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合集7篇)

时间:2023-09-20 18:15:51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第1篇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involves a lot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mong these, student's mental problems are the top priority.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student's mental problems are two important respects. We should promote student's self-awareness, make "self" strong enough; Strengthen the life education,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respect life, respect the person's value; Value the personality education, help students carry forward personality. Above content is a college student who urgently needs to address the mental development problems.

关键词: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心理问题

Key words: college;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mental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243-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不断深入,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逐渐进入到高校教育管理部门的实践视域。一些高校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原有的管理架构中抽调部分人员组建“学生事务管理中心”,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一些高校则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设立“学生事务处”,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组织协调工作。作为一种教育改革实践,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现实难题还有很多,而心理问题则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1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概念的历史演化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是一个起源于美国的“舶来”概念,不断吸引着我国学者的研究热情。经过十余年的研究与探索,学生事务管理已经在部分高校进入到实践层面。一般认为,“学生事务”(Student Affairs)是一个与“学术事务”(Academic Affairs)相对应的概念,而“描述学生事务的有关术语有学生人事工作、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事务管理等等”,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1]学生事务”或“学生服务”在我国通常被翻译为“学生工作”。

从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概念的演进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替代父母阶段、学生人事工作阶段、学生服务阶段和发展学生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分别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萌芽、形成和重要转变阶段,发展学生阶段则表明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深化。[2]发展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是旨在发展学生的理性和心智,主张教育应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人的价值与意义,尊重生命,弘扬个性,促成学生提升生存意义和完善人格。学生事务管理在我国高校是以“学生工作”的形式存在的,研究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学生事务等同或类似于学生工作。[3]但是从学生工作的内容和目标上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学生工作仅处于学生事务管理的替代父母阶段和学生人事工作阶段,换句话说,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轻教育、轻发展”现象。

2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工作内容上看,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学生活动、教学辅助活动、生活辅助活动和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4]学生活动的概念十分广泛,既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社交活动、 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等,也包括由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指导和组织的大量活动,如社团活动、自治活动、训练项目、培训课程和志愿活动等。教学辅助活动一般包括招生、注册、学术(学业)指导、专业定向和就业指导(咨询)等。生活辅助活动主要是指食宿、新生定向、奖(贷)学金发放、心理咨询和医疗服务等。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则主要包括职员选聘、绩效考核、专业化、机构内部调整和项目管理等内容。

从我国高校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上看,学生事务管理的工作内容分散于学生工作(含共青团工作)、教学工作、后勤工作以及组织、人事工作之中。一般来说,共青团工作主要对应于学生活动,包括学生社团管理和学生自发活动的管理两大部分。教学辅助活动和生活辅助活动中的大部分工作通常由管理部门为主导,由学生处和教务处负责实施,而食宿部分则多半由后勤集团负责。学生事务工作自身管理在国内高校并无明确的界定,基于组织管理权限的划分,组织人事部门负有更大的责任。

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如果我们将学生事务管理定义为学生工作,那么国内高校现有的学生工作体制很难完成学生事务管理的诸多工作。多头管理历来被管理实践所诟病,从“大部制”的改革创新到学生事务管理的实践探索,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去除多头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因此,高校学生工作单纯地引入学生事务管理这一教育理念还不够,还需要在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的中国化进程。

3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的主要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第2篇

【关键词】物理学习 心理表现 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79-02

一些省市高考物理不计总分,只计算等级,但学生学习负担并没有减轻。江苏高考中,语数外总分超过本科线很多,但物理等级没达到B级,而无缘心仪学校的考生不在少数。因此,提高物理考试成绩,仍是不少高中学生的当务之急。而物理学习的好坏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笔者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实际,从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心里表现、产生原因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探究高中学生物理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一、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心理表现

1.消极被动。

这些学生受到高考模式变化的影响,主攻语、数、外,以消极被动的心理应对物理学习。他们思维灵活,在物理课上,能跟上老师思路能听得懂,但是课后,他们不花时间通过一些练习巩固知识。结果物理学习华而不实,随着物理学习内容的增多,不够扎实的基础产生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必将导致考试成绩一次又一次的不尽人意,乃至失去物理学习的信心。这种学生本来是能够学好物理的,但由于思想麻痹、消极应对,导致失去了学好物理的先机。

2.怕苦畏难。

这些学生非常想把物理成绩搞好,但学习意志比较薄弱,控制行动的意志水平较差。他们学习物理仅靠一时热情,如果能轻而易举地提高物理成绩,他们将非常愿意、而且往往能够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不能持之以恒,他们对物理学习是一项极为艰苦的脑力劳动缺乏认识和心理准备。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会感到恐惧、彷徨、无可奈何。他们学习物理态度总是处在矛盾之中:天天喊学习,天天想学好,他们也许找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没有坚持到底意志力,物理成绩很一般。

3.埋怨自负。

这些学生也想搞好自己的学习,但他们的性格大都显得比较怪僻,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窄很偏,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旁若无人的特点很突出,极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每当他们的学习出现问题时,很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没问题,问题就在于老师讲得不好,老师对他的态度不好,同桌挤兑他,班里的学习氛围不好等等。总之,在问题面前特别爱找客观原因,来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的学生不但不能改进且认识自己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接受新的、好的、更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这种心理的负面影响不仅涉及物理学科, 也必然波及到其他学科。

4.自怨自艾。

跟第三点相同的地方,这些学生性格大都也是显得比较怪僻,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窄很偏,跟第三点不同的是,他们把一切失败都归结于自身能力的缺乏,要“把一切问题都自己扛”,但却没有这个能耐。时间长了,也就失去了自信。越是想学好,越是学不好,甚至自己和自己较劲,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很差。

5.不思进取。

这些学生已经养成了好逸恶劳、我行我素的不良习惯,根本就不想学习,再加上初中成绩本来就差,家长仍然逼迫他们来到高中。他们学习没有动力,真是身在校内,心在校外,希望能早点离开学校。

二、影响高中学生学好物理的心理原因

1.错误的学习观点。

高考模式发生改变,物理成绩不计入总分,只是以等级划分,学生在学习物理态度上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有惰性,逢到难事都会不由自主的躲开,高中九门功课都要学好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物理本来就是很抽象、难学的科目,现如今高考物理不算分,只算语、数、外总分,理所当然的都在这三门上多花时间。但是请注意,物理算等级并不意味着不考物理。高考录取是先按照分数来投档的,如果出现的相同的分数报同一所大学同一专业剩一个名额那么就会参考你的这些等级来优胜劣汰。更重要的是高中物理学习是大学理工科物理继续深造的基石,高中不学好物理,必将导致后来的学习、研究的专业选择面十分狭窄。

2.较大的心理压力。

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和过程既复杂又抽象,教学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会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刚上高中学生来说要求很高。跟初中相比,大部分的学生一致认为高中物理难学,且对现在物理成绩感到很不满意,而且对学习高中物理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当然,这仅仅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压力,班级、学校、家庭乃至社会还会有更多的压力施加过来,这往往会使学生不堪重负。

3.不当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对逻辑判断要求更严密,对抽象思维要求更深入。当下很多学生获取物理知识来源只限于课堂上,完全依赖老师的传授,思路狭隘,没有自己的空间想象力,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去学物理,只会熟记概念和规律、套用公式,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更不会搞创新,思维僵化。遇到综合性稍强的考试,生搬硬套的方法就失去战斗力,成绩不理想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一次次的努力,却导致一次次的失败,产生心理问题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比一百种智慧强。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为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提供了先决条件。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出现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积极调整心态,认真研究应对策略。

1.充满自信,积极面对。

要保持良好心态,要积极主动的面对问题,相信自己的能力。拿破仑・希尔的《成功原则》共十七项,第一项就是积极的心态。他说,只要你能把积极的心态与其它原则中的一部分结合起来,那么你就会成功。对于学生,每天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加深对学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使自己的独立学习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作为老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恰当地加以表扬,这样能加强和强化学生更进一步的认知心理倾向,促进学习情感向更高级的层面发展。作为物理教师,由于学科知识与方法的特点,我们更不能吝啬对学生适时而恰当的表扬,应积极地侧重于调整他们浮躁、不稳定的心态,诱发他们自信、奋发向上等心理因素,教给他们各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自我控制能力。让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会创在奇迹!

2.培养习惯,研究方法。

要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研究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物理是初级物理只是一些最表面的、最基本的现象,而高中物理更加的接近与物理的实质与真理,知识要逐步积累、扩展和加深,独立工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要逐步提高。对于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要善于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去寻找乐趣,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物理的兴趣。

另外,要学会与人交流。美国著名教育家,加德纳将人际关系智能列为人的八种智能之一。我们同学,在自己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也可以跟班里的同学讨论,由于大家都在一起,所学所想十分接近,互相帮助,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效果更佳。作为教师,除了要细致地讲解如何理解概念和规律,如何去应用,如何去复习等方法以外,还要要监督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只听、只看而不动手,以及死做出习题而不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从根本上扭转他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能力。

3.调整心态,正确应对。

作为学生,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对待物理学科。仔细研究,物理高考说明可以发现,说明中基础知识占40%,知识熟练的运用占 50%,最后的10%应该给所谓的灵感,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为考试中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出而耿耿于怀。物理学中的概念通常很抽象,要注重概念、推理、判断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过程的分析,通过巧妙的构思找出形象的比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形象的比喻,不要搞“满堂灌”,禁锢学生的思维。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适量的训练。题做得多了,物理题的基本流程就会很熟悉,反复练习,熟能生巧,自然就找到窍门,得心应手。题做得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处理的方式也就多、思维也广阔。反之,没做过足够多的题目,解题方法就难以巩固,更不用说灵活应用。回顾一下,我们会发现,高中物理题型其实不太多,所以,牢固的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考方法,并不是不能做到的,只要坚持下去,我们解题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自然得到了提升。

高中生现在的年纪应该是充满活力,思想活跃,好奇心很强的时刻,但既然选择了高中的生活,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要学会控制自己,正确对待每门学科尤其是物理,怀着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高中的每一天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合适的物理学习方法,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向我们招手。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心理问题 辅导对策

在多年的高中物理教育工作中,学生关于物理的认识只有一个字“难”,高中物理课有如此难学吗?从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形成高中物理难学这一认识,心理层面的制约因素要远大于知识层面,下面我就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心理层面障碍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难度加大,畏难心理

初中物理重在表浅的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物理现象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物理过程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配合简单的分析、推理和论证。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所研究的现象相较初中比较复杂和抽象,内容从古代到近代,可以说点多、面广、理深,重在定量分析与计算,矢量运算性较强。从能力要求方面来说,要以数学为工具,以语文为基石,以自然界为背景,包含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审题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数、形、图转化能力等。教学要求重在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高一物理的运算又迅速地从单纯的算术、代数运算过渡到函数、图像、向量、极值的运算,这对于刚上高中的只有形象思维或具有一定抽象思维能力但尚处于经验型阶段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难跨的一道铁门槛。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大部分初中物理尖子生,从原来的佼佼者变成中等生甚至差生,接受不了这一残酷的现实,从一开始的“自我感觉良好”到后来的“节节落败”,巨大的落差使他们对高中物理学习有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包袱,久而久之,若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尽快适应高中物理学习,则难免形成恶性循环,继而破罐子破碎,使物理学习变成一摊烂泥。

二、学法不当,惰性心理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要求学生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达到新的要求。学习上产生困难,往往并非学生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路方法。而某些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着做作业,对概念、规律、公式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样一来,少了求知的热情和成功的喜悦,只靠考试、升学的压力是无法产生浓厚兴趣和学习欲望的,反而会出现“惰性心理”,完全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

三、思维僵化,定势心理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对物理现象的分析侧重点不同。初中物理教学基于学生思维特点和认识水平,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不够深入透彻到位,而高中物理教学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深入解决初中的遗留问题,这时新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冲突,对学生建立概念和规律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之间的差异,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出现偏差。如在电流方向的认识上,学生认为在任何导体中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受旧知识的影响,忽视导体不同所存在的差异。

2.由于思维定式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3.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由于没有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与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与光的衍射等。

四、性别差异,自卑心理

在感知觉方面,女性的感受性较高,触觉、嗅觉较敏感,听觉能力较强。男性则视觉能力较强,在接受外来信息时,男性发达的视觉通道大大弥补了其他通道的不足。由于具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男生分析物体运动等空间表象能力优于女生。

在记忆力方面,女生一般偏重于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记忆面广量大,短时记忆较优,因此影响长期记忆的效果。她们在复述物理概念、规律时,习惯于用课本的语句逐字逐句背诵,而不甚理解其物理意义。男生则倾向于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在广度上虽不如女生,但比较深入,记住的信息能保持比较长时间。

在注意力方面,女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人,对人际关系很敏感,并在这种关系发生变化时很快地顺应,所以她们听课时容易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主动与教师配合。男生的注意力多定向于物,并且喜欢探究物体内部构造的奥秘,但注意力的稳定性稍差,上课时易分心。

在思维方式上,女生倾向于模仿,处理问题时注意部分和细节,但对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较差。男生独立思考较多,分析综合能力较优,处理问题时较为重视全局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但对细节注意不够。在操作技能方面,由于男生倾向于“物体定向”,从小爱摆弄物体,男孩的玩具多是车辆、武器、各种工具等,并喜欢对之进行拆卸、安装,以致改装。所以男生在物理学习中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乐于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索,有较高的创造性。女生由于倾向于“人物定向”,女孩喜欢的玩具多是布娃娃之类,对无生命的物体不感兴趣,也很少愿意对之进行探究。所以女生的动手能力较差,在物理实验中女生较适应规定步骤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女生有较强的感受性,她们在实验中观察较仔细认真,数据记录较准确。

由于在智能品质和类型上男、女生之间存在上述差异,而物理学习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和理解力,这些智力品质正是女生较薄弱的方面,这就造成男女生物理成绩分化严重,女生产生心理障碍,缺乏信心,畏缩不前。

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解决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心理问题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是研究物体道理的一门学科。而这种道理又普遍包含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在上课时多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的喜爱。物理教材中出现的规律、定理、法则、公式,给人以“神圣”的感觉,似乎它们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完美无缺,被供奉在科学的殿堂里。其实不然,这些物理知识,都是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经过无数次挫折、失败、反复摸索后才取得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多介绍一些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知识。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崇高志向。

其次,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物理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其特点是联系实际广、思维程度高、过程分析难。学习物理首先要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规律的条件和方法,然后通过练习检查知识的理解,培养能力。学物理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五个环节即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复结是少不了的。

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思”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一题多解的例题,要特别讲解清楚,并要求课后务必整理一遍。对于已知条件字母化、物理过程不明确的开放性习题,要与学生一起分析出现各种情景的可能性,讲清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情景的道理,以及思考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通过画草图揭示出各种可能性的思维方法。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第4篇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健康 常见心理问题 处理方法

一、普通高中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厌学心理。主要表现在不重视基础学科,学习意识淡薄,学习自觉性差。厌学原因十分复杂,主要有:(1)社会环境因素。第一,改革开放后,部分未读多少书的人富了起来。第二,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升学后不一定能有个好工作;另外,就业难的呼声日高,使莘莘学子过早地感到了就业困难。第三,源于日益淡化的吃苦精神。(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有:第一,源于教育体制本身。虽然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高考制度依然存在,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应试依然是教学的导向,产生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第二,源于普通班教学目标设置的不合理。第三,源于师生关系及生生关系的不和谐。(3)家庭环境因素。产生厌学心理的学生家庭条件一般都不错。对学生而言,他们从小娇生惯养,认为就算考不上大学,没找到好工作,有父母在,也不用愁吃愁穿,即没有忧患意识;对家长而言,因子女好玩、善动、基础不好而对其期望不高,并不期望子女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考上大学。

2.早恋问题。从现实情况看,中学生早恋现象具有普遍性。早恋既会影响正常的学业又危害心理健康。学生早恋的原因有:(1)生活越来越富裕,食物及保健品促使学生身体早熟,尤其是女学生在生理上比以前成熟早。(2)学生的心理发育跟不上身体发育的速度,他们缺乏自控能力。(3)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娱乐场所的增多,在客观上方便了中学生单独交往。(4)应试教育让老师们的精力主要放在追求升学率、分数上,忽视有针对性地与学生沟通。(5)男女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遭遇粗涉和无端猜疑,致使他们产生对抗心理,甚至会弄假成真,走上早恋之路。(6)相互吸引。(7)从众心理影响。(8)社会大环境的影响。(9)社会道德舆论对于异性间交往越来越开放。

3.自卑心理。自卑心理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理障碍。形成原因有:(1)身体的缺陷,如身材、长相、身体残疾。(2)误视自己能力不强,只看到别人的优点,没看到别人努力的过程,没认识到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锻炼提升的,从而形成恶性循环。(3)家庭条件差,或父母的地位、文化、存在的生理缺陷,常受人嘲笑。(4)家庭不完整,从小没体验到足够的父爱、母爱,缺少成功体验,做事成功率不高,受挫折过多。(5)自我认识不足,过低地估计自己,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或者过高地评价自己,当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优势丢失时便产生一种失落感。

二、高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

1.厌学心理的处理方法。首先,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目标。强调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归因倾向。归因是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分析推理寻找其产生的原因。因为努力因素是受意志控制的,所以我们应当尽量使学生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到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上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班级学习氛围,真诚地接纳每一个学生。对于那些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合作而力争进步的气氛,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好处的。

2.早恋的处理办法。首先,教育者应当对中学生早恋问题有一个正确认识。引导学生自然地交往,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学会处理自己的感情,学会认识和把握自己。青少年的这种体验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是不可限制的,不能“谈恋色变”。学校、家庭对学生恋爱问题限制得越严,其情感交流的需求就不能通过合乎规范的渠道得到满足,他们对异性的好奇感最终就会变成神秘感。其次,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明确性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使中学生“抵制”性的欲念,更不是盲目崇拜西方的性自由,而是教会他们正确认识自身性生理和心理发展。

3.自卑心理处理办法。首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营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没有被冷落忽视。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集体氛围,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树立榜样,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在别人的肯定评价中增强自信心。其次,注重开展家访,密切师生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有自卑心理学生的家访尤显重要,教师要注意多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多与家长交流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同样增强自信心,使他们变得乐观,愿意主动和他人交流。同时,教师的家访有效地密切了师生关系,这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最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自身的价值。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健康;原因;解决问题一、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高中生最常见的心理症状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心理上的紧张、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失眠、厌学以及考试焦虑症等;人际关系紧张,与老师、同学、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心理敏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近几年,教育领域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有所上升,但是还没有学校能把心理学教学作为学校课程来让学生深入学习,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简单地看做是学生的道德品质的问题,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和教育。

2.学生和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

升学的压力也是导致高中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现如今,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心理却是漠不关心,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学校和教师都追求升学率,所以,学校和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给高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孩子们的心灵不堪重负,进而导致厌学、考试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如何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关爱学生

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付出真爱,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这样学生才会喜欢和你倾诉他们的快乐与烦恼。要多理解他们,凡事多站在他们的立场考虑,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们的真正想法,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

2.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

面对高考,学生们心里有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于学校、家长还有学生自己,教师要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学生减少他们心中的压力。例如,要多做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摒除高考终身论的思想;多向学校提意见,开展课余活动,能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身心得到一些放松;多与学生们进行沟通,让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升学的压力,以一个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业。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第6篇

一.常见心理问题

(一)学习问题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由于知识的覆盖面扩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加快,考试增多,学生对学习成绩非常关注,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直接的,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老师、家庭及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因而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焦虑情绪。成绩来源于考试,而高考也是选拔性考试,这给高中生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平时重要的考试中会施加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在考试前后或考试中,经常出现情绪高度紧张、全身恐慌、胸闷、头昏,无法抑制自己焦虑的情绪,记忆困难,思想难以集中,发展到严重时即会厌学,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因为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亦出现厌学情绪。

( 二)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高中生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与教师的关系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初高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不同。在新的环境下,他们与新老师的交流不够,也可能导致不适感产生,而有的学生往往会偏执地感知这一切。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环境压抑感,消极情绪日益增长,师生关系也日趋紧张,其次是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在不和谐家庭生活的中学生,往往有种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等等。

( 三) 青春期心理问题

青春期是一个人在成长中最重要的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量的激增,孩子们的青春期有普遍提前的现象。他们的心理成长速度远远跟不上生理的发育,首先是情绪化心理严重,学生生理上的剧变,必然引起在情感上的变化、情绪焦躁,难以自我控制,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喜怒无常、过度焦虑紧张、自私、狭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其次是早恋。这是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高中生自身的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对异性的渴望不断增加,加入社会环境的影响,容易导致出现“早恋”问题。由于走进了恋爱的误区,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心理冲突加剧,会产生种种心理的病态反应,导致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而我们社会、家庭、学校等对于孩子的青春期教育还处于最初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孩子的成长。家庭中,有的粗心的父母根本不关心或没有意识到子女的这些问题,学校里,学校也没有专门的课程来对此加以教育引导,从而导致学生的不良性格倾向、性格忧郁、早恋等恶性结果的出现。

二.应对措施

高中生的所有心理健康问题都可以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找到原因,只有将这些因素协调起来形成合力,共同面对,才能有效地避免和解决问题。

第一,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这不仅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对家长提出的要求。在当前的高考压力下,学生的心理负担本来就很重,家长对子女不应该提出过高的要求,进而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一定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而学校教育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帮助孩子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奋斗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高中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拓宽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渠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教师和家长经常性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同时也要深入分析学生心理形成的原因,从而更好的全面解决高中生心理问题。

第二,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于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培养学习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会获得极大的内动力,而这种内在动力是无限的,它能帮助学生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引,让学生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自我能力的一种体现,让学生领悟到学习是内在的需求,他们会在战胜学习困难和挫折时获得愉悦和满足。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们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这无疑是减轻学习负担进而减轻心理负担、有效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方法。

第三,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惊呼社会空气。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网络侵蚀有密切关系。由于中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形成阶段,没有稳固,极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干扰。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一系列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会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净化社会空气,在全社会中共同营造一个适合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此外大多数高中学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但多是由非专业人员兼职,因此可以聘请一些心理学教师,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同时,为了照顾学生的心理,心理辅导可以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信件等隐蔽形式进行,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总之,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要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学生个性,掌握复杂多样的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运用多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力争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协调配合和关心支持,灵活机动地创造良好的学生心理发展环境,争取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高素质、身心健康的高中学生。

参考文献: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第7篇

关键词: 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高中阶段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冲刺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学生要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是其心理性格逐渐成形的重要阶段。本文以心理健康课如何在课堂中达到最好的效果,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重点探讨对象。

一、高中阶段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及周围环境影响的原因。

现代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方面还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很容易被社会上种种的诱惑迷惑,致使很多高中生都陷入其中无法自拔。现今通讯设备科技迅速发展,智能手机普遍流行,网络信息环境普遍应用,高中生能接触到不良不健康信息的渠道非常之多,高中生自我约束力差,往往被这些因素影响,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及学业成绩。孟母三迁的故事,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个和谐安静的学习环境,现在的家长们也都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现今情况是社会因素及周围实际环境大体不尽相同,很难做到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高中生本身对自己的认识就不是很完善,学生周围的同学、老师、亲戚和朋友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念等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其心理性格的形成,所以我们无论作为教师还是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其周围人的环境及各种因素,发现问题及时对孩子进行疏导和沟通,保证孩子的心理健康,正常顺利地度过高中这个非常重要的人生过渡时期。

2.高中学生自身的原因。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是阳光健康的,但同时是脆弱和敏感的。高中阶段是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开始阶段,但是该阶段他们的身心状态发展还不够健全,做很多事情容易操之过急,心理波动比较大,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如果教师或者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及沟通,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形成情绪低落、心理抑郁、意志消沉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有其性格的特点,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高中时期是面临高考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学生自身的一些课外兴趣爱好没有时间接触,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不能够很好地融入正常的学习生活当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叛逆心理本身就很严重,对一些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理,同时这是很多高中生形成心理性格的关键因素。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加大宣传力度,全民教育。

我们国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施本身就比外国国家起步晚。很多学校,特别是一些重点中学只是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导致很多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只会一味地死读书,对社会上的一些事物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这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呼吁所有的教育机构学校,要全面实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提倡全民行动,一同教育。不只是学校,社会方面、家长也应该积极地参与进来,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避免和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学校当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之间的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沟通,多多鼓励和指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中与学生成为朋友,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做好预防措施。当学生在家里的时候,家长要和孩子多多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切忌对孩子的溺爱,这往往会害了孩子。要对孩子的进步多表扬,对于错误及时纠正,让其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多鼓励孩子到社会中体验生活接受历练,进而提早结束青春期,在思想方面尽早成熟。社会方面,要减少和净化社会不良风气,把不良信息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所以,只有在和社会、学校、家长三方共同协调合作之下,才能够使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良好的效果。

2.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高中阶段的学生,是由每一个拥有不同个性的个体构成的,这一时期的学生极具个性与特点,所以对该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在该阶段,我们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出根本原因,不断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为以后再出现该类似的心理问题做参考,还能够起到尽快使学生心理问题得到解决的作用。在学校方面,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及时解决。当学生在学校中取得优异成绩及良好的表现时,学校要与家长多沟通,让学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与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普遍的心理教育工作中,很多教师认为只需要对那些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工作,这种观点是错误和片面的,学习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很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引导。对于那些在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其实他们往往缺乏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每当遇到一点点小挫折或者困难时就很容易崩溃,这一点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3.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工作。

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是短时间所能够完成的,需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养成习惯。所以,社会各方面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渗透到实际的生活学习当中,积极进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实例表明,只有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实际的生活学习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断地在生活中得到历练,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才能够不断完善和成熟。

总而言之,在高中这一关键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智商情商双高的综合素质高的社会型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不仅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还需要社会及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只有结合社会环境和人文因素,才能够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