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合集7篇)

时间:2023-09-18 17:27:48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第1篇

高等教育 创业心理品质 培养模式

目前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大学生能否实现成功创业,创业心理品质是影响其创业能力和创业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它对创业者具有导向、推动、调节和强化作用。因此,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大学生个体创业心理素质的提高,而且对高校就业创业新模式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业心理品质的涵义及内容

创业心理品质是指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它与人固有的气质、性格密切相关,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是创业基本素质结构中的调节系统。创业心理品质是创业者取得成功不可缺少的要素,是取得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创业心理品质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要有坚定的创业信念。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于创业者来说,信心就是创业的动力,只有自信的人才能充分表现出创业的欲望和冲动。坚定的自信是成功最大的源泉。坚定的创业信念使创业者处于一种积极的创业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引领、拓展创业者的创业潜能,进而帮助创业者取得事业上的成就。

其次要有坚韧顽强的创业意志。要想取得创业的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追求成功的强烈的创业意识。创业意志是创业主体自觉地确定创业目的,并根据创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险阻,以实现预定创业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创业意志的目的是对创业活动的调节,表现为一方面发动或强化为达到创业目的所必需的行动;另一方面制止或削弱与预定创业目的相矛盾的行动。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创业成功的脊梁。

最后要有独特的创业个性。创业个性是创业者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经常的、稳定的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创业个体独特精神风貌的体现。创业个性影响着创业者的认知、态度、情感、行为、需要、兴趣、爱好、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使创业者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具特色的创业心理品质。独特的创业个性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守护神,其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敢做敢为的责任意识、独立自主的做事风格、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独挡一面的决策观念等都是创业者独特个性特质的具体体现。

二、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

1.缺乏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缺乏主要表现为缺乏独立性和合作性的心理品质。独立性的实质在于创业者必须走出依附于他人的第一步,能够独立思考和善于独立地处理问题,充满自信,拥有自己的主张和抉择,较少受他人影响和支配,能努力开辟新途径、开拓新局面,具有创新和创造的进步意识。对创业者来说,发挥自己的独立特性,注重塑造领袖精神,是打造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凝聚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初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而很多大学生往往是对于新鲜事物喜欢人云亦云,看法和见解都深受外界的影响和制约,很难创新性的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合作性则要求创业者能够换位思考、积极主动地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要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积极主动地与人合作和互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通过交流及时获取各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资源和技能的有机整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但目前多数学生尤其是新生代大学生往往习惯于只考虑自身的立场和利益,忽视与人合作的作用,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

2.心理适应能力差

心理适应能力是心理品质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心理适应能力差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应性和敢为性的心理品质。适应性要求创业者必须以极强的洞察力灵活应对市场进行调整,即当外部环境变化时,能拥有适应调整、灵活转换的心理品质。而目前大学生多数还不具备较强的适应性,面对各方面压力时还不能够冷静的分析和对待。敢为性是敢于对抗恐惧的主观愿望,是一种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不屈服命运摆布的心理气势。但敢为不等同于冲动鲁莽和无知冒进,它是建立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的进取。而目前多数大学生却比较因循守旧,做事希望风险越小越好,部分大学生依赖性强,敢闯敢做的精神明显不足。

3.创业意志缺乏

创业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多种障碍与困难,进而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缺乏创业意志主要表现为缺乏克制性和坚韧性的心理品质。克制性是一种积极有益的心理品质,它可以使人善于排除各种干扰,高度克制盲目冲动,积极有效地控制和调节消极负面情绪,坚决采取理智行动。很多学生独立比较晚,对于自己的欲望和行为约束力还很薄弱,在创业过程中易冲动,还不善于调解和控制自身情绪。坚韧性是一种对困难和挫折的巨大心理承受力,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极为可贵的心理品质。创业要经历在不断地犯错误和失败中跌打滚爬的过程。创业者的坚韧品质包括自我调节,处理各种压力的素质。而很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却缺乏恒心和毅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能做到锲而不舍地奋斗、长期不懈的努力,这样很难实现创业的成功。

三、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模式构建

创业心理品质是遗传和环境双方面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在后天的训练中得到不断优化。高校应该从后天培养的角度出发,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训练,构建行之有效的创业心理品质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服务。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第2篇

[关键词] 创业者 创业者素质 创业者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国大大加快了国际化进程的步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需求不断变化。而“创业”这个概念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各种资源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影响创业成功的各种因素中,创业者素质是最关键的要素。因此,本文正是从创业研究的个体层面出发,分析创业者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为已创业者和欲创业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创业者概念的厘清

在有关entrepreneurship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基本观点。第一种是创业者是创造或建立任何新模式的企业的个人,即企业外部的创业者。Turgot(1766)区分了创业者和资本家的概念,他认为创业者以一种新的方式获得或组织生产要素以创造价值,而资本家只是“提供他需要的风险资金”。第二种是创业者是革新者,即企业内部的创业者。Schumpeter(1934)认为“企业”是“新组合的运行”。所谓“新组合”,是(1)新产品或产品的新品质的引进;(2)新生产方式的引进;(3)新市场的开拓;(4)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源的控制;(5)新组织结构的运行。而“创业者”是使新组合的自由体系不断地跨越障碍的革新者,而不仅仅是使已建成公司一成不变地运转的人。也就是说,创业者能将公司资源与远景导向相结合并对其负责,创业者不墨守陈规,而常常是变革其轨道的人,是那些有眼光、有能力、敢于冒险实现创新的人。正如美国经济学家Drucker认为,创业者是革新者,是勇于承担风险、有目的地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对变化做出反应,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的机会的人。

与Schumpeter的纯粹实用主义相似, Bruyat& Julien(2000)从构建主义角度对创业者定义进行了整合,(1)承认个体是创造新价值的一个重要或关键因素。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不只是只有创业者通过创建企业或某种革新为社会创造了新价值。他们只是创造了大部分新价值,是经济体系合理运转的必要条件;(2)认为个体不是自动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机器。他们有能力学习和创造,有能力自我实现,因此,不管环境是提供了机遇还是设置了阻碍,他们都有行动的自由;(3)环境中的资源促进了一个地区的创业者数量的增加。

综上所述,创业者是处于相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的,通过他们自己或者他们领导的团队的一系列自由市场行为,创建一个新企业或整合固有的资源而对现有企业进行革新,从而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企业成长和个人财富做出贡献,在整个过程中创造大部分价值的,具有个人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以及能够反作用于环境的个体。

二、 创业者核心素质述评

Drucker曾经说过:“在当今世界,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决定企业的成败存亡”。创业者是一个素质集合概念。可以归结为以下五个方面:身体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态度、情感、意志等)、能力素质、技能素质。因此,对一个创业者素质的判断应当是一个系统的、细致的技术性识别过程。而过分注重项目技术含量而忽略创业者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将其专业技术素质简单地等同于创业者素质是片面而危险的。在创业者素质集合当中,创业者的心理素质是核心素质,起着灵魂、统帅作用,对创业成功具有突出的影响。主要有:

1. 成就需要。McClelland从心理社会学角度出发,提出为什么在某个时间点上,某些社会存在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增长。他把这种增长归结于这些社会中的大多数人的成就需要,认为成就需要是从文化中获得的,是创业者的关键心理特征。高成就需要个体具有以下特征:对决策承担个人责任、设置目标并努力实现、有反馈的需要(McClelland, 1967)。后来的研究也验证了很多成功创业者有高成就需要(Begley& Boyd, 1986; Johnson, 1990; McClelland, 1986)。但是成就需要理论有两个基本问题,即其适用于业务员、经理和创业者等不同个体;高成就需要不能预测创业倾向(Sexton& Bowman, 1985)。McClelland最近的研究跨越了成就需要,验证了其它一些人格特征,如主动性、独断性、效率导向、系统规划以及工作承诺(McClelland, 1986)。但这些特征与成就需要一样都不是创业者特有的素质,而是很多成功个体普遍具有的特征。

2. 自我控制。即个体相信通过他们的行为能够控制事件的发生(Rotter, 1966)。然而,自我控制也不是创业者独有的特征,与成就需要相比更不能区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Gasse, 1982; Brockhaus, 1982; Sexton& Bowman, 1985)。Brockhaus总结到,虽然高自我控制是成功经理与成功创业者的共同特征,但是它仍然能“区分成功创业者与不成功创业者”。

3.高风险倾向。Miner& Raju(2004)将风险倾向上的差异作为区分创业者与一般管理者的标准。但是,总体研究结果认为创业者只是适度风险承担者,不能很好地与经理甚至一般个体在风险认知上有显著区别(Sexton& Bowman, 1985)。

4.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Schere(1982)和Sexton& Bowman(1985)指出,创业者与经理相比具有更显著的不确定性容忍度。其它一些区分创业者和经理的人格特征是高自治、统治、独立需要与低支持、遵守需要、以及忍耐力(Low& MacMillan, 1988; Sexton& Bowman, 1985)。

另外,Chen等(1998)的研究表明,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并将影响创业绩效。Baum& Locke(2004)对创业者的特质、技能、动机与创业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样发现了创业者个人特征的重要作用。Carland等(1984)通过问卷法比较了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和工薪阶层的心理特质,发现企业家在成就动机、冒险倾向、创新性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群体。另外,Beuge1sdijk& Noorderhaven(2005)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了创业者和普通人(失业者、退休者、学生、妇女)以及工薪阶层的人格特质,发现创业者具有更高的个体责任感和勤奋品质。

而国内研究者在探讨分析企业家特殊心理、个体特质的同时,还指出了企业家独特的心理素质对创业的影响。如王红军(2007)等提出了企业家创业胜任力的8个特征,并认为机会、关系、概念、组织、战略、承诺等6个要素直接影响创业绩效;此外,部分研究者针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探讨了企业家的心理品质。例如,盛南(2006)认为,在初创期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是艰苦创业、坚忍不拔;在成长期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是积极进取、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风险管理;在成熟期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开放合作与学习创新;而在二次创业阶段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要素则是远景管理与社会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特质论认为创业者独特的心理素质一般包括:成就动机、冒险倾向、创新性、控制点、自我效能感、领袖气质、责任感、经验开放性等。近期的研究也表明,创业者的特质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研究发现,个体在个性、风险倾向与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创业效能感、成就动机、认知模式、毅力、激情、控制感等特质因素上的差异,使得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区分开来,这些特征对创业成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

三、 创业者研究展望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特质论是从个体层面对创业进行研究,但其过于偏重微观层面的个体特征,存在方法上和定义上的问题,如没有比较样本、对成功创业者的偏见、以及所观察到的创业者特征有可能是创业经验的结果。Gartner(1988)也指出单纯从特质角度区分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存在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创业者进行研究,应该把创业者置于宏观层面中,如从整个社会这个创业大环境出发,将其作为一个群体和社会现象,结合当地文化和制度等;或者置于中观层面中,如企业生命周期,并结合企业内部的每一次大的变革,如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等;进而研究微观层面的创业者核心素质,从而形成一个立体式的研究格局。

参考文献:

[1]陈传锋 叶贤 俞柏灵:(2007). 民营企业家的心理演变探析. 心理科学, 1265-1268

[2]盛南:(2006). 企业家精神的构成要素与阶段发展模型――兼论浙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困境成因. 技术经济, 6, 11-13

[3]王红军 陈劲:(2007). 科技企业家创业胜任力及其与绩效关系研究. 科学学研究, 6, 143-153

[4]严建雯 叶贤 陈传锋:(2008). 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心理研究. 心理科学, 31, 1503-1506

[5]Amit, R., Glosten, L.& Muller, E.(1993). Challenges to theory development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0,815-834

[6]Beugelsdijk, S.& Moorderhaven, N.(2005).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self-employed: an empirical study.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4, 159-167

[7]Bruyat, C.& Julien, P. A.(2000).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6,165-180

[8]Carland, J. W., Hoy, F., Boulton, W. R.., ect.(1984). Differentiating entrepreurs from small business owners: a conceptualiz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354-359

[9]Ireland, R. D., Hitt, M. A.& Sirmon, D. G.(2003). A model of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the construct and its dimens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29, 963-989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第3篇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 How to become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on the road of entrepreneurship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any scholars .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ore qualiti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ntrepreneur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quality model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from four aspec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knowledge quality, ability and physical quality according to China 's unique national conditio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model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we propose the qualities that the entrepreneurs should have, these can guarantee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

【关键词】创业者;特征;素质模型

【Keywords】 entrepreneur; characteristic; quality mode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5-0067-04

1 创业者素质内涵

创业者(entrepreneur)通常被看作是组织、管理生意或是承担风险的人。随着时展,创业者的概念随之延伸,创业者不仅指创立企业的人,也包括企业成长阶段负责经营决策的领导者。

1973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在研究哪些因素能够作用员工从而影响工作绩效的测验中首次提出“素质”一词。素质是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秀与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1]在人才学领域,素质也被称为“能力”、“才干”,是驱动员工产生优秀工作绩效的知识、技能、个性与驱动力等特征的集合。[2]素质归根结底就是个体呈现出的知识、技能、心理特性等特征的集合。创业者素质就是创业者成功创业所体现的个性和能力。

创业是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决策,创业需要投入时间、精力,付出心血,并且承担风险。创业有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成功了享受鲜花和掌声,同时伴随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巨大提升;失败了恰好相反,最大的困难将是经济的贫困和心理承受的巨大压力。面临两种结果做出抉择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参与这场博弈。因此,创业需要创业者拥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可以与生俱来,也可后天培养,它随着个体成长和经验积累而改变。

2 创业者素质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业素质的研究与创业者概念的提出密切相关,许多学者提出创业者概念就基于创业者某一特质出发,例如,承担风险,敢于冒险,勇于承担等,西方创业者素质研究起步早,时间上具有连贯性,成果较我国丰富,研究比较成熟。随着改革开放,创业环境大好,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高涨推动了国内创业研究,创业素质研究小有成就。

国外学者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不同领域对创业素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经济学领域方面,Nobuyuki Harada(2001)通过调查5911家日本企业,实证研究创业者成功与人力资本、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创业者过去的相关工作经历对创业成功影响很大,年龄、性别与创业成功没有必然关系。[3]这个结论与1989年《有限公司》500强创业者调查结果吻合。管理学领域方面,代表人物Adam和Chell(1993)从管理职能角度切入,指出创业者要具备营销战略、财务战略、人力战略及商业战略的能力。[4]百森商学院威廉姆.D.拜格雷夫团队提出创业者十大行为特征产生了广泛认同(见表1),即梦想(Dream)、果断(Decisiveness)、实干(Doers)、决心(Determination)、投入(Dedication)、热爱(Devotion)、周详(Details)、命运(Destiny)、金钱(Dollar)、分享(Distribution)。

国内学者近年对创业者素质也进行了广泛研究。我国学者陈德智(2001)汲取古代圣贤思想精髓,提出创业者应当具备“智、信、仁、勇、严”的素质。[5]辛保平团队(2003)通过对我国数千家本土企业调查,得出“中国创业者10大素质”,即创业欲望、忍耐力、眼界、交友、明势、敏感、人脉、谋略、胆量和自我反省能力。[6]郑美群、吴秀娟(2008)从特质、知识、能力三方面构建了创业者素质模型;[7]毛翠云、梅强(2009)构建了创业者素质模型和综合评测方法,将创业者素质分为创业者内在心理素养、创业技能、创业基础知识三方面。[8]朱永跃、胡蓓(2012)⑷瞬潘刂史治心理资本、关系资本和能力资本三维度,初步构建创业人才素质模型。[9]刘宇Z等(2013)从创业者人格特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角度给予创业胜任力模型构建。

纵观国内研究情况,不难发现创业者素质研究经历了从某部分特质提炼到素质模型整合的过程,从单一面到复合面的发展。在创业素质模型构建方面没有统一标准,但是这些素质都可归纳心理特质、知识素质特征及技能素质特征三维度。

3 国内外创业者关键素质特征比较

中西方对创业者素质特征要求有共性,比如胆量(冒险)、谋略(决策能力)、敏感(识别商机)、 人脉(社交能力)、忍耐(坚持不懈),但更多的是存在较大差异(见表2)。我国学者白凯&李建玲(2012)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外近十年创业素质研究的重要文献整理发现,国外研究最为突出的10种创业素质是:创新能力、社交能力、教育水平、坚持不懈、识别商机、管理组织能力、责任心、决策能力、独立自主和冒险精神。[10]

西方v究创新能力、冒险精神与独立自主,而我国创业者讲究欲望、忍耐、明势与自我反省,其主要原因在于创业者的素质虽部分与生俱来,但也可随着环境差异(文化、政治体制、价值观)、个体经历、技能、知识等方面素养的改变而改变。

西方创业者(企业家)注重创新精神源于开放、自由与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影响。西方创业者原指那些管理重大生产项目的人,并不需要承担风险(资金),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创业者与资本供给者发生了分离,创业者创业需要资金,资本供给者需要投资项目,选择的标准之一就是何种项目能够为资本供给者带来利润和价值。工业革命时期是发明创造的时代,如蒸汽机、灯泡、车床、电池的发明等,投资项目集中在创造领域。因此,从早期创业者(企业家)起,自然而然会形成对创新精神的尊重,西方学者在对创业者进行概念界定时也基本从创业者价值创造角度界定。

相反,我国创业者素质首先强调欲望和忍耐。成功创业者的欲望不是指正面的鼓励型,主要是来自现实的压力和外力的刺激下产生的一种改变现状的反抗精神。[11]欲望与忍耐相互滋生。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偏低,商人在古代隐忍发展,故明清时代,各地商帮兴起,互帮互助,彼此扶持;近代以来,列强入侵,时势风云变幻,内忧外患,商人更是夹缝求生;加之中国尊崇“仁、义、礼、智、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文化,中国商人将之转化为商业做人依据。因此,在中国创业者素质中,欲望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忍耐是用中庸温性的方式来表明自身的坚韧和柔性的坚持。归根结底,中西方创业者素质差异是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体制、文化等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4 创业者素质模型构建

经过对创业者素质研究的整理和分析,结合我国创业情境,提出我国创业者素质模型(如表3)。创业者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四方面。心理素质是个体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是创业者素质模型中的内驱力;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心理素养的助推器,促进创业目标的实现;身体素质是创业者素质模型的基石,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创业的革命本钱。

心理素养包括欲望、坚韧、明势、敬业、敏感、创新、冒险和诚信。此心理素质借鉴了中西方创业素质差异和当今时展要求,欲望、坚韧、明势是中国传统文化作用的产物;创新与冒险是创业的本质所在,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迅速发展,不能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很难将企业引领到新的层次与高度。敬业与诚信是创业者基本素质,不能对事业和产品保持敬业态度,不会在创业领域有大的突破;诚信是做人之本,不诚信的创业者是不被认可的,也是不值得被顾客信任和依赖的,缺少顾客的信任与支持就是丧失了市场。

知识素质主要由专业知识、管理知识、政治经济知识和其他知识构成。作为创业者可以不用掌握所有的专业知识,但对自己所从事领域的知识要深入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内行,不会在管理中出现外行指挥内行的“瞎指挥”现象。政治经济知识对创业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亚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国创业中,政商关系较为紧密,相互合作与共赢。创业者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了解相关政策,有利于识别商机,抓住机会。其他知识的学习主要可以提升创业者的社交魅力值,积累人脉资本。

能力素养包括机会识别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经营与战略决策的能力。机会识别能力要求创业者具有敏锐的市场判断力,不错过机会。如今时代日新月异,一切发展迅速,作为创业者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保持学习新事物的激情和开拓思维,要善于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迁移与转化,创业者的持续学习能力可帮助企业持续成长。科技时代,是开发、合作的时代,单枪匹马不适合生存发展,创业者需要学会团队合作,追求“1+1>2”的商业合作模式。

身体素质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创业是艰苦的,需要投入时间、金钱和大量精力,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作为支撑,创业者很难取得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1】Mcclelland 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03):347-353.

【2】刘宇Z,陈正悦,焦曼.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创业者素质及开发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1):286-288.

【3】姜军,蒋士杰,陈德锦.不同视角下的创业者素质研究:文献综述[J].现代管理科学,2005(6):17-19.

【4】汤冬.基于人员胜任力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以苏州A公司为例[D].江苏:苏州大学,2009.

【5】陈德智.创业战略选择[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5-48.

【6】辛保平.中国创业者 十大素质[J].科学投资,2003(9):34-61.

【7】郑美群,吴秀娟.创业者素质模型的构建[J].人才开发,2008(10):18-19.

【8】毛翠云,梅强.创业者素质模型与综合测评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12):59-61.

【9】朱永跃,胡蓓,孙鹏.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大学生创业环境评价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97-101.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第4篇

关键词:国内外学者 创业者特质 综述

创业,可谓是多年来一度如日中天的名词。创业活动的核心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人虽然是少数,但创业成功者的故事曾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不少有梦想的人。毕竟,创业者所面临的挑战和所经历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和坚持下去的。85%的人在创业上是有冲动而非梦想,所以被挡在了冲动之外,只能跟随那些实现梦想的人。

1 国外学者对创业者特质的研究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硝烟弥漫的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失业问题突出,由此影响着社会的稳定。这一时期,创业在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上做出了贡献。事实表明,民营企业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的开展成功当然少不了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及组织资本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创业者作为人力资本是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而创业者自身素质特征又影响创业的业绩。因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始以新的视角研究创业者素质特征。这些研究大多围绕创业者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实,国外学者早就开始了对创业者素质特征的研究,他们对创业相关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挖掘。纵观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及专家都倾向于运用各种素质特征对创业者进行界定,将其概念化。国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这两个方面对创业者的特质进行研究。

1.1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研究的侧重点为创业者内心活动规律。这就是对国外专家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的诠释。

在国外学者和专家关于对创业者特质的论证中, McClelland(1961)提出的成就需求理论和Rotter(1966)提出的控制源理论早期引用最多。McClelland围绕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显著特质问题,把成就需求作为两者的主要区别,他的主要观点是创业者设定以有很强的成就需求为目标,并通过自己和团队的不懈努力去实现目标,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Rotter的控制源理论分内控制源和外控制源,主要是讲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及生活中对事件控制能力,人对自己控制生活中的事物能力的感知直接影响其生活态度、工作中的行为特征和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内控制源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能够影响事物的结果,而外控制源的人认为事物的结果是取决于运气和他人的能力,而不是他们控制的。

Tibbits(1979)认为,创业者在创业刚开始时期,其个性特质一般包含创新性及较强的行动意愿。

Casson(1982)发表的观点大致为,创业者要想达到成功,应具备如下特质:风险承担力、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创新性、企业管理技能和团结协作精神。

Horwitz研究认为,创业开创新业务时,成就需要、风险取向和控制源等都是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还研究了高精力水平和韧性、控制权、自主需要、成就需要、自主取向和行为规范度度、个体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需要。

Gartner在论证创业精神和创业者特质相互之间的关系时,认为解析创业精神不能有单纯的物质观,不能忽视人的模仿能力和情景因素,因许多特质从属于行为。

Schere认为一个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他的忍耐力,对模糊事件的忍耐力。

J.Robert.Baum认为创业韧劲和创业激情,是创业者特质的两个方面体现,创业者特质直接影响动机,间接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在研究创业者绩效、动机与特质的关系中,应以社会认知理论和目标理论为基础。

1.2 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

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主要指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中得出结论,侧重于创业者的外在行为研究。

Dary1G.Mitton(1997)认为进行创业研究最好的手段就是研究创业者本身。他结合自己的创业亲历,并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创业者典范,得出创业者拥有的共同点:① 他们一直追求着巨大和持久的改变;②是事业蓝图的描绘家;③喜欢竞争;④善于系统的思考和行为;⑤愿意接受挑战;⑥行动果断;⑦善于不断的积累经验。

据德国经济“创业协会”对世界八十名创业成功者跟踪调查表明,专家们分析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广博的知识、崇高的理想、健康的身体、观念化能力、自信、紧迫感、迎接挑战、控制欲望、脚踏实地、情绪稳定、客观的人际关系态度等。

CraigS·Galbraith,DonaldR.Latham(1996)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现代的勉强创业者(无法找到工作或被解雇而创业的人)。选择的三组样本为:①从大公司失去工作,到其它公司又找到工作的人30位;②传统的自发创业者30位;③从大的公司失去工作而刚刚创业的人30位。从中发现,他们同时拥有着新创企业家和传统创业者的许多特征。同比来看,勉强创业者有着更高的对成就感的需要,但有着相似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性,因失去工作,勉强创业者比别人更希望证明自己。

Groves,McGuire,Drost and Kwong(2007)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有非线性的思维、积极主动性人格特质;创业感知可行性、创业者的教育与经历与创业动机正相关;个人喜好确定性、避免不确定性以及集体主义、权力等与创业负相关。

2 国内学者对创业者特质的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的林嵩(2009)把创业者特质集中在创新偏好、风险偏好和成就偏好这三个方面。他通过分析史玉柱特质和创业过程,总结为:①创业者的个性特质通过创业行动的规划和实施,对创业绩效实施影响;②创业者的个性特质对创业行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③创业战略对于创业成长具备直接的影响作用;④伴随创业活动的推进,创业者的个体特质对战略的影响也在弱化;⑤创业者需要积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构建合理的战略方案,促进创业成长。

姜红玲,王重鸣,倪宁(2006)在探索中国背景下创业特质结构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中发现中西方的创业特质均存在内控性和创新性,但其差别也比较大。在研究中,稳健性指创业者在重大决策时表现出善于把握时机和思考周密,分析利弊,而冒险性则指能承受的压力,这一区别可能由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思想,不愿冒险和冒进。此研究结果对高科技企业中高管人员的选拔任用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郑健仕(2004)调查了浙江省3937家民营科技新创企业,在此基础之上对创业者特质进行研究,认为创业者的特质是指不同时代、环境或同一时代、环境中创业者群体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水平及素质特征。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才能够成为出色的新创企业家。

吉林大学的刘振华(2007)运用目标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等知识,把创业者特质分为控制源、成就需求、风险倾向三个维度,研究了这三个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中,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采用SPSSn.5软件对数据进行可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模型假设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

田毕飞(2011)通过对1980—2010年国内外有关特质研究的文章进行的全面检索,结果表明创业者涉及的人格特质有成就动机、冷静、模糊容忍能力、创新导向、自主、抗压能力、风险承担倾向等多达51 种,认为创业者的性格特质会影响创业机会识别方式的选择。

杨建东,李强,曾勇(2010)实证考察研究了创业者个人特质及其社会资本对吸引风险投资参与可能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对于吸引风险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强和具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加可能吸引风险投资的参与,而创业者人数越多,越不利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

3 结语

综合国内外关于创业者特质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创业者在心理上、行为上、创业动机上、个人教育经历、个人工作经历方面以及个人社会关系等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有的、异于非创业者的特质。这些特质使得创业者具备了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市场、政府关系、融资、技术等各种资源以及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从而成功经营企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振华.《 创业者特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第5篇

关键词:国内外学者 创业者特质 综述

创业,可谓是多年来一度如日中天的名词。创业活动的核心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人虽然是少数,但创业成功者的故事曾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不少有梦想的人。毕竟,创业者所面临的挑战和所经历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和坚持下去的。85%的人在创业上是有冲动而非梦想,所以被挡在了冲动之外,只能跟随那些实现梦想的人。

1 国外学者对创业者特质的研究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危机硝烟弥漫的同时,全球经济低迷,失业问题突出,由此影响着社会的稳定。这一时期,创业在扩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上做出了贡献。事实表明,民营企业在创业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的开展成功当然少不了包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及组织资本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创业者作为人力资本是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根本。而创业者自身素质特征又影响创业的业绩。因此,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始以新的视角研究创业者素质特征。这些研究大多围绕创业者展开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其实,国外学者早就开始了对创业者素质特征的研究,他们对创业相关概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挖掘。纵观相关研究,国外学者及专家都倾向于运用各种素质特征对创业者进行界定,将其概念化。国外学者主要从心理学和行为学这两个方面对创业者的特质进行研究。

1.1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研究的侧重点为创业者内心活动规律。这就是对国外专家学者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的诠释。

在国外学者和专家关于对创业者特质的论证中, McClelland(1961)提出的成就需求理论和Rotter(1966)提出的控制源理论早期引用最多。McClelland围绕创业者和非创业者的显著特质问题,把成就需求作为两者的主要区别,他的主要观点是创业者设定以有很强的成就需求为目标,并通过自己和团队的不懈努力去实现目标,从而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Rotter的控制源理论分内控制源和外控制源,主要是讲一个人的自我感知及生活中对事件控制能力,人对自己控制生活中的事物能力的感知直接影响其生活态度、工作中的行为特征和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内控制源的人认为他们的行为能够影响事物的结果,而外控制源的人认为事物的结果是取决于运气和他人的能力,而不是他们控制的。

Tibbits(1979)认为,创业者在创业刚开始时期,其个性特质一般包含创新性及较强的行动意愿。

Casson(1982)发表的观点大致为,创业者要想达到成功,应具备如下特质:风险承担力、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创新性、企业管理技能和团结协作精神。

Horwitz研究认为,创业开创新业务时,成就需要、风险取向和控制源等都是创业者最重要的特质,还研究了高精力水平和韧性、控制权、自主需要、成就需要、自主取向和行为规范度度、个体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需要。

Gartner在论证创业精神和创业者特质相互之间的关系时,认为解析创业精神不能有单纯的物质观,不能忽视人的模仿能力和情景因素,因许多特质从属于行为。

Schere认为一个创业者与非创业者特质比较明显的区别是他的忍耐力,对模糊事件的忍耐力。

J.Robert.Baum认为创业韧劲和创业激情,是创业者特质的两个方面体现,创业者特质直接影响动机,间接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在研究创业者绩效、动机与特质的关系中,应以社会认知理论和目标理论为基础。

1.2 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

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特质主要指从行为学的角度,研究创业者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规律,从中得出结论,侧重于创业者的外在行为研究。

Dary1G.Mitton(1997)认为进行创业研究最好的手段就是研究创业者本身。他结合自己的创业亲历,并经过长期跟踪调查创业者典范,得出创业者拥有的共同点:① 他们一直追求着巨大和持久的改变;②是事业蓝图的描绘家;③喜欢竞争;④善于系统的思考和行为;⑤愿意接受挑战;⑥行动果断;⑦善于不断的积累经验。

据德国经济“创业协会”对世界八十名创业成功者跟踪调查表明,专家们分析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广博的知识、崇高的理想、健康的身体、观念化能力、自信、紧迫感、迎接挑战、控制欲望、脚踏实地、情绪稳定、客观的人际关系态度等。

CraigS·Galbraith,DonaldR.Latham(1996)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研究了现代的勉强创业者(无法找到工作或被解雇而创业的人)。选择的三组样本为:①从大公司失去工作,到其它公司又找到工作的人30位;②传统的自发创业者30位;③从大的公司失去工作而刚刚创业的人30位。从中发现,他们同时拥有着新创企业家和传统创业者的许多特征。同比来看,勉强创业者有着更高的对成就感的需要,但有着相似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性,因失去工作,勉强创业者比别人更希望证明自己。

Groves,McGuire,Drost and Kwong(2007)认为,成功的创业者有非线性的思维、积极主动性人格特质;创业感知可行性、创业者的教育与经历与创业动机正相关;个人喜好确定性、避免不确定性以及集体主义、权力等与创业负相关。

2 国内学者对创业者特质的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的林嵩(2009)把创业者特质集中在创新偏好、风险偏好和成就偏好这三个方面。他通过分析史玉柱特质和创业过程,总结为:①创业者的个性特质通过创业行动的规划和实施,对创业绩效实施影响;②创业者的个性特质对创业行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③创业战略对于创业成长具备直接的影响作用;④伴随创业活动的推进,创业者的个体特质对战略的影响也在弱化;⑤创业者需要积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构建合理的战略方案,促进创业成长。

姜红玲,王重鸣,倪宁(2006)在探索中国背景下创业特质结构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中发现中西方的创业特质均存在内控性和创新性,但其差别也比较大。在研究中,稳健性指创业者在重大决策时表现出善于把握时机和思考周密,分析利弊,而冒险性则指能承受的压力,这一区别可能由于民族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思想,不愿冒险和冒进。此研究结果对高科技企业中高管人员的选拔任用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郑健仕(2004)调查了浙江省3937家民营科技新创企业,在此基础之上对创业者特质进行研究,认为创业者的特质是指不同时代、环境或同一时代、环境中创业者群体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水平及素质特征。具有这些特质的人才能够成为出色的新创企业家。

吉林大学的刘振华(2007)运用目标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等知识,把创业者特质分为控制源、成就需求、风险倾向三个维度,研究了这三个维度对新创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中,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分析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采用SPSSn.5软件对数据进行可信度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模型假设进行了数据分析和模型检验。

田毕飞(2011)通过对1980—2010年国内外有关特质研究的文章进行的全面检索,结果表明创业者涉及的人格特质有成就动机、冷静、模糊容忍能力、创新导向、自主、抗压能力、风险承担倾向等多达51 种,认为创业者的性格特质会影响创业机会识别方式的选择。

杨建东,李强,曾勇(2010)实证考察研究了创业者个人特质及其社会资本对吸引风险投资参与可能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创业者的社会资本对于吸引风险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者社会关系网络强和具有政治关系的企业更加可能吸引风险投资的参与,而创业者人数越多,越不利于企业获得风险投资。

3 结语

综合国内外关于创业者特质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创业者在心理上、行为上、创业动机上、个人教育经历、个人工作经历方面以及个人社会关系等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有的、异于非创业者的特质。这些特质使得创业者具备了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所需要的管理、市场、政府关系、融资、技术等各种资源以及有效整合资源的能力,从而成功经营企业并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刘振华.《 创业者特质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者;素质;开发

一、创业者素质研究综述

对于创业者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多种观点。Frank Knight(1921)则赋予了创业者不确定性决策者的角色,认为创业者要承担创业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熊彼特(1934)认为创业者是“创新者”,创业是实现创新的过程。国内学者林强、姜彦福、张健等(2001)认为创业者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企业家,即在现有企业中负责经营和决策的领导人;二是指创办人,指即将创办新企业或刚刚创办新企业的领导人。企业家是在现有的企业中有着创业心态和创业行为的领袖型人物,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创业者。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创业者的研究,研究者们发现创业者具有一些独特特征,包括:敏锐捕捉市场机会、组织整合资源、承担风险、感染创业团队成员的独特魅力、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能力等。由于研究的视角和情境不同,学者们对创业者的内涵并未达成一致的观点。

创业者素质是指创业者实现成功创业所表现出来的独特品质和能力。国外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角度对创业者素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济学对创业的研究主要通过典型案例和实证调查方法,对创业者的成功因素进行分析,如Nobuyuki Harada以5911家日本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创业者的成功与人力资本、年龄、公司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者过去的相关工作经历、企业最初的规模对创业成功影响很大,而创业者的年龄、性别与创业成功没有必然联系。管理学主要从职能角度分析创业者的素质,Adam和pChell(1993)认为创业者应具备在商业战略、营消战略、财务战略以及人力资源等职能领域的管理能力,且每个领域内由个人特质、知识和技能所构成的能力各不相同。心理学则主要从创业者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来研究创业现象。McClelKirzner(1973)提出创业者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能够敏锐发现市场获得机会的“敏感”。

国内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又对创业者素质进行了研究。房国忠、王晓钧(2007)将创新型人才素质分为人格特质、思维特征和学习素质,其中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素质起支持、强化的作用。姜军、谊朔生强、陈德棉等人(2008)提出了创业者素质的独立性和完全性指标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些指标的隐性特征和评价方法。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概况

1.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

根据创业网上调查表明“约占一半的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的认识还不是特别理性,不能很好的处理学业与创业、运营管理之间的关系”导致创业失败。许多大学生创业者受报道或媒体的影响,崇拜、模仿成功人士,急功近利,对创业的本质认识不够。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国家不断推出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政府部门也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园、创业教育培训中心等,以此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许多高校也创立了自己的创业园以及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支持,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进程却难以令人乐观。

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创业教育。因此,必须尽快转变整个社会的传统教育理念,从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转变开始,既要树立起就业观又要树立创业观,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大学生成才重要模式的新概念。

2.大学生创业者素质存在的问题

(1)创业所需知识不全面

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各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但对于创业所需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较为缺乏或离实践有很大距离。

(2)创业所需意志品质有欠缺

创业是条艰辛的路,尽管高校中有大量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创业激情,但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有所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学生的自觉性、坚毅性、协调协作能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仍有待提高。

(3)没有团队的管理经验

大学生所组成的团队往往没有实际管理经验,学与用结合不到一起,不知

道如何利用团队提高管理效率、进行市场推广、提高凝聚力等。

(4)心理素质有待于提高

在刚开始创业时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部分创业者无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遇到问题时很茫然痛苦甚至一蹶不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都是一知半解。他们没有意识到激情不等同于能力,仅靠激情不可能克服创业路上的所有难题。

三、基于胜任力理论的大学生创业者素质构成

胜任力理论为某一特定组织、工作或角色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模型,反映了某一既定工作岗位中影响个体成功的重要行为、知识和技能。根据胜任力模型,笔者将大学生创业者素质划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大学生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其中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属于显性的素质特征,创业者人格特质属于隐性的素质特征。

1.大学生创业者人格特质

大学生创业者人格特质是创业者个性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稳定持久的基本单位,是区别成功创业者与非成功者的独特特征。包括:自信心、敏感性、成就动机、内控性、创造的欲望、坚忍性、冒险心、诚实守信、进取心。其中,自信心是指对自己的优劣势有正确的认识.积极肯定自己的实力,布目信自己能力实现既定的目标;敏感性是指一般人不具有的.能够捕捉相发观布场机会的敏锐性;成就动机是指有强烈的成就欲望,对所追求的目标有极大的韧性和毅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内控性是指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和行为能影响周围的世界,并控制好自己的生活;内控性是指在困难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意志坚定,执着,抗挫、不动摇;创造的欲望是指期望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的欲望,如创造新的概念、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作品、新产品新的组织等。诚实守信是指讲信用,重承诺,忠诚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

2.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对个体是否选择创业具有显著作用,也对新创企业的绩效也有重要影响。国内清华大学唐靖、姜彦福等人(2008)对创业能力的理论构建迸行了系统概述,提出创业能力包括机会识别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的两阶六维度概念。南开大学杨俊(2005)将企业家能力分为机会相关能力、组织相关能力、战略相关能力、关系相关能力、概念相关能力、承诺相关能力。综合学者的观点,本文将创业能力归纳为7个能力要素,即机会识别能力、持续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识运用和转化的能力、社交和资源整合利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知识

创业知识是创业主体在创业活动中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刘凤红(2004)以上海创业者为研究对象,提出创业活动对知识结构有三点要求:第一,基础知识要宽,包含了企业管理知识、市场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法律法规、政策常识等多门类知识;第二,专业知识要精。所谓专业知识,就是与创业直接有关的业务知识。第三,前沿知识要新,创业者要熟悉与本行业相关的最新理论知识。毛翠云、梅强(2009)将创业基础知识分为企业运作和市场开发知识、商业基础知识、创业行业背景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政策知识。本文将创业知识归纳为9个要素,企业运营知识、市场开发和营销知识、产品或服务知识、商业基础知识、财务知识、法律基础知识、经济形势和产业政策知识。创业行业背景知识。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者素质的开发策略

1.完善大学生创业的课程设置体系

学校应将传统的课程设置分为正式的课程体系和辅助课程体系两部分,正式的课程体系主要是安排加强相关创业理论知识学习,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辅的课程体系包括:创业计划大赛、科研竞赛、参观和考察成功企业等为学生提供接触和实际应用课堂所学知识的业务平台,鼓励更多学生关注大学生创业以及通过竞赛的形式发现更多的创业人才。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普及型的课外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创业能力,能够将所学实际运用、增加学生们的灵活性。

2.增加学生的创业体验

从实践来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最容易和记忆最深。大学生通过自身行动获得创业体验越丰富,越会激发他们对创业的兴趣,创业成功的可行性也就越大。因此,学校应该依托实习基地,定期引导、支持大学生主持或参与经营管理,树立他们的创业意识。其次,将鼓励和帮助学生参加劳务服务纳入学生手册,按学年组织学生去相关单位或组织进行劳务服务,加强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体验。最后,学校应当适当减少成立社团或协会的审批手续程序,并通过校媒体将其宣传,鼓励同学们参加,使每个同学从步入我校的第一天起,就对创业体验产生亲切之感。

3.加大创业的投资力度

更新教学实验设备、创建创业实验基地等都需要学校加大创业经费的投入,给创业者提供实践平台和实践项目。同时,每一学年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和科研大赛以便尽早的挖掘创业人才,并对优秀创业者的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作为研发启动资金或学校协助参与等形式鼓励学生创业。当然,对于在校大学生,学校可以适当的放宽校园内闲置地方的管制,实行问责制批准学生组织创意活动或者开展丰富课余生活的创业活动,鼓励学生们从小处开始获取创业经验、激发创业热情。一旦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都具备时,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和信念会更加坚定,创业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4.壮大创业师资队伍

创业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了教育活动中人才开发的质量和效率,学校应该一方面加强对专门从事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例如除了对有关教育课程的教育方法学习之外,还可以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创业组织或协会活动并与企业家交流创业经验的活动,或者可以邀请我们学校各系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给学生们讲授,增加大家的积极性。一方面,吸纳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兼职教师,尤其是本学校的校友更具有代表性,以他们的成功经验面对面与我们分享,更有利于学生们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

5.创业者自身的提升与努力

除外在的因素之外,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大学生创业失败并不仅仅因为没有好的机遇或者条件,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耐心去克服困难,遇到问题就放弃了。因此提升创业者自身的素质、加强能力培养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是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创业者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平时大量翻阅书籍、成功案例建立经营管理思维,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协会等组织的集体活动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要善于发现并记录身边的每一个细节或者改变,挖掘自身的个性特征不断培养创新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房国忠,王晓钧.基于人格特质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

[2]毛翠云,梅强.创业者素质模型与综合测评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9(24).

[3]曹胜利.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

[4]黄藤.创业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8.

[5]张敏.论大学生自主创业[J].现代商贸工业,2010(8).

本文为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西安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32N07)。

作者简介:

创业者的心理特质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资本;创业绩效

一、引言

创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它在推动创新与带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是获取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是推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而创业可以将大学生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快速转化为生产力。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业方式慢慢发生转变,自主创业逐渐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如何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及哪些因素影响创业绩效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资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为大学生创业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更多专家学者开始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探讨创业活动。本研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使得学生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做好充足的准备以迎接机会与挑战,提高创业绩效。

二、心理资本的概念和结构

1.心理资本的概念

国内外学者对于心理资本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三种说法,总体概括而言可以划分为特质论、状态论和综合论。

持特质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心理资本是一种人格特质。其中,Hosen(2003)等认为心理资本是包括品质、情绪、认知等在内的心理结构,它可以通过学习、培训等获取。[1]Cole(2006)等指出心理资本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内在特质,能够影响个体行为。[2]持状态论观点的学者认为心理资本更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其中,Goldsmish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自我认知、人生信念等的综合。Luthans(2005)认为心理资本包含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等四个维度,并且影响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等。综合论把心理资本看作是心理状态和人格特质的综合体。Avolio(2006)等人指出心理资本兼具状态性和特质性两种,既能保持相对稳定,又可以对其进行干预和开发。[3]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Luthans的观点,本研究也采用Luthans对心理资本的定义,即认为大学生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可以通过有效开发与利用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4]

2.心理资本的结构

目前学术界对心理资本的认识还不能达成一致,所以在维度划分上会有较大差异。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作者罗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心理资本结构研究。其中,Judge等(2001)提出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情绪稳定性、自尊和控制点等维度;Jensen等(2003)通过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包含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Letcher(2004)认为心理资本包括情绪稳定性、开放性、宜人性、外向型、责任感等维度;Luthans(2005,2007)分析得出心理资本具体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我国学者柯江林、孙健敏(2008)开发出本土心理资本量表,认为心理资本可划分为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张默(2009)通过研究得出心理资本包括自信、乐观、韧性、融洽的人际关系、外控力、内控力等维度。[5]

可以看出,不同的心理资本结构划分也存在相似之处,都包含着自信、乐观、希望、韧性等维度。本研究参考Luthans(2005)的观点,并结合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创业心理资本结构,即包括积极成长、主动应对、热情创新、敏锐卓越、自我效能、社交智慧和乐观希望等七个维度。[6]

三、创业绩效的概念和测量

1.创业绩效的概念

对创业绩效的定义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

在创业研究领域中,创业绩效首先被认为是衡量组织水平的结果指标,用以评价新业务创建的效果。国内外学者通常用组织绩效的划分维度衡量创业绩效。Murphy(1996)通过梳理与总结有关创业绩效的理论研究成果,发现成长、效率、利润这三个绩效维度使用频率最高。Chrisman(1998)提出,创业绩效的衡量应特别关注生存和成长两方面绩效。并且要清楚区分创业绩效和一般的组织绩效。

在本研究中,创业绩效是指大学生创业活动在组织水平上的绩效产出。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包含生存和成长等测量指标。

2.创业绩效的测量

虽然前人对创业绩效的研究较多,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创业绩效的测量还没有达成共识。

我国学者大多采用Chrisman、Bauerschmidt(1998)的观点来衡量创业绩效,即认为创业绩效应具体划分为生存绩效和成长绩效两个维度。龚志周(2005)用“我们公司会持续经营至少八年以上”这种可能性来评价生存绩效,用市场占有率、销售量、投资回报、企业利润、企业员工年增长率来评价成长绩效。谢振东(2007)、詹晓青(2008)也认同此观点。

在本研究中,创业绩效一方面包括持续经营、生存的能力(生存维度),另一方面包括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利润增长率、投资回报、员工增长率(成长维度)。[7]

四、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创业者是创业活动的主体,对创业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更倾向于对创业者人格特质的研究,即用某些稳定的个体特质来鉴别创业者,或是从成功创业者的身上总结出动机因素和共同特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创业者的动机、认知、行为和能力展开研究,例如探索自我效能、韧性、识别机会的能力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等。其中,对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开始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Luthans(1988)、Locke(2004)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创业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发挥着积极稳定的作用,并能较好地预测创业绩效。范巍、王重鸣(2004)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个人特质、周围环境对创业行为倾向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可以有效预测个体创业行为。Forbes(2005)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楼晓靖、丁文云(2012)指出,创新精神可以提高创业绩效。王洪法(2007)通过对青岛、绍兴两地的实证研究,得出创新精神有助于成功创业。Ibrahim、Ellis(1993)指出,对现代创业者来说,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尤为重要。Evans、Volery(2001)认为,当今世界与商业伙伴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创业者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关于敏锐卓越、社交智慧、积极成长等维度对创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是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目标明确、执行力强、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追求卓越(敏锐卓越)的毅力、以及较强沟通能力与社交能力(社交智慧)的人,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创业环境,创造更高的创业绩效。[8]

综上所述,大学生积极的心理资本能够提高创业绩效,实现创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