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品牌经营方式(合集7篇)

时间:2023-09-17 14:52:46
品牌经营方式

品牌经营方式第1篇

品牌授权又称品牌许可,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或的商标或品牌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通常是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同时授权者也会给予被授权方一定的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协助工作。

国际服饰品牌授权经营在近百年的发展史中已经逐步走向完善,代表着深层次的人文背景、历史渊源,通过专业而有效的管理方式,使品牌拥有了优秀的品牌视觉识别标志和极具时尚个性的概念连锁形象。一些国际知名的服饰品牌,如:GUCCI、Givenchy、Christian Dior、Calvin Klein以及运动界的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利用国际网络媒体的推广、品牌专家及机构的规划协助、产品市场定位及开发行销规划系统、全能式终端店铺管理及模块化连锁经营控制等,使品牌具备了强势资源整合能力及延伸经验。这些国际服饰品牌通过品牌授权管理的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大行其道,不仅造就了数以亿计的品牌价值、得到了充足的市场份额,而且帮助被授权伙伴提高了国际品牌管理及营销经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且完善了被授权企业的内部机制、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品牌授权发展是一种双赢式经营。

例如现时知名的意大利Armani品牌,在早期发展过程之中,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品牌创造市场机遇;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周边时尚产品的授权方式为自己的品牌扩充知名度。八十年代早期,Giorgio Armani S.p.A.与L’Oreal(法国欧莱雅集团)达成一项重要的生产香水之授权协议,推出Emporio Armani和Armani Jeans系列。在1988年则与全球知名的眼镜制造商Luxottica Group Spa达成生产眼镜的授权协议。而对于被授权者而言,利用自身在某一种产品上的研发与经营优势,获得具有较高成长力品牌的周边商品经营权也可以增加企业的收益。这种授权在香水及化妆品行业中较为突出,例如:欧莱雅集团经营的香水品牌包括Giorgio Armani Parfums (阿玛尼)、 Ralph Lauren Parfums(拉尔夫 劳伦、POLO),近期则又与Diesel和Dolce& Cabanna签署了重要的经营协议。另一世界级家化集团――宝洁公司则拥有Hugo boss、Locaste、 ANNA SUI(安娜苏)、 Escada(艾斯卡达)、 Dunhill(登喜路)、Valention、 Lanvin(朗万)、Paul Smith(保罗史密斯)等多个品牌的香水及化妆品牌生产与销售权利。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服饰品牌的授权经营多存在着以下的特点:

一、对授权品牌主业以外的周边产品进行授权与合作经营;

作为一个由品牌拥有者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创建的营运体而言,品牌的边际效益的增加能够使已经趋于增长稳定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收益。但这种收益却存有两个较为基础的条件:

1、主业经营往往影响授权品牌产品的市场表现;

作为被市场第一步认知的品牌主业产品是获得市场信赖与客户认知的首要基础。通过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与认可度,才能够使得贴有相同品牌标签的授权产品在已经形成的客户群中进行快速传播与消费。因此,授权品牌产品往往与主业产品相辅相成。一旦因为主业产品在市场中产生波动或市场决策失误,则授权产品也极为容易受到影响。例如法国知名的高级服装品牌ROCHAS因为在市场经营上产生失误导致品牌主业的服饰类产品销售欠佳,其所授权的香水、化妆品及配饰产品也受到了极大冲击,乃至被原授权商扫地出门。

2、被授权企业的专业性决定品牌价值收益;

作为一个服饰品牌可供经营的产业多不胜举,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够以自身之力即独立又能够成功的完成全部产业的经营。因此,需要专业的合作的伙伴成为他们的品牌被授权人。这种授权存在着正负两路收益:如果被授权人能够很好的使品牌在市场中实现良性销售,那么不仅品牌拥有者可以获得利益可观的授权费用,而且通过周边产品的市场拓展可以增强主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而与之相反的则会产生极大负面效果。

因此,将对授权品牌主业以外的周边产品进行授权与合作经营不仅要选对产品,更要选对合作伙伴。利用双方各具优势的市场表现,使品牌在消费群中建立更高的美誉度,进而实现品牌的多元化发展。

二、国际以消费类产品授权为主、国内以必需类产品授权为主;

在进行授权产品类型选择的方法上,随着不同地区的消费观念与消费水平而有不同。在国际市场中,众多品牌选择以日常消费类产品授权为主,如以上所述的香水、化妆品,还有像007系列电影2008年授权瑞士SWATCH(斯沃奇)生产、销售的全新007反派系列(Swatch 007 Villain Collection)腕表等等,都是以日常消费的产品为主,不仅与主流品牌的形象相辅,而且相对价格也更加亲民。

在国内授权行为之中,则更多的是以生活必需类产品授权生产与经营为主。中国现有的服饰品牌还未能达到较高的市场美誉度,但在知名度及认知率上则覆盖面更广,因此在部分销往二、三类市场或大卖场渠道的产品中,我们能够见到更多的此类产品。如在超市系统中常见的“七匹狼”、 “与狼共舞”品牌的内衣便是品牌的拥有企业分别授权给浙江开倜服饰和浙江神力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生活必需品不仅市场面积更加广阔,而且产品制造相对容易、市场收益更快。

三、非服饰类品牌向服饰类产品的授权经营

对于授权市场而言,更多看重的是品牌的市场认知程度。因此在选择可供授权的品牌之时,并不局限于服饰行业。往往很多其它娱乐性较广进而形成较高知名的度的行业品牌也可供成为服饰类产品的授权范围之中,例如:美国disney(迪斯尼)企业在玩具、服装及皮具领域授权其它企业生产和经营的Disney与Mick Mouse系列品牌产品;007系列电影授权瑞士omega欧米茄的腕表系列,以及在中国地区生产和销售的针织系列产品等等。

这类非服饰类品牌已经通过其专业的表现形式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并形成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通过品牌的延伸处理,使品牌的边际效益获得了较高的提升。这类产品往往以娱乐行业的居多,例如以娱乐公司、唱片公司旗下的品牌或艺人(例如paris hilton和莫文蔚的个人系列香水)的形式推出。即有主业不断推出的市场宣传效果,也能结合这些所谓品牌的个性而获取仰慕者的消费。

在这些品牌授权的过程中,品牌拥有者往往会对被授权企业进行长期的考查与经营检验。授权的过程是极为小心与注重细节的:

品牌拥有者通常会与被授权企业首先签订一份单品制造与销售协议,以特约经销的形式由被授权企业生产一件或几件单品,进而通过被授权企业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如果市场反馈较好,则将品牌授权给经营企业。如果反馈不甚理想,则作为该品牌的阶段性活动存在。活动完结后即告结束。这样使得授权双方都能够不受市场的影响而导致品牌影响力的下降。

品牌经营方式第2篇

关键词:自有品牌 经营方式 买断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1-275-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世界零售业巨头采取多种形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以其成熟的价值优势,规范的零售理念,完善的配送系统和灵活的人才机制,对中国的大型零售企业构成强大压力;其次,国内大量的专卖店、特价店、独家及个体户为主的自由市场,使零售业变得日益复杂,同时许多生产商也纷纷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向流通领域伸展触角,他们的经营手段灵活多样,在一些雷同的商品上,大型零售商已无优势而言。在这种背景下,自有品牌战略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大型零售企业的关注,必将成为其参与竞争的有力武器。在研究和实践中,一些零售商推出了自己品牌的产品,但是,直到今天,零售商品牌在我国企业实践中并未取得很大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的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实行过早,时机还不成熟。以至于品牌没有建立起来,原有的业务也受到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优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创建自有品牌较之销售生产企业品牌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自有品牌的优势主要体现如下:一是有利于树立商业企业的良好形象;二是有利于降低商品价格,形成价格竞争优势;三是有利于体现商业企业文化价值。商家的文化效应品牌是凝结产品特征的总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伴随着有形产品的销售,其自身的风格和文化内涵也同时被广大消费者认同和接受,商业企业创建并销售自有品牌的同时也创建了企业特有的文化价值,同时,把品牌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文化效应,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投资回报率;四是有利于商业企业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从长远看,一个企业不能仅仅靠独特的产品来保持市场份额,因为市场竞争时时存在。但创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自有品牌,有利于建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维护与发展自有品牌的同时,商业企业的服务质量会在与顾客的互动中不断提高。通过特色、优质的服务留住顾客,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从而得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二、我国零售业现行经营方式制约了自有品牌发展

1.我国零售业经营方式的发展现状。从国外零售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市场需要经历一个由产业资本占主导到商业资本做主导的过程。而零售商也要经历三种渐进的经营方式:经营、买断经营和品牌经营。我国的零售企业目前多集中在经营阶段。

经营有三种方式:物业管理、、代销。零售商以物业管理的方式从事经营活动,是以收取场租费、柜台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的方式向进场的商家提供服务。零售商实际从事的是物业管理,不涉及任何商品所有权的交换活动。现在国内不少的零售商场是通过这种经营来维持发展的。是零售商接受厂家的委托,帮助厂家销售其产品,根据销售量的大小,从厂家那里获得费。业务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零售商不用支付任何的费用以获得厂家的产品,零售商资金占用少,风险小。代销与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零售商先要支付货款获得产品,但在规定时间没有销售完的产品却可以无条件退货,零售商通过获得销售价差而获利。不管是物业管理、或代销,零售商都不用承担产品不能卖出去的风险。按照责任与权利对等的原则,零售商在与制造商的关系中,由于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小,获得的权利与收益当然就小。这样就形不成对上游供应商及产品的控制。另一方面,由于物业管理、或代销,零售商不愿和不能主动涉及产品的选择,在零售商和厂家的关系中,零售商处于依附地位,零售商认为产品质量管理主要是厂家的事。所以不会建立健全自己的质检系统,对所经销的产品缺乏质量把关意识,导致经营产品良莠不齐。所以在经营阶段零售商只有在资金和商品周转速度方面可以达到发展自有品牌的要求。而开发自有品牌最重要的两项条件都存在着根本性的缺失。

2.“买断经营”是零售商向自有品牌发展的“跳板”。买断经营是指零售商通过支付货款买断产品所有权,再向其他经销商或消费者销售产品,通过买与卖的价差获取收益,买断经营有三种情况:第一,买断产品所有权。商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获得产品,独立承担产品交易风险。第二,买断某产品品种的经营权。这种买断既包括了产品所有权的买断,又包括了品种经营权的买断。它是买断产品所有权的发展,它不仅要商家承担产品销售风险,还要承担买断品种增加成本所形成的风险。第三,买断品牌。零售商买断品牌的一般形式是,商家提出自己的主张,设计开发产品,生产企业负责生产,由商家垄断销售该品牌的产品,但品牌所有权仍由生产企业所有。买断品牌其实是买断品牌经营权,零售商既承担销售风险,又要承担产品市场开发风险,零售商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市场调研、市场开发、市场维护。买断经营使零售商承担更大的市场风险。零售商为了尽可能减少风险,增加收益,必然会更加努力了解分析市场需求,使自己购入的产品质量、品种、品牌更适合市场需要。这些努力导致零售商适应市场能力增强,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零售商服务品牌最终得以建立巩固和彰显。这样就加强了对产品的控制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生产企业,拥有了良好的发展自有品牌的基础。

三、我国零售商实施自有品牌战略的措施

国内零售商在创建自有品牌的过程中,要实现从经营向买断经营转变。目前还需要做如下几方面的努力。

1.改进经营思路,更新经营机制。在阻碍零售业发展的众多问题中,经营的理念与运作机制一直是其中最大的问题。面对风险与机遇时的退缩,造成了零售业的长期停滞不前,许多零售商在买断经营的路上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在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的博弈中,商业资本选择了一种保守的方式。在遍布国内的大小百货店与超市中,营运收入主要来自与物业性质的房租和向供应商索要的进场费,而产品的选择多是先上架试销再结款返点。众多的连锁专卖店更是在运作中完全依附于厂商。由厂商统一制定价格、营销策略,统一提供广告支持甚至店面设计。这当然有利于节省商业企业的投资运作成本,但另一方面更大大降低了作为一线销售机构的灵活性。在经济环节中“市场―销售商―生产”这一引导过程,被简化成了“市场―生产”。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纽带”的零售商,则成了生产企业的另一个销售部门,成了产业资本的附属物。

零售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大对机制的创新,主动介入到产品的设计与市场的开发中。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商品在一定地域对一定品种进行买断试点。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经营压力主动适应市场了解更多的终端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加强对上游生产企业的控制与合作,在生产与销售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2.注重收集商业信息,突出“中间优势”。由于零售商拥有与消费者联系更紧密的优势,使零售商能迅速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动态,并及时作出反应,给零售商创建品牌、争夺品牌所有权提供了相对优势。世界著名零售商沃尔玛公司宣称,它最值钱的部分是它的收银机。它的收银机除了用扫描器扫描顾客买了什么商品,还能记录结账人的性别、年龄及购买的对象。有了这些厂家急需的信息,沃尔玛在与供货商谈判时就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假设,沃尔玛根据这些信息去开发自有品牌的产品,会因市场需求信息的准确而创造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国内的众多零售商则只是关注于产品生产商所提供的返点和进场费,浪费了大量的销售信息。所以,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应积极推进会员制并建立健全销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系统,加大对信息技术设备的投入。

3.加强商业企业服务建设,增强顾客认同感。如果发展买断经营,零售商将面对更大的压力。所以在发展之前就应加强服务建设,增强顾客对商业品牌的认同。第一,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现实和潜在要求。充分把握目标顾客的心理、生理、文化及行业规律特征,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顾客个别的现实和潜在要求,这是培养客户忠实度的关键。第二,创造个性化的服务。在服务中不仅要令顾客满意,形成特色而且要防止雷同,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措施并提供独特的服务项目,创造超越顾客期望的服务。第三,变服务过程为积极引导消费,培养科学消费的过程。在经济学中达不到理想交换过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而零售商要想使自己买断的商品更好的销售就需要加大与消费者的沟通力度,通过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帮助消费者掌握商品信息,促成消费者购买。

4.加强质检,建立保障体系。在买断品牌经营中,产品买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虽然销售后的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要求厂家退换,但不合格的产品损伤更多的是零售商的利益。一个单位产品的失误会导致整体品牌的认知度与忠诚度的大幅下降。而此时该产品的销售风险完全集中在零售商身上,这就要求零售商加强进货与上架的质检系统。从产品质量方面向上游施压。从进货阶段降低自己的风险。采用更严格的检验手段通过驻厂质检、入库质检和上架质检相结合的多层质检体系。使产品生产销售的完整过程置于零售商的有效控制下,做到预防在前,成功在后,避免和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属于零售商自己的售后保障体系,把问题消迩与无形。

5.改善商企关系,加强上下游合作。零售商在完成买断经营,进而创立自有品牌的过程中生产企业都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商业资本由附属走到前台,一方面是一种对产业资本的反控制,而另一方面则可理解为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共赢。而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应变双方对利益的互相争夺为共同创造。所以这一过程应循序渐进,可以采用混合品牌战略:在与生产商合作时,零售商同时销售自有品牌产品、买断品牌产品和生产商品牌产品。并合理地分配利润使生产商得以持续发展和改善生产状况,从源头上增强自有和买断品牌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付勇.中国零售商品牌发展中的缺失.统计教育,2003(6)

2.戴静红.大型零售企业创建自有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8)

3.李晋红.零售企业如何实施自有品牌战略.2002

4.雷大章.零售商自有品牌分析.商业研究,2002(2)

5.周军.自有品牌:零售企业市场因小.商业管理,2002(7)

6.王新新.零售商发展自有品牌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先驱论坛,2001(5)

7.江明华,郭磊.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实证研究.经济科学,2003(4)

8.孙成旺.中间商品牌挑战生产者品牌.经济论坛,2001(17)

9.高凯东.创规模造神奇的连锁典范:英国马狮集团的奥秘.中国商贸,2000(2)

10.屈云波.百货店营销策略处探.企业管理,2001(9)

11.符国群.西方零售商商标.商业研究,2004(3)

12.陈军君.给“国美”把脉.销售与市场,2001(1)

13.何足奇.品牌买断,看上去很美.销售与市场,2001(1)

品牌经营方式第3篇

【关键词】服装品牌;品牌经营;经营模式

一、服装品牌的价值

“品牌”一词起源于19世纪盛威士忌酒的木桶上的区别性标志。数百年来,品牌随着商品的流通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应验了国际广告界泰斗大卫·奥格威曾说过的一句话:“品牌是生活结构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告别了几十年产品短缺的买方市场,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品牌意识已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占据重要位置。

品牌超越物质而在意识层面独立存在的附加价值,对产品占据有利位置、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尤其是在服装产品上,这种意义体现的更为鲜明。

1.设计方面:服装不仅具有物质上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美学价值。

2.生产方面:品牌不仅起到了与其它同类商品相区别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产品质量特征,不同品牌代表不同企业的工艺特性和产品质量水平。如“皮尔·卡丹”表示高档西服,表达了面料、款式、色彩、做工都具有一流水平。

3.销售方面:没有竞争的存在,就不需要品牌。消费者的需求已从单一化、同质化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消费者对服装文化、品位的需求越来越讲究,消费行为也越来越成熟。

4.心理方面:品牌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社会形象,一种文化价值及自我评价,成为消费行为的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对象,使他们在消费的同时得到心理上多层次的满足。

二、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在现代商战中,再好的品牌,如果没有完善的营销通路和务实的运营体系,终究是昙花一现。现阶段已有不少服装企业在品牌竞争中备尝甜头。“杉杉”、“七匹狼”、“仕奇”、“白领”、“庄吉”等知名品牌凭借其品牌优势效应,赋予了服装产品的高附加值,在内、外销市场上均取得不俗的业绩,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1.品牌经营战略是营造服装品牌的必要手段。在营销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有意识的经营过程;要创造一个赋予影响力的品牌,必须保持品牌形象和识别的统一性,形成一个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以跳出仅以盈利为目标的巢穴,从而取得强有力的理念支持,并通过有效的市场传递,赢得市场的信赖,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名牌的背后是文化”,跳出产品说产品方能造就强势品牌。

2.加强内部建设是服装产业品牌经营的保障。企业要向外扩张发展,首先应致力于自身的内部建设,否则上述一切均为空谈。人才资源储备、完善的架构平台、良好的运行机制、浓厚的企业文化等等都是企业经营品牌的基础保障。

三、实施服装品牌经营战略的模式

根据服装品牌运作的主体不同,实施服装品牌经营战略的模式有以下四种形式可供选择:

1.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服装品牌为生产企业所有。生产企业开发与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负责企业整个市场的品牌宣传;中间商将产品推向市场,负责所在市场区域的品牌形象宣传,福建石狮七匹狼集团公司在利用中间商进行品牌经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该企业经营的服装为“七匹狼”品牌男士系列,其拳头产品为男士夹克及T恤,以30岁以上的成功男士为其目标消费群体。企业在创牌初期,导入了CI,通过大众媒体做了一系列广告,形成初步的品牌效应。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的优势就是借用销售区域的商业销售网络,但同时也增加了销售渠道的管理难度。通过组建销售渠道风险基金对中间商的经营风险进行控制,能够对中间商的经营行为进行引导与协调。

2.以非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以品牌无形资产为核心的资产运作模式。品牌经营者的资本实力一般较强,其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品牌与销售渠道的开发、维护及管理,具体运作方式有特许专卖和公司连锁两种形式。以非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的优势是能利用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生产出与品牌形象一致的服装产品,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品牌开发与管理、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市场信息管理等纯品牌经营行为。

3.双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主体由超级商场或大型连锁店与生产企业构成。超级商场或连锁店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赢得顾客,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

4.以贸易为中心的一体化的品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集供、产、销、贸于一体的品牌经营模式。但在资源的配置上向服装贸易与零售倾斜,通过组建服装企业集团,将服装营销的四个环节分开,形成利益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由集团总部进行市场营销的协调与控制。这种经营模式的具有商誉独享、形象统一、价格统一、市场风险容易控制、销售渠道容易控制与管理、市场反应速度快等优势。香港旭日集团在打开我国休闲服装市场时采用了这一模式。一方面,它以控股的方式建立了稳定的服装生产基地,使其产品的品质及交货期更容易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其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它以集团募集的自有资金,在我国大中城市建立了数百家(下转第152页)(上接第21页)属于自己的连锁店,通过强大的零售网络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四、服装品牌经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品牌的使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品牌策略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品牌变成市场上知名度高的名牌。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不是创名牌的过程。只有创立了名牌,才能有效的保护民族工业,保住和扩大国内市场,挤占国际市场,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名牌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服装行业强弱的标志。

品牌经营方式第4篇

【关键词】服装品牌;品牌经营;经营模式

一、服装品牌的价值

“品牌”一词起源于19世纪盛威士忌酒的木桶上的区别性标志。数百年来,品牌随着商品的流通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应验了国际广告界泰斗大卫·奥格威曾说过的一句话:“品牌是生活结构的一部分。”随着中国告别了几十年产品短缺的买方市场,市场经济日渐成熟,品牌意识已在消费者的头脑中占据重要位置。

品牌超越物质而在意识层面独立存在的附加价值,对产品占据有利位置、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具有十分广泛的意义,尤其是在服装产品上,这种意义体现的更为鲜明。

1.设计方面:服装不仅具有物质上的使用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美学价值。

2.生产方面:品牌不仅起到了与其它同类商品相区别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表达了产品质量特征,不同品牌代表不同企业的工艺特性和产品质量水平。如“皮尔·卡丹”表示高档西服,表达了面料、款式、色彩、做工都具有一流水平。

3.销售方面:没有竞争的存在,就不需要品牌。消费者的需求已从单一化、同质化向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消费者对服装文化、品位的需求越来越讲究,消费行为也越来越成熟。

4.心理方面:品牌使消费者获得了一种社会形象,一种文化价值及自我评价,成为消费行为的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对象,使他们在消费的同时得到心理上多层次的满足。

二、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在现代商战中,再好的品牌,如果没有完善的营销通路和务实的运营体系,终究是昙花一现。现阶段已有不少服装企业在品牌竞争中备尝甜头。“杉杉”、“七匹狼”、“仕奇”、“白领”、“庄吉”等知名品牌凭借其品牌优势效应,赋予了服装产品的高附加值,在内、外销市场上均取得不俗的业绩,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1.品牌经营战略是营造服装品牌的必要手段。在营销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个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是一个有意识的经营过程;要创造一个赋予影响力的品牌,必须保持品牌形象和识别的统一性,形成一个明确的核心价值观,以跳出仅以盈利为目标的巢穴,从而取得强有力的理念支持,并通过有效的市场传递,赢得市场的信赖,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名牌的背后是文化”,跳出产品说产品方能造就强势品牌。

2.加强内部建设是服装产业品牌经营的保障。企业要向外扩张发展,首先应致力于自身的内部建设,否则上述一切均为空谈。人才资源储备、完善的架构平台、良好的运行机制、浓厚的企业文化等等都是企业经营品牌的基础保障。

三、实施服装品牌经营战略的模式

根据服装品牌运作的主体不同,实施服装品牌经营战略的模式有以下四种形式可供选择:

1.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服装品牌为生产企业所有。生产企业开发与生产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负责企业整个市场的品牌宣传;中间商将产品推向市场,负责所在市场区域的品牌形象宣传,福建石狮七匹狼集团公司在利用中间商进行品牌经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该企业经营的服装为“七匹狼”品牌男士系列,其拳头产品为男士夹克及T恤,以30岁以上的成功男士为其目标消费群体。企业在创牌初期,导入了CI,通过大众媒体做了一系列广告,形成初步的品牌效应。以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的优势就是借用销售区域的商业销售网络,但同时也增加了销售渠道的管理难度。通过组建销售渠道风险基金对中间商的经营风险进行控制,能够对中间商的经营行为进行引导与协调。

2.以非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以品牌无形资产为核心的资产运作模式。品牌经营者的资本实力一般较强,其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品牌与销售渠道的开发、维护及管理,具体运作方式有特许专卖和公司连锁两种形式。以非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的优势是能利用服装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生产出与品牌形象一致的服装产品,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品牌开发与管理、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品质控制、销售渠道的管理与控制、市场信息管理等纯品牌经营行为。

3.双主体的品牌经营模式。这种模式的主体由超级商场或大型连锁店与生产企业构成。超级商场或连锁店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赢得顾客,形成良好的商业信誉。

4.以贸易为中心的一体化的品牌经营模式。这是一种集供、产、销、贸于一体的品牌经营模式。但在资源的配置上向服装贸易与零售倾斜,通过组建服装企业集团,将服装营销的四个环节分开,形成利益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由集团总部进行市场营销的协调与控制。这种经营模式的具有商誉独享、形象统一、价格统一、市场风险容易控制、销售渠道容易控制与管理、市场反应速度快等优势。香港旭日集团在打开我国休闲服装市场时采用了这一模式。一方面,它以控股的方式建立了稳定的服装生产基地,使其产品的品质及交货期更容易得到保证,从而提高其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它以集团募集的自有资金,在我国大中城市建立了数百家(下转第152页)(上接第21页)属于自己的连锁店,通过强大的零售网络将自己的产品推向市场。

四、服装品牌经营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品牌的使用直接关系着消费者、企业和国家的利益。品牌策略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品牌变成市场上知名度高的名牌。世界著名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不是创名牌的过程。只有创立了名牌,才能有效的保护民族工业,保住和扩大国内市场,挤占国际市场,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品牌的竞争,名牌的多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服装行业强弱的标志。

品牌经营方式第5篇

集成店铺,即以同一消费群定位之经营平台,店内货品以单一品牌或多品牌为组成形式的经营模式。集成店铺的诞生源于现代社会中消费群体的不断成熟,在商品化的今天要求消费购买的规模化。通过适合多种不同消费的品牌集中于同一区域进行销售,即可满足需求日益变化的消费群体,又可将企业及品牌的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市场利益的最大化。

集成品牌的创建不同于一般的经营性品牌塑造方法。除经营性品牌的包容性塑造外,还要根据现时市场需求情况及经营性品牌的文化及理念,能够进行其它产品类型品牌的衍生。与多品牌化战略不同之处在于:集成品牌下向各产品品牌之间除在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连性外,更为主要的体现在品牌与品牌之间的文化联合点中,将各品牌之不同风格通过统一而完整的卖场进行集中体现,即不会形成相互之间的竞争,又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产品款量更新。因此,对于集成品牌而言,其管理与经营难度较单一品牌经营要更加烦琐,也更具有挑战性!

在未来的全球市场中,不断超越的品牌营运形式是企业生存的根本。集成品牌的出现即是品牌深入操作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迎合未来消费理念的举措。随着大零售时代的到来,在规模化与快速反映链的基础上,企业的品牌意识即是将便利商品品牌化,实现消费与营运的充分结合!

便利商品的品牌化是大零售模式的时代背景支持!

通过便利商品在品牌化专营的经营模式之下,集中市场需求最为集中的不同品类商品进行共同营销,实现品牌在市场中的利益最大化。在适合大众消费市场中进行便利商品的品牌化经营,其主要的终端表现形式即为:

·专卖店:即出售某一品牌专有商品的店铺。[例如现阶段出现的各终端单一品牌产品营销的店铺]

·专营店:即出售某一品类专营商品的店铺。[例如国美电器、连卡佛时尚卖场等对品类产品营销的店铺]

集成品牌的出现即是在专营店的基础上,丰富品牌产品类型,以某一品类商品品牌集中式销售的模式。它为满足市场对便利商品的多种需求而出现,形成以某一集成化经营性品牌为主导,在同一卖场之内依托经营性品牌的强力引导力,将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品牌在同一种经营文化与展示文化的领导下共同经营。实现:

·促成便利商品的多元化;

·塑造更为集中的消费体验;

·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

·提高商品的流通速率;

·凝聚品牌的市场亲和力;

·提升品牌的市场资源聚合力。

在集成品牌所形成的店铺模式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及经营管理模式。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店铺组成形式,在不同消费阶段会产生一定的市场影响。

第一阶段:产品拼装店铺

将各种不同品类的商品以同一经营标志进行集中式销售。以产品的量化经营市场,是品类时代的主要经营表现形式。例如大众型超市家乐福、沃尔玛,以家居生活为卖点,集中各类型商品共同销售,面对的则是无目的性生活型消费客户。

第二阶段:产品专营店铺

通过筛选不同的品牌产品供应商及专营店铺自有商品进行集中、统一式销售。保证产品品质,实现某一类型产品的共同经营,是品质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例如专业的产品卖场国美电器、连卡佛时装等,将同一购买需求的大宗客户吸引到同一卖场中,实现目的性购买的明确化。

第三阶段:品牌集成店铺

将同一类型不同品类产品进行品牌化经营,多个不同需求层次与特点的品牌集中在同一卖场内进行营销。以高档精品的面目出现,实现便利商品的快速营销。例如专属品类服务型品牌营销卖场I.T.、Sephora、Sasa等,在进行产品消费时同时享受品牌给予的满足感、体验品牌对于客户的全面式营销服务

就品牌集成店铺在中国地区的发展而言,通过现有中国消费市场不平衡的差异性与消费的欠成熟性,品牌集成店铺的优势集中于以下几点:

·适应消费差异,获得市场的最大利益;

通过对品牌集成店铺内不同类型品牌的区分,以提高消费者可供消费的选择度。利用某几类知名品牌的区域号召力,实现同共品牌产品的销售。在卖场之中,品牌产品在生活中的穿着差异与购买时的价格差异,在同一文化基础上形成不同阶层的购买尝试。

·利用集成店铺占据优势店铺资源,以产品的量式营销保证大型卖场的经营利润;

品牌集成店铺的经营基础以大型卖场为主,更为丰富的产品与品牌类型保证了终端经营的广泛性,同时也能够形成对区域竞争对手的市场打压,因而,对部分品牌区分、隔划出量式营销标准,能够在保证卖经营利润的前提下,实现少量品牌的高利润售卖,维护经营的安全性。

·低成本的形成品牌经营优势,减少各个品牌在营销过程中的宣传成本;

通过对集成品牌的市场营销宣传,以带动附着其身的各个产品品牌,将更多的资金及资源进行集中化管理,无论是在市场经营的上游各个不同的供应链系统,还是在下游终端执行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同样可以实现成本节约化的营运模式。

·利用集成品牌卖场资源可与其它国际品牌进行合作。利用资源交换资源。

品牌经营方式第6篇

关键词:商标特许经营 品牌扩张 特许人 受许人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是顺应新经济时展的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关于特许经营的定义有多种,根据原国内贸易部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费用。而商标特许经营是特许经营的一种,市场概念称为品牌租赁,是指特许人(品牌所有者)将商标及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品牌运营商)的一种商业模式,特许人一般只对商标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对受许人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并不做具体的规定。

商标特许经营与其它契约经营模式的比较

契约经营模式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贴牌生产(OEM)、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的高级形式)、、经销等,其中特许经营又可分为生产特许经营、商品商标特许经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而商品商标特许经营又包含产品特许经营、商标特许经营、品牌特许经营三种模式。须要区分的是品牌是比商标更宽泛的一个概念,品牌的特许就意味着传递一个带有文化内涵、明确定位、品质服务等级等诸多内容的资产。与商标特许经营相比,在进行品牌特许经营时,特许人对受许人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受许人有提供达标或服务的能力,而且要求受许人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都要符合品牌所代表的水准。对特许人来说,品牌特许经营比商标特许经营具有更强的限制性,风险也更小一些,当然也就要承担更多的监管职责。

商标特许经营(品牌租赁)与贴牌生产(OEM)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由受许方承担产品开发、新产品研制以及营销服务,而后者由品牌方承担;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对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生产与管理都无检验与指导要求,而贴牌生产则有要求。品牌特许经营和贴牌生产(OEM)在降低品牌方的风险方面都较商标特许经营要优,当然前两种制度安排的成本比后者也要高。贴牌企业选择何种品牌经营模式,取决于对风险与成本-收益的比较、企业所处行业、资源占有情况以及管理能力等等诸多因素。另外,商标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经销等商业模式的差异比较明显,这里不做详细比较。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必然性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其内在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从特许方和受许方来分别加以说明。

对商标特许方来说存在着如下的一些利益或行为动机:品牌扩张,通过这种模式,特许方可间接享受受许方自己花成本打广告,做营销而对原品牌带来的好处,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也随之增加;弥补特许方品牌的产品线单一,通常一个品牌需要与其相称的产品来支撑,由资源或生产能力不足等造成的产品线单一而短期内又无力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可考虑通过商标特许向原有的产业(行业)领域之外扩张,从而达到支撑品牌的目的;在长期利益尚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却能够实实在在地获得短期利益,品牌是一种资产,对它的经营要考虑到长远利益,但在尚看不清长远利益的时候(通过商标特许经营可能对长远利益有损害),短期却能获得品牌使用费,品牌保证金以及品牌价值提升等益处。节约资金,可以利用受许方为品牌扩张支付成本,从而特许方可以大量保留自己的资金。

转贴于

对商标受许方(品牌租赁者)来说,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利益诱因:降低品牌经营成本,品牌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通过商标特许经营来租赁品牌,则成本要小得多,风险也要小得多;借助品牌优势能够迅速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品牌从建立、维护直至成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借助于已有品牌的市场优势受许方的产品或服务较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够迅速获得短期利益。如果企业通过传统自创品牌的经营模式,那么它的产品或服务是很难迅速占领市场的,因为成熟品牌的建设是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的且有一定的风险,而商标特许经营却能使受许方从市场上迅速获得产品收益,短期利益明显。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营机制

商标特许经营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特许方、受许方和顾客,根据会计系统、市场反馈系统、监控系统将三方联合起来就形成了商标特许经营框架(见图1)。

特许方只在产品的营销(品牌建立)上进行投资,对商业扩张负责,让品牌形象深入顾客心中,特许方授予受许方商标使用权,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收取受许方的特许权,特许方根据受许方的反馈报告和顾客提供的反馈信息,对受许方的品牌运营在质量上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对在受许方的营销行为上给予一定的限制,这也是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

商标特许经营的受许方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上进行投资并辅以相应的销售宣传,产品或服务从受许方转移到顾客,受许方获得服务支付的费用,同时也获得顾客反馈的信息。受许方的行为使特许方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整个商标特许经营框架中,必须保证反馈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对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双方,尤其是对特许方,意义重大。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注意事项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成功运用固然能够给特许和受许双方带来预期的收益,但是如何才能成功地运用商标特许经营模式,以下几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

特许方提升品牌管理能力。特许方特许商标给予受许方使用,实质上是品牌规模的扩大,品牌的市场反馈信息的搜集、品牌产品的质量监控、品牌使用者营销行为的限制,这些都要求特许方有很强的品牌管理能力。

特许方(品牌所有者),必须巩固品牌的核心产品。一个品牌固然需要与其相称的产品群来支撑,但品牌的核心产品是品牌得以发展和成熟的关键。在品牌的主导产品不突出时,盲目地进行品牌扩张,极易造成品牌形象的弱化,对品牌的长期建设极为不利。

对受许方所在产业或行业进行市场考察。在国外,许多国家的特许经营已遍布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或领域都适合商标特许经营,竞争异常激烈而(行业)利润并不高的市场就应该避免品牌租赁。

考察受许方企业。受许企业必须有足够条件和能力运作一个知名品牌,具体到经营能力上要求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诚信状况等都要达到特许方的要求,特别是在商标特许之后,更要加强对受许方品牌运营的监督与控制。

租赁品牌考虑业务专长。如果受许方不是新办企业而是原来就有产品生产线,那么欲租赁品牌生产的产品最好与原业务相关,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对特许方来说也同样降低了风险。

了解内在缺陷。在这种模式中商标特许和受许双方在对待品牌利益期限上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特许方不仅考虑短期利益,同时也会注重长期利益,而受许方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利益分歧导致了这种制度安排的内在矛盾,同时由于特许方以契约方式对受许方实施间接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了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内在缺陷。

商标特许经营是一种品牌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避其弊端用其长处对满足条件的企业双方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李维华,陆颖蕊,侯吉建编著.特许经营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品牌经营方式第7篇

关键词:商标特许经营 品牌扩张 特许人 受许人

特许经营是特许人与受许人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是顺应新经济时展的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关于特许经营的定义有多种,根据原国内贸易部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费用。而商标特许经营是特许经营的一种,市场概念称为品牌租赁,是指特许人(品牌所有者)将商标及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品牌运营商)的一种商业模式,特许人一般只对商标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对受许人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并不做具体的规定。

商标特许经营与其它契约经营模式的比较

契约经营模式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贴牌生产(OEM)、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的高级形式)、、经销等,其许经营又可分为生产特许经营、商品商标特许经营、经营模式特许经营,而商品商标特许经营又包含产品特许经营、商标特许经营、品牌特许经营三种模式。须要区分的是品牌是比商标更宽泛的一个概念,品牌的特许就意味着传递一个带有文化内涵、明确定位、品质服务等级等诸多内容的资产。与商标特许经营相比,在进行品牌特许经营时,特许人对受许人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受许人有提供达标或服务的能力,而且要求受许人在整个经营过程中都要符合品牌所代表的水准。对特许人来说,品牌特许经营比商标特许经营具有更强的限制性,风险也更小一些,当然也就要承担更多的监管职责。

商标特许经营(品牌租赁)与贴牌生产(OEM)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由受许方承担产品开发、新产品研制以及营销服务,而后者由品牌方承担;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对产品或服务质量以及生产与管理都无检验与指导要求,而贴牌生产则有要求。品牌特许经营和贴牌生产(OEM)在降低品牌方的风险方面都较商标特许经营要优,当然前两种制度安排的成本比后者也要高。贴牌企业选择何种品牌经营模式,取决于对风险与成本-收益的比较、企业所处行业、资源占有情况以及管理能力等等诸多因素。另外,商标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经销等商业模式的差异比较明显,这里不做详细比较。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必然性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存在和发展有着其内在必然性和一定的合理性,可以从特许方和受许方来分别加以说明。

对商标特许方来说存在着如下的一些利益或行为动机:品牌扩张,通过这种模式,特许方可间接享受受许方自己花成本打广告,做营销而对原品牌带来的好处,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无形资产的价值也随之增加;弥补特许方品牌的产品线单一,通常一个品牌需要与其相称的产品来支撑,由资源或生产能力不足等造成的产品线单一而短期内又无力进行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可考虑通过商标特许向原有的产业(行业)领域之外扩张,从而达到支撑品牌的目的;在长期利益尚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却能够实实在在地获得短期利益,品牌是一种资产,对它的经营要考虑到长远利益,但在尚看不清长远利益的时候(通过商标特许经营可能对长远利益有损害),短期却能获得品牌使用费,品牌保证金以及品牌价值提升等益处。节约资金,可以利用受许方为品牌扩张支付成本,从而特许方可以大量保留自己的资金。

对商标受许方(品牌租赁者)来说,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同样存在着一定的利益诱因:降低品牌经营成本,品牌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通过商标特许经营来租赁品牌,则成本要小得多,风险也要小得多;借助品牌优势能够迅速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品牌从建立、维护直至成熟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借助于已有品牌的市场优势受许方的产品或服务较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能够迅速获得短期利益。如果企业通过传统自创品牌的经营模式,那么它的产品或服务是很难迅速占领市场的,因为成熟品牌的建设是需要花费时间和成本的且有一定的风险,而商标特许经营却能使受许方从市场上迅速获得产品收益,短期利益明显。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运营机制

商标特许经营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特许方、受许方和顾客,根据会计系统、市场反馈系统、监控系统将三方联合起来就形成了商标特许经营框架(见图1)。

特许方只在产品的营销(品牌建立)上进行投资,对商业扩张负责,让品牌形象深入顾客心中,特许方授予受许方商标使用权,同时提供必要的培训支持收取受许方的特许权,特许方根据受许方的反馈报告和顾客提供的反馈信息,对受许方的品牌运营在质量上进行一定的监督和控制,对在受许方的营销行为上给予一定的限制,这也是建立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

商标特许经营的受许方在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上进行投资并辅以相应的销售宣传,产品或服务从受许方转移到顾客,受许方获得服务支付的费用,同时也获得顾客反馈的信息。受许方的行为使特许方的品牌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整个商标特许经营框架中,必须保证反馈系统和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这对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双方,尤其是对特许方,意义重大。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注意事项

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成功运用固然能够给特许和受许双方带来预期的收益,但是如何才能成功地运用商标特许经营模式,以下几点是需要值得注意的:

特许方提升品牌管理能力。特许方特许商标给予受许方使用,实质上是品牌规模的扩大,品牌的市场反馈信息的搜集、品牌产品的质量监控、品牌使用者营销行为的限制,这些都要求特许方有很强的品牌管理能力。

特许方(品牌所有者),必须巩固品牌的核心产品。一个品牌固然需要与其相称的产品群来支撑,但品牌的核心产品是品牌得以发展和成熟的关键。在品牌的主导产品不突出时,盲目地进行品牌扩张,极易造成品牌形象的弱化,对品牌的长期建设极为不利。

对受许方所在产业或行业进行市场考察。在国外,许多国家的特许经营已遍布几乎所有的零售业和服务业,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业或领域都适合商标特许经营,竞争异常激烈而(行业)利润并不高的市场就应该避免品牌租赁。

考察受许方企业。受许企业必须有足够条件和能力运作一个知名品牌,具体到经营能力上要求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诚信状况等都要达到特许方的要求,特别是在商标特许之后,更要加强对受许方品牌运营的监督与控制。

租赁品牌考虑业务专长。如果受许方不是新办企业而是原来就有产品生产线,那么欲租赁品牌生产的产品最好与原业务相关,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经营成本,还可以降低经营风险,对特许方来说也同样降低了风险。

了解内在缺陷。在这种模式中商标特许和受许双方在对待品牌利益期限上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特许方不仅考虑短期利益,同时也会注重长期利益,而受许方更关注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利益分歧导致了这种制度安排的内在矛盾,同时由于特许方以契约方式对受许方实施间接监控存在一定的难度,进一步增大了商标特许经营模式的内在缺陷。

商标特许经营是一种品牌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避其弊端用其长处对满足条件的企业双方来说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商标特许经营模式在我国也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