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会计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2-04 16:42:03
会计教学论文

会计教学论文第1篇

作为为各行各业提供管理人才与智力支持的高校会计学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会计教学培养的方式在学术界与实践界都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会计教学改革的尝试也在这些高校中展开。作为高校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群体,如何应对全面改革中的大环境对会计教学与时俱进的要求,成为了外界以及教师群体本身都在探讨的问题。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培养对象和目标与高职等职业教师有所不同,怎样找准自己的方向有的放矢的迎接会计教学的挑战是横在教学质量面前的一座大山。

2国内研究情况

会计教学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逐渐改革推进着,国内关于会计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对理论教学的内容以及课程设置安排上进行的,而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以职业教育的立场来进行的,鲜有的从教师的视角去研究会计教学体系的建设基本也是站在中职、高职教育改革的立场来讨论的,譬如熊玉红,戚英华2010年6月在《中国商界》中“试论会计实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从会计实训老师的角度来分析其应具备的素质及及培养途径;张跃红2010在“会计实训教学及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中,讨论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定位,并针对会计实践教学提出了建议,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关键在培养“双师型”教师。

3本科会计教学的挑战

3.1界定本科会计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明确本科的会计教学与职业教育是不同的。本科的会计教学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更多的考虑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完整化以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而会计职业教育要求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更多的考虑学生要有“必需、够用”的知识以及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不同,本科会计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上可以参考但却不应该借鉴职业教育。其次,由于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不管对本科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是如此,实践教学在本科会计教学当中的地位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轻到重的过程,但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要求、教学时数的比重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同样应避免实践教学限于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之中。了解了本科会计教学的特点,在界定教学的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上才不至于迷失于当前的短期社会需求,而忽略了对学生长远发展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3.2设计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在不同的学校之间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本科生从高中生升学而来,在高中主要从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中,学习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本科的会计教学方式在选择仅仅继续采用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二是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三是以发展健全人格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根据会计学科的特点,怎样运用已有的教学模式、方式,创新适宜于本科会计教学的特有模式、方式,是广大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3.3本科会计教学要求与时俱进。正如本文在开始中提到的,我国会计政策制度正进入全面改革的时代,我们所在的会计工作的大环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发展着,这也要求我们的会计教学内容要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本科会计教材的更新速度、本科会计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决定了教学内容是否与时俱进。

4大学教师的应对方法

4.1加强对本科会计教学的研究。面对会计教学中的挑战,大学教师作为科研工作的主流群体,主要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以期推进会计教学的实际工作。

4.1.1加强研究界定统一的本科会计教学的基本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会计教学内容的研究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主要针对会计教学的理论内容与实践或实训内容进行着。现阶段可以将会计教学内容分为会计理论教育与会计实践(训)教育,对于会计理论教学的基本内容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且已对理论教学的基本课程达成了一个共识,但是在实践教学上的研究仍然缺乏研究,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统一的关于基本内容的有效共识。本科会计教育工作不同于高职等职业教育工作,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切不可照搬或借鉴职业教育。通过对两种教育方式间加强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确定本科会计人才的基本培养目标。

4.1.2加强对本科会计教学的模式、方式的探索研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在教育中传播最广的一句话,大学的基本教育模式,从最简单的传授知识,到现在的翻转课堂教育法,无不是人们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目的就是为了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知道怎样去学到自己想了解的知识。本科会计教学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由重视原理记忆变为重视原理应用,由注重问题结论变为注重发现问题,结合会计学专业极具实用性的特点,尝试与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方式的研究,以期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习惯,进一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4.1.3加强更新教材内容的研究。随着我国会计全面改革进程的深入,带来了会计准则、制度的修订,随之而来,我们用在会计教学过程中的教材也应做出相应的更新调整。有丰富会计教学经验的大学教师之间可以组织起来开展对教材更新的研究,通过教师间按专题聚集分工、备课、研讨,加快编写一些结合新情况、突出实际操作的补充教材,以期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会计改革动态,传达一些会计热点问题和新出台的会计政策,以达到思想上的同步。

4.2拥有“双师型”资格。大学教师作为高校教育的中流砥柱,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一般多来自于各大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属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模式。会计学作为应用性学科,既需要理论的深度与广度的支持,也需要实践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检验,在高校中广泛认同的对会计专业教师具有“双师型”资格的要求对大学教师而言仍然有必要。所谓“双师型”即指高校教师资格和会计师资格。高校教师资格是从事高校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本科会计专业教师从事会计教学的前提,体现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上的能力,是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认可;会计师资格是我国对会计人才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类别上进行的认证,体现的是中级会计实践能力,是对具备一定处理实际会计业务能力的认可。“双师型”的提出最初来源于高职教育,但现在在所有的会计教学中已成为基本共识。

4.3参与会计实践工作。拥有了会计师资格说明了在取得资格证的时候,这些教师具有了一定进行会计实践的能力,但是这样的能力如果不能在实践中继续强化熟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能力只会被弱化,并且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没有到过企业参与真实会计工作的教师,缺乏对会计工作现实流程的感性认识,在会计教学工作中传递理论知识难以深入浅出,进行实践指导难以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确切的答复。正因如此,从事会计教学的大学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科研之余在学校认可的情况下,寻找机会积极的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同时,也可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校外高级会计师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培训和教学实践锻炼后,在教学中能较好地将书本知识与会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5结语

会计教学论文第2篇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根本方法。陶行知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1]

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学理念在会计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育要面向就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初、中级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从学生情况看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多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知识层次、认知水平都相对较弱,学生心理反映各不相同。

(二)从学校情况看

从目前的教学效果看,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在实践技能方面与社会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1.中职的会计教学大部分仍基于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模式中职会计大部分采用高教版教材,会计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是:简单地“传递一接受”的过程,较典型的“填鸭式”教学。2.理论与实践分离,尚未融合有些中职学校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两段分别进行。3.教师的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是关键,中职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色决定了会计教师必须拥有“技师+教师”的双师能力,既懂理论知识,又能实践操作,既能上得讲台,也能下得企业,具有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

三、在会计教学中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共同的做是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都在实习单位完成:对教师而言,做中有教,教中有做;对学生而言,学中有做,做中有学,教学是统一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在实践中要学用一致,推行手脑一致,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2]

(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会计教学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首先要坚持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按事施教”的原则,即课程以每一个工作过程所必须的理论和技能为出发点和基本内容,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从会计职业能力要求入手,根据“岗位技术能力课程”的思路,确定教学计划,设置相应的课程,使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确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构建项目课程体系。“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该项目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项目导向法体现在“教”中,课程设计是以9个项目为中心,以13项工作任务引导“教”;任务驱动法体现在“学”中,以13项工作任务驱动岗位知识的“学”;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在各个项目的课堂教学“做”中,集中体现了“教学做”合一,做到“理论—实践”嵌入式教学,项目课程融合式在会计教学中。[3]2.精心策划教学方法,采取有效的授课方式会计教学是枯燥、无味的,这是大部分教师、学生的一个共识。“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下的会计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在会计教学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3.制定精细教学计划,分阶段到企业进行业务实践陶行知所说“譬如游泳,要在水里游;学游泳,就须在水里学。若不下水,只管在岸上读游泳的书籍,做游泳的动作,纵然学了一世,到了下水的时候,还是要沉下去的。”[4]可见,“教学做合一”最终落脚点在“做”上,即要“做中学,做中教”。

(二)加强教材建设,开发、借鉴理实一体化的教材

教材是教师完成教学和学生学习必备的教学媒介。随着会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开发、借鉴适合理实一体化的会计配套教材。会计的理论教学上要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要围绕职业岗位的要求,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对理论进行删繁就简,调整重组;实践中用得上的就教,用不上的就不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的应用形态,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严密性;强调“知其然,用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5]

(三)创造条件,坚持师资队伍的“内培、外引”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最终实施,依靠的是一批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对于会计课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1.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选派教师参加部级骨干教师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及教师六个月企业实践培训计划,利用国家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2.是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习,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建立教师联系行业实践的机制,通过对实习学生的管理来实现教师与行业的互动。3.中职学校加大力度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作兼职教师。坚持“内培、外引”一起上,“名师、双师”一起抓。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后,前面所谈到的教学内容的重构和一体化教材的开发就可以轻易做到。

四、结语

会计教学论文第3篇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突显出来。这一方面说明会计教育有其体系方面的缺陷。会计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规格定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某些学校的短期行为,认为会计教育只要一把算盘、几本书,成本低、效益高,跟风走,一拥而上,造成近几年来会计教育办的过多、过滥。此外,也应从会计教育自身反思。

(一)由于高校会计教育的发展定位不准,思路不清,培养模式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多变为本科压缩型,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没有凸现出来。

(二)适应市场需要、与国际接轨的教育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规格探索研究不够,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未真正树立起来。

(三)课程设置上反映信息化内容不多、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充实滞后于会计业务的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不少学校“纸上谈兵”。黑板“记账”,课堂“理财”。实验室建设与实训基地的建立严重滞后,学研产结合基本没有。

(四)知识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和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教学缺乏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培养,课堂计划刚性过强、弹性不足,限制了学生选择与发展的空间。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过于僵化、封闭,培养模式落后。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简单化,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仅注重专业教育,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二、高校会计教育模式改革

(一)改革必要性

高等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的,让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高超的从业技能。因此,面对市场的竞争,面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逐年走低的现实。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1、市场经济给会计人才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对更高层次信息的需求,要求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由核算型逐步向预测、决策和理财型会计转变,即会计人员不仅成为核算人才,而且要成为用计算机分析财务活动的专家,对企业的经营预测进行管理。因此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有较扎实的多学科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结构。

2、市场经济对会计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大多数课程是对财务会计制度作简单的解释或利用制度对会计处理结果进行监督。学生所学课程,教师所讲的内容多数是对有关会计制度、规定的复制。给人一种印象就是会计只是依法依制度办事,只是制度的重复使用者,而无该学科研究的独立性内容,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且也会阻碍会计学科的发展。

3、市场经济对会计教师队伍提出了严峻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一方面,要求师资队伍更新知识结构以管理理论,会计理论,税法,决策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构筑适应时代特点的会计理论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结构。

(二)学科体系构建原则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会计实务和理论将进一步发展。在构建会计学科体系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立足市场,适应社会对企业理财的需要。有市场就有竞争和风险,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理财活动较之过去更为复杂。从外部看:企业理财需及时了解各种动态、抓住机遇、避免风险,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内容看:由于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不断强化内部财务管理、降低消耗、灵活调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企业偿债能力、提高获利能力等。因此企业理财面临的任务,是建立会计学科体系的基础。

2、学用结合,应为财会人才培养教育的目标。我国目前大学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实用、通用、开拓和外向型的高级人才。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联系实际解决企业理财中的问题,而且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要有分析及概念性思考的能力,要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情况,不断开拓新局面能力,改变以前强调计划方法的重要性而转向以财务决策为中心,以培养财务预测、控制、分析、决策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学用结合,以用为主是建立财务学科体系的客观必然要求。

3、面向未来,适应会计学科综合化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的不断完善,企业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要求会计人员管理的内容将更加丰富,管理的方法将更加科学,管理综合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其综合化发展趋势既表现为学科本身的分化与综合,又表现为综合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表现为综合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经验。并将西方财务管理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实践相结合,择善而从,有利于促进我国会计学科体系的迅速形成和发展。现代企业会计工作将融会大量新兴学科知识,如:现代数学、预测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电子计算机、社会心理学、社会关系学、社会行为学等,因此,我国现代会计学科体系的建立要立足长远,高标准、高起点,使之符合不断发展的社会理财的需要。

(三)会计教育改革需要树立教育新观念

人们的行为必定是在一定的思想观念的指导和支配下完成的。无论是在会计理论研究,还是在会计实务中,观念都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知觉和判断。正如赵德武教授所言:一个缺少现代化观念的会计,无论采用多么现代化的方法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观念是思维的起点,起点错了,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因而,会计教育改革,应该确立以下五个观念。

1、市场观念。就是要按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要求组织教育。这样,—方面可以使我们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效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员的内在学习动力。

2、竞争力观念。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应以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为目标,通过技能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特质,以适应未来竞争的职业生涯。必须夯实理论基础,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只有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了,在参与就业竞争时,才能成为最具优势的群体。只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努力,把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自身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

3、质量效益观念。就是要在办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以质量促效益。对于会计教育,把“要你学,要学好”的强制和“我想学,我要学”的自觉性结合起来,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以保证教育的高质量;把教育质量与社会工作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以产生明显的质量效益和互动效应,同时还要加大会计教育的科研力度,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并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为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信息。

4、开放教育观念。目前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我认为,不能把会计教育的办学思路局限于课堂,而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广为吸纳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的各种管理知识。实践将会证明,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证券市场的大众化,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计将与每位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会计与财务知识将是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5、信息化观念。现代化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为宏观和微观经济决策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为目的,是会计文化、计算机及其网络文化和信息系统文化三方面的融合和整合。信息化观念的确立,有助于人们改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看法,将原本视为一个独立于系统的会计信息系统纳入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之间联系的纽带。这就使得会计工作深深地嵌入到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之中,实现了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校会计教育发展对策

(一)适应时代特点的会计教育发展目标和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了会计工作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仅要用会计知识核算,而且要用会计知识去经营决策。也就是说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管家理财思想无时不用。为适应时代特点,会计教育的发展目标应该是政治觉悟高,理论知识博,从业能力强的会计教育体系。

(二)建立能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培养规格和培养体系,构建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深入研究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探索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显明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根据会计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大教学内容和课堂体系的改革,强化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会计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需要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实务动手能力。教学计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方案,教学计划的制订要贯彻“实践、实用”的原则。突出强调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实践课的教学,增强学生的实务操作与动手能力。

(四)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案例教学和完善模拟教学,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坚持学研产相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理想入手,以掌握方法论和创新性思维为主线,以知识、概念和理论为基石,采用启发式、发现式、案例分析式、情景式教学以及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过程简单化。设置有关会计教学的实验室,模拟真实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参与预测、决策的环境,提高学生对经济活动的感性认识和领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

(五)建立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条件,会计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专兼结合的道路。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创造条件使之经常深入实际,提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大兼职教师的比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这样即可以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较前沿的水平,又能达到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四、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目的

现行的教育模式是注重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和重视实践应用,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与50年代只重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无疑是巨大进步,但这种教育模式还存在“重专业轻人文、重实务轻理论、重技能轻体制、重技术轻道德”等四轻四重

现象。这些现象在设置课程体系中具体体现: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仅要借鉴西方现成模式中合理成份,更应体现中国国情我国传统的理财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延伸和发展,目前从事老财的人员其教育背景多为会计学,其工作背景也多为会计实务,因此课程体系设置时,应考虑培养出的学生必须有较强的会计学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此外,由于未来企业理财工作又要和金融市场发生紧密联系,所以也应考虑设置一定数量金融学课程。

(二)改革不合理的课程整体结构。针对专业课过多过细,基础课相对薄弱,对企业环境和活动要素全面教学力度不足,这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工作作为一项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寻求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复杂工作,具有较强的应变性,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许多情况下,专业以外的其他知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对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地理与自然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某些文学、艺术知识的了解、品德与修养、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等等。而目前,涉及上述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明显不足。

(三)深入实施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实行模块教学

高等教育教育大众化后,必然面临大学生就业的大众化。因此,培养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应成为会计教学的总体目标。通过分解人才培养目标,实行模块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性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以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3个层次,第一年培养目标是出纳员。按照出纳员的岗位要求开设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教学;第二年,培养目标是主管会计,按照主管会计的岗位要求开设专业课程,组织实践教学;第三年培养目标是会计师,按照国家会计师考试科目的要求,开设专业课,组织实践教学。通过改革学生在每学年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有针对性,掌握知识准确,有积极性,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四)改革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重复现象严重的现状。目前,专业课程之间的重复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各门课程有其自身的完整体系,重复现象在所难免。但是,在整体的统筹规划上应对这一问题给予考虑。例如,在管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这两门主干课程中就存在“货币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存货经济批量模型”以及“资金需要量预测”等重复的内容,这完全可以通过统筹加以解决。

(五)文科课程比重低,不利于全方位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特别是在会计教学中,应将会计诚信伦理道德的渗透在教育过程中,以促进“负道德”教育现象的克服,树立正确的会计诚信伦理道德观,使诚信观念成为会计的本质。

(六)必须重视案例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性教学过程,构建技能人才培训工程。重视案例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是十分必要的。增加学生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建立高等院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积极推进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等“多书证”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等。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朱学义,黄国良,张亚杰.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专业学生[J].当代知识教育.航空教育,2004,(1).

[2]陈澎.关于学生工作的思考[J].彭城大学学报,2003,(6).

会计教学论文第4篇

会计文化是会计行业繁荣与进步的内在动力。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所倡导的是四个方面的精神:一是诚实守信;二是客观公正;三是勤勉严谨;四是开拓创新。诚实守信是从会计人工作的思想路线而言的,客观公正是从会计人工作的奋斗目标而言的,勤勉严谨是从会计人工作的态度作风而言的,开拓创新,是从会计人的事业发展而言的,四者结合则可成为会计人的基本精神。会计文化建设,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作为一名高职会计专业的大学生,一名未来的会计人,是否在高校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就应该接受会计文化的熏陶,为将来投身会计事业,践行会计精神做好准备呢?会计文化的建设,是否应该在会计人才的培养之初就引起重视呢?而将会计文化建设的思想融入高职会计教学是否值得探索呢?笔者的观点是:答案是肯定的。本文着重从会计专业文化建设和诚信文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二、将会计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的探索

(一)专业文化建设的融入

要将会计专业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首先要了解现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而现代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是:入学时学术准备不足;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成功体验,自信心不足;学习习惯与方法有欠缺;愿意参与集体活动,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有从众,易冲动等特征(合群、敢为);对书本学习缺乏兴趣,对参与式的学习有兴趣。针对高职学生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在将会计专业文化建设融入高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应采取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会计教学的可操作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所谓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即通过练习、训练、实习等实践性活动,使学生学习、掌握、巩固和完善知识、技能、技巧的教学模式。以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比较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其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精心设计;教师示范和对学生指导十分重要;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动脑、动口和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技能和技巧;要重视对实践训练结果的总结和反馈,培养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和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为此,笔者在会计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了会计教学的“五题”教学法(理论教学部分)和实训实地教学法(实践教学部分)相结合的会计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五题”教学法(理论教学部分):①教师介绍会计知识点——开题;②典型会计实务例题讲解——解题;③学生课堂练习,教师点评、纠错——习题;④教师归纳本堂课重点,小结会计知识点——主题;⑤布置家庭作业——问题。教师在“开题”部分,是将需要讲解的会计知识点为学生做简单介绍,让他们了解该知识点的概念、含义;之后,便可通过对典型的会计实务例题的讲解,来“解题”,教授给学生该知识点所涉及的会计业务如何处理;为了检验学生是否已理解教师所授知识,接下来便需要通过让学生做课堂练习来进行检测和训练,这就是“习题”;经过“习题”的训练,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自己动手处理会计业务,既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调动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专心听课;而在“习题”过程中,学生的练习结束后,教师的点评、纠错很重要,这时,教师不仅要将学生答对的部分予以充分的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对学生答错的部分予以纠正,此外,要将本堂课所介绍的会计知识点的进行归纳和小结,这就是归纳“主题”;最后,要巩固所学的会计知识,就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即布置家庭作业。这就是笔者在会计教学实践中针对会计理论教学部分总结出的“五题”教学法。

2、实训实地教学法(实践教学部分):①课堂案例讨论与操练;②会计实训室分工协作;③外企财务部情景模拟;④外企财务部参观学习;“课堂案例讨论与操练”是在会计实训课堂上,对会计实务案例的操作与分析,将理论运用于实务,通过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接下来是“会计实训室分工协作“,即将学生在会计实训室内按会计岗位分组,共同完成一整套会计业务实务训练题,提高其动手能力;之后,便是“外企财务部情景模拟”,在外企财务部实际业务循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让学生分岗位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实际操作,再将操作结果交由外企财务部专业人员点评、纠错,从而提高其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最后,是“外企财务部参观学习”,让学生到外企财务部参观学习,看看真实的财务会计凭证、帐册和报表的使用情况,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感受作为一名会计人员将要融入的工作环境和充当的职业角色。走出课堂,走入企业,提高对未来工作的感性认识。这就是笔者在会计实践教学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实训实地教学法。为配合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教学,笔者也改革了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法,具体如下:考试:期终闭卷考试,占70%;平时作业成绩占30%;(占40%)实践教学成绩:(占60%)两者相结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考核标准:理论知识(30%);技能(50%);团队协作能力(20%)

(二)诚信文化建设的融入

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精神文化建设的根本,将其融入高职会计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是朱镕基总理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写的校训,可以看出,诚信,对于一名会计工作者的重要。在当今这个环球经济飞速发展,却同时伴随着诚信缺失、假账横行的时代,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接受诚信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今年是诚信文化建设年,诚信是会计行业的立业之本、发展之基。放眼当今世界,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无论是宏观经济决策还是微观经营管理,都对会计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信息时代网络技术与会计结合的产物,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为财务报告数据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使会计信息生产、获取和使用成本降至最低,而将会计信息价值发挥至最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此,我国会计“十二五”规划中也要求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而试想,假如我们的会计学生,未来的会计人,若从会计凭证的信息输入之初就因未接受良好的诚信教育而因缺乏诚信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则整个会计信息系统最后得出的决策参考数据如何可信?失去了诚信的职业操守,从会计信息的源头便不是真实的数据,即使他们掌握了XBRL,但其实现的“数出一门”的数,却在未来对小至一个企业,大至整个国家的会计信息数据系统,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从会计人还是会计学生的时候,就加强其诚信教育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将诚信教育融入了自己从教的高职会计教学。具体做到了如下几点:

1、课堂教学中诚信思想的灌输和启发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诚信思想的灌输,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考,若自己走上会计工作岗位,遇到别人在会计工作中不讲诚信,或自己在处理会计业务时考验到自身诚信操守时,应如何应对?并在听完学生的发言后,给予讲评和正面的引导。

2、结合当代典型诚信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结合当代国内外典型诚信案例,如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的破产、世界通信公司的倒闭、中国华源制药的财务造假等,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制作成PPT文件,派代表进行大组交流,教师最后点评,达到诚信教育的目的。

会计教学论文第5篇

以会计核算流程为主线,按会计的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最终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采用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的优势主要有:

(一)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其实质是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务之间的桥梁。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拆解融合到各项目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和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这样,学生既能体会会计职业行为,感受到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真实感觉,又能提高操作能力,为期末的模拟实训打下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教师应努力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通过适时且适度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有利于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过于依赖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法最终会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后果,而现代教学评价观提出要建构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重过程、重评价对象主体性的发展性教学评价[1]。基于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在考核时既要考核学生在参与项目时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在解决问题时的贡献大小、在完成项目时所负责部分的工作量大小,又考核学生在完成项目时掌握、运用和创新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合作、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二、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学基础》项目化教学应用

(一)分析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会计学基础》项目化教学首先应明确会计核算基本流程,企业会计工作过程如下: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日记账———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二)确定教学内容

结合会计核算流程,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架构,突出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流程,将传统10章的内容进行整合,共设计了5个模块教学模块。

(三)设置项目

根据教学模块共设置5个项目:

(四)实施教学过程

(1)创设教学情境基于对会计职业情境和岗位的分析,教师可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提供一些开放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如在讲授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这一模块前,教师会给学生播放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的过程录像,介绍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的流程以及涉及的主要知识点,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2)实施项目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各项目的具体特点,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项目1、项目2和项目3主要结合会计实训软件,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进行凭证———账簿的会计处理流程,实现了教学和实际工作的对接。项目4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5-7个人分为一组,每组分别以某种财产的清查为小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商定财产清查的方法、顺序,然后以小组为会计核算的主体,以小组成员的财产进行清查,清查结果出来后,按照财产管理责任制度,层层把关审核报批,再进行处理。项目5中,要求学生以学习团队形式上网查找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学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探讨,解决不了的问题咨询老师,老师也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指导。

会计教学论文第6篇

高职教育体系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只有在应用技术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模式上有大的突破,才能彰显高职教育特色。虽然现在许多学校都有较好的硬件设备来支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教学,但是很多老师却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粉笔一遍遍地在黑板上板书,用嘴一遍遍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每天一直在做着比较繁重的重复性工作。高职会计教学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以会计的语言和视角识别经济业务,并熟练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证账簿和编制财务报表的能力。所以,教师的会计教学方案设计就应该围绕这项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目前,现代技术应用于会计教学方面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1.1学生方面我们通过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所做的调查来看

尽管很多学生在课后都能对教材中的各种习题做解答,但是在进入会计技能实训环节后,无论是手工做账训练还是计算机做账训练,学生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识别经济业务和进行账务处理的能力往往很差,很多学生在实训末期,不能独立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两张最基本的财务报表,更不用说编制现金流量表。近年来,外购的仿真教学软件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职业性和仿真程度,但许多仿真教学软件的内容设计或过于复杂,或脱离实际,或业务形式单一,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对会计准则缺乏深入的理解,很难将理论知识和经济活动实践很好的联系在一起,缺乏用会计语言和方法将现实经济生活中形形的经济业务信息加工成会计信息的能力。有的学生学了三年会计,毕业时大脑一片空白,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学校学了些什么。招聘会上,面对用人单位提出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求显得极其不自信,根本就谈不上“零距离”上岗。这些现象充分说明高职学生对会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效果越来越难以达到教师期望,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与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1.2教师方面

1.2.1教师的应用能力缺乏,设备利用率不高

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建立了会计专业的实训室,但真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实训教学主要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训练方面,而大量的涉及会计学原理、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该机财务会计等),教师还是习惯在传统的教室里进行。究其原因之一是教师的教学改革还没有与现代教育技术很好的融合起来。教师对先进的现代教育设备不能充分地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资源的浪费。

1.2.2教学方法单一,仅局限于多媒体设施

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都积极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但是70%的会计专业教师在对多媒体设施的运用只停留在幻灯片放映的水平上,而会计教学所强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却没有很好实施。有的学校从教育软件开发商处购买了若干项仿真模拟会计教学软件,但是许多会计教师还是不习惯或不愿意将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训软件的训练设计相融合,以充分利用会计仿真教学软件上课,导致仿真会计教学软件被闲置。

1.2.3教学模式陈旧,依然沿用知识点灌输教学

虽然很多老师都认可对会计专业学生加强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大部分教师早已经习惯了在课堂上通过粉笔黑板灌输如何做会计分录,而学生既没有对经济业务活动的感性认知,更谈不上真实的社会实践经历,无论教师怎样将会计实务讲得滔滔不绝,而学生掌握会计技能的情况很难尽如人意。比如基础会计教师一般都在课堂上讲过“月末要在调节未达账项,检查记账差错的基础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知识,但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职学生虽然学了三年会计类课程,从来没有在教材上见过真实(或仿真)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是什么样子,学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后,如果单位没有安排老财务人员辅导依然无法独立完成该项会计业务。这说明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下,高职学生其实很难快速掌握诸如此类的基本会计技能。

2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滞后的原因分析

2.1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务会计工作成果是财务报表,而财务报表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对于一个普通企业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管理信息,企业普遍对保护商业机密和财会信息的安全性有较高的敏感度,使得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的瓶颈问题难以解决,能够接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单位少、岗位少,即校外会计岗位实习很难满足会计技能训练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大都把精力放在抓校内会计模拟实训上,支撑校内会计模拟实训的基础是充足的对口的资金投入。经调研发现,现代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困扰高职院校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外部原因之一。有些学校因为资金短缺,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设施,导致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训开课率较低,最终直接影响了这个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

2.2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模式

滞后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情况还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是否得当。很多高职院校都普遍存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管理很不重视的问题。从宏观上来讲,我国发展具有鲜明的职业特色的高职教育时间不长,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很多方面都还不太成熟,建设进展也非常缓慢;从微观上来讲,学校没有对老师的严格要求和对设施的专门管理,也是导致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迟缓的原因。如许多学校为节省培训经费,大都是依靠现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兼职对现代技术设备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与专业课教师的具体教学组织工作难以很好衔接,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积极性。

2.3缺乏有效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

因为培训和考核都是相辅相成的,从来就没有无考核的培训,也没有无培训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既没有建立起关于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会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会计技能实训成绩的评价体系。在调研“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一问题时,有52%的教师认为“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机制”。这就导致教师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问题上“懒于应对”或“得过且过”。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会计教学效果的途径

3.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要利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这就需要增加对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所谓硬件设施,就是指学校的校园网络系统、教学软件的开发系统以及还有其他各种培训系统、应用系统和信息的存储系统。而软件设施就是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它的应用软件或者教育技术方法等等。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学校只注重于硬件设施,而忽视了软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必须要增加资金的投入,用以加强对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率。

3.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

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环境下,应当让会计教师在吸收最新的会计职业教育理论成果的同时,还拥有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和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知识,能够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自主开发新型的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计划的对会计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一,学校可专门设立教师计算机培训中心,有针对性的承担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第二,组建一个高层的教授咨询团来解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第三,定期举办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会计专业课公开观摩活动。在对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3.3建立和完善考评机制现阶段,许多高职院校

对于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情况还缺乏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教师往往只重视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而忽视了如何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因此,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制定一套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会计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尤为重要。有了科学的评价体系,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也便于对管理者的服务水平进行考核和督促。如利用评价体系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进行考核,还可以对会计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定期评选出优秀的会计教师来做榜样,鼓励其他教师积极开发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还可以积极开展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竞赛,评选出师生相对公认的会计教学模式,以激励引导其他老师。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会计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如学校需要购置多少先进的现代技术硬件设备,这些设备能不能在会计教学中顺利的高频率使用,应当是管理者的核心工作之一。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设施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应当围绕这一核心而设计,以促进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4.总结

会计教学论文第7篇

加快财会专业诚信培养是指培训财会人员公平、公正的道德素养和自我约束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建立真实的财务明细和台账,把企业个人等社会经济交易体现出来。它大致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始终保持老实本分的心态,消除不轨不法思想;不做假账、务真务实、事实就是;做好本工作的保密工作。诚信教育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一种道德规范,它也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更不是会计业的专有名词。但它却是会计业人员必须有的道德标准和底线,它要求从事会计人员必须树立公平、公正和不存私心的理念,建立正确和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我国会计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会计业人员道德缺失和沦丧,造成大量公司业务假账丛生和财务混乱的现象越来越多,这已经严重印象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因此,我们国家必须重视该项问题,切实把诚信教育融入会计业人才的培训和培养过程中,才能保证我国各种经济交易和活动数据台账真实可靠,有效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长期平稳发展。

二、会计教学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会计业诚信建设的现状

会计是反应社会经济或者和交易的重要方法,他对国家政府、投资人、相关方在各类经济活动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至关重要。然而当今社会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全面改革,经济体制还存在缺陷,由于我国目前缺少对会计业行为规范的制约,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也不完善,造成部门不法人员或者公司通过编制虚假财务报表和台账,虚报产能和盈利额等现象比较多,使政府和相关部门根本不能正确获得本地区经济交易和活动的真实数据,甚至出现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这不但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为国家造成了重要的损失。曾经有一个社会机构做过这样的一个匿名问卷调查和分析,它在试卷上问道,“将来加入你若从事会计行业,你会不会做假账”,很多被调查者,其中不乏很多会计专业人员,选择做的人占80%。而第二个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做或者不做,也有将近60%的人写出的原因有两大原因,利润和生存。这样的结果不禁让我们耸然而立,诚信道德缺失已经越来越演变成一个社会问题。我国及相关部门必须把会计业的道德评判和会计人员行业规范,从基础上和根本上做好财会业的诚信建设。

(二)学校在会计诚信教育方面的缺失

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现在大部分本科和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只设立了会计核算、数据分析和财会台账建立的方面的课程,而很少有财会诚信建设方面的课程或者书籍。这样造成诚信道德一开始就没有在这些财会人员的心理建立起来。而这些财会人员将来融入社会后,很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利益和现实条件的诱惑,把他们的技能变成某些商人或者企业做不法勾当的工具。所以学校在会计诚信方面的教育必须严把“第一关”,诚信启蒙教育的意义非凡,对将来这些即将走向社会岗位和财会业的心理教育尤为重要,这也是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第一关。

(三)会计业学生的诚信现状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需要培养大批新型财会人员,而目前我们国家各类的财会学校和培训方式不尽相同。由此造成的问题就是,财会学生素质不一,其中也不乏入行前就存在着不法心理的人。在这方面,有家网络机构也做了一个调查分析。问题是,“你为什么选择学财会行业?”,其中30%的人说是因为喜欢财会业或者家人劝解,还有50%的人说是因为财会业有很好的发展前途,也是一本生存技能,将来好找工作。但还有剩下的20%人说,学习财会行业将来能造假账,有红包发大财。我们可以想象,即使这20%的人将来进入社会,将造成怎样险恶的后果。道德诚信的建设在我国财会业已经迫在眉睫。

三、财会专业融入诚信教育的策略

(一)调整课程架构,夯实基础诚信道德

由于中国应试化教育的影响,以及会计学自身注重专业的特点,导致会计学主要侧重与学生专业的会计技能培训,学业安排的课程也主要及财会基础、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等方面的课程较多。而且用人单位的需求标准和招聘要求,使得学习会计方面的人才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至于职业道德及个人素养方面却存在没有要求,放任逐流的现象。事实上对于应聘者,招聘单位,以及会计行业本身来说,个人职业道德,教育水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个人后期在工作岗位和社会活动的基础。所以,把个人道德素养即诚信等融入会计学课程中去势在必行,在今后课堂教育中必须将专业技能与道德水准平衡,实现齐头并进的发展,在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之外再加入一些重点培养个人品德素养的科目类似《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商业伦理与道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这些注重会计品德教育的课程,系统的传授给学生这些正确的认识。

(二)采用举例教学方式,激活诚信教育氛围

现代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各种财务体系种类复杂,上述教育方式不仅不能适应现代财会的发展,更阻碍了财会学生思维的灵活应用和拓展。所以在现代化的财会教育中,讲师应首先摆脱旧思路的约束,大胆拓展思维,充分利用身边各种媒体介质,通过实际案例应用,或者自己亲生经历和经验,甚至在财会业可一些因道德缺失而导致身败名裂,走上不归路的真实案例,达到心有感触,震撼人心的目的。进一步提升财会人员诚信道德自觉的约束力。例如当我们讲到存货计价方法这一内容时,在对基本理论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某企业在成本核算的方式上,基本全部采用了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但是其企业法人心存不法心理,未经相关部门授权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改成了计算方式,造成资产的泡沫经济,而最终结果就是国家税收受到了损失。这就让学生加深了存货计价方法的认识,并认识到了会计诚信的重要性。

(三)财会专业人才要德才兼备,培养诚信素养和意识

随着社会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将来真正的人才不仅仅是具有专业业务素质和技能的人才,还需要有高尚的道德素质。真如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曾在一次大学里给财会人员的四个字题词“不做假装”,这几个看似简单的警示和题语,却给所有财会人员树立了很高的道德规范要求,也必须成为财会人员入行的规范标准。在财会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技能和诚信道德的共同培养和发展。“才”是财会人员入门的必备基础,做好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的培训是财会专业教育的第一要素,财会人员也还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专业,不仅要培训会计基础和财务管理的基础课程,还要融入一些计算机管理和财务制度的知识,这样才能使财会人员在将来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竞争中更好更全面的发挥自己的技能和水平,并赢得相应的报酬和社会位置。再者就是“德”,我们国家从然很早就强调德智才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德”似乎永远走在“才”的后面。然而从另一方面来将,财会行业中又无确切的衡量标准和道德规范,甚至它都是一种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的自觉行为。但是我国自古就有很多道德规范和楷模,例如路不拾遗、物归原主等高尚道德经典故事,我们可以将其纳入员工日常培训教育中去,或者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和竞赛来加深其对财会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总而言之,财会专业“先德后才、才德兼备”才是衡量一名优秀财会人员标准。

(四)改革考核标准,加强教学评价

我国一直就是延续应试教育的考核方法,学生普遍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在财会专业的试卷中,大部分都是填空、选择,甚至判断题,而这些问题也基本上都有“墨守成规”的答案,只要平时多背多看,甚至考试时作弊都能通过。这种笔试考核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创新的思维和方式,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和条件得到知识技能的有效锻炼和发挥。所以我们必须对考核标准进行彻底的改革,考核方法要分成理论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而理论考应当注重对财会技能的解释和创新发挥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认识。实践操作要把学生融入模拟场或者现实存在的企业财务部门,促使其技能的灵活应用和变换,及时出现了问题和纰漏,也能及时自主的纠正和挽回。这样才能培养一个思路清晰、技能优秀,还有诚信道德的财会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