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合集7篇)

时间:2023-09-24 15:13:22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第1篇

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部级示范性高中,体育场地及设备完善,但是由于体育课进行的是分专项教学,而每个行政班级人数都在60至70人左右,课堂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惠东高级中学在职的体育教师普遍没有一套科学的体育课堂管理方式,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是强调课堂常规管理,虽然能够及时制止课堂问题行为产生,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部分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心理,师生关系融洽,但是一些学生贪玩、无拘束的心理却因此得到放纵;部分教师课堂管理则过于严格,整个教学过程中,只体现教师个人意愿,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课堂气氛沉重,缺乏生机,表面上学生对教师十分配合,但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身心发展;更有些教师直接采取“放羊式”管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突出,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只有少部分教学经验充足的教师能随机应变,及时调整课堂管理方式,突出学生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

二、体育课课堂管理中导致问题存在的一些行为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者之间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教,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方面;教师控制着教学节奏、教学方向、教学过程、决定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是教学中的次要方面;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学生来完成,所以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分析惠东高级中学体育课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从学生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这一部分进行研究。在惠东高级中学实地考察的过程中,经常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碰到一些不和谐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及活动效率的行为。它不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在经过多次的课堂观察,翻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对惠东高级中学体育教师进行访谈(详细见表1)了解后,下面就惠东高级中学的体育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其表现大致有5种类型:对抗、扰乱秩序行为、惹人注意行为、盲目逆反行为、抗拒行为等。

三、结论与对策研究

(一)结论

1.高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存在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抗为,扰乱秩序行为,惹人注意行为,盲目逆反行为,抗拒行为等。

2.教师是把自己个人经历中已经形成的看法和对课堂情景的判断互相结合来构思每一个实用管理策略的,所以师的个人阅历对教师在课堂管理中所采取的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

3.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体育教师完成工作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体育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以及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

4.教师自身的品质修养,为人处事的方式手段以及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5.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的不同导致纪律问题行为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也导致了学生个人需要的不同。大量的研究表明,获得教师的关注、鼓励和赞许是学生的一种基本需要。

(二)对策研究

1.教师要在课前要研究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的对象,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认真备好课。关注学生课堂的主体性,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公平对待学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手段,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动起来。

2.教师要以爱护和信任的姿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的滋润和信任的目光,去除学生的反抗情绪,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充分的学习。

3.教师应该主动地去改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师生心理气氛,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师生距离更近,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威信及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有效预防反抗型问题行为的发生和发展。

4.体育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尊重和期待的态度,因势诱导,以学生的“闪光点”为引线,激发学生课堂中的自觉意识,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己管理好自己,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消除课堂中的违纪现象。同时,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好的榜样来控制攻击。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第2篇

关键词 体育 课堂 安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122-02

体育活动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难免会发生一些伤害事故。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安全问题更是突出,完成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是安全。减少、避免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是教师、学生都应该注意的问题,也是教师、学生家长最大的心愿。切实做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要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体育安全安全事故。在上体育课时,要求每个体育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来因地制宜,因教学环境和具体的学生情况来排除安全隐患,制定好安全防范措施,精心组织好体育课的教育教学活动,努力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实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体强身、安全活泼的体育课堂,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当前,农村中学体育课堂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体育教师的素质不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对安全教育不够重视。农村中学,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学,由于条件有限、环境恶劣、基础薄弱等因素。当地中学的体育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很少进行安全教育,都不是很认真地去对待上课,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混时间,认为上一节体育课,就是让学生跑跑步、打打篮球,教师没有全程监控,监督不到位。体育教师也没有加强学习,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因此,体育课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2.农村中学的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不够强,安全意识淡薄。很多学生认为,上一节体育课就是玩,没有专项训练,目标不明确,不听从老师的指挥,自由散漫,这就容易给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学生家长对待安全事故的意识也很淡薄,态度冷漠,学生一出安全事故,动不动就找老师的麻烦,不进行冷静客观的处理。

3.学生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自我急救措施不得力。农村中学的学生在发生体育安全事故时,往往不会进行自我急救,也不会及时报告老师,他们认为私自处理就可以了,忍耐一下就会好的,没有及时去医院就医,结果损伤加重,无法上课,只好休学治伤,对学习成绩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呢?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意识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并在体育课中随时教育学生在运动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第一”的思想。体育教师在思想上要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体育课中的安全隐患往往存在许多细小的环节中,教师必须把安全意识放在首要位置,只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就会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二、明确自身的责任重大,采取积极主动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事故的发生,以确保体育课堂的安全

农村中学的体育课,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是起主导作用,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是很重要。首先,在上体育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包括教案、场地、器材的准备;其次,根据教学内容,场地和设施的安全一定要检查到位,精心组织教学,严肃课堂纪律,上下课要整队清点人数,做到有序退场。有多个班级在操场上课时,要规划好场地安排,不得相互挤占场地;再次,要求学生在上课时必须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按程序参加规定的项目学习训练,要服从指挥,不得从事与本节课内容无关的一切活动,不鼓励学生带病坚持运动,对请假的学生也要监督到位。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要加大体育课安全教育宣传,利用开学时候学校安全教育大会和体育课,充分强调安全的重要性,教育学生避免危险安全事情发生。要求学生尽量在老师的统一指挥和监督下活动,不私自做危险的动作。例如在踢足球时,学生脚部用力很大,就会容易造成踢伤学生的伤害事故,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必须在场并进行及时的处理。在室外上的每一节体育课,老师在导入语或者讲活动要求时,都要明确提出注意安全,避免发生任何事故。这样随时提醒,让学生知道体育课怎样上才是最安全的,让安全这根弦在学生头脑中紧绷不松懈。在上体育课时,要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绪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现象。体育教师要全程监控到位,不能马虎了事。

四、要教会学生如何避免运动损伤,教会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时运用恰当的科学的方式进行自我急救

学生在运动受到损伤,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急救,然后赶快送到医院去,给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千万不要盲目地进行救治,以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

五、科学把握体育安全教育的各项要素,不断地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是创设和谐平安校园环境的现实需要

体育课堂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教育是学生健康必须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第一意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体育安全教育要经常不断地灌输和提醒学生,预防安全事故发生。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第3篇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堂互动;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0-0060-05

Characteristics, affecting factor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action during sports classes

TANG Yan1,2,YU Zhong-gan1

(1.Postdoctoral Station,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ffecting factor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action during sports classes. The interaction during sports classes is provided with such 5 characteristics as highlighted scene emotion, obvious non official organization, natural and diversified types, diversified effects and instant feedback.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leading manner, the nature and attractiveness of teaching contents, the role and status of students during sports classes, and space setup for sports classes, ar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ccurrence of interaction during sports classes. In the interaction during sports classes today, there ar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the students have an ambiguous recognition on class interaction scenes; the “directive - obey” type interaction in voc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is excessive; relatively there is a lack of recognition type interaction.

Key words: scholastic physical education;class interaction;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2001年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1]。“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2]。近8年来课程改革的多方反馈表明,新课程改革的这一强调无疑是正确性。不过,方向上的正确能否带来实践效益的产生,必须取决于各科课程能否结合自身的实际来践行方向的引导。具体到体育课程而言,当利用“互动的教学观”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时,首先应当对体育课堂互动的相关问题有所认识和把握,否则,互动将可能流于形式。体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看似场面热闹、互动频繁的教学之所以受到“好看不受用”的批评,就与对体育课堂互动的认识和把握不当有关。此外,在一些有关体育课堂互动的研究文献中,也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偏差。例如,以往研究把“体育课堂互动特点”归纳为:体育教学目标的制约性、体育课堂环境的效应性、体育教学交往的相互性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动态性4个方面[3]。这种归纳显然没有抓住“课堂互动”的本义,更没有体现“体育课堂互动”的特性。这些情况表明,对于当前的体育教学研究而言,加强对体育课堂互动之认识的深化和完善确有必要。

1体育课堂互动的特征

1.1互动情景:情感性成分突出

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进行的,情景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也会不同,互动本身所蕴含的意义也会发生变化。从师生关系的角度而言,课堂互动的情景通常是“工具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混合并存的情景。工具性关系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书”职责,情感性关系则主要体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育人”职责[4]74。不过,相对于一般的“文化课堂”而言,体育课堂互动情景中的情感性成分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在一般的“文化课堂”中,其课程内容主要以内隐的“认知性知识”为主,这决定了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主要以中性的“思维引导”来进行;而体育课程内容则主要是以外显的“操作性知识”为主,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除了要进行必要的思维引导外,还会伴以频繁的“情感鼓励”。而且,这种“情感性鼓励”往往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学懂”到“学会”的桥梁。例如,在跳箱教学中,体育教师为了让那些胆小的学生完成练习,除了进行动作讲解展示外,通常还会使用诸如“大胆一点,不要怕”、“来,大家一起给他鼓掌加油”等言语鼓励。事实证明,在体育课堂中,这种“情感鼓励”往往比单纯的“思维引导”更为有效。体育课堂互动的这一特征表明,对于学生而言,体育学习过程不只是一种掌握体育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

1.2互动组织:非正式组织贯穿始终

从制度化的角度而言,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正式的组织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处于组织的高位;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被指导者和被领导者,处于组织的低位。另外,就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而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有着明确的“游戏规则”和预期目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行为都要求围绕预期目标并在一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因此,体育课堂中的互动有着鲜明的组织特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体育课堂中的互动又有着不可忽视的“非组织”特征。这是因为,体育课堂空间不像“文化课堂”空间那样具有固定性,而常常处于变换之中。学生因课堂空间位置的不断变化,其学习活动并不总在教师的“监控”之下,并且,分配给学生一定时间比例的自主练习本身也是对体育教学的一种常规性要求。这就为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私下”接触,特别是同辈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私下接触提供了条件。体育课堂互动的这一特征使得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进行多种角色体验成为可能,而这正是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3互动类型:多样类型自然统一

有研究表明,在一般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基本上是以言语符号为媒介进行的,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所占比例甚少。在本已甚少的学生互动中,也主要是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的互动,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个体与小群体之间以及小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互动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4]84。

相对于一般课堂单调的互动类型而言,体育课堂互动的类型则丰富得多。首先,从教学交往行为的使用来看,非言语行为是体育课堂成员必备的交往行为之一。一堂缺少非言语行为的体育课甚至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体育课”。其次,从交往活动的外在形式来看,许多教学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在交往对象之间的竞争或合作中来进行。如各种集体性项目的学习,离开学生之间的竞争或合作,几乎就无法进行。最后,从交往对象的构成来看,不同的教学任务又需要不同数量的成员来共同参与。因此,在体育课堂中,既有以言语符号为媒介进行的互动,也有以非言语符号进行的互动;既有成员个体之间的互动,也有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互动。并且,不同类型互动之间常常会随着教学进程自然而然地进行转换。体育课堂互动的这一特征,表明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蕴含着丰富互动的教育场所。也正因为如此,在体育课堂中,才会出现学生“随时会面临如何适应‘社会’的问题”[5]。

1.4互动效果:“身、心、适”共同发展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身体活动来展现的,因此,从表现形态来看,互动的结果在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某种形式的身体行为。但是,这些身体行为的发生并不是建立在简单的“条件反射”原理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学生通过大脑对来自互动对象一方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体育活动在很多情况下是依靠群体的共同行为来进行的,而且,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常是以“功能联系”较为紧密的群体成员的身份出现。这种身份要求学生在互动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加工来自互动对象的与知识、技能有关的“认知性”信息,而且还要求学生分析加工来自互动对象的与态度、情感等有关的“非认知性”信息。例如,在篮球这一集体性练习中,学生个体的技术运用不仅要受制于合作方或竞争方成员的技术运用,而且也要受制于他们的情绪变化。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场景中,经常可以看到情绪变化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这种影响作用。因此,在体育课堂中,学生通过参与课堂互动,不仅能使身体得到发展,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同时得到发展。可以说,在学校的常规课堂中,体育课堂是唯一可能使学生“身、心、适”同时得到发展的课堂。

1.5互动反馈:信息反馈即时把握

体育课堂与一般课堂有一个明显不同的特征,那就是教学行为的外显性。通过这种外显的行为,教师能够立即知道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学生也能立即知道教师在某一项目上的能力和水平。因此,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讲,体育课堂互动是一种“即时性反馈”的互动。

从教师的角度看,这种“即时性”能够为教师在课堂中把握教学节奏、调整教学重点提供现实依据,从而有助于教师顺利推进教学。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即时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体育课堂教学的运行带来消极影响。首先,由于体育老师在掌握项目技能上的有限性,使得他们在教那些自己不熟悉的体育项目时很难为情。正如一位体育教师所言:“不做示范吧,学生又搞不懂;做示范吧,又怕学生笑话”。体育老师的这种两难处境,使得他们很难与自己所教学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这种“即时性”成为部分“体育差生”的学习障碍。一方面,“体育差生”害怕自己做出来的动作遭人讥笑而不敢或不愿做练习;另一方面,体育课堂中大量的竞争使得“体育差生”在面对面的竞争中常处于“失败”境地,进而使他们对体育课产生抵触甚至厌恶心理。

互动反馈对体育课堂的这种消极影响反映了当前体育课存在的一些结构性矛盾。一是体育教师个体技能的有限性与教学要求的全能性;二是学生个体体育需要的多元性与课堂教学任务要求的统一性。体育课的这两种结构性矛盾是从内部制约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的重要原因,此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化解,未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将难以焕发出持续的活力。

2体育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

2.1体育教师的领导方式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李克特在勒温的研究基础上,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强硬集权、仁慈集权、放任和民主4种类型,在不同的领导类型下,学生的反应(即互动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不同[6]。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在这4种领导方式中,采取前两种领导方式的体育教师更像是训练场上的教练,其主导下的课堂气氛相对沉闷,课堂上学生之间互动较少,互动的积极性不高。采取第3种方式领导的教师实际上是山坡上的“牧羊人”,在这种课堂中,与其说学生是在学习,不如说学生是在“设备简陋的游乐场”玩耍。在那些能够从“简陋设备”中找到快乐的学生之间,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互动持续不断;而那些对此不感兴趣的学生,要么三三两两坐在操场边聊天,要么就溜回教室,对这部分学生来说,这里所说的“课堂”已经失去意义,所谓的“课堂互动”根本就不存在。在第4种方式领导下课堂的,由于师生之间在人格上处于平等地位,课堂气氛不仅活跃而且和谐,学生不仅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而且也乐于帮助同伴,与同伴积极合作。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出“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背景下,第4种领导方式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道路。当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能在操作层面实现体育教师对课堂的民主领导,尚需通过广泛的教学实践。

2.2体育教学内容的性质与吸引力

同“文化课”的教学内容相比较,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实际上不是由书本来体现的语言符号,而是由各种具体的场地和器材来体现的实物。随着实物在类型或构造上的不同,也就形成了性质各不相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或以多人协同活动为主,或以双人互助为主,或以个人单练为主);另一方面也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学生兴趣越浓烈,表明教学内容对他的吸引力也越大。

有关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教学内容及其对学生的不同吸引力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互动的情况也明显不同。例如,于涛[7]在对初中体育课堂中5项不同教材的对比研究中发现,在以群体性活动为主的足球、篮球、排球课中,其“课堂互动指数”明显高于以个体活动为主的田径和体操课,而且学生在前者课堂中的“肯定情感互动指数”也要比在后者的课堂中高,相反,“否定情感互动指数”则要低。此外,庄弼[8]的研究也发现,学生对教材认同程度的“一致性”也往往影响学生间的互动,学生兴趣较一致的项目,其课堂互动的频率和密度较高,相反,则较低。

积极的课堂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而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两种动力:一种是在外部压力下迸发出来的动力,如在升学压力下产生的积极性学习行为;另一种则是通过内心认同而自动产生的动力,即心理学上所说的内部动机。对于体育课而言,学生在其中感受的外部压力并不大,因此,通过其内部动机的激发来促进其积极性学习行为的产生,就成为有效开展体育课堂教学需要首选考虑的问题。

2.3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地位与角色

课堂如同社会,其间的成员(学生)也会因各种原因被划归为不同的“阶层”。在课堂中,较明显的“阶层”区分有两种,一是学业成就标准下的“优生”和“差生”之分;二是学习行为标准下的“乖孩子”和“调皮蛋”之分。前者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高低,后者反映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类型。

马艳红[9]62在2004年的研究指出,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与体育优生的互动明显多于与体育差生的互动”,同时,“在体育教师与学生个体互动中,体育教师对体育优生和体育差生采取的评价方式截然不同,对体育优生表扬的比例远远高于体育差生,而批评的比例则相反。”

笔者曾根据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体育教师自身权威的高低,将学生的课堂角色类型分为“乐学者”、“苦学者”、“自学者”和“弃学者”4种,并通过课堂观察总结出不同角色类型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特征(见表1)。实践观察表明,体育教师的确更乐于与表1中的前两种学生进行互动,而与后两种学生发生互动的几率较少。并且,在互动的态度上,也的确存在与马艳红研究结果相类似的情况。

2.4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空间位置

学生在课堂队列中所处的空间位置也会对其参与课堂互动产生影响。马艳红[9]63在同一项研究中指出,“88.4%的体育教师和65.9%的学生认为,学生在体育教学组织中所站立的位置影响他们参与互动的机会。体育教师同处于队列中间位置的学生发生更多的互动,同处于排头的学生次之,处于排尾的学生同体育教师的互动最少。”尽管在课堂观察中确认了这一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对体育课堂互动中这种现象的出现却有进一步的原因解释。

空间位置导致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习惯问题,即教师喜欢与就近的学生发生交往;二是因为那些不喜欢或不愿意与教师交往的学生本身会选择远离教师的位置站立,特别是在体育教师让学生自然站立进行动作讲解或评价的时候更是这样。因此,在空间位置造成学生课堂互动差异的背后,有时候体现出的是不同学生对体育课的不同态度问题。事实上,第2种原因常常在客观上强化了第1种原因中所说的“体育教师的教学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由空间位置因素造成的学生体育课堂互动的差异,其实是“学生课堂地位和角色”因素影响下的互动差异的延伸。

3体育课堂互动存在的问题

3.1学生对互动情景的辨识模糊

体育课堂作为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常规性的教学活动场所,其社会影响广泛存在。对于任何学生而言,在他们进入具体的体育课堂接受学习之前,都会对课堂情景存在着一种“前提性”认识。在逻辑上,对互动情景的前提性认识决定了互动过程的结构和类型。一般来说,这种前提性认识越清晰、统一,互动过程就会越趋于有序,反之,则越趋于混乱。

然而,就现实的情况而言,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既不清晰,也不统一[10]305。体育课堂对他们而言,到底是学习知识的严肃性场所,还是缓解“学习”压力、调整情绪的娱乐性场所?在这里,他们是该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体育技能,还是根据各自的兴趣“把玩”自己喜好的项目?他们并不清楚。用互动理论的话语来表述,那就是他们对体育课堂互动情景的辨识模糊。对互动情景的辨识模糊,必然导致互动过程的“失范”。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种广泛而典型的“失范”现象就是,如果学生得不到教师留给一定自由活动时间的承诺,他们就会很不情愿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3.2师生言语互动中“指令-服从”型互动过多

从互动过程中所传递信息的性质来看,体育课堂中师生的言语互动可分“要求-遵从”、“提问-答复”、“评价-改进”等类型。其中,“要求-遵从”类互动又可根据教师要求类言语行为的性质分为“建议-参考选择”、“模糊-自主选择”和“指令-服从”3种子类型。在“指令-服从”型互动中,学生在进行行为应答时基本上没有思考的余地和选择的机会,而只是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机械反应。因此,从本质上讲,这种互动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互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这种互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持,但多则无益,至少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然而,在笔者对36名小学5年级体育教师的课堂观测统计发现,“指令”恰恰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言语行为。在纳入统计的教师9项小类言语行为中,“指令”所占的比例比处于第2、3、4位的“建议性要求”、“肯定性评价”和“事实性提问”分别多出20余个百分点,而其它类言语行为所占的比例还不及它的零头[11]。

3.3认知性互动相对缺失

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具有多种意义,但说到底,课堂终归是一个学习的场所。一种课堂如果在发展学生的认知上无所建树,那么,这种课堂便失去了最为根本的意义。而体育课堂恰恰在这方面表现得有些无能。20年前,于涛就曾在其研究中指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互动大多数是情感性互动,而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认知性互动很少,“暴露了我们在知识、技术、技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0]294,[12]。最近几年,一些学者对不同对象的访谈报道也表明,认知性互动在体育课堂互动中的缺失相当严重。事实上,在大学新生中,不会“前滚翻”、“蹲踞式起跑”、“三大步上篮”等基本技术的现象年年都不少见。体育课堂互动中认知性互动的缺失,使其作为一种学习场所的意义大大受损。对当前的体育课程改革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并必须着手改进的问题。否则,体育课堂将失去其作为一种正规性教育教学活动存在的根据。

以上分析表明,体育课堂在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确具有学校一般“文化课堂”难以企及的天然优势,这也说明了体育新课程“社会适应”学习领域目标的设置有其充分的合理性。对于未来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而言,强化课堂互动意识、完善课堂互动形式,进而充分展现其在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天然优势,是应当继续坚持和深化的主题之一。但是,尽管如此,本文还是要再次强调体育课堂应当尽快弥补自己在学生“认知性”发展方面的缺失。因为,后者才是体育课堂之所以可以称为“课堂”的存在之基。也就是说,当我们积极利用体育课堂互动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之时,必须要保持“互动”过程中的体育知识含量。不如此,“互动”就只有形式上的意义。本文开头所提到的一些场面热闹、互动频繁的体育课之所以遭到“好看不受用”的广泛批评,盖其原因,也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 钟启泉,崔云,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2.

[3] 马玉芳. 体育课堂教学互动特点分析[J]. 体育与科学,2001,22(6):82-84.

[4] 吴康宁. 课堂教学社会学[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季克异. 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深化体育课程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9(5):1.

[6] 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24.

[7] 于涛. 初中生不同教材体育课社会互动过程与教材互动指数探讨[J]. 山东体育科技,1988(4):80-85.

[8] 庄弼. 体育教学中人际交往的频率与密度[J]. 中国学校体育,1991(6):29-30.

[9] 马艳红. 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 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4.

[10] 卢青. 站到学生的后面去――思考学生心目中的体育[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第4篇

一、 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为:(1)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成员你推我让,等到讨论终止时,一个同学也没发表意见;(2)有的小组虽在合作学习,可却没有围绕问题展开,而在说一些无关的话题,只是图个热闹;(3)有的能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也只是个别人的论坛,结果是课堂成了个别优秀生展示的舞台,学困生变成了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观众、听众;(4)有的教师把“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时髦,不管什么题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走合作学习的过场,课堂合作学习有形式而无内容;(5)一些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目的性、时间性,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上述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2.缺乏多元评价体系。表现为:(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对学生个体的评价;(2)评价语言简单,如“你很棒”、“非常好”、“好”等。(3)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次数少而不足,最少的一节课中只有3次。

3.课堂应变能力明显不足。表现为:(1)对小组展示环节中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2)对生成性的问题置之不理;(3)关键问题缺乏巧妙的引导、点拨。

4.教学内容单一。表现为:(1)将体育课变为学校特色项目培训、展示的舞台;(2)课堂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3)把体育课变成单纯围绕中考体育加试项目的反复练习和考试课。

二、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一是进一步学习《丰南区教育局关于改革中学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实施意见》、《“问题导学·主体探究(QS)”型课堂学习模式评价表》、《高效课堂100问》,围绕这些学习活动,开展读书报告、教学反思、教学论坛等活动。

二是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型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包括《主体参与课堂实录》、《新课程怎样教》、《探究式学习》。通过学习使每位教师知道推进高效课堂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使其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三是走出去向先进学校听课学习,在进行实践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学习先进学校隐藏在课堂背后的内涵性的东西。

2.丰富新形势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和内容。

一是开展“重新认识课标,深度把握教材”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内涵;二是开展研课活动,通过研课活动让执教教师和观课教师同时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三是要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分包教研组的领导要真正下到教研组,参与集体备课,为高效课堂把好第一关,坚决杜绝集体备课流于形式的现象。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现实问题 教学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体育老师也走上了寻找新模式教学的征途上。虽然新课改已经下发,但是老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让人无法避免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找到一条符合实情的良好教学模式。

一、初中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缺乏积极性

老师在上课时,大部分的互动方式都是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学习氛围里,多是流于表面。师生间的沟通得不到深层次的发展,老师让干什么,学生就做什么,这种只流汗不过脑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让学生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也缺乏师生间的交流,造成课程资源的浪费。有时候老师虽然与学生进行沟通,但是沟通只是流于表面,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交流,只是装下样子,流于形式,这样的交流也是没有意义的。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就会导致学生对课堂缺乏积极性,对课程丧失兴趣,从而应付公事。

2、课堂教学形式化

体育课堂是学生少有的在教室外进行的课堂,是学生锻炼体格、学习快乐的乐园[1]。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形式化的嫌疑。在课程学习中,预设学习的东西有很多,但是实际操作中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多媒体的运用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教学形式化的问题,与教师自身认识不够深刻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只是简单复制新课改要求的形式而达不到效果,那么改革也就没有意义了。体育老师重视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应加强对结果的重视,盲目的追求过程,反而导致结果的失败这就得不偿失了。比如有些地方可能要求老师上课要用多媒体,某些课程可能多媒体并没有多少用处,这种情况下教师也没有必要非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二、教学中应当坚持的原则

1、灵活理解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只是根据理论推测的一个行为规范,并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操作中灵活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再创造,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论[2]。教学过程十分复杂,并不是单纯的说这样做或者那样做就行的,他需要老师采用自己的方式不断的进行验证,根据结果再不断的进行调整,逐渐找出一条符合大众教学的标准。一个好的老师并不是完全依照课改标准进行教学的,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教师自己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

2、因人施教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依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对学生进行评价[3]。在评价的时候也应讲究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学生在学动作的时候不专心,总是左顾右看的,这时候教师并不是说:“别乱看,好好学你的动作。”而是应该拉住学生问他:“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老师和你一起研究下好不好?”而对于那些动作掌握熟练的同学,则应有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做的更好。面对不同的学生,老师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是对每个学生应有的尊重。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老师也应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进程根据整体的水平来进行调整,也可以采取一带一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助。这样每个学生在自己掌握的基础上都可以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教学策略

1、重视体育课常规

体育课一般是通过不同程度的练习让身体与思维得到紧密的契合。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都应当遵守。尤其是在整合队伍、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要求、重复练习,让学生自觉行动,以此来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有疲乏感,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器材的时候,可以同时讲解这些器材的用处,让学生提前对器材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学生在对器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在使用的时候也会更加的得心应手。学生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常常会比较放松,思维也会松懈下来,教师这时候可以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身体状态的小练习,让学生保持兴趣,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总结。

2、教材与教学相结合

体育课中,不同课时重点要求的练习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不同的要求组织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样学生不至于会感到太无聊。比如初二时期投掷实心球的课程,在第一次时主要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多次练习后学生逐渐找到投掷的动作要领,再进行进一步的训练。体育教学过程很多时候是一个反复重复的过程,在这个重复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感到无聊,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讲一些笑话,自己做一些错误搞笑的动作,告诫学生不可犯这样的错误。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结束语: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方案已经很难适应这个突飞猛进的世界,所以教师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解放思想,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教学改革在多个学科中都已经进行了,体育也在不断的探索阶段,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性,教师们就要不断的进行自我突破。只有技能和技术突破了,教学质量才能过关,学生的素质才能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全卫根. 新课改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考试周刊,2011,77:150-151.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第6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体育教育始终是学校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深入了解现状,分析存在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要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一、现状调查

为了更深入了解农村体育课堂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3所农村初中学校的随机抽出的初中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二、归因解析

根据调查数据表明,农村体育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现状是非常严峻的。75%的同学认为上体育课的目的是初三体育升学考得高分;92%的同学说了体育课经常被其他文化课占用;81%同学表示喜欢上体育课;86%同学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15%同学认为有较多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56%同学认为上体育课大多数时间用在队伍调动和老师的讲解上,参与体育活动时间不多;95%同学认为体育课内容单调,只有少数几个项目;78%同学认为学校没有足够的器材和活动场地导致活动量少而带来厌烦上体育课。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课堂教学现状的出现呢?从统计结果分布和多年的教学实践,以下几点是影响有效教学的症结所在。

(一)教学内容过于功利

首先,应试教育对体育课开设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为体育有中考,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农村学校都围绕体育中考项目开展教学,没有知识与技能的生成,没有学习情感的体验,像蜻蜓点水,中看不中用,偏离了学科特点,整合的有些四不像。特别是初三每节课就是练习体育中考项目,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压力、升学的压力,才应付上课,这种应付性的体育课不仅不能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更是磨灭了学生的上体育课的兴趣。

其次,农村中学体育课开课情况与教育部的要求,仍有差距,国家教育改革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得不到完全落实的现象很普遍。重文化课轻体育的现象非常严重,课表上的体育课往往被文化课侵占。也正因为这样,学生课外活动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将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占分更多的文化课。

(二)专业师资过于单薄

农村体育教师的队伍远远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农村学校教研活动开展严重不足,教师远离教学理念的前沿,自身没有及时“充电”,没有领会到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导致没有形成较为先进的教学观。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理念、方法还是比较传统的,课堂组织调动队伍过于频繁,组织有效性不高;体育教学程式化、单一化(有的老师一套准备操用三年教学)、刻板化,根本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

(三)体育器材过于匮乏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造成农村学校体育基础条件先天不足,同时加上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体育经费的不足导致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教学练习密度降低,效果差,最终导致学生练习积极性下降,对体育课逐渐失去兴趣。所以说,场地器材匮乏严重影响到教学练习密度与效果。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存在其它的一些原因。例如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备课还缺乏精、细及反复备课,学生学习时间紧,作业负担过重,学校管理上不重视等等。

三、改进策略

(一)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思考

1.激发农村学生兴趣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多花点心思,应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教学内容常换常新,组织队形上要常变化,使每节课教有新东西、新收获、新活动。比如做徒手操可用音乐的节奏代替口令,也可由教师吹哨子做,也可由学生喊、师生轮换喊口令做,敲击乐器做操等;在组织队形上,可排成四列横队、四路纵队、扇形、圆形、弧形队等,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体育兴趣。

其次,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都有所欠缺,因此其学习兴趣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例如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合作学习,鼓励和监控学生的活动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活动的结果;教师通过示范与讲解和指导,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创新课堂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就能较快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强化课堂组织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组织是上好一堂任何课的关键。与普通文化课不同,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需要队伍调动,课堂组织、调动尤为重要。

农村体育教师平时教学往往不用规范语言,调动队伍时不用口令指挥,而是用“过来”、“过去”的随意语言,让学生不知所云,从而出现队伍始终处于游动状态,不能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且效率低,花在学生调动队伍时间过多;另一种是农村教师过于追求形式,本来一个口令就能把队伍调动到位的,却要用各种花样,给人以忙碌不堪的景象,这些其实都是不可取的。

农村初中学生因体育课程的不规范,对于一些体育组织术语不是很明白,这就更需要体育教师在平时就要灌输体育课组织术语,有效调动队伍。中小学的课堂一般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的时间,如果队伍调动需要花掉十几分钟,那么学生练习时间就更少了。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强调组织、调动队伍的有效性。

(二)从专业师资的角度思考

1.提升教师素养优化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

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出于强化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应熟悉并掌握农村初中各个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学生是独特的人。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他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拥有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体育,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体育,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体育,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体育等等。从而真正有效地突出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其次,树立先进的教育观。

必须及时“充电”,科学的把握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的前提就是要先转变教学观念。用全新的理念、方法践行课堂,科学地把握、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优化组织协调,改变传统体育教学程式化,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重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鼓励,如微笑、点头、重复或者请学生示范,应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应该歧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动作,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对于运动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应降低他们练习过程中的动作难度,尽量使他们都能够完成活动,并多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同时,通过练习也能够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进而喜欢上体育,喜欢上运动。

2.重视备课管理力促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在资源匮乏的农村,体育教师更应注重集体备课,利用集体备课这一有效资源,进而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第一阶段:集中备课;(1)准备: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进行“说课”。(2)合作与交流:讨论发言人的内容,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3)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形成设计首稿。

第二阶段:观课;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并进行一定的记录。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第三阶段:评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课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对本节课提出建议,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形成新教案;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通过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再结合其它老师的意见,最终讨论定稿。如此实现螺旋式上升。

(三)从硬件设施的角度思考

完善场地器材保障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场地的不足,器材的缺少已成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障碍。一部分学生就因为场地、器材不足而失去了体育课的兴趣。比如,上篮球运球课只有10只篮球,教师安排了分组轮流运球,就有好多同学干等着,轮到一回要很长时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上球类课必须保证人手一球或降低要求二人一球,学生运动密度就会大,效果就明显。为此,如果有条件的话,一方面体育教师就应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可以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活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在排课的时候可以把各个阶段的学生的体育课错开,这节课你上球类课,我就上田径课。这样子就可以避免出现学具供不应求的现象。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要从培养农村学生体育兴趣、强化教学组织、优化师资、完善硬件等方面来进行探究。本研究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凭藉课程资源的开展有效性研究……且行且思,为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玉琴,李书玲.济南市中小学生家长体育素养调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10.

[2]孟峰年,钟全宏,陈青.名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引入学校体育的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3]李丽.张林.体育公共服务:体育事业发展对公共财政保障的需求[J].体育科学,2010.3.

体育课堂存在的问题第7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教学有效性;问题;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0085

体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活动。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体育教学低效化或形式化问题比较比重。因此,必须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对策。

1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存在的问题

11片面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由于部分体育教师对这个三维目标把握不够准确,使他们在教学中常常割裂各个维度目标,要么造成对知识与技能的忽视,要么造成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忽视。在一些示范课,有些体育教师在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大做文章、花样百出,对体育知识与技能却有意回避。

12体育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受竞技运动的影响,进行“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教学内容不够生活化,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少,使得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也辛苦。

13体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产生冲突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只讲形式而不讲方法的现象,片面追求学生的乐和动,导致盲从和形式化问题。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一般把自主变成了自流,合作也停留在形式上,有形无实。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只注重教学形式,把合作学习的开展看作教学行为的改变。

14体育教学预设性和生成性结合不足

在高校体育课堂中,预设和生成的脱节是一种常见的教学问题,其主要表现是生产过度和预设过度。如果生成过度,片面注重动态生成,就会使课堂变得低效,不利于教学目标及计划的实现。如果预设过度,会使体育课程活力不足,变得程式化和机械化,课堂效率也一定不高。

2提高高校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以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育教学的核心和根本依据就是体育教学目标,具备有效性的体育教学应该是实现了体育教学目标的教学。体育教师一直努力做到的也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现在的体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知识、动作和技能的传授,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运动乐趣受到限制。这就使得,体育课变得不那么生动、愉悦和丰富,变成了一种枯燥的单调的体育劳动。这样的体育课毫无创新性和生命活力,使得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但喜欢体育运动。只有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以及对身心发展的好处,学生就自然会喜欢体育运动,自觉进行体育运动。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应切实转变观念,真正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的价值取向,而非运动技术的掌握。为了使体育教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不能仅仅关注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而应该将其与社会适应、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应该是体育练习,主要方法应该是有利于实现五维教学目标的方法,即先进行情境导入,再开展合作探究,最后进行小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22体育课堂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

在素质教育提出和实行之前,体育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使得教学内容死扣教材和大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联系不大。在这种教学取向下,学生的体育活动要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进行比较机械的训练和学习,体育课堂的气氛不怎么活跃,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不仅没有得到提高反而受到压制,使学生的活力和灵气被扼杀。现在,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实现体育课程与生活的结合,让体育教育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育教育生活化是让体育为社会生活服务的一种手段,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具体的实践中,体育教师应该对生活中的体育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和挖掘,把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融入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对体育的感受的体验能得到提高。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育。

23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现在,认可和接受新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教师数量日益增长。他们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把学生的自主、全面、健康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目标。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未能把握学生自主学习和开放学习的度,让学生完全自由活动,上课毫无章法,随心所欲,学生随便活动。出现这种不良现象的原因在于体育教师未能从根本上去理解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盲目实施所谓的自由自主学习。体育教师要克服这个误区,就应该加深对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转变体育教师的角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应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的主导者、命令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变成体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第二,应该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活力。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自由和轻松,有利于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内在需要的满足。也就是说,体育教学应该变成一个我要学和乐学的过程,而不是要我学和苦学的过程。第三,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有规律有方法,但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其立足于学生的个体特征和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开展自主学习或探究性学习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课堂效率。

24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增加课堂活力

有效的体育课堂一方面依靠预设,另一方面依靠生成,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人认为要注意三点。第一,体育教师要对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做辩证认识。预设是体育课堂的准备工作,是体育教学设计。生成是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创造性活动。合理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应该既不是只讲预设、不讲生成的绝对掌控,也不是只追求生成,不进行预设的随意教学。第二,要以预设为依据进行生成。体育课堂既是可提前设计的,也是不可能完全预设的。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课堂生成能力,在预设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充满个性和弹性的生成,使预设不再是生成的阻碍因素,而是促进因素。第三,在预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成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预设工作时,要以体育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身心特征为依据,对可能的生成过程做一定的把握。例如,偶发式体育学习。不言而喻,所有的生成教学应该结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才有利于课堂活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

[2]宗有智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思路探索[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s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