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合集7篇)

时间:2023-09-27 09:30:39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第1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管理;工程质量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旨在用国家最少的钱为人民办最好的事,降低工程的返修率,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是落实贯彻“三个代表”的行为。笔者认为,要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需要认识到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所存在的质量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加大市政道路工程的管理力度,进而加强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以更好的服务于人民。

一、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存在很多质量问题,笔者在此就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道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质量较差。很多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压实质量店铺比较糟糕,施工质量和桥台路基回填的设计都还有待改进,导致发生桥头跳车的现象。

第二、道路路面工程需要改进,在路面工程上,路面基层的强度不足,路面平整度较差,容易出现龟裂车辙、断板等现象,而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处在施工环节和材料环节上,有的施工单位为了抢工期不顾施工质量,或者是为了从中牟取私利,偷工减料的事情也是常有,减少了沥青的用量,或者是更换沥青的品牌,或者采用低质量的史料,或者降低路面的厚度等,这些不正当的降低成本行为都是影响路面工程的重要因素。还有就是因为不合理的规划设计而导致道路附属的管线工程交叉施工、随意开挖,致使路面局部沉陷或凸起,再或者由于横纵坡的不合理设置,致使有些路段的路面容易积水,给广大人民带来不便。

第三、道路的排水工程也有待改进。排水是否得当对工程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有些施工单位在回填的时候,常会因为选材不当而管道沟槽、窨井周边沉陷,进而破坏路面的平整度以及行驶车辆的舒适度。有的则是由于在设计的时候,管径的设计相对偏小,边井数量偏少,或者是管道变形、管道堵塞等,因此在下雨天的时候就会出现“排水不畅”,导致路面积水。

第四、道路附属工程质量的较差。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人行道在修补,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返修率主要是因为施工时用的材料比较差,没有经久耐用之效。

二、加强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1、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区别

要做好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要把握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关系,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相比之下,项目质量管理的形式、性质乃至内容都与企业质量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要做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就要先对两者之间的异同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在道路工程质量管理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项目管理中提出明确的管理和管理范围,让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更具有针对性。

虽然说项目经理部和施工企业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是两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两个不同层次的管理。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各自管理的对象、管理的主体、管理的内容、管理的手段等都有着较为明显区别。项目质量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机构或者是只能人员,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施工项目以及相关的人和物等各种生产要素,重在管理工序的质量,渗透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在时空上和项目施工相互交织;而企业质量管理的主体则是企业内的各个职能部门,对象是总体施工的任务,重在质量管理的重点工程、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管理的方针以及质量管理的制度和组织。由此可以看出,企业质量管理只是一种间接的管理形式,重在检查、监督和指导,而项目质量管理则是一种直接的管理形式,是工程质量合格的主要因素。总的说来,项目质量管理是以组织性宏观管理为主导,而企业质量管理则是以控制性微观管理为主导。

2、加强对施工前组织设计的审核

我们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单位的纲领性技术经济文件,加强施工前组织设计的审核,是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做好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管理,必须要加强对施工前组织设计审核。在审核过程中要注重审核对工程概况的描述是否齐全、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是否体现出了项目工程的地形和地貌,是否体现出项目工程的结构特点;也要注重审核施工组织管理架构层次是否足够清晰,其管理人员是否是否有上岗证,是否有工程类别要求的资质,以及在职责分工上,项目经理负责制和权责一致的原则是否得以体现;也要注重审核施工的平面图标是否完整、是否周全,所用设备和材料是否合乎规格;也要审核对施工的总进度规划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审核施工顺序是否合理;对施工现场的各种准备也要进行审核,像施工中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及劳动力等都需要进行审核,审核其是否能够满足施工的要求;同时还要对施工的方案进行审核,审核施工方案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审核项目的施工方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审核是否有更好的施工技术;最后还要对项目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审核,此项审核直接关系到道路工程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因此要审核其对道路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安全、是否文明、是否可行、是否完善。

3、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良好的施工材料如何能够修建成高质量的市政道路呢?所以使用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道路工程质量的高低,要想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不论是原材料还是成品再或是办成品乃至机械配件,都必须要有出厂的检验报告以及复试报告,要有严格的质量合格证书,并注明使用工程项目的名称以及使用的规格和树立,包括其进场日期及经办签名和原件存放点都应一一说明,以确保施工中所用的每一批材料复合规格。

但是在我国市政道路管理中,有很多相关人员不重视对材料的管理,缺乏材料的质量意识,材料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上,笔者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相关人员对材料质量的认识,让施工人员特别是材料人员自觉提高材料质量的重视程度,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材料浪费。第二,要加强对试验方案及其结果的反馈,以加深相关人员对相关材料的认识。第三,对施工进行定额分解、定量控制。在施工中,经常会把定额与实际消耗进行对比查漏,以便进行定量分析与控制,使材料控制能够直接进入施工第一线。第四,成立材料管理小组。在项目部设立材料管理小组,可以做到更好的统一协调,可以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更好的把各种制度完善,更好的明确权责,做到赏罚分明。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市容市貌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管理,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要做好市政工程道路的管理,就需要了解在质量管理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比如说是设计上的缺陷、施工上的疏忽、使用材料的不合格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明确企业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的区别,然后加强对施工前组织设计的审核,也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从各个方面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凯波.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 企业导报, 2010,(05)

[2]邢志永. 浅谈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 科技风, 2010,(21)

[3]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浅析[J]. 科技风, 2010,(12)

[4]FYT-1型桥面防水层施工及质量控制措施[J]. 交通科技, 2009,(06)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第2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现状;质量管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oad engineering and road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for your reference.

【Key words】Road engineering;Current situation;Quality management

1. 道路工程现状分析

(1)塌陷裂缝。这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而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还有路面辅助设施多,有很多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会使道路发横变形,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造成年年返修。

(2)路面不平,水破坏。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唧浆是由于沥青面层透水和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不畅,降水或路表积水通过面层中的空隙渗入路面并长期滞留,浸泡和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结合料而形成灰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灰浆透过沥青面层空隙被挤压到路表,形成大面积泛白的现象,而沉陷是因为唧浆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路面沉陷现象,路面此时会显得凹凸不平,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3)车辙。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一种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一种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其破坏比较严重。

2. 道路质量管理措施

(1)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个严密的强有力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质量的关键,有利于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控制,为此,既要加强“三个层次”的控制和各层次的职能,即政府监督、项目监理和施工企业自检,要在道路工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上,逐步建立起三个层次的管理体制,又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即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包单位三者的关系,建立以工程施工项目为核心的检验和质管组织:一是施工单位要成立各施工点质管小组,负责自检、专检和互检;二是建设单位要组织检验小组,对施工单位进行质检和抽检;三是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办法和监理合同,独立、公正地行使监理职权,对建设单位和承包施工单位均具有监督权,以负责保护双方利益。

(2)加强质检基础工作。计量检测工作的加强与否,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质量检验评定的准确性,为强化检测手段,要求各地道路建设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建立健全实验室,配专职人员负责常规试验和抽验工作,道路建设主管单位对各级管理单位拨发专款配置器具,项目建设在开工前,由建设单指挥部将各种原始记录表、检验记录表、测试报告表及统计表格等发至施工单位,并规定向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定期报送各种资料,再通过检验测试人员提供的资料,及时掌握现场随时发生的质量情报和数据,以便及时分析质量动态,采取应急措施。

(3)加强过程质量的控制。一是设计质量的控制。重大变更应严格按设计变更报批手续,按规定程序办理;非重大变更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现场会审处理,也可以由设计单位授权监理工程师审批,对设计中不详、漏误及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施工单位直接提出或通过监理工程师上报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书面解释或补充规定;二是材料质量的控制。原材料是工程实体的组成部分,与工程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施工单位一是把好材料采购关;二是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测试鉴定;三是严禁不合格材料和半成品进人施工现场;三是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抓好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以防患于未然,施工单位的各施工阶段要通过定期检查,有的放矢地对重点、突出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评比和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施工要点、注意事项等,施工内部质监部门以书面形式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目的是为提高工程质量,还要务必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如果施工单位运行质量处于良好的状态,将有效的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对此,质检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质保体系的建立,要求所有施工人员都尽职尽责,层层明确责任,并且要把岗位责任制度严格完善,以工序的特点去实现专人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将不断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为施工单位质量监管工作打下基础。

(4)严格工程的质量检验。质量检验做为一种重要手段来评估工程质量是否达标。保证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去处理质量检验工作,其重点应该是实现工程质量检验技术的规范性,操作章程的标准化,检验手段的科学化,检验体系的完整化,详细来讲,要实现自检,他检相结合,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专业检查人员要对于施工准备工作,施工竣工工作做好控制和管理,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一旦在此环节发现问题,就应该及时的找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将工程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工程质量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另外,还需要不断健全质量检验的高标准和高要求,不管是管理制度上的问题,还是工艺措施上的问题,或者是行为规范上的问题,乃至规定要求上的问题,都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处理,保证从平时检查到详细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各个工序,都具备专门的质量检查和管理人员,做好质量信息的反馈,一旦出现问题,都可以及时的实现问责。

综上所述,道路工程质量的管理是一项艰巨重大的工作,它在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管理人员务必做到事无巨细,认真对待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完善每一个细节让整个工程做到完美无瑕,这是所有道路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质量的把控,保证道路的通畅安全,为道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第3篇

关键词:道桥工程;现状;质量管理

分类号:TU201.5

一、前言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事关政府形象和城市的市容市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畅通的道路,快捷的交通,作为一座城市的窗口,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管理水平。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人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索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

二、当前城市道路现状

2.1城市路面塌陷裂缝。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还有路面辅助设施多,有很多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道路发横变形,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造成年年返修。

2.2车辙。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破坏的比较严重。

2.3路面不平,水破坏。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唧浆是由于沥青面层透水和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不畅,降水或路表积水通过面层中的空隙渗入路面并长期滞留,浸泡和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结合料而形成灰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灰浆透过沥青面层空隙被挤压到路表,形成大面积泛白的现象。沉陷是因为唧浆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路面沉陷现象,路面此时会显得凹凸不平,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三、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

3.1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合适的工艺。1)施工方案。市政道路的施工现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对于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度至关重要。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反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要进行监控,并做好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情况,施工单位要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施工工艺。a.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方路基在开工前必须进行填方试验,得出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施工方在填方路基前需先将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必须严格按国家规范实施,每层碾压完成后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

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b.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

3.2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 常见的路基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可能出现局部沉陷、路堤失稳、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超挖、扰动;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密实、不均匀下沉等现场。为防范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并对软基进行处理;横坡排入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盲沟将水排入积水井内;采用设置排水层的方法将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2)常见的路面面层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能会减少水泥等的用量,从而导致结构强度低,回弹模量小,承载能力低;另外,施工时压实控制不好,水稳压实不及时,在水泥终凝后还进行压实,破坏已形成的结构强度,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为避免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案和合适的施工工艺控制路面和路基结构质量。对于沥青面层,必须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完成后,需按规范要求对其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填写各项检测记录。

四、施工需注意的问题及结论

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城市道路的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参与者应明确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施工效果。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特别是在工期紧迫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牵涉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工程项目质量好,就会使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也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质量不好,就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损失。所以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质量的把控,保证道路的通畅安全,为道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4.

[2]温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与管理,2005.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第4篇

关键词:道桥工程;现状;质量管理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飞速发展,工程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市政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人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而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索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所以,要在施工生产全过程中下功夫,把功夫用在平时,用在日常质量管理中。

二、浅析当前城市道路现状的问题点

2.1塌陷裂缝的问题点。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还有路面辅助设施多,有很多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道路发横变形,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造成年年返修。

2.2车辙的问题点。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破坏的比较严重。

2.3路面不平,水破坏。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唧浆是由于沥青面层透水和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不畅,降水或路表积水通过面层中的空隙渗入路面并长期滞留,浸泡和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结合料而形成灰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灰浆透过沥青面层空隙被挤压到路表,形成大面积泛白的现象。沉陷是因为唧浆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路面沉陷现象,路面此时会显得凹凸不平,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三、提出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异常及有效防治措施

3.1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和选用合适的工艺。1)施工方案。市政道路的施工现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对于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度至关重要。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反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要进行监控,并做好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情况,施工单位要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施工工艺。a.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方路基在开工前必须进行填方试验,得出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施工方在填方路基前需先将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必须严格按国家规范实施,每层碾压完成后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

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b.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

3.2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 常见的路基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可能出现局部沉陷、路堤失稳、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超挖、扰动;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密实、不均匀下沉等现场。为防范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并对软基进行处理;横坡排入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盲沟将水排入积水井内;采用设置排水层的方法将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2)常见的路面面层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能会减少水泥等的用量,从而导致结构强度低,回弹模量小,承载能力低;另外,施工时压实控制不好,水稳压实不及时,在水泥终凝后还进行压实,破坏已形成的结构强度,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为避免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案和合适的施工工艺控制路面和路基结构质量。对于沥青面层,必须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完成后,需按规范要求对其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填写各项检测记录。

四、道路工程施工需注意的问题及结论

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城市道路的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参与者应明确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施工效果。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特别是在工期紧迫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

结束语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牵涉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工程项目质量好,就会使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也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质量不好,就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损失。所以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质量的把控,保证道路的通畅安全,为道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4.

[2]温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与管理,2005.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第5篇

【关键词】道桥工程;现状;质量管理

一、当前城市道路现状

1.1城市路面塌陷裂缝。塌陷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破坏现象之一,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不论路面基层是柔性的还是半刚性的,都会出现塌陷裂缝现象。常见的裂缝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和网状裂缝几种:纵向裂缝是沿道路的纵向开裂,一般与行车方向基本持平,长宽不同;沿道路的横向开裂的是横向裂缝,与道路中心线基本垂直,长度有的贯穿整个路段有的贯穿部分路段。网状裂缝是由一系列多边形小块组成网状开裂,裂缝纵横交错,它的初始形状的单条、单条的平行纵缝,之后在纵缝间出现横向和斜向连接缝,形成缝网。

还有路面辅助设施多,有很多雨水井都设在行车道上,还有不少排水干管及检查井也设在行车道上,因此,当其井背宽度较小时,回填夯实就十分困难,压实度检查也难以进行。施工中经常发生的疏忽或监控不严,必然使道路发横变形,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导致常见的雨水井及检查井与路面接缝处出现塌落缺陷,造成行车中出现跳车现象。造成年年返修。

1.2车辙。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计永久性的带状凹槽。在正常情况下,车辙有三种类型:一是由于荷载作用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而产生的结构性车辙;二是沥青混凝土侧向变形造成的流动性车辙;三是由施工中沥青面层本身的压密问题所造成的车辙。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条件。破坏的比较严重。

1.3路面不平,水破坏。路面经过碾压,但凹凸不平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出现疙瘩坑表面,由于,密实度不好,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再就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季节的雪水水分积聚,使软土基中会渗入大量水份,大大降低了结构的稳定性,支撑不住路面结构,导致路面变形破坏。还有早期施工时破坏现象表现为:唧浆,沉陷,沥青从集料表面脱附等。唧浆是由于沥青面层透水和路面结构内部排水不畅,降水或路表积水通过面层中的空隙渗入路面并长期滞留,浸泡和冲刷基层材料中的结合料而形成灰浆,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灰浆透过沥青面层空隙被挤压到路表,形成大面积泛白的现象。沉陷是因为唧浆达到一定程度出现的路面沉陷现象,路面此时会显得凹凸不平,从而给通行的车辆带来不便。

二、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缺陷与防治措施

2.1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合适的工艺。1)施工方案。市政道路的施工现场往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选用切实可行的施工工艺,对于保障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工程进度至关重要。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反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实施过程中,现场人员要进行监控,并做好实施记录。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或新情况,施工单位要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制定程序化的制度文件,使施工方案的实施始终处于受控状态。2)施工工艺。a.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填方路基在开工前必须进行填方试验,得出技术参数作为该种填料施工的依据。施工方在填方路基前需先将地面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用平地机整平,再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严格控制松铺厚度。路堤分层填筑的质量是保证整个路基质量的重点,每层填实的松铺厚度都必须严格按国家规范实施,每层碾压完成后要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挖方路基应按设计的横断面及边坡坡度要求自上而下逐层开挖。

边坡开挖后及时做好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b.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为保证水泥混凝土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单位水泥用量不应小于300kg;施工中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水灰比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进行适当调节;按骨料种类、最大粒径、级配和掺用外加剂等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时间,一般在抗压强度达到10MPa左右方可切割,混凝土路面浇筑完成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浇水养护。

2.2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1) 常见的路基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路基可能出现局部沉陷、路堤失稳、路基弹簧、路床积水;挖方工程中出现土方坍塌、侧移、超挖、扰动;回填工程中回填土标高厚度不密实、不均匀下沉等现场。为防范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路基及沟槽的中线、边线经复测合格,方准予施工开挖;挖土过程中,严禁挖土机械在沟槽边、支撑上行走,挖出的土及时装车运走;填筑前对基底进行彻底清理,并对软基进行处理;横坡排入道路两侧设置的盲沟或排水渠道内,再通过盲沟将水排入积水井内;采用设置排水层的方法将渗入到路面结构内的地表水及时排除,防止渗入路基。2)常见的路面面层质量缺陷及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能会减少水泥等的用量,从而导致结构强度低,回弹模量小,承载能力低;另外,施工时压实控制不好,水稳压实不及时,在水泥终凝后还进行压实,破坏已形成的结构强度,导致结构强度降低和压实度达不到要求。为避免以上的质量缺陷现象,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正确的施工方案和合适的施工工艺控制路面和路基结构质量。对于沥青面层,必须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完成后,需按规范要求对其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测,并填写各项检测记录。

三、施工需注意的问题及结论

工程质量是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日后城市道路的维护成本和使用寿命。因此,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参与者应明确质量责任,规范质量行为,科学决策、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施工效果。市政道路的每道工序完工后,必须由施工单位自检自查,合格后填写工序质量报验表,经验收认可方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这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每道工序检查验收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标准进行,该量尺寸的要量尺寸,该检测试验数据的要检测试验数据,要按所要求的检查频率见证取样。同时,在把好施工工序工质量关时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扰,特别是在工期紧迫的时候,工序质量的检验更不能放松,把好施工工序、施工质量关。

总之,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牵涉到国家和社会方方面面,工程项目质量好,就会使国家增强经济实力,也会给人民带来实惠和利益;质量不好,就会带来大量资源的损失。所以在道路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对质量的把控,保证道路的通畅安全,为道路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裴永胜.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04.

[2]温金祥.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与管理,2005.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第6篇

Abstract: Cracks of concrete pavement, chromatography ar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stress of temperature and stress of concrete get overloaded, pavement can produce chromatography. In order to ensure that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road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conforming to the national standard road, as far as possible to avoid engineering quality accidents, 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road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关键词:道路工程;质量管理控制;路面裂缝;影响因素;措施

Key words: road engineering;quality control;surface crack;influence factors;measures

中图分类号:U4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075-02

0引言

一般来讲,项目质量目标一是要满足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要求,二是要满足企业质量计划的要求。比如有的工程与业主签订的合同质量等级为优良,而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确定其为创省、部级优质工程或创“鲁班奖”工程,那么该工程的最终质量目标就应定在省、部优质工程或“鲁班奖”工程上,按照这个质量目标进行全面质量设计。首先按照“分项保分部、分部保单位工程”的原则,把质量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定出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然后针对每个分项工程的技术要求和施工的难易程度,结合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施工经验,确定质量管理和监控重点。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写出详细的书面交底和质量保证措施,召集施工主要负责人及技术、质量管理人员和参加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施工经验不足的分项工程,还应事先对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试验或做样板确定施工工艺。对质量控制的难点,组织群众性的QC小组活动进行攻关。在施工管理中还要坚持“样板引路”,即在各分项工程全面施工前,首先组织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人做出样板工程。在样板通过验收确认能达到质量目标和操作工艺要求时,组织施工班组全体人员进行现场观摩,使各施工班组不仅有直观的质量标准,而且可以通过“样板”,总结操作经验,进一步向班组做较深层次的技术交底,从而达到质量预控,少走弯路,一次成优。

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在项目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应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尤其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为确保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的控制应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部分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个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其步骤为:实测一分析一判断。为了更有效地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一是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二是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主要活动条件有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只有将它们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状态,才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三是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四是设置质量控制点,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始终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城市道路工程是多功能工程,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承载能力,而且应具有路面平整、线条流畅等特点;还应考虑到经济性,路容的美观性,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近年来,城市道路工程在质量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影响城市道路工程的质量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尤为突出。

1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析的原因

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析的原因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温度应力和超载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搞拉强度,路面析就会产生断板。有的是由于地面的不均沉降而产生断裂,有的是由于车辆荷载的多次重复使用而产生的重复超载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疲劳强度而引起的断裂,还有的是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收缩与基层间的摩擦力而产生的裂缝、断板,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

1.1 水泥稳定性差,强度低,砂、石料含水、泥量和有机质含量过高,使混凝土粘结不牢,往往产生断裂。

1.2 路基压实层不平整致使路面厚度不一样,有厚、有薄,在混凝土收缩时,路面板与基间产生强大的摩擦力,在较薄处易开裂。再一个基层干燥也会造成板面断裂,基层干澡会吸收混凝土的水分,使底部混凝土失水,强度降低导致开裂。

1.3 施工中计量不精确,水灰比偏大,水泥用量过多,粗、细集,过多、过少都对混凝土的度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要根据集料的含水量对混合料用水量及时调整,以免影响水灰比。

1.4 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振捣时间过长导致混凝土离板、分层、粗骨、下沉、细料和水泥上浮、造成强度不均匀,表面收缩、裂缝,再就是混凝土浇灌时未按施工缝处理,新旧混凝土由于结合不良和收缩不一致产生裂缝。

1.5 养护方法不科学或不及时,切缝不及时,车辆过早能通行都将导致面断裂,尤其是天气炎热,风速大,处理过的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表面容易干缩、裂缝,致使行车过程表面脱落。

1.6 路基压实度没达到标准,长期水温条件的变化和行车超载使用,使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加上超重车辆的承载应力大于混凝土路面的抗拉强度,导致路面板断裂。

1.7 利低料减: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某些施工单位为了取得工程,故意压低竞标价格。当获得项目进行施工时,又因利润太低,加之资金到位率较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以小代大、以粗代细等现象时有发生,质量较差的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

1.8 建设、监理、施工部门各自责任不到位带来的质量问题。

2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板类型

由纵、横交错表面无规则的裂缝为龟裂。其特征是裂缝没有贯通厚度和板面,将面板完全断开,并断面两块以上的断板(即 “混凝土面板求学完全硬化就开放交通而出现的断板)和使用期断板(即:路面开放交通后出现的断板);按其损坏程度又可分为:轻度断裂:裂缝细微缝缘无损坏,轻微剥落;中度断裂:裂缝较明显,缝缘有损坏,轻微剥落严重断裂:裂缝处严重剥落,裂块松动,影响行车,而影响方方面面的经济效益。

3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断裂防治措施

3.1 首先,选用合格的原材料,对于稳定性差,强度不足的严禁进人施工现场,不同厂家,不同标号,不同产期的水泥禁止混用,选用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粗、细集料要选用质地坚硬,含水、泥和有机机质含量达标的材料,对于不合格的集料严禁使用。

3.2 严格控制路基层的平整度和密度,确保路面板厚度均匀和基层所受外力均匀分布,减少面板与基层的磨擦力,可加铺塑料薄膜等。

3.3 选用较先进的配料设备,准确配料,并根据现场集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拌和用水量,保合理,准确的水灰比,浇筑混凝土时,要使路基层保持潮湿状态。

3.4 混凝土拌和时间掌握要准确,振捣均匀,避免漏振、超振,混凝土表面修整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养护,特别是风大,高温天气,要反搭预晒棚,或初凝时及时覆盖漫漫的麻布和其它遮盖物,以闭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表面产生千宿、裂缝。要根据气温,准确掌握切缝时间,及时切缝。

3.5 严禁车辆地过早通行,严格控制超重车辆通过,路基防水设施要完善,路基高度要因而宜,以免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其稳定性。路基压实度要达到设计标准,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

3.6 路面底基层、基层强度要均匀,稳定性要好,底基层、基层一般采用水泥稳定粒料,最好采用厂拌法拌,能保证拌和均匀和配准确。基层料厚度要均匀,密度要达到标准。

4对特殊路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易产生裂缝及原因分析

4.1 水泥水化热引起温度应力的裂缝在有的特殊路段,有时混凝土的施工厚度达50cm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00cm以上,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路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每克水泥放出的热量约502.42J/g(120cal/g),因而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一般在30度左右,有时更高;1-3天内放出的热量是总热量的一半。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度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温度变形;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而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与其厚度及水泥用量有关,混凝土越厚,水泥用量愈大。这就是大体积混凝土为什么容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应设法控制其内部与表面的温差(不应超过25度)。

4.2 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一般而言,橡皮界气温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当气温下降,特别是气温聚降,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其内部的温度梯度,因而会造成温差和温度应力,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施工应控制混凝土表面与外界气温温差(不应超过25度),养护应铺约3cm厚麻包袋淋水养护至25度为宜。

道路工程质量管理第7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道路管理施工质量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城市道路与公路的数量在持续增长, 但由于道路施工存在着工期长、流动性大、工程量大、工序复杂等特点,使其在施工期间存在许多安全问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状况不容乐观。道路易受行政干扰和地质情况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施工场地狭窄、战线长、地下管线交错复杂、工期要求紧,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城市供热、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电力、通讯、绿化等因素影响,施工难度大,质量难以控制,因此,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控制越来越重要。文中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完工后的保养等方面对影响市政道路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应对措施予以改进。

1、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1.1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主要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又被称为人失误, 可分为随机失误和系统失误两大类。随机失误主要是指操作者具有安全行为能力, 也知道“三违”的危害,但因看错、说错或听错信息(号) ,拿错工具、材料等,或者受外界的干扰,主观上安全意识不强,心理状态不佳所造成的失误。系统失误是指作业环境不良诱发的失误。

1.2 物的因素

在建筑生产活动中,物的因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 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物之所以成为事故的原因, 是由于物质的固有属性及其具有的潜在破坏和伤害能力的存在。物的因素可以概括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的故障或失效。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备、物质等明显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状态。对于工程建设,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物(设备、机械、工具、设施等) 本身存在的缺陷、防护保险方面的缺陷、物的放置方法缺陷、作业方法导致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保护器具信号、标志及个人防护用品的缺陷等。物的故障(或失效)是指机械设备、零部件等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实现预定功能的现象。

1.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指环境的不良状态。不良的生产环境会影响人的行为, 同时对机械设备也产生不良的作用。事故的发生都有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直接作用。但是客观环境是事故发生的背景条件, 可能使引起事故发生的人因和物因产生交叉, 客观上影响了事故隐患的发生和发展, 进而影响事故的发生。所以环境的因素通过对人和物的影响对事故的发生起到促进的作用。

1.4管理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往往只是事故直接和表面的原因,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发生事故的根源在于管理的缺陷。根据我国历年重大伤亡事故抽样分析,92 %的事故是由于管理混乱或管理不善引起。通过适当的管理行为, 选择适当的措施是可以把影响程度减小到最低的。导致安全事故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 企业主要领导者对安全不重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缺乏安全检查或安全检查不全面、不彻底;安全操作规程没有或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费用;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教育培训不够, 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违章指挥;设备使用、维修保养的缺陷等。在工程施工中,劳动力密集,劳动者文化素质低,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安全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2 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和圆满完成的有力保障,包括可行的施工方案、施工队伍的组织和施工材料的准备等等。

(1)施工前要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内容,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单项施工工艺措施和施工方案,重点阐明重要项目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工程进度安排、劳动力组织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2)及时编制施工预算,充分反映工程所需的各种费用、材料、劳动力等;认真做好材料的计划采购准备,编制各项材料计划,对多种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和出库,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同时加强防盗和防火管理。

(3)人在产生过程中对于保证施工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应该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的施工力量,对土方、路面和管道施工队进行合理分工,科学管理;施工作业班次也应有计划的安排并有效地和工序穿插,充分利用有效时间和空间,合理安排,原则上采取两大班作业,作业时限为7~22时。

3 施工中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基施工的回填压实、路肩和边坡、沥青混合料路面。

(1)道路土基是道路质量的根基,无论是填土路堤,还是挖方路槽,如果处理不好,就会给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在沟槽内如果挟带大块回填,不仅会影响整体密实效果,还有可能产生叠砌现象易发生沉陷,所以要控制填土颗粒在10cm以下;带水回填长时间后在行车作用下沟槽部位会发生沉陷,出现明显的凹槽及纵向裂缝,危及路面安全,一般先排除槽内积水,清除槽底淤泥,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回填,在有机质腐烂后会形成空洞,而过湿土会影响密实度,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路面变形,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及淤泥,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才可使用。

(2)和路面完整,防止水侵蚀。路肩碾压不到位或填方宽度不够会影响边坡稳定性,一般填方路堤应分层碾压,或采用片石、卵石或预制块铺砌在边坡表面,用以加固边坡;受条件限制边坡过陡(土质边坡小于1∶1.5)的要砌砖石护坡,边坡直立时要砌筑挡土墙;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槎处经右侧车轮反复碾压而下沉,形成路肩积

水,下渗后使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应进行碾压修整,使密实度不低于轻型击实的90%,横坡偏差不大于±1%,力保路肩无积水现象。

(3)沥青混合料路面已成为现代道路的主体,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其质量的控制。

对于沥青混合料路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撒布不均而形成油垄,经过不断撞击造成高低不平、壅包以及面层与基层粘结较差,一般采取铲平来处治壅包,坑槽是挖成矩形,槽壁垂直,在四周涂刷热沥青,从基层到面层用相同材料填补,并夯实;沥青路面施工缝处,由于压实不足,容易产生台阶、裂缝、松散现象,所以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将已压实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涂刷0.3~0.6kg/m2粘层沥青后再摊铺新料;纵向接缝采用合理碾压工艺,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cm~20cm后压实新铺部分使接缝充分压实,达到要求;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偏多,沥青稠度过低会引起泛油,根据泛油的轻重程度,采取铺撒较粗粒径的矿料予以处理;沥青路面边缘不断缺损,参差不齐,路面宽度减小形成啃边,对啃边路段设置路缘石,加宽路面,加固路肩。

4 施工过程管理

4.1 面上综合管理

城市道路工程对社会影响面大,施工又复杂,强有力的组织管理对施工的顺利实施密切相关。由建设单位负责的职能组织结构模式总体协调,各管线、施工、监理等单位配合建设单位按施工计划安排有序施工,使管理职能、组织分工职责明确,切实地确保工期、安全、文明施工和质量的具体要求。

4.2 质量管理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时常挂在人们嘴上,在所有建筑工地都能看到的标语,说明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为此,首先要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把设计、监理、施工各方纳入其中,主抓责任人,形成责任制。其次,建立质量管理机制,通过设计单位标准制定,施工单位内部自检,监理单位旁站监督,建设单位全程控制等方式,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再次,制定质量管理方案,对施工规程,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方法等进行明确,并在施工过程及完工后进行必要的试验及功能性检测。特别是对关键技术、重要部位、控制难度大的施工内容进行施工质量的重点控制。最后注重质量资料的整理,包括基本数据,原始记录,检查记录和其它资料,以便分析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供后续施工参考。

4.3 安全管理

工程的安全管理是指对建设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安全进行的管理,目的是为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尽管道路施工的安全风险相对其他工程施工而言略低,但安全问题同样重要。对此,建设单位应严格审查各参建单位编制的项目安全技术措施,重点关注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安全管理要点、安全技术措施。开工前检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具备,满足要求后才能允许正式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危险源要及时的落实整改。抓好关键人员、关键部位、关键设备的安全。

4.4 进度管理

目前,市政道路工程总体是工期紧、任务重。因此,道路工程的进度控制是业主关注的重点。要督促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进度计划审核,帮助施工单位优化进度计划,遇到特殊情况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如材料供应跟不上,恶劣天气影响等)。定期召开工程进度协调会,邀请参建单位及工程相关单位参加,重点讨论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随时协商解决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督促问题涉及单位予以解决,保证工程顺利施工。

5 完工后的道路保养

传统道路养护遵循的原则是“坏了才修、不坏不修”,这样不仅增大了道路的全寿命成本,对道路使用者也是极为不便,所以应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的目的。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是在路面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

(1)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起到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

(2)常用道路路面养护手段

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这种方法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