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英语教育课程(合集7篇)

时间:2023-09-19 18:29:52
英语教育课程

英语教育课程第1篇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因此,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目的,并根据自身整体定位和办学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以充分发挥英语教育专业各种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内在价值,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同时,《大纲》也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为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母校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和技能需要不管提高,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增加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

高校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实习和实习环节所占比例偏少、设置时间短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已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校在完善英语课程专业设置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要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趋势,始终保持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要求一致,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基础教学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做到课程设置理念具有时代性、设置标准和课程结构具有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六、更新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缺乏实用性、真实性,学生不能从教材中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从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材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通过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科普类、娱乐类和人文类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丰富教学资源和设施

要达成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离不开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的语音教室、设备、图书馆等相应的配套设施落后不完备,导致一些课程无法有效实施,设置一些课程无法开设,再加上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等原因,不能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当地政府和高校应当加大对英语教育专业的经费投入,加强英语教育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八、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

合理的评估体系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升高校英语教学,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前,一些高校的评估体系都是以期末考试为主体,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评估,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削弱了。因此,高校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的评估体系,通过缩小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的比例,适当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把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提升学生对自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认识,对于增加教学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九、总结

英语教育课程第2篇

作者:郝成淼 单位:江苏宿迁学院 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概况 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始便受到特别重视。在试点并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之后,教育部迄今共批准了三批共100所高校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在全国高校中呈现出较为鲜明的特色。另外,部分非示范点项目学校的实践也引起了较多关注。但是,也有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却乏善可陈。笔者在访问部分示范点项目学校及非示范点项目学校大学英语相关网站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发现,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可归为如下三种主要形态: 1.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即“大学英语(1)至大学英语(4)”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虽然自2002年初便开始启动,但走的是“试点→全面实施→示范点”的路子。其中试点学校为180所,示范点项目学校为100所,相较于全国841所普通本科高校(笔者注:教育部截至2012年4月24日统计数据)的总数来说,所占比例甚少。在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许多非试点、非示范点学校(如江苏宿迁学院)因政策、经费、传统、学生、师资、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并未跟上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其所谓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即课程名称仍为“大学英语”,性质为必修课程,内容主要为综合(基础/通用)英语,在1—4学期开设,合计16学分左右;这些高校虽也有一定的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选修课,但基本都是教师自发开设,未有形成体系;专业英语课程则由专业教师开设,未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与大学英语教学几乎完全没有关系。 2.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即“综合课程+拓展课程”这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的共同特点是压缩传统综合(基础/通用)英语课程,增加各类拓展课程,重新设定综合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分分配与开课学期。其中,综合课程一般为必修课程,而拓展课程则既有必修课程,又有选修课程。但是,这种课程体系形态在不同高校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综合课程方面,不同高校分别开设一至四个学期不等;在拓展课程方面,不同高校作出了不同的定性,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人文性课程,一些学校基本定为专用英语课程,还有一些学校兼有;在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的开设顺序方面,多数学校先综合课程再拓展课程,也有一些学校综合课程与拓展课程平行开设,打破学期限制由学生自主修读。以上海理工大学(该校曾为试点学校)为例,该校先开设综合课程,拓展课程则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包括英语语法、英语词汇训练与提高、交际英语口语、情景英语口语、中级英语口译、高级英语口译、实用英语写作、报刊英语阅读与翻译、英语报刊选读、影视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谈判、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英美社会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10]。 3.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革命”而成的形态,即“专门性英语课程体系”受专用英语(ESP)及英语专业(EnglishMajor)教育等研究与实践的影响,一些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采取了革命性的尝试———彻底摒弃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基础/通用)课程,设置面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完全专门性的英语课程体系。比如天津大学(该校为示范点项目学校,且曾为试点学校),该校的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程英语读写译、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以及选修课程英语写作、翻译实践、英语视听说、英美文化、西方文化导论、英语影视欣赏、经贸英语等[14]。大学英语教育专门性课程体系的构建顺应了世界公共英语教育的主流,符合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为大学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口。 存在的问题 综合近十年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与建设情况可以看出,如今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现提炼如下。 1.政策缺陷影响课程体系建设 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主体的现行大学英语教育政策既是本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又是其行动纲领。但是,政策制定者、实施者和目标群体之间对政策的控制层次不平衡,在信息的掌握与处理方面不对称,政策弹性与适应性不足,公平与正义方面也有问题存在,然而又缺乏配套的问责机制[15]。具体到有关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规定方面,《课程要求》在内在逻辑上都存在混乱,存在前后不一致的表述:“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各高等学校应……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等[1]。看到政策规定的这些表述,实施者会有这样的困惑:大学英语是一门课程还是多门课程?大学英语是基础课程、素质课程、工具课程还是人文课程?大学英语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到底该如何定位?总之,政策本身的缺陷使得以此为行动纲领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在科学性上出现问题,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2.实践与研究一定程度上脱节 学界近十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取得的“一个总体认识、四种主要理念、四类主要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可以说,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较为多元的科学视野。但是,在实践层面,许多高校(尤其是非示范点学校)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循传统,视野狭窄,缺乏整体观念,忽视当代教育哲学的课程与教学思想,没有科学的课程理念,大学英语课程目标“应试化”倾向严重,对社会与学生的新英语能力需求缺乏有效回应,大学英语教材设计、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陈旧的局面未能有效扭转,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展现,大学英语教师无奈地停留在“教书匠”层面。#p#分页标题#e# 3.不同高校的课程体系形态存在较大不平衡 迄今,学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属性定位)的认定依然存在分歧,主要存在“长期占主导地位的‘通用英语说’、发展势头强劲的‘专用英语说’和折中主义的‘通用英语与专用英语结合说’”三种观点[16],而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的认定直接影响着对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的构想与表述,自然会对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产生影响。各高校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呈现出基本沿袭传统课程体系的形态、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改革而成的形态和在传统课程体系基础上“革命”而成的形态等,除了传统、资源(经费、设备、师资)、学生等方面的差异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育性质认定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各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大为不同,故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形态上出现较大不平衡。 总结与建议 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尽管改革已然十年,但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课题依然具有迫切性。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方面,如何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并让研究切实地指导实践,如何去规避政策缺陷以使政策成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的科学行动纲领,如何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育性质问题使得大学英语教育的性质定位有一种兼具普遍性与前瞻性的思想指引,等等,都是接下来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各高校应该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拓视野,尊重学生,解放教师,发挥传统、资源、学生力量,借鉴先进高校经验,在新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面作出更富建设性的努力。

英语教育课程第3篇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告诉发展,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变得愈来愈大。然而,在不同地区,由于文化与地域的差异,使得英语的基础教育具有一定的不同。针对中国不同的国情,实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采取不同阶段的英语教程。使得不同地区的英语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得以促进不同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关键词:

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比较差异研究

一、引言

经过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不同地域的英语教程水平也不相同。针对每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以及发展水平,其发展的政策也都不尽相同。由于政策所规定的学习目标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英语学习负荷各不相同。从而进行深思,就会得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以下分别从不同地区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进行相应的比较。

二、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负荷差异

英语作为一本应用型学科,其教程特点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运用能力。由于政策的实施与规定,依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其对学生掌握英语技能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但在具体的大方向上,中国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还是主要针对“听、说、读、写”四方面进行主要的教育。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语言技能、说读能力以及语言知识具有一定的要求。以政策要求作为主要影响力,导致不同发展情况的地区对英语技能的学习负荷都不尽相同。[1]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就体现在考试能力上。不同地区学校招考时对于英语考卷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为了保持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英语考卷程度会较发展较为发达地区的简单。其中发达地区就以北京、上海、广州作为代表。其中上海的英语教育水平又可称为中国的标准水平。由于不同的考试能力要求,导致学生对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学习负担产生差异。另一方面则是体现在不同地区招聘单位对英语技能的掌握能力上。[2]由于地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每个地区的企业发展情况也都不尽相同。这就使得学生在就业时容易受到外界企业的影响。其中,外企对于英语技能的掌握能力最高。从而这就导致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对于英语技能的学习负荷也产生差异。

三、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家庭教育差异

与城市地区的孩子相比,农村地区孩子所受到的英语课程教育水平较为低下。这就是由于农村家长自身的文化修为受到限制的原因。由于自身的文化修养不高,对于英语技能的认知性不够,从而产生“英语是一门无用学科”的念头,导致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对英语的认知度产生偏差,从而使得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实施受到阻碍。并且,家长不热衷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使得学生的家长学习氛围不够浓烈,影响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在课余时间,农村孩子需要利用课外时间为家庭帮忙干家务,减轻父母负担,这就导致农村孩子的英语学习进度远远比不上城市学生。

四、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学校教育的差异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导致每个学校的教学设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具有较为发达的经济条件,使得学校教学设备齐全,英语课程的多媒体教室以及教学教师的水平都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由于具有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环境,使得学生受到相对较为优越的学习环境。发达地区的师资力量较为强大,教师受到过较为完善的系统培训,其自身的英语知识量以及发音都能够与国际水平相接轨。每位英语教师的学历要求都相对较为严格,这就造成学生的发音标准会趋向于标准化,更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学习英语,构造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部分发达地区还会为学校聘请外教,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英语环境,接触到更为标准的英语发音,有利于改善学生英语口音,利于未来发展。相比于发达地区的英语教育,发展地区的教育则稍显落后。甚至现在仍存在部分农村地区缺乏英语教师的现象,英语教育在部分地区还未得到及时的普及与发展。即使农村地区具有英语教师,其英语教师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音标准较偏向乡土化,这就导致学生不能够得到正确的英语教育,不能进行标准的英语发音。

五、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地区文化的差异

不同地区具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风格。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都不尽相同,这就造就了不同地区的英语教育课程的差异。部分城市较为重视英语教育,政府等对其进行大力的推广,使得学生对其具有较大的重视程度,也从另一方面督促家长监管学生学习英语。外界环境因素也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积极开展英语学习辅导班等,引领英语学习新潮流。学生处于这样的社会文化下,就能够积极的进行学习英语,热爱英语。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还能够通过一系列手段促进学生学习英语,如图书馆中丰富的英语资源、层出不穷的英语辅导班、随处可听的全英文广播等。通过所处可见的、生活中的小地方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而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而言,英语是一个“稀罕物”,英语的“珍贵性”阻碍英语的发展,从而阻碍学生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开放性学科,其最主要的作用就在于不断地用,只有将其用于生活才能够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这也就表明英语是需要从生活中获取的。所以,营造一个良好学习英语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六、结束语

通过对发达地区(特别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与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比较,容易发现其不同地区在英语教育上的差异。上文通过对比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负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的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作者:王聃 单位:云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课程第4篇

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专题研究述评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本专题的13篇论文皆以2001年以来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为背景,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应对新课改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为主线,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那丽芳、秦本彬以云南几所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教材、学生试讲及教法、师资状况,从课程设置和教师的知识结构两方面阐述如何优化课程设置以面对新课程观[3]。王来喜教授在课堂活动设计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应对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师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包括“同时使用两本教材”、“开展小组研究项目”和“写学期论文”[4]。虞洁在解读《英语课程标准》(2001实验稿)的基础上,对华东地区几所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概括进行访查,总结教材、教法及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分为理论知识、微格教学、教师口语、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细类;分散、延长教学实践时间;利用课堂示范教学等[5]。董岩紧扣新课程标准,对改革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选择的恰当性、教学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展开探讨。各项对策具体直观,值得高师院校借鉴[6]。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方法研究

本专题共有七篇论文围绕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实施采用的教学法展开研究。其中四篇论文力推任务型教学法。周晓琳提出“树立源于中学、高于中学的教育理念”,提倡“强化探究性教学”以应对任务型教学法对传统教学理念、高师教学法教师和学生的挑战[7]。另外三篇分别对反思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和协商教学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使用进行论述。陈少薇认为“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师生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师范生批判反思能力,有效地将英语教学法思想内化为教学能力。”[8]应丽君教授针对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存在的问题论述和归纳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意义并付诸实践,取得良好成效[9]。刘夏芬教授建议通过加强与用人单位、学校管理者、学生三方的协商,优化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提高教学质量[10]。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之教学手段研究

在本专题中,笔者所谓的教学手段是指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技术和设备等硬件条件。该专题的七篇文章均为实证性研究,包括微格教学、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信息技术、QQ空间、多媒体技术和远程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极具时代性和前沿性。研究结果多以试验数据形式呈现,彰显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对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远程教育应用于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可培养师范生反思性学习和“教学行为研究”的能力[11],为从教以后开展反思性教学和行动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例如,微格教学、计算机虚拟情境教学中的“虚拟”和现实的教学终究还是存在差距的,特别是师生角色的虚拟如若运用不恰当则会出现游戏效果,导致“劳民伤财”。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学理论研究

本专题的四篇文章将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与国外教学或学习理论结合研究,为我国英语师范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言献策。陆晓彬深入论述了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培养的多维切合,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强调评价的多元性[12]。李金妹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从教育经验观和“从做中学”两方面探讨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加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教学实践性的启示[13]。苏秋萍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四大属性与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强调教学中的互动、学生多层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建立多元化的学习途径,从教师、学生、教材、教法、学法、环境等多方面全方位探索切实可行的改革途径[14]。

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之教师培养研究

虽然关于教师培养(本文专指教师职前培养)的专题研究论文只有三篇,但是,教师培养的话题却贯穿于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各类相关研究的始终。究其原因,是这门课程的历史使命———培养合格英语教师所决定的。然而,现行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在培养师范生的过程中重教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讲解,轻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教学法教材陈旧、单一;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未变;学生自身认识不足等问题具有普遍性,成为制约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师范生的瓶颈。针对已成共识的问题,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应对策略。盛红梅教授从哲学的高度提出并倡导新的课程观、时空观、主体观、评价观,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如何更好的培养未来英语教师开创了新思路[15]。赵晓光在加强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师范生从教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力保课程目标的实现[16]。郭粒粒从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学习规律、情境教学的运用、多元化评估体系的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四个方面开展对策研究,为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指引方向[17]。姜忠平、黄衡田二位教授围绕新课改下高师英语教师教育问题提出贯彻四类目标:“情谊目标”、“技能目标”、“认知目标”、“审美目标”和发挥三项教育目标功能:控制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以保证英语师范生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18]。

研究综述

基于上述对新课改实施以来高师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相关研究论文的梳理与简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研究客观,但有待深入

各项研究对高师院校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该课程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认识基本达成共识,且论述客观。在感性和经验层面充分肯定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在英语师资职前培养方面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但是对其学科性质和学科定位的科学性和理论性缺乏论述。同时,普遍承认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课程资源、课程评价、教学方法、师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但是,各种标新立异的对策多数处于理论构想阶段,尚待验证。#p#分页标题#e#

研究方法简单,缺乏多样性

研究方法以简介性和经验性研究为主,缺乏方法论研究、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型的科学研究。在已有研究中,实证性研究论文只有十篇,而且其研究成果有待论证和推广。所以,转换已有研究范式,开展多维度、多手段的科学研究成为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应该在继承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调动学科教学论课程的一线教师,大力开展行动研究;同时,调研师范生的学习需求与社会的就业需求,以需求分析为出发点进行实践研究。以此模式能够促使高师英语教学论课程的研究由单纯说理走向理论与实践更完美的契合,凸显该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研究领域广泛但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研究

内容多样但缺乏深入性和时代性由汇总图表数据信息可以发现,尽管该领域的各项研究从八个维度开展,但是仍然存在盲区。例如,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的教材开发;与其它高师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的结合;与其它学科教学论课程的跨学科研究等专题。所以,以普遍联系的哲学观为方法论依据,开发上述专题研究是可行的。此外,国内外对比研究、课程评价研究虽有涉猎,但是不够深入,尤其是对比研究缺乏时代性和全面性。只有发展的观点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竞争的优胜劣汰。所以,对比研究既要研究国外该课程改革的历史又要洞悉其最新改革动向,去粗取精、求同存异才能更好地为我所用。课程评价研究等新专题应紧跟国内新一轮教育改革步伐,总结经验、开拓创新。

英语教育课程第5篇

1.1英语技能

英语技能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听说能力,二是读写译能力。关于“你认为你最缺乏的英语技能”问题,在随机调查的300位学生中,32%的学生选择了口语,25%选择了听力,19%选择了翻译,12%选择了写作,12%选择了阅读。学生普遍认为口语技能最为欠缺。他们认为缺乏学习英语口语的环境,外籍教师上课的时间有限,与学生用英语交流几乎为零。在初高中的应试教育里,老师培养较多的是阅读和写作技能,因为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所以学生认为这两方面的技能比其他几项要稍强一点。

1.2英语知识

在“你认为你最缺乏的英语知识”问题中,学生普遍认为最缺乏的是英语文化知识,有119名学生占总数的39%选择,认为英语文化知识是重要的一部分,了解英语文化知识,才能正常用英语交流,避免误解;认为最不缺乏的英语知识是语法知识,只有26名学生占比8%选择。在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对语法的讲解是很详细的,教材中语法的练习也较多,所以学生们认为自己的语法知识是够用的。有29%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英语语音语调知识,正确的语音语调是有效口头交际的前提条件。22%的学生选择的是缺乏英语词汇知识,并认为缺乏的主要原因是学过的词汇使用率不高,容易遗忘。

1.3英语选修课

选修课允许学生对所开设的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在“你最喜欢的英语选修课”问题中,有93名学生占总数的31%选择了幼儿园英语口语,29%选择了幼儿园英语教师用语,20%选择了幼儿英语教学法,10%选择了英美儿童文学,7%选择了西方礼仪文化,3%选择了英美国家概况。可以看出,与将来工作有紧密关系的选修课程是学生的首选。近90%的学生选择了与幼儿英语相关的选修课,在他们看来,这些课程有助于他们把将来的工作做得更好。

1.4英语课外活动

英语课外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增长英语知识、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有效方法。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更具灵活性和可塑性,学生都乐意参加。在“你最喜欢的英语课外活动”问题中,有108名学生占总数的36%选择了英语情景剧,20%选择了英语角,19%选择了英语演讲,17%选择了英语手抄报,8%选择了英语讲座,这说明学生对参与性强的课外活动更感兴趣。

2目标需求分析

目标需求分析是要了解社会主要是幼儿园对学生在学前教育这个岗位上英语的使用情况。对目标需求的分析也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来实现的。下面是对绵阳地区21所幼儿园需求分析的调查,其中15所公立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

2.1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

在对现在幼儿园中教师的英语教学总体评价满意度这个调查中,8所幼儿园觉得非常满意,7所幼儿园觉得比较满意,6所幼儿园觉得一般满意。幼儿园对教师的英语教学总体上是满意的。

2.2必备英语素质

在必备英语素质这个调查中,有18所幼儿园选择的是英语技能,3所幼儿园选择了英语语言知识。幼儿园普遍认为在学前英语教育中,对英语语言知识的需求是少量的,词汇只是常用的简单词汇,语法基本上没有涉及,只是在句子中提到而已。而技能相对重要,学前英语教授的内容相对简单,怎样把这些内容教授给学前儿童才是较难的。

2.3必备英语能力

在职业素质这个调查中,有20所幼儿园选择了听说能力,1所幼儿园选择读写能力;在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中,老师较多的时候是与学前儿童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能够听出幼儿的英语是否正确。因此,听说能力在幼儿园英语使用中相对重要。

2.4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和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在职业素质这个调查中,有12所幼儿园选择的是终身学习能力,9所幼儿园选择的是创新能力,没有幼儿园选择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时代不断进步,幼儿园也不断进步,对幼儿园教师来讲终身学习能力是必要的。同时,幼儿园教师还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就是运用知识和经验在幼儿园的五个活动领域中不断提出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

2.5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在身心素质这个调查中,21所幼儿园认为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思想素质三者同样重要。优秀的学前教育教师是必须具备这些素质的。

3结语

英语教育课程第6篇

一、丰富学习资源,使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学习资源是核心载体。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获取,需要在一定的学习资源引导下取得。优化文本资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为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提供更多的渠道,便于激发他们的多元化学习思维。

通过发挥好学习资源的引导生成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学习资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资源,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学习和感知语言知识。我们在优化和丰富语言文本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发挥文本资源的引导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的内涵;第二,拓宽语言学习渠道,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运用网络资源、英语报刊杂志等,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感受英语学习的时代性和生活性;第三,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理解感悟能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

老师可以利用辅导时间进行思想教育,鼓舞学生的士气。比如每次早读前可以抽一点时间进行与个别学生的晨间谈话,谈一些学习方法,谈一些班级情况,谈一些做人原则。这样,一方面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学习习惯。另一方面,激发他们的读书热情,鼓舞他们的学习士气,使他们感受朗读英语的乐趣。

二、英语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

新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师要从权威性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宽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新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学校可以实施双语教师培训,推广双语教学和英语老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三、文化素养的发展

英语教育课程第7篇

1.1教师教学能力层次不齐

长久以来,教育部门一直对全日制中学的师资力量培训有着极大的重视,并且在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但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却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方面,比如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机械维修等等。然而,公共基础课程类的师资培训,尤其是基础语文、英语、数学课程的培训却停滞不前。虽然有些职业学校为了自身的发展,会主动增加基础课程师资力量培训的投入,但这种投入不够广泛性。有些地市教育部门极少组织职业学校基础课程的相关培训,导致现在有的老师教学方法陈旧,思想落后,不顺应时代潮流,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因而教学效果较差。

1.2教材的品种纷繁复杂

各个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繁多,每个专业都设置了相对的英语课程,比如计算机英语、汽车英语等等。但是不同地市、不同学校开设的专业与课程都不一致,各地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性质也存在不同,要想找到一种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各专业学生就业需求的英语教材,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另外,有些专业发展很快,例如商务英语教材,近几年的内容从入世逐渐开始向经济一体化转变,说明教材内容必须持续更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就业需要;虽然部分学校自己编写了校本教材,但缺乏专业教育的理论支撑和系统的配套练习。所以,寻找既适应市场需要又符合学生自身认知能力大发展的英语教材,其难度是非常大的。

1.3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落后

当前职校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说,学生听,课后相应地记单词、理解课文,完成练习,然后应付考试。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掌握的课堂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书本使用的教学形式也只是靠自身的经验,教师通常认为只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就行了,学生也认为只要上好今天的英语课,完成了相应的作业,期末考试考好就行了,严重缺乏对本专业前景发展的了解,缺乏对该专业知识的了解,更缺乏自我要求。根据调查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中学时的英语成绩多半不理想,对新的语言学习缺少兴趣,导致英语基础薄弱,使得学生怕学英语。上英语课如同听天书一样,老师卖力地讲,学生却不知所云。许多学生认为,将来就业不跟外国人打交道,根本接触不了英语就不需要学该语言,只要学好了专业课,拥有应有的技能,就能做好工作。学生也缺少市场对技术人才全方位要求的了解,尤其不知道英语也是考察技能的一个维度。根据我们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只有少部分商贸系的学生表示对英语感兴趣,但没有扎实的基础,也只能半途而废。这就说明学生们对学习英语不重视,对学习英语不感兴趣,主要是缺乏正确的学习观,缺乏学习的目的。

1.4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学习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试卷的卷面分数作为考察学生学习情况的标准。这种方式一般由学校教师通过自主出题、考试,给予认定,根据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使学生产生误解,认为通过考试就是顺应了社会的发展,而忽略了对技能的训练。虽然有的学校采用口试的方式作为对学生技能方面的测试,但口试的题目多半是课堂中反复演练过的,缺乏代表性,也难以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

2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2.1创造条件,加强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水平

中职院校基础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尤其是英语课程的改革更是急需大力推行。如何迎难而上,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英语课程,并能够直接为市场服务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在教学活动中占中心地位。因此,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呈现高质量教学成果的保证。笔者认为:职业技术院校既要努力引进有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学人才来充实本校师资队伍,也要鼓励本校专职教师继续学习深造,不断培养高素质英语教学人才;在者,教师必须定期到基层企业中学习锻炼,熟悉相应部门的运作环节,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变化的方向,充实教学案例。有的院校鼓励英语教师去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不仅充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把握了市场的动态,使得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有的放矢完成了学校教学要求。在教学管理上,院校应提倡教师实行集体备课、互相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课后加强教学教研工作,经常组织教师听课、说课、评课,及时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并把经验转化成理论,用教研带动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应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进行业务进修,通过吸收先进的英语教学理念,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系统,形成独有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2.2选用合适的教材,符合市场变化及学生实际

当前,很多职业院校的的英语教材多沿用老教材,这类教材虽然在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上有较好的系统性,但是缺乏了对学生听说方面的训练。有的院校采用校本教材,但是缺乏正确的理论支持和合适的配套练习。对职业院校来说,教材内容首先要符合专业性质,也就是说,所选的教材要具有专业性;其次,教材要简单、新颖、实用,紧跟市场变化,让学生对知识容易掌握,能够学以致用;再次,所选教材涉及的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市场需要哪些英语能力的培养,教材中就应该体现这方面的知识培养过程,并注意交际用语与专业用语的有机结合。此外,学校可以安排专门英语教师调查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编写更丰富的校本教材,增加一些对学生就业有益的内容,如:英语招聘广告,简历和求职信等。其中着重突出对学生口语方面的锻炼,以便在走向社会时能够流利应对。

2.3调整方式,适应学生特点,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受到学生的欢迎,除了可以展现仿真的交际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原本单调、枯燥的单词和对话以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语言环境中,轻松体验所学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培养起学习信心,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些方面,避免偏离教与学的实质:1.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教学的实质还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不能本末倒置,单纯的追求高科技的手段,而偏离了教学目的;2.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不能光靠光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而要做好引导和解说的工作,将两者合理的结合起来,是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和理解。

2.4培养环境,合作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态度

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就得将课堂与市场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学习《酒店英语》时,可以模拟饭店场景,给学生分配角色,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完成对话,让学生主动探索,结合情景作业。还可以让学生观看相应视频,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哪些知识是需要扎实掌握的,哪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出现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再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教学场所,如多媒体课件、语音室等,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多样性。培养出好的环境,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以任务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造自由交际氛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能用正确的英语交流信息,因此英语教学必须注意将学生置于有交际的环境里,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是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但教师要做好准备和引导的工作。首先要准备好学习材料,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合作学习活动如对话练习、小组表演、做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其次要培养学生主动合作的自我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和同伴寻找资源,组织活动,开展对话,大胆的表现自己,勇敢的暴露出自己的缺点,努力从错误中学习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