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1-03 23:01:39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第1篇

汉中市县两级气象部门承担着国家和地方气象事业工作,实行气象和地方的双重领导、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气象事业坚持科技型、公益性和基础性,瞄准地方政府需求,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强化气象依法行政和气象社会化管理,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气象灾害监测能力的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得到公认。为更好履行气象防灾减灾职能,汉中市气象部门工作总体目标是:建设覆盖乡镇的高时空分辨率和观测精度的气象灾害监测网和面向农业、林业、旅游、交通等行业服务的特种气象观测网;提高预报准确率,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达到70%;实施环境气象服务工程,实现大气、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实时汇交、存储、共享和服务;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时效性,强化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预防,确保提前20分钟以上发出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95%以上;推进气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法制化、标准化,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目前,汉中市公共气象服务主要有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及专项气象服务,主要承担为党政各部门的领导提供决策气象服务,为广大市民和群众提供公众气象服务,为有关行业和单位提供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产品主要有为政府领导提供的“重要天气报告”、“重大气象信息专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临近天气预报”等;公众气象服务主要是通过气象信息显示屏、手机短信、12121气象信息平台、网站及电视天气预报等形式向公众洋县及周边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区预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主要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天气预报、中期天气预报、时段天气预报、节日及重大活动专题天气预报等。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虽然我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效益取得显著提高,但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和频发的自然灾害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我们的公共气象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气象服务产品由于技术条件原因,尚缺乏更精更细的加工,在服务产品的形式、内容及通俗易懂等方面与服务需求有脱节的现象;二是基层人员紧张、人才缺乏,服务水平和能力与需求尚有较大差距;三是公共气象服务经费投入不足,服务能力建设滞后,特别是为“三农”服务工作推进难度很大。上述问题有的是技术发展的原因,有的受体制约束,但影响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效益的主要因素还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反过来也制约了气象服务的整体效果。

三、解决对策

为促进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考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谋划和解决公共气象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定位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我们应该提高认识,加快服务方式的转变,在扎实做好观测和预报业务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向以公共气象服务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上来;要从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来把握问题脉象,以需求为牵引,从关乎民生、关乎发展、关乎和谐的高度做好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未来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把我们的公共气象服务事业发展成为具有服务党政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民福祉的三大功能,从而达到“决策服务让领导满意、公众服务让群众满意、专业服务让用户满意”的目的。

(二)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

为了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要切实提高气象服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气象服务水平;二要加强气象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才引进和在职人员培训力度,尽快解决基层人员老化、知识匮乏不能适应服务工作的现状;三要建立和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服务机制,共同抵御气象灾害;四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与资金投入,加快为农气象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解决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和预警信息手段缺乏的问题;五要积极开展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气象灾害应急认证等工作,完善气象服务体系。

(三)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覆盖面。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第2篇

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建立的宗旨是在现有各种气象业务系统的基础上,综合集成公众、决策、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产品,采用先进的GIS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可视化方面完成对各种气象服务产品的设计、包装、显示与,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和种类不断提高的要求。

1.1服务方面

(1)服务业务化。围绕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决策服务和应急服务,通过信息采集、加工、和监控反馈,实现各类服务的业务化。(2)服务快速化。综合利用、集成多种手段和渠道,通过气象信息的“一键式”,实现服务的快速化。(3)服务精准化。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特定需求,通过基于位置的气象服务,实现服务的精准化。(4)服务反馈和效益评估常态化。建立稳定、可靠、便捷的气象服务信息反馈机制和在线效益评估、评价系统,实现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服务效益评估的常态化。

1.2业务方面

(1)统一业务系统。通过研发和整合,建立一个权威、综合、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以往各类气象服务系统和平台分散独立、系统与系统之间不联通、资源不共享的问题,实现业务系统的统一。(2)完善业务流程。通过对各类服务产品特性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的制作和规范,完善业务流程,有效提高工作效率。(3)加强业务管理。通过流程监控和省、市、县三级权限管理,实现对业务准确、便捷、高效的管理。(4)丰富业务产品。利用现有气象信息资源,开发服务产品,通过建立高效、实用、统一的气象服务产品库,丰富业务产品,实现气象服务的优化配置。

1.3技术方面

(1)系统架构合理。系统基于B/S模式的分层架构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实现稳定、高效的业务平台,并与各单位已有的业务系统相衔接。(2)结合地理信息(GIS)系统。将GIS系统和气象业务数据有效结合,实现气象信息显示的精确化和气象服务的精准化。(3)流程实时监控。通过研发,对服务产品到达率、及时率、漏传率、率进行分类监控和统计,实现服务产品采集、制作、加工、分发的全程监控。(4)预留扩展空间。基于微软.Net框架,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式程序开发语言C#,可实现系统的二次开发,以应对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而衍生出的气象信息服务新的、接收、展示方式。总之,要建立满足决策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应用的基础性框架平台。通过气象数据一体化存储管理、气象资料查询与浏览、实况数据监测报警、一键式服务产品制作、一键式产品分发、服务产品共享和系统监控等方式,解决数据分散、平台凌乱和服务产品不规范、不统一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品质。

2建设内容

根据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关于做好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软件系统建设的要求,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软件开发建设应包括:气象服务基础数据库、基础信息查询检索子系统、服务产品加工制作子系统、服务产品编审分发子系统、服务用户管理子系统、气象服务产品展示子系统、系统监控子系统、系统管理子系统。

2.1基础数据库

系统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结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一体化集成。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构建模式组建基础数据集,整合多个物理分开的数据库,能够采用分布处理技术访问数据库,提高数据库的吞吐量和容错性。增加多媒体数据库的技术应用,强化图像、音频和视频对象内容的存储,实现对多媒体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规整各个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并构建多种基于XML数据接口的函数,利于加强数据库的安全性,简化外部程序的调用手段。基础数据存储包括气象服务初级产品、素材产品、效益评估信息、用户反馈信息、人口经济信息、地理信息等数据的存储,同时也是为了与采集服务配套运行,完成数据的采集工作。构建动态的数据信息采集工作功能,采集气象服务产品、业务产品、预警信息、气象灾害评估、效益评估和信息反馈等资料。对于地理信息数据和社会经济信息数据,有专门的资料采集和录入页面。

2.2基础信息查询检索子系统

基于WEBGIS平台和基础资料库、服务产品库,构建省市县三级共享的气象信息共享子系统,实现对全省的监测资料、基本预报产品、数值预报产品、用户服务反馈、相关基础资料等气象信息共享。在信息展示平台上,可以显示图片、文本、表格、文档、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的气象信息。对于不能直接在平台中进行显示的压缩文件、编码文件,以下载的形式提供共享。建立历史资料库,针对历史资料库和实时资料库中的降水量、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风和大雾等基本气象要素,实现对各站任意时段的气象要素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通过气象资料共享网站,提供文字、表格、折线图、直方图、二维GIS、三维GIS等多种方式的气象资料显示方式。气象资料的检索可以指定查询站点、要素种类、临界值、起止日期和统计方式等多种检索条件,以满足各种公共气象服务的需要。根据权限提供检索结果资料在线下载服务。提供历史资料、实时数据和气象预报数据的查询显示及统计功能。

2.3服务产品加工制作子系统

气象服务产品加工制作是利用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制作气象服务产品的软件系统。依托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综合气象观测、数值分析预报、基本业务产品等类别的气象资料,运用GIS技术,以用户需求为目标,加工制作出直观、形象、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产品内容包括:综合观测产品、精细化预报产品、生活气象指数、行业气象服务产品。在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加工方面,该子系统能在基本监测和预报产品基础上进行深加工,生成产品科技内涵高,并且具有很好地适应不同媒体需求的图像、图形、文本等服务产品加工和包装能力,满足目前公众气象服务需求。在专业气象服务产品加工方面,结合专业用户对气象产品的需求,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加工和包装模块,便于制作人员方便、快捷地制作专业服务产品。

2.4服务产品编审分发子系统

依托现有各类系统或新建部分系统,利用短信、彩信、声讯、传真、网站、微博、邮件、手机客户端、影视、电子显示屏、报纸和广播等各种渠道,建立权威、畅通、有效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平台,形成覆盖全省的气象信息综合系统。为确保产品质量,系统增加了产品信息审核环节,并根据业务需要,支持动态配置产品的审核。对于免审的产品,实现渠道灵活配置,以达到具有适用不同媒体需求的多种信息渠道的自动、快捷分发功能的要求。对于需要审核的产品,只有通过审核才能进入流程;对于审核未通过的产品,则附加审核意见,驳回给产品编辑人员。平台能够在后台进行数据接口对接,使加工制作环节的数据能够直接推送到分发环节的渠道中,并在监控模块监控信息后各种手段的接收情况,以保证服务产品能在第一时间分发至所配置渠道。

2.5服务用户管理子系统

服务用户管理子系统必须实现针对公众服务、专业服务、决策服务等各服务对象的互动交流以及服务情况的调查。(1)用户意见反馈平台:建立用户双向交流系统(网站、微博、短信等),通过各种途径,如客户调查表、业务统计分析、产品满意度调查等,对客户反馈意见进行登记、处理,供管理、策划人员参考,优化产品结构与服务。建立电话客服系统,服务用户电话来电登记、问题记录、处理结果、审核意见。(2)服务情况调查模块包括:气象影视收视率录入处理模块、气象网站点击率统计模块、气象声讯拨打率统计分析模块(按月、按日分析)、气象短信业务发展情况分析模块(按月、按地区对比分析)、气象微博点击率统计模块。(3)满意度调查反馈:一是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调查,包括气象影视服务满意度调查反馈、气象网站服务满意度调查反馈、气象声讯服务满意度调查反馈、气象短信服务满意度调查反馈;二是政府部门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三是行业预报效益评估调查表。(4)结果分析与展示:对气象影视各频道收视率、我省气象类网站、气象声讯平台、各大运营商气象短信、各类调查结果(用户意见反馈、服务情况调查和满意度调查反馈)进行分类实时分析统计等。

2.6气象服务产品展示子系统

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展示子系统实现各类气象服务产品的统一有效展示,包括:系统运行情况展示、天气实况监测展示、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展示、公众信息服务产品展示、山西气象服务网展示等几个部分。(1)系统运行情况展示包括:网络监控、设备监控、系统进程监控、数据库监控、业务监控、监控和用户反馈监控等。(2)气象监测信息展示包括:结合二维矢量和遥感影像地图或三维GIS平台,展示区域内的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图像、闪电定位等资料,形象直观地展示区域内气象情况。(3)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展示是关于气象预警的信息展示,包括:预警信号、预警类型、时间、单位、应急管理内容等信息,在GIS地图上实时显示,并在预警解除时自动从地图上消除。(4)预报服务产品展示包括:区域内城市天气预报、主要旅游景点天气预报、精细化预报服务产品、生活气象指数产品和专业气象服务产品的展示。(5)公众信息服务产品展示包括:短信预警信息情况查询和实时统计功能、全省气象短信平台的气象短信业务发展情况和每天发送统计、12121拨打率及相关业务数据的查询和统计、各服务网站的访问情况统计、以地图方式显示全省各个地市建设的电子显示屏的分布情况和信息情况。

2.7系统监控子系统

(1)系统网络监控: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控机制,实现对网络设备、网络链路状况等监测;提供便于操作的可视化界面进行网络管理;提供全局网络设备视图,全面监视各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网络状态等各项指标。(2)基础业务产品监控:对各个基础业务产品进行到达监控、内容监控,通过屏幕显示出已到达服务产品列表、未到达服务产品列表、已审核通过的服务产品列表、审核未达标的服务产品列表。(3)服务产品监控:实时监控制作人员和编辑人员制作和编辑的服务产品情况,从而实现对产品制作过程的实时监控,便于管理人员或服务领班实时、全程地掌握各个产品的制作情况。(4)产品分发监控:提供对短信、彩信、传真、邮件等气象服务产品发送的全程监控功能,实现对各类气象信息分发后的统计。(5)服务反馈信息监控:主要接收移动、电信、联通的气象短信上行的用户信息,前台监控显示,后台人工处理;实时监控全省的12121、96121拨打情况,包括接入商、主叫、拨打信箱、拨打时长等信息。

2.8系统管理子系统

实现系统操作员的添加、删除,以及针对不同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有关领导和职能科室人员等工作要求,通过角色分配和权限设置,分配操作权限。所有操作人员分配操作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前进行身份鉴权,系统用户的所有操作轨迹将自动记录。可以设置人员的渠道,对Email、FAX、Notes等渠道进行配置。通过系统管理,可进行系统的平台参数设置、功能界面的设置、自定义模块的添加、操作日志查询等功能,以及通过分类管理产品,利用产品的类型、栏目等类别来管理产品。产品数据管理功能实现了对产品的分类管理(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应急气象服务产品、公众气象服务产品、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产品等类别)、产品的权限管理、产品的数据格式管理、产品的模板管理以及产品文件的获取路径,提供修改界面。通过数据字典功能,能清晰展示基础数据库中的数据结构,能够查看数据库中的表结构、字段名、字段长度等信息,便于开发人员直接调用底层数据进行二次开发。

3省、市、县分级管理

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综合平台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端界面,能够满足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及部门外专业用户的使用需求。省、市、县三级用户按本级权限登录进入系统,以本级管理员身份对系统进行设置、管理、使用和维护。

3.1省级管理员权限

省级管理员具有一级权限,登录后可浏览省、市、县三级平台的所有信息,可对省、市、县三级平台进行管理、设置、维护与监控,有权实施省、市、县任何一级的气象服务数据和产品的应用与控制,对下实施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实现系统操作员的添加、删除,以及结合业务需求,针对不同的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以及有关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等,提供不同的技术指导。

3.2市级管理员权限

市级管理员具有二级权限,登录后可浏览省、市、县三级平台的所有信息,但只能对市本级及所辖县级平台进行管理、设置、维护与监控,有权实施市、县级气象服务数据和产品的应用与控制,对下实施业务指导与技术支持。具体内容参照省级表述,在本级权限下运行。3.3县级管理员权限县级管理员具有三级权限,登录后可浏览省、市、县三级平台的所有信息,但只能对县本级平台进行管理、设置、维护与监控,有权实施县本级气象服务数据和产品的应用与控制。具体内容参照省级表述,在本级权限下运行。

4创新点

4.1数据集中存储、分级维护、审批入库

在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建设中,所涉及的数据跨行业、来源广泛、服务对象众多,并且数据量大,在数据的采集、维护、过程中容易出现遗漏、版本混乱、地图显示速度慢等问题,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因此,采用数据“集中存储、分级维护、审批入库”的数据管理模式,并在审核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校验,控制数据编辑版本;在地图显示速度方面也采取客户端和服务端同时存储调用的混合模式,以达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对于数据审批入库,通常有人工校验和自动校验两种方式。人工校验根据数据规范标准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并可及时修改编辑图层和属性信息;而自动校验可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图形空间关系,帮助查找数据中的不规范数据和逻辑错误数据。

4.2强大的DMGIS平台的标绘组件

DMGIS提供了各种标绘工具包(包括军事、气象、应急等),能够灵活制作各种图标、线型、图案,支持栅格图片的符号,实现了单头、多头箭头标绘,可以和数据库结合起来实现属性编辑查询功能。基于DMGIS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完成标绘图形的动画制作和多媒体播放,包括标绘体的放大、缩小、旋转、移动、闪烁、显示、节点移动等动态效果,便于应急预案的动态推演和对目标事件的事后模拟和分析。

4.3运用网格WEBGIS部分信息

基于DMGIS大型GIS平台进行开发,使用新一代WEBGIS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实现对地质灾害点数据进行显示。新一代的WEBGIS使用“格网四叉树索引”“空间相关高速缓存”“空间数据服务负载均衡”等关键技术,使系统性能大大提高。“格网四叉树索引”技术将要显示的地图要素根据坐标位置分为同等大小的若干个正方形网格建立四叉树索引,使空间位置的查询和检索效率指数(即响应时间与数据量关系)由“二次曲线”变为“一次直线”,使空间数据的调度、查询和检索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大数据量访问时可提高几十倍乃至几百倍;“空间相关高速缓存”技术对已用过的和将要使用的、并与其空间相邻关系的地图数据进行缓存处理,存储在服务器端,当客户端发出请求时,服务器端根据请求信息直接提取相关的缓存地图数据传送给客户端,客户端就可以直接在IE中显示了,大大提高了客户端的响应请求速度和数据传输量,也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端的压力;“空间数据服务负载均衡”技术对多用户访问时,可根据用户的空间数据处理量分配系统资源,对于大用户量访问可以部署多台Web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同时可充分利用服务器的出口带宽,缩短系统的响应时间。此外,应用到该系统的另一个最新技术———AJAX。AJAX即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的缩写,是结合了Java技术、XML以及JavaScript等编程技术,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构建基于Java技术的Web应用,打破了使用页面重载惯例的技术组合。AJAX是使用客户端脚本与Web服务器交换数据的Web应用开发方法。这样,Web页面就可以不用打断交互流程而进行重新加载、动态更新。同时使用AJAX,用户就可以创建接近本地桌面应用的直接、高可用、更丰富、更动态的Web用户界面。

4.4气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1)气象服务效率提升。通过系统的建设,计算机处理替代部分人工处理工作,实现公共服务过程的自动化处理,集成以服务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流程,大大减少和替代了人工处理,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目前,专业服务用户大多是专人人工处理,系统平台融合小尺度、高密度精细化预报预警产品信息和监测数据,系统自动根据用户的服务需求推送服务信息,实现无人值守的服务,使同样规模的服务团队可以服务更多的用户。(2)气象服务信息应用能力提升。系统平台整合涉及公共服务的所有信息,将目前分散在各平台的条块数据通过之间的关系融合在一起,数据包括监测、预报产品、服务需求、服务对象、服务过程等信息,构建完整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共享信息模型,可以高效实现公共服务业务的支持,提高信息应用的水平和范围。(3)气象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质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一是更贴近和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平台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需求管理,包括需求内容、关注的气象要素、区域、时段,约定手段等,可以是预报产品的推送,也可以是警戒值的自动告警;二是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系统获得服务产品或监测数据后,根据预置的规则,无缝、实时地将信息推送给服务对象,可大大提高信息推送的及时性,减少经济损失。(4)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提升。服务对象满意度通过服务质量提升,系统支持对服务时效、需求响应分析,实现服务质量调查,建立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联系渠道,收集服务的反馈结果,分析服务能力的不足和短板,长久持续地提供满意服务。

5结语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改革;公共气象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P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206

公共气象服务作为当前由我国主导的政府服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气象科技的预测技术与科学测算技术所得来的气象数据以及计算结果通过服务机关展示给人民群众,其实质是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基本不以盈利为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已经无法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现状,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为了进一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就必须结合当前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1 当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在大多等说挠∠笾泄共气象服务行业的基本业务就是天气预报,对于其他领域的了解却很少。随着现代化气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气象预测生产只是基本的气象服务内容,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利用气象状况来预测商场中产品的销售量来指导进货,从而促进商业的发展。

1.2 气象服务资金投入不足,服务能力匮乏

由于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质部门,无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服务能力也迟迟无法获得有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改变资金的流向,通过向社会募集投资资金,通过气象服务部门开拓商业性气象服务的方式来逐步实现盈利,不但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还能够实现技术与服务的对接,提升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有利于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 改进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模式的措施

2.1 着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对于气象服务的基本需求不断增大,面对不断增加的需求质量与数量,当前我国的基本气象服务体系是完全不能够满足要求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气象服务水平要想提升,就必须通过引入民间资本,逐步由纯粹的公益性质的气象服务模式向民营或者混合所有制的角度发展,以此来扩充气象服务的影响力以及业务水平,为社会输出更多的气象服务。

2.2 建立更加符合国情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尽管我们很想根据西方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直接步入民营气象服务时代,但是,由于我国的气象服务行业对于如何吸收民间资本,如何运作这些资本,如何开展相关商业活动和进行气象服务项目的增设都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模式在短时间内部能够更改,应该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与国情来逐步开展,通过集中注意力提高基本气象服务能力与业务水平,做好基本的气象服务等量化工作,再通过运作资本来拓展相关气象业务,通过气象服务的平台将我国气象研究和科技发展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资本,这既是气象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

2.3 加强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内部市场调整来强化竞争

就当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其内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不活跃,甚至从业人员都具有明显的懈怠情绪。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当前气象服务部门事业单位的基本运作形式,内部晋升论资排辈,对于业务能力要求较低,再加上缺乏市场竞争关系,所以工作上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从体制上逐渐发生改革和转变,通过吸引社会商业资金的流入,逐步建成行业内部的自我竞争体系,通过同行竞争来增强气象服务部门的危机感,提升业务质量以及创新业务渠道,为提升我国整体气象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

3 总结

当前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出现了偏离,改革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对症下药,无论是运行模式的转变还是服务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市场的指导与影响,这样才能够实现气象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丽,张丰启.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探讨[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57-61.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第4篇

关键词:国家改革;公共气象服务;模式

公共气象服务作为当前由我国主导的政府服务模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将气象科技的预测技术与科学测算技术所得来的气象数据以及计算结果通过服务机关展示给人民群众,其实质是公益性质的服务行业,基本不以盈利为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整体水平已经无法应对不断发展的社会现状,人们对于气象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攀升,为了进一步解决其中的问题,就必须结合当前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1当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公共气象服务行业的基本业务就是天气预报,对于其他领域的了解却很少。随着现代化气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气象预测生产只是基本的气象服务内容,其他发达国家甚至利用气象状况来预测商场中产品的销售量来指导进货,从而促进商业的发展。

1.2气象服务资金投入不足,服务能力匮乏

由于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质部门,无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服务能力也迟迟无法获得有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改变资金的流向,通过向社会募集投资资金,通过气象服务部门开拓商业性气象服务的方式来逐步实现盈利,不但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还能够实现技术与服务的对接,提升我国气象技术的发展速度,更有利于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2改进我国公共气象服务模式的措施

2.1着力提升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对于气象服务的基本需求不断增大,面对不断增加的需求质量与数量,当前我国的基本气象服务体系是完全不能够满足要求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气象服务水平要想提升,就必须通过引入民间资本,逐步由纯粹的公益性质的气象服务模式向民营或者混合所有制的角度发展,以此来扩充气象服务的影响力以及业务水平,为社会输出更多的气象服务。

2.2建立更加符合国情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

尽管我们很想根据西方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直接步入民营气象服务时代,但是,由于我国的气象服务行业对于如何吸收民间资本,如何运作这些资本,如何开展相关商业活动和进行气象服务项目的增设都没有太多的经验,所以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模式在短时间内部能够更改,应该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与国情来逐步开展,通过集中注意力提高基本气象服务能力与业务水平,做好基本的气象服务等量化工作,再通过运作资本来拓展相关气象业务,通过气象服务的平台将我国气象研究和科技发展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资本,这既是气象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

2.3加强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内部市场调整来强化竞争

就当前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行业发展现状来看,其内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创新思维不活跃,甚至从业人员都具有明显的懈怠情绪。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当前气象服务部门事业单位的基本运作形式,内部晋升论资排辈,对于业务能力要求较低,再加上缺乏市场竞争关系,所以工作上往往会出现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从体制上逐渐发生改革和转变,通过吸引社会商业资金的流入,逐步建成行业内部的自我竞争体系,通过同行竞争来增强气象服务部门的危机感,提升业务质量以及创新业务渠道,为提升我国整体气象服务质量具有一定的帮助。

3总结

当前我国的公共气象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我国的社会发展需求逐渐出现了偏离,改革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的现状与特点进行对症下药,无论是运行模式的转变还是服务质量的提升都离不开市场的指导与影响,这样才能够实现气象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

作者:李岩涛 单位: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李丽,张丰启.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探讨[J].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57-61.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部门使用各种公共资源或公共权力,向政府决策部门、社会公众、生产部门提供气象信息和技术的过程。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是总结改革开放30a来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发展改革的经验而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国家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气象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公共气象服务在整个气象业务中主导地位、实现气象综合实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气象服务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日益明显,气象服务也从提供简单的气象信息服务,转变为产生经济效益的社会生产力[2]。面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越来越多的需求,中央、省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手段层出不穷,气象服务产品种类繁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县级气象部门作为最基本的气象服务单位,作为解决气象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重要执行单位,其气象服务却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高度要求:服务产品单一、被动服务、无针对性等。本文通过阐述县级气象服务现状,分析基层气象服务所面临的挑战,提出改进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思路和措施。

1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现状

1.1 县级预报准确率无保障

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的生命线,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而保证预报准确率是做好公共气象服务的前提。县级气象部门由于缺乏专业预报人才,无法对省、市级指导预报进行正确的本地化订正,因而县级预报准确率一直是顺利开展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的难点。

1.2 公共气象服务人员欠缺主动服务意识

大部分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仍处于被动服务状态,并没有同政府机构、县直单位达成气象服务协议,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合作。唯有天气已经产生变化,并且对政府机构的活动及安排产生不利影响时,气象部门才会接到询问天气情况的电话或通知。如果气象部门能与政府机构有良好的沟通,第一时间知晓各类活动或安排的具体时间,才能真正提前、准确、主动地做好决策气象服务,为其他工作的开展赢得良好的基础。

1.3 气象服务方式过于单一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交流方式的拓展,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工具已充斥于大街小巷,而网络微博以其参与人群的广泛化、互动方式的创新性受到越来越多人群的关注。各类商家第一时间抓住商机,政府各职能部门也相继开通实名微博,我国各级气象部门也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开通微博气象服务,构建于社会公众沟通互动的新平台。然而,大部分县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仍局限于电话、手机短信及预警机等固有服务手段,无独立网页、无实名微博,即使开通了微博的县级气象部门,其中大部内容单一,粉丝寥寥。

1.4 开展专项服务能力不足

在现代化气象的发展路途中,县级气象部门的人才素质逐渐提高,整体业务水平稳定增加,但是仍然达不到专岗专业专人的对口要求。随着气象部门与国土、林业、农业等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合作、“两个体系”工作的有序推展,县级气象部门的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存在,农业气象人才的缺失导致农气预报产品没有专业性、针对性,不能更好地服务三农,推进“两个体系”的稳定发展。

2 县级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建议

2.1 切实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

气象预报准确率作为气象工作的生命线,是提升气象服务科技含量和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工作的基础,进而建立完善的预报预警系统、专业预报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的重中之重。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努力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水平,同时要加大对关键性、转折性天气的监测预警预报,完善短时临近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加强天气过程的总结和技术交流,支持预报人员参加省市级轮训,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预报队伍的专业素养,进而保证预报准确率。

2.2 积极运用网站、微博等网络工具优势

在这个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站、微博等网络工具以其快捷、高效的信息优势,拥有了极其广泛的使用者。在微博爆炸式发展的2011年,我国各地气象部门相继开通气象服务实名微博,但是大部县级气象部门并没有看清及发挥出微博在气象服务中的优势。

如何能让气象热点成为人们每天的牵挂,必须得让气象信息变得更准确、更贴心、更美,气象服务者不仅得具备扎实的气象专业知识,更得注重加强自己在文学方面的修养,保持高度的服务敏感性,还要充分了解百姓需求,以需求牵引服务,避免以预报结论简单替代服务产品,进而体现“气象服务、以人为本”的气象服务精神,在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成功塑造气象部门的形象。

2.3 针对性地扩展公共气象服务人才的范畴

人才是服务的支撑,服务是人才的发挥。知识复合、长于应用、合作与创新的新气象人才是做好公共气象服务的关键。成功的气象服务产品需要有扎实文学功底的气象人才,需要有社会服务感知度的气象人才,需要与社会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进而开发、创新的气象人才。在县级气象部门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的今天,如何能根据本单位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扩展公共气象服务人才范畴是对领导班子用人、举人的挑战。

2.4 与社会各职能部门共谋发展契机

在国家对气象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气象高度关注的今天,气象部门迎来了气象现代化发展的良好契机。随着气象与国土、水利、林业、农业等各职能部门的合作,气象事业已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多个行业中,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防灾减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发展基于服务,服务带来发展,县级气象部门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及现状限制了本地气象事业与社会职能部门的有效合作,唯有加强专项服务能力,有力、有效地服务于地质灾害、农业生产、水利建设、林业病虫害等,才能提高县级气象部门于政府部门及社会大众中的认知度及重要性,进而创造气象现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3 结论与讨论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完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3.1 面向决策

不断提高决策气象服务的敏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滞后服务为超前服务。

3.2 面向民生

不断丰富有地域特色的服务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公众气象服务质量。

3.3 面向生产

提高专项服务能力,拓展专业服务领域,做精细地、专业地气象服务。

3.4 面向“三农”

提高农村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时效性和覆盖率,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第6篇

[关键词]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 服务主题

[中图分类号] Q938.1+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90-1

0前言

公共气象服务指的是气象部门利用一系列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将气象信息和技术服务提供给政府、社会、公众以及生产部门的过程。公共气象服务包括很多个组成部分,比如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等。我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是在2008年成立的,它的成立代表着在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已经加入了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在社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共气象服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比如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等等。目前,政府职能在改变,社会对气象部门公共服务有了更大的需求,开始逐渐凸显出来了公共气象服务研究主题。

1数据与方法

在数据来源方面,本文以气象服务为主题,对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了搜索,在2013年以前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得到的论文有4500篇,将那些会议发言稿、简讯以及作者不明的文章给剔除掉,一共剔除了300篇文章。

研究方法:本文选取了文献计量学范畴中的知识图谱方法,比如词频分析、因子分析、引文分析、共被引分析等等,作为一种图形可视化方法,可以将学科内部知识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结构关系给直观化的显示出来。其中,在文章或者讲话中,一个词语出现的次数就被称之为词频。通过对主题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对某一个领域或学科的研究热点有效获取,从而对可能的研究热点转移趋势进行捕捉。词频分析法指的是找出那些关键词,这些词语可以将文献核心内容给揭示或表达出来,通过对研究领域文献中关键词出现频次高低的分析,可以对该领域研究热点以及发展动向进行有效的确定。

2公共气象服务研究主题分析

公共气象服务研究的关键词分析:在气象服务中,继“效益”、“气象条件”以及“对策”和“数据库”之后重要的研究关键词就是公共气象服务。对所选的论文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出的关键词数量为2900个,如果关键词在词意方面有合并关系,就进行合并,处理后,大于5的关键词一共有84个词,代表了本研究领域在方面至少在5篇以上。将检索关键词如气象服务、气象、服务等取消之后,位居前列的就是公共气象服务。比如气象服务的词频为250,气象信息的词频为100,气象的词频为98,服务的词频为67,公共气象服务的词频为37排在它后面的有专业气象服务、服务系统、系统设计、灾害、农村以及天气预报等等。

通过共词分析可以将相同研究主题文献间的联系给揭示出来,对本领域的学科结构以及相关领域之间的联系也可以反映出来。通过同时感知到两次的相对频率可以有效衡量两个词间的联系。利用共词词频次矩阵可以有效量化多个关键词两两共现情况,对这些关键词的共现词频进行了统计,得出一个共词频次矩阵,我们可以看出来按照词频大小与公共气象服务相关的关键词分别是公共气象、应用、系统、应用气象等等。

公共气象服务研究的分类识别:运用相关的统计学方法来因子分析共词频矩阵,就可以得到公共因子抽取情况,通过相关的图表我们可以得知,抽取出来的13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解释贡献率为87.23%,也就是说将关键词分为13个类别,可以对气象服务研究领域87.23%的信息进行解释。提取的关键词是旋转平均正交,因子负载不小于等于0.5的因子。命名这些因子,就可以将中国气象服务领域研究热点分布给得出来。其中在公共气象服务类别在因子负载方面都没有小于0.7,说明在气象服务研究中,一个热点就是公共气象服务。

公共气象服务研究的层次性:采用系统聚类法来分类上文所提到的共词词频次矩阵,在分类的时候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的,并且依据的是组间距离的相似性,这样可以将研究领域主题聚集的情况给反映出来。主要可以得出这些结论,一是在气象服务主题中,总体上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部分,分别是气象信息服务研究和气象灾害防御,前者的关键词是气象信息,后者的关键词是防灾减灾。二是关键词聚集程度可以将研究领域内被关注的层次性给直观的反映出来,那些比较明显的领域层次分别是气象信息服务、气象灾害防御、气象灾害应对、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应用气象服务等等。三是应用气象服务领域研究层次包含了公共气象服务研究领域,在气象服务背景下,公共气象服务研究主要关注的内容分别是灾害、系统、服务农村等。公共气象服务研究领域下有着分散和扁平的主题,说明公共气象服务研究有着较为广泛的涉及面,并且应用和实践比较的偏重。

其中,气象服务总体评价的两个重要维度是服务专业性和气象时效性,服务专业性指的是关注气象服务中气象服务内容和气象服务技术手段的程度,而气象时效性指的是对气象服务业务内容时效性关注的程度。

3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已经成为气象服务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希望可以促进公共气象服务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公共气象服务论文第7篇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公共气象服务;积极作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32-01

由于公共气象服务具有公益性,决定了气象科技服务也具有这一特点。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消防减灾能力方面,提高气象科技的服务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本文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1 概述

1.1 气象科技服务释义

我们将提供各种气象信息的气象服务称为气象科技服务。它的内涵就是,在不违背国家相关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利用各种气象产品、科技研究的主要成果,气象资产等方式,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具有公益性特点。同时,气象科技服务的运行离不开市场经济环境,所以存在营利的需求。在当前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正确处理该项工作中营利性和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点。

1.2 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涵

所谓公共气象服务,其主要内涵就是指由气象部门向各行各业,包括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大众等,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和气象信息的具体过程。社会的公共权力和自愿是实现该服务的主要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社会公益性显著。

1.3 气象科技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之间的联系

气象科技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缺一不可,既相互统一,又互相对立,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具体表现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方面,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科技服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脱离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条件,气象科技服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无法突显出来;另一方面,公共气象的发展也离不开气象科技服务,因为它可以为前者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2 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积极作用

2.1 扩大了公共气象服务的适应范围

在社会公民公共服务体制中,公共气象服务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会对社会服务体系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气象科技服务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不断促进气象科技的发展,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这也是新时期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进,为气象科技服务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持,单一的广播形式已经被综合传递的方式取代,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还自带天气功能,气象信息的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2.2 提高了气象服务信息的准确性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与社会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力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互联网和计算机普及,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水平不断提高,集中体现了气象科技服务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科技力量的进步也促进了气象监测设备的完善和更新,这是提高气象预报信息准确性的重要前提,既可以实现精确的气象预报,还可以对较长时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可以减少天气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

3 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3.1 不同性质存在显著矛盾

营利性是气象科技服务的根本性质,它以科学技术为基础,为社会提供相应的科学服务,而且这种服务具有补偿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气象科技服务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又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点。其营利性和公益性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如何化解二者之间的冲突,找到它们的平衡点,是当前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

3.2 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

随着气象科技服务的迅速发展,公共气象服务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了为社会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气象服务,对相关的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但是,从当前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现状来看,专业气象人才的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是做好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同时,很多气象工作人员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而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培训,导致他们对气象预报的认识存在偏差,错误理解气象科技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涵,将二者等同起来,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4 提高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主要对策

4.1 增加资金投入

为了处理好气象科技服务营利性和公益性之g的矛盾,增加财政对气象工作的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气象科技属于事业单位,所以国家应该根据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来对其进行管理。但是,该事业单位又和其他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的差别,导致它具有双重性质,而且其社会的公益性也是其营利的重要前提。如果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不足,又要求它以社会公益性为前提,那么气象行业就无法满足行业内的工作人员,会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提高气象事业工作人员的自觉性,实现其公益性,就需要适当增加国家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

4.2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在当前情况下,气象科技服务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就需要建设一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队伍。这是因为,气象科技服务包含了不同学科和不同领域的内容,从业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积极引进外来的优秀人才,补充气象专业人才。第二,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例如,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等,对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 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气象科技服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在气象服务中作用显著,集中体现在扩大气象服务的范围、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等两个方面,针对其中存在的公益性和营利性矛盾突出、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等问题,除了要增加自己投入之外,还需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促进气象科技服务与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晖,李力.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13(5):179-180.

[2]魏吉忠,韩玉清,申童,等.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26(12):207.

[3]王晓.甘肃省气象科技服务对公共气象服务的促进和发展[J].北京农业,2015,09(31):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