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9-25 11:26:56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第1篇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74-01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今社会转型变迁的环境条件,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针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谈点本人初浅的看法。

1、要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育主管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奖励教师,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单以升学率和学习成绩为单一标尺,而要同时考察评估一所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加大德育考核比重,调动校长、德育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使德育首位思想深入人心。

2、教育部门要加大力度,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老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对老师通常都有一种天然的崇敬,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师的道德情操,教师的胸怀气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深远的,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品行端正的典范,是正义正气的化身,如果他们发现自己的老师处事不公,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言行不一,他们的道德信念就会因此动摇,甚至坍塌,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广大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正面效应。

3、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校要引导教师以宽容之心,仁爱之心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后进生,要改变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要有耐心,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育计划和目标要求,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要和学生坐下来,听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现在的问题是,师道尊严的影响,职业责任的淡化,拉大了师生距离,隔膜了师生情感,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学生有心里话不愿和老师讲,对老师的批评教导听不进去,甚至厌烦,以至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紧张的师生关系导致部分教师意气用事,言语态度失当,不仅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只有在尊重学生,爱学生的前提下,思想教育才能收到效果。

4、多开展一些寓教于乐有收益性的德育活动。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它的确是当代青少年急需补充的营养,但是,仅靠空洞的说教是灌不进去的,即便是灌进去了,也不能很好的吸收。“热爱劳动”,只有在劳动快乐的过程中、劳动光荣的感受中加以培养;“明礼诚信”、“团结友爱”也只有在接人待物的实践中体验到荣誉、尊敬和爱,才能形成一种品质。因此,学校要多组织一些“没有形式主义色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或艰苦、或快乐、或感动的活动中培养品质,养成道德,体验真理。

5、开设家长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多数时间里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行,长此以往便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在缺少必要指导的情况下,家长的各种言行就会内化为孩子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家长学校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同家长进行沟通的有效载体,是家长补充育儿知识的“加油站”、是了解家庭教育动态的“情报站”、是家长了解社会动态、家庭教育知识、家长教育方法和子女心理状况的“交换站”,有助于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有必要担负起指导和培训家长正确施教的责任,要联系社会、家庭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好家长学校,采取专题讲座、材料宣传、给家长致信、家访、校访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主动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和监护,提高家长“重视孩子思想道德教育、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意识。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第2篇

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即8号文件)。5月10日至11日,中央又高规格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在短短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中央既发文件又召开会议,部署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随后,省市先后召开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部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今天,我区召开这次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以及全国和省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广泛深入开展,迅速在全区上下营造出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以及全国和省市会议精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向区委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区文明办组织了专题调研活动,召开了各类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关工委、团委、妇联对学习贯彻工作作了部署。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围绕德育工作,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形式,努力探索工作的新领域、新途径、新办法;区教育局直属的中小学德育基地已成为中小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的主要场所,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加油站”。区文化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整治网吧、“扫黄打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等工作,积极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我区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已经启动,逐渐加大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报道力度。目前,我区学习贯彻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然而,我们的工作与中央、省市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要下功夫去做。刚才,张宪邦同志对我区如何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就学习贯彻中央8号文件和全国、省市会议精神,推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充分理解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决策,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之举,是最大的亲民、爱民、为民之举,

是立足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务实之举,对于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意义。我们务必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事关党和国家是否后继有人、永续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这种重要性集中体现在总书记强调的“四个必然要求”: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强我国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务必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真正把这项工作作为造福当代、泽及百世的战略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上全局工作的战略位置。

二要十分明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围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重点,围绕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这个基础,遵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禅城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在具体工作中,要始终抓住和全面落实四项主要任务:即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伟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这“四项任务”涵盖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方面,是我们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和根本。其中民族精神是灵魂,理想信念是支柱,道德情操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标。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上述要求来进行,将它贯穿和落实到各项教育和活动中去。

三要理性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形势。我们要用全面、历史、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和分析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形势。首先应该充分肯定,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也要看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互联网和其他传媒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与有害信息对他们的心灵产生了不良的腐蚀和浸染,社会上客观存在的种种消极因素与思想观念,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增多,等等。从我区调查结果来看,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形势也不容乐观:不少未成年人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张扬个性,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的意识淡薄,缺乏关爱意识和社会公德观念,行为失范;一些未成年人在宽裕的物质生活环境中成长,特别是独生子女,生活在家长的呵护包围之中,独立自主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较差;一些未成年人向往西方的所谓现代生活方式,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生活上贪图安逸,盲目攀比,追求享受和高消费;一些未成年人崇尚港台、国外文化,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评价偏低,缺乏认同感、自豪感,不愿意认知和接受,在未成年人中,舶来品圣诞节的地位上升很快,已超过中国传统的“中秋”、“冬至”等节日。未成年人成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根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责任在各级党委、政府。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成为千家万户的共同期盼,成为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要事。

二、扩大覆盖,强化管理,营造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界各方面都要迅速行动起来,各尽其

责,共同努力,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成才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要从孩子父母抓起,切实优化家庭环境。“儿女是反映父母行为的镜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断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与此同时,孩子的家长尤其是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自己良好的道德风范和言行举止,为下一代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二要从教师的道德操守抓起,切实优化学校环境。一个人的成才在教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在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可见,我们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除了让学生学会知识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但目前我们的教师队伍并不完全单纯,我们的校园也不是一片净土,我们要把整肃和纯洁教师队伍作为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根本性工作来抓。各级各类学校在抓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要狠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落实,要建立科学的学校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在考核教师业绩时不仅要考评升学率,还要考评师风师德。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切实做到既教好书,又育好人;既传授知识、开阔视野、训练技能,又帮助和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事立足社会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自身与外界的基本关系。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从教会未成年人做人做起,把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基本社会公德等制定成礼仪规范,把良好的习惯转化为优秀的内在品质。

三要从净化文化环境抓起,切实优化未成年人成长文化环境。未成年人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思想尚未成熟,观念尚未成型,极易受社会风尚的影响。比如,由于部分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某些媒体的“娱乐化”趋势明显增强,有的人把“低俗当幽默、肉麻当有趣、庸俗当时尚”,在未成年人中形成“追星”风气。还有,由于网络的普及,有的孩子为了去网吧,不惜撒谎旷课,不惜飞檐走壁,弄得许多家长痛心疾首,四处上书。但我们不能因电视播出某些有害节目就取消电视,不能因网上有某些负面内容就关闭网络。我们必须做的就是加强管理,抓好“净化”,把负面影响缩小到最低程度。就是要净化文化市场,要净化网络传输,要净化舆论宣传。

四要从团队活动抓起,切实优化实践环境。共青团和少先队要发挥实践育人的独特优势,采取课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未成年人道德和社会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各级共青团、少先队、青联、学联、青年社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组织,进一步完善我区团队工作社会化机制。社区和农村团队组织都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引导未成年人遵守道德规范、实践文明言行。要深化少先队员道德实践活动,实施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引导学生遵守校规校纪,陶冶高尚情操。要充分利用“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以及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引导未成年人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要积极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军事训练和夏令营、冬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

五要从社区文明建设抓起,切实优化社会环境。形形色

色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风尚每时每刻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养成产生极大的影响。从正面来讲,社会是个“大熔炉”;从反面来讲,社会是个“大染缸”。未成年人所在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未成年人是被“大熔炉”炼成有用之材,还是被“大染缸”同化玷污,与社区关系极大。我认为,社区要着重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社区的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工作,使社区张扬“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二是要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以及其它各类活

动场所,组织开展富有特色的校外活动,使社区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大课堂。

六要从预防犯罪抓起,切实优化法治环境。一方面,要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据有关部门反映,近几年未成年人偏差行为、参与吸毒和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20*年至20*年底,我区共判处未成年人罪犯130人,占同期判处罪犯的4.2%,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所以,政法部门要加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研究,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规律,制定并实施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科学措施,建立“问题青少年”帮教机制,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把我区未成年人犯罪率控制在最低水平上。另一方面要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对未成年人的侵害犯罪。要把保障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使社会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肩负起保护、关心、培育下一代的道义责任与法律责任。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忽视甚至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既要从舆论角度教育批评,又要运用法律武器强制规范。我们一定要高扬法律之剑,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三、把握规律,提高水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各部门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开展具体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总结工作经验,探索客观规律,掌握科学方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工作水平,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此,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抓住根本与全面推进的关系。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在四项主要任务中,民族精神是灵魂,理想信念是支柱,道德情操是基础,全面发展是目标,由此涵盖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方面,这是我们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主线和根本。要在抓住根本的前提下,全面推进以德育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场所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实施社会环境净化工程,健全领导体制,加强队伍建设,落实扶持政策等各项工作,为四项主要任务的全面落实提供坚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制度支撑和机制保证。

二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坚持已有的宝贵经验,又要根据新的实践加以丰富和发展。对xx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一以贯之坚持好、运用好。同时,我们要注重研究和回答xx区面临的新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以坚持贴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实际、贴近未成年人的生活现实、贴近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为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规律,推动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使我们的工作在借鉴继承中发展,在改进创新中提高。

三是正确处理重在建设与依法管理的关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在精神领域里搞建设,一定要坚持正确引导、重在建设的方针。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法制和管理,运用法制手段消除当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解决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突出社会问题。要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整顿,严厉打击各种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活动和暴力行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我区未成年人安心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是正确处理教育与服务的关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诚心诚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工作的切入点。既教育人、又服务人,既讲道理,又办实事。要多尊重、多沟通、多理解、多关心,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把教育寓于服务之中,以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

五是正确处理着眼长远与立足当前的关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定要着眼长远,着眼未来,把它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任务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但是,又要看到,当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在一些领域、一些地方显得十分突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又是一项紧迫

的现实任务。要把长期规划和近期安排结合起来,把战略任务和阶段性任务结合起来,既抓好经常性的工作,抓好工作制度和机制的完善,又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实际抓好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特别要集中力量解决群众非常关注、反映强列的突出问题,像整顿网吧、“扫黄打非”等工作,要尽快取得阶段性成果,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四、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领导务必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负起教育和引导责任,大力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要健全领导体制,明确责任分工。要按照要求,在我区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特别是各级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要负起政治责任,经常听取汇报、调查研究,注意了解和分析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认真研究和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切实加强和充实区文明办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的力量,区文明办要在区文明委的领导下,发挥好协调作用,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组织,要发挥各自优势,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二要狠抓总体部署,构筑工作体系。一是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对我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出合理安排和周密部署,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二是要努力形成以学校为龙头、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依托的教育网络。中小学校、镇街、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以及其他基层组织要切实担负起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责任。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实践育人中的独特优势,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

三要完善政策规定,强化引导管理。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对公益性、半公益性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在建设、经营过程中税费收取等方面要给予必要的优惠与照顾,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二是各级政府要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而影响收益的公共文化场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行政策倾斜和必要的补贴。三是鼓励全社会增加对未成年人活动设施建设的投入。

四要增加经济投入,改善阵地设施。一是要积极挖掘现有阵地的潜力。比如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博物馆、体育场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等,要创造条件对全社会开放。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本土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教育和激励未成年人。二是要根据现实需要,创建未成年人教育基地。要按照公益性文化事业由政府主导的原则,把对未成年人专用公益设施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要努力把区教育局直属的中小学德育基地办成全国示范性的现代化的学生综合校外实践基地。三是要随着财政状况的好转,逐步增加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投入。四是要切实为未成年人办成几件实事。近年内要抓好以下几件实事,如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优惠开放,抓好以整治网吧和学校周边环境为主的净化工程;积极实施中小学德育基地建设工程等。通过这些实事,让人民群众看到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

未成年人强则国家强,未成年人兴则民族兴。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第3篇

关键词: 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基本规律

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道德养成教育强调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来积淀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品质,它不但是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一条根本途径,而且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准确把握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规律,对于提高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方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揭示了一系列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如道德内化规律,道德品质递升规律,道德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反复性规律等。

一、道德内化规律

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内化”概念最初由以杜克海姆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派提出,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变。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将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则转化为自身动机系统的一部分,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做出道德行为。道德内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道德能否形成和个体道德素质能否提高。

中西方思想家普遍重视对道德内化规律的运用和研究。如孔子认为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美德的养成,主要靠“内化”,只有依靠自我内在的修养与锻炼,人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2]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指出:“社会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个体从外部的控制和奖赏中脱离出来,从而使行为逐渐变为内在奖赏――也即与新社会行为本身紧密相联的满足感来指导和支持。”[3]如果道德品质没有内化,就易变成“言行不一”、“知行脱节”。道德规范一旦内化为行为主体的行为准则,就会演变成为一种相当恒久的内在力量,从而支配和引导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倾向和行为表现。革命导师马克思有句名言:“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就其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形式而言,它只有内化为主体的情感、意志,从而支配着主体以自觉的行动,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有效的道德。

中西方近代学者在对道德内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一般都趋向于把道德内化划分为道德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几个阶段。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内化、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A.自我中心阶段(2―5岁);B.权威阶段(6―7、8岁);C.可逆性阶段(8―10岁);D.公正阶段(10―12岁)。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了道德内化的发展观,把个体道德内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A.前习俗道德水平;B.习俗道德水平;C.后习俗道德水平。我国学者燕国材教授把道德内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A.定向阶段;B.认识阶段;C.评价阶段;D.服从阶段;E.认同阶段;F.良心化阶段。可以说,没有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就没有个体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二、道德品质递升规律

道德品质的递升规律也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规律。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由简单到复杂、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向自觉发展的过程,要实现道德养成教育目标,人只能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中西方学者都强调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运用道德品质的递升规律。宋代教育家朱熹依据未成年子弟年龄、心理与理解能力的不同,把道德养成教育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并针对每一个具体阶段提出一些特殊的道德养成教育的要求,以使道德品质养成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西方国家很注意根据道德品质的递升规律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养成教育。如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很早就认识到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对道德养成教育的影响,把青少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采取不同的道德养成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以适合其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例如,对3―6岁的儿童,特别注意通过音乐、歌唱、讲故事、做游戏等来激发儿童坚毅、快乐和勇敢的品质。对6岁以上的儿童,主要进行情感教育,使其灵魂中的低级部分发展起来,促进他们节制美德的形成。17―23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进行意志教育,培养灵敏、机智、坚定、勇敢的美德。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就如同“把水猛地倒入一个细颈罐时水要溢出来一样”,[4]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当代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更是这样。例如美国学校的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层次性问题,如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不相同: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历史,大学讲理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设计和安排,充分考虑到人的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既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规律。

三、道德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反复性规律

道德品质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平时一点一滴的量的积累,而后发生质的变化和突破,最后达到道德品质的提高和升华的过程,这也是中西方思想家、教育家所揭示的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客观规律。亚里士多德说:“习惯或性格的养成教育,如同疾病的发生,是渐渐的,一步一步的,是不可知觉的;因此,我们只在我们的习惯的开端时是主人。”[5]他还把美德的形成看成是一个习惯――美德――习惯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吕氏童蒙训》告诫儿童:“今日记一事,明日记一事,久则自然贯穿。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则自然浃洽。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涣然冰释,怡然顺理,久自得之,非偶然也。”道德素质不是在人生的某一年龄阶段、某一特定时期就能养成的,它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颜氏家训》中举王大司马母魏夫人训子的事例,说她“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功业”。[6]儿子年过四十,甚至已经成为领兵三千的将领,母亲仍不断地对其进行道德养成的教育和训练。清代思想家颜元提出道德养成教育就是一个习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习三两次”就完结,而是“时习方能有得”,“习与性成,方是乾乾不息”。[7]道德养成教育是一个永无止息的过程。同志在《吴玉章同志六十寿辰祝词》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强调共产主义者的道德素质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论语:述而[M].

[2]论语:颜渊[M].

[3][美]Walter Mischel:米歇尔. Advances in personality science[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2002:76.

[4][英]伊丽莎白・劳伦斯(E.S.Lawrence)著.纪晓林译.现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21.

[5]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10.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第4篇

论文摘要: 道德养成教育强调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来积淀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品质。准确把握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规律,对于提高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方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揭示了一系列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道德养成教育强调通过道德行为的反复训练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来积淀道德素质、形成道德品质,它不但是提高未成年人道德素质的一条根本途径,而且是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准确把握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规律,对于提高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西方的思想家、教育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揭示了一系列对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普遍适用的基本规律,如道德内化规律,道德品质递升规律,道德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反复性规律等。

一、道德内化规律

道德内化是道德养成教育的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内化”概念最初由以杜克海姆为代表的法国社会学派提出,是指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变。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外部环境影响下,将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则转化为自身动机系统的一部分,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境中做出道德行为。道德内化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个体道德能否形成和个体道德素质能否提高。

中西方思想家普遍重视对道德内化规律的运用和研究。如孔子认为一个人道德境界的提高、美德的养成,主要靠“内化”,只有依靠自我内在的修养与锻炼,人才能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他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1]“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2]美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指出:“社会化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使个体从外部的控制和奖赏中脱离出来,从而使行为逐渐变为内在奖赏——也即与新社会行为本身紧密相联的满足感来指导和支持。”[3]如果道德品质没有内化,就易变成“言行不一”、“知行脱节”。道德规范一旦内化为行为主体的行为准则,就会演变成为一种相当恒久的内在力量,从而支配和引导人们的价值判断、行为倾向和行为表现。革命导师马克思有句名言:“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就其存在的形式和发挥作用的形式而言,它只有内化为主体的情感、意志,从而支配着主体以自觉的行动,才能称之为现实的、有效的道德。

中西方近代学者在对道德内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一般都趋向于把道德内化划分为道德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几个阶段。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道德内化、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A.自我中心阶段(2—5岁);B.权威阶段(6—7、8岁);C.可逆性阶段(8—10岁);D.公正阶段(10—12岁)。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强化了道德内化的发展观,把个体道德内化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A.前习俗道德水平;B.习俗道德水平;C.后习俗道德水平。我国学者燕国材教授把道德内化过程分为六个阶段:A.定向阶段;B.认识阶段;C.评价阶段;D.服从阶段;E.认同阶段;F.良心化阶段。可以说,没有社会道德的内化过程,就没有个体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二、道德品质递升规律

道德品质的递升规律也是道德养成教育的基本规律。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由简单到复杂、由他律到自律、由不自觉向自觉发展的过程,要实现道德养成教育目标,人只能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中西方学者都强调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教育的实际操作中运用道德品质的递升规律。宋代教育家朱熹依据未成年子弟年龄、心理与理解能力的不同,把道德养成教育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并针对每一个具体阶段提出一些特殊的道德养成教育的要求,以使道德品质养成由浅入深、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西方国家很注意根据道德品质的递升规律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养成教育。如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很早就认识到青少年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对道德养成教育的影响,把青少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提出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采取不同的道德养成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以适合其道德品质发展的规律。例如,对3—6岁的儿童,特别注意通过音乐、歌唱、讲故事、做游戏等来激发儿童坚毅、快乐和勇敢的品质。对6岁以上的儿童,主要进行情感教育,使其灵魂中的低级部分发展起来,促进他们节制美德的形成。17—23岁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年要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进行意志教育,培养灵敏、机智、坚定、勇敢的美德。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认为,教育不可急于求成,否则就如同“把水猛地倒入一个细颈罐时水要溢出来一样”,[4]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当代西方国家的道德教育更是这样。例如美国学校的道德养成教育的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层次性问题,如爱国主义教育在小学、中学、大学各不相同:小学讲故事,中学讲历史,大学讲理论。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设计和安排,充分考虑到人的认识发展的不同阶段,既符合教育对象的认知规律,又符合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规律。

三、道德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反复性规律

道德品质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反复、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平时一点一滴的量的积累,而后发生质的变化和突破,最后达到道德品质的提高和升华的过程,这也是中西方思想家、教育家所揭示的道德养成教育的一个客观规律。亚里士多德说:“习惯或性格的养成教育,如同疾病的发生,是渐渐的,一步一步的,是不可知觉的;因此,我们只在我们的习惯的开端时是主人。”[5]他还把美德的形成看成是一个习惯——美德——习惯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吕氏童蒙训》告诫儿童:“今日记一事,明日记一事,久则自然贯穿。今日辨一理,明日辨一理,久则自然浃洽。今日行一难事,明日行一难事,久则自然坚固。涣然冰释,怡然顺理,久自得之,非偶然也。”道德素质不是在人生的某一年龄阶段、某一特定时期就能养成的,它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颜氏家训》中举王大司马母魏夫人训子的事例,说她“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功业”。[6]儿子年过四十,甚至已经成为领兵三千的将领,母亲仍不断地对其进行道德养成的教育和训练。清代思想家颜元提出道德养成教育就是一个习行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习三两次”就完结,而是“时习方能有得”,“习与性成,方是乾乾不息”。[7]道德养成教育是一个永无止息的过程。同志在《吴玉章同志六十寿辰祝词》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强调共产主义者的道德素质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论语:述而[M].

[2]论语:颜渊[M].

[3][美]Walter Mischel:米歇尔. Advances in personality science[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2002:76.

[4][英]伊丽莎白·劳伦斯(E.S.Lawrence)著.纪晓林译.现代教育的起源与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21.

[5]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310.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第5篇

【关键词】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和谐社会不仅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追求人与性之和谐。人类的性,是人的生理构造和生物本能的自然属性与人的心理发展和伦理道德规范的社会属性的和谐统一,反映了个体的自然需要和社会对其道德行为约束的基本要求。

未成年人主要是指18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发育、心理发展,尤其是道德心理尚未成熟,在不良的性信息刺激下,性腺过早觉醒、性冲动提前,而性心理结构还不完善、不健全,个体对求、性冲动的控制难以达到理智状态。

据某医院妇科医生介绍,时常有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到医院做人工流产手术;一个13岁的女孩子居然生下一个足月的婴儿,而在女孩怀孕的9个月中,家长和老师乃至女孩子本人却无察觉,而婴儿的“父亲”恰是女孩的同班同学,也是13岁。如此稚嫩之举,难留童年的快乐。笔者从事中学班主任工作将近十年,目睹中学生早恋非常严重。而我们教师也做了大量心理、性教育工作,但始终效果不容乐观。现实生活不仅仅上述一例,可以说是据不胜举。人与性的失衡,警示国人理性思考:“救救我们的孩子!”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和道德意志能力加强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应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构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

加强未成年人性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发达国家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1967年美国“全国学校委员会联合会”推行中小学12年连续性教育。瑞典1975年专门修正法律,提出在性生理教育的同时,充实性道德、性评价的内容,进行性社会学、性伦理学和宗教观教育,强调性责任和性约束的教育。日本在70年代提出性教育首先应当是性的文明教育、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其次才是性的卫生教育。90年代,国际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合作,专题讨论了“道德伦理教育在有关领域的地位”、“人格教育是性教育的途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适应国际性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应尽快把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保健教育、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2.提高未成年人道德认知和道德意志能力

现今未成年人易出现性道德认知模糊、失衡、混淆,不良性文化、与社会道德标准相去甚远的现象,部分未成年人性道德意志薄弱,判断能力、防御能力低下,易受色情文化、网络成瘾等负面影响。因此,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要力争坚持性道德认知和性道德行为的统一原则,加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人格教育力度,不断充实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内容,重视未成年人不良性意识萌动和不良冲动带来的影响,重视引导未成年人建立正确审美标准及健康的审美情趣,关注未成年人性别定位及性别角色定位。加强未成年人性科学知识的学习,帮助未成年人建立正确的恋爱观、观、忠洁观,加强自尊、自爱、自重教育,建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及道德观,提高未成年人的意志水平及鉴别能力,即使面对不良刺激及诱惑,也能正确选择、坚决抵制。帮助未成年人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阶段的升华。

3.建立有利于未成年人性道德健康成长的和谐机制

构筑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的和谐机制,使教育的外部规范逐渐内化为人的内在意识和自觉行为,使未成年人性的道德水准逐渐达到社会规范的标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性之和谐。 要尽快建立“学科指导、组织干预、环境教育三维并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防护保障机制,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校要重视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避免道德教育滞后甚至“德育失衡”现象,要力争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地方特点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的体系、内容和方法。学校进行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深入细致且生动有趣,避免教条主义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同时要加大未成年人性道德研究的力度,组织高水平、高质量、多学科合作的学科队伍,加大学术研究的力度。加强教育者的培训学习和专业指导,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与道德风范及道德教育的效能。学校和家长应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性问题的警觉意识和判断能力,掌握科学有效的性教育理论和方法,敢于直面未成年人的疑惑,重视家庭对未成年人性道德养成的基础作用。应加大政府综合治理,社会各行业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加强性科学的普及和宣传教育,消除性环境污染,构建绿色通道,加大环境净化,预防干预的力度,把好精神文化产品入口关,建立“健康准入”机制,形成教育机构、社区服务、司法部门、医疗卫生、宣传媒体、网络机构等整体介入未成年人性道德建设的民心工程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建构方向一致、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网络。

4.建立健全未成年人性保护法,为未成年人性道德教育提供法制保障

大力加强社会法制监管力度,大力开展未成年人性法制教育,使说理教育与法律干预相结合,严肃处理未成年人害事件,肃清不良社会风气,加强网络立法,建立绿色网络空间。教育、行政、司法、文化等部门联合起来,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推动和保障性道德教育的顺利、深入开展。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第6篇

县团委少工委200*年上半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总结

二00*年,我县团委、少工委在地区团委、少工委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力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在体验和锻炼中提高少先队员“五自”能力,增强少先队工作者和少先队员光荣感、责任感。现作如下总结

一、抓好少年儿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在青少年中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开展此项活动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举措,我县团委、少工委于今年3月认真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月”各项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3月5日组织县直单位、“青少年维权岗”单位、“青年文明号”集体百余名团员、县直学校千余名团员、少先队员参加了“民族精神代代传”全队统一行动日活动,引导全县各族青少年通过团队的组织形式,开展学雷锋、植绿护绿、环保清洁、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等系列活动,把民族精神的深刻主题和丰富内涵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牢记党的性质、任务、宗旨,进一步坚定“三个离不开”思想,加强了对青少年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使民族精神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孩子的内心。

2、2006年上半年,县团委继续大力开展农村青少年反警示教育活动,全文编译了《农村反警示教育宣讲提纲》,下发至乡、村团队组织,并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同时还编译了图文并茂的“农村反警示教育宣传单”,利用县流动放映队进乡入村放电影之机,进行宣讲,取得良好收效。

3、积极号召全县广大青少年向先进人物学习,在广大基层团队干部和各族青少年中掀起了学习卡德尔巴克的热潮。5月26日组织全县6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了县委组织的“双拥工作汇报会”,地区演讲团的宣读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了卡德尔巴克的先进事迹,全地区“双拥先进单位”也分别作了报告,使学生们深受教育。5月,我县多浪乡中学初二(2)班买合木提吾买尔同学在县开发区内放羊时,捡到一串重达17克的黄金项链,价值3400余元,主动交给班主任,大家共同努力将项链还给了失主,团县委、少工委授予他“拾金不昧好少年”光荣称号,号召全县广大青少年向他学习。以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感染鼓舞广大青少年,营造学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4、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青少年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团县委、少工委抓住“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结合青少年特点,适时开展系列庆祝纪念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受到深刻教育,收效良好。

二、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少先队工作充满活力

1、规范青年志愿者活动。今年以来,我县团委、少工委继续抓好青年志愿者活动,3月5日召开了以“学习雷锋好榜样美丽青春献社会”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大会,动员会上,团县委副书记王馨作了激情洋溢的动员讲话,号召全县广大青少年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积极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随后县政府、公安局、国税局、水利局、检查院、妇幼保健站、消防中队、人民医院等县直单位的团员结合各单位业务类型,积极开展了义务宣传专业知识、免费咨询、散发宣传单、展示宣传画等系列活动,广大学生团员、少先队员积极开展了打扫县城街道、清洗公共设施、为孤寡老人、残疾人送温暖等活动。4月28日,又隆重召开了青年志愿者招募大会,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日前县直单位团员100%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农村团员80%加入志愿者行列。

2、举办““共话××辉煌巨变”青少年爱国主义图文展。全县1500余名青少年参观了此次展览。展览展出了上千张照片和一些文字资料,其中有些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有、朱镕基、王恩茂、王乐泉、司马义铁力瓦尔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县的留影及题词,有大量历年来我县涌现出的革命烈士、民族团结烈士及劳模等先进人物的照片及事迹,有大量反映五、六十年代我县县容县貌及各行各业工作情况的老照片,甚至有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时期我县的档案图片,还有大量反映××现貌的照片等等,从这些展品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的辉煌巨变。

3、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今年来,我县各级少先队组织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个性和群体特点,开展了以荣辱观教育、公民素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培养了少先队员的自我维护意识,增强了少先队员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针对近年来组织及宗教迷信活动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团委、少工委在全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校园拒绝、禁止宗教”活动,让少先队员了解组织的本质,自觉远离不法行为。

4、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青少年楼艺画廊,动员和引导我县广大青少年参与“文化小区”的建设与美化,团县委、少工委一直关注楼艺画廊作品的更新工作,作品种类涉及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经过精心装裱后悬挂于县园丁小区各楼道,真正把“小手画出大文章”展现在小区居民面前,作品或歌颂社会文明道德新风尚,或倡导绿色环保,或反映和谐社会,创意生动活泼,着眼于身边的人和事,渗透着小作者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团县委、少工委将进一步在全县各学校居民小区推行此项活动,打造“棉城”新形象,建设文明和谐××!

5、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县团委、少工委积极组织全县各级少先队于5月30日开展了庆“六·一”系列主题活动。专门制定下发了《庆“六·一”活动方案》。此次庆祝活动主要突出“平安”和“欢乐”两个主题,我县团委、少工委与县委宣传部、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县“国寿杯”少年儿童书法绘画比赛,并争取到县国寿保险公司的倾情赞助,提供大赛所需的所有奖品,旨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少年儿童艺术修养,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为学校与家庭、家长与学生、少先队辅导员与家长提供交流的机会,共促“学校德育工程”和“家庭育苗工程”的育人机制工作向纵深发展,同时让广大少年儿童围绕“平安·快乐”这一主题爱自然、爱他人、爱自己。

6、继续深入开展“雏鹰争章”活动。“雏鹰争章”是少先队的常项工作,我们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各个环节入手,把一枚枚“雏鹰奖章”作为目标,不断提高少先队员的品格和技能,积极让少先队员在跑、跳、玩中展现自己的天性,在发明、制作、实验、表演中显示自己的才能,在争章中享受成功、获得进步。

三、加强青少年维权工作,维护好青少年权益

今年来,我县团委、少工委坚持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工作的载体,巩固和发展各类阵地,健全教育服务青少年的工作体系,进一步发挥青少年维权岗的优势,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全县青少年维权工作的健康发展。4月6日,团县委召开了2006年度青少年维权工作会议,我县各乡镇(农业企业)及县直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县公、检、法、司、工商等青少年维权岗单位负责人及代表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05年度青少年维权工作,安排部署了2006年度青少年维权工作重点。与会下发了《2006年××县青少年维权工作要点》、《青少年维权工作参考》,同时对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单位进行了命名表彰。我县各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及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工商、城管、文体广电等青少年维权工作相关部门,在全县大力开展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专项行动,从组织宣传到专项整治,各维权部门通力合作,收效显著。县公安交警大队青少年维权岗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深入青少年中宣传交通法规,制作专题版面,在各学校及乡镇进行巡回展览,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直观的警示教育;县城镇派出所青少年维权岗,认真处理涉及青少年违法案件,召集全体民警就“如何当好校外辅导员”召开了专题研讨会;县公安局积极组织经验丰富的民警深入学校开展法制知识专题讲座;县法院刑事审判庭专门设定了少年审判庭;县工商局城镇工商所对县城校园周边的商店及饮料销售摊点进行了“三无”小食品及“三无”饮料大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小食品及饮料均予以没收。

目前,××县“人人关心下一代,人人关注下一代成长”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已然形成。

四、关注贫困学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县团委、少工委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贫困生就学问题,以让每一名适龄儿童都能上学为已任,千方百计的为此做坚持不懈地各种努力。从今年4月开始,帮助身患重病的艾山江加拉力和阿里木江尕依提同学在全县范围内捐款,截止目前,捐款数额已达3万4千余元,为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同学送去了温暖和关爱。5月,我县团委认真按照瓦党宣[2006]03号文件的要求,重点开展“七个一”实践活动,5月20日团委全体成员来到英艾日克乡也克里村,开展一次村容村貌整治活动,与英艾日克乡也克里村民一起对该村道路、渠、林带、居民点进行了清理;购买4袋化肥,送到贫困户手中;与村“两委”班子及“三老人员”进行讨论,理清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林果业,以发展红枣为主;扶持一户文化示范户,为阿不都尼牙孜沙木沙克家送去了50多册科技图书,包含园艺、庭院经济、畜牧等方面科技知识,同时将他家定为庭院经济示范户,帮助他修整院落,设计合理的布局,下午组织了一台文艺节目,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帮助缺少劳力的贫困户清除田间杂草,解决了贫困户实际困难。

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第7篇

“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口号浮于形式,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都是一带而过。很多学校是浮于表面,没有真正渗透到孩子的日常行为中,偏离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的对策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教育未成年人,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发展;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为主导,增强德育在当前的价值和作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文化思想,培养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积极进取的社会精神。2.改革思想道德教育体制,采用新的道德评价体系和失德惩戒体制,落实思想道德教育实质。根据当前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改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从而制定新的德育标准、考核制度,让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熠熠生辉,进而使用合理的道德评价标准和失德惩戒制度,来制约和管理未成年人不合理的德育行为。失德惩戒标准的制定是对未成年人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管理行为,虽然是强制性管理,但是却能保证未成年人在心理上完全能够接受,能对未成年人在失德这一问题上起到教育和制约的作用。充分开发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在当前形势下、良好的社会背景下,形成良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循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和形成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关系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和国家的稳定。只要形成良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循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制度,就能开创良好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体制:(1)开发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潜在功能,给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开辟出一片良好的新天地。(2)开发亲情教育的功能。人们要转变重学习轻德育的教育观念,更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理念。(3)开发学校教育的优势。学校是未成年人汲取知识的摇篮,不仅是学习的专业场所,更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环境。3.总结未成年人自身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采取多方面的渠道,从身心、社会实践、知识理论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促进未成年人全身心的发展。(1)让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得到增强,提高未成年人依法保护自己的能力。(2)让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得到增强,使未成年人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3)让公民社会意识观念得到增强,最终使未成年人知道并深入的了解公民的责任和义务。(4)让未成年人心理素质承受能力得到增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