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艺术的审美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3-09-24 15:13:17
艺术的审美教育

艺术的审美教育第1篇

关键词:民间工艺美术;美术;审美教育;重要意义

美术审美教育是美术学生素质能力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整体专业性要求较高,尤其针对艺术类课程。通过审美可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领悟能力,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生活感悟能力,通过将民间工艺美术应用到美术审美教育中可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能力提升,同时对民族文化传承元素更加认同,了解民俗文化,激发学生思维创新,学习民间艺术技艺提升自身审美价值,在真正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表达美术思想。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概念

民间工艺美术重点体现在民间工艺,通过民间工艺体现出的美术价值。通常来讲,民间工艺是现阶段大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民俗艺术,同时更加是经济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常见的民间工艺主要有编织,陶瓷,刺绣,皮影,紫砂,漆器,蜡艺,书画,文房四宝等。工艺通常是对物体进行加工,其加工类型具有较多,其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并且起到美术审美教育价值的则为艺术品的加工技艺。民间工艺中的“民间”并不是指代工艺产品制作的具体场所,而是指工艺产品在制作过程中其具备的内涵。使用民间特殊工艺制作出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具有极为观赏的,丰富的外在艺术元素表现,仍然存在诸多内涵,这也是民间工艺在与普通工艺进行区分时的重要标志[1]。民间工艺特点:(1)民间工艺是民间艺人利用不同工艺技巧,采用不同材料将其应用到作品设计过程中使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特点。例如民间工艺制作过程中会针对质地,色彩以及相应的形态特征完成艺术创作,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同样利用修饰,着色将生动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进而体现出艺术的妙处,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其具有生动自然且手法别致等特点。(2)民间艺术通常具有其个性特点,其个性特点重点强调,针对地方特色的展示以及民族特色的展示。以剪纸为例来讲,我国剪纸工艺已经在世界上流传,观察不同地域民间工艺特点,即南方以及北方艺术作品均存在不同的艺术表现,南方剪纸玲珑剔透,北方剪纸天真浑厚,南方蜡染对地方特色以及民族风格有强烈冲击,这也是民间工艺美术在艺术创作与艺术发展中的个性化特点。

二、民间工艺美术对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审美教育作为目前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以及自身创作能力增强起到重要影响,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存在重要价值。

1.以民间工艺美术提升学生美术审美能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变化,逐渐形成了以现阶段民间特色为基础结合现代化工艺形成人们艺术欣赏以及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形态。其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工艺思想以及工艺技术进而形成了具有多样的艺术形式。大部分民间工艺作品的创作者都来源于基层百姓,这部分基层人员与专业的美术创作工作者存在专业差异化,这种情况下是民间工艺作品的美术表现力,作品审美价值以及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价值,情感价值均较为丰富。而且相同民间工艺作品在不同地域条件影响下,导致其艺术特点艺术表现均发生变化。将该特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与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可使学生在基础审美教育的同时获得“野生”审美教育,使美术审美不再拘泥于条条框框,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深入了解,认识,掌握,并且对其内在创作思维,创作灵感,工艺技能,地域文化进行全面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民间工艺作品,提升自身对生活的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美术审美水平[2]。

2.基于民间工艺美术提供学生学习驱动力

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艺术驱动力,这种艺术驱动力体现在美术作品领悟能力以及学生针对美术审美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美术审美教育多为以教师为教学主体,通过教师指导学生美术作品鉴赏,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该种教育模式下极大程度对学生自身思维进行限制,使学生无法针对美术审美进行发散思维。而民间工艺美术由于其创作者源于农民,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农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具有积极向上的,淳朴的,健康的艺术创作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养成健康的思维形式,同时对待生活可以更加积极阳光向上[3]。例如泥塑,木雕等均可以在学习中使学生更能走进民间工艺作品内部,吸取内在养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民间工艺美术除了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工艺的奇巧特点,工艺作品无论从作品的工艺创作思路,工艺制作流程还是工艺元素表达,均更好地体现了民间创作者的创作智慧。将其应用到学生美术审美价值培养中,可激发学生强烈的美术实践欲望,使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工艺作品艺术情感更好掌握。

3.融合民间工艺美术思想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

民间工艺美术是民间在历史长河中以及地域变化下形成的民族文化代表产物,体现了民族历史发展中多形态,多艺术,多技巧的工艺发展进程。民族传统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存在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同时也存在民间工艺。民间工艺美术与前两者相比更加具有历史久,奇巧多,美学元素颇丰且极具自然特点,这也是宫廷美术,官造美术在发展过程中与其存在的重要差别。华夏文明发展使民族美术审美水平逐渐升高,人们在生活中增加了对美元素的追求,因此在民间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均极具美,而且更加展现美。美术教师在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结合民间工艺美术,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思想,对民族文化以及思想传承下来的民族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学习,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三、美术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术审美教育进行融合是现阶段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关注问题,尽管目前大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均开展了民间工艺美术,但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总结了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点原因:

1.实践中教师缺乏对美术审美教育重视力度

美术审美教育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素质能力水平的关键部分,更是现阶段国家开展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下学生需要达到的基础水平。提升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使学生对美术审美有深层次认知是美术审美教育中基础内容。但是就现阶段部分美术审美教育中教师难以站在人才培养以及素质培养角度开展审美教育,认为素质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素质能力,在这部分素质能力中其审美能力占比较低,应该将重点的教育指导工作实施在例如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英语学科等学科上。这种思维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思维,一味地注重学生专业课程成绩而忽略了学生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造成了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工作中时间相对匮乏,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开展美术审美教育中,往往缺少有专业性的,具备教学指导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利用自身对美术作品掌握基础为学生开展审美教学。课程教学组织中无法满足学生素质能力培养,同时教学辅具也无法与学生学习进行匹配。尽管教师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但是仍然没有开始真正的美术审美教育,学生艺术创作能力降低,美术审美能力减弱,进而产生美术审美厌烦心理,对学生今后的艺术发展造成阻碍。

2.教学中美术审美教育辅具不支持

美术审美教育辅具是教师为学生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育素材以及教学工具。这部分内容的缺乏使美术审美教育只能开展基础内容,无法有效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重点是在于培养学生意识思维以及行为发展能力,而是培养学生这两部分能力,需要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并且利用多方面,多渠道,多内容形式向学生展现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而这种情况下,在开展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教材以及相关辅助教学工具完成,既要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高超的审美思维,还需要教师能够将作品素材中的审美知识进行迁移,传输,使学生全面了解审美教育素材内部的工艺制品以及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提高学生审美思维。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其教学教材更新慢,内容浅显,缺乏审美价值,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美术审美知识[4]。

3.美术审美教育缺乏民族文化内容挖掘

民族文化内容挖掘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我国在经历过社会动荡,经历过民族苦难后形成的具有特色精神的文化代表,更是推动艺术文化起源以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审美教学中其核心为提高学生素质能力,而这部分素质能力,内在核心要素是学生的爱国能力,以爱国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整体素质水平,使学生能够以积极向上,阳光乐观,努力进取拼搏的态度面对生活,实现艺术教育价值。但是现阶段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以及美术审美素材均缺乏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导致学生在开展艺术审美过程中只能对艺术潜在价值进行探索,无法真正地学习到艺术背后潜藏的精神价值。而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需要充分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特点,进而将其引导学生关注民族文化。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中过度美术作品自身外内容,缺少深层次精神挖掘。

四、民间工艺美术融入美术审美教育的科学措施

1.加强学校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

美术审美教育课程体系建立是民间工艺美术高效融入教学课堂的重要辅助条件。素质能力背景下使社会对各个阶段学生的素质能力均提高了要求,这是我国民族发展以及民族进步的必然内容。这种情况下需要积极加大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容中民族工艺美术教学成分,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民间工艺美术,了解民间工艺美术内部的文化,技艺,思维,情感。所以将民间工艺美术纳入美术审美教育课程内部,依据学生审美能力,艺术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增减民间工艺美术鉴赏作品。以岭南美术版美术教材初一上册《校园风采》课程知识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中内在构图以及风景表达,同时针对民间工艺-沙画艺术为学生们打开新世界艺术大门,该作品内部充分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将该种情景与校园风光结合,在构图上体现各自价值,使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与社会教育美术相结合。除此之外,开设专门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知识学习更加具有专业性。在长期的民间工艺美术艺术熏陶下,可以使学生对民间文化逐渐渗透,逐渐掌握。

2.美术审美教育中注重多媒体使用

信息技术的优化以及发展使现阶段素质教育更加便捷,尤其是针对美术审美教育,在美术审美教育中融入工艺美术,这种情况下很难通过课堂上短时间的介绍,让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会极大程度弱化民间工艺美术在实际的审美教育中的实施价值。因此需要积极加强多媒体教学,在开展实际的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民间工艺作品的全景图以及解剖图进行PPT制作,而后对重点内容进行标记,在课堂中针对美术审美知识通过PPT进行基础讲解,针对重点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的美术表达形式,美术创作技艺,美术文化内涵等充分展现,但这样需要教师在开展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前,做好相应的备课工作[5]。但其优势可以有效避免教师在开展美术审美教育课堂中,将过多时间花费在黑板书写以及作品介绍,让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民间美术作品美术审美教学中,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民间艺术创作思路,同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民间工艺审美方向,对自身美术创作以及美术领悟能力均有所提升。

3.丰富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

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素材是现阶段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关键内容,美术审美教学中随着主流群体的审美发生变化审美教学也需要不断变化。而长期应用相同的美术审美教育课本,对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升起到严重制约。(1)开展民间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寻找与之具有高度适配性的教学课本,由于民间工艺美术起源于民间,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需要多添加民间工艺元素,结合民间美术大师,传统手艺人,文化传承者等思想,使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更加具有超高的艺术感,丰富的美感以及醇厚的文化沉淀,这样的民间工艺美术教材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对于美术审美能力的见解。(2)由于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极为强烈的地域性色彩,不同地域下的民间美术作品其文化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审美教育过程中需要融入地域文化色彩,使学生在审美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对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掌握。此外,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更加需要具有丰富性以及多样性,满足不同阶段的审美教育需求,并且坚持因地制宜,做好地方特色美术审美工作,最为典型的则为南方区域以及北方区域,通过区域文化传承以及弘扬本土文化,可以有效融入南北方地域文化,使其在融入过程中通过激烈碰撞形成更加具有代表性民族工艺作品。(3)定期举办民族工艺美术课程,例如木雕,刺绣,陶瓷,还需要开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民间工艺美术课程,例如皮影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具有生动性,灵活性,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民间工艺作品,对民间工艺作品更好地表达,将其学习的美术创作技巧融入自身美术创作过程中,基础以模仿为主,随着民间工艺美术教学深入,逐渐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求,同时还可以极大程度提高学生对美术审美创作能力。

4.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

美术审美教学方法优化创新是保证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提高的关键。民间工艺美术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围绕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想要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中的应试教育思维,摒弃以语数外,政史地为教学唯一思维,积极加大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挖掘,以课堂课本知识讲解逐渐转变为对民间工艺美术艺术赏析教学,通过艺术赏析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工艺美术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创作环境以及创作文化有更深的主动探究性。完成新工艺美术赏析课程后,可以强调对不同民间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类欣赏,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类的表现技巧,文化内涵深入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鉴赏表达,针对学生对艺术作品鉴赏表达行为鼓励,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去探索,这样更能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起到提升。

结语

美术审美教育中民间工艺美术是必不可少的,笔者在文章中发现利用民间工艺美术可以对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美术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民族文化自豪感均有显著提升。尽管民间工艺美术审美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但通过教育改革,教学方式创新,定期更新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对提高学生美术鉴赏以及美术创作能力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景青林.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知识文库,2020(18):35+37.

[2]杨寅.试论民间工艺美术对初中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9(22):130-131.

[3]王向群.民间工艺美术在高校特色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探讨[J].大观,2020(02):113-114.

[4]闫萧宇.思政元素融入工艺美术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21(23):11-12.

艺术的审美教育第2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审美教育;素质教育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受到了愈来愈多的高校教师的关注,对大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逐渐地被提及。审美教育是教育者借助审美媒介,开展审美活动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美教育形成的良好的审美素养,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思想品格的提升,而且有利于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和性格的健全。本文主要立足于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分析了审美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一、概念界定

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作品和相关的艺术理论知识,运用艺术鉴赏和创造的规律,去影响受教育者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受教育者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育活动,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渗透性和典型性的特点。[1]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艺术教育是为了培养艺术家或专业艺术人才所进行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各专业艺术院校培养的是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方面的人才。从广义上说,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上的职业和分工不同,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的人,都会涉及到艺术,他要么阅读小说,要么聆听音乐或者观赏舞蹈活动等等。因此,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艺术教育,都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鉴赏和批评,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鉴赏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就是教育者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开展审美活动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修养,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其中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而集中的。因此,审美教育中教育者运用的审美媒介以艺术为主。另一方面,审美教育的目的,以采取多种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引导受教育主体参与审美活动,使其在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和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促进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2]

二、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1、审美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审美教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但审美教育不只是艺术教育。首先,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核心,这是由艺术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只有突出了其审美的本质,艺术教育才能够塑造出美的灵魂,才能培养出受教育者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滕守尧认为,艺术教育并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能的教育,而归根到底是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有机的和整体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学生置身于审美活动之中,获得审美愉悦体验,体验到一种具有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一性的完整形式。

2、艺术教育是审美教育主要途径

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有许多种,其中艺术教育是其最主要、最根本的途径,也就是说艺术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审美修养、人格品质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正如前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所说的:“人的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可以这么说,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没有艺术教育,就没有审美教育,更说不上审美修养的培养。

3、美育是艺术教育的直接目标

虽然艺术教育与美育在根本目标、具体任务、实现途径等方面不同,但艺术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养大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这和美育的目标非常符合。素质教育是现代普通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审美修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审美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美育在人类生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式与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的内容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其中对艺术美的追求是人类最主要而集中的。

首先,美育以塑造鲜明而感人的形象为物化手段。在美的实践环节中,美的欣赏、美的创造都不能离开形象,因为美的事物具备动人可感的个别形象。离开了艺术形象,美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所。著名的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描写了英雄人物保尔•柯察金,作品中保尔的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而且顽强的革命意志塑造了主人公崇高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深深地受到教育和感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苏联青年和中国青年。

其次,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由于艺术教育培养着受教育者的感知、洞察与想象能力,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特点,使得艺术教育成为了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美的形态有很多种,其中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在创造和欣赏美的能力的培养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艺术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最后,审美教育的最终功效是陶冶人的情操,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大学生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能够对他们健康的心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审美教育中,大学生可以根据美的形象的塑造,增强情感的交流和人际关系沟通的能力,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审美修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艺术的审美教育第3篇

关键词:舞蹈美育;审美教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56-01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讲常新的课题。李岚清总理曾指出:“美育是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艺术教育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其中的艺术审美教育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势在必行。

我认为美育在中小学有两个实施的必要性。

1、现代化的教育的需要。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来看,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艺术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师资、设备、教材等诸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理论上,人们对美育的作用和地位也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与21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2、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实施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情操、性格、意志和信念,从而起到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一、舞蹈美育的重要性

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又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美好的艺术形象,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使学生受到有如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力。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育乐,始终贯穿于音、舞、美课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像力,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人注意力集中,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而舞蹈,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仪态。

舞蹈是一种整和了音乐、美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性艺术。总书记在全国教育界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资深政协委员资华筠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舞蹈美育建设,规范美育教材的提案。当中提出:“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

二、舞蹈美育的作用

舞蹈美育的作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来体现的。校园舞蹈应该以它特有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去陶冶学生们的思想情操,美化心灵,鼓励进取,促进校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世界观的形成上,是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无法代替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中学生正处于对社会、人生进行了解和摹仿的时期。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深刻的实践体验和应对力,急需老师和社会有关人士给予关注引导。在中学开展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自觉行为能力的形成,辨别美丑、识别善恶的审美态度的建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但是,我们还未能在中学中充分的普及舞蹈教育。繁重的课业压力使中学生们无暇顾及,所以我认为,让中学生懂得如何感受到舞蹈的美才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培养中学生的舞蹈审美鉴赏能力。

在进行舞蹈审美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启发学生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培养创造能力和激发他们自身的探索精神。

所以,舞蹈美育也是情感教育,对于陶冶人的情操,疏导人的情感,协调人的情趣,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显著功能和效果。这一切都说明了,新世纪对舞蹈美育的呼唤格外强烈,格外紧迫。全面振兴舞蹈美育,把舞蹈美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是时代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是必然的趋势。

艺术的审美教育第4篇

关键词:舞蹈美育;审美教育;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56-01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讲常新的课题。李岚清总理曾指出:“美育是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教育而言,艺术教育则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备的教育。其中的艺术审美教育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思路,势在必行。

我认为美育在中小学有两个实施的必要性。

1、现代化的教育的需要。

从目前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来看,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艺术教育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师资、设备、教材等诸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在理论上,人们对美育的作用和地位也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但在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与21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2、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实施美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情操、性格、意志和信念,从而起到塑造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的作用。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一、舞蹈美育的重要性

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又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美好的艺术形象,优秀的艺术作品,总能使学生受到有如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力。

艺术教育应当寓教育乐,始终贯穿于音、舞、美课教学之中。音乐和舞蹈在艺术教育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两者在艺术教育中也是不可分离的。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音乐是听得见舞蹈。音乐和舞蹈可以丰富人的情感发展人的想像力,增强人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人注意力集中,培养人的协调性以及友好合作的品德。而舞蹈,使青少年在接受教育中得到健美挺拔的肢体,高尚的情操,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仪态。

舞蹈是一种整和了音乐、美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性艺术。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界工作会议上曾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创新能力的问题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资深政协委员资华筠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舞蹈美育建设,规范美育教材的提案。当中提出:“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

二、舞蹈美育的作用

舞蹈美育的作用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与表现来体现的。校园舞蹈应该以它特有的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去陶冶学生们的思想情操,美化心灵,鼓励进取,促进校风的健康发展,同时在世界观的形成上,是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无法代替的,也不是可有可无的。

中学生正处于对社会、人生进行了解和摹仿的时期。对于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深刻的实践体验和应对力,急需老师和社会有关人士给予关注引导。在中学开展学生审美鉴赏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自觉行为能力的形成,辨别美丑、识别善恶的审美态度的建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但是,我们还未能在中学中充分的普及舞蹈教育。繁重的课业压力使中学生们无暇顾及,所以我认为,让中学生懂得如何感受到舞蹈的美才是最重要的。这就需要培养中学生的舞蹈审美鉴赏能力。

在进行舞蹈审美教育的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启发学生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让学生在交流和思考中培

养创造能力和激发他们自身的探索精神。

所以,舞蹈美育也是情感教育,对于陶冶人的情操,疏导人的情感,协调人的情趣,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突出的显著功能和效果。这一切都说明了,新世纪对舞蹈美育的呼唤格外强烈,格外紧迫。全面振兴舞蹈美育,把舞蹈美育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是时代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是必然的趋势。

艺术的审美教育第5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衡量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标准,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提高需要经过不断地促进与培养。审美是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内容,是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层次标准。如何评价和判断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与价值内涵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知与理解。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需要多种途径,其一是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课程安排。审美课程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通过沟通理解审美能力,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统筹与安排,才能够不断提升工艺美术教育的素质能力。其二是加强工艺美术实践教育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离不开理论指导,尽管当今工艺美术多为实践操作式的指导,但是缺少理论指引灵魂的实践操作仅为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并不具备更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含义。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多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提高。

1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审的是工艺美术自身,美化的工艺美术作品自身。审美的含义在工艺美术这样的艺术环节当中依然是重要的,依然是停留在审美素质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工艺美术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艺术家。如何使工艺美术学习者和欣赏者体会到工艺美术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比如手工制作的饰品,不论采用的机械有多少,其原始内涵中保留的手工痕迹已经手工程序都会让饰品具有十分特别的粗糙质感,这种质感实际上是手工制作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审美内容;再比如当今的壁毯设计,完全的在网络图片库寻找基础素材,然后通过将基础素材加工,找到工厂进行壁毯编织,试问这样的壁毯即便是机器制作效果再好,图片再精美,整个制作过程却没有任何的人工痕迹,这样还能够叫作工艺吗?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壁毯依然属于工艺,但是这样的工艺如何展现和表达审美价值,我们就需要认真地去诠释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内涵。其基本出发点应该具备三个方面:一是工艺美术的价值;二是工艺美术的艺术美感;三是工艺美术的创作美感,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够完全构筑起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内涵。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往往还说明了工艺美术教育充斥着诸多美学的探讨,正如上述我们在壁毯工艺的实例中所列举的那样,在壁毯完全的电脑和工厂处理下,这样的壁毯美在何处,可能要从工艺美术教育中的理论审美来探讨,也就是现代化的壁毯装饰性。从装饰性看工艺美术的审美,需要架构在工艺美术教育的点滴基础之上,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具体外物叠加上,认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种种内在表现和处理的相应过程与机遇,我们认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也要充分体现出这方面的感念和意义,其中既包括工艺美术的基础观点也包括工艺美术的全称跟踪式美学含义,让审美与装饰结合到一起,即把现代的工艺美术与现代的装饰结合起来看,才能够具备现代派系下的审美。

2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内涵

工艺美术审美的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工艺技艺的审美素质、对艺术价值的审美素质、对艺术美学的审美理念。所谓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从传统手工工艺发展而来,现代依然还能够完全保留,并且突破现代化的阻滞的是西方的皮革工匠以及金属工艺匠人。这些匠人的工艺基本上都是手工的,甚至一些专业的器具也是手工的,这就构成了纯手工的传统技艺,实际上这样的技艺在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当中也是比比皆是。只不过因为失去了传统工艺创作的土壤,在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认同,故而失去了前进的价值和能力,也就逐渐地消失在现代化的发展当中,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在现代的工艺美术中找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各种价值存在和价值感。现代化是从西方延续发展而来,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甚至完全是一脉相承,如德国的木工工具和铁匠工具,其专业的工艺工具制造实际上本身就是工艺美术的一种延伸,自身也是工艺美术的代表。我们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境界中推断出工艺美术的特征,实际上就是要从这些基础要素出发来判断当代工艺美术在教育中应该具备哪些必不可少的素质,那么刚刚论述的这段认知论实际上就是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一个体现,如果不能够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完全将这些工艺美术的技艺内容包含着去看、包容着去看整个历史过程,也就不可能把握当代,知道现代的美从何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美。工艺审美的素质是可以看出工艺美术的各种基础内容的,也就是从自身来看待工艺美术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实践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工艺案例,在大量的专业积累下才能够形成和培育出一个具备发现美的双眼。我们看待这样的工艺美术,从工艺的细节,如切割、抛光、纹路、用料、细节设计等等各种细节的元素都说明了工艺美术审美的具体内容需要从自身来看,需要把握好自身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重要性在于引导我们把握工艺美术本身所存在的价值体系,在这些我们认可的价值体系中,如何判断工艺属性的内涵,把握其深刻的事物本质,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推动价值审美观念提升的重要方式。观念的不断攒机,实际上是在重重内涵方式认可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把握价值审美的关键要素在于把握住工艺美术的价值核心,并不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要求,而是纯粹的艺术追求和人文价值,这是我们所需要衡量和权衡的重要发展点。

3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明确了审美的内涵以及审美素质的提升两部分重要前提内容后,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提升的路径。这其中包括工艺美术审美思想的提升,一个用煤气炉废物制作的烤箱,通过焊接把手制作金属支架,其涵盖的内容肯定是美术价值的一种极端体现。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培养体系中,我们会不断加深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美学审美素质上的价值再创造,没有基本的价值创造也就不会存在基础的教育素质培养体系,建构这样的体系需要全面的,从理论铺垫,再到艺术实践,真正能够让人体会到的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价值基础来源于审美素质全方位的能动性。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根本上是深厚理论基础的铺垫,全面实践下的创新思维推动,最终通过不断地利用审美能力的有力促进和提升,带动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全面培养。这也是我们强化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陈启雷.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功效[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

[2]徐丽云.论传统工艺美术对当下地域性居民审美意向建构对策——以芜湖铁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76.

艺术的审美教育第6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是衡量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标准,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提高需要经过不断地促进与培养。审美是工艺美术教育的一个核心思想内容,是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一个高层次标准。如何评价和判断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与价值内涵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加强学生对工艺美术的认知与理解。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需要多种途径,其一是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课程安排。审美课程是最为基础的理论课程,通过沟通理解审美能力,加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统筹与安排,才能够不断提升工艺美术教育的素质能力。其二是加强工艺美术实践教育中的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离不开理论指导,尽管当今工艺美术多为实践操作式的指导,但是缺少理论指引灵魂的实践操作仅为简单的重复和模仿,并不具备更多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含义。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实际上多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能力的提高。

1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审的是工艺美术自身,美化的工艺美术作品自身。审美的含义在工艺美术这样的艺术环节当中依然是重要的,依然是停留在审美素质上的。工艺美术教育审美实际上是一个动词,工艺美术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艺术家。如何使工艺美术学习者和欣赏者体会到工艺美术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比如手工制作的饰品,不论采用的机械有多少,其原始内涵中保留的手工痕迹已经手工程序都会让饰品具有十分特别的粗糙质感,这种质感实际上是手工制作保留下来的一个重要审美内容;再比如当今的壁毯设计,完全的在网络图片库寻找基础素材,然后通过将基础素材加工,找到工厂进行壁毯编织,试问这样的壁毯即便是机器制作效果再好,图片再精美,整个制作过程却没有任何的人工痕迹,这样还能够叫作工艺吗?显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壁毯依然属于工艺,但是这样的工艺如何展现和表达审美价值,我们就需要认真地去诠释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内涵。其基本出发点应该具备三个方面:一是工艺美术的价值;二是工艺美术的艺术美感;三是工艺美术的创作美感,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够完全构筑起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内涵。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含义往往还说明了工艺美术教育充斥着诸多美学的探讨,正如上述我们在壁毯工艺的实例中所列举的那样,在壁毯完全的电脑和工厂处理下,这样的壁毯美在何处,可能要从工艺美术教育中的理论审美来探讨,也就是现代化的壁毯装饰性。从装饰性看工艺美术的审美,需要架构在工艺美术教育的点滴基础之上,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具体外物叠加上,认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的种种内在表现和处理的相应过程与机遇,我们认为工艺美术教育审美也要充分体现出这方面的感念和意义,其中既包括工艺美术的基础观点也包括工艺美术的全称跟踪式美学含义,让审美与装饰结合到一起,即把现代的工艺美术与现代的装饰结合起来看,才能够具备现代派系下的审美。

2 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内涵

工艺美术审美的素质体现在三个方面,对工艺技艺的审美素质、对艺术价值的审美素质、对艺术美学的审美理念。所谓的工艺美术实际上是从传统手工工艺发展而来,现代依然还能够完全保留,并且突破现代化的阻滞的是西方的皮革工匠以及金属工艺匠人。这些匠人的工艺基本上都是手工的,甚至一些专业的器具也是手工的,这就构成了纯手工的传统技艺,实际上这样的技艺在传统中国工艺美术当中也是比比皆是。只不过因为失去了传统工艺创作的土壤,在现代化过程中无法在市场经济中获得认同,故而失去了前进的价值和能力,也就逐渐地消失在现代化的发展当中,但是我们依然希望能够在现代的工艺美术中找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各种价值存在和价值感。现代化是从西方延续发展而来,所以现代工艺美术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甚至完全是一脉相承,如德国的木工工具和铁匠工具,其专业的工艺工具制造实际上本身就是工艺美术的一种延伸,自身也是工艺美术的代表。我们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境界中推断出工艺美术的特征,实际上就是要从这些基础要素出发来判断当代工艺美术在教育中应该具备哪些必不可少的素质,那么刚刚论述的这段认知论实际上就是工艺美术审美素质的一个体现,如果不能够对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完全将这些工艺美术的技艺内容包含着去看、包容着去看整个历史过程,也就不可能把握当代,知道现代的美从何来,如何去理解和把握美。

工艺审美的素质是可以看出工艺美术的各种基础内容的,也就是从自身来看待工艺美术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实践当中所遇到的各种工艺案例,在大量的专业积累下才能够形成和培育出一个具备发现美的双眼。我们看待这样的工艺美术,从工艺的细节,如切割、抛光、纹路、用料、细节设计等等各种细节的元素都说明了工艺美术审美的具体内容需要从自身来看,需要把握好自身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重要性在于引导我们把握工艺美术本身所存在的价值体系,在这些我们认可的价值体系中,如何判断工艺属性的内涵,把握其深刻的事物本质,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推动价值审美观念提升的重要方式。观念的不断攒机,实际上是在重重内涵方式认可的前提下,我们认为把握价值审美的关键要素在于把握住工艺美术的价值核心,并不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要求,而是纯粹的艺术追求和人文价值,这是我们所需要衡量和权衡的重要发展点。

3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在明确了审美的内涵以及审美素质的提升两部分重要前提内容后,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提升的路径。这其中包括工艺美术审美思想的提升,一个用煤气炉废物制作的烤箱,通过焊接把手制作金属支架,其涵盖的内容肯定是美术价值的一种极端体现。在工艺美术教育的审美素质培养体系中,我们会不断加深对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基于美学审美素质上的价值再创造,没有基本的价值创造也就不会存在基础的教育素质培养体系,建构这样的体系需要全面的,从理论铺垫,再到艺术实践,真正能够让人体会到的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不断提升,其价值基础来源于审美素质全方位的能动性。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根本上是深厚理论基础的铺垫,全面实践下的创新思维推动,最终通过不断地利用审美能力的有力促进和提升,带动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全面培养。这也是我们强化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培养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 陈启雷.论民间工艺美术的审美功效[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

[2] 徐丽云.论传统工艺美术对当下地域性居民审美意向建构对策――以芜湖铁画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76.

艺术的审美教育第7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产业与教育;审美素质;思维

中图分类号:J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8-0253-02

既然有美术的存在就要有美术教育的存在,美术教育旨在传播丰富的社会知识和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术文化,因为美术教育是人类自存在文化教育的时候最早的一门学科。从美术教育中可以满足人类对审美的愿望和需求,工艺美术的审美素质在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进步起来。

美,是人类客观上存在的事物,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也是无处不在的。如:工艺美术、文艺、大自然等等都在无形中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但是人们切切实实的生活在美好事物的身边却感觉不到“美”,原因就在于缺乏观察“美”的眼睛,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美”。针对以上特点对工艺美术教育中审美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几方面入手:

一、工艺形象象征的特征和相关因素

工艺美术品是人的本质对象感情的产物,它主要是以结构和色彩以及形体构造来表现对一定时期民族朦胧又宽泛的情感。它也不是临摹和在线的对象,而是以现实对象的造型把情感当做一种外在情感来表述的形式。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件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象来探讨和研究它的内在想要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了解一件工艺美术品实际蕴含的情感因素。此外,工艺形象的象征性也和艺术类型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有了这种发展和变化才使得工艺形象的美有了崇高展现的可能。

另外,工艺形象的象征性还和社会因素以及历史的因素有关系。因此,我们只有把工艺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中才可以很好的并且准确的去鉴定一件工艺美术作品的崇高美以及象征的意义。比如说,在工艺美术中出现的一些珍品和孤品,它之所以能被称作是奇珍异宝是因为他们除了材料的特殊以及工艺制作水平这些因素之外,还有就是这些珍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赋予的一些存在着深刻的意蕴。再如:在我国商代出现的鼎,司母戊大鼎,它的造型优美和庞大被誉为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鼎。从它的实际意义来看也不过是一种工具,一种炊器。但是,从它的制作上看鼎的腹部有一个大型的兽面纹,而且是有头没有身子,两只眼睛露出的光让人看了感觉毛骨悚然,即便是这样才体现出了这鼎的神秘且庄严。从工艺美术形象的角度看,它那面露狰狞的凶光正是积淀着岁月留下的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这种神秘和悠久历史的结合才真正体现出了无法阻挡的的力量,就是崇高的美。工艺形象的象征性和它所存在时期的民族审美以及文化艺术也有很大的关系,充分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审美理想以及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才能更加全面的去了解工艺美术的象征意义[2]。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艺术,在它长期的发展演变中都是相互借鉴和引用的,所以,审美意向和审美的崇高精神也常常从工艺形象中体系出来,从而使工艺形象的崇高的美带有浓厚的典型意义以及文学色彩。

二、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一)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在进行审美素质培养的同时要求学生要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只有这样才能具有发现和辨别美的能力并且开始爱美和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每个言语每个动作动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且教师的审美素质也会给学生造成直接指导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正确的对待审美的观念并正确的引导学生,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学生也会耳濡目染,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发挥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在实际审美的过程中,会产生对美的误解以及对美的扭曲等。这时候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让他们树立正确欣赏美和认识美的能力,这是怎样在心中形成美的前提。然而,在学校中开设的美术教育欣赏课就是一个好机会了。怎样全面的去理解一个艺术品的价值?这是所有广大职工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工艺美术欣赏的过程是一个体验和观察以及品味相互结合的一个过程,在这个欣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审美的享受以及亲身体验和感受思考等联系起来来获得一些对审美素质培养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提高了高雅的审美情趣又陶冶了情操,还直接或者间接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切切实实的发挥出了社会的功能,并且为艺术修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挥学生自主评论的能力,切实提高审美素质:目前有很多教师的思想是,工艺美术评论应该是一些比较大的评论家的事,跟学生没有关系。可是,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在对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一个初步的感觉和印象。因为处在大学里的学生毕竟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和经验了,所以这就要看教师怎样把握好机会抓住学生对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最初的感觉,并且为学生做深入的分析,积极的去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对待工艺美术的欣赏。在实际工艺美术作品欣赏的时候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用自己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力,然后去描述对这件工艺美术作品的感受[3]。在学生描述了自己的感受以后,老师还可以借此机会充分的介绍这件工艺美术作品的背景,以及这件作品所处的年代等等。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对工艺美术的审美素质。

(四)工艺形象和伦理相互融汇,在中国工艺思想强调的是造物在伦理道德上对人的感化作用,他历来最重视的是审美的情感和感官的愉快之间的情感满足之间的联系。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图像绰约多姿,到处都充满着美好的象征性。这些象征性的追求使人工艺术沦落为单纯的道德观念的展示,由此可以看出,在工艺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伦理道德的教育举足轻重。

三、总结

新中国设计艺术的奠基者和新中国工艺美术教育的领路人张仃先生这样说“在工艺美术教育中,我一直提倡民族、民间这两个概念。工艺美术设计也应该建立中国自己的学派”[4]。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也应该奋力实现,这项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翟墨.人类设计思潮[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7,(32):156-157.

[2]六合艺术教研网.中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