过程中,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1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其准确理解问题情境的同时,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从而使学生不仅找到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度。通过问题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事物,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其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问题教学法中,学生探究活动必须经过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研究资料以及相互合作,通过问题教学中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训练,也就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首先,问题教学法需要学生尽量独立地完成学习内容,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再者,问题教学法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断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进行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1.4 提高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问题教学法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发现问题,探究或应用来掌握知识,能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同时,把所理解的历史知道有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运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方式传授知识,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实际意义更加重大。

2 初中历史课堂实施问题教学方式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普遍应用问答型,所以,本文对这种简述此教学方式,包括对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提问方式、 处理学生回答的方式的探讨,并结合中学历史教学进行简述如下。

2.1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历史事件,让学生对比分析历史事件的相似性和异同点,产生矛盾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学习抗日战争结束阶段日本投降的事件中,便可适时的提问“假如没有美国投发两颗原子弹,日本能否投降,抗战能否顺利结束;假如没有这两颗原子弹,抗战由要持续多久呢?”这一提问将会引起学生的争议,进而让学生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记忆。

教师可以给学生用解释的历史现象或实例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使其对所面临历史问题进行思考,对教材中的有关现象产生的疑问提出为什么。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还可采用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展示的手段,比如在讲到埃及金字塔时,可引导学生观察金字塔建造插图的同时,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具体形象中发现问题。

2.2 设置问题的方式。问题教学法整个教学的核心就是问题的设置,唯有有效的设置高质量的问题, 才能取得问题教学所预期的效果。首先,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当,就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和思维特点提出问题,且保证问题恰当。一般设计问题要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有梯度式的逐步加强难度,使学生全面把握历史问题。问题水平太低,其思维训练的价值就差了,同时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相反,太高问题水平,又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长此以往,也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学习兴趣。

再者,教师要提有针对性的问题,就是提出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的问题。针对教学内容的难点,能够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才能够实现重要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学中,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提出问题,即那些能够抓准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的关键点

此外,教师要提有启发性的问题,就是提出的问题不能直接从教科书中找到答案,必须经过学生的思维过程才可得出结论,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激发其学习兴趣。历史教学中, 应该尽量避免“鸦片战争发生于哪一年?”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不具启发性,只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惰性心理。

2.3 处理学生回答的方式。问答型问题教学中,正确处理学生的回答,不仅是科学性的问题,又是艺术性的问题。从科学性角度看,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要充分肯定,且采纳学生的回答,以提高其自信心和积极性,这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同样是教师尊重学生的表现;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就要加以指正,以期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更加谨慎思考,认真总结问题。

再者,教师要尊重学生回答的异同之处,不能只接受自己所期望的答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 有些教师往往期望学生按照他们的思路去思考和回答问题。他们往往不会肯定和接受学生的回答超出他们的期望,有时会讽刺学生的回答,就极大的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不同角度,思考的结果也就不同。

此外, 在问答型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尽量然学生自己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很可能不全面,需要教师引导才可得出正确的回答。尽量给予学生回答的空间和自由,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的思维方向可能是错误的,这时,教师的耐心就极为重要,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替学生说出正确回答,这是不可取的。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问题带给学生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答案的正确性。

3 结语

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既要求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问题,又需要学校创造自由、民主的氛围。从问题教学的应用角度看,科学地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并正确处理学生的回答,成为实施问题教学法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徐红霞.探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效果[J].成功(教育版),2011,(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